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能源经济管理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强调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网络信息化,企业面临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多。管理者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时,更多地需要依赖自身专业知识及个人经验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做出恰当的判断。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管理者如何选择准确适当的会计信息对于经营管理决策有决定性意义。很多管理人员虽然有过会计学习经历,但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学习如何选择和运用会计信息,不能识别会计估计、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等,没有形成对会计信息的职业判断的意识和能力,经常出现滥用会计信息的现象,严重影响决策的质量。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大学教育属于入职前职业教育阶段,其教育定位决定了大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作为公司未来潜在的经营管理人员,如何识别和运用会计信息对于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作出准确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原理》课程是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兴趣和会计课程教学质量重要环节,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会计原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中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现状
通过对长沙开设经管类专业的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针对性调查,涉及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及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调查情况汇总如表1表2。
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所制订的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很多高校并未明确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习该课程意义所在;部分高校即使制订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没有准确传递与职业判断能力相应的信息,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还停留在会计核算基本原理的介绍和会计信息的生成上,非会计专业学生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太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实践教学过程就已经结束,更不要说通过实践对他们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此外还发现,各高校决策者对于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投入的时间和经费稀缺;学生认为会计教师虽具备丰富的讲课经验和较高的理论基础,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将现实与理论结合;有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即使涉及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也是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目前几乎是一个空白。
三、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措施
职业判断的形成取决于多个方面,个人的专业素质是主要因素,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专业素质包括会计、财政、税收、贸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综合性最强的信息,会计信息的选择与运用应作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培养的重心。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侧重于告诉学生在实践中如何根据所学的会计理论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取的信息为单位经管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在大学学习阶段,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目标是行动的纲领,制订的目标必须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换句话说,学生对于会计教育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的正确认识将提高会计教学的有效性。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目标中确定不同的子目标,同时明确强调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应作为一个主要目标。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进行会计操作生成会计信息,而是能够依据所学的会计核算原理,针对既定的会计信息进行识别与判断,并分析提炼出对企业经营决策能够产生促进作用的信息。
(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在教学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会计原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应该各占一半左右,理论教学着重介绍基本原理,其他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加强自学和自我理解;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把凭证、账簿、报表知识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安排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训练学生如何针对复杂的会计信息形成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编制恰当的教学资源。非会计专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心是在针对特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决策过程中如何获取与运用会计信息,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恰当的教学资源为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提供辅助条件。恰当体现在一方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具体设计实践课程资源过程中,总的原则应该要强调实践教学资源的仿真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同时要强调法律在职业判断中的约束作用。
1.编写恰当的教材和教案。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版《会计原理》实践教材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教育钻研较深的一线教师联合编写,所编写的教材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前瞻性体现在对未来新的经济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新的业务、处理方法进行预计;通用性体现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不同专业都能够从教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样既可以做到专业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编出精品资源,还可以兼顾各高校的特色。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在编制教案资源过程中,要建立高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换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各高校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及专业特色在案的基础上而有所发挥。
2.准备恰当的会计模拟核算工具、教学版会计软件、ERP软件、教学录像等。结合非会计专业特色,这些教学资料各高校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工作环境。对这些资料可以提供必要的文字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通过良好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选择和运用会计信息。条件较好的高校,针对国外类似的教学工具也可引进编译,并形成此类教学工具库。
3.根据专业设置,收集会计信息资料。针对各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及就业主要方向,可以有针对性选择相关行业的典型企业的会计资料及该企业发生的相关大事备忘,主要有企业会计核算原始资料、财税法规、经贸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企业经营活动案例分析等。
(四)选择以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式。《会计原理》实践教学应是以职业判断为核心,将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通过边学边练习,消除书本与实践的断层。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的原则是注意所选择新方法的实质效果而非表面现象,同时要考虑实践教学的成本效益和时间限制。
选择实践教学方式的基本思路应能够培养学生形成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首先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营造实践教学气氛,在较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所选择的实践资料,设计会计信息与各专业相关的趣味问题,在互动过程中穿插对职业判断的认识、引导;再次选择恰当的教学实施方式,如演示导入、小组讨论、项目设计、调查分析、沙盘体验、模拟决策、团队竞争、总结分析,在小组竞争过程中提倡批判性、谨慎性思考,强化对职业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的认识。
此外,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邀请对会计职业判断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专题讲座、带领兴趣浓厚的学生参观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等,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达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五)改革考核方式与内容,优化考评环节。恰当的考核方式是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效果的保证。职业判断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这种能力是分阶段通过不同小的实验和项目来实现的,因而这种能力的检验不能完全通过闭卷考试实现。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而言,实践环节的考核应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会计信息的选择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经营管理决策综合案例,考核的时间可以课外用一周左右来完成,通过综合案例评价检测学生的判断能力。
(六)培养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具有敏锐职业判断能力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应制订相关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师队伍。
首先,应强化终身教育理念。一方面学校加大投入,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加强校际会计教育交流,拓宽教师视野;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各高校可通过轮换的方式安排会计教师用一年或半年的时间深入到企业里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利用会计信息决策的能力。最后,聘请经验丰富的执业者、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向学生讲述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选择和运用会计信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实践教师的不足,保证教学上较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是管理人员常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最全面的反映,恰当的职业判断建立在对会计信息准确把握上面。在目前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养成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各大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因此,应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对实践环节在资金、时间、资源、师资上予以足够重视。J
参考文献:
篇2
2.1低碳经济专业的特点。
根据前文所述的"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领域的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应当包括:掌握经济学、金融、统计学、会计学等的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低碳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贸易政策,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对外沟通能力。由于该学科的知识高度交叉性,很有必要对该专业的本科生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做到深浅得当。
2.2低碳经济相关专业开设院校。
目前,国内普通本科院校招生目录中,针对"低碳经济"这一领域,有一些高校陆续设置了相关的专业,比如能源经济、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然而,近几年来国内高校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的开设仍然较少。另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发展经济学系,一直开设有能源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低碳经济类课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则于2011年在其下属的“经济学专业”设置了低碳经济方向(以下简称低碳经济专业);并且有报道指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划在2014年的招生计划中,新增的金融工程专业(碳金融方向)。
2.3低碳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于低碳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本文将以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经济专业为例,简要介绍低碳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能源经济专业,为该校经济学院下属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国内第一个设立的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立足于国际能源政策与战略平台,为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能源经济理论方法、追踪国际能源价格趋势、熟悉各国能源政策与战略的高级能源经济战略性人才。其中,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从能源金融方面入手,教授学生能源经济、投资、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另外,人大经济学院还定期推出能源经济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内容涵盖资源、环境、气候等众多相关领域。而该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方向,主要为在各级政府从事能源经济管理,在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能源板块从事投资、行业分析,以及在国有大型企事业进行能源管理等。
3低碳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上述论述,可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学(低碳方向)提供参考借鉴。另外,考虑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作为本科独立院校,其对学生的要求定位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有所差别。在此,考虑上述因素,论述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低碳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3.1培养目标的适当定位。
作为本科独立院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直坚持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此,结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低碳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熟悉低碳领域相关技术、政策、制度和规划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适宜从事公司、行业协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低碳经济领域的相关工作。
3.2专业课程的合理安排。
专业课程方面,目前新华学院的低碳经济专业的课程类别分类较杂,虽然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课程有涉及,但是无法很好的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建议除专业核心课程外,将其他修习的课程分门别类列出,如理论经济学类、应用经济学类和经济学方法类;如此更能体现每门课对培养目标的意义,同时也体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承接关系。同时,还可以辅以一些前沿性讲座,内容涉及最新的低碳经济资讯、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低碳经济工作进展、低碳经济的应用等,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3.3产学研的联合培养。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光是课程的专业学习和讲座课程,是不足以培养毕业后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因此,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在此,就要求注重专业产学研的合作。可以通过专业相关的研究项目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使得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市场接轨,也为学生提供接触低碳市场的平台。
篇3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信用、城市经济、电算会计、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航空经济、经济计量、金融与会计、能源经济管理、企业财务会计、金融服务与理财。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4
为了了解录井技术在国内市场的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外出调查、网上搜索以及电话回访等等很多种调查方式,同时也和国内外的录井软件的专业人士和用户进行着密切的接触,这样可以对路径软件市场做了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并且还可以通过开发商、用户或者企业一起回顾录井软件研发的全过程,通过分析录井技术软件的现状以及研究录井的发展趋势。我国录井软件变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针对不同的工程,每个录井公司都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其中最小的是图版解释,最大的可以达到资料处理系统等。因为有些是自己研发自己使用的录井软件,因此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录井软件没有达到市场上的品牌,也没有注册商标,更谈不上申请知识产权了。因为世界能源的经济发展,录井技术可能会在将来的不久成为世界上推动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武器。但是开发商在研究比较专业的录井软件之后的有着不断优胜的劣汰趋势,再加上他们主要开发的是PC型号的综合录井软件,因此过去影响比较大的录井软件已经推出了的录井软件的开发市场。
无论是在综合录井软件还是地化录井软件都是与前机的研发软件,如果离开录井技术系统就不能运转,并且还需要能够担当综合性录井软件的综合处理系统,但这种录井软件尚未研究出来,有的企业处于正在研发之中,但是想要达到商业化的要求还需要一段时间。且现场使用的录井软件升级周期比较长,一般情况下是五年到十年的时间,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一套软件少在3万,多达十万。目前,国内大小的录井软件开发商主要是在优化钻井的服务。但是只是在计划,实际上仍然按兵不动。其实在工作站中的综合型的录井仪器,都是一套仪器一套软件的。
2 录井的新技术的研发趋势
