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贫血患者的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作者简介:宋琼芬(1973-),女,云南禄丰县人,大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等组织内)消耗殆尽,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1]。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有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中,亦有约20%的育龄妇女及40 %左右的孕妇患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是由贫血、组织缺氧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疾病进展可出现前面提到的症状和体征。苍白是最常见的症状,此外病人可出现指(趾)甲变平或反甲,薄脆易裂,异食癖,喜欢吃泥土、石头等。患者主诉头痛,感觉异常以及舌头烧灼感。慢性缺铁性贫血很少见直接导致死亡的,然而,中、重度铁缺乏可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加重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的损害。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1月以来我院接诊的53例缺血性贫血患者给予护理措施,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1月以来我院接诊的53例缺血性贫血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7例,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范围:24~54岁,平均年龄:(33.21±4.15)岁。对照组26例,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范围:21~49岁,平均年龄:(35.33±4.1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强化护理干预,在药物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具体措施如下。
1.2.1 药物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给药,给药前应了解有没有服用影响铁作用的药物(如制酸剂,别漂呤醇,氯霉素,四环素,维生素E),明显的胃肠道出血迹象,贫血症状。铁剂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少反应。口服液体铁时,告知患者使用吸管,以免使牙齿染黑。服用铁剂时与橙汁同服帮助铁吸收。禁饮茶和咖啡以影响铁剂的吸收。铁剂注射液使用时注意宜深部肌肉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吸收,避免硬结形成。右旋糖酥铁可引起局部皮肤变色发黑。采用“Z"型注射法,以免药液滋出,拔针后进行皮肤按压[2]。
1.2.2 适当休息与活动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说明适当休息与活动的重要性,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护士应妥善安排各种护理及治疗时间,使患者有充分时间休息。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和身体状况,与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教会患者监测活动期间及活动中脉搏情况,当脉搏)100次/分,应停止活动,如有头晕,活动时可由护理人员或家人协助以防跌倒。如出现下面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主诉胸痛,气急或眩晕;休息4分钟后脉搏没有恢复至正常范围;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加快或减慢,收缩压下降。
1.2.3 饮食护理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要元素,其主要来源于食物。护士应指导患者摄人合理的饮食,并说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富含铁的食品种类:指导患者进食富含铁的食品:动物肝、瘦肉、蛋黄、鱼、豆类、干果、深绿叶蔬菜、土豆、麦片、海带及木耳等,偏食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评价患者饮食中是否有缺铁,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指导。确定患者是否因缺铁引起异食僻,
指导其停止食泥土和浆水[3]。
1.2.4 低血氧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评估有无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告诉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荷,抬高床头,利于肺扩张,有助于肺泡内气体交换。给予吸氧,改善细胞缺氧症状。告诉患者改变时动作应缓慢,观察有无脑部缺氧的表现。指导有效的呼吸锻炼和放松技术以缓解呼吸困难。
1.2.5提供有关的疾病知识 审视患者的生活方式,给予患者有关改善生活方式、营养和药物知识的信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组27例患者,护理有效26例,护理效果不明显1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26例患者,护理有效23例,护理效果不明显3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8.46%。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导致患者及家庭产生心理社会问题,对贫血患者,护理人员应持续评估由于疾病和医院环境对其的影响。评估患者的家庭支持、社会及其性生活情况等。慢性抑郁也常见于贫血病人中。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服用药物。铁补充制剂应远离儿童,以避免引起误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哪些生活活动需要家属协助完成[4]。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体内的铁呈封闭式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当需要增加,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时,才会导致缺铁。其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失血或溶血。成人中,失血是导致缺铁的另一主要原因。慢性失血主要源于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的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常不明显,当发现时可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常见的消化道失血的原因有:十二指肠溃疡、胃炎、食管炎、癌症、痔疮出血和实体瘤。月经量过多是成年妇女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治疗也可导致铁缺乏,这主要是由于血液丢失在透析机器里以及反复的采血检查有关。大出血是导致机体铁过度丢失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血管内溶血致血红蛋白尿发生。铁吸收障碍可与小肠疾病(炎性腹泻、乳糜泻、地方性肠炎)或有胃肠道手术史有关。
参考文献
[1] 杨林华.乳酸亚铁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2,23(11):37- 38.
