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精细化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医院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科研人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检查,通过制定月报表、年度评估报告等方式,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其工作进度,促使其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第二,加强对科研过程的监督。科研管理部门需要积极配合科研人员的工作,为其工作提供便利,从而保证其工作进度及质量。不仅如此,科研管理部门还需要对科研工作进行监督,可实验记录进行检查、督促等,保证课题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第三,加强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科研人员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一旦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积极与其他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协商,从而保证课题的质量。
3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应用
医院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具体做法为:第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是科研人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对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保证科研质量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为此,需要科研部门在完善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的掌握,根据医院的科研情况,以及科研水平,将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从而使其更加全面、客观、科学,进而为科研人员安心完成科研工作提供保障;第二,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健全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科研人员研究课题的热情,从而加强科研人员对研究课题的重视,保证科研人员能够在保证研究进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对科研质量的提升;第三,加强对课题结题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科研部门需要结合任务书,对科研人员的课题指标、任务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课题结题的管理。不仅如此,科研部门还可以邀请相关的医学专家,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定,从而提升科研人员上交课题结题的质量。
4科研项目管理成果阶段的应用
科研项目成果不仅是对科研人员能力的肯定,同时也是科研人员研究水平的认同。因此,加强对科研项目成果的精细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需要科研部门进行积极的宣传,加强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让科研人员对基金的管理等进行明确,保证科研人员合法权益的保证,促使其科研活动的规范化;其次,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对于多次发表专业论文、研究课题等科研人员进行奖励,从而在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再次,将研究成果迅速进行转换。科研部门需要将科研成果尽早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增强其实际效果,提升临床水平;最后,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桥梁的作用,通过加强与企业等的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将医院的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推广。
篇2
科技研发是企业提升整体素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创新工作的基础,对于油田企业同样也是如此。近年来,油价长期处于低位运行,油田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降本增效是目前急需开展的工作。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通过管理举措降低其它费用成本已不具备太大空间的情况下,通过科研提升产品业务的附加值以提高利润率是可行的途径。因此,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帮助企业的科研工作。本文对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对油田企业的重要意义
资金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于油田企业更是如此,油田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投入比较大,其中占据相当比重的一个部分就是科研经费。而科研经费应该如何使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关键就在于管理的精细化。
企业要集中研究,制定科研经费的投入数额,然后出台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制度对经费的花销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样,才能使经费真正的花在刀刃上,才能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能研发出新的产品和技术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我公司针对具体的情况,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了管住、管好、管活、管出效益的要求,力争让企业投入的资金真正的收到相对应的回报。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化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块,将每一笔经费的来源和支出反映在信息系统当中,从而有利于更好的管理。
三、进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手段
随着油田企业对环保、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技术服务的深入和课题的不断增加,公司的研究任务也越来越重,承担了国家项目,集团公司的项目以及新疆油田公司的各类研发项目,每年投入的科研资金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以往传统的管理方法已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的管理方式共同融入到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当中,不断的促进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1.推行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预算是科研经费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预算的制定,可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一个预先的判定,从而在之后的科研管理当中可以更加的有序。预算的管理中,一个核心的词语就是精细,我们必须要把科研经费所使用到的各个方面都想到前面,才能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更加有条理性。在进行预算的编制的时候应当首先成立一个科研项目预算领导小组,因为油田企业的科研工作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多,需要财务部门和各个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制定好准确的预算。
2.搭建科研经费管理平台
科研经费管理平台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油田公司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将科研经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解下放到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通过科研经费的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对各个项目经费的支出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便于审计和监督部门对于每一笔科研经费的花销进行审核,这样,就可以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同时,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方面,我们要建立一套良好的制度,将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创新,研究出新的产品和技术。
3.提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主体还是人,我们要做好科学研究经费的精细化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素质和水平。一方面,对于科研人员来讲,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更加精细的角度和更加全面的想法以及更加实用的产品、技术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对油田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以实际情况为指导,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针对管理人员而言,对于精细化管理要负起责任,从经费的支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着手,明白每一笔资金的流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我们要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精细化管理,任重而道远,管理层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4.注重科研项目的效益分析
随着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科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及时获得科研成果与加快成果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的科研计划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以效益为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突出重点提高质量。财务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共同参与投资计划决策;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科研经费管理平台跟踪项目管理,加强经费控制,合理支出,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后,我们要进行分析评价与全面预测,促使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四、结语
油田企业的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从细节出发,弄清楚每一笔钱的来源和支出,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建敏. 浅谈油田企业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J]. 石油科技论坛,2012,01:33-35+70.
[2]张京先,刘晓煜. 实施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 会计师,2013,06:73-74.
篇3
一、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课题经费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单位在课题经费预算方面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科研业务与科研所需设备购置的经费比例不协调,人员劳务费用过高,导致课题经费预算最终与财务决算报告脱节,并且科研单位内部一些人员对于课题经费预算,以及财务决算报告并不了解,编制的预算存在不严谨、不科学、成本过高等特点,在验收检查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其数据编制经费的决算报表很难符合实际需求或者超过成本预算过多等问题。此外,科研单位课题经费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专项资金使用率不足,使用模式过于随机等问题,在得到支付系统专项经费时,其到账时间一般间隔半年或者一年,项目支出方面其预算无法被满足,等专项经费到款时又不能得以专项利用。
(二)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科研单位在资料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一直处于经营短板,一些科研单位在采购材料时,并没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为了节省企业经营成本只选择负责该项目的人员进行材料采购,对材料采购申请以及材料采购审批等环节并不熟悉,并且在材料采购入库验收以及出库领用等环节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手续,容易存在弄虚作假,材料采购成本虚报等问题。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许多科研单位对固定资产并没有养成全面且定期的检查习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研究机构,没有专门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随意指派人员进行监管,针对一些已经批注处理的固定资产长期积压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受到损失,并且针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方式也缺少科学有效地认识。
