在线客服

数学总结办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学总结办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学总结办法

篇1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我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书写重要,认识提高

书写是运用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字能写好的人则等于多了一张文化名片,书写过关则终生受益。所以,我首先从书写的重要性来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比如在上课之前我会带学生欣赏优秀书法作品,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认识,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二、发觉亮点,培养兴趣

所谓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书法需要很好的耐性和坚强的意志,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就会放弃对书法的学习。因此,我除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外,我会对练习认真、肯动脑、进步快的学生,我都会及时勉励他们。

篇2

一、

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不动摇:

科学的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从发展的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这次学习班上的主要内容。几天的学习使我对科学的发展观有了全新的认识,科学的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一要求的体现就在于我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不断地探索和谋划,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新思路、新举措,要从侧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变为侧重人民群众各种要求的满足以及自身的需求,经济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也要进步,一定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加快发展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的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而不是单纯的概念。科学的发展观与加速经济发展不是对立和矛盾的,更多的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市委提出了“五年总量翻番,十年全面小康”的目标,我镇也就“富民强镇,快速发展”的要求确立了新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没有一定的经济速度是不可能的,解决我们工作中面临的许多矛盾也离不开经济快速发展,这一点决不能动摇,所以今年在加快发展方面仍要继续实施工业经济的第一方略,努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积极培植壮大服装、化工、铸钢、粮食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规模扩张。同时突破第一要着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今年目标是超过3亿元。我们将继续强化招商队伍,健全委托招商、驻点招商和“协会”招商制度,规范考核激励机制,增进活力,提高效果,要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二)在发展的同时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尽管发展的欲求很迫切,但是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能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长等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进步。在招商引资、基础建设、事业发展中要坚持科学规划,长远考虑,统筹兼顾,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尤其要珍惜土地等稀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环境有污染破坏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和项目坚决不要,要在发展的同时让群众受益,对子孙负责。(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千方百计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像教育、医疗、办事等要以改革的手段推进相关单位的进步,为群众创造一个方便和谐的环境。总之,在全面推进工作中都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辩证地认识和处理相关的事,推动经济理性健康地发展。

二、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树新风:

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紧密相关的,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市委###书记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要求和这次学习的收获再一次表明了答案。政绩观所要求的政绩其实就是“为党和人民脚踏实地工作的实绩。”树立这样的政绩观就是要求自我从工作动机、工作作风、工作目标都有个新的起点,即不仅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下对群众负责。镇一级干部处于基层直接跟百姓接触,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求真首先要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工作的开展,要以求真、务实、多虑的工作作风搞好调查研究,保证做出的工作决策和采取的工作措施真正有的放矢;其次,要注重多解决少解释。正确的政绩观是要干出实绩来,一级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困难多、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多分析矛盾,解决问题,要在化解矛盾中干出实绩,以自己处理问题的坚决态度、讲求实效的工作精神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肯定,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来体现工作要求。在对干部管理上也是既注重宣传教育,更注重制度建设,以这两方面为抓手,让大家共同做到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目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唯一手段,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确定实绩的主要尺度。

三、 树立亲民的群众观,为民办事求实效:

群众是我们的衣实父母,干部只是人民的公朴,这一点自己必须牢记在心,树立亲民的群众观就是给群众得实惠,这是最朴实的道理,作为基层党委负责人更应厉行办事,务实效,求实绩,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勤政为民上,事不管大小,要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真正去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今后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帮助农民增收上,用在帮助解决困难上,要尽量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协调发展和改善生产生活上。今年工作重点要实施好六大民心工程:一是结合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充分利用省、市优惠政策做好农村公路的兴修、改建工作,确保硬质化率分两年达到100%,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二是因地制宜为改善自来水工程,推行科学管理,规范收费,让群众吃上放心水。三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抓好主干道亮化,加强金乐花园小区绿化景点建设,给人民群众一个美化、亮化的小城镇形象。四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关注弱势群体、困难户的家庭生活,帮助逐步走出困境。五是聚民力量整修圩口闸,提高圩内农田防洪抗灾的能力。六是推动改革创新,引导规范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做好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树立各级机关新形象。亲民,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要多从实处着手,从细微处入手,去逐步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把群众的满意作为最大的成功。

