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历史学习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历史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历史学习计划

篇1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人的学校生涯有期而人的学习生涯无期。随着终身教育观念为人们所接受,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以使走出校门的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工作中自我学习,是学校教育所研究的热门课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独立的需要。即使是幼儿也需要独立,想自己爬,自己跑,想竭力摆脱大人的控制。同样学生在学习中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析,而要自己尝试与各种材料打交道,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但传统的教学显然忽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总怕学生“独立”后失败,总觉得教师不讲学生是学不懂,也不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特别的想法或超越教材的需要。久而久之,学生错将学习当作教师的要求,是教师“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阻碍了学习的主动性。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并将这些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所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选择加工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并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选择性,把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上,其结果必然能使学生独立不密闭的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大大减少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散失,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一)组织学习活动能力,包括能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考核学习效果等四项基本能力。它反映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把这种认识运用于组织自己独立学习的实践,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阅读能力,包括能自己看书,学会全面阅读,初步熟悉资料,抓住书本中主要内容;能从教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能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

(三)搜集和使用资料能力,包括:通过目录、图书、索引、手册选择参考书;使用参考书和参考资料;根据问题搜集资料,能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观点等能力。这是适应终身教育体制的关键性能力,将使他们终身受用。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为了寻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摸索,我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能让学生在对人类漫长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学到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人,还能学会怎样思考、分析、处理问题。另外,学习历史还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求知心向环境

思维的诱发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斯托利亚尔认为:“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我们依据教学内容,常常通过设疑问、设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质询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这种情景,能引起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高度注意,投入积极探索之中,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篇2

1. 教师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

首先,要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复习时,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出示复习目标的科学性。数学的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因此,复习时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确定复习的目标、重点、难点,以优化复习内容。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整理复习内容时,不能只限于学生已学有的知识在低层次上的简单复习,善于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如“立体图形”的内容复习时,先回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公式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圆锥除外,其它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表示。发现这个特点后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从外形看,发现它们都有些什么样的特征?这样的复习是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利实施复习教学计划,以完成复习的有效目标。

2.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复习效率。对课本上出现的习题简单或类型较少,而在实际做题时发现学生很多题不知所措,这是没把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因此,知识点之间的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巩固与练习,抓住知识的重点,攻破知识的难点,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部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训练、提高。加强练习的拓展,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发挥好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转换和变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以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得到升华,促进思维发展。如讲“圆的直径为什么有无数条?”时,就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的数学观念。让学生了解“线段没有粗细,点没有大小”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准备例题“以点带面”,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优生、学困生都要有所指导。提倡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复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而算法多样化是数学亮点,是发挥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估算知识的策略,应根据实际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前后协调、方法上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巧算的能力。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的重点,也是复习过程的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练习的环节中例题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所选的例题要具有典型性,以点带面,层层递进。教师准备例题是必要的,教师要把握好例题的选择,最大限度的发挥例题的外延。准备例题时要精心策划、精心选择,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的作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复习时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还要把学得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即解决应用题时,应具有知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行复习,将例题变化,对问题进行变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题多解上,寻找多种解题途径,选择其中精炼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篇3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篇4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务实创新

二、教育实习意义和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三、工作分配与人员安排

1、关于工作分配:

队长(杨志敏)

主管全面,负责日常管理以及统筹工作

队会的组织主持 与实习学校的沟通

写工作日记以及实习学校的基本情况

考勤:上课、会议、集体活动等出席情况

副队(林远清)

教学工作的考勤,如早读、晚修、按时值班等。

教学方面:组织队员备课、听课、试讲、评课等,安排公开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统计队员上课情况并及时做好宣传、通知工作,还有其他与教学相关的工作。

副队(梁燕婕)

财务管理:包括来回车费、实习经费、资料费和活动经费等。

文娱安排:校内娱乐(可以很多文体活动,比如篮球赛、跳舞、健身操、球类运动等)、第二课堂宣传、

会议记录:轮流负责制

文字撰写:李佳穗、常婷婷

博客负责人:梁燕婕、林远清

摄影:陈雄、陈静娟

教育调研负责人:杨志敏

四、 教育实习的计划与安排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三个方面。以下是进度计划与安排:

