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篇1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经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水利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一直以来延续2009年的定额,已跟不上当前经济市场发展的步伐,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原材料、人工工资、燃油费不断上涨,水利企业获得的经济利润愈发薄弱。再加上很多水利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率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以至于水利行业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鉴于此,强化水利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是保证水利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的重要方法。

一、水利经济发展中水利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控制计划外开支

水利预算管理工作作为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以及约束的依据。在水利施工企业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例如制度不健全造成辞退职工上诉的诉讼费、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时条款不严谨造成伤亡事故中连带的赔偿费等等、都使企业计划外资金支出增多,以至于资金出现周转困难的问题。而水利企业财务管理通过实施预算编制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各项计划之外的开支,使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以及费用支出更贴近实际。

2.有效节约成本

在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成本管理,水利企业的各项成本以及费用指标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约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公车运行费等各项支出,从而降低资金成本的投入。在财务管理中,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收集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成本数据,有利于发现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

3.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水利经济发展中,资金是重要的前提以及保障,而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水利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企业已经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发展模式,财务资金通常处于相对紧缺的状态,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并且根据资金的来源对资金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促进资金的流入以及流出,强化了资金的统一管理以及宏观调控,最大化的遏制违规违纪情况的发生,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2]。

二、促进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建议

1.构建完善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

水利经济发展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根据国家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的。由于水利经济发展中的财务管理并没有直接掌控资金的运转情况,以至于在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水利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不仅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还应该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为了保证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水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性与规范性,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另外,水利企业还应设置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比如相关的财务管理监督部门、审查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并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水利资金在法律的监控下依法运转[3]。

2.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想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要全面改革财务管理团队。首先,应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只有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水利经济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因此,企业应通过开展经济法律知识讲座、辩论会,参加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举办的培训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其管理观念,让其积极学习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而促进水利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文化,让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从而保证水利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

3.实现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第一,应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管理,完善预算编制的预测以及前瞻性工作,进而对各类支出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与调整,并且有效控制一般性支出以及相关的公务接待、差旅费、公务车运行等费用。此外,还应保证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将财务预算评价结果作为制定年度预算的参考依据;第二,应严格落实各类项目资金的管理规定,按照项目资金支出的预算规定,大力推行项目与资金的有效整合,进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与协调机制,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水利企业而言,其应重视水利经济发展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新环境下,水利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鉴于此,水利企业应通过构建完善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以及实现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使其为水利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才学工.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6,2:18-21.

[2]管海英.对财务工作在水利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9:143-144.

[3]于小敏.浅议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1.

篇2

(一)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比较淡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处于“无用”状态

据本人所了解的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比较淡漠,即存在着所谓的“大会计观”,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混同的时代。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水利施工企业也和其他某些行业一样,出现了一股大权独揽的组织结构,导致重大财务决策以及日常收支核算由负责人随个人意志而定,财务部门停留在核算和服务的水平上。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完全取决于负责人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上,而且,这样的体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提高,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环节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互背离,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而且,由于人力资源的节省利用,岗位设置很多出现重叠现象,也不利于管理制度的实行。笔者认为,要想实现企业长久生存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没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保障是不行的。毕竟,没有正确的数据和成本效益分析作依据,是难以真正做出正确的判断的。而如果没有环环相扣的制度作依赖,企业的各项工作就不能很好的衔接,从而不能实现最佳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这种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漠视,导致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人员时不能够重视对其技术上需求。财务管理的权利人和责任人是法人代表,而财务机构负责人只有会计的职责,甚至不会使用起码的财务分析指标,因而不能给企业的经营发展献计献策。显现一种财务管理的“无用”局面。

(二)水利工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在水利工程企业特别是由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转制的企业的投资人多数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只能按其命令行事,在筹资和投资行为发生时,往往没有进行详尽的财务分析和预测。二是有的企业为节约费用,明明是多个人的工作量及工作职责,派到一个人的头上,一人身兼数职,不但工作量大,而且不利于理顺工作关系。有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也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依托,完全系于个人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三是财务人员良莠不齐。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财务管理方法与复杂的财务管理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四是有的水利工程企业财务人员短缺。因为在大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往往不及工程技术人员更容易受到重视,很多财务管理人员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较低,工作热情不高,更容易变换工作到其他能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生产企业去,造成人员流失。二是由于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水利工程施工成本中砂石等材料成本的核算具有一定的困难,大多水利工程属于跨年度工程,往往会跨越汛期,人员和机械频繁的进出,不利于成本计划的制定和控制。同时,工程成本和利润的产生会因为工程施工中的各项不确定性因素产生很大差异,不利于财务目标的确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扎帐的方式记账等现象。五是财务管理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据本人了解,目前状态下,我们周边有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从来不参与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工作。因而,当企业资金运作出现问题的时候,当企业经营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时候,根本不能够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寻找到真正的原因和途径。

二、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中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1)企业主重视,制定良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

篇3

在企业生存及发展中企业财务管理占有重要位置,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只有做好企业监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企业资金的集中化管理,按照制订的管理方案,确保企业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企业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确保资金的正常流通。还能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利用数据支持财务管理向企业的各项活动提供服务及依据,并增加了项目方案实施的可行性,防止在运营中企业出现资金流通不畅等情况。

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同其他企业一样在企业运营及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开展必须具有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其财务及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只有对会计核算加大管理力度,才能确保企业资金管理、收入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监理行业的收入管理

收入管理是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入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及经济效益。基于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会计规范,监理行业必须认真、有效地核算投资者、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收入。

