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

篇1

一、充分认识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性类似于市场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事实上,在许多国策的制定过程中,统计数据的参考价值都是功不可没的。统计在采集、记录、和分析的各个环节都要力求做到精确科学,只有这样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上才可以客观、真实地反应出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所以,可以这样说统计质量水平的高低是统计工作的核心,是统计工作的命脉。

(一) 统计工作质量的社会重要性

统计工作触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的重要性非同寻常。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制定大的发展规划中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统计工作如此重要的地位,也决定了它统计质量的水平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经营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各项管理运行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站在国家的高度上来看待统计质量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发展计划、经济规划、乃至于长期的国策也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社会统计调研的基础上。

准确统计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从统计的功能上看,应做到数据准确性和统计科学性的有效整合。只有减少统计数据质量的人为和自然的误差,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当领导决策机构的内部参考依据真实科学,这样所制定的决策才可以合理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这也就要求统计数据的真实。反之,当统计数据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时,那么可想而知,制定的发展规划也必将会是严重脱离现实。

(二)统计对象广泛性的意义

统计对象上也要力求普遍性和广泛性,统计方法制度还应进一步精简统计要素,更多关注民生问题。对于有些过时的计划经济指标或统计部门确实无法准确掌握的经济指标,建议不再列入统计范围,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迅速地信息反馈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市场经济波动。在提高统计效率方面,提升数据质量是重要的措施。另外,统计也不必过分关注那些要考核的经济指标,而更应多关注一些和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统计工作可以更能为老百姓服务。

二、统计工作全过程中数据质量

现代管理经营离不开统计的相关数据,起数据质量的保证是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科学化进行和运作效率化。可以这么说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直接导致公司管理运作的好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自主能力加强,独立生产自负盈亏。所以,这也要求在统计的全过程中要环环相扣,不能出现脱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 数据高质量的意义

数据本身就是自然真实的社会角度层面的反映,由于统计数据有关的原始数据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所以统计数据的高质量就对企业的决策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尽管计算统计过程都是公平的,但数据中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统计数据质量被破坏。所以,高质量的数据在反映客观现实和生活动向的方面就有更加重要的参考价值。

企业在统计数据质量上的要求也是力求精确。高质量的数据的重要意义在此处就表现地淋漓尽致。数据是组织最具价值的资产之一,企业的数据质量与业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高质量的数据可以使公司保持竞争力并在经济动荡时期立于不败之地。有了普遍深入的数据质量,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信任满足所有需求的所有数据。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明确了统计数据质量是影响企业运作的重要因素,就可以有适当地做一些改进举措来达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在统计人员角度从统计人员入手,加强对统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这样方便统计人员一心一意从事统计数据不受干扰;原始数据本身角度,原始数据是数据统计质量的关键环节,确保原始数据真实性,就需要采取考核机制,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保证统计的原始信息数据采集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统计标准化角度要搞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要求核算的数字来源,都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统计部门角度精简机构,双向循环机制,所谓精简就是少环节多内容,而且要加强数据交流沟通,才能保证数据统计的实效性。

三、结语

篇2

一、充分认识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性类似于市场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事实上,在许多国策的制定过程中,统计数据的参考价值都是功不可没的。统计在采集、记录、和分析的各个环节都要力求做到精确科学,只有这样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上才可以客观、真实地反应出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所以,可以这样说统计质量水平的高低是统计工作的核心,是统计工作的命脉。

(一) 统计工作质量的社会重要性

统计工作触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的重要性非同寻常。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制定大的发展规划中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统计工作如此重要的地位,也决定了它统计质量的水平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经营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各项管理运行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站在国家的高度上来看待统计质量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发展计划、经济规划、乃至于长期的国策也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社会统计调研的基础上。

准确统计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从统计的功能上看,应做到数据准确性和统计科学性的有效整合。只有减少统计数据质量的人为和自然的误差,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当领导决策机构的内部参考依据真实科学,这样所制定的决策才可以合理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这也就要求统计数据的真实。反之,当统计数据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时,那么可想而知,制定的发展规划也必将会是严重脱离现实。

(二)统计对象广泛性的意义

统计对象上也要力求普遍性和广泛性,统计方法制度还应进一步精简统计要素,更多关注民生问题。对于有些过时的计划经济指标或统计部门确实无法准确掌握的经济指标,建议不再列入统计范围,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迅速地信息反馈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市场经济波动。在提高统计效率方面,提升数据质量是重要的措施。另外,统计也不必过分关注那些要考核的经济指标,而更应多关注一些和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统计工作可以更能为老百姓服务。

二、统计工作全过程中数据质量

现代管理经营离不开统计的相关数据,起数据质量的保证是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科学化进行和运作效率化。可以这么说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直接导致公司管理运作的好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自主能力加强,独立生产自负盈亏。所以,这也要求在统计的全过程中要环环相扣,不能出现脱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 数据高质量的意义

数据本身就是自然真实的社会角度层面的反映,由于统计数据有关的原始数据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所以统计数据的高质量就对企业的决策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尽管计算统计过程都是公平的,但数据中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统计数据质量被破坏。所以,高质量的数据在反映客观现实和生活动向的方面就有更加重要的参考价值。

企业在统计数据质量上的要求也是力求精确。高质量的数据的重要意义在此处就表现地淋漓尽致。数据是组织最具价值的资产之一,企业的数据质量与业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高质量的数据可以使公司保持竞争力并在经济动荡时期立于不败之地。有了普遍深入的数据质量,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信任满足所有需求的所有数据。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明确了统计数据质量是影响企业运作的重要因素,就可以有适当地做一些改进举措来达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在统计人员角度从统计人员入手,加强对统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这样方便统计人员一心一意从事统计数据不受干扰;原始数据本身角度,原始数据是数据统计质量的关键环节,确保原始数据真实性,就需要采取考核机制,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保证统计的原始信息数据采集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统计标准化角度要搞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要求核算的数字来源,都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统计部门角度精简机构,双向循环机制,所谓精简就是少环节多内容,而且要加强数据交流沟通,才能保证数据统计的实效性。

三、结语

现代化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统计工作相关数据的有效支持,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管理运作的效率。统计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主要部分,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一体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将统计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充分地运用到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篇3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为了实现生产经营发展战略,完成生产经营目标,根据单位内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运用科学、合理的办法预测单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以此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使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供需达到平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势背景下,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决定企业事业单位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单位的经营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力资源规划决定的。合理规划人力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单位的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是值得单位经营者加以高度重视的。然而,虽然很多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者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规划人力资源方面存在很多困惑。本文主要分析从经营需求出发,规划人力资源的决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企业事业单位规划人力资源的现状

