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互联网科技创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互联网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力,加速了创新的步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汇总和记录,解决了科学创新的知识支撑限制。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人类多个世纪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得以系统储存,“互联网+”就是将这种静态的科学价值库储存的价值转化为生产力,将虚拟的知识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物质财富,实现财富获得途径的升级。其次,利用互联网将科技同创意相结合,解决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3D打印等技术使得创意转化为产品的周期大大缩短。在互联网和创意产品的有机结合中,将奇思妙想通过工业手段实现。这为人们提供一个制造平台,只需要在电脑上利用制图软件将想法落实到图纸上,打印设备便能将这个想法变成一个实物。这为创新理念变为现实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有效的解决了创新技术驱动不足的问题,降低了自主创新的门槛,极大了丰富了创新的来源和可能性。再次,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传统流水线制作的同类化问题。“互联网+”奉行的是个性化和小规模制造,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同硬件平台实现空间上的结合,使得每一个创客都拥有了一个小型制造场,有效的解决了各项技术和发明结合的限制,缩短了产品从创意到客户手中的时间周期,解决了创新驱动中工程设备不足的问题,发展了集中创新的新模式。最后,解决了制度创新不足的问题。互联网能够释放出创新的潜力,其主要特点是门槛低、转化速度快、个性化定制容易实现,从而对创新者产生了强大的激励作用,因而能解决制度创新不足的问题,为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2.1重视大数据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保证企业创新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依靠跨学科的众多领域的人才的共同合作,尤其是大数据分析人才。这类人才能够抓取有用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意见。为了保持该类科技人才的持续化发展,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倡导尊敬科技型人才;其次要完善基础生活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该类人才的流入和长期保持。最后要提高对大数据人才的待遇,为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2.2积极推行互联网创新模式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资源提供平台,引起广大创新人才的关注,吸引专业科研人员,发现和挖掘潜在的科技创新人才;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金融和税收方面的创冲优惠,鼓励和倡导科研人员尝试利用互联网来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为了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推行,应该对关键数据资源共享、知识产权等项目进行预判分析,避免由此造成的失败给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2.3完善互联网创新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有效的降低网络数据安全风险,加强对创新项目的保护,确保科技创新任务的顺利完成,国家应该尽快成立网络风险管理委员会,出台网络安全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成果版权的归属判定细则的完善。通过建立有效的、健全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安全防护手段,规范网络行为,避免可能产生的创新知识产权的纠纷和经济纠纷,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2.4建立健全网络创新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和云服务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因而网络创新机制的建立变得迫在眉睫。首先,应该规范网络技术的准入制度,遏制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产权侵犯的不良行为;其次,引入招投标制度,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科技创新解决方案;再次,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定级;最后制定合理的奖惩计划,激励企业进行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网络创新机制,降低因知识产权纠纷造成的风险,保证创新任务的顺利完成。
3结束语
在我国鼓励创新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互联网以其优越的功能为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互联网通过连接硬件设施,降低创新的技术门槛,鼓励企业和个体自由深度的探索加快科技发展;通过互联网加企业的模式,壮大创新型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为企业进行互联网创新提供健全的利益保护制度,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以此解决我国当前科技创新缺乏动力来源的深层次矛盾,加速了科技创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兆安.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J].宏观经济管理,2015(04).
篇2
一、信息工程类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困难
目前,信息工程类专业教育存在着潜在问题。课题组连续多年与信息工程类学生和企业进行了就业方面的调研、走访,总结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在面试或笔试时经常被问及一些专业技术问题,有的学生听都没听过;(2)学生在面试时会被问一些在项目实际中很具体的过程,有的学生接触得很少甚至元器件都不认识;(3)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一般能找到专业对口的研发工作,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由于缺少实际项目经验,比较茫然,缺乏自信;(4)一些学生毕业后从事非信息工程类专业如销售、房产、办公文秘等工作;(5)企业希望应聘的学生在校内有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经历以及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表明,毕业后只有为企业、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被重用,才能在职场上站稳脚跟。这就要求高校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当中。
