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自然灾害防范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常见自然灾害防范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常见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篇1

配电线路之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和故障,除了有来自自然灾害、外力破华、电线设备故障等因素外,还有源自周边环境,以及人为管理不善等原因,下面即将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论述:

首先,来自自然灾害方面的因素,每年很多地区都会发生暴雨、雷电、大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因为这些自然灾害所导致的事故常有发生,而且呈现常年上升的趋势,这些自然灾害对配电线路产生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以雷电为例,每年由于雷击造成的配电线路事故非常严重,例如:配电线路的绝缘外壁被穿透或爆破裂开,线路烧断,配变烧毁等等,产生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质量不佳。

其次,由于遭受外力破坏而产生的问题故障。由于配电线路的架设纷繁复杂,除了配电线路之间纵横交错之外,配电线路还需绕过各类建筑物、道路、堆积物、树木等,很容易发生线路故障,造成这类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树木枝叶的伸展,超过了与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形成线路接地;或者运行的交通工具与架线施工工具相碰撞导致线路接地,或者风筝碰撞引起的架空线路之间的短路等等,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大量的施工单位对城区进行建设改造,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配电网形成影响,造成破坏。例如:挖掘路基损伤地下电缆设施;施工机械、工具由于过长或者过高会碰触带电线路,城市中心大多数线路都设置在公路边,城市交通拥挤,再加上一些司机的违规操作,交通工具冲撞在电线杆的事故时有发生。

再次,供电设备造成线路中断或跳闸,因为室外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者安装不合理,会造成室外供电设备发生严重缺陷,设备之间没能形成良好的接触,导致接触电阻过大,或者由于负荷电流过大,导致连接处发热烧毁,线路缺相运行。

最后,周边环境影响或者管理不善也会导致配电线路的安全故障,城市一些工业企业总会排放出浓厚的烟尘粉尘,时间长了,在电线设备的瓷瓶上会积满了固态水泥,如果在持续干旱再遇到小雨时,线路非常容易自己跳闸,一些粉尘颗粒会落到电柱子的开关上,或者高压保险的各个部件上,从而会造成事故。

此外,在电力的运行管理也会对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例如:巡视不到位,消缺不及时,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责任意识较差,对于线路的磨损与短缺没能及时发现,事后的检修也不合格。

2 针对这些问题的防范措施

首先,对于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常见事故,可以采取提高线路绝缘子的耐雷水平的措施,尤其是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根据经验表明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有助于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

另一个比较节省资金、有力的办法就是装设线路避雷设施,这种设施的避雷效果较好,密封性好,安全性高,耐受打击,安全运行性能高等优点,非常值得应用,但是,为了确保一起安全运行,最好在自然灾害未发生前,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事先获得重要信息,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减少自然灾害。

其次,对于外力所产生的破坏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对交通线路中的杆塔进行覆膜加盖,使其形成比较醒目的标志,引起交通运行者的注意,对于路边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要进行围截,把施工线路,工具设备控制在一定施工范围内,禁止车辆通过,而且要与施工方及时取得联系,签署防护责任书,防止施工不科学造成的线路中断,要严厉惩罚盗取配电线路内部金属的不法行为,相关部门要严厉巡视监督配电线路的杆塔基础。拉线基础,并时刻关注周围是否有不合法建筑物的存在。对于被严重外力破坏的杆塔,要及时进行修复,对于不合法的建筑物要及时进行沟通,整顿和处理。

再次,改善或引进新兴设备,要对配电线路的线路杆塔及时进行检查,对于基础不牢固的杆塔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由于城市用电量的大增,配电线路规模也变大,接点和支路也越来越多,杆塔上面的标识会呈现不清楚的状态,会给检测与修理带来很多困难,如果能采用现代化的高端技术,例如:全球定位系统来导航并且精确确定每一根杆塔的位置,利用这一系统,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配网自动化,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并且随时掌握网络各个原件的运行状况,解除问题故障。

3 结论

配电线路是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一个地方的线路发生故障直接影响到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衡量一个电力企业工作水平的高低,关键看他能否在有限时间内恢复供电,以及其故障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维护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不仅是电力企业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我们要爱护电力装备设施,积极配合电力部门工作。

参考文献

[1]丁荣,王书孟,佟岩冰.10kV 及以下配电线路典型故障分析与预防[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李颂华.麦炯斌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2).

篇2

1、配电线路常见的故障

一般线路故障,从性质上分不外乎接地(这里指的是单相接地)、相间短路(包括雷击造成的相间短路、外在导电体或者半导电体造成的相间短路、设备绝缘降低造成的相间短路)、接地相间短路三种形式。但是根据电网保护的功能引起相间短路故障时才会跳闸,接地故障并不跳闸,只能发接地信号,10kV系统可以抗单相接地2个小时,时间长了就会对另外两相的绝缘造成损坏。从时间上分有暂态故障和永久故障两类,暂态的故障是经过放电后构成相间短路的条件被电弧破坏,构不成短路条件,永久故障则是不能被电弧破坏短路条件,需要人为去干预(检修)。针对线路故障,巡线、维护的重点就可以把握的。

配电线路比较常见的问题故障为:农网线路多,线路大多数呈现放射式树状结构,电线之间没有联系,线路大多只有一个总开关限制,线路的防护设备缺乏技术含量,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虽然,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大有提高,但是一些问题事故仍然经常发生,所以,要想做好配电线路的防护工作,必须认识到这些具体问题,采取一些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配电线路之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和故障,除了有来自自然灾害、外力破华、电线设备故障等因素外,还有源自周边环境,以及人为管理不善等原因,下面即将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论述:

首先,来自自然灾害方面的因素,每年很多地区都会发生暴雨、雷电、大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因为这些自然灾害所导致的事故常有发生,而且呈现常年上升的趋势,这些自然灾害对配电线路产生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以雷电为例,每年由于雷击造成的配电线路事故非常严重,例如:配电线路的绝缘外壁被穿透或爆破裂开,线路烧断,配变烧毁等等,产生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质量不佳。

其次,由于遭受外力破坏而产生的问题故障。由于配电线路的架设纷繁复杂,除了配电线路之间纵横交错之外,配电线路还需绕过各类建筑物、道路、堆积物、树木等,很容易发生线路故障,造成这类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树木枝叶的伸展,超过了与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形成线路接地;或者运行的交通工具与架线施工工具相碰撞导致线路接地,或者风筝碰撞引起的架空线路之间的短路等等,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大量的施工单位对城区进行建设改造,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配电网形成影响,造成破坏。例如:挖掘路基损伤地下电缆设施;施工机械、工具由于过长或者过高会碰触带电线路,城市中心大多数线路都设置在公路边,城市交通拥挤,再加上一些司机的违规操作,交通工具冲撞在电线杆的事故时有发生。

再次,供电设备造成线路中断或跳闸,因为室外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者安装不合理,会造成室外供电设备发生严重缺陷,设备之间没能形成良好的接触,导致接触电阻过大,或者由于负荷电流过大,导致连接处发热烧毁,线路缺相运行。

最后,周边环境影响或者管理不善也会导致配电线路的安全故障,城市一些工业企业总会排放出浓厚的烟尘粉尘,时间长了,在电线设备的瓷瓶上会积满了固态水泥,如果在持续干旱再遇到小雨时,线路非常容易自己跳闸,一些粉尘颗粒会落到电柱子的开关上,或者高压保险的各个部件上,从而会造成事故。

此外,在电力的运行管理也会对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例如:巡视不到位,消缺不及时,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责任意识较差,对于线路的磨损与短缺没能及时发现,事后的检修也不合格。

2、针对这些问题的防范措施

首先,对于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常见事故,可以采取提高线路绝缘子的耐雷水平的措施,尤其是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根据经验表明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有助于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

另一个比较节省资金、有力的办法就是装设线路避雷设施,这种设施的避雷效果较好,密封性好,安全性高,耐受打击,安全运行性能高等优点,非常值得应用,但是,为了确保一起安全运行,最好在自然灾害未发生前,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事先获得重要信息,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减少自然灾害。

