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篇1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堂课中的语言及表情、“三主”原则、辅助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三维目标的统筹考虑、板书设计等方面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健环节,必须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以达到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

一、优化好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课堂语言很重要。从走进教室开始一堂课起,教师就要面带微笑,语言和表情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是一堂课“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感情基调,能有效地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师生自觉与不自觉地进入课堂角色。对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的错误和违犯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的指正方法及方式要恰当,要在既能纠正、又能使学生愉快的原则内进行;对回答问题正确、教学配合较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其他同学也有鼓舞作用。这些既能使一堂课轻松愉快,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多用“学生语言”。所谓“学生语言”,就是适合学生年龄段腔调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过于成人化,过于深奥的哲理化、书面化,过份地严肃化、个性化,难免教师和学生的兴趣脱节,不能产生共鸣。我们在从事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学生的语言特征,用学生语言教学。教师语言尽量学生化、贴切化,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正确把握“三主”原则

所谓“三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这个“三主”原则是很早以前就提出的,我们有很大一部教师也知道,然而还有一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以教师为主导中的“导”,是引导、指导的意思。教师的“导”,是教师要“导”好一堂课的整个过程,包括各环切的衔接、学生的学习活动状况、整堂课的纪律,等等。上一节课是为了在一节课之内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可有的教师为了讲完教学内容,唯恐时间不够、学生听不懂而满堂灌,把教师自己当成是这堂课的主体,忘记了教师自己“导”的身份和作用,这是错误的。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指在一堂课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来消化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是一堂课的主体,上一堂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如何掌握一定的知识,也就是教学生任何学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来完成教学任务。

“以练习为主线”是指教师在言简意赅地把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讲授完后,要安排习题来巩固、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当堂课的所学内容。“练习”是一堂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忽视,更不能没有。“练习”可以安排在讲授完知识之后,也可以贯串在知识讲授之中。“练习”要切题,要难易适中。

三、着力处理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一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二是教学过程安排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三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关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问题中的“知识的传授”,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质与量,“质”是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和积极意义,有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很凸显,有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不凸显,甚至没有积极作用和积极意义。不凸显的,教师要给学生挖掘;没有积极作用和积极意义的,就略讲或不讲。所谓“技能培养”,是指教学生会学习,怎样学习。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来完成教学任务,不能是只让学生知道、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关于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是要统筹安排好整堂课的全过程。重点是要把握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3、关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问题,不能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只停留在所讲内容的知识点上,而是要着力点拨,使主题得以升华,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迁移、升华,有所教益。如讲授《田忌赛马》一课,田忌赛马的经过讲得非常清楚,但没有点拨和强调,在以后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要想到“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从事的活动得以取胜。

四、适当利用辅助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

篇2

1、学习参与性歌唱,感受旋律的上行,用模唱的方式学习下行旋律。

2、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乐段

3、学习合作创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身体从头顶开始的全身放松。

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参与性歌唱(10分钟)——结合图谱进行律动音乐欣赏(10分钟)——在老师引导下创编音乐动作(10分钟)——完整表演(3分钟)。仅看教学现状,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参与性歌唱时童声好听、音乐欣赏时图谱形象生动、动作创编时幼儿掌握很快……,但反思活动过程,整个音乐活动更多的是幼儿在老师的高控制下进行的模式化表演,究竟何为韵律活动、在韵律活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能力和情感?幼儿的自主性何以体现?……

问题的出现,不由引起我们思考: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涵盖几个版块——歌唱教学、打击乐教学、音乐欣赏和韵律活动等,而很多青年教师在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对音乐活动的性质不能很好把握,需要帮助其转变音乐教育观,以提高其音乐课堂教学能力。

二、深入理论,解答关键词

针对问题,我园组织了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师作为团队展开了磨课研讨会,首先抛出问题:如何理解幼儿“韵律活动”?以下为研讨实况:

解答(青年教师):我理解的韵律活动就是通过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比如:音乐的节奏、音乐对情绪的感染……表现出来:(新教师):韵律活动就是让孩子听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高级教师1):用“有节奏地”做动作来解释“韵律活动”不太准确,韵律活动应该在音乐背景下,有节律的进行动作的表现,这里的“节律”和“节奏”是有区别的,有节奏指必须区分二拍子、四拍子节奏,而“节律”是指配合音乐旋律进行合适的动作表演,是“韵律活动”。(高级教师2):幼儿园的韵律活动面比较宽泛,比如像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歌表演这些内容都属于韵律活动的范畴,他们都是在音乐伴奏下,让幼儿根据音乐性质,以动作姿态和表情来表达音乐形象的。

通过“关键词”答疑,不同梯队的老师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畅谈“韵律活动”,并在思维碰撞、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提高了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论认识。所谓韵律活动,是指幼儿在音乐伴随下做相应的动作,也即幼儿用身体动作这种语汇来表达和表现他所听到和理解的音乐。它包含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歌表演。

三、答疑解惑,分析选材

研讨过程中,有教师对此次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提出疑问:执教老师为韵律活动选择的曲目是《水族馆》,而教学主题是《下雪天》。水族馆作为一首名曲,老师在教学中让幼儿改变了对它音乐原著意义的理解,这样的做法是否可行?

