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育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体育学论文

篇1

3.顺应时代,潜心教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外在社会环境经过长时间演变逐渐形成,体育教师应认清时代特征、顺应时展。为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思路,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问题,用心观察学生对每个教学内容的感受,制定相应的措施,采用的方式不能只拘泥于简单的游戏,还要有引人深思的、体现年龄特点的成分。同时,还应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个别学生的身体状态加以额外关注。其次,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对象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当今的大学生能够非常便利地获取各种体育信息,单纯的技战术已经不是秘密,关键是阐明运用的时机以及作用机理,用科学的语言与方法让大学生快速理解内涵,在需要时根据对象不同快速做出判断。最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应从自身做起,自立、自强、自信、自爱。社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必然引起人们重视体育锻炼,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抓住时代赋予的责任,从增强自身职业素质做起,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做出贡献。

4.借助外力,不断学习。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再培训非常重要,由于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更多的是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以及基本的体育科学知识,因此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不足,尤其是运动人体科学等知识。教学第一线需要将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进行研究,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通过自学以及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来提高自我。面向不同的教师群体,国家很重视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有国内外访学、远程教学以及各种教学研讨会、科研会议等多种形式。除了专业、正规的职业培训、学习机会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周围人群的智慧,经常与其他学科科研突出教师沟通,汲取他人的经验,触类旁通,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科研经历,也可以获得不同专业相关知识,为自己在业务上的发展做准备;还可以与本专业科研突出教师沟通,增长专业知识,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学科发展。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个人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机会无处不在。外因靠内因起作用,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对学习路径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篇2

1.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和规划教学内容,逐渐摒弃和改进竞技文化和传统文化中不和谐因素,实现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甄别,不断以现展观武装自己,丰富现代体育教育内涵,实现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教师要以学生特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保持体育教学结构的多变性和稳定性,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不断丰富体育教学模式和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教学层次的分明和重点的突出,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结构美,实现现代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和内容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文化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确保体育教育中渗透进文化内涵。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科学设置体育文化教育内容和时间,定期开展室外教育和室内教育,实现体育教学和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涵,关注学生,实现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同时,在开展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将调节、休闲、创造和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交流和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协调好体育教学和文化教育的关系,注重文化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体育文化意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3.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要将文化教育更好地渗透进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在实现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后,才能更好地以身作则,在学生中起到榜样作用。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给学生积极的人文教育。

篇3

并上好理论课每个学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理论课,可以安排在下雨天气的室内课堂进行,有些班级下雨天气碰不到体育课,可以把正常的体育课安排到室内进行,这在学期教学计划中都要体现出来。理论课很重要,尽管在整个课时数中占的比例不高,但是体育理论课对于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功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学生也需要理论课,他们需要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道自己在实践课上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可以锻炼到身体的什么地方等等。同时,理论课的高质量对实践课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理论课的形式有以下几种:①单纯的理论课;②室内的徒手体操教学;③室内身体素质练习与考评教学;④主教材的教学;⑤室内的游戏课教学;⑥各种室内体育理论考评(如讨论,互评等)。

3体育课的风格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

男老师有男老师的风格,女老师有女老师的风格,或阳刚,或阴柔。每种风格处理得当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必刻意地选用哪一种。比如:如果面对的是小学生,很多男老师就感觉女老师那种“柔”风格比较合适;高年级学生的话,男老师的风格就比较合适。坦白的说,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有时拿捏不好分寸的话,反而让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为,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体育老师的风格集中体现在关心学生之中,这也是教育之本,这不是套话,若不体现在关爱学生之中,我想学生是不爱也不接受你的这种风格的,最终使你的体育课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刚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要不断尝试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总结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而慢慢使之固定下来且使之不断完善,最终做到对待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4严格课堂纪律

前面我们说过,男老师有男老师的风格,女老师也有女老师的风格,但是,无论是哪种风格,前提都是要保证课堂的纪律。因为严明的课堂纪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同时也是体育课安全的重要保障。

篇4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某种体育项目和活动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浓厚的体育兴趣能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最良好的学习状态。兴趣是激发一切创造的源泉,体育游戏的多样化特性恰恰能够更好地激发体育兴趣教学,让学生自主组织与创造体育游戏都将能够增添不一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实效。可见,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如在教学“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时,每学习完一组动作,我都要组织临时的小擂台,激发学生主动温习,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提升团队意识,提高协作能力,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再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后进行比赛竞技,以小组比分的形式定输赢,让学生在追赶比分与互相切磋球技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兴趣教学的快乐。