(一)对规划人力资源认识不全面

目前不少企业事业单位在规划人力资源方面认识不够到位,领导层仅仅是将这个工作认为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顶多加上一些其他部门的人才、培训需求调查。其实,规划人力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情。

(二)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需求不够明确

规划人力资源的前提是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需求首先要明确,然后才能根据经营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但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他们在研发、营销和服务等各个环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从而导致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如何正确规划人力资源。

(三)企业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变化太快,给人力资源规划带来难度

我们都知道现在市场瞬息万变,尽管社会行业随着市场变化而加以一定的规划,但是由于企业事业单位外部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技术等因素也在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具有不小的难度。

(四)企业事业单位缺乏规划人力资源的专业人才和技术

如今,虽然不少企业事业单位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是这些工作人员在行驶部门职能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不少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大单位的熏陶,眼界不够开阔。而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对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没有专业人才,人力资源规划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从经营需求规划人力资源的决策

(一)明确单位的经营需求

规划人力资源之前,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小组必须弄清楚单位的经营需求以及单位各阶段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协调人力资源活动,保障人力资源规划能够最大程度地促使单位发展愿景的实现。

(二)明确各部门在经营战略中的工作要求

明确单位经营需求之后,要对单位未来的发展计划进行合理分解,明确每个部门在发展计划中的要求与职责,这是以后人力资源规划小组制定针对每个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原则所必需的信息。

(三)明确单位人力资源现状

为了更好地规划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规划小组还要仔细分析单位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如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等的构成比例、年龄构成情况等。明确各部门关键岗位的人力情况,以此了解单位目前是否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来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四)明确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原则

制定人力资源原则的工作十分重要。人力资源规划小组要根据各部门的重点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等情况,确定该部门各类人员的配置原则,一般而言有四种原则,即增加编制、减少编制、维持不变、培训提高。以此将最合适的人员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五)全面开展人力资源规划

在确定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原则之后,规划小组要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确单位发展的战略目标,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然后,规划小组还要提出自己在未来各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要求,如员工内部晋升和转岗规划、人才招聘规模和结构等,力求使规划能够符合单位的经营需求。

(六)跟踪与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情况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对其加以及时跟踪,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从而保证人力资源规划与单位经营需求发展保持一致,提高自身运作的有效性。

四、结语

放眼未来,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将会被提到空前的重要地位,企业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竞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正确规划人力资源,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使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参考文献

[1]黄亨煜.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02).

[2]朱玉新.浅谈人力资源规划及管理[J].新疆化工,2008,(03).

篇4

前期规划指的是土木建筑工程实施之前,为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划活动的总体。前期规划在整个土木建筑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前期规划合理正确与否关系到资金控制及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土建工程中前期规划的内容与现状,并加以分析土木建筑工程中前期规划的重要性,为我国土建行业在前期规划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

土木建筑工程前期规划的主要内容

总体而言,土木建筑工程前期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工程建设机会研究

土木建筑工程前期规划中首要的内容是寻求机会,获得工程建设机会是企业投标的前提,没有工程建设机会,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就无从谈起。为此,在建筑工程前期规划中要重视对工程建设机会的了解与把握,同时在把握机会的基础上鉴定投资方向的正确性,将工程建设机会同鉴定投资方向两者相结合,为企业采取进一步措施提供可行性参考。

初步可行性研究

获得工程建设机会后,要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是企业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评判的重要依据。这里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研究该工程项目是否会盈利、是否具有生命力、困难程度及注意事项等等。同时,初步可行性研究还应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中应包括工程开展进度与流程、盈利效益评估及基本资源状况等等。初步可行性研究是企业采取进一步措施的重要依据,它的研究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为此,应加强对初步可行性研究的重视。

详细可行性研究

详细可行性研究是建立在初步可行性研究基础上的,初步可行性研究获得通过,详细可行性研究则将顺利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内容较广,主要包括具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金的筹措渠道,具体建设时间与流程控制等等。详细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具体细节规划,它在工程项目的整体运行中起着关键作用。

4.经济评价与决策

经济评价与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其中包括了财务评价、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等。这些评价同样是为了将工程项目实施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因评价错误而对整个工程项目带来损失。经济评价与决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经济评价与决策的重视。

二、土木建筑工程前期规划的重要性

前期规划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整个土木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前期规划合理正确与否关系到资金控制及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总体而言,前期规划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前期规划是防范风险与项目取得成功的保障

前期规划是土木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前期规划是整个工程实施前的酝酿阶段,酝酿时间及质量关系到后期项目的具体实施。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有些投资者过于追求投资效益而忽略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前期规划,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无法顺利进行,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前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风险,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前期规划是提高效率和收益的重要措施

高效率、高收益的获得是建立在前期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的,策划者通过详细的前期规划能够发现工程运行中的缺陷与问题,并针对这些缺陷与问题改进方法与策略。前期规划的正确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工程实施过程中各方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帮助工程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前期规划是提高效率和收益的重要保障。

前期规划是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

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需要筹措资金,资金的多少是在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中预算出来的。成功的投资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失败的投资同样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建设项目前期对预算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够使工程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顺利完工。

总结:

前期规划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整个土木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加强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前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土建行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前期规划的管理,提高前期规划水平,为以后前期规划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屈兰锋、屈兰琴.浅析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7(5)

篇5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109-1.5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与员工共同制定的,基于员工个人和组织共同需要的,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安排,可以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展开。从个人层面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组织层面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开展和提供的,用于帮助和促进组织内正从事某类职业活动的雇员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的行为过程,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开发、评估、反馈和修正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活动和过程,为雇员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轮岗等发展机会,以促进组织发展目标和雇员生涯目标的实现。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雇员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雇员的生活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使雇员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结合。

(二)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四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人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平衡家庭与朋友,工作与个人爱好之间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为人生事业成功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与基本的操作方法,并能使组织与个人实现双赢,因而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组织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而言,其意义与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增强员工对职业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职业困境的控制能力。帮助员工协调好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职业生涯规划队组织而言,其意义与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帮助组织了解其员工的现状、需求、能力及目标,调和它们同存在于企业现实和未来的职业机会与挑战间的矛盾。有利于合理与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有助于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在新经济时代,我们经常在中小企业中看到的情景是:企业在“招聘-流失-招聘”的漩涡中循小环,而员工则在“求职-辞职-求职”的漩涡中循环,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企业不断地流失优秀员工,员工不断地丧失稳定发展的机会,这是对企业和员工双方都不利的“双输”结局。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可以为企业和员工带来“双赢”的局面。