二、信息工程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课题组发表的相关论文成果已经进行了研究。本文继续对另外两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1.“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创业
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在北京举行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在传统产业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科技创新人才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要具有时代特色的互联网思维。2015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30余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的政策。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信息工程类创新实验室有共同创业梦想的学生于2013年创办了基于互联网B2C的高科技公司Air Dream。业务范围主要以单片机、嵌入式开发、项目设计,PCB设计、加工,电子技术培训为主,为我院家庭生活条件较困难的学生提供带薪兼职岗位20余个;拿出部分净利润反哺创新实验室,使创新实验室可以稳定、健康地发展;同时辐射信息工程类专业至少100人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实践中。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学生,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形成了梯队建设,学生毕业后很容易找到与专业对口的研发工作,一部分竞赛成果通过该公司的平台已转化为生产,教师通过学生所承接项目积累的资料为各类实践教学课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Air Dream在2014年“创青春”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在第五届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大赛1023余个作品中位列29,荣获百强项目称号,本学期初龙广交通台对实验室学生进行了专门的电话直播采访。
2.科技创新专业网站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网络公开课、慕课(MOOC)、E-learning、翻转课堂等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学习方式,打破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模式,高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专业网站,培养并打造出“大数据化”科技创新人才。网站内容包括:学校创新创业激励政策、校企对接、国家政策、学生感言、导师介绍、创新实验室介绍、就业信息、参赛照片、组织管理机构、关注企业、竞赛区、校友录、作品展、慕课(MOOC)、人才培养、优秀学生简介、网络维护机构、公告纳新、组织活动等。这些内容由科技协会组建和维护,网站可以对企业开放,以方便选拔人才。目前,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网站的高校呈上升趋势,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站在“学生活动”栏目下建立了“学科科技竞赛”网页。通过互联网,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显著提高,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说:远期目标是让北京大学的每一门课都有一个在线版本即MOOC+线下课堂讨论的形式。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工程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重视基于互联网项目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重视基于小公司运营的创新实验室,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重视基于MOOC技能的培养,与企业建立多维合作,重视校友资源。
篇3
移动科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创新完美消费体验方式。移动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同时,也给营销模式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手机逐步从个人手持电话变成了智能手持终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学习如何将一线业务人员的手机变成一个高效的消费服务中心、营销管理中心。如今跨国公司已经走在国内企业的前面,例如联合利华就已在20多万个终端布局手机智能终端管理系统――分散在各地的业务人员通过手机实时采集市场一线数据,经过复杂而高效的云处理后,总部的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控市场变化。联合利华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与业务人员的工作情况,不仅要求拉长原有的消费链条,而且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毛细血管里。在快消品领域,联合利华被视为移动终端管理的典范。
“很多消费品企业对手机的应用已经从办公自动化逐步转化为销售能力自动化。”上海环融科技总裁李俊峰说。环融科技帮助日化行业国际品牌、国内化妆品行业一线品牌部署过移动终端管理系统。“针对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销售机会,基于每一个人员行动的科学、量化的管理,是部署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的基础。我们的创新之处,就是聚焦于移动终端技术和动态竞争管理思想的植入,以IT技术解决竞争策略和财务分析有效性的难题。”
“营销不仅是一门艺术,更将是一门技术。过去,营销主要是靠老板和高管层的直觉,而未来营销的主要决策依据来自于数据。”李俊峰认为,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创新型工具将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手机将是其中关键性的一环”。
篇4
篇5
篇6
“互联网+”时代,创新和变革成为最鲜亮的关键词,影响着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2016年11月26日在南京市委党校举行的第28届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凤凰机器人杯”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总决赛,就给参赛选手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从选手报名参赛时,改变就已经开始了。本届金钥匙竞赛新增了最佳人气奖项,在开赛前就给每位选手制作了个人档案,经过宣传推广,最终由广大网友票选出人气最高的选手。通过关注科学大众杂志社的微信公众号,选手可以查询到比赛时间、比赛地点、当日天气、导航路线、参赛号等各类实用的参赛信息。主办方还联合知名直播平台,在微信上对比赛进行全程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金钥匙竞赛、关注金钥匙竞赛。
持续关注科技热点、关注生活一直是金钥匙科技竞赛的一大特点,本届团体赛除了围绕虚拟现实、“天宫二号”、2016年诺贝尔奖、Wi-Fi与健康、量子通讯、柔性太阳能电池等大家关心的科技新闻出题,让比赛题目既充满知识性又兼顾趣味性,而且还引入以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主体的多项前沿科普设备,把比赛办成高科技展会,让参赛选手真正地零距离体验高科技的魅力。
