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血压的预防治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

篇1

1.2 妊娠 妊娠期间有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妊娠合并高血压都是导致孕妇和胎儿、新生儿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妊娠高血压的妇女更易发生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器官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血栓,胎儿容易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或胎死宫内等。

1.3 饮食习惯 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与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饮酒、吸烟者发生高血压的机会相对增多。在心血管病死因中有3/4归因于吸烟、高血压和胆固醇[1],提示人们应重视膳食平衡。

1.4 体力活动 少体力活动、身体超重、肥胖等容易出现高血压。

1.5 心态 社会适应能力差、工作风险大、心理压力大、精神情绪长时间紧张等可使心律加快,血压升高。

2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妊娠高血压可导致孕妇和胎儿、新生儿死亡。

3 高血压的一般药物治疗

笔者为基层医院,选用药品以有效、实用、经济、安全的原则。目前降压药物可分为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等5类,可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长期维持用药[2]。

3.1 钙离子拮抗剂 又称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选择性地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而抑制Ca2+内流的药物,临床常用的为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等。

3.2 β受体阻滞剂 主要是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和对心肌膜稳定作用,使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常用的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3.3 利尿剂 可以作为第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主要用于I~Ⅱ级高血压,常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唪,呋噻米,氨苯喋啶,螺内酯等。

3.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可阻断肾脏β-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使血管紧张素的产生减少血管张力下降以及减少醛固酮分泌,使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

3.5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本类药物可用于Ⅰ级、Ⅱ级高血压,分别有氯沙坦钾、缬沙坦、厄尔沙坦、坎地沙坦环已酯等。国际和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曾将氯沙坦、缬沙坦、厄尔沙坦推荐为一级降压药。

4 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降血脂;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可增加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用他汀类调脂药治疗高血压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抗血小板:对于有心脏事件既往史或心血管高危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率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可选用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血糖控制:高于正常的空腹血糖值或糖化血红蛋白(HBAIC)与心血管危险增高具有相关性,理想的空腹血糖≤6.1 mm01/L或HBAIC≤6.5%。心理治疗:血压波动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较大,焦虑和愤怒人格的人容易发高血压,保持健康心态,改善生活质量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5 高血压的预防

改善食物结构:少吃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适当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增加适当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减少是造成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生危险。

有氧锻炼:持久有氧锻炼通过减少血管阻力,稳定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对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可有较好的影响。

注意生活习惯:适量或不饮酒。不吸烟。

保持健康心态:加强学习,接受健康教育,参加社会活动。

建立健康挡案:成年人每年作一次心血管疾病检查,60岁以上者,每半年作一次检查。发现疾病,及时、规范治疗。

6 选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结合病情、根据病理生理状况及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加以决定,即个体化原则,降低不良反应,保护器官;有心肌梗死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有糖尿病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离子拮抗剂[4];有心力衰竭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拮抗剂;合并心绞痛者选择β受体阻滞药或钙拮抗剂;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可选用利尿药或钙拮抗剂;根据降压情况,确定减量、停药或更换其他降压药。

7 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

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30 mm Hg/80 mm Hg以下;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 mm Hg以下。据报道[5]超过6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至少2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达到血压控制。如利尿剂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6]。

高血压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领域。由于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成上升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和新降压药物的开发研究,人们对高血压的传统认识有所改变。今天,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医疗保险作护盾,有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先进防治策略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能够降低或控制高血压发生率,能够显著提升高血压治疗达标率,进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郭航远,杨芳芳.心脑保护-戒烟为先戒烟、控烟能给心脑血管获益.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5):337-338.

[2] 徐成斌.高血压病治疗的最新策略-高举明灯,控制总危险.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5):657.

[3] 徐成斌.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病危险综合征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5):536.

篇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为7%~12%,是孕产妇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常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脑出血、心力衰竭、难治性HELLP综合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故规范的围产保健、早期认识、积极防治严重并发症,才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1临床特征

妊娠高血压是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年轻的初产妇,发生于妊娠24周以后,有自限性,产后短期即康复,再次妊娠极少再发生。妊娠高血压的血液独立学特征是心搏出量比日常妊娠时更进一步增强,伴随明显的血管收缩,使得血管内容积的下降更甚于血容量减少,孕前血压正常的孕妇,更易发生高血压脑病。

(1)轻度妊娠高血压:可仅有水肿而无其他症状,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

(2)中度妊娠高血压:指水肿、蛋白尿、高血压(很少超过160/100mmHg)三大症状,任何两项同时出现,并伴眼底小动脉痉挛。

(3)重度妊娠高血压:除上述三大症状外,还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等症状,血压常超过160/100mmHg,伴眼底小动脉痉挛,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甚至可发生视网膜剥离。还可由于肝脏损害而出现黄疸,左心室劳损过重而引起充血性心衰。如症状加重,同时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或阵发性抽搐、昏迷、高血压达180/110mmHg或以上称为子痫。一般说来,中度及重度妊娠高血压的血压升高程度,常与尿蛋白量、眼底改变的轻重及其他症状相平行。如妊娠高血压的孕产妇收缩压200mmHg,大多为合并高血压病或慢性肾炎。如高血压出现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则可能不是妊娠性高血压,而是高血压病或慢性肾炎等合并妊娠。还应指出的是,高血压病妇女妊娠时,常较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高血压常需与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妊娠合并高血压相鉴别。

