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技术管理一体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供电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业务信息数据整合程度也逐渐提高,分散分布式管理技术平台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业务信息需求,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实现是其必然发展方向。一体化平台能够统一接入多种缴费渠道,为多中形式的缴费业务提供支持,从而实现营销数据的高度共享和统一管理,方便企业管理和监控工作的开展。一体化缴费管理凭条的应用可以促进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拓展,同时给用户缴费提供方便,加快资金流通速率。
2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一体化电力缴费技术管理平台是综合性的管理平台,集成了与电力营销业务相关的计算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其特点是功能完善、可靠性高,而且使用便捷,可以为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和广大电力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一体化电力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实现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缴费渠道,而且缴费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局限,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缴费,符合电力企业的人性化服务标准,能够为用户缴费提供更多的方便。与此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营业厅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实现通过服务适配器将不同规约下的缴费渠道按统一格式进行转换,形成标准的报文数据,能够实现对外缴费终端与金融、非金融渠道商缴费系统的对接和电力营销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接入。在一体化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系统,充分考虑营业厅工作人员对电费缴费方式的熟悉程度,兼顾缴费用户对各种缴费渠道的适应性,进行总体的系统设计,整个系统主要分为接入服务层、组合服务层、业务服务层和数据服务层。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图1系统总体框架图其中,接入服务层通过交易中间件和数据传输、交换协议,可以实现与网上银行、自主缴费终端、POS机缴费终端、手机支付等缴费渠道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组合服务层通过金融代收、非金融代收等方式,对不同缴费渠道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业务服务层负责完成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基础业务服务,对用户缴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实现基础业务数据的交互与共享,为电力企业的数据分析和运营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验证用户登录信息,完成营销数据,对SCADA数据进行转换,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数据加密等功能。
3平台主要功能的实现
3.1网上缴费功能
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为电力用户提供了网上缴费的功能,这也是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入电力企业的网上营业厅,获取实时电价信息、电力检修停电及恢复供电的信息等。用户登入电力企业的网上信息平台需要输入账号、密码及验证码进行个人信息验证,然后就可以通过人性化的操作界面,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网上营业厅主要为用户提供了客户信息查询、用电信息查询、电费充值、网上客服等服务功能。网上营业厅的电费缴纳业务与金融机构银联或非金融机构代收系统可以进行数据交互,完成对用户信息的认证操作,并经过支付接口完成电费充值的在线服务。
3.2POS缴费
图2无线POS缴费系统利用POS机终端设备进行日常生活缴费也是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的方式,可以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将POS机终端售电机与供电企业前置通信处理服务器进行连接,完成数据信息的交换工作。通过核心数据交换机与营销服务器、管理员工工作站的互联,实现用电数据、营销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交互,经过内部DSP数据单元的处理,向POS售电机发出请求数据命令的信息,从而完成客户的用电信息查询、缴费等功能。无线POS缴费系统的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3.3自助缴费终端
电力自主缴费终端通过前置通信服务器与营销服务器的对接,能够完成用户信息修正、用电信息查询等功能,并通过与银行卡支付接口的对接,实现电费预存、电费缴纳等在线支付功能。除了这些功能,自助缴费终端还能对缴费系统的软硬件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控和管理,为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自助缴费终端采用银联统一的SAM卡密匙进行安全控制,保证自助缴费终端数据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并再次基础上,对自助缴费终端与主机系统的关键信息交互采取数据加密措施,独立于银联卡的安全模块,进一步提升使用自助缴费终端的安全性。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集成了壁挂式、大堂式、穿墙式等各种电力自助缴费终端,使各个缴费终端之间进行互联,可以实现对缴费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自助缴费终端的使用极大减轻了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能够与营销服务器进行实时数据通信,不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值守,也免去了缴费用户到营业厅排队缴费的麻烦,可以实现营业厅的24小时自助服务。
4结语
总而言之,供电企业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实现不仅拓展了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渠道,加快了资金回流速度,也使供电企业的缴费服务更加人性化,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缴费服务。本文主要探讨了供电企业一体化缴费技术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和每个业务逻辑层的主要功能,并对系统的主要业务功能进行分析,包括网上缴费功能、POS缴费和自主缴费终端等。
作者:韩向哲 赖涛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荆门供电公司
篇2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民用机场、通航机场及航空公司生产、服务、建设与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安全检查实际操作能力,从事机场、航空公司及各类生产服务型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优良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了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实践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了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建设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的意义
传统高职教学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的传授,虽然也有技能实训,但实训项目的设计脱离企业工作岗位实践,对课程设计的内涵和本质缺乏真正了解,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课程授课过程通常先由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室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在实训场所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机械式地练习,实训操作基本只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而没有真正遵循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导致教学中容易出现专业知识理论和岗位工作实践脱节的现象。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以学生为本,把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相结合,鼓励在学生在完成岗位工作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生的自主思维,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工作过程的反思。把真实岗位工作项目引进课堂,按“任务布置、实施、评估、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进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岗位工作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良好的职业行动能力。课程岗位工作项目设计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入机场,回归岗位服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变成实践经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培养合格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教学必需遵循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实训项目融为一体,采用任务驱动,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形成理实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于同一教学场所,教、学、做合一。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室都功能单一,多媒体教室用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训室单纯进行操作演练,不能很好的满足理实一体化授课的需要。建设科学规范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服务于特定工作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以本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为依据来设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主要是验证检查岗位、人身检查岗位、开箱(包)检查岗位及X射线机操作岗位。
证检查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查验旅客证件,核对其相貌与乘机有效证件的相片是否相符。将旅客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核对有效乘机证件姓名是否与登机牌或电脑显示的姓名一致。检查无误后在登机牌规定位置加盖验讫章,严禁涂改、伪造、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或登机手续不全的旅客进入隔离区。注意观察旅客动态,发现可疑对象时,要及时将重点检查的信息使用暗语手势通知到前传岗位。发现布控人员按预定处置方案处置,防止嫌疑人逃走。
人身检查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密切注意安全门报警情况,防止漏检、错判,同时使用规范动作和文明用语对经过安全门后需要接受检查的旅客进行手工或仪器检查。对经过安全门检查时存在可疑的或前传检查员告知应重点检查的旅客要进行严格检查,必要时请示领导实施人身手工检查。对查出的违禁物品和限制物品及时交领导处理。及时提醒旅客拿走自己放在托盘内的各种物品和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
开箱(包)检查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负责根据X光机操作员指示的位置,对旅客的行李实施开箱(包)手工检查。掌握各种物品反映在X光机显示器荧屏上图像的形状和颜色深浅程度及其在箱(包)内的位置,以便检查时能准确地、迅速地查出可疑物品。对查出的违禁物品和限制物品及时交领导处理,同时负责需要办理暂存物品的旅客移交内勤的工作。认真检查箱(包)内X光机操作员指示的位置的每件物品,直到排除疑点,同时将检查的情况及时回馈给X光机操作员。
X射线机操作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负责对进入候机隔离区的所有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禁止危害航空安全的物品进入隔离区或被带上航空器。集中精力认真观察X光机荧屏,仔细分辨物品图像,对图像模糊不清或有怀疑的物品进行重新检查或告知开(箱)包检查员实施手工检查,并向开包(箱)检查员指出可疑物品的位置,及时了解可疑物品的性质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三、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实践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取得民航安检员职业资格。目前,我们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安检站合作开展这项职业资格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最佳的培训模式是教学演示区和实训区融为一体。理实一体化教室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边教、边学、边做,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而这符合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这种不需要复杂设备,更加强调意识、要领、沟通的专业的教学需求。目前已建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实训室有全套安检设备,将作为进阶实训场地,满足更高层次的实训需求。到机场的顶岗锻炼、工学交替,是最高层次的实践教学。理实一体教室、专业实训室、机场三者组合实现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全体系教学。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主要承担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安检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同时作为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鉴定与考核的场地。利用金属探测门、X射线机、手持金属探测器等安检仪器设备,模拟民航安全技术检查的真实环境,让学生熟悉民航安检业务的流程,熟练掌握证件检查操作、人身检查操作、X射线机操作、开箱(包)检查操作岗位的基本岗位职责。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既要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又要保证学生进行典型工作岗位的实践操作,因此其功能区域的布局必须科学合理。理实一体化教室需80平方(10m*8m)教室一间,可开展40人规模的相关课程教学,满足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鉴定及考核的场地与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学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前二分之一区域,配置教师演示操作台、学生移动座椅、全套多媒体设备。实训区分设教室后二分之一区域,共布置两条旅客安检通道,安检通道配置通过式金属探测门、X射线机、验证台、手持金属探测器、行李箱(包)、开箱包检查台以及常见的违禁物品和生活物品等。
基于典型工作岗位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结合了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际需要,能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从而更好满足民航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俊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因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59).
