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业企业发展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

篇1

(一)中小企业数增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徐州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50户,其中大型企业18户,中小型企业2632户,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市规模上工业的比重为99.3%。目前已形成了板材家具、生物医药、食品饮料、能源、纺织服装、钢铁深加工、铝制品深加工和以工程机械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聚集了1883家中小企业,是徐州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的中小企业实现产值5505.83亿元,同比增长51.2%;实现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9.6%,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效益总体水平较好,但营利能力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徐州市中小型工业企业是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产业层次低,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2011年,规模工业的中小企业实现利润481.86亿元,同比增长63.2%,从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看,2011年为8.8元,比规模工业少0.39元。

(三)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

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为53.46万人,人数占规模工业的75.7%。从行业看:木材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四个行业吸纳人员最多,从业人员为22.1万人,占中小企业的41.3%;从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最多,从业人员为46万人,占中小企业的86%;其次是股份制企业为35万人,占中小企业的65.5%。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笔者通过和组织座谈会、电话访问、实地观察等方式,对徐州辖区内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在当前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徐州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遭遇“盈利空间缩小”、“产能过剩”、“资金紧张”和“招工难”等困境。

(一)成本上升导致盈利空间缩小

在调查中,企业经营者对当前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选择比重最高的三项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80.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51.2%)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0.3%),其中,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的比2011年的同一调查提高了7个百分点。受到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目前盈利“低于正常”的企业占61.7%,比2011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在企业人工成本和物料采购价格的变化方面,调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12年一季度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占89.4%,“持平”的占8.4%,“下降”的占2.3%。同时,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依然较大,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比一季度“上升”的企业占54%,预计“下降”的只占2%。关于物料采购价格,一季度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企业占58%,“下降”的占11.7%。

(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严重

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基础建设投资紧缩,制造业市场疲软,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占14.4%,“有些过剩”的占43.8%,“正常”的占32.9%,“有些不足”或“严重不足”的仅占8.9%。纺织、造纸、化纤、金属制品、板材生产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产能“严重过剩”。据徐州宏伟木业反映,受技术研发能力限制和新减排政策实施的影响,工人人数比去年增加,但生产量同比未大幅增长,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开工率仅为30%。在当前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尚且要勒紧腰带,中小型企业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三)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依然突出

本次调查了解到徐州企业的资金来源,近八成(79.6%)的企业经营者选择“自有资金(利润留成)”排在第一位,其他依次是:“银行贷款”(60.3%)、“民间借贷”(20.1%)、“上市融资”(0.9%)和“发债”(0.2%)。其中,中小型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相对较高。

目前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利润留成,但由于一季度企业盈利的下滑,因此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依然突出。调查发现,目前资金“紧张”的企业占49.7%,资金“宽裕”的仅占6%;资金“紧张”的比“宽裕”的多43.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相对更加严重。

(四)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仍然较大

调研的企业反映去年企业职工工资普遍上涨10%以上,并且预计今年仍有较大涨幅。在调查中经营者认为2012年二季度企业招工“有一定困难”或“有较大困难”,与2011年一季度和四季度相比变化不大。

当问及“企业出现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时,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升过快,导致求职者生活成本增加,预期收益下降”,分别为66.4%和53.7%,明显高于其他选项,也高于2011年四季度的调查结果。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还有:“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

当调查问及“贵企业希望国家或政府在企业招工用工方面提供哪些政策支持”时,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是“降税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69.3%)和“稳定物价,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企业所在地生活消费成本吸引力”(57.8%);其他依次是:“政府组织培训,提升劳务工技能”、“多提供求职信息/招聘平台/沟通渠道”、“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企业所在地吸引力”和“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能力”。

(五)多头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对企业行使管理职能的机构有发改委、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工商管理局、科技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联等,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降低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从面上看,实施工业倍增战略,“大项目推进”、“招大引强”,已经被全市各级领导摆上“头版头条”,全力以赴。“一切为了大项目,为了大项目的一切”,不只是口号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真实写照。相比之下,对于成长性好、个体规模较小,但总体上对就业、税收关系甚大的中小企业,重视程度、资源投入明显不够。在对待大项目推进与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存在“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偏颇,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六)信用度差影响企业信誉

信用状况差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财务帐证不健全,信用等级低。二是企业信誉差,资信状况堪忧。一些小企业甚至出现资不抵债后,企业主一走了之,逃废债务情况。三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个别企业以模仿他人产品作为谋利的主要手段,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现,有的以质量低劣的产品损害消费者。四是偷税、漏税、逃税等行为时有发生。

三、建议措施

(一)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配置

各银行机构要认真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专项考核,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支持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有效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激励。督促各类银行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明确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和增速要求,并加强统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清理银行不合理收费和保证金存款要求。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银行特别是大中型银行的社会责任。

(二)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管理制度,使规范的民间借贷“阳光化”,积极引导更多的民间借贷资金合规投向实体经济

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场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要妥善处置。坚决打击违法犯罪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疏堵并举,趋利避害,在有效防范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好民间借贷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合理设计税费优惠政策,完善税制结构

目前由于税收都是一刀切,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得到税收优惠,很多小企业偷税漏税。减税政策主要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已惠及了大部分的企业,针对徐州丰县小规模的电瓶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消费税是这些企业比较重的税种,有些企业甚至将盈利的80%用于交税,考虑到摩托车和电瓶车主要销往农村市场,避免税负转移。因此笔者建议在总体减税的基础上再进行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有的行业要增加,有的行业要降低,有的行业还保持不变。

(四)当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时可适时下调其核定税率或定额

不少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备的账册体系,税务部门难以对其实行查账征收,往往实行核定征收,将实际销售收入按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所得税,如果连销售收入都搞不清楚,就干脆采用直接核定所得税额的定额征收方式,比如集贸市场往往按柜台的台账数定额收税。针对不同时期经济情况,可以适时调整核定税额,让更多中小企业能顺利过冬。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中小企业没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厚的待遇,难以吸引人才,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外因。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首先得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必须确立正确的求才、用才、留才机制及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来;其次,通过科学评估来合理配置人才和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挖掘其才能,发挥其潜力。解决好人才的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强调人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感情的,人性理论的发展则证明人是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复杂混合体,因而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林,彭彦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10(11).