利用果蔬发电的原理可以制作出果蔬电池,但你知道用土豆、胡萝卜、苹果做电池,哪个的电压会更大一点吗?给你相应的科学小仪器,你知道怎么探究瓶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吗?做了金钥匙科技竞赛的动手题,你就会知道答案了。动手实践性强,是金钥匙科技竞赛的另一大特点,本届团体赛的第一轮动手题也是趣味性和实践性并重,让每一个参赛选手都印象深刻。
篇7
迎接全渠道发展新业态
零售业特别是智能终端的销售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连锁实体阶段,第二就是在PC互联网阶段,第三个是移动互联网全渠道的发展阶段。
马杉表示,直到今天电商、实体到全渠道是并存的。未来一到两年我们没有纯粹的线上线下,那么对于以实体为主的渠道,也在往线上走,“我认为线下仍然占70%,线上占30%”;但对于线上的零售商、电商也在往线下走。
在全渠道的趋势下,中国电信如何把线上和线下合作产生协同效应,效率最大化?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电子渠道运营中心吴岳强在论坛上表示,线下线上渠道一体化,而且这个一体化的进程是在加大,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但在现实中往往这两个渠道分别运营,这就需要清楚这两个渠道各自优势,如果能够准确把自己的优势定位出来,那这两个渠道就能够取长补短。对中国电信现在来说,思路越来越清晰,作为电子渠道,最大优势是非常深刻的理解用户,并且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切身服务,因为跟用户之间始终可以保持凝聚,所以将更大用着力在客户经营层面,从服务来着手提升用户的价值,同时在服务过程当中,由于对用户准确的洞察以后,那才能为渠道提供工具,使客户经理可以随时利用O2O的工具把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把我们的服务送给用户。
马杉表示, 2013年中国电信实现了全渠道布局,线上线下进行有效双效引流,与此同时,单纯店面利用互联网手段正在连接每一个用户。
重新定位目标客户
在通信和渠道业态正在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也需要对客户进行重新定位。“为什么要重新定位?这几天我参加了很多会,看到的不仅是主摄像师,更多是无数手机的屏幕在对着我们,所以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用户都是手机用户,都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所以今天我们重新定位目标,是要把我们把庞大的线下客户群转到线上。”马杉表示。
具体而言,目标客户群来自三大领域。第一个是商圈,商圈不仅在线下,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4G商圈已经覆盖了5万多个店面;而且还在线上,包括京东、天猫、淘宝商圈。第二个是在社区,随着社区O2O的商业价值被持续挖掘,商圈和社区都在往一个蓝海市场延伸,新的增长用户来自于线上。第三个是农村市场,据了解,中国电信用了一年时间在农村已经建立了超过两万个全网通手机卖场。据透露,最近中国电信在跟其他的更重要的一些电商合作,共同拓展农村市场。马杉表示,今天我们要把庞大的线下客户群转移到全渠道,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发展重要增长来源。
马杉表示,线上线下融合如果线下往线上延伸,并不是单纯的要建一个电商平台。中国电信的互联网化,更重要的是要随时随地的链接每一个客户,包括大数据应用,还包括现在中国电信已经在实验的ibeacon,更精准的营销方式,其目的要将持续下滑的线下客流转移到快速增长的全渠道的客流量。
更加开放的渠道合作
迎接全渠道新业态,重新定位目标客户,尤其随着中国电信4G+,以及全网通规范,需要中国电信吸纳更多的合作伙伴。正如马杉所言,中国电信的渠道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渠道力量。
在具体政策上,专营渠道更加强调终端的引领,更好的去提升渠道获得公开的终端话语权。专营店、自有厅、网掌厅都开放,中国电信今年将进一步加快标准化、连锁化,推进直供。
篇8
年轻的北京中基云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业的基础工程行业B2B移动互联网平台,拥有全国海量的基础工程机械机主和业主,以及项目的实时数据和讯息资源,为行业客户提供了找项目,找施工队伍,找设备,找机手,二手交易,配套商城,移动支付,大数据分析,行业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研究等专业。同时,中基云也是中国唯一的完全免费为业主和机主搭建业务桥梁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凭借自己的高技术研发团队以及具有国际水平的服务团队,致力于打造中国基础工程行业最公平、公正、公开的互联网+平台和交易生态系统,为行业中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专业、有效、高科技含量的优质服务。
负责中基云本次参展的李先生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参展原因,他表示,随着互联网加速从生活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互联网已经悄然渗透至各行各业,并诞生出诸多新兴业态,中基云模式的“互联网+平台”就是其中之一。“中基云相信‘互联网+’模式将成为企业竞争、产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新常态,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用新的发展观抓住机遇的企业,具有赶超发展的更大可能。比如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位列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的中国企业,都是凭借‘互联网+’思维取得了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而在此次南博会上,腾讯等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也有参展,对中基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交流学习的好机会。”
谈及为什么选择打造基础工程这个领域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李先生作了详尽的回答。他告诉记者,经过长期且大范围的市场调研后,他们发现传统的基础工程行业存在严重的行业痛点:首先对于业主来说,缺少设备资源,由于运距远,成本高也导致了履约能力薄弱,进度质量无法保证;此外“皮条客”窃取中间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并且,于机主而言也面临着合作伙伴无法立即进场,影响工期;无价格优势;信誉不良,扯皮闹事;资金压力大等风险。中基云抓住这个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搭建平台对症下药,为机主和业主抹平伤痛。一手旋挖工程项目,机主可以在中基云平台上寻找项目,100%真实一手的项目信息,直接与业主联系,实现点点对接的高效运作;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项目信息、动态,操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投标,方便快捷;全方位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对于业主来说在中基云平台可以直接找到价格最便宜、服务最好、地点最近,最合适的项目钻机设备。中基云平台上提供了来自各地的钻机信息,覆盖范围广,选择面大。同时进行数据实时动态更新,随时了解钻机情况,另外落户平台上的机主都是经过严格审核,层层把关,安全有保障,通过平台业主可以免费呼叫机主,随时保持畅通联系。此外,通过中基云平台,机主还可以进行二手机械租售,在中基云商城选购配件和其他所需的消耗品、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可靠的机手,或者在中基云部落里和其他机主进行沟通交流,技术探讨,通过互动了解最新的资讯和行业动态。业主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项目管理、项目、寻找施工方,一站式解决,方便而快捷;同样,平台设有业主部落,业主可与其他业主进行技术交流、经验探讨,通过发帖、点赞、留言等互动实现全方位的交流和沟通。此外,李先生特别强调了中基云平台的一大亮点――平台特别设置了行业黑名单曝光平台,第一时间曝光问题企业和个人,进行行业监督,保障业内信用体系。
