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防雷电安全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前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化装置储罐迅速增多。大部分储罐内的物料属于易燃易爆物,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雷击、静电产生的电火花都会引起储罐着火或爆炸。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储罐的安全运行。
一、引起火灾的主要因素
(一)闪电。据调查,石化装置内储罐起火的主要原因是闪电。闪电主要由感应雷和直击雷引起。在雷雨天气,浮顶罐的罐体、浮盘、储存介质及其它罐顶构件均被感应为正电,当发生雷击放电时,云层底部的负电荷与其下面正电荷迅速“中和”放电,随着放电结束,大地及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构筑物立即同步转换极性而处于零电位。但是,与大地接触不良的构筑物,放电结束时会滞留束缚(正)电荷,此时与已处于零电位的大地及其与大地等电位的构筑物(浮顶罐罐体)形成电位差,以致发生二次放电,引起电弧,导致发生火灾。
(二)静电感应。静电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油品的收发、运输、灌装等过程中,每个油品分子之间或者是其他的物质与油品分子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摩擦,从而导致的静电。储罐内金属构件较多,若各金属构件接地不良,容易形成孤立导体,当孤立导体上集聚的静电到一定程度时对地形成相对电位,在一定的条件下,极易发生火花放电而导致火灾。
(三)等电位连接不良。很多储罐因建成年限已久,接地体发生腐烂或锈蚀,接地线的连接已松动,或施工不合要求;接地设施等电位连接不良;浮顶罐浮盘与罐壁缺少足够的等电位连接等等,都易产生电弧火花引起火灾。1998年黄陂县石油总公司横店石油储库“7.13”特大雷击火灾事故分析中发现,罐底接地体已大部分腐烂,位于罐体周围的接地体连接方式不符合断接卡要求,同时4组地网间连接不良,存在明显电位差,未达到等电位连接要求。
针对以上引起火灾的几种原因,对于储罐需采用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二、防雷保护
(一)预防雷电危害的基本原则。1、石油和石油产品应贮存在密闭性的容器内,并避免油气混合物在容器周围积聚。2、油气可能泄露或积聚的区域,应避免金属导体间产生火花放电。3、固定顶金属容器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应装设阻火器。4、防雷、防静电、电气设备、保护及信息系统等的接地,宜共用接地装置。
(二)防雷设计。储罐不同,防雷措施也不同,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 :1、金属储罐应做防直击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金属储罐的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米,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2、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储存易燃油品储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金属顶储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不应装设避雷针。顶板厚度小于4mm的金属储罐,应装设避雷针(网)。避雷针(网)应保护整个储罐。 3、储存易燃油品的浮顶储罐或内浮顶储罐不应装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2根导线做电气连接。浮顶储罐连接导线应选用横截面不小于25mm2的软铜复绞线。4、储存易燃油品的覆土储罐的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应做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5、储存可燃油品的金属储罐,不应装设避雷针(线),但必须做防雷接地。
(三)防雷设施的检查及应注意的问题。安装防雷设施,必须对周围的一切设备进行检查,不允许有一切的金属物品,电气设施,以及一些架空的电线,这些都是雷电会发生危险的导火索。同时,对于防雷设施要定期的进行检查和防范,必须时刻保持防雷设施的安全。1、凡装设独立或罐顶接闪器的防雷接地设施,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应详细检查。要求安装牢固,引下线接头数要少,断接卡接头应卡密并无断裂松动。最好用搭接焊接方式。如用螺栓连接必须拧紧,并且将软绞线端口焊固在供螺栓连接的线夹内,其垫圈应镀锌。2、引下线在距地面2m至地下0.3m一段的保护设施要完好。引下线应短而直,避免转弯和穿越铁管等闭合结构,以免雷电流通过时因电磁感应而形成火花放电。 3、每年对接地电阻做定期检测,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必须测定,其独立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满足不了要求或电阻值增大过快时,应挖开检查,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或补打接地极。单纯的防感应电接地,其电阻不大于30欧姆,如不符合要求,应作相应处理。
(四)对静电危害采取的措施 对于静电产生的危害我们主要有两条对策:第一,静电产生前我们要防止或者控制它的产生;第二,静电产生后我们要对其进行中和或者是用其它措施将其导走,坚决控制它们的聚集。静电的产生主要是一些物质材料的来回输送,还有不同物质之间的来回运动,以及一些纤维衣物的摩擦产生。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控制措施,减少物质材料的输送和不同物质之间的来回运动,主要内容如下:1、控制物料流速:液体物料在管道中的流速越高,接近管壁处的速度梯度就越高,产生的静电量也越大。2、控制进料方式:液体经管道进入储罐时应设防冲击档板。若油品从顶部进入储罐,进料管应伸至罐底部,距底不大于100mm,以减少静电产生。3、防止水等杂质混入油品物料:由于不同物质间的相对运动要产生静电,因此,应尽力防止水等杂质进入物料系统。4、其它防静电设施: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对大型罐区,在油品物料管线上还可设置静电消除器等防止和减少静电荷积聚的设施。
(五)加强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点的数量应根据储罐大小设置,储罐越大,要求的等电位连接点应越多,最大程度减小二者之间的阻抗,将产生电弧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为了确保浮顶罐浮盘与罐壁的等电位连接可靠性,需每年定期做以下检查内容:1、二次密封导静电片是否被罐壁的油膜绝缘;2、机械密封的靴板是否被罐壁的油膜绝缘;3、浮顶罐的扶梯与浮盘等电位连接是否完好;4、外浮顶及内浮顶储罐的浮盘和罐体之间的等电位连接是否完好,软铜导线有无断裂和缠绕。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熟悉雷击、静电有关知识,认清其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防雷击、防静电工作,消除火灾和爆炸的各种因素,使石化生产装置长周期平稳地运行。
作者单位:南京扬子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防雷安全定期检测做了相应的规定。开展防雷装置安全定期检测、消除安全隐患,使防雷装置真正起到防雷作用,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 防雷安全定期检测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批已经安装的防雷装置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状态,年久失修缺少维护,没有进行防雷定期检测,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