1.2、游戏中体验快乐

体育课中若少了快乐,教学就会像枯树一样了无生机。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快乐、体验到快乐也是当今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一旦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体育运动就会形成一种自觉行为,体育运动必将成为学生继续参加体育锻炼的绵绵动力。我们知道:运动的快乐源于多种因素,游戏中体验快乐是最直接的一种。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只要制定好游戏规则,把握好游戏环节之间的关联性,设计好游戏技术的挑战性、开放性,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挑战、交流、创造的情感体验中提高竞技水平。如在教学男生的跨栏跑时,障碍物的形状、高度、放置等要反复试验、精心策划,既不能让学生“一伸手”就“摘到桃子”,也不能让学生“跳一跳”仍“摘不到桃子”,学生在自定目标、挑战目标中不断体验快乐,提升了运动学习的乐趣。再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球类丰富教学,如让学生传递排球、小组投篮等都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1.3、游戏中鼓励创造

在学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某一特定学科的事。高职体育教学中肩负着培养创新意识的、开发创造潜能的历史使命。做为一线的高职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为学生张扬个性搭建平台,要为学生创新超越铺路架桥。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每堂体育课中慢慢渗透,逐渐建立体育创造思维。创造力的培养还要讲究实效,讲究方法,体育游戏恰恰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创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创造力培养的成效。如在篮球训练教学中,小组分头行动。创编出自己喜欢的、具有新意的、有利于提升篮球技术的游戏活动。同学们创编的“投球得分”、“叫号接球”、“接球击人”等多种游戏。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体育舞蹈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自由编排舞蹈动作,自主选择舞蹈音乐,只要作品积极向上、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可以推荐并推广,让同学们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锻炼。

篇5

(一)运用情景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得到情感体验。课堂环境宽松和谐并不只是依赖生动、故事、游戏等方式,更要求教师运用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和智慧的语言来实现的。首先教学要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和求知欲。其次要让师生的关系更和谐,老师不但是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互动互助,鼓励学生的进步。最后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率

教师要适度、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并实施有效的引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体操和田径等项目,缺少趣味性,导致学生虽然完成教学内容并达到标准,但心理上没有真正吸收和接受。应该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增加健身、娱乐等内容,让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学生锻炼方式,丰富其社会知识,提高其适应大自然的能力。

篇6

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在后现代主义观点的审视下显得机械、简单、刻板、僵硬的特点。学校体育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其次,还存在强迫式体育运动情况,参与体育不是来自于学生内心的情趣所致,而是一种强迫,家长强迫孩子运动、老师强迫学生运动。体育运动变成了学生负担,体育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而恰恰相反是无休止的烦躁与痛苦,这样的一种被迫运动状态如何能使身心得到锻炼,最多也不过是及格万岁罢了,“其结果是学习对学生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苦役;不是灵性的滋养,而是精神的荒芜”正如美国教育家卡伯莱早在1916年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的学校在一定意义上是工厂,学生在其中作为原材料将被制成产品以满足生活各式各样的需求。后现代教育思维认为,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不是机器,不是制造社会工程的零件。

学习、考试都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活出生命,活出尊严,活得快乐,活得舒展;而不是活得机械,活得萎缩,活得憋屈,活得痛苦。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教育是把学生引向‘活’路,而不是用无生命的知识积压他们本来存有的创造空间,把他们逼上死路。”

2.后现代教育观点给学校体育的启示

2.1体育课应重视身心合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教育

体育教师应懂得视学生的身心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反对分裂学生的身心。我们面前的学生不是身心分离的,而是身心一体的,他们是“整合成一体的人的存在。”因此,整合教育强调对学生身体的重视,强调学生身心愉悦对学习的重要性。因为人的身心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在怀特海看来,“当教师进入课堂的时候,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是使他的班级的学生在那儿高兴。