9月11日由实习队长到实习学校,协助实习学校安排好全体队员到实习学校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实习队与学校领导老师见面时间和方式;确定各队友所带班级及指导老师见面及交流形式;做好16日听课安排。

见习阶段(9月15至19日)

一、教学实习

1. 多听指导老师的课,利用课余时间多听听其他年级的课,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多找指导老师沟通,获得更多现实教学的经验;

2. 了解各科目上课的进度,准备上课教案,进行队内试讲、评课;

3. 各队友把握任课班级成绩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教学计划。

二、班主任实习

1. 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要求1周内完成;

2. 针对班里学生的特点,计划班会课的方案,以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3. 用3天至5天时间记住当所带班级的学生名字,召开班委会;

4. 确定一名待进生,注意该生各方面特点,了解该生的背景,从各方面帮助此生,有计划地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5. 协助原班主任监督早读、晚修、抓好班级卫生、迟到情况。

三、教育调查

1. 9月前确定单独调查、团队调查的人员名单,确定好分工。

2. 确定各调查主题,查找资料,阅读资料,做好笔记,思考问题。

建议:团队的调查围绕新课标来研究,如:新课标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标与学生发展等。

国庆假期安排:

一、教学实习

总结见习心得,自由备课。

二、班主任实习

1.自由思考、准备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如:主题班会方案、第二课堂活动等;

2.协助原班主任为班级参加学校校庆活动;

三、教育调查

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初步拟订问卷调查的题目,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作准备。

实习阶段:(9月22日至11月2日)

一、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目的是使实习生初步掌握中等学校所实习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实习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要求是:

1. 以多上课为宜。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争取早上课、多上课,同科组的同学增加一条是:轮流负责,集体备课;

2. 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

3. 在试教课开始后,组员进行各种课前准备,如:写教案、预讲等。争取10月下旬上公开课;

4. 认真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疑难问题,要作出正确答案;作业批改后,应先对普遍错误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 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二、班主任实习

1. 配合指导老师做好班主任常规工作,独立处理班上问题,经常与指导老师沟通;

2. 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教学效果;

3. 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做好问题学生思想转化工作;

4. 提出主题班会方案,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5. 设计一次第二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形式多样、情趣高尚的课余活动

三、教育调查

1.进一步修改问卷;

2.利用自习课等时间进行调查,请求实习学校配合,保证不影响实习学校师生教学工作;

3.做好问卷的整理、统计工作;

4.写好调查报告的提纲,着手开始调查报告的写作。

总结阶段(11月3日至8日,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少总结时间)

一、教学实习

1、找相关的科组制导老师进行座谈,致以真诚的敬意与谢意。

2、请指导老师写好实习生鉴定,请指导老师指出有点、不足。

二、班主任实习

1. 与指导老师座谈,致以敬意和谢意。

2. 请指导老师写好鉴定班主任工作。

三、教育调查

分析调查的数据,写成论文。

11月8日:向实习学校递交感谢信,准备回校。

五、队务管理

一)国庆前阶段

1. 制定队规,进行日常管理,正副队长按分工工作。

2. 熟悉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

3. 实习队正常运作。

二)国庆回来至总结阶段

1. 坚持每周例会,每日按时坐班,周末自由活动。

2. 正副队长分工合作,发挥民主,注重沟通,团结队员。

3. 把握好“师生”尺度,对所有老师点头问好,对学生注重老师形象。

三)作好回校准备

1. 归还所借用一切物资。

篇5

又如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实验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添或更改某些实验的内容,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学生因为刚开始接触化学,初始或不敢发言,但经过我的鼓励引导,学生们变得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情高涨,同时初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知化学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好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适当而巧妙地运用实验手段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对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讲到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教师可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吗?”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会答“可以”。教师可再引导:“如果可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初步结论是:如发生反应,会有红色的铜析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演示出这一实验,结果会发现金属钠浮在溶液表面不断游动,最后溶液中生成了蓝色沉淀。这一现象与初步估计的相矛盾,此时的学生充满了疑惑,教师只需略加点拨,指出运用上述结论时,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应除外。

要知道,化学给学生所带来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实验。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实验来创设真实的情境。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更加理解。