篇2

(一)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具有较强经济拉动效应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企业拟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进行梳理,提出支持名单,明确具体支持方式。加快审批进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项目尽快上马、尽早见效。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二)努力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支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企业技改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用的支持力度,积极筛选上报一批具有支撑作用、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项目,争取更多的企业、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各项专项资金计划。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配合。

(三)扎实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互保共建。按照“三优先”(同等条件下,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优先使用省、市建筑施工企业,优先选用省、市企业生产的材料、设备,优先使用省、市劳务人员)和“三确保”(工业企业确保产品质量优良、价格优惠、服务优质)的要求,积极落实重大项目互保共建措施。有关部门每月要组织项目业主单位和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签订合同,逐项组织落实。此项工作由市重大项目办牵头,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四)稳步推行优惠电价政策。全面落实峰谷丰枯分时电价政策,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配合省上有关部门和*电监办,落实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方案和相关交易规则,并尽快付诸实施。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物价局、*供电公司配合。

(五)切实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运力协调衔接工作,保证重点工业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需求。加强与省经委、*铁路局的联系和沟通,统筹安排,建立健全铁路运输协调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运输困难。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交通局配合。

(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上大压小。认真组织落实财政部等国家三部委关于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上大压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为重点工业企业腾出更多能源与环境容量,并优先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配合。

(七)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政、银、企合作,政府推动,加强重点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优先保证重点工业企业资金需求。进一步发挥*银企协会的融资平台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推动优势企业并购重组,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工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发改委、*银行配合。

(八)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整合力度,引导市内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开发向有实力的重点工业企业聚集,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转化。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资源配置需求,优先办理,尽快落实。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九)优先提供项目建设用地。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工业用地需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加快审批进度,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规划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配合。

(十)充分发挥工业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作用。着力解决好重点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环评、能评、生产许可等审批事项,要主动提前介入,实行预约上门服务指导,由单个部门、单个事项的串联办理向多部门多事项的并联办理转变。完善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在提高行政效能上下功夫,着力为大企业搞好服务。

(十一)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先进市州和企业的通报》(甘政发〔2009〕40号)精神,把我市上缴省级增值税当年增量返还部分不低于50%的资金纳入工业专项资金;把发行地方债券融得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将列入财政预算的工业扶优扶强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补助资金、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节能降耗补助资金、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用于工业的科技经费的70%,以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用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主要用于重点企业生产流动资金、项目建设资金、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补助、企业技术创新等。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经委牵头,市上相关部门配合。

三、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市政府建立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协调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主持,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市国资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联系企业工作组汇报,分析研究重点工业企业遇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工业企业到国家相关部委和省上有关部门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由市政府办公厅分管主任主持,市级相关单位参加的会议,汇总工作情况,筛选需提交分管市长协调的事项,督促落实市级协调会议确定的事项。

(二)建立政府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牵头,从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4个联系企业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每组负责联系12-13户重点工业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篇3

1、扩大本市产品销售。加大本市产品采购力度,市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辅料,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积极采购符合要求的本市产品。

2、充分发挥企业协同效益。鼓励市内企业开展原料采购、产品销售、融资担保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建立企业双方或多方互购互销机制。探索建立资金统筹、应急的互助平台,引导规范企业相互担保,共促发展。

3、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国税局要加强政策指导,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为企业在出口融资、信息咨询、出口退税政策落实等方面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二、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4、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工业贷款规模。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按照工业(水电企业除外)贷款新增额、工业贷款增速、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各项贷款总额的比重,给予金融机构一定额度的物质奖励。金融机构要放宽企业贷款条件,优化企业贷款流程,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充分挖掘、整合辖区经济资源,依法用于重点企业发展融资抵(质)押。

三、加大对工业企业的资金扶持

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重点企业所缴增值税地方所得部分,由同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企业10%的扶助。对规模以上企业新增贷款(以文件之日企业贷款余额为基数),按财政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贴息10%。怀化工业园、怀化经开区规模以上企业由怀化工业园、怀化经开区贴息。2009年市财政安排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8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发展,以后按工业税金增长幅度逐年增加。县(市、区)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也要在已有投入的基础上,按工业税金增长比例逐年增加。

6、下浮新增电量价格标准。原则上以20*年4季度实际月均生产用电量为基数,超过基数的生产用电为新增用电,在目录电价(含丰枯季节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下浮0.1元(平段生产用电价格低于每千瓦时0.45元的企业除外)。

四、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就业

7、对受金融危机影响保本生产甚至亏本生产且坚持不裁员的企业,也可享受上述第5、6条优惠政策。

8、对积极响应扩大内需,扩能增效且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除享受第5、6条优惠政策外,每新增一名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录用满一年,由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并按政策补助480元。同时,对企业新录用农民工就业,由劳动保障部门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实行上岗前培训。

9、整合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培训资源,根据企业用工需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劳动保障部门要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咨询和就业市场组织。

五、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

10、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积极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切实加强新型工业化“双百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调整扩大“双百工程”项目规模,力争“双十工程”项目达到20个以上,投资额达20亿元。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力争2009年工业投资完成110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幅达到20%。

11、切实加强工业项目开发力度。加快健全完善工业项目库,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为企业做好项目包装、申报和立项工作,通过相应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里资金和政策支持。

12、加强工业项目的要素供给。加强项目建设所需的电力、土地、运输、通关等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合理需求,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加强调度,优先办理用地手续。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工业企业新增电量给予优惠。保障重点企业原料的供应、设备以及产品的运输。

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3、减少对企业的收费。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和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规定的收费项目,要按下限执行,对特别困难的中小企业,应给予优惠。各级政府行政职能部门要依法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的力度。要公开举报电话,建立公开举报制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处理。