2.2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与感受

运动应该是一种宣泄,一种释放,或者说是一种享受,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能够体会这种参与的良好感受要比学生被迫的学到一点点技能要重要的多。在我看来,参与的热情和感受的获得要比技能本身重要,有些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学校有机会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不久,由于疏于练习和缺少参与的条件和机会,他们就会迅速的忘掉学习过的动作技术,而当时获得的感受是很久甚至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学校、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

篇7

在对体育游戏进行选择时,必须要根据课程的任务来进行。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所以在选择游戏时可以用“老鹰捉小鸡”、“切西瓜”等这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而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以及综合活动等能力为主,所以可以选择那些小球类的游戏来作为教学的内容,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同一个项目对于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要求。除了需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创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能够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逐渐进入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让身体和心理可以得到和谐发展。把游戏故事化和情节化能够更加有趣,让小学生可以轻易进入情境,寻求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从而走入角色游戏。小学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做游戏,但是因为小学生兴趣转移的速度比较快,如果游戏的教法太过单一,就算游戏再好,经过一段时间也有可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对游戏有适时的改编和创新,同一个游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练习,这样可以保持住学生的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丰富学生的想象,让游戏更加有特色和魅力。

篇8

罗歇•苏认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也伴随着人们娱乐精神的成长,城市作为娱乐发展的根源及基地,为人们进行娱乐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项目选择。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首先,原先的以密集型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逐渐转向工业化农业形式,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其次,相对于农村来讲,城市经济的繁荣不断吸引着新一代的年轻人疯狂追逐多彩的新生活,他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最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变得逐渐密集并形成一些小的城镇,他们在生活和生产方式上采用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镇逐渐发展成一个个独立的城市。在这种城市化演变过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上逐渐彼此依赖,很长时间以后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节奏化和规律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些法定假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使得大多数人有了想要休闲和从事休闲活动的可能。

3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

在当代,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其实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人们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不得不进一步完善和改变自己,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一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会被大量占用。话说回来,日趋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使得人们疲于应对,这也阻碍了人们从事休闲体育的潜在可能,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人们不得不去接受新知识和新挑战,迫使自己在余暇时间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这也间接影响了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4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产品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欲望,这种欲望迫使人们不断地努力工作,获得更多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同时,生产推动消费,消费促进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中日用物品的不断更新,人们便已习惯某一层次的生活水准,为了保持这一“水准”,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更多的工作,进而在循环往复的情况下,人们的休闲活动便被不断挤压和忽视。

5行业中工作时间的延长

自20世纪以来,人类从事休闲体育的时间便有所减少,但没有相关明显的数据资料能够证实这一问题,而关于二战后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缩短倒是有很多资料可以证实。如今,在所有行业中,服务业占到了8成之多,这些行业因为要做正常工作以外的很多琐事,所以常常有加班加点的时候发生,这一因素必然导致人们从事休闲活动的时间减少。

6失业者待业时间过长

21世纪,许多国家都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话题——人口失业问题。资料表明:这些国家中,至少有两成的失业者长期处于失业状态。有时甚至是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些劳动者有更多的悠闲时间去享受生活,但却没有良好的受教育背景以及没有足够多的财富去享受休闲生活,这也阻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

篇9

是指群众体育的管理者遵循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提供最佳的方法和手段,对群众体育工作进行组织、宣传、计划、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群众体育工作计划

是针对有组织的群众体育而言的。它是管理者对未来的群众体育工作进行的安排和部署。在制定群众体育工作计划时,既要确定未来群众体育的目标,也要具体指明实现这一目标的对策。因此,在群众体育管理活动中,计划既是对未来群众体育发展目标的展望,又是通往群众体育发展目标的桥梁。

身体锻炼的原则

是人们长期身体锻炼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身体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身体锻炼参加者在锻炼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身体锻炼原则应贯穿到身体锻炼的全过程,指导身体锻炼过程的各个方面。

自觉积极性原则

是指身体锻炼参加者在充分理解身体锻炼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是指在身体锻炼中,要根据锻炼者自身的情况,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既能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又能承受,并能与休息合理地交替。

持续不间断原则

是指锻炼者按预定的锻炼计划,持之以恒,不间断地从事身体锻炼。

针对性原则

是指在身体锻炼过程中,根据锻炼者的个人特点以及季节、地域等客观条件,合理地确定锻炼内容、选择方法手段和安排运动负荷,使之符合实际需要。

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

是指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锻炼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全面多样,使锻炼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身体锻炼,提高锻炼者心理状态的适应能力,在身体锻炼中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具体心理训练手段,还可改善注意强度,克服情绪紧张等心理障碍,提高具体的心理素质。

