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法制课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生,法律课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乏味,以传统的教学法难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导入法律课程,加入生动、真实的案例,能使法律课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加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2.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得学习和接触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意,容易让学生一知半解。若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概况和总结的方法,对基本法律知识进行讲授,引导参与教学,对所讲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再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又可以达到“教、学、用”为一体的教学目的。[2]
3.培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3]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中的应用
1.呈现案例,除了口述案例外,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学生表演、观摩庭审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案例。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法制现场》、《庭审现场》、《今日说法》等法制电视栏目中的典型案例,根据具体内容和案件的发展,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即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准备好以最佳的方式呈现案例。
2.确定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2.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讲解法律理论时,举例进行阐释。但要注意两点,首先案例要具有典型代表性,不宜过多,也不宜繁杂冗长。其次,教师要紧扣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从典型案例中得到一般性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2讨论法,教师展示案例,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随着案情的进展进行适时的讨论,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讨论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通过小组互动讨论,理清案件事实,让学生主动探索法律知识,运用正确的法律知识加以分析。除课堂讨论外,课后对课堂讨论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思考。教师将向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讨论,等到下节课开课时,教师再请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2.3实践法
联系教学内容,围绕法律这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邀请警察、检察官或者法官来到校园开展法制讲座;利用班会课、晚自习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庭审现场》等法制栏目;组织学生参观看管所或进行庭审观摩。通过直接接触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学生会终生难忘,对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制意识,具有很大的帮助。
2.4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讨论得出的观点进行点评,点明优点,指正缺点,并引入法律条款,分析案例,在为学生解答问题时,须做到有理有据,有法支撑。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中职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1.案例的选择,为提升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案例选取时,应符合典型性、可信性、时效性的要求。典型性是指案例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用真实可信、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件,易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并且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信性是指案例应直观、形象、贴近生活,具有真实的细节,最好选用发生在身边或者同龄人身上的故事,这样才能才能更使学生信服;时效性是指案例应选取近些年发生的案件,我国法律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案例的选取也应适时更新和调整,要与当下的法律制度相结合。
2.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但这些孩子大多数都非常的质朴,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们渴望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作为老师,在讲授基础法学知识课程时,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能够更好的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注意课堂时间合理分配,有别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更强调案例呈现与课堂互动。但是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切勿因呈现案例而耗去过多时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时间也应加以控制,最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知识点。[4]
结语
总之,例教学法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终提高基础法律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应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120-121.
篇2
1.2教学角度
(1)教师方面。在实际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普遍是“填鸭式”教学,有的教师的讲义多年不变,枯燥无味,师生缺乏沟通与交流,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材方面。大多经济法教材仍是以较强的法学理论为基础,术语晦涩难懂,学生无法理解教材内容,缺少学习兴趣,教材应用不到位。
1.3社会角度
高职院校计划培养适应社会的“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立。而高职院校普遍实施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所增加的实训与实习环节,并未起到很大作用,因为整个教学模式仍是以理论知识的讲述为主,不能达到企业对技能与技术的要求,缺乏竞争优势。对案例进行分析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思维模式,积极主动学习法律法规,掌握论证方法,锻炼口语与书面的表达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兼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立。
2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
(1)真实性。案例最好来源现实,将法律生活化,引导学生将理论带入实践,加深理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实用性。(2)典型性。典型代表案例会与法律知识点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法学原理概念的理解。并且要难度适中,过难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针对性。符合教学内容,最好选择热门案例,学生更有兴趣,便于实施教学计划。
3案例教学的课程实施
3.1讲解式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讲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理,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但是这种方法理论性过强,经常会造成“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学生和教师交流少,学生学习效率低,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
3.2教师启发诱导
课程中,教师预先讲解容易理解的案例,通过案例讲解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在一个新的案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例如,在讲解合同法合同的订立时,先给出一个案例:“甲向乙发出一份要约,拟以1万美金将一部汽车卖给乙,乙在看到甲的要约前,丙去信表示愿意以1万美金购买其汽车,甲拒绝把车卖给丙,于是丙到法院。”然后提出问题“:丙可以胜诉吗?”学生会发出不同的质疑。这时,教师就要对“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内容须具体和确定,像特定人发出;要约邀请并非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内容不一定是具体和确定的,也不一定是向特定人发出”作出讲解,并再举几个例子,要学生分辨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这样学生就会对法律基本概念留有印象,加深理解。
3.3小组讨论模式
在学生对法律原理和法律概念有了基本的认知时,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出一定难度的案例,分派小组选出小组长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长总结陈词,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对每一小组进行点评,给予中肯的评价,并通过案例对所要传授的知识点做进一步讲解与归纳。分组讨论的形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点,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4案例教学结合其他实践方法
4.1观摩法庭方法
学校同司法审判部门沟通联系,挑选典型性和有针对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真实而严肃的环境会使学生了解一个全面的诉讼庭审程序的流程和诉讼的行为技巧,体会诉讼主体在其中所应尽到的责任与义务等,并且会牢记此案例所针对的法律知识。观摩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交流所思所得,由教师做最后总结。
4.2模拟法庭方法
模拟法庭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师讲解完消费者权益相关法律条文之后,教师选择一个典型的案例,如:原告蒋某因与被告L化妆品有限公司、S环球购物中心发生消费者权益纠纷,像X省X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教室模拟法庭现场,学生亲身上阵,扮演审判长、书记员、检察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仿照庭审流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书、答辩书、判决书等,对案件进行审理。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发表见解,作出点评。这种教学活动的优点在于“真实”的环境,不仅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而且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收集证据、自行组织分析讨论案情、掌握相关法律条文、熟悉庭审流程,达到自身技能、职能与智能的提高。
