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当前,东部盟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跨越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从自身基础看,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东部盟市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站在了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从外部环境看,周边省市发展态势强劲,对东部盟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日趋旺盛,并主动寻求与东部盟市合作发展,为东部盟市融入黑吉辽、对接京津冀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政策机遇看,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规划了一批重大项目,为东部盟市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东部盟市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在东北振兴进程中实现跨越发展。
一、在拓展产业领域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变我区“一煤独大”现状、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近两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完善资源配置政策,向延伸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倾斜;出台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着手研究制定鼓励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及配套政策。东部盟市认真落实自治区的决策部署,非资源型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比如,通辽市去年非资源产业增加值占到了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赤峰市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产业分别增长88%和49%。下一步,对东部盟市来讲,抓住机遇,高起点、高水平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将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希望东部盟市进一步强化落实,突出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中小企业两个关键环节,努力在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方面,要在承接转移上取得突破。东部盟市非资源型产业起步较晚,要想在短时期内收到效果,必须走引进承接的路子。目前,国家批准设立了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和湖北荆州五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五个示范区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比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靠近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矿产、土地、水等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良、宜业宜居的综合商务优势。与这些示范区相比,类似的优势条件东部盟市基本上都具备,而且电价、地价、政策的优势更为明显,对非资源型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去年,东部盟市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项目和投资分别占全区的一半以上和近1/3。赤峰市翁牛特旗重点围绕大连、沈阳、京津唐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在玉龙等工业园区引进非资源型项目47个,完成投资68亿元,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玉龙工业园区也被认定为自治区首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这次我们看的翁旗鸿宇精密加工机械公司,是第一家进驻玉龙工业园的机械加工企业。通过引进这一企业,园区吸引了金成重工、永诺机械等几家互为配套的企业,开辟出了新的产业领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实践证明,只要思路对头,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东部盟市完全可以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有更大的作为。
另一方面,要在培育中小企业上取得突破。目前我区企业数量少、竞争力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2万户,国资委管理的企业有29户,而我区仅有4200多户和8户,差距非常大。从东部盟市看,这一问题更为突出。自治区100户重点企业中,东部只有21户,不及鄂尔多斯一个市的重点企业数;全区36户百亿元企业中,东部只有4户。下一步,我们既要发展“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同时要重视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讲,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本土企业,将是东部盟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成长性强,在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地方税收等方面作用巨大,而且大多是非资源型企业。近年来,自治区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幅度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信用担保资金,在融资体系、减税减负、优化服务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倾斜支持,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三项示范工程”等。东部各盟市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非资源型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在打造产业链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产业延伸升级
从生产原材料到制成品再到最终消费品,是产业递进升级的规律。发展延伸加工,可以实现产品的大幅度增值,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业层次,是突破审批限制、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选择。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在一些重大会议上作出强调和部署,并且在产业规划、项目审批、土地环评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和扶持,目的就是要在较短时间内推动产业延伸加工实现较大突破。
近年来,东部盟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这次我们参观的赤峰翁牛特旗凌志马铃薯科技公司,除了搞商品薯生产、全粉加工外,还开展种薯繁育,并预留了薯条生产线,年产值近5亿元;通辽胶建铝业公司,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产品从原铝到成品一条龙,生产60多个系列品种,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这些企业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对市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而经济效益好且稳定。下一步,东部盟市要大力发展这样的延伸加工企业,着力解决好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初”等突出问题,重点在煤化工、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方面拉长产业链,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形成上下游产业和大中小企业合理配套格局,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努力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抢占先机,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三、在完善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严重滞后是东部盟市发展的一条软肋,也是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东部盟市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为加快服务业发展,自治区从政策引导、规划制定、服务业项目建设,到文化、旅游、金融、物流等具体产业发展,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下一步,自治区政府还将着手修订完善服务业发展的60条政策。东部盟市要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服务业向“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的目标迈进。这里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
首先,做大做强物流业。东部盟市北接俄蒙两国,拥有满洲里、二连浩特两大口岸,紧靠东北三省、京津冀两大经济区,处于整个东北亚的物流枢纽地位,而且作为东三省、京津冀能源、资源的战略接续地,发展物流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东部盟市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尚处在货物运输的初级阶段,物流企业规模小、效益低,而且盟市间发展不平衡。“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将着力打造“两区一带”(西部物流区域、东部物流区域和口岸物流带)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重点围绕蒙东地区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基地建设,打通出海通道和连接俄蒙的口岸通道,形成连接东北、华北经济区,连通俄蒙的重要物流基地。东部盟市要按照自治区的规划部署,把物流业作为提升服务业水平的突破口来抓,努力实现物流业的大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东部盟市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草原、森林、温泉、冰雪、地质奇观和蒙古族文化、红山文化、辽文化等极具开发潜力。但与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相比,目前的总体开发水平还不高,特别是旅游景区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内涵不突出,基础设施条件难以满足需求,至今还没有一家5A级景区和五星级酒店,到旅游旺季则是一票难求、一床难求。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缓慢,全区4个国家级、2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东部盟市只有1个和5个,优势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相应的产业优势。对此,东部盟市一定要增强紧迫感,进一步落实好自治区的部署和要求,按照旅游业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旅游业档次和品位达到全区领先的目标,做好旅游与文化融合这篇大文章,利用文化提升旅游业的档次和水平,借助旅游弘扬草原文化。同时,加快培育文化骨干企业,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文化产业基地,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第三,培育壮大金融业。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当前,东部盟市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金融的有力支持。要加快金融机构的引进步伐,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企业,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针对金融机构在东部网点布局较少的情况,自治区金融部门要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引导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内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尽快到东部盟市组建分支机构。同时,要加强与银监部门的协调,着力推进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引进和组建,积极支持东部盟市利用信贷、债券和资本市场多渠道融资。