因为世界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录井行业不久就会成为世界上推动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但在该形势下,从录井软件产品研制一直到销售上需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录井软件能否能适应这种变化取决与录井软件的开发商是否能成为市场的赢家。
2.1 用户需求的趋势
在国内“用户就是上帝”这个口号贯彻中国人头脑已经很多年了,在录井研制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录井技术设计的一切都是根据不同用户不同需求而设计的。但是因为信息和录井技术的发展比较快,因此录井软件也会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所以成了落后的、被淘汰的产品了。项目组靠着局部费用的支持坚持到现在,但是一旦录井项目完成不了,经费就不能给予供应,从而项目解散。但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录井软件的开发商想要有固定的软件开发基地,就必须有稳定的研究队伍与基地。但是因为民营制度,售后的人员越来越少,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录井技术的发展。总而言之,只有用户最能信任的录井开发商开才会成为在市场上最后的赢家。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想要在录井市场中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需要有超前的技术含量,还需要具有全面提高市场的售后服务能力。
2.2 录井软件售后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时间里,因为经济的束缚导致了绝大多数的录井软件开发商成了被动的形势。就是说只要是生产人员提出来就会立项开发,大部分开发软件的人员都是毕业于大专院校或者是在科研单位请过来的计算机专业设计人员。目前,我国录井产品主要是自产自销的模式,因此是否能推向市场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录井技术的专业人员也是通过搞方法进行研究解决的,专业的录井人员在搞程序设计时,设计出来的录井软件基本上都能良好地解决当时的录井需求。但是因为信息和录井技术同步发展比较快,因此设计的录井软件使用不到两三年的时间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所以将会成为落后甚至被淘汰的产品。随着经济不断地大的不断发展,录井软件的开发已经不再属于被动的研制开发了,而是开发商及时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来主动地开发出录井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软件产品,甚至还有可能是上门推销。根据初步的统计,目前的录井软件销售仍然主要以让用户找上门为主,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宣传技术手段。
3 结语
随着SDL-9000型号的综合录井仪器逐渐实现国产化之后,很多企业的公司在推广程序中不断地提高了很多。如果推广应用被逐步的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就会越来越高。并且在十五期间,录井软件的产品在研发时将会随着用户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进行全面的提高,因此录井仪器将会以气测地化的模式来综合录井为主要的录井软件开发为主。因此在工作站的综合录井仪器就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PC工作站也将会朝着一种低成本的录井仪器制造的方向发展。因为只有在一个潜在比较大的市场上才会发现有远见的软件开发商和风险投资者,才会在综合录井研制市场得到领先的一步。因此,录井技术的研制与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建民,王金霞.针对录井技术软件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J];自然资源学报,2008,(06)
[2] 胡水根.我国录井技术的应用以及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
篇5
Ding Hao1, Wang Xinxin2
School of Economy &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 Dao, Shan Dong, China,266555
Abstract:Gas industry of Shandong province urgently needs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Based on the economic analysis,we can see the nature of these problems more deeply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establishing of related policies. Firstl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Secondly, it analyses restricting factors using economic theory.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above analysis.
Keywords: Oil and gas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鉴于油气资源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式,山东省相关部门及各大油田企业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现状得到改善。
2.山东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山东省是全国石油、天然气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有40多年历史,大部分常规油气资源储量已被动用,区内共探明油气田78个,其中胜利油田70个,中原油田8个。经过多年的勘探开采,目前山东省油气资源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尾矿资源储量、难动用资源储量在探明储量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这部分储量开采成本高,利用难度大,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将导致油气资源供应能力下降。此外,由于“重开发、轻保护”的旧观念作祟,致使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诸如:落地油污染、地面沉降、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及黄河流路不稳等,使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制约着山东省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自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以后就被各个国家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当中,我国也不例外。相关学者及政府部门适时地提出了山东省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油气资源供给短缺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的解决方案。但在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下面就其中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3.山东省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
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思想才被正式提出。现阶段,从经济增长方式来看,山东省还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初级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数量的绝对增加来获得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增加物质投入,尤其是大量不可再生的资源的耗费。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显著特征是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效率。
根据资源经济学基本理论,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还给环境等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外部发展条件带来很大的破坏性,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油气资源作为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依托的主要能源,其资源配置的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相连。如果经济增长方式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由此发生恶性循环,又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认为,导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行政制度以及经济增长的考核体系的不完善。
(1)GDP的考核体系存在不足。传统的GDP考核体系只是反映了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中缺乏对环境资源的耗减核算、环境资源损失成本的核算和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再生成本和保护成本的核算。由此看出,传统的GDP统计数据已经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生活质量的高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程度。采用这一考核体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地区资源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行政考核制度的缺陷。这就出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的博弈问题。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为例,假设地方政府也是理性“经济人”,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它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为它的工作得没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认可。得没得到认可,看上级对它的评价,看上级对它的考核、考核指标的内容和权重。中央政府单纯地将传统的GDP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标准,而并没有将环境资源的耗费水平纳入其中。这就会导致地方政府只注重短期经济增长的眼前利益,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采取消极的态度。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政府部门在呼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仍以牺牲资源环境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而油气资源是山东省重要的支柱能源,无可厚非地受到最严重的影响。
3.2 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各项工作还很不成熟,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石油天然气这样重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开展的效果。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若过分急于求成,片面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1)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山东省油气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被中石油、中石化、中化工以及中海油四大石油化工企业所垄断。在这样的寡头垄断市场,若想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高油气资源的配置效率,其优化配置很难实现。
(2)单纯依靠市场调节,还会造成外部性。亚当•斯密的一般均衡模型认为追求个人最优的行为会在价格调节下实现社会最优的资源配置。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环境资源变得稀缺时,与生产消费和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关的外部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这些外部性通常表现为非市场的。例如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依靠市场的力量很难得到解决,仍需借助计划经济的手段。
相反,如果在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犹豫不前,仍保留过多原有的计划经济的东西,也会阻碍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很多计划政策容易脱离实际,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3.3 资本积累的匮乏
资本积累的动力不足,导致山东省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改革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工作进度缓慢,力度不够。资本积累是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改革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做后盾,只有这样才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1]。
虽然山东省作为我国能源大省,油气产业资本积累近年来有一定上升,但存在速度慢、利润低、人均净资产少等一系列困难。然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初级阶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战略都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但这些工作的收益却是长远的,资金回笼周期长,这就使得企业承担更大的风险。鉴于此,很多油气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愿意开展可持续发展工作。
3.4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金融危机以后,山东省油气相关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凸显。从产业结构看,高耗能产业比重偏高。从产品结构看,工业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不多。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布局过散,产业集中度低。从投资结构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偏低。从能源结构看,一次能源消费所占比重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相对较低。这些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成为山东省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根据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导致油气相关产业的结构不合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主要是山东省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经济发展还无法达到工业加工高度化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总量不足,这是制约产业结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
从供需结构来看,供给结构主要还是前文提到的资本供应不足以及资金在不同产业部门的投入偏好(即投资结构),需求结构主要受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以及消费和投资的比例[2]。山东省能源相关部门及企业高层提出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却没有及时给与财力物力的支持,使其工作无法开展下去;近年来,山东省虽然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但以油气资源为能源和原材料的第一、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从科技发展水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推进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山东省基于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成果可称硕果累累,但是实际应用到产业企业中的科研技术却寥寥无几,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取得的科研成果并不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还有制度、社会、国际等诸多因素。
4.山东省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及改进建议
4.1加快经济结构方式的转变,改革经济效益考核方式
一方面,加快经济结构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强调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得确保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将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落到实处,出台积极的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另一方面,改革经济效益的考核方式,将绿色GDP考核体系引入到油气产业经济工作的评估中来,加强不同油气企业带来相同经济效益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核算与对比。推行绿色GDP理念山东省油气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3]。
4.2市场机制与计划手段相结合,完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
现阶段,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还很不完善,要坚持“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作用,支持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物质平衡理论,最优的环境管理政策是环境管理机构应允许污染物倾倒,直至每多倾倒一单位废弃物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其所需的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同时还应治理环境,直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环境治理的社会成本。根据这一理论,环境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利用环境容量处理污染物的行为收费及排污收费;二是对环境加以治理,增强环境对污染物的同化吸收能力,恢复环境质量;三是监测生产和消费的污染物排放。
4.3用金融创新推动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
针对油气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金融手段来弥补资金的匮乏。鼓励金融业针对处于不同产业阶段的油气企业,形成不同的信贷供应与金融支持重点,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借鉴能源信托等国际先进的非银行金融模式,为山东省油气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债权、股权模式的信托计划或者产业投资基金模式、融资租赁信托模式,从而支持企业的规模化运营。信托式融资租赁不仅实现了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的表外融资,而且不会稀释油气企业的股权和收益,还使得油气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税费“便利”,从而实现供资方与融资方的双赢[4]。
4.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继续加快建立和完善石化生态工业园区,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在园区内建立循环经济圈,着手于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这是实现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环节。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在石化企业内部建立循环生产模式[5],如图4-1所示,
图4-1 石化企业内部循环生产模式
Chart4-1 Circul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in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其次,大力开发天然气及非常规性新能源,鼓励以气代油以及非常规性新能源取代石油等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工艺的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延长油气资源的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完善绿色供应链,以形成完整的石化产品下游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门类,提升产品附加值[6]。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四产业的进步,适当限制高能耗产业。
5.结论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能源重要基地之一,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然而各种宏观微观的弊端瓶颈制约了其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其各种制约因素的经济学分析,突显了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相关部门若能从问题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必能加快实现油气资源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卓娅.陕西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7.