篇3

菲律宾举办全国主流中学汉语教学研讨会

10月26日,首届菲律宾全国主流中学汉语教学研讨会在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拉开帷幕。来自全菲80多所主流学校的校长、中文教学部主任等25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文化参赞陈永山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主题发言。

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的推动下,菲律宾教育部与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签订了“特殊语言项目之汉语教学项目”合作协议。汉语作为又一外语选修课程陆续在菲律宾主流中学开设,本土师资培训项目也在进一步展开。本次研讨会上,越来越多的主流中学表示将向教育部申请开设汉语选修课。

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10月26日,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与马耳他大学合作建立的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为厦门大学)揭牌仪式在马耳他大学瓦莱塔校区隆重举行。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张克远对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揭牌表示祝贺,他提到,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如今孔子学院将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为中马两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的正式揭牌,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语言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并为厦门大学与马耳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札幌大学孔子学院庆祝成立5周年

于2006年11月签约、2007年正式开始招生的札幌大学孔子学院,经过5年的努力,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北海道地区教授汉语、宣传中国文化的中心,注册学员每年稳定在600多人次。10月28日,来自中国、韩国、美国、意大利、埃及、马来西亚等国的学者50多人,齐聚札幌大学校园。进行孔子学院学术研讨。

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借此次盛会,札幌大学孔子学院还在多个地点举办了“五周年发展历程”图片展,系统宣传了学院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的课程,在广大市民和与会代表中产生极大反响;还与札幌日中友好协会等相关友好团体携手,邀请由在日中国音乐家组成的“东京中国歌舞团”,举办“杨二莲歌曲世界”音乐和演唱会,借助中国名歌、传统乐器以及传统曲目等宣传了中国文化。

京剧系列剧《孔门弟子》在纽约成功公演

10月27日晚,来自纽约及附近区域的中国文化与京剧爱好者们排队进入Schwarz剧院。由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与纽约州立大学视光学院联合举办、上海戏剧学院美国巡演的京剧系列剧《孔门弟子》正式上演。

该剧描述了3个虚构的、渴望成熟的弟子,一个真实的、诲人不倦的夫子,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旅途中演绎出一个接个令人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任总编导,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郭宇领衔导演,推出了最强的师生演员阵容,包括3位国家一级演员王立军、朱玉峰和赵群。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们为他们精彩的表演鼓掌、喝彩,台上台下互动,展现了场宣传中国艺术、弘扬中国文化、了解孔子其人的精彩盛会。

西班牙汉语年闭幕暨莱昂大学孔子学院揭幕

近日,在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的见证下,西班牙汉语年闭幕式壁莱昂大学孔子学院揭幕式在此举行,从与西班牙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国吹来的汉语热给莱昂带来了一阵阵人文的温暖。

莱昂大学是萨帕特罗的母校,看到孔子学院在母校开设分院,萨帕特罗感到分外高兴,莱昂大学孔子学院将是西班牙北部开设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目前中西双方已合作设立了5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超过4000人。西班牙汉语年期间,孔子学院总部和西班牙各学院,组织各类活动70多场,吸引10万人参加,包括与塞万提斯学院合作举办“中西文明论坛”,培训本土60名汉语教师,邀请两批共200名青少年到中国参加夏令营,邀请两批中小学校长访华交流。孔子学院已经成为西班牙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成为中西文化综合交流的新的平台。随着中西两国各领域关系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西班牙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大。目前西班牙已有40多所大学和150多所中小学校教授汉语,汉语学习人数超过2.5万人。2011年西班牙汉语水平考试参考人数居欧洲第一。

篇4

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常常因为审题不清而出错,还没有看清题意就盲目答题,导致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尤其是在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上,答案不够完整。学生依赖课本知识和课本上总结的方法来解答问题,思维形成了定势,一旦看到类似的题目容易忽略细节按惯性解题,便容易出错。