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采用边做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个软塑料瓶,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看着塑料瓶收缩,学生们都表现得很兴奋,自然地掌握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我让学拿回一瓶汽水,塞上带胶塞的导气管,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检验。学生通过实验就自然地记住了碳酸饮料的生产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还有,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并不局限于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让学生用鸡蛋壳与稀盐酸或食醋反应看能否制取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鸡蛋壳的成分有碳酸钙。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课外活动课多以趣味实验为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活动课的开展为学生注入了一股强大动力。

篇6

1高校化学试剂管理现状

1.1化学试剂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很多高校从主观上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订了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化学试剂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化学试剂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学历要求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服务能力。1.2化学试剂储存不规范为保障实验教学和科研能正常顺利开展,各个实验室除了满足化学试剂的日常供应外,还需储存一定量的化学试剂以备不时之需,这就要求实验中心专门设置化学试剂库房。通过走访调查,大部分高校都有专人专管化学试剂库房,但是在库房建设和化学试剂登记及存放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因素。特别是一些危险化学品与普通化学试剂混合存放,给实验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3化学试剂申购及领用不合理

各实验室剩余试剂多造成资源浪费化学试剂的申购一般是实验指导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实验项目内容计划药品种类和数量,由于每年学生人数的不固定以及教学大纲中实验项目的调整,经常出现化学试剂的多领、错领现象,导致某些剩余试剂逐年增加又没有及时归还库房而被堆积在各个实验室,有些试剂甚至标签被腐蚀脱落无法识别,由此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以及污染实验室环境。

1.4化学试剂缺乏信息化管理

各个实验室相对独立试剂共享不畅通化学实验中心设有化学平台基础实验室,各个专业实验室以及科研实验室等,实验室数量多且各自独立,开展的实验项目不同,所用化学试剂分别独自领用,有的试剂只用其中少量就被闲置。由于缺乏化学试剂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实验室之间沟通少,化学试剂的信息和数据得不到共享,造成很多共用试剂的重复购买和浪费。

2高校化学试剂管理对策

2.1化学试剂存储管理规范化

实验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确保化学试剂储存条件安全,高校化学实验中心得基础设施应按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建设,科学考虑各实验室的总体布局,设有专业化的药品仓库,仓库必须适宜药品的分类保管和储存的要求,保持避光、通风、安装相应的消防设施、视频监控以及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等,并由相应专业资质的专人管理。各实验分室的实验场所和设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每个实验室有预备室和药品室以及三废处理装置,药品室根据实验所需药品试剂设有相应的药品柜[3]。对于化学试剂进行分类存放,不管是仓库还是各实验分室,化学试剂要根据药品特性分类存放,注意“四防”,即防挥发、防变质、防毒害、防潮解。区别对待一般普通试剂与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与管理,无机试剂与有机试剂分开,无机试剂分类储存时要强调酸碱分开,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分开,有机试剂大多易燃,注意经常保持阴凉通风,远离火源,降低库存量。

2.2化学试剂信息化管理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化学实验中心依托高校网络信息平台,对化学试剂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化学试剂动态数据库。主要包括:(1)化学试剂采购信息化,设立采购平台,随时了解化学试剂供应商有关信息,确保计划内购置的化学试剂来源明确,保质保量。(2)库房管理信息化,实现化学试剂台账的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化学试剂的出入库情况以及库存信息,特别有利于追踪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的流向,从而进一步规范科学管理。(3)各个实验分室建立化学试剂调剂平台,有利于互通有无,互相随时查询化学试剂的使用剩余情况,减少浪费,提高化学试剂的使用效率。

2.3化学试剂绿色化改进和使用

[4]化学实验中心承担我校化学、化工、食品、生物工程等6个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以及各类课程实习和科研,学生实验开出率高,化学试剂使用量大,实验中心引入环保理念,积极探索发展绿色实验,实现化学试剂绿色化改进和使用。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实验引入微型实验,尽量少用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以安全无毒或低毒试剂代替有毒剧毒试剂,如有机溶剂中常用甲苯替代苯,二氯甲苯替代四氯化碳和氯仿等[5]。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实验方案,减少试剂用量,减少三废的产生量,本着合理够用原则,避免试剂越纯越好,越贵越好的思想[6]。例如,一般无机实验中的定性和制备实验可用实验级别或化学纯级别代替分析纯试剂。强调循环利用试剂,通过使用自制试剂或试剂的再生回收来替代其他实验中所需试剂。如在物理化学实验的有关皂化反应动力学测定实验中就可用有机实验合成出的产品(酯)进行测定。