14、减少对企业的检查。除安全、消防等依法必须开展的检查外,其他涉企检查要严格执行备案报告制度。

七、加强协调服务

15、建立和完善重点骨干企业联系责任制度。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协调机制,针对企业当前存在的产品价格下跌、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共同商讨应对困难的措施和办法,鼓励企业克服当前困难,提振发展信心。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当前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和行政效能的监察。

篇4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以增加经济总量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意见》,加大改革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力度,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努力开创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2年,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企业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品结构加快升级,行业发展更趋合理;力争在制糖业、冶炼业、电力业、茧丝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行业中取得更大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成长性好、实力强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1.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超过300家,其中新增中小工业企业200家,力争每年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0家。

2.到2012年,全市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至1亿元的工业企业80家;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的工业企业30家;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5家。

3.到2012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0亿元,年均增长28%;

4.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1%。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四)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力搭建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扶持性等综合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政府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条件和基础,按照“构筑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全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引导各类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企业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支持、信用评价、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信息网络、管理咨询、依法维权等多方面的服务体系。

(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初步建立形成覆盖全市、县(市、区)二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级财政出资控股或参股成立信用担保公司,各级(县、市、区)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扩充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提高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信用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建:第一种形式,由政府独资成立信用担保公司;第二种形式,政府出资并控股,民间资本参股,市场运作;第三种形式,鼓励民间资本独资成立信用担保公司。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六)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设立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在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本级中小企业发展(技术改贷贴息和补助)、与大企业协着配套及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各级县(市、区)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各县(市、区)自行制定。同时在科技三项经费等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重点中小企业。

(七)加快组建来宾市中小企业网。2008年建立来宾市中小企业网,2009年六个县(市、区)建立中小企业网。建成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区域性信息化网络服务和支撑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和产品推介等服务,成为向全社会开放的信息体系。

四、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八)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强与“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坚持以对外招商引资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统筹推进,选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就业人员多的产业转移项目到来宾落户。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按产业集群的发展搞好规划和布局,特别是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内做好产业集群规划和布局,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在土地、税收、标准厂房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有色和黑色金属产业、加工制造业、化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机电电子产业等重点产业集群,为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构建基础平台和创业基地。

(九)实施中小企业扶优扶强工程,培育扶持“小巨人”。按照同类产业发展趋势,引导相关企业联合重组。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发展原则,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制糖、冶炼、电力、制造业、桑茧丝加工业的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发展一批“小巨人”企业。

(十)鼓励、支持和培育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到2012年力争有2家以上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十一)提升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档次。引导中小企业实施名牌产品战略,鼓励中小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名牌产品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争创国家和自治区名牌产品及驰名注册商标,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名牌产品及驰名注册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推动全市中小企业实施名牌产品战略。

(十二)引导和加快发展生产业。生产业主要面向生产者提供服务,是一项新兴产业,也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2008年至2012年是来宾市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引导和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生产业,严格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规范化运作。

五、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三)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各县(市、区)、华侨投资区、各部门、各工业区(工业集中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和来宾市委、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有关文件精神,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开中小企业的投资经营领域。

(十四)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等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坚决打击各种侵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监察、公安等有关部门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及时办理中小企业投诉案件,加大对损害投资环境、干扰中小企业正常经营、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十五)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加强对各项涉及企业收费项目的监督检查,对巧立名目、违规增加中小企业负担的收费,坚决按章查处、追究责任。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进行的各种检查。坚决杜绝对中小企业进行吃、拿、卡、要。

(十六)依法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引导、鼓励、惩戒等多种措施促使企业诚信守法、合法经营、安全生产、依法纳税、履行合同、注重信誉,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企业经营者爱国敬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塑造和谐向上、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推动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华侨投资区、各有关部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作,把发展中小企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要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市政府成立中小企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对列入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企业,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都要派出帮扶小组,帮扶小组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篇5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主要任务,要加大力度化解产能过剩,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以上任务对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特别受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影响,近几年煤化工企业的日子每况愈下。为了破解煤化工面临的困境,政府、企业从不同方面做了努力,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015年11月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研讨会,为煤化工发展寻求出路。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近年来,由于煤炭产能过剩,以及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致使煤炭行业处于低迷期,小型的化工企业面临倒闭,大型化工企业面临亏损和减产。为了从不同视角分析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问题,化工专业的大学生组织调研团利用暑期走访陕西10余家能源化工企业,查找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对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西安、延安、米脂、横山、神木等地10余家能源化工单位的走访调研,调研团队的成员利用化工专业知识和大学生的视角分析企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1)开展技术革新。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石油化工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面对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石化企业要提前把控产品质量关,针对拥有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的石化企业需要通过调整工艺路线、引入先进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利用航空煤油代替传统的汽柴油产品,一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更高利润,另一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赋税压力。为了获得更加可靠地先进技术而降低技术研发成本,企业可以依托陕西高校科研资源,联合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自有知识产权。(2)合理规划,节水减排。节水减排是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对炼油企业的必然要求。炼油企业污水、废水种类繁杂,节水减排技术纷繁复杂。炼油企业节水减排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整个企业中统筹安排,系统优化,实现废水回用量最大化、废水排放量最小化、治理费用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节水技术有:机泵直流冷却水改循环水、含硫污水汽提后回用、凝结水回收利用、含油污水回用与综合利用、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等。(3)整合资源、提高转化效率。针对陕北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为了节省技术和运输成本,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多所设计院并申请与铁道部门签署运输合同,这些举措将会大大节约成本。同时,延长石油同步启动以煤、天然气和渣油为原料,建设1.8Mt/a甲醇、600kt/a甲醇制烯烃、600kt/a聚丙烯、600kt/a聚乙烯、1.5Mt/a煤炭开采等项目,不同的项目将打通石油化工的全产业链,提高原料利用效率、减少排放、提高转化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4)加强管理。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例如“定岗定员”政策。企业对员工所在的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一个岗位上是多少个人都是确定的,公司是多少人也是确定的,工厂注重个人的能力。这会压缩和节约人力成本,使每个人能各司其职,也让企业的管理变得更为精简。