篇3
1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首先,从煤矿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角度上来说,在本环节工作过程当中,通过引入并落实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式,能够使安全监督与控制的工作效率得到稳定的提升,综合对信息化管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确保管理工作一体化目标的实现。结合煤矿企业的实践工作情况来看,伴随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能够通过对局域网网络平台的灵活应用,形成安全监控体系下数据库的同步运行模式。除此以外,主机、备机监督工作功能的实现可以依赖于专用通信接口的方式完成。在这一条件下,系统硬件模块与软件模块的融合更加的紧密与稳定,主机体系能够与数据库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不但相关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且还支持在安全监控体系下完成信息的检索功能,网络传输功能,图像呈现功能,报表图形打印功能,从而达到提高煤矿生产现场安全监控管理水平的目的。
其次,从煤矿运输提升设备的角度上来说,在本环节工作过程当中,工作的重点在于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带式运输等关键设备的融合。其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支持运输设备满足长距离、大规模方面的运输需求,确保管理控制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机制上,配合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基于机电液一体化软启动模式,使相关运输提升设备能够实现惯性载荷处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条皮带可能引入一台或多台CST控制中心满足驱动要求,对设备运行期间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评估,根据故障评估结果展开自我优化保护。例如,在煤矿生产现场,工作面中轴承部件可能出现的跑偏问题以及倒转问题,能够通过机电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监控与评估。结合下一阶段煤矿运输提升设备的功能要求以及发展趋势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操作控制的全自动化发展,配合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使电气安装更加的方便,设备兼容性优势更为凸显。
最后,从煤矿采煤设备的角度上来说,在本环节工作过程当中,结合相关的实践研究经验来看,配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融合,能够使采煤设备的牵引能动性得到合理的巩固与提升,同时发挥控制阻力的效果。更加关键的一点在于:在采煤设备现场运行下滑过程当中,基于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其制动能效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一优势对于大倾角煤层下的采煤设备而言有相当重要的价值。除此以外,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干预下,整个现场采煤设备的生产运行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即便在恶劣环境条件下,设备运行也能够得到安全性方面的保障。在控制体系的支持下,对各类参数进行必要的优化与调整,促使整个采煤体系结构更加的便利,降低体积量水平,巩固其动态属性,并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实现对采煤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综合控制。
2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分析
针对在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过程当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创设优质性的管理策略与方案,结合煤矿生产现场的矿井工作面特征,在评估现场环境以及煤矿开采需求的条件下,构建计算机核心装置,对应设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对工作权限进行划分,确保现场管理与控制的统一性、优质性。
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实施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结合煤矿工作面现场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管理制度与规范,根据工作面现场设备的投入情况,编制机电工作方案,配合优化系统通信功能,确保故障监测、故障诊断以及故障预警等功能的实现;其二,需要从管理人员的角度入手,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管理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违章行为进行处理,针对机电设备各种常见故障,需要构建对应的事故追查与跟踪制度,定期对煤矿工作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了解阶段性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制定相关的完善与改进措施;其三,需要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综合管理控制制度落实到实处:要求面落实科学规章体制,强化机电技术管理培训,深化研发传感装置,引入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多维度、智能化控制管理思维,促使基层煤矿实现流程化控制监督,从而达到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价值的目的。
3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当前煤矿工作面生产作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无论是从安全监督控制,从提升运输设备,还是从现场采煤设备的角度上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同时,针对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多个角度入手,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改进与优化,促进其实践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篇4
医疗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管理主要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管理体系相互融合并存,并将两者之间的公共要素进行整合,将若干个体归咎于统一管理框架统一运行[1]。以往研究证实[2],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一体化管理,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放射科日常工作内容为影像诊断及其相关技术、临床护理干预三大部分[3],以上三大部分相互交接不可分割,甚至部分工作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性[4],故护理人员于放射科医师、技师的配合好坏[5],直接影响患者实施检查的速度与质量、安全与效率[6],故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一体化管理,对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统一的综合管理,将各体系间资源做到有效共享,从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7]。本研究主要总结近年本院放射科针对护理与影像技术实施一体化管理,并探讨其对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工作的临床影像技术医师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研究人员中临床影像技术医师包括49名:初级职称者25名,中级职称者13名,高级职称者11名;技术员25名:初级职称者14名,中级职称者7名,高级职称者4名,年龄26~55岁,工作年限3~35年,平均(13.3±2.1)年,学历:本科及以下者25名,硕士及以上者11名。护理人员16名,初级职称者5名,中级职称者10名,高级职称者1名;年龄23~50岁,工作年限3~30年,平均(15.6±2.0)年;学历:本科5名,专科及以下者16名,其中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1月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入组观察时间段内病例数均为100例。
1.2管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方法:①成立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小组,由放射科主任及护士长牵头,其中放射科主任主要负责放射科医师日常工作职责确定、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使用药物及药品的管理、放射科临床工作的质量监管等;护理长则主要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绩效考评、职业培训、工作安排。②做好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培训工作,设立影像响技术岗位与护理岗位相关知识培训,重点讲解影像技术基本及原理、读片能力及技术提高方法,同时针对护理知识进行培训重点讲解护理相关理论、基本操作以及护患沟通技巧与能力,最后提高影像技术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时所需要掌管的基本流程、应激护理技能与急救流程。③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排班制度:科室主任与护士长在对科室人员排班安排上应进行合理组合,根据影像技术人员与临床护理热源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等进行更合理的组合分配。依据临床工作需求适当增减护理人员数量,同时由管理小组将排班制度进行公示后粘贴于值班室与办公室,以求大家共同遵照执行。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护理部与影像医师工作各成一体,未进行相互结交融合。
1.3观察指标
比^两组整体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两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同时统计两组干预后出现的造影剂泄露比例及重复扫描比例。
1.4效果评定方法
①整体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由护士长牵头对本科室单月环节质控以及护理部提供的每月质控评分进行总结与计算,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整体护理质量越高;②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使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对两组实施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前后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③两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同样使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比较放射科医师与技师在日常工作各个环节中对工作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④统计两组干预后出现的造影剂泄露比例及重复扫描比例。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整体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干预前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干预前后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4两组干预后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比例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影像技术的发展,未能较好地将护理与影像技术相融合,尤其对大型影像学检查设备缺乏了解,导致在影像技术人员进行工作时,护士未能较好地与之配合[8-12],进而影像检查效率与质量[13]。本研究观察组实施的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放射科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观察组实施的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降低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究其原因可能为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将影像技术人员与护理人员之间根据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14],并进行针对性的内容学习,进入从整体上进行专题教学[15],同时结合当前主要的影像检查技术与护理知识,弥补独立、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16],从整体上提高护理人员与影像技术人员直接的工作协调性[17],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与精力[18]。观察组实施的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排班制度,排班上将科室人员相互搭班尽量做到合情合理,根据影像技术人员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等进行更合理地组合分配,一般以老带新模式、强弱组合模式进行搭配排班,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安全性,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降低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雪,陈金华,卢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5,32(1):41-44.
[2]殷琪.护理一体化信息平台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 34(8):12-23.
[3]龙晓宏,徐迎阳,尚宇,等.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4):269-301.
[4]吴南洲,马林,官剑武,等.层级管理模式在影像技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6,23(4):393-395.
[5]钟晓红.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04-106.
[6]李雪,陈金华,曾登芬,等.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1):49-52.
[7]陈永莉,洪漪.检索语言在医学信息管理与检索中的应用综述[J].情报、信息与共享,2015,3(72):72-79.
[8]王蕾,高晓梅,张正杰,等.基于护士岗位需求调查的护理“教-学-做”一体化影像资料制作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697-2698.
[9]周婷婷,王青尔,钱凯,等.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腹膜透析病人合并高磷血症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8):1010-1013.