(二)思维教条

数学是一门灵活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解题时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但是现在很多初中生不能够灵活转换所学的东西,一味按照书本上或者教师教授的方法,依葫芦画瓢,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题办法,导致在碰见新题型时,即使考察的是旧知识,也无法找到思维的切入点。

(三)思维狭隘

初中生的眼界还不够开阔,在想问题的时候没办法纵观全局,太过注重细节或者整体,导致无法全面解题。

二、加强初中生解题能力的办法

(一)化枯燥为有趣,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是教师应当增加学习中的趣味性,如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题型设计或者课件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渐渐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另外,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自己能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体会解开难题时的快乐,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办法。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以及法则定理进行理解和和运用,让学生学懂、学透这些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在抓住基本概念本质的基础上来运用学习。例如在初中教学中有一个经常涉及的基本概念,即“零的绝对值”,这一概念看起来浅显易懂,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零的绝对值”并不仅仅表达的是“零的绝对值是零”,而是要和“负数”、“正数”的概念结合起来,“零”不仅可以说是“零的绝对值”的本身,也可以看做“零的绝对值”的相反数,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要结合零的正负属性。

(三)破除思维障碍,利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想要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需要总结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方法,那样,在解决问题时能够透过问题看到本质,快速解决很多相同知识的不同题型。解题时常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特殊探路法

这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一种办法。一般用于在讲述新旧知识链接章节的时候,通过学生已经学会的旧知识来引导他们学习发现新知识,多用于公式的推导和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 简化结论或者条件

有些问题给出的结论和条件都是复杂化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其进行简化。如:已知(x-5)2+|y-7|=0,求(x+y)2的值。在进行这个问题的分析时,看似复杂的结论其实可以变得简单。由于(x-5)2和|y-7|一定都是大于等于零的数值,而结论给出了两个相加为零,即它们的数值分别都是零,即x=5、y=7。通过这个简化的结论,便可以很容易得到(x+y)2的值。

3. 列举法

这种方法常常运用在数学的分类题型中,通过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具体列举和分析,全面回答问题。

4. 换元分解法

常用于解方程组、分解因式等各种情况。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的时候,也可以总结性地教授这些方法,或者让学生根据平时做的各种题来总结方法,都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篇5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怎样避免除众多的“偏离现象”呢?有效的办法是,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几何第二册四边形这一章。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对学生来说很难掌握和区分,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道课下习题来掌握,从一个特殊四边形如何逐步变成到另一个特殊的四边形,让学生想出既全面又符合逻辑的办法。学生就会积极参加,认真总结和看书。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题目写成一个一个小纸条,通过抽签的形式组织一次竞赛,教师列出的题目如“已知一个四边平行四边形,怎样才能一下过渡到菱形呢?”“已知四边形是一个菱形,如何过渡到一个正方形?”“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怎么做才能一步过渡到矩形?”调动学生们踊跃抽签抢答。教师应该在小黑板上写出一条一条的总结,作为结论性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必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则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矩形”。最后教师给学生们总结出一个结论:判定四边形的性质前,必须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能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

二、设计、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会学生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书本知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重要的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一项教学任务,要用现代启发式进行教学,启发的关键在于设置一种开放性问题情景,将常见的知识设计成非常规的问题,即一种具有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时时感到不足,又时时获得思考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与创造的热情,并不断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进行学习。

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常用手段,简便易行,适用广泛,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经常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方法进行提问,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造力有显著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6

一、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学困生难以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有的中学数学学困生对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和定理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新旧知识的衔接出现断裂,从而导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大为下降;有的学困生只能简单理解课本中的例题,当遇到同类变式的题型或者是更高级的变化题型后就会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众所周知,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章节之间总是有关联的,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基础没有打好,后面的内容就更难以把握了。