(2)农村防雷是一个薄弱环节,除了部分参加新农村建设的防雷示苑村有防雷装置外,极大部分农村住宅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用电通常采用架空线进入农民住宅,容易造成雷电波入侵。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雷击造成的房屋和家用电器损坏事故也越来越多。
(3)人们对防雷定期检测的认识不足,认为防雷装置经过竣工验收检测合格,再也不用进行防雷定期检测。
(4)有许多企事业单位虽然对防雷定期检测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也非常欢迎进行防雷定期检测,但对防雷检测所产生的检测费用不愿意承担,最终会放弃防雷定期检测。很多人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雷击是小概率事迹,自己单位建筑物防雷装置不一定会遭到雷击。
2 绍兴市上虞区雷灾分析
(1)根据1971―2010年历史气象资料统计,7~8月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雷暴天数最多,历年平均年雷暴日35天属多雷暴地区。一年中最早“初雷日”出现在2002年1月15日,最晚“终雷日”出现在1979年12月19日。1975年雷暴天数最多为55天;1988年雷暴天数最少为21天。上虞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雷暴天气。
(2)由2007―2013年上虞区雷击灾害统计:7年中发生雷击111次,平均每年发生16次。危害比较大的有以下几次。
①2007年3月14日9时50分,曹娥街道新沙村及狮子村25户村民家遭雷击,击坏家用电器42台。②2007年8月5日16时20分崧厦镇万湖村村民俞,顾夫妇在田间劳动时遭雷击死亡。③2009年6月20日16时10分某公司35 kv变压器遭雷击,突然电压波动幅度很大使SVC室跳闸,造成公司各生产车间突然停止生产,直接经济损失103万元。④2010年9月14日17时20分左右,梁湖镇南穴村村民潘骑电瓶车下班,路经曹娥江堤塘百官三村地段遭雷击当场死亡。
(3)根据雷灾资料分析,由于极大部分农村住宅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用电通常采用架空线进入农民住宅,由雷击击中房屋起火倒塌、雷电波入侵损坏家用电器的事件有许多。工厂厂房发生雷击事故很多,有些厂房的防雷装置未经防雷定期检测,老厂房年久失修防雷装置已经损坏,不但起不到防雷作用,而且起到了引雷作用。
3 防雷定期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
(1)《气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2)《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第二十三条规定,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主动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4 开展防雷安全定期检测方法措施
(1)1999年9月29日,全国第一家规范意义上的行政服务中心“上虞便民服务中心”诞生,办理各类涉民涉企的审批、审核、办证、办照事项和相关服务。上虞气象局积极行动在中心设立“行政审批”“防雷服务”两个办事窗口,在政府管理层面上确立气象部门的行政管理地位,为防雷图审,防雷定期检测开启了新里程。
(2)开展防雷定期检测管理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由政府牵头组织气象局、建设局、建管局、安监局、消防大队等部门,召开防雷减灾专题会议进行责任落实,由气象局实施防雷定期检测组织管理,其它部门配合共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3)开展联合监管和联合执法,对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暴化学危险品的企业,通过安监局、消防部门进行联合监管,把是否取得防雷定期检测报告,作为企业安全评估的一项指标,从而促使企业重视防雷检测这项工作。气象局每年4月和9月参加安监、质监、公安、消防、建管、环保、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活动,对重点监管行业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存在防雷安全问题,向企业发出整改意见书,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4)结合“平安浙江”考核,由政府发文明确各有关部门的防雷安全考核职责。每年公布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加强对防雷重点单位的指导管理,对防雷重点单位安全管理员进行防雷安全知识培训,建立防雷安全责任制、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切实抓好防雷定期检测工作。
(5)加强行业协作是做好防雷定期检测的有效方法,结合“校安工程”建设,与教育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已连续6年为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防雷定期检测。强化与石化行业、医药化工等行业的沟通联系,促进防雷定期检测工作向纵深推进,使定期检测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定期检测覆盖率已名列浙江省前茅。
(6)每年在《上虞日报》上刊登关于开展防雷定期检测的通知,要求有关单位及时申报防雷检测。结合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防雷安全知识。结合防雷安全示范村建设、防雷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以防雷安全知识讲座、播放防雷视频、发放防雷资料、宣贯防雷法律法规、防雷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防雷定期检测宣传工作。
(7)建立对防雷定期检测单位的考核机制,每年一次评比防雷安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各单位部门积极开展防雷定期检测工作。
篇4
一、农村防雷安全现状及原因分析
1.近十年全国雷击人员伤亡情况
根据全国雷击造成人员伤亡数据统计表明,全国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为850人左右,死亡为450人左右,农村雷电造成人员伤亡数占全国总量的92.3%。
2.农村雷击事故频发原因分析
农村发生的雷击伤亡事故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民建房时,习惯于坐北朝南,雷雨季节,我国大部地区受西南季风气候影响,雷雨时,坐北朝南的民房正处迎风面,也是西南季风和雷雨云运动的主方向,当西南气流向前运动时,则会遭遇村庄民房的阻挡,雷雨云的气流运动就会被迫抬升,在此作用下,拐弯最大、曲率最大处正是最易遭雷击最严重的位置;二是过去农村村镇建设无规划,房屋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电线、电话线等各种线路普遍存在“架空”现象,对架空线而言,它是雷电侵袭时最好的导体通道,特别是在雷暴高发区,易将雷电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和高电流通过各导线传到千家万户,当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造成雷电事故;三是农民缺乏防雷电安全知识,常在自建房上安装未做良好接地处理的各金属构建和家用电器,如:太阳能热水器、不锈钢水箱、装饰性金属针塔、卫星天线等,加大了雷击概率而产生安全隐患;四是雷雨季节,正值是农村的农忙季节,农民常在野外劳作,由于缺乏防雷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淡薄,雷雨时,仍在野外劳作,甚至还有肩扛手举易导电的金属物体而遭雷击;五是农民缺乏防雷安全知识,雷雨时,常在大树或在没有任何防雷措施的岗亭内避雨而遭雷击等等