2.4废弃化学试剂的安全处理

化学实验中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弃化学试剂,包括“三废”,用剩、过期以及标签脱落得化学试剂。用剩化学试剂可以通过试剂调剂平台进行调剂,过期或标签脱落化学试剂找有专门资质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产生的“三废”要严格执行“三废”处理方案,在各实验分室分别配备回收废液废渣的容器,无机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可先通过酸碱中和法,化学沉淀法等进行处理,然后合理排放。有机实验产生的废液应根据不同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处理,禁止互相混合而发生危险;对于危险废弃物进行详细登记,记录其来源、数量、种类等。

3结束语

化学试剂的管理关系到高校的平安和谐、绿色生态,只有通过对化学试剂科学规范化管理,建立环境友好的实验体系,才能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形成良性循环,保障平安绿色校园的进一步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志强.高校化学试剂的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85-187.

[2]黄胜.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3(2):166-168.

[3]段晓霞,刘博,段武彪.本科生实验课化学试剂分类标签规范化及信息化管理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8):236-239.

[4]林谦.化学试剂的绿色化使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82(5):50-53.

篇7

(1)工资差距。一是岗位工资的差距。岗位工资虽然设置的岗位等级有13个,但不同岗位的工人档次却没有拉开。两个相邻的岗位等级之间相差很小。这样员工即使努力干好工作,好不容易升了一个岗位等级,却只有十几块而已,失去了岗位工资的真正内涵。二是技能工资的差距。该企业的技能工资按照制度规定,最大的差距为30元,然后依次为28元、26元、24元等等,最小差距为10元。两年进行一次技能考核,根据考核内容进行升级或降级,并决定级数的多少。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并不按原先规定进行考核,固定的两年升一次技能工资,每次升三级。这样一来,导致职工会认为不论实际工作能力如何,只要在该企业工作足够的时间,同样可以取得很高的技能工资。所以就有部分员工有了“混日子”的想法,而不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也就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三是浮动工资的差距。浮动工资比例小是该企业的一个问题,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组成的基本工资占员工拿到的实际工资的约80%左右,浮动工资约占20%。(2)薪资透明度问题。薪资是否应该透明,一直是困扰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不公开的话员工无法准确自己的薪资在市场上处于什么水平,缺乏对员工的激励。透明的话也不能保证支付薪水时做到绝对公平。

二、生产工人薪酬方案设计

(1)设计原则。一是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制定薪酬系统首要考虑的重要原则,因为这是一个心理原则,也是一个感受原则。为了保证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应在新的薪酬体系中引入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二是竞争原则。企业想要获得和保持优秀的技术工人,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对人才具有吸引力并在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系统。三是激励原则。对一般企业来说,通过薪酬系统来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是最常见和最常运用的方法。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系统对员工的激励是最持久也是最根本的激励。(2)薪酬制度的总体设计思想。西安化学试剂厂从前的岗位技能工资制没有充分体现岗位价值的重要作用,对岗位任职者没有给予充分的激励。因此,在吸取现行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和奖金分配的经验基础上,进行薪点工资制的初步设计,再根据企业实际的状况进行浮动工资的方案设计。(3)薪点工资的设计。一是劳动点的确定。岗位劳动点是反映职工岗位劳动差别的薪点。由于企业岗位比较多,从管理成本角度来看,只能采取将相近岗位进行归并归级,这就会形成同岗位级别内也存在劳动差别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企业就在同一等级内,优化分档次。这样就呈现了一个越往上差距就相对大一些的趋势,激发了员工的进取意识和技术优秀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技能素质点的确定。技能素质点是体现职工实际操作技能和潜在劳动素质的薪点。对于车间的操作工人来说,这是其薪点工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由技能等级点,学历点组成。职工技术等级点着重体现职工实际的操作技能,按职工原技能工资,对照技能等级标准折合成技能等级点。对于工人来说,工作技能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因此技能素质点相对的比例就要大一些。学历点是对具有初中以上学历职工增加的薪点,但是也应体现出高学历的优势所在。三是积累贡献点的确定。积累贡献点是反映职工过去劳动所作贡献的薪点,具体由工龄点、考评升级点和奖励晋级点所组成。工龄点是对连续工龄满5年的职工,按连续工龄年限一年折合为5点,今后每年在12月份统一调整工龄点。考评升级点是对绩效考评中成绩优秀的职工岗位工资可升一个等级,升级面控制在职工人数的5%~10%。奖励晋级点是对突出贡献的职工增加的薪点,经厂内推荐,由厂部批准,一般奖励10~20个薪点。考评升级点和奖励晋级点相对于奖金来说较为固定,并且范围要小一些,着重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和业绩特别优秀的员工,作为生产部门的典范。(4)浮动工资方案。一是奖金总额的核算。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实际经营效果和实际支付的人工成本两因素决定奖金的支付。其计算公式如下:奖金总额=(销售总量×标准人工成本费用-实际支付工人工资总额)×计奖比率,计奖比率应由企业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制定,一般应该留够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购买原材料、周转资金等。二是奖金分配办法。对于生产工人来说,经常性的奖项,一般采用计分法来分配。无定额的雇员根据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综合评分,最后按照奖金总分求出每位雇员奖金的分值。个人奖金总额=(企业奖金总额/各人考核总得分)×个人考核得分。那么,根据奖励指标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就是奖金分配的基础。