篇2
1.病因预防护理
禁用抑制骨髓的药物及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他巴唑、消炎痛等等。患病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防止与物理及化学毒物接触,避免周围环境中有可能导致骨髓损害的因素。必须接触能致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者,要严格执行劳动防护措施,定期做预防性检查。
2.家庭护理
注意休息,防止晕倒和摔伤,注意保暖等。
3.预防感染
再障病人因白细胞生成减少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冒、发烧,受伤后易发生感染等。所以应注意观察和预防各种感染。
二、贫血的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的自我护理也很重要
1.预防感染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注意肛周清洁,便后坐浴(可用1∶ 1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女病人注意会阴清洁。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处理。
2.预防出血
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用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黏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黏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引起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女病员注意月经量及时间。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生活照顾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硬食物。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缺血性贫血的临床症状且血清铁含量和血清铁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值,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等患者。100例患者中,男性42例(42.00%),女性58例(58.00%);年龄20~86岁,平均(53.3±2.1)岁。其中重度贫血20例,中度贫血53例,轻度贫血27例。所有患者身高,体重,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患者面对自己的疾病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恐惧和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像了病情的恢复,因此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心理障碍,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这就要求护士耐心解答患者对疾病的疑问以及要求家属积极地配合。
1.2.2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含铁量不足,通过饮食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实验中针对每位患者病情制定了合理的饮食方案,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且极易被人体吸收。
1.2.3用药护理 根据每位患者贫血程度补充充足的铁剂药物,一般为5 mg/kg/d,可以根据实际病情上下调整。且用药期间患者禁止饮用茶水,牛奶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
1.2.4运动护理 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充足的活动量,避免长期卧床降低机体免疫力。
1.3疗效评价标准[2] 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其中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内含铁量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2结果
2.1护理效果 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参加本次实验的100例患者的整体治愈有效率高达95.00%,见表1。
2.2安全性比较 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现仅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且经过及时调整后不影响病情的恢复,整体过程安全可靠。
3讨论
由于缺铁性贫血往往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者由于治疗不及时引发其他疾病,因此,科学有效的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护理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采用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①进行的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与担忧,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同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是饮食护理,针对每位患者贫血程度给予食物铁元素补充,保证了铁元素的摄入量。③进行常规的药物护理,规范患者的铁剂药量,随病情变化对药量进行调整,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最后进行运动护理,避免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发生医源叉感染。此套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有效的促进病情的恢复,临床疗效较好[3]。在本次实验中,对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8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5例患者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整体有效率高达95.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采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1 一般资料
本文采集老年再障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慢性再障46例,重再Ⅱ型4例。工人10例,农民32例,教师2例,干部6例。发病至就诊日期10天~5年。
2 方法
我们从住院环境、生活起居、社会与家庭、营养饮食、护理工作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在选择的50例老年病历中,均为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语言表达准确的患者,逐个讲清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了病人的同意和合作,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进行了统计,并给以针对性的护理。
3 分析与护理
3.1 住院环境方面
障病程比较长,有的已5年之久,故老年患者需要安静的(94%),愿意自己住单间由老伴及家人陪伴的(68%)。老年患者希望病室内有花的(50%),愿在室内放置自己喜爱的物品的(48%),愿意看电视的(86%)。老年人喜欢睡软床的(56%)。
了解了病人住院环境的心理需求,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患者的要求。根据老年人的各自特点给以解决,准备了老年人单间病房且室内放有鲜花,准备了娱乐室,放有彩电、象棋、扑克牌等,供老人定时娱乐。需要软床的老人,我们备有海绵床垫,解决需求,使这些老年人有一个舒适满意的修养环境,使老人不感到孤独寂寞。
3.2 生活起居方面
老年人睡眠时间较短并睡午觉,50例老人(除卧床及气血两虚甚者)全部愿意早起散步。但由于气血两虚卫外功能低下,腠理不固,易劳累和感冒,因此我们按老年再障病情的发展情况,指导病人起居适度,适当地做户外活动。要保持身体健康,重要的是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注意寒温调节,随时增减衣被,指导户外活动,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3.3 社会与家庭方面
50例中,18例为国家干部与工人,全部离退休,32例为农民,其中24例不再务农,8例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成员,故顾虑重重。忧虑恐惧心理(40%),认为自己患的不治之症,加之经济条件差怕单位及家人不予付钱而失去治疗机会。抵触心理(20%),认为本病治不好,花钱多,子女不予陪床照顾,自称“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想继续治疗,不吃药,不打针,性情暴躁,蛮横无礼。自尊心理(40%),他们有自己的威望,要别人尊敬服从,虽然对医院的制度不适应,但能认真遵守,处于服从状态。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制定了总的心理护理方案,首先向病人解释本病的病机及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介绍治愈患者的事例,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给老年患者讲七情致病与治病的关系,告诉患者“……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并劝其子女陪伴老人,让家人经常探视,陪其散步游玩,我们精心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护理治疗做在出现症状之前,尽量为患者节约资金,合理收费,我们在做治疗护理时,言谈举止处处表示尊敬老人,重视他们的存在,他们有过激语言时,我们面带笑容,给以安慰,与老人做好心理相通,使之精神振奋,心地相容,互相配合,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接受治疗。
3.4 营养饮食方面