二、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1.农村民房建设应选择在“非易雷击区”
在现代防雷学中,雷电防护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一个“躲”或“避”字上。国家强制性防雷技术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明确说明,严格按此规范设计的防雷装置的防雷安全度不能达到100%时,人们应远离该地生活。也就是说,农村在规划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建房的选址问题,应尽量选择在“非易雷击区”,尽量避免雷电的袭击。对应于“非易雷击区”的是“易雷击区”,即容易发生雷击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1)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2)临近潮湿和水草地区;(3)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4)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5)空旷和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山岗上;(6)从以往经验了解常常遭雷击的地区等。“易击雷区”最容易引起火灾和人员伤亡,所以应该将房屋的位置选在“非易雷击区”。
2.做好电源和信号线,家用电器的防雷措施
电视、电脑、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在农村已倒到广泛的使用,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各种线路一般都是露天架空引入;电视线路常能在屋面或大树高空处简易架设;为使生活用水方便则在屋面上安装金属水箱或晒衣架等。这些如果没有采取完善的防雷安全保护接地措施,极易造成雷击事故。因此,(1)380/220V电源线路的架设,应采用标准的绝缘子。在进入室内前的最后一基杆子上,要将绝缘子的铁脚接地,目的在于对过高的雷电电压起到泄放保护作用。(2)与电源线路相似,电话线路入户时也应将它的绝缘子(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的铁脚接地;架设电视天线时,一定要在它的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3)安装在屋面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金属水箱、金属装饰物等都应就近良好接地。其他家用电器(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平时不用时拔掉电源插头;有雷暴时,尽量不用这些家电。(4)活动频繁的露天场所及其附近不宜不设独立避雷针、避雷塔、架空避雷线、架空避雷网,以免雷击时发生危险。(5)在候车(船)棚(亭)、机埠、变电房(变压器)铁塔、旗杆等建(构)筑物设施旁,应设置“雷雨天气,切勿靠近”安全警示牌。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已有建筑,建设具有一定防雷能力的农村应急避雷场所。(6)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在野外开展各类活动不要在河里洗澡、大树下躲雨、空旷地高举各类金属器件、在高压线下行走等。
三、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1.加强防雷减灾的科普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送科技下乡”、“科技周”、“中国科普日”等活动,面向农村,走进农民,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进行防雷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通过各种传媒和发放防雷科普手册和光盘,制作防雷宣传展板,播放雷电知识专题片、幻灯片,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宣传画、手机短信或现身说法等形式,介绍雷电危害、雷电防护等科普知识和防雷减灾法律法规,讲解雷击发生原理和防护要领,消除农民迷信恐惧心理,提高农民防雷减灾意识,增强农民自我保护能力。依托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宣传普及雷电预警知识和灾情处置及自救互救常识,使防雷科普宣传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2.加强防雷减灾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布局合理、信息共享、有效利用”是规划和建设雷电监测网的基本原则,虽然各地已经布设了一些闪电定位仪,但是布点太少,覆盖面有限,不能大范围的有效监测,所以预警信息难以及时传播到农村。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雷电灾害预报预警和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的投入,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加强农村雷电监测预警网建设,建立综合雷电信息处理和预警平台,提高雷电灾害预报预警能力;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介及时将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传到农村告知农民,让农民提前采取有效避险措施,避免和减少雷灾损失。
3.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和事故善后处置机制
篇5
驾驶员考试基地的桩考仪占地约一亩,分成待考区、考试场和指挥控制中心等三个区域,考试场区是一块全封闭场地,除漆划的标线和桩杆之外,最特别的是场地四周安装着的总共8组16个红外线探测装置,学员驾车考试时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这些红外线的“眼光”,然后再传输给设在指挥中心的监控主机,并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
远离市区位于旷野地带,周围几无建筑物,附近有一变压器,办公室及工人宿舍用电均直接由此变压器引入,在平房西侧分别设有两个小配电箱。厨房在工人宿舍的东侧,炉灶采用电热炉灶,电力线由变压器直接引入。所有电力配线均架空入户。公司办公室和工人宿舍两栋平房无任何雷电防护设施。
2 既往雷击史
办公室的西侧会议室的配电箱内电表曾被击坏,外壳碎裂,工人宿舍内的的配电箱内也有雷击的痕迹,但无人员伤亡纪录。
3 现场勘察,查找雷击事故点
通过询问既往发生的雷击史和现场人员描述事故发生时的情形,清理现场后确认,厨房的电炉灶为雷击事故点。
4 雷击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大兴安岭观象台观测资料和加格达奇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图显示,16日在该区域上空有强对流天气过程,雷达回波图和闪电定位仪监测记录当时有雷击记录,且现场人员描述当时有雷声,根据该公司防雷设施情况和周围环境分析,事故主要是由于电源线路有雷电波入侵或感应过电压引起的,据现场勘察结果分析,有可能由下述原因引起:
由于该建筑物是两栋平房,建设得较早,限于当时的防雷观念淡薄,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施工又不按规程操作,且年久失修,没有任何的防直击雷措施,电源线由附近变压器直接架空引入,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曾有既往雷击史,安全隐患较大,造成此次事故的发生。
5 整改方案
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要求,该建筑物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设计施工上存在缺陷,应作相应整改。