篇8

1.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原则[6]-[7]

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应该遵循:1)科学性原则,要求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要科学规范。2)可行性原则,要求实验方案可行,现有实验仪器、试剂、设备和方法可满足实验要求。3)简约性原则,要求实验方案简单,用试剂少,时间短,效果好。4)安全性原则,要求实验安全可靠、无污染、可循环。5)创新性原则,要求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要求,创新设计实验,达到预期效果。6)实践性原则,要求实验设计可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

2.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案例

2.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实验

2.1.1实验原理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酸性氧化物,具有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相关化学性质可通过与紫色石蕊试液、高锰酸钾溶液、硫化钠溶液及品红溶液的反应来验证。

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2mol/L)、品红溶液(1g/L)、NaOH溶液(6mol/L)、广口瓶(150mL)3个、注射器1个、橡皮塞3个、医用输液管若干、橡皮筋若干、无色试纸等。

2.1.3装置图

2.1.4.1如图连接好装置,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后待用。

的紫色石蕊试纸、紫色的高锰酸钾试纸、无色的硫化钠试纸、红色的品红试纸,3号玻璃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

2.1.4.4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硫酸挤入瓶中,观察2号瓶内各试纸颜色的变化,有明显现象发生时立即停止加入硫酸。

2.1.4.5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稀硫酸与亚硫酸钠的反应激烈,不断产生大量小气泡,过一会儿2号瓶中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紫色高锰酸钾试纸褪色,硫化钠试纸上有许多黄色的小颗粒,红色品红试纸褪色。该装置简单,现象明显,节约药品,无污染。

2.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2.2.1实验原理

2.2.2实验药品和仪器

稀硝酸(3mol/L),铜片,NaOH(6mol/L),注射器(20mL),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2个)。

2.2.3装置图

2.2.4实验步骤

2.2.4.1如图连接好装置,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后待用。

2.2.4.2在空注射器中加入铜片,用酒精加热稀硝酸后,用注射器慢慢吸取热的稀硝酸1mL,停止抽拉注射器,观察到注射器内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溶液上方气体为无色。

2.2.4.3继续抽拉注射器,吸取少量空气,可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

2.2.4.4迅速将注射器插入稀NaOH溶液,推挤出注射器内的液体和气体,观察到烧杯内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此试验设计简单可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不仅能清楚地观察到无色的NO,而且能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3.结论

微型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绿色化学观念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利用微型化实验仪器展开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育的一次创新性变革,它不仅可以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让学生在课上画实验、课后背实验的不良教学状况,而且可以改变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以往的不良形象,使化学实验真正成为化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许多的优点,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可用之代替。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可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亚丽.微型化学实验及其推广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12,(3):78-81.

[2]陈红兵,张金桐.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4(6):17.