现阶段部分监理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常常做出违背相关监理规范的行为,不能遵循正规流程及工程监理合同进行收费,在实际监理管理中往往表现在不能遵循预付款、进度款和质保金的合同收费顺序进行。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将作为一种技术服务滑动,水利工程监理所提供的劳务其开始和完成通常情况下都不属于相同的会计年度,可以合理估计其提供的劳务交易结果,遵循企业会计规范中的收入准则第9条规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如合同在当年度开始并完成,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准则第8条规定于劳务提供完毕确认收入。收入遵循完工百分比法进行确认,必须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作用。为确保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相关工序进行,如图1所示。

(二)监理行业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成本管理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一直备受关注。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如不重视成本管理,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1.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包括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归集、费用分配直至形成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多种方式,由于确定的工程项目是监理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并遵循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收入确认及核算,因此必须遵循项目归集的方式进行监理行业成本核算。同时遵循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方式进行结转。在水利工程监理成本核算中各个项目部主要实行的成本核算制度为项目总监确认制。在现场各个项目中都离不开监理,因此监理机构的管理层不仅要服务于项目部,还要做好企业监理成本控制工作。人工费与差旅费是监理行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费用归集是监理行业成本核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监理行业财务成本核算中其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多项目交叉用人用物的费用归集。

2.成本控制

作为企业盈利增加的基本手段,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抵御内部及外部环境压力及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成本控制中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及奖励制度。成本控制系统应符合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需求,成本控制的前提就是遵循企业组织结构合理进行责任中心的划分。依据各个项目部的责任及控制范围监理企业必须对各项目部进行成本中心的划分,也就是在确保工程监理质量的同时,最低成本经营必须得到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与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成本的有效控制。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企业自身运营目标,企业管理层制订全年财务收支计划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目标工程监理成本总额及成本明细,其预算必须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项目部成立后进行工程项目公司经营层认可的工程成本预算的编制,在确保工程监理质量的同时,项目预算的目标要定为最低成本经营。根据预算对项目部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其项目成本责任人定为项目总监。企业财务部要严格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监督项目部的日常开支,确保预算的准确性。

三、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实施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选用专业的管理分析方式,对企业过去、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变化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及评价。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过去进行了解、对现在进行评价、对未来进行预测,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依据。监理行业财务分析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作为一项向社会提供高智能服务的行业,监理行业所取得的利润必须在社会平均利润以上,由此得出,监理行业的利润指标分析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净利率、营业收入毛利率及资产净利率,这些都是监理行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经济指标。

篇4

1. 关于征地移民拆迁等大额非工程类费用的处理

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征地移民拆迁费用一般可占到总投资的5%,金额比较大。征地移民拆迁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如果不借助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工作很难开展。这一部分投资,大多数建设单位全部交由地方政府使用,建设单位与当地政府部门签订委托协议,财务上根据协议支付款项。这一投资的核算与管理都没什么问题,但由于投资额较大,到工程竣工时可能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在编制竣工工程决算时要不要像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那样列出实物量?如果不列出实物量,如何考核验收成果?

这个问题在两部的规定中都没有涉及。在实际工作中,较好的方式是要求受托方报送竣工的有关资料,包括征地多少公顷、移民多少人、搬迁多少户等情况,并经监理审核。有了这些基础资料,在支付合同款时才更有依据,也更能使投资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这样做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特别是投资额较大时,为加强管理,这样做更为必要。如果平时已经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在编制竣工决算时列出实物量、考核验收成果就比较容易。

不仅仅是征地移民拆迁费用,勘测科研设计、监理等费用也有类似的问题。在编报竣工决算时,勘测科研设计费是否也需要编报完成的工作成果如完成多少图纸、多少钻孔等?监理费是否要编报在施工现场的具体人数及工作时数?编制竣工决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并考核建设成果,那么对于所有的成本费用项目,能详细列明的应该尽量详细,这也算是编制竣工决算的一个原则。基于此,笔者认为,像征地移民拆迁、勘测科研设计、监理这样能报出工作量的费用项目,在办理竣工决算时应列出完成工作量的详细情况。

2. 关于概算项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不一致

现行水利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科目与概算项目不一致已是老问题,目前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会计科目与概算项目的不一致主要表现在概算的其他费用与会计核算中某些科目不一致,比如建设管理费,概算中包括开办费、经常费、监理费、项目管理费等内容,而会计科目中待摊投资的二级明细科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实际上仅包括经常费一项内容,其他的内容要在其他一级或二级科目中核算。又如概算中的开办费,在会计核算中无对应的科目,可以放在待摊投资,也可以放在其他投资,随意性较大。

在编制竣工决算时,这一矛盾也是存在的。竣工决算中的项目投资分析表是按概算项目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表则是按会计科目汇总编制,这就使得各决算报表编制的口径不一致,造成在决算编制过程中资料收集难度很大的实际问题,会计人员在核算时需要做两套账,一套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满足财务决算的要求,一套按概算项目核算以满足投资分析的要求,这样极大地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其实概算项目与会计科目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都是把建设项目中的费用进行分类归集,不同的只是概算是事前的控制,其归集的项目反映应该需要的投资,会计科目则是反映不同项目内容实际发生的投资。这并不矛盾,而且可以说是一致的,因为会计核算也可看成是对概算执行情况的一种记录,两者完全可以统一标准。至于是统一到会计科目上来还是统一到概算项目上来,笔者认为会计上资金占用类科目可以与概算项目完全一致,资金来源类科目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这样处理可使两者结合起来,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当然,如何处理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有关主管部门要决定是否统一标准。

3. 关于概算的执行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重点是对概算执行的管理;作为一种总结性报告,竣工决算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考核概算的执行情况。但是概算编制本身的不合理,使得执行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竣工决算的编制。