篇3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基于教学的需求以典型教学案例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它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代尔正式提出1979年我国工商行政代表团访美时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将其正式引入国内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着诸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教学交流由单向转为多向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积极发挥组织、指挥和协调的作用指导学生开展案例讨论对学生的思想活动和学习情况能够及时进行了解和掌握针对教学中反馈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节奏上的调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能够适时与教师、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他们可以通过讨论争辩、质疑探索等方式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小组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二)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案例教学是学习者知识不断构建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独立查找搜索、阅读分析资料不断归纳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达到了教学的应有目的(三)教学内容由枯燥转为鲜活案例教学所选取的素材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比较“接地气”ꎬ深受学生喜爱通过这些丰富鲜活的案例和事件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被具体化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达到了内容与实境的有效融合基于此学生能够在解剖案例素材的过程中深刻领会、把握理论的时代气息和实际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课程内容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较高学习的效果也会较好灵活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拥有较高的自由度获得更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对教学充满兴趣和积极性二是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新鲜活泼的案例能够使抽象、乏味、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化、形象化使理论生动、丰富起来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勤于学习(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倡导学生从多个侧面观察问题从多个层次分析现象从多个角度剖析原因从而掌握和理解相关教学内容首先在集中讨论教学案例之前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充分的调研这样无形中提高了信息的检索、组织、归纳整理能力其次学生通过运用理论对案例进行判断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形成了多向的、发散的、创造的思维锻炼了运用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分数论成效”的弊端最后学生通过这些自主活动不断地探求真理不断地张扬个性激发了创新灵感训练了创新思维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三)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案例内容取材于社会上的现实问题和真实生活案例中的真实事件和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ꎬ置身其中对相关问题作出反应和判断学生在课堂中就能走进现实、深入社会亲身体验、接触、处理社会实际问题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标这就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固定之间的矛盾满足了思政课的教学需求弥补了教材的滞后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
(一)案例素材要“选择好”案例教学中案例至关重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ꎬ而应该精选力求选出最有代表性、针对性、说服力的案例主要把握三点:一是符合学生认知所选取案例应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年龄特征和生活阅历要有公信力和说服力既能讲清事实、摆明道理又能震撼心灵、引起共鸣如民意民生等焦点问题、改革创新等难点问题、考公支教等热点问题都是选材的极佳来源这些素材和案例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澄清认识、解除困惑二是资料可靠准确选取的案例必须有据可查、有源可依必须从权威部门和媒体的消息中获取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必要的核实如果有条件能够从第一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更好三是保证案例典型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与教材的内容紧密相关能够较好地诠释教材内容、点明相关问题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较好地分析特点规律、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二)教学案例要“使用好”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先下发案例材料要求学生预先学习认真思考分析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跟上进度、积极发言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正确地使用教学案例讲解的时候要尽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把案例的内容完整表述出来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案例的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在关键之处设置提问环节用提问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要能够把握和控制课堂节奏既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积极思考又要能够抓住重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始终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出格、不跑偏教师要学会用好课堂点评这一有力武器既在理论上进行精确的阐述又在问题上进行一针见血的剖析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帮助学生深度思考点评的时候应充分肯定积极发言的学生正面激励发言较少的学生对发言中有价值的观点、见解应予以表扬对发言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错误认识应及时予以纠正引导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从中得到启发提高、成长进步(三)课后环节要“总结好”在案例教学授课结束后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梳理一是要看所讲的案例是否贴切是否反映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否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能吸引大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果在这几点上效果不明显就需要及时对案例进行加工、修整与完善甚至进行重新选取和更换二是要看课堂教学效果怎么样案例教学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是否得以彰显教学目的是否得以实现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算是一堂合格的案例分析课(四)网络平台要“建设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短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同时学生在课后对所学案例内容如有新的疑问和认识也需要一个快捷、方便的反馈渠道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建设好案例教学网络平台可以依托BBS、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课件及精选案例上传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上网查看并留言发表看法对其中的不解之处、争议之处还能够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以得到及时的回复和解惑同时平台的存在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花促使他们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信息不断地学习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该校中职2012级护理17班学生共52位,第四学期共18周采用传统教学法,第五学期共5周采用案例教学法,均由同一老师授课。
1.2 方法
传统教学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启发式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提问,学生集体听课,课后完成学习指导练习。
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能反映教学重点的案例。课前3天给出案例,交给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并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在4组座位基础上每组分为2组,全班共分8组;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根据要求列出三个以上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上课之前各组统一讨论结果;教师主持课堂汇报,由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回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并全面梳理本课教学内容。
1.3 教学效果
1.3.1 问卷调查
设计不记名听课情况调查表(表1),进行问卷调查。每项答案中D计1分,C计2分,B计3分,A计4分。在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后各做一次调查,将调查结果统分后进行配对t检验。
1.3.2 考试成绩
传统教学法实施后进行期中考试,案例教学法实施后进行期末考试,均采用笔试形式,由同一老师出卷,试题难度基本一致。将考试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果
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后7个问题得分差值的统计量描述依次为1.00±0.52、0.77±0.43、0.86±0.68、1.03±0.56、0.92±0.51、0.75±0.53、0.83±0.47,t值分别为13.76、13.04、13.25、13.17、13.28、13.55、13、28;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差值统计量描述为9.85±6.13,t=11.59(n=56,P
3 讨论
篇5