(三)制度建设不健全关于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以及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项目的科研课题申报还存在着没有相关管理部门参与的问题,科技人员对于经费预算的编制不熟悉,而管理人员对于项目课题申请的执行力度不足,对课题结题结账以及相关的财务结余管理还存在操作性单一等问题。同时,一些科研单位还存在着对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实际需要执行的与财务监管相脱节,另外一些课题管理费用的计提不合理也是问题所在,缺乏有效地法律法规的约束也是目前制度建设不健全的现状表现之一。(四)会计核算不系统会计核算不系统主要体现在临时工费用远高于实际所需费用,并且用于科研项目研究的费用较少,利用率不足,以及现金流支出较大,科研资金被套取等方面。此外在往来款方面,已经签订的科研项目合同的项目资金并不能及时导致,导致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履行合同或者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垫付资金履行合同,造成会计核算困难,同时,还有一些科研单位员工的借款余额长期在账面上并没有根据实际核销时间进行清理,造成科研单位呆账、坏账问题频发,导致整个会计核算系统工作无法顺利推行。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管理意识不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对于如何把财务精细化管理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相结合还存在误区,只考虑完成当时所布置的任务对科研单位未来长远的发展没有施行有效的规划,并且在课题任务出现交叉且各个岗位职责不明确以及岗位协作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良好的应用财务精细化管理化解由于这些问题导致的财务损失,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过于粗放,对于市场信息分析的不到位,不够精准也是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所在,如何提高整体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其管理意识的学习与培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科研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受限于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的影响,以至于无法全面的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导致财务精细化管理浮于表面,在财务网络费用核算方面无法具体落实到项目细节,财务信息整合不完善,细节与分支问题频发,并且在费用分摊凭证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标准以及参照依据,整体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协调性较差,财务网报系统中的审批与监管流程并不能得到有效地应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长期不更新,缺乏技术人员对于该环节的完善。这些问题都将导致科研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困难,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
(三)绩效考核与监管机制不完善整个科研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绩效考核不健全以及监管机制不完善问题,一些科研单位对于全面预算的领导作用认识不足,缺少长期的财务管理规划以及战略目标,并且科研单位由于科研项目众多,项目周期长短不一,负责人员组成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脱节,此外项目财务管理人员所采用的会计科目编报预算模式不能符合科研单位的实际需求,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问题一直未建立良好的体系。除此之外,在监管机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项目的材料申请、项目审批、资金运用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机构负责,交由财务管理部门处理很容易抽身乏力。这也是导致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不畅的问题所在。
(四)财务管理部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力度不足科研单位在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势必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这对于人员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有着明确的认识与扎实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够有灵活处理各项财务问题的应急能力,而目前科研单位过于重视科研研究,在财务人员管理与培训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体系,这对于整个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提升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管理制度,转变财务管理整体观念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想在科研单位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一方面要考虑科研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的不同与特殊性,另一方面还需要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从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学习以及观念认识入手,将财务管理工作细分,各项工作做到专项专人负责,针对不同的财务管理问题在制度完善的保障下迅速解决。此外,精细化财务管理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积极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这对于其自身工作素质的提升以及整个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与运营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初期势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这对于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最优化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可以让财务管理人员在项目预算以及成本核算方面有着一个明确的操作标准与认知,这对于整个项目的申请与资金到款时的合理规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也可以减少由于信息化不健全所导致的申请与项目资金的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全面促进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面发展进步。
(三)强化监管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财务精细化管理一方面作用于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环节,另一方面还作用于科研单位人员监管与绩效考核方面,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良好有效的监管体系可以在科研单位全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提供助益,并且随着科研单位项目的增多,也需要加强对其项目的监管。
篇4
1 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于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它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追求各个管理环节的高标准、高质量;讲究精益求精,注重工作细化,强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都要制订规范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最大限度节约管理资源,减低管理成本。
2 高校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强化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精细化管理意识科研管理的主体是人,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在思想上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精细化管理的细节,通过培训与理念的更新,强化科研工作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理解,规范每个管理人员的行动。在研究、规划和部署科研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能力,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科研工作管理人员只有准确领会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负起责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此,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是实施科研管理精细化的前提,对于科研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2.2 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科研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是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科研项目实施,科研项目结题、科研成果管理等。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对项目申报者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对于申报内部立项的科研项目,科研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申报规定,重点做好申报项目的筛选工作,并对项目申报书内容进行严格审查,认真组织有关技术专家进行严肃认真的开题论证,确保科研立项项目选题方向的正确性。成功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在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中,要加大监督力度,并对科研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同时要求项目负责人上交原始科研记录本及经费本。当科研项目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绝大部分的研究内容后,就进入了项目结题阶段,结题率体现了科研管理人员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能力,也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管理人员要认真对照申请书预定的研究计划,检查项目是否基本按照原定目标完成,内容是否真实,可以邀请相关专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的方式,对项目研发水平和质量进行考评,确保项目组能提交高质量的结题报告。
2.3 科研成果管理精细化
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研成果的形式多样,通过建立科学、量化的体系,从而对科研成果进行相对客观的比较,对于提高科研成果管理质量至关重要。对科研成果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评价鉴定科研成果,审查评议成果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对优秀成果进行鼓励、奖励、登记、汇总和上报科研成果材料,并协助有关部门建立科研成果档案等。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益,也将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
2.4 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者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财务制度规定,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合理分配科研项目经费,使项目经费得到有效使用。科研项目经费可开支范围涉及财务规定的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印刷费、劳务费等费用,且经费的拨付领取,所开票据是否符合规定都需要严格审核,这就需要科研管理工作者重细节、重过程,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核、监控,对项目进展、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所有项目经费按实际到位经费核拨使用,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
2.5 精细化管理制度创新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落实到工作中就是工作制度。制度创新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创新,需要让每个管理人员都知道工作应当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要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抓细节、抓落实,让每项工作有目标、有监督。如果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模式太过粗放,不能做到精细化,就会导致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影响科研服务工作效率。