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与大企业相比,这些企业在品牌、管理规范化、员工福利和培训等方面都相形见绌,尤其是那些对企业具有决定性影响因素的关键性人才相对匮乏。中小型民营企业自身在规模和实力等方面的先天不足,让人李资源匮乏及准备不足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同时在对人才的“选、育、用、留”方面,这些企业又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希望引进人才的效果立竿见影,但对于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却很少顾及。这导致了员工队伍稳定性普遍较差,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灵活性,让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相信“计划没有变化快”。这同样也使企业员工感到发展前景不明兰,工作积极性受到负面影响。“留不住人才”也就成立这些企业头疼的问题,不但人力资本投资得不到较高的回报企业还将为人员的高流动率付出高昂的代价,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人力资源的有效职业生涯管理。另一方面在实行职业生涯管理的环节上,中小型企业又存在先天不足。尽管存在矛盾,但是中小型企业也有大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对环境反映灵敏,发展潜力大;人才在企业的发展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所以中小型企业应扬长避短,借助职业生涯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机制。

三、中小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中小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在中小型企业,搞成的意志对企业的文化氛围和职能战略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些企业如果想长久留住优秀人才,必须给予这些人才以足够的信任和个人发展空间。管理者应对自己的下属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企业职级晋升制度和任职资格要求等基础上,针对员工的能力特点,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深刻感到企业在关心自己的发展,同时让员工看到在企业的发展前景。这都将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向管理者所传达的企业发展方向去努力工作。相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流程比较简练,也容易操作,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职业生涯恳谈会;建设职业发展通道以及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年终职业生涯评审;职业生涯评估和调整。

(二)中小企业职业生涯规划注意事项。在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员工都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企业要充分认识在这一点,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多从青年人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出发,做好明确定位,要克服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事情的误区。同时青年员工需要在自我激励、与同事相处和合作、适应社会方面多努力,明确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企业组织和员工共同完成;提高中小企业中直线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在从企业需要出发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贵规划的能力。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一般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增强人力资源部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专业支持能力,另一方面直线管理者更加需要扮演“部门人力资源经理”的角色;通过绩效考核强化直线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意识。通过选取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以及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即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成绩与薪酬福利等直接挂钩。借助绩效考核指标的引导可以达到督促管理人员将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目标的整合,也就是重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和企业共同承担职业生涯管理的责任,以保持甚至提高每个员工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可雇用性。公司的责任在于向员工提供工具,开放的环境和机会来评估和发展他们的技能。员工的责任是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只要他在这里工作,就要对公司的目标做出某种承担。

在如今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提出的全新挑战,中小企业和员工都应该对以往的职业生涯开发活动进行改进。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人职业生涯管理重要性日益突显,许多学者认为,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切实地负起责任,增加自己终生雇佣的可能性,具体措施包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增强职业敏感性;提高学子能力,防止技能老化等。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有些企业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经营困难或停滞不前,使员工提升的梦想破灭,同时打破了原来环境稳定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要求企业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改进或者重新制定,具体措施包括:工作重新设计;弹性工作时间安排;针对双职业生涯家庭的职业生涯开发;变化的职业发展模式等。

【参考文献】

篇6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rket; planning; significance;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前言:

建筑体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科学的前期规划具有重要的关系,它是建筑本身融合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从市场化的语言来讲只有在充分分析各种市场因素的条件下做出的前期策划,才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才是能实现高利润的项目。但是通过对建筑企业的综合分析和城市中存在的烂尾项目可以看到有开发企业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性,有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它存在的意义,但是在一些应注意问题上过于疏忽最终导致了工程项目的不理想。这不但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还造成了一些民生工程项目综合功能的降低。本文主要是从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性入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一些应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关于对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认识

(一) 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具体含义

工程的前期策划是集结科学的发展规划、用户的真实需求、工程的质量建设、工程的节能与环保、政策法规以及市场的效益评估为一体的综合性分析。每一个项目的前期策划都是项目的重要开始阶段,它本身所体现的科学性与日后整体项目的成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主要任务

1、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环境的调查与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宏观下的经济环境、建筑体的风格、建设地的能源与基础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后为项目的定义与建筑体的可行性论证提供可供参考的图文资料。

2、项目的定义与论证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决定开发工程项目的目的、所要建设的宗旨以及所应用的指导思想进行确立,另外还承负着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规模、项目的功能和组成以及建设标准和布局、总投资金额、建设周期等进行科学的确认。

3、组织策划和风险分析

组织策划的主要功能是对决策起的工作流程进行确认,对具体任务和管理职能进行科学的分工。风险分析主要是根据多种风险的分析(政策、经济、管理、营销)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项目的计划和施行方案降低风险,做出决策。

4、其它任务

另外还有营销策划、技术策划、合同策划、营销策划、环境和文化策划等。总而言之,项目策划不但融入了项目管理的精髓,它还是一个创新增值的有效过程,经过它对项目开发中涉及面的充分调查和分析后,对于日后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都具有现实性意义。

二、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性体现

(一)有明确定义的项目前期策划能够为项目设计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在项目的前期规划之中项目的定义使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存在基础,从理论上讲项目定义可以分为项目的定义与项目结构这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从具体的项目定位内容上讲,项目定位就是主要根据项目工程建设地的特点和自然条件来提出项目性质与特点。它可以起到保证项目旗帜鲜明和获取较大利益的作用。在如此激烈的工程建筑市场准确的项目定位与日后项目的盈利具有重大作用。项目结构就是指项目的构成和组成部分的具体规模。这些不是靠设计人员的单纯想象就能完成的,而是靠科学的论证与开创性思维意识来完成的。项目结构的组成与项目长期的盈利水平。

(二)科学的前期策划是防治失误,保证利润的根本保证

为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和获取利润,项目标的寻找与确立相当重要。它的确立对于建立比较可靠、比较坚实和比较优化的基础具有重要影响并对日后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与科学管理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想而知如果目标设计存在错误那么工程建设就会存在设施功能无法体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缺乏市场、无竞争力和效益较低的问题。所以说科学的前期策划对于防治决策的失误和保证项目的效益有着根本的保证。

(三)把项目策划和工程设计监理的关系处理好

1、工程监理通常我们可以分为两部门监理,即设计阶段监理和施工阶段的监理。在我国普遍存在着重施工和轻设计的局面。同样设计阶段的监理也经常遭到忽略。从实际上讲设计工作也是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体现。如果设计工作者不遵守项目策划的具体要求进行随意性设计,那么最终的项目工程将会与策划发生较为严重的偏差,影响项目工程的综合性能和经营利润。