其次,对于外力所产生的破坏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对交通线路中的杆塔进行覆膜加盖,使其形成比较醒目的标志,引起交通运行者的注意,对于路边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要进行围截,把施工线路,工具设备控制在一定施工范围内,禁止车辆通过,而且要与施工方及时取得联系,签署防护责任书,防止施工不科学造成的线路中断,要严厉惩罚盗取配电线路内部金属的不法行为,相关部门要严厉巡视监督配电线路的杆塔基础。拉线基础,并时刻关注周围是否有不合法建筑物的存在。对于被严重外力破坏的杆塔,要及时进行修复,对于不合法的建筑物要及时进行沟通,整顿和处理。

篇3

2.1事故类型

煤田地质勘探钻机是专门从事煤田地质钻探活动的群体,勘探行业属于非煤矿山高危行业。煤田地质钻探存在的事故类型主要有:机械打击、烫灼伤、自然灾害、病亡、摔伤、溺水、(物探)爆炸、起重吊装、触电、交通、火灾、自然灾害等。

2.2安全事故排列图及分析

首先以某勘探单位2001~2012年间发生的安全事故为分析的对象,收集与整理上述事故类型中钻机发生的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排列图。排列图由二个纵坐标(分别表示频数和累积频率),一个横坐标(表示发生过的事故类型),几个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频率折线组成。(1)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2)抓主要因素解决生产安全问题。将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分类之后,重点针对一二项主要因素进行改进提高,以解决主要困扰生产安全的实际问题。实践证明,集中精力将主要因素的影响减少比消灭次要因素更加有效。机械打击和机械伤害仍然是钻探生产中最主要的伤害形式,也是安全防范的重点。

2.3自然灾害和病亡事故多发原因分析

自然灾害和病亡事故在煤田地质钻探生产安全事故中呈现多发、频发的态势,为常见安全事故———机械打击(机械伤害)之外的主要事故类型。数据统计显示,几起自然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近几年我国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事故频发。钻机平台遭遇大风袭击、崩落和滑坡、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而钻机地基处理不符合规定、没有落实防洪措施、没有按规定做绷绳或绷绳安装不符合规定或在风力较大时没有按规定卸下塔衣等所致。因此,要合理地设计和安排钻探施工。雨季来临之前,必须挖好排水沟和防洪堤坝,陡坡处挖台阶,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检查道路和钻探机场状况。大风到来之前,及时拆除塔衣、检查加固地锚,做好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运用其它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另一项病亡事故多发的表现主要为钻工年龄偏大、有先天性疾病、酗酒及其他非因工伤亡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人工资大幅上涨,单位招工压力越来越大,钻工非年轻力壮的人员,自身素质较差,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加上未能及时进行身体体检、未能及时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从而为事故发生埋下了祸根。这就要求钻机管理人员一定要把好用工关,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处置突发事故能力。

3煤田地质钻探安全检查中“三违”行为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按照本文中排列图法的绘制步骤,对13个煤田地质钻探机台历次安全检查发现的279项“三违”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安全隐患发现频数fi、该项安全隐患占所有隐患的频率Pi和按频数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后的累计频率Fi,绘制排列图。排列图的2个纵坐标分别表示隐患发现频数和累积频率,一个横坐标表示“三违”行为影响因素。

3.1确定安全隐患排查影响主要因素。

后车(中间车、发电机)防护不全或无防护、照明线路或设施不合要求、配电柜无门或放置杂物、拉力表无保险绳或设置不当、无天轮锁、龙门架设置不当,爬梯无扶手或角度太大、绷绳及地锚设置不当、泥浆池周围及现场警示标识不足、现场凌乱,机台板不全或缺失、无灭火器或灭火器过期、坠砣地锚设置不当无围挡及警示,坠砣外挂物、现场无责任制标牌及各种警示标志、避雷针设置不当、安全帽佩戴不规范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3.2找出引发事故的主要、有关、次要因素,抓主要因素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将安全隐患排查影响因素分类之后,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不难看出,大多主要因素多属于安全防护方面不足或缺失,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类型主要为机械打击、机械伤害、自然灾害等。我们在日常的安全生产防范措施的指表3钻机事故致因的次要因素次要因素(累积比例95%~100%)可能引发事故类型塔衣不全,机台板湿滑自然灾害、摔伤塔衣腰带不均匀,起不到固定作用自然灾害柴油机排气筒无弯头盖火灾无证驾驶车辆交通泥浆使用不当孔内事故水枪无固定装置机械打击五行台板放杂物机械打击塔上人员未系安全带高处坠落现场管理混乱其他现场排水不畅沟其他氧气乙炔的间距小于5m爆炸液压油泵皮带无防护机械打击钻塔多处缺螺丝固定机械打击导和制定、安装检查及隐患排查、“三违”行为整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等方面的主要着眼点、重点就非常明了了。抓主要问题,有助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明显地提升。

3.3抓主要影响因素,但也不可忽视次要因素的影响。

尽管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对引发事故的贡献不像主要因素那么大,其累计频率Fi在80%~95%和95%~100%,由于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突发性,虽然群死群伤事故不多,但零星事故不断发生,一旦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其危害和损失都很大。次要因素有时也会转化为有影响因素或主要因素,成为相关事故影响的主要致因。比如钻机塔衣不全、水枪无固定装置是偶发行为,为次要因素,但遭遇恶劣天气或固定装置失效而引发的自然灾害或机械伤害就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致因。

4统计分析外协钻机事故多发原因

通过统计分析单位勘探钻机归属及所隐患排查发生的频数及累计频率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外协钻机隐患比例占所有钻机的48%,或者更大。究其原因,民营及个体勘探单位发展迅猛是助推剂,钻机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短期效益,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设施“欠账较多”;临时用工多,聘用的农民工文化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管理难度大;安全管理缺陷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施工环境存在物的危险状态,使生产过程存在隐患,由事故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基本条件。为此,从严加强外协队伍和临时工用工管理是煤田地质钻探防范事故多发的重要环节。单位应制定《企业外协用工的安全管理规定》,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外协工安全培训,从严加强事故隐患管理,把外协钻机等同于本单位钻机一样管理和使用,同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制裁,加大事前问责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5结语

(1)我们可以确定影响煤田勘探钻机事故类型、安全检查“三违”行为及外协钻机事故多发影响因素的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

(2)机械打击和机械伤害仍然是钻机最主要的伤害形式,自然灾害和病亡事故也是钻机安全防范的重点。

(3)抓主要影响因素,但也不可忽视次要因素的作用,主要次要因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篇4

1.1校园设施的陈旧:学校安全最常见的安全隐患就是体育设施陈旧,引发的人员伤亡。校园设施是学生日常活动中伸手可触的事物,由于校园设施的陈旧等问题,给学生安全问题埋下了较大隐患。但是,小学校园的普遍设施,例如单杠、双杠等器件,经常会发生因为陈旧或认为损坏导致的坍塌事故,给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增加了学校的非计划性支出。根据报道事故发现,现在的学校安全问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设施的陈旧而造成人员伤亡,校园设施的及时调整和修补应该受到学校的重视,在可预防范围内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自然灾害隐患:重大自然灾害也是造成校园安全事故的隐患之一。泥石流、洪水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学校师生安全。由于学校属于人口密度大的公众场合,如果突发自然灾害,那么如何让对师生进行有效的疏散和安置会使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规避此类风险,学校应该提前制定应急措施,便于疏散。一般说来,学生对于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缺乏了解,校方为了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可以组织逃生演练,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1.3校园认为突发事故隐患:近些年以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给校方与学生家长造成了巨大恐慌,社会舆论骤然增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人群生存压力加大,因为工作或生活等形成的负面情绪,扭曲了当事人心理,为了实现报复社会的目的,发泄自身的不满情绪,将魔爪伸向校园。尤其是近些年以来,我国农村校园伤人事件层出不穷,破坏了小学生美好的学习环境,对社会治安形成了挑战。