解答(执教者):我选用的曲子是圣-桑(Saint-Saens)在《动物狂欢节》中的曲目《水族馆》,一方面,我觉得这首曲子特别能表现出冬天的感觉;另一方面,我查阅了许卓娅老师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它明确指出:在大班阶段,那些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某些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对象。

解答(高级教师):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包括三种类型:①中外民间舞蹈音乐、②中外作曲家以各国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的舞蹈音乐和轻音乐作品的片段、③少儿或成人歌曲[4]。今天选用的音乐就属于第二种类型:中外作曲家创作的音乐片段。从孩子的反映来看,他们在欣赏音乐后,完全沉浸在冬天的想象中,能感受到“很冻、很冷”、“打雪仗”、“溜冰”、“推雪人”……的情景,这个是孩子对音乐的主动感受和理解,我觉得比较适合选用。

对音乐选材的分析,让大家认识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必须遵从音乐作品原著中所表达的讯息和含义;而在韵律活动教学中,只要是适合幼儿接收、表现的曲目我们都可以选用。这是音乐欣赏教学和韵律活动教学之间的一个差别所在。此次活动选用的原曲在音乐表现上流动的、幽冷的感觉也能迁移到冬天下雪的场景中,作为韵律活动让孩子尽情联想,尽情表现。

四、发现问题,重组目标

1、目标太多,太杂。要学习参与性歌唱,又要学习区分乐段,还要合作创编……在仅仅3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落实的目标就太多了,所以首先要精简目标。

2、目标的陈述不明确。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目标陈述分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那么,一磨课的目标在这三大版块的分配不明确,所以要精确陈述目标。

3、重点不突出。我们在讨论后,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把重点定位在“自由创编动作”、“尝试用动作的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通过二磨课的实践说明,由于目标定位重点、难点突出,执教老师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组织也显得流畅了很多,孩子的情绪也很高涨,热情很高。

五、优化教法,调整方案

根据修订后的目标,大家围绕课题开始以下几个问题的讨论;

1、教学模式是否恰当?分析(高级教师):从今天的教学模式来看,这个活动不单纯是一个韵律活动,前半段的重心是教孩子们唱歌,后半段又像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前后部分有些割裂,韵律活动的定位并不是很清晰。

分析(青年教师):张老师的教学手段比较丰富,首先用了一首比较好听的歌曲导入,后面还结合图谱让幼儿理解音乐。但我认为,在韵律活动的教学中,应该以孩子的动作表现为主。短短3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取”和“舍”,应该明确整个活动的重点是韵律活动,而不是音乐欣赏,因此后面一部分的环节也值得我们仔细斟酌,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充分地用动作来表现出他们所理解的、所感受到的音乐。

达成共识:在韵律活动的组织上,我们要避免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因此第一个环节歌曲《冬眠的小熊》只需要用作简单的导引,可以作为进场热身活动。而过早出现图谱,恐怕会局限了幼儿的思考空间,在最初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时,不妨插播一段清凉的雪花纷飞的简单画面,有音乐伴随的画面,更能让孩子浸入到对音乐的联想中来。

2、教师支持是否有效?通过活动孩子们获得了什么?分析(高级教师1):张老师用了图谱教学作为支持手段,图谱的设计能比较清晰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段落,感受音乐的变化,但是对后面的韵律活动并没有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幼儿在进行动作表现时几乎是在老师的高控制下进行,而不是孩子由内而发的表现。其实当孩子们在第一次欣赏音乐后,就说出了“冬天里和妈妈一起堆雪人、去踩雪、打雪仗……”多丰富的联想啊,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立刻试着用动作表现出来呢?(高级教师2):韵律活动的选材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的成品舞蹈教学,而应该是幼儿自己用动作对外界事物进行模仿、象征性表现的一个律动模仿活动,那么围绕目标,就应该给幼儿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第一遍音乐欣赏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充分表述了自己的经验后,就可以立即让孩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示,为他们配上音乐。而老师的作用就是观察孩子的动作、表现,并帮助他们进行动作提升。(高级教师3):这段音乐从头到尾性质落差不是很大,在动作表现中幼儿会逐渐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这时,再适当出现图谱就能帮助幼儿对动作表现做进一步的提升,因为图谱可以帮助幼儿作音乐视觉上的提示,我们可以试试把整首音乐按照段落编成一个小故事,把孩子自己创造的动作都编进故事里,这样就等于把孩子很零散的、随意的动作进行了组合、提升,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配合音乐来进行韵律表演。