(1)第3.4.1条规定:“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该公司建筑物为南北两栋平房,为起脊的砖房,房顶未装设任何防直击雷设施,且该建筑物位于旷野,周围无任何建筑物,且内部设有一些电子器材,极易遭受雷击。应在该建筑物敷设避雷带,并按要求设不少于两根的引下线,引下线平均间距不大于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2)第3.4.9条规定:“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他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篇6
大家知道,夏季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季节,雷电事故是严重的自然事故,对人员、财产安全危害极大。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电器设备不断增加,雷击隐患也随之增加。今年5月份重庆开县兴业小学遭雷击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是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防雷安全尤为重要,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安全工作,把防雷安全知识教育作为学校夏季安全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气象部门赠送给我们的宣传材料加大普及力度,努力提高广大中小学生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使防雷意识深入每一个学生心中,并努力向家庭、社会延伸。为此,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在校中小学生中开展防雷科普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开展防雷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各旗县区教育局、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防雷安全工作,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把防雷科普宣传列入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中,充分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防雷的意义及雷电的危害。
篇7
1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现状
1.1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设施安装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日益重视,投入日益增大,县级区域的教育设施水平相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目前大部分的县级区域中小学校都有教学楼、综合楼、师生宿舍楼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学区,这些建筑物楼高基本在3层10米以上,并且有部分建筑物建在暴露制高点,20%左右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与教学设施不断改善相反的是县级区域学校的防雷工作多年来却驻足不前。以武义县为例,经实地调查全县中小学校80%以上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没有安装防直击雷设施或安装的防直击雷设施达不到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100%的计算机系统设备没有安装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的防雷设施。可以说,县级区域的学校存在重大的防雷安全隐患,2007年重庆开县一学校因雷击造成7死39伤的重大伤亡事故就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1.2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安全制度落实情况
一个完整的防雷安全体系,除了有符合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的防雷硬件设施外,还应当有一套相对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防雷安全制度并加以落实。防雷硬件设施安装好后并不代表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随着时间的推移,防雷设施也会磨损老化失去其原有的雷电防护作用,必须有相应的维护措施。同时,即使安装了防雷设施,也并不意味着能起到百分百的保护作用,在下雨天打雷的时候仍然需要有相应人为防护措施。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笔者所在武义县为例,经过调查走访,全县52所中小学校,没有一所学校制定防雷安全制度,也没有一所学校设置专职或兼职的防雷安全员岗位,防雷设施自安装后就无人管理,许多防雷设施严重老化,如小针锈蚀、避雷带断裂等情况比较普遍,从其他相关渠道了解的信息基本上也和武义县类似,可以说县级区域的学校基本上没有相应的防雷安全制度,其防雷安全体系是不完整的。
2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开展难点
2.1 学校经费不足,无力对防雷设施进行投入
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县级区域学校多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普遍不足,许多地区更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创建教育强市/强镇/强区”等过程中改建学校硬件设施时欠下债务。二是部分教育政策有较明显的偏差,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省市一级的重点学校几乎都添置了空调、直饮水设备,而大部分县级区域学校连自身的教育经费都难以得到保障,学校教室光线不足却不敢开灯,夏天气温高也不敢开风扇,加上县级区域学校大多兴建年代较早,基本没有防雷设施,要重新安装防雷设施投入较大,因此许多学校明知存在防雷安全隐患,也无力加以整改。
2.2 县级区域防雷宣传不到位,防雷安全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受县级区域教育普及度不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影响,防雷安全的宣传一直不是很顺利。一些学校只注重教学质量、升学率、竞赛成绩、比赛名次等显性指标,防雷安全意识薄弱,防雷安全措施不及时不到位,想到了甚至出问题了才来处理。而且由于雷击事故毕竟概率较小,许多地区从未遭受过雷击,导致大部分学校管理层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制定防雷安全制度,没有应急处理预案,也没有专职或兼职的防雷安全管理人员,或虽有但没有进行必要的演练,一旦出现事故,很容易出现混乱,从而酿成事故。而部分学校虽然也做了相应的工作,但是由于对防雷安全工作未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认为只要安装防雷设施就高枕无忧,在防雷设施安装的过程中未按有关规范施工以及安装后维护不到位等,使得防雷安全仍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 对县级区域防雷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防雷安全意识,落实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要在县级区域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根本上要在观念上加以转变,在防雷安全意识上加以提高,最后在制度上加以落实。