(二)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做有兴趣的事,做起来都会动力十足,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坚持不懈。所以,中学数学学困生有很大部分人是因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对数学有厌倦的情绪,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率。有的学生由于不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数学基础太差,对自己没有信心,直接放弃了学习数学。

(三)学困生没有做好数学学习的计划

良好的数学学习计划可以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可以督促其有效利用时间,并及时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适当的总结。计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来安排。如果学生缺乏数学学习计划,就会进入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就像失控的汽车一样到处乱撞,结果是浪费了时间,学习上却一无所获。

(四)学困生缺乏反思和总结

很多数学学困生都是盲目学习,这些学生不是不努力,他们甚至比谁都用功,就是成绩赶不上来。究其原因,跟他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反思和总结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学生说自己没有时间去反思和总结,他们有做不完的题目和作业。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却没掌握方法。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鼓励大家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中学数学学困生高效学习的建议

(一)帮助学困生全面正确地认识数学学科

中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本学科,让他们深刻明白数学学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学校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还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学好数学,不仅可以评优、升学,还可以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将来建设祖国的准备。中学数学是基础科目,是为将来的深造学习打基础。生活中的很多工具、现象和产品都和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二)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没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产生抵触情绪,难以继续学习,进而影响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面临的困难,关心和帮助他们,使其恢复对自己的信心,教师要少批评学生,不能辱骂甚至体罚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和赞扬。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给予恰当的开导和劝说,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找出帮助他们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办法。

(三)帮助学困生制定和监督实施数学学习计划

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井井有条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对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十分有帮助。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时间支配情况来制定计划,可以制定一个短期的、中期的或者长期的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灵活制定相应的计划。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制定数学学习计划是为了更好地、更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以便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提醒学困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身的学习

提醒数学学困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身的学习,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当学习的知识积少成多之后,自己进行恰当的总结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总结和反思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上的漏洞和难点,也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帮助他们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和领会,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

三、结束语

数学是中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科,可以说是影响学生今后继续深造的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状况,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实际需要,督促他们做好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思考、总结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逐步纠正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修订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动手是思维的先导

思维并不是只动脑,而是要善于动手。因为除了少量的所谓天才,心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动手,稍复杂的问题就会想不下去,就会做出自己不会或无法解决而停止思维。相反,如果让动手先行,那么写出的东西就会成为大脑思维的延伸,大脑就会在新的起点更深入地“钻探”,这时就会发现原来感到很困难的问题,其实也不过如此。经常动手,让动手成为习惯,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清晰,解题突破能力越来越强。

示范是思维的“心路历程”

在讲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时,我总是尽量还原自己最初是如何展开思维的,看到了怎样的条件,联想到了哪方面的知识,什么方法,产生了如何的判断,进而有了怎样的解题行动,包括自己思维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都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真真切切看到具体的思维是什么样的,消除学生对思维过程的神秘感,增加自己也会想的信心,并在大胆的思维实践中逐步学会思维,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品质。事实上在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并不比学生的想法高明,但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对学生学会思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会思维

在解题教学的过程中,我适时地把罗增儒教授总结的解题思维三部曲“有用捕捉、有关提取、有效组合”讲给学生听,学生感到思维过程几乎成了可以触摸的有形实物,对学生形成有序思维的习惯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结合解题实践适时地讲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原则,让学生总是站在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解题思维,经常做这样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能力和品质。

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用办法和想办法

有办法就用,没有办法就想。这样在拿到一个题目时首先就会在大脑这个仓库里检索看有没有现成的方法可用,有则用之,没有时才作为一个新问题研究它的破解之法。为了让“想办法”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做题时要以“研究的姿态、研究的心态”去做,而且不仅仅是“做题”,要达到“做数学”的程度,数学内容的学习也要按问题解决来进行,让研究的气息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学会数学就是学会处理

