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课堂步骤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课堂步骤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课堂步骤

篇1

(2)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老师的鼓励。“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是赏识教育专家的一句名言,我很受用。当学生完成任务后,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对其给出一评价,当然要以鼓励为主,对知识给出必要的点评,从其过程中发现闪光点,需要无条件的表扬。学生尝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也就慢慢会热爱思考,热爱合作,热爱探究。这样,教师的教不就“高效”了吗?

(3)对导学案的设计,老师要严谨细致。最近,我校组织到冷水滩马平中学观摩学习,我仔细看了他们的导学案,我认为教师对于导学案的内容、知识的安排和组织顺序,都要深思熟虑,反复琢磨,问题的难易也要适当。课上内容要环环相扣,跌宕起伏,问题过易过难,学生都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造成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因此,对课堂问题的把握要使用特殊疑问句的方式效果更好。

(4)还时间给学生,尊重每位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尊重每位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会放手,给他们设置不同层次问题,让他们自主思考,给每位学生机会,并且必要时采用选定发言人的手段,照顾到薄弱生的提高。只有学生有时间去自主学习,每一位学生都去自主学习了,那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了。

二、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深入课堂

(1)融洽、和谐、机会平等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上课往往会观察老师的态度,老师微笑可亲,学生就高兴,就愿意融入进课堂中。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学生。我喜欢幽默,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总之,融洽、和谐、机会平等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我们语文课堂正是通过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如我在带领学生学清照的《武陵春》前,就让大家先预习,多查资料,当学生通过“讲师团”的形式讲解时,我诧异了,学生不但对本文内容讲解的非常透切,还对词的写作背景讲解的有条不紊,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胸有成竹。

(3)要让学生深入语文课堂,自主但不自由,合作但又不缺乏独立思考,探究又不流于形式。本期来,我们学校实行了“学生讲师团”教学模式,让学生当“老师”,这样激发了学生“讲课”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的化“压力”为“魅力”,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课堂活跃了,学生有兴趣了,课堂就高效了。

三、充分发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现在每个农村中学都有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具有的优势也是众所周知的。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篇2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一线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没有“猛药”,我们应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科学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预热——前置学习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孵化器”

前置性学习一般分为两种,即课外前置性学习和课内前置性学习,这里强调的是课外前置性学习。学习单模式就是一种课外前置性学习,其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学生知识面得到了拓展,整理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兴趣得到激发。但随之而来出现了诸如“是否加重了学生课后负担”,“前置性学习是否就是把课内的知识机械地课外化”等疑问,当然,出现这样的疑问也是正常的,一种新模式的发展终究要经过千锤百炼。

实践证明,适当的前置性学习确实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是能否把握好前置性学习的“度”,这个“度”掌握好了,前置性学习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孵化器”。根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的规律和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我们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进行“预热”时应遵循适量、精要、趣味、容易的原则。

例如,有位老师布置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水》的前置性学习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缺水的情况”。课堂反馈证明,学生课外通过浏览网络、查阅图书、观看电视、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了西部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由于课外资源得到了共享,课内学习氛围相当好。应该说,这位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的这个前置性学习任务,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很好的“预热”。

二、起步——激发兴趣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课堂开始就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且保持其持久性,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小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教师融合起来。研究表明,过度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刺激会导致学生思维疲劳,而过弱的刺激往往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激发的手段上多花工夫,能让学生在刺激的“正常值”内,对所学知识有持久的兴趣。

还以《水》一课为例,上课开始,教者就依次出示了五幅图片:汹涌澎湃的大海、飞流直下的瀑布、涓涓的小溪、时断时续的流水、干涸的河床。让学生边欣赏边找出这些图片的规律:水越来越少,水资源越来越贫乏;然后让学生说:假如给你一杯水,你怎样才能最好地利用好它?水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大家都玩过、用过水,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说水,很大程度上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兴趣点得到了激发,大家都觉得有话可说。同时围绕怎样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这个深刻的话题,同学们也是有感而发。

在其他教学环节中,这位老师设计的“对西部地区儿童采访视频的播放”,自创“关于水的诗歌小竞赛”,也是对学生兴趣的再激发,这些教学设计都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提速——因势利导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师如何能合理利用好学生已形成的“兴奋点”,有效讲解文本的重点呢?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擅于合理应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总的原则是就学生课堂生成的“最新区”,甄选出最简洁、最有效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过渡语,可以是小游戏,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现场采访,等等。其目的就是将学生的兴奋牵引到文本所要让学生讨论交流的问题上来,让学生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启迪。