[2]白永秀,惠宁.产业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4-47.
[3]张健.山东省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4]秦晓伟.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探析[J].金融观察.2009(5):21-23.
[5]石兴春.关于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天然气工业.2009(7):34-37.
[6]陈胜男,冯蕊: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问题初探[J].生态经济.2010(1):59-62.
篇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资助课题“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式及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51-0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瓶颈。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而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1]2001年,岑可法院士对“热能工程”专业提出改革,自2003年以来浙江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江苏大学等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对原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进行改革,并申办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本科专业。[2]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包含的知识综合了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本科专业。如何在专业建设上既能充分体现农业院校专业培养特色,又能很好地满足广东对能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问题。
一、农业院校建设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Weihrich)提出来的,其运用系统学原理并能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因素;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因素,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目前,该分析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现在很多高校成立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以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为主,以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就目前来看全国农业院校中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极少。因而,本文首次采用SWOT分析法对影响农业院校建设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列出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构建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SWOT矩阵图,做出最优决策。[3,4]
1.影响农业院校建设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内部因素
(1)优势(Strength)。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宽阔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5]其中涉及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专业领域。且华南农业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覆盖农业机械化工程、生态环境学、土壤学、遗传育种、植物栽培、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农学、发酵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拥有设置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学科较完整的相关专业和研究力量,为多学科教学与合作研究创造了条件。
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以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为主,以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6]而华南农业大学本专业依托的华南农业大学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生物质能源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目前已配备满足生物质能源学科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育种、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学科科研的仪器设备。另外,“能源植物良种选育与生物燃料转化和综合利用”获得了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的支持。以上这些工作均为我校建设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优势。
(2)劣势(Weakness)。农业发展随人类社会发展而衍化,其基本规律是从单纯的种植、养殖业等拓展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大学的发展也遵循着这样的基本规律,即从专科性学院慢慢发展成为多科性院校,并朝综合性大学发展。[7]我国的高等农林教育起源于19世纪初,建国后建立了独立设置的高等农林院校,主要是单科性的高等农林院校承担高等农林教育任务。[8]现在,我国38所普通本科农林院校已经在朝综合性大学发展,覆盖学科门类一般都达到7个以上,全部覆盖了农学、工学、理学和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开设专业均在50个以上,有的甚至超过80个专业,但相应支撑的硬件和软件很难满足要求,不可避免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7]
2.影响农业院校建设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外部因素
(1)机会(Opportunity)。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我校立足于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同时广东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约束瓶颈进一步凸显,电力短缺,煤炭、石油供应紧张局面相继出现。[9]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下,能源类企业纷纷花巨资添置各类环保设备,但现有的能源和环保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很多设施处于闲置或使用不当状态,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0]因此,我国面临严重的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应用人才不足的问题。
同时,能源与环保产业的发展还将催生一系列新生职业,如为整个能源和环保业发展做出整体规划的能源管理师,对企业环境做出评估的环境评价工程师,还有资本运作能力较强的环保经纪人等等。基于这些发展机遇,将会有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所以,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应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发挥其专业优势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向相近相关专业渐进拓展。[2]
(2)威胁(Threat)。尽管我国在部分新能源产业领域已具备相当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评价、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市场机制等多个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11]如:水电面临着项目前期储备不足、移民和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等问题;新能源面临着装机容量大而发电量少,发展速度快而效益低,资源、资金浪费严重以及并网难、消纳难、调峰难等问题;目前政策支持的重点和补贴对上游研发和下游应用补贴较少,对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以上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新能源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相比其他行业偏低,使得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障碍。
同时,社会对于复合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人才的过度需要,使得课堂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形成固定化的模式,缺乏创新,忽视了对基本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训练。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跨学科特征,复合型知识体系难以在课堂一一得到实践。
二、农业院校建设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SWOT矩阵分析(见表1)
表1 SWOT矩阵分析
三、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建设的定位与探索
我校与第一所设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浙江大学在培养模式上是有区别的,[12]我校是农林院校,培养目标定位是以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且就目前来看全国具有该专业的农林院校极少,如何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既能充分体现专业培养特色,又能很好地满足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这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问题,关于此方面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各高校根据学校的特色、生源及就业去向、市场需求等情况而确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动态发展的。[2]高等农林院校应根据自己的类型、办学定位、特色和地方社会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13]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能源利用和环境系统工程开发和设计知识的,具备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等工程设计、试验鉴定、选型配套、设备维护、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不仅具备了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而且其培养目标也完全顺应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2.培养要求的制定
学生学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相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工程及设备的设计、优化运行、研究创新与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在业务培养方面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须的数学、化学、力学、机械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机械设计、化工原理等基本理论或基本知识;掌握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必须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课程体系的设置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建立跨学科、文理渗透和以探究精神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在开设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通识课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4,15]
第一,通识教育课程:如思政、军体、计算机、英语必修课程及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第二,基础教育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必修课程。
第三,专业教育必修与必选课程:如“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概论”、“生物质资源学”、“生物质能源工程”、“能源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课程;“现代仪器分析”、“风能利用工程”、“光伏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学”、“能源经济管理”等专业必选课。
第四,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如生物质能源选修模块,包含“沼气工程”、“发酵工程和能源材料学”;如可再生能源选修模块,包含“风力发电原理与应用”、“流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和“太阳能利用技术”;节能减排选修模块,包含“节能技术”、“清洁生产”和“企业节能审计与评估”。
第五,实践环节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总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能源与环境人才是构建创新型能源与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农林院校建设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时,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社会对能源与环境保护人才的迫切需求的良好机会,构建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产学研平台,培养出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能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9,(2):174.
[2]王丽丽,李文哲,王忠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优势及其未来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0,(6):54-56.
[3]张素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SWOT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1,(12):1068-1069.
[4]王蓓.基于SWOT的《商务交际》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1,(80):10-11.
[5]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建立相关资料[EB/OL].http:///chinese/633753497059375000.pdf.
[6]专业介绍: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EB/OL].http:///HTML/ReadNews_zsgz_zyjj.asp?SID=00741.
[7]张金山,林文雄.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科学定位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6):10-12.
[8]周迎萍.基于农林院校学科专业特色的舞台艺术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92.
[9]彭丽频.广东省能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经济增长[J].中国市场,
2011,(2):145-147.
[10]佟庆伟.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培养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15-18.
[11]闫强,陈毓川,王安建,等.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全球现状评述[J].地球学报,2010,(5):759-767.
[1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分院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介绍[J].宁波节能,2008,(3).
篇7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71-03
一、引言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它的特点在于不仅具有传统租赁和信用租赁的优势,而且对于一些非消耗的高价值设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就目前来说,煤炭是一个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的行业,在许多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方面,尤其是煤矿核心生产设备,煤炭企业急需大量的资金来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尽管在经济领域我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融资的手段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方式,如信用、证券,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及刮板输送机等大型的煤矿核心生产机械设备,由于其高昂的售价、与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度相关性等特点,煤炭企业不得不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更新和重新采购。随着近几年煤炭市场的不景气,传统的分期付款方式使得对设备进行不断更新,由此带来的采购负担也逐渐成为煤炭企业关注的问题。当前,煤炭企业除了要维持最基本的生产活动,还要面临生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多重压力,资金极度短缺。与此同时,我国的煤矿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设备更新要求高,如果仅仅通过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融资要求。
煤矿设备融资租赁,是指融资租赁公司根据煤矿企业的需求,即煤矿企业对煤矿设备和厂商的选定,与煤矿企业签订相关融资租赁合同,为煤矿企业融通资金购买该设备,并交付煤矿企业使用, 煤矿企业定期向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一方面,煤矿设备融资租赁专业化程度较高,涉及业务较宽;另一方面,煤矿设备融资租赁交易金额巨大、交易周期较长、风险因素较复杂,使得在煤矿设备融资租赁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如果无法管控这些风险因素,就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煤矿设备融资租赁进行评价研究、提高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模型
(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在调研和专家咨询以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煤矿设备租赁各种因素的前提下,按照各指标相关性、高凝聚、低耦合、可操作等原则,确定承租企业资质风险、财务风险、项目因素风险、煤炭市场风险为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再划分二级指标。根据这些涉及指标的要求,设计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二)熵权法确定权重