[3]周宁怀,王德琳.微型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4]尹振晏.微型化学实验前景广阔[J].化工高等教育,2002,(2):89-91.

[5]董葵娜.浅谈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误区[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17,(89):22.

[6]朱兵等.化学实验改革的新方向―微型实验[J].化学通报,1991,(9).

篇9

一、教学要联系我国的化学发展史和科学技术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在化学领域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结合课堂教学有关内容。及时穿插和引入一些必要的化学发展史料。充分展示我国古代在冶炼、造纸、火药、陶瓷等化学工艺的辉煌历史。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木士们,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责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藉,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公园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造纸技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公元700~800年,唐代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记载了黑火药的三组分,即硝酸钾,硫磺,木炭。火药于13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才传入欧洲。公元前6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世界上第一位发明氧气的人是公元800年唐朝的茅华,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774)和瑞典的舍勒(1773)约早1000年。3000多年前,中国已经利用天然的燃料开始染色。公元前4000~3000年,中国已经会酿造酒,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成熟的酿造酒的技术,比欧洲“淀粉发酵法”早2000年。3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发现了石油,古书记载“泽中有火”,即石油流到水面后还在燃烧。1939年,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提出了“联合制碱法”,并完成了第一部纯碱专著《制减》。

尤其是解放后。中国人民了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生产力得到彻底解放。国民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化学工业更是突飞猛进。例如。结合“石油”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高速度、高质量地开发并建成了世界上较大的油田大庆油田。标志着中国“贫油”历史的结束。并相继建成胜利、大港油田。一下子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树脂与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通过“蛋白质”课堂教学。联系1965年中国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在探索生命的科学奥秘中。中国人民又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种种史料和科学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因而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好本领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

当然,也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某些化工原料及产品。无论在质量还是在性能上。与其他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历史的重任就要落在年轻一代人身上。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造福于社会。才能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民族。

二、教学与环境保护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世界物质文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人类赖依生存的地球环境却在恶化。严重危害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正如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戈德史密斯的看法。“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可喻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主题。

在化学教学中。要把与这一主题有关的章节讲清楚,使学生懂得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努力改进的方向。例如,在“二氧化碳”的课堂教学中可联系“温室效应”现象。现代工业和交通业通过煤和燃料(石油)的燃烧。以及动物的呼吸作用。把大量的CO2排放到空气中。同时。人类又无限度地滥砍滥伐森林。过度开垦。频繁耕作,地球上绿色植被严重破坏和减少。使其吸收CO2作用降低。大气层中CO2浓度增大。而CO2能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叫¨即所谓的温室效应。其灾害不仅使全球气温变暖。引起降雨带变化。从而出现涝灾和旱灾的自然现象;同时。由于气温的改变。具备了某些害虫生存条件。加快了其繁殖速度。从而导致农作物病虫害泛滥成灾。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的严重危害。

那么。消除“温室效应”的措施,一方面要寻求新的能源。减少各种含炭燃料的燃烧。一方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大绿色植被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旨在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化学教学中,一方面在课堂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联系当地生产实际。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服务于实践的目的。

如结合“电解、电镀”课堂教学。领学生就近到校教学仪器厂电镀车问。请工人师傅传授镀铜、镀铬的工艺原理和过程,把原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记忆深刻。

篇10

1.开放性。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它体现为:布置作业内容的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开放,改变原有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结果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刻板的;评价方式的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开放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按照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封闭题主要引起认识结构的同化,而开放题则引起认知结构的顺应,一般而言,开放题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台湾著名历史教育专家张元先生,曾在新竹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中做过作业改革的实验,他设计了一道关于汉武帝与匈奴战争的题目,要求学生每人写一封寄自疆场的家书,提供的背景材料是:“汉武帝时代有一位中级军官,参加征伐匈奴的重大战役,在战事告一段落后,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回给家人,他在信中述说了所见到的事物,也写了一些感想,现在经由历史想象你就是这位军官,请你尽量按照当时的情景来写这封信。”该题要求学生尽量去理解过去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驰骋想象,深入其境,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

