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稻种植规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3.006
Discussion on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Models in Guizhou Province
ZHOU Peng1, ZENG Shan2
(1.Gu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yang 551400, China; 2.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Key Technology on Agricultural Machine and Equip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 China,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ed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referring to the matur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suitable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models for Guizhou province was explor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of demonstration base of ric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xisting rice prod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he equipment matching mode an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Guizhou were got,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models; Guizhou province
F州省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北部、中部地区[1]。水稻以杂交稻品种为主,常年种植面积7万hm2。种植方式以人工育插秧为主,水稻平均单产在7 050 kg/hm2左右[2]。水稻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5%,在贵州省粮食生产安全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水稻种植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实现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后续其他生产环节的作业质量以及水稻的最终产量都与水稻种植环节紧密相关。调查表明,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可减少用工量40%,步进式和乘座式插秧机作业效率分别是人工插秧的11.5倍和30.0倍,机械直播效率是人工插秧的30.0倍。2015年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不到10%,与其他环节机械化相比,不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推广应用水平,都明显滞后。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受丘陵山地自然条件限制,耕地过于分散,水稻生产经营规模小,户均种植面积不足0.2 hm2;二是耕地基础设施差,机耕道和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备;三是水稻机械化种植配套技术农机装备少;四是栽植模式多为传统人工种植模式,以人工插秧和人工撒播为主,机械化种植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农艺技术体系;五是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3,4]。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建设,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发展。因此,积极推进贵州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进程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保障水稻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贵州省水稻种植区域划分
贵州省属单季稻区,水稻主要种植在海拔200~2 000 m的区域,根据光热条件将贵州省划分为6个稻作区[5], 包括:①黔中单季稻区。贵州省中部广大地区,是贵州省水稻主产区。海拔为1 000~1 300 m的高原,包括贵阳、安顺地区东部及黔南等19个县(市),以一季中晚稻为主,该区坝区较多,田块较大且连片,适于机械化作业;②黔东单、双季稻区。包括铜仁地区15个县(市),海拔为400~600 m的丘陵,该区地处贵州省高原向湖南省西部丘陵延伸地带,以丘陵盆地为主,田块相对细碎;③黔西南单季稻区。该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包括黔西南州兴义等9个县(市),海拔为1 200~1 600 m的高原,光热条件好,由于雨季较晚,易形成春旱,影响水稻播种和移栽;④黔南单、双季稻区。包括罗甸等13个县(市),海拔为200~800 m,拥有丰富的热量资源,属单双季稻混合种植区,春旱现象频繁。由于自然条件、栽培技术等方面原因,双季稻产量较低;⑤黔北单、双季稻区。包括遵义地区800 m左右的黔北高原,光热条件较好,具有较高的水稻种植技术水平;⑥黔西北单季稻区。该区位于贵州省位置最高的地区,包括毕节地区6个县及水城、六枝等县,海拔1 500~2 000 m,光热条件相对较差,水稻适宜生长期短,须采用温室大棚或塑料薄膜育秧及配套种植技术才能保证水稻正常生产。该区地势高峻,田块细碎且分散,机械化作业难度大。
2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及区域模式
2.1 机械化直播
水稻直播是一种轻简化栽培技术,目前水稻直播主要有人工撒播、机械直播和飞机撒播。机械直播又可分为水直播和旱直播。
机械化水直播技术是先上水整地,待田间地面保持湿润时,将稻种或经过浸种催芽处理的稻种用直播机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种植方式。由于稻种直接播种在田面,水直播要求田块地势平坦,排灌通畅,田面一定要平整,田块表面高度差不超过30 mm,整地后沉淀2~3 d,土壤要求下粗上细,土软而不糊,播种时应保持田面湿润,无积水。水稻直播与插秧相比省去了育秧、拔秧、移栽等环节,作业效率高,易于推广。
水稻旱直播种植是在旱地进行整地、播种,待秧苗长至二叶一心时分阶段灌水的一种种植方式,旱直播要求整地后土壤颗粒细碎,田面高度差在30~50 mm,对高度差过大的田块,采用激光平地机或平田机械进行平整。机械旱直播是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中最简单的种植方式之一,与移栽水稻相比,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等工序以及育秧和整地时用水,一般可节能20%左右,比插秧节水25%~50%[6]。机械旱直播具有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作业成本低等特点,与移栽相比更适宜机械化作业。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从2014年起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集成水稻精量直播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建立了7个试验示范基地,2014-2016年水稻直播技术在7个示范基地均取得了成功,在海拔1 500 m及以下的稻作区均适宜发展水稻直播,对于1 500 m及以上海拔区域,对品种的生育期有较高要求,只能选择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和中早熟品种。贵州省80%的稻作区在800 m及以下,在这些地区,使用的品种范围广,推广直播技术受倒春寒和生育期的限制小、风险低,是推广水稻直播技术的主要区域,在水资源和降雨较多的地区可发展水直播技术,适于贵州省主要稻作区;在雨季较晚、易形成春旱的地区可发展旱直播技术,如贵州省西南与南部地区。水稻精量直播技术在贵州省处于起步阶段,将作为贵州省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贵州省主要稻作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2.2 机械移栽
水稻移栽主要包括机插秧和机抛(摆)秧等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包括机插秧苗培育、机械插秧、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与人工插秧相比,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是贵州省水稻种植的主推技术,机插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泥浆沉实、水层适中,整地后保持水层2~3 d,土壤沉实即可薄水机插。
贵州省从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水稻机械化插秧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推广12年来,制定了适于贵州省山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程,培育了大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逐步形成了适合贵州省实际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模式,机插秧得到较快推广,插秧机具从最初推广的步进式2行、4行到乘坐式4行、6行和8行高速插秧机,机具使用范围从坝区到梯田,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水稻机插秧种植面积3.42万hm2,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2%[7]。