达成共识:支持、鼓励幼儿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达、表现的同时,要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技能、技巧和表现、创造是和谐统一的,老师在不同类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获得技能与创造两方面的共同提高。

六、方案定稿,有效教研

在整个磨课过程中,全体参研者互动对话,集结智慧,修改教学方案、改良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我园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以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调整方案如下:

幼儿园“磨课”研讨记录表

活动课题:大班音乐韵律活动“下雪天” 时间2010年12月25日

教案初稿:教案修改稿

活动目标:1、学习参与性歌唱,感受旋律的上行,用模唱的方式学习下行旋律。2、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乐段。3、学习合作创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身体从头顶开始的全身放松。

活动准备:CD,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是参与性歌唱

1、老师讲解“冬眠”2、老师演唱歌曲《冬眠的小熊》,请孩子们仔细聆听,听听是谁在冬眠?3、再次演唱,请孩子仔细听内容:小熊在哪里冬眠?小熊冬眠需要多久?小熊冬眠时发出什么声音?4、老师请孩子模唱“呼噜噜噜噜”的旋律部分(下行音阶,老师以手势表示)5、老师和孩子一起进行参与性歌唱,孩子们唱“呼噜噜噜噜”

二是音乐欣赏

1、纯音乐:今天我还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着冬天里发生的一些事,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听听看,听着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冬天里的哪些事?2、你听到音乐好,像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冬天里的哪些事?3、边听音乐,边画图谱,帮助幼儿分清乐段ABABA'C4、你最喜欢哪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可以用动作来表演吗?

三是创编动作“雪花飘”“堆雪人”“雪人融化”等动作

1、讨论、示范堆雪人的动两人一组合作堆雪人的造型。2、学做雪人是如何融化的。请孩子们站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雪人,并做出一个雪人的造型,保持不动,根据老师的提示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雪人的融化过程。

四是律动《下雪了》

1、A段音乐,孩子们可做堆雪人,也可做下雪。2、B段音乐,雪人开始融化。3、C段音乐,雪人和雪花交流,游戏

活动目标:

1、聆听音乐,能根据音乐想象下雪天的情景并自由创编动作。

2、尝试用动作的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CD,简单图标

活动过程:

一是热身活动:歌表演《冬眠的小熊》

二是音乐欣赏并创编动作

1、纯音乐欣赏并展开想象(配合雪景的画面)引导语:“仔细听一听,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下雪天里的哪些事?仿佛看到了什么?”2、幼儿尝试自由的用动作表现音乐。3、幼儿自创动作的交流、分享,老师帮助其进行动作提升。

三是尝试动作组合进行韵律表演

1、欣赏音乐故事并观察图标:(整合幼儿的创编动作)。引导语:“你们会用动作表演音乐,我要把你们表演的事情都编进我的音乐故事里,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

例——音乐故事《下雪天》:“一天清晨,雪花纷纷扬扬的到处飞舞;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雪地上玩着踩脚印的游戏;雪花到处飘呀~转呀~,真美呀~;孩子们在雪地里滑雪啦;大家在一起堆着雪人,真高兴呀;太阳出来了,美丽的冰雪世界开始慢慢的~慢慢的融化了~~~~”。

2、欣赏后讨论:故事里说了些什么事情?你们会用动作把故事表现出来吗?

3、配合音乐进行完整动作表演。引导语:“原来,音乐就和故事一样,一直发生着变化,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用动作把下雪天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吧!”

4、根据幼儿的表演帮助幼儿适当提升动作。

篇3

优化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把握教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所学知识与学生年龄特点、已掌握的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考虑如何把握教材的重点、怎样突破难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怎样导入新课,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怎样指导学法,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怎样让学生来展示自己,达标检测怎样设计等每个环节都要认真考虑。备教材要“懂、透、化”。“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才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优化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要立足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对化学知识的脉络把握好,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出学生理解偏差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基本知识,而且避免认知上的盲区,另外,在提问教学中应当贯彻寓教于乐的理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如何设置更有趣的情境,如何使用更加轻松诙谐的语言表述,或者是如何将问题与学生感兴趣的点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同时,简单性问题的答案比较确定,学生一般回答比较简单;对于开放性问题,每个学生表达的观点不同,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同,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这样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不会出现学习积极性受挫的情况,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中。当然,课堂提问应该还要合理安排提问时机。比如,在不同知识点的衔接处,若是设置一些巧妙的衔接问题,可以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不会显得很生硬。另外,每节课的时长是限定的,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准备好的内容,还需要设计一些提问环节,因此提问的重点需要突出。教师应当用重点将课堂教学串联起来,并在难以理解的地方设计问题,检验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所教授的知识。

