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市场研究实用13篇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

篇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鲜食品的需求逐渐上升,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向标准化和专业化方向进步,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郑明物流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冷链物流的公司之一,紧跟冷链物流需求契机实现自我突破。面对社会发展的多重机遇与挑战,郑明需要在“发展一站式的供应链”“继续进行全国范围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进入冷链零担细分市场”和“寻求发展生鲜电商的合作者”中进行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对郑明物流突破传统模式进入冷链零担细分市场进行研究,同时提供一套系统的郑明物流冷链零担设计方案,相信郑明物流未来会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其他冷链物流公司进入冷链零担市场提供借鉴。

一、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是其畸形化和极端化的真实体现,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冷链体系尚未建成。据2013年统计,中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基本上是常温运输销售,每年仅果品腐烂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1.3亿吨,经济损失严重。中国的冷链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冷链设施相对落后。近年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中国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路运输,截至2011年,全国共拥有64.5万辆铁路货车,冷藏车6152辆,占铁路货车总量不足1%。从运输情况看,受中国铁路资源等因素限制,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冷藏运输难以协同,影响冷藏运输效率。

(3)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目前,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母体的第三方物流和独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存并进。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竞争力。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零担物流的现状

面对零担市场发展的新特征,零担物流的发展前景更是备受争议。我国零担运输业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消费热度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模式异军突起,成为了城镇居民尤其年轻群体的主要消费模式之一。截至2012年底,中B2B市场规模6.25 万亿元,同比增长27.6%,网购规模1.60万亿元,同比增长54.0%。预计未来三年,电子商务市场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

近年来,由于大件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子商务的订单中,作为主要承运人的零担物流市场也开始迅速发展,2012年零担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在高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带动下,零担运输市场仍将保持10%的增速,市场前景广阔。

(2)网络化变革在即,信息化建设加快。目前,以德邦物流为代表的国内零担龙头企业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但网络模式主要是点对点网络,今后将向运作能力更高、时效更强的轴辐式网络模式演变,网络布局规划也将通过软件实现最低成本。

随着大型零担物流企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公司经营的关键因素。由于零担运输分散、性质差异性大等原因,通过人工对运输过程质量进行控制的难度很大。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在行业内普及。

(3)市场分化凸显,专线仍将长存。物流企业的兼并扩张才刚刚开始,行业竞争模式亟需转变。在行业领袖的带领下,零担运输行业将逐渐以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为主导,市场将培育出一批规模经济突出,服务特色鲜明的第一阵营物流企业团队。但在未来的 10-20 年内,国内中小型专线零担运输企业将长期存在,难以出现垄断性高的企业。但是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竞争模式的转型,专线物流公司将逐渐退出市场。

三、对郑明物流公司进入冷链零担市场的战略定位

面对零担物流市场的现状及变化,郑明物流要想进入零担市场,必须在自有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才能在零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零担物流对干线网、配送网、运输路线、车辆调度、储存条件的要求都很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涉足冷链零担行业。根据郑明现状,是否要利用自身优势进军冷链零担行业,下面我们将用swot分析模型对郑明开展冷链零担业务的利弊进行分析。

(1)优势。首先,冷链零担作为一个前景很大的细分市场,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而我国目前未有专业的冷链零担企业,郑明作为一个深耕冷链二十年的物流企业,物流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主要城市,在多个城市建有冷藏库和冻库,可以提供以干线、仓储和市配为主的全程冷链服务及其相关衍生服务,为其开展零担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郑明的竞争优势明显。

其次,郑明拥有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及人才优势。郑明良好的经营积累了大量资本,同时不断获得多方投资,企业多年经营更是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还建立了郑明学院、郑明现代物流研究所、郑明实训基地等培训基地为企业开展冷链零担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最后,企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及技术力量。在市场占有率方面,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实力排行榜中,郑明位居第三,在我国的冷链行业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在信息技术方面,郑明成立了明杉信息公司,在冷链物流业务上已配备GPS跟踪技术等信息技术。

(2)劣势。郑明物流从未涉及零担业务,对冷链零担业务流程、注意事项、风险规避等事宜都难以把握,又由于货物的特殊性,要求考虑的因素很多,很难在没有其他企业借鉴的情况下做出正确选择。同时郑明虽有丰富的冷链物流经验,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冷链零担业务的核心技术及操作仍然面临很大的困境。

(3)机会。随着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药品、食品等行业的采购、销售模式变化,冷链零担物流也变得更加需要。冷链零担作为一个前景很大的细分市场,市场潜力巨大,郑明开展冷链零担业务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选择。

同时,得利于近几年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纷纷进入市场,郑明同样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能力和多家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对郑明开展冷链零担业务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4)威胁。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也步入新常态。就物流业面临的形势来看,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行业规范更加严谨,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郑明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同时,我国市场正处于一个动荡多发期,各种突发事件经常发生,没有稳定的市场就难以对市场需求及市场未来走向做出可靠的预测,严重威胁冷链零担业务的开展。郑明的竞争对手面对这样的一个发展机遇,也在蠢蠢欲动,因此,郑明要面对来自同样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威胁。

根据企业现状以及swot模型分析,郑明物流应积极进入冷链零担市场,同时提高多样化的冷链零担服务及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打造中国冷链零担第一品牌。

四、物流公司进入冷链零担市场的市场可行性分析

现在国内冷链零担市场不饱和,竞争对手少,很多企业也只是做一些尝试。例如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开辟了零担物流冷链专线,在干线物流一直充当老大角色的荣庆物流,在行业一直头疼的零担物流做出积极尝试。另一方面零担物流潜在的客户非常多,冷链零担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大,前景广阔,更有利于郑明公司的长远发展。

郑明物流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主要城市,在多个城市建有冷藏库和冻库,可以提供以干线、仓储和市配为主的全程冷链服务及其相关衍生服务,为其开展零担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郑明优势明显。而且郑明公司已开通上海-北京往返冷链零担班车专线。专线配备多台13.7米的冷藏车,每周二、周五定时发班,承诺72小时内送达客户指定目的地。在北京、上海两地设有营业点,同时武汉和广州营业点也早在2013年12月前设立,届时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之间开设12条冷链零担往返专线。这些都有利于郑明进军冷链零担市场。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冷链零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郑明物流适时开展冷链零担业务既是公司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本文旨在为郑明物流企业在竞争领先期提供发展冷链零担业务的思路,对于郑明公司做出进入冷链零担市场的战略定位,希望未碇C魑锪髟诟鞣矫娌欢嫌呕,真正实现成为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同时为其他物流公司进入冷链零担市场做借鉴。

参考文献:

篇2

(一)研究背景

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尤其是冷链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间接推动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配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同时中央政府专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进程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与当地农户签约了直供合同,使农民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销到当地各大超市,在农产品与超市之间建立起了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产物,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各地区超市的青睐,受到了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系统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农产品供销需求。根据我国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主要争议与问题

(一)国外研究动态

冷链的诞生与冷链农产品的步入市场是基于冷冻机的发明和冰箱的普及应用,国外关于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于上世纪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至今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如,美国、欧洲等国家保鲜技术十分先进,冷藏率达100%,日本对冷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文件,荷兰冷冻设备先进,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等。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文章与书籍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较多,但整体上还未形成体系,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上。刘伟芳等人指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加大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增加冷藏车的使用比例,扩大冷库建设规模;孟凡盛等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必须提升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发展模式落后单一、研究不够宽泛深入是存在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条件也缺乏相应分析。

三、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一)南国梨特性与鞍山南国梨销售情况

南国梨果实呈金黄色,爽口,味道浓郁,于每年九月份成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钙、钾、锌、铁、赖氨酸等),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食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南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光照充沛、雨水充足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而位于松辽平原东南部的鞍山市,恰好能够满足南国梨生长对气候、土壤、降水和温度等各项条件的要求,是公认的南国梨主产区与最佳种植区。最近几年,鞍山南国梨在种植面积、产量和销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南国梨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0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1.引入第三方物流,加快市场化发展。针对鞍山南国梨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技术水平也较低问题,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重加快市场化发展,提高南国梨及其加工产品(如南国梨酒等)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对南国梨产品进行细分,引入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自己做好跟踪定位与控制工作即可,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落后,跟不上冷链物流与冷链农产品发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根据南国梨产品特性,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应以周边地区配送为主,包括大连、葫芦岛、吉林等,从产品商品化、多样化,品牌树立与宣传,丰富销售渠道,细分南国梨酒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鞍山本地的、适合南国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扶持。相对而言,鞍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南国梨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弥补这一缺陷,尽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南国梨销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当地政府提高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来扶持南国梨种植户,吸引社会投资者对鞍山南国梨产业进行投资,共同为鞍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南国梨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带动当地种植户,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与加深深度,且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性、超市分布、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物流配送方式,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冬英.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探讨[D].杭州:浙江大学,2013.