现行的概算编制是按水利部水建〔1998〕5号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规定进行的。该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部分项目概算标准偏低,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建设管理费上,按5号文规定,建设管理费中经常费的标准为每人每年17699~19092元,该标准是按规定的人数乘以定额来确定的,而定额则是按人员工资每月132元(工人,占30%)~271元(干部,占70%)计算的,这样的标准明显偏低。如果按目前全国人均收入水平570元/月(2001年标准)来计算,经常费的标准最低限应为每人每年35227元。概算部分项目标准过低的结果就是在概算的执行时根本控制不了投资,突破概算就不可避免。

二是概算漏项,实际发生的费用在概算中没有列出。概算作为一种事前的预计,不可能考虑得尽善尽美,总会有遗漏的时候,更何况还会出现种种在编制概算时根本就预测不到的突况。比如一个防洪工程,原计划在枯水期完工,汛前就交付使用,但枯水期水位异常升高,影响了工程进度,只好采取应急措施,等到汛后接着施工,完工后再交付。在这个变化中,至少有两块费用概算是没有考虑的,一是应急处理的费用,如临时围堰的材料、机械、人工等费用;二是汛期的运行维护费用,如人工、修复等费用。这些费用都属于概算漏项。

概算作为一种明显的计划经济产物,要想真正适应现实情况的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以招标投标价代替概算。囿于篇幅,本文对此不作展开。

4. 关于资产交付

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在编制竣工决算、办理竣工验收后就应由建设单位移交管理单位,在这里竣工决算的作用是作为资产移交的依据。资产的交付对于一般的工程没什么困难,无非是将工作做细,资料收集齐全,实物管理妥当即可。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当年招标的单项工程完工后是否于当年移交?对这个问题,财政部和水利部关于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的规定中没有提到,实际工作中却不可回避。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当年移交,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财务的处理上必须将这一年度的投资来源冲销,这样到整个工程结束时,财务账上反映的投资来源只是最后一年的数额,是不完整的;二是由于待摊费用一般来说是根据整个工程中单项工程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摊,而在全部工程完工前,这一比例是不能确定的,所以每个单项工程决算时所分摊的金额也不可能准确;三是在同一个工程中运行维护和施工建设混在一起,各自负责的单位在工作中肯定会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人为地增加管理的难度。

如果当年完工的工程不移交,而是等到全部工程完工时一并移交会怎样呢?这样做的问题是:工程的运行维护费用没有来源渠道,因为工程概算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项目。

篇5

一、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舆论界和企业界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成败流行“三年周期”的说法,指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鼎盛时期大约只持续3年时间,“一年发家,两年发财,三年关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则长达40年。究其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短命”有诸如面临多种法律风险、经营风险等外在原因,也有缺乏核心竞争力、自身素质不高、管理粗放等内在原因,但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税”,都是偷税惹的祸,被税务机关查处以后,企业垮掉的、注销的、改名的,老板跑路的、判刑的都有,偷税已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查则已,一查就死”,是目前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1.中小企业涉税活动缺乏税务管理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根源何在?究其原因,是源自企业纳税存在观念上的重大误区―税是财务的事儿。实务中大家都习惯把税放到财务这个事后环节去解决,认为缴税多少全凭企业财务人员水平的高低,而在最初的决策、合同的签订、业务的执行过程都不考虑税,整个经营活动缺乏税务管理,等到业务已经全部完成了,才要求财务核算时琢磨怎么少缴税,这种事后筹谋的做法不是偷税是什么。

税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是财务部门“制造”出来的吗?决不是。税是由企业的经营行为所导致的,若企业从事产品的生产销售,就一定会产生增值税;若企业从事餐饮、租赁、运输等服务活动,就一定会产生营业税。所以企业不同的经营行为产生了不同的税,而财务部门仅仅是负责事后的核算和税款缴纳。因此税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财务问题,要解决企业税务风险也不能仅仅指望财务部门的努力,而应着眼于对企业经营活动未雨绸缪的全盘规划。

2.中小企业纳税实务缺乏税务监管

中小企业的纳税实务管理包括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管理等诸多内容。这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但是财务缴税还需要监管吗?实际上,不同的企业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责任心参差不齐,对国家财税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缴税过程中的随意性很大,可能会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例如,不了解国家制定的行业税收优惠政策,致使企业错失税收优惠等。

可见,由于中小企业各种涉税活动缺乏税务管理,纳税实务又缺乏税务监管,导致税收在企业中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必然形成巨大的税务风险,直至压垮企业。

二、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走出中小企业纳税观念上的重大误区,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了解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税务管理有助于中小企业规范经营行为,规避税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发生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从而面临的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种是因企业经营行为未经过事前的合理筹划,或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企业多缴税,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税务管理,将其渗透入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中,诸如合同的签订、货款的结算、货物的发出以及发票的开具等,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强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税务遵从度

加强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过程,就是税法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就是设计并明确业务流程的过程,就是按照国家相关财务政策的有关规定规范和完整做好会计核算和税款缴纳的过程。中小企业在充分认识税务风险后果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纳税意识和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提高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税务遵从度。

三、加强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举措

1.加强中小企业涉税活动的税务管理

中小企业的涉税活动包罗万象,主要应加强企业日常经营、投资、营销、筹资、技术开发、商务合同、税务会计、薪酬福利等的税务管理。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将税务管理手段渗透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业务流程,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

2.加强中小企业纳税实务的税务监管

即要监管财务缴税,对中小企业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管理、税收减免申报、出口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申报等各个环节实行实时监控。可在财务部之外单独设置税务部,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综上所述,广大中小企业应加强税务管理,学会用税收的手段去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真正做到经营上的合法、税务上的规范,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聂兴海.税收筹划在实践中的误区[J].化工管理,2012.(03)