机插秧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具有种植密度均匀、通风采光好、增产效果显著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目前是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化主推技术,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水稻适度规模经营,增加水稻生产效益,适于在贵州省主要稻作区推广应用。
3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对策
3.1 贵州省水稻机械直播发展对策
水稻机械直播技术在贵州省处于起步阶段,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必须正确认识和完善水稻机械直播技术,发挥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优势,规避水稻直播技术的风险。
3.1.1 加强与水稻机械直播配套农艺技术研究 包括品种、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重点加强水稻直播品种的育种工作。根据贵州省不同区域的水稻种植模式要求,结合山区春暖迟、秋寒早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山区中稻在秋寒到来之前安全抽穗的问题以及前茬作物的生产情况,培育出与当地茬口相适应的水稻直播品种;根据杂草情况,筛选不同高效除草剂的施用,科学抑制杂草的生长,通过配套农艺技术研究,制定适应不同稻区的水稻机械直播技术规程,正确发挥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优势,规避水稻直播技术的风险。
3.1.2 加强水稻机械直播田的平整处理,研制适合当地条件的激光平地机具 水稻直播田对整地要求较高,根据不同的直播方式选用水田激光平地机和旱地激光平地机,旱直播前茬田尽量耙深到达犁底层,旱旋后土壤颗粒细碎,激光平地后地表高度差在30 mm以内,易于控制水层,保证播种后稻种出苗。
3.1.3 加强适用于贵州省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机具研究 由于受贵州省土壤、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等的影响,在不同水稻种植区选择适宜的水稻直播机具进行推广应用,根据贵州省的种植特点对机具进行改进优化,研制适于贵州省水稻直播的配套机具。
3.1.4 加强与农业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进行水稻直播技术的示范和培训 通过技术示范和组织现场观摩会,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人员、农机手及农户对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认识,从而增强推广机械化直播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3.2 贵州省水稻机械插秧发展对策
水稻插秧机在贵州省推广十余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一是贵州省水稻产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机械化生产方式不适应,田块细碎、基础设施差、田间高度差大、田间转移难等问题使得机械化插秧的高效率难以发挥;二是缺乏水稻机械化插秧配套农艺技术和规范,特别是与机械插秧配套的相关育秧技术;三是现有的水稻种植经营规模小,与机械化插秧技术不相适,特别在育秧、运秧等环节所需人工量大,造成生产成本高和效益低;四是国产插秧机作业可靠性差、作业质量不能保证,进口插秧机价格高,推广难度大。综合贵州省水稻机插秧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3.2.1 加强推广工厂化集中育秧技术,促进水稻机械化插秧发展[8] 育秧是机械化插秧技术发展的关键,秧苗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插秧的作业质量,最终影响水稻产量。在贵州省西北等高寒地带和山区梯田,昼夜温差大,育秧时易遭遇低温阴雨天气,现有的水稻育秧方式出苗率低,易发生烂秧现象。因此,应结合贵州省的种植特点,在水稻集中种植坝区大力发展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转变现有机插秧育秧方式,使水稻育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不仅能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还能降低育秧成本,对加快贵州省机械化插秧技术发展有重要意义。
3.2.2 加强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 土地流转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重要保障,土地的合理流转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因此,应加强鼓励、引导和规范推进土地流转,将耕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田块进行整治改造,现连片规划种植,以满足应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械作业要求,进一步提高栽植效率,为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奠定基础。
3.2.3 加强适用于贵州省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机具研究 由于受贵州省土壤、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等的影响,须在不同水稻种植区选择适宜的水稻插秧机具推广应用,并根据贵州省的种植特点进行改进优化,对经营规模大的农场可以选择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提高工作效率;丘陵山区水稻种植规模小,田块细碎,田间基础设施差,可选择手扶步行式插秧机进行推广,提高插秧机械和育秧设施的性价比,降低用户的成本,从而使机械化插秧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俊铭,谷晓平,徐丹丹,等.贵州稻作气候资源优势及其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86-89.
[2] 林均和,孙红闯,周 波,等.贵州水稻机械作业与生态环保种植技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3.
[3] 吴伟军.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J].农机科技推广,2009(7):38.
[4] 陈 聪.南方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5] 杨恕良.贵州水稻气候资源及其种植区域划分[J].贵州科学,1987(4):70-78.
篇2
1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 规律 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2类型
2.1按河道 自然 条件,分为山区河道整治规划、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和河口整治规划
①山区河道的两岸多为基岩,河床多由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山区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航运、工农业取水等,规划中应根据要求对渠化、治导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②平原河道两岸多为冲积土壤,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质的差异,形成微弯、蜿蜒、分叉和游荡等4种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城市建设等,规划要根据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标提出工程措施。对蜿蜒型河道,要力求通过整治使其成为微弯河道;对过度弯曲的河段,可考虑实施人工裁弯;对分叉型河道可考虑堵汉并流,将其整治成单一微弯河道,或使其形成稳定的汊道河段;对游荡型河道可护滩定弯,以弯导流,稳定河槽,控制流势。如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典型的裁弯取直治理的河道有:蜿蜒河(36.3kni)、七星河(140.5km)等。③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河床演变复杂。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滩地利用等。规划可研究采用固滩护岸、堵汊并流、疏浚导流等工程措施。
2.2按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分为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
①库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两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发生累积性泥沙淤积,使原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局部河段河势发生变化,河道向单一、规顺、微弯方向 发展 ,航道、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条件将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受到影响。规划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②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⑧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针对建坝引起的下游河道变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坝后水沙条件的改变,坝下游河道一般发生冲刷,水位下降,河势也有变化,这些对下游河段的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港口码头建设都可能带来影响。规划中要对上述变化作出预测,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按整治程序,分为河势控制规划和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对于整治工程量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河道,特别是大江大河,整治工程只能分阶段实施。河势控制规划是通过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研究促成和稳定有利河势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护岸工程,辅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是在有利河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研究对局部河段进一步整治的方案,以满足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的要求。