事实证明,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因势利导,决定着一节高效课堂的教学“亮点”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语文素养的标准之一。以《水》为例,当学生学到“勺水冲凉”这个重要环节时,出现了两种意见,有学生认为是写有水之“乐”,也有学生认为是写无水之“苦”。教师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适时地抛出“你愿意享受那无水的快乐吗?”这个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最新课堂生成,因势利导,为下一步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最终达成共识,提供了可能。

四、高速——质疑思辨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制胜点”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就有争论,有争论就有提高。学生多提出一个疑问,是对问题的再思考,是对文本解读的再升华,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制胜点”。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索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质疑思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教师要利用好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解决问题,能很快激活探究意识,在积极的情感因素驱动下自主、能动地阅读,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水》一课中,教者抛出的问题“你愿意享受那无水的快乐吗?”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讨论中学生又自主提出“一勺水冲凉,真的就有那么舒服吗?”“一把普通的钥匙,为什么在‘我们’的眼中就是权威的象征?”的疑问,并在小组和班级的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五、减速——总结拓展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热情持久地维持在一个很高的状态,是积极的,值得提倡的。但一节语文课只有四十分钟,后面还有其他科目的学习,如果临近下课,学生还处于一种语文学习的亢奋和激情当中,是不利于其后续学习的。总结拓展是对课堂节奏的调节和对课堂知识的整理和再学习,是归纳与演绎的并存。

篇3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预习检测,一查自主学习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教师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确定课堂重点、难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达到6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结对子的同学互助形式解决40%学生的“双基”问题。

第二步:班级展示,二查小组合作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各学习小组积极推荐人选进行竞争性展示,展示问题要有普遍性;问题应体现“双基”特点,给学困生一定的机会。在展示的过程在中,提倡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要及时,准确。预期达到8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20%学生的“双基”问题;60%的学生能突破重难点,结对子解决4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三步,师生互动,三查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时间控制在15分钟。

该步骤通过学优生的示范带动,教师的导引、点拨,突破课堂重点、难点。该过程提倡学生讲解、争论,教师当裁判。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0%以上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10%学生的“双基”问题;7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合作、探究问题,突破重难点,并产生学习兴趣,结对子解决3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四步,课堂反馈,四查课堂目标完成情况,时间控制在10分钟。

该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达到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的目的,同时完成课堂作业。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85%学生能主动探究新问题,进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结对子解决15%学生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对子解决5%学困生的问题。

第五步,课堂衔接,五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时间控制在5分钟。

篇4

通过在实验校先行实施及全区全面实施“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模式的结果来看,取得了以下明显效果:

1.教师的教学观念普遍发生了转变,教师普遍摒弃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的满堂灌做法,改变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再也没有课堂打瞌睡的现象。

2.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已初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遇到问题首先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寻求同伴的帮助,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篇5

1、课前延伸: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提升: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对于课前、课内、课后这三个步骤,具体要求与关系如下:

(1)课前延伸。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课内探究。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提升。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对于课堂“四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而对于五课型的设计,则应遵循如下要求:各个学科应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设计五种不同的课型,在各种课型的流程设计要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步骤,同时在课内探究的过程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要在按照“三步四环节”的相关要求设计每一种课型。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篇6

对于高效课堂,许多教师都觉得深不可测,认为它离我们很远,其实高效课堂就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机地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在教师导学案中设问导学的启发下,通过小组合作、当场检测、拓展延伸等手段进行说、写、听、想、做等有效环节的展示,以达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积极参与,大家全身心投入“的目的。那么如何让高效课堂更高效呢?