[10]李雪,张乐天,刘俊伶,等.模块化管理在影像科护理与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0):1572-1575.
[11]冯荣杰.医院放射线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182-184.
[12]w征.浅谈城乡医疗资源一体化形式下的护理管理模式[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4):501-503.
[13]张梅.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04-106.
[14]殷艳玲,郭新荣,徐静雅,等.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9):3412-3414.
[15]曲梦媛,冷灵,张婷.一体化管理理念在提高肿瘤放疗护理工作效率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2):492-493.
[16]黄秀兰,覃舒婷,黎一雄,等.一体化管理理念在提高肿瘤放疗护理工作效率中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3, 34(6):937-938.
篇5
Discussing the Marketing Operation Technique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l Whole Turns
Zeng Jiewen
Abstract:The competition of 21 century 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upply chain, is more subordinate than the marketing campaign of supply chain with logistics out campaign suit will realize customer value and chain value biggest melt. This paper investigate new technique in operation in marketing strategy from the supply chain Manage the foundation top that integral whole turn.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arketing; The integral whole turns
一、 引言
21 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它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与决策, 目的是为了实现顾客价值和整条链的价值最大化。有效营销运作技术是企业与关键性的客户(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建立长期满意关系的实践,它是营销者通过不断承诺和给予对方高质量的产品、优良的服务和公平的价格来实现的合作模式。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要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供应链合作联盟无疑是有效营销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上探究营销运作新技术。
二、供应链管理与营销的内涵
20世纪90 年代初期,美国市场营销专家提出了一种新的营销理论――整体市场营销。该理论突破了以最终顾客市场营销为中心的传统市场营销理论的概念,提出从长远利益出发,公司的市场营销活动应包括其内外部环境的所有重要行为者,他们是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同盟者、竞争者等。整体市场营销促使我们对原有的竞争模式进行再思考。例如:对供应商市场进行营销时,传统营销理论的做法是把供应商放在对立面,刺激和促使以价格竞争为中心的竞争市场形成;整体市场营销则强调与那些成绩卓著的优秀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它还认为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是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去实现其目标。由此可见,整体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营销技术管理过程。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基础的营销越来越呈现出以下特征: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直面终端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异业结盟,协同服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让供应链成为顾客化定制的生产线;信息化库存使供应链成为库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顾客价值。
三、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营销运作技术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基础的营销不是等待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开始寻找顾客并进行推销,而是以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全方位全流程的互动活动,因此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营销运作技术内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
1. 供应链市场流通渠道技术
市场渠道是指产品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从生产领域流向消费领域所经过的市场通道,它是在生产到消费之间架起的“桥梁”。供应链管理使渠道安排从一个个松散的独立企业群体,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力的合作联盟。从这个意义上看,供应链管理的运作可以说是一种对市场营销渠道的有效管理,其主要表现如下:
⑴ 市场渠道主要包括一种或一系列产品从制造商的消费者转移的销售活动,供应链管理除此之外还包括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等更广泛的活动。
⑵ 市场渠道关注的是现有产品的营销,供应链管理却进一步将产品及其作业流程的重新设计和企业功能的重组考虑在内。
⑶ 市场渠道仅关注本部门的经营活动,供应链管理考虑的是围绕整个供应链的战略目标,优化所有工作职能。
⑷ 市场渠道是一种推销库存产品的“推式”的运作方式,库存往往大量过剩。供应链管理实行的是“拉式”的运作方式,如,准时生产、准时供应和准时采购,;库存可以降到最低,甚至可以是零库存。
⑸ 市场渠道各方之间的交易或合作通常是短期的,供应链管理中的各参与方之间往往
是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关系。
因此,供应链管理要从更高层次、更广内容上去思考有关市场营销渠道的问题。
2. 品类管理技术
品类管理是一个过程,即品类管理为完成ECR的诸多工作提供一套方法,包括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⑴“品类设定”。例如,分销商及其供应商将某品类定义为“宠物食品及用品”,并把不同形态、不同类型的宠物食品全归入该品类。该步骤有助于确定某个品类所包含的商品类别和主要品种。
⑵ 确定“品类角色”。分销商根据各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进一步明确“宠物食品及用品”品类在整个经营活动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即分销商通过经营该品类商品使自己的店铺(或连锁店)为消费者所认知,并吸引到自己的目标顾客。
⑶ 进行“品类评估”。即把所有相关的消费者、分销商、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综合起来,在掌握上述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宠物食品及用品”能够给该分销商带来的机会进行分析,进而明确该分销商在该品类经营中的优势、劣势、机会等。
⑷ 建立品类经营的“品类指标”。利用这个指标体系,某品类部的经理可以对经营计划的实施质量进行评定,该指标体系包括存货毛利率和收益率指标、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指标、服务水平和促销手段指标等。
⑸ 制定“品类策略”。使品类的各组成部分各自负担指定的战略任务。如把“宠物食品及用品”中“干的狗食”这一品种作为促成该品类商品的交易,并通过这个交易提高消费者购物量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该品类中“猫食”部分的品种和花色,增强分销商在经营“宠物食品及用品”方面品种齐全的市场形象;通过提高宠物用品的毛利率及顾客的购买欲望,使该品类中的“宠物用品”承担起创造利润的战略任务。
⑹“品类营销技术”。为实现品类策略而采取的特定的行动必须使执行者清楚明了。这些技巧包括品种组合、价格促销、陈列计划和特色安排、货架商品摆设、商品供应的创新性等。
品类管理从买方市场的角度出发,使分销商及其供应商能够适应这样一个事实,即消费者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贸易伙伴之间的效率变化,但将永远奖赏那些能更好满足其购买需要的经营者。这说明实施品类管理技术是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关键技术。
3.消费者促销技术
在过去十多年中,作为对市场条件和变化的反应,企业的促销活动大幅度增加,经济增长速度的缓慢使消费者对价格变化更加敏感,而且有加重的趋势,促销重要性不断提高。在从事促销之前要考虑:什么样的促销活动与企业营销战略一致?目标顾客对各种促销活动的反应?消费者促销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工具。最常用的是优惠券,但纸张消耗太大。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ECR模式下,有两种更有效的消费者促销方法:
⑴ POS机扫描兑付优惠券。厂商可直接根据POS数据向零售商返款,这样可大大降低兑付和验证费用。
⑵ 在货架上直接标明促销,如“厂商打折:降价0.5元”。这样就完全不用优惠券了。这两种方法都非常有效,因为对消费者的刺激物以最节约的方式送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4. 供应链ECR系统中的营销技术
ECR系统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所采用的营销技术主要涉及商品类别管理和店铺货架空间管理。
⑴ 商品类别管理。 商品类别管理是以商品类别为管理单位,寻求整个商品类别整体收益最大化。具体来说,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和衡量每一个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以便在提高消费者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收益水平。
⑵ 店铺空间管理。店铺空间管理是对店铺的空间安排、各类商品的展示比例、商品在货架上的布置等进行最优化管理。在ECR系统中,店铺空间管理和商品类别管理同时进行、相互作用。在综合店铺管理中,管理人员对于该店铺的所有类别的商品进行货架展示面积的分配;对于每个类别下的不同品种的商品,进行货架展示面积分配和展示布置,以便提高单位营业面积的销售额和单位营业面积的收益率。
四、结论
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之间竞争已上升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现供应链联盟,再造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营销运作新技术,已成为每个企业无法回避的事实。在传统的市场竞争法则中,零售商与零售商为市场统治权而争斗,批发商、制造商同样如此,甚至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这些产品供应的上下游环节也都把彼此视为对手,不断地讨价还价,要挟对方,以一种“互为成本”的关系存在。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发展合作与协作关系,构筑紧密联系的供应链网络是一种明智之举。优秀的供应链可以传导企业的竞争优势,促使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提高。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篇6
一、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可行性
1.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以前图书、档案管理是两个单独的体系,各立门户,无往来以及通信,因此浪费掉不少资源与信息,且在提供的信息中存在重复与交叉现象。对于医院信息资料,要求医院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医疗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但是图书和档案的各自独立性使得实际工作难以满足以上要求。但是,如果对医院图书、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便实现了两者的融合与交流,有效转变信息管理的单一模式,更使得工作人员对于全局观念的统一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医疗科研项目,从课题的申请、立项、开发到结尾的鉴定,都能够有图书和档案的信息提供利用。此外,在课题研究结束,科研材料归档之后,能够方便再次立项课题重新利用,有利于形成信息保管、开发的良性循环。