2.4按各部门的要求,分为航道整治规划、桥渡河段整治规划、取水口河段整治规划、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等。这些以某一部门要求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也需兼顾其他部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3基本原则
主要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统筹考虑各方面要求,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重点,兼顾一般,以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 总结 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
4主要内容
4.1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分析包括对河道 自然 地理概况,来水、来沙特性,河岸土质、河床形态、 历史 演变、近期演变等特点和 规律 的分析,以及对河道演变趋势的预测。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还要尽量就可能引起的变化作出定量估计。这项工作一般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 计算 、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4.2河道两岸社会 经济 、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城镇、工农业生产、堤防、航运等建设现状和 发展 规划的了解与分析。
4.3河道整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通过对已建整治工程现状的调查,探讨其实施过程、工程效果与主要的经验教训。
4.4河道整治任务与整治措施的确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要求,结合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5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分析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论证防洪经济效益;sk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增加单位功率的拖载量、缩短船舶运输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证率等方面,论证航运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分析对取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效益。
4.6规划实施程序的安排治河工程是动态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应在分析治河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作出轮廓安排,以减少整治难度,节约投资。
5设计标准
5.1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5.2整治线。河道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河道整治线。平原河道整治线分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和枯水河槽整治线,其中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整治线。洪水河槽整治线即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堤线与主河槽岸线之间需根据宣泄设计洪水和防止堤岸冲刷的需要留足滩地宽度。
篇3
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对河道进行整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关系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水利的存在有其利弊,合理的对其进行分析及整治,是对人类生活最好的贡献。
一、有关河道整治的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根据河道的演变规律以及兴利除害的要求,为了治理和改造河道而进行的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对航道整治的规划。经过日月的推移,河道在携带泥沙的河水的冲击作用下,常常处于变化的状态;并且在流域治理和开发的过程中,有些工程的实施也改变了河道的水文形势,并且影响水流的上下游以及左右岸。因此河道的整治规划常常要在做出水道流域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并且也成为了河道流域治理的一部分。
二、河道整治的类型
河道整治的类型因不同条件而分为不同类型:
1、按照河道的自然条件来分,将其分为对山区河道的整治规划、对河口的整治规划以及对平原河道的整治规划。
(1)在我国,许多山区内河道的两边大多为基岩,而且河床多数是由基岩或者卵石或者粗砂组成的,河床的坡度比较陡、河水的流速比较大、河水的水位涨落快,但是河床的变形强度比较小。山区内河道的整治规划主要是为航运以及工农业取水方便,在对河道进行规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渠化和治导等相关的工程措施作出较全面的安排。
(2)地处平原的河道两岸大多为冲积的土壤,由于河道中水沙冲击作用以及河岸中土质的差异,形成了微弯、分叉、蜿蜒以及游荡等4种最基本的河型。其中平原内河道的整治规划主要是为防洪、航运、以及工农业的取水加上城市建设等提供方便,对河道进行规划具体要根据河道内不同的河型和整治前所作出的整治目标来做出具体的工程措施。对于蜿蜒型的河道,要通过对其整治使其变成微弯的河道;对于十分弯曲的河段,可以考虑对其实施人工裁弯;对于分叉型的河道可以考虑并流,并将其整治成为单一的微弯的河道;对于游荡型的河道可以采取护滩定弯的方式,通过弯曲的河道引导河水向下流,稳定河道的河槽,同时可以控制河水的流势。
(3)由于河口段同时受径流和潮流的影响,河床演变日益复杂。所以整治的主要目标为防洪、工农业取水以及航运和滩地的利用等。对其进行规划可以研究其形式并采用固滩护岸或者堵汊并流以及疏浚导流等相关的工程措施。
2、按照水利枢纽等建设对河道的影响来分,将其分为库区河段的整治规划和坝区河段的整治规划以及水坝下游的河段整治规划等。
(1)库区中河段的整治规划是研究对水库中回水的变动区的整治。其中水库的回水变动区又具有天然的河道及其水库的双重特性。在汛期,由于受到回水的影响,河段时常发生累积性的泥沙淤积,使得原来河床的两边对水流的控制能力减弱,使河道中局部的河段河势发生了变化,使河道向着单一、顺序以及微弯的方向发展,最终船舶的航道和港口码头以及河水的取水口条件都将得到改善;但是其中也不排除存在着一些港口码头以及取水口因泥沙的淤积受到影响。在对河道进行规划时可采取整治建筑物,或者修建设施、进行疏浚等相应的工程措施。
(2)对水坝区河段的整治规划就是配合水利枢纽等工程的设计,并且研究水利枢纽的上下游的局部河段整治措施,控制其枢纽的上游河势,并保证水坝泄水的建筑物以及电站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对通航的建筑物确保引航道的畅通,使水利枢纽充分的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效益。对水利规划及河道的改造对径流式枢纽和航运枢纽的综合利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3)对于水坝下游的河段整治规划的研究,是针对于建造水坝所引起的河流下游的河道发生变化所采取的相应整治措施。由于水坝建成后水沙的条件改变,水坝下游的河道通常发生大面积的冲刷,水位的下降,同时河势也有变化,对下游河段的航运、防洪以及工农业的取水和港口码头的建设都会带来影响。在对水利河道进行规划时要对上面所提到的变化作出相应的预测,并且针对问题提出整治的方案及其应对措施。
3、按照整治的程序,可以分为对河势控制的规划以及对局部河段的整治规划。
对于整治的工程量较大、情况较为复杂的河道,尤其是对大江大河的整治,只能对其进行分阶段的实施。对河势控制的规划是通过对河段进行分析,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探讨研究促成以及稳定有利于河水流势的工程措施。对此情形,通常采用的是保护河岸的工程,通常还有辅的其它措施。对于河道中局部河段的整治规划是基于有利河势的基本稳定稳定的情况下,研究对于局部的河段展开进一步整治的措施和方案,用于满足航运、防洪以及工农业取水和港口码头等建设的要求。
4、按照各个部门的要求,常常分为对航道的整治规划、对渡河桥段的整治规划以及对取水口河段的整治规划和对河堤防护岸的工程规划等等。
三、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
1、全面规划和综合利用
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就是统筹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妥善的处理河流上下游、两岸、各个地区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的关系,明确水利规划与河道整治的重点及要点,兼顾综合因素,综合利用所有条件,从而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2、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是指对河道中河段的特性以及河流的演变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其具体的发展趋势,并且综合历年本河段所出现的问题,对本河段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提出适用于本河段发展的的整治工程及措施。
3、远近结合与分期实施
远近结合和分期实施就是在规划中考虑到整治的近期目标以及通过整治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分出主次目标与轻重缓急,从而有计划地进行。 转贴于 233网四、河道整治的主要内容