2、对煤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由于现代煤化工均处于大型工业化开发阶段,最核心要求首先是“打通流程,顺利拿到产品”,而对工艺要求上谈不上优化,从节水降耗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优化煤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以下解决思路。(1)发展煤化工多联产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切实扭转煤化工项目生产单一产品的单纯煤化工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煤-电-化-热一体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将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大型煤化工装置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或超临界发电系统有机集成,实现煤化工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2)采用煤炭分质转化。煤炭分质转化是将煤中组分按照性质不同进行提质后分别加以转化利用的技术。根据煤炭分质转化利用的理念,对于产业产品链上的各类转化产物都可以进一步按照它们的组成、质量及理化性质,进行梯级分质转化利用,甚至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与低铝粉煤灰这样的废弃物资源化分质再利用,直至整个转化路线中产生的各类物质被彻底吃干榨尽。目前分质转化具有借鉴经验的主要路线为:围绕着陕北低阶煤中的长焰煤展开,充分显示了陕北榆林煤、油、气、盐共存的资源特点;大连理工大学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该路线主要是围绕着褐煤的分质利用展开,由多条行业特色鲜明的子路线集合而成,反映了高等院校进行科技转化、服务各行各业的实践活动;浙江大学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充分发挥了其在热能领域研究开发的优势,是一条围绕着热电化多联产展开的路线;其它路径的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因开发主体、区域资源、行业特点、下游需求、技术来源等因素不同,所形成的形形、各具特点的不同转化路线。(3)充分利用政策发展煤化工。近年来,针对我国过热的煤化工投资热情,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化工产业的调控政策、行业准入标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被愈发重视的能效标准,在限制煤化工产业无序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的煤化工技术进行示范;“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对兰炭行业推行了“关小上大、等量置换”的产业政策,规定焦炉尾气不得随意排放,必须加以合理利用。这些对煤炭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的形成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国家对发展煤化工项目审批较为严格,但已建成的煤化工示范项目不仅要接着搞,而且还要集中精力搞好,但在政策上要把控好,避免产品同质化。因此,煤化工企业要瞄准这一政策,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形成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的煤化工全产业链。如神木县胜帮化工有限公司需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一方面回避兰炭市场的风险,一方面提高煤炭转化效率而增加企业效率。(4)利用高端技术提高煤化工效益。近年来,代表当今煤制油产业发展水平的煤间接液化、直接液化(煤油共炼)、煤焦油加氢、甲醇制汽油等4种典型煤制油工艺技术示范项目,均在陕西建成投产,使陕西成为我国煤化工技术的洼地和试验田。如陕西未来能源的国内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采用50项专利技术,核心的低温费托合成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开发的煤油共炼(Y-CCO)工业化技术,以中低阶煤与重(劣)质油为原料,采用浆态床加氢裂化与固定床加氢裂化在线集成生产轻质油品,突破了煤化工行业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和石化行业重(劣)质油轻质化两个领域的技术难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超大型输运床气化工业化试验装置(KSY),煤提取煤焦油及半焦油气化一体(CCSI)也为煤化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利用节水技术。制约煤化工发展的水资源问题在多方努力下,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由最初单位产品耗水量20吨以上下降到10吨以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研发的“零排放”技术已经在陕北进行实际应用,为煤化工发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有经济能力的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工艺开发系统的节水技术,同时也可以利用陕西省科研实力共同研发节水技术,努力实现“零排放”的目标。(6)多措并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煤化工企业除了在技术上下功夫外,还应在管理上下功夫。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提出“节能降耗,增产提效”的生产理念,一方面减少企业成本支出,降低能量消耗,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尽可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对盐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1)以“两碱”为基础,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盐化工产品。“两碱”市场仍然是盐化工的发展基础,通过合理规划企业产业链,实现“卤盐两碱精细化工”全产业链,提高盐化工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发展高端化、精细化的产品。液氯作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核心,发展氯化工是盐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2)走资源循环利用发展道路。由于受企业规划的限制,现有企业的发展比较单一,重点表现在资源利用不合理。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资源,盐化工企业可以进行重组,或者建设盐化工园区,将盐化工上下游企业联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开展节能减排。盐化工属于高耗能企业,特别是电解卤水耗能较大。相对于隔膜法,离子膜具有节能、环保、安全、产品质量高等优点,其烧碱吨产量的耗电量为2490千瓦时,同时利用电石法生产聚乙烯的吨耗电量高达8250千瓦时,因此利用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可有效降低生产能耗,同时降低汞污染。(4)建立稳定人才队伍,吸收高精尖技术人才。由于盐化工属于传统化工项目,其生产技术相对成熟,所以其一般技术人员比较饱和,但对于饱和的员工队伍需要建立稳定的工作秩序。例如北元化工就利用各项福利措施保障技术员工不流失,同时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在新的技术工艺作用下,高尖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三、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我们走访企业均为正常生产企业,从企业生产状况来看,陕西地区能源化工行业虽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但对大部分企业来讲目前仍通过各种途径保持正常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应从宏观调控和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1)建议政府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已建示范项目的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体制机制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只有把现有示范项目建设好,真正出成果、有实效,才能重塑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形象,重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信心。(2)降低企业税费,提高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原油价格大跌对陕西省煤化工产业造成强大冲击,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应根据市场格局的变化,对煤化工产业相关收费政策做出调整,帮扶陕西省煤化工企业度过难关。减免企业有关税费,可以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对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并对企业使用的天然气、电力、水等资源进行倾斜,适度下调单价,减少企业运营成本。(3)严格审批程序,重点考虑产业“一体化”发展。针对能源化工项目的审批要实行先论证、再审批、后建设的程序,并且要统筹考虑能源化工企业的合理布局,防止项目扎堆上马、产品同质化。对已建项目要进行整合,通过工业园区带动产业一体化。(4)政府牵头搭建企业技术革新平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开展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意义重大。政府部门要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为新技术找投资,为企业技术找出路,在科技研发、生产方式等多方面掀起革命。(5)借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促建西部地区能源化工经济区。西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合理布局能源工业园区,建设能源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各区域间加强合作需要政府推力。