一是传统教学步骤+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高效课堂。魏书生谈到教学改革时,他说过一段话:一切的教学改革都应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不是把传统的东西一概推倒重来。他把传统比喻为一棵大树,改革不是把这棵大树砍掉,而是让这棵树不断萌发新枝,彰显生机。当然对于老树上的一些枯枝败叶一定要予以剪除。魏书生的这个比喻,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很有启示:(1)实施高效课堂其实不难,教学步骤、教学目标基本不变,只是将原来课堂中教师包揽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而已。(2)对实施高效课堂不要怕。不要认为高不可攀,因而无所适从;也不要刻意求新,认为传统的方法都不可取。我们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花的心思和精力。

二是课前预习要适可而止。教师不要让学生花太多的时间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全部通过预习去掌握。这种费时太多的预习不能持久,学生在课堂上激不起学习欲望,课堂生成效果不佳。预习要适可而止,费时不能太多,这样才能保持预习的常态化、高效课堂实施的常态化。

三是教学中不能重学案,轻课本。很多学生课本上干干净净,没有圈画批注,这说明学生没有看课文。不管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去看书,而不能在学生不看书的基础上来展示或者回答问题,即使问题很简单,答案就在书上也不例外。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径,路必须让学生去走,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并根据课本去“学”。学在展示前,而不是在展示中;自学是展示之本,展示是课改之魂。只抓魂,不抓本,则魂之易失也。故教师要将导学案和课本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特别是语文课要以阅读为主,通过阅读去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敦厚小学)

篇7

1.传统生物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步骤和教学环境全靠老师的掌握和营造,整个教学活动都是老师安排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完全属于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立刻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和心理需求,不能够及时反映并作出整改,导致学生学习和老师授课目标的不一致性。

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还体现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意识也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按照老师的指导操作,创新能力和探索意识比较差。而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学的说明和方法也不够生都有趣,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会导致学生没有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只能够停留于表面。

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教学备案很依赖于书本,讲课的过程比较沉闷,刻板,没有新意,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以及枯燥的课堂知识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形成被迫是学习心态。教学流程没有新意,日常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对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产生精神疲劳,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教学质量也就很难保证。[1]

2.新的生物教学方法的尝试

根据我校目前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三环六步”的高效课堂模式尝试:

第一步:明确目标。(1分钟)

目的:让学生总体把握本节课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即学习要求)。

步骤: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自主学习。(9分钟)

1.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

目的:让学生知道花多长时间,自学什么内容,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自学效果等等

步骤:(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在导学案中体现)

(2)教师指导自学方法;

(3)教师明确自学要求。

2.自主自学(独学)(8分钟)

目的: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自学(独学)能力。

步骤:(1)学生带着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独立自学课本,从中发现问题,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有待交流解决。

(2)教师通过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提问、检查自学作业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第三步:小组研讨(对学、群学)(7分钟)

1.小组研讨是展示的一个基本步骤,是教师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对学、群学的组内小展示活动。(展示即发表、暴露、创造、提升。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最精彩部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等互动形式,形成组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使学生初步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2.目的:按照自学提纲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分别进行独立自学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进行研讨(对学),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四人合作、交流、研讨,并生成新的问题,再研讨。

(2)教师通过巡视、倾听、质疑、询问、提问、上堂板演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搜集、整理学生研讨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引导全班学生研讨(群学),教师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第四步:质疑点拨(12分钟)

1.质疑点拨是展示的一个重要步骤,主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创造、能力提升,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最精彩部分,是教师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对学、群学的班内大展示活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更正、补充等互动形式,形成班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使学生再次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2.步骤:(1)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答疑(兵教兵)。

(2)教师答疑、点拨、更正、补充。

第五步:总结归纳(3分钟)

1.通过完善教师板书,总结归纳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区别、联系及其规律。

2.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只作更正和补充。

第六步:检测达标(8分钟)

1.检测达标练习题要精选细筛,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充分体现“低起点、小跨度、大容量”的原则。基础知识与迁移延伸内容相结合。

2.让学生能够应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应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交流、更不得抄袭。

3.学生当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停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巩固、达标的效果。

3.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3.1 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开展的首要条件

心理学表明: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敏捷活跃,比较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通过实践我发现,只有师生间关系融洽,学生才会爱老师,从而爱学老师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认为,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这是高效课堂开展的首要条件。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开展的基础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学习要有兴趣,能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如果有了兴趣,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我的做法是:首先,做好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次,利用情感因素,通过趣味教学,诱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如,上课时,教师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保持自己的亲和力、感染力和美感。做到不失时机的幽默,机智的应变,热情饱满、形象丰富的语言表达,端庄文雅的举止,清晰整洁的板书,这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积极开展实验活动。在上课时充分应用标本、模型、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等各种直观材料和设备,并做到有条件动手操作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第四,利用课外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很多事实证明,在活动中学习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之一。