对河道的整治内容包括对自然的环境、对河岸经济形态以及社会效益等的分析。
1、对河道的基本特性以及演变趋势的具体分析
其中包括对河道两岸的自然地理状况的分析,包括水的来向、沙子的特性以及对河岸的土质、河床的演变形态、历史和近期的演变和河道演变的趋势推测等等。对与想要在河道的上下游建设水利枢纽,要尽可能的对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出现的问题作出提前评估,并且作出相应的对策。
2、对河道两岸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情况调查
其中分析包括对于沿岸的城镇发展、工农业生产和航运以及堤防等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的具体了解及分析。
3、对河道整治的现状调查以及问题的分析
其中包括对已经建成的整治工程的现状调查,探索及讨论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会有的工程效果以及从历年的发展中吸取的经验教训等。
4、对河道整治的任务与整治的措施的确定
它是根据各个方面所提出的要求,综合河道的特点,确定出对本河段进行整治的根本任务及要求,并且拟定出整治规划的主要工程及措施。
5、对在整治工程过程中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的分析
它包括对整治后减少的淹没损失的分析、对于整治后所增加的航道以及港口的水深、整治后所改善的航运水流条件以及缩短了船舶的运输周期、所增加的拖载量和所提高的航行安全保证等许多方面。此外,还应该分析整治后对于取水和城市的建设等方面的经济效益。
总之,对河道的规划及其实施程序等的安排,属于动态的工程,具有较强的时机性。在整治河道前,应该在对治河的有利时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整个实施程序进行安排,减少整治的难度,节约资金。
【参考文献】
[1]胡静波,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4月第七卷第二期
[2]朱丽向.对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的探讨.[J].规划战略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年第二期
篇4
Key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 c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给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的缺陷对城市给排水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城市运作、道路建设、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城市规划建设中给水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1.1基础性工作匮乏,排水体制不合理
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的合理性决定了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合理与否,但是我国现行的规划体系无法体现出城市用水量随城市发展的变化趋势。目前绝大部分市区的排水设施分别由市政工程管理处,环保局,水利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管理人员责任不清,沟通不够,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生的新问题都不能及时解决[1]。另外对于老城区来讲,如道路不改造拓宽,小区不改造建设,其结果只能是:一方面污水总干管闲置不用,造成投资浪费;另一方面,污水还是走雨水管道排河,继续污染水体。
1.2截流倍数过小
截流倍数的合理取值应综合考虑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城镇的文明程度、人口密度、降雨量、投资等各种因素。而在实际中很多城市的截流倍数很小,有的仅为0~0.5 [2]。
1.3排水系统的终端污水处理厂严重不足
我国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只按旱季污水量设计、 建造和运行, 一旦进入雨季,对雨水径流既不能截留,也不能处理,致使降雨时受纳水体往往遭受严重污染,造成垃圾、 粪便漂浮河面,即有碍观瞻, 更影响环境卫生[3]。
2管道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大部分管网是埋在地下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生产装置正常生产,而且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中要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沟槽开挖与支护环节的质量控制
(1)开挖前期,计算出开口宽度,用白漆标注出开挖线,并用切割机将路面切断,表层的破碎沥青面层及路基渣层,由挖掘机开挖,路基稳定砂层合理堆放以备回用。(2)管道沟槽开挖时,应根据地质土层情况及时采用支撑,以免造成滑坡、塌方。在建筑物、建筑物基础及电线杆、灯杆附近开挖时应上报防止其下沉或变形的措施、加固工程计算书及图纸,并交项目监理机构审批。(3)施工时应掌握天气变化,严禁基槽泡水;当遇到沟槽底部为岩石基础时,要求增加开挖深度;当遇到软弱基础或有其他埋置物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后处理。
2.2管道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管道安装。选用的管子必须是经过专业实验室批量检验合格并取得检验合格报告的产品;在排管施工前期需要把基础表面的污泥、杂质加以清理,对高程样板的中心位置、标格审核,排管顺序自下至上;下管过程中应该把人工操作与汽车吊相互结合起来;在铺管过程中要把管节稳定吊下,结合拉葫芦吊把管子移动到排管的接口处,且利用人工安放到具置。对管节的标高、轴线科学调整,保证管子的合理相接。(2)管道闭水试验。在闭水试验前要对管道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包括管道未回填且沟槽内无积水;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渗水等;各检查工作完成后,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排水管道闭水试验以节约用水;试验过程中满水浸泡时间不小于24h,当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要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4]。
2.3管线土方回填的质量控制
管线土方回填质量是把握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具体施工操作包括回填前清除槽内杂物、排除积水;回填土高度的确定和压实处理,以保证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等[5]。
3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时要善于发现问并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由于大多市政排水管道建设项目是在市区施工,环境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增加,管道工程建设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所以要严格控制管道工程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文丽.浅谈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政建设,123-124.
[2] 王阿华.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03):27-28.
篇5
2010年,为落实吉炳轩书记关于“加快培育玉米、水稻、大豆等高产优质新品种,扩大良种覆盖,实现粮食高产”的要求,爱辉区启动了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实验。2011年,100亩高纬寒地水稻试验成功,筛选出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黑交06213和黑交9709。为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打造北部水稻实验区,省水利厅通过“小农水重点县”“节水增粮行动”等项目给予支持。2012年,全区结合1211国道和311省道两侧区域优势,建设高纬寒地水稻10780亩,其中,核心区坤站村发展高纬寒地水稻6298亩,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36栋,引进规模种植大户4户,组建水稻专业农民合作组织2个。
2 高纬高寒地区水稻产量测算
2011年9月下旬对爱辉区高纬高寒地区早熟及早熟品种开发与节水示范项目水稻产量进行测算,测算选择了两个品种,共采集六个点,每点面积为0.9 m×1.0 m=0.9 m2。见下表。
备注:黑交06213按去杂15%计算产量,黑交9709、按去杂10%计算产量。
根据以上两个品种,各个测点去杂后的实际测算产量为:黑交06213平均亩产量1267.3斤,黑交9709平均亩产量为881.92斤。
2012年10月中旬对爱辉区高纬寒地早熟极早熟水稻品种开发与节水示范项目水稻产量进行测算。测算选择了两个品种,共采集六个点,每点面积为0.9 m×1.0 m=0.9 m2。见下表。
备注:黑交06213、黑交9709按去杂10 %计算产量。
根据以上两个品种,各个测点去杂质后的实际测算产量为:黑交06213平均亩产量为1078.32斤;黑交9709平均亩产量为837.80斤。
篇6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地区差异
地域不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着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应该充分尊重地区差异,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让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由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适用和推广有很强的地域性,本文试以研究川东北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样本,有针对性地对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提供一个样本,以更好地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这一类研究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稻农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长远快速发展。