老年患者都希望吃小灶,自己家人做饭菜才能适应他们的口味。老年再障的治疗,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是先导,平衡阴阳稳定症状是关键,补肾生精益髓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是根本。因此老年再障调理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老年人牙齿脱落,咀嚼不细,加之贫血消化机能减退,极易出现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纳呆、食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的学说,是脾生血的理论依据。所以我们从饮食上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在病房专门准备一间配膻房,让患者在此烧煮食物,护士专人服务指导,家人合理辅助,保证饮食有节。因再障Ⅲ型均为肾虚证型,宜给以补肾。但根据阴阳而定,肾阴虚者给以清补,如银耳、海参等。肾阳虚者给以温补,如食用羊肉、狗肉、蛋、豆类食物。如偏热证时,佐以清热食物,如冬瓜、西瓜等,禁食辛辣等热性食物。如偏阴寒证时,佐以温养食物如姜、川椒目汤、葱等,禁食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根据老年再障患者的特点,精做细加工,口味适宜,易消化,高营养,易吸收,达到调理脾胃,补益中气,促进食欲的目的。通过辨证调理饮食,使老年再障患者营养合理,食欲增加,起到了治疗的先导作用。
3.5 护理工作方面
老年再障患者希望护士经常和他们谈心(65%),提供治疗、护理、饮食、信息等健康咨询(72%),说明老年患者愿意参与自己的护理活动。希望护士在做新的治疗与特殊检查时做一下解释工作(90%),以减少紧张情绪。希望护士白天多巡视病房,晚间少巡视病房(68%),因为老年人睡眠时间短而易惊醒,再入睡较困难,故提出此要求。希望护士多做卫生宣教,提供防病知识和延年益寿常识(90%)。
篇5
患者,女,51岁,因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w,发热1d,于6月16日入院,诊断符合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1],神志清楚,精神差,贫血貌,血常规示:WBC0.9×109/L.Hb59g/L,PLT2×109/L,入院前反复高热,高达39.3℃,入院后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止血,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血小板对症,同时还有其他如偏正光照射Bid,全脑征观察Q8h,卧床休息,6月21日最高体温39℃,6月23日行血常规示:WBC0.6×109/L,Hb62g/L,PLT7×109/L.6月24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伏立康唑抗感染,体温较前好转(37℃),6月28再次发热,最高体温39.3℃,诉肛周疼痛,考虑肛周脓肿(6月29日确诊肛周脓肿),给予消炎止痛膏外敷,强力碘兑水清洁肛周,经过治疗和护理,现7月2日体温下降正常,肛周疼痛好转,肛周脓肿处破皮,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未见发红。
2 护理
2.1疼痛的护理 患者在肛周脓肿[2]初期,随着感染的加重,越来越厉害,往往坐立不安,不能平卧,护士协助采取合适的,以俯卧,侧卧为主,床头抬高15~30°以减轻腹压,减轻疼痛。
2.2肛周的护理 每日检查肛周皮肤黏膜变化,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选用0.2%强力碘兑水以1:20的比例清洁肛周,坐浴时须有人陪伴,防跌倒[3],加用消炎止痛膏局部外敷止痛,月经期加强护理,勤换内裤,勤清洗会阴,避免会感染。注意肛周患处引流通畅,加强观察,及时处理。
2.3发热的护理 患者体温高达39.3°,反复发热,抽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积极对症治疗抗感染,给予温水擦浴,冰袋物理降温,嘱多饮水,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病室开窗通风,嘱保持衣物清洁干燥,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液擦试床旁桌,床旁椅,及床栏,减少人员的探视,医务人员戴口罩帽子,为病员操作前消毒液泡手。
2.4预防出血的护理 保持床单元平整,定期洗澡,擦洗时要用刺激性小的肥皂,轻擦不可用力,勤剪指甲,尽量避免人为创伤,减少穿刺次数,满足条件时,使用PICC置管,为患者减轻穿刺的痛苦,由于本病的原因严防颅内出血,严格观察全脑征,因为SAA主要死亡原因是颅内出血和感染,观察病员主诉有无头痛,呕吐,精神不齐等症状;保持室内湿度50%~60%,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增加出血的机会,观察粘膜有无出血点及出血的症状,面色,睑结膜,甲床颜色;休息PLT小于50×109/L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的通畅,不可过于用力。
2.5饮食的护理 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润肠食物如蜂蜜、香、蕉梨等保持大便通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排骨汤,生血止血的有大枣银耳汤,桂圆,核桃等。
2.6口腔的护理 重型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减少口腔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尤为重要,专业的护士为其每天用益口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溃疡,嘱用软毛牙刷刷牙,刷牙动作要轻,血小板低避免出血。
2.7预防压疮的护理 根据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病员身体虚弱,进食少,每2h翻身,使用泡沫敷料减压,操作时避免脱,拉,拽患者,讲解压疮发生的危害及预防压疮的健康知识,预防压疮的发生,为病员减少经济负担和减轻身体的痛苦。
2.8心理护理 重型再障合并肛周脓肿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恐惧等负性情绪,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精神负担重,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并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认真坦诚的回答患者询问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和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予以遮蔽,拉好床帘或使用屏风。争取家人,亲友跟社会的支持帮助,减少孤独感,增强康复的信心。
3 结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肛周脓肿患者抵抗力低,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感染和出血为主要的死亡原因,而肛周脓肿是脓肿最常见的原因是肛瘘。肛瘘是肛管皮肤外口与齿线附近或直肠壁内口相通的瘘性管道,形成肛瘘前都有肿痛病史。肛瘘流脓呈间歇性发作,流脓前肿痛,流脓后肿痛缓解。肛周脓肿的症状是先感到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而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成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我们给予强力碘与温水以1:20的比例教患者坐浴,给予消炎止痛膏外敷,患者目前的状况,肛周疼痛好转,肛周脓肿处破皮,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未见发红。病员精神状况良好,我们得到病员及家属的信任,患者依然是抗感染,这个病例告诉我们护理的重要性,所以做好每个环节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篇6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但在透析周期长、并发症多、经济压力大以及疾病本身等因素作用下,几乎所有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恐惧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患者存在错误的慢性贫血认知行为,从而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1]。本研究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11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经肾内科2名以上主任医师检查确定透析方案和筛选病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2],排除血液透析禁忌证和无法评定疗效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31~68岁,平均(48.5±4.3)岁;透析治疗4~53个月,平均(20.6±8.7)个月;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糖尿病肾病19例,高血压肾病8例。实验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31~65岁,平均(48.4±4.4)岁;透析治疗4~55个月,平均(20.5±8.7)个月;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20例,高血压肾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治疗时间和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参考陈秀羽等[3]研究给予透析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透析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认知行为评估:干预前,全面评估患者对原发疾病、透析方案、药物治疗、科学膳食、心理干预以及透析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问卷调查和护患沟通等措施评估患者对慢性贫血和治疗方案的认知;②认知重建:根据认知行为治疗理论,采用幻灯片、宣传册、座谈会或医患沟通等形式,提高患者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透析治疗、预后以及慢性贫血等相关知识的认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诱导患者重视不合理认知行为的危害,从而提高患者的理性认知行为能力。③领悟阶段:每次透析前,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评估,协助患者认识引起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原因[4],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导致的不合理行为。④依从性评定:由肾内科主任、肾内科护士长、透析科护士长、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等人共同设计依从性调查问卷,包括透析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疗法等6项内容,6项全部完成者为完全服从,3~5项完成者为部分依从,3项以下完成者为不依从,对部分依从或不依从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再教育。