[2]张小飞.现代物流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3.

[3]李晓红.中高档猪肉产业链组织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2.

[4]邓俊淼,戴蓬军.行业协会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J].农村经济,2013(5):61-62.

[5]员巧云.涉农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J].江苏农村经济,2012(6):39-41.

[6]李岩,傅泽田,刘雪.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2011.3:39-41.

篇3

[8] 王璀一.电商争相进军生鲜市场冷链物流和保鲜仓储成考验[EB/OL].,2014-02-27.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5002507

冷链物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产业,是保证冷藏冷冻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各个环节中产品质量,减少损耗的系统工程。专业分工细化和低温产品的逐渐普及与成熟,冷链物流迅速发展。但是,基于冷链物流的成

本高、协调难及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使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冷链物流业迅速发展与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进行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识别及其关系模型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一、文献回顾

冷藏链(Cold Chain)最早是由美国人Albert Barrier (1894)提出来的,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冷链开始迅速发展。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己经具备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其中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产品冷链流通量已经占到总销售量的50%以上,并且仍在继续增长。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根据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划(FSEP),该规划实施以来,已经有600多个食品企业(共2003个)提出了认证申请,其中已有327个得到了HACCP认证。此外,欧洲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冷集箱与冷藏车的配套使用,实现了“门对门”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冷链物流的质量。G W.Guis[1]从供应链协同发展角度指出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要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冷链物流技术及管理;G;Marrocco,A.Fonte,F.Bardati[2]、Harald Vogt[3]将FRID技术运用于冷链物流运输及运营管理中,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其到了很大的促 进作用。

我国的冷链产生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相对于国外相对成熟的冷链物流,国内对冷链物流的研究相对滞后,是在专业化的市场细分背景环境下产生的。2005年我国首次建成“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使我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10-2011年是我国冷链物流取得迅猛发展时期,2011年中国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我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标委)秘书长刘卫战,在《冷链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展望》会议上,说冷链物流已上升为我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冷链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很多风险,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现已逐步得到国家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刘北林(2004)[4]认为冷链(cold chain)是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邓汝春(2010)[5]提出利用EPC实现对托盘、集装箱内货物等整个冷链上的货物物流跟踪和冷链的自动化管理,增加冷链管理的透明化程度;姜军(2008)将六西格玛管理思想引入到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将冷藏链与质量链进行了整合。

查阅文献可知,很多相关研究重点集中在物流市场风险以及业务外包风险上,对于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的研究较少。刘建,李莉,等(2010)[6]在确定物流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模型;陈志刚,陈祥锋(2006)[7]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Fuzzy-AHP综合评价方法,对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系统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盛艳,周爱莲,等(2013)[8]搭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谢莹(2009)[9]将冷链物流管理从设施管理、软件管理、技术创新以及协调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了冷链物流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黄向荣,谢如鹤(2009)[10]采用熵权法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构建了一个基于熵权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模型,提高了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客观性和评价精度;周燕(2009)[11]构建了冷链物流的质量控制系统,对冷链物流企业的产品质量风险预警预控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缪小红(2012)[12]针对冷链物流的特点,提出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的相关对策,同时于2010年构建了成本函数,对冷链物流企业成本风险预警预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综上文献所述,目前,国内外对物流企业风险评价及预警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的相关研究还不多,针对具体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辨识及因素间的关系路径的研究还没有。目前,一方面,我国冷链物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根据《2011-2016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冷链物流由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向中西部地区迅速拓展;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的相关研究处于启蒙阶段,对于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的识别,因素间的影响关系把握还不准确。现今是风险管理的时代,冷链物流企业必须认知风险,识别风险,正确把握风险因素间的关系及影响作用,才能对风险进行正确评价与防控。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冷链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风险因素间的关系模型进行研究,此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冷链物理论研究领域,对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识别

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是指影响与冷链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风险因素,是与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及财务有关的风险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追踪、领域专家访谈和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进行探讨。针对我国几大冷链物流企业等单位的部分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提纲的主要内容为冷链物流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行业市场、企业资源、发展能力、组织管理、安全保障、财务能力七个方面,确定了56个指标作为本文的研究解释变量。其中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因素:宏观经济、环保政策、行业规制等;行业市场风险因素:参与各方合作、产业集中度、竞争者行为、市场价格变化等风险;企业资源风险因素:人力、物力、冷链技术和资金等风险因素;发展能力风险因素:领导者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组织管理风险因素:组织结构风险、组织运营风险、组织文化风险等;安全保障风险因素: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安全设备等风险;财务能力风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现金状况、成长能力等。

由于指标较多,指标中有一些冗余数据,本文采用粗糙集知识对属性进行约简,消除冗余属性,提炼出重要属性。在此基础上,请8位物流领域的管理人员和16位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对属性约简后的风险按照其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统计、打分和归类。根据约简和打分结果,最终提炼整理出七大类共28项风险因素,确定为冷链物流企业经营中主要风险因素,其分类及风险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RS简约后的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及风险描述

风险分类风险因素风险描述

外部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保政策,行业规制 宏观经济的波动,经济政策的变动,冷链环保政策的变化,冷链行业规制的变化与调整,冷链科技的更新等

行业市场风险参与各方合作,产业集中度,竞争者行为,价格变化 冷链行业市场集中水平,供应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冷链行业竞争这之间的博弈、市场价的变化与调整等

企业资源风险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冷链技术资源,资金资源 冷链专业人力资源的短缺,冷链技术落后,冷链设备不完善,低温控制设备陈旧,设备维修不及时,冷链物流安检规程不完善等

发展能力风险领导者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管理人员工龄短、资历较浅、管理经验不足,管资源调配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低下,安全投入兑现率不高,安全责任制执行率低,缺乏学习创新能力等

组织管理风险组织结构,组织运营,组织文化,组织行为 冷链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清晰,安全决策水平低,组织运行效率低,管理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安全计划执行效果差,安全组织文化缺乏,组织行为失误率高等

安全保障风险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设备 安全管理计划制定不完善,安全培训及教育效果差,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善,安全规程标准化水平低,缺乏有效的安全信息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监控人员业务水平低,校正及维修不及时,安检产品防爆联检率低,售后服务质量差等

财务能力风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现金状况,成长能力 销售毛利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资产增长率等

三、研究假设

(一)假设依据

冷链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物流企业所具有的风险以外,又增加了安全高效及低温控制的要求。外部环境和行业市场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绩效会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对财务能力产生作用,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组织管理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的运用起重要影响作用。同时,组织管理也对安全制度和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保证,管理欠缺会使企业处于不安全状态[13];财务能力中,组织管理的影响也很大,组织管理水平不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进而增加财务风险产生的概率,加大风险损失程度。安全保障是确保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的有力措施,安全保障不到位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财务能力则是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发生及导致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

(二)假设及概念模型构建

由上述分析,本文探索性的提出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与风险损失的路径关系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因素概念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和所构建的概念模型,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及其子假设:

H1:外部环境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财务能力、企业资源及风险后果均有直接的促动作用。

H1-1:外部环境风险因素会增加冷链物流企业财务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1-2: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

H1-3: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导致风险后果。

H2:行业市场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财务能力、发展能力及风险后果均会产生直接的作用。

H2-1:行业市场风险因素会增加冷链物流企业财务方面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造成风险损失。

H2-2:行业市场风险因素会影响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能力。

H2-3:行业市场风险因素对风险后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H3:组织管理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能力、企业资源、财务能力和安全保障均有影响。

H3-1:组织管理风险会增加企业资源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3-2:组织管理风险会增加发展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3-3:组织管理风险会增加安全保障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3-4:组织管理风险会增加财务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4:企业资源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能力、安全保障和财务能力有显著影响。

H4-1:企业资源风险对发展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直接促动作用。

H4-2:企业资源风险对安全保障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直接促动作用。

H4-3:企业资源风险因素对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直接促动作用。

H5:发展能力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安全保障和财务方面的风险因素有明显影响。

H5-1:发展能力风险因素对安全保障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5-2:核心能力方面的风险因素对财务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后果有直接促动作用。

H6:安全保障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因素有明显影响。

H7:财务能力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后果有直接作用。

四、研究过程

(一)设计变量

为了达到研究预期目标,本文参照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同时设计了相关问卷,以调研访谈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调研访谈对象主要为冷链物流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一线业务人员。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样本特征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为61%。为了验证风险因素分类的正确性及风险因素关系概念模型构建的合理性,本文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然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风险因素关系假设模型进行研究,探明各因素间的内在作用路径,此表中的潜变量及显变量为上文中所识别的关键风险因素(如

(二)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李克特量表法的信度检验方法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lpha)法,检验各量表之间的一致性。本文选取0.7为内部一致性系数分析可以接受的阈值。分析结果如