2治疗

2.1妊娠高血压

降低血压但不影响子宫胎盘灌注可降低子痫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原则为侧卧位,正常纳含量的营养餐及对舒张压>100mmHg,并有肾功能受损及有明显的子痫预兆者予降压治疗。轻度妊娠高血压孕妇应慎用降压药物。传统上仅限于甲基多巴,当舒张压持续高于100mmHg时,应予降压治疗。降压药勿重,唯一属禁忌的药物是转化酶抑制剂。应该类药可诱发新生儿肾功能衰竭和低血压。因妊娠高血压只有孕妇应住院观察。这时始终妊娠,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的安全。

2.2适时终止妊娠

妊高症胎儿的肺成熟常比正常孕妇的胎儿早,孕34周的胎儿成熟率已有所提高,可能与应激性刺激胎儿肾上腺分泌皮质激素有关。故应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并且终止妊娠也是妊高症最为根本的治疗措施。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有引产和剖腹产。

(1)引产适用于宫颈成熟、无阴道分娩禁忌者,产程中保持安静密切注意血压变化,缩短第二产程,预防产程出血,产后继续应用解痉剂至产后24小时,预防产后子痫。

妊高症经阴道分娩时,应该注意以下事宜:一旦临产,硫酸镁仍给足量;严密观察血压,必须保持良好的宫缩,应争取在12小时内完成;缩短第二产程,助产前应给予杜冷丁100mg,肌肉注射硫酸镁5g,动作宜快、细致,预防子痫的发生;第三产程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形成。

(2)剖宫产适用于有产科指证或宫颈不成熟、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胎儿明显宫内缺氧而不能短时间内经阴道分娩者;视网膜出血或血肿严重,有剥离可能者;持续多量蛋白尿治疗无效者;肾功能不全合并宫内生长迟缓(I-UGY)和羊水过少者;引产失败者;合并其他产科情况需要剖宫产者。

2.3慢性高血压

对于有慢性高血压接受降压治疗的妇女怀孕后,应继续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降压药物。未接受降压治疗的慢性高血压孕妇用肼苯哒嗪或甲基多巴治疗能明显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

2.4子痫的处理

(1)解痉。应用硫酸镁预防惊厥的效果较好。一般硫酸镁的总量是20~30克/日。用法如下:25G硫酸镁16~24ml+5G葡萄糖20ml,静推;25G硫酸镁20~30ml+5G葡萄糖500ml,静滴,1~2g/小时,通常1.5g/小时。

(2)镇静。地西泮50mg/次,2~3次/日口服;苯巴比妥0.03g/次,3次/日口服。

(3)降压。血压增高对维持子宫循环有一定意义,但是血压过高会使脑卒中危险性增加,故当血压R160/110mmHg时,为防止脑卒中须用降压药,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症降压不能过快,舒张压不应90mmHg,以保证胎盘血液灌注量。

(4)抗凝治疗。适用于DIC倾向较明显,尚未终止妊娠者(尚无明确创面者)。肝素25~50mg加5G葡萄糖500ml静滴,维持6~8小时,1次/日,共3天,注意动态观察凝血时间,控制试管法凝血时间15~30分钟,怀疑脑出血、血压很高或不稳定者不用肝素。

补液后仍持续少尿的严重惊厥病人,应做血液动力学监测,以便决定是否继续补液或减少前后负荷。

3预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社区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1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分别为114例和100例,年龄段为42~86岁,平均年龄为67.4岁,按照血压水平分出的轻度高血压患者有81例,中度高血压患者有97例,重度高血压患者有36例。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高血压患者诊断时以以下标准判定:①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②不服用抗高血压药物;③不在1d内进行3次测量。最后测量出病患合并其余病症有38例,比重为17.8%,在这些患者之中,合并糖尿病有24例,合并高血脂有8例,合并高血脂及糖尿病有3例,合并其余病症有3例。分组的两组病患从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差异上并不明显。

1.2诊断标准 诊断血压时需被诊断者安静体息10min以上,以坐位、右上臂血压为准,或者在某些必要期间量测双上肢血压。具体的判定为高血压的标准采用"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见表1。

1.3方法 以收治的21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前者使用常用的治疗和管理手段,后者采取健康知识指导,规范治疗和管理,并实行跟进、记录的方法。以下为具体的实施方法。

1.3.1药物治疗以及相关指导 在选择药物剂量或者药物类型时,必须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血压值以及危险状况来。选择合适恰当的降压药或者组合药物之后,在初期给患者服用稍小的剂量,保证类型匹配,剂量适量,以努力维持或者使血压降低到标准均衡状态。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以下几种:卡托普利片、氨氯地平、复方降压片、硝苯地平片、氢氧噻嗪及β-(受体阻滞剂)等。在对高位要素进行控制时可选择缓解血小板集聚的阿司匹林、调节血脂、降低血糖的药物等等。在病患就医时,或者就以之后,用药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能够自己随意更改处方,或者私自增减药剂量,否则很容易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

1.3.2健康知识宣传 良好知识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受教者在精神上得到提升,健康知识的宣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群众健康意识的加强。基于此,高血压知识的普及,可以在社区内进行,以打到全民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1.3.3非药物治疗 常见的高血压病患,往往饮食方面的口味都比较重。对此,可以干预患者饮食,尽量要求其吃些清淡、含盐少、脂肪低的食物,可多进食一些钙、钾元素丰富的食物以及水果。