2.差异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都能够建构出相同的结果,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笔者在每节课后都设计AB两组练习题或者增加自由选做题。A组题是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B组题或自由选做题是较高的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前者题型主要有选择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制表等等,主要目的是掌握、巩固历史课本知识,后者题型多种多样,内容有史料的辨析,课文内容的整理,有指导学生查阅辞典,讲故事,开展历史问题的讨论,有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这些习题都与有关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都不能从历史课本中找出直接的现成的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不少问题允许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趣味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章,笔者提供给学生两枚1962年发行的纪念蔡伦的邮票,并说明其中一张是错票,发现后立即停止发行,要求学生观察后分辨出哪一枚是错票?是什么错误?这道题富有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趣味性作业以理解为特点,以兴趣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一旦学生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其学业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对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4.实践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做得好。参观、考察历史遗存,历史调查,撰写历史习作,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让知识始终在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验证。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生活的作业,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

篇11

篇12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篇13

随着高中历史教学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案教学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青睐。在教师们编写教案的时候,他们常常会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编写一份学案来指导学生学习。但是,在学案编写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高中历史学案的常见误区

1.学案的制定过于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高中历史学案的制定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把学案看作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进行启发讲解的的方案,甚至一些教师把学案写成了教案,而没有真正的使之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学案的栏目设置过于混乱,无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学习目的,不能引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思考,更无法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虽然教师对知识重点早已稔熟于心,可是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并不了解,需要通过详细的规划,明确的学习目标,甚至具体的学习措施才能够很好地掌握新知识,记住新知识,直至融会贯通。举例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在教案中教师会侧重启发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从而突破重点、难点;而学案中我们则应该侧重资本主义在英国确立的背景,形成的特点,以及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

2.知识体系不够清晰

学案的编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方便学生预习、自学,它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重要工具。可是一些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涵盖所有知识点,罗列出大量的内容,混乱庞杂,使学生常常摸不着头脑。这样的历史学案基本与历史教辅无异,根本无法起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学案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教辅书籍的不足之处,帮助梳理知识网络,尽管学案有类似于教辅书籍的讲解教学目标,巩固已学知识的作用,但这不等于我们可以把学案与教辅资料等同起来。学案应当对教辅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是无法取代教辅,学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比起教辅没有那么全面,但却有教辅无法实现的针对性。我们不能说学案与教辅材料孰优孰劣,因为它们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我们要充分利用两者的互补性,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查缺补漏,牢固掌握知识。例如,学习英国资本主义革命,我们就要在学案中补充与之有关的知识,如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等问题。

3.学案结构不够新颖,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学案有其固定的编写模式。基本上大多数学案都是分成了教学目标、重点分析、课前预习、知识点回顾、提出问题等几大部分。教师通过对这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引导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思路,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样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在学案设计上除了按照以往模式明确学习目标,强调课程重点,强化已有知识框架外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注意对新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其次,要注意学案题目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像教辅材料一样以题量和覆盖面取胜,一定要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编制合适的学案,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学案的编写不是随心所欲的艺术创作,它要有一定的章法,但又不能过于教条、沉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案编写过程中,把握好这个度,精益求精,编写出最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学案。

二、对于这些误区的解决方案

1.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案编写思路

要明确,教师编写学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想当然随意发挥,编写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体系,而是要具体地、详细地指出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使学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时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

2.教师编写学案时要建立简单明了的知识体系

历史的学习中知识点盘根错节,可谓相当复杂,我们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知识构架,很难使学生彻底弄通历史知识。所以,教师要把知识体系尽量编写的简单明了,至少要让学生了解一节课学习主要掌握哪几个重要的大框,进而在继续学习时不断向里面增加内容,使知识体系不断扩充。

3.教师要提高创新意识,应注重学案设计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学案设计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过于死板、枯燥的学案与教辅材料一样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无法使他们真正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进行学案编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简单,但需要学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带着问题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继而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

4.教师要做好学案的跟踪、检查工作

尽管教师们都有认真准备学案,但是有很多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却没有取得它应有的效果。因为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与学习。教师应该课前将学案分发给学生,督促学生按照学案上的指示进行预习和复习,养成学生先预习再听课的好习惯。

三、结论

历史学案是历史教师编写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好的历史学案给学生课下预习、查缺补漏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份好的历史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的目标、学习计划,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水平。因此,认清历史学案中的常见误区,并做出改正对完善历史教学,对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