2.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基于社会广泛、迫切的需求,对于图书、档案的利用日益要求公开化。另外,由于图书馆学、档案学是知识信息管理的两大学科,两者之间在认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上几乎相同;甚有某些区域已将两者实现统一。由此可见,图书、档案事业的发展必然走向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的管理,能够使得其形成综合信息网络。
二、进一步做好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
1.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确保信息的充分利用。不管是图书还是档案,因为被利用,所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应当在信息的优化上下一番功夫。首先,经过网络以及计算机的技术,将馆藏结构的单一性、信息不全、提供速度缓慢等问题进行解决。其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使得图书、档案信息在其有效期内能够更大化地发挥出利用价值,及时为医院各项目提供服务,确保信息能够被充分地利用。
2.根据图书、档案各自特点促进一体化管理的健康发展。在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建设初期,势必无法得到多数人的接受。因此,若想要突出两者一体化的优势,就需要针对两者各自的特点整合资源,互帮互助,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由于馆藏档案所记录的大多是历史,越久越珍贵,而图书以及文献资料所提供的大部分是较新的信息资料,两者从时间上可以反映出其价值与取向。医院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后勤基建部门的维修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是档案管理所服务的对象;医疗、医护、研究、技术人员则是图书管理所服务的对象。因此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其自身特点,但对于一体化的管理来说并没有冲突,反而是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图书、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在管理上需要整合与配置,进行信息深层次的加工,方能突出其共享优势。
3.图书档案馆成立之后,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无论是图书还是档案,在通过利用之后产生的新信息更加具备价值,同样这也是现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管理本质。对于此方面,图书档案的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地做好其工作。例如:院内自办《医学快讯》,对于网上的新知识进行介绍,召开学科领域带头人、科主任进行座谈会等,对于图书馆档案与临床科室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主动地探讨与沟通,了解院内对于图书馆档案的利用需求,对学术论文进行讲评,使得实习医师撰写论文时能够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文献进行创作。
综上所述,图书与档案虽然属于不同的文献资源,但是都有自身的特点以及各自的理论体系,同样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形象,但是作为客观的存在,两者之间不但有着相同、相似的载体,且管理手法以及服务方法也高度吻合。所以,图书与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信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但是一体化建设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以及政府、医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需要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一、医院经济管理基本概念
医院经济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科学的经济手段促使医院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地计划与实施各项经济活动,组织好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并与行政管理、业务技术管理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医院和职工的积极性,以取得较好的医疗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系统方法。
医院经济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信息管理三个要素。其中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物资管理和信息管理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所有的医疗活动和经济活动都和这三个要素紧密相关。
二、新时期医院经济管理的特点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经济管理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范围扩大化
传统的医院经济管理主要是对于主要是对于门诊、住院和药品收入等进行基本的查询、统计、汇总和报表编制。但是现在随着医疗机构规模的扩大,医院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经济数据量大大增加,而且涉及范围更加广泛,不仅限于门急诊收费和住院记账等基本项目,还包括医疗保险费用分解、门急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病床使用及周转率等新指标,医院管理部门对于这些经济数据进行供给、分析、汇总,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医院经济决策的难度也明显加大。
(二)数据处理精确化
传统的医院经济管理模式对于医院经济信息和财务数据并不严格注重考查的精度,而是偏重于总量控制,数据基本可靠即可。而在新形势下,随着医院经济管理范围的扩大,医疗机构的经济数据不仅要可靠,更要十分精确。
(三)医院决策快速化
医疗机构的经济决策都是以对于经济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为依据的。为了适应新时期医院经济管理的新要求,医院管理者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全面、更准确的经济数据,从而对医院经济状况进行更科学的定位并作出更有效地经济决策。
三、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新时期医院经济管理的新特点,传统的的管理技术已经露出疲态,而信息化技术逐渐应用到医院经济管理中,为医院经济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也被称为WLAN(Wireless LAN),利用无线技术在空中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信号,是传统布线网络的一种替代方案或延伸。WLAN无线局域网的出现使得原来有线网络所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用户可以任意对有线网络进行扩展和延伸,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办公效率。一般而言,对比于传统的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价值体主要现在可移动、布线容易、组网灵活等方面。
医院采用无线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无线网络的及时性和移动性。我们把医院的医疗管理系统用无线网络进行延伸,整个医院就会处于整体的电脑网络系统管理之下,从而提高医院医疗管理系统的效率。医院管理者可以按照分配的权限实时查看医院的运行情况,包括财务状况、物资状况等;医生和护士可以利用无线网络产品实时地记录、查询和传递信息,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随时查看病人的监控数据和病情状况;病人和家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带的无线网络设备用特定的账户查看自己的诊断结果、用药情况和各项费用。
(二)办公自动化技术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单位采用办公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优化现有的组织管理结构,调整管理体制,而且还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和目标的一致性,从而提高经济决策水平。
医院利用办公自动化的思想建立的网络平台,集成了内部通讯、信息、日常办公、文件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医院的管理人员通过使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迅速获取医院运行中的各种经济数据,对其进行精确的处理,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医院的管理部门可以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医院的工作情况,掌握更详细的经济数据,提高管理组织决策的自动化和科学水平。
(三)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操作快捷方便,具有数据量大、信息处理速度快、保密性高、识别距离远、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等特点。
RFID技术在医院经济管理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社保卡实时报销结算。社保卡中植入了支持RFID技术的芯片,并在其中存储病人的身份信息和医保费用结算信息。病人就诊结束后只需持社保卡在医院结算窗口进行扫描,病人的医保报销信息和在医院发生的费用信息就可以实时传输到医保中心费用核算系统中,医保中心把病人此次应缴的全部金额、医保支付额和自付额经过核算后发回到医院的收费终端,病人只需按照系统核算的结果缴纳个人自付金额即可。在住院费用结算中,我们利用RFID技术可移动的特点,可以实现病人住院费用的“床头结算”。由此可见,RFID技术在病人医疗费用结算方面避免了手工报销的麻烦,减少了手工工作模式下的疏漏和错误,实现了病人医疗费用的实时结算,提高了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与医院信息系统、WLAN网络的结合而成医疗公共服务平台,在许多应用领域能够发挥其优势。
(四)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从而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
大型医院每天服务病人非常多,消耗的医疗器械、物品成千上万,由此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现代化医院经济管理以物联网为基础,实现仪器设备、药品、输液、卫材等物品到物品、物品到人的联网。通过物品的感知,医院管理人员能够实时、动态的了解病人的医疗情况、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药品和材料的消耗情况,及时有效的处理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四、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化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对医疗卫生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技术参与现代医院经济管理是新形势下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基本需要,通过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与实际医疗工作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尽管如此,但必须明确的是中国医院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后的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董立友.加快信息化建设 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J].中国医院,2009,(5):72-74.
[2] 胡兴军.RFID: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利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3):31-36 .
[3] 张玲.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J].电子科技,2012,(7):148-150.
[4] 李北岩.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304-305.
[5] 吕喜龙.清理固定资产的做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2).
[6] 邝歌.电子商务在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2012:3.