2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原因

2.1家庭安全教育不足: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家长的安全教育是极为少见的。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安全意识较差,所见所闻有限,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安全教育只是,学生受家庭影响,安全意识自然也就相对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与此同时,农村学生中有大批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日常生活指导,更多的为老人抚养,安全教育自然更加无从谈起。当遇到突发灾害时,学生往往缺乏自我保护,导致人身安全受到损害。

2.2社会关注程度低:校园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社会关注和媒体监督也是校园安全得到防范的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地处偏远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关学校安全教育方面的宣传不足,相关部门更加注重经济收入的增加,从而忽略了安全教育的开展。社会危害人员通常会选取人员密集区域实施危害,学校无法正确防范,造成小学生心理创伤,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展。

3农村小学校园建设防范措施

3.1加强家庭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校园安全问题固然有学校的责任,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安全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增加给孩子的安全意识讲解,为他们创造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不仅要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还坏,还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等。笔者认为,学校可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强化师生和家长之间的安全教育,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同样实施必要的培训,由家长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保障,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3.2加强社会关注及各方监督:孩子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和推动着,保障学生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发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政府和社会部门应该投入一定的精力。第一,政府提供校方足够的经费,为其购置活动设施提供经济基础。另外,政府部门可以派遣相关人员保护校园安全,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为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社会关注与媒体监督是确保学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篇5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群体和人民群众对于电力需求量也在飞速增长,对供电的安全运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10KV配网是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重要环节,如果10KV 配网运行一旦发生了事故,不仅将会给相关的电力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找出配网运行存在的薄弱点,积极探索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确保供电企业10KV 配网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这对于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10kV 配电网运行事故的相关原因

目前运行10KV配电网故障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以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故障为主。

1.1自然灾害造成的故障

自然灾害是引起10KV配电网络故障最多、破坏最大、损失最严重的一种故障因素,具有不可见性,大多靠边加强技术手段、提高科技含量以提高电网的坚强度来抵御,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最为常见。

⑴、雷击事故,其现象有绝缘子击穿或爆裂、断线、避雷器爆裂、配变烧毁等。引起雷击灾害的原因包括:一是10KV线路防雷措施不足。二是避雷器性能下降或失效。三是绝缘子质量不过关或存在隐患运行。四是避雷器拦装置不合格。

⑵、大风引起的事故,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风刮断树木断落在导线上,造成断线、倒杆事;二是大风吹起地面杂物至导线上引起线路事故跳闸;三是部分线路弧垂低,导线松弛,强风吹动导线造成距离不够而短路放电或纸缘子闪烙将导线烧断;四是台风季节时强台风将直接刮倒、刮断电杆、铁塔造成事故,此类事故较少,但危害极大。

1.2树障引起的故障

1.3 外界破坏造成的故障

10KV配网线路及设备面向用户端,具有点多、面广、线路长特点,其线路通道远比输电网复杂,交叉跨越各类线路、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堆积物等较多,极易引发线路设备的故障。

1.4配电网络线路设备自身因素造成的故障

这类故障主要是因为设备自身老化,技术含量低等设备本质因素造成。虽然逐年开展农网改造,但由于工程建设质量把关不严,运行一段时间后便出现故障,或由于资金紧缺未能进行投资改造,部分还未改造的高损耗变压器、老化开关、断路器、绝缘子等设备及导线松驰、档距弧垂过大、线路长、分支多、线径小的线路等,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起线路故障,对配网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造成故障率居高不下。

(1)、配电变压器故障,主要是由于配电变压器陈旧、老化,发热量大,造成绝缘降低引起的故障;配电变压器本身故障或操作不当引起弧光短路故障;配电变压器维护不及时,造成缺油运行烧毁等故障;配电变压器高、低压熔丝配置不合理,故障不能正常熔断引起的故障;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合理长期负荷引起故障等。

(2)、避雷器、跌落式熔断器故障引起。主要是避雷器、跌落式熔断器、柱上开关质量较低或运行时间较长未能定期进行校验或更换,击穿后形成线路停电事故。另外跌落式熔断器保险丝未按要求配置而使用铜、铝线代替熔丝,造成跌保不熔断,起不到保护作用引起故障扩大。

(3)、接地网故障。一是接地网运行年限长腐烂、锈蚀、脱焊造成接地电阻大,泄流能力低,运行维护人员不重视,未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换;二是接地引下线选择不当,小于25mm2,泄流通道不畅通;三是接地网未按要求进行试验测试,造成长期在接地电阻超标状态下运行;以上原因都会导致由于雷击时电流无法快速流入大地、残压高引起故障。

(4)、线路绝缘子故障。由于10KV配电网中大量使用P-15针式绝缘子,质量存在缺陷,耐雷水平低,加之运行年限长,绝缘子老化破裂导致接地或绝缘子脏污导致闪络、放电、绝缘电阻值降低等,导致跳线烧断搭到横担上引起故障。

(5)、横担、金具等引起的故障。主要是运行时间长老化、锈蚀腐烂,歪斜变形引起的故障。

1.5 用户设备原因造成的故障

部分用户配电房普遍存在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配电房设备线路老化、陈旧、绝缘状况差、维护不及时,防护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容易导致发生故障从而引起配电线路跳闸。

1.6运行管理、维护不到位造成的故障

由于部分运行管理、维护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和运行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巡视不到位、消缺不及时造成的故障。一是人员技能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没能查出线路缺陷和事故隐患,如导线在运行中磨损、断股等情况未能及时发现;二是未按规定对10KV配电网进行定期巡视,夜间巡视及特殊巡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10KV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缺陷,消缺不及时发生的故障;三是运行管理、维护人员违章操作造成的故障,如带地刀合闸,停送电没按操作票操作顺序进行操作,超出检修范围进行作业等。

2. 10KV配电网故障的防范措施

基于以上对10KV配电网线路故障的分析,要从根本上改变减少故障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故障防范措施来加强防范配电网发生的故障率。

2.1针对自然灾害因素采取的防范措施

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配网系统故障不具有先知性,突发性较强,从管理手段上很难加以防范,只能从技术手段上进一步改善电网条件,加强电网建设,提高自身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⑴针对雷击事故的防范措施:一是在线路改造规划中尽量避开落雷区。二是安装线路避雷器,在变电所中的10kV 配网出线端所装设的金属氧化的避雷器、在线路比较长并且容易受到雷击的线路上应该装设相关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具或者防雷金具,与此同时应该在变压器的高低压侧装设与其相同电压等级的避雷器装置。三是安装穿刺型的防弧金具,并且其密封性能比较好,金具的高压电极和绝缘导线二者紧密接触,可多次耐受的电弧进行烧灼,保证运行安全可靠性。

⑵针对强台风、暴雨、雪灾等恶劣气候采取的防范措施:这类故障主要是季节性的,受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大,主要是从改善电网自身坚强度入手:一是加大对10KV配电网巡视维护力度,做好线路的防护工作。二是加大城网、农网及网架完善的改造建设力度,严格按照技术导则及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确保改造后的10KV配电网具有防风、坑覆冰能力,尽量避开坡边、预防山体滑坡造成的危害。

2.2针对外破采取的防范措施

⑴为杜绝或减少车辆碰撞杆塔事故,可以采取以下的防范措施,提醒车辆驾驶员注意:一是在交通道路边的杆塔上涂上醒目的红白颜色防撞警示反光漆;二是在交通道路边的拉线上加套红白颜色防撞反光标志管;三是对容易遭受碰撞的杆塔,在其四周设置防撞混凝土墩,并刷上红白颜色防撞反光漆;四是在配电线路规划设计时尽量避开交叉路口、路况复杂地段,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同时,又能保证电力设施的安全。

⑵针对导线悬挂异物及破坏电力设施等引发事故的防范措施: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对广大群众进行护线宣传和电力知识教育,在实践中也可通过散发相关的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粉刷传播标语等不同形式,积极宣传我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内容。二是积极与学校联系,开展针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孩子们不要在电力线路、设备附近进行放风筝和抛掷彩条物品等危害电力线路安全的行为。三是加强对配电线路的巡视和管理工作,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四是加强用电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打击违章用电、偷电并在线路杆塔及台架配变等运行线路设备设置禁止攀登警告牌,劝告不要攀登带电杆塔、台架破坏运行线路及设备的违法行为。