由表3可以看出,各变量子量表的Cronbach’Alpha值都在0.7以上,表明各变量的信度可靠,各变量之间内部一致性较高。

(三)效度检验

进行效度检验时,应选择参照比较的标准值,本文运用CFA模型对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相应拟合指数及评价标准见表4,本文模型中各测量项的拟合效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测量各项的值显著性概率均大于0.05。在绝对拟合指数中,x2/df小于3,符合要求;各测量项GFI、AGFI均大于0.9;RMR、RMSEA均小于0.05的标准值。在各项相对拟合指数中,CFI、NFI等都大于0.9。据此,各变量及量表总体有较好的拟合效[16]。

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根据AMOS6.0软件修改指标对概念模型进行修改,基于对模型的进一步考虑,认为发展能力对企业资源和组织管理均有一定的影响,发展能力欠缺会引发企业资源流失,同时会导致组织管理能力。因此增加两条子假设:

H5-3:发展能力风险因素对企业资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很大的促动作用。

H5-4:发展能力风险因素对组织管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很大的促动作用。相应地增加两条关系路径:发展能力-企业资源,发展能力-组织管理,进行拟合检验,并计算个路径系数,拟合后的结构模型及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

图2 修正后的风险因素结构模型及路径系数

五、结果分析

各变量间有直接、间接和总影响三种效应关系:直接影响效应路径系数很直观,间接效应通过中间变量影响其他因变量,两个路径系数之积即为其影响系数,总影响效应为直接影响效应与间接影响效应之和。由图2路径分析可知,外部环境-财务能力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值为0.222,在0.05上显著,意味着外部环境-财务能力之间的路径关系是存在的,其风险因素对财务能力的风险概率及风险后果具有一定促动作用,H1-1是成立的[13]。运用同样方法分析可知H1-2成立,由H1-1、H1-2成立,可得出H1成立。

以此类推:H2-1不成立,H2-2成立,由H2-1不成立、H2-2成立,可得H2部分成立;H3-1成立,H3-2成立,H3-3成立,H3-4成立,可知H3成立;H4-1不成立,H4-2成立,H4-3成立,同理可知H4部分成立;H5-1成立,H5-2成立,H5-3成立,H5-4成立,同样得到H5成立;H6成立;H7成立。

企业资源-财务能力-风险后果,发展能力-财务能力-风险后果两条路径影响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后果,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502和0.085;组织管理可通过8条路径对风险后果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安全保障主要通过财务能力这条路径对风险后果有显著的间接影响;外部环境通过直接路径影响风险后果;财务能力、外部环境和行

市场对风险后果均有直接影响作用,其值为0.810、0.201、0.301。

从总体影响效应来看,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后果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组织管理,其值为1.104;发展能力、财务能力和企业资源次之,路径系数值分别为0.894、0.810、0.682;安全保障、外部环境和行业市场对风险后果影响作用较小。在冷链物流企业的7个核心风险因素中,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影响顺序为:组织管理>发展能力>财务能力>企业资源>安全保障>外部环境>行业市场。

由上分析不难看出,并不是所有的潜在风险因素都会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具有直接影响,各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一种风险因素会对另一种风险因素产生影响并改变风险损失的大小。此研究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经营风险防范的依据,冷链物流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全面考虑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根据冷链物流企业经营中各风险因素对风险后果的路径关系,制定全面的风险防控措施。参考文献:

[1] G. W.Guis.Collaboration Planning Round a Fresh Fruit Terminal.Intelligent Logistics Concepts-Improving your supply chain with collaboration and ICT(Thierry Verduijn,Babiche Vande Loo,Edit)[M].Delft:Eburon Publishers,2003:77-1 01.

[2] G.Morocco A,Fonte F.Bardati.Evolutionary design of miniaturized meander-line antennas for RFID applications[J].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IEEE,2002(2):63-68.

[3] Harald Vogt.Multiple object identification with Passive RFID Tags[J].Zurich,Switzerland,2003(6):220-226.

[4] 刘北林.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探讨[J].商业研究,2004(11):66-69.

[5] 邓汝春.冷链物流运营实务――21世纪行业物流发展理论与实务系列[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6] 宋焱,李伟杰.物流金融:出现动因、发展模式与风险防范[J].南方金融,2009(12):41-46.

[7] 刘萍萍,裴葆春.物流企业的风险评价分析[J].商业研究,2010(3):171- 173.

[8] 刘永幸.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初探 [J]. 中州煤炭,2005(6):71- 72.

[9] 王卫友,曾传华.物流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4):51- 53.

[10] 刘永胜,唐波,杨嫘.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物流,2010(2):74- 76.

[11] 刘建,李莉,关宇航,等.物流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10(2):59-62.

[12] 陈志刚,陈祥锋.基于Fuzzy-AHP的物流企业经营风险评估[J].物流技术,2006(7):113-115.

[13] 盛艳,周爱莲,李锦霞.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探讨―基于物联网[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6-59.

[14] 谢莹.冷链物流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论坛,2009(20):97-99.

[15] 黄向荣,谢如鹤.基于熵权灰色关联的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7-69.

篇5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 或屠宰、捕捞) 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建设投资大,系统庞大复杂

由于农产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要特别强调“链”的完整性,要从农产品运输的全过程入手,加强市场对整个链条的控制。

(二)运营成本较高

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就必须安装相应的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运输,储存在低温仓库,并采用先进的电脑信息系统加以控制等。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三)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

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精益性和敏捷性的双重特征,既要求着眼于各物流环节综合成本的最小化,又要求物流速度快、对市场反应灵敏。而农产品物流体系复杂,参与主体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物流过程中需要质量监控,从而需要高度的信息化技术来支撑。

二、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一)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市畜牧生产全面增长,渔业产量显著提高,蔬菜生产供应形势较好,水果产量逐年上升,我市农产品已逐步进入全国市场。同时,随着重庆与国内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农产品消费品种余缺的相互调剂日趋增多,肉类、水产、果蔬等涉农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初具规模

截止2010年,全市既有库容500吨以上的冷库45座,总库容约17万吨,万吨以上库容的冷库7座,库容量10.6万吨。其中,公共性冷库13座,库容13万吨;现有冷藏运输车170辆,年运输量35万吨。

(三)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重庆万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天利方星食品有限公司、重庆金帆果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专门从事冷链公共服务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其中,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冷链分拨中心和服务企业,占据重庆及贵州、陕西等周边地区约90%的冻品供应市场份额。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国家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市政府已将冷链物流作为“十二五”物流规划重要内容,为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我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城市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引进先进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外冷链龙头企业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三、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一)冷链物流技术水平总体落后

由于我市冷链物流发展起步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网络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冷链物流技术水平总体落后,优势农产品资源加工不足,畜禽活体运输销售对环境和居民健康存在威胁,与直辖市的地位极不相适。具体体现在:冷库总体容量小,大型公共性冷库设施缺乏;人均冷库容量仅6千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万人冷藏车拥有量0.05辆,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肉类、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冷链流通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腐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冷库分布失衡,占全市库容能力75%的19座冷库集中在主城区,物流集散与城市居住功能矛盾日趋明显。

(二)冷链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介入少

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产品损耗亦高。

四、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优化对策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尽快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标准,借鉴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弥补自身不足,来实现其健康发展,本人就如何优化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完善法规体系

推广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制定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施细则;建立以HACCP 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食品安全全程检查与监督机制。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规范化运行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二)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从生产源头实现低温控制,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加快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发展壮大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三)加快低碳冷链物流建设

通过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有效手段,实现资源集约化,发展绿色冷链物流。结合我省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通过低碳冷链物流的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冷链物流,加快发展低碳冷库、低碳运输等。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再利用等战略性冷链物流企业。实施低碳冷链物流创新示范工程,规划和建设一批省级低碳冷链物流试点企业。

(四)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和开发

充分发挥重庆市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冷链物流企业、研究机构、专业院校等参与冷链物流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加快我市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重点在冷链物流的基础、技术、管理及服务等方面尽快制定适合我市冷链物流业发展需要的系列地方标准和管理规范。积极推动重要的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五)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鼓励冷链物流专业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大力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设备,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技术;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参考文献:

[1]叶勇.张友华.中国冷链物流的最新发展和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79).69-71

[2]高国云.浅析我国物流统计发展现状[J]中国市场.2008.(3).11-12

篇6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是以满足人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多样化需求为依据,而进行的一切生产性和经营性组织的集合,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业域。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因素作用的复杂问题,其中大量因素难以量化。本文试借鉴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和钻石理论,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有关方面专家的判断、打分,构造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的各层次进行单排序计量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制约因素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1.构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钻石体系”

按照迈克尔·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和“钻石理论”,资源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支持,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政府的作用,机遇因素等6大要素互动形成了“钻石”架构,将影响到企业和产业在某个地理环境下能否产生出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能力。据此,构建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钻石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钻石体系”图