2、设计监理的具体工作就是对规划单位的规划设计进行监督,所以说在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主要是围绕项目前期的策划成果和监理单位贯彻执行策划的精神来展开的。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严格按照策划的意图进行具体而详实的规划和科学而合理的设计。

3、在我国国家在此方面的法律还不是很健全,并且还没有对监理作出强制要求方面的具体条文,设计监理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设计监理是关系到监督项目策划成果的执行者,策划与监理的关系密不可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联系性,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可以把两者合二为一。这样可以减少诸多的中间环节,达到保证效果减少费用的目的。

三、项目前期策划应当注意的重点问题

(一)深刻认识策划工作的实质,减少不应有的误解

有的项目建筑企业一心只想着如何扩大利润,对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漠不关心,更不会对项目建设开发地进行实地的调查与研究,对本项目的功能、文化、结构、生态与环保等一概不加以细致研究,表现的对策划工作极为轻视。项目建设企业应当深刻的认识到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性,增加对项目前期策划的认识,减少不应有的误解。从根本上运用好项目的前期策划。

(二)重视策划单位提出的具体意见

有的项目建设单位能够认识到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也做了相对详细的调查,进行了可观的分析,并根据这些资料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但是他们的缺陷是过于相信自己的团队,不喜欢别人的协助,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策划部门也可能素质很高,但是这些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个个别项目所处的环境和区位环境的差异,自己的策划人员根本不可能对当地的详细情况进行完全掌握。所以要听取策划部门的意见,不要怕花钱,必须借助专业策划人员来完成对项目的定位工作。专业的策划单位无论是在组织程序上还是在经验的积累上都比工程策划部门有一定的优势,必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策划方自身的组织问题

通过我们对前期策划的了解可以看到,策划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前期策划工作也都处在发展阶段,目前的策划公司基本大都是依附于设计院、监理公司以及大专院校上,其自身的组织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策划人员东拼西凑、水平高低有所差距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造成了开发单位对策划人员不太信任的局面。所以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对项目策划人员的监管,努力打造出更多优秀的策划团队,以供市场所需。

(四)策划工作的组织关系问题

策划方存在意义就是担当项目开发的顾问与参谋的角色,是为项目开发企业服务的,但是在有的项目开发单位里策划方还担当着另外一个角色就是设计监理的工作。这样在有时候就容易产生项目开发商直接指导策划人员进行下一步的项目设计工作,这直接造成了策划方设计监理权的沦陷。为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问题,项目开发单位在委托项目策划方实施全权装置设计时就应当把责任划分清楚。策划方的最终规划设计图必须经过开发单位的认可,但是如果在两方之间存在不理想的关系就会导致规划设计成果的偏离,其负面影响也会波及到整体项目的开发。

结语:

建筑项目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工程,需要前期策划的加入。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能很明确的认识到精心的策划是实现最终决策的科学保证。改变以前陈旧的观念,重视前期策划工作,注意和努力克服前期策划工作中的难点,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保证预期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一、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运行中,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效益,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计划,有步骤的对企业员工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2.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是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给人力资源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奖励和支持,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全面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为企业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员工的合理流动和运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再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优化企业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能够优化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二、目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困境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首先,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收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管理者总是单纯的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关注却很少;其次,企业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员工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身缺乏高度的认识,不能够从多方面来提升自己,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行;再次,缺乏人力资源的先进管理理念。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首先,企业员工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在企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有些企业很少给企业员工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给员工培训的投入非常少,资金投入不到位。有些企业只是把员工培训作为一种形式,这样就不利于企业员工能力的提升,不能够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其次,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但是,有些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员工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员工的自身价值,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再次,企业薪酬管理体制不健全。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薪酬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当前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薪酬管理体制,把薪酬管理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没有在员工工作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实施,阻碍了员工工作积极行的提升。

3.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首先,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不明确。在当前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时,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负责人总是单纯的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不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方式不完善。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运行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在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具体的业务上,缺乏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体性和有序性,进而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规划人才缺乏,规划水平不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优秀的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能力不高,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快速发展。

三、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首先,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企业领导层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把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要素建立在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之上。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树立以“员工”为本的思维方式,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看作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不断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其次,要积极树立“人才战略”的理念。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人才资源是国际竞争的主要资源。因此,企业应该树立“人才战略”理念,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企业的一个长远性的系统工程,积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再次,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我们要积极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学习他们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任意就业的政策,与国际接轨,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环节,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为了减少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当带来的人员流失以及经济损失,调整人力资源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同时,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让其为企业创造利润,关键要靠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能选择到符合自己生产需要的人才,同时,各方面人才也能被选拔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始终都必须重视的一大课题,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使企业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企业也要创造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完善各种管理机制,留住人才,让其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3.创新企业人力资源体制机制。

首先,加强培训机制建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培训具有很大的作用。一般而言,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强化企业实力的重要所在。企业应该加大员工培训的投入,分批进行培训,可以去相联系的企业,有条件的可以去国外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实力;其次,强化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该从企业员工的发展实际出发,不仅仅要加强物质上的奖励,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精神上的奖励,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再次,加强薪酬建设。在一个企业的正常发展过程中,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活力。让员工都坚信加薪非必然,干得好必然会加薪的游戏规则,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篇8

企业;品牌营销;重要性;措施

0 前言

现代企业的竞争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就是企业品牌营销,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各种活动来塑造企业自身的品牌,以此在这个市场需求与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创造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品牌效应。企业品牌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企业品牌营销的相关问题入手,为读者逐条解惑。

1 企业品牌营销的含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层出不穷,面对逐年增多的企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所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他们往往在选购商品时更多的关注商品的品牌,关注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和品牌所带来的安全感,在消费时基本上选择的是那些质量好、信誉高、服务全面的品牌。

而企业品牌营销是一种比较系统、全面的营销活动,它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具有目的性和战略意义的营销活动,包括品牌的创建、宣传、销售、管理等内容,其最终结果是赢得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任。把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高质量、高服务深深地印刻到消费者的脑海中。

2 企业品牌营销的重要性

企业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是塑造和宣传企业品牌形象,开展企业品牌营销活动等,最终实现企业品牌营销目的,获得企业销售市场。因此,企业品牌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企业品牌营销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综合体现

企业品牌营销是根据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再结合营销市场的特点而进行的宣传、营销活动。可以说,企业品牌营销是品牌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企业在开展品牌营销活动时,必须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文化和精神,为企业品牌制定合适的营销战略。