四、在园区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东部盟市认真落实自治区的部署,在园区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去年新增6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园区,总数达到10个,涌现出像通辽经济开发区、赤峰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发育较好的工业园区,在促进产业延伸升级、集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东部盟市园区建设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点园区数量少、总量小,目前,国家审核的开发区仅18个,占全区的40%;百亿园区总数不到全区的三分之一。二是发展层次还不高,一些园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明晰,主导产业不突出,关联产业不配套,园区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衔接不到位。三是受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园区错位发展、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形成,整体合力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一些园区重“硬”轻“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但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篇2
水产行业品牌现状之三:有渠道认知,无大众认知。所谓渠道认知,就是渠道经营者知道不知道。就是那些批发渠道的商户知道哪家企业做什么产品做得好,但也仅局限于这个商户经营的品类;所谓大众认知,就是老百姓知道不知道。由于水产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流通渠道来完成产品销售,导致自己经营多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品牌,最多只是在渠道里混了个脸熟。同时由于水产企业以批发流通渠道作为自己的主销渠道,导致企业并不掌握终端被渠道商绑架,而大多数渠道商最关注的不是品质而是价格,流通渠道的经营者考虑的不是如何帮你把品牌做起来而是如何快速的把你的货处理出去尽快周转起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在流通渠道里面价格战横行的主要原因。再一个流通渠道主要辐射餐饮渠道,在餐饮渠道里面消费者会知道眼前的这盘菜用的是哪家的食材吗,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一直依赖流通渠道自然可以完成迅速大批量走货,但是品牌建设因为没有更多的利益结合点导致企业品牌建设很难落地。所以明智有前瞻眼光的水产企业开始通过对终端掌控树立自己的品牌,通过渠道的多元化来化解流通渠道很难建立品牌的尴尬境地,如国联水产就推出了小包装的对虾产品,主要在商超渠道销售,在商超渠道里面,消费者选择的时候就会看到你的品牌,一旦你的品质优良消费者就会逐步接受你的品牌进而形成消费忠诚。还有很多海参企业通过专卖店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品牌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和中国茶业品牌发展也十分相似,天福,八马就是通过大规模的专卖店建设树立了自己在铁观音品类的品牌,也带动了整个铁观音品类在所有茶叶品类里面的崛起,目前铁观音品类的销量在整个茶业品类里面占到了50%以上。这个路径其实也对中国水产业是一个启示,那就是通过渠道的多元化,摆脱对单一流通渠道的依赖,建立对终端的掌控实现和消费者的品牌对接,从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建立自己的品牌。
篇3
水产品以其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正成为国内外消费者的首选食品之一。正因如此,水产品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费者的关注。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为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性支持,推进我国水产品企业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先进化管理转变。
1.GMP定义
良好操作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是一种注重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与卫生的自主性管理制度,是为保障食品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要求生产企业具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和控制方法(Metlaod),精良的生产设备(Machine)、合格的从业人员(Man)和优质的原料(Material),防止出现质量低劣的食品,保证产品的质量。
GMP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良好操作规范,不但涉及到加工过程,而且对于工厂选址、厂房设计等硬件也做出了要求,是一些软件实施的基础。它为工厂提供了从选址到生产再到成品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在许多方面做出了提示。即使是从未接触过GMP的人员,通过培训,也可以有效地执行。
2.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水产食品的加工历史悠久,加工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传统加工和现代加工两大类。传统加工主要是将水产品进行腌制、干制、熏制、糟制和天然发酵等手段进行保藏处理,方式简单,长期以来大多是以小作坊和个体户生产为主,加工环境粗放,加工方式落后,工业化程度很低,所以水产食品的生产一直处于较封闭的农业经济圈子里,与其他工业产业的交流很少,新工艺、新技术、新包装引进慢、消化慢,产业相对落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水产食品加工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工业化程度以及技术含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形成十多种包括鱼糜制品加工、海藻加工、罐装和软包装加工、干制品加工、冷冻制品加工、调理食品加工、综合利用等在内的现代化水产食品的加工技术体系,成为推动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水产品行业的发展,目前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我国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正面临着质量控制水平不高的难题。近年来,水产食品中微生物超标、化学污染物污染、异物掺杂、违规使用添加剂、标签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我国水产食品加工业的声誉,并成为制约我国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
3.水产品加工的安全控制现状
3.1水产品加工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工作随着我国水产品及其加工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正在逐步健全,已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MP、SSOP和HACCP计划,明显地促进了水产品的质量改善,但我国水产品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水产品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主要是土壤、水质)遭受污染,致使水产品质量受到危害;二是在渔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鱼药、饲料及添剂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一些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受利益驱动,使用明令禁止的药物;三是我国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鱼药、鱼用饲料管理不到位,致使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令人担忧;四是水产品冷冻加工的规范性不够全面。
3.2水产品加工的主要安全危害及其来源
3.2.1生物危害
水产品的生物性的危害分为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危害。水产品中生物性危害导致的疾病占全部危害的80% 左右,且不确定因素多,难于控制,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水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
3.2.2化学危害
水产食品中的化学危害比较其他原料的食品来得更为复杂,除了因自然环境
恶化以及滥用药物导致的残留外,水产品原料自身也携带一些天然的海洋生物毒
素,主要有贝类毒素、西加鱼毒素、河豚毒素以及组胺等,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也
是危害水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3.2.3物理危害
水产食品的物理危害主要是指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管理不严格而混入产品的金属碎片,玻璃碎屑等容易给消费者带来外伤的事故。金属杂质的危害可通过对产品采用金属探测或经常检查可能损坏的设备部位来予以控制。玻璃杂质的危害可通过肉眼检查玻璃容器、定期检查生产线是否有玻璃破损、适当调整加盖设备(非完全控制)或通过X――射线设备或其他缺陷检测系统检查产品来予以控制。
4.水产品加工的GMP关键要素
4.1卫生条件确认
卫生因素是影响水产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GMP要求的重点之一,在对产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认证对,首先应当考虑影响水产食品卫生的因素,主要包括:厂房、设施、设备的卫生确认;人员的卫生确认;原辅材料的卫生确认;储存和运输的卫生确认;生产过程的卫生确认。