篇6

企业的税务管理是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同时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条件下,利用税收相关法规提供的优惠政策,实现递延缴纳税款或者是应纳税的减少,进而减少税收成本,达到企业税收成本最小化。税务管理是一种合法、合理的避税方式,与违法的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税收政策允许的。目前,随着社会市小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要充分重视企业的税务管理。

二、 目前企业税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企业税务管理的观念

目前,许多企业对税收管理还只是处于被动的层次上,往往只会遵照时间要求来交税,而且,很多财务管理人员总是想方设法地希望可以少缴税,这样的行为在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节省部分资金,然而,从长远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无法为企业的经营与投资行为做出合理的规划与统筹安排,阻碍了企业实现最大化的价值,因而是得不偿失的。除此之外,一些时候财务管理人员甚至还会因此违反了税法规定,进而导致了企业负担的加重。因此,企业相关人员的企业税务管理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管理者很大一部分对于企业内税收管理的重要性都没有充分认识,这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在税务方面未建立起高水平的基础。在基础薄弱的状况下,如果出现问题就无法做到更好的解决,同时,企业优秀的税收管理基础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建立起来的,因而,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后才意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平日企业管理时就需要将其列入重点。

(三)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虽然税务管理的主导是税务本身,然而,执行者却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企业想要实现税务管理的有效运行,那么,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总体偏低,很多人员缺少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而且缺乏对税务管理的具体技术的了解,这往往会导致许多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不能够实现效益最优化。

三、完善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水平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内部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低,这导致了企业的税务管理遭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企业税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把企业的税收管理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企业税收管理的形成过程贯穿在经营与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税务管理的优差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增强内部控制的效率与能力,避免在税务方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或者是纰漏。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分级别分层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不规范违法行为的杜绝,进而防止税务风险的产生。

(二)促进战略管理与税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企业应该掌握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动态制定研究以及实行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策略,并且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区域策略管理的连续性,注重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趋势发展,能够及时依据企业的发展形势实施调整或者进行改变。实现企业的税务管理与发展战略管理的有机联系。在企业目前的战略管理的条件下,逐步提升企业税收管理的科学性,把税务管理看作是企业战略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影响因素。

(三)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的税务管理内容主要由企业的管理层以及财务人员共同完成的。所以,首先,管理层需要对企业的税收管理具体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能够将税务风险的管理意识提升到一定的层次,不能只是把企业利益作为核心,应该定期、不定期地向相关财务部门查看税务数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同时,财务工作人员,他们是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因而,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相关法规法律的学习与掌握,定期参入到税务机关的例会当中,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最新相关的税务动向。除此之外,财务内部还要实行对企业税收管理的监督工作,财务主管对税务的具体事项直接负责。

(四)突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逐步做好企业税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升税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尤其要把企业税务管理的具体工作措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联系起来,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制定不同的策略,依据不同的国家税收规定要及时对企业税务管理应对策略进行调整,要认真进行区分,突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对企业的结构及规模进行研究,从经济合同的角度,增加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分析,实现科学统筹与规划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企业如果想要稳定长远地发展,那么就需要对内部管理要多下功夫,特别要对企业的税务管理要更多地投入精力。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管理者和财务部门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舍弃以前陈旧的税务观念,逐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企业税务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实现财务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元存.论税收流失及其治理[J].税务与经济,2002(4)

篇7

第一、企业的税务管理理念落后,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税务管理模式落后,在税务管理程序上比较复杂,给税务管理带来不少的困难。企业的经营者和财务人员对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觉得税务管理没有什么作用,而且相对麻烦,浪费时间,再加上接触税务管理的时间不长,没有一个明确的税务管理思想,税务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所以多数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仅限于报税、交税,并希望能够尽量少交税,不交税。在这样的观念下,企业不可能进行税收筹划工作,税务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

第二、企业的法律意识欠缺,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有非法事件发生。由于多数企业早已习惯了简单的纳税过程,并没有严格的税务管理制度,在纳税过程中经常出现晚交税、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的现象,想通过这些手段达到减轻财务负担的目的。实际上,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已经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企业的信誉受损,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企业管理者缺少基本的税收常识和税收意识。纳税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有效手段。企业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因素,也应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纳税活动。但是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自身的纳税意识淡薄,而且对于税收的基本知识不是很了解,在企业的发展中,将交税作为企业财务的负担,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偷税、漏税活动。偷税漏税是违法行为,与法律允许的税收筹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的领导者不能区分二者的关系,最终触犯相关法律,给企业造成极大损失。

间隙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我国税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只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有许多都是可以避免的。针对税收管理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对策:

第一、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保证纳税有法可依。国家目前的税收相关法律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程序法和税收实体法三个主要的部分。我国在税收的法制化进程相对缓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为执法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依据相关的条例进行,税收的强制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出现偷、漏税的现象发生,严重消弱了税收的权威性。因此,制定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税法体系,对于规范政府和纳税人的征纳税行为,巩固和发展税制改革的成果,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大的作用。

第二、积极的开展宣传工作,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促进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对征税、纳税的筹划。电视台等一系列的媒介加强纳税的宣传活动,制作出一系列的宣传片,增强人们的纳税意识。企业自身要经常开展一些有关税收管理的讲座,让企业的每个人了解纳税的重要性,并定期的开展培训活动,增强有关人员的税收知识和纳税意识,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

篇8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77-0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笔者认为,这两个方面涉及的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两个层次,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规,即根据税收法规的要求,正确计算和按时缴纳税款,避免少缴和迟缴;而更高层次的税务风险管理,是要求企业在合规、税务风险可控和税务风险规避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务法规和税收政策的明确的优惠规定和未明确规定部分的时间差,避免多缴纳税款,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提升。