三、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化学与其他科目的不同在于实验的重要性。实验在化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实验可以解决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难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会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和理解,更有效地掌握学习要点。一般来说,科学观察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对于实验的观察可以发现实验中的现象,为进行创新奠定基础。良好的观察习惯、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让学生对于所观察的现象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继而进行探讨,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优化学生分组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平时的学习情况,将组内学生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要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1-2人。通过角色分工,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这样,每个成员也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践证明,通过合理分工,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实验之中,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同时也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和提高。

四、优化多媒体技术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用直观形象的课件模拟化学物质的生成原理和反应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科,化学教育更显得抽象,不易理解,化学物的生成过程是原子、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这些微观粒子在实际生活中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时,教师描述起来比较困难,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我们可以应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动画课件、用动画的方式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来直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原子、分子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这种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表现方法能够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感知性,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但是有很多实验是无法完成的,如CO气体的毒性实验、硫化氢的实验等。还有的实验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产生危险。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动画演示等方式展示实验过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爆炸的情境,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出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使学生认识到在以后做可燃性气体实验以及家中煤气泄露时要注意的事项和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篇4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最终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打好数学基础,达到真正的理解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如何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得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得到优化。

一、认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

1、小学数学学科自身的特异性: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相比,没有生动的词语、优美的语句、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大大小小的数字、不同的运算符号、需要记忆的定律以及烦人的公式等。数学的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分散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方式新颖且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像语文知识的应用有很宽的灵活性,如:语文知识在表达某些意思时,有好多同义词、近义词进行选择,句子、段落可长可短,表明意思即可。数学却不然,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选择性,必须准确的表达出来。如:用错一个运算符号、少写一个小数点、错误理解字母表示的数量和式子的含义等,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

3、与生活的相关联性:大家都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而运用数学知识的地方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时候,不能盲目的照搬课本知识,而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地应用知识,正确完整地解决问题。

二、教材情境图的深度发掘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数学教材配备了很多的情境图,这些图是对小学生理解题意的一个有效的补充,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情境图的功效,针对题意对这些情境图有一个详尽的解说,引导学生去进行细致观察,让学生发现图中的内在含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拓展。例如:有一副这样的情境图,画面上是田野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路上有一辆汽车。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去理解汽车以多大速度行驶在马路上,要引导学生注意这里面所包含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速度=路程÷时间,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这样的相关式子转换形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从深层去理解图意。

三、要巧妙运用自己的行为动作

课堂上,教师会采用很多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教师本身就有好多可以利用的资源,诙谐的言语、多变的表情、简单的提醒、肢体动作、小故事等都能够唤回学生走神的意识,使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这样就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就会在无形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我在讲圆柱的认识一节时,发现部分学生不注意听讲,在课下做小动作,这时我就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提醒:谁能说出自己家都有哪些圆柱型的物体。当学生听到我说的话以后,兴趣一下子全来了,有的说自家用的做饭锅是圆柱型的;有的说自己刷牙用的茶杯是圆柱型的;有的说家里有一个以前坐过的木墩是圆柱型的;房子的立柱、木桩、旗杆、钢管……。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好多见过的圆柱型物体,接着我又问:“大家是不是想了解这些物体”?学生的回答当然是“想”,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提醒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篇5

"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设错,让学生集中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悬念"1/4+2/5=?"给后面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内容做好铺垫、诱发乐学,诱导学生课后去研究、去寻找解题的方法,,使同学们渴盼着下一节的到来,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导是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鼓励学生"于无疑处有疑问"不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良好招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身为师者,只有诱导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认为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致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善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于"教",而忽略了"导"。新课程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显而易见,教师的引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引导不是让教师牵着走,也不是教师预设学生思维过程让学生顺着走。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引导他们加以思考,寻求解题策略。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做这样一个互动环节,首先让学生说数,教师立即判断该数是否能被3整除。接着教师引导指出:能被3整除的这些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然后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分组进行探讨,去发现规律,亲自参与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惟有教师恰到好处的扮演着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引导者角色,才能在课堂中建立起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三、善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

反思一下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侧重于讲述,着力于引导,而又忽视了疏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新知识进行疏通整理、触类旁通、加深理解,在学生探究中出现错误时加以疏通,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加以疏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导,好比交警在十字路口疏通道路,指挥交通,使混乱的交通秩序变为井然有序。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时,同学们往往漏掉"0"不写。计算"3015÷15=?"时,大部分同学就算出商为21。此时,教师进行疏导,让学生进行验算,加以讨论,并指出错误的原因,学生才能掌握好这方面的计算。在学分数式题时,学生普遍认为"5比4多1/4,则4比5少1/4。"他们是受"5比4多1,4比5少1"的迁移影响,造成思维误入歧途,教师必须从找单位"1"开始疏导,区分量与分率的不同。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善以疏导,才能突破难点,学生才不至以背着"学习数学好比上刀山、下火海"的沉重思想包袱,最终使学生化难为易,消除学生心底深处怕学数学的警戒心理。