⑶由小动物引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应加强台区绝缘化改造,对变压器高低压侧接线端和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开关刀闸两侧应加装绝缘护套,高低压配电柜、电缆沟等孔洞应封堵密实,并加强平常维护检查工作,及时堵漏。

2.3 加强对10KV配电网的维护、运行管理工作的措施

⑴加强对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避雷器等设备(包括配网使用的各类金具的设计及镀锌质量)运行监视,尽早发现设备、线路缺陷和隐患,及时进行检修处理,使设备处于健康的运行状态,不断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水平;对柱上的油开关、高耗能配变等前期投运的陈旧设备,应该进行逐步淘汰和更新。

⑵定期有计划性对线路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加强负荷监测,及时调整负荷平衡;特别是负荷高峰期,密切注意馈线、配变的负荷情况,及时调整负荷平衡,避免接头、连接线夹因过载发热烧毁。

⑶加大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使配网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提高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把好验收关,确保配网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线路的绝缘化水平,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提高配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

⑷对于配网馈线长,分支较多的配电线路应加装线路分段开关或断路器,可以减少运行事故的停电面积和停电时间,缩小故障影响的范围。

⑸加强对专变用户设备监管工作,如检查中发现用户设备存在重大缺陷必须及时向用户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要求用户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以提高用户设备的健康程度,完善用户电力设备的运行机制水平,避免由于用户原因而影响到整个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3.结束语

篇6

在10kV配网运行过程中,应当注重对配网设备故障、自然因素故障、外力破坏故障、用户因素故障等故障的防范,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以及可靠地电能。

一、目前我国10kV配网技术中常见故障来源

(一)配网设备因素

为了确保电能供应,我国10kV 配网长期处于运行状态,一些局部的配网设备使用期限过长,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中的电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用电的负荷不断增加,在大电流的冲击下,使得10kV 配网设备出现故障或出现断路的现象。一些10kV 配网在运行过程中,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部分老旧的电力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换,而这些老旧电力设备内部绝缘性能相对较差,瓷支柱老化严重,使得10kV 配网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使得10kV 配网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运行出现故障。

(二)自然灾害

目前,我国10kV 配网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使得10kV 配网出现故障。据相关统计部门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自然因素而引起的10kV 配网故障占10kV 配网的20%以上。雷击、大雨、大雪等自然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10kV 配网的稳定运行。目前我国很多10kV 配网线路处于树林、山区等较高的位置处,10kV 配网线路或设备一旦遭到雷击,会使得大面积供电范围受到影响。一些10kV 配网线路存在接触不良的位置,无法承受雷击带来的大量过电流,从而使得10kV 配网线路发生故障。一些10kV 配网接地线路由于氧化或腐蚀,使得10kV 配网接电线路导电能力下降,在遭受雷击时,无法承受强大的雷击电流而使得10kV 配网出现断线的故障。一些10kV 配网安装的避雷装置位置不合理,未能发挥良好的避雷功能而导致10kV 配网发生故障。

(三)外力破坏

在10kV 配网的运行过程中,通常会受到一些外力破坏,使得10kV 配网发生故障。一些鸟类、飞禽通常会在树林、山地等地区10kV 配网线路上筑巢,使得10kV 配网发生断路故障。一些处于公路车流量较大或是大型车辆通过较多的公路旁的10kV 配网线路杆容易遭到破环,使得10kV 配网出现停电故障。同时,10kV 配网在运行过程中会遭到一些不法分子的盗取,使得10kV 配网连接材料丢失,使得10kV 配网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直接影响10kV 配网的稳定运行。

(四)用户因素

在10kV 配网输送的电能为人们生活用电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一些用户在用电过程中,缺乏用电的安全意识,时常使用超大功率的机械,使得10kV 配网线路受损。一些用户为了使得超大机械正常运转,随意将线路短接在高压保险上,使得10kV 配网发生故障。

(五)其他因素

在10kV 配网运行过程中,无法安全清理10kV 配网线路处的树木,使得10kV 配网路旁树木在雷雨、大风以及冰雪天气时,树枝或者树木弯压、倒塌引起10kV 配网相间短路等事故。同时,10kV 配网线路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责任心,会使得10kV 配网线路管理不当,使得10kV 配网发生跳闸故障。

二、10kV配网技术中故障有效防范途径

(一)针对配网设备故障的有效防范途径

在 10kV 配网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配网设备原因引起的10kV配网故障时常发生,直接影响着10kV配网的为稳定运行。对此,应当加强配网设备故障的防范措施,降低由于10kV配网设备而企业的配网技术故障,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目前,人们用电量不断增大,同时对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传统10kV配网设备难以满足人们在用电方面需求,对此,电力企业应根据供电实际需求更换10kV配网相应的设备,确保配网设备能够承受用户高负荷用电需求,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很多10kV配网设备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特别是灰尘比较大区域的10kV配网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通常会沉淀较厚的污渍,当10kV配网设备沉淀污渍的酸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得10kV配网设备出现断路或污闪的现象,直接影响10kV配网电的可靠性。因此,在10kV 配网运行过程中,应当注重对10kV配网输电线路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同时对于条件恶劣的地区应当尽量要缩短维护周期,预防10kV 配网技术中出现的设备故障,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

(二)针对自然因素故障的有效防范途径

在10kV配网运行过程中,容易遭到自然因素的破坏,因此,在10kV配网运行过程中,应当落实自然因素引发故障的防护措施,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为了降低雷电对10kV配网线路和设备的损害,应当在10kV配网沿线科学安装避雷装置,同时注重避雷装置接地网的测试,并注重避雷装置的接地电路的防腐蚀保护,避免避雷装置接地线路由于天气、环境等因素而受到腐蚀,确保避雷装置的雷电泄流性能,及时将雷电产生的电流引入大地,降低雷击对10kV配网线路和设备的损害。在安装避雷装置时,应当对避雷装置的安装位置进行科学选择,在10kV配网线路及设备容易遭到雷击的部位安装避雷装置,尤其在10kV配网线路上的配电所的出线端和入线端处加装金属氧化物之类的避雷器,实现预防雷击,确保10kV配网线路和设备安全。在10kV配网运行过程中,树木可能会10kV配网线路造成一定的危害,为了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地理企业应当与当地的农户以及政府进行沟通,清除穿梭在10kV配网配网线路上树木,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

(三)针对外力破坏的有效防范途径

电力企业应当加强10kV配网线路的巡视,及时发现并清理10kV配网线路鸟类筑巢几线路搭异物,安装声光驱鸟器等相关设备来防止鸟类在10kV配网线路上筑巢,确保10kV配网安全运行。对于处在公路或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区域的10kV配网线杆应当设立警示牌,避免10kV配网线杆遭到破坏,同时对附近居民的线路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其10kV配网线路保意识。为了有效防止10kV配网线路被盗,应当在10kV配网线路上加装无线防盗报警器,同时将10kV配网线路上的安装的螺母更换成防盗螺母,防止10kV配网线路被盗,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

(四)针对用户因素故障的有效防范途径

电力企业应当为用户指定科学的用电制度,同时不断加强用户的用电安全意识,积极劝导用户定期进行电设备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用电设备的用电安全隐患,避免由于用电设备的缺陷而威胁用电可靠性,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对于高压用户,电力企业可以采用安全信用评级制度来提高高压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同时电力企业应当注重对高压用户用电线路的排查工作,严禁用户线路短接,确保10kV 配网线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

(五)强化10kV配网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有效防范10kV配网故障发生,电能企业应当不断强化10kV配网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定期组织10kV配网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10kV配网工作人员工作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确保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同时注重对10kV配网线路沿线位置的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10kV配网故障隐患,避免10kV配网故障的扩大对用户用电的影响。

结语

目前,我国10kV配网技术中常见故障来源主要包括配网设备因素、自然灾害、外力破、用户因素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对此应当不断强化10kV配网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并针对配网设备故障、自然因素故障、外力破坏故障以及用户因素引发的故障采取有效防范途径,确保10kV配网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电能。