在信息论中,熵值反映了信息的无序化程度,用来度量信息量的大小。故可以熵权法度量指标权重结果中所饱含的差异信息,客观、合理地反映指标权重的结果。熵权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可以最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实现指标权重的科学化和准确化。
首先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ej=-yij i n yij
得到熵值向量E=(e1 e2 L en)T。
由指标的熵值,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fj:
fj=
(三)模糊确定综合评价矩阵
通过专家调查法,咨询从事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方向的专家,对煤矿企业设备融资租赁风险所涉及的二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百分制给评语集V=(v1、v2、v3、v4、v5)=(高、较好、中等、较差、差),赋予不同分值,
PT=(95,85,75,65,45),
运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设100位风险评价专家对指标的投票结果是:10人认为较好,30人认为中等,40人认为较差,20人认为差,则该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为(0.0、0.1、0.3、0.4、0.2)。以此类推确定出各指标的评价矩阵R1、R2、R3、R4。
通过合成算子:
Yi=FiRi
其中,“”称为模糊合成运算符,合成相应的各因素评价矩阵后,归一化建立总评价矩阵Y=[Y1、Y2、Y3、Y4]。
(四)确定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等级
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矩阵为:
Z=FY
然后,确定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综合得分,即
W=Z×PT
其中W为风险评价总得分;PT为评语集的赋值,将综合得分与风险评价等级表(表1)比照,就可得到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的风险状况。
三、算例分析
以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的视角,对某煤矿企业进行煤矿设备融资租赁的风险评价。首先根据煤矿企业提供的材料以及自身的尽职调查,对评价风险的指标进行详细地调查。其中调查的重点包括煤矿企业近年来的财务报表数据、担保人的信用情况、租赁资产抵押情况、煤矿企业对于租赁的煤矿设备是否配备完善的技术团队、相关文件是否合法合规等都是尽职调查的内容,得到风险评价的初始数据,对该项目的各个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定,并运用熵值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
(一)熵值赋权
根据前文设定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项目进行初步分析,结合该煤矿企业历史资信情况、财务运营实际的风险,结构分析及煤炭市场的判断等,将该项目的各个指标进行量化,根据所评价的目标,分别邀请4位风险分析专家,同时对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分值范围为1-10分,运用熵权法求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运用熵值理论对各个评价指标赋权重。对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形成原始数据阵列如下:
X=8 7 6 77 8 5 56 5 4 58 8 6 7
根据原始数据阵列结合熵权法经过计算得到因素层对目标层的权重集合为:F=(F1,F2,F3,F4)=(0.254,0.247,0.250,0.249),同理,因子层对因素层的权重集合分别为:
F1=(0.29,0.15,0.27,0.13,0.16);F2=(0.32,0.34,0.24,0.10)
F3=(0.34,0.21,0.31,0.24);F4=(0.31,0.38,0.13,0.18)
(二)构建模糊评价矩阵
对二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
R1=0.0 0.2 0.4 0.3 0.10.1 0.3 0.4 0.2 0.00.0 0.1 0.2 0.4 0.30.0 0.2 0.3 0.4 0.10.3 0.4 0.2 0.1 0.0
R2=0.1 0.2 0.4 0.2 0.00.0 0.1 0.2 0.5 0.20.1 0.2 0.2 0.4 0.10.0 0.1 0.4 0.3 0.2
R3=0.3 0.4 0.2 0.1 0.00.2 0.3 0.3 0.2 0.10.1 0.3 0.3 0.3 0.10.4 0.3 0.2 0.1 0.0
R4=0.0 0.1 0.2 0.4 0.30.0 0.2 0.3 0.4 0.10.1 0.3 0.2 0.3 0.00.1 0.2 0.3 0.2 0.2
则企业资质风险对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的评价矩阵为
Y1=F1R1=(0.063,0.220,0.301,0.293,0.123)
同理可得,Y2=(0.056,0.156,0.284,0.360,0.112)
Y3=(0.271,0.364,0.272,0.193,0.052)
Y4=(0.031,0.182,0.256,0.351,0.131)
归一化以后建立总评价矩阵:Y=[Y1、Y2、Y3、Y4]T,即:
Y=0.063 0.220 0.301 0.293 0.1230.056 0.156 0.284 0.360 0.1120.271 0.364 0.272 0.193 0.0520.031 0.182 0.256 0.351 0.131
(三)确定该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等级
对于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矩阵:
Z=FY=(0.1053、0.2307、0.2783、0.2990、0.1045)
按照评语集的不同赋值,可得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总得分为:
W=Z×PT=0.1053×95+0.2307×85+0.2783×75+0.2990×65+0.1045×45=74.623。
将总得分对照风险评价等级表(见表1),可得该租赁公司的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等级属“较高”。
四、结论
煤矿设备融资租赁周期较长,涉及金额较大,存在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其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对一些模糊因素进行定量化处理,来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本文通过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熵权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煤矿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进行评价,通过算例分析来验证模型的实用性,所得出煤矿设备融资租赁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参考文献:
[1] 龚云雷.关于设备融资租赁的实例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5(12)
[2] 叶良,杨建辉.大型煤炭采掘设备融资租赁决策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4)
[3] 黄生权,赵巍.工程机械企业融资租赁风险分析与评价[J].价值工程,2008(1)
[4] 康健.煤矿核心生产设备融资租赁模式与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
[5] 章连标,马连锋.飞机融资租赁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中国民用航空,2007(1)
[6] 黄舒婷,陈江.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J].广西医学,2014(8)
[7] 王浩.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4
[8] 刘西东.船舶融资租赁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9] 胡远龙.融资租赁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合肥:安徽大学,2013
[10] 余帅雷,张永恒.基于熵权模糊综合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J].现代矿业,2011(8)
[11] 蔡文飞,王汉斌.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煤矿应急管理风险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
[12] 范合余,朱耿建,朱景玉.煤矿设备租赁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J].山东煤炭科技,2010(1)
[13] 刘燕芳.煤炭企业开展设备集中融资租赁的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4(12)
篇8
一、碳金融的基本概况
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碳金融随之产生并逐渐兴起。从理论上讲,碳金融是指与碳相关的金融活动,指的是旨在减少和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各种金融制度和金融活动,它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也包括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中介活动,与节能减排项目有关的投融资活动、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等。作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一种金融创新,碳金融提供了低碳经济所需要的各种金融工具支持,也为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欧美国家,碳金融已经形成了从新能源和清洁技术投融资到碳市场交易、从碳衍生产品到碳金融风险管理的一系列产品和市场,从而初步构成了一个碳金融体系,碳交易是该体系的核心。
二、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我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绝大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其中,我国的碳排放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世界绝大多数各国都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列中去,我国也不例外。因为,要想在国际社会中获取有利地位就需要早点采取行动,同时我们如果早点行动,那将掌握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我们能够通过参与碳交易来获取自身的国家利益,也能以此为机遇大力调整和优化我国能源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股票市场在支持低碳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以先进技术为依托的新型能源公司其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可以为自身发展以及产品研发资金投入上面,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同时通过上市也能够大力调整自身内部的组织结构,优化自身的转型;且新能源、低碳、环保、绿色项目等是国家大力扶持和优先考虑的对象,这也有利于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取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和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
另外,因为碳基金在我国也是刚刚才起步的,随着2007年中国绿色碳基金的设立以来,我国也已经陆续有各种类型的碳基金相继成立,这样的开局对于我国今后开展碳金融营造了一个较为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其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我国政府也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将此提上日事议程,对于新能源、绿色经济发展项目大力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鼓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的节能减排事业作出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整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因为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兴起的时间短,因而发展还在初级阶段,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一个急需的大问题就是缺乏全国性的碳交易所。目前全球性的碳交易所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和掌控的,因而,这对于我国发展碳交易是极为不利的,要想在国际社会中维护我国应有的合法正方当权益,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紧发展,赢取国际话语权。2009年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和武汉、杭州、昆明等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碳交易体系雏型初现;但主要是针对欧洲市场制定的规则而进行的一些简单的买卖行为,真正的国内碳交易市场体系并没有形成,因而这对于我国碳交易的深层次发展是个不小的考验。
2、 碳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目前就国内现状而言,我国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善,投行和交易所是很少的,这对于完善金融市场和加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的实力是有缺陷的。并且碳金融产品的兴起,目前我国只限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内对于这一块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是不够的,仅仅只有部分商业银行推出了一些简单的碳金融产品,从产品数量和功能以及多样性上这都难以满足我国市场的巨大需求。
3、 目前我国也缺乏专业、系统、权威的技术咨询评估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较为准确的分析、评估出碳金融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因而这对于碳金融产品在如何降低项目和投资以及交易风险等问题上是一个很大的掣肘。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建议
(一) 积极开展低碳银行服务支持
首先,涉及到碳金融产品相关的各个部门和行业之间应该协商一致,建立一个基于环境和市场分析的信息数据库,并且对于相应的贷款项目、面临的风险等划分不同的等级分类,加强信贷业务抗击环境风险的能力,同时做好信贷项目的风险评估、项目选择和贷款后风险的跟进和动态的监控,确保信贷款项的回笼。同时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利用国际社会的相应资源来借力发展,如:可以提通过世荷兰银行旗下的两个关于绿色银行和基金的机构,加大对低碳绿色项目的贷款。
其次,要基积极的参与到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交易市场中去。通过利用外部信息和中介的优势,借鉴带头行业的发展经验,利用资金的优势,努力为碳交易买方双方搭建一个基于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一个交易平台,提供中间业务和做好自身的自营业务,合法获取到相关收益。
(二)积极进行低碳银行产品与业务的金融创新
积极响应绿色信贷政策,大力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同时要注重在低碳银行产品和业务上做出金融服务的创新,犹如:马云推出并逐渐为大众接受和追捧的余额宝,因而不是市场的发展空间小,关键是看能不能创新性的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在低碳银行产品的金融服务上,国内的兴业银行是做得较为突出的。
(三)商业银行要做好碳金融风险管理
碳金融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还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要想起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就要未雨绸缪,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进行碳金融交易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交易风险,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交易监管机制和碳金融管理机制,因而作为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产品业务中面临最突出的风险交易风险的时候尤其需要重视。
碳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往往都高于传统的金融产品;不过商业银行可以可以通过分期投入资金的方式来降低绿色贷款的信用风险。对于涉及外汇的CDM项目而言,商业银行应该实行必要的套期保值以防范汇率风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尤其该重视金融衍生品在给我们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的巨大风险。从来都是收益和风险是呈正相关的,收益高的往往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一点想必才过去没多久的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性危机最后引发起波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危机,仍让大家噤若寒蝉。
我们在采取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在碳金融交易部门实行相对分离的机构,独立而灵活的处理随时来的风险冲击。将交易机构的高薪绩效和风险责任挂钩,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产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注重预警机制的构建,逐步完善预警、监管、危机处理为一体的完整体系,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在策略上的重视,有利于相应的观念形成,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为碳金融产品行业的发展做出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汤小明.发达国家碳金融发展现状[J].企业导报, 2009(11)
篇9
0 引言
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包括各种固体或液体形式的生物质垃圾。人自己打破难以下降,焚烧方法而言,很容易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因此,唯一的垃圾填埋场,形成一个垃圾填埋场,而越来越多的垃圾数量,垃圾填埋场应采取措施应对垃圾太多。沼气发电是不仅与过量废物也产生有利的能量,再补给人们的生活处理的有效方法。从目前来看,治疗送往填埋场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人数已达到垃圾处理的85%以上,如果填埋场甲烷的不科学的治疗,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也受到影响。
1 沼气发电的资源
沼气是在厌氧条件下的有机物的气体的混合物,产生的微生物发酵后。沼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常含有50?70%的甲烷,其余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氢气和硫化氢的量小。其特性类似于天然气。甲烷是无色,无味,无毒,比空气轻,不溶于水,易燃。沼气是燃料的更好的性能,纯气体热值21.98MJ /立方米(甲烷含量为60%,32%二氧化碳含量),燃料,气体或可再生能源的介质热值的情况下。因此,高效利用天然气资源,可以有效减少污染,而且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 沼气发电技术现状