4.2质量管理体系确认
水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食品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了解各种影响食品卫生因素的基础之上,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篇4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的数量、规模、种类不断的扩增,养殖的面积也不断的扩大,产生的潜在问题就是水产养殖动物一旦出现病害,会波及的范围较大,即造成大面积水体的污染,这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水产养殖的质量大幅的下降,养殖户的收益受损。控制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以及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发展趋势等,以此为基础,能够较为提前的制定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控制的措施以及病害控制的方案,实际的降低水产养殖动物出现病害的可能性,以及际的保证病害的污染影响面积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1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分析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是影响水产养殖发展以及水产养殖质量的最主要因素,能够实际的降低水产养殖的整体质量,以及减少水产养殖的数量,造成养殖户的利益受损,对于水产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水产养殖行业的衰弱,会直接导致市场的结构受到相应的冲击,市场的发展动荡化,以及会间接的导致失业率提升,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较为不利,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探究,分析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具体表现,具体影响等。
1.1 病害根治难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范围以及影响逐步的扩大,这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较为不利的信号,分析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现状就能够实际的了解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危险性。水产养殖动物危害现状一就是病害根治难,具体表现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存在反复性,尤其是水产动物较容易得的疾病,或者水产动物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存在每年反复出现的情况,导致养殖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无法避开常见动物病害,损失无法避免化,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致命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无法根治以及无法控制的主要种类为细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以及血液相关疾病等,并且这些疾病的发生条件较为简单,导致发生率较高,感染速度较快以及死亡率较高。水产养殖动物在这些病害下出现大规模死亡,会直接导致水体中的细菌,病毒滋生,进而导致水无法使用,导致水资源出现进一步的短缺,在抑制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1.2 新病害不断出现
新病害不断出现,主要原因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种类不断的增加,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种类也不断的增加,加之水产养殖户专业知识的缺乏,无法实现养殖的科学化以及养殖环境的合理化,对于饲料的配比,饲料的投喂规律,以及对于环境条件的控制调整较为随意,导致新品种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不断的出现。并且水产养殖户养殖过程中还存在不同动物共同养殖,动物养殖的条件存在相应的差异,这进一步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的概率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水产养殖动物也呈现全球化趋势,国外水产养殖动物的引进,导致新细菌种类以及病毒种类的引进,进而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种类的进一步增加,进一步失控化。
1.3 养殖环境恶劣
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离不开水环境,水环境直接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而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也间接的显现以及影响水环境的稳定性。而现今水环境污染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劣化,导致水产养殖的公务病害的出现概率以及出现严重程度不断的增加,在该情况下出现的现象就是为有效的控制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发生以及实现治疗效果,投入大量的药物、药剂,这进一步紊乱水体的体系,以及破坏生态的调整,导致水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养殖难度逐步的提升,养殖的水资源逐渐出现匮乏,养殖的环境逐步的受到限制,养殖行业的发展在该环境出现停滞情况。
1.4 养殖条件复杂化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快速进步,导致环境的破坏逐渐的扩大,进而使得气候逐渐恶劣化,持续的雾霾、降雨、高温情况时常出现,同时还存在降酸雨、暴风雨等极端天气,这直接导致水产养殖的环境条件控制难度提升,水产养殖的条件复杂化。同时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水产养殖环境的清理意识,水产养殖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缺乏,这进一步导致水产养殖的卫生条件下降,水产养殖的细菌,以及水产养殖的病毒快速扩增,导致病害的频发,病害的高发以及病害的快速蔓延。养殖的科学性以及养殖体系的缺乏也是导致养殖条件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养殖户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管理意识的薄弱化都导致养殖过程中的投入物危险系数较高,以及隐患较大,养殖体系的缺乏导致养殖的随意化,养殖对于水污染的不可控制化。
2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探究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措施需要从根源入手,实现治本的效果,实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概率低,影响低的目标。
2.1 水产养殖体系化
水产养殖体系化,具体操作就是对水产养殖户进行规整,实现水产养殖的区域划分明确化,水产养殖的范围固定化,同时对水产养殖户进行养殖知识普及,并且安排专业的团队进行水产养殖动物操作引导,避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交叉,细菌交叉,病毒交叉等,并且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通过饲料投喂的调整以及养殖条件的改善,实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概率的降低。并且由水产养殖动物专业人员引导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的清理以及卫生质量的维系,从根本上减少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出现的机会,同时能够实际的提升水产养殖动物的质量以及成活率,并且实际的保证养殖环境的可持续性应用。
2.2 水产养殖管理化
水产养殖管理化,即固定的对水产养殖的环境进行观察,确定养殖环境养殖条件的合格性,同时对不允许养殖的区域进行控制,防治出现养殖的泛滥化,以及养殖的不科学化,防止环境被破坏,以及养殖资源的浪费。同时管理养殖户的药物投放、饲料投放情况,防止出现药物的种类多样化,进而导致水质量下滑,动物产生抗药性,进一步加大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止的难度,饲料的过度投放,会导致水过营养化,动物饮食不正常化,严重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管理还包括对养殖手段的管理,保证水产动物的养殖方式最佳化,以及水产动物的养殖环境最优化,水产动物的B殖方案科学化,能够实际的实现在成本降低的同时,养殖的质量提升,养殖的环境逐步往良性的方向行进,养殖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养殖的范围能够在该情况下逐步的扩增,养殖行业的发展受限制因素逐步的减少。
2.3 药物应用
药物应用,通过抗菌药、抗病毒药、免疫提升药、代谢改良药等的合理,少量的投放,实现水产养殖动物抵抗外界的干扰的能力提升,能够适应的环境拓宽化,养殖的难度以及养殖的注意事项减少,能够实际的减少人力的投入,同时能够减少操作的内容,实际的推动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水产养殖动物出现的病害,对于存在感染的病害,进行隔离,采取相应的针对性药物,通过饲料混合,实现投喂,保证投入量的科学性,对动物进行定期的观察,对于有好转有效果的情况,采取继续投喂的方式,对于无法挽救的情况,对余下的动物进行检查,保证不存在隐藏病原,避免出现一次性爆发的情况,同时对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确定造成病害的源头,进行及时的解决,实际的保证在病害发生的情况下,损失最小化。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在应用药物的情况下,要保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防止出现药物的错用以及药物的滥用,进而避免生态体系受到破坏,实际的保证我国水产养殖动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 结束语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较为不乐观,所造成的影响较大,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的治理以及及时的控制,针对病害出现的原因,分析病害预防的对策,以及病害控制的方式,实现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有效控制,病害的种类减少以及病害的出现概率降低,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水资源的最大化安全利用,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马龙强,宋关碧,翟旭亮,等.重庆市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国水产,2009(3):74-75.
[2]陈昌福.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当前存在的问题[J].饲料工业,2007,28(10):1-3.
[3]吴灶和,简纪常.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与控制的关键问题探讨[C].全国水产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33-136.