3 高校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科研工作管理中,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贯穿到高校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保障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篇5
精细化管理产生于工业化时代,起源于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引入的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体现了管理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体现了一种管理文化。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规范、细致”为特征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管理成本,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1]。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为高校科研管理指明方向,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也面临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和冲击,高校间为了获得科技资源展开激烈的竞争,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挑战,急需高校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科研竞争力。
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口管理的意见》,2013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2013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这三个文件分别对加强科研项目管和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研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还具体规定了要建立配套的监督检查机制,对科研管理工作从制度上进行了明确规范,强化了责任追究[2]。由此可见,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制度管理和科研系统的提升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本文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献的调查研究,同时将精细化管理引入此四个方面内容中加以阐述。
一、提升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保证科研经费健康使用
从目前来看,我校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如教育部、教委、规划办和部属委办局等下拨的科研经费;第二,学校与社会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第三,学校财政拨款的配套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给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缺乏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规定,这势必带来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以及核算方面的特殊性和差别性。高校科研经费所涉及的部门较多,沟通协调较困难,加大了精细化管理的难度,由此造成的科研经费管理势必难上加难,而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割裂使得各部门间缺乏系统的配合、沟通和协调,科研信息也未能在各部门之间做到全面共享,造成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
在这方面北京工商大学科研处对各学院进行深入调研后,处里领导又走访了其他市属高校,结合我校自身实际情况,修订了《北京工商大学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暂行办法》、《北京工商大学学术出版资助审查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学术交流基金资助管理办法》等。这些科研经费制度的修订,一方面督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对于科研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执行上级相关的项目管理办法,特别是在审批和支付环节中实行分类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审批权限。在制度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针对各院系在科研经费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和论证,联系财务管理部门,协同资产管理部门、审计和监察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过程中最大化发挥作用,按要求执行科研经费批复预算,杜绝滥用行政权力干预经费使用方向和具体用途,杜绝项目负责人超范围报销、超标准报销的行为,杜绝科研管理部门截留科研经费为本部门使用的行为,故意拖延经费拨款等行为。我校针对不同的科研计划项目、科研基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建立的一批规章制度,覆盖了项目立项、经费使用与绩效评价全过程,有力保证了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绩效。
篇6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运用精细化的手段,实现组织活动各要素和组织目标高效精确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活动,是近年来备受中国理论界关注和企业界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体现在所有工作中,需要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过程,要全局统筹、突出重点、互相支持。后勤精细化管理是后勤管理的必然趋势,目前后勤管理已经到了非从粗放型管理过渡到精细化管理不可的地步,不然,以现有的后勤管理水平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科研单位对后勤各项保障工作的要求。
科研单位的后勤工作既与其他单位的后勤工作有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科研单位的后勤工作是科研工作的有力保障和支撑,是科研工作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之一。研究所后勤精细化管理就是面向职工、面向科研工作的“柔性”的精细化管理,以达到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得到更高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为科研工作提供好各项后勤工作支撑与保障。后勤精细化管理涉及到水电维护、卫生、绿化、房产、总务以及职工食堂和单身职工宿舍等各个方面,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在此展开论述,本文只是从科研单位后勤管理中的目标管控、绩效考核、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几方面进行浅述。
一、后勤管理的目标管控
后勤工作的目标管控应该分为:用工管控、财务及采购管控、物资管控及项目管控。
用工管控指后勤各部门对各岗位临时用工的计划和合理安排。现在各单位人事部门对下属各部门的临时用工都是事先计划、审批,严格控制临时用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用工确实是后勤比较挠头的事情。后勤事务庞杂、烦琐,很多事情属于突发,无法在事前做出临时用工的计划安排。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根据每年后勤的工作特点,需要在事件发生前有未雨绸缪的本事。比如,每年雨季,由于突发的大雨,可能会造成部分低洼地段出现积水,需要紧急抽排水,就要紧急安排防汛沙袋。这些事情既是不可预的,也是可预的。在每年的雨季,都会有一两次突发的大雨,所以在每年制订临时用工计划时,均应计算出合理的防洪排洪用工安排,作为常态预算出现,这样就避免了无法临时安排用工的情况。当然,也要和相关人事劳资部门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后勤的日常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定期及临时采购的,如水电维修配件,有些是需要定期更换的,有的是临时故障需要突击购置的。这就要求水电维修部门要根据业务的特点,合理提出每年的购置计划,包括定期更换与临时突发抢修的。根据设备使用的规律,哪些部件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故障应该是有规律可寻的。
同样的道理,后勤的物资管理也存在事前的目标管控。小到一个垃圾袋,大到一个大型设备,每一样东西都有它合理的使用寿命期限,都有它合理的使用场所。大中型设备要有台帐可查,要有专人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领有要有正常的领用申请、审批,相关库房要有严格的进出库手续。所有物资无论巨细,均在后勤管理人员的掌控之中。
项目管控是指在后勤工作中,因为工作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的专项项目的管理监控。比如,专项防水工程、专项维修工程等等,均有事前工程预算及始终工程监督和时候工程的验收和决算的程序。专项项目应做到专人专管、专人负责。
二、后勤管理的绩效考核
后勤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有它独特的地方,它不像企业里生产的绩效考核一样,有经济效益的硬指标,而是指它产生的功效效益。比如,突发水管爆裂,经过连夜抢修后,及时恢复了办公区及家属区的供水,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它的绩效。办公大楼的卫生保洁保证了办公大楼整洁的办公环境,这也是它的绩效。后勤各项工作之间千差万别,但每项工作都付出了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对研究所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就是后勤工作的工作成效。
后勤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就是考核在某项工作后,其是否达到了在维修前、完成前预期的效果,是否符合提前设定的目标要求。如未符合要求则责令该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及负责人继续进行补救,直到符合要求、验收通过。因此,后勤部门应该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以便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后勤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和其他领域的工作一样,后勤工作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管理,杜绝在工作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漏洞。杜绝使用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免给以后的工作埋下不安全的隐患;也要避免出现购买产品质量过剩的现象,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在进行项目经费预算及材料采购中,凡是涉及到价格、资金使用的,都必须事前进行精细预算、严格审批、事中两人以上共同采办、事后认真验收,严格控制各项成本,避免虚报、虚列和其他违反财经法规的事情发生。同一种功效的产品,在前期市场调研中,起码要有2—3中同样产品供有关人员进行参考,优中选优。
对后勤的各项专项工程,成本控制也相当重要。在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该控制的成本也必须要进行控制。严格按照专项资金拨付时制定的资金用途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四、后勤管理中的安全管理
国家安全主管部门每年都在强调安全问题,可是每年各地的安全事件总是屡禁不止,那滴血的伤亡数据总是令人触目惊心。后勤工作中,涉及到的安全生产的方面非常的繁杂,更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即使各部门最大限度地进行事后弥补,尽量对伤者亡者家属补偿,也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各项损失。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就把各项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安全事项的事项预案,胜于事后弥补千倍万倍。
各项工作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各项安全事项做到专人负责,专人检查,不因繁琐而懈怠,不因重复而偷懒。各项外包的工程也要过问乙方有无相关安全措施、安全防范方法,有无及时购买相关的商业保险,把安全的隐患及相关的连带责任降到最低。
后勤服务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它告别了过去后勤的粗放式管理,引进了现代企业中先进的目标管理的模式。今后在人员、资金及各项工作上均需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需要专人负责。同时,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认真总结归纳,不断提高后勤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为国家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高质量的保障。
篇7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精细度不高。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预算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人员编制,很少有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部门参与,结果是项目开支比例结构不合理,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项目负责人往往从风险角度考虑,故意把预算数做大,从而使科研所需成本增高,导致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精细度不高,预算弹性较大。