由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法规和司法立意的理解程度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国家税收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等原因,致使企业难以做到完全规避税务风险。近年来,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背景下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极为必要。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已是企业现代化创新管理、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双方的目的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看问题和对于法律法规理解角度都以其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就构成了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观性的特点。因此,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和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和列举。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主要的税务风险包括:法律法规不完善给企业征管带来的风险;税收征管机构在执法环境造成企业不合规的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而采取不合规税务行为带来的风险;非税收执法监管机构给企业带来的税收风险;管理层税收管理理念影响企业行为所带来的违规行为和失误风险;经营业务层面税法知识的欠缺、无知造成的风险和失误;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带来的失误和风险;中介咨询机构的不规范和不合法意见和建议。

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规完整性与适用性(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财政体制与地方利益与严格依法征收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征管监控手段缺失(企业财务状况和税务监管机构不透明);征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责任激励机制缺失。

三、如何进行控制税务风险,提升企业综合价值

众所周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让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但中国目前税收种类较多,税收政策变化频繁,企业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理解和掌握新税法的重要政策规定,对企业自身纳税健康状况做个正确评价,有效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和税务负担。

(一) 增强全员纳税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不重视税务风险,甚至根本就没有税务风险意识;企业的财会人员也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应有认识和重视,甚至可能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己无关”。因此,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提高效益,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树立全员参与纳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例如,一些生产处理流程,导致的潜在的税务风险。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一些混合销售或销售时点的问题,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盲点,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存在滞后性,不能挽救已经造成的税务错误,必须从业务处理流程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税务风险。

篇9

另一方面,中央企业的组织结构非常多元化,分子公司、三级四级的组织架构非常普遍,甚至中央企业规模更大的企业到了五六级,跨级次的结构对税务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在面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发展竞争中,中央企业出于自身跨领域经营发展的需求,也需要更加规范、更加合理地做好税务管理工作。

和税务打了二三十年交道的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材”)总会计师王丽静在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和中国光大银行总行联合主办的“财智大讲堂:创新性税务管理”会议上分享其税务体会时表示,未来中央企业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税务管理建设:第一,提高中央企业的形象和社会责任;第二,提高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第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基于以上考虑,中航材从四个维度来实施税务管理实践:纳税遵从、税务安排、税务风险和税企关系。其中在税务安排这个层面,王丽静强调,中央企业在面对整合经济竞争时,首先必须考虑国际税收环境和税制改革。在她看来,如果不考虑各个国家的税收环境,那么在一开始的公司税务管控中,可能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中央企业的税收管理有其复杂性,国内和国际几乎所有的税种都会涉及。”王丽静强调。

在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体制建设方面,中航材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加强企业领导层面对整个税务管理体制的建设,让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充分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负责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战略决策;第二,加强总会计师和税务总监的设置,负责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战术决策;第三,加强税务部门和税务经理的建设,使其在实际执行层面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第四,在分子公司层面,加强项目公司税务专员设置,实施集团公司和项目公司双重矩阵管理,使各个层级、分子公司层级,集团本部层级,以及公司高管层级,都关注和考虑税务事项。

目前中航材设置总会计师,下面则设财务部总经理、税务经理。“未来我们会考虑设置税务总监模式。”王丽静称。

双维度治理

值得强调的是,税务风险和税务安排是中航材考虑税务管理的两个维度。据王丽静介绍,中航材从五个方面控制税务风险。

第一,重大交易和决策税务风险控制。税务经理参与重大决策制定,决策前税务规划及风险评估分析。

第二,经营过程及供应链税务风险控制。在这个方面,中航材一般会要求税务人员事前参与合同的洽谈或者合同的商议阶段。而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由税务经理提出审核合同,建立合同税务风险提示制度,同时出具专项的税务审核意见。“建立让税务人员审核合同这一制度非常重要,这个过程同样也非常漫长。”王丽静表示,业务人员在制度建立初始时不太接受,经过多次在税务事件中的交流和碰撞才使其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税务会计、税务风险的评估和财务报告反映,包括税负测算、纳税调整、递延税款和月度税务报告。事实上,在税收反映过程中加强月度税务报告的编制亦是税务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企业各级税务人员能够给出一个月度的税务报告,那么就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让所有税务事项得到及时的反映,同时也让各级税务管理者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更让企业的总会计师能够看到、听到和了解到税收管理的方方面面。”王丽静介绍道。

第四,税务申报和缴纳的程序管理和风险控制,包括税务知识体系、文档编制及保管和申报缴纳信息化。

第五,税务争议和协商。外部咨询、技术分析和沟通与处置。在解决税务争议方面,王丽静认为中央企业应该及时做好理论研究,把会计事务和税务差距找好。“如果确实存在问题,应该及时改正,如果在认识上有差异要及时说明。”她称。

在税务工作安排上,中航材会从集团本部和分子公司两个层面着重考虑税收筹划事项。在集团本部层面,中航材重点考虑投资税务安排、筹资税务安排、转移定价、并购重组税务安排和重大税收优惠筹划、利润分配税收安排以及其他重大税务安排。而在分子公司层面则会重点考虑采购的税务安排、生产中的税务安排、销售中的税务安排和其他重大事项安排。

王丽静通过介绍跨境投资税务安排案例来比较两种税收安排的优劣。爱尔兰因其低税率,吸引了众多的跨国企业。某央企拟在爱尔兰投资,其利润在爱尔兰当地缴纳12.5%的企业所得税,此外利润分回时还需要扣缴5%的预提所得税。但无论如何,最终分回中国的利润要补税到25%,那么这时应该如何安排以节税?