健身运动

指为强身健体而从事的身体锻炼。通过锻炼,增强锻炼者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健身运动可根据个人特点和爱好选用锻炼内容,既可采用竞技运动项目,也可采用日常生活中有锻炼价值的动作。

健美运动

指在健身的基础上,为增加身体美感而进行的锻炼。通过练习形成良好的体形和姿态。

医疗体育

又称康复体育,指病患者为了配合治愈某些疾病而进行的身体锻炼。医疗体育的内容,即根据疾病性质相应采取的手段。一般采用动作轻缓、运动负荷较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按摩、保健操等。为提高康复效果、缩短疗程而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在医生指导下,按运动处方进行定量锻炼。

矫正体育

指某些人为了弥补身体缺陷或克服功能而进行的身体锻炼。练习内容,应针对身体的特殊性专门安排,如轻度驼背可做脊柱弯曲矫正操,近视眼可通过眼保健操适当恢复视力或控制近视加深。

娱乐体育

指为了丰富生活、调节精神、欢度闲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娱乐体育以消遣、娱乐为目的,内容选择以个人爱好为前提,如游戏、球类活动、郊游、钓鱼、打猎、登高等。

防卫体育

指为提高防身和应变能力而进行的身体锻炼。这种锻炼既可强身,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如摔跤、拳术、擒拿、攀登、爬越以及各种灵敏性、自我保护性的专门练习。

重复锻炼法

篇10

1.3多变的场地器材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要组织同学们多场地上进行体育锻炼。国内外的调查显示场地体育器材的配备会较大地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成不变的体育器材已不能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而多变的场地器材不仅能开阔同学们的眼界,而且能增强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同学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发挥,打破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格局,也可以按照同学们的提议灵活地进行体育活动,从而收到更加灵活、个性、科学化的教学效果。

篇11

1.2、大学体育理论的外延(l)大学体育教育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时,课程内容要紧紧围绕日常体育活动设施和大学体育文化进行设置。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设置的外延J胜。(2)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大学体育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大学课程而存在,在日常的体育课程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履行好作为教师的教育职能和科研职能,在进行对学生体育教育的同时,积极做好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大学体育教育研究工作,加强大学体育理论研究工作,提高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水平,确保大学体育教育在满足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更加适应于当前的社会需求。

1.3、大学体育的定位根据大学体育的内涵及其性质,大学体育教育的定位如下:(l)系统化。结合大学办学宗旨,系统化建设大学体育课程,将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文化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2)社会化。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中,加强体育课程设置研究,提高课程设置水平,有针对性进行体育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3)教育化。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培养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全面综合性人才。

2、大学体育理论定位的影响因素

由于大学体育是大学高等教育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大学教育培养课程,由于其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在对大学体育课程理论定位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1、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要受到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规范和约束,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来进行大学课程设置,并针对不同体质、不同进度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培养计划,以有效完成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要差异化对待,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体育技能培养。

2.2、大学体育教学手段由于大学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体育理论与实际锻炼的有机结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接受、吸收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环境因素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中的社会因素极强,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受到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最大,社会环境因素直接左右了大学体育目标的设定。因此,在大学体育目标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融入社会因素,对大学体育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以确保大学体育的健康发展。

篇12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体育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能为国家健康地工作打基础,我们眼下的学生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我们现在为学生设计的发展目标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甚至若干年后才能成为现实。所以,体育教学不仅有眼前的效果,还有长远的效果,而长远的效果对学生的意义更为重大。中小学体育教学都是帮助学生完成全部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近年来,终身体育的思想进入学校。要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锻炼者,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体育教学方式的高质量轻负荷方向发展。

现在人们不再去追求那种大运动负荷、出力大、流大汗的体育运动方式,中小学生不喜欢运动负荷过大,和比较难学的体育技能技术,而希望高雅轻松,简单实效的体育运动方式。因此,高质量轻负荷是当代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四)体育教学是师生复杂的双边活动。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个复杂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双方在行为、态度、情感以及其他心理方面产生能动的相互影响,使青少年学生能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体育乐趣的体验,从而持之以恒。

篇13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