参考文献

篇7

一、柔性接触网的常见故障

柔性接触网的常见故障主要表现在空间结构尺寸、导电回路和绝缘三个方面。

1、空间结构尺寸

1.1 故障现象

空间结构尺寸方面的故障类型主要有:弓网故障、接触网参数变化、接触网线索、零部件脱落、接触网零部件变形。

1.2 原因分析

(1)构件螺栓未按规定紧固到位,造成螺栓在运行过程中松动、脱落,使接触网参数(如拉出值、线岔参数)发生变化,当其参数超越受电弓的工作范围时常常会发生钻弓、打弓故障。

(2)接触网结构不合理。由于施工或设计原因,接触网个别部位在结构上存在问题,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接触悬挂的热胀冷缩致使相应的线索驰度发生变化(如悬挂间电连接线、中锚辅助绳、开关引线等),当线索驰度过大时在动态情况下易形成弓网故障。

(3)接触网零部件本体和安装方式不合理.由于接触网个别零部件本体或安装方式不合理,在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形或脱落,造成设备或弓网故障。如目前在接触悬挂上安装的各种标示牌。由于其面积较大,且用简易铁线固定,极易在风力作用下脱落,当位于受电弓范围内时即形成弓网故障。

(4)自然灾害。由于柔性接触网露天设置,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

雨、雪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造成接触网参数变化,或者地面条件变化进而导致支柱倾斜等),同时由于设置位置限制还会由于外界动力机械的意外撞击造成接触网支柱及接触悬挂参数的变化等。

1.3 防范措施

(1)严格验收程序。在验收阶段要严格验收程序,不仅要按照规范要求对接触网各部参数进行测量验收,还要对接触网各部螺栓安装后的状态进行检查,防止部件带病投入运行。

(2)加强对接触网各部螺栓、螺母、弹垫、防松垫片的平推、检查。在设备投入时要对各部螺栓进行平推紧固,在此基础上通过抽查逐步摸索螺栓动态松动周期,及时进行紧固,确保各部参数处于标准范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使用防松螺母及垫片。

(3)对不能适应列车运行条件的接触网部件和设备进行改造。如对容易脱落打弓的部件及时进行更换或进行技术改造。严格按照温度曲线安装、调整设备。保证设备不致因温度变化而产生卡滞、过紧、过松而使接触网参数发生变化。加强设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如给支柱修建护坡和设立防护桩等。

2、电气联结

2.1 故障现象

电气联结线夹发热、线索(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回流线等)从电气接续部分断股或断开、设备线夹、接头线夹、引流线夹(或钢轨)连接处烧伤、软横跨环流造成承力索悬吊滑轮处或定位器根部定位钩处烧伤。

2.2 原因分析

(1)电联结线夹未按规定安装或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螺栓松动,电力复合脂老化等使电联结处接触电阻增加进而发热量增加,使线夹发热而烧伤线索。严重情况下烧断线索。

(2)股道电联结设置位置或数量不合理,使股道间接触悬挂在机车取流的情况下产生较大的压差,接触悬挂在软横跨上产生环流,从而在悬吊滑轮或定位器根部等电气薄弱环节产生拉放电烧伤部件现象。

(3)不同悬挂间非稳定性接触也会造成线索间放电,当两不同悬挂立体交叉时,如果两支悬挂均为载流悬挂,当其中一支有大负荷电流时,在两悬挂间会形成电位差,此时如果两悬挂(包括线索间和一线索距另一悬挂的带电部分)间存在非稳定性接触,则在两悬挂间就会产生过渡电弧进而烧伤线索。此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交叉承力索间和非工作支接触线与工作支定位管间。

2.3 防范措施

(1)在验收和运营维护过程中对电气接续部分(接触悬挂、供电线、回流线等)进行逐个重点检查,按照标准进行整改和检修。在验收时按照设计标准及现场实际情况对电联结设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达不到实际要求的及时整改或补充安装电联结。

(2)

非稳定性接触的部分进行调整,确保在动态情况下仍能保持可靠的安全距离。比较值得借鉴的数据是两线索间距不得小于100mm,一线索对另一定位管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对确实调整不了的加装绝缘护套。

3、绝缘

3.1 故障现象

绝缘子闪烙放电乃至击穿、接触网带电部分对接地体放电、分段分相等绝缘部件放电击穿、因外界物体变化造成接触网对地放电。

3.2 原因分析

(1)主要表现为清扫周期过长,周围环境污染严重,使绝缘子表面覆盖了较多的导电介质而放电击穿。绝缘子虽然按照周期甚至缩短周期进行了清扫,但由于周围污染介质的特殊性如化工污染等,使绝缘子在不太脏污的情况下也发生了放电击穿故障。

(2)分段绝缘器由于与炭材质的受电弓频繁摩擦接触,使其接触表面覆盖了一层碳粉,如不能及时清扫,使电弧沿其表面发生击穿故障。接触网带电部分由于受温度变化使其空间几何位置发生变化。当对接地体的距离变小并小于安全距离时即发生对地放电故障。

(3)线路旁边的建筑物、树木等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而使其状态发生变化,当其对接触网(含供电线)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接触网发生放电跳闸故障。另外,融冰、含有导电体的鸟窝以及动物本体也会在特定情况下引发短路放电故障。

3.3 防范措施

(1)加强绝缘的清扫工作,对部分污染严重的区段缩短清扫周期。对环境恶劣区段采用抗污性能强的硅橡胶绝缘子。对分段、分相等特殊区段绝缘体重点清扫。对接触网线索的调整要考虑其温度变化的影响,保证在温度变化时带电部分距接地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对线路附近可能危机接触网供电安全的危树、建筑物及时联系处理,保证其在恶劣天气下状态发生变化时对接触网能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加强对上跨建筑物上积雪的清扫工作和钢柱、横梁上鸟巢的清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结束语

本文对地铁柔性接触网在运行中易出现的故障进行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故障和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防范措施,有助于加强对接触网故障本源的认识,不断提高维修技术和接触网运行的可靠性。

篇8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用电需求量也大幅度上升,这就给10KV配网线路的运行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有着决定性影响,严重时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对10KV配网运行情况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合理措施,做好10KV配网运行故障的预防工作,确保10KV配网线路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 10kV配网线路运行中常见故障问题

2.1树木障碍

近年来,环保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城市绿化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给城市配电线路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就目前而言,城市绿化线路与配电线路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导致在清理绿化植物的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对配网线路造成破坏。加上恶劣天气极易折断树枝或者损毁树木,从而发生扯断线路的情况,导致配网线路出现短路故障。

2.2自然灾害

一般来说,10kV配网采用架空模式,且地处空旷位置,极易遭受雷击,引发线路故障,使得10kV配网运行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2.3外力破坏

城市化建设给10kV配网线路构成严重威胁。通常情况下,10kV配网线路地处城市道路的两端,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日益增大,交通事故会对道路两旁线路产生一定的破坏,且市政建设对地下线路的运行安全也产生一定影响。加上人们对配网线路的安全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在线路旁晾晒衣服、悬挂横幅等情况时有发生,对线路运行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此外,在众多外力破坏现象中,人为恶意偷窃电力设施和线路对配网运行构成的危害最大,甚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4配电线路自身因素影响

部分供电设备因工作时间较长,且缺少相应的保养而极易出现老化现象,导致配网运行故障的出现。部分供电公司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使用超出年限的用电设备,对配网安全运行构成一定威胁。一旦这些老化的用电设备出现问题,极易导致故障跳闸情况,如果分界点的保护开关出现动作不及时甚至不动作的情况,将会导致越级跳闸情况,同时扩大了故障范围。加上用户设备选型不当或者对设备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均会导致配网线路出现故障。