2.2 企业品牌营销是企业品牌整体战略的核心

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企业品牌整体战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长久竞争力。企业品牌营销是企业品牌整体战略的核心,拥有自己独特的宣传手段、行为规范和销售道路,是在企业总体市场规范之下的新型营销行为。

2.3 企业品牌营销能提高营销行为的可控性、精确性

企业品牌营销往往均是经过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并以抽象的理念为内容,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觉系统和统一的行为准则,有助于提高传统营销行为的可控性、精确性,使企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为品牌效应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企业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品牌理念的缺乏

企业品牌不仅仅包含品牌的名称,还涉及到与品牌密切相关的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形象以及品牌所带来的一系列或有形或无形的附加价值,这些都是企业品牌的理念。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尚且未树立起现代的企业品牌理念,无法全面理解企业品牌的含义、企业品牌的宣传、延伸以及企业品牌的竞争等问题。此外,企业在品牌的宣传过程中,不但要注重企业品牌名称的宣传、更要注重企业品牌的可靠度、认可度和安全度的建设。还有,在企业品牌营销的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规划,避免对品牌名称建设投入过多的资金,这样做只会增加企业品牌建设的成本,企业牌子打响了,但品牌利润可能很低甚至亏损。

3.2 企业品牌营销中品牌核心价值缺乏

品牌核心价值是企业品牌不同于其他企业品牌的最主要表现,品牌核心价值应比较鲜明且与众不同,能够在众多品牌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打动消费者的内心,使他们对企业品牌充分信任,易于购买品牌商品。纵观世界著名的品牌,无一不是因为它们有着独特的、个性鲜明的品牌核心价值。而相比较我国的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缺乏独特性、缺乏个性鲜明。

3.3 企业品牌营销中盲目地依赖广告作用

在我国企业品牌营销宣传中,很多企业过分夸大广告的作用,他们认为,只要肯花钱,多做些特色广告,就可以广告出一些品牌。在这种以广告打出品牌的错误观念下,部分企业在宣传和推广品牌问题上缺乏长远规划,没有系统地、全面地分析,片面注重眼前利益,不能形成长时期的、有效的品牌效应,并且这种品牌广告宣传往往缺乏品牌个性,并未体现品牌价值的真正意义。

4 提高企业品牌营销的措施

针对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经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仔细地思考,并结合相关实际,认为提高企业品牌营销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1 树立企业品牌理念,增强企业品牌意识

经过我国企业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很多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原先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或是服务竞争等层次上的竞争上升为更高层次的、综合性更强的品牌竞争,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取得销售市场的关键是其能否拥有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因此,我国企业要及时树立现代企业品牌理念,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将企业品牌营销工作提升到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战略高度。

4.2 构建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加强企业品牌的宣传

上文已经提到构建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提高企业品牌营销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加强企业品牌的宣传。品牌核心价值是企业品牌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给予企业品牌独一无二的价值。品牌核心价值是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综合反应,它能够使消费者明确地认识企业品牌,并对企业品牌的相关产品留有一定的认识或是好感,从而间接促使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品牌和产品认同、喜欢甚至爱上这一企业品牌。所以说,现代企业要构建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加强企业品牌的宣传,并将此作为一切营销活动的中心。

4.3 对企业品牌准确定位,提高企业品牌的信誉度

提高企业品牌的信誉度,对企业品牌准确定位要求企业首先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企业产品进行相应的设计,使产品能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独特之位。其次,提高企业品牌的信誉度,好的企业品牌与好的企业品牌信誉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只有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创造出值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品牌的信誉度。最后,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注重品牌宣传的情感化,对品牌的个性鲜明化的地方进行宣传,最好能使消费者在某种情感方面产生共鸣,与企业品牌建立起深厚的联系。

5 总结

篇9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战争”也更加激烈。参加“地下战争”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部门越来越重视事态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由于地下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无论是法规建设还是实际运作,与地面建筑档案的管理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担负着城区人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供水企业来说,如何做好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以个人的体验,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供水管线档案管理现状

城市供水管线是城市人民的“生命线”、“经济线”。因此,搞好供水管线工程建设与维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城市供水管线在生产建设中形成,它是一项隐弊工程,遍布整个城市,是城市的神经和血管。做好供水档案的管理,对供水管线的扩建与维护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的档案工作中发现,供水管线档案管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缺乏对地下管线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在供水行业中,只重视生产指标、经济效益,看不到地下管网档案是关系城市规划、建设、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看不到今后给子孙后代留下多大的麻烦,从而造成机构职责不清,技术人员对自己的职责不负责任,有关部门把关不严,档案收集不全,给今后的发展和维护留下了隐患。

2、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力度不够。2005年1月国家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由于建设主管部门监督不够,档案管理部门对贯彻落实《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造成地下管线的设计、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随意设计,随意施工,档案达不到质量,不符合要求,建设单位敷衍了事,档案收集管理部门将错就错,地下管网档案质量形不成权威、上不了档次。

3、地下管网档案不齐全。由于管网管理部门不及时补充新设、撤换的地下管道竣工图,缺少准确的走向、平面布置和竖向标高的管网系统现状图。地下管网新建、改建、维护、抢修都很频繁,由于缺少准确的管网现状图,到时只能凭记忆、凭当事人寻找,既耽误时间又造成经济损失。

4、地下管网档案管理工作滞后。供水企业在经济发展上都制定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奖惩措施,但对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不提出应有的要求,更缺少检查与督促。从而造成档案部门及时收集不到管网档案,也不好把关档案的质量。

综上所述,供水行业地下管网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二、对策

第一、提高对地下管网档案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司领导及企业职工对地下管网档案的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加强宣传。档案人员通过技术人员查阅档案的机会宣传管线档案的作用,又可以在公司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刊登档案利用效果的典型实例发往各部门、科室,有力地宣传地下管网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篇10

对于污染治理的普遍认识是,在污染真正出现之前对其进行预防和干预往往比在污染出现之后才采取消极整改措施要来得更加有效,预防和干扰的手段也比实际污染治理来得更加轻松、简便,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损失与实际环境污染问题发生。而且对于污染防治工作,其最重要的内容不仅仅是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手段和技术,污染防治最为重要的是在于认真严肃地对待环境污染这一环境现象,树立对公众健康负责、对社会环境负责、对国家发展负责以及对民生负责的积极态度。想要切实加强对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就必须借助某些外部手段,其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比较有力的手段之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同于普通的针对具体企业具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主要是针对一定区域和范围之内的政府以及相关行政部门和机关的大范围建设规划而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对于具体环境影响评价而言,规划环评具有更加深远和积极的意义,因为政府行为和大范围建设规划不管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都远远大于具体项目的建设管理,所以对规划活动进行切实有效的环评工作,也能够真正从源头上起到保护环境、预防污染的作用。