加强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师生防雷安全意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宣传栏、开设法制课、防雷安全教育课等途径对师生进行防雷安全知识教育。以笔者所在武义县为例,我们在“3.23”世界气象日印制了3万多份防雷安全知识彩册上门向全县中小学校免费发放,在县安全生产日以展示牌、科普手册、电视宣传和人员现场答疑等方式积极进行宣传防雷安全。此外还可组织防雷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师生防雷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观看防雷安全警示影像,举行防雷安全大讨论,使学校进一步体会防雷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要积极在学校落实防雷安全管理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的防雷安全管理人员,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防雷安全管理档案,制订切实可行的防雷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可操作性强的事故处理流程,以及事故报告流程,并进行实战演练,让广大师生熟悉突发事故处理方法,明了事故发生时应当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这样,既做到“防范于未然”,又便于出现了责任事故时有序应对,并第一时间准确上报。
3.2 对县级区域学校现有的防雷设施进行整改和完善
防雷安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防雷硬件设施的防护上,这是防雷安全工作的根本。在防雷设施的整改和完善上,县级区域学校确实有现实上的困难,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是要循序渐进,个别地区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制定一个分步实施计划,没有防雷设施的首先整改和完善教学楼、宿舍楼等重点场所,有防雷设施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能整改的加以整改,如防雷设施局部老化锈蚀的加以局部整改,有断头的加以修复,确保防雷设施的基本功能,确实无力整改的辅以其他措施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筹措,为县级区域学校的防雷设施整改和完善解决资金问题。以笔者所在武义县为例,2007年有鉴于当地学校防雷状况堪忧,安全隐患严重,同时重庆开县的重大防雷安全事故也引起了地方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国气象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武义县气象局通过与县教育局的沟通和协调,达成共识,由气象局牵头,联合下发了有关防雷安全工作文件,并且根据实地调查,以详细数据编写了武义县学校防雷安全现状的报告向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向县财政争取经费实施了全县范围内学校的防雷设施整改工程。由于经费问题,该工程主要完成全县52所中小学校的防直击雷工作,通过整改,基本完善了武义县学校的防雷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状况,杜绝了大部分防雷安全隐患。
3.3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设施整改技术方案
由于上述的一些原因,目前学校防雷设施的整改是难以一步到位的,在设计整改方案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切忌急于求成,在不违反防雷技术规范确保防雷安全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变通,方案上要体现阶段性,使整改工作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
系统防雷主要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外部防雷包括: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等)、引下线、接地系统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系统等,泄放入大地。内部防雷系统是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主要以空间屏蔽、等电位连接、减少接近耦合、过电压保护等措施,通过在需要保护的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即过电压保护,使设备、线路与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将可能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将因雷击而使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电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
针对学校的外部防雷,一般是实地勘察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对于安装有外部防雷装置但年老失修的建筑物,方案上以修复为主。生锈腐蚀的用砂皮打磨后通过涂漆等方法进行防锈处理;屋面保护范围不满足的通过加装接闪器加以改进;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则增加接地体,一般采用扁钢埋深80公分,然后每隔3-5米埋设角钢的方法,在经济上来说比较节省。对于没有安装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方案设计上尽量采用简单节省的设计,接闪器设计上一般采用避雷带的形式(使用Φ8mm的圆钢),并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引下线部分由于县级学校的建筑物一般年代都比较久远,难以利用柱筋,一般使用Φ8mm的圆钢作引下线在墙角部位明敷并穿pvc管,引下线间距小于25米。接地体使用复合接地,在地面以下0.8m处埋设环型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采用4mm×40mm的镀锌扁钢)、在地面以下1.5m处每隔3-5m埋设垂直接地体(垂直接地体采用4mm×40mm40mm的镀锌角钢),两者之间采用多面焊接法进行可靠焊接。
县级学校的内部防雷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和楼层供电电源的防护这两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县级学校的多媒体化程度较低以及经费方面的问题,方案设计上主要侧重于供电系统的防护。目前供电系统的防护一般采用三级防护的方式。电源第一级防雷:作为系统电源进线端的主级防雷器,在雷击多发地带至少应有60-100KA的通流容量,可将数万甚至数十万伏的雷击过电压限制到数千伏,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建筑物内低压总配电室双回路电源总开关处电源出线端;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电源第二级防雷:分配电柜的电源防雷器,对通过电源初级防雷器的雷电能量进一步泄放,可将几千伏的过电压进一步限制,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各栋建筑物所在的配电柜电源进线处。电源未级防雷:电源未级防雷系统也是系统防雷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现代的电子设备都使用很多的集成电路和精密的元件,经过一二级防雷保护而进入设备的雷击残压仍将有千伏之上,这将对后接设备造成很大的冲击,并导致设备的损坏。具体措施:在用电设备电源插座前安装避雷器,用于重要电子设备的电源末级防雷防护,经过了电源三级防护,达到了分级泄流的目的,把过电压从几万伏降到800-1000V,从而在电源线路上达到保护设备效果。