1.3 评定方法
①负性情绪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SAS评分200 g/L即铁贮备达标,干预前及干预30 d末进行实验室检查,记录血红蛋白和血铁蛋白水平[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校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
两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x±s,分)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at = 6.2106,aP < 0.01;bt = 5.4625,bP < 0.01;ct = 13.4742,cP < 0.01;dt = 9.7788,dP < 0.01;组间干预后比较,et =7.2142,eP < 0.01;ft = 4.2699,fP < 0.01
2.2 慢性贫血
两组护理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实验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铁蛋白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铁蛋白水平比较[n(%)]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aχ2=7.3234,aP < 0.01;bχ2=6.2195,bP < 0.05;cχ2=24.1429,cP < 0.01;dχ2=22.3857,dP < 0.01。组间干预后比较,eχ2=6.2369,eP < 0.05;fχ2=4.2805,fP < 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终末期又称尿毒症,当患者一旦确定需要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时,昂贵的治疗费用、穿刺引起的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等因素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和无助的心理,随着病情进行性加重和血液透析频率的增加,几乎所有的血液透析患者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能够抑制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功能,在错误思想、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等因素作用下影响心理状况和治疗的依从性[6]。因此,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在纠正负性情绪和提高慢性贫血治疗依从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是由Beck AT在60年度发展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7],随着现代医学心理学向纵深发展,认知行为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负性情绪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障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认知行为评估能够充分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合SAS评分和SDS评分为认知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认知行为治疗理论,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患者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以达到认知重建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理性认知行为能力[9];领悟阶段能够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导致的不合理行为;依从性评定能够强化治疗方案,通过再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10]。笔者通过认知行为护理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缓解了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干预均能够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负性情绪,但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提高治疗依从性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对慢性贫血的认知程度,强化补充含铁剂食物的重要性以及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血红蛋白达标率和血铁蛋白达标率,从而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慢性贫血状态,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干预均能够提高血红蛋白达标率和血铁蛋白达标,但实验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慢性贫血状态。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纠正慢性贫血状态,在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丽,安丽伟,刘璐,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首次血液透析时心理状况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3):625-626.
[2] 周桂霞,刘建军,张丽萍,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29-830.
[3] 陈秀羽,王旭斐,杨秀华.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30-31.
[4] 袁静,何珊,林鑫,等. 260例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病因分析及贫血治疗状况[J]. 临床荟萃,2013,28(1):76-77.
[5] 王海波,于红博. 症状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含量及结合力检测的临床意义[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29-30.
[6] 曹莉,沈健. 营养因素对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40-41.
[7] 刘卓华,宁志芳,蔡赛兰,等. 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15-16.
[8] 石绣华,林秀芳,崔英. 尿毒症血透患者心理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62-64.
篇7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2010年收治血液透析患者43例,在透析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患者共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7~82岁。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5例,肾结石1例。按其频发低血压的原因归纳为过敏体质2例,过量脱水11例,严重贫血6例,心功能差7例,透析间期过长、高尿素氮血症2例。
透析方法:透析机为金宝AK95,透析器为SUREFLUX—150G,全部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ml/分,血流量为200~250ml/分,普通肝素抗凝。患者均为规律透析2~3次,每次4小时。
临床表现: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发生低血压的患者有打哈欠、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不适,便意等症状和体征。继而出现冷汗、面色苍白,重者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原因分析
首次透析或更换新透析器时,由于透析膜或过敏毒素引起低血压。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可以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内源性缩舒血管物质失衡,导致血压不稳定[2]。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慢性透析患者50%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是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之一。
与透析有关的因素:①透析中的超滤量和超滤速度,当超滤量过大或超滤速度过快,则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发生低血压,脱水量越多,出现低血压反应也就越多;②透析液钠浓度和透析液温度,使用低钠透析液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液中的钠离子、尿素氮、肌酐等物质过多清除,导致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透析液温度设定超过38℃亦可影响血管的稳定性,导致皮肤血管反射性扩张,皮肤静脉容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透析中进餐:进餐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各种消化液大量分泌,消化系统血管大量扩张,血液重新分布,使得消化系统血液含量明显增加,而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产生低血压。
服用降压药或镇静药:透析前服用降压药、镇静药,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机体对容量清除缺乏足够的血管收缩反应,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引起低血压。此外,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感染、糖尿病、出血、老龄等亦可引起低血压。