(二)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支出结构欠佳。(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乏可行性,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目前,多数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实行的是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从主观上放松了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度。项目负责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本着节省自身科研经费的观念,凡能从学校正常经费报销的,就千方百计地挤占事业经费,造成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迟缓、经费结余金额较大。(2)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导致沟通不畅、支出结构欠佳。财务部门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能与日常核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经费预算核定的范围、用途和标准,只按照财务规章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核算管理,财务部门与项目负责人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项目负责人无法及时了解预算实时执行情况,造成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相脱节,产生不按预算执行、超预算执行和无预算执行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绩效考核机制。(1)科研经费的预算缺少有效的监督手段。由于财务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了解科研活动,不熟悉项目的进展,不了解科研经费的运用情况,不跟踪经费的使用,从而无法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2)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绩效考核目前仍处在试点阶段,大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预算尚未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缺少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指标及标准,缺少奖惩机制,从而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在实际工作中,科技处着重于争取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通常科研经费到账后一般只提取5%的管理费,对经费的去向一般不过问。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筹集、用于哪个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由于信息不对称,目前高校财务处只能是履行简单的报销手续,在实际报销过程中,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真实性没法把关。科技处和财务处对科研经费缺乏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容易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五)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一是财务系统缺少结题时间控制,所以对项目是否结题无法显示。二是科研管理系统虽然标注项目结题,但由于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系统相脱节,其结题信息难以及时传送到财务管理系统,造成许多科研项目在完成结题验收后,在账面上一直留有余额不结账,甚至长期挂账。在项目结题时,为了满足一个项目的结题验收,可能会把其他项目的支出与本项目的支出同时进行调整,容易导致项目之间支出混乱。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两条线。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研项目管理;二是科研经费管理。近几年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一般由科技处负责,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科技处重点关注的是科研项目是否能够立项并获得支持;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对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投入和运用、耗费和补偿等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和监督。这客观上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中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无人问津的“真空地带”。
(二)对科研经费属国有资产的认识不足。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科研经费到账后由高校统一扣去一定比例(一般为5%)的科研管理费,剩余的科研经费由课题组自由支配,绝大多数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靠自己的能力争取的,在经费支出过程中随意性很大。财务人员对待科研经费也持“从宽心态”,导致科研经费管理问题越来越多,涉及金额越来越大,并且长时间得不到纠正。
(三)监管机制不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涉及高校的财务处、科技处、审计处等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针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业务控制与监管,造成高校对科研经费监控职能的缺失。
(四)信息化管理缺位,财务软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财务处缺少一套有效的、能与日常核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即便是运用了软件系统的高校也没有充分利用软件的额度控制功能。
(五)科研人员缺乏财务知识。绝大部分科研人员对高校财务制度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财经政策并不十分了解,缺乏科研经费的预算、使用等简单的财务知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缺失。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一)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协调。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数据估测、预算编制、中期项目评估、项目完工决算都离不开财务处的专业指导。财务处也应该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政策,与科技处共同管理科研经费。只有在这两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共同管理下,才能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科研项目的立项、支出、效益、决算内部管理信息的无障碍沟通。
(二)细化预算编制。科研项目负责人首先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提出总体预算方案,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再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对预算编制内容进行全方位分析、分解、论证和测算,充分考虑各项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财务人员配合项目负责人对各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逐项细化编制,根据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对各支出科目的限定,对每一个支出数据进行详细的计算。对预算编制中容易混淆的支出科目,财务人员要提醒项目负责人引起重视,例如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差旅费预算,而不应列入会议费预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而不列入差旅费或会议费预算。
(三)充分利用天财高校财务软件5.0“额度控制”功能。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打造科研经费预算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项目负责人、科技处与财务处的沟通协调。财务处运用现代财务软件,将批准的项目预算金额按明细科目初始到计算机系统中,在科研经费日常报账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应科目的控制额度,并进行超支控制,便于财务人员和科研项目负责人随时掌握经费支出情况,同时科技处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1.项目额度字典和支出科目设置。满足额度控制需要的支出科目设置,必须保证每一额度控制项目都有明确的支出受控科目。
2.额度控制项目设置。
3.项目额度支出科目设置。即建立额度控制项目与支出科目的关联关系。基于财务软件的开发特点并从简化系统设置考虑,项目额度支出科目设置可根据控制需要依次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凡能够通过上级科目控制的,额度控制项目直接与该上级科目对应;(2)若某科目的下属明细科目(不一定是最末明细级)涉及两个以上额度控制项目的,额度控制项目应当分别与相关同级明细科目对应;(3)若某一科目无明细科目但其核算内容涉及两个以上额度控制项目的,应通过增设明细科目与相关额度控制项目对应。
4.项目控制额度录入。将批准的项目预算金额按明细科目初始到计算机系统中,在科研经费日常报销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应科目的控制额度,并进行超支控制。额度控制启用后科研经费核算流程也将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启用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程序及在对科研经费进行总体指标控制的同时还要对其具体使用费用指标进行控制,在项目初始化时,将经费细分为业务费、差旅费、材料费、测试费、资料费等费用。在使用中如出现个别费用超支,系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这样就能保证科研经费按照申请计划使用,做到事前控制。
(四)实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1)建立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高校审计处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申报、执行和验收的监督检查,督促项目负责人按预算执行;上级科研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也应定期组织或者委托事务所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监督检查,形成科研经费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增强预算执行监管的威慑力。(2)加快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机制建设。遵循“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时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分析评价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还要注意考核结果的反馈,只有真正做到公开、公正、规范,才能使绩效考核机制发挥其激励作为。
(五)建立资源共享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平台。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实现财务处、科技处、设备处、审计处、课题负责人以及资产管理处等相关部门的系统对接,实现实时交互信息平台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通过财务管理与科研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等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科研项目经费到账后,科技部门在项目管理系统录入科研课题名称、项目性质、经费来源单位、合同期限及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方案和项目负责人的同时,可以直接在财务管理系统生成项目信息,不必再重复输入项目名称等相关项目信息,只需将每笔收入、支出明细输入到账务处理系统中,项目负责人通过网络可随时查看到自己项目的所有信息。
高校可以深层次开发财务经费查询系统,对科研项目进行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比如项目自“立项日期”到“结题日期”各年度的拨款、支出进度分析、资金结余情况、各年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该网络平台及时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减少重复工作,达到管理环节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科研经费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水平。而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面临的内外发展环境在不断改变,这些变化要求高校财务管理方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业务能力必须不断提升。因此高校应提高财会队伍的学习能力,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改进服务态度,本着服务创新的理念,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财会队伍。将这种服务理念更好地渗透到科研经费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好经费使用关,更好地为高校和社会服务。X
参考文献:
1.乔春华.论高校经费科学化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12,(02).