篇8
随着石油企业的科学发展和管理创新,对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以合理的最低质量成本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促进油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沈阳采油厂的重要课题。通过对石油企业质量监督体系和运行模式的剖析和评价,抓住“一体化”管理这个关键,健全体系夯基础,完善机制作保障,标杆管理作示范,配套联动提水平,从而确保质量技术监督的公正、科学、规范、高效。因此,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建设特点,以提高质量、降低能耗为核心,以完善标准、准确计量为支撑,以严格检测、强化监督为着力点,健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生产经营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切实为油田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2.基本思路
质量技术监督“一体化”管理,就是将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节能管理等职能均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框架,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搭建以质量技术监督暨节能工作例会和监督公报为载体的“一体化”管理平台,着眼整体部署、配套联动,从而以合理的最低质量成本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3.主要做法
3.1 构建“五项”机制,为推进“一体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为扎实推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一体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重点建立完善了“五项”机制。一是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好技术监督职能,建立并启动质量技术监督暨节能工作例会制度,搭建起一体化管理平台和监督公报平台;二是完善“一体化”监督机制,着眼于多部门的联动协调和一体化运行,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主体,建立起各责任主体向质量监督部门定期报告质量信息的制度;三是健全“一体化”过程控制机制,完善以计划、检查、整改、反馈、公报为主要内容的过程控制机制,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充分发挥工程监督职能,紧密结合注水站集中改造的实际,坚持每天检查、每天在生产运行会上讲评;四是完善“一体化”质量检验机制,实施“分级负责,责任连带、奖惩兑现”的质量管理责任制;五是完善“一体化”能耗分析评价机制,每月由生产管理部门下达能源测试计划,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对五大系统进行能耗测试,研究节能对策措施,有针对性开展节能工作,形成了计划、测试、分析评价、项目实施的工作机制。
3.2 健全“五个体系”,为推进“一体化”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围绕提升质量技术监督效益,健全完善了五个管理体系,着力质量固基,实现挖潜增效。一是健全质量考核体系,坚持有组织、分层次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将质量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并纳入经营承包;二是建立完善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网络和体系,成立物资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体系,实施“分级负责,责任连带、奖惩兑现”的质量管理责任制;三是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对标准体系构成、适用标准以及应有标准进行调查,并对原版标准体系表所有标准的使用、更新和废止情况逐一进行查询、调研,保证了标准使用的先进性和采标率;四是健全计量管理检测体系,认真落实《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与考核规范》,重点对油气水电等重点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维护等进行监督检查,保证计量管理与考核规范落实到位,促进生产计量工作规范运行;五是健全节能管理工作体系,建立月度节能工作例会制度,审核主要生产系统能耗状况、节能项目实施情况及各基层单位节能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节能达标工作运行情况,部署下步节能工作目标任务,从项目立项、监督管理、考核评价、年终奖惩等各方面严格管理规范。
3.3 深化“五类示范区队”创建,为推进“一体化”管理提供示范
按照“一体化”管理模式要求,结合生产实际,着力推进五类管理示范区队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开展创先争优。一是深化“质量管理示范区”创建,建立了由勘探、开发、石油工程管理、建设和经营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质量目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强化目标对接、分解和考核;二是深化“终端质量检验把关示范区”创建,以“工作现场标准化、工作过程精细化、工作结果精准化”为导向,建立终端质量检验把关示范区,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质量检验工作,把好质量关口,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现场;三是深化“标准化良好行为基层队”创建,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基层队创建活动”,建立标准检查考核制度,定期组织标准宣贯,着力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促进标准的实际应用;四是深化“计量示范区”创建,从计量制度及基础资料、计量人员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等三个方面,明确内容和标准,突出可操作性;五是深化“节能标杆队”创建,着力引导各基层队对标、追标、创标,争创“节能达标标杆队”,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等方式,通过考核评分、例会通报,公开排序等手段,确保创建质量与水平。
4.经济效益分析
篇9
节约和环保的概念深入了水利工程建筑之中。现在我国水利建设的步伐在加快,一些较有成效的工作已经出现,例如三峡大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对施工的方式方法以及带来的效果有了更新的要求,现在的大坝的弱点在于,因为材料上是混凝土,因此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混凝土的性质,带来必然出现裂纹。这不利于大坝的安全使用,为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裂缝问题的处理成为水利工程的难点。也是应当努力的一方面问题,面对裂纹问题,化学灌浆的方法被提了出来,为坝体的安全带来新的思路,极大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前进步伐,也为可持续发展带来契机。
1 砼体坝裂缝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大坝的原则性用料是没有说明的,因此采用本身的土壤以及石头可以成为坝体的组成部分,但是,为了保持坝体的稳定性和坚固程度,用混凝土材料可以最大限度保持不变形,不过混凝土工艺也有自己的特征,例如退化,侵蚀,裂纹等,裂纹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侵蚀,带来完整性的破坏,到一定极限后稳定性受到影响,受力不均匀,加速了进一步伤害的速度,一段时间过后坝体损害坍塌,已经无法作为稳固内层土壤,作为承重材料的目的。所以裂纹治理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也是新技术应当发展的一个方向。
2 水利工程砼体坝的化学灌浆加固
化学灌浆(Chemical Grouting)是将一定的化学材料(无机或有机材料)配制成真溶液,用化学灌浆泵等压送设备将其灌入地层或缝隙内,使其渗透、扩散、胶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防止地层变形和进行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修补的一项加固基础,防水堵漏和混凝土缺陷补强技术。
2.1 水利工程砼体坝的化学灌浆加固处理技术概述
砼体坝裂缝修复的化学灌浆加固处理法适用于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的修补与加固。对于灌浆死缝可选用水泥浆材、环氧浆材、高强水溶性聚氨酯浆材等;活缝可选用弹性聚氨酯浆材等。其施工首先要根据原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勘察和分析,确定灌浆孔。然后钻孔、洗孔、埋设灌浆管。沿裂缝凿宽、深5~6cm的V形槽,并清洗干净,在槽内涂刷基波,用砂浆嵌填封堵;进行灌浆前要进行压水检查。灌浆结束封孔时的吸浆量应小于0.02l/5min。在进行灌装时要根据裂缝类型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灌浆方法,垂直裂缝和倾斜裂缝灌浆应从深到浅、自下而上进行;接近水平状裂缝灌浆可从低端或吸浆量大的孔开始。
2.2 化学灌浆材料与使用注意事项
目前常用的化学灌浆浆液主要有环氧浆液及丙凝浆液两种。环氧浆液的主要成份是环氧树脂,丙凝浆液的主要成份是丙烯酰胺。环氧浆液的特点是能灌注0.1~0.2的裂缝,可灌性强,收缩性小,强度高,抗渗性能好;丙凝浆液的特点是可灌注细微裂缝,可灌性好,浓度为12~15的浆液与水相似,聚合时间可以控制;该浆液稳定性好,不析水,有一定膨胀性,抗挤力好,是良好的防渗材料。其具体使用需根据坝体裂缝情况选用适宜的材料进行,对于宽度较小,无渗水或有微渗水的裂缝用环氧浆液进行灌注。对于宽度较大,有渗水或渗水量较大的裂缝先用丙凝浆液进行灌注再用环氧浆液灌注。无论是环氧浆液还是丙烯浆液其关注施工必须在12℃~16℃温度环境下进行。
2.3 水利工程砼体坝化学灌浆加固处理技术的具体施工
第一,砼体坝进行化学灌浆工艺的时候要把等待修补的裂纹内部清理干净,保证没有杂物,和脱落物。具体清理物品包括钢刷和水枪等,能够冲走内部不易清理的杂物。清理工作完成后,将水分晾干,使接触面之间不掺杂水分,是化学灌浆有效的铺垫工作,应当注意。
第二,为了保证裂缝与成分之间的完整贴合,并且再后来的工作中不发生断裂的不良情况,可能需要对于裂缝不规则,内部结构复杂者进行凿槽,凿槽工艺之前将内部所具有的碎石利用清理工具进行清理以及干燥。将管道埋进地下。距离应当在20cm与50cm左右。这个数字应当根据裂缝的尺寸来决定,为了减少漏浆问题的发生。采用能够防止浆液流出的材料,选用正确的材料以及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是完成封堵工作的关键问题,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当参考力学原理以及说明书等,找到材料后,以上工序能够带来质量的良好保证。
保证了内部的完整统一性。完成工作之后把表面磨平整,明白灌浆管所在的位置,在其位置应当适当加厚涂料达到保护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在坝体裂缝的顶端两侧打孔,使用环氧灌浆材料和钢箭进行锚固,将裂缝两侧的坝体拉紧。
2.4 砼体坝化学灌浆质量控制
砼体坝化学灌浆过程的控制是保障灌浆质量、保障坝体加固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材料控制、操作方法控制、工艺技术控制等方式保障砼体坝化学灌浆质量。首先,要通过对裂缝的勘察与分析,选用适宜的灌浆材料,并在灌浆材料配置过程中严格控制配比,保障灌浆材料质量,为砼体坝化学灌浆施工质量打下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裂缝的情况,单孔一次灌浆或停灌结合等工艺方式,满足裂缝灌浆要求,保障灌浆质量。例如:在进行环氧材料灌浆时,由于环氧材料需一定时间才能固化,因此在灌浆达到一定量后,需停止灌浆,待环氧浆液达到一定固化后再继续进行灌浆。
3 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管理
砼体坝的损伤和裂纹使其整个结构受到影响,物理承受能力也开始变化,所以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马上解决就会影响整个坝体的继续使用,这时应当马上进行化学灌注工艺。这也是保证砼体坝安全的重要方面,在平常的检查中就应当认真负责,明确坝体当前的状况,发现为题及时报告,而专业保养维护部门也应当具备优良的检测能力,以及检测的体系,分析坝体之前所具备的文件和材料,找到最为合适的灌浆技术与材料。通过质量与管理的双重把关来完成坝体灌注,得到最好效果。
结论
砼体坝对于化学灌浆的应用较多,也能展现出较强的利用程度,通过两点因素能够达到正确合理使用灌浆工艺,并带来良好效果。第一点就是材料上的把握,第二点是操作上的完整,但是工艺完成不代表日后不会老化和变化,通过周期保养预防问题,对于小的问题及时解决,预防扩大,将问题在萌芽状态解决。及时进行工艺的加强处理,保证坝体的安全进而就保证了施工人员的通行安全,充分的调动检查,保养和修理工作对于保证坝体工作安全进行,促进水利事业发展有着促进性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2.1管理模块的功能