“通过境外具有经济实质的实体公司投资,全部税负12.5%。”王丽静进一步解释道,“在大陆企业投资香港,香港跟爱尔兰有税收协定,这个税收协定没有异地所得税的,所以带异地所得税就可以省掉5%和10%。另外在爱尔兰分回投资的时候,香港和爱尔兰税收决定方面都不征收各方相关的税,所以回到香港的时候,也不交使用税。如果这样,作为中资企业如果能够控股香港的企业,税负上是12.5%。”

篇10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专业性不高

当前大多企业没有专门税务部门,当然别说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了,多是拿其他部门人员来临时充用管理税务。这些人员没有进行应有的税务系统学习,当然更没有深入思考过当今的税务政策,企业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对其进行培训,其较低的专业性给企业的纳税成本提升和税务风险的升高提供了生存空间。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税法的执行不主动,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能力及效率上不是很高,一部分企业并不在意当前税务工作的开展,达不到市场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这究其更是由于税务风险管理极其缺乏对应的理论指导,业界多是站在管理方思考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却很少替企业人员着想。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税务企业本身并没有构建对应的风险管理税务机制,更没有需求外部专业从业人员帮助企业的相关税务管理工作,缺少科学的税务管理方法,造成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落后性。但是企业平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既关系到税务工作整体大局,也是企业搜集纳税信息的主要出处。必须重视起来,解决好这个问题。详细研究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太完善,一些重大的税收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税收实体法也大都以暂行条例的形式出现,不具有强有力的权威性,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有时面临无法可依、无所适从的局面。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

(三)企业缺乏纳税意识,税务管理工作落后

企业从业人员没有掌握好税务理论知识,所以会将税务的规划与管理内容混为一谈,导致无法充分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大多数情况企业多是对国家税法机制不情愿实施,无法最大限度的应用税务管理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企业不具有很强纳税意识,并且将纳税看作是一种负重,征税少、征税晚更有甚者将不纳税作为了筹划税收的重要工作,企业同时缺乏规范的税务会计核算,申报纳税材料存在着假报问题,在企业税务管理中时常发生偷漏税现象,企业缺乏科学的税务管理,不但给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还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一些措施

(一)销售企业构建自查制度,逐步完善预防涉税风险体制

为了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科学性,企业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岗位责任制,是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负责的职责,使此岗位的人员能够完成其工作,履行其职责。通过这种方式,规范税务人员的行为,这样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的不规范税务行为,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企业还需要邀请一些专业社会部门的管理税务研究人员,为企业定期安排一些税务管理的专业咨询工作,这些税务专业部门的研究人员大多数十分熟悉工作业务,通过他们提供的协助指导,企业有关的税务管理人员可以重点掌握新的政策,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管理税务工作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税务风险管理应加强重要性的理解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旨在高标准要求企业行为、合理控制企业税务成本、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回报、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方面的专业性和效率。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税务管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其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式极其规范;就我国而言,各种复杂形式和变化的影响,企业税务管理还处于他国初级水平。然而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大,那么企业间的税务管理就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想控制好企业税收成本,就必须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税收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财务支出,同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也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就国内而言,企业利润里面税收占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可以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将税收控制在合理区间。借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从而为企业税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我们企业财务管理要靠税务管理来支撑,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我们加强对税务人员的教育就是加强我们企业的税务管理,所以我们加大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的增强,从而为我们企业税务管理提供智力支撑,为财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我们要合理分配好各项人力资源,物品资源,就必然要靠税务管理来推动,通过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企业人员可以全面生如的掌握好国家和地区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合理的财务投资分配,筹资分配,以及资源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应该按要求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当今我国税法改革力度大,完善面广,随之而来的企业税务工作方式方法更加专业化,以往靠从企业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临时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已然不能适应企业税务的发展,企业管理层应出面设立直属税务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体系,并培训或招聘一批合格的税务专业人员。企业高层应设立分管税务领导,不仅要积极强化自身知识及能力,还要知道获取国家税务政策的多种渠道,深入研究国家税务文件,要有专门人员随时掌控国家税务信息,,利用好国家税务文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一个是维护了国家的财务税务利益,二个是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税务发展,使其健康化,稳定化。这适应了当今我国发展新常态,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最后企业税务部门还应对税务进行分析调整,设立红线,强化底线意识。

(三)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是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说,税务管理人员中一部分人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有些忙于扩展所谓的人际关系,大搞山头主义;也不学习;有些表里不一,讲究面子,不讲里子;有些人整天期望天上掉馅饼,贪图享乐;有些学的死板,生搬硬套,做事不动脑筋。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我们工作水平,个人素质的提高。二是缺失工作责任感大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缺乏昂扬向上的斗志,自身没有将企业当成第二个家,慢慢变成好逸勿劳,贪图享乐,推诿扯皮之人,而年轻工作人员看重的是收入,津贴,阶层等,想着读了个大学就一定要找个少劳多资的工作,没有年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享乐主义盛行,久了就形成一种过一天是一天,想着不劳而获的风气。三是缺乏风险意识,最底层税务人员直接和人民接触,加上如果没有大的工作热情和警惕性,容易被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侵蚀,而且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奢侈享乐风盛行,税务人员的思想容易被带入歧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内外勾结,私相授受,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不肯吃苦,总想占一点别人的便宜,心里面虽然有点不安,但还是抵御不住金钱的诱惑,想着得到了一点还想得到更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终走入深渊。所以说就工作人员素质而言,就要从提高工作能力及水平,建立工作责任感和风险意识,此外,还要提高工作警惕性,永葆自身工作纯洁性,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贡献力量。