篇5
篇6
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时代,我国水产专业高等教育一些教育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为全面提高我国高校水产专业教育对市场需要的应变能力,结合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为此,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拙见:
一、改变现有招生方式
1.招生时按专业大类招生,不要细分专业。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报考专业时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考专业有什么特色,以及这些专业的社会价值何在,甚至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报考专业时失去了自主性,这样的学生往往听从于家长或教师的所谓推荐安排,而家长和教师在替学生选择专业时,总是受限于他们自己的阅历、学识水平、认知结构及价值观。这样,当学生走入校园后,随着其眼界的开阔及学识水平的增加,以及对自身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才发现自己陷入了“误区”[1]。因此,在高校招生时,因此我们建议按专业大类招生,可解决学生报考专业的误报和退学问题。
2.按行业招生,降低录取分数,使有志于水产行业的学生能够就读水产专业高校。水产是国家发展离不开的专业,故国家应有政策倾斜,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水产为艰苦行业,应按行业招生,纳入特殊行业招生,进入提前批次招生。如在日本,大学录取方法是采取试读方式,水产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同时录取,保留学籍一段时间。对那些从水产相关行业的生产第一线来的学生,他们愿意学习职业需要的课程,特别是那些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的课程,他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动机尤为强烈,可适当考虑特招。现毕业生的就业已无省界限制,故招生计划应打破省界,使生源较好的省有较多的招生指标。
二、全面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师队伍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则是主体,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点。为了全面建设一支能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解决当前水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问题,必须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水产实践基地进行短期培训。熟悉水产专业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等。因此,选配一批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才能使授课内容贴近科技和生产实际的前沿,易于被学生接受,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严格教学管理,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一是要通过拓宽师资来源、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进修、实行竞争上岗、鼓励教师流动等举措,如实行教师分流机制,可分为基础科研系列、应用研究系列、成果推广系列、技术服务系列、科技入户型,建设学术梯队(包括科研梯队、教学梯队建设),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现行学生单一考核模式
1.改革目前学生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转变,变“死记硬背式”考核为“综合创意式”考核。如采取以开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为辅的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依赖笔试的考试办法,变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变以理论考试与水产专业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改变考试题目的内容。考试题目应设有启发式、动态式、辐射式等方面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激励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再则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到课情况等,把学生课堂学习与平时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考评。
四、改革现有专业设置体系
1.形成新专业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新专业,调整旧专业[2]。目前我国渔业经济还处于产业结构形成与演化的初级阶段,我国高校涉渔专业建设需要根据我国渔业经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组建一些新专业群。随着教育综合化发展,拓宽专业面的教学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改革专业设置与扩大专业方向的根本目标就是扩大学生专业覆盖面,增强学生对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如加强诸如水产品深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水产品保鲜专业、苗种培育方向、病害防治方向的培养力度等。
2.专业设置要考虑跨学科的发展方向。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新变化和要求,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综合性边缘学科[3]。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等学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而特色专业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因此,高校专业会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而不断地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老专业更新或被淘汰,而新专业不断涌现[5]。
3.创建品牌学科的基础上带动品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围绕社会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相应的授课内容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6]。专业学科群是一种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学科群的综合教学方式对其所属各学科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7]。专业结构调整可以构建“品牌专业―专业集群―专业体系”的新教学模式,即以品牌专业为龙头,形成若干相关专业集群,再由这些专业群构成一个合理的专业体系[8]。水产专业设置也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建立品牌学科基础上发挥品牌学科优势,优化现有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缘优势的品牌专业,逐步办成有特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交叉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五、加强水产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以适应当前就业的严峻考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首先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9]。为了让学生适应当前严峻考验就业形势,我们建议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1.应加强学生对危机的责任感认识的教育。因为大学生的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是关键期,学风、班风应在头二年树立起来,因此应提倡班主任为主的学生引导管理模式,让有丰富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的老教授或老教师亲身去指导学生,在指导过程可以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也可以发现人才,引导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
2.应加强职业生涯设计与培训。目前世界经济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高校毕业的学生需要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故水产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应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出发,推出适合水产专业学生进入职场实习前期的职业训练,并跟踪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水产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系列培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3.应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产、学、研合作式教育培训体系是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灵活办学的体现,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适应,是发挥高校社会教育职能,是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必要环节[10]。因此,高校水产专业的教育应该分配较多的课时让学生参加水产行业的实践锻炼,比如用2~3个月时间在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教育[11]。
4.应该加强本科生的心理引导训练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高校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挑战[12]。因此心理引导训练作为适应新形势大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还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积极探索与实践,采取必要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并开展一些“以人为本”的心理素质训练课程。
参考文献:
[1]余厚洪.大学生“专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1):96-98.
[2]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1-6.
[3]舒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3,94(4):170-172.