四、善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加以指导,也就是常人言: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对以"2/3与3/4"的比较,教师可组织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发散各自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①化成小数比较;②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③画线段图比较;④与相同数"1"比较。再鼓励学生各自选出最适合自己,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加以训练。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圆柱体转化成已学过的几何形体。"一语激醒梦中人",学生很快会把圆柱体和长方体、正方体联系起来,并让学生亲手操作,使他们发现圆柱的底面积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就是长方体的高。在愉悦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掌握好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多多地指导,使他们掌握好学习的方法。

篇6

早在21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门就下发文件规定在小学增加英语课程,次年秋季,多数小学就响应政府号召,开设英语课程;到今天,小学英语教学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而且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许多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不断深入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如此,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高低年级存在衔接问题: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方式,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则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本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性,进而导致了小学英语教学中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我国《基础教育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结合小学不同年级的教学需求,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一条龙”模式的全套教材,并且在教材的选购过程中,注意不同层次年级的衔接;而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学教材则不尽相同,进而导致课堂教学中知识衔接的不合理性。

1.2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仍然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进行最多的老师讲课,这样一来,老师则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存在;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满堂灌的课堂授课方式也导致了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最后,素质教育中明确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学生为根本;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则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1.3课堂教学中缺乏生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许多小学老师在课堂上都不愿留给学生过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且有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如此一来,老师就不能够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课堂讲课时,老师仅仅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讲解,这样一来,使得课堂教学严重缺乏有效性。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2.1老师应该注重课堂讲授方式的改进: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多数老师都采用讲授法教学,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而且也弱化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为此,老师应该注重课堂讲授方式的改进。首先,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在讲课的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如此一来,老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这样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才会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其次,老师在课堂讲课时,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范例,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训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这对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具有积极作用。

2.2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英语教材:当今社会,网络和信息发展都比较迅速,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各种教学资源的引进,进而丰富英语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首先,老师可以鼓励并且引导学生经常观看一些少儿英语方面的节目,而这些节目则在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平台都有,这样一来,才能够为学生补充更多的英语课外知识,而学生往往对一些课外知识感兴趣,所以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

2.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而且课堂也是学生和老师进行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做好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往往采取比较传统的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是主要的授课方式,而且老师在讲完以后,学生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背;这种教学模式尽管让短期内能让学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进而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都不到位;所以,不断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发掘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以及翻转课堂等方法的引入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开端,而英语则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为此,应该增强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视,学校、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要加强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重视度,并且老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高效的完成英语学习,如此,才能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卜友红.英语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556-557.

[2]张晚硕,姚晨名,李子重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培养特点,[J]中华少年教育,2013(10).

[3]徐峰.TUF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以《牛津初中英语》9AUnit5Films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07)

篇7

在课堂冲突面前,教师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积极支持和鼓励,不能置若罔闻,更不能讽刺打击。其实,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应该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巧妙设计,或借力打力,或设置故障,或有效保护,这样才能创设多元互动情境,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促成课堂教学正能量。

一、借力打力,创设多元互动情境

小学生认知能力较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历少,容易对教学问题产生质疑,甚至提出一些幼稚问题,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教师面对学生给出的个性意见和建议,要有正确认知,不能粗暴拒绝,要注意巧妙设计,借力打力,形成教学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品质高低,一个最重要指标是看师生互动指数。学生能够大胆提出独特见解,引起课堂波澜,教师利用学生独特创意展开多元讨论、争论,课堂互动品质自然处于高位。

“借力打力”是一种灵活操作技巧,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是教师抓住课堂思维启动关键因素,引爆课堂教学气氛,形成重要学力。在学习《月亮湾》时,课文学习进入朗读训练阶段,一位学生朗读后,有不少学生提出质疑。有学生说:“他读得没有感情,月亮湾是作者的家乡,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应该用亲切的热爱的语气读,不能只追求声音响亮。”有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朗读就需要讲究声音清楚、响亮、有节奏,如果声音太小,这还叫朗读吗?”教师针对学生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展开大讨论:朗读声音究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对声音大小展开了激烈讨论,教师跟进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知。教师根据学生对朗读声音大小的不同看法,激发课堂大讨论,促使学生通过多元互动,在激烈争辩过程中形成正确学习认知。

二、巧设故障,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学生思维启动的快慢,关键要看教师给出的启动力大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大多跟随教师意志而动。教师说什么学生就会信什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课堂教学定势,教师随意灌输,学生被动接招。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发动。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思维现状有充分了解,便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在故障面前展开思维运动,形成个性问题见解,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唤醒课堂教学主动因素。教师在设置认知故障时,需要关注学生思维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思想过于单纯,对学习内容难以形成独特认知。