川东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然和地理条件复杂,主要有丘陵、山地、河谷平坝,地形多样,气候条件也复杂多变。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多在沿河谷两岸和浅秋地带。由于丘陵地区种植面积的限制,水稻种植的田块就比平原地区更小且较为分散,水稻种植的区域呈片状分布,加之受丘陵地区地形特点的影响,每一块水稻种植区田块的海拔和水源条件、土壤肥力和光照以及道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水稻种植作业增加了难度,因难以实行机械化操作而加大了水稻种植的工作量,因此,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的种植仍然没有实现机械化,仍以人工为主,多以手工移栽的方法来种植。
2 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的必要性
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当地农业的发展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稻农的生活质量,提高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整个国家来说,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也能够保证我国水稻的供给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减少对外国水稻进口的依赖,这对于保证我国内地水稻市场的正常供应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改善当地稻农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实现农村地区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推广
对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可以分为2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即从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户自身这两个方面出发来探讨如何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首先,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要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的历史传统做法,进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分析,做好推广前期的规划和引导,以发挥当地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引导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当地农户服务。水稻种植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做法都对是否高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于水稻种植中的每个环节(如品种选择、育苗、整田、播种、栽植和施肥等)都要做好指导和技术推广。在川东北地区,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时要推广农民易于接受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再对水稻种植户的田间管理进行指导。由于川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因而在水稻生产中要特别注意早春要预防“倒春寒”、夏季防“夏旱”和“伏旱”,因此,在生产上要适时早播种,一般以选择寒尾时机为宜,要对农户在耕作中遇到的烂种、稻苗枯死、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问题进行技术培训,以促进水稻种植户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
其次,提高农户自身的水稻栽培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受农户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较大,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往往更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栽培和种植效益,从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农户的经济状况。因此,要想提高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规模和效益,就必须全面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户的文化水平和水稻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为此,应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有接受农业科技知识的意愿,这样就能够有利于水稻栽培高产技术的全面推广,从而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有效和顺利施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根据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差异来因地制宜地发展,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为此,需要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和水稻种植户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做好水稻的具体种植,以促进当地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水稻种植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虫害防治技术是指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水稻种植的病虫害,消灭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因此,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水稻病虫害的特点,制定系统化的防治计划,科学合理地利用虫害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和消灭水稻虫害。相关部门必须对虫害防治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1 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存问题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为主要的病害之一,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在于吉林地区温度过低、温差大,土壤偏碱性以及光照不足等。水稻田间症状主要为出苗后秧苗枯萎且易于折断,并且在其茎基部出现腐烂现象,还伴有烂梨味,发病情况较为严重的水稻甚至会出现整片死亡。
1.2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体长约3mm,其体表为浅绿色至灰褐色的鳞片。成虫后便在水稻植株基部栖息,于黄昏时便会爬至叶片的尖端,孵育幼虫,取食叶肉,后蛀入水稻根内。成虫的稻水象甲主要食害水稻叶片,其幼虫主要破坏水稻根系,为害根部呈现孔洞状,最终使水稻黄化枯萎。
1.3 二化螟
二化螟是我国吉林第5水稻种植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主要蛀食水稻茎部,会造成水稻出现枯心苗以及枯鞘,处于抽穗期的水稻会导致其出现白穗及枯孕穗,处于乳熟期的水稻会导致其出现虫伤株以及半枯穗。为害株在水稻田间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状态,且中心较为明显。
2 如何防治水稻病虫害
水稻种植虫害的发生是导致水稻田出现大面积毁灭以及水稻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确保水稻的高产量就必须采取相关的防治技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详细地了解相关防治措施。在确保不破坏林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确保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动态监测及控制
在对水稻种植田间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控制系统进行定位,建立起动态监测控制点,对水稻种植病虫害的灾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例如U散的范围、病死的植株数目等,利用动态监测报告对病虫害进行动态监管,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
2.2 强化病虫害管理
加强病虫害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病死植株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避免感染病虫害的植株对健康的植株造成感染,导致疫情再次扩散和传染。但是,病死植株和水稻所有者密切相关,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因此,在对病死植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水稻病植株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在对病死植株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应该由专人严格按照之前所规划的路线及时间进行运输并负责,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于指定处进行统一处理。还应该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以及实际情况对病死植株进行核销,对权益所有者应该根据核销单据进行补贴。