采访最后,李先生向记者表示,除了之前提到的进行业内交流、寻求合作以外,他希望南博会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展会也能够帮助中基云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注册用户加入中基云平台。只要是从事基础工程方面的人士,关注中基云公众服务号(zhongjiyun-cn)即可进入注册备案流程,注册流程简单快速。机主备案后,中基云公司会派出专业的服务工程师为您设备免费安装数据连接器,保证机主设备快捷高效进入互联网平台。
篇9
一、科技型微小企业的概述
科技型微小企业的生产运行主要根据科学技术人员组成,对一些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与创新,从之前的科技行业来讲,这种微小型企业自身具有很多的优优势。主要体现在经营模式更加的便捷灵活,并且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以及很强的发展潜力,能够为人们减轻就业上的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所以这种行业形势在兴起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其中科技型微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特点包含:
1.科学技术创新性质
根据这种行业的名称就能知道这种行业是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与发展,其中行业运行重要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创新。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企业的生产运行,这种生产运行方式相比较传统的运行形势来讲具有很多的优势,不管是在生产的速度上还是价值上都进行了优化,生产产品的附加值的价值也非常高。这种企业非常重视在科研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所以科研方面的经费投入数量比较大,相比较传统额产业来讲还会高出一些。
2.年龄较小、知识文化较高、工作素质较高
根据相关的资料调查显示,科技型微小企业的员工年龄都比较年轻,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刚刚毕业的高材生,在学历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比较高。特别是这个群体中中的IT行业以及通信行业中,年龄偏于年轻化,员工的平均年龄都不超过35岁,整体来讲具有年龄上以及文化上的优势,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较。
3.技术初期风险比较大
这种微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新兴的企业,不管是企业的运行或是企业的科学研发等都属于初期阶段,还有很多技术等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他们的科技研发项目主要研发步骤从提出想法到投入研发、制定合理的研发方案等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中,不能保证研发的成果一定的会成功,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的研发风险或是资金风险等,导致研发出现中断或是研发失败的现象发生。其中常见的风险包括: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这样的生产研发过程对于企业来讲非常不利,会严重阻碍企业的生长与成熟。
4.资金使用量大、市场需求强、灵敏度较高
科技型微小企业在进行生产期间接触最多的术属于科学技术,这种技术在发展中效果非常明显,因为高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可以很好的掌控技术的变化,将市场的利润进行隔断。但是这种企业从建立初期到之后的发展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不管是科技研发,还是企业发展等,对于资金的需要都十分强烈,并且对市场的需求也比较大,非常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企业在观察市场变化方面非常灵敏,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措施的改善。
二、科技型微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
1.金融机构缺位
根据目前科技型微小企业发展来讲,从金融结构上来看,这种行业缺少专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小企业生产融资的主要渠道包括股票、债券等属于直接融资的渠道以及向各种商业银行贷款或是民间集资的形式进行资金的融入,在这些融资的渠道中重点是向银行借贷款。但是因为这种企业基本上在经营规模上比较小,并且经营的风险比较大,向银行借取到款缺少一定的信用,以及抵押的资产比较少,基本上能够融资的金额都比较小,同时也不是银行重点融资的对象。根据银监会的资料显示,银行的贷款主要投入到大型企业或是中型企业中,对于小企业的投资率非常小,微型企业基本不再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根据很多的发达国家在融资方面的经验中显示,小型的金融融资机构能够带动科技型微小企业的发展,在他们的融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还属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在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与优化。
2.资本建设出现停滞现象
从市场金融体系上来讲,这种企业在市场生产发展中经常出现多层次的资金建设滞后现象发生。不管是怎样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因为生产的属性以及规模等存在很多的不同,享受到的市场优惠也是不同的。市场发展中,投资者以及融资者相互之间进行金融业务的结合,才能保证产生高效的经济效果,构建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市场发展的结构是满足各个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重要要求。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还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加强,受到传统经济形态的影响导致我国很多的融资行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资料显示我国金融机构中信贷融资相比较社会融资整体高出75%,其中股票与债券占有比例15%,但是在融资方面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别。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来讲,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逐渐开放融资行业的建设,放宽经济政策方面的规定,在照顾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融资行业的发展,但是尽管政府在相关规定中放宽政策,融资行业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对于科技型微小企业来讲非常危险。