四、结语

通过对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调研,化工专业大学生从掌握的专业知识出发,以大学生的视角提出能源化工企业发展困境的解决思路和对政府部门的建议,希望能为现阶段的能源化工企业提供参考。

篇6

二、扶持政策

1、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形成的营业税县级财政留成部分,在第一年给予80%扶持,第二、第三年比上年增长部分给予50%扶持。享受上述扶持政策后,若税负高于原税负,高出部分由财政对分离主体企业予以扶持补助。

2、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新注册过程中涉及不动产过户而缴纳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县财政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城建部门予以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3、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亏损,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可报经税务机关批准,给予免税照顾。

4、主辅分离后占地面积较大的物流企业三年内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如纳税确有困难的,报经省级税务机关批准,给予减免照顾。推进物流集聚区建设,税务部门在物流集聚区内提供货运发票开具等涉税服务,以方便纳税人。

5、主辅分离后实行查账征收的服务业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符合条件的,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部分已形成企业年度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6、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其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允许采取加速折旧。

7、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用地,对需新供地的项目在供地安排上与工业企业同等考虑。

8、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在设计、监理、物业管理等资质申报审批时,在县级权限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

9、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时给予绿色通道服务,并在“守合同、重信誉”、“诚信企业”、“著名商标”认定活动中优先考虑。

10、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在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与同类企业同等待遇。

11、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予以优先支持。

12、主辅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是指2009年1月1日起主辅分离新设立注册的服务业企业。

三、合力营造主辅分离的良好环境

1、切实加强对企业主辅分离工作的领导,县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地税局、国税局、国土局、建设局、工商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要把促进企业主辅分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企业主辅分离后的有关数据统计由县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负责,财政局、审计局做好审核监督。企业主辅分离服务业认定由县财政地税局负责。

篇7

二、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积极支持企业申报金华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省、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给予企业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的,奖励企业5万元。

三、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1、鼓励、支持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优强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分别补助20万元、10万元和3万元。市级研发中心与技术中心由市科技局与市经贸局联合认定,省级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以省科技厅和省经贸委认定为准。

2、要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费达到销售收入的5%及3%以上,其他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以上,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的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

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计提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1、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包括高技术产业化及专项项目、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火炬计划项目、星火计划项目、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及各类科研计划、技术性贸易壁垒攻关项目、重点产品质量赶超计划项目等)。对列入上述项目无上级资金补助的,根据项目实际给予补助,国家级项目补助5-20万元,省级项目补助2-5万元。

2、列入省级以上新产品经鉴定或评审确认的,国家级新产品补助5万元,省级新产品补助2万元。上述新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再补助1万元。

3、重点培育现代植物药、新型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延伸、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上述行业企业优先申报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专利示范企业等。支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组织5-10项传统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每项给予5-10万元的资助。

五、支持企业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项目及金华工科会签约项目。每年从工业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协作项目中,评选5-10项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每项按合同实际付款金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对产学研合作开发并列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视项目性质和具体情况给予补助。以上单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20万元。

六、积极支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积极支持企业和科技人员研发专利技术。对获得授权的国外发明专利(限美国、日本、欧盟)、国内发明专利、国内实用新型专利、国内外观设计专利分别奖励1万元、5000元、2000元、1000元。鼓励专利技术产业化,对引进发明专利或自主专利技术(除外观设计)形成产业化,首次实现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的给予2-5万元的奖励。

七、推进技术标准化工作。加快建立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对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八、鼓励创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对以骨干企业牵头建立的市级以上行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给予专项支持。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区域行业检测中心和以行业科技服务为重点的中介机构建设,对经有关部门确认的中介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九、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项目申请单位根据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条件向市科技局、市经贸局等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有关部门初审后统一报市科技局汇总。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资金安排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

篇8

“中国因素”频频成为国际炒家抬高商品价格的借口,基于目前的点价交易机制,进口价格更易被国际基金所左右。所谓“中国因素”,也叫“中国现象”,指的是中国需求拉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在这个现象中,国际基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约40%,铜和大豆的依存度也在40%左右。因为高买低卖,我国的相关行业损失惨重。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因价格上涨,我国为进口的石油多支付了上百亿美元,为进口大豆多支付了15亿美元;2005年初的铁矿石涨价使得我国较上年度要多支付34亿美元。如何应对国际市场利用“中国因素”炒高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是目前一项亟待攻破的难题。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国家,但却与欧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有所不同,突出的一点是有悖于“生产加工中心――贸易定价中心――金融交易中心”这一经济发展规律,中国的加工制造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定价贸易中心仍然在欧美,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所以形成了中国需要的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加工制造品价格偏低。

一、采购的高价位,已经对我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1、过度地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大缺陷,而过度依赖出口可能是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主动性因素

(1)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547.4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列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对外贸易顺差迅速扩大,198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12.5%,2004年已超过70%。“入世”后的三年,我国年均货物贸易顺差超过400亿美元。今年全年对美、欧贸易顺差预计可分别达1,0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

(2)中国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的巨大背离,损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最终导致“中国补贴全世界,穷国支援富国”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明显特征是: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工业制品的净出口国。在初级产品中,非食用原料、燃料是主要的进口产品,占进口总额的88%。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仅为27.9%,而这些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中还绝大部分使用国外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关键性技术。中国出口的绝大多数制成品是劳动密集型、较低端的消费电子品等。

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特征是: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价格不涨反落。

2000年以来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引致原材料价格暴涨。原油从1998年底的11.63美元/桶涨至2005年8月份最高71.48美元/桶,创历史最高记录。LME铜从2001年底的1,336美元/吨涨至2005年12月份最高4,474美元/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出口商品方面,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较低端的消费电子品在过去五六年中,价格下跌了约7%。有关数据表明,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14 2%。与1997年相比,2003年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大约下降了8%。