1.3.4随访调查 在诊治高血压患者期间,需要经常性的展开对被治疗人员的观察,随时进行上门监测、记录,在相应的时间内解答病患疑惑。

1.4规范化管理与治疗依据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以及社区高血压防治手册的相关规定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并根据以上两者对临床患者进行诊断,规范化管理和治疗。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分析时运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借助χ2检验统计方法,通过"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在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情况 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之后,在社区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在对照组中熟悉程度较好的有31例,程度一般的有37例,基本不了解的有39例,此组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为63.6%;观察组中熟悉程度较好有76例,程度一般的有18例,基本不了解的有13例悉,知晓率为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服用药物治疗率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筛查、心理疏导以及定期随访,编制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要求观察组88例患者科学用药,药物治疗率达到82.2%,要求44例观察组中的患者服药治疗,治疗率为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目前血压控制率状况 通过每季度/次的回访两组高血压患者,在最近一次的随访中,基本上血压都得到有效控制,具体的为,血压达到

3 讨论

高血压病患潜在的危险因素太多,特别是年龄偏大,威胁越大。一般生活当中,在饮食方面,常食用高盐含量或者高脂肪的食物,而不注重吸收钙、钾类元素,极度缺乏蛋白质的摄入,将很容易引发血压升高。另外,高血压还同遗传有关。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区治疗高血压时,通过使用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还能很好的提高用药治疗率、提高血压控制率。同时,高血压患者也需要遵循医嘱,注重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2]。

篇4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状群,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预防高血压应从年轻人开始,预防重于治疗。

1.1 首先对存在引起患病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控制或减少发生高血压的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1.2 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高血压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压没有升高前进行预防。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预防,尤其是有明显高血压家族史者,或有发生高血压倾向的人,如肥胖者。

1.3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和痛苦,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1.4 引导患者把注意力从自身疾病转移到其他事情中去,通过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钓鱼、散步、打太极拳等,使患者在生活中逐渐淡忘疾病的烦恼和痛苦,最终缓解负面情绪。通过对身体和心理的双向调节达到控制血压和降压的作用。

1.5 服药的依从性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率和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改善生活质量即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

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意义目的及模式

2.1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放松心情,保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也是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2.2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目的。

2.2.1 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2.2 对于患高血压的患者,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2.3 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脑出血等。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2.2.4 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阻塞呼吸道,使患者窒息死亡。

2.3 健康教育的模式。

2.3.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地进行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

2.3.2 社会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迄今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做输液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具体讲解内容由医生准备,现场发挥。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教育评分标准;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患者的需求,按路径表时间,反复讲解,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总结认为,建立健康教育路径表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利用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治疗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时间集中,健康教育不间断,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3 健康教育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影响

高血压属于慢性终生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以保证高血压控制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效果。

3.1 观察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压、血脂、体重变化。

3.2 观察患者的饮食习惯、休息、锻炼、良好的心态培养情况。

3.3 观察患者坚持服药、治疗、门诊随访情况。

3.4 对观察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指导健康教育更有效进行。

4 小结

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健康教育的落实还需要社区医护人员、家属、患者三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全人类中提倡和维护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早期发现隐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使高血压患病率大幅下降。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病的加重和变异,提高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

篇5

本院近7年收治的80例1~2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65岁,其中男51例,女29例;配合治疗的63例,不配合治疗的17例(指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按时服药,不按时测血压、体质量)。

2 结果

配合治疗的63例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76%;不配合治疗的17例中,有7人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1.2%。

2.1 分析及体会

2.1.1 提高认识 在10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的就有5例控制血压单靠药物的治疗,对该病的认识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医学的研究已证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该病认识的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存在差别,有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患该病多年,平时不注意观察血压亦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劳累、心情紧张时偶感头晕不适,休息时好转,因此未引起他们的注意,即使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平时也不服药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损害。还有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者,他们的血压已达诊断标准,但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进行体检,对血压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时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自觉症状亦不在意,仍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器官的损害才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3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8例,女490例,年龄28―86岁。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脾气急躁、容易发怒,心情烦躁,头痛头晕,苔黄舌红等,辩证认为是由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所引起的;病期较长或者老年患者则主要是因为肝肾受损,虚实症相交杂的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昏、心悸、腰酸乏力,头痛、眩晕并不明显,辩证上总是把其归属于肝肾亏虚、风火痰瘀。

1.2 方法

依据统一诊断标准和资料处理方法,采用采用多层次选择调研现场对1038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严密观察。

2 结果

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以及肝风上扰是这些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症型表现,与其体质密切相关的常见或相间症型表现为痰浊中阻和瘀血阻络。因此,要对高血压治疗的规律在临症之时综合地、灵活地进行把握,用平肝熄风、清热泻火作为实证的方法,所选用的药方主要有:天麻、地骨皮、钩藤、石决明、虎杖、黄连等。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能够起到补益肝肾、熄风清热、活血化痰的效果。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的病理因素主要是风、火、痰、瘀、虚5个方面,属于头痛、眩晕;类。而笔者则认为,高血压早期或者中青年患者多表现为风、火之类的实症。

要遵循临床实验数据,逐步完善对高血压的中药治疗。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在对高血压治疗中,降压治疗主要在于降低血压本身。为了把血压降低到标准程度,多数患者需要联合使用两种甚至同时使用多种种类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当前,“降血压和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临床试验”揭示出了一些高血压治疗方面的重要问题,因而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种规模较大的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对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物的预后影响进行对比,在迄今为止还是第一次,它使严格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证明,而且再次肯定了在降压药中噻嗪类利尿剂氯噻酮的作用,这挑战了重要能够比降压药更显著的改善临床症状这个传统的疗效评价观点。在中医临床中,提高中药降压效果很关键,同时,还要积极提高利尿降压中药的应用效应。“降血压和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临床试验”表明要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其实很困难,尤其是对收缩压的提高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肯定了把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相结合进行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这有效启迪了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中西要相结合应用的开展和相关联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进行[2]。