3.金融机构同质化现象严重
根据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来讲,金融机构不管是在经营方面还是在融资方面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在现阶段,科技型微小企业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水平不够专业的问题,生产运行等多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差异,这样会严重阻碍该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根据不同的科技型微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产生的各项困难,对于融资的需要以及要求等也存在很多的不同。科技型微小企业不管是在融资模式上还是在资金的渠道上与银行的融资产业存在很大的区别,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融资出现问题,使得科技型微小企业出现同质化问题。在这方面的金融行业比较短缺,为了更好的满足该种企业的资金需要,社会在很多方面为他们提出有效的发展措施,但是还不能全面的改善现在发展的现状,不能及时满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要。
根据文章,我们能够详细的了解到我国在金融行业中存在的缺陷,很多方面的政策以及经济形式不能适应快速科技资产或是软资产、高利润、高风险行业的发展以及在融资方面的需要。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为科技型微小企业的发展开拓了资金方面的道路,相比较传统资发展的形态,互联网金融融资方面具有便捷径与灵活性的特点,与此同时还能保证资金使用的灵活性,能够很好的将微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等进行多样性变化,拉低融资的基本门槛,为科技型微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资金到账的速度加快,提高了微小企业的资金自以及融资方式的选择权,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展现状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产品进行合作。
三、互联网金融下科技型微小企业融资创新途径有效措施
1.利用商业银行为融资关键点进行扩散
因为企业经营模式以及形态的不同,科技型微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非常困难,根据这样的状态可以专门建立商业性的民营银行,利用银行将资金进行集中,再将集中的资金与科技型微小企业进进行融资,可以很好的改善该种企业中的融资问题。与此同时,因为小型的银行与我国的大银行之间存在很多的竞争,并且小型商业银行在竞争上根本没有优势,所以最后可能资金集中的数量不会很多,这样的形态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科技型微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是从长远方向看并不是明智的融资选择。但是小企业可以利用科技微小企业来创造自身的盈利,改善在与大银行之前竞争中出现的资金缺失现象,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的商业联系,共同进步。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一些民营的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往客户就是科技型微小企业,所以银行对于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模式等比较了解,若是微小企业出现生产问题或是资金问题期间,民营银行能够及时施以援手,将生产风险与贷款风险等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银行在帮助科技型微小企业生产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的拓展自身的金融产品,将金融产品向更加多样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为微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方式。根据现在这种行业的发展来v,使用比较普遍的金融产品包括将固定资产作为抵押,但是科技型微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因为生产方式以及经营模式的不同,资产量比较小,所以利用固定资产进行融资只能解决资金中的一小部分,不能解决生产资金的全面问题。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我们的民营银行多多推出金融产品,为科技型微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2.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服务机构建设
针对科技型微小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运行模式来讲,着重于科技的研发与生产等方面,并且拥有很多的知识产权,这一优势能够很好的在市场立足,知识产权等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也是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利用知识产权这一优势作为融资的保障是非常有利的一种方式。我国对于知识产权方面非常重视,所以若是利用这一优势进行融资,能够很好的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但是对于我国的科技型微小企业来讲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对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来进行推动,保证企业能够在融资的过程中有法可循。针对知识产权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保护机构,将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科技型微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渠道的拓宽,融资数量才能不断增大。
3.完善融资管理体系
篇10
无论是将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往德国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看作是中国互联网历史的起点,还是将1994年正式全功能接入作为起点,中国互联网近30年的历史,已经谱写了一个时代最神奇的篇章。以崭新的基因创造与改变着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以活跃的细胞嫁接与刷新着商业运行的生态模式,以强大的势能导领与牵引着经济肌体的转型升级,以革命的力量鼎助与推动着社会结构的重组优化。中国互联网30年的风云激荡,勾画出的是一部部摧枯拉朽的盛世传奇,推送出的是一幕幕百花吐蕊的魔幻场景,回环出的是一声声浸入时代的雅赋丽歌。触摸互联网这一过往30年中最具颠覆力量的伟大引擎,我们强烈感知到了当代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历史脉动,也愈加丰满了寄托于未来的希冀与守望。展望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20年,我赞同方兴东先生的观点,如果说21世纪属于中国,那么因为互联网,未来20年内就可以见证这个结论。中国互联网,无论是市场、人才、资本、资源和经验都已经准备好,没有准备好的只有我们的战略、我们的视野而已。而有了华为、联想、乐视和OPPO、小米等互联网创新企业,这层窗户纸马上就将捅破了!窗外是什么?更加明媚的未来!