3.3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高效课堂开展的关键

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则必须要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中学生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大都有增强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与欲望,,这就为高效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3.4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是高效课堂开展的保障

高效课堂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基础之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高效课堂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高效课堂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转,转出了学生的无可推卸的主体责任心。教师应该设法将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能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高效学习。我的做法是先逐步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途径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监督完成目标的过程。[2]

篇8

(2)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教师只关注书不关注人,普遍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被淡化,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学生上课前不知道老师要讲什么,课堂上听讲时稍不留神就会漏掉知识点。

(3)只注重单个的习题训练,忽视建立完善的科学系统。教师吃不透课标和教材,更把握不准中考的命题趋势和方向。教学重点没有放在揭示知识的形成规律上,没有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结果导致事倍功半,低效劳动。

(4)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学科备课组的智慧。即使教研活动搞得比较好的学校和学科,教师默默地教好自己的班级,不愿把自己的成果完全与他人分享。最终形成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低效劳动,学校的集体竞争力被削弱的局面。

二、策划

作为1992年就涉足学生教辅图书出版的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以下简称“我社”)一直关注着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变化与发展,北京志鸿教育研究院主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2009年我社联合北京志鸿教育研究院,在“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组有关学校和教育机构大力协助下,同时吸收江庐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个学校的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案——“1333教学模式”,并形成了《高效课堂》系列图书策划方案,2010年下半年推出了《高效课堂》系列图书。

(一)方案的形成

1.1333教学模式中“1333”是指“一份学案、三课型、三步骤、三环节”

①所谓“一份学案”是指教师、学生每堂课共用一份学案。一份学案把教案、学案、练案合为一体,真正把教师的劳动用到学生身上了。统一了备课组的共识,提高了教师们的备课水准;提高了学生的预习能力,80%的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革命性的提高。②“三课型”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三个基本课型。③“三步骤”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阶段)。④“三环节”是指课内探究过程要体现“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三个环节。

2.“1333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学、展、点、练”四个字

第一,“学”就是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和学案导学帮助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学案要至少提前一天下发,学生根据学案,自主解读文本,初步完成基础知识、基础题目的学习,从总体上对文本有初步把握,完成基础性目标,从而为课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展”即“展示交流,分享共赢”。通过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多样的思维,并相互启发、沟通,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在分享中实现共赢。课堂上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注重适时、中肯的评价,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在班内形成“兵教兵”的浓厚学习氛围。过程中,教师要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易错点等,为下一步点拨做好准备。第三,“点”即“精讲点拨,点评升华”。所谓精讲,主要体现为教师抓住知识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等,讲出知识的精华,讲得精彩。把握住了这“四点”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徒劳无益。教师一节课最多讲15分钟(指累加时间)。第四,“练”即“有效训练,知识落实”。当堂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训练题组,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所学,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真正实现“堂堂清”。

(二)《高效课堂》的优势

《高效课堂》作为“学案导学法”的载体,是教师教学采用“1333教学模式”的最好助手和路线图,与一般的教辅书相比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学生参与度高。《高效课堂》为学生预习新知设计了详尽的问题,具体到预习哪一页、哪一段要学会什么,让学生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在课中“合作研讨”阶段,更是明确了如何“合作研讨”。 ②编写理念先进。“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板块式教学”贯穿于每章每节的学习中。③有明确的任务指向。《高效课堂》是师生上课的“路线图”。学生上课最怕教师讲课“信口开河、无限发挥”,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遗漏知识点。而有了《高效课堂》这份学案领路,学生和教师不易迷失方向,从而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篇9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二】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ZD20110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校几年前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高效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如李萍老师执教的《用连乘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王萍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再探讨,陈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问题交流中获得分数本质的理解,等等。这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㈠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很不完善,但他们身上包含着人类千万年进化所积淀的优秀基因,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求知欲望的膨胀,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

㈡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人”,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自主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课题研究内容:

㈠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立足“高效”,抓住“构建”,开发五种策略、建立三种机制,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内容。

1、五种策略

⑴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先学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题、阅读资料、动手操作、提出疑问、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等。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作文教学中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发现规律教学中的“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学生尝试等都是“先学”。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⑵问题导学策略: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纳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即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⑶综合性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为基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参与活动,比如阅读、表达、演示、操作等,既动脑,又动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并在运用中进行拓展。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⑷生生互动策略: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强有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倾听、相互表述、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等。