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不适用任何化学农药,属于生态防治措施,主要方式是利用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消灭,因此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还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及化学的手段来对病虫害的发育特点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根治病虫害的目的。比如对于二化螟的防治可以采用杀虫双、三唑磷以及杀虫单等药剂,但目前许多水稻区对此类药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因而可以采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2.4 化学防治措施
利用人工手段扩散化学药品的范围,主要包括生物、单个种类的天然物质及天然物质的混合物,对水稻虫害进行防治及消灭。
2.5 物理防治措施
篇8
南阳是我省乃至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市、“中原粮仓”,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比较优越。在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新形势下,百业在兴。南阳水稻生产的现状如何,能不能做大做强,怎样才能使水稻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仅供业务主管部门指导水稻生产时参考。
一、我市水稻生产的现状
根据南阳市种子管理站近些年来对全市秋作物品种(水稻品种)的考察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分布及种植面积
水稻主产区分布在唐河、桐柏、南召、内乡、西峡等,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25万亩、23万亩、10万亩、6万亩、5万亩。据统计全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平均约85万亩。
2.品种利用情况
据统计全市水稻利用品种主要有20多个。居前四位的主导品种分别是II优838、豫粳6号、9优418、II优725。
3.水稻产量
近三年来的平均亩产为491.5公斤。
二、我市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1.受自然条件(尤其是水利)的限制,水稻种植上地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唐河、桐柏和南召三县。这样以来如遇大灾之年(旱、涝)直接影响着我市的水稻生产。如2005年南召的“六、三0”特大洪灾,造成2万多亩水稻大面积水冲沙压,其中绝收面积达一万余亩。
2.主导品种明确,但新品种引进较慢。根据近些年我市水稻品种考察的结果,主导品种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且表现较好,但新品种引进较慢,这不仅表现在品种数量少,还表现在面积小,即品种更新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3.农民的科学种植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农民种植上传统、粗放,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上使用高毒农药残留;在施肥上不能做到科学施肥,即重氮、轻磷、缺钾,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水平。这也是我市水稻生产的产量及品质不能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原因。
4.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发展缓慢。在2005年以前,全市无公害优质水稻基地虽在逐步建立,但由于资金不足,缺乏技术后盾,发展缓慢。直到2005年全市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面积才达到31.5万亩,约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5.水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仍然是多、乱、杂,缺乏适应我市气候生态条件、优质、高产、抗病性较好的拳头水稻品种。
6.订单种植数量较少。政、技、物三结合,种、加、销一体化有待于进一步形成规模。据2013年统计,西峡、唐河、桐柏三县的订单基地之和不足6万亩,这与全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相比数量实在太少了。西峡虽对大米进行了深加工(黄酒加工),但纵观我市深加工规模仍未形成。
三、发展对策
1.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是市或县要以农业局或水稻办建立领导机构,目的明确,责任清楚,分工到人。二是在水稻生产上要组织开好三个会(全市或县水稻生产工作会、技术培训会、新品种观摩会),印发工作意见,搞好督查。三是凡重视发展水稻生产的地方要优先安排农综开发等项目。四是做好样板示范田,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认真落实。
2.正确分析形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从与南阳气候相近的地区看,信阳、襄樊、汉中三地市,种稻条件优于南阳,种植面积在20-30万公顷,而南阳的最大种稻面积仅达10万公顷。我市的可利用灌溉水为2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完工后还可每年增加12亿立方米。经分析,全市规划种植10万公顷水稻,在灌溉水供应上是有充分把握、留有余地的。另外还可以坚持以水定稻的原则,充分挖掘水源,水库蓄水、井站提灌,千方百计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3.借助项目的推动,做好优质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各地可以借助项目因地制宜做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如在南召优良品种推广过程中同步开展了“南召县无公害农药示范与推广应用项目”和“南召县农作物增施微量元素施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4.狠抓技术培训,提高稻农素质。农业对口部门要深入农村,走近农民,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水稻种植技术讲座,进行技术培训。只有稻农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南阳的水稻生产才有望进一步提高。
5.增加科技投入,扩大水稻(尤其是无公害优质稻)基地建设。
由专门机构(农业局、水稻办、农技站等)牵头,种子站、植保站、土肥站等单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对基地实行“五统一”(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打收),保证基地建设质量,扩大基地建设面积,进一步优化水稻种植业结构。
扩大订单种植,探索水稻产业化道路。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协会等组织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的精、深加工、建立精品粮食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实行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形式,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让农户与企业之间利益更加紧密联系,提高粮食的质量和档次,使南阳的水稻生产沿着产业化道路健康发展。
篇9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坚持“确保水源、群众自愿”的原则,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管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我县2010年水田种植面积及工程配套现状,结合各乡镇水田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大力推广节水控制灌溉、优良品种、大棚育秧、旱育稀植、机械化插秧等新技术,在提高灌溉保证率的基础上,巩固老稻田,合理开发新稻田。水田面积在2010年25.12万亩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水田5.12万亩,达到30.24万亩。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良种,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
根据我县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应选用生育期120—128天,主茎11—12片叶,有效活动积温在2350—2550℃左右,抗病、优质、高产并通过省级审定的二级以上品种作为生产用种(龙粳14、松粳10、龙粳29),杜绝盲目购种种植和品种混、乱、杂。在种植上以区域和乡镇为单位,按积温带提倡一村一品,同一地块同一个品种,连片种植,形成规模。
(二)把握农时,适时育苗插秧
我县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具有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漫,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迅速等特点,把握农时是保证优质、高产、增收的关键。在实际生产中,应抢抓积温,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做到3月20日—31日扣棚;4月15日—20日播种育秧;5月5日—15日泡田整地;5月15日—25日插秧。确保水稻6月末7月初进入幼穗分化,9月上、中旬气温降到13℃前安全成熟。
(三)推广大棚育秧
大棚育秧是寒区稻作的发展趋势,是争取农时、培育壮秧、稀植早插、夺取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要以标准化棚区建设为重点,引导农户采用大棚育秧,增加大棚育秧面积,大棚育秧比例达到80%以上。
(四)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