1 规划环评的重要性阐释

从社会经济与环境状况相互作用的悠久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当地政府实施大面积区域开发、大范围产业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等,对环境和生态都造成了诸多不可磨灭的影响。地区发展规划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或国家都必须加大力度着手的重要工作,只有规划得当,才能让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现更大幅度的发展。一切具体建设项目以及企业或个人行为都包含于总体规划的网络当中,因此相对于具体项目和具体企业乃至个人对环境的影响而言,政府或地区规划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更加范围和深远的。如果规划过程中埋藏了环境污染的巨大隐患,那么当隐患变为现实的时候,其危害力和破坏作用也是极其严重的。因为政府规划而引发环境问题,最后政府与当地居民矛盾激化甚至出现暴力冲撞的情况也不是极个别现象。政府虽然会在此后的时间里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但是其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数额之大,令人乍舌,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成本投入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在规划环评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其复杂程度和繁琐程度也不是普通企业和建筑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可以比拟,因为很多时候,在规划环评工作中,如果仅仅单独评价某一栋建筑或者某一个项目,都是可以达标的,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将其放在整体的规划环评流程当中,就还必须要考虑其地理位置是否可以,多种建筑或者规划区域是否会出现相互冲突的问题,各种项目的错综交杂是否就会对整体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等等。因此,相对于普通的企业或者建筑项目所进行的环评工作,规划环评就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和突出重要性。

2 规划环评工作的具体作用

规划环评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对项目环评工作深远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就对规划环评的具体作用进行深入阐释,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规划环评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环境容量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规划环评工作不同于项目环评,规划环评是站在一个全面发展、综合审视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评价与考量。规划环评工作有序开展能够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三方搭建一个良性沟通平台,能够有力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在各自规划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平衡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缓解不同利益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环境资源矛盾。规划环评还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打破由行业和行政区划而形成的垄断与壁垒,能够将所有组成部分都纳入到统一的配置、整合与优化网络当中来。规划建设之前先进行科学合理严谨的规划环评工作,能够从更为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对规划开发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可以极大地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花钱污染、花钱治污的被动局面,从而从本源上加强对环境容量的积极整合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合理化配置。规划环评工作的积极开展也能够促使有关部门积极寻求环境保护与规划设计之间的双赢道路,从而提升环境保护意识与保护效果。

2.2 有利于指导项目环评工作有序开展

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在工作开展的时机问题上也有先后顺序,正常的地区发展通常都是先进行规划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然后才是在具体建设项目开展之前的项目环评,所以积极开展规划环评能够正确引导项目环评工作有序开展。规划环评工作能够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的具有区域性特点的综合环境问题,也能够解决项目环评所不能解决的深层次环境问题。这就像是树枝和树干的关系,只有树干健康,树枝也才能茁壮成长。

2.2.1 帮助项目环评克服不足。具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决策行为,从其作用来讲,无法有效克服大环境内的资源化整为零以及环境问题积累与发展问题。项目环评仅仅只能针对具体项目及发展计划而做出相应反应,因此从大范围上来说,项目环评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规划环评能够直接参与到地区及城市规划发展的前期建设,能够在规划决策阶段就让发展方案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利弊影响,而且在规划决策阶段发展问题所可能进行的替换方案选择范围也更加广泛,从而能够从根源上避免具体到项目环评工作阶段而出现的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指导项目环评的健康开展。比如在一定区域范围之内,虽然每个项目都能够做到达标,但是这些微小项目如果累加起来,就可能造成环境容量的突破,从而影响到当地整个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已经做出明确批示,今后对未列入专项规划且规划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原则上不受理项目环评报告;项目在规划中,但规划未依法进行环评的,原则上暂缓受理项目环评报告;对于已开展规划环评的,规划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依法在审批程序上和内容上予以简化。对于依法应当开展环评而未开展的重要专项规划,环保部门原则上不予受理规划中所列项目的环评。要开展开发区(园区)环评执法专项检查,对未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原则上应暂停受理其规划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环评。

2.2.2 为项目环评提供评价依据。规划环评能够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提供环境评价,从而它也能够为具体项目环评工作提供审批依据以及评价指导,项目环评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规划环评的具体意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工作程序,能够最大限度缩短项目环评的工作周期,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提升项目环评的工作质量。同时项目环评还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以规划环评指导思想为基础,真正做到具体项目评价与宏观调控政策两者兼顾,让项目环评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与指导性。

篇11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其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做的具体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企业全面预算的内容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门预算三大部分。经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实质性的经济活动的预算。经营预算包括产品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末产品存货预算、销售和管理费用预算等;财务预算是指预算期与企业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有关钓各种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专门预算是指企业非正常经营活动的预算,主要涉及长期投资,又称资本预算,一般是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预算,如: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技术更新改造预算、资金筹集预算、对外投资预算等。

二、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发展较快,房价持续攀升,一些房地产企业过分追求市场和现金流,而忽略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甚至以为编制预算都是虚的,没有编制和随意编制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房地产企业把全面预算等同于企业的财务计划,交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其他部门没有参与,导致编制规划性、预测性差,无法实现全面预算的分析考核,纠正错误的功能。

(二)房地产企业预算制度不健全、编制合理性差

房地产企业是利润较高的行业之一,所负担的税赋也较高,一些企业为了逃税而进行盈余管理,加上房地产市场销售行为普遍,房地产企业不愿意下调价格,待盘现象普遍,所以全面预算也就停留在表面功夫,动态的预算变成了静态的预算,预算不能全面执行。有些企业把预算当成控制成本费用的工具,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以本量利编制预算,预算编制合理性差。一味的控制成本,还有可能造成商品房质量问题。

(三)全面预算衔接性较差

企业的全面预算是基于战略管理而制定的,战略管理涉及到企业整体。一些房地产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后,为了避免麻烦,调整预算不及时,预算执行时衔接性差,影响了预算目标的精度,甚至一些企业预算只是把各部门预算汇总,没有加以分析和总体规划,也就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的资源。

三、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合理编制全面预算

房地产企业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变化形式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编制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要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编制委员会,而不是交由财务部门单独编制,同时预算和各部门挂钩,细化到成本责任中心,将楼盘整体项目作为利润中心,编制收人预算、产品成本预算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表预算等,或实施事业部制,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强化全面预算执行的力度