学思维就是学怎么想,学处理就是学怎么做。怎样才能学会解题?研究典型题解的处理方法是学会解题的重要途径。有了这样的思维,学生在读书上的例题解答或参看试题的标准答案时就能抓住要领,知道重点该看什么,包括上课听讲都知道主要是听(看)老师或同学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目的明确了,学习效果就上去了。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往往是难点,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一个概念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容易把一些相近(相似)概念混淆,对此我给学生概括出“学习就是知道并区别”。学习数学概念,首先你得知道是什么,并能区别不同的事物。由此产生了“抓相似、找差别”的记忆方法,把若干个东西一起记忆,想同的地方先记住,关键是记其中的不同之处,类似于数据存储技术中的压缩,我称之为“打包记忆”,学生据此很快搞清了许多概念,而且觉得学习其实也可以很轻松。

对学过的东西做“个性化”概括

用富于自己特色的精炼语言对所学的知识方法进行概括,得到类似顺口溜或口诀的词句,让知识方法从众多的、冷冰冰的课文叙述中突显出来,变得活泼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我自己率先垂范,对许多东西进行了自己的“个性化概括”,并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概括作表述,得到了学生普遍的接受和欢迎,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从这种概括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轻松与自在。

总之,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不仅要“做数学”,而且要“说数学”,即一个数学内容学习过后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复述出来,要能把解题过程讲述出来。通过“做数学”和“说数学”活动的交替配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初步形成,学会学习,实乃素质教育之根本也。

参考文献:

篇8

1、小明和小丽都想去看明星演唱会,但只有一张票,小明提议采用如下办法决定到底谁去:任意掷一枚均匀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小丽去,如果反面朝上自己去,小明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在同学们实践与总结的基础上,继续创设如下情境问题:

2、如果连续抛硬币十次,正面朝上的次数是多少?猜猜看。

3、这一结果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4、如果结果与你的预想不一致,你还能做些什么使得结果与你的预想一致呢?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各种各样,妙趣横生,既在情景游戏中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参与,创造学习空间

参与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新课程数学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途经。

三、组织探究学习,构造数学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学习是构建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问,提供探索契机,诱发学生强烈探究的热情,教给他们探究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

四、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如在进行“平方差公式”的教学时,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1)(x+2)(x-2) 2)(3a+1)(3a-1)

3)(x-5y)(x+5y) 4)(100+1)(100-1)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在展示了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后,教师再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平方差公式进行深化和拓展,让他们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题目,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此时进行的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篇9

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概述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数学实验教学还处于发展初期,整个体系还没有完善,所以对于数学实验教学的含义也众说纷纭。笔者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在此将数学实验教学定义为:根据国家的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发展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数学实验方法,带动学生从实验的现象中发现、思考,然后总结出理论证明,使学生从实验中逐渐体验出数学知识,自己发现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熟悉素养的熟悉教学形式。在此所述的数学实验包括了模型、计算机、实物等。

二、如何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遵循的模式不利于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真理,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很多的知识,但是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就很少得到锻炼。所以笔者提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尽量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从一定的实例出发,采用一定的实验手段,计算机实验或者是手工实验,尽量发现实验体会出的数学规律,提出相应的假设,最后进行论证,下面,笔者将对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论述。

1.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根据即将讲授的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创设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设计相适合的数学问题,有时候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数学实验。笔者在创设难度适宜的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是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起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情境的创设为后期实验教学的开展起到关键的奠定作用。

2.具体操作数学实验

整个数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过程中,笔者通常给学生提出一定的实验要求,并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设备,让学生按照老师的实验要求想办法开展相应的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开展的实验,在实验中逐渐体会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所反应的熟悉规律,并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具体的描述和总结,分析出实验所体现的具体规律。实验环节作为整个实验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对第一步的创设情境的承接,也是对下一阶段提出猜想的开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都把自己当成是研究者,通过数学实验把抽象的熟悉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般的问题特殊化,在完成实验总结出实验的结果之后,学生都有很大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整个实验过程,笔者发现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情感和想象力,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树立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提出实验的结果猜想,让学生进行讨论分享