2、国内上下游产品出现巨大背离,价格风险无法转移,国内加工工业陷入“悲惨式增长”

在我国国内市场上,同样存在能源原材料高价、加工制成品低价的背离。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3.1%。从各种价格上涨幅度上看,上游产品价格涨幅远高于下游产品,这也就是说进口成本的提高并未通过国内物价上涨的途径抵消价格风险。长期以来,其逻辑结果必然是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也就是有专家所称的“悲惨式增长”。

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也印证了这个结果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下降。2005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2004年第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是44.2%,2005年降到17.2%。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1月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6%。其中增速最快的都集中在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等能源性资源领域以及钢铁行业。而利润增速下降基本集中在下游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例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38.6%,化纤行业利润下降35.8%。

从高科技的电子行业来看,也是“增产增收难增利润”。来自国资委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产销均旺,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449.1亿元,增长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1.9亿元,增长22.3%。但在利润方面,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16.7亿元,8月份当月更是亏损2.8亿元,下降75.8%。这是国资委在今年第七次对电子行业发出警示,也是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当月利润首度“见负”。

二、从宏观的对策上来看,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必须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要着眼于有助于扩大我国的资源供给;大力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建立中国的定价中心,正确反映中国因素,是变被动为主动最直接、最有力的措施。

中国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就“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了战略部署,但在就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将我国期货市场建设成为亚洲地区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部署,还没有提到足够高的程度。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不能为防止摔跤而限制期货业长大

我国的期货市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由于种种原因,“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迄今为止,仍然不能成为国际性的定价中

心,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相称。可以说,当前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之一,中国需要大量能源、原材料以支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这令中国因素成为世界贸易金融领域中影响价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因素,经国际市场反映后往往变形,甚至过度反应。结果是,全世界的能源、原材料价格飞涨,而对这些产品有很大需求的中国,实际上是买了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单。

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在贸易金融领域的竞争是一个方面,从战略高度上看,定价权的竞争事关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应把大力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列入“十一五”期间的战略建设部署。

2、实质性提高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方面

首先,有关部门指导思想上要转变。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勇于参与国际定价权的竞争,而不只是固守于国内生产总值、外贸收入和国外商品市场份额等实物性经济指标的数量增长,才能使已成为经济大国的中国真正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事实上,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最大的受益者不是0PEC等石油生产国,而是掌握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定价权的美国及跨国金融贸易组织。

其次,培育市场大机构投资者。要吸引大型国企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套保业务,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大型金融贸易机构,成规模地进入期货市场,允许通过市场淘汰和兼并形成各种形式的期货基金,并大力培育中国的民族资本成为机构投资者。

三是按国际惯例完善有关期货市场的法规建设。由于现有期货监管法规大多为计划经济时期和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制订,导致目前期货市场结构的畸形发展,修订有关法规迫在眉睫。

3、将中国期货市场建设成亚洲定价中心的构想

第一是规则国际化。所谓国际化的规则是国际期货市场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符合市场发展、尊重市场要求的规律,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所以中国的期货交易规则要尽量做到国际化。

第二是品种要本土化,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我国期货市场要多上市一些具有本土优势的品种。

第三是交易所要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交易所要信誉良好,要有吸引力,要有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市场的辐射力。

篇9

一、企业政工师职业化的重要性

1.政工师职业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新情况:职工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企业为应对当前行业内的压力和危机,采取了强化人才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入推进优质增效及创新,走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这些变革必然会带来企业“阵痛”。在改革创新推进中职工思想难免出现波动,职工思想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及稳定。可见,打造职业化的政工师队伍,能充分发挥政工师作用,为企业升级转型发展保驾护航,政工师职业化不仅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企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2.政工师职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作风正、业务精和政治性强是政工师的基本要求,政工师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化素养,才能带领职工实现职业化。职业化素养是指在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精神和品德,是衡量职业化程度的一种指标。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要求政工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思想,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具有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胜任工作的能力是职业化的基本要求,在复杂变化形势下,政工师不仅要政治理论水平过硬,还应精通业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目标、战略措施等经营方针非常了解,善于学习和思考,并具备良好的写作及语言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些既是政工师职业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其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二、政工师职业发展现状

1.政工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政工师队伍结构极不合理,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高速公路公司政工师年龄呈现老化趋势,多为45岁以上人员,30~45间的人员较少,不足10%,而这类人员不仅工作、社会经验丰富,且精力充沛,应为政工师职业化发展的主力;但现状是此类人员严重缺乏。其次是薪酬结构不合理,政工师薪酬同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发展极不适应,标准仍沿用十年前的,近几年无明显提升。加上录用方式的不同,政工师的待遇也不同,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致使人才流失严重。

2.专业素养和能力低

由于历史原因,高速公路公司政工师工作多是内部直接任用,缺少相应的岗前培训,且无政工工作相应经历,在30岁以下的政工师队伍中,这类人员多为刚毕业的学生,政务工作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其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可见一斑。这种现象表明,当前政工师队伍结构、规模及素质都同现有工作要求存在极大差距,严重影响政工师队伍建设和职业化发展。