篇8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management;Refin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41-02
0 引言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期教育部与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高校科研行为、规范科研项目管理、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对高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是科学研究正常开展的保证。建立科学可行的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才能切实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相互脱节
高校现行的管理模式是按照部门职能划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科研管理部门不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使用效益;财务部门对项目的具体进展缺乏了解,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对科研经费的全面管理不足。
1.2 经费预算不严格
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财务人员也未参与预算编制与审核,不能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使得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有一定的差距,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情况支出,导致研究过程中的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符,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和严肃性。
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对科研项目没有进行全成本核算,仅仅核算科研发生的直接费用,科研项目的成本只是部分从科研经费中得到补偿,科研项目的成本得不到真实、全面的反映。
1.3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不佳
现有的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组负责制,设备的购置与使用由项目组来支配,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出现设备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低,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1.4 普遍存在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
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重点在项目的争取上,忽视了项目结账管理。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经费时尽量多做预算,科研活动发生的支出相对较少,科研经费结余较多。项目结题不办理结帐手续,结余经费长期挂账,变成了项目负责人小金库。
2 科研经费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精细化管理概念的提出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全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其内涵是通过精确定位,细化责任,合理分工,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采取量化考核。精细化管理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把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习惯贯穿于所有的管理环节中去,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提高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2.2 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视细节与过程,实施精细操作的管理。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力求管理效益最大化,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粗放管理会严重影响与制约科研经费的管理,同时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和资源的浪费。科研经费管理引入科学的管理思想,用创新理念和精神指导经费管理,从管理的细节开始,吸收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精华,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适应竞争和发展环境的变化。
3 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对策与具体措施
3.1 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意识,强化责任意识
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要广泛宣传与普及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使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贯穿到每个工作环节。明确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管理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和量化,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能清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健全管理考核机制,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
3.2 以制度化建设保障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制度化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管理部门要依据国家、地方和上级部门的财务规章与规范、依据科研经费的来源与管理规范与要求,制订精细化的管理规章与工作规程,明确科研经费专款专用,明确与细化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明确不同类型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的审批权限,使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从制度上规范了科研经费的使用。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订、更新和完善管理制度,使精细化管理具备政策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实施科研经费的精细化日常管理
精细化管理重点在于执行,制定精细、规范的管理制度,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做保障,否则精细化管理就会沦为一纸空文。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才能保障精细化管理规范有序地实施。
3.3.1 科学核算成本,强化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与执行,一是要强化预算意识,做到科学预算;二是要强化经费的使用意识;三是要强化决算意识。项目管理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协助与审核项目负责人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项目经费单独建立科研账户,对科研经费进行专人管理、专人审核,规范和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使经费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范围与预算执行,加强科研成本核算,减少不合理开支,充分发挥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
3.3.2 利用现有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强化过程管理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做到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一方面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查看到项目实际开支情况与各科目经费余额,从而主动根据项目进展调控开支内容;管理部门可以了解项目进展的情况,引导合理开支;另一方面从管理的角度及早发现问题,由被动式管理转化为主动式管理,保证科研财务安全和科研项目效率。
3.3.3 多部门协同强化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督与管理
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协同资产管理、审计和行政监察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沟通与合作,实现科研项目运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实现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日常管理,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按照批复的科目预算明细报送财务部门办理立项手续,把项目的设备费、国际差旅费、会议费等明细报送到国资处、国际交流处等相关部门,实行多部门协同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独立建帐,单独核算,按照项目经费支出预算计划,严格审核经费支出项目,充分发挥好财务处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与标准,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严把经费支出的第一道关口。
加强科研经费使用各环节的监督。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科研管理部门配合审计部门、纪委监察处寻找与核查的科研风险防范点与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在项目的立项与验收工作中实施严格的科研经费财务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共同保障科研经费的规范与合理支出。审计部门不定期对项目经费收支情况、对项目合同执行过程、设备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加强对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对支出超过预算计划的项目应严格审核,切实履行对经费开支的审批职责。尤其加强对协作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的管理,报销与转拨要求必需附相关合同,在财务报销中附加测试清单、加工明细、实验结果的材料补充。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违反科研管理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各项处理措施,从而确保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
3.3.4 加强科研项目结题结算的监督
对于符合合同规定的结题条件的课题进行结题结算,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办理相应的项目结算手续,财务部门形成经费决算报告,审计部门进行审签。制定合理的结余经费使用政策,项目完成后,由科研管理部门监督课题组在规定期限和范围内支出结余经费。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和中心环节,只有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贯穿到科研经费管理的每个方面与环节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与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失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9-40.
篇9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就是借鉴这种精细化的企业管理思想,使预算做到有理有据,编制精准,明确与课题项目研究任务的必然联系;编制预算时要按预先制定的程序和具体的要求进行,还需通过相关专家严格的把关与审核,同时依据农业的季节性等情况变化与科研项目进展需要调整的,需先提出调整方案,按照报批的程序审批后执行。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明确了各相关的主体在经费预算管理不同环节的权责,将各个相关的主体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权责相对明确的管理网络,有效的保证经费预算管理处于监督之下,从而提高了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精细度不高
目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重视度不高,为争取到科研经费,在科研项目申报时对预算编制没有有效联系实际,做到实事求是,结果项目实施进展的过程中项目经费未能严格按预算要求执行。
同时,多数科研人员欠缺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财务专业知识,对各项直接费用的内涵缺乏认识,凭借不足的经验或是笼统的测算将科研经费按一定的比例在支出项目之间进行大概的分解,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2.科研经费预算调整和报批事项不合理,随意性大
部分农业科研单位欠缺预算调整事项的手续,擅自根据项目进展的需求,随意调整预算。或者部分单位不考虑项目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要求一概不允许进行预算调整。一些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未对照预算进行经费支出,最后擅自调整预算,既未按照相应的规定履行报批的程序,亦缺少需调整的充分依据和理由。对部分需按规定进行报批事项,部分单位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备案,如课题负责人因为退休、调离、辞职等原因而自然更换等。在存在项目合作情况中,对项目合作及外协单位的情况缺少充分的认识和分析,不管项目经费金额大小,随意进行资金拨付,有的没有签订合同任务书或者虽然有任务书项目参加单位并未提供外拨经费的细化预算,拨付完资金之后,缺乏连贯、有效的监管措施。
3.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不强,缺乏效力性
据笔者了解,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的管理都是由课题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在这种集权管理方式下,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支配随性大,当存在着一个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课题项目情况下,由于个人精力有限通常会疏于对项目支出预算实施的管理。一是将本应放在科研项目中列支的费用在报销时未注明列支的项目,财务人员将其当成单位日常的公用费用,挤占了事业经费,最后项目验收的时候人为调整账务。二是对于一些相同类型支出,科研人员未考虑各个项目实际研究和进展的情况,只是在审批单上简单签字确认,存在项目之间交错使用的情况。项目验收前突击花钱或者人为调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往往出现发票开具的内容和需要验收的科研项目研究无直接关系,如差旅费的出差地点非课题项目研究内容中的地点。
另外,在科研项目经费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下,部分科研项目经费直接由财政预算系统下达,但经费下达和经费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然则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对经费在财政预算系统的使用进展有考核,实际项目经费执行期间可能出现财政预算系统中不同大类的项目之间相互垫支的现象,脱离了预算实际的规定。
4.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制度亟待完善
不少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整个使用与管理中,忽略对经费预算的考核评估。大部分单位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评价科研经费预算实施效果的指标与规范,也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设置科研经费预算科学合理的编制程序