护理措施
加强血液透析过程的监护:密切监测透析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吸氧、减慢泵速、减少超滤量、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降低透析液温度或暂时改为透析旁路,同时遵医嘱给与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静脉推注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待症状消失后,再逐渐恢复血流量及超滤量,并密切观察,防止血压继续下降。
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如聚丙烯脂膜可使PGE2的释放减少、肾素活性降低、心排血量减少、外周小动脉平均压增高、血压稳定且心功能改善。
治疗模式的选择:高钠透析,对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采用高钠透析可取得较好疗效,在透析开始至结束前30~60分内透析液钠浓度调至150mmol/L,透析结束前30~60分降至135mmol/L,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对透析早期极易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新透析器使用前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500ml含肝素2500U)浸泡并循环20分钟左右,上机时尽量排空预冲液,可使用地塞米松5mg,如症状仍不能缓解,可将透析管道的动静脉端从患者身上分离,用连接管连接后将透析器和管道中的血液在透析机上循环30分钟左右,等过敏性毒素随旁路排出后再接回患者身上。
准确评估干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加≤1kg/日,特别是老年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2kg为宜。对体重增加太多的患者,可采取序贯透析的方法,单超和透析交替进行。并加强对其健康教育,帮助其提高自控能力。
对病情重,心功能差的患者,上机时血流量宜控制在80ml/分:缓慢引血,以免血液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进入外循环,体内有效循环血量骤减,心血管来不及代偿而出现低血压。
合理应用降压药:必要时透析前减量或停用一次,提醒患者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剂型和剂量的变化,以防误服,造成不良后果[3]。
篇8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的组织减少,导致骨髓的造血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类贫血性疾病。多见慢性发作,表现为骨髓的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的贫血、出血及易感染,全血细胞会出现减少的一类综合征,特别是其恶化后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较急,临床上对其治疗多采用骨髓内给药的方式[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能够盖上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压力,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也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本文总结了1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2年5月~2010年6月1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35.4±7.5岁。121例患者均采用骨髓内的给药治疗,包括山茛菪碱,地塞米松以及重组人工细胞生长素和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常规及骨髓象等。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保持室需清洁、舒适、安静、安全。保持室温20℃左右,相对湿度50%左右[2]。病室常通风换气,不可直接吹风,保持光线柔和。患者衣被应轻软,及时更换。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被感染,所以不可与感染患者同室。贫血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下床活动,重度贫血患者绝对卧床,以防跌倒发生损伤。
2.2 心理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史较长,长时间治疗得不到好转后常会出现心理的失落。护理时应将疾病知识与治疗方案、时间、预后与患者交代清楚,避免其产生恐慌,增加其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病魔的信心。与患者家属交待清除患者疾病知识与治疗情况,使其配合护理与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爱,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3 饮食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易产生口腔内的出血,所以饮食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过硬的食物进食,易进食蛋白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可使用一些滋补养血安神的食物,如枣肉及桂圆等[3],注意剔除干净枣核等可刺破口腔黏膜的残渣。
2.4 呼吸道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时间贫血,身体抵抗力较低,长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应该嘱患者适量的活动,少接触外界环境以预防感冒,适当添加衣被,保持会吸道的畅通。
2.5 口腔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发生口腔出血及口腔溃疡,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应嘱患者除不要使用过于硬质的食物避免划破粘膜外,还应该嘱患者以棉签代替牙刷清洁牙齿,并可采用抗生素或中药漱口液漱口,对于口腔溃疡应及时治疗等[4]。
2.6 出血预防及护理
出血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严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中除在口腔出血护理外还需注意其他粘膜出血,应避免患者跌倒发生损伤导致出血,禁止患者挖鼻孔损伤鼻粘膜,女性月经期格外注意出血量,对失血过多患者应给与及时检查和输血治疗。仔细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脑内出血情况的发生[3]。
2.7 给药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内给药常会出现恶心及中枢神经兴奋的不良反应,因此护理时应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处理。
2.8 感染预防及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身体抵抗力较低,已发生感染的情况,护理中预防感染是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的有效手段。感染患者严禁于此类患者同室,一旦发生感染需立刻与同室内相同病症患者分室。保持个人卫生,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同时每天两次对病室内进行紫外线消毒,减少外界人士进入病房,预防口腔溃疡等的发生,保持给药处清洁预防感染。
2.9 输血护理
对于贫血较为严重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因此对输血时的护理需严格对待,注意无菌操作,防治发生溶血、过敏及发热反应的发生。
2.10 皮肤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皮肤得不到滋养,常表现为干燥易感染,所以平时应注意用温水擦拭,皮肤瘙痒的患者不可以抓挠,以免出现皮肤损伤出血感染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对于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期嘱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2.11 出院前指导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院请应对其出院后的日常注意情况完整详细的告知患者。包括定期复查的项目,禁用药品,以及院内预防感染和出血的注意事项在出院后仍需注意。嘱其适量运动增加抵抗力的同时,防止以外损伤导致出血或感染。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对出院后的饮食营养也需进一步教育和指导。
3 结果
本研究121例患者在院内治疗时间14~60天,无一例发生院内死亡,少数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及输血后发热,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治疗后复查骨髓象及血象,病情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4 小结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出现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长时间治疗未果会导致患者心理、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严重下降。因此临床护理要谨防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对患者心理进行有效的教育与指导,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我院1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情况,121例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院内死亡。由此可见合理的护理干涉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消除不良情绪,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一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9-211.