3 10KV配网故障的防范措施

3.1协调树木和线路之间的关系

面对树木生长在道路两旁与配网线路平行的情况,可以使用绝缘导线或者长度为18m的电线杆,来提升10KV配网线路运行的安全系数。此外,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环保部门应尽可能选择银中杨、矮榆树等低矮且分叉较少的规则性树种进行种植,为10KV配网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3.2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绝缘子耐雷等级,尤其在雷击频繁的区域,更需要使用较高等级的绝缘子;第二,在极易遭到雷击且距离较长的10KV配网线路上安装避雷设备,当前使用较多的为氧化锌避雷器和防雷金具;第三,在气象条件比较恶劣的区域需尽可能选择优质的绝缘子,有效提升10KV配网的绝缘水平和耐雷水平,一般做法是用硅橡胶绝缘子来取代瓷质绝缘子,从整体上提升线路的绝缘水平;第四,针对雷击频繁的区域,可以采取每月定期巡检或者夜间巡检措施,力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

3.3外力因素造成故障的防范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道路两旁或者架设配网线路的位置设置醒目的指示牌,提高驾驶员注意力,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第二,加大对10KV配网线路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保护配网线路的安全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偷窃配网电线及电力设备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第三,威胁线路安全的建筑或者树木进行定期的整顿和清理,为确保10KV配网线路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第四,建立健全配网线路的保护制度,彻底排除配网线路运行的安全隐患,全面推进我们电力事业的发展。

3.3加强配电线路改造处理

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结合区域地形地貌及天气情况对10KV配网线路进行科学规划,有效提升线路运行的安全系数;第二,在对10KV配网线路规划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相关电力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第三,使用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对其线路具体参数进行精准确定,以免参数设置不当导致线路运行不畅的情况出现;第四,对10KV配网线路的运行情况及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力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老旧设备予以及时更换,全面提升线路运行质量;第五,对10KV配网线路的运行情况予以实时监测,特别是在用电负荷高峰期,还需要对配网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予以实地观察,以免因线路超负荷运行而出现线路过热烧毁的情况。

4结语

总而言之,10KV配网线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线路故障,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对10KV配网线路的运行情况予以高度重视,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巡视工作,争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尽可能降低配网线路故障的发生频率,确保供电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一、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分析

1.设备故障

受配电线路建设特点影响,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电路经常会受树木触碰等因素影响,出现运行故障。尤其是在夏天雷雨多发季节,线路接地、开关跳闸现象严重,而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时绝缘子质量不符合要求。在对配电线路进行日常巡查时,经常会发现绝缘子等瓷件经常会出现质量问题,如瓷群出现不同程度破损,存在微小裂缝;绝缘子受力不均引发单边歪斜;大部分为表面放电闪络导致的微小裂缝、绝缘电阻降低等情况,而想要发现此类问题必须要停电上杆详细检查才能发现。

2.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影响配电线路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自然灾害导致的配电网故障中,其中雷击导致的概率在60%以上,尤其是建设地址在山区、丘陵等位置的线路,所受影响更为严重[1]。一旦线路受到雷击灾害影响,就会出现绝缘子击穿、断线以及避雷器爆裂等故障。而出现雷击事故的主要因素是因为防雷设置安装不当等因素,在雷雨天气线路不能承受雷击电流巨大冲击,而对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另外,如果避雷线安装不科学,接触电阻大,或者接地线路受腐蚀等因素影响,导致接地电阻增大,都会造成线路防雷设备泄流能力降低,在受到雷击时避雷器爆裂,使线路内电压急剧上升,出现运行故障。

3.外力因素

因为配电线路应用范围广泛,在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将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线路后期出现故障。例如,城镇市政工程建设,地下电缆以及地下管线众多,在施工过程中很容以对地下电力设施造成破坏,将直接导致线路中断。或者是线路架设时设计不合理,导致徐线路与建筑以及树木距离过近,遇到刮风天气很容易造成电路的断裂。另外,因为线路更多架设在野外,很容易出现设备、线路被盗情况,一旦发生会直接导致电路中断,并且影响范围较大。

二、配电线路故障处理原则

对于配电线路故障的处理,首先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即保证检修人员人身安全,在此基础上及时确定故障发生地点,通过专业设备以及工作经验确定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要求在对故障进行处理前应做好防护工作,并且应尽量避免一个人处理故障,避免因为意外出现人身伤亡[2]。另外,在线路维修过程中还应做好维修标志,避免行人的靠近。其次,遵循及时原则,即通过实时监控技术,以更短的时间锁定故障范围,并及时通知区域负责人安排专业检修技术人员进行故障排查以及处理,尽快消除或者隔离故障,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尽量减少停电范围与故障的损失。最后,专业技术原则,即在对故障进行检修时,应选择先干线后分支线,先共用变压器后专用变压器的方式处理。而恢复供顺序应该为先重要用户后一般用户,通过专业的技术降低故障影响范围。

三、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措施

针对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存在的各种故障,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能够有效提升配电线路运行质量,从而满足供电需求。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措施如下:

1.做好防雷管理

首先,应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水平,可以适当的增加1~2片绝缘子,应结合实际需求,充分考虑线路与变电站设备的绝缘配合程度,避免盲目提高线路防雷水平而导向雷电进入变电站,造成变电设备的损坏。其次,强化电网线路的绝缘性能,需要对新建设的线路所有绝缘体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其质量能够满足线路运行需求,并且在线路投入运行后能够定期进行巡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绝缘子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受到损伤。最后,加强配电变压器防雷保护,可以选择在设备低压侧设置低压避雷器,并与高压侧避雷器、变压器以及低压侧中性点一起进行接地,其中需要应做好对接地电阻的控制。一般情况下100KVA以上的容量配电变压器接地电阻应控制在

2.加强外力因素管理

受配电线路特点影响,为降低接地故障发生的概率,应提前针对外力影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外力因素影响故障中,以雷击造成线路绝缘子击导致电路接地故障最为常见,必须要提高绝缘子的耐雷能力,尤其是针对较为空旷的场地,更是需要在线路上安装防雷金具,保证防雷金具具有良好的耐灼烧性、密封性、安全性,并且安装方便等特点。另外,为了降低市政工程建设对线路造成影响,在线路施工前需要与市政部门做好沟通,确定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且为了避免树木以及建筑物等对线路造成的影响,在架设线路前需要对使用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对存在影响的物体进行处理,控制好线路与树木以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3.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一方面,应制定完善责任管理制度,将线路故障管理落实到人,以此来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保证线路能够正常运行。其中,应加强对线路故障维修人员技术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故障降低损失。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线路安全管理宣传,降低设备、线路被盗事故的发生,保证集体财产利益。

四、结束语

配电线路是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受其建设特点影响,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为保证线路运行正常,必须要针对存在的故障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凯,李婷婷.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59-60.

[2]刘艳光.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32-33.

[3]王松.10kV配电线路故障率的分析及防范措施――以沿海地区10kV配电线路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2(08):15-16.

篇10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产物,其主要的业务之一就是给服务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放小额贷款,一般以保证贷款的形式为主。由于小额贷款自身对象分散、第二还款来源不足、风险因素集中等特性,给小额贷款的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只有高度重视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才能够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1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具体来说就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借助经验判断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来对各种相关风险要素进行分析,探究产生风险因素的原因,从而对小额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将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一般情况下,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农户和小微企业在借贷后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所产生的风险,这一风险的产生一般受到小微企业还款意愿和资金问题的决定性影响,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型,导致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借贷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1]现阶段,由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额度较小,但是涉及的范围和交易数量却相对较多,导致目前尚未建立相对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这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借贷人在借贷过程中隐瞒部分信息、对自身优势加以扩大进而骗取贷款行为的产生,对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

1.2 操作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主要分为操作失误、员工失职以及欺诈贷款三种情况,操作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外部制度约束力相对较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业务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导致小额贷款业务整体管理能力较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偏低,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必然会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系数明显提升。

1.3 利率风险

基于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存在的期限短、额度小的特点,其贷款成本一般远远高于大额贷款,再加上小额贷款的发放对象往往缺乏担保作为基本的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必然随之增加,这就造成小额贷款的利率水平高于大额贷款。如果小额贷款在利率制定过程中将风险成本计算到其中,就会导致利率水平升高,必然增加农户、小微企业的资金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小额贷款的利率风险上升。