2.1.1计量人员管理内容包括检定项目的建立和维护、人员信息档案、人员取证(复证)管理、计量人员信息查询和统计等,并生成相关报表。
2.1.2测量设备档案管理测量设备分为计量标准设备和工作计量器具2类。计量标准设备是指:电力系统内直接用于检定、校准、对比、试验的测量设备,包括标准装置的主标准设备和配套设备;工作计量器具是指:电力系统内除标准计量设备以外的用于测量的各种计量器具。(1)直属市供电公司管理:测量设备进行唯一性编号,对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状态管理,保证测量设备处于受控状态。(2)非直属市供电公司管理:测量设备可在系统中进行临时编号,编号规则参照本公司设备,公司编号在检定管理过程中为唯一编号,测量设备收发人员在接收测量设备时由系统生成。
2.1.3测量设备实时管理为保证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准确、可靠,对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实施有效控制,对其在采购、验收、使用、核查、维护保养、修理、降级与报废等过程中进行实时动态管理。测量设备的状态共有13种,分别为:“新购”、“待检”、“送检”、“合格在库”、“修理”、“待修理”、“禁用”、“降级”、“封存”、“报废”、“待报废”、“运行”、“不合格测量设备的追溯”。
2.1.4检定管理通过授权的检定机构对送检测量设备进行检验/校准、测试、故障处理等,保证送检测量设备的准确、可靠。系统具备数据接口,可上传检定/校准数据,实现对数据的管理、保存、查询,建立设备的健康档案,并定期生成统计分析表;对不具备接口的设备,应留有手工录入窗口。
2.1.5现场运行管理通过对运行测量设备的现场检验、轮换、故障处理等,保证现场电测计量的准确、统一和现场电测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系统应有相应的数据接口,对不具备接口条件的设备,留人工录入窗口。
2.1.6计量技术监督管理通过技术监督网络,实现技术监督报表管理,实现技术监督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以及技术监督结果的评价和,确保计量技术监督工作有效开展。需在省电力公司、市供电公司设立各专业的技术监督员,在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设立技术监督员,按照计量体系要求有效开展工作。
2.1.7查询测量设备档案应能根据各个字段(包括单一字段及字段组合),如设备类别、设备厂家、设备型号、设备编号、运行时间等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并生成表格输出。
2.1.8技术监督报表管理部门技术监督员通过测量设备送检、室内检验、现场运行和轮换等情况汇总,对测量设备送检率、检验合格率、现场故障率、轮换率进行分析,为技术监督结果评价和新设备招标评价提供依据。
2.2管理模块的实现要点
2.2.1测量设备计量编号唯一性
测量设备的唯一性编号和功能位置编码,采用省电力公司大生产平台中的统一编码规则;测量设备分类采用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分类目录中的测量设备分类明细,使杂乱无章的信息有章可循,且具有唯一性和可重用性。(1)编号规则设备编码共16位,分5层,各层分别代表以下内容:(2)使用规定测量设备的计量编号由客户服务中心统一发放,各使用部门不得自行编制。新购测量设备验收合格后,由客户服务中心发放计量编号。测量设备报废后,原计量编号随设备一起报废。供电公司所属的变电站电量变送器、配电盘指示仪表等在线安装电测仪表,其部门名称由客户服务中心代码表示。(3)代码表编码结构的第1-4位代表设备所属的单位编码,用4位数字表示。编码结构的第5位代表设备种类。编码结构的第6-9位代表设备类型,其中:第6位为设备类别(可用字母);第7位为设备种别(可用字母);第8-9位为设备型别(可用字母)。编码结构的第10-15位代表设备流水号,用6位编码表示。报废设备的流水号将不再使用,以免发生错误。编码结构的第16位代表设备的管理单位,用1位编码表示(可用字母)。例如:5300J41080000011表示是绍兴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第000001只交直流伏安表,其中5300为绍兴供电公司;J为测量设备;4为电磁类;1为电压种类;08为交直流伏安表;000001为编号;1为客户服务中心。
2.2.2检测设备接口功能定义
根据目前测量设备的类型来定义数据接口,做到与外部检定设备无关,任何厂家的设备,只要被试品类型相同,均可通过接口上传数据。(1)接口标准系统设计数据接口时采用了基于XML的Webservice。Webservice技术为各自孤立的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提供了统一的接口规范。首先将交换数据按XML文件格式进行数据定义,再采用Webservice方式进行数据传输。(2)接口数据标准所有结论用代码表示:0=不合格;1=合格。所有涉及程序判断或控制的字段,需统一采用标准代码,如检定类别、指示仪表类别、接线方式、校验类别等。对于不涉及程序判断或控制的数据,如型号、电压、电流、厂家、准确度等级等,直接传送代码名称而不传代码。所有的标准装置编号均为部门或单位的资产编号。上传数据中的人员信息不使用名字,而是用系统帐号,在上传数据中如果有多个人员信息,系统仅对第一个人进行权限验证,其他如测试人、复核人等不进行权限验证,但要验证上传的帐号是否在系统中存在。电测仪表检定接口支持出库时不扫描的情况。此时检定接口上传的数据应保证有申请编号,使系统能够将相应表计对应到工作单中,否则系统将返回找不到检定任务的错误信息。所有的数值可不带单位,比如温度数据,300即可,而不必采用300℃。当网络不通时,如校验台在未下载基础信息的情况下完成表计检定,当网络重新连通后,校验台可通过条形码等编号调用接口,补全相应信息,再按照标准格式返回系统。
3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系统实际应用中,大部分设备都已实现了与系统的完美对接,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验证。但部分仪表检定尚未实现微机化,受现有标准器具和计量器具的限制,各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开发对应的自动检定设备和软件,以减少人工干预的影响。例如,2012年绍兴供电公司针对指针式万用表,已研制出通过图像识别实现全自动检定的功能;2013年,绍兴供电公司针对直流单臂电桥,开始研制通过数字微伏计替代传统检流计,实现智能检定等等。以上都是本系统未来需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篇11
下面以“网络交换机生成树协议配置”为具体实例,探讨一体化教学在《网络管理技术》课程中的应用。(1)展示企业项目场景和需求。将企业项目的场景和需求展示给学生。如:企业需要搭建内部网,基本情况及需求如下:有两栋楼,每个楼都有相同的四个部门,拥有的计算机数如下,办公室12台,资产部4台,技术部16台,市场销售部14台;各部门拥有独立的Vlan,通过三层Switch让各部门之间能连通;规划部门IP地址,IP地址不浪费又有盈余;设定三层Switch为网络的生成树的根。(2)提炼出项目任务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企业项目背景和需求的分析,可以更为具体提出需要解决的项目任务。如:通过企业需求提炼出项目具体任务:规划IP地址;绘制出网络拓扑图;完成生成树协议配置;实现网络通讯,完成企业需求。(3)项目任务具体分析。通过分析项目任务,教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把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确保学习的针对性。教师引导学生以思考、讨论的方式对项目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带入企业项目场景,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项目任务,得出将整个网络分成四个子网,分配给四个部门。然后将网络划分成四个vlan网络。修改Switch的优先级将三层Switch设置为生成树的根。(4)任务实施,进行实践。将学生分小组操作,教师和学生进行同步操作,关键部分教师演示和讲解,大部分让学生小组独立完成。教师负责各种问题解答并适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学以致用,用以致学”能完成交换机配置。实施过程如下:1)规划IP地址:有四个部门,划分为至少四个子网;各部门的pc数量不同,为获得足够容量主机数,又不浪费ip地址,将网络分成四个具有24-2容量子网;2)构建网络拓扑图如图1;3)配置二层交换机:vlan的划分和二层之间trunk模式设置;4)配置三层交换机:vlan的划分;三层与二层之间trunk模式的设置;三层的优先级设置;三层的根桥设置(生成树协议配置);5)测试网络通信:ping命令测试网络通讯。(5)检查与评价。为不同的项目实训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案。在每个项目完成后要进行阶段性的项目考核;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的情况。阶段性项目考核占总成绩50%,要求学生必须达标。课程理论部分通过期末考试完成,占总成绩30%。还有20%作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考核。
3一体化教学出现的问题
3.1一体化教学资料包的建设不完善
《网络管理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该与企业多多沟通,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对教学资料包的建设需要教师、学生与企业三方面共同建立完成,现在缺乏企业相关人员的参与,缺少最新的技术教学资料的补充,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3.2无法参与到企业项目
网络管理技术是很多公司和企业比较重要的部分,企业不愿意让这些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参与进来。建议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篇12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长期以来处于隔阂状态。二战以后,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受到挑战。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国际经济关系,逐步放宽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严格的条件假设,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的交叉。本文对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回顾,为尝试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基础。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的交叉
较早地把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纳在一起分析的是弗农的(R.Ve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认为,产品周期可分为产品创新、成熟、标准化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决定了企业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决定了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贸易和投资战略。在产品创新阶段,由于创新企业在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享有垄断权,企业最有利的安排就是在国内生产,并通过出口满足国外需求。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基本稳定,市场上出现了仿制者和竞争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想保持和扩大国外市场份额,就必须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在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普及,创新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已经完全丧失,产品的价格成为竞争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子公司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内部化理论与生产折衷理论从发生条件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结合起来。市场内部化理论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了研究。该理论认为,企业是选择国际贸易还是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关键在于比较通过世界市场进行贸易的费用与企业将外部市场内部化所增加的管理费用孰大孰小。如果交易费用小于管理费用则选择国际贸易,反之则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生产折衷理论综合了以往各个学派的成就,力图对企业开展国际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和合约性无形资产转让进行统一的解释。它认为,一个企业只能同时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而仅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只能采取国际贸易的形式。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理论研究