目前,根据中药的临床实际,采取联合用药,提出合理的治疗策略,对高血压的中医临床处理方案进行逐步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危险进行了分层,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危险性提出不同的治疗策略,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制定的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策略为:以中药为主来治疗低危和中危病人;中、西药联合应用来治疗高危和极高危的病人。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中药、西药、中西药结合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医临床时,要选择应用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使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更加合理地达到降压目的。联合用药除了联合使用中药与西药降压以外,还要注重对降压中药种类的选择[3]。

在选择中药时,要以对高血压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为基础来进行选择。近几年来,中医心血管病学取得了突出进展,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心血管中药药理研究。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要在对相应的西医学发病机制进行考虑的基础上来应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尽量提高用药水平。

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其表达公式为: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有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其年龄不同表现也不同,年轻的患者多数表现为高流量一正常阻力型,年老的患者则一般表现为低流量一高阻力型。由于“心排血量=心率×每搏输出量”,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必须关注心率和脉搏输出量,特别是心率。能够起到减慢心率和降压双重效果的中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益母草等等。一般来说,微动脉管径的变化对外周血管阻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血管进行轻度收缩,那么外周血管阻力就会有显著的增加。能够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双重效果的中药有:野当归、川芎、银杏叶、葛根、白芍等等 [4]。

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不规律以及心脑血管中的内分泌活性因子的改变都会对高血压的发病产生影响 [5]。经过现代中药药理的证实,能够对交感神经兴奋起到直接或间接抑制作用从而降低血压的中药有:黄连、钩藤、葛根、人参等。

把了解型高血压的发病点作为治疗高血压的开端,结合辩证论治,努力寻找二者相结合的地方,选择既有降压作用又符合辩证的重要,在现代中药治疗高血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6]。

老年患者的主要类型是收缩压增高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遇到失眠、情绪波动和气候突然变化的情况时,收缩压会突然增高,舒张压不会有太大变化。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发病机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脉硬化改变;二是肾功能减退。对于老年患者,治疗多以利尿为主,减少血容量和心脏容量符合。

青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发病特点主要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要用清肝泻火之类的中药对其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应用中药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要在辩证的基础上使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对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类型的中药来治疗。

参考文献

[1]尹国有. 中医治疗调养高血压 [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

[2]宋海红.中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J].光明中医,2010(7),1313-1314

[3]彭丽莉、史大卓.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

2010(7),534-536

篇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88-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需要终身治疗,这要求我们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做到早诊早治、规范管理,将三级预防贯穿在治疗全过程中。有研究表明,以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为指导的社区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社区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46~71岁,平均55.2±3.6岁;将既往未进行分级管理,接受一般治疗且资料详细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44~70岁,平均54.1±4.3岁;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监测,常规心电图,血压测量等,借助既往的各项检查资料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分级管理,措施如下:①1级管理,1级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每隔3个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非药物干预及健康教育为主,若3~6个月后无效,则进行药物治疗。②2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1~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及2级高血压伴有2个或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以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及干预指导;③3级管理,1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2级高血压且伴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级高血压患者,每月随访1次,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加强规律降压治疗,主要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预警并评价靶器官损害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行为指导及健康教育,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1.3 评价标准。根据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将血压控制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全年至少有9个月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在140/90mmHg以下。②有效,全年有6~9个月血压在140/90mmHg以下。③无效,全年有6个月或以下血压在140/90mmHg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诸多心、脑、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一般认为,降低心血管意外及死亡的危险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在病因方面,通常认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是影响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给予高血压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时,要明确告知患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复杂慢性疾病,发病初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一旦出现症状,则表示已经对靶器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出现各种并发症,后果难以预料。在老年人中,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干预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血压病的知晓与服药情况,及控制效果都不理想。有研究表明,社区综合干预是针对高血压高危病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措施。其中,健康教育是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形式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传播,或印制、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或一对一宣教等。也有研究认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观察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87.7%(79/90),而未采取以上措施的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64.4%(58/90),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沈序英,史玲,王路昌,李觅琼,沈夏英.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8):873-875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801~200906我院康复中心住院的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5~70岁,病程4个月~2年。对照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43~68岁,病程3个月~3年。2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指导原则》[1]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对策专题组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标准中有关内容拟定,即正常饮食下,血脂测试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总胆固醇(TC)≥5.70mmoI/L,甘油三酯(TG)≥1.70mmoI/L ,高密度脂蛋白(HDLC)≤1.00 mmoI/L,低密度脂蛋白(LDLC)≥3.60mmoI/L。

1.3 排除标准 (1)年龄在18岁以下和70岁以上岁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拒绝该方案治疗者;(4)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耳穴贴压:主穴取心、肝、脾、胃、肾,配穴取神门、交感等,将王不留行籽放在6mm×6mm大小的胶布上,每次选上述穴位5~6个,让患者自行贴压,按压力度适中,使耳廓充血、肿胀,5次/d,5min/次,每5d换帖,两耳交替,30d一个疗程。(2)耳尖放血:取耳尖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消毒针头,点刺穴位使其出血,并不断挤压,见到血色变浅即可,两耳交替,3~4d/次,30d一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辛伐他汀片口服,10mg每日晚上服用,30d一疗程。

2.3 疗效观察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I/L,LDL/HDL下降≥20%。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即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0.26 mmoI/L,LDL/HDL下降10%~2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血脂检测未达到上述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方法用χ2检验。

3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见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血瘀”。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祛痰除湿为原则[34]。耳尖放血可祛瘀通络,畅通血脉。耳穴贴压是对耳穴的机械刺激,通过神经末梢传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减弱或抑制原有的病理兴奋灶[5],选取的耳穴脾、胃、肝、肾、心有滋肾养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化痰祛瘀的功效。耳尖放血与耳穴贴压,两种方法相互配合可以增强化痰湿,祛瘀的作用,推动气血的运行,恢复血运的正常状态,从而加快降脂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589.