首先要让科研人员转变“重争取轻管理”的思想,编制预算时应参照国内同类研究活动支出水平及当前我国国情,严格按照相关课题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的明确要求,在考虑项目的各类费用支出关键性与合理性的前提下,对预算编制的各项内容对照全方位测算与论证。在弄清楚每个预算科目内涵的前提下,对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逐项细化,对每一支出的数据进行测算,列示计算过程;同时自筹经费要结合科研单位的自有资金实力进行编制。
其次应联合财务、科研和资产等部门,对编制的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进行预审,编制预算的科研人员根据预审意见对预算进行修正,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2.规范科研经费预算调整和报批手续
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要严格比照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与预算的编制内容等规定,进行各个项目的经费使用,如无特殊情况不可以调整预算。如因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整的,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要谨慎对待预算调整,必须履行严格的程序。目前预算调整事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报批调整,第二类是主持单位审批调整。倘若出现课题项目总预算金额发生变化或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减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情况之一的,需要进行报批调整。其他情况比如在课题总预算没有改变的前提下,课题项目直接费用中专用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以及其他支出预算如确实需要调整的,由课题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由课题项目主持单位进行审批,有关管理部门在必要环节进行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通常不进行调整增加,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课题项目实施过程契合相关要求可以调整课题项目预算的,需要列示调整的原因、项目、金额,同时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报送管理单位核准;审批单位要依照有关要求对合作单位、项目参加成员、项目经费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比照审核。审批后应及时告知财务人员,对课题项目的预算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3.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精细化
首先通过会计软件进行预算的额度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采用总额控制、浮动调整的方法。将审核通过的课题项目的费用支出的预算金额按照各个会计科目录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中并设置额度控制,对于相关会计科目,比如差旅费、专用材料费等可以调整的科目可以设定相应的浮动比例,对于相关会计科目,比如管理费不可以进行预算调整的科目不设定浮动比例。这样一旦单类或总额超支会计系统会自动预警,以便相关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对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进行有效的监督。
篇10
【摘 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融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对于提高科研及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细化理念的梳理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精细化管理在医学科研经费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与实施办法。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基金管理
作者简介:张倩怡(1987.04—),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理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相关研究。
尹立鹏(1987.08—),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工程硕士,大连医科大学校务办公室科员,助教,主要从事高校管理与医学人文及高校发展规划研究。
李洁(1986.10—),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管理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行政助理,助教,主要从事科研管理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张洪志(1985.12—),男,汉族,辽宁凌源人,医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行政助理,助教,主要从事科研管理与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科研经费是高校带动项目研究,鼓励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作为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医学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贯穿于受资助项目申请、实施与结题的全过程;这是由医学科研的特殊性决定的。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学科研与经费管理是将创新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的理念,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单位所接受。
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梳理
精细化管理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企业,是现代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化的新理念,从根本上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在医学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就是将“公正、公平”落实到管理中,提升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医药项目管理体系;同时也就建构了支撑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三大重要因素。
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伴而行,二者都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科学地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细致化、质量化,进而提高项目经费预算的执行力和效率,整体提升项目的效益与竞争力。其实质,是对医学的执着追求,是服务理念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常将基础管理引向专业管理层面的深入。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是做事注重细节的一种永恒认真的态度。责任和执行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指标,而量化和考核则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点。其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质量管理年活动,而是基于经费预算开展的分门别类的规范化审核与执行。
2 精细化管理的运用
目前,普遍采用课题组负责制实施科研经费管理,保证了课题组经费使用的自由与便捷,但同时也滋生了诸如:预算执行性不高,使用与监管脱离,财会网络化与核算信息化偏低,重复资助及虚假支出等情况[1]。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正确引导和组织科研活动,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要杜绝科研经费支出中的不良现象。
2.1 全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开端,此环节的关键在于经费预算的制定。项目的实施进度、工作方案、支出比例、预算说明和预期成果等应协调统一,均应由科研、财务部门全程参与制定,经费预算一旦制定应严格落实执行,若需进行修改应严格遵守相关程序。
科研项目实施中与结题时则更需精益求精,强化科研、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在项目年度汇报、阶段审核与中期考核中应包含财会核查,并实施结算网络化,审核信息化;实现课题负责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信息共享,经费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动态掌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2.2 质量管理
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增加管理环节,而是强调所有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支撑起普遍服务的大平台。强化经费使用情况内审常态化机制,切勿至中期考核,甚至结题阶段才进行回顾性的审核。
科研部门不是凭空增加的管理者。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研部门应通过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实现课题经费使用项目语言与专业财务报销项目语言通约转换。在此过程中,应强调财会网络化办公,经费预算应做到课题组、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均有掌握。课题组实行经费月报、分类汇总,科研部门实行规范登记、指导列支,财务部门做到严格审查、专人核销。
2.3 规范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结合项目的性质、经费的来源,制定相应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把各种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由不同部门分工协作。
将申报和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制度上规定一旦项目得到批准,其经费使用应做到科学、规范、合理,从制度上保障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同时,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联系,能够从流程上保障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这样可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自觉维护学校声誉,保护科研人员,支撑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2]。
3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核心是责任与执行,而责任只能在执行的细节中得以体现。因此,无论是在横向课题还是在垂直课题的管理执行中,分工协作和切实履职与审核信息的管理构成了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不同层面的中心要点。
3.1 责任管理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的规范使用影响较大。提升项目负责人的意识,加强对其教育和引导,提高其预算能力是实行责任管理的第一步。科研部门做好联络、统筹和承上启下的工作,组织好阶段汇报、中期考核与内部审计的结合开展[3-5]。在内部审计环节需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规范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将项目结题前的内审常态化,做好阶段汇报,中期审核的审查与指导。
3.2 信息管理
管理科学是信息化的科学,其根本是对信息的加工与分享。精细化管理也不例外。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做到专款专用、独立账户、三方登录、权限不同。实行课题组月报制,财务部门定期审核通报;建立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经费预算、实施管理和结题验收纳入管理体系,不但提升管理效率,而且还能节约管理成本。
3.3 组织管理
开展科研项目及经费二级管理,强调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的管理监督职能。课题组长直接向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负责,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积极参与到年度汇报、阶段审核与中期考核中,经过审核向科研部门提出书面意见,并对拟用科研经费购买的设备及重大调整进行论证并形成指导性意见建议。
3.4 审计管理
以审计结论支撑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是医学科研经费管理不变的追求与最终目标。[6]但目前国内科研经费审计存在审计课题不清、审计目标不清、审计范围不全面、审计依据不充分和审计时间不合理等需要改进的方面。[7]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加强审计的力度与功效,构建医学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审计,使审计有据可依;做好科研经费合规性审计,规范经费使用行为;加大资产审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通过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评价,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反映效益情况的评价指标。[8-9]
3.5 横向管理
医学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直接来源于政府部门的专项拨款与来自于民间及企业个人的资助。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支撑、科技合作及研究成果转让等服务性项目获得的研究经费。多年来高校横向科研经费虽然在总量上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其管理上却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10]出现诸如:科研课题合同签订不规范,横向科研成本核算不完整,甚至以横养纵,科研成果疏于管理,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并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11]应针对性地加强横向科研课题合同管理,建立以成本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横向科研课题结题及评价管理验收机制等等。[12]
3.6 分段管理
纵向科研经费属于财政性拨款,是国家预算资金,不具有创收的成分。其管理应有别于横向科研经费。特别是医科大学的科研经费,主要是国家拨款用以解决困扰人民生活健康或浪费医疗卫生资源的重大疾病及公共卫生问题。合理进行经费和管理不仅仅是财务及审计的重要责任,更是支撑科研结题的重要方面。应切实建立投入机制、预算机制、核算机制,从预算、核算、结余和成果四个方面入手实行全面精细动态的管理。同时应加强相关法规等支撑体系的建设。[13-15]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责任、质量与科学,是对管理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需要结合基金申报与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与效率化探索和实践。在医学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以核算和审计支持科研项目结题,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实现为医学科研及医疗水平提高提供保障。
综上,在医学院校中实现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是符合社会-国家层面的需要的,也是从制度-技术层面可以保障的,从机构-组织层面是可以实施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者及经费的使用者也是具有重大保护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秀华,闫晓慧.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27-28.