学生对于事物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是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未来科学研究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一、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生学习小学科学,需要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坚持兴趣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实验,自发进行科学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养蚕”的教学中,我买了很多蚕宝宝分发给学生们,给学生们布置了“研究”作业,那就是大家找找资料看看蚕宝宝需要吃什么,如何将蚕宝宝养得白白胖胖,如何让蚕宝宝吐丝化茧。学生们看着手里的蚕宝宝很兴奋,纷纷交头接耳地探讨如何养育蚕宝宝,养蚕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还给蚕宝宝起了名字。课下,学生们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都希望自己的“小伙伴”能够健康地长大。在养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钻研的精神,激发了学生们科学探究的兴趣。我将学生们的行为进行总结:“同学们做得非常棒,你们不仅养育了蚕宝宝,还培养了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才能将科学研究做好,才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往往是因为兴趣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养育生物,进行趣味实验、生活实验,引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
小学科学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材没有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双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探究思维,成为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的内容之一。
比如,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教学过程中,开始并没有给学生讲解很多理论性的内容,而是带着学生走到校园小花园,让学生们观察土壤,观察土壤中的生命。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今天我们走进小花园,大家看一看我们花园的土壤是如何孕育出这些植物的。大家观察土壤之后进行总结,看看土壤中有哪些营养。”教师在户外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们非常开心,有的同学很认真地捧起一捧土,观察土壤中的小生命;有的同学将水倒进土壤,观察土壤对水分的吸收。学生们做得非常认真,用自己的方式观察了土壤和土壤孕育的生命。我在课堂上对土壤的结构、成分进行讲解,学生们有了实践基础,对理论知识便能更好地掌握。
小学科学需要学生的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多创造实践机会,坚持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验和研究,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精神
小学科学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创新教学方式,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在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教学中,首先制作了课件,将很多动物的遗传变化进行展示,将植物遗传学的创立过程进行了讲解,我启发学生们:“大家能不能想想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呢?植物是如何进行遗传和变异呢?”因为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回答起来非常容易,有的学生说:“我们人类自己就是遗传和变异的代表,我和爸爸妈妈就不同,但是我很像他们”,一句话引来了大家的捧腹大笑。我鼓励学生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了表扬,赞扬他的“举例”非常生动。学生们受到启发,说了很多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情况,创新意识逐渐增强,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学生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趣,并且有很多奇思妙想。这些奇思妙想正是科学探究需要的假设前提或者创新意识。教师不要打击学生这种萌芽状态的创新意识,应当对创新意识进行呵护和培养,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关系紧密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将实验、研究拘泥于课堂中,而应当让学生们走入生活,走入实践中进行科学探索,创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钻研能力的新一代。
篇6
一、要注意案例与举例的区别
有人认为案例与举例相同,其实不然,虽然两者都是一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但两者有较大的区别:
1、两者的作用不同。举例是教师讲评知识点的手段,是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如教师在讲到“爱岗敬业”时,举了李索丽的例子,学生从例子中理解了爱岗敬业的含义,但毕竟是被动地接受来的知识,老师给予的是现成的知识,学生少了主动思考的过程。而案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思考。如同样是李素丽的例子,案例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出“爱岗敬业”的含义、要求及意义。
2、两者的地位不同。职校德育课程的内容是以案例贯穿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围绕案例展开,因此案例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而举例则是一种单纯的论证问题的辅助手段,充其量是文中观点的一种佐证。
3、教学的方法不同。举例是知识型教学。是为了解释社会问题和现象:而案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是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形成独特见解,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要注意案例的选择
1、案例要有教育性。德育课是对职校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基本常识教育及国内国际形势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开展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有教育意义的、积极向上的案例贯穿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如讲“职业道德五条基本规范”,每一规范都包含三方面的问题:含义、基本要求、意义。这些内容虽然重要,但浅显易懂,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述。容易流于肤浅,缺乏趣味性,学生不爱学,这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实行案例教学,可以将课本知识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后讲出来。对学生来说。这既是一次认识与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更是一次思想教育的提升。
2、案例要有“新颖性”。德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德性成长与其生活、社会实践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选取案例要鲜活,要贴近职校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案例内容要有具体的细节。这样的案例学生讨论起来才能真正进入情景,发现具体问题所在,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案例不切合学生生活、思想实际,或者内容空洞,那么学生提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空泛、肤浅,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如在讲“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时,教师用“豪华生日宴与简朴过生日不同消费观念”的案例对比,让同学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互相质疑。在争论与质疑中逐步认识到了哪种消费观是积极合理的。通过这样对比、辩论,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学到经过自己思考的、活的知识,使学生更容易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并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
3、案例要有“趣味性”。人常说“兴趣是智力之母”,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丧失学习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耐人寻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戏,幽默风趣的语言,紧张刺激的竞赛,形象具体的操作,饱满真挚的情感等等,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引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打造成一个充满趣味的知识园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三、要注意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设计教学方案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案例教学大体分四步:
1、划分团队。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案例讨论。如何开展讨论?这里面有一个组织技巧的问题。组织得不好。可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离题千里。有的学生参与,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兴趣。为此我们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团队”,让学生给自己的团队起一个名字。同时告诉同学们每个人的发言要记入团队成绩,成绩好的团队将给予鼓励。而且,观点越深刻、越新颖。得分越高。这些措施为积极开展讨论,提高讨论效率奠定了基础。
2、展示案例。先让同学们阅读案例,理解案例。
篇7
一、以学生为主体是营销案例教学的原则
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具体而言,应做到三点:一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讨论,加强自我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师的不良倾向,以达到增进能力的目的。二是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设计要围绕学生展开,时时关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三是要鼓励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可于课前5分钟开辟“自由论坛”栏目,鼓励学生就熟悉的经济现象和营销案例上台演讲,发表见解,相互交流,达到扩大知识面,丰富课堂知识的效果。总之,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个性的张扬和思维的活跃性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前提,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
二、精选案例是营销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案例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要紧扣主题,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案例中必须蕴含相应的营销理论知识和营销策略。
2.难易适度,适合中职学生知识水平。
3.新颖,具有时代感,基本反映当前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尽可能使用学生相对较熟悉的国内市场环境和企业情况,以更好地发挥案例学以致用的作用。
4.典型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触类旁通的作用,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案例的分析效率。
同时,为对学生的分析作出准确的评价,还要收集与案例有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如与案例相关的市场环境、企业背景、重要数据,专家评价等。
三、多样的案例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保证