4 结束语
受限于县级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以及县级区域防雷知识的普及程度,县级区域学校的防雷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耐心和有策略地进行,一方面大力进行防雷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防雷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另一方面逐步推进学校防雷设施的整改工作,一个个学校、一个个建筑物进行落实,有条件的学校先整改,能整改的部分先整改,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阶段性完成防雷安全工作。推进县级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进展,为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篇8
山区农村防雷的政策性建议
依法建立、健全农村防雷减灾安全管理体系,增强防雷隐患排查农村防雷减灾工作要想得到顺利推广和实施,应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和相关部门(如公安、消防、城建、林业等)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结合农村的具体环境和特点,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实现防雷减灾工作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防雷安全责任人和村级信息员制度、防雷减灾责任制、防雷设施隐患排查制、雷电灾害应急处理预案、雷电灾害上报等制度,定期开展农村防雷安全排查工作,提前排除雷击安全隐患,指导农民采用经济和科学的防范措施避免雷击灾害的发生,是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加强农村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要做好雷电天气、雷击落区、灾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网络、手机短信、“96121”等手段,及时将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送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尤其对于偏远山村,要进一步扩大气象灾害预警范围,完善预警体系,提高政府、民众和信息闭塞乡村对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视,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并采取避险措施提供支持。加强防雷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意识据雷电灾害资料统计,由雷电造成人畜伤亡的事故大多数发生在农村,而在农村室内、河边、树下、田间、山坡是雷击人身伤亡事故的多发地,这也说明在农村发生的很多雷击事件均由缺乏防雷知识造成的。因此,对于防雷措施薄弱的农村和缺乏雷电防范知识的农民而言,宣传雷电的危害性和可预防性以及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非常重要。加强农村雷电防御知识和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宣传,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除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雷宣传外,还可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定期开展防雷安全教育,对在校学生进行防雷知识普及;防雷主管部门定期组织防雷科普进农村活动,定期对乡村的安全管理责任人进行防雷安全知识的培训等。作为一个长期工程,将防雷安全知识纳入基础教育是一个较好的途径,最终目标是实现防雷知识人人皆知、人人重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预防雷电灾害知识的能力。规范农村建房防雷设计,消除雷击事故隐患农村频繁发生雷击引发人畜伤亡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建房防雷设计缺失、相应措施不到位。建房时应针对山区农村住房多数依山傍水或切坡而建的实际情况,改变其建房中不科学的选址观念,让农民建房时避开上升气流迎风面方向、突出周围地貌、土壤电阻率较低(如特别潮湿的河床、苇塘等,地下有金属矿藏或岩石与土壤交界)、高大树木等雷击高发地段,并按有关规范进行防雷设计、安装配套的防雷设施和做相应的防雷技术处理。在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学校建设中更应考虑雷电灾害因素,应聘请当地防雷主管部门进行雷击灾害的风险评估,否则需要安装更多的防雷保护装置,投入更多财力,并且也会大大增加雷击风险[3]。
篇9
二、周密计划,认真落实
学校认真根据“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安全教育主题,紧密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明确安全教育目标、组织领导机构、教育活动措施、实施方法步骤等,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有人抓、不脱节。围绕安全教育主题,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现状,特别针对防震、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事故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使学校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3月26日,学校举行了主题为“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的安全知识讲座。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标语以及班队会活动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向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在学校围墙外张贴两幅宣传标语,在操场内醒目处悬挂一幅宣传横匾,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游泳溺水、饮食卫生和防雷击等事故的发生根源与预防;学校组织办了《地震基础知识》专题板报,向学生介绍地震知识及防震要领。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播安全常识和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四、开展演练,增强意识
篇10
二、周密计划,认真落实