[2]邵晶晶,杜丽华,韩德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过程管理的中期管理实践及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1,25(3):181-183.
[3]刘璐.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29-30.
[4]王卫国,姚士洪.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12,4:37-40.
[5]闫雪冬,陈瑛,张焕萍.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学科研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31-33.
[6]张爱华.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14,17:120-122.
[7]曹毅,周儒婷.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亟待加强[J].审计月刊,2014,4:31-32.
[8]王亚荣.从审计视角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90-192.
[9]曹荣.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探析[J].会计之友,2014,16:104-105.
[10]王辉.加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J].会计之友,2012,35:125-126.
[11]王兴杰.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困境及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20-22.
[12]王丽,张海燕,陆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核算管理的几点探讨[J].现代商业,2013,34:250-251.
[13]邹群.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管理观察,2012,36:161-163.
篇11
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科研经费的预算意识与依据不足
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预算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首先体现在科研经费的预算意识与依据不足,导致科研经费预算部门的相关人员在对科研经费预算时,存在不明确的现象。科研经费的预算意识与依据不足体现在,首先,科研单位科研预算相关人员对经费预算的认识能力不足,科研资金预算往往由科研人员甚至是研究生单独编制,往往在编制预算时并未依据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实际研究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预算和编制[1]。其次,科研预算财务部门之间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对于科研经费的预算仅依据对科研项目的估算,对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性和分析性。最后,科研经费的预算实际上需要较为复杂的流程,部分科学经费预算的人员对于预算的依据不够重视,导致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二)科研经费预算缺乏充分的监督管理
无论是在会计财务核算中还是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实施充分完善的监督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手段,通过监督性的管理,能够有效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科学化监督管理。就目前科研单位的发展情况而看,科研单位在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2]。一方面,科研经费相关人员在对科研经费进行监管时,无法及时、全面的将科研经费预算成果进行把握和监管,科研项目验收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调账次数,同时也缺乏对科研经费预算的全过程控制。另一方面,在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没有按照之前的预算对科研经费进行使用,在缺乏对科研经费预算及其使用的监督管理基础上,导致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水平低下,科研经费预算超标,限制科研单位的创新与发展。
(三)科研经费预算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限
科研经费预算人员是科研经费预算过程中,直接接触经费预算的工作人员,因此其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虽然科研经费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为科研成果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在科研经费预算评估过程中,仍存在部分科研经费预算人员能力和素质有限的问题[3]。首先,目前科研经费预算部门中的部分工作人员,并非学科专业的毕业人员,多为其他行业转行而来,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的具体工作流程尚不十分清楚,致使部分科研工作人员在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和评估时,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另外,科研经费预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力存在不足,部分科研经费预算人员受利益的驱使,违规的使用科研经费;更有甚者在国家严抓违法乱纪的情况下,存在的现象。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优化路径探讨
(一)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认知能力
科研单位在发展进程中,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科研单位的发展。根据当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发展形势来看,必须要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认知能力,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人员能够对其有充分的认识。第一,要对科研经费预算树立正确、科学的观念,认识到科研经费对科研单位的重要性,抓好科研项目的申报与预算评估,以此保证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能够得到充分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4]。第二,要增强科研经费预算部门管理者的科研预算意识,使管理人员能够充分重视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并将自律意识主动落实到科研预算制度上来,科学合理的预算科研项目经费。第三,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科研预算的重要性,通过对科研预算管理的创新式发展,使更多的科研预算人员认识科研预算的重要性,使科研预算管理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二)完善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监督与管理
监督与管理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重要因素,由此,在促进科研单位发展并提升其经济实力时,需要完善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监督与管理。首先,要实现对科研经费预算的内部管理,加强对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可以采用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方式,展开对科研经费预算的内部控制管理,使科研经费预算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可以采用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形式,通过选拔优秀的监督小组成员,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相关工作实施监督和管理,以此提升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能力和水平[5]。此外,也要完善公众的监督和控制,实现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监督与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在预算过程中,其相应的预算成果以及使用经费的途径等,应以公开的形式使公众有明确的认知,以此实现社会公众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从上述两方面,可以充分完善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监督与管理,并提升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能力。
(三)提高科研经费预算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科研经费预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和预算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其道德素养也同样重要,科研经费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因此在提升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水平过程中,必须要提高科研经费预算人员的水平和素质。一方面,在提高科研经费预算人员专业水平时,相关部门要选拔相对优秀、专业能力较强的专业性人员,使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对科研经费预算流程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熟悉;同时,所选的科研经费预算工作人员也要具备适当的经验,对经费的预算具有一定的评估能力[6]。另一方面,在提高科研经费预算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能力时,科研经费预算部门应定期的对科研人员展开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实现对科研经费预算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并保持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以此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三、结语
在经济逐渐呈现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科研单位在发展进程中,更应该重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升经费的管理能力,以使其能够充分的实现对经费的管理,促进科研单位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科研经费的预算意识与依据不足、科研经费预算缺乏充分的监督管理、科研经费预算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限等方面,展开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同时从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认知能力、完善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展开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优化路径探讨。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提升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鹏翼,秦国胜,吕宸.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02):85.
[2]刘美,于深,马榴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经费预算执行与控制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3,03(15):93-97.
[3]张志军,马彩文,王秀菊,等.项目管理视角下科研经费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07(04):18-24.
[4]李晓冬,赵娟.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4,01(03):34-39.