1.围绕特定案例进行课堂讲授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此方法目的在于传授理论知识,主要用于基础理论教学。具体做法是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提供案例,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产生感性认识,加深理解。这时常用简洁、明确的描述性案例。如在讲市场观念时,列举三个凉鞋推销商到无人穿鞋的海岛上推销鞋子形成不同观点的例子,让学生区别不同的市场观念,分析生产、产品、推销等三种传统市场观念的局限性,从而提出应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案例贯穿于整个营销课教学,但应“形散而神不散”,由知识点引发案例还必须由案例回到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和恰到好处地总结归纳。
2.讨论或辩论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
此方法目的在于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一般放在一系列的理论原理策略介绍完后进行。具体做法是先将选编好的案例发给学生阅读以便做好讨论的准备。讨论以小组或班为单位进行。这时的案例综合性较强,带有启发性和决策性。如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这部分内容就可用此做法,教学中笔者举了乐凯胶卷参与国际竞争的例子,乐凯公司把新产品销往世界胶卷霸主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的后院本土而争得市场先机,然而柯达公司的低价倾销策略使乐凯公司又面临严峻考验,由此让学生分析乐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中如何选择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此外,案例教学法可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有争议的市场营销问题可采用辩论赛形式。例如,在讲市场营销策略时,针对杭州市娃哈哈集团公司继果奶、八宝粥、纯净水后又推出非常可乐、冰红茶、绿茶等产品,社会和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的热点,组织学生展开“品牌延伸对企业有利还是不利”的辩论赛,同时还利用相关案例进一步巩固讨论效果,例如引用农夫山泉的例子来应证所讨论的结果。通过辩论,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市场调查是营销案例教学在实践中的延伸
市场营销现实性强,可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查。如在讲完四大营销策略(4P)后,为增强实际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对某企业的某一新产品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进行市场调查基础上,按多因素细分市场,分析、选择最有利的目标顾客,制定相应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等一整套方案,并通过分组讨论,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形成最优方案供企业参考,获得了该企业的好评。这种做法,使学生面对实实在在的企业市场,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科学的案例教学评估是检验营销案例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
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需要考核评估来反映。评估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头演讲、书面报告等。考核评估的内容重点在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等。由于营销案例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尤其是预测型案例,例如对由国外引入的仓储式销售这种新型零售业态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根据市场竞争状况、经济环境、企业状况、消费观念等多因素写出分析报告,只要能自圆其说均应予以肯定。所以评分依据不能单纯看结果是否符合预定的“标准”,而应当着重检查学生的分析步骤是否恰当、决策依据是否充分、结论的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等,尤其要鼓励学生分析问题的创见性,以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
五、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所讲的理论从大量的同类型案例中筛选出难易适度,描述简洁的案例。
2.课堂实施
(1)合理分组。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先要研究学生资料,并制作学生卡片,内容应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爱好、特长等。制作学生卡片的目的是:首先,用来熟悉学生。其次,在具体案例分析时,可找出那些具有与该案例特定情境相关的技能和特长的学生。最后,可根据学生卡片上的学生信息来分组,做到年龄、性别、爱好等合理搭配,以便展开有效的讨论。
(2)分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把该传授的理论讲授给学生,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其次,要将相关的案例公布出来,提出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每组的成员先在小组内将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出来,在小组内展开辩论和讨论,再综合一些大家认同的观点,从而得出一个小组内认可的相对全面的答案。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该组讨论结果,阐述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大致认同的观点,一部分为个别观点。在各组阐述完毕后,各组针对其他小组不同观点提出质疑并因此展开双方的辩论,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辩论双方激励并且提供帮助和支持,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并且诱导学生将案例实际与所学知识有机整合,得出富有建设性意义的结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讲授者,而更多地像一位主持人。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本身的兴趣超过了探讨案例中所包含的规律和知识的兴趣,也可能有些学生掺杂了一些人为的因素,把理论的学习、案例的分析变为个人爱好的宣泄。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总之,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必须由一个“学术权威”变成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既不能束缚课堂活跃的讨论气氛,又不能使之偏离正题。
(3)考核标准。根据经验,最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办法,就是把学生准备和课堂讨论发言的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并将其折算为该门课程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在考核学生时,强调对能力训练的高要求。我们对分组讨论及课堂发言设计了八项考核指标,并各有ABC三个档次,八项指标包括:案例熟悉程度、参与积极性、理论应用的合理性、思考问题的针对性、措施的可行性,以及表达、分析、概括三个方面的能力。由于预先设计、公布了评分标准,使教学规划简单明确,易于操作,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后检验
对于每一次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及时地检验,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该具备的技能。我们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作业题的布置一般联系实际,并把侧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的测试上。
六、案例教学的局限性及其处理方法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均有显著成效,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案例教学法缺乏完整揭示市场营销全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案例分析带有特殊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到难以把握;案例教与学费时较多等等。
为弥补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首先要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的关系,既要反对死记硬背理论而不知活用,也要反对毫无理论基础准备盲目就事论事的讨论。其次是要处理好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营销案例教学有逼真的模拟作用,但不能替代实践活动。再次是要处理好师生地位关系。营销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让出讲台,而是在选用案例、组织阅读、讨论分析和事后总结中起主导作用。师生在营销案例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知和行的结合点,它使市场营销教学从主体上便于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克服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的现象。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结合理论学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案例教学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媒介,它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实现了由传授知识向开发能力的教育原则的转变。这无疑对学生学到管理能力和提高决策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篇8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与特征
案例教学法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学院前院长运用到法学教育中,之后案例教学法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逐渐得到了完善,在教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总结规律,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特征
1.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积极引导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学生先要通过分析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辩论和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法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多向的互动
传统教学法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是单项的互动。案例教学法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开放的交流模式。案例教学法围绕案情,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在这种思维的相互撞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强调沟通的过程,信息的双向传递和思维的创新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信息由教师单项地传向学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课堂与课外互动,学生与学生沟通,学生与教师沟通,在辩论与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双向传递。
案例教学法重视思维的创新,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求思想的统一,反对固定和标准的答案,注重思辨的过程,注重思维的多元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探寻更加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过程重于结果