[4]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03:47-49.
[5]江剑华.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4,增刊:147.
[6]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增2):51-53.
[7]官春云.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6(10):3,19.
[8]潘爱珍,虞聪达,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12):47-249.
[9]史义成,翟龙江.搞好专业建设强化能力本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1999,(4):36(37).
篇7
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1.理论课程体系建设
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为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所以压缩原有专业课程的学时,突出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高职层次的办学特色。同时结合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对课程授课内容进行相关的调整,合理分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课的比例,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讲授,同时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根据当地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和对水产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每年春季新学期开始,给学生重点讲授专业课程的内容。在学生进入生产厂家之前对学生进行水产专业技能操作集中综合实训。进入企业后学生带薪顶岗实习,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由校内教师和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完成生产实践任务,并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同时,结合专业实习,依托我校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24站),学生可以选择参加海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海水水生动物养殖工、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和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等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工种的从业证书,具有双证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师资队伍建设
水产养殖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所以专业授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指导并与学生一起参加企业生产活动,充分提高自身的生产技能,同时在生产车间收集教学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用以指导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郝瑞荣,王伟伟.提高水产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科教文汇,2009,(5):91.
篇8
1)轻预防重治疗,病害防治观念较为落后。我国水产品养殖人员往往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不加强水产病害的预防,而是在水产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进行治疗,这样一来,不仅防防治效果不明显,还会浪费大量的药物和人工。2)药业落后,研发能力不高。在防治水产病害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通常是从农药和兽药当中移植出来的,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包括药理学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而防水产病害的过程中吗,药物使用的程度和药物的给剂量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存在使用药物治疗没有针对性,没有起到任何的疗效在,不但如此,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存在很多的弊端。3)缺乏快速诊断病害的能力。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技术指导和依据,肉眼、凭经验行事是基层病害工作者对病害检测过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误判误诊现象。而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和设备配备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严重缺乏。3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发展趋势1)病害风险评估。在进行水产养殖过程中,很有必要对水产动物进行疫病风险评估,然后在根据评估的结果去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这样能让水产动物疫病的传播有所控制,缩小疫病流行的范围。进行风险评估主要就是根据决策需要,并将科学作为评判那些不确定事件的过程,作出逻辑判断,然后再结合现代数学方法还有专家的经验,这样一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就建立成了,通过指标值得确定和权重的确定,还能够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在确定风险程度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合适的阀值来确定,还可以依据风险因素所占有的权重比例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2)在远程诊断技术方面。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系统建立为水产养殖病害的预警预报及诊断治疗提供了信息快速传递,分级管理平台。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构建开发的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预测提供了新途径。我国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平台是建立在以B/S结构为主的Web浏览器平台上,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相结合,及时收集、分析、反馈信息,利用水产病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诊断技术,建立了水产病害专家数据库和水产病害文献资料库,通过“水产病害远程诊断技术系统“建立的业务应用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按点部署的视频采集子系统,实现了数据传递、自助查询、在线交流等功能,可提供电子答疑、用药指南等咨询服务,以可视、交互的方式,实现病害的自助诊断和专家远程诊断。3)免疫调节剂方面。应用免疫增强剂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机体抗病能力有所增强,免疫调节剂主要的作用就是促进防御反应并诱发宿主防御反应,尤其是对高低等无脊椎动物所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国应用先天性免疫增强制剂在水产动物中还是比较多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免疫防治制剂,有海藻多糖、糖蛋白以及几丁质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中草药制剂,这些防治制剂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水产动物中。
3结语
水产品的种苗能够实现全国的互换,并且呈现较为频繁的状况,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样性,而病害发病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固定,由原来的季节性发病转向全年性的发病形式,对我国水产平养殖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篇9
一、我国水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状况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思维在传统商业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化的生产离不开信息的流通,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模式不断发展,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订购水产品,享受水产品送货到家的便利服务。但是,我国小规模的水产品企业生产格局,并由于水产品本身的特性,使得网上销售的水产品以即食水产品为主,其次是水产干货制品,品种涉及鱼、虾、蟹、贝等等,鲜活水产品极少,以及物流,产品质量等问题都使我国水产品贸易发展受到相应限制。总的来说,我国的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虽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其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案例简介
利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数据处理构建调研模型等方法对吴川博铺菜篮子基地和广东国美水产品食品有限公司两个案例的水产品现有营销方式和其在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面的发展状况。
三、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认知认同度实证分析