沼气的厌氧消化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动物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的高浓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在全国建立一个大型沼气2000多。 10600000户用沼气池在农村地区,居世界第一位的号码。无论是经验积累的厌氧消化技术,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整体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沼气发电在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积极推动,如美国的能源农场,德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颁布,日本阳光工程,荷兰的绿色能源。生物质发电和西欧的总能量,如德国,丹麦,奥地利,芬兰,法国,瑞典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网络共享的比例约为10%,并有继续增加。
研究和沼气发电20多年的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一些科研院所,大学和公司都从事沼气发电技术的研究和沼气发电设备的开发。在这一领域,并逐步建立了科研能力,高层次干部,并建立相应的科研,生产基地,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沼气发电技术研究和装备再上台阶基础沼气发电质量的应用。
沼气发电设备,德国,丹麦,奥地利,纯燃料燃气轮机美国更先进,气耗率≤0.5立方米/千瓦时(沼气热值≥25MJ/立方米),价格在$ 300?500 /千瓦时。在我国,"九五","十五"期间发展20?600千瓦的纯燃料的燃气轮机的产品,0.6?0.8立方米/千瓦时的瓦斯消耗率(沼气热值≥21MJ/立方米),价格200至300 $ /千瓦时,其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优势。
3 沼气发电装置
3.1 型燃气发动机
沼气发动机通常由柴油或汽油转化做成点火和压缩点火式两种。压燃式发动机的柴油 - 柴油少量沼气双燃料压缩点火点燃甲烷燃烧的演技。该发动机的特征在于,一个可调节柴油/气燃料比,当不足停气气体,发动机仍然可以工作,即使正常。其缺点是系统复杂,大型沼气发电项目往往不使用这个引擎,而采用火花点火燃气发动机。点火燃气发动机,也被称为全烧沼气发动机,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辅助燃料,适用于在城市的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条件下工作,所以这台发动机已成为沼气发电技术的主流单元的实施例。
3.2 燃气发动机发电机系统
据沼气发动机沼气发电机组的组建工作特点:其一,气体脱硫和监管机构,防爆装置:沼气含有少量的(燃气发动机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所以发动机对于第一个沼气脱硫装置后使用。沼气作为燃料气,这是基于对差压式流量调节器,以便做出准确的调整,一定要进入发动机时,压力稳定,我们需要气的进气歧管调节器。安装在道路上的装置,此外,为了防止进料气管回火气体管线引起了气体供给管道爆炸应放置爆炸装置和防回火。其二,进气系统:在进气歧管,需要安装甲烷空气混合器以调节燃料比和吸入空气混合,混合器应调整准确,灵敏和其三个引擎:沼气燃烧较慢,如果该组织内的燃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发动机的运行寿命,所以该发动机是一种更沼气高需求四,速度控制系统:沼气发动机正在运行,并与电气设备的装载操作,电气设备,卸使沼气发动机负载波动的负载的情况下,为了共同的发电机,以确保正常的发电机发电,沼气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4 国外沼气发电技术的借鉴
首先,适当引进德国先进的沼气技术,并推崇国内技术创新,缩短新技术的项目时应用程序。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发酵过程,最终实现中国的适用于高效的沼气技术国情的形成。其次,加强对沼气工程配套设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国内其他行业引入天然气行业先进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所以沼气工程,最终的是优化运行,实现标准化,沼气产业的先进的开发。建议国家加快进入气的补贴价格来发电的实施,制定一个可行的配额详细沼气发电。加快其他形式的高档沼气利用,沼气增加收入,如沼气车用燃料电池沼气,沼气制备二甲醚的发展:努力尽快改善沼气市场运作机制发展沼气工程成为CDM项目,降低工程运行成本。
此外,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沼气技工的技术水平。
建议在培训沼气技工过程中,要注重他们实际问题的实地讲解,最好组织沼气技工到存在典型问题的农户中,让他们共同分析沼气池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现场将其问题彻底解决,有条件的话,召集全村沼气用户进行现场培训,力争做到户户有个沼气明白人,村村有个土专家,这样做到小问题自己解决,较大问题服务网点解决,疑难问题县沼气服务中心解决。
沼气服务行业量大面广,且利润低。为了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持久发展下去,维持一定的经济收入是发展的关键。为此,一是要精心挑选一批积极热心、懂技术、会服务的技术人员吸纳于服务网点之中,并通过优质的服务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争取政府从推广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根据技工每年服务的沼气数量、以其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年终一次性给予适当补贴,以鼓励服务网点人员潜心服务。三是在网点运行模式中,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严把收费标准,逐步探索出一条能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服务路子来,以调动沼气技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沼气服务,提高沼气使用率。四是探索沼气协会模式。协会以建沼气户为对象,设立配件门市,公布维修电话,聘请专业维修人员,每个会员每年交一定的会员费,固定专人管理,同时享受无偿培训、技术指导、脱硫器更换和简单故障排除,配件销售采取保本微利,沼气池出料等大型维修实行有偿服务。服务形式主要为经营配件、电话咨询、现场排除故障等,非会员适当提高维修价格。
参考文献:
[1]周凯,雷泽勇,王智芳,史杰,彭兴芝. 河南省畜禽养殖粪便年排放量估算[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05)
[2]汤云川,张卫峰,马林,张福锁. 户用沼气产气量估算及能源经济效益[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3)
[3]陈柳钦. 低碳经济:国际发展动向与中国的行动[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1)
篇10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培养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山西财经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的重任,而地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的需求。
1 地方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把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研究性教学正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世界性主题。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是美国布鲁纳(发现法)和兰布德、布莱伍德(研究、探索法)为代表的探索型教学模式与保加利亚洛扎洛夫(暗示法)为代表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借鉴与发展。
研究性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以研究性为主,这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主体,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与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达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授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传授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的目的。二是学生的学习也以研究性为主,这是研究性教学的另一主体,即学生主动适应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养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目前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较为可行的教学方式。首先,研究性教学富有研究的意蕴,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地思考与探究,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其次,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目前的大学教学导致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而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参与探究,为学生提供运用创新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达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认同学生的创新价值,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次,研究性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把教学、科研、实习、生产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及社会实践工作,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获得最直接、最亲切、最生动的实践能力。因而,研究性教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践,加速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步伐,对提升地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管理决策》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管理决策》课程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决策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方法论科学,“管理就是决策”――其方法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因此管理决策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阐述现代决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决策理论概述、期望效用值理论、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及贝叶斯决策、个体决策行为效应和模型、组织决策、多目标决策、多属性决策、群决策、项目管理决策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决策理论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管理学科专业知识奠定学科基础,并使之具有较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使学生能明确理解管理决策这一方法工具的特点、作用;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再次,培养学生参与、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能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将管理决策的知识贯穿其中。最后,教会学生理论分析,使他们能够分析管理现象的具体事例并能以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和合理化决策建议。
伴随教学环境的大大改善,《管理决策》理论课程的面授结合多种实验、案例和讨论等形式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如何更为有效地、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需要改进:①需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更新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阶段性规划。②教材内容虽然较为全面和新颖,但教材建设仍有不足;实验环节的多种软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③课程目前主要针对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若要其完全适用于其他专业,如企业管理、会计等的本科生。《管理决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应继续加以完善,结合具体专业建设面向全校管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
针对上述问题,深化《管理决策》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是总结分析《管理决策》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成果,探索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多种形式,对促进授课教师的科研向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以及独立研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管理决策》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步骤
本项目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制订并分步骤实施《管理决策》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阶段性规划方案,在总结归纳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方式多样化。主要有:教授课堂授课,小组案例讨论,小组课堂交流,应用教学软件开展决策仿真模拟竞赛,开展管理决策的“沙盘”模拟教学,课后小组大作业。教学手段方面,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件及作业等教学资源可在本专业实验室的局域网上运行。大量的课外学习资料可通过本专业的网络机房从Internet获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单位教学效率,增加了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建立分层递进式教学规划。建立分层递进式教学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阶段,对已做工作的总结分析:本阶段开展了课堂讲演比赛,进行了实验环节的改进,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
第二阶段,在继续第一阶段所做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多种模式:一是开设公共选修课“大学生视角下决策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品赏析”,扩大受益学生人数。二是由学生选择课程中不同的知识模块组成兴趣小组,撰写课程研究论文,提高学生科学研究水平,使其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三是由研究生带队组成不同的案例编写组,组织本科学生编写决策案例库,锻炼学生案例收集及编写能力。四是改进课程讲演比赛的设计要求,根据上一届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和细化讲演各环节的要求。
第三阶段,多方征求意见,对第二阶段所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逐步将教学规划体制化、制度化。
第三,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资源整合,依托学校校园网络、实验室,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室理论授课―“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沙盘模拟―“决策天地”计算机仿真对抗比赛―《管理决策》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QQ群、视频对话实时沟通。
(1)教师实地授课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语言交流,通过肢体动作、课程场景设置、学生教师角色互换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实现专业知识的快速传递、理解。
(2)沙盘模拟实验室所购置的“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沙盘,通过模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决策、市场及产品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从而掌握制定决策的方法,远离决策陷阱和误区,达到提高学生决策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融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专家诊断于一体,新颖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强烈的竞争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3)“决策天地”网上学习社区,是项目管理实验室所购置的计算机仿真对抗比赛软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仿真原理,基于云计算理念,集现代管理决策理论、系列决策实验系统和决策学术交流论坛于一体,使用一套基于Internet版的智能型、多层次、互动式快速培养现代管理决策人才的创新模式与实践平台:人机对抗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Internet版、组队对抗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Internet版和群体对抗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Internet版,三套软件,既可用于组织学生开展现代企业决策的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又可用于组织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现代企业决策仿真大赛与科技活动,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能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培养把握市场机会能力,突出以销定产理念,揭示物料采购影响,了解成本费用形成,整合决策方案全面预算方法,掌握现代企业决策原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现代管理决策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和速度。
(4)《管理决策》精品课程网络教学,采用了立体化、虚拟化、动态化的教学方法,延长了课程讲授、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本课程所使用的PPT教学手段、视频教学手段、图片教学手段、动画教学手段等使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本课程的网络课件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具有数百部视频资料库、数百部(篇)参考文献资料库、数百幅图片资料库和具有特色的动画资料库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包含教学要点、教学案例、参考文献、视频资料、动画解说、在线测试、习题练习、在线疑难咨询等内容的虚拟课堂。本课程网络互动空间、资源共享、相关链接、信息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以及获取课程资源提供了空间平台。
(5)QQ群、视频对话实时沟通。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腾讯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在群空间中,用户可以使用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视频对话实现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远程交流,方便了教师借助网络实时捕捉学生面部表情,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研究性教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1).