1.4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主要是指针对农户或者以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对象的小微企业,本身经营发展对自然条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并且受到企业体制的限制,其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不强,一旦该地区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就必然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存在无法回避的自然风险,也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1.5 法律风险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来说,某些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可能会给贷款业务的良性开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政策方面存在的空白也可能导致贷款监管问题的真空,如一些地区借贷单位以扶贫为借口拒绝还款,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加之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对象大多数为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在贷款办理过程中存在他人资料、代签合同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产生贷款纠纷的风险。

2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扶贫攻坚活动,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助推农户精准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了“减贫摘帽”,也推动了群众创收,有效改变了贫困现状。可见,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在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风险认真加以防范,为小额贷款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

2.1 从市场环境角度入手

从市场环境角度入手对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加以防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对自然环境方面风险的防范。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农村地区应该适当采取了一些科学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也可以适当的借助农业保险等方式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来说,最重要的阻碍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难以预测性和易变性,这就要在生产过程中借助相对科学的方式加以监测,进而逐渐建立相对科学的预报系统,让村民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农业损失。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防范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2]

另一方面,对市场风险的有效防范。应该对市场上能够对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加以关注,进而结合具体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借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效避免市场风险事故的出现。农村商业银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保证在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过程中能够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测,对农产品的价值走向以及农民的生产活动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提出相应的小额贷款风险防范措施。[3]此外,农村商业银行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模型,对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加以预测,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农村信贷市场波动可能对小额贷款业务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设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为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长效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2 从信用等级角度入手

首先,积极开展诚信宣传和教育工作。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对农民实施小额贷款信用知识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正认识到在贷款业务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4]同时,还需要对小额贷款合同的法律约束进行重点强调,进一步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并通过对相关合同条款进行细致的分析,降低贷款违约风险的发生概率,为“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加强风险管理,制定稳健的信贷政策。基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操作:其一,对客户进行严格地把控,建立相对健全的客户筛选制度,对存在一定信用问题的小微企业和农户加以排查,在提供了相应的贷款业务后需要对企业和农户进行跟进,及时获取客户信息;其二,要对小额贷款的发放工作加以重视,进一步完善贷款发放流程,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贷款业务操作,并借助科学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其三,加强对小额信贷营销队伍组建工作的重视,选拔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的工作人员加入到营销工作中,并通过信息公开机制,将所有营销工作流程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降低信贷风险。[5]

3 结 论

总而言之,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民群众所提供的小额贷款业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小额贷款风险防范问题的重视,为农村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贾璞婷.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宁:宁夏大学,2013.

[2]于建春.中小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篇11

1.1 断路故障

110kV电力线路遍布范围比较广,在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线路断路的故障,而引发线路断路的故障原因有很多[1]。例如,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危树、恶劣天气、工程施工造成断路器断路。另外,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断路故障,如,三相供电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一方出现短路的话,电压设备的数值会增加,一旦电压值超出额定数值线路负担增加很有可能会造成断路的故障,不仅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会给电压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

1.2 单相接地故障

从对110kV电力线路的运行故障调查中分析,单相接地是较为常见的故障,对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110kV电力线路如果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下运行,将会导致电压值为零,进而出现单相接地故障。

2 110kV电力线路运行维护方法分析

2.1 积极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110kV电力线路运行的常见故障主要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在电力线路运行维护的过程中,需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2]。首先,电力企业应加强与地区气象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近期的天气情况,对一些可能引发自然灾害的恶劣天气,需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其次,在不同季节应针对性的采取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尤其是在一些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如,经常下雨的区域容易出现泥石流、洪水,应加强其预防,可以通过刚性材料的应用来加强水库中下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情况下经常运用的刚性材料有轻钢材料、粘性土石、水泥等,以此来提高110kV电力线路基础设施的防护效果,从而有效的避免电力线路塔杆在洪水中被冲断,从而提升电力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在雨水等自然灾害预防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应确保施工在雨水来临之前完工,尤其是在一些山地、河床、山谷口等地区的施工,必须尽早完工,这样才能避免110kV电力线路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

2.2 积极做好110kV电力线路的检查工作

对110kV电力线路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110kV电力线路的运行故障给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的影响。现阶段,对110kV电力线路的检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日常巡查,相关工作人员对所负责区域的电力线路进行巡查,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电力线路的影响因素,有效的避免110kV电力线路的故障发生[3]。

②故障巡查,主要是在110kV电力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相关维修工作人员及时对故障线路进行巡查,一方面对故障进行维修,另一方面分析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并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避免该故障区域线路再次发生同样的故障,避免电力线路故障的发生,从而有效的提升电力线路运行的可靠性。

③特殊巡查,主要对一些由于特殊原因而引发的电力线路故障进行巡查,如,在自然灾害洪涝、地震、泥石流、冰雹等环境下,经常会因电力线路负荷过量而引发电力线路故障,特殊巡查主要是对这些线路故障进行检查。由于特殊故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仅是对电力线路故障的维修,还需要处理外界的自然灾害,因此,特殊巡查对维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需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执行相应的巡查工作,一旦发现电力线路故障需及时对其进行维修,确保电力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④夜间巡查,与日常巡查类似,在并没有接到电力线路故障信息的情况下的巡查,而不同的是该巡查方式主要是在夜间工作,夜间是用电的高峰期,很有可能因用电负荷剧增而造成电力线路的损坏、故障,尤其是在雨季的时间段,一些绝缘层破损或是老化的线路经常会受到污染而产生线路故障,因此,不仅要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同时还应做好夜间巡查工作,进一步保证110kV电力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3结语

综上所述,110kV电力线路作为电力企业生产运行以及居民用电的重要线网,需确保电力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本文的分析了解到,在日常110kV电力线路正常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线路故障,因此,需要对110kV电力线路的故障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110kV电力线路稳定运行,确保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的质量,促进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人为灾害;防范措施;灾害管理;灾害预警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09-02

一、提出问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仅2011年度就爆发了众多意想不到的灾害,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10月土耳其凡城地震事件、12月菲律宾热带风暴“天鹰”入侵导致的洪灾等。同样,我国近年也是灾害不断,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春节期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等,除此,各类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废水污染以及矿难等灾害更是接连不断发生,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及地区可以避免遭受灾害的袭击。各种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并因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计造成4.3 亿人次受灾,死亡(含失踪112人)1126人,紧急转移安置939.4万人次,最终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1]

 

面对这些残酷的事实,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灾害问题,积极探求灾害产生巨大破坏性的原因。而大量事实表明人类自身的不当行为会导致灾害发生或进一步激发某些已经存在的事故隐患,最终使得这些隐患显性化为灾害事故,如人类修建道路、劈山开矿、滥砍乱伐等行为就会诱使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现在常见的温室效应、酸雨、大气污染等,虽然是以自然灾害的形态表现出来,实际却是由人类行为所诱发导致的。由此可见在诱发灾害的因素中,不仅包含自然因素还包含人为因素,而且随着人类活动性的加强,自然诱因的比重在相对下降,人为诱因所占比重却呈上升趋势。如据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4.5万元,其中人为致灾7起,占总数的47%,虽然数量少于自然致灾,但不能忽视的是,直接经济损失却是以人为因素诱发为主,主要为采矿和工程建设等,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231万元,占总数的81%。[2] 由此可见,人为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损失,如何防范人为灾害的产生,或面对人为灾害应该采取何种措施降低其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二、人为灾害的内涵界定

灾害是指能够造成国家或社会财富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它们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异常现象。根据诱发灾害产生的原因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及复合灾害。具体到每类别的灾害又可以再划分为若干子类别或子子类别。而我们研究的人为灾害主要是指由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行为对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现象及过程。根据不同分类标准,人为灾害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如按照导致形成灾害的人员数目可以分为个体人为灾害与团体人为灾害;按照人为灾害发生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灾害;按照人们是否具有主观动机可以分为道德性灾害及过失性灾害;按照灾害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灾害、管理灾害、技术灾害及社会灾害等,这些都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三、人为灾害的主要防范措施

与自然灾害不同,人为灾害具有主观性,通过采取某些相应措施是可以提前预防或避免发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人为灾害,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建立完善人为灾害防范体系,减少或避免人为灾害的产生。

 