1.水产品营销负责人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认知认同状况。从访谈结果得知,吴川市博铺菜篮子基地目前的销售已经有垄断迹象,佛山,湛江,茂名,北海等地的大客户串通,价格决定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对被收购鱼的农户有很大影响。但是基地负责人表示并没有考虑利用电子商务的模式改变目前的销售现状。其一,基地负责人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认知程度不高,认为电子商务模式营销只是简单地网上销售,平常也没有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其二,基地负责人对电子商务营销方式不信任,认为现在很多消费者对网上销售的水产品的质量不看好,特别是生鲜的水产品,风险太大;其三,基地负责人表示基地的技术人员太少,无法创造基地特色吸引顾客和打造电商平台。而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表示自2014年一月起开始迎合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开拓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领域,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不断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行业竞争力。为抢占国内市场资源,国美水产公司同时推动B2B、B2C和O2O等多种线上渠道发展,并与顺丰优选、一号店和本来生活网等生鲜电商进行深入合作,近期正在与天猫、京东和苏宁等平台电商谈合作。未来,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将把主要发展资源投放在国内市场,并主打国外精销。针对国内市场公司将着力提升中西连锁餐饮及工业化客户(如三全等)渠道销量,同时布局优质线下渠道,以及B2B、B2C、O2O等线上新渠道,而针对国外市场,公司将大力提升非美市场销售占比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2.水产行业员工电子营销方式的认知认同状况。吴川博铺菜篮子基地的员工大多是中等文化水平且年龄皆是40岁左右,大多数不会使用计算机和其他的多媒体设备。当问及是否知道电子商务营销时,员工们都表示不知道是什么,从没有听说过。经解释之后,员工们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还是有些认同,一是认为目前基地的发展需要扩宽新的发展渠道;二是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能够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以此吸引更多技术人员的到来。据调查了解,广东国美水产品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文化水平较高,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只是普通层面上的了解并没有深入。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员工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有一些担忧,其一,线上销售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的消费者,物流则是一个大问题,由于水产品本身具有鲜活易腐烂性,不易存储和冷藏,加上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还不成熟,使得水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其二,公司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管理,与消费者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通过京东,天猫等商业网站进行少量的销售;其三,消费者对加工的水产品,特别是深加工水产品,不了解其来源途径和加工生产链,担忧其质量安全,因此更愿意选择到实体店购买;其四,现在我国的水产品没有大规模的电子商务营销且销售路线单一。水产品行业的员工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认知认同程度受教育程度,年龄阶段,是否会使用计算机等因素的影响。
3.普通养殖户对电子营销方式的认知认同程度。吴川市普通养殖户大多属于中年年龄阶段,文化水平也是属于中等水平,有些养殖户还不会利用电脑等多媒体工具。访谈结果得出,吴川市普通养殖户大部分不知道什么是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小部分认为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只是简单地在网上买东西,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了解到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B2B,B2C等模式,但了解不深入。对于水产业发展电子商务营销的模式,大部分养殖者表示看好,认为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人都懂得上网买东西,方便又便宜;另一部分养殖者认为电子商务模式营销的销路虽然广,但是风险也很大。首先,现在的消费者对网上购买的水产品的质量都存在疑虑,特别是鲜活的水产品;其次,鲜活水产品不易运输且现在冷链物流还不是很发达;最后,他们认为现在国家虽然有政策在先,但是要想发展水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这些正是他们所欠缺的。
4.消费者对电子商务营销方式认知认同程度分析。通过走访吴川市民,我们共取得问卷205份。其中,男性90人,女性115人;涉及年龄段从10岁到61岁不等,其中青年人即15~24岁的居民居多,而今后的电子商务市场走向也正由他们所掌控。参与本次调研人员的职业从政府工作人员到学生均有涉猎,其中学生居多;了解到的月收入范围从1000~5000元及以上不等,消费者的收入状况能够影响他们购买情况,消费者的年龄阶段和文化水平能够影响到他们购买的方式。
第一,消费者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认知情况分析。根据问卷调查,34.1%的被调查者知道了解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其他大部分消费者简单地认为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就是在网上买水产品而已。这34.1%的消费者中绝大多数是青年人,且学历在中上等水平。这说明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只有懂得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消费者才有所了解。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购买意愿、购买方式和对销售网站的了解三者息息相关。并且我们可以认为,对销售网站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选用电子商务购买水产品。
第二,消费者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认同情况分析。消费者在认知的前提下,对电商认同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是从问卷结果来看,消费者对电商购物有以下几点的担忧,首先,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关键,尤其是鲜活水产品的新鲜度,长时间的运输不能保障产品的新鲜度,且运费比较贵;其次,消费者不能亲眼看到产品实体,只是通过商家的介绍了解,这样无法了解水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对于水产品,特别是鲜活水产品,消费者比较习惯到实体店购买,何况湛江实体海鲜市场本身已非常多,实体店购买更方便,无需再到网店;最后,鲜活水产品是日常三餐食品,网购到货时间太长,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消费者选择网上够买水产品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网上购比较方便,不用出门,消费者对目前的物流速度还比较满意(如上午预订,下午就到);第二,消费者认为水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是水产品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他们愿意追寻潮流;第三,一些山区很难买到水产品特别是海鲜类的水产品,水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能够弥补地区资源配置上的不平衡;第四,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已然成为一种常态;第五,随着水产品可溯源体系的建设,消费者认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愿意选择在网上购买水产品。
四、结论和对策
针对水产业销售负责人,员工,普通水产养殖户,消费者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认知,认同程度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以下几点以提高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发展模式。
一是建立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高效统一的宣传体系。在电子商务领域,
宣传决定了销量。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相结合,开展节日促销等的活动,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展客流量。
二是打造高品质冷链物流体系。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标准物流术语将冷链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并定义了冷藏仓库区的温度要保持在0℃~10℃范围内,冷冻仓库区的温度保持在0℃以下。[1]冷链物流体系作为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制约点,发展好冷链物流体系,才能使生鲜水产品进军市场,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多样化。
三是因地制宜,丰富水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营销的内容。不同的地区对水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在实体市场坚不可破的地区,要学会避开锋芒,寻找新的水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点;而在实体店匮乏的地区,要大举进军、迅速占领市场,以求效益最大化。
四是技术人才和电商人才是水产行业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专业的技术人才克服水产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等的问题,加深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了解。
参考文献:
篇10
基于地域环境及历史因素影响,日本远洋渔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远洋渔业已经初具规模,发展至二十世纪中后期,日本远洋渔业迎来繁荣时期,市场发展形势良好,具不完全统计其远洋拖网船只数量超过三百五十艘。1973年日本远洋渔捕获总量超过四百万吨,占当时日本渔业总产量的将近一半,这对促进日本水产行业发展、提升水产品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
1973年、1978年日本受到石油危机影响,其远洋渔业整体效益下滑;1977年受到美国设定的两百海里经济专属区限制,直接造成日本远洋渔业生产海域范围缩小,其远洋捕获量也大大降低。通过数据统计显示1978年产量相比于1973年减少了一半之多。
自2000年至今日本远洋渔业产量呈整体下滑趋势,2010年其渔业总产量为48万吨,仅仅是其峰值产量的11.9%。日本远洋渔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不同方式进行作业,其中包括母船式拖网、商业捕鲸、母船式鳟鱼流网等等。随着远洋渔业不断发展与革新,不少作业方式退出远洋行业,目前起主要方式包括远洋拖网、大中型远洋金枪鱼流网、远洋金枪鱼延绳渔业、远洋鱿鱼钓业等等。
为不断调整其远洋渔业发展格局,以适应世界渔业发展整体方向,自上世纪末开始日本强化对远洋渔业的重视力度,并逐渐构建新的发展战略,制定全新的战略格局。根据FAO、ICCAT与日本政府达成协议,自1999年开始日本从事远洋渔业共计八十个经营体,2009年减少至七十个经营体,并实施减船计划,目前日本远洋渔业的渔船总体规模在两百个左右。
通过战略规模调整及渔业发展改革,缩小了日本远洋渔业发展的整体规模,同时也造成远洋渔业相关企业转型或破产,在这种改革背景下经营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无法适应其市场发展要求,最终走向破产。与此同质世界市场对金枪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日本远洋渔业的整体竞争力受到影响,其竞争力呈现减退趋势。