[2] 程志清.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143.

[3]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36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6,(5):18.

篇9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多种并发症,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和致死因素。本文对我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42例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预防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2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51~78岁,平均62.5岁。术前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1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其中,脑内出血20例,基底节区出血16例,出血破人脑室4例,脑干出血2例。意识清醒者10例,昏迷者32例。其中,32例出血量在30~90 ml;6例发生脑疝;血压180~240/100~150 mmHg 50例。同时选取对照组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42名,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内科治疗,即吸氧、降颅压、护脑、保护胃黏膜等处理。除2例脑干出血患者外,其余患者都行使以下治疗方法:患者于发病后3~24 h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YL-I型微创穿刺粉碎针,按照CT定位的靶点,刺入血肿中心,同时用5 ml无菌针管抽吸,一般首次抽吸血肿总量的30%~50%。然后注入尿激酶1万~2万U,关闭4 h后开放,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每日用生理盐水3 ml+尿激酶1万U注入脑室,夹管30 min后开放引流,引流时间不超过7 d为宜,个别达10~14 d或经复查CT血肿吸收,脑室梗阻缓解为止。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与术后常规护理。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治疗组存活38例,存活率为90.1%,死亡4例,死亡患者均为出血量大于80 ml,其中2例是脑干出血患者。存活者病情稳定后,20例自由步行,18例术前下肢肌力0级恢复到Ⅲ~Ⅳ级。对照组存活32例,存活率为76.2%,死亡原因跟治疗组一样,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 并发症

治疗组38例存活患者中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8例,肺部感染5例,高血糖2例,肾功能衰竭1例,颅内再出血1例。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9例,肺部感染12例,高血糖4例,肾功能衰竭3例,颅内再出血4例。

3 讨论

近几年来,由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患者越来越多,而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率较高。该病术后并发症多,处理困难,加强治疗与术后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本院采用CT片定位后取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性进入脑内血肿部位,脑损伤较轻,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以迅速减轻血肿中心的压力,解除占位效应,使疝出的脑组织尽快回纳。结果显示,本组的存活率为90.1%,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不高,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证明此方法治疗比较安全有效。

在预防上,营养支持对于此类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应特别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瞳孔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及光反应情况来判断病情,这对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术后24 h内要密切观察病情。监测血压可以避免血压降得过低,使脑血流灌注减少,造成脑低氧加重,从而加重脑水肿而使颅内压更趋增高。保持呼吸道畅通及大便通畅,保持正确。积极有效地控制术后发热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头部温度,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减少脑耗氧量。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可以减轻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减少应激反应。注意气道湿化,可减少肺部感染,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率的降低而升高。

高血压脑出血的并发症多,在此方面我们也应该加强预防:掌握脑水肿程度和及脑疝临床特征,做好开颅准备。防止肺部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多器官功能衰竭,应持续心电监护,动态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另外,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致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所以,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病情变化,应及时复查CT或MRI,如有颅内再出血,需尽早再次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应加强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外指导,包括心理、用药、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指导,这一点对门诊医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于汇民,刘国仗.高血压与糖尿病共患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中国分

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4(1):52-55.

[2]蒋延生,魏江波.高血压并发症的用药选择[J].哈尔滨医药,2005,25(6):48-49.

[3]韦春燕.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3(19):383-385.

篇10

初步判断是否可能为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首先根据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初步判断患者是否为难治性高血压,以下为不同学术组织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大同小异,可供参考。

2003年1NC 7的定义难治性高血压一般指高血压患者应用调整生活方式和服用≥3种包括利尿药在内、不同作用机制的全剂量降压药物,诊所偶测血压仍不能控制至目标血压水平者(收缩压

2008年高血压研究委员会专业教育委员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的首个难治性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科学声明中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患者应用了3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其中1种应是利尿剂,而且3种药物已达到最佳剂量,血压仍在目标值以上。如血压达标,但已服用≥4种降压药仍定义为难治性高血压。

201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难治性高血压定义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

专家提示 在以上诸多定义中有几个基层医生常困惑的问题:对于“最佳剂量”降压药物,多大剂量为最佳剂量?应用多长时间不达标可以初步判断为难治性高血压?概念比较模糊。笔者认为最佳剂量应为药典或药物说明书中的最大剂量或接近最大剂量(如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且不可达此剂量应停用),应用时间应该>2周。如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如痛风患者),而是应用了除利尿剂外的3种降压药仍不能达标,也应该初步判断为难治性高血压。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应进入下一个诊断流程。

步骤二

排除假性难治性高血压

明确诊断难治性高血压前,必须先排除假性难治性高血压。导致假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血压测量操作技术上的问题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患者配合不佳,白大衣高血压等。

血压测量是否不准确血压测量应遵循高血压治疗指南规定的条件和操作步骤。正确的血压测量:测压前应避免吸烟和喝咖啡,并安静休息5分钟后,使其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置,选择尺寸合适的袖带(注:袖带的问题虽然简单但解决不易,目前国内很少有医院配备不同型号的血压计袖带)。

患者依从性是否不佳患者依从性差也是常见的导致假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间断停药、减药等不能遵医嘱至血压不达标等,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不难鉴别。

是否为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也是最常见的假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与一般高血压相比,白大衣高血压在难治性高血压中的比例更大,达20%~30%,所以,每一位偶测血压符合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必须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以避免对白大衣高血压的过度治疗。