2.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绘制结构层级表

采用德尔菲法分别邀请相关专家对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诊断。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拟定意见征询表、确定征询对象。从研究目标出发,选定了长期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农产品冷链物流教育与研究等30位资深专家代表,为其发放意见征询表,并对意见进行反复征询,最后找出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共有15个。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专家建议,可以把制约因素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A),影响因素;中间层即准则层(B);方案层(C1-C15)。

图2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结构层次图

3.构造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各层判断矩阵

通过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重要性排序及相对权值,此步骤主要运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两两元素之间的权重,主观性较强。,即:

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的二级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如下(B层-C层):

一级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如下(A层-B层):

4.构造好判断矩阵后,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对A层-B层判断矩阵求解:

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

同理,对B层-C层判断矩阵求解,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均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

5.对计算结果进行单排序及总排序,得出权重结果(见表1)

对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得知,符合要求。

6.结果分析

从单排序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六大类因素对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需求状况(0.352)、政府因素(0.257)、资源要素(0.136)、企业策略结构竞争(0.086)、市场机遇(0.062)。由总排序计算结果可知,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影响程度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列的顺序应是:政府投入、城镇化水平、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化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消费观念、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产业发展、农产品冷链企业评价、科技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竞争状况、农产品冷链物流延伸业发展、自然资源、经济全球化、农产品冷链物流边缘产业发展。由上述分析得知,政府投入、城镇化水平、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化水平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是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表1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排序结果

二、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目前,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比较起来,河北省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方面的投入不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很低。此外,资金投入的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单一化,这样,一方面使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缺乏资金,另一方面也使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另一方面,政府的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培育若干个具有导向性、规模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集团,支持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所有者自主的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将一些不适合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行业准入的资格认定等,形成科学规范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要经常且及时地制定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优先发展领域的指导性意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以从宏观上指导、引导和协调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各国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同样,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刺激高质量农产品消费也需要城镇化提供人口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来支持。城镇化水平低下抑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供给不足。因此,若想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必须加大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力度。

3.积极引导高质量农产品消费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群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支撑,没有大众的消费需求的拉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不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赤贫,50%~59%为勉强度日;40%~49%为小康;20%~39%为富裕状态;20%以下为极其富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伟认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支出的真正活跃至少要到富裕状态的时期。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当中明显地活跃起来。从河北省目前收入水平看,给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支持不是很充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河北省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国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孕育出了巨大的市场。但目前人们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意识不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的总体水平普遍不高,现实的需求状况还达不到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当前,拉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是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加强农村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培养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强大的创新力,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将成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4.促进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化

企业是一项产业的主体,它的市场化水平、经营水平直接决定着该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的时间非常短,整体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市场机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难以贯通,市场配置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发挥,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现有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实体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服务品牌、服务营销意识薄弱,所有这些因素直接限制了最终的农产品消费,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壮大。因此,要营造适合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产业的发展,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产业、延伸产业以及边缘产业的发展。

5.积极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人才

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人才缺乏使得很多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项目无法开发,只能停留在单一的低级的产业层次上,所以要积极培养高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人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不断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目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急需一批既懂农产品冷链物流又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可以通过组织并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岗位培训、在职培训,招聘引进一些非农产品冷链物流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单位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营管理工作,以及通过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院校设立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管理专业,或与财经类大学合作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MBA系列课程等途径,集中培养适应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主要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达薇,刘乔,刘静.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2).

[2]陈红丽,陆华.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3(1).

[3]仝好林,任舒.冷链环境下生鲜蔬菜第三方物流商评价与选择[J].物流科技,2013(4).

篇7

1 生鲜蔬菜物流系统现状分析

由于生鲜蔬菜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等特点,蔬菜本身又有易腐性,对生鲜蔬菜的运输、储存、销售等物流过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是我国蔬菜流通领域建设速度相对较慢,蔬菜的季节性生产特点导致一定时期内蔬菜产品结构趋同。部分地区季节性蔬菜生产相对过剩,积压难卖,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据统计资料表明,2012年我国农户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

我国蔬菜市场主要由分散的农户进行种植生产,缺乏系统化组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蔬菜商贩各自独立进入市场,应对市场变化的难度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在流通环节,我国农产品整体物流管理水平较低,生鲜蔬菜同样也不例外,蔬菜的采后处理,流通中的保障措施不到位,导致蔬菜物流过程中损耗巨大。

2 构建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

2. 1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对称型)

2. 2 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I型)

2. 3 以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T型)

2. 4 以蔬菜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H型)

3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

3. 1 评价原则和方法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适宜性评价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采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

3. 2 评价过程

(1)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要进行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必须先明确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的绩效关注点,以此来确定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如图5所示)。

图5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模型设计。求出一级指标体系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求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通过与一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进行加权,可求得C级要素Ci相对准则层Am的综合重要度,见表1。

3. 3 评价结果

为保证评价的公平合理,分别选择蔬菜企业、超市职员、物流公司人员、批发市场商贩等生鲜蔬菜供销运从业人员和冷链物流研究人员对每项模式针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将各模式分数进行统计计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见表2。

4 结 论

(1)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以蔬菜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生鲜蔬菜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将是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以蔬菜龙头企业为主体,在顾客满意水平、组织与制度、物流流程三个方面具有优势。蔬菜龙头企业虽然目前在我国的数量还不多,但从长远来看,大规模基地化企业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经营包括蔬菜经营的趋势。

(2)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和以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是紧随其后相差不大的两种模式。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商,凭借其在物流领域里的天然优势,第三方物流运作在运输成本和管理费用上必然优于其他模式。但冷链物流属于专业物流,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较多,必然先伴随大成本的设施设备投资,这对目前国内尚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来说,恐怕是难以承受的。

篇8

一、6西格玛管理方法的概述

6西格玛管理法最早是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在1986年提出的有关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该理念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从而防止了产品变异,进而提升产品的品质。通过多年的持续改善和发展,而今已经演变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和提高企业绩效的系统“方法论”。

1. 6西格玛管理的定义

西格玛是希腊字母σ的中文译音,统计学上是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σ作为品质的统计尺度,都可表示任何一个工作程序或工艺过程。1σ可以解释在每100万次机会中有691500个出错的机会,而6σ则表示为每100万次机会中只有3.4个出错的机会。当企业不断追求产品品质改进,达到6σ程度的时候,其绩效就几近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作为产品或服务业绩的一个统计量,6西格玛管理方法以其精确的数据为基础,以科学的工作程序为模式,分析和改进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关键因素,达到了更高的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了顾客满意度;持续进行流程改进,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与生产周期,它是以降低成本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和企业战略工具。

2. 6西格玛管理的特点――强调系统的质量持续改善过程

为了适应各种经济形式的需要,6西格玛已经被抽象化,不再强调其统计学意义,而更多的是强调系统的质量持续改善的过程。6西格玛管理,已经拥有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经过企业成功实践的工具和方法,即6西格玛改进方法 DMAIC 和6西格玛设计方法 DFSS。这套管理方法有助于将理念变为行动,将目标变为现实。

6西格玛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从满足顾客需求出发;第二,强调团队的整体合作,动员组织各层、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第三,其实施的过程主要在向顾客传递价值,强调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改进,重视影响流程所产生结果的关键因素;第四,强调产品的优质高效,通过不断优化流程,使降低流程的波动性,使产品质量更具稳定性,成本更低,以达到更高的质量目标;第五,以数据说话,依赖严谨的统计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管理当中,提倡量化管理;第6,强调持续改进,使质量水平不断向6σ或更完美的质量目标接近,从而达成顾客的要求。

二、我国蔬菜冷链物流企业管理方法应用――DMAIC流程改进模式

6西格玛管理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系统管理方法。它已经总结了20多年的成功经验,吸纳了近10年来的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满足顾客需求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方面已经上升到一种战略的高度,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DMAIC 流程改进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它是用于对现有流程的改进的系统方法,包含了项目管理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管理方法等方面。该方法在整个过程都建立在统计技术的数据分析基础上,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决策,在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产品质量更佳、交货时间更快和经营成本更低的目标,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通过借助6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改进模式,应用到我国蔬菜冷链物流企业管理中去,将所有的重复性活动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应用一种新的方法到某一行业的同时,必须先该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此以下部分着重分析我国蔬菜冷链物流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以找到关键因素来进行改进。

1. 我国蔬菜冷链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冷链物流已成为世界各国改善农产品流通条件、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及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技术。特别是发达国家,其蔬菜冷链保鲜技术已经达到了十分先进的水平。英、美、日、加拿大等国家非常重视蔬菜采摘后处理的各个环节:从采收和田间包装、预冷、清选与杀菌、打蜡到薄膜包装、分级包装,蔬菜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从而就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田间采后预冷,送至冷库,通过冷藏车运输,然后送达批发站冷库,进而到自选商场冷柜,最后到消费者冰箱,形成蔬菜的冷链物流过程(图1)。