篇12
一、医院科研经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普遍采用的是“课题制”的模式,即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形成资产、项目成果进行全过程管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项目管理人对整个项目具有系统的了解,使得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不易走弯路,但也因全面负责制,使得管理者往往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效益性,而忽视财务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导致在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以下缺陷。
(1)课题组在执行项目时预算与实际执行相分离,财务部门无法对照项目预算来审核报销,使得科研经费的开支存在账目不清的情况。
(2)科研经费使用中有时发生“失真”的现象,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从科研管理经费列支,影响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
(3)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脱节,出现了经费已用完而科研项目未结题,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而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等情况。
(4)由于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核算系统,无法提供详尽的财务明细表,管理者很难了解经费信息,从而对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给项目结题后的审计工作带来不便。
(5)财务核算中有关科研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瑕疵,目前的财务核算方法还不能充分体现科研经费多渠道的来源和多类项的支出。比如,对于下拨的纵向经费支出,《医院会计制度》中只设置了“科教项目支出”和“财政项目补助支出”两个会计科目,未做更加明细的核算,无法准确地反映项目经费计划的使用情况,不利于科研经费的精细管理。而对于自筹配套经费的支出,由于其与日常财务核算无差别,也很难去反映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
(6)经费报销环节繁琐,科研人员找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不容易,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耽误科研工作。
二、ZL医院的应对模式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ZL医院建立了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围绕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项目管理人员三者构建运行模块(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运作方式如下。
首先,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录入科研项目基础信息和科研经费计划信息。项目基础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负责人、计划经费、项目起止日期、资金来源及项目来源等。科研经费计划,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规定,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用、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科目(如图2所示)。
之后,课题组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项目预算信息,填写执行单,上传至财务审核。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课题组通过了解经费使用情况,结合项目完成的进度进行分析,如确实需要追加项目经费,则可填写经费预算追加单上传给财务部门。为了便于科研人员方便使用,该信息平台与医院已在应用的日常办公系统OA系统充分衔接,使科研人员可以直接在OA上完成查询项目相关信息、填写经费执行单以及追加预算申请等功能操作,而不必再单独使用新的软件系统(如图3所示)。
财务部门负责初审课题人员上传的经费执行单,并且对项目的余额进行核对,初审后,再把执行单转入OA,经各职能部门网上审批后,最后由财务部门报销支付。系统同时把本次报销的科目内容归集生成会计凭证,导入财务核算系统。
该系统的运行在节省人力、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上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方面,免去了科研人员为完成报销手续而在各审核部门之间跑签字的麻烦,提高了经费报销工作效率,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科研经费被单独列出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课题组三方共同监督,使科研经费的报销支付与日常财务的报销区别开来,既可以从管理层面建立防范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经费随意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情况发生,又能使经费支出明细按系统中设置的经费科目罗列,弥补财务核算系统中因会计科目设置原因而无法更加明细核算的不足,自动统计列出项目的经费支出明细表,供课题负责人调整经费支用时作参考,也为完成项目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方便。
三、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建议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医院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方便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经费的支取,提高了经费管理效率。但也同时给各部门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导致以往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各自为政的局面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改变以前的管理观念,加强对科研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各管理部门之间配合协调能力。另一方面,确保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信息中心的协助下,各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
以ZL医院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运作,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在改变以往科研经费使用靠人工、费时费力、低效的局面的同时,还可以在深挖数据、综合分析、多面应用上进一步挖掘,从利用信息化降低人力成本的初级信息化阶段,向大数据分析、合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甚至提高科研水平的方向发展。以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来看,其在日常运作中不仅积累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每一步的经费使用情况数据,同时也隐性地留下了每一步进展间隔的时间、需用的财物量、人力成本等数据。但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数据仅有显性直观的经费数据被财务系统所利用,大量的隐性数据依然沉睡。而事实上,从科研工作管理部门的角度,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科研时长、人力物力配置数据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如人员支出与物力支出的对比比率、前期与本期支出对比比率等,对整个医院以后开展同类科研工作合理安排资源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另外,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度,通过对这些隐性数据的再挖掘再分析,可以得到同一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取得科研成果数目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等数据,而这些将成为人力部门绩效考核可参考的最真实数据。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数据利用,一方面是要在技术上加深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整合,使各系统对数据的技术性要求(如数据格式、数据大小、数据名称等)能够统一,以便互相利用。另一方面,则可在基础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上设置得更为全面,以积累更为广泛的信息,形成“大数据”。如在广度上,不仅局限于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应用到科教论文管理、库房物资设备管理、科室预算成本管理、临床试验研究管理等方面。在深度上,经费使用方面的基础信息应当设计得更为全面,比如建立科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材料购买经费的管理模块。
建立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医院才能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雪梅.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探索[J].新西部,2012,(18):89-90.
[2]郑勇.高校经M财务管理现状、困境及破解思路[J].审计月刊,2014,(7):48-49.
[3]陈惠.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中旬刊),2013,(1):199-200.
篇13
1.实验室勤工助学岗位存在的问题
1.1工作内容单一
为鼓励贫困生自强、自立意识,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学校规定按岗位结算工资,120元/月,每人每月至少工作25小时,其中5小时为义务工作,这样容易出现人浮于事混时间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学校将助学金评定与勤工助学挂钩,提高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积极性。在实验室,打扫卫生和修理仪器设备等往往成为勤工助学内容,时间一长,学生流失严重,还出现很多同学外出打工现象,做家教或临时促销,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增加社会阅历。
1.2工作时间不易调整
大部分学生利用周一至周五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但由于工科学生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相对较少,到月底又面临工时不够的压力。另外,实验室存在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必须在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工作,我校两校区办公,就存在老师与学生时间不匹配的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了勤工助学时间,降低学生工作积极性。不少同学反映,图书馆晚上可以上班,可以补充工时,实验室就不能。
1.3缺乏专业引导
由于我校在市区和郊区两地办公,大一到大三在郊区,大四和研究生在市区,因此在专业上,低年级学生没有得到高年级学长很好的引导,对专业认知度不高,导致对专业缺乏兴趣,自然对实验室工作缺乏动力。如果有研究生和大四毕业生在实验室,甚至晚上也能参加工作,还能进行学术探讨,工作氛围会大大改善。对学生专业引导,光靠课堂和教师远远不够,更主要是靠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实验室恰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对实验室勤工助学的改革与探索
实验室属于专业型岗位,这不仅需要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自我管理的自主能动性,也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随着社会化分工的日益细化,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由主要从事劳务型、服务型、事物型工作岗位逐渐向从事专业型、技术型、管理型工作岗位转变[2]。同时,高校更加应该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注重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将学生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勤工助学实践相结合,并将勤工助学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实现了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经济资助三者的有机统一。工作类型上应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发展。
2.1结合学校发展,强化学生管理团队建设
学生是勤工助学管理和参与的主体,学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凸显勤工助学社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好的勤工助学管理精英团队。
近几年来,我校开始实施从教学型大型向教学研究性大学的转变,尤其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带动学校各项改革和发展。教师带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可以作为教师考核项目之一,因此大大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立项项目。
学院从2009年起,成立节能车社团,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通过组织面试,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其中不乏有很多是在实验室勤工助学的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时间由学生调节,再加上有专业老师和研究生带领,已参加两届本田节能车大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形成了勤工助学优势品牌,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不能只是“等、靠、要”,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咨询指导老师,拓宽组织成员,同时鼓励非贫困生参加,从09年至今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竞赛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15项各类奖项,这些学生大部分是贫困生,可谓硕果累累,一项专利正在申报过程中。
2.2加强指导,转变学生勤工助学观念,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要转变学生勤工助学是为了赚钱的观念[4],鼓励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将勤工助学与学生就业创业有机结合[3],根据学生的潜能、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及早定位,指导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体系建设,根据未来规划需求选择勤工助学岗位,实验室是属于技术类和管理型相结合的岗位,致力于继续深造,想在专业上有建树或者想以后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的同学可以参加。
引导学生结合勤工助学岗位,把职业理想、社会理想、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勤工助学活动增强职业适应性。引导他们把勤工助学岗位的实践与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联系起来,鼓励他们把握学业、思考就业、勇于创业[1]。
3.结语
实验室只是高校勤工助学的一部分,但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到人职匹配,激发学生活力和创造力,这不仅依赖国家、高校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更要研究岗位以及学生特点,走可持续发展模式,走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路子,才能勤工助学达到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开春.当前高校勤工助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4:69
[2]牛京平.浅谈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