篇9
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或者衰竭所致全血细胞极度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症[1]。此病表现为发病突然,贫血程度呈进行性加重,合并严重感染,并出现多个脏器出血衰竭最终死亡。笔者现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12-68岁,均符合国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血常规检查中显示中性粒细胞
1.2治疗方法此组患者均遵医嘱正确用药,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用法每日一次量为2.5mgkg,使用时间为5d。②甲基氢化泼尼松,用法为每日甲基氢化泼尼松1000mg+0.9%生理盐水1000ml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天后开始剂量减半,在使用2周内剂量减至60mgd然后逐渐停药改为口服泼尼松。③环抱素A(CSA,用法为每日4mgkg,使用时间为3个月。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为避免增加出血的危险和加重出血、应对患儿做好休息和饮食指导。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的患儿应减少活动、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小于20*109患者必须绝对休息、进行隔离措施。
2.2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皮肤出血一般是人为的损伤、人为会导致出血加重。注意保持床单位清洁卫生,被褥衣物要柔软;注意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尽量避免肌肉注射。注射或穿刺后针眼处加压5min-10min,防止出血。
2.3鼻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保持室内相对温度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避免患者勿用力抠鼻、洗鼻,防止造成鼻腔出血或者鼻腔内压力增大而导致毛细管破裂出血或渗血。当鼻腔内少量出血时可以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并局部冷敷。鼻腔出血大量使使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术,填塞术期间保持患者口腔湿润、注意口腔护理、避免局部发生感染。
2.4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指导患儿及家属应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和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物;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防止损伤口腔粘膜及牙龈出血。
2.5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保持足够的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咳嗽、用力排便等。若发现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搓眼睛,以加重出血。出现头疼、喷射样呕吐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血液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6用药的护理
2.6.1ATG使用ATG的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时可以输注;治疗前可以遵医嘱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者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以能够减少ATG药物的副作用的产生[3];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各种抢救药品以及抢救设备的准备工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给予处理。ATG输注时注意滴速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皮疹、少尿以及水肿等血清异常反应现象时,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直至症状消失。
2.6.2CSA此类药物在25℃以下保存,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时铝箔外壳去除,以免CSA的药效降低。由于CSA服药会导致血钾高或能够加重高血钾症状[4],因此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减少或者避免饮食含钾的食物以免加重血钾高,同时慎用利尿剂。CSA的服用会导致肝肾功能的损害、体重上升、肌肉震颤、血压增高、手脚无力等药物副反应现象,要告知患者出现肌肉震颤和无力时,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必要遵医嘱停药。
2.6.3激素治疗长期用药后会增加感染以及出血的机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对于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进行检查等,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3结果
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是指治愈患者,有效率是指患者血象检查接近正常的患者,无效率是指患者治疗效果未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的患者。此组治疗效果,见表1。
4讨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发展迅速而且病情急重,能够导致生命危险,患者常常是由于出血以及感染而发生临床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中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意外,要及时做好早期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出血及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患者人文关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临床中优质细致的全身心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景玲.护理干预在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17(16:621.
篇10
癌性贫血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致的慢性贫血,又称为肿瘤相关性贫血。贫血不仅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降低放、化疗的耐受性、敏感度及影响预后[1]。蔗糖铁注射液是治疗癌性贫血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减少因贫血而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现将本科室48例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癌性贫血的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0年11月我科住院患者48例,均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 32-70岁,平均年龄41.7岁。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将100mg蔗糖铁注射液稀释于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点滴,每周2次,直至完成补铁预计量。
1.2.2 研究组 口服硫酸亚铁片300mg/次,3次/天,餐后2小时服用,交代患者禁忌饮茶、咖啡、牛奶等,可进食含VC丰富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等,以促进铁的吸收。
两组病例观察8周,期间均使用EPO治疗,剂量为每周120u/kg,分两次皮下注射。如患者的Hb>120g/L,则将EPO剂量减少25%。
2 护理
2.1 用药的护理
2.1.1 用药前的准备 注射液装在棕色玻璃安瓿内,密闭,避光,室温(10-30℃)保存。严格查对制度、无菌操作规程。使用前检查安瓿无沉淀和破损,无颗粒物质和变色,加入生理盐水后无絮状物可使用。在患者第一次治疗前,按照推荐的方法先给予一个小剂量1-2.5ml(即20-50mg)进行测试。如果在给药15分钟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继续给予余下的药液。床边备有心肺复苏设备。
2.1.2 用药过程观察 用药过程中不与其它药物混合注射。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变化。
2.1.3 用药后护理 不能与口服铁剂同时使用,和所用非肠道铁剂一样,蔗糖铁注射液会减少口服铁剂的吸收。静脉注射后,应伸展病人的胳膊。
2.2 心理护理 根据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减轻癌症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癌性贫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该药罕见过敏反应,偶尔出现下列不良反应≥1%:金属味、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痉挛、嗜睡、咳嗽、瘙痒,极少出现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功能障碍、肌肉痛、发热、面色潮红、四肢肿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药液呈棕褐色是因药液中含有铁离子的缘故,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降低患者的敏感性,提高认识。指导患者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卫机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积极地心态面对疾病和积极配合治疗。协助患者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主动询问和关心患者的需要,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