1、蒙代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
蒙代尔于1957年提出了贸易与投资的替代模型。其基本含义: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生产函数相同的前提下,一国对另一国进行直接投资,可以缩小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大对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形成对国际贸易的完全替代。但是他的模型是建立在4个基本的假设之上的,模型的条件设定比较苛刻,跟如今的现实状况有不小分歧,只具有一部分的借鉴意义。
2、马库森(James R.Markuson)和斯文森(Lars・Svensson)的互补关系模型
马库森和斯文森利用要素比例模型阐述了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它们之间表现为替代性还是互补性,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还是“非合作”。如果贸易和非贸易要素是合作的,那么商品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互相促进,从而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如果两者之间是非合作的,则商品贸易和非贸易要素的流动就会表现为一种替代关系。马库森最直观的证明是:假设中国和美国的要素禀赋相同,但美国在钢铁行业中的技术比中国高,那么美国具有生产钢铁的比较优势。当两国进行贸易时,美国将出口钢铁。而美国钢铁生产(资本密集)的增加将导致对资本需求的增加。因此,美国的资本收益率增加,工资率下降。当中国专门生产服装时,中国的工资率增加,资本收益率下降。马库森证明,当达到贸易均衡时,美国的资本收益率较高,而中国的工资率较高。考虑由于要素价格差异使得要素发生国际流动,则资本将流向美国,而劳动将流向中国。按照罗勃津斯基定理,美国将扩大钢铁生产,减少服装生产,而中国情况正好相反。这将进一步扩大美国钢铁的出口和服装的进口。要素流动增加了贸易。因此,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是互补的。
3、贸易和投资关系的不确定性
Neary的研究发现,在3×2的特定要素模型中,贸易与要素流动的关系是不确定的。他假设有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三种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假设美国和日本的劳动和资本禀赋相同,只有土地禀赋不同,美国有更多的土地。在此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美国的土地和资本都比日本便宜(而劳动较贵);另一是美国的土地便宜,而资本和劳动较贵(双要素稀缺)。在第一种情况下,美国的资本流向日本,同时日本的劳动流向美国。在第二种情况下,存在激励使日本的劳动和资本都流向美国。当美日两国由封闭转入自由贸易时,美国出口粮食使美国的粮食价格上升,从而增加土地收益率并降低资本收益率。与此同时,日本出口制成品,增加资本收益率并降低土地收益率。在第一种情况下,美国资本流向日本的激励增加,这时贸易与资本要素流动是互补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贸易使得日本资本流向美国的激励减少,这时贸易与资本要素流动是替代的。因此,贸易与资本要素流动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四、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1、国外学者的研究
Porter(1990)从外资供给角度分析了出口和FDI的因果关系。他认为,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低成本就意味着高收益,世界价格是一致的,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低成本生产再出口到世界市场意味着比本土生产更高的回报。因此,这种高回报的出口吸引了大量的FDI。Hein(1992)通过建立基于拉丁美洲和东亚地区的数据的政策模型指出,这两个地区的出口导向策略吸引了大批外国直接投资,所以他认为是出口早于或者说是引致了FDI。而Lucas通过对东亚地区的研究,也得出了出口引致FDI的结论。Pfaffermayr(1994)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对奥地利制造业从1980-1990年的季度数据作回归分析,结果发现FDI与出口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关系。Bayoumi和Lipworth(1997)运用日本和其20个主要贸易伙伴1982-1995年的数据,对贸易和FDI作回归分析。发现FDI的存量对贸易有长期影响,FDI的流量对贸易有短期影响。并得出了从日本流出的直接投资对日本出口有短期影响但是对进口有长期影响。Goldberg和Klein(1997)研究了日本和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进出口的影响。他们发现资本流动与双边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性。Gopinath、Pick和Vasavada(1999)用1982-1994年美国食品业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额、出口量、海外雇员数和FDI作为内生变量研究FDI和贸易的关系,得出了海外销售额和出口之间有着显著的互补关系的结论。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为研究FDI流入量和出口效果的关系,就52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1995年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从整个样本来看,FDI与制成品出口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unning等(2001)在投资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把贸易的水平和方式纳入分析框架,他们考察了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行为增加将导致外资流入增加,外资流入增加会导致出口增加,而出口增加又会最终导致向外投资增加。
2、国内学者的研究
(1)国内学者黄河在《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文中,采用静态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的样本有52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回归结果表明,对于样本国家,人均直接投资水平对制成品出口都产生正方向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对高技术出口影响最为明显,说明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国(主要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完成的。(2)蔡锐和刘泉考虑了中国投资对象国和投资母国的双重地位,对对外投资和国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确实能够促进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发达国家的FDI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使中国的技术结构升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效率,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实质的进展。另一方面,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虽然数量少,但也能促进中国的出口。(3)龚晓莺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投资与贸易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作者运用1982-2004年我国国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国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国际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的相关尝试
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统一基石上的尝试首推日本一桥大学的教授小岛清。小岛清(1987)指出FDI可以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他认为,国际分工不仅可以解释国际贸易,也可以解释直接投资。各国劳动和经营资源禀赋的差异会导致比较成本的差异,比较成本的差异则会使各国的比较利润率不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可以建立在比较成本和比较利润率的基础之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传统理论的研究基础和说服力受到削弱,新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以国际直接投资在生产上表现出的特性划分,有关论著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将纵向国际直接投资融入国际贸易模型的思路与将横向国际直接投资融入国际贸易模型的思路。但是横向与纵向FDI理论的互不兼容与实际的共存状态是相互矛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 Markusen允许总部服务和实际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把纵向和横向FDI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建立了FDI的知识资本模型(Knowledge Capital Model――又称KK模型)。进入新千年以来,贸易和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出现了两个新的方向。首先,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异即企业的异质性被纳入一般均衡贸易模型,为解释一个行业内部同时存在国内企业、出口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原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工具。第二个新方向,是把两国均衡的FDI模型扩展到多国分析框架(通常包括两个高收入的北方国家与一个低工资的南方国家),并把差别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总部服务、中间投入品和最终产品等多个生产阶段,以解释跨国公司各种更复杂的一体化战略。Grossman和Helpman(2004)建立的跨国公司模型在多国层面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贸易和直接投资活动进行了综合分析,他们引入了企业的异质性,按照自下而上的逻辑,从优化企业战略的角度,说明了在产品内生产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的微观形成机制。他们的分析指出,在存在中间产品贸易成本时,企业倾向于在多个区位从事中间产品生产活动,并促使最终产品组装活动向零部件生产地集中,形成集聚互补效应。如果中间产品贸易成本较高而最终产品贸易成本很低,那么两种活动固定成本的下降将促使更多的企业在南方(工资率较低的地区)进行一体化生产。相反,当两种贸易成本都较高时,固定成本的下降会导致更多的企业在两个北方(工资率较高的地区)国家进行一体化生产。
六、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贸易与投资逐渐呈现或是替代或是互补亦或是不确定的交织关系,许多学者采用不同国家和地区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互补关系的居多。如今的学者不再局限于纯粹地分析贸易与投资的关系,而是进一步尝试着将贸易与投资理论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下,进而创建国际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
【参考文献】
[1] R.Lucas:Making a Miracle[J].Economitrica,1993(61).