“经济”版《北科建:孵化青年互联网创新的梦想》,说的是北科建集团紧紧抓住互联网技术全球发展的战略机遇,强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新模式汇聚发展新动能的行动。在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中,全国各地的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其在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创新服务体系完整、资本对接顺畅、创新环境优美的优势,在推动国家互联网发展新战略中,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引擎,孵化了大量青年互联网创新梦想的实现。北科建集团在中关村科技孵化园区、嘉兴智富城、无锡中关村创新园、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发挥互联网+与科技创新的联动实践,就是一组很好的范例。
篇11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又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有关环节的扩散及应用过程,其本质是信息技术在新型行业的深度应用,以实现传统行业的数据化、在线化和网络化。
金融业的发展无法脱离互联网而单独发展。互联网技术创新成果的深入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渠道和产品营销渠道,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和金融理财门槛,并极大促进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同时,应用了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也并未因穿上了华丽外衣而脱胎换骨,它沿袭了传统金融的全部本质特征,包括风险特征、职能特征和服务特征。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必然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然促进整个金融业领域的发展。
而现代金融的核心是价值交换,即通过时间、空间的转换和跨跃来实现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和深度创新性融合,为现代传统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使得金融科技成为一个新的蓝海。
金融科技创新促进了金融模式的改变
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极大促进了金融脱媒,而参与金融科技、金融脱媒的机构主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同时传统金融模式也出现了交叉化、综合化趋势,主要体现如下:
一是金融机构呈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融合化、金融经营业务的综合化和复杂化、金融业态的交叉化和生态化。传统金融业中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之间的业务产品和服务、业务模式和经营渠道不断交叉和融合。
二是网络借贷平台、众筹融资、互联网消费信贷、大数据金融等新型网络金融模式的出现,丰富和深化了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传统金融中以银行为主要金融中介方式的形态逐渐弱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将日益成为新金融的主流模式。
三是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的机构涵盖了两大类型企业。一类是传统金融业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另一类则是以电商企业为领军代表,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平台、现代物流、商业地产、互联网传媒、社交网络平台等为重要参与者的新型互联网企业等。两大类企业均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特点作为金融创新依据,在经营模式、产品与服务、经营渠道等方面全面介入金融市场和对金融进行细分,同时又相互借鉴、相互渗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金融竞争局面。
四是金融长尾的覆盖和金融普惠化。互联网金融提升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模块化、快捷化服务效率,拓宽了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范围,从而极大提升了社会民众的金融参与度和金融权利享有程度。金融不再是主要为“二八定律”中的20%客户提供服务,而是将服务范围延伸至金融长尾中的80%客户群体,使得普通社会民众均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类金融交易、网络支付、投资与理财等。
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实施金融科技创新
随着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云端和应用呈现智能化,可以有效提升金融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降低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实现精准金融营销和优化资源配置。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通过应用现代科技对传统金融业务、服务方式、服务流程和服务渠道等进行创新或重构,从而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金融机构。
以商业银行为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深度应用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以移动终端为主的手机网上银行、空中银行、移动银行等。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从物理网点作为经营渠道为主,逐渐发展为以直销银行、网络平台服务、移动终端服务为主要经营渠道方向,形成名符其实的互联网银行。
工商银行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体系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运营体系――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信息流)、融e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资金流)、融e购-电商平台(商品流)等三大互联网金融平台,并以网络融资中心为核心与三大网络平台相关联,打通支付、投资、融资渠道,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链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中信银行也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挑战,制定了“网上再造一个中信银行”以及“金融网络化”和“网络金融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积极推动传统银行业务的网络化、移动化,深入领会互联网金融思维模式,在网络支付、投资与融资等领域做了诸多创新和尝试,推出POS商户网络借贷、供应链金融、在线出国金融、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等网络类贷款,摇一摇、异度支付、NFC手机近场支付的互联网支付工具,并支持在线开户和人脸识别。
另外,我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相关的移动在设计、推广和应用方面,不断拓展线上及线下消费支付、理财场景,丰富线上个性化的理财产品,联通线下和线下支付、理财和营销通道,带动非网络支付用户和网络支付用户的同步发展,并培养线下投资理财用户的线上理财习惯。
金融科技创新加深金融脱媒和催生新金融业态
金融脱媒中的“媒”通常指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的不断加深将会持续降低企业、个人对传统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模式的出现、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商业银行面临着技术脱媒和资本脱媒的挑战,金融脱媒程度不断加深。
其中,技术脱媒指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与创新应用的驱动下,互联网IT企业进入原来由商业银行经营的相关领域,如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支付业务、类业务等,部分承担了原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和信用中介职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即是技术脱媒的典型范例,第三方支付可以为支付交易双方提供统一的支付网关接口和支付平台,直联不同银行和实现商、不同银行客户消费者间的交易清算。
另外,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日益形成涵盖股票、债券、理财、信托、民间借贷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多的资金、资本和金融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脱离开原有的商业银行体系,形成金融非中介化、去中心化的新兴金融渠道和金融服务模式。同时,网络借贷平台、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及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的出现,使得资金实现了绕过商业银行体系而进行融资、发放信贷,形成了以“互联网平台”为新型媒介的金融新模式――资本脱媒,从而有效缩短了投资者、融资者之间的资金融通路径,也进一步加深了金融脱媒的发展。
篇12
军工科技的水平,最能反映一国的科技力量和水平。它既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代表,又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催生新一代高技术战略产业的摇篮,而且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特点。
按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总体要求,发挥国防科技创新重要作用,须加快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此,《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高红卫,探讨中国军工企业的科技创新之路。
抓住科技创新不放松
《财经国家周刊》:在最近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你作为国企唯一代表作了交流发言,航天科工是如何把握科技创新,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
高红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努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大安全、大防务”领域以及军民融合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展系统性创新。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加快“五个新一代”、“四个基础性支撑技术领域”的技术攻关及应用。把握智能经济时代特点,以“产品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或产品性能不变,成本降低50%以上;或导致产业重构的原始技术创新;或导致产业颠覆的跨界技术创新”作为新一代技术的定义标准,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技术、新一代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新一代装备制造技术及应用、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及应用。确定微系统、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智慧产业“四个基础性支撑技术领域”,重点突破其核心关键,支撑“五个新一代”产业发展。对社会上可获取的一般技术,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依靠创新,航天科工在商业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技术与集团化运用、强激光与信息激光、太赫兹、量子器件与应用、增材制造、社会安全体系等一批战略前沿与应用基础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财经国家周刊》:企业生命力在于科技创新。管理也是要靠创新改变,靠科技提升。航天科工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经验?