2.3 饮食护理 良好的营养状态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基础,也是患者与癌症作战的必要条件。应强调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搭配。忌饮浓茶、咖啡,多补充含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肾、瘦肉、蛋、海味、贝壳类食物,而动物含铁食品比植物含铁食品更易被人体吸收[2]。健康教育时建议患者多食动物含铁食品,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营养,提高营养质量,维持较好的营养状况。
2.4 输液护理 ①开始静脉输注前后均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蔗糖铁注射液对局部血管的刺激。②开始滴注时速度宜慢。③癌症患者多采用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应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严密保护,精心护理,最大限度地预防药液的渗漏出现。④静脉滴注后,应伸展病人胳膊,促进药液的吸收。⑤如发现静脉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应停止输液。⑥一旦药液出现外漏现象,立即停止输液。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为了加快铁的清除,指导病人用粘多糖或油膏涂在针眼处,轻轻涂抹粘多糖和油膏,禁止按摩以避免铁的进一步扩散。局部冷敷24小时,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的吸收,避免引起永久性组织损伤。
2.5 不良反应的护理
2.5.1 胃肠道反应护理 输液前应进食,因空腹输液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若出现呕吐,嘱患者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腹痛轻微可以腹部按摩,适当活动,音乐放松疗法,以减轻和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必要时遵嘱使用止痛、止泻、解痉药,胃肠道反应剧烈者,应禁食,遵医嘱给予及时处理。
2.5.2 低血压护理 减慢输液速度,迅速嘱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吸氧,保持镇静,与患者的基础血压对照同时报告医生。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加强观察和护理。仔细对照患者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2.5.3 痉挛的护理 痉挛患者表情紧张,肢体突然剧烈疼痛,肌肉强直。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窒息。嘱其稳定情绪,全身放松,为患者肢体按摩,松弛痉挛肌肉,解除患者痛苦,使其疼痛减轻。根据病情状况,病人心理状态和药物反应程度给予适时和恰当的处理,可取得良好效果。
2.5.4 过敏反应的护理 立即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注意监测血压、尿量的变化,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注意发绀症状有无减轻,呼吸困难是否改善,是否合并有其他并发症,记录尿量,预防发生肾衰竭,并做好护理记录。
2.6 排泄护理 铁的每日排泄量很少,主要通过肠粘膜及皮肤上皮细胞脱落而排泄,尿液、胆汁和汗液也排泄较少量,未被吸收的铁全部经粪便排泄,粪便可成黑褐色。嘱患者不要紧张,这属于正常现象,正确对待。多饮水,多食纤维素及粗纤维食物或流质。停药后粪便会正常。
3 结果
我国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本身就是一难治而多发的疾病,癌性贫血的发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缺铁性贫血多由各种导致体内铁缺乏的原因引起,如铁的吸收利用障碍,铁的摄入不足,急、慢性失血而致铁丢失过多等。癌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有:急慢性出血;溶血(红细胞破坏过多);骨髓被肿瘤组织细胞所浸润;营养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致红细胞成熟障碍;慢性疾病性贫血;化疗对骨髓的抑制。癌性贫血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放化疗进一步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肿瘤使骨髓的造血机能受到部分或全部破坏,贫血的治疗就显得较为困难,不易收到较好的效果。病人在知晓自己的诊断后,预感疾病的预后不佳而表现愤怒或逃避现实,甚至绝望的心理不减,反而增加了许多顾虑。
蔗糖铁注射液静脉点滴可被迅速动员和释放入网状内皮系统,并立即为红细胞的生成所用[3],从而迅速纠正癌症患者的贫血症状,维持铁的平衡,增加铁的储备量,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癌性贫血的的纠正,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放疗化疗的通过率,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8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60.2±4.3)岁,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9.4±4.7)岁;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60.9±4.1)岁。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肾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进行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每个月一次的健康指导,同时对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表,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生活状况调查表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贫血对身体的严重危害及其对临床治疗的不良作用,慢性肾病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成因,生活中针对缺铁性贫血应当采取的措施,治疗慢性肾病缺铁性贫血的方法,铁剂静脉滴注与口服治疗的重要作用与不良反应预防等。
1.3 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住院与血液透析治疗中进行血液常规检验与生命体征的常规测量,以2011年2月前最后一次的检测结果为研究的时间终点的最终结果。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共包括30个问题,分为5个方面,分别为医疗与护理态度、医疗与护理的水平、慢性肾病的严重危害、治疗与护理中注意的问题、治疗过程与费用的满意度。3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值为1分,得分在25分以上为满意标准。患者住院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完成。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问卷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计量单位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研究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治疗过程中输血需要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
3 讨论
肾原性贫血本病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程度与肾功不全程度成正比[2]。肾原性贫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铁缺乏的主要原因:①铁储备减少;②透析及化验等相关性失血致铁丢失增多;⑨饮食中铁吸收不良;④EPO治疗后铁需求增加。体内铁缺乏使促红素应用效果不佳。补铁最方便和最简单的方法是口服补铁,但临床效果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胃肠道副反应、胃肠道吸收差和由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生物利用度低等。因此,许多情况下每天口服最大剂量的铁剂仍无法满足EPO诱导红细胞生成的铁需要量和同时存在的丢失铁量,血透患者多次静脉小剂量补铁可纠正贫血[3]。因此,EPO与铁剂的应用是肾性贫血的治疗核心。
美国K/DOQI指南强调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尤其是接受EPO治疗者,要补充足量的铁剂以达到血红蛋白浓度的靶目标值。研究表明静脉应用铁剂可以有效纠正肾性贫血患者的铁缺乏,明显提高EPO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的纠正贫血。静脉用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因此对于铁储备不足的维持性血透尤其存在肾性贫血患者应常规接受静脉铁剂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低蛋白饮食、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丢失血液等原因,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铁,而缺铁可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4]。所以补充铁剂对改善贫血十分重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补铁。慢性肾衰竭补铁的指征为铁蛋白低于1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
参考文献:
[1] 霍喜娥,赵兵,韩鹏涛等.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竭3例报告[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2):113.