二、日本远洋渔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渔业资源管理强化
现阶段日本、中国、美国等国家的远洋渔业发展规模正不断壮大,其渔船分布在世界各个渔场,其生产环境及范围逐步扩大。在生产范围扩大的同时由于距离远、渔获率低,造成远洋渔业出现生产周期过长、竞争日益激烈态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海洋公约》中就明确提出海洋沿岸个国家设立200经济专属区后,各个国家以经济专属区作为水产资源保护依据,同时强化了渔业资源的控制管理,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各国首先针对日本远洋渔业进行讨论。2007年通过国际地域渔业管理机构联合会议指出,要对日本远洋渔业渔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同时对金枪鱼的捕获量进行管理。在此会议后东大西洋黑金枪鱼的捕获量严重减少,同时由于对地中海、东大西洋渔业资源的管理,相关小型鱼类禁止捕获,同时扩大了禁渔期。
CCSBT结合下设科学委员会提供的削减渔获量保护蓝鳍金枪鱼的报告,自2006年开始实施个别分配制度,即严格履行捕获金枪鱼番号义务,进一步加强对金金枪鱼资源的管理。CCSBT还决定临时性削减全球总捕获量,这直接使得日本的远洋渔业渔获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日本消费呈现低档化
近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水产品进口量增加的影响,日本国内市场中所使用的金枪鱼已经逐渐改变为三文鱼,以有效控制其价格,以国产三文鱼为主的消费市场日益扩大,有效吸引消费者,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日本水产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其金枪鱼的库存数量整体情况相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消费时期,目前来看金枪鱼价格反弹的可能很低,除非其国内市场发展情况出现新趋势。
由于经济发展不景气,国内消费者收入无明显提升,受国内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物美价廉的产品是目前日本市场广泛受欢迎的产品形式。三文鱼与金枪鱼的养殖技术正不断创新,日本国内养殖的三文鱼和金枪鱼已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基于三文鱼与金枪鱼本身对存储要求高,保鲜水平高,大多数的水产消费国家的生鱼片冷链保鲜技术尚未成熟,所以日本生产专业公司是目前世界金枪鱼供应的主要供应商,将日本国内暂养的以及专业技术养殖的金枪鱼出口到国外,主要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等等,再通过日本料理店或高级餐厅等渠道,有效保障生鱼片及寿司消费量能够持续保持发展速度。
(三)各国之间竞争海洋资源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形成,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相关生物资源等建立了有效规定。
日本周边所有国家等借助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形成了相关协议,并建立了共同的管理办法。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渔业资源能够得到保障。更加能够促进本国渔业获得进一步发展,以此提升本国对渔业方面的需要。降低传统生产国方面的捕捞配额。在各国强化金枪鱼资源自身利用,调整本国产业结构和解决劳动力出路的同时,世界金枪鱼的需求量和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金枪鱼资源的争夺将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远洋渔业作业方式,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和南美洲的智利及阿根廷海域,从事捕捞长尾鳕等鱼类的日本渔船,以租赁渔船和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变更渔船国籍从事生产,在南美洲北部海域捕捞红虾的日本渔船,也以同样方式继续进行生产。而在南极洲的磷虾捕捞,虽然生物资源条件较好,数量较多,但有可能遭遇与捕鲸同样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四)渔业企业经营困难
基于国际环境角度分析,南太平洋地区各国都开始了解了本国在掌握大量渔业资源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其中金枪鱼资源属于日本发展经济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从远洋渔业等角度出发,收取入渔费等,并将这部分资源转变为有效利用带你的水产资源,最终形成渔业产业。另外,在本产业环境之中十分重要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方面,也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日本在发展经济方面将侧重点设置在了鱼类罐头等方面,这对本国利益发展并不要紧的日本远洋渔业等方面相影响较弱。使得日本在金枪鱼罐头原料的竞争上处于劣势,引起丧失金枪鱼渔场的危机。渔业生产资源包括柴油价格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危机造成了消费市场领域出现大幅度变化,日元开始进一步升值,促使金枪鱼的进口价格则进一步下降。相关因素将会继续造成总体价格下滑,因此,出海捕捞等将有可能造成亏损等。
因此日本为数不少的远洋渔船停靠在港口。同时由于南太平洋金枪鱼捕捞数量难以取得生产效益,不得不兼顾捕捞其他鱼类品种,日本远洋基地内支援渔船生产的相P设施也相继关闭。从国内金枪鱼渔业发展情况来看,根据日本远洋渔业协会2003年度经营体决算调查,将渔船按资产额划分为3种经营类型:第一类经营体为资产超过自身资本;第二类经营体为负债1亿日元以上;第三类经营体为负债2亿日元以上。而2008年的经营体决算调查表明,第一类经营体处于100%完全经营状态,第二类经营体有50%处于破产或停业状态第三类经营体有70%处于破产或停业状态,可见日本远洋渔业经营举步维艰。
日本远洋沿岸渔业方面的发展以及相关组织结构等都能够对信用担保渔船方面形成统计,任意远洋金枪鱼延绳网渔船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140万日元20年的累计利润为2.8亿日元,而渔船的建造费用为5亿~6亿日元,因此渔船更新和再生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因为远洋渔业发展在规模上不断在缩小,其技术水平上也已经无法更好的维持在鼎盛阶段,水产领域之中人才凋零,其中船员老龄化情况比较严重,造成了日本在远洋渔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更加凸显。
三、日本远洋渔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进一步加快渔业行业的统一性生产
在渔场的实际范围阔大、成本追加以及劳动力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强的情况下,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共同影响日本远洋渔业向前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产业也在这个过程中进入到了生死边缘。因此,日本政府以及相关行业均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测试,以便能够有效控制远洋渔业发展。
在日本的远洋渔业船只经营方面,需要充分结合渔业渔船发展现状情况,根据联合方式,以远洋渔业产业团体作为基本平台,以便能够加强二、三类经营之间的有效统一。与此同时,还应当通过渔船海外转型租赁等形式,进一步降低实际经营成本,以便能够提升渔船经营实际效益水平。
在渔货销售以及价格等方面,需要建立全新的法人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直接参与到日本国内市场的各类鱼类销售。以此,可以打破贸易商社以及相关鱼类商贩等的垄断问题。不断提高日本雨夜与地方生活协同组合,形成餐饮、消费等方面的有效关联,进一步扩大远洋渔业甚至是消费行业的产品发展,提高品牌战略发展,实现金枪鱼产品的品牌优势,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提升金枪鱼实际销售价格水平。
(二)实现渔船技术改革
结合对全球范围内金枪鱼资源方面的过度使用,金枪鱼实际数量也在减少。因此,所有国家在渔业管理问题上也陆续形成了金枪鱼捕捞方面政策,以此提升对金枪鱼行业之中的良性发展。日本为了能够确保本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利益,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大量消减对金枪鱼方面的渔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对金枪鱼方面的过分不老,以便能够有效提升渔船单位方面的实际效益。
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产品价格低迷等问题有效解决,日本更加提升了对船员商品责任意识方面的培训,高度重视对鱼货方面的品质提升。此外,日本更加与欧洲、美国等国家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渔船技术水平,采用高科技,建立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节能减排等高附加值产品。日本在2006年时,起运了新保鲜技术手段,并使用更加科技化的手段,建立了近海延绳网渔船。大量不老渔获物将需要通过渔船底部位置传送到鱼舱之中,此类方法可以有效确保渔货能够更加新鲜,更加能够确保鱼体不受损。
(三)改善高远洋渔业支持水平
日本对沿岸渔业资源方面的保护水平较高,并在渔船转产转业等方面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机制制度,其中包括了对鱼民等方面的培训,另外也会对渔业合作社等机构等进行基本的补贴,进一步开拓渔业产品等的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等。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远洋渔业方面的扶持水平,在此过程中,对减船之后所产生的生产渔船则可以相关许可,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其进行经营损失方面的弥补,以此提升渔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日本远洋渔业方面的发展现状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日本远洋渔业方面的基本问题,从国际社会强化渔业资源管理问题以及国内方面进行了分析。此外,也进一步阐述了除日本之外远洋资源竞争趋势加强以及相关企业经营困难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之中进一步分析了日本地区远洋渔业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我国渔业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乐家华.日本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世界农业,2013(05):37-40+154.
[2]刘召凤.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
[3]范其伟,王福林,郭香莲.日本远洋渔业支持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09(05):140-144.
[4]韩杨,曾省存,刘利.印度尼西亚渔业发展趋势及与中国渔业合作空间[J].世界农业,2014(05):39-45.
[5]陈贵良.谈金枪鱼保鲜[A].中国制冷学会、中国肉类协会.21世纪中国食品冷藏链大会暨速冻食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制冷学会、中国肉类协会,1998:4.