三、政工师职业化发展的建议

作为高速公路企业领导者首先应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政工工作,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并从政工师工作职责、职业准入、薪酬、职业晋级、职业培训及考核等方面构建企业政工工作职业发展体系,为政工师职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学习氛围。1.完善准入机制和队伍结构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应实行职业准入制,选取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来任职政工工作。做好职业培训,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入职前培训。实行职业等级晋级机制,借鉴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级设置,将其分为五个职称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高级和特级政工师,并以工作实绩、职称和工龄为基准,以等级考试和评审组审核来批准职务晋升。不同级别的政工人员其工资待遇也不同,职务晋升越高,其收入也越高,形成“金字塔”式,以改变待遇的无差别化和不公平性。同时,还应重视人才建设,从职称、收入及自我提高等方面留住人才,以缓解政工人才结构矛盾。2.拓宽学习渠道,强化政工师素养企业应通过各类培训班、网络学习等方式来提高政工师业务水平和素养,利用品格、心智磨炼课程来强化其抗压、减压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3.职业发展通道的构建企业应成立技术专家、带头人等成长通道,实行每月有补贴、每年有评选的激励机制,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公平的职业发展通道。职称方面由初级政工师到中级、高级和特级,为政工师职业化的发展提供上升通道,也激励了政工师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企业发展中,政工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工师职业化发展,为企业稳定及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保障,企业管理者应完善政工人才结构,拓宽培训途径,强化政工师职业素养,并为其职业通道的拓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政工师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1、本政策意见享受范围和对象:列入北仑区统计和纳税口径的工业企业,并向重点规模型、苗子型、出口型、科技型和名牌型等“五个一批”重点企业倾斜。

2、工业企业的各种税收扶持政策,按照国家有关税法、税制和上级有关政策执行。

3、工业企业中的有关项目如列入市级以上计划专项资金扶助的、并明确要求区财政资金配套的,企业获得本意见规定的各类奖励补助总额一并视作对该项目的配套资金。

4.对内容相同或内容交叉的扶持项目,从高享受,不重复计算。二、奖励补助政策

(一)、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5、工业企业实施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按不同的设备投资规模(含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中的设备投资额)、技术档次,按不同的比例给予企业经营者进行奖励(最高奖励上限30万元):

(1)、设备实际投资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本数)的项目按设备实际投资额的2%奖励。其中:“五个一批”重点企业技改项目上浮0.5个百分点;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投资额达到项目全部设备投资额的70%以上,或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上浮0.5个百分点;产品直接出口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上浮0.5个百分点。

(2)、设备实际投资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业信息化单体项目,按设备实际投资额的3%进行奖励。

(3)、对设备实际投资在50--1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按l%奖励。6、创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五个—批”重点工业企业组建的区级及区级以上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经区发展计划与经济局、区科学技术局、区财政局验收核准,一次性补助10万元。

7、新产品开发。“五个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列入新产品试产(试制)计划并实施开发的,市级每项奖励2000元。国家级每项奖励5000元(包括国家级科技兴贸项目、火炬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等):通过新产品鉴定的,市级每项奖励5000元,国家级每项奖励3万元(包括国家级科技兴贸项目、火炬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等)。

8、专利。凡国家专利部门受理的专利,给予企业经营者每项奖励:发明奖1000元、实用新型奖500元、外观设计奖500元。获得国内专利授权和国外专利授权的,每件分别奖励5000元和3万元。

(二)、对外开放政策

9、对年自营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区政府授予“出口创汇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并奖励企业经营者20万元人民币;对年自营出口在5000万至1亿美元的企业。奖励企业经营者10万元人民币;对全区自营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前十位企业,授予北仑区“自营出口十强企业”荣誉稗号,并奖励企业经营者5万元人民币;对年自营出口100万美元以上且增幅显著的10家外贸企业。授于“出口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并奖励企业经营者2万元人民币。

10、自营出口机电产品及列入《中国高新技术出品出口目录》的高新技术产品。以上年度出口额为基数,超基数部分每美元奖励企业0.03元人民币。

1l、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进出口公司在完成当年出口计划的前提下,以上年出口实绩为基数、超基数部分每美元贴息0.02元人民币。

12、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凡区属生产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并有出口实绩的,—次性奖励企业经营者2万元人民币。

13、企业参加国际交易会、博览会等,每个摊位给予2万元补助(上限10万元人民币)。

14、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参展摊位属计划外获得的,每个摊位给予2万元人民币补助。由市级政府部门以上组织的各类展销会,每个摊位给予3000—5000元的补助。

15、对新办的境外企业、机构。每家奖励企业经营者1至3万元人民币。其中:境外贸易性企业每家奖励l万元人民币,境外加工贸易或生产企业每家奖励3万元人民币。

16、有自营出口实绩的生产企业(包括减免期满的三资企业)。可按当年自营出口额的1%提取出口风险基金、专项用于弥补外销风险和开拓国际市场。对已实行出口退税质押贷款的外贸出口企业、按年度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利息实际支付额的70%给予补贴。

17、鼓励引资。凡外商来北仑投资项目落户,对引荐外资有功人员按外商实际到位资金的5%以内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外商实际投入资金超过500万美元的。超过部分按2%以内给予奖励,凡区外国内项目来北仑投资,对引荐有功人员,按实际到位资金的2%以内给予奖励

(三)、名牌产品和质量认证政策

18、凡取得国家名牌产品或国家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市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经营者2万元、l万元和5000元人民币的奖励。同一产品复验后重新获得同级名牌的不再奖励。

19、鼓励企业到国外创立品牌.区属各类企业在境外注册自有商标,几逐国注册的,每起奖励企业经营者l万元人民币;几按马德里协定注册手续办理,一次性在5个以上国家注册的.奖励企业经营者2万元人民币。

20、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凡取得IS09000系列认证的、一次性奖励企业经营者2000元人民币。凡取得IS014000系列、IS019000系列、CCIB.JIS、BEB、UL、CE、CS、CD认证的,每项一次性奖励企业经营者5000元人民币。

2l、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每采标一项奖励企业经营者5000元人民币。

(四)、凡企业效益达到一定规模和增幅的,实行目标管理考核。

三、其他扶持政策

22、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对“五个一批”重点企业银行应提供多种方式的金融服务.优先提供包括贷款、承兑;贴现、保付。信用证、保证、贸易融资等一揽子投信服务,也可采用直贤、银团贷款、集中授信等方式满足企业技改、流动资金、进口业务等合理资金需求。

23、减费扶持政策。“五个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实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涉及到土地、城建,供电、卫生、环保、消防等一次性大宗收费项目.在按标准收取后,对属于区级财政和部门留成部分的50%资助给项目实施企业(具体实施办法由区发展计划与经济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