数学实验的猜想是在学生认真理解了学习的课题之后,采用各种实验手段,立足于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的知识,提出解决课题的猜想。这个环节是整个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和规律提出相应的猜想,这不仅体现了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猜想,进行自由讨论,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挥想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猜想的优势和不足,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

4.检验猜想,总结结论

检验猜想是整个实验活动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要总结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对数学实验是否成功进行一个客观评价。无论猜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合理论证,如果是错误的猜想那么就找出错误的原因,想出解决办法。如果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那么就认真总结猜想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系统化,以便经后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系统的数学知识和规律。

整个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随机的采取实验教学。笔者在此只是将自己使用的方法,跟大家进行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数学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为我国教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培养了很多数学专业知识。在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深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改革挑战,也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文中论述了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含义,并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进行了阐述。希望此文可以进一步促进我校数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Key words】Rural students; mathematics; interes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35-01

农村初中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比较差,而初中数学难度逐渐增大,该科目又相对枯燥乏味,加上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于是对数学科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了每一位农村初中教学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端正学习的态度

作为老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目的,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讲清道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谋生的一种手段,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更新快、竞争剧烈的时代,而数学是信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可见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

使学生明确只有认真学习,学好数学,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剧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才能在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倘若我们不学无术,那么我们就缺少了一种重要的谋生手段,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寸步难行,最后被社会所淘汰,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后,就会消除“读书无用”的思想,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就会有兴趣学习数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内容相对枯燥,而农村初中受条件的限制,缺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上起课来比较单调,而学生特别喜欢听老师讲故事,也会乐意在故事中接受知识,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们不妨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思想及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如,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朝中诸多大臣可谓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但是当曹操要他们称出大象的重量时,却是束手无策,反而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一个小孩子,借助船、石头和称,解决了“称象”这个难题,这时就要抓住时机问学生,为什么曹冲能够想出这个与众不同的办法呢?因为他运用了数学中的“转化”、“化整为零”的思想,从而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多讲一些有关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篇11

问题1:“轮船的航线和台风的问题”。问题2: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具有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例子。问题3:从“形”上来看,可以用哪些数学量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4:三种位置关系下,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分别发生哪些改变?问题5: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怎样根据这两个方程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上述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从生活中引进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问题问得好,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才能让一节课顺利进行。

二、建构知识,探究发现问题

对于熟悉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很快给出答案,但是在面对复杂一些的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就不那么迅速了,在之前给出的几个问题之中,像前几个问题1,2,3都是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都很快回答了上来,而问题4和5就有了一些难度,学生不能立刻回答上来,需要商量思考过后,才会有所回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和旁敲侧击,给予提示,学生自己领悟,效果更佳。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开动了脑筋,循序渐进,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属于非常理想的课堂模式。

三、提高巩固,应用提高

1.新知内化,直接应用

为了很好地理解教学的方法,实际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此时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请用实数的值来讨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总结的办法来解答问题,同时也知道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计算的负责程度是不同的。教师要指出学生解决问题可能出现的错误,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设计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基础认知结构,来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基本掌握两种方法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能力提升,应用灵活

问题6:(1)自点A作圆O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2)自点B作圆O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3)自点C作圆O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学生活动)学生互相商量讨论,尝试找出求切线的方程的办法,并且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差别,进一步找寻一般性的结论。(教师活动)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问题,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引,纠正其错误。设计的目的:学习不能单单靠记忆和模仿,数学学习更是如此,要不断地探究和运用,自己实践才能不断进步,而且师生要互助合作,一起交流学习和指导,培养一个共同探究的数学课堂。

四、训练变式,方法形成

(教师活动)教师出一组练习题,学生互相讨论,来找出解决的办法。设计的目的:这一组练习题是为了巩固和加深课堂学习的成果,在整节课堂的学习后,让课堂回到生活中、现实中,利用实际的问题来加深课堂的印象,体会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五、拓展延伸,回顾反思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给出下列提纲,并就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对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进行重点难点讲解。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在求圆的切线方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你能否利用多种方法来求圆的切线方程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进行归纳总结,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还有养成预习下一课时的新知识的好习惯。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把课后作业分为不同的层次,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鼓励他们不断挑战新的难度和高度,让他们保持对于数学的进取心和热情,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找到要学的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串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讨论方法和探究应用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氛围;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学生在课堂总结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掌握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查漏补缺。

我相信,努力才会不断进步。良好的课堂由师生共同打造,优异的成绩由师生共同创造,稳步的前进由师生共同迈步!