在学习《蜗牛的奖杯》时,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展开多元解读,学生很容易形成学习共识:蜗牛被奖杯所累,成为奖杯的奴隶,翅膀退化,只能萎缩在坚硬的奖杯中慢慢爬行。为激发学生想象力,教师提出另外一种假设:如果蜗牛当初没有盲目骄傲,而是把奖杯当成前进的动力,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假设条件,发挥想象力,做出个性推断。有学生说:蜗牛如果能够将荣誉化为动力,它依然会保持有力的飞翔能力,继续赢得冠军奖杯。也有学生说:蜗牛如果保持健康心态,不仅能够打败所有对手,还可以创造更大的奇迹。很显然,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对文本内容展开了多维探索,形成的个性认知自然是高品质的。教师巧妙设置思维障碍,不仅不会给学生思维造成障碍,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内驱力,形成重要学习切入点,为全面提升思维品质创造良好条件。

三、保护个性,提升课堂和谐频度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阐发个性见解,是一种主动性的体现,教师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认可和鼓励,保护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精神。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提出的个性见解一定存在很多不当之处,甚至有一些学习主张非常幼稚,但学生思维是活跃的,学习主动性是不可置疑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展开主动探索分析,保护学生纯真心灵。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主动认知力量。学生学习思维进入良性轨道,课堂教学气氛是和谐的,学习自然是高效的。

学习《猴子种树》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自主学习,学生很快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认知。教师设计思考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猴子听信了哪些建议?从小猴子身上,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旁观者,你打算对猴子说什么呢?在具体操作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猴子是最聪明的动物,从小就和果树打交道,它应该知道各种树木生长特征,如何听其他动物的建议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已经超出课文学习范围,也让教师感到意外。为保护学生个性见解,教师并没有采取忽视态度,而是进行了方向引导:这个问题提得太有价值了。人都说“精明像个猴子”,猴子如何不知道果树生长特点呢?大家课下可以好好讨论,也许会有更多新发现。

篇8

新课程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生的特点

只有了解了初中生的独有的特点后,初中数学教师才能够根据初中生的特点上好数学课。初中生的特点主要包括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两大部分:

(一)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性阶段,骨骼骨化尚未形成,骨骼组织含水分较多,含钙盐成分较少,这一特点使得初中生的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既有弹性又易变形。而初中生的肌肉发育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不适宜长时间连续的运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走、坐、书写等姿势,防止骨骼变形。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从思维方式来看,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转变,但是由于知识、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而导致他们的思维还是以感性经验为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初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从性格、意志等方面来看,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初中学生已经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初中学生往往都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对待一件事情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往往自制力不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打造生动的数学课堂,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课的导入要富有趣味,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一个起始环节,优秀的导入过程,会给课程的开始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那么这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非常好。老师可以采用游戏、寓言故事、笑话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环境,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以一个有趣的“开场白”更容易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容易形成一种最佳课堂氛围,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知数学基本概念和逻辑,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程的学习过程要“一波多折”

平静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迅速产生枯燥感,烦躁感,学生的注意力会慢慢转移,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学的老师要不断采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平静的课堂“热闹”起来。

首先,提及旧知识,使学生产生回想。把前面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新的数学知识进行连接,找准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把这些数学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图,形象生动的网络图必然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展开新知识时,学习必然迫不及待,渴望知道要学习的新知识与之前的联系。

其次,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例如在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用细线拴住一支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圆,让学生亲身经历圆的产生过程,引发他们探究圆的周长的奥秘[2]。在这种情境中,他们会开发自己的思维,认真思考,开动脑筋,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再次,自主探索,分组讨论。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数学题目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做这些题目后,一般都会得出不同的解答,如果老师随便的给出答案,做错的学生难免心中郁闷,也不会认清自己到底哪里出现了错误。这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辩解,分析分析题目,分析自己的答案,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辩解,往往会使学生有种求真的目的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心。知识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他们的脑海,想忘都难。当老师讲述正确的思路时又能帮助错误的学生纠正他们的思维误区,认清自己错误的地方,这样在以后的考试和实际问题时,他们就能运用正确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最后,举一反三,深化总结。学生学习到一些知识或者解决了一道难题后,他会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独立的解决同样的问题。这时候老师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举出一些同样类型的问题给他们解决,学生们不仅不会反感,反而很高兴,想要第一个得出答案。这样的训练方式,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出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而且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把所学的知识和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思维清晰,解题思路正确。

(三)留给学生一定的“质疑问难”时间

篇9

教师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领路人,更是小学生快乐认知、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因此,教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科学发展。同课异构是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大比拼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工作能力与教学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源。

一、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由不同的教师对同一节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备课与教学,形成不同老师对相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参加听课的同一科目老师将这些示范课进行科学评价和全面比对,从而整合出高于所有讲课教师工作能力的教学经验,成为其他教师备课时的重要借鉴,在帮助讲课教师科学认识自我的同时直接促进听课教师业务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同课异构的重要作用