高红卫:航天科工一直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积累经验。
我们运用航天系统工程思想,建立了以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实现层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管理架构,完善有利于推动创新举措落实的规章制度体系。
2011-2015年集团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1.5%,重点支持前沿技术独立创新、跨研究院的联合创新,以及自由组合的“双创”团队创新。特别设立自主创新基金,支持各类有独到之处的技术创新概念先导性研究。注重采取新措施,进一步拓宽员工成长通道,挖掘各类人才潜能,激发创新活力。目前,集团45岁以下重点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总研究师占比超过30%,建立了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任务,支持若干个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关与研发。
抢占创新高点
《财经国家周刊》:科技创新需要有良好的体制环境,有能够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还需要有必要的经费投入。请谈谈这方面工作的进展。
高红卫:航天科工一直强化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小环境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成功率和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效。
航天科工创新体系建设的总原则是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同步创新(简称为“三创新”)。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武器装备重点型号任务以及涉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实施14个“三创新项目”,并按照“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原则,设立17个“三创新特区”,通过实施骨干人员持股、高端人才特殊薪酬、投资审批权限适度下放等政策措施,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
目前,在智能机器人、企业征信平台、激光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已投资近百亿元成立若干创新创业型公司,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目前,获得有效专利近1.4万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6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整合国防军工资源,推动军工创新链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相结合?
高红卫:航天科工集团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洪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航天科工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产业链配套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原则,创建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向全社会开放部分科研、试验、制造资源与知识产权资源,并对接国际智能制造及科技服务业。
目前,入驻航天云网的企业超过13万户,涉及制造业的各个门类,汇聚社会“双创”项目近1000项,有力提升了我国制造业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全集团现有近2000个各类“双创”团队,其中前沿基础探索团队100余个,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技术应用创新型团队1600余个,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团队300余个,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迎接“互联网+”新挑战
《财经国家周刊》:在你看来,制造业应该如何与互联网更好结合?
高红卫: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以德国工业4.0为标志,世界上各主要工业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运动如火如荼,不仅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甚至一些传统制造领域在普及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也出现回流现象,表明新一轮制造业地图重绘的过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启动。
在一个越来越网络化、智能化的工业世界里,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渗透到制造业的所有关键领域与环节,泛在的深度协同制造、威力无比的资源共享、高度自适应的物流、体贴入微的生产、直通用户体验的市场营销,以及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交易环境,将淘汰工业经济时代自然成长繁衍的制造类企业。互联网技术首先改造了消费领域,目前已经开始改造制造领域,议论已久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真的已经到来。
《财经国家周刊》:互联网经济大潮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变革的方向在哪里?
高红卫: 当前,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全球经济再分工、全球产业地图再分布、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再平衡、全球环境承载力强约束的巨大考验。因为,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显著增强传统企业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人才优势以及资金优势、市场优势,而忽视它的存在,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传统制造业变革的方向在哪里?宏观地讲,企业的转型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引领,企业的创新向互联化、智能化靠拢,企业的发展理念向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看齐,企业的运行模式向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转变等。
微观而言,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量身定制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营造“双创”环境
《财经国家周刊》: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航天科工在这方面有哪些进展?