在各个环节中,由于处理及时得当,蔬菜在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为 1%~2%,这样就保证了蔬菜产品品质,减少了蔬菜的损耗,进一步提升了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产生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蔬菜冷链物流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而且损耗浪费惊人。2008年有数据表明,按照全国蔬菜的平均价格是每500克7分钱,若按25%的损耗计算,全国范围白白“浪费”蔬菜价值可达122亿元。2009年的山东葱蒜价格暴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蔬菜冷链物流管理不当的问题。根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3月在武汉白沙洲农贸批发市场所做的调查发现,运输过程中,很多生鲜蔬菜产品直接从进货地的冷库取出上货,途中并没有任何冷藏措施,车体外覆盖两层薄膜再加一层厚棉絮,以控制车内温度。这在很多情况下,导致中间损耗比较大,造成生鲜蔬菜会高温烧坏,若没有保护好的话,整车都会烂掉 。

我国的蔬菜冷链物流企业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存在的问题也是较多的:

第一,缺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我国蔬菜品种多、产量大,却存在产销运距长、基础设施落后的现实问题,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行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导致了我国蔬菜冷链物流行业的产贮运销各环节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影响到蔬菜冷链物流企业的统筹规划和发展。

第二,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不足。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中,原有冷藏设施陈旧老化,并且新的冷链物流设施投入不到位,导致冷库容量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有80%以上的蔬菜采后仍处于现采现运,有的蔬菜在冷库贮存后,基本上是常温运输粗放条件,蔬菜的损耗是相当大的。这样就导致了蔬菜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后劲及支撑力度不足,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三,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物流专门人才缺乏。现代蔬菜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必须依靠先进的物流、信息、标准化等技术作支撑,同时也需要一支专业化的物流人才队伍去运营管理。目前我国从事冷链物流研究的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缺乏那种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第四,蔬菜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管理方法。由于我国的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不同企业或部门之间的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缺乏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的统一标准,同时也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规范蔬菜冷链物流行业,从而导致了冷藏运输率低,损耗大,物流成本较高,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除此之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普遍上都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兼容,对各个环节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同时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存在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支持力度不大,资金和法律上的支持不足等缺陷,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综上所述,现今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应用到我国的蔬菜冷链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提升我国蔬菜冷链物流的市场竞争力。

2. DMAIC 改进方法在我国蔬菜冷链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我国蔬菜冷链物流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硬件设施技术因素到全民冷链物流意识,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制约我国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蔬菜冷链物流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将DMAIC 改进方法用于蔬菜冷链物流企业管理过程的分析,发现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消除蔬菜冷链物流流程中的劣质成本,有助于构建我国蔬菜冷链物流体系。

(1)定义阶段(Define) 在蔬菜冷链物流的6西格玛改进定义阶段,各物流企业必须以现有资源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恰当的方法,以明确问题、目标和流程,从市场中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获得顾客的潜在期望。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不断调整及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具体实现各环节供应商的协同供货、加工制造商的同步运作、仓储运输部门的有效衔接、销售商的渠道畅通,进而保证合作的上下游节点的系统稳定性,从而保证充足合格的产品供应。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对蔬菜冷藏链流程进行优化、确定其过程能力和可靠性的研究。

(2) 测量阶段(Measure) 在蔬菜冷链物流的6西格玛改进的测量阶段,各企业可通过采用顾客调查表、跟踪顾客服务信息、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与服务优势等手段,对蔬菜产品的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配送、销售,这一系列完整的供应链流程进行数据跟踪调查,同时在蔬菜采后遇冷、蔬菜产地冷藏、蔬菜冷藏运输、蔬菜销地冷藏、蔬菜零售冷柜及消费者家庭冰箱所形成的蔬菜物流冷链核心流程进行层次分析,以准确理解顾客的不同期望及需求水平,借助关键数据缩小问题的范围,从而得出影响蔬菜冷链物流的关键因素,明确问题的核心所在。

(3)分析阶段(Analyze) 在分析阶段,各蔬菜冷链物流企业必须对蔬菜产品及其冷链物流服务组合进行质量机能展开,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运用各种有效分析工具,对已经测量并获得的导致蔬菜冷链物流失效的数据和流程图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得出对蔬菜冷链物流过程中有积极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必须改革的因素,并提出初始的改进方案和实施计划。

(4) 改进阶段(Improve) 现代的蔬菜冷链物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系统高效调控、高新技术储运设施保护条件下的一条龙服务基础之上,因此可以拟定多个改进方案并对关键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在明确每个节点的作用、流程的重点、流程的标准程序之后,从中挑选最佳的改进方案,推出新的蔬菜冷链物流流程,以减少冷链物流过程的缺陷或变异。其中,要特别进行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更多地掌握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促使企业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集约管理型的转变。

这样就能有效保证蔬菜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损耗和污染的降低。

(5)控制阶段(Control) 蔬菜冷链物流流程是由各个子系统组合而成。因而如果某一层次或某一环节发生失效,都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上一级系统的蔬菜产品及其物流服务质量性能的实现,最后导致整个蔬菜产品及其物流服务组合失效,从而导致顾客不满意,甚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在6西格玛管理的最后控制阶段,主要在于:制定过程控制的计划、搜集计划的开发及执行的数据、制作相关的应变计划,并且对影响蔬菜冷链物流质量的因素数据进行不断地控制和改善,及时解决出现的各个问题。同时也要对改进后的蔬菜冷链物流流程进行不断监控和不断改进,针对顾客提出的要求做出灵活调整,进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蔬菜冷链物流流程。

三、总 结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以及现阶段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蔬菜冷链物流企业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6西格玛管理改进方法,使得蔬菜冷链物流的各环节都能够采用量化管理,以实现规划的布局合理、管理体制的完善,从而具备先进的设施和技术水平,使得我国向具有标准化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迈进。

但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给了一个理论方向,是前瞻性的概念设计,由于数据采集的困难 ,未能给出一个案例。毫无疑问,应用6西格玛原理,就能不断改进冷链物流的过程质量,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达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因此,对蔬菜冷链物流的6西格玛管理理论指导与方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如何在冷链物流过程中获取精准的数据以及具体进行量化分析和管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可选家乐福或者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以进行生鲜蔬菜冷链物流中的DMAIC流程改进。

参考文献

[1]常娥. 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研究[D]. 北京: 北京物资学院, 2006.

[2]杜卫东,魏启文.我国蔬菜水果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8,14(02):24-32,92.

[3]郭红霞.6西格玛管理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147-148

[4]黄利伟.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5]姜军.我国进出口水产品冷链物流的6西格玛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6]刘敏,谢晶,姜利红.基于HACCP体系管理的蔬菜冷链物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D].2007,(11):4-6

篇9

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模式,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冷链物流是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鱼、肉、禽、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消费等物流环境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最大地保护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消耗的一种物流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呈现长距离、大规模等特点。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及运用水平仍比较落后,冷链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冷链物流水平不重损坏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因此,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不仅有利于维护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丰富物流发展理论,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较少。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加上冷链物流前期投资大,回收慢等特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目前虽然我国物流公司较多,但提供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较少,而专门针对冷链产品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则微乎其微。目前,中国仍没有一家冷链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能覆盖全国,加上冷链物流企业对设备以及技术的要求均较高,一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后盾,很难开展冷链物流。(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目前硬件建设仍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冷链物流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冷藏车、冷库、物流设备、加工设备、码头设备与存储设备等。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从利用上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大多集中在生产型企业手中,冷库与车辆只为企业自身服务,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中国的农产品冷链大部分只是某一环节的冷链,针对全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目前80%的蔬菜水果、水产品,90%的肉类在运输销售途中基本上没有冷链保证。首先,由于信息不畅造成农产品在运输途中耽搁的现象时常发生;其次,易腐生鲜农产品装车、装船工作往往不是在国际标准要求的保温场所或冷库进行,而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露天进行;最后,现代化的冷藏卡车大部分都较为肮脏、陈旧,功能不全,无法满足冷链的要求。(四)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从国际经验来看,严格的行业标准与监管是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编辑并发行了很多物流国家标准,这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仍不完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业没有全面的规范,如冷冻冷藏洁净度控制等。(五)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目前我国高素质、高技术的物流专业人才不多,训练有素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更为稀少,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我国现有的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储运部门转型而来的,其经营管理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全局把握,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健全经营网络,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细分市场,发展增值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应基于整个链条建设的考虑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并促使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改进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通过电子交换系统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冷库与冷藏车的全面动态监控。其次,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建设低温仓库。低温仓储主要有特殊冷藏库、冷冻库与冷藏库等。如新鲜蔬果的冷藏需要建立特殊冷藏库,熏制品、火腿、冷冻食品的存储则需要冷冻库,鲜奶、鲜鱼肉、鲜鱼子等则需要冷藏库来保存。(三)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冷链物流各结点的有效连衔接。即冷链物流的下游结点如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餐馆、家庭等,中间结点如配送中心、冷藏库、中间商等与上游结点如生产加工基地等是否能有效衔接。各结点的有效衔接一方面与有赖于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则要求联合各方力量,成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四)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首先,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与推广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如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以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经营。其次,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检查与监督机制。再次,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标准,促使各结点的有效衔接。(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建设。目前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从而影响了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因此,加强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与高校合作,引导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由学校负责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部分则由冷链物流企业来承担,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二是通过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现有员工的不足,并积极举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高级培训班,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多加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农产品冷链物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良培,李淑华,陶建平.基于时间竞争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9:2320-2324.