篇12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怎样避免除众多的“偏离现象”呢?有效的办法是,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几何第二册四边形这一章。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对学生来说很难掌握和区分,于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道课下习题来掌握,从一个特殊四边形如何逐步变成到另一个特殊的四边形,让学生想出既全面又符合逻辑的办法。于是学生就会积极参加,在课堂下面认真总结和看书。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题目写成一个一个小纸条,通过抽签的形式组织一次竞赛,教师列出的题目可以是“已知一个四边平行四边形,怎样才能一下过渡到菱形呢?”“已知四边形是一个菱形,如何过渡到一个正方形?”“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怎么做才能一步过渡到矩形?”调动学生们踊跃抽签抢答。

教师应该在小黑板上写出一条一条的总结,作为结论性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必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则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矩形”。

最后教师给学生们总结出一个结论:判定四边形的性质前,必须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能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平行四边形来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这时就应该看它和“加角”这个已知条件是否相符。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就不难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关于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往的购物经验,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实践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其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快慢。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要从基础开始。首先要从阅读信息能力开始,初一的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需要学会正确的阅读的方法,教师要首先做示范,对书本内容逐句逐字地领读,重要的数学名词和术语以及关键的语句,带领学生要重复读,同时指出记忆它们方法,让学生学会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面对例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指导学生审清题意,确定解题的最佳方法。在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之后,依据内容的理解程度,在重点、难点、易错处标出自己的阅读心得。

教师还应该设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们在地阅读数学材料的同时进行问题思考,还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用过交流学习心得和互相讨论,促进学生带着疑问多次阅读寻找答案。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时。采取提前布置书面作业的形式,通过检查在学生的作业办法找出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讲授新课时就有针对性,并且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13

如,教学圆时,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如何让破镜重圆?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习兴趣高涨,主动去找方法,课堂也就活起来了。又如,在学习运用代数方法求圆的半径时,设置问题情境:1400多年前,我国隋朝建造的赵州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也叫弓形高)为7.23m,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01m)。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是纯粹地做数学题,而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不同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一样,九年级学生的差异更明显。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置问题时就要有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如,弧长及扇形的面积教学时,设置的问题可以分如下三个层次。(1)弧长公式的应用:半径为1cm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是60°,求这条弧长。(2)公式的逆用:已知弧长为8πcm,圆弧的半径为20cm,求圆弧所对圆心角的度数。(3)几个知识点的混用:已知一个扇形的弧长为20πcm,面积为240πcm2,求扇形的圆心角。对于这样层次分明的问题组,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数学史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了解数学史,能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讲圆时,给学生介绍圆及圆周率的发展过程;讲黄金分割时,向学生介绍它的历史文化等。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印象更深,对数学产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二、学法“活”――敢于放手,让学生会学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但我们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准备一些预习的材料,让学生有的放矢。时间长了,学生也就能把握住每节的重点内容,也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学习处于主动,效率会更高。其次,学生要在预习的前提下提出问题。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预习之后提不出问题,那么预习是不成功的。再次,学生在上课时要带着问题认真听课,想办法解决先前提出的问题,或者对预习时获得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得到新的知识。此时的课堂状况就会有所改观,学生在认真地听,认真地思考,而不是埋头抄问题。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变活了,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最后,学生还要学会总结归纳,要打破教师作总结、学生记结论的局面,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总结每节课的内容,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会更系统,学习才更有效。

三、形式“活”――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活动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发展学生的原则,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如探索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时,学生先分别作出y=2x2,y=2(x-1)2,y=2(x+1)2的图像,然后合作探究这三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平移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