24、土地政策。“五个一批”重点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四、奖励补助政策的兑现程序

篇11

2、鼓励企业重组。对与央企或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成功且达产达效的企业,给予经营者50万元的奖励。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好、投资规模在1—5亿元的战略合作伙伴,给予投资企业50万元的奖励;投资额在5—10亿元的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给予200万元的奖励。

3、鼓励农机产业园的外埠配套企业转移到*。将所属外埠配套企业和进入配套体系零部件企业转移到我市生产,对主机厂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配套份额给予奖励。配套份额在1000—5000万元的,奖励10万元;配套份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奖励20万元;配套份额在亿元以上的,奖励30万元。

4、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

二、推进企业发展,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5、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设立工业企业增加效益奖,从2009年起工业企业实际上缴所得税以上年为基数,将新增地方留成部分追加为全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工业企业增加效益的奖励。

三、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资金支撑力度

6、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出资成立*市融益仓储有限公司,开展企业仓单质押业务。

7、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中小工业企业贷款需要担保的,担保机构给予降低担保费率20%的优惠。

四、其他

篇12

(三)规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申报条件和程序。

申报条件:①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②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③有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并能按要求及时提供企业的各种统计报表;④会计核算规范,依法申报纳税。

申报程序:①镇(场)对拟申报工业企业进行初审;②县统计局、县经委进行复审,复审要深入企业调查,认真核实申报材料,复审合格后,报县政府分管负责人审核,经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向市统计局申报。

二、加大对规模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对符合条件的规模工业企业实行奖励机制。

为鼓励规模工业企业不断做强做大,以年数据为基准,从年起,对当年纳税额占主营业务销售收入2%以上(含2%),且不低于上年纳税额的企业(已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除外),根据当年度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分三个层次分别给予奖励。

1、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亿元以内,同比增加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1万元;同比增加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2万元。

2、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至5亿元,同比增加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3万元;同比增加1亿元以上的企业,奖励4万元。

3、主营业务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亿元以上的企业,奖励5万元。

主营业务实现税收高于500万元以上的按《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暨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发〔〕16号)文件有关税收奖励政策落实。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1、规模工业企业建设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项目,优先推荐享受财政资金对项目建设的补助和贴息资金的支持。

2、新纳入的规模工业企业,环保部门按最低标准收取企业排污费。

3、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优先保障规模工业企业用电。

4、引导、鼓励和帮助规模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对符合入园条件,要求进入园区的规模工业企业予以优先安置,并享受《入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优惠政策。

5、优先将规模工业企业列入银企合作推荐名单,协调解决其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6、优先帮助规模工业企业解决发展用地问题,对成长型的规模工业企业优先向工业功能区、产业聚集区和两条省道集中,土地出让金的缴纳参照《入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7、按照企业的经营规模、实收资本、财政税收、社会贡献等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十大年度经济人物”和“十大创业明星”评选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和扶持工作由县工业经济和全民创业领导小组负责,县经委和县统计局做好日常协调和服务工作。各镇(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扎实做好规模工业企业的培育、扶持工作。

篇13

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研发机构在对外联系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全社会科技资源,对内凝聚企业创新能力、持续为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新产品,带动行业、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市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企业研发机构数量逐年提高,企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但总体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0%建立了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仅有50%建立了研发机构,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我市创新发展的一大瓶颈。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应对当前科技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战略选择,是完善我市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将其摆上重要位置。

二、明确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目标任务

要着眼于整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力争年底全市80%的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和4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经市级以上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2年内全市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经市级以上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3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经市级以上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骨干企业要争创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百亿元以上企业要争创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徐工集团、中能硅业有限公司要加快推进海外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三、规范企业研发机构分类及管理分工

(一)企业研发机构分类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促进产业科技创新为目标,开展技术研究、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

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为重点,针对技术前沿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引导院士、博士后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攻克核心技术,培养创新人才队伍。

产业(企业)研究院: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为目标,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开展原创性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抢占技术制高点。

公共服务平台: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

工程中心:以行业技术为导向,对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开发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成果产业化步伐。

工程实验室: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工艺试验研究,研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开展产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在内部建立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技术进步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

(二)企业研发机构管理分工

市科技局为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扎口部门,负责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技术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产业(企业)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负责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认定、评估和管理。

市发改委负责推进市级以上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并负责市级工程中心的认定、评估和管理。

市经信委负责推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并负责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估和管理。

市人保局负责推进市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市统计局负责企业研发机构的统计管理工作。

四、完善企业研发机构管理机制

(一)建立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认定制度

进一步规范和加快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认定工作。各类工业企业要尽快在企业内部建立达到有人员、有场地、有投入、有装备、有特色业务等“五有”条件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技术处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并努力加快企业研发队伍建设,引进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研发条件、创新研发机制、提高研发能力,同时定期向统计部门上报有关报表。达到各类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认定要求的,经所在地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通过申请、审核、认定等程序,尽快申请认定为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对达到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标准,或经市业务主管部门认定培育后达到相关标准的,要通过各业务主管部门尽快向上申报,争创省级、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

(二)建立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复审评估制度

市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对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运行两年以上的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进行绩效评估,评估程序主要为材料提交、部门审核和结果确定。对评估优秀的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给予适当运行补助经费,对评估较差的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连续两次评估较差的,取消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资格。

五、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激励机制

(一)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给予奖励,对经评估为优秀的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给予运行补助。

1.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分别由受益财政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2.对被评估为优秀的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由受益财政给予不低于5万元的运行补助。评估优秀率20%左右。

(二)未建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的工业企业不得申请承担各类市级计划项目,一般也不再推荐申报承担省级以上各类计划项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研发机构,可独立申请承担各类市级计划项目,独立申请享受企业开发项目备案减免税政策。

(三)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而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四)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者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可以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

(五)鼓励和支持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经依法审批设立的外商及港澳台商研发机构,其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经市技术市场管理机构认定,可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暂免营业税;上述机构取得的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六、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