对于案例,其结论和评价往往不是唯一的,案例教学法不是建立在对已知知识的获取上而是以案例为基础,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允许不同思想的存在。因此,案例教学法更加重视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已经在职校的政治课教学中被运用,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的选择不符合课程内容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精心选取的案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也称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 具体来讲是指社会存在的、能够对教学中的基本理论或原理进行说明、阐述、分析以及引起争鸣讨论的行为或事件。”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随意地将生活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很少考虑案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很少考虑案例与教学情境之间的关系。案例的选取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2.课堂互动中教师引导性地缺失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案例,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知识获取性教学,教师处于绝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后,不引导、不总结,起不到讨论的作用,没有对课堂情境进行很好地控制,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3.评价不到位
在案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讨论整个过程的及时、到位的评价,主要有以下的表现: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但是对结论不进行总结。如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教师没有给出恰当的评价。其次,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评价。最后,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颇思想。
三、案例教学法的完善
要使案例教学法充分地发挥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教学案例的精心选择
运用好案例教学法,不管何种课堂的组织形式,都应该精心的选择典型的案例,才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针对性。只有与教学内容相关,才可以将理论与事实相结合,是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把握理论。其次,典型性。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代表了某种观点或某种思想。最后,启发性。案例必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引而不发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开放的、互动的课堂氛围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要引导讨论的方向,使讨论不偏离主题,同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其次,教师要营造开放、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当激烈交锋时,要注意沟通和引导;当缺少新的见解时,要善于挑起话题;当出现沉默冷场时,要善于化解局面。最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倾听,并作记录。认真倾听是对学生的尊重,可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双向的互动。
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必经环节。教师要将学生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表现列入考核的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反思自己思考的过程,从反思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1、“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安排分课时编写学案,就是一节课一个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很不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中职课堂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黄瓜栽培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要求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做出正确判断,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在设计黄瓜栽培学案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明确制定黄瓜栽培学习的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的多种栽培方式;黄瓜的生长发育;黄瓜的栽培技术。黄瓜的栽培技术是重点,在栽培中肥水的管理技术是难点。
2.2有层次、有梯度地设计黄瓜栽培的学案内容
学案内容是学案的核心。学案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并能联系生产实践。在设计层次性、梯度性上的要求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
在黄瓜栽培学案中首先设计了以下基础性问题供全体学生预习时思考:①黄瓜对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有何要求?②黄瓜培育壮苗要抓好哪几个环节?③露地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④黄瓜喜湿喜肥,但吸收水、肥能力弱,应怎样对黄瓜进行水、肥管理?⑤怎样对黄瓜进行搭架整枝?⑥黄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层次性设计,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成功喜悦。
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优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一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水平学生都参与并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①为什么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丰收?②如何使黄瓜的雌花形成得早而多?③黄瓜有时会出现畸形瓜,如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等,有时会出现苦味瓜,这些会使黄瓜的品质大大降低,探究畸形瓜、苦味瓜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止?④黄瓜能嫁接吗?嫁接苗用于什么栽培方式上?有哪些嫁接技术,具体怎样操作?对于上述探究性问题,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获取答案,适合于中等以上学生去探究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习惯。
2.3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题目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题目在课堂上完成:①为防止黄瓜种子“带帽出土”,播种时种子必须放。②黄瓜应采取的追肥原则。③黄瓜嫁接的砧木主要是_,嫁接的方法主要有 和 。④黄瓜花芽分化期间,以下哪些条件有利于形成雌花:a短日照、低夜温;b长日照、夜温偏高;c氮磷营养供应较大;d较高的coz浓度;;e外源激素乙烯利。⑤为什么说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
另外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黄瓜栽培管理,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完成,如组织学生在校外蔬菜基地参与黄瓜栽培管理,从播种育苗一直到采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动手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了解学生技能达标的情况。
3、黄瓜栽培“学案导学”的组织实施
“学案导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环节:依案自学一课堂讨论。点拔精讲、练习检测、课后巩固。
3.1依案自学
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问题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材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培育壮苗的环节及高产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学,学困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学优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3.2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教师要先进行导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提出后采用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把握课堂讨论节奏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如何使黄瓜雌花形成得早而多?指导学生从黄瓜花芽分化对环境的要求及受外源激素两方面来归纳问题。第三,导学应灵活多样,并根据教学不同情形,灵活调整学案,及时完善课堂教学,不受既定学案束缚。第四,做好小结,将讨论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由代表向全班陈述。
3.3点拨精讲
经过小组讨论,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由教师精讲。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这节课的难点是黄瓜的水肥管理,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点明黄瓜水的管理一般遵循薄水勤浇的原则。苗期保持湿润,当根瓜坐住时开始浇水,盛瓜期是黄瓜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应增加浇水次数,每隔1一2天浇一次水。肥的管理,根据黄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进行平衡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一般掌握第1次摘收黄瓜前不施肥,第1次摘瓜后随水追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隔两次水追一次肥,结瓜盛期可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kg,开沟追施或穴施,生长中期追施硫酸钾8kg。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比如喷施叶面肥防早衰。
3.4练习检测
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限时完成课内达标训练题,此间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3.5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讨论及课堂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来巩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4、对黄瓜栽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4.1“学案导学”要注重“学”