篇11
1我国水域环境的现状
我国淡水湖分布以五大湖为主,除去人迹罕至的原始湖泊地区,其他的淡水湖营养化经测量都基本达到了富营养化的标准,尤其是处于城市地带的湖泊,富营养化最为严重,富营养化中存在的较多化学物质多为氮和磷,可见人类的不自觉对于水域环境的危害性较大。另外,近些年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为了尽力跟进水产养殖的高度集约型发展,不断地加大养殖量和水产量,通过投放大量的水产饲料,不断地加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人们为了自身利益,不重视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负面影响,只重视水产养殖的速度规模和自身利益。
2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2.1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养殖户在计算收益时发现入不敷出,许多养殖户面临着各种窘境,所以一味的依靠养殖新品种来增加效益也不能达到效果,而常规鱼类养殖业不一定无利可图,主要对管理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合理的管理是水产养殖成功的标准。
2.2对水体底质的影响
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偏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产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沉入水体底部。久而久之,水体底部的有机质越来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频繁,进而消耗水体底部更多的氧气,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有毒物质出现,这些毒物不仅污染水体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大量死亡。
2.3水域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但是人们忽略了水产养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不仅导致稻田、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改变了水质,还严重的影响人体健康。
3制定相关的治理措施
3.1科学规水产养殖的面积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生产量和经济效益,水产养殖的方式大多采取密集型,现如今发展迅速,规模也逐渐扩大,一些水产养殖已经开始走向高度密集的发展趋势。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饲料来生长的生物未必会将所有投放的饲料吸收,未被吸收的饲料沉入水底,长期积累形成废料。水体自身存在修复净化功能,但如果日积月累,再加上养殖的高密度性,水体已经无法完成自身的修复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已迫在眉睫。所以,相关部门在对水产养殖面积规划时,要合理考虑水体的修复功能和负载功能,以及水体可容纳的最大养殖限度,不要为了利益而盲目破坏环境。
3.2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及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投饵式养殖和无饵式养殖。但两者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都较大,不建议采用。现如今,我国的科技生产能力也日渐提高,对于养殖技术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例如生物净化技术、植物净化技术等,既可以保证水产养殖的生产量,又可以保护水域,缩小污染源,并且还具有投资小、没有二次污染的优点。所以,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将生态环境的污染扼杀在源头。在提高技术的同时也要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事水产养殖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欠缺相关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法律意识,从源头引起了水域污染,导致水产资源问题一直不难解决。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法律专业知识普及,及时传授各种先进技术,使之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力。普及相应的专业法律知识,使从业人员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与严谨性,从而使从业人员更加重视对水域环境的保护,从根源解决水域污染问题,使水产养殖和水域环境能互相协调发展。
3.3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以及对富营养化的管理
虽然水产养殖的利益在逐步加大,但是其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也在日益扩大。有关部门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管理。只有保证水域不受污染,才能大力发展经济,水产养殖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府部门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完善对水产养殖的监督,同时,有关水产养殖部门也要根据法律条例制定相应政策,在保证不污染水域环境的前提下完成对水产养殖的经济发展。例如,制定相应的条例、规定各个地区水产养殖的资格证、加强对饲料成分的监察等,来充分实施严格的水产监督措施。水域环境富营养化是目前的最大问题,有关部门要积极响应,根据实际问题积极采取对策。
4结语
就目前形势看,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对于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引进相应的先进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从业人员,从根源保证水域不被污染。要注重长远利益,不能以牺牲水域环境的代价来实现利益的扩大。
参考文献
[1]段学华,何立红,李春燕.水产养殖对水质影响及防治措施[J].能源与环境,2010,(04).
篇12
海洋休闲食品市场现状
在生产原材料供应上看,由于海洋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从事海洋产品生产的企业在原料采购上需要更多的成本;在潜在竞争者方面,因为海洋食品休闲行业的巨大增长潜力,越来越多的海洋企业开始进入海洋食品深加工领域;在同行业中,獐子岛、棒棰岛、国联水产、上品堂等海洋食品行业领军集团,竞争非常激烈;在替代品市场和消费群体方面,虽然消费者能够接受新潮的海洋休闲产品,但是高营养的谷物类休闲产品在价格因素上面占据优势,将会成为海洋休闲食品的最大劲敌。
海洋生物品种丰富,可以直接食用的约2万种,在目前的海洋休闲产品中主要有鱼、虾、蟹、贝、海藻五大类产品,丰富的海洋食品造就了海洋休闲食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但是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海洋休闲食品行业中,主要是以低端的休闲食品为主,中高端市场几乎还未被开发。虽然低端休闲食品迎合了大众消费者的口味,但是这样的市场定位在消费市场上缺乏研究与细分,既闲置了高端市场,又在低端市场上产生了更激烈的恶性竞争。
海洋休闲食品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休闲食品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行业,也是海洋产品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也会成为休闲产品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了海洋产品与休闲产品两大优势的“海味零食”,在未来的发展上有着更好的机会。
1、 规模化生产
海洋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了海洋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的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小规模的小作坊生产模式将会被淘汰出局。在未来的市场中,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成为海洋休闲食品行业的主流,这种模式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2、 全面发掘产品需求
海洋休闲食品低端市场恶性竞争,中高端市场几乎无人问津,这样的市场使海洋休闲食品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海洋休闲产品的中高端市场终将被激活,这种由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延伸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企业所要做的就是针对产品进行合理设计,精准定位,为未来高端海洋休闲食品战略规划做好铺垫。
3、 品牌化战略是主要方向
在竞争激烈的海洋休闲产品市场,没有品牌的产品是缺乏竞争力的,成功地塑造了品牌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产品溢价和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品牌将会是未来精细化市场环境下最具区别性的企业符号,也是最能够创造价值的无形资产。
4、 营销策略多样化发展
低端海洋休闲食品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张胜军认为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才能够为企业迅速打开销售通道。在产品设计上要做到差异化发展,以此吸引消费者,传播企业品牌;营销渠道方面要采用复合渠道模式,适应市场发展变化;产品推广上需要体现海洋休闲食品天生、健康、营养的特点。
5、 行业规范发展
篇13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水库、河道、湖泊等适合淡水渔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以我国一直在世界淡水养殖业和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对水体污染的加剧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给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带来了很多破坏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对渔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世界淡水渔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增加淡水渔业发展投入等措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2009年,我国的淡水鱼类养殖总产量达到1957万吨,占我国鱼类总产量的65%以上,2010年我国水产养殖的总量为38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2%以上,其中出口量为333.88万吨,金额达到了128.28亿美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在淡水渔业的养殖方面,2010年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产量为2346.5万吨,加上2011年的初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淡水渔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但是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淡水渔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淡水养殖业都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站的局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配合,不注重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很难准确把握市场上的变化趋势,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往往缺乏必要的风险应对能力,这与我国的淡水养殖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有很大的关系。
1.2 科学水平相对低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从整体上看,我国淡水渔业对养殖机械和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养殖与生产的方式相对落后,很多养殖用户以及企业对养殖业的经济投入和科技投入远远不够,使得淡水渔业养殖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上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不高,限制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
1.3 生态破坏严重,养殖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的很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污染,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使得我国的很多河流出现断流,湖泊的面积在不断萎缩。这不仅造成淡水养殖面积的减少,还会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的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1.4 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
淡水渔业初级鱼产品的销售利润比较低,提高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是延伸淡水渔业产业链、提高行业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淡水鱼产品的加工技术不高,深加工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企业仍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 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
2.1 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淡水渔业的发展也必然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渔业设施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科技化水平必然会越来越高,会促进淡水渔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整个产业的不断升级。
2.2 休闲渔业会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如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都可以作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会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求,休闲渔业的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宽阔。
2.3 生态渔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绿色生态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生态渔业的基础上,现代化的生态渔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行农牧渔多种经营、提升综合效益的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将会越来越清晰,绿色健康、无公害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将会逐渐被挖掘出来,会促进我国生态渔业的更好发展。
2.4 规模化和深加工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在市场和国家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淡水渔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渔业生产的效率会不断提升。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淡水渔业的产品结构,提高整个行业产业链上的附加值,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结语
总之,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淡水渔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淡水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深加工程度,加大在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发展上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217.
[2] 林建华,吴林坤,沈振华,等.保护生态 科学发展 全面构建太湖渔业管理的新体系——太湖渔业管理现状及发展[J].中国水产,2008,(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