三、结束语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优良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灵敏的创造性思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工作队伍,不仅是新时期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国内外环境对税务人员管理的迫切要求。

作者:杨晓丽 单位:华润新鸿基房地产 ( 无锡 )有限公司

篇11

1.1相关人员对税务风险没有正确的认知

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认为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并不是管理税务,而是需要将精力以及工作重心放在业务开展、收入以及相关职能的履行上,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1]。甚至财务管理部门也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管控税务风险的重要性,认为出现税务风险的概率比较低,并且即便是出现了税务风险也不会导致事业单位出现严重损失,这种观念本身便是错误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若是事业单位并没有与时俱进,认识到做好税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影响,那么很容易因为税务风险出现严重经济损失。

1.2税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税务不够重视,税务的监督更是没有真正落实,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进行财务检查的时候,比较重视内控制度的执行,在检查事业单位的时候,还是比较重视廉政建设方面的检查[2]。对于事业单位的税务,很少进行检查,即便是进行检查也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得到事业单位的重视。此外,很多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其制度仅仅能够确保基础工作的完善,制度的建设和更新并没有跟上我国税务制度的更新和发展,这也影响了事业单位税务风险控制更好地进行。

1.3事业单位税务管理人才欠缺

首先,事业单位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机制比较特殊,在进行人才引进的时候,存在重视政治素质轻视业务素质的情况,很多引进的税务管理人员本身的工作经验比较少,很难做好相关岗位的工作,其职业判断方面的能力也较差,这会导致税务管理存在严重风险。其次,在事业单位中,很多税务管理人员本身法制意识比较差,并且事业单位存在人文色彩浓厚的情况,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比较欠缺,甚至有些人会利用税务管理存在的漏洞来谋求私利,这也会导致集体财产或者国家财产存在严重的流失。

2事业单位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2.1相关人员不够重视

事业单位出现上述税务风险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事业单位不重视税务风险管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3]。若是事业单位内部不够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很容易导致相关税务人员不够熟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从而出现税务缴纳过多或者少缴纳的情况,这也会导致事业单位被处罚,从而承受严重的税务风险。也是因为事业单位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单位内部才没有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从而导致税务风险管理没有制度基础。

2.2执法不严

事业单位本身便不够重视税务的风险管控,这也直接导致了相关的税务工作人员并没有很好地了解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若是再存在税务机关执法不严的情况,会导致事业单位面临的税务风险更加严重。对于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税务机关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解也不够,所以,其对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也不相同,若是因为税务人员不同理解也不同,对事业单位的偷税漏税判断也不同,那么会导致事业单位出现严重的税务风险,从而导致严重损失出现。

3事业单位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3.1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领导的作用是很大的,事业单位想要真正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水平,领导便必须提高其税务管理意识[4]。事业单位在工作开展的时候,应该尽量克服以往的管理模式局限,敢于进行创新,相关的负责人也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知识的学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找到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策略。其次,事业单位必须做好税务管理组织机构的相关建设,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税务风险管理的需要,借鉴企业管理的相关经验,进行税务管理部门的设立,对税务管理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从而切实降低税务管理的风险。

3.2事业单位必须做好日常的税务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严格区分不同财政、不同税务和自身业务的相关票据,并保证使用的准确性。对于串用票据和混用票据的情况必须严格地进行控制,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获得的非税收入可以及时地进行上交,做好票据购买、使用以及核销方面的管理,把票据管理和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尽量避免出现税收方面的漏洞。其次,事业单位必须做好税务统筹方面的工作,进行税务报告制度的建立,从而确保税务信息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从而及时有效地找到税务风险方面的问题。最后,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会计信息真实,那么税款申报才能够正常进行,这便需要事业单位必须确保会计信息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5]。现在进行税务申报的时候,互联网税务申报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方式,税务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网络上相关数据的变化,注意纳税申报的周期,避免出现时间方面的冲突。

3.3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为了满足税务风险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必须提高税务管理人员准入的门槛,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必须重视人员本身的素质。事业单位税务工作往往比较复杂,有些税务问题需要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才才能做好,所以,必须做好应聘人员资质方面的审核。其次,事业单位应该给税务管理人员更多的机会,让其参与到培训中去,税务管理人员应该进行终身学习意识的树立,不断地进行业务知识的更新,并主动积极地关注我国税务制度方面的变化,在工作的过程中敢于创新。最后,事业单位需要做好税务管理监督方面的工作,重视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违法行为必须加大惩罚的力度,并且还需要进行薪酬激励制度的完善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6]。

3.4进行风险防范系统的制定

风险防范系统制定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事业单位这方面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制定和完善风险防范系统,事业单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筹划的目的也是为了尽量降低税务风险,减少损失。事业单位应该认识到风险防范系统的重要性,对容易出现的税务问题和税务风险进行分析,并进行规避策略的制定,将其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篇12

企业的涉税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税务活动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因素通常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过程中。具体的涉税风险包括:企业未及时缴纳税款或少缴纳税款从而造成企业受到税收法律和制度的惩罚,使企业的名誉受到损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运用的税务法律不适用,没有充分的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多缴纳税款,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税务负担。

2.企业涉税风险来源

企业的涉税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是多种不确定因素或不合理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具体的风险来源有:①税收行政方面。当前我国税务机关对于税法政策的宣传还不完善,尤其是面临国家经济政策频繁调整的背景下,对于新的税收政策,税务机关不能及时的将一些修改的政策向纳税人进行说明,另外一些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对纳税人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出现不合理问题,从而侵害纳税人的利益,造成企业涉税风险提升。②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所拥有的经营理念、纳税意识、风险干预等方面的理念会对企业涉税风险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作用,如果企业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对税务风险缺乏必要的监督和防范,就极易造成涉税风险的提升。③纳税人自身问题。许多企业的税务核算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在税务核算上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切责任心不足,就往往会造成企业的整体纳税行为不能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去操作,出现盲目纳税的行为,容易产生偷税、漏税的问题。