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编制体现学生需求的学案。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学互研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2“学案导学”要讲究“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还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导”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驶能力,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活而不乱,又要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3“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关注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若不能认真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更不用说课堂知识的延展和研究性学生。教学实践中要促使这部分学生愿意学习,做到既发展了学优生,又使学困生有所进步。
篇10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3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1 048万,占高等教育的41.2%。数据显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态良好,与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对实用性和应用能力的关注。然而,与直接获取专业知识相比而言,就读于高职院校各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工科专业在内,仍然是以获取间接经验为主的。如何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专业教学中,特别是经管类专业学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鉴于科技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实践不断变革,管理学课程的理论框架也随之改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讲授法,仍然是高校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可否认,讲授法可以更高效地将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爱因斯坦有言:“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回归教育本真,一个大学生在象牙塔中所追寻的最重要的东西,不应该是写在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的道理、价值观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讲授法不是一种普遍有效的教学方法。
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首先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学习企业管理学课程,学生要深入研究800多个真实案例,高强度的案例学习为学生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美国培养了大批职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鉴于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重视,在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2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威斯康星思想”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性正是践行“威斯康星思想”的表现,笔者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授课,目的也在于将管理学的实践性落到实处,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现将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总结如下。
2.1 课程概况
本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象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学生总人数为283人,也是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样本。本次案例教学法所授课程为管理学,课程共计32学时,参考教材为周三多编写的管理学。
2.2 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评价三个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2.2.1 课前准备
(1)组建学习小组,分配学生的任务与角色。本次实施案例教学的班级共有8个班级,多采用大班教学,然而大班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却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组建学习小组目的在于“化整为零”,一方面可以继续发挥大班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比如有的学生擅长演讲,有的学生却对制作演示文档感兴趣。
(2)分发学习材料。从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临阵磨枪”的现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忽视。因此,重视实践教学固然很重要,但也要避免“拔苗助长”的现象出现。在每节课上课前,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了解、分析案例,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实践。
2.2.2 课中实施
课程开始时,教师呈现案例,抛出案例相关的问题,让各小组的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提出评论。在案例探讨进行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案例问题走向更深层次的探讨,及时监督和控制,让案例讨论驱向本节课程的核心知识方向。
篇11
在一节语文课中,有位老师在进行公开课《司马光砸缸》教学时,课上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讨论当别的孩子看到有人掉进缸里后的表现。老师:“小组讨论这些孩子看到小伙伴掉进缸里后,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讨论了几分钟后,这位老师随便叫了一位学生起来回答,这位学生站起来后,愣在那里,什么也没说,瞬间,班级里很安静,那位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这位老师见状很自然的一边请他坐下一边说:“看来××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缸里后,吓得都愣住了是吧?先请坐下,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评价与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会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然而能够迅速、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和处理,从而保持上课的氛围是很不容易的。
这位老师课堂上的一句“看来你在当时都吓得愣住了是吧?”既维护了那位学生的面子,又很好的体现了他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当学生站起来回答不出老师问题时已经很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了,这时候老师能够评论没有回答也是一种面临同伴遇险候的表现进而让学生坐下,这位老师这样机智的表现虽然闪光于一时,但它的产生肯定离不开平时大量经验的积累。
从学生的角度讲,他站起来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他没有听清楚老师问的问题以致他不知道该回答什么;二是已经听清楚了老师的问题但是还没有思考好;三是自己没有举手突然被老师叫起后一时间想不起来。不管是上面的哪种原因,他肯定希望老师能够先让他坐下来再好好的想一想。那么,从老师的角度来讲,怎样能够既让学生坐下又让课堂保持平衡是很关键的。当这一教育情境出现时,这位老师十分的敏感,直觉告诉他必须要迅速的做出反应。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现场适应性和快速反应性,需要时能够快速应对。
案例中这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意外的情况迅速并且正确地做出判断,进而用自然的语言缓解学生因为回答不出问题时而表现出来的紧张,这就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则需要教师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如职业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
思考
从这个课堂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机智的恰当运用真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只是在课堂上,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临事先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因此需要教师能够在平时注意培养一定水平的教育机智。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一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具备这种能力的背后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去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发现面临这种意外时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也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一次次的进步,积累更多的经验。
通过实践来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能让我们获得最真实的体会,但阅读相关的书籍报刊等资料也是一个好渠道,可以让我们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来处理我们日后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比如在《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的这本书中提到的,成人身上所有的品行最核心的都是在儿童时期种下的,而这种“种下”往往是一身最难以改变的。这个时期,你对儿童施加的所有过失,或者所有错误可能在他长大以后都很难忘记。一位苏联音乐家说,七十几岁的时候还记得,童年的时候老师是怎么惩罚他的,甚至老师惩罚他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眼神是怎么样的。这多么可怕啊,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就像在这个课堂上,那位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如果不能够机智巧妙的对他做出评价,或者你无意间说了一句伤害性的话语,那么也许他整节课的心情都不可能平静下来,严重的话或许他以后长大了也会记忆深刻。童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的源泉,很多遭遇你会忘记,但童年的遭遇你不会忘记,他所刻下的印是你终身难以磨平、难以泯灭的,有时候甚至是难以改变的。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的看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的心理出发,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帮助,能够机智巧妙的处理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或者是生活中学生的过失,避免其受到人格上的挫伤,因为这种挫折有时候是终身难忘的。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学会去了解每一位学生,进而学会去爱学生,用爱来带动学生,用爱来激发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探求未知的精神,但是这种探求精神在很多的时候是潜在的、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巧妙的点拨指导,使他们得以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质.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马联芳. 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董小玉,巫正鸿.教育机智浅谈[J].中国教育学刊,1995 (1).