[2]杨维霞.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初探[J].商业时代,2010,15:64-65.

篇10

1引言

2014年,中国唯一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果蔬流通时通过链物流运输只占10%,造成的果蔬损失高达30%(发达国家损失比约为5%),若达到发达国家标准,相当于节省了一亿亩耕地,可以解决18亿人一年的口粮。”由此可见,冷链物流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冷链物流的服务领域已不止于食品,并扩展到医药、植物、贵重仪器等方面。

近些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市场潜力逐步展现,依国际标准,当人均GDP在4000美元时,冷链物流会迎来快速发展,我国国内人均GDP在2015年就已经高达7700美元,按照标准我国冷链物流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我国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无法使从起始点到消费末端的流动运输仓储效率和效益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整合,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讲,我国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尤其是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不明确;从市场来说,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提供的冷链物流服务较少,冷链成本和能耗较高,极大阻碍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冷链物流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高知识和技术人才缺乏,以至于设备利用率较差;从竞争方面来说,国内冷链物流企业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点,追求短期效益,冷链运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运输仓储物品管理失控等;从整个供应链来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整个冷链物流产业环节无法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是限制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第三方冷链物流作为冷链物流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针对其冷链系统能耗的研究,不仅能降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改善运营现状,还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针对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冷链系统能耗评价研究十分缺少,本文拟多角度分析影响冷链系统能耗的因素,并构建评价体系,为客户选择提供一定的参照。

2冷链系统能耗因素分析

冷链物流区别于其他物流产业,一个“冷”字更是让冷链物流区别于普通物流,冷链配送车量、冷链仓储装备、冷链仓储场所、衔接过程以及一些冷链的辅助活动第三方冷链物流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又因为冷链系统贯穿了整个商品环节,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将能耗分析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环节和衔接辅助环节。

(1)仓储环节。仓储环节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耗能设备和冷链仓储环节上。耗能设备包含了两类:仓储设备和制冷系统,仓储设备主要包含了巷道推垛机、自动提升货柜、分拣机等设备;制冷系统主要包括了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风机,冷链仓储的能耗主要是制冷设备,占比约8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制冷设备的耗电量占全国用电量的15%。管理因素也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冷链仓储库房没有明确的温度能源台账,库内温度的调节主要依靠经验,甚至直觉,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堆码方式或者出库方式的混乱导致出入库次数和库门开启较多,增大了能源的消耗;仓库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导致设备操作失误、维修、检查不到位,也会引起能源极大的消耗。

(2)运输环节。运输环节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技术、设备、管理三个方面。技术方面包括了车辆的制造工艺、密封性、驾驶人员的驾驶习惯和车辆配载货物的合理性,都会增加能源消耗,如车辆投入使用阶段的耗油量呈“U”形,当初三年由于初始投入车辆磨合会造成极大的耗油量,当设备老化后,耗油量又逐渐上升等。设备方面主要是以运输车辆为主,国内没有严格的车辆淘汰制度,性能参差不齐,此外,冷链初始端和末端的公路情况,也是冷链在途能耗的一个重要指标。管理方面主要有运输时车内货物的码放方式、货物的装卸时间控制、车载制冷系统的开启关闭管理和车辆回来载货率都是运输环节管理的节省能源消耗的环节。

(3)衔接辅助环节。衔接辅助环节主要有衔接点能耗和辅助环节能耗。衔接点能源消耗主要体现在“断链”,“断链”现象是实现冷链运输的全程低温的一道屏障,目前市场常见的“多点断”“两头冷中间断”的现象十分普遍,一般常见的手段是利用RFID温度技术实时监控温度或者利用小型冷藏箱,甚至缩短断链时间来缓解该现象。辅助环节能耗一般不直接降低或增加能耗,通过辅助手段来反馈其他环节调整能耗,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运营阶段只考虑企业本身的管理、人员等,而不去考虑冷链系统涉及的生产、交通、天气、信息等方方面面因素[2-3]。

35层次总排序

据上图,依层级结构由A至C逐层逐模块计算,最终得出最底层因素对最上层的权重赋值。显然A为B的上一层,则因素B1,B2,…,B7对A层级排序权重为1,2,…,7,C层对B层的权重就为11,12,21,…,71,故C层的每个因素对于A层的最终权重为iji。

基于上述的权重结论,再结合各因素得分值即可求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能耗得分值。

4结论

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我国冷链的F状,结合前人的研究,分析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能耗的评价指标,结合评价指标构造评价模型,最后得出各评价指标对能耗总目标的权重值,并利用专家打分法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评价,希望借此作为客户选择或者评价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借鉴,也希望对以后冷链系统能耗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篇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34-02

1 沾化冬枣产品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扩大迅速

“沾化冬枣”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十几年来,沾化县不断探索开发之路,使之造福人类。如今,这一稀有资源终于从庭院走向大田,其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5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到2008年为止,全县已开发密植园约60万亩,年产量可达3亿斤。2005年10月,沾化冬枣还被评为山东省第一个名牌农产品。目前,该县产的冬枣已成功走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1.2 贮藏保鲜技术不过关

目前贮藏保鲜冬枣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由于冬枣水份含量高,易腐易烂。不易贮藏,常温下保鲜期仅有7天左右。目前,恒温库保鲜期为2个月,气调库保鲜期为3个月。保鲜期短、货架期技术尚未破题,已成为制约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难题。

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林果产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最高不超过5%,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而没有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则高达25%至30%。因缺少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损耗,影响产品品质,同时也造成了其零售价居高不下(一些易腐林果农产品的售价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货物的损耗支出),严重压缩了冬枣的市场需求空间与市场销售半径,所以把新技术新方法――冷链技术,逐步应用到冬枣保鲜中来迫在眉睫。

2 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

2.1 自身因素

(1)成熟度。冬枣在成熟过程中,颜色、风味及营养成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成熟度是果实采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之一。冬枣成熟度根据着色情况一般分为:青果期、白熟期、初红期、半红期、全红期。不同成熟度采摘的冬枣,其贮藏时间及贮藏方式都不相同,贮藏用冬枣最宜在白熟期至半红期采摘。

(2)水分。水分是果实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冬枣含水量在白熟期为60%左右,全红期为45%左右。冬枣果肉一旦失水难以保持鲜脆状态,品质明显下降。因此,在冬枣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枣果失水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3)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果蔬采后最主要的生理活动。不同呼吸跃变型的果实在成熟时内源乙烯生成以及对外源乙烯的反应上均有所不同。明确果实的呼吸类型,有助于对果实成熟衰老机理的深入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冬枣属于非跃变型果实,具有很高的呼吸强度,可代谢消耗大量的内含物,致使枣果品质迅速下降。因此,可通过低温、氧气调节等措施使冬枣维持最微弱的呼吸状态,同时为延长贮期,还要避免出现强烈的无氧呼吸。

(4)果实完整性。冬枣果实的虫伤、病伤、挤压伤以及果柄是否完整等都直接影响其贮藏时间。不完整的枣果因为有伤口而使本身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呼吸强度增加,物质消耗加速,同时伤口处极易被微生物侵染造成霉烂,影响贮藏时间及质量。用人工采摘,可防止果皮划伤和压伤,能明显延长冬枣贮藏时间。

(5)植物激素作用。乙烯、脱落酸等是果实加速成熟的物质,对果实长期贮藏保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赤霉索、萘乙酸及1-甲基环丙烯(1-MCP)等对乙烯、脱落酸有拮抗作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但可以减轻落果,同时对延长着色和采收期,以及采后贮藏保鲜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2 环境因素

(1)贮藏温度。一般随贮藏温度的升高,枣果的老化进程加快。因此,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但低于冰点温度时会产生冻伤。一般半红枣的冰点在-2.4℃左右,初红枣高于此值,全红枣低于此值,所以不同成熟期的冬枣应分别贮藏。

(2)环境湿度。冬枣属鲜食品种,极易失水,将其置于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控制果肉水分散发是贮藏保鲜的关键措施,适宜冬枣贮藏的湿度为90%-95%。

(3)环境气体。在氧浓度低的情况下,冬枣鲜果的呼吸强度较低,有利于贮藏保鲜。同时,适当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也能明显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延缓成熟期。