高红卫: 发挥资本优势支持“双创”活动开展。
一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双创”项目发展。航天科工所属专业机构发起设立若干专项基金,支持具有较高商业价值或产业化前景的“双创”项目。在专有云平台方面,首期出资1亿元设立准公益性的专有云“双创”基金,支持内部“双创”项目;在航天云网平台方面,依托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创投基金等,支持社会化“双创”项目发展。
二是建立“双创”项目与航天科工产业融合发展通道。在专有云平台方面,支持对符合航天科工产业发展需求的“双创”项目进行投资,“双创”团队所在单位具有优先控股权;在航天云网平台方面,加大对符合航天科工产业发展需求的“双创”项目公司的收并购和融合力度,为航天科工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是为“双创”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在专有云平台方面,由所属企业创司提供财务、投融资等服务;在航天云网平台方面,依托所属企业的线下辅导中心提供一揽子服务,确保创新团队集中精力创新创业。
《财经国家周刊》:“双创”工作的有效推进,“双创”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长效机制的保障。请谈谈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高红卫:建立“双创”运行长效机制,以专有云众创空间为平台,初步形成“小团队、大联合”的创新创业模式,并通过建设专有云众创空间运行机制,实现创客团队线上线下协作、跨院多地联合创新。
篇13
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数据的兴起使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创客运动的风起云涌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使现代经济社会呈现裂变式发展态势。
(一)大数据时代推进社会新变革
1.大数据及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bigdata,mega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另一种与之相关的看法认为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科技金融板块科技金融板块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2.大数据时代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变革
大数据带来公共卫生领域的变革。2009年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美国政府要求医生在发现新型流感病理时立即报告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因为信息传达时滞,疾控中心每周只能进行一次数据汇总。对速传播的疾病,信息滞后两周的后果将是致命的。谷歌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流感爆发的前几周就较为准确地预测了甲型HINI的传播并具体到了特定的地区和州。这与疾控中心传统的做法相比,更为便捷且更为有效。大数据带来商业领域的变革。麦肯锡预测未来大数据产品在三大行业的应用将产生7千亿美元的潜在市场,未来中国大数据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7万亿元,这给IT行业开拓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数据处理技术和设备提供商、IT系统咨询和ERP/CRM/BI改造服务商、智能化和人机交互应用以及信息安全提供商将获巨大需求,相应公司将获得机会。大数据带来思维领域的变革。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不再依赖于随机抽样。我们可以不用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而只要掌握大体的发展方向即可。我们也没有必要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只要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即可。
(二)创客运动推进社会新变革
1.创客及创客运动
创客(maker),就是把创造性的设计付诸实践的人。创客包括非数字创客与数字创客。“非数字”创客是利用电脑与互联网之外的工具进行制造的创客。“数字”创客是指以电脑、互联网为主要工具,兼用CAD软件、3D扫描仪、3D打印机、数控机器等数字化工具进行制造的创客。创客运动,即基于互联网、3D打印等现代化技术,由创客为主体掀起的一系列创意、创造、制造活动。“创客运动”将实现全民创造,推动新工业革命。
2.创客运动为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变革
创客运动带来一种新的创业模式。创客运动开创了开源社区在线分享、创意优化的文化氛围,通过“众投”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丰富的创业资金,形成了具有鲜活生命活力的创客产业链,使加入创客运动成为一种非常便捷的创业之路。创客运动促使形成一种新的人才观。在创客运动里,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卓越的人才,都有可能获取成功。尽管有人非常年轻、学历不高、客观条件普通,但只要具备基本的互联网知识与专业知识,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与足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通过自身努力与社区团队的大力支持,一样能够成才与成功。创客运动有望带来新的工业革命。这一新的工业革命就是“创客运动”的工业化。在创客运动那里,使普通民众再次拥有了控制生产资料的能力,将制造延伸至范围更广的生产人群当中。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们凭借互联网接口和丰富的创意就能够不断影响实体制造业,掀起制造业新的革命,进而改变整个世界。
三、中关村海淀园的成功经验
(一)中关村海淀园发展轨迹
中关村海淀园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起步,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成为第一家国家级高科技园区;1999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逐渐形成一区十六园;2009年3月,国务院做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决策,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09年4月,北京市批复海淀区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园区发展进入快车道。海淀园飞跃式发展源自科技创新的力量。
(二)中关村海淀园的成功经验
在中央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中关村海淀园以科技创新推进社会发展为根本原则,多方举措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快速发展,主要的成功经验如下。统筹协调、着眼长远的战略安排。承接北京市“两城两带”建设,按照“南优北拓、东合西美”的空间发展战略,在海淀北部规划创建中关村创新中心区,打造未来生态科技新城;在南部规划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云集、优质人力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使其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环节,成为万亿元增长极,并使其中的中关村西区成为创新要素的聚集区;在中部,重点推进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以上战略规划为中关村海淀园的长远发展指明了科技创新之路。高度集聚、后劲强大的产业布局。中关村海淀园密切把握世界高新科技创新步伐,科学设计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打造包括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导航与位置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与能源环保、文化科技融合等拥有技术主导权的“6+1”产业体系,为中关村海淀园成为世界高新科技创新中心创造了必要条件。科学合理、完善严密的政策体系。着眼打造优质科技创新环境,中关村海淀园已形成科学配套的“1+10”政策体系。该体系分为环境营造与创新能力提升板块、重点产业与重点企业板块、科技金融板块及其他支持办法等11项政策性文件,有力确保了资金扶持与优化政府服务相结合,直接资助与股权投资、示范应用相结合,切实起到了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聚焦创新、推动发展的五大工程。五大工程的分别是:产业领航工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创新聚变工程,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创业光合工程,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创想圆梦工程,激发区域内在创新活力;全球联动工程,加快核心区国际化进程。五大工程的实施必将为中关村海淀园成为世界高新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体系严密、运转高效的组织保障。在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即中关村创新平台),在促进中心的指导下,组建了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办公室、人才工作组、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组等工作组,形成了强大的科技创新服务管理合力。
(三)中关村海淀园对创客运动及大数据产业的支持措施
依托以上战略措施,中关村海淀园对创客运动与大数据科技予以大力扶持和支持。中关村海淀园为创客提供了专项补贴并设立了专门扶持政策,引导创客运动与产业对接,使其主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创客空间”已入驻“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创客运动越来越成为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新形式。同时,中关村海淀园率先着手布局大数据产业,将大数据产业纳入《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中关村的大数据日,成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建立“中关村云广场”,开展云运营和大数据示范应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链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