[4]闫景秋.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篇12
在借鉴已有的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经验,发现案例教学法可以比较适宜的运用在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中。“其一,认识上存在分歧,但不涉及根本性、原则性的价值评价和判断,或实际上无法强求学生认识一致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其二,中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焦点,且‘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偏差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其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且认识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提炼后,便是明确教学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案例教学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的价值取向,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其教学目标准确把握,之后再结合案例教学法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达到知情行相统一。
三、正确选择案例
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通过多种渠道来搜集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符的案例资料。建构主义认为,“建构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重组,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在选择案例选择时,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要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案例感兴趣。选取的案例应以正面案例为主,用积极健康的事例去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生活实践、教材等渠道收集案例。收集完资料后,还需要对搜集而来的大量材料进行筛选和提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深刻把握案例内涵。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熟悉所选案例的背景、事实、观点,同时也要明确案例中蕴含的原理及其所揭示的问题。
二是吃透教材内容。无论选取什么案例,都是要立足教学知识点,紧紧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对于案例的选择来讲,并不是说用的材料越多越丰富就一定越好,而是选择最能将授课内容表达完整的案例材料。有的教师虽然寻找到新鲜的材料,把PPT做的非常精美,但在课堂上,材料用的很浮,只能表面上通过材料将知识点解释明白,但是不能用透讲透。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把备课的功夫用在研读教材上,吃透教材,弄懂教材的遣词造句及文段间的内在逻辑,特别是每个单元的标题,都非常值得我们仔细琢磨。所以,对材料的驾驭方面,必须要以对教材的完全吃透作为基础。
三是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对教学班级的基本情况的熟悉程度,包括该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直接影响到案例选择。只有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案例的选择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例如,学生对时事感兴趣,在教学案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状况,恰当引用最新的,有重大意义的时政案例。
四、合理规划时间
合理规划案例教学的时间与节奏,是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得以完整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时间安排流程
教学环节 具体活动 时间安排 说明
课前准备 学生座位安排,学案的发放,对于复杂案例材料,提前让学生了解和进行初步思考。 3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应在课前进行,不宜占用课堂时间。
新课导入 展示讲授主题 3~5分钟 课堂初期,要明确改课所讲授的内容,简明扼要。
案例呈现 文字材料,或幻灯片,或影音资源等。 5分钟左右 通过文字或多媒体手段,尽可能直观,简练的呈现。
学生讨论 个人发言,或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 10分钟左右 教师应尽可能的鼓励学生,使小组每一位成员都积极踊跃参与组内或全班的发言和沟通。
案例分析 同学或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发言,教师参与并作出适当的引导。 15分钟左右 案例分析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同学个人或小组积极发言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参与学生们的分析交流,并进行引导。
教师点评 对学生结论的升华和总结。 5分钟左右 教师点评阶段也是一个重要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并将具体的案例讨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实现认知的升华。
课堂巩固 各种形式,学生发言或习题练习。 3~5分钟 必要的课堂小结和巩固是一节课的结尾,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在整个教学时间与节奏的规划中,每个环节所用时间都不宜严格确定。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提前做出计划,当实际的教学情形与前期教学计划不符时,要及时进行教学时间的弹性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
五、设计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如何设计,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一环节往往被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所疏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中思想政治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十分具体的问题,同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是十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抽象的。所以,在设计思考问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紧围绕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结合案例,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
二是找准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以此为切入点;
三是设置清晰恰当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案例,或让学生成为案例中的主角或使学生变作决策者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使他们经过思考做出自己的结论;
四是问题的设置要具有逻辑性,层次分明,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不仅符合学生的思考逻辑,而且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
总之,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对于在思想政治课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合理的教学案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一、案例教学概述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是人们对生活中具有典型的、丰富多彩且深刻事件的陈述。案例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案例”一词最初来源于医学界,是医学界医疗案件和个别病例的总称。目前,案例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以及法学等学科中,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研究工具。案例一般包括四大要素:一是情景,案例是对一个真实而复杂情景的描述。二是典型事件,案例是人们所关心的焦点事件的描述,是对具有典型性情景的陈述。三是多问题的呈现,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有多处问题或者疑难问题出现。四是解决方法,案例要有一个或者多个解决方法的记述。
法学案例,即为人们对生活中法律事实的陈述,本文所指的案例就是法律案例。法学案例包括狭义的法学案例和广义的法学案例。狭义的法学案例是指直接从司法实践当中所提取的案例;广义的法学案例是指源于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但是经过人为加工,使其更具有典型性的虚拟案件。本文所研究的案例是指广义的法学案例。
法学案例教学法,最早源于187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师运用案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开展职业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来案例教学推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以及商学院,最后,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传播,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所谓的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法学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法律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法律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者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掌握其中的法学理论,同时培养正确的法学价值观、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的优势