(4)环境中的微生物。研究发现,机械碰伤是造成果实腐烂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生理腐烂,由微生物繁殖而造成的果实腐烂所占比重很小,但也不可轻视。生产中为了防止各种病菌的侵染,多采用采前喷药和贮期灭菌等方法加以控制。

3 冬枣冷链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初步评价

3.1 冬枣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冬枣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冷链物流业的支撑。冬枣从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沾化县要在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必须要使冷链设施相应跟上,才能体现出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2)大量产品外销拓展冷链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冬枣在常温条件下属于不耐贮品种,这就形成了产品采摘与销售的矛盾,在没有冷链物流设施条件下,形成淡季脱销、旺季滞销,农民增产不增收,产品浪费严重,价格低廉,不能均衡供应市场。因此,大量产品外销给储藏、运输和加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建立发达、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3)产品长运距、跨地区、大批量调配也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沾化县地处山东省北部,濒临渤海。产品市场销售大部分需要依托国内发达地区,还有部分产品直接出口。由于消费市场与产品产地距离遥远,需要各产地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冬枣生产基地与内地市场长距离运输通道的有效联接。

(4)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为冬枣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品旺季滞销往往伴随着竞相压价,贱买贱卖,产品销售陷入无序的混乱局面,最终损害的是果农的利益。目前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综合物流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与完善。多种运输方式互为补充。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奠定了坚实的物流设施基础。因此,冬枣基地只需要着眼于冷链环节的配套建设,便完全可以形成较为完备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从而完成产品从基地生产到收获后的自然增值,有效延伸产业链。

(5)冷链物流业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随着社会的发

展,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安全性、新鲜度、反季节消费和口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农产品流通竞争主要表现为冷链物流水平的竞争。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逐步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力度。法规约束也需要林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迅速发展与完善。

3.2 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产品冷藏能力不足。沾化作为冬枣重要的特色园艺产业生产基地,冷链贮运等后处理技术严重滞后于基地的发展速度。因此冷链设施的配套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农产品冷链硬件设施水平低。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呈现出“地窖式”、“半机械化半地下式”等简易贮藏方式并存的局面。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第二是农产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3)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目前沾化冬枣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还不是很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农产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4)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不足。大部分冬枣物流配送业务多由基层生产基地完成,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4 冬枣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4.1 加大冬枣采后贮运投资,增加贮运设施,完善冷链系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要使冬枣作为高质量的商品进入市场,就必须将采后的贮运措施放到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提高档次和升值的捷径,更是延长其上架期的有效手段;不断深入研究果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配套设施,使其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才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4.2 加强和重视冬枣采后贮运技术的研究工作

随着各种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社会对果品花色品种多、上市时间长、质量营养好需求的提高,就更需要加强果品贮藏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只有抓住影响果品品质和贮藏期限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果品采后成熟衰老的机制,才能为果品贮藏技术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探索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果品贮藏技术,为果品产业增值提供技术支持。

4.3 做好采后贮运技术的科技推广工作,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要在加大科研工作的同时,做好贮藏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稳定的推广体系和渠道,使科研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市场能得到急需的技术,科研能得到市场需求的信息,才能为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动力,使科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4.4 上下形成合力,大力推广冬枣采后的冷链物流技术

实际上,果品的采后冷链物流技术一直是我国果品贮运加工中的薄弱环节,这不仅影响产品的增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影响冬枣的贮藏加工品质,制约着贮藏加工业的发展。冬枣的冷链物流技术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和上市期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提高它的贮藏和上市质量,实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春杰,谢韶颖,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2):61―62

篇12

蜂王浆作为高档医疗保健品,其组成成分相当复杂,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核糖核酸以及核苷酸、还有类似乙酰胆碱样物质,以及多种人体需要固醇类化合物和,铁、铜、钾、钠等矿物质。 蜂王浆为粘稠的浆状物,有光泽感、其颜色呈乳白色、浅黄色或微红色。营养学家认为,蜂王浆是世界上唯一可供人类直接服用的高活性成分的超级营养食品,具有改善营养、补充脑力,提高免疫力,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品讯,预防癌症的神奇功效。但也因其特殊成分,在储藏和运输方面面临很大挑战。蜂王浆贮存需冷藏或冰冻,0℃左右储藏期为6个月,-5℃左右冷冻保存一年,-20℃以下保存两年以上。

我国蜂王浆等高档医药保健品冷链运输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是相当落后的,无论是在运输条件方面还是质量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相关部门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且相关的国家标准也不完善,这使得整个医药保健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凸显出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制约着蜂王浆的保存和运输的发展,导致市场上经常出现变质或者失效的蜂王浆,严重损害的老年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连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蜂王浆的冷藏运输方式亟待解决,因此冷链运输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

在国外,冷链运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 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O.A.Ruddich)于1984年先后提出。“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阶段的与货物的流动与转化有关的一切活动,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增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来整合这些活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这一定义不论从战略层面还是从运作层面都比较明确的规定了冷链运输管理的要素。在蜂王浆等医疗保健品冷链运输的研究、管理和技术方面,日本的冷藏药品的供应链系统已经初具规模,管理方式相当成熟,上游商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可实现信息共享,而且条形码技术在蜂王浆的高档用品的物流行业应用广泛,使物流中心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一化。再加上高效自动化的储存和拣选设备和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仓库的管理,保证物流作业高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物流成本。

二、蜂王浆冷链运输的市场分析

蜂王浆的冷链运输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运输量小,时间短,需要极度低温,因此运输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小商品运输工具,建立更加完善的储存运输体系。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低温。现在国内市场的物流运输呈现大杂烩状态,多元化状况下使得专一化水平较低,类似于蜂王浆、疫苗这类的要求严格低温的商品物流公司几乎为零。再者进军大宗商品物流行业的成本显然太高,因此蜂王浆冷链运输的实现方式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

(一)现有大型物流公司的分化。现有的物流和快递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专门分化出负责类似于蜂王浆和疫苗等商品的冷链运输分支,并严格按照其储存要求强化运输工具,完善运输流程。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变质问题。

(二)资金注入高档小商品冷链物流。新的资本注入高档商品的冷链物流,开发新市场,提高运输水平,保障其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 在技术上可以引进国外先进冷链物流技术,例如美国和日本的高效运输技术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从而激活冷链运输的市场,使其呈现标准化专业话趋势。保障蜂王浆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发展第三方蜂王浆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即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指在从事冷链运输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蜂王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可以将蜂王浆冷链运输的未来寄托在第三方物流的建立上。

(四)国家力量介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将成为社会的有一大主要群体,为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时得到身体所需的医药和保健品,国家可以适当涉入冷链物流市场。运用国家力量短时间内扩大并完善冷链运输市场。设立相关法律程序保证冷链运输的顺利实施,从而保证蜂王浆的安全高效运输。

三、完善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对蜂王浆这种高档的医疗保健用品而言,国家的监管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以及相关法律不完善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和更加完善的法律监管措施,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制定相关管理部门直接监管,严密监测蜂王浆等冷藏医疗保健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从而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预防因其变质而引发的各种医疗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蜂王浆的医药品的冷链物流监督检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明确各项标准,把工作做细、做实。在相关设备的要求上,更是殚精竭虑抓质量,保证冷藏设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各个流程负责人,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这样当有问题发生时,可以避免相关人员互相推免,避免踢皮球现象的发生,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还可以增加每个人的责任心,从而保证自己所负责的环节不出问题。

多管齐下,方可药到病除。冷链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促进蜂王浆等医药保健品的顺利流通,在解决老年人身体问题的同时也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充实和壮大。去收获一个更加健康的人生,拥抱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

参考文献:

篇13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相对落后,冷链技术、冷链设施设备、冷链运营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导致冷链服务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该领域现有的研究比较少,相关的国家标准不完善,医药冷链物流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制约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通过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进行研究,以建立完善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适合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1.1市场供需状况

冷链药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呈正相关关系,从客观上映射了冷链药品的需求状况。一般而言,买卖双方是决定商品需求的主体因素,为了更好地分析冷链药品的需求,分别选择销售量和消费者的购买力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晚,发展缓慢,总体市场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从业行业逐步增多,冷库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物生化类医药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比如华北地区的国药控股,北医股份等;华东地区的国药控股上海公司,上海医药;华南地区的广州医药,一致药业等[1]。这些企业在医药冷链物流的管理上思想先进,设施设备完善,运作顺畅,大部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高端物流要求,并且带动了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发展。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生物生化制药行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产值大幅度提升。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发展计划的背景下,生物医药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2013年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总销售产值为636.13亿元,同比增长15.67%(数据来源:中国情报网)。行业的增长势必带动医药产业销售量的增加,相应地也会提升冷链物流需求。居民用于医药产品的消费性支出增多,购买力增强,医药终端市场的规模日趋庞大,这将为药品流通业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医药冷链物流也随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