[2]陈琴英.研究性学习与教师角色的转化[J].高教论坛,2005(1).
篇11
问题提出
由于目前我国房地产融资模式过于单一,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步伐缓慢,因此风险高度集中在商业银行内部。一旦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市场发生波动,就可能会给银行造成资产损失,形成不良资产。所以加强对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研究,不仅是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稳定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对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基本状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下滑严重,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同时,鉴于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地方财政中的特殊地位,我国相关部门于2009年底接连出台了惠及购房者的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救市政策。这些政策给市场带来极大的信心: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得到的信号是政府鼓励买房;对于炒房者而言,政府的政策令其感到房价还将上涨;对于开发商而言,政府的政策令其对房地产业的前途乐观;而对于银行而言,积极的信贷政策使得房地产业成为银行的优先放贷对象。
2009年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国内贷款9119亿元,同比增长53.0%,是2000年来的最高增速,总量超过2007年和2008年全年。以工商银行为例,2009年上半年工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639亿元,较上年增长18.7%,占同期公司贷款的10.6%。此外,万科、龙湖、绿城等13家房地产企业在2009年获得工行等银行的巨额授信,总额接近3000亿元。房地产业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6.81万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比6月末高9.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比6月末高4.8个百分点;购房贷款余额为4.3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比6月末高12.3个百分点。
对于由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所引发的银行及金融体系安全问题,众多专家学者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房地产市场加以分析研究。
刘明兴和罗俊伟(2004)分析了东亚国家的泡沫经济,总结了泡沫经济与金融安全的关系。他们认为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炒作,促使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从而使得银行部门高度脆弱,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可能引发银行大量坏账的产生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谢经荣(2002)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以及美国战后的房地产泡沫历程,他认为房地产泡沫是金融危机的前兆和诱因,前期房地产泡沫越严重、时间越长,对国民经济的扭曲也就越严重、危害也越大、调整时间也越长。
郭自灿(2006)指出由于经济繁荣时期信贷条件的放松,银行系统的处境也是因此而变得比较脆弱。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必然会引出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急剧增加,出现大量呆账、坏账;由于抵押、担保物价值丧失,金融机构将面临巨大损失,脆弱的银行系统也将受到冲击,运转失灵,最后可能导致汇率体系的失衡,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赖小民则认为一个国家长期靠投资拉动,特别是靠房地产支撑,是不可持续的,会产生资产泡沫。而尽管大量贷款会对未来经济有拉动作用,但是有一部分资金肯定会产生不良贷款,这会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业房地产信贷的风险
房地产的融资渠道通常包括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房地产债券融资、夹层融资、利用外资、信托、REITS、产业基金等方式。但就我国而言,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主要还是依赖于银行贷款。据统计,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中银行对开发商发放的贷款占23.86%,企业自筹占28.69%,定金及预收款占38.82%。而在定金及预收款中大部分又是银行对购房者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因此,房地产开发资金约有60%以上来源于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资金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
同时,在经过2009年的天量信贷以后,中国银行业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也从2008年的10%以上降至2009年9月份的8.89%,这意味着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对银行进行风险控制将难上加难。此外,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资产证券化水平较低,没有一个成型的房地产贷款债券市场,不能有效地将堆积在银行体系内部的风险分摊给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个人消费者,也就不能有效地转嫁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企拿到“地王”的信用不确定风险
在经济尚存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天量信贷大多流入了央企及国企的口袋,而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尚未复苏的情况下,拿到足够的土地储备成为了众多国企房地产开发商的首选。于是,在地王频出的背后看到的大多是国企的身影。因为国企通常意味着政府的信用,资金保障性强。但是2009年11月的阿联酋迪拜世界推迟还债的事件则表明,在泡沫破裂的时候,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必须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二)通货膨胀预期下的投资和投机风险
从投资和投机行为来看,投资性买房诱发价格泡沫,这很容易导致房地产信贷抵押品价值不充足。目前,在其他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大量社会资金为了实现保值增值,转向购房投资。然而投资性买房属于不真实的购房消费,本质上是住房价值循环中多余的环节,但是由于炒作,投资或投机行为会进一步不合理地推高房价。
(三)继续维持房价高位运行的风险
由于我国的银行在房地产里的贷款(包括开发商性贷款、土地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数量惊人。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往往不敢轻易紧缩房贷政策。否则,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银行存量房贷将面临巨大风险。金融机构只有向开发商继续增加贷款,继续给投资投机者提供按揭贷款,维持房价继续走高,这样其贷款才会安全,房产作为抵押物才不会缩水。同时,房地产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税收大户,通常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40%,地方政府也有足够的动力希望银行能够支持房地产的发展。
(四)银行的房地产信贷监控不力风险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出于对经营利润的追求,往往重视对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市场拓展。但是其对房地产信贷业务的风险和控制认识不够,对于贷款项目的审查主观判断多,定量分析往往基于房地产项目可研分析报告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没有科学、完整的风险度量指标体系;也是没有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信贷市场变化、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和内控制度要求的变化,对于房地产信贷项目的量化分析指标进行动态调整。由于信贷风险度量工具的缺失,这将使得房地产信贷风险控制要求难以实现精细化。
防范银行业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建议
(一)改革土地出让制度
2004年8月,我国土地出让制度由“协议出让”变为“招拍挂”制度,减少了在协议出让中出现的毛地出让所带来的由开发商主导拆迁的不和谐因素,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等不当手段,是土地资源分配的一大进步。但是,“招拍挂”制度存在着天然的缺陷。
首先,拍卖产生天价地王给开发商、银行以及购房者很强的房价上涨的预期,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其次土地招拍挂是供给方政府高度寡头垄断、需求方房地产商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政府有足够的卖地动力和价格掌控权。地方政府也希望能够通过卖地获得巨额收入。所以说,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迎合了地方政府的迫切需求。因此,改革现行土地出让制度从而避免更大泡沫的产生,是保持房地产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控制银行系统对房地产贷款的过快增长
大量资金的注入,一方面不利于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往往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危害。信贷资金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渗透是推动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也是泡沫破裂后巨额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银行业出于追逐利益的出发点扶植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可是又因为体制等原因陷入了房价疯涨、信贷风险剧增的怪圈。因此,必须要采取窗口指导的措施监控房地产业的发展,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段来阻止房地产的过度投机行为。
(三)实现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从长期来看,“信托十银行+证券化十资本市场+PE”将是地产融资的主流组合模式。而从现在及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房地产融资发展将逐渐呈现如下层次:第一层次,商业银行目前仍然是我国房地产融资的主流载体;第二层次,信托是我国房地产融资创新的主流范式,这是由于信托的特殊优势造就的;第三层次,“信托+银行+REITs”将成为我国房地产融资的主流模式。
(四)构建成熟房地产市场
一个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包括三个小循环,三个小循环合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大循环。这三个小循环分别是:以房地产开发商为核心的房地产开发循环;以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为核心的房地产投资循环;以按揭抵押债券为核心的资产证券化循环。我国的房地产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都是兼具房地产投资功能的房地产开发商。纯粹的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和信托基金都还没有出现,一些房地产企业希望能够早日通过REITs为自己开发物业,尤其是永久性商业物业寻得强有力的靠山。而国内信托公司推出的一系列准投资信托基金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国内信托公司已经具有运用房地产基金模式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能力和意识。应该相信投资循环的形成过程,是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在未来五到十年所面临的最大的一次商业机会。谁把握住这个机会,谁就可以成功地完成从房地产开发向房地产投资管理、从物业驱动到资本驱动、从经营项目到经营企业的价值链上游转型。
参考文献:
1.刘明兴,罗俊伟.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经济学家,2000.4
2.谢经荣.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国际经验及其借鉴.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易宪容.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与风险预警.财贸经济,2005.5
4.郭自灿.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及防范措施.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篇12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创新型经济改革,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均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全社会科研投资已经超过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贡献率,国家将开放式创新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在“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的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创新是开放的创新,我们要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国家,就必须从根本上对创新模式进行改革,要求所有的创新主体参与进来,完成创新结构的改革。目前来说,我国创新集群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研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仍旧较低。“十二五”规划中曾经提到,到2015年,我国研发投入要达到GDP的2.2%,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这一目标并未完成;而部分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研发占GDP的比例高达3%~4%,更是远远超出我国现有水平。
二是技术的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国内学者多次测算了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投资,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极高。而后随着对这些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我国自身科技水平的进步,目前对外技术依存度已经有很大的改善(罗亚非、蔡乾龙,2009)。OECD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早期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0%,而同时期美国为6.3%,日本仅有4.1%。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范建亭(2015)等对我国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进行了重新测算,并预测2015年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将降低至38.5%。这一数值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极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某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一些关键技术及零部件仍严重依赖于进口。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报告称,2014年,石油相关技术对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气相关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上升至32.2%。