⑸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当堂训练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它是对学生遗忘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运用,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测和评估,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设计训练、指导训练以及训练点评是实验进程中教师要重点探索的领域。

2、三种机制

⑴学案导学机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学案导学就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本实验将学案导学作为一个重要机制,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展备课组集体设计导学案、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等活动,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⑵课内调节机制: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是有预设的活动。但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的学习活动必然对课前预设提出挑战,甚至“颠覆”。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或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课内调节机制重在研究调节活动的产生、时机、方式、效果等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和有效性。

⑶课后反思机制:高效课堂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课例的积累,需要老师不断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实验将着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㈡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过五年研究,达到如下实验目标: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彻底打破,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有合作交流、有质疑探索、有当堂训练、有实践拓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设计从方便教师教转向利于学生学。围绕以目标为激励、以问题为导向、以差异为资源、以互动为途径、以训练为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备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发生改变。

4、探索并建构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英语单词学习教学模式等。

5、归纳整理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和理解。

㈢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学习,乐于表现。

2、探讨实现小学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3、积累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课例和学案。

4、形成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㈠研究思路: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各年级骨干教师集中整理课例,形成高效课堂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实验研究需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生本教育、尝试教学、自主学习等教育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段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2、行动研究法: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甚至是将已有的模式、经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验证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型,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进行尝试实践,积累大量的课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3、案例分析法:根据某一课型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路进行“磨课”,打造典型课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某一课例教学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观摩等进行个案对比,分析研究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具有共性的特征,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

4、叙事研究法: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叙事交流,讲述高效课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感悟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

㈢实施步骤: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实验启动阶段

1、学习:①组织学习高效课堂建构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②交流子课题研究方案。

4、组织实验前测。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XX年6月实验实施阶段

1、高效课堂基本模型建构阶段

①研究各学科导学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课堂模型深入研究阶段

①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有效对话的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设计研究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变式研究

3、高效课堂评价研究阶段:

①导学案的评价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的评价研究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17年6月 实验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2、进行实验验证。

3、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成果交流、观摩等。

5、发现问题,初步确定下一轮研究的思路。

五、已有条件和保障措施:

篇10

所以,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主体的,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才能使英语课堂变得高效。

一、 教师上课前

1. 教师要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以备教材为基础,提升到备学生、备教法等步骤。首先,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弄清本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从而合理有效地安排师生互动。其次,在设计一堂课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存在差别,要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要体现多样化。其实,如果只考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那高效是很容易实现的。所以,教学目标的重心要放在一部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身上,只有这些学生跟上了,才更容易达到课堂的高效。

2. 学生的预习

学生在课前最充分的准备就是自主预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课上老师会做详细讲解,预习是没有必要的;也有些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被动地预习,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其次,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并要大胆设置疑问。

二、 课堂上的要求

1. 教师的引导

(1) 导入要自然

课前导入就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跟随老师进入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为师生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甚至还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而永恒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 课堂要动起来

一个动起来的课堂氛围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跟着老师遨游知识的海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在讲到“EQ:IQ”这一标题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这一问,学生们议论纷纷,讨论热烈,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3) 要做到讲练结合

正如我开始提到的那位老教师,讲了一堂课,写了好几黑板,学生听了一堂课,笔记记了一大堆,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完全变成了听课的机器,在学习上处于盲目的被动中。所以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做到讲练结合。讲是要求教师要言简意赅地把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练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编或精选例题与练习题,针对性要强,保证练好题、练出实效。

(4) 课堂总结很重要

很多教师对一节课的开头往往比较重视,精心设计编排,而对课堂小结却草草结束,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其实,一个好的课堂总结不仅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后去独立思考。不管是教师自己作总结,还是引导学生去总结,都能使课堂教学有一种锦上添花,回味无穷的效果。

2. 学生的配合

学生的积极配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表现才可以定义为高效呢?我们可以用几个问题来检测一下。

(1) 这节课积极回答问题了吗

课堂发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高中生却比不上初中生,听过初中课的高中老师都有所感慨,初中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而高中课堂却冷冷清清。很多学生自认为成熟了、长大了,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