房地产企业要强化预算执行的力度,预算一经董事会批准,就要成为企业内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并根据预算对企业的管理作出及时的调整,预算调整权要集中在企业本部,其他部门只具有修改预算的建议权,必须经层层上报后才能进行修改,而不能自行修改。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房地产企业要将预算考核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完善全面预算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预算考评机制。对待预算超支和节余。不能盲目下结论进行处罚或奖励,而要剔除一些非人为因素。根据调整后的预算进行考核,充分调动组织完成预算的积极性,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四、房地产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以节能环保、新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战略产业将取代房地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也就是说,我国现代房地产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要强化管理,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也就迫在眉睫。

房地产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短期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有机结合,有利于落实企业战略目标,有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活动控制,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沟通,从而使企业复杂的内外部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五、总结

实施全面预算考核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合理编制预算,全面执行并做好考核,从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企(2002)102号

[2]张清. 全面预算在房地产企业运用现状及对策[J]. 财经界,2011(8)

[3]解志翔.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 财经界,2011(2)

篇12

对审计和鉴证专业人员而言,未来5-10年间,某些领域的技能将变得日益重要。这些技能包括(按重要性降序排列):商业头脑、了解洗钱行为、分析性思维、法务审计、跨职能部门工作知识,并且能够从全球视角分析问题。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审计和鉴证技能包括:

1. 信息技术知识;

2. 沟通技能;

3. 特定领域知识;商业意识;全球视角。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技能包括:

1. 人工处理;

2.传统的历史数据审计;

3.小型实体审计;

4.实务管理:广告、宣传、业务获取和费用。

未来5-10年间,一些领域的某些能力和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更多利用新兴技术,并增加对它的依赖度,如云计算和大数据、集团重组等;同时提升交流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履行业务合作职能。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企业报告技能包括:

1.对企业报告(合并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及相应支持性报告框架进行整体性观察的能力;

2. 新兴发展趋势,如移动和云技术、数字货币等;

3. 金融数学。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企业报告技能包括:

1.基本的人工记账和会计技能,因为这些工作将实现自动化;

2. 合规报告,因为此报告将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对财务管理者而言,未来5-10年间,一些领域的相关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环境问题与综合报告、信息技术知识及其应用、批判式分析思维与解释/报告、结构调整与重组。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财务管理技能包括:

1.对新兴问题的认识;

2.沟通交流、业务合作与关系建设;

3. 高级投资评估与分析。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财务管理技能包括:

1. 基本的记账和交易处理,因为此类工作将实现自动化,并分配给文职人员;

2. 历史数据分析;

3. 传统评估方法,如净现值评估。

未来5-10年间,某些领域的特定能力和技能将变得日益重要,包括:对(接受和计算)风险及风险管理、减缓和控制采取更具开创性的应对方式;环境规制、可持续性报告和综合报告。职业会计师需凭借个人适应性和企业敏捷性,针对各种内外因素进行快速调整和变革。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战略规划与绩效管理技能包括:

1.沟通;

2. 超越数字;

3. 日常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4.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各领域(如分析)的能力。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战略规划与绩效管理技能包括:

1. 交易处理与记账――这些工作都将实现自动化和外包;

2. 传统管理会计技术;

3.应用各种模型的能力,如Johnson、Scholes和Whittington、波士顿咨询集团增长份额矩阵、阿什利奇投资组合矩阵等;

4.日本商业实践与管理会计技术,包括:改善成本法(Kaizen costing)、目标成本法、及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

对税务人员而言,未来5-10年间,一些专业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具体包括:资源管理(人力、项目、时间、任务和预算)、商品和服务流动(关税/进口税/出口税)、直接和间接税之间的相互作用、劳动力移动性和适应性以及集团交易等。

目前匮乏的3大最重要能力和技能包括:

1. 专业技能;

2. 商业意识;

3. 了解数据分析工具和专家系统。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技能包括:

1. 人工计算和申报所得税、遗产税、就业税和营业税;

2. 日常后勤工作;

3. 非技术性利益相关方的税款折算;

4.利用税收减免政策,递延和最大限度减少处置资本资产的税负。

对位于治理和风险相关岗位的职业会计师而言,未来5-10年间,一些技能的重要性将日益提升。具体包括:对复杂问题进行优先排序和简化;创新实践、决策和问题解决方式;建立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应对公共部门的企业治理发展;表达技能;与利益相关方合作;敢于挑战的信心;法律技能等。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治理、风险和道德技能(和/或指南)包括:

1. 技术意识与应用;

2. 国际治理和风险管理最佳实践与框架(及指南);

3. 职业和企业道德(及指南)的实际应用。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治理、风险和道德技能包括:

1. 合规:将日益实现自动化或进行外包;

2. 人工控制:目前人工进行的工作将日益实现自动化;

3. 实现非上市公司最佳企业治理实践专业化:该领域的国际化进程将加快。

结束语

在贿赂和腐败猖獗的国家,或是在宗教、种族和政治相关地方文化传统引发治理难题的国家,职业会计师更是面临着众多问题。在此情况下,职业机构势必应在资质认证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而用人单位则应通过提供更多的在岗培训和指导,为会计师个人道德和企业道德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某些特定领域,职业会计师还需获得特定的支持,来发展和提升新的专业技能。例如,到2020年,越来越多的会计师将需要掌握基本的伊斯兰金融知识,其中一些甚至需要成为此领域专家。而诸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等相关准则也应建立在金融数学的基础上――这一趋势将促使这些准则的应用者和审计者强化对金融数学的掌握。

此外,本研究发现的一些新兴趋势还将对所有执业会计师、以及与会计师存在职业联系的所有企业和组织产生一定影响。虽然会计师似乎缺乏重要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必须了解且能够应用各种新兴技术;许多会计师应成为预测性分析工具、大数据和智能软件的使用专家;而一些会计师则应集中应对企业治理的固有风险和面临的挑战。

未来10年里,职业会计师需要借助各种外部支持,才能实现娴熟专业技能与较强沟通技能的互补――后者在所有专业领域和各级职业岗位上似乎仍较为匮乏。实践中,会计从业者和相关人士对“沟通技能”一词赋予的意义,将导致各方难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战略规划和绩效管理专业人士曾强调指出,许多新获执业资格的会计师既缺乏建设性应对冲突的人际交往技能,也缺乏提出必要质疑的信心。同时,许多首席财务官也缺乏战术思考和行动能力,甚至无法进行清晰的陈述介绍,难以向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推销自身想法。

篇13

收稿日期:2013-06-10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学业生涯规划视阈下促进大一新生学习适应的路径探讨”(2012B018)