三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对经济的贡献率有待提升。在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中,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极为迅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称,中国专利申请已经连续多年跃居世界第一,2014年甚至占到全世界专利申请数量的三分之一。然而我国技术专利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专利技术应用商品化率不到20%。特别是高校,过去一直作为产学研联合的重心,专利技术转化率仅有5%。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我国创新经济的发展并不十分理想,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中仍旧处于劣势、缺乏话语权,还并不能算是一个创新经济体。创新国家的本质在于,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科学技术创新及其相关服务为驱动,这种增长方式更注重质的变化与提高,而不是依靠规模经济获得效益。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国家,就必须从根本上对经济模式进行改革,要求所有的创新主体参与进来,完成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在新的开放式创新的形势下,创新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扁平化,创新主体和创新集群之间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并不再局限于组织内部的研发活动。这无疑会给创新集群带来新的合作与互动,从而为技术成果的转化带来更多的机会。
二、 创新集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在旧有的创新环境下影响创新集群信息交流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创新集群内创新主体的目的差异;一个是创新集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另一个则是地理性沟通障碍引起的技术资源浪费。
第一,创新集群内不同主体的目的不同,导致技术对接冲突、产权分配冲突等。解学梅(2009)等在研究中指出,我国原有的创新体系中,通常是以区域经济为中心发展产学研联合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创新集群。大量的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依托当地实力较强的大学、企业,在政府的协助下展开了技术改革和创新的工作。在这一集群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是最为主要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在技术研发及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因而参与合作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政府作为倡导者和引导者,支持技术发展与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则更多的看重科研的学术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对论文等学术成果的重视要远大于产权以及技术转移率。许多高校的研究成果来源于学者对理论或者技术的拓展和创新,并非植根于市场的需求。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渴求则是建立在盈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之上,企业内部自主研发的专利通常会直接转变成产品。同时,企业尤其重视短期内可以获得的利益,对于研发时间长、转化可能性低的基础研究通常不予过问。因此,企业的技术转化率相对会高于高校的技术转化率。另外,出于对自身市场地位或者商业机密的保护,企业对于侵权有着较高的警惕性,一般会第一时间申请保护自己的专利技术。
第二,我国创新集群缺乏服务性中介机构搭建交流的纽带,导致创新集群内部主体之间沟通不畅。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融资服务和技术服务水平上。我国科技创新集群中融资体系的缺陷已有大量研究探讨:在基础研究领域,政府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科研经费;而在技术转移的中后期,企业为产业化比较成熟的技术成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协助完成了技术成果最后的增值过程。因此,我国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缺口主要存在于这两个阶段之间,也是真正需要投资经理或者融资服务的时期。另外一个服务缺陷是技术市场的落后,我国现有技术市场在政策法规、从业规范、运营机制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徐棣枫,1999;张改珍,2012)。技术交易和技术转移对于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和复合型专利服务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前者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逐渐完善起来,而相关专利服务人才的质量,则始终没有显著的提升。一般来说,技术市场是创新主体互相交流完成技术需求对接的平台,因此,从业人员需要同时具备技术背景和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技术市场的管理和运营相对国外技术市场来说比较混乱,供需双方很难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获得资讯服务。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极其严重。除去上述两方面之外,相关法律、运营管理等咨询机构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创新企业的需求。这些服务性中介机构的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集群内的沟通和交流,进而降低了区域内技术创新及转化的效率。
第三,我国不同地区间创新集群缺乏沟通,技术资源的供需双方无法匹配。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建立了一百多个大学科技园以及一百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很多创新园区是按照行政区划来建设的,分属于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无论是学术资源还是经济资源都比较充沛,早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建设相对比较成功,造就了联想、海尔、阿里巴巴等优秀企业。另外有很多园区地处偏远,本身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优秀的研究型大学作为后盾,也很难获得其他地区企业的合作意向,只能发展成为不成熟的高科技创业园区,无论在技术创新的数量、水平上,还是在技术转移的能力上,都很难被称为一个创新集群。在较发达地区,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产生了良好的聚集作用,这些地区渐渐培养出初步的创业文化,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也为高校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研究经费。这些创新资源的涌入,进一步巩固了该地区的创新竞争优势。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科研水平等差距很难与其竞争,因此始终在资源的获取方面严重落后于较为发达的创新集群。事实上,这些欠发达地区可能在农业、能源、重工业等领域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创新资源的匮乏导致他们无法独立完成研发或者技术转化的工作,不成熟的技术市场也无法提供良好的技术交易环境。因此创新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技创新对有潜在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综合来说,我国现行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在行动上未能达成配合,也缺乏能够协调分配创新资源的服务性中介机构。各个创新集群因地域差异、技术市场的闭塞等原因相对独立的罗列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这些都严重限制了技术转化的成功率。而在开放式创新理念下,创新集群将迎来新的交流与发展。
三、 创新集聚在协同创新情境下的发展建议
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主体基本相同,在原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服务性中介机构等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消费者、其他平台性质的服务机构等。其区别在于,产学研合作中,各创新主体是为了自己的目的与其它主体相互作用,而协同创新则强调各个主体目的的一致性。
第一,强化集群内协调机制的建设。因此在创新集群的协同合作中,必须设立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协调机构或平台,负责统筹频繁发生的技术、人员交流、明确各个创新主体的职责与权利、优化配置组织的创新资源并提供其他咨询性质的中介服务等。原有的封闭式创新集群一旦打开,这一平台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维持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契合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摩擦,同时降低沟通的成本。同时,创新集群之间的差异性越大,其协调机构就会越复杂、工作量越大、对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就更高,继而增加协同创新的难度,提高了创新的成本。后者与协同创新组织的设立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组织创新集群建设协同创新组织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保持这些集群的契合度。
从两个较为极端的例子来看:协同创新组织的两方可以是水平差距较大的两个创新集聚,其中一方通过技术辐射为另一方提供技术支持,而另一方则恰恰需要这种技术支持来发展某个特定的产业,并能付出一定的回报。这个回报可以是经济方面的,也可以是技术革新所需要的反复试验过程。相反的,协同创新组织也可能由几个地理位置接近、发展程度接近的创新集群重组而成。这些创新集群都专精于某一产业、或者所涉及的领域存在技术互补或合作关系。由于创新集群之间不存在强弱和主次等关系,协同创新组织需要设立一个协调机构来管理各个创新主体。在这种协同创新模式里,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和交流会产生大量的碰撞,碰撞产生的技术创新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市场需求,进而吸引大量资本的进入,因此更适合以企业为纽带来推动创新集群间的合作与发展。其协同创新的模式就可以是以企业为领导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协调机构的统筹下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以上是针对应用技术的创新研发与转化,在我国现有创新体系当中,国防、航空航天等战略核心技术以及部分公共服务性的前沿技术的开放式创新通常是由政府充当平台,由于其目的性更为统一,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作用非常突出,创新成果和技术转化成果也很客观。
第二,完善服务性中介结构,落实“技术”、“人才”、“资金”三方面的建设。首先,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建设技术交易平台,以保证技术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保密性、通畅性。技术平台可以是实体的技术交易中心,也必须同步构建一个网上交易平台,这一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技术供需双方的交流和对接效率。其次,知识产权的立法之上,必须加大执行力度,改善专利律师制度,给予专利人和律师双证的从业人员生存空间。另外,教育部门在高校的法律人才培养上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强法学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尤其在工学部、理学部等的跨专业招生。优秀的专利法律从业人员在专利的申请、最大化利用以及专利权维护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重视从业人员的培养可以极大的减少产权摩擦和冲突,能够在技术转移中将很多产权问题防范于未然。
在融资等方面,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金融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基金经理人的培养,以提供配套的管理咨询服务,以期最大化资金的利用效率。政府也可以利用一些风险基金或者奖励基金有目的的引导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利用先期引导资金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中间积极牵线、联合建设产业技术开发中心等。
第三,以政策引导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创新集群合作。我国成果较为突出的优秀创新集群区域,其产出的科技成果和经济产值相对较高,然而对创新资源的利用率却低于许多表现一般的创新集群。这一研究显示出创新集群对创新资源的浪费,也揭示了一种通过协同创新重新优化资源配置,以优势带动劣势发展的可能性。在前面提到的技术辐射模式中,技术从发达地区扩散到欠发达地区,一方面可以在欠发达地区获得新的技术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过剩的创新资源重新进行分配,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提高自身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我国领土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间不仅存在这地理环境上的隔阂、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除去行政区划的壁垒之外,一般欠发达的创新集群会对首都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成熟创新集群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因此,较发达的创新集群在协同创新组织中是一个天然的主导者,适合全权统筹各个集群内的职责与利益的划分、信息和资源的流通与整合,并为落后地区提供融资、法律法规等专业咨询。简单来说,这种模式可以将“过剩”的创新资源引入对技术需求较大但研发能力不高的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主导的创新集群可能无法从协同创新组织中获取足够的利益,因此这种模式有时候需要政府以比较强势的姿态参与引导与优秀的创新集群协同发展。
当前考虑到现行的中西部保护性发展理念,可行的创新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能源、旅游业等部分文化产业和部分生态友好的工业产业。政府需要成立独立的部门来管理东西部对接的问题,负责匹配和协调能够实现对口支援的创新集群。在完成对接之后,不能过度干涉创新集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人员互动,由东部发达地区的创新集群承担该开放式创新组织的主要管理工作,以免组织过于行政化,不利于市场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另外,政府还需要提供一定的奖励机制来鼓励发达地区的创新集群与西部对接。比如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专项奖励基金等,使之在协作中更多的重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上。同时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导企业资金的投入并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
综上所述,开放式创新理念下,创新集群的组织形式明显要比过去的产学研合作更为复杂,更为系统化、扁平化,尤其重视信息的流通。在协同创新组织中,创新资源会接受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以最优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沟通和协作,从而达到最优的统一的创新成果。在越来越开放的经济和政策导向下,为了提高我国的创新绩效,将原有各自为政的封闭式创新体系打开,跨地域的协同创新逐渐成为当前创新体系建设的主流,也是激发跨地域技术、资源溢出效应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范建亭.开放背景下如何理解并测度对外技术依存度[J].中国科技论坛,2015,(1):45-50.