如果排除了假性高血压,可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三

发现和改善不利于血压控制的因素

调整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很早就有学者认为,即使患者坚持合理且规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也有许多因素影响降压治疗效果而表现为疗效不佳。

肥胖肥胖症患者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性”或“向心性”肥胖。这种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常见于重度高血压患者,肥胖导致降压药物所需剂量和数量增大,且血压难以达标。所以,肥胖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特征,适当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有助于降低体重。

嗜酒 过度饮酒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减少饮酒量后血压会逐步降至正常。

高钠饮食 有学者曾经对一些难治性高血压进行低钠治疗临床观察,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

其他吸烟亦可降低降压药的疗效,长期焦虑或紧张状态、慢性疼痛、睡眠不足都可造成血压难以控制。

减少或终止影响降血压的药物询问病史,查找是否应用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具体如下:①非甾体抗炎药物可损伤钠离子的利尿作用,同时也抑制了前列腺素的作用,并有对抗速尿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尤其是卡托普利的作用。②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和黄体酮也可升高血压。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使水钠潴留,从而降低利尿剂和其他降压药的作用。④精神病药物包括抗抑郁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通过抵消降压药的抗交感作用而引起难治性高血压。⑤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用红细胞生成素及环孢素可引起血压升高,呈难治性高血压。⑥滥用可卡因、安非他明及分解代谢类固醇药可使血压上升且难治。⑦临床应用甘草的现象较普遍,如治疗咳嗽的复方甘草片可导致血压升高。⑧其他药物,有的能直接升高血压(如麻黄素、肾上腺素),有的是干扰降压效果(如消胆胺)。

如果经过生活方式改善、减少或停用了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而并未使得血压容易控制,则应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四

寻找继发性高血压的证据

既往认为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随着诊断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继发性高血压被诊断出来。常见的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肾实质性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抑郁、焦虑、惊恐等。不常见的有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主动脉狭窄等。

提示在此步骤中,基层医院多无条件找出“确切证据”,但可进行初步判断,如:①高血压患者如果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效果不佳且同时伴有多饮,夜尿多;特别是伴有自发性低血钾及周期性麻痹等临床表现时;或使用排钾利尿剂易诱发低血钾者,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有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③嗜铬细胞瘤表现为血压阵发性升高,有心悸、多汗、头痛。④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水牛背。⑤主动脉狭窄时可通过上下肢的血压差异及收缩期杂音来判断。⑥焦虑、抑郁及惊恐导致的难治性高血压诊断并不容易,尤其惊恐发作引起的发作性血压升高极易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有些外源性的事件可能不被注意,人们常常不把时间跨度几十年的事件进行因果联系,导致长期误诊。因此,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在这方面基层医师具有优势。

多数情况下,需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确诊。如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能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则可确诊为难治性高血压,继而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五

优化降压治疗方案,科学给药

利尿剂是治疗的基石因为容量超负荷是难治性高血压的普遍现象,因此,利尿剂是治疗的基石。研究提示,调整利尿剂f增加1种利尿剂、增加利尿剂的剂量或根据肾功能水平更换利尿剂种类可使60%以上的难治性高血压降压达标。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的有效起始剂量为12.5 mg/日,对于某些患者,增至50 mg,日能获得更大的降压效果。如患者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选用襻利尿剂。

篇11

一、中医对益肾方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认识

肾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老年肾精亏耗。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生眩晕。《灵枢・海论》谓:“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难经・十四难》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肾者,益其精”。老年人肾精不足,当滋补肝肾,添精益髓。《景岳全书・眩运》云:“无虚不作眩”。老年人肾气亏虚,治疗当以补肾益气,祛瘀化痰。《医学正传・眩运》“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治以补肾平肝为要。肾阳对各脏腑起温煦、推动作用,肾阳亏虚则卫外温煦失职,血脉失养,络脉失荣,而发为头痛。《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络虚则痛”。《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肾阳亏虚,治以补肾温阳,通络和血。

二、以补肾法为主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临床上以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托,结合现代研究发展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周文泉等[2]用长生降压液治疗老年肾虚型高血压患者107例,8周末降压总有效率为92.52%。杨全生[3]以自拟桑仲汤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总有效率为90.4%,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三、补肾方药改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研究

高血压患者动脉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现代临床研究运用补肾法治疗老年人高血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该法对靶器官损害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唐靖一等[6]补肾化痰法治疗老年高血压,具有提高动脉弹性、减缓心血管重构的作用。孟伟[7]应用滋阴降火通络汤(制何首乌、山茱萸、知母、黄柏、地龙)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30例,结果降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而且能显著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出量,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段光堂[8]观察补肾化瘀泄浊法为主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15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可降低SCr、BUN、UA,提高Ccr,改善贫血、减少尿蛋白漏出等,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降低尿α1-MG、尿β2-MG以及提高尿禁水渗透压方面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无显著差异。刘华[9]应用补肾益气活血汤治疗高血压病相关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发现补肾活血治疗高血压病中风恢复期机制与提高SOD、GSH-PX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物,抗氧自由基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四、补肾方药改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也逐渐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补肾法对于改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专家[10]观察评价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组生活质量在数字广度、生理症状、、工作状态、生气和活力、睡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还有研究[11]表明益肾活血颗粒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及全面评价中药疗效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五、展望

综上所述,补肾方药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初步显示了中医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优势,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提供了方便。补肾法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不仅可以显著降低血压,改善靶器官损害等,还可以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丽章安,吴春福.现代老年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85.

[2]周文泉,高普,谢雁鸣.长生降压液对老年肾虚性高血压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9):532.

[3]杨全生.桑仲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1995(4):24.

[4]任昌伟,刘卫东.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J].河南中医,2005,25(5):67.