作者简介:谢桂花(1983-),女,黑龙江富锦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令人担忧,据《大学生职业适应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走入职场不满3年的大学毕业生中,认为自己职业适应状况差的比例为31%,6%的受访者则表示不适应现在的工作。受调查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的职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责任意识不强、执行能力较差、自我规划不足等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作职业生涯设计,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曼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阶段的探索期,主要任务是从各种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开始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2]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教育体系和社会合力体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

1.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现状――认知度不高,规划意识相对薄弱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生涯规划理论发展比较成熟。在大陆,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和推广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们对生涯规划认知度不高,只是近两年才在媒体上接触到“职业规划”、“职业定位”等相关信息。我国的初等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学生除学习、考试之外的事知之甚少,家长也无暇顾及孩子学习之外的事情,职业教育欠缺。根据对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级和2012级两届新生调查问卷显示,在升入大学之前89.5%的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考入大学以后,虽然接触到了职业规划,但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简单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找工作。有些学生玩心过重,无暇规划;有些学生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没有进行职业定位;有些学生“被规划”,敷衍学校,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作业”,应付了事;有些学生不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从众心理严重等。

2.优化多种宣传方式,构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

重视意识唤醒,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开展生涯意识唤醒教育,强化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生涯规划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帮助学生树立三种观念:一是自我负责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关乎大学生个人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自己能对未来负责,不要期望别人来负责;二是匹配自身的观念。90后大学生是个性十足的一代,强调个性差异、个别需求,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实际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不能简单模仿他人。三是终身探索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是过程,不是结果,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以适应阶段需求。

加大宣传,增强学生生涯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在高校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入学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刚入大学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在这个时机对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重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尽早确立目标,消除迷茫。二是通过校园广播、网络、条幅、宣传板等媒介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宣传。这些媒介是大学生常常关注的地方,加强这些方面的宣传有助于生涯规划意识的潜移默化和深入。三是开展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班会、座谈会和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探索自我、探索工作世界,增强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消除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的认知和被动接受的逆反心理。四是建立职业测评系统。它能帮助学生自我探索、认识职业、协助进行积极的生涯探索,在职业测评中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的自我特征描述、潜在的预期职业,而且系统会根据前面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部分的结果,定制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计划书初稿,供学生进行更加个性化的职业思考。五是校内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利用活动推动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

二、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1.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现状――体系不健全,规划过程流于形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技能、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教育应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始终。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有生涯辅导,[3]在中小学,更是有多种多样旨在扩展生涯和增进自我了解的职业探索活动和教育活动。在我国,直到大学才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且许多高校忽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意识不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些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相混淆,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用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等代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使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也主要是讲理论,并且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有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不够全员化,只有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重视,其余的人并不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意识不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些高校师资不够充足,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由辅导员或者学生工作人员来指导,但辅导员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选择和规划时缺乏全方位、个性化、一对一的指导;有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与企业实际需要相脱节,理论性强,实践性弱。

2.加强师资、课程、咨询方式建设,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加强师资体系建设。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全员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改变以往单纯以职业规划课程教师、就业指导师和辅导员为主的师资队伍模式。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多,面对众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辅导,且其中部分人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培训,单凭经验来指导学生。加大就业指导处、学生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有关职业生涯教育培训的力度,到企业、高校调研和学习,并把这部分人员填充到职业生涯规划师队伍中,这样不但可以建立高素质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而且可以壮大职业生涯教育队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另外,还应加大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他们熟悉专业知识,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最新动态,可以指导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讲更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建立由职业规划课程教师、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由专业教师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化、全员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利于学生随时进行职业规划咨询,利于高校全员职业规划意识的提升,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全程化课程体系,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即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从大一开始进行,贯穿整个大学。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课,开展生涯规划意识唤醒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把重点落在自我探索上,通过系统测评和工作坊,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大二和大三主要帮助学生探索外部工作世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课,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专业实验、比赛、项目等,帮助学生联系假期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对工作世界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师帮助学生在认知工作世界和认知自我的基础上,确立职业目标,并制定具体规划。在此阶段职业规划师应每隔一段时间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这段时间是否完成所制订的计划,完成的效果如何,并随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和计划。大四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就业预期,提高学生求职技能。

构建多样性咨询方式。构建灵活多样的咨询方式,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方式主要采取一对一咨询和团体咨询,一对一咨询对咨询师的要求高,工作量大,一般一个学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大概要分四到五次进行,还要进行提前预约等程序,整个咨询下来时间大概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团体咨询覆盖的学生面广,但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所以既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这项工作覆盖广大学生,又要能针对每个不同的个体做到个性化职业辅导,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对一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样化的咨询方式。多样化的咨询方式可供学生选择的机会多,易于接受,特别是网络咨询,更是省去了中间的很多环节,操作简单方便,消除学生面对面咨询的顾虑,符合当代学生时代化的需求。

三、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合力体系

1.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关注现状――重视程度不够,个人规划无落脚点

企业用人机制不完善,不能做到人职匹配。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关注员工的自我规划,在入职时强调职业适配性,对员工进行系统的职业测评和培训,员工能够按照个人的兴趣和能力上岗工作。大多数的企业不重视发挥员工的特长和能力,不能做到人职匹配。大学生入职后,不区分员工的个人能力,而进行统一的技能培训,然后立即上岗,导致员工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无意识,使职业生涯规划在社会上不能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在校学生受此影响,没有根据自我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特征和将来适合从事的职业要求来规划大学生活、学习和工作,学习没有方向感,随波逐流,从众心理严重。

2.凝聚高校、家庭、企业力量,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合力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单是高校的教育,还需要实施多层次、多领域的保障与支持,通过整合高校、家庭、企业等多方面的资源,建立全面综合的社会化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做到资源共享和互补。从高校的角度来讲,要整合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主动与企业联系,共同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4]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关系,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争取实习实践机会,聘请用人单位的HR为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训练课程,增强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他们熟悉本行业管理、技术要求和职业发展,在学校和他所从事的行业的交流沟通中,具有其他人员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校友为在校大学生做职业规划相关方面的指导,将使学生能够迅速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需求,调整个人规划和社会需求的高效互动机制,通过校友还可以建立培养基地和就业基地,开发更多资源。从家庭的角度讲,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在孩子职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着启蒙和引导者的作用。父母对孩子比较了解,他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帮助孩子确立职业目标,并帮助他们制订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从企业角度讲,企业加大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关注度。通过职业生涯培训,使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达到平衡,不但可以提高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发展,也可以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同时,在校大学生完善的职业规划也可使企业招到理想的员工,减少当今毕业生职业不适应状况,降低员工流失率、跳槽率。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做好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内在激励大学生,激发其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增强社会职业适应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丽.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