[2] 毛磊.开放式理论下跨区域协同交互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25-28.
[3] 罗亚非,蔡乾龙.对外技术依存度测评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1):132-136.
[4] 解学梅,曾赛星.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9-17.
[5] 张改珍.关于专利异化的历史考察[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165-172.
[6] 徐棣枫.试论专利诉讼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从专利人到专利律师[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9,(4):145-148.
[7] 冯梅.产业装备与装备产业:中国工业化道路新视角[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位论文,2007.
[8] 王成东.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融合机理及保障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4.
[9] 吕铁.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及推进思路[J].经济管理,2004,(9).
[10] 孟韬,罗亚非.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测算及国际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1,(8).
[11] 孙顺成,蔡虹,黄丽娜.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篇13
(一)当前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1.企业财会管理的目标不明确。受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财会管理模式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仍旧是将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其主要的财会管理目标。不能认识到企业发展的社会价值,忽视员工的个人发展,使得在其发展中与员工和社会和谐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企业在开展财会管理工作时,不能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方向进行积极的干预与调整,企业的财会管理目标不够明确,使得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制定的决策,往往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也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2]。
2.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处理的财会信息不断增多,市场中需要辨别的会计信息也在逐渐地增加。这就使得企业在对其经营状况的大局处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需要企业能够积极地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起信息化的现代财会管理系统,对企业中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高效处理。但是,在企业管理中,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往往不能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中仍旧是使用传统的财会管理工作模式,管理的手段相对单一,管理水平较低。会计管理工作仅仅局限于对企业经营中的现金、存货营运资金等比较基础的管理,不能积极地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各类财会信息进行分析,不能及时对市场中的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不能为企业制定经济决策提供数据,对企业的规划与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3.财会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业务素质。在现代的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求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基本工作素养,必须要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但是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财会工作人员频繁跳槽,不能主动积极地更新其专业的财务管理素养知识储备,不能及时地了解和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在进行财会管理的时候,仍旧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在遇到一些现代化的问题时就很难处理[3]。正是基于此,才使得有很大一部分财会管理人员在其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建立起长远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能主动积极地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总体的形势,仅仅将其工作局限于处理企业的基本财会业务。
4.尚未建立起健全的企业财会管理体系。当前的企业发展中,仍旧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使用传统的财会管理模式。但是,企业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与优化,应用传统的财会管理模式进行监督、控制与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一些财会信息,会存在遗漏和处理误差的现象。且企业传统的财会管理工作,大多依赖于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如果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较差,遇到一些财会处理问题就会手足无措,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财会管理,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但是,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需要财会管理系统化,能够将其生产、管理中的多个环节,如会计核算管理、 审计监督管理、 资产运作与融通管理、财会计划与控制管理等,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与管理。但是有一部分的企业在其财会管理工作中,不能积极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不能进行必要的过程控制、结果评价,很容易使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使得管理效果不够理想。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为了能够促使企业快速发展,并在市场中获得一定的份额,企业就要在其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将市场发展中对企业需求变化,与企业的内在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并能积极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
1.因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其资本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增大,这就要求企业的财会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处理企业资本信息的需要,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而传统的财会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资本功能需要。当代经济已经由能源经济逐渐转变为知识经济,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网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有很多的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其融资目的,与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相比,融资渠道逐渐扩大。在网络背景下,只有不断对其财会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才能满足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需求。
2.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与投资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线下产品和有形资产的管理与销售,而是逐渐转变为线上产品和无形产品的销售与管理,其企业的资产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如果企业不能结合其产业结构的变化,仍旧坚持执行传统的财会管理系统,则会使得企业的部分信息出现偏差,部分财会信息出现遗漏的现象。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必须要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3.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收益分配模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是知识要素创造出的财富,因此在其进行分配的时候,也需要能够坚持知识经济的分配模式。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要求企业在其发展的时候,能够将技术、管理等都纳入到企业的分配中,能够妥善地处理好企业分配时知识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比例。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在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监督控制时,也需要能够对其进行分辨与分析。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与企业发展相符的监督与激励机制,能够对在财会管理工作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员工进行及时的奖励,从而促进其不断完善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5]。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财会管理系统也逐渐出现了新的改变与发展。就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财会管理也会出现更加广阔的前景。
首先,企业的财会管理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要能够建立更加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系统的财会管理模式,更好地处理其内部的财务信息。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加强无形资产的建设。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也需要借助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财会系统,对企业发展所需的会计信息进行更加有效的预测、控制与分析。可以对企业发展中需要的劳资、物质以及使用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企业科学的发展规划,确定其发展的业务信息,并能建立与之相符的财会系统,对企业的?会信息进行处理。
其次,基于网络系统的企业财会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财会系统对财会信息的预测、控制与分析需求,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网络系统建设与更新,以实现对企业的内部财会数据和外部财会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企业通过对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财会系统进行完善与更新,可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集中化处理,并能借助数据处理模型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实现信息化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储存,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可以使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由传统的会计核算向财务信息管理转变[6]。
最后,从财会信息的输出系统来讲。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背景下,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能够实现企业发展多元化的需求,就要不断加强其输出系统多元化建设,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和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同时,由于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但是外界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在对财会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的时候,越来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财会信息的处理、存储与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也就需要企业能够不断加强其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为了不断提高企业在网络环境下财会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就需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企业财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为企业的规划与管理起到较好的参谋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企业的财会队伍建设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是直接接触到企业财会信息的工作人员,从而对企业的财会信息进行处理与汇总。因此,企业财会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为了能够不断加强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财会队伍建设,使其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的财会知识,还能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使用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财会信息[7]。
企业可以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模式与设备,使得企业能够构建起基于网络环境的财会管理模式。首先,企业在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后,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财会处理的技术与知识,能够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处理企业的财会业务;其次,企业要不断加强企业的财会信息系统的更新与升级,要根据市场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和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升级,并能借鉴一些先进企业的财会系统升级管理经验和财会系统更新的经验与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最后,因为我国企业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财会管理系统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能对一些比较简单和基础的程序进行开发,这就需要企业在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加强对相关的财会队伍工作人员素养的培训,并能加大对财会系统的投入与建设,从而满足财会系统开发和升级的需要,满足市场对企业财会系统的要求。
(二)加强企业的财会信息管理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在网络环境下,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需要收集、分析和处理大量的财会信息,才能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决策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企业能够建立起科学的财会信息控制与管理系统,从而使其能够应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模型,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但是由于网络本身发展的特点,在其不断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加快信息传播与输出速度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与局限性。例如,一些企业在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受到黑客的攻击或者受到病毒的干扰,就很容易使其财会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受到威胁,甚至有泄露企业财会信息的风险。因此,要想在网络环境下,不断加强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还需要加强企业对财会信息系统的控制与管理。为了保证财会信息的安全性和财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就需要企业能够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及时对财会数据进行备份与保存,在系统中安装防火墙,并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与制度,从而保证财会信息的安全性。
(三)加强企业的会计网络建设
基于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网络环境发展的实际及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在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企业的会计网络建设。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要想实现企业财会信息网络经营活动,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构建企业的会计管理信息化网络。企业需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企业财会管理项目进行开发与测试,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并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筛选与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市场中的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在进行财会管理工作时,不仅要处理基础的财务工作,还要对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与汇总,从而形成系统的财会信息,为企业的领导层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在近年来,电子商务逐渐兴起,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线下产品的销售与管理,还要对各类网络信息平台中的产品信息进行处理与管理。企业需要财会管理人员能够分析基于网络环境下市场所需求的信息,及时对企业的发展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对企业的资金机构与财会管理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