(一)建立健全综合性灾害管理机构

灾害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要想良性运转,有效指挥,必须设立一个综合性的常设灾害管理机构。而事实也证明面对任何灾害,仅靠单个部门、单个临时指挥机构都无法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它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调和联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综合性的常设灾害管理机构,实现对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治理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完善决策指挥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各类相关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机制,负责理顺各级灾害管理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从而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性。

 

(二)进一步完善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

作为政府,应当迅速展开灾害管理的立法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并对出现的新型灾害及时研究其特点、成因,有针对性的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使对其的防治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对现有法律法规中的薄弱环节如灾情统计、民众救灾救援义务等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快各灾害层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如根据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修订预案体系,根据日常演练效果查找不足、改进预案体系,使其真正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

 

(三)完善对政府行政人员的奖惩机制

政府官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会影响灾害的防治工作,甚至会导致灾害发生或加大灾害损害程度。因此,国家应完善对政府行政人员的奖惩机制,加大对于防灾减灾工作业绩的考核比重,改变政府官员只注重gdp发展模式的观点,将其与相关人员的职务升迁、工资晋级、日常考核与行政问责等相联系,对于分管地区或领域出现灾害事故的人员实施问责制;对于分管地区或领域防灾减灾工作出色的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这些激励措施的实行来改进政府官员的态度,使其能够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减少或杜绝相关人员因为追求地区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不当措施或不道德行为。

 

(四)将灾害预警机制常规化,坚持灾害源头预防与治理

近年来,我们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灾害事故越来越多,防治灾害已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因此要做好常规的灾害预警工作,做到把灾害控制在源头,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1.加强对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教育。正如前文所说,现今灾害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占八成以上,很多灾害就是由于人的不当行为造成。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民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定期深入社区、校园、农村及工厂等人口密集地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建立新闻媒体、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培训、演习等措施在民众中普及防灾避险、安全自救互救等知识。

 

2.建立健全灾害风险评估、动态监管机制。据有关数据表明,做好灾害风险的评估、监管工作,提前预报灾害隐患至少可以杜绝60%以上人为灾害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评估与监管的重要性。这里的监管不仅包括政府对企业安全管理的

监管,也包括企业自身的监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风险评估工作,构建合理风险评估体系;做到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监管工作;实施分级、分区域管理和动态监管;对危险地区、重点风险源头实行标注等各项工作,并使之长效化。

 

3.加强信息建设,及时披露灾害信息。作为权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政府应当对能够预见的灾害通过合理的渠道及时、准确告知民众,使之做到提前防范;对不能预见的突发灾害,在事件发生之初应当第一时间通报情况并对民众提供指导与帮助。通过建立权威的信息机制,可以引导民众排除不安定因素,消除恐慌心理,从而保持社会稳定,降低灾害所带来的衍生危害。如在我国,甲流h1n1发生初期也因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及时向公众通报相关情况,并提供详细指导,才没有引起大范围的恐慌。

 

(五) 优化地区基础防灾设施建设

防灾设施可以说是一个地区安全体系的主要硬件部分,因此在设计本地区城市建设规划时要将减灾防灾功能纳入规划,尤其是交通、电力、给排水、消防、防洪等基础设施承担着地区防灾救灾的主要功能,直接面对灾害的考验,更要重点加强其防灾和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建设标准的设定和施工质量的监管与验收。除此,防灾设施的建设布局还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灾害的特点,做到合理布局,并使它们与相关部门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形成防灾设施的联动机制。

 

(六)积极推进科技防灾减灾,提高灾害管理的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较低,不能及时准确提供预警导致灾害发生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气象、地震等破坏力较大的灾害。因此,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科技防灾减灾迫在眉睫。作为灾害防范的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当积极鼓励开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科学研究,根据灾害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发风险管理核心技术,并加以应用,如提高对恶劣天气、地震的预测预报能力;提高对煤矿渗水层的勘探等。此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各种救援装备的技术含量,支持并鼓励灾害管理专家进行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工作的智囊团作用。

 

(七)加大灾害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

灾害管理保障体系贯穿于灾前、灾时及灾后整个灾害管理过程,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人、财、物的保障,可以说保障体系的完整与否将会决定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如何。1.对于人的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灾害类型不同建立针对性的救援队伍,并逐步增加人员数量;此外,还应积极宣传、培训,引导更多民众加入防灾救援的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提高其社会化程度,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专业、兼职、志愿者三支队伍有机结合的机制。2.对于财的保障:应加大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资金投入力度,并积极探寻多种筹资渠道,实行政府、社会、经济主体各方面相结合的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同样对于救灾及灾后重建应积极完善损失补偿机制,加大商业保险及社会公益性基金的补偿作用,尤其是进一步扩大巨灾保险体系的险种,强调它的公益性和适度强制性,从而有效分散风险,减少政府压力及害损失。3.对于物的保障:应完善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的地区布局,合理确定物资品种及储藏方式,扩大应急物资调配运送渠道。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灾害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篇13

近几年,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尤其是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山区,十分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地质灾害,危害性很大,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失,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做起,提升人们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当前我国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一、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作用

1.助于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能够促进人们对气象知识以及气象灾害及其防范措施的了解,与此同时,人们也了解到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自然会提高对气象灾害的警惕,在潜移默化中,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增强,在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毕竟仅仅依靠政府来防灾减灾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政府相关部门不可能在第一现场就刚到灾害发生的现场,信息的传播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气象防灾减灾的重在主要在于人们平日里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灾害一旦发生,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尽最大努力减低灾害的损失。

2.助于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气象灾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而且气象灾害的种类也特别多,比如洪涝、冰雹、干旱、高温、大风、雷电、暴雨、大雾、低温东海、暴风雪等等,这些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干旱灾害使得庄稼在地里被旱死,使得农民颗粒无收,损失巨大,此外,灾害还能导致人们失去生命,损失不可估量。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能够使人们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并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的知识,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3.有助于人们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地形比较复杂,气候也各式各样,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的普及,能够使人们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点,以便人们根据相应的气候和地形进行农业的生产,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人们对气象知识一般都知之甚少,面对复杂的气候必须加强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对气象灾害的了解,这样在气象灾害发生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气象灾害将会造成的损失,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有助于加强气象部门的服务意识

在我国,气象部门主要是服务于人们,为人们提供及时可靠的天气预报和预警,在气象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方或是时间,提醒人们注意防范气象灾害。通过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不仅填充了人们的气象知识的空白,也加强了气象部门的服务意识,塑造了气象部门的服务形象。气象部门通过建立相应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体系,积极开展气象减灾防灾知识的普及活动,深化人们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树立良好的气象科普宣传品牌效应,提升气象部门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二、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1.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活动

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相应的活动,走进群众、贴近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比如定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讲座,邀请气象专家向人们讲解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气象灾害能够造成的损害,以及如何防范气象灾害等等。还可以通过演出的形式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融入到演出活动中,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比如排练一些与气象防灾减灾相关的小品、相声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吸引人们观看,从而在观看节目表演中学得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2.通过广播宣传和发小册子等形式进行普及活动

气象部门可以借鉴家电下乡、文化下乡的方式,在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时候进行下乡宣传,这种宣传效果也非常明显,能够广泛地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通过村委会的大喇叭不定期地广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尤其是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发的地方,要不断宣传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灾害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可以事先录制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磁带或光盘,使得普及工作更容易进行。另外,还可以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印制成小册子下发到人们的手中,为了防止人们将小册子当废纸扔掉,可以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印在日历、扑克牌、小扇子等有用的物品上,这样人们在闲暇之余就能够看到上面的宣传知识。

3.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普及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途径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有着极好的效果,能够快速、及时、广泛的将相关知识传递给人们。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可以与电视台合作,开辟一个气象防灾减灾的电视栏目,邀请专家进行节目的录制,然后在电视台进行定期播出,还可以设置有奖问答环节,以节目的提高收视率;另外,还可以借助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因为现代社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能够广泛而直接地达到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的目的。

总结: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工作还没有普遍开展,让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普及活动,因此必须扩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范围,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和普及手段,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广泛而直接地向人们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从而达到防范气象灾害发生,减小气象灾害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