首先,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能够引发听课教师与讲课教师进行智慧碰撞和思想交流,从而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科学评定“同课”基础之上“异构”的成败功过,有效促进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提升,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其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能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进行,为小学生构建出最科学、最高效、最轻松的数学认知课堂,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人性化和科学化,从而直接促进小学生的快乐合作、积极探究以及主动发展,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最后,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能够促进教师职后再发展的高效进行,是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重要途径,能够为教师岗位培训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发展方式,从而帮助教师养成终身学习、主动发展的良好习惯,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使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自我、发展自我”。

三、同课异构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同课异构,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精彩”。[1]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研究、用心引导,激发教师对个人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关注意识和提高意识,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交流平台,在共同探究、共同合作、共同交流中实现共同提高。

(一)同课异构帮助教师科学确定教学任务

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力求营造全体学生都乐意与老师一道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习数学知识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知识的运用有机融为一体,使师生配合默契,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达到令人信服的艺术境地”。[2]教学任务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灵魂,教师积极引领小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过程,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小学生的快乐学习和高效发展。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为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教学能力大比拼的赢家,就会对教学任务的具体内容进行深思熟虑,还要对小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再三推敲,从而有效促进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以及教学任务的科学设定。因此,教学任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行动纲领,是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更是判断教师课堂教学是否科学的直接依据。

(二)同课异构帮助教师设定教学过程

教师在生活阅历、工作能力、文化知识、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教师对同一课教学任务的把握也不尽相同,对教学过程的创设理念与控制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际效果。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为高效率地设定教学过程,能够在业务能力大比拼中脱颖而出,就会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小学生的地位和角色进行探讨和研究,更会对教师主导作用与小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点展开卓有成效的积极思考,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过程,发展他们自主创新意识[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创设者,小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执行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能够促使教师设定更加科学化、人性化、高效化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优化进行,极大地提供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同课异构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艺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4]课堂教学是小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科学发展的认知舞台,因此,只有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才能唤醒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化运行。而只有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主动发展的自我意识,引导小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快乐地进行数学探究。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为完美地展现个人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积极探究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艺术的科学整合,从而科学构建出科学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

总之,教师借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春风,在对别人的品评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加速小学生数学学习环境的人性化发展之路,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高效化开展,全面展现教师的个人教学艺术,促进小学生的快乐学习、积极合作、健康成长。

注释

[1] 陈善立《同课异构――不一样的精彩》《学周刊:B》2011年第12期86页

[2] 孙巧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 第6期 第92页

[3] 章显联《如何探究更自然――两节同课异构课有感》《中学数学(高中版)上半月》2013年 第2期 第7-9页

[4]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783页

参考文献:

篇10

一、优化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教学化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掌握概念、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等。但就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重视不够。在新理念下,教学方式已有较大的改变,不仅重结论,而且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教学中,不妨尝试这样的方法:分组讨论组装装置动手实验汇报成果发现错误总结经验,教师事先没有指出实验装置中的细节问题。实验结束后,学生开始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有的学生观察到导管内有紫红色物质溅出,使水槽中的水变红色,从而想到试管口需要放置棉花的道理,学生们还提出了形形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纸、玻璃丝,等等;有的学生观察到在实验结束时插在水槽内导管中有水在倒吸,从而认识到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一开始时没能收集到气体,原来是忘记在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性,等等。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不仅掌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在亲身体验中悟出了道理,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重结论,更注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结合实验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知识一般都是通过实验证实的。在化学学习中,实验往往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更加深刻地掌握化学相关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首先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再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这些选择,需要学生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掌握及收集气体装置的运用理解。通过实验,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即使实验失败了,也可以从中吸取到教训,并分析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收集气体装置漏气了,是因为发生装置有问题,还是因为在选择反应物上出现了问题?通过对实验失败的分析,学生更加了解实验步骤的严密性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实验中还可以对比二氧化碳与氧气收集装置的不同点和不同的原因,通过对实验的体验,学生会更加牢记化学知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中处处是化学,要把化学知识巧妙地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用具体的事例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体会化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人体都是由各种不同元素构成的。化学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上个世纪的比利时的哈塞尔特城,当时的零下15℃的严寒,一座钢桥横跨在阿尔伯运河上,有一天突然发生断裂,全部坠入河中。究其原因,原来是钢铁中的磷元素的缘故。磷是钢中的有害元素,它能使钢产生冷脆性,在常温下轧制的纲容易断裂,虽然它能提高钢的硬度,却降低了钢的塑性和韧性,因而造成断裂。人们生活活动中离不开化学,如洗涤剂是由含磷的化合物组成的,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种清洗器具、造纸、农药等部门。用磺铁矿燃烧制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检验金子是否纯;用酸洗去水垢;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爽口的汽水;用小苏打制成可口的饼干;用腐蚀性药品清除管道阻塞等。化学在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处处皆是,举不胜举。