推广面积7000亩。其中县级示范区2处,面积3000亩(富海镇小泉子2000亩、绍文乡胜利村1000亩);其他乡镇各落实乡镇示范区1处,每处面积500亩。
(五)强化水田工程建设
江河自流、泵站提水的灌区和乡(镇)要以工程节水改造和维修建设为重点,易渴水地块要采取增打补水井的有效技术措施,提高灌溉保证率。井灌水稻要以水源井工程建设为重点,在5月1日前完成水源井工程建设任务,确保新增水田灌溉用水。
(六)减少旱改水地块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做好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对富南灌区沿线和明、后年开发水田的地块,要减少对水稻危害大,高残留农药(普施特、广灭灵、豆黄隆等)的使用,为今后水田大面积发展创造条件。
(七)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电视讲座、办班培训等方式,培养种稻的行家里手和技术骨干,做到以点带面,推广水稻大棚育苗、旱育稀植、节水灌溉、机械化插秧等高产栽培新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稻作技术水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办、农机中心要做好实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深入生产实际做好稻作技术指导。
(八)做好整地工作
要秋翻秋旋秋整地,坚持二年旋耕、一年翻耕的轮耕制度,使耕层深度常年保持在15—20厘米以上,充分发挥耕深效应,做到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扩大格田面积,提高平整标准,达到平、碎、软、深的要求。新增水田要结合田间工程建设,以旋耕为主,旋平结合,为减少水耙地阻力,旋耕不要过深,以15厘米为宜,秋整地标准达到待播状态。
四、考核及奖励办法
为保证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的全面完成,水稻生产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考核采取半年、年终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乡镇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县水稻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考核组,在6月以前对各乡镇进行阶段考核;10月中旬以前进行年终考核。
对排在前三名的乡镇,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此款由县财政负责解决,奖给乡(镇)有关人员。
五、评分标准
水稻生产工作总分值为100分。
(一)水田面积:分值15分。以种植面积为基数,完成计划面积的得满分,每增加1000亩加0.5分,每减少1000亩扣0.5分,完不成种植面积不得评优。
(二)工程建设:分值15分。通水前工程总体建设良好,能够完成年度运行,对水田生产没有影响的得15分;通水前工程总体建设较好,运行期间有简单维修的,对水田生产有一定影响,但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得10分;通水前工程总体建设一般,运行期间出现重大的事故,不能保证种植灌溉面积,渴水期间不能正常补水,对水田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的不得分。
(三)统一水稻品种:分值15分。每个乡镇应按要求采用统一选购优质稻种。优质稻种1个得15分;优质稻种2个得10分;优质稻种3个以上得5分;优质稻种4个或4个以上不得分。
(四)推广节水控制灌溉面积:分值5分。完成推广面积的得满分,完成推广面积80%的得5分,低于80%的不得分。
(五)育秧和种植方式:分值35分。
(1)育秧:分值15分。按育秧时间要求,种植面积80%为大棚育秧得15分;种植面积60%以上为大棚育秧得10分;种植面积50%以上为大棚育秧得5分;大棚育秧面积低于50%的此项不得分。
(2)种植方式:分值5分。插秧面积(含抛秧)占总面积100%得5分;占总面积90%以上得3分;占总面积80%以上得2分;占总面积80%以下不得分。
(3)时间:分值15分。育秧时间不超过4月末,插秧时间不超过5月末的得15分,否则不得分,即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
(六)秋整地:分值5分。及时收割,秋旋秋整地面积在80%以上的得5分;60%以上的得3分;60%以下的得2分。
(七)奖励得分:分值10分。水稻生产工作突出,列为市、县以上现场观摩交流典型的给予奖励评定加分。列为市级以上的得10分,列为县级的得5分。
篇10
二、2014年全镇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1)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永久性保护水稻种植面积9000亩以上,机插秧面积3600亩以上。
(2)加快生态绿化建设。新增林地、绿化150亩,建设生态河道绿化3公里、村庄绿化3个。
(3)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在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三品”上有所突破,扶持重点农业项目快速发展。
(4)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开展农药、兽药、鱼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监督,确保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免疫密度达100%。
(5)推进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化、合作化、农场化建设步伐,配合区农发公司做好临湖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完成环镇路沿线的陆舍农业水稻示范基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确保2014年6月底前建成。
三、2014年全镇农业工作的重点措施
(一)稳定粮油面积、强化工作措施。根据全镇永久性水稻面积9000亩种植任务,各村应在2013年秋播前全面落实水稻种植面积,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并将水稻种植任务列入镇政府2014年对村的考核内容。
(二)以规划为引领,大力推进设施高效农业建设。
各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必须符合全镇整体规划的要求,在合适的区域建设设施农业基地。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根据自愿、规范、合理的原则,加大土地流转步伐,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控制内塘、西瓜、芡实等影响地力、环境农产品的种养规模。禁止以任何形式的新增内塘水产养殖。在发包养殖面积时,合同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在同等条件,优先由本镇种养户承包经营,期满后能流转到村规模经营的,一律由村统一经营管理。各村要认真清理,不得再以村民小组为主体发包给种养户。
涉及以上各项中的重大事项须报镇党委,政府同意后才可实施。
各村应做好废弃土地的种植,禁止大面积抛荒;做好已征用土地的管理,禁止乱垦乱种,确保征用土地的正常使用。
篇11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全省46个产粮大县(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是该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万hm2以上,2012—2013年种植面积年超过3.33万hm2。近年来,潜江市依靠科技进步,水稻生产不断向优质农业方向发展,稻米品质得到提升,但如何充分利用该市特有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优质的潜江稻米品牌,值得深入探讨与广泛研究。
1潜江市粳稻生产历史和优势
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粳稻生产在整个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需求增加拉动粳稻生产。江苏省粳稻种植面积已占水稻面积的95%以上,潜江市邻县孝昌县粳稻种植面积超过水稻面积的60%。粳稻种植在潜江市历史悠久,从1957年开始种植,到2002年长达46年,其中1975年粳稻种植面积达到1.93万hm2以上,总产量35 223 t;1990年粳稻面积0.97万hm2,总产量55 771 t;1995年粳稻0.63万hm2,总产量52 697 t。粳稻生育期较长,“温、光、水、养”等资源利用率较(籼稻)高,产量优势明显,稻米品质较好,有巨大的生产潜能和广泛的市场潜力。
潜江市属江汉平原水网湖区,虾稻连作面积常年在1.33万hm2以上,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资源丰富,温光条件较好,且一季水稻种植不与后茬作物争地争季节;在滨湖地带适度进行优质稻恢复性开发生产,提升水稻产品质量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充分利用潜江市特有的资源与环境优势,以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优质粳稻生产为主体,以滨湖湿地双季稻“早籼晚粳”为重点,努力发展优质粳稻生产,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2发展粳稻生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籼改粳”工作的具体要求,湖北省农业厅具体规划出该省粳稻生产宏伟蓝图,力争湖北省在4~5年间粳稻面积恢复性增加至66.67万hm2以上,以达到整个水稻面积的40%左右。潜江市水稻种植规模虽不及全国水稻第一县监利县,在面积、总产方面不及周边仙桃、天门市,粮食生产在全省排名第18位,但潜江市有粳稻种植的传统与经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水稻种植水平较高,发展粳稻生产条件成熟;若以省委、省政府“籼改粳”作为契机,以发展优质粳稻生产为切入点,努力打造潜江生态粳稻稻米品牌,提升该市粮食生产在全省的地位与作用十分必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变化和提高,稻米需求结构也发生着变化,目前湖北省粳稻米需求主要依赖外调,近年调入量不断增加,京、津、沪、浙、闽、粤等地粳稻米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要满足整个市场需求,全国粳稻总产量必须达到稻谷产量的1/3以上。