[2] L.S.Goldberg、M. W. Klei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de and Real Exchange Rate Linkag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J].NBER Working Paper,1997(12).
篇13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精品工程逐渐深入人心,园林树木的种植量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多。而园林树木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和资金,同时,大型园林树木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移植树木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能否掌握树木移植的要领,是影响树木移植成活率的关键[1],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原则为佳。
坚持适地适树为基本原则,在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到一是树木原生长条件和定植地立地条件一致,移植后的环境条件应尽量地和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相符,否则移植的效果就不好。二是选择适合绿化要求的树木,树种不同,形态各异,因而它们在绿化上的用途也不同。
2、前期准备
2.1时间安排
树木移植如果方法得当,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能保证施工质量,则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因树种和地域不同,最佳移植时间也有所差异。应根据工程进度,提前做好移檀计划,选择最适当的季节进行栽植。
2.2土地平整
树木种植前,因绿化施工的场地往往都不是熟地良田,所以必须先平整更新土地。场地深翻深度在3卜40cm,种植穴大小要比植株土球大40--50cm,以便疏松土壤,增加蓄水保肥的能力。树木的种植土壤必须是不含砂石、建筑垃圾,如果是回填土,不能是深层土,最好以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冲积或粘壤土,PH5.0~7.0之间较为理想。基肥不得采用目前市面上油性很大的垃圾肥[2]。
2.3树木选购
树木质量关系重大,要注意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形态优美的苗木。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苗木有两种:裸根苗和带土球苗。选购裸根苗时首先要看苗木根系是否新鲜、是否发达:其次看植株高度、粗度、节间长度[2]。节间太长,是速长苗,不宜选择。再者看芽体是否饱满、紧实。带土球苗要选择土球稍大,土球不散的苗木为宣,然后看土球周围根系是否发达,其他条件同裸根苗。总之,要选择根系发达,枝条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苗木
2.4起挖准备
树木起挖前一周,充分供水,以防脱水。特别是对于两年以上没有迁植的苗木,须根甚少,起苗时应提前一周浇透水,让株体补足水分,以避免起苗后过早脱水,而影响成活率。
在温暖地区,春夏季移植树木时,病虫害较多,为此,在起苗前,应选用具有触杀、胃毒、杀卵功能的氧化乐果或托布津混合1000倍液,全面喷施一次。同时,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多元叶面肥等混合1000。1500倍液喷施[3],以提高抗逆性和适应性。对于大型树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则应于移植前的数年开始,预先在准备移栽的树木的四周挖一宽20—30cm,深50~70cm的沟。以刺激其长出密集的须根,创造移植条件。断根范围一般以干径的4~5倍为宜。
3、起挖、包裹及运输
3.1树木起挖及土球处理
为了保证移植树木的成活率,苗木的移栽宜均带土球。一般土球按胸径的7~10倍确定,土球最小不小于40~50口。沿规定的根幅外圈垂直向下挖[4]。挖掘过程中,遏粗根时用手锯锯断,以免根部劈裂,当侧根全部挖断后,将树身推倒并切断主根,尽量不伤根皮和须根,保留原土。最后,用湿草袋和草绳包扎后待运输。
3.2树木的包裹
由于任何形式的移植都会损伤树木的根系,为保证大树体内收支平衡,一般可采取提前断根、截干缩枝等技术措施。如果在移栽过程中对树干进行绑膜保湿处理,减少其水分蒸发,将外界不良因素对大树的影响和伤害降到最低限度,更有利于提高树木移栽的成活率。
3.3运输注意事项及假植
移植规格较大的带土球树木,或对珍贵、难活树木,在包装过程中,注意要把树木根对根放在包装材料上,并在根间加湿海棉等湿润物。当苗木的重量达到约45KG,则将苗木卷成捆,用绳子捆住,捆时不要太紧,即有利于通透空气又可减少水分蒸发。
对于胸径在15cm以上的大型树木,应选用起吊、装运能力大干树重的机动车和适合现场施工的起重机类型。苗木堆放时应注意土球的重心放在车后轮轴的位置上,树冠向后。用绳绑紧,土球下应用东西塞紧,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因颠簸而散球等不利于大树生长的因素。必须安排好苗木的起掘、运输、种植时间十分重要,要力争缩短起苗至种植的时间,减少苗木的水分损失[5]。应避免在风天运营。运输途中要尽量保持行车平稳,中途停车应停在树荫下,且经常给苗木喷水:有条件的,还可采取适当遮护措施。
4、修剪与种植
4.1植前修剪
在进行树木栽植前,树冠必须经过不同程度的修剪,以减少树木水分的蒸发,来保证树木的成活,以及树木的平衡生长。修剪量依不同树种及景观要求有所不同,首先应剪去在运输过程中不慎造成的断枝、断根。在不影响整体树形的情况下,进行疏剪枝条。
枝条茂密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枝叶集中生长在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枝条,只燎叶。对于较大的落叶乔木,尤其是生长势较强、容易抽出新枝的树枝,可进行强剪,树冠可减少至50%以上。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所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条的20%一40%。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干径10cm以上者,可疏枝保持原树形;干径为5~10cm的,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持原有树形来进行短截[5]。
4.2树木栽植
树木种植要注意按原向进行种植,才能使植株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提高成活率。对于珍贵树木及原带土球不完整,根群已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的苗木,需采用浆根及根部喷施生根素进行处理。
栽植时种植土取其一半填入坑中,堆成土丘状。为了促进种植树木的根系发达,还可在肥料中添加磷肥和腐熟肥料,以此来提高种植树木的成活率。裸根树木放入坑内时务必使根系均匀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上,校正位置,使根颈部高于地面5—10cm左右。然后将另外一半种植土分层填入坑内,每填一层土都要踏实,并同时将树体稍稍上下提动,使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最后将土填入植穴,直至填土略高于地表面。带土球树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入种植穴,填土踏实,但不得损伤土球。
5、植后护理
(1)支撑:大树种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但要注意支架不能打在土球或骨干根系上。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如树干伤口应涂以凡士林等保护剂及冬季涂白树干等。~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增强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前,可采取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做好树体保温工作[5]。
(5)防灼:在高温干燥季节,大规格树木移植初期,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树冠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体量较大的树木,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不少于50cm的距离,以保证棚内空气流动,防止树冠日灼危害。使用遮荫度为70%的速荫网,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待树木成活后,视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可逐步去掉遮荫物。
6、结束语
移植树木的养护方法、养护重点,因其环境条件、季节、树体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关于提高非栽植季节内树木移植成活率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10,""(6)
[2].王大伟.树干钻孔注药提高珍稀濒危树木移植成活率初探 -甘肃科技20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