参考文献:

篇11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不断的改革教学方式,精心导入新课,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全方面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个人对优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几点认识。

一、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进一步深入,我们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深入人心,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走不出传统教学理念的阴影。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上,还有不少教师是以学生懂得政治知识的多少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判断学生好与差的标准,课堂教学离不开这个标准,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止步不前。现代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意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从观念的转变入手,积极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转变老师自身的角色意识以及学生观、教学过程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政治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正确进行自身角色定位。积极的通过政治教学,加强与学生的思想、知识与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导入环节,优化课堂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艺术的导入是密不可分的。精彩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不但要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要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应充分的做好准备,积极备课,充分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入,积极的实施一些趣味性的导入方式,降低政治学科本身的枯燥性,将课堂活动与课堂导入结合起来,将政治知识与趣味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优化课堂教学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如果学生对一门课有抵触心理,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我们还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实根据学生的习惯、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们教师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想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剃了个光头。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兴趣得到激发,利于教师顺利的开展教学和实施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转变教学方式、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它不仅仅局限于受教育者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也就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转变教学的方式,优选教学方法、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为推行新课程思想理念,初中政治教学中应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认知性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要做到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对于教学手段方面的优化来说,首先教师要运用好自身的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悟出真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优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做好长期优化的打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并积极的去探究新的教学途径和模式,让我们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不断的向有效甚至高效迈进。

篇12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政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目前,高中政治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引领教师的教学沿着有效方向前进的基石。在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因素,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也没有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政治教学显得没有特点,也不符合时展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政治学科的优化和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政治敏感度。例如,在高中政治中学习价格变动时,国家新课程的标准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价格变动影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做出合理的消费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国家经济发展变化的理解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是将价格变动影响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没有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程度不高,也没有取得实质的教学效果。这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所致。

2.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把握不准确

新课程标准出台了很多有效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例如,合作学习、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等等,都是比较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这就使得有些教学方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本意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理解过偏,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得整个课堂教学乱糟糟,没有任何纪律约束。这些狭义的理解,往往会使教师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如何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1.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首先需要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真正含义,使得教师的改革并没有切合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要点,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规划,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沿着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方向前进。此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不断促进学生对政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健康有序进行,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

2.丰富教学模式

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于高中政治学科来讲,理论性强、知识点多是学科的主要特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往往容易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高中政治变得活泼有趣。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个政治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给学生播放相关政治背景,这样,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有了大致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讲解就会显得通俗易懂。

总之,高中政治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高中政治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以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从而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阐述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并根据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韩宾娜.历史地图与历史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2014(02).

篇13

1.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再加上物理本身就是以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科目,单纯的对学生实施理论性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现阶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硬件条件不足的现象,例如,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方面的缺乏,使得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首先,应加大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设备、材料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要保证实验课程教学的开展有着足够的材料、设备以及场地的支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制备简单的实验器材,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资源,更能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例如,在《电流》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电流知识,可以对学生开展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给学生做示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相应的材料。一般情况下,为了不给学生带来负担,确保学生都能准备出相应的材料,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电流实验材料,如,导线、存有余电的电池、小灯泡等,通过导线与电池的连接,再分别将电池正负极的导线与小灯泡连接,这样小灯泡就会发光,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电流知识的认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2.引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在教学中更是一项辅助教学的重要设备。然而,在现阶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引用还不够广泛,很多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一些物理实验也是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来代表的,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还不能保证学生都能看懂,而且,单纯的以黑板教学的话,势必会让课堂教学氛围枯燥,因此,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更好的优化。通过引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图文并茂、声音、视频等方面的优势,将教师本应该在黑板上的教学全部转换成多媒体设备教学,通过视频、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等方面来反映出实验的整个过程,而且,在这个新颖的教学模式中,也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探究电路》的教学中,由于电流是一个抽象概念,更无法看到实物,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让很多学生对电路产生困惑,不利于学生对电路的探究。而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引用,可以利用图片的形式来将电流的流向路线清楚的标注出来,也可以利用简单的视频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电路,掌握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之后,让学生来探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之间电阻的区别,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也会处在亢奋状态,这样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性、探究性有着极大的作用,教师再配合后面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途径的分析了解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势在必行,否则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还是引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打破传统的约束性教学,开放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作为一名引导者,把握时机对学生做出正确而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②要求教师必须熟练的掌握课本知识,由于经过优化后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为主,如果教师依旧照本宣科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经过优化后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尽量脱离课本的束缚,同时也不能偏离课本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是一门较难的学科,而且还包含很多抽象知识,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等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更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关。通过本文对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途径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重要性的认识,作者主要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引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等两方面的优化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庆.构建积极心理场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