(2) 这节课提出自己的问题了吗

做一节课堂真正的主人,不要只是盲目地吸收知识,更应该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一些问题、提出问题,做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通过提问,学生可以获得有益的知识训练,学会“会学”。只有学生主动了,会学了,课堂才真正地实现了高效。

(3) 这节课进行学习小组合作了吗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增强团结竞争的意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为一部分不敢在课上发言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使其更积极更乐意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 下课后要做的事情

1. 教师要认真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每节课后记录下教学中的成功要点,比如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导入、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等;还要记录下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时间的安排失误、课堂练习选择的难易不当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瞬时灵感,这就需要教师课后及时地通过反思去捕捉,供以后教学时借鉴使用。

2. 学生要认真巩固

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课后及时巩固的良好习惯,那肯定能让学习成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课后良好巩固的第一步是复习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并要认真整理笔记,这是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步骤;第二步是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点问题,并萌生出更深层次思考的渴望;第三步是适当的课后小练习,这是检查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完成了以上这三步,学生就能做到课课清、节节懂,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

篇11

一、小学三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老师缺乏课堂掌控能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因此对待学习的认真度还不够成熟,大多是在老师的逼迫下被动接受知识,造成英语课堂效率难以提高。造成这一问题现象的因素不仅局限于学生性格,也与老师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有关,使得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教学内容安排失当。如今老师的教学,总是朝着应试教育的目的而去,因此,老师在小学三年级英语课堂的教学上过于偏重笔试能力,忽略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等内容的培养,造成学生英语模块学习畸形,不利于以后高年级的学习。

3.课堂评价注重终结式评价。目前小学英语课堂存在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即为英语课堂评价问题,单一的评价方式、终结式的评价语言,根本无法明显告知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反而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盲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特长的发挥。

二、构建小学三年级高效课堂的具体步骤

1.合理调控英语课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做计划,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切实关照到听、说、读、写每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还能适当延展课堂教学的内涵,从多角度进发从而达到合理调控课堂的目的。

2.适当转换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老套,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均有阻碍作用,所以老师应该引进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特长的发挥创设一定的环境,力求开展的一切学习活动和运用的教学方式均服务于英语课堂。

3.有效结合“教”和“学”。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层导学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在“教”的不断推进中提高学生“学”的能力,解决学生“学”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老师体会到教学的顺利,真正有效地结合“教”和“学”的问题,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4.创新课堂评价方式。现今老师的课堂评价方式不仅单调,而且过于笼统,完全丧失了课堂评价的目的,因此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老师应该从学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夸赞学生学习中的优异之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注重评价过程而非评价目的,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出一份力。

以上即为笔者对如今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的部分见解,所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步骤是笔者对教学的尝试,但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好的教学成果。笔者所带班级的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而且对于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分享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种方面均有所提高,高效课堂构建得十分成功。但这只是一部分研究贡献,笔者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为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竭尽自己心血,从而研究出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篇12

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

双重集成,多重交互,使得教学资源能够达到高效的沟通,这些特点足以使得其成为学习的好帮手和教学的好工具. 具体来讲,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高效化提升方面的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便捷的批注动作,可以方便教师更好的批注重点,及时反馈教学难点;其二,个性化隐藏功能,使得其成为练习和复习的好帮手;其三,灵活的拖拽功能,动态化展现知识规律,实现知识理解程度的提升;其四,智能回放功能,便于做好课程总结归纳,以便查缺补漏;其五,高效作图,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是理科教学的好助手;其六,高效存储和积累,便于教学资源的再次利用.

2. 现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无数的教学实践表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还存在以下的缺陷和不足:其一,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者意识不强,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资源设计存在缺陷,处理不好教学进度和思考吸收知识之间的关系,也处理不好教师电子白板操作能力和学生电子白板操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片面的展现教学技术,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从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其二,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使用面不够广泛,使用效能未能完全激发出来,也就是说很多情况教师并没有将足够的精力放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效率提升上,而是关注于评比课程上,难以保证交互式电子白板切实的发挥效能、其三,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意识淡薄,难以保证小学的各个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切实的发挥其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效能,这也给予实际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数学高校课堂的实践效果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

3.1 注重课堂导入,创设健康课堂氛围

小学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其面对的教学主体是小学生,其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积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去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健康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此次我们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的课程为例,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利用步骤应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立足小学生的数字理解情况,将温度计引入到教学中去,以小动画的方式展现温度计的效能,不仅仅可以在夏天测量出40度的高温,还可以在冬天测量出负10度的低温;其二,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演示温度计从零度慢慢变化到负10度的过程,慢慢引导学生去理解什么是负,为什么会出现负数,负数的概念是什么样的;其三,在学生对于温度计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之后,利用白板中的温度计充分的展现出教学中负的概念,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快的去理解什么是负数. 可以说在上述整个步骤中,课堂导入步骤连贯,课堂氛围健康和谐,课堂效果自然是比较理想的.