[5]苏.补肾活血法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脉搏波速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0):161-162.

[6]唐靖一,胡婉英,王英杰.补肾化痰法对着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8):10-12.

[7]孟伟.滋阴降火通络汤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9):364-366.

[8]段光堂,王慧敏,裴朝华,孙伟,刘雪辉,王巍,李越.补肾化瘀泄浊法为主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5):440-441.

篇12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逐渐增大,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的趋势,青中年人群的高血压发生概率逐渐增高,临床上关于青中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1-3]。临床治疗高血压并不提倡单一用药,而是主张联合用药治疗,常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主要有硝苯地平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证实联合药物治疗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共80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别给予患者单一药物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药物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青中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高血压的典型症状(如头晕脑胀、血压不稳等),其收s压达到140 mm Hg,舒张压达到90 mm Hg,年龄19~59岁,属于青中年高血压,均不具有降压药物治疗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或次急症、妊娠期及哺乳期、年龄不足18岁或年龄达到60岁及以上。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符合伦理学要求。

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8岁,平均(40.87±15.62)岁;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9岁,平均(41.09±15.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生产厂家: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022;规格:10 mg;生产批号:2013-01-22)治疗,1次/d,口服,服用剂量为30 mg/次。

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048;规格:2.5 mg;生产批号:2010-09-30)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给药方法同对照组,给药剂量降至1/2,富马酸比索洛尔1次/d口服,给药剂量为2.5 mg/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心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血压控制达标主要是指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共有31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血压控制达标率为77.5%;对照组共有22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血压控制达标率为55.0%,观察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肾功能及心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心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人数十分庞大,截止到2009年,高血压的发病人数已经达到2亿人,且每年还会新增600多万高血压初发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其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出由老年人群向青中年人群蔓延的趋势,59岁是青中年与老年的分界线,在全球范围内,青中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并成为高血压新增病例中的主要人群[4-6]。相对于老年高血压,青中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速度较快,血压波动幅度大,对患者的心脑血管均极为不利,还容易导致患者的肾脏功能受到损伤[7]。因此,临床上应重视青中年高血压的治疗,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病,无法得到根治,为了更好地保障青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治疗措施不应仅针对血压进行控制,还应重视对患者肾脏等靶器官的保护[8]。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措施以降压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物主要为硝苯地平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其中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能够对钙离子进行高度选择性的抑制,阻断钙离子的转运,有效扩张血管,使心肌耗氧量有效减少,减轻心脏承受的负荷,同时,还能对肾小球系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减轻肾脏的钙化情况,保护肾脏功能,是目前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9]。而富马酸比索洛尔则属于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比索洛尔通常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不仅能够与钙离子拮抗剂协同起到显著的降血压作用,还能对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进行抑制,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兼具良好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10-11]。

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面并不提倡单一用药治疗,主要是由于单一用药的药物剂量相对较大,容易产生药物副作用或药物依赖性,临床主张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高血压,可更好地发挥降压效果[12]。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证实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选取了两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实施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其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心率的降低幅度较单一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更加显著(P

综上所述,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保护肾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参考文献

[1]邹仁民,刘国树,徐福山,等.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和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对Ⅰ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影响[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3):131-133,179.

[2] Pensuksan W C,Chen X,Lohsoonthorn V,et al.High risk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relation to hypertension among Southeast Asian young adults: Role of obesity as an effect modifier[J].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4,27(2):229-236.

[3] Gaffo A L,Jacobs Jr D R,Sijtsma F,et al.Serum urate association with hypertension in young adults:Analysis from 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ohort[J].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A Journal of Clinical Rheumatology and Connective Tissue Research,2013,72(8):1321-1327.

[4]谢燕萍,王少平,神安煌,等.中青年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附206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19-120.

[5]闫金玉,姚华峰.青中年人高血压病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145.

[6] Carson A P,Lewis C E,Jacobs Jr D R,et al.Evaluating the Framingham hypertension risk prediction model in young adults: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 study[J].Hypertension: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3,62(6):1015-1020.

[7]曹钰芹.佛山市南海城乡地区中青年高血压患病及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4):587-588.

[8]油瑞琴.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青中年高血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786-787.

[9]沈瑞君,万会丽,李淑敏,等.比索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97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20):33-34.

[10]吴小玉,何江,刘丽,等.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2,24(11):2102-2103,2106.

篇13

PREVENTIVE EFFECTS OF AGE STRATIFICATION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ON REOCCURRENCE OF STROKE

MO Changyu, ZHAO Fengqin, WU Yuegang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不同血压控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中探讨降压治疗的个体化目标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神经科门诊或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19例(青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各51例和68例),随机分为常规降压组(>130/80 mmHg且≤140/90 mmHg)和积极降压组(≤130/80 mmHg),定期随访、检查并记录患者有关情况,及时收集脑卒中事件。结果

本实验统计到的非致死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终点事件中,青中年患者组与老年患者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常规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按照年龄分层或积极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预后效果与常规治疗的结果相似。