篇12
血液病是对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的统称,临床上凡是涉及到造血系统病理、生理等疾病都属于血液病的范畴。近年来,由于工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这些都是直接导致血液病发生的原因。临床上,血液病大致可分为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三类,每一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原因都不同。但是,从临床的表现而言,各种血液病都会有三个基本症状,贫血、发热以及出血。在临床上,只要对这三个方面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很多血液病都能够很好得到治疗。因此,本文将对这三个基本症状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进行分析,从而为实际的血液病护理提供参考。
2 常见血液病的临床症状及其护理
2.1 贫血的症状及其护理
贫血是血液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也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在临床诊断时,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成为贫血。当出现贫血时,患者会表现出面色苍白、神经缺氧敏感等症状。对于较为严重的贫血患者,则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甚至会出现脏器缺氧而引发的肌体功能减退等。临床上将贫血分为轻度(男HB
当出现贫血症状并确诊时,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第一,日常护理。一般而言,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会出现乏力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体内血液不足而引起的供能不足,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强体力劳动,以卧床休息为主,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房间温暖,需要时增加盖被;第二,饮食护理。患者出现贫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食物主要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为主,并且强调饮食搭配的均匀;第三,药物护理。很多血液病患者贫血大多是由于体内缺铁而造成的,因此,补充铁是药物护理的目标。对于贫血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口服亚铁盐溶液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补铁效果,而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铁剂的注射。
2.2 发热的症状及其护理
对于血液病而言,继发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血液病。继发感染的部位主要位于呼吸系统、皮肤以及泌尿系统等,当病症较为严重时则会发生败血症,对于病人的身体健康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在继发感染的病症当中,发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对于确诊的血液病患者,发热是病症加重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并加强病人的基本护理。
发热症状护理是血液病护理的基本工作之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症状的观察护理。对于发热病人而言,要周期性的对患者的体温变化、呼吸、血压以及进食状况等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用药;第二,日常生活护理。血液病人发热主要是由于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因此,要及时的对患者的卫生状况、室内环境等进行处理。特别要保持患者皮肤、口腔的清洁;第三,降温护理。对于发热情况较为明显的患者,要及时的进行降温护理,减少高温对患者身体带来的危害。护理过程中降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物理降温。在头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血液病病人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造成皮下出血;②药物降温:经物理降温无效给予药物降温,药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大量出汗、血压下降等。
2.3 出血症状及其护理
很多血液病患者由于自身造血存在障碍或者贫血,导致血液内的血小板数量较少,从而使得机体很容易出现出血或者出血倾向的症状,使得患者由于出血不止而造成生命危险。血液病患者出血症状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类:第一,出血不严重时,会在皮肤黏膜、关节腔等部位出现少量渗血;第二,出血严重时,会在颅内出血,并出现剧烈头痛以及喷射性呕吐等。
出血症状的护理是减少出血症状的重要措施,临床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病情观察护理。对于血液病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时,要在治疗之后的24小时内对患者的血压、心率、意识状态等进行测量,同时对出血的位置、出血量等进行统计,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第二,身心健康护理。对于有明显出血症状的血液病患者要限制其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同时要避免其受到惊吓,以静养为主;第三,饮食护理。对于出血型的血液病患者要根据其个人情况适当增加食物的热量,兵器额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为主。
皮肤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出血部位,在实际中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方法,促进止血。避免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
3 结语
血液病的临床症状决定了患者护理时的特殊性,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提高对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必须根据其基本的病症特点开展护理工作。文章分析的内容基本从临床护理经验角度出发,对于实际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34-02
功能性子宫出血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由于调节生殖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所导致,患者全身与内外生殖器并无病变,临床数据显著,功能性子宫出血在妇科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3%,其中,20%处于发育期、30%处于生育期、50%处于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分为无排卵性与排卵性两种,约85%为无排卵性,临床表现主要为子宫的不规则出血,月经长短不一,周期紊乱,出血量不一,情况严重时可见大出血。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功能性子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为18-51岁,平均年龄为(39.2±9.1)岁,12例未婚,18例已婚;对照组年龄为19-50岁,平均年龄为(38.2±8.5)岁,13例未婚,17例已婚。两组患者从年龄、子宫出血量、婚姻情况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
1.2 护理方法。对于两组患者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多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这一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未婚青春期患者,多伴随严重的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烦躁、精神抑郁、入睡困难的心理情况,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沟通,向患者耐心解释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因与相关的治疗知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令其可以安心的接受治疗[1];
1.2.2 用药护理。本组患者多使用应用性激素治疗,在用药时需严遵医嘱,按量、按时服用,待症状减轻后即可停药,同时,若出现副作用也需即刻停药,因此,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治疗原理与注意事项,让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对于行人工周期疗法患者,严格观察患者用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副作用发生情况;
1.2.3 饮食护理。由于出血的影响,患者多伴贫血,因此,在饮食方面,鼓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以及富含铁质的食物,如菠菜、海带、新鲜鱼类等,改善患者的贫血情况,增强体质。对于出现肠道副反应者,饮食宜清淡,缓解其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
1.2.4 出院指导。出院前进行针对性的出院宣传教育,指导患者在出院后严格遵医嘱服药,同时告知患者性激素与月经周期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深入了解此项疾病的发病原理,为患者发放联络卡,必要时可与护理人员取得联系[2]。
1.3 统计学方法。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X2检验并以P
1.4 评价标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贫血时间、止血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1 贫血程度。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轻度贫血者8例(26.7%),中度贫血者4例(13.3%);对照组轻度贫血者13例(43.3%),中度贫血者7例(2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2 止血时间。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5.3±1.2)d,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8.8±2.9)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示意表
3 讨论
女性在青春期到老年阶段之中,都有一定的概率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子宫的不规则出血,月经长短不一,周期紊乱,出血量不一,情况严重时可见大出血。对于此类患者,传统护理模式就是治疗与用药指导,虽然该种护理模式操作简单,但是却存在一定的漏洞。近年来,在医疗水平的发展下,护理方式也逐年开始由传统护理模式转化为人性化护理模式,该种模式不仅注重患者的用药指导,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了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在贫血程度、止血时间与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是达到了93.3%[3]。
因此,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也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