1.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标准落实不到位。医药冷链行业在标准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标准落实不到位。目前在医药产品运输配送过程中尚有没有资质的小型企业没有通过全程冷链,物流成本低导致产品价格较低;正规企业按照国家标准保证每一环节都通过冷链完成,最终导致医药产品在价格方面缺乏竞争力。消费者普遍的消费心理偏向于价格便宜的产品,这对于全程冷链操作的规范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竞争。国家出台的标准在实施层面上遇到阻碍,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企业不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自律性差,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1.2.2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医药公司运输药品普遍采用小批量、多批次,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开展集运,医药冷链物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运输难、配送难。特别是在不发达的二线城市,物流市场落后,具备冷藏品运输条件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很多医药企业被迫规定冷藏药品不得托运。我国的冷链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装备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3%左右;公路方面,我国的保温车辆约有2.5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专业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医药冷链物流业发展。

1.2.3信息化程度滞后。基于供应链理念,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到医药制造商,医药供应商,医药分销商,医药零售商等,这些物流节点没有实现完全联网,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无法对药品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受技术限制,多数物流公司采用在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温度测定,这种人工确认温度的方法不能实现温控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药品质量。医药经营企业只有提高信息化程度才能保证医药产品全程的温度监测和控制。

1.2.4监管体系落实不到位。在医药冷链物流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不能够很好地落实尚存在的与冷链物流相关的行业标准。很大一部分行业标准用来作为形象工程,在实操过程中不能发挥监管作用,出现问题各环节人员相互推诿,原因可归结为物流各环节责任归属不明确。所以很多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为了节省开支,只要在监管不到的环节,在运输过程中不遵循运输规范,没有完全按照标准进行运输,盈利第一药品质量第二,导致了医药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3]。

1.2.5专业人才匮乏。近年来中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国内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但是与之相应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却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全国各地物流人才缺口很大。至于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冷链物流,人才缺口则更加严重。由于医药冷藏品具有高时效、高价值、容易变质的特性,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物流专业水平,要既懂物流又懂医药,但是就目前而言,全国并没有一所高校开设这样的专业。即便有些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由于物流行业具有实操性很强的特征,而这些学校的教育方式跟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太少,到最后来学生只能学到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往往实践能力比较差,很难胜任企业所交给的岗位任务。

1.3发展趋势

1.3.1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在经营规模方面,根据中国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得知,冷藏药品的销售大约达到医药销售总额的25%,需求空间广阔。医药流通行业在我国的整体水平不高,技术相对落后,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预示着医药冷链物流巨大的发展潜力。

1.3.2运输日益规范化。在运输载体上,目前保温材料制备的、加冰袋或冰排降温的被动式保温箱居多,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企业将采用安装制冷设备的主动式保温箱。运输方式上,对于近距离即单程200公里以下的运输,多数企业采用自有冷藏车或自有厢式货车装备的被动式保温箱配送;对于远距离即单程200公里以上的运输,少数企业采用自有冷藏车运输。途中温度监测方面,多数企业采用冷藏车自备的温度监测设备,由驾驶员监测;采用经验证的被动式保温箱,由物流公司承诺在规定的时限内送到收货单位,这种方式随意性大,可控程度低。有极少数企业在同一批被动式保温箱中随机放置数个温度记录仪,到货后回顾性查验。

1.3.3质量管理日益健全。在整体管理水平方面,冷藏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日益健全。各企业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了与冷链管理相关的可操作的制度和程序,从药品冷链经营的质量管理入手,制定了涵盖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养护、出库、发货、复核、送货等具体的操作标准。

2.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的必要性

2.1经济角度

2.1.1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中各类产业的构成以及产业间量的比例和质的关系的总和,其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专业化。合理化由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专业化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演进。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属于服务业,本质上是第三产业,通过对它研究可以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终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2.1.2提升地区竞争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集中表现为医药物流园区,医药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在构建过程中可以集聚人力资源,形成支柱产业,迅速密集资金。

尤其是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充分运用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达到整体最优。另一方面,生产经营企业减少了物流成本,把节约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来,更好的发挥了核心竞争力。

2.1.3提高经济效率。在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过程中要建设物流基地即大规模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和多种物流线路的交汇地,可以充分发挥物流基地的综合功能,集约功能,转运功能等,整合区域的物流资源,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降低区域经济的运行成本。

2.2管理角度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物流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益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仅是产品和质量的竞争,更多的是物流能力的竞争。通过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可以提升企业管理的软实力。

在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基础之上,其发展动力主要体现在整合能力,管理水平,资金运作水平,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在现代化的市场格局中,企业的管理已经发展成产业链管理,管理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从而使得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同运作。

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锻造自身的软实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升级管理模式,统一规划供应链的整体服务,打造灵活高效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这些措施可以提升企业效率,减少损耗,最终提高医药产品的质量,保证医药产品的安全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创造良好的医药物流发展环境

3.1.1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物流发展的基础。我国正处于物流发展的起步阶段,医药冷链物流也是如此,更要注重物流的标准化问题。物流标准化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硬件标准主要是指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相关机具,工具标准和配套标准,从一个作业程序转向另一个作业程序的衔接标准;软件标准主要指物流信息系统的代码,文件格式,接口标准,物流管理,操作规格标准等。

物流领域的标准渗透在方方面面,例如我国高速公路和桥梁的限高大都是4米,然而国际上是4.5米,这就意味着国际集装箱到了我国就要卡壳。因此,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不仅要做到国内的标准化,而且要与国际接轨。

3.1.2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医药冷链物流作为一项新兴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行业,政府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尤其是政策上的扶持。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对其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有必要成立由政府的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有针对性地负责研究,制定和协调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政策上的扶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与医药冷链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所遵循;其次,要紧抓全国性的整体规划,使得各种交通工具,交通方式,各个区域之间等相互协调;最后,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明确哪些企业可以从事医药冷链物流,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资格,行业标准等,同时要出台有利于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持性政策。

3.2加大科技投入

3.2.1打造高效的信息平台。医药冷链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信息系统为平台,涉及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信息化,网络化是它的发展趋势。医药冷链物流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运输资源运用不当,业内的沟通不当,仓库过于浪费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其发展。基于互联网的GIS、GPS技术,EDI、RFID等在物流领域有着广泛用运,对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打造高效的医药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将国外医药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汉化,同时考虑到我过医药冷链物流的运作特点,对其加以改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开发我国的物流信息平台,不要过于依赖国外的科研成果。要走市场化道路,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采用市场的运作方式,才能加快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3.2.2发展电子商务。在打造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上,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目前,电子商务比较流行,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也要顺应这一趋势。电子物流管理要求企业具备完善的库存和送货管理系统,企业通过EDI直接连接到客户的数据库和仓库管理系统,管理层能够在网上及时地监管和规划存货的流转和补充。最重要的是管理层可以有效地管理供应链资料,掌握最新的信息。

3.2.3加快设施设备的研发。专业化的医药冷链物流需要高标准的设施设备支撑,为了提高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必须完善配套的设施设备。

在城市的道路体系中,要建立应急医药冷链物流的专用通道,服务于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器官的移植,灾后药品的输送等。专用通道与城市的普通通道相结合,避免拥堵造成的运输延迟。依靠不断改进的道路系统,有计划地实现“门到门”医药冷链物流的全程服务。

医药冷藏药品的运输具有“多批次,小批量,高时效”的特点 ,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可以针对药品的特性,设计具有多温控制系统的冷藏车,在一辆冷藏车上改变以往只有统一的温控区的设计方式,设立低温控制区,冷藏控制区,冷冻控制区等多个温控区,实现共同配送,提高规模效益。

3.3采用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随着供应链竞争时代的来临,医药物流企业要注重采用供应链战略,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可靠性,弹性和加强相互间的关系。

医药冷链物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响应客户,提供给他们优化的,富有弹性的客户解决方案。在变化的竞争环境里要求企业要注重“敏捷”,未来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要提高对不确定性因素应变的能力,要时刻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推动生产,通过过程管理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与供应商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赢。

3.4依托第三方物流实施业务外包

目前全球采购,全球销售与本土化生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物流业的专业化既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第三方物流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是企业的理想选择。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很少有物流外包,一方面不利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大大折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或者采用经济的手段,促使生产企业拿出物流资源交给专业性物流企业去运做。例如,可以使企业的产品生产与企业的内部物流相互分离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通过税收的调节,使得从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的营业税低于生产企业,鼓励生产企业将内部物流服务交给专业性物流公司,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生产企业的成本。专业性物流企业也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一举措在总体上使得产品的总成本更低,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5加快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我国从事医药冷链物流的队伍庞大,但真正接受过物流系统教育的人员不多,与企业的需求形成了很大反差。物流研究机构比较少,存在着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要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总体上说:一方面,政府要支持和资助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的研究机构,并且要争取和大学的物流科研机构相合作,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