学校认真根据“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安全教育主题,紧密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明确安全教育目标、组织领导机构、教育活动措施、实施方法步骤等,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有人抓、不脱节。围绕安全教育主题,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现状,特别针对防震、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事故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使学校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3月26日,学校举行了主题为“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的安全知识讲座。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标语以及班队会活动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向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在学校围墙外张贴两幅宣传标语,在操场内醒目处悬挂一幅宣传横匾,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游泳溺水、饮食卫生和防雷击等事故的发生根源与预防;学校组织办了《地震基础知识》专题板报,向学生介绍地震知识及防震要领。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播安全常识和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篇1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我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被国家和省列为多雷区和一级防雷区,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暖和天气异常,雷暴日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我市目前尚有6.1%的场所应装而未装防雷设施,44%的防雷装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还有不少防雷装置因年久失修而早已失去防雷功效,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防雷安全工作的领导。没有成立防雷减灾机构的地方,要尽快成立,明确职责要求,把防雷工作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精心部署,认真检查,严格考核,确保防雷工作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
二、狠抓源头,切实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篇12
夏季天气炎热持续高温,单位和家庭要安全用电,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检查、更换老化线路,绝缘层破损、变暗的电线,在插线板上使用多个电器时注意不超过插线板额定功率;出门时要关掉电源。另外单位还要加强防火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遏制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发生。当前雷电天气多发,各单位须及时检修防雷设施,避免雷击引发火灾。
二、装修材料要慎选,刷漆远离火灾源
室内装修要选用难燃或不燃的材料,电器线路的铺设要合理。刷油漆时,应及时打开门窗,散发易燃气体,不要在刷油漆的室内吸烟或用火。裸露的电源线路要用绝缘胶布包好,以免漏电或短路。
三、电线铺设要安全,私拉乱接酿祸端
电气线路种类繁多、铺设复杂,不要私拉乱接电线。如需进行线路维修或改造,应找具有职业资格的专业电工操作。电气管线铺设时电线均要穿防火管保护,线头裸露处均要用绝缘胶布包扎好,防止酿成火灾。
四、灭火器材是个宝,机动车辆不可少
炎炎夏日,机动车辆长时间超负荷,发动机油污严重,加上夏日气温升高,天气酷热,通风设备不好等原因,自燃频繁发生。因此要注意车辆的正常保养和维修,配备专用车辆灭火器,不要在仪表盘上放气体打火机、空气清新剂、灭蚊剂等受热膨胀后容易爆炸引起火灾的物品。
五、电动车辆易惹火,存放充电须注意
电动车应停放在安全地点,不得停放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不得占用消防车通道。充电不要在狭窄、密封的环境,应尽量在室外进行,或将电池拆下单独充电。要尽量避免在雨天、积水路段行驶,以防电机进水,短路着火。
六、蚊香点火温度高,切记远离可燃物
夏日蚊虫增多,蚊香阴燃时,火点最高温度可达700~800℃,足可将燃点低的蚊帐、衣服、纸张等引燃。因此,人们在驱蚊时应当注意把点燃的蚊香放在金属支架上,要远离蚊帐、被单、衣服等可燃物。在使用电热蚊香器时也需谨慎,要注意通电时间,使用完及时拔去插头,防止因电热器使用时间过长过热导致火灾事故。
小学生夏季消防安全知识一、学生不得玩火,不可以随身带火种:1、不能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2、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3、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
二、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地逃离:
1、如果有避难层或疏散楼梯,可先进入避难层或由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点。
2、如果楼层已着火燃烧,但楼梯
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
3、多层建筑火灾,如楼梯已经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
4、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
有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5、如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它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格或其它重物上,再顺着绳子或布条滑下。
6、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可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7、要发扬互助精神,帮助老人、小孩、病人优先疏散。
对行动不便者可用被子、毛毯等包扎好,用绳子布条等吊下。
三、及时灭火: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四、及时报警: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夏季火灾特点1、高温炎热,易引发火灾。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还有生产设备升温等。进入夏季也是汽车火灾的多发期,另外,在炎热的气温条件下,化学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酿成火灾。
2、温度高,蔓延快,易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燃烧。
炎热天气易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增大了火灾发展蔓延的速度。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炎热,降水少、蒸发大,天干物燥,燃点降低,遇明火易发生燃烧,在辐射热的作用下火势会向相邻建筑蔓延,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火灾。
3、易发生雷击火灾。
炎热季节雷雨天气增多,打雷产生的强雷电易引发建筑物、可燃气体、森林等火灾的发生。
篇13
雷电是发生于雷暴云(积雨云)云内、云与地、云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现象,是大气层中的一种声、光、电混合现象,全球每天约发生800万次闪电,平均每分钟有2000个地区遭遇雷暴,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尼特罗克斯和史密斯通过计算机建模和详细研究后发现雷电更容易袭击大城市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高层建筑的大量增加,各种现代化通讯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人口密集场地和设施,正在成为雷电袭击的主要对象。要建设一个安全的城市,面对雷电灾害,必须防患于未然。因此大城市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1 城市防雷的关注点