本文所指的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指法学案例教学的优点,具体来说,法学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学生易于掌握法学理论知识
立法者在立法的时候,考虑到法条的简洁性等因素,所以订立法条较为抽象、晦涩,不易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法条较多,也不易于学生的记忆,所以通过生动、真实,准确的案例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立法者立法的意图,法条背后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生动、有趣的法学案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适时的引入案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到法律并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法学案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纷繁复杂的社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现实社会的复杂多变。学生在讨论不同法律冲突的案例中扩展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就是解决现实问题,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性的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的法理基础
法的现代化是指与国家现代化需要相适应、法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过程。
能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是法学教学最基础的目标,法学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法学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结合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法学教学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解决现实社会当中实际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社会不断发展,法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而进展,法学教学案例不断更新。因此,不断完善法学案例教学,为法的现代化打下坚实教育基础,实现法律教学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二、高职院校金融法规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在我国引进案例教学法之初,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教育体制可以完全照搬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没有考虑到我国作为制定法国家的实际国情。案例教学法发展到现在,许多教师仍然在认识、思想观念上认为案例教学的功能就是“论证并说明基本理论,以实证的形式指出法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运用案例去解释基本的理论知识,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经历的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际所处的环境,体会其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由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不够深刻,使得案例教学法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金融法规课程案例本身的问题
金融法规这门课本身的知识点晦涩、难懂,其案例亦如此,一般都是大型复杂案例且缺乏趣味性。例如:金融法规一般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及人民银行法等法规,这些法律不同于婚姻法、刑法、民法等具有趣味性,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弱,对金融法规案例没有兴趣。并且高职院校对金融法规案例教材的编写重视不足,案例资源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搜集、整理、编写案例,案例质量不高。
(三)高职院校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不足
在高职院校,金融法规课程的开设主要是针对金融系的学生,金融系下属多个专业,例如:保险专业、证券专业、金融管理专业、柜员专业等。金融法规课程的开课基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金融专业基础,这样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较为容易,学生也能够充分理解。但是金融系由于专业开设的不同,学生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差异,因此,金融法规讲授针对的学生层次不同。然而,教师在金融法案例编撰的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专业性质的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无法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四)案例教学体系的不完善
金融法规课程是法学课程的一个分支,在金融类的高职院校当中,金融法规课程针对的就是金融系的学生而开设的。这些学生没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讲授,如空中楼阁一般,不易于学生在法律层面上去理解问题,学生没有完整统一的法学思维。金融法规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一个案例除了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以外,还包括一些法律基础知识,而这些法律基础知识,不是在金融法规课程中所能够完成的。所以,由于课程体系的不完整,导致案例教学体系的不完善。
三、改进高职院校金融法规课程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教师正确认识、科学定位案例教学的功能
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案例教学法只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也要善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师的素质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选择教学方法,否则滥用案例教学法将会带来不良的教学后果。而且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不仅是单纯的给出案例,分析案例、点评案例的方式,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多思维的思考。
(二)提高案例本身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是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学生较为喜欢新鲜的事物,思想活跃,一些内容过时陈旧的案例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对金融法规这门枯燥的课程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选择金融法规课程案例时,注意案例自身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选择近期新颖逻辑性强的案例,或者选择发生在同学身边能够引起同学们兴趣的案例,以及老百姓关心的和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例。总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既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
(三)案例教学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首先,要根据不同专业选择案例。金融系下属不同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所以金融法规课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学生专业特点。其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案例。例如,有的学生善于写作,有的学生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善于与人沟通。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过程弥补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这需要教师平时多关注学生,因材施教。最后,要根据每位学生对将来的人生规划来设定案例。比如有的学生未来要从事理论研究,则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注意引导这类学生多角度、多思路深入地分析问题;有的学生未来从事实践工作,那么教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设置不案例,要注重实践性的培养。
(四)完善高职院校案例教学体系
金融法规案例教学要形成教学体系。首先,建立金融法规案例数据库,许多高职院校法学案例数据库的建设还是空白。尤其金融法规案例比较少,且教师难于寻找案例,所以教师只能自寻寻找和虚构案例,案例的质量不能够得到保障,并且作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建立法学案例数据库,能够提升法律案例教学的质量。其次,案例教学与考核、考试相结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等情况作为平时成绩。把课后和单元考试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重视。
四、结语
法学案例教学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现有法学案例教学的困境,能够极大的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为中国法律教育提供新的手段、新的动力,我们的课题有待深入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汉华.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J].比较法研究,2000,(4).
[2]李喜燕.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案例的分类及运用[J].教育探索,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