【关键词】高血压年龄分层脑卒中再发事件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今后10年这类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1]。据统计结果显示:大约25%脑卒中幸存者在2 年内复发,大约40%患者5 年内可有再次复发;在发生卒中后的人群中,再次卒中的危险性比正常人群发生卒中的比例高9 倍,其预后更差,70%~80%常导致严重致残或死亡,所以卒中首次发病后必须尽早进行规范的、持续的二级预防工作[2]。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众多指南均将其视为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众多研究已经证实降压治疗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关于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血压的达标值,目前指南或共识仍没有比较一致的推荐,只是强调个体化治疗。国内外也均缺乏按照年龄分层进行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个体化降压治疗的研究。本组按年龄分层,观察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不同血压控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及各年龄段降压治疗对脑卒中再发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预防效果,为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的降压治疗个体化目标值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采用的是前瞻性、对照、开放的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于本院心内科、神经科门诊或住院患者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入选标准:①既往确诊原发性高血压; ②近期(2 周~1个月)出现脑卒中的患者,脑卒中诊断标准为:参照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十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经临床和头颅CT/头颅MR/头颅血管造影证实脑卒中;或卒中病史>1个月的患者,需要满足包括稳定型冠心病、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吸烟(入选时仍持续者),其他心血管事件(除心肌梗死和心房纤颤外)在内的至少一项危险因素; ③患者有知情能力,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所有患者都不符合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作 2 周内; ②怀疑低血流动力学梗死者;③双侧颈动脉狭窄≥70%; ④心源性脑卒中患者;⑤继发性高血压;⑥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目前心功能不稳定者;⑦急性冠脉综合征;⑧严重心律失常;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清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 5 倍以上或肌酐≥3mg/dl);⑩孕妇、哺乳妇女及今后半年内可能妊娠的患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瓣膜性疾病,心肌病,肺心病;其他研究者认为不适宜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和筛选后,符合实验的患者等级详细的基本情况,建立数据库。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青中年患者组 (18岁≤年龄<65岁);老年患者组 (年龄≥65岁);每个组又随机分为常规降压组(130/80 mmHg<降压治疗目标≤140/90 mmHg,治疗药物种类选择按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和积极降压组(降压治疗目标≤130/80 mmHg, 治疗药物种类选择按主管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进入试验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随访,每3 月门诊随访1 次,持续2年,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指标,记录患者有关情况,测量诊室血压,及时收集脑卒中事件(包括再发致死或非致死脑卒中事件,心血管死亡等主要终点和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确诊为冠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的)、新发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等次要终点)及其证据材料。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多组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3],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 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共有119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分布于43~89岁间,平均(69.5±14.3)岁。其中男63例(52.9%),女56例(47.1%)。每个实验组的入组患者及基本的临床指标见表1。

借助药物治疗及其他因素的控制,入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常规降压组的血压值都控制在130/80~140/90 mmHg之间,积极降压组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各组随访记录的平均血压见表2。

在随访的2年统计到的终点事件中,入组患者发生非致死性脑卒中事件13例,发生率为10.9%;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事件各2例,发生率都为1.7%,未观察到致死性卒中和全因死亡事件。青中年患者组出现非致死性卒中事件6例,发生率为11.8%,常规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各出现3人;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出现1例,发生率2.0%。老年患者出现非致死性卒中事件7例,发生率为10.3%,常规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分别出现4例和3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事件各出现1例,发生率1.5%(数据见表3)。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统计到的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不同组别之间(青中年患者组内的常规降压和积极降压、老年患者组内的常规降压和积极降压,甚至合并数据后的常规降压和积极降压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据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数据显示:脑卒中在2010年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134?06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172.67万人,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1]。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4],常作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毋庸置疑的,2010年发表于Lancet杂志的国际脑卒中研究在22个国家入选约6 000人,对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显示90%的脑卒中危险源自10种可控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诸多证据已证实,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中国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随机化的临床对照试验(Syst-China) 随访60 岁以上收缩期高血压患者4年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58 %,表明有效地降低血压确能降低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生[2]。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脑卒中后抗高血压研究(PATS),入选5665 例有脑血管病病史(脑卒中或TIA)的患者,平均血压154/95 mmHg,平均年龄60岁,随机用药物或安慰剂,治疗随访3年。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再发事件较对照组的危险减少29%;总死亡危险也略减少[6]。随后进行的培哚普利预防卒中再发(PROGRESS) 研究,入选有6105 例既往有卒中ITA 患者随机分组接受活性药物或安慰剂,研究终点为总卒中发生率。经过四年随访,药物治疗能使血压下降12/5 mmHg,卒中复发危险性下降43 % [7]。此次随访观察到2年内卒中复发率为10.9%,低于多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的16%或45.3%等[8-11],推测是因为严格控制了入组患者的血压值,从而减少了卒中复发率。

本次研究入组的119例患者中,无论青中年患者,还是老年患者,常规治疗组与积极治疗组间,统计的终点事件都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此次实验的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造成的,今后可扩大入选病例,延长随访时间做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临床中的患者而言,基于经济承受能力,用药剂量及安全方面的考虑,血压值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容易许多,可建议将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即可。本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按照年龄分层或积极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预后与常规治疗相似,可为卒中二级预防血压目标值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代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R]. 中国循环杂志, 2014,29(7):487-491.

[2]王少石. 高血压与卒中二级预防[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5,2(3):188-190.

[3]卢卫国, 伍伟洪, 陈兴亮. 佛山市顺德区中学生血压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院,2014,14(4):154-156.

[4]柯水旺, 曾海生, 邓朝晖, 等. 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流变学分析[J]. 现代医院, 2013,13(1):41-43.

[5]ODONNELL MJ, XAVIER D, LIU L,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schaemic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ic stroke in 22 countries (the INTERSTROKE study): a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10, 376(9375):112-123

[6]FANG XH, ZHANG XH, YANG QD, et al. Subtype hypertens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a l0-year follow-up study[J]. Stroke, 2006, 37:38-43

[7]BUGNICOURT JM, CHILLON JM, CANAPLE S, et al. Stroke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use of PROGRESS therapy[J]. Fundam Clin Pharmacol, 2008,22(2): 217-22.

[8]王司清,李秀岚,赵成波. 复发性脑卒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49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