二、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风险的客观存在使涉税风险管理成为必要

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家宏观环境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企业自身的微观环境印象。这种背景是企业涉税风险存在的客观条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①企业内部使用的会计准则实际上和税法存在差异性。由于会计和税务法律在运行目的上存在不同,必然导致企业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国家的税务法律呈现差异性。例如在税收确认上、资产管理上以及费用扣除上和固定资产的折旧上都存在不同。②税法的层次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我国各项税收的法律和法规较多,达到国家税务局下发的税收政策到多样性的地方性法规再到各个企业和部门的税务章程。使企业缺乏明确的税法依据。另一个方面由于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当前对税收法律、法规、章程的调整呈现多变性的特点。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正确的区分各项业务的种类,以更好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这些都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必要。

2.企业对风险的忽视使涉税风险管理必须进行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没有认清涉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纳税的申报多采取应付的心理。从而造成企业的税务核算意识不强,呈现不科学、不完善的问题。另一个方面由于企业缺乏对涉税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风险的管理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各个过程中,使各个部门不能及时的对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合理的对风险进行预测和应对调整。尤其是在企业涉税风险客观存在的条件下,如果企业没有对风险的存在进行合理的预防,必然会使企业承受严重的税务负担,最终影响企业的信誉度和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1.政府的大力支持

企业的涉税风险管理不能离开国家阿赫政府的支持。当前国家对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例如2009年国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办法就是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涉税风险控制规范的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的吸取多个国际会计公司的意见提出的,给企业涉税风险的管理提供了引导和支持。是有效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不合理的有效尝试。也就是说政府的支持为企业涉税风险的管理提升提供了积极的宏观发展环境。

2.涉税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加强

现阶段国内企业和税务机关对涉税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企业更是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为涉税风险的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例如国内一些大企业在面临涉税风险侵袭下,纷纷建立了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形成涉税风险的系统化和统一化管理。例如早先我国通用电气公司积极的建立了公司内部涉税风险管理机构,并在之后的一年内进行了具有针对意义的企业内部涉税风险评估活动。为国内企业涉税风险的管理提供重要的标杆作用。

3.涉税风险管理本身存在价值

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强,而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规避管理风险,最终获得经营利润。而涉税风险管理则是帮助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涉税风险管理的提升完全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目标。拿涉税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说,它的存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形的价值,而涉税风险管理的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则为企业提供了无形的经济价值。

四、如何完善企业涉税风险管理

篇13

一、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对企业的财务目标有着重大的影响。提升税务管理的水平,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还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的管理水平。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还能够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成本和利润,一直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关注的两个点。而提升税务管理水平,能够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净利润。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这点,也是加强税收管理的主要目标,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财务部门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而税务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对税务方面加强管理,除了能够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还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资源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有限,合理的配置资源不仅能够增强资源的利用率,更能通过多种途径为企业提高利润。而加强税务管理,正是合理配置资源的一种措施。企业可以通过掌握的最新税收政策,对项目进行投资或建设,从而增加企业的获利途径。

(四)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光要靠性价比高的商品,还要依赖企业的良好信誉。信誉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信誉。除了在交易过程中的诚实守信,企业还利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避免商业纠纷和经营中的风险。而涉税风险,对企业的信誉产生着重大的威胁。所以从企业信誉方面考虑,应对企业加强税务管理,从而规避涉税风险。

(五)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税务管理,在规避涉税风险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企业在加强税务管理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不仅使企业的经营现状得到大幅度的改变,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县级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尽管税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但县级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规模庞大和结构复杂是县级供电企业的两大特点,也为税务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县级供电企业为了更好的经营发展,在税务方面采用多种方法,从全方位的角度加强税务管理。以达到提升税务管理水平的目的,也为社会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县级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的常见问题

县级供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被税务管理的问题困扰。县级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企业员工、税务制度和税务观念三个方面。

(一)企业员工问题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在税务管理时,暴露出的问题有操作不规范、专业性差和税务意识薄弱三个方面。税务工作较为枯燥,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导致操作的不规范。而且新员工的工作经验较少,也容易在进行税务工作时操作不规范。除了操作不规范,员工在税务方面的专业性差,也成为了县级供电企业提升税务管理水平的一大阻碍。由于每年社会中培养的专业税务人员较少,所以出现了税务人员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县级供电企业为了能够正常经营,往往会招聘一些水平中等的工作人员,所以就导致了税务部门专业性差的问题。由于专业知识不达标,直接导致了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税务风险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着企业的信誉,对未来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二)税务制度问题税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县级供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问题不断。完善税务制度,成为了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重点。在完善税务制度时,不仅要将以往的漏洞补齐,还要从全方位的角度考虑制度的合理性。坚持以提升企业经营发展为前提,满足合理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三)税务观念问题工作人员的税务观念不完整,在县级供电企业税务管理方面,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工作人员的税务观念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相关的税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认知不全,另一方面是对工作观念没有正确的认识。

四、县级供电企业税务管理提升策略

(一)企业员工方面对税务人员加强培训考核,能够有效的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税务管理水平。首先,应使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税务观念,然后对员工的税务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通过实践效果和奖惩制度相结合,对县级供电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提升。

(二)税务制度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税务制度的完善,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作用。完善税务制度,不仅能够将责任安排到个人,还能够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力度,为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