1.1 城市建筑
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普遍,也对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许多高大的在建工程、构筑物和机械设备都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2~3]。发生这些事件时,雷电流对流过地表的被袭击物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电流达几十万安培,有可能造成现场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配电线路停电及用电设备被击毁甚至燃烧等事故。因此城市建筑群的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1.2 城市轨道交通
随着现代化新技术不断地涌现,更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系统中,为轨道交通运营效率、运行速度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轨道交通全线应用电力驱动、牵引的方式提供车辆动力,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线路、车辆及车站遭受雷电的概率,更有可能受到直击雷的袭击,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1.3 学校
大多数城市学校建筑物中在防雷装置合格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4]。学校多以2~5层的建筑为主,很多建筑防直击雷的避雷针或避雷带存在腐蚀、断裂现象。对现有的防雷装置很少或从未进行过维护保养工作,造成部分防雷装置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防雷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负面作用。防雷装置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布设,很容易产生雷电波侵入及雷电感应,学校计算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广播室的设备及程控系统、监控系统等都是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损坏的对象。
1.4 城市加油站
许多加油站在防雷设计上极不规范,特别是部分隐蔽工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加油站内供电、通信等线路多为架空或捆绑在防雷装置上引入,防感应雷设备或联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5]。
1.5 城市电网
雷电已成为城市电网的主要“杀手”之一,由雷击引起的线路故障、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大部分的雷电感应和雷电入侵来自于电力传输线,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1.6 通信基站
随着国家对3G产业的不断推进,3G建设正在不断展开。3G基站存在射频远端设备上塔的问题,雷击环境相对恶劣,所以电源的防雷在解决3G基站防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6]。
2 防雷避险对策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大城市防雷减灾体系仍存在差距,主要是综合探测能力和预测预警水平有待提高,雷电防护的科技水平和相关技术标准及管理措施尚待完善。只要掌握雷电的活动规律,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对策,雷电灾害是可以得到有效防范并减少损失的。
(1)首先必须大力加强城市雷电研究、防雷避险措施和防雷技术的完善。通过城市闪电监测资料和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对城市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对各行政区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对城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风险区划。
(2)要加强防雷安全网的建设,特别是雷电高发区域,需要全面查补防雷设施的安装漏洞。各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特别是要重点做好易遭雷击部位的防雷设施建设。消除了长期存在的雷击隐患,使城市有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3)要加快建设防雷预警服务体系,重点要完善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新一代雷达、气象卫星的雷电监测网,并加强开发研究及应用,提高雷电预警预报能力。
(4)要把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作为重要内容,建立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设立防雷安全责任人,制定防雷设施检查维护制度,并进行必要的防雷安全知识教育,发现防雷设施存在隐患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对防雷装置的管理,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在防雷检测前,必须对所有检测仪器进行检查,查看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测量有关数据时,应注意一定要进行复测,还应配有专职的防雷装置安全员,经常性的对防雷装置进行巡查与维护[7~8]。
3 结语
文章对城市可能存在的雷电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城市防雷安全提出了建议和措施,提出城市防雷除了需要大力加强城市雷电研究、防雷避险措施和防雷技术的完善,还需要多方的配合。目前,很多城市对防雷的重视还不够,公众对雷电知识的掌握也十分有限,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的管理规划部门抓住城市防雷的源头,从预报、防范、宣传多方面入手,才能将雷电灾害挡在城市之外,使城市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Smith S B.How Soon Can a Thunderstorm be Identified?A Comparison of Satellite-observed Cloud-Top Cooling and the Onset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C].In 18th Conference on Severe Local Storms,1996:479-482.
[2]GB 50057-19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3]吴卫东.高层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要点[J].青海气象,2007年防雷专刊:53-56.
[4]吴高学,文逸玮.南昌县农村中小学防雷减灾对浅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增刊:211.
[5]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