粳稻生育期较长,能充分利用土壤肥力与温光资源,耐低温能力较籼稻强,安全齐穗期日均温度(20 ℃)比籼稻低2~3 ℃;潜江市晚籼稻安全抽穗扬花期要求在9月10—15日,而晚粳稻安全抽穗扬花期可比晚籼稻推迟5 d左右,特别是在连作晚稻生产上晚粳稻比晚籼稻安全系数要高,一季晚粳稻产量优势也比一季中籼稻强。此外,受市场需求拉动价格因素的影响,粳稻每50 kg价格比籼稻要高出20~30元,若以籼稻同比产量,粳稻可多收3 000~4 500元/hm2,若潜江市粳稻面积逐步恢复发展至0.67万~1.00万hm2或以上,每年可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3 000万~5 000万元,甚至更多。
3潜江市粳稻生产现状与发展目标
为积极响应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籼改粳”工作的号召,潜江市2012年在市农业展示中心和周矶办事处李塘村进行了粳稻示范种植,重点选择了中稻1号、宁粳3号、淮粳5号、WDR129、甬优12、热粳优35、稻嘉58 7个粳稻品种(组合)进行示范种植,基本获得成功。其中,中稻1号与热粳优35分别获得11 265、10 080 kg/hm2的产量成绩,特别是一季晚粳稻嘉58,在季节偏紧(5月30日播种)的情况下,直播生态稻获得了8 415 kg/hm2的理想产量。根据省农业厅“籼改粳”工作要求,筛选出1~2个适应当地气候生态资源的优质粳稻品种,确定一季优质晚粳稻嘉58作为潜江市2013年粳稻示范主导品种,在白鹭湖管理区和浩口原种场同时进行规模种植,以此带动全市的粳稻生产。
篇12
1.发展现状
舒兰市平安镇水稻种植面积为4500ha,是吉林市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乡镇,八十年代吉林省成功的引进并发展了日本的水稻工厂化大棚盘育苗机插秧技术,当时平安镇的机械化育插秧水平达到了35%左右。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农艺改变、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水平一路下滑。2005年开始实施的吉林省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又一次带动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发展,到2009年年末全镇实现机械化育插秧面积600ha,占水稻种植面积13%。现有水稻播种设备10套,水稻插秧机24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0台。近几年培育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1个,水稻大棚盘育典型4个,农机大户5个。农机化作业面积达到5000多ha,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0%以上,是吉林市农机化水平较高的乡镇。
2.存在问题
2.1发展不平衡
平安镇金星村400ha水稻种植面积基本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水稻产品的深加工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而平安镇的其他村屯只是在机械化耕整地环节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机械化收获环节上实现机械化生产的面积还不是很大,有些村屯的农民因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设备少且费工费时,还停留在小棚手工育苗和传统手工插秧阶段,作业质量差,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不合理。
2.2机械装备数量少
按照全镇4500ha水稻种植面积计算,实际需要机动插秧机160台左右,水稻联合收割机70台左右。目前平安镇的实际保有量仅为需求量的七分之一,按照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计算,还需要5年发展时间机具数量才能基本满足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
2.3国家购机补贴资金分配额度不足
平安镇享受国家购机补贴资金的比例相对较少,满足不了当地实际需要,同时民间资本投入相对不足。因此,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3.发展方向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国家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未来几年是加快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期的好政策、好机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3.1抓国家购机政策的落实,争取更多补贴资金
落实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同时把好机型关、质量关及农机农技结合配套关,为农民当好参谋。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更多的补贴金。
3.2抓好规划目标落实
积极培育新的典型,制定好未来5年农机化发展规划。要做到有计划目标,有落实检查,有总结。通过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推广。同时抓好机械化育插秧的好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
3.3抓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搞好农机技术服务,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要求的机插秧育苗技术模式。
篇13
2003年以来,稻谷发展在云南日渐重要,陆稻种植面积达到142.5万亩,位于全国首要位置,科学技术发展之下,水稻发展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年粮食增长率62.5%,年播种面积占据32.8%。水稻发展大局已定,在水稻单产显著提高之下,面积,产值也有了良好发展势态,水稻发展再次创历史新高。 自2008年以来,云南省实现建立57个粮食高产创建区,涵盖62个县,109个乡镇,2012个村,31.56万农户。间接带动383万亩农田,平均增产率达到50公斤,预计增产20万吨,实现了水稻增长率快速增长。连续三年时间,杂交水稻面积从300万亩,跨越到400万亩,直至700万亩,占居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5%。中国杂交水稻也曾一度被世界各地使用。
2 云南水稻发展展望
云南省水稻种植1500多万亩,居于西部第二的位置,以2003年为例,单产为406千克,与华南,东北来比,还有200千克差距。且产量集中于滇中区域,所以做好边缘水稻发展,迫在眉睫。纵观云南省粮食整体格局可知,水稻依旧成为市场空缺,伴随经济水平提高,优质粮食的供求十分矛盾。云南城市人口700万人,人均120千克,总需求量为8.3亿,以优质米占据18.5%计算,优质米应为1.67亿千克;农村人口3350万人,除贫困人口,尚有3000万人,人均210千克,优质米10%,需优质米5.78亿千克。城乡共需优质稻米7.5亿千克,显然供不应求,优质米发展已经成为云南必要解决难题。
3 云南水稻发展制约因素
3.1 缺乏核心种子企业 云南尚没有发展核心种子企业,大部分企业实力弱,规模小。行业分散,集中度低,造成大量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唯有发展创新产业,做好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才能在科学技术支持下做好云南水稻发展。
3.2 水稻质量较差,品种不优 水稻质量意识淡薄,商品性能差。 云南普遍种子企业管理体制落后,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薄弱,种子质量标准法规落伍,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针对水稻行业,种子加工水平低,创新意识不足,缺乏质量监管,储藏条件差。虽选用世界领先优势的杂交水稻技术,但种子加工,种子包装落后决定杂交水稻种子商品性能低,造成质量事故,造成亩产量不高,良莠不齐。云南省杂交水稻组合在产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米质较差,抗性单一。
3.3 云南农业资源紧缺,生产潜力挖掘不断 云南省资源短缺,处于独特的高原气候,伴随而来的是耗水量增大,面对云南独特的严重缺水的状态,水资源已经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云南水稻主推产品显著增加,仅两年时间增长419个品种,水稻“插花”现象日愈严重,影响水稻单产和品质。另外云南种植机械化依旧是一大瓶颈,尤其地处于高原地带,造成了部分地区空白,2007年,综合机械化位42.7%,机械状态处于初级阶段。导致了水稻生产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出现结构性下降,管理问题突出,技术推广难,导致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很难普及应用。
4 云南水稻发展策略
4.1 科学利用农业资源 科技发展是水稻发展重要支撑点,科技能省有效扩展耕地面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高产出能力。加强水利工程设置,缓解农业缺水问题,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加强抗灾防灾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开展遗传育种;加强中低产稻田改造,提高综合实力。
4.2 优化品种区域布局 结合云南当地资源优势,注重发展适合高原气候的杂交梗稻,不断提高品质和单产,逐步实现区域面积扩展,稳定水稻面积,质量,增强稻米自给能力,强化技术推广,做好科学管理,合理密植,培育壮秧,高产品种选择,做好水稻发展新规划。
4.3 推广机械化作业 减轻水稻劳动力强度已经成为了云南当前最迫切的问题,针对劳动力输出问题,需要加强机械化作业。坚持“稳面攻产,优化结构,推进可持续发展”总体构思,实现生态,安全,高校,高产,优质生产;加快水稻产业技术科研攻关,强化优质低耗标准技术推广和研究,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健康,和谐,稳定购销关系建构,加强加工,贮存,保鲜技术研究,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5 小结
面对云南水稻生品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必须提高种植效益,增高单产,提高面积,改善稻米品质,稳定种植面积,做好科学种植,加大肥水高校,抗逆,抗病虫,优质,高产,才能提高配套发展技术,发挥新品种优势,做好技术发展,并加大工业反哺,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利用产业优势,发展挑战和发展机遇,实现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