3.2 充分利用白板,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为了能够达到理想化的效果,有时候涉及到很多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另外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教学资源,这都给予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 此处我们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平移和旋转》课程来讲,其教学的步骤应该是这样的:其一,积极结合当前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体系中的方格图,使用电子白板笔进行计量和画画,引导学生去计量图形平移的距离;其二,要求学生到白板上去演示,仔细观察学生在白板上进行的图形移动情况,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去,并且成为学习主人;其三,对于学生在白板演示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正确的方式去演示白板的平移和旋转情况,以实现查缺补露,达到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3.3 合理利用白板,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13

1,高效性。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显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效率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样也是教育的要求。高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省时、省力,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同样教师也不是可以无限燃烧的蜡烛,所以教学的高效就在于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绩效最优,在中国当代改革不够到位的教育板块,绩效意识和绩效管理都还滞后于时代的要求。绩效最优就是相对于教学投入而言,教学的产出要尽可能的优质和尽可能的高效比,要求公式:教学效率= 师生教与学收益/师生教与学投入的比值最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效率≠考试分数,也不单指学生方面的收益。从公式来看,教学效率可以无限趋近于1,教学效率=1即师生教与学收益=师生教与学投入,是教学的理想结果,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达不到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使教学效率趋近于1。

2,发展性。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责任意识、教学效能感、教学能力、教学智慧都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这使得具备这些不同因素的教师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千差万别,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益;即使是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条件下设计的教学设计也有差异。人具有发展性,因此人身上具备的这些因素也具有发展性,而这些因素的发展性更使得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具有发展性。因此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3,策略多选性。我们对于不同的课堂,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是多种优异的教学策略的整合,只有对于不同性质的知识的学习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该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

1,教学目标制定的一般策略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想要造就高效课堂,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程序。基础教育新一轮化学课程的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统一于学生的发展之中。笔者认为,制定学生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需要从“吃透两头”(弄懂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吃透学情)与精准得当 (在陈述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出发。

2,教学活动组织的一般策略

教学活动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是不是高效,教学活动是关键。前面的两个环节,确立教学目标、把握起点行为都是为教学活动做铺垫的,因此设计并妥善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组织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1)教学活动组织的动态化处理。教学设计既然是对教学进行的设计,那就是对教学进行的一种大致规划,并不是真实课堂的文本演示。学生不再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而是具有独立思维和生命尊严的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各种新奇的想法。因此我们在执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实际反应,根据学生思维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动态的执行教学设计。否则,学生就会对所学内容达不成深刻理解,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2)教学活动组织的自主、探究、合作化处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教学活动组织的步骤化处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具有的能力叫起点能力,而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称为终点能力,而在起点能力和终点能力之间的一系列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称为使能目标。一旦起点能力、使能目标、终点能力的先后顺序被分析清楚,教学步骤的确定就有了科学的依据。教师理应严格按照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否则学生摸不清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自然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从而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的意义

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化学教学设计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新知识的对象;教师亦不是课堂的中心,只是学生习得新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所以在研究化学教学设计的时候,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笔者认为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化学教学设计的意义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内容有以下几点:

首先,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课堂一直是学生发展的舞台,习得新知识的重要场所,我们不得不强调课堂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展现好的教学设计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有利于发挥课堂的积极作用,学生也能得到发展。反之,课堂的重要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其次,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很多时候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而这种情绪则会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值,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则很有利于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再次,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无论是在力度、范围还是理念方面都是前七次课程改革无以伦比的,但是在有些偏远的地方却出现了合作学习等同玩闹、探究学习成为“放养”等严重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本次改革还需要大力提倡有效益的课堂教学,绝不能让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给本次新课程改革抹黑,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因而对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是有利于落实课程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