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专题研究意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专题研究意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专题研究意识

篇1

如何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21世纪幼教改革的重要问题。研究和实践一再证实:幼儿园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决定了幼儿教育的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幼儿园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课例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界定

课例研究是由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一个小组,以真实课堂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行动研究。课例实质上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课例研究既切合幼儿园和教师的实际,又便于操作,是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知行统一、实践反思的过程。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实际进行课例研究

幼儿园课例研究是基于幼儿园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幼儿园发起和规划、将本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解决本园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实际的培训活动。

2013年,我园参加国家级课题《幼儿科学素养早期介入的研究》中子课题《幼儿探究式学习》。在研究中,我们围绕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科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等主题进行课例研究,做到以研带培、研修一体化。牢牢把握:课例研究与教师培养相结合;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从而通过课例研究提高了幼儿园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例研究促进了幼儿和教师的成长。

(二)组织课例研究的理论学习

课例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理论学习必不可少。因此,我们重视并规范理论学习,采用专题讲座、教师论坛、自主学习、集体备课等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定期撰写专题理论文章及教育活动记实、个案分析、课例分析。我们组织了专题研究会,对广大教师进行了教学研究方法的专题培训,明确了课例教学研究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以教学评价为载体,以教研活动为操作流程”的园本教研活动形式。通过课例教学的行动和反思,搭起了理念向实践操作转化的桥梁,使广大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断提高。

(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研修一体化培养模式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促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就必须对教师加强培训。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研修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课例研究,能很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每学期都根据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需要,聘请幼教专家来园进行讲座,作学术报告,进行研究课的点评,和教师们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我们采取了骨干引领同事互助、师徒结对双向互动等形式,在观摩与交流、反思性教学、课题研讨和远程教育等过程中,教师们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同课异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每位教师自身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各种各样而又具体的,她们希望有一种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我园每学期开展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观摩活动,即选择同样的课题,让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然后相互听课观摩研讨切磋。

(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由教研组做出学期计划,定课例,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课例由学年组集体备课,对教学活动全程进行录像,教研组共同会诊、共同研究,名师带动,骨干引领,教师个人自我对照、自我反思。实现在教学实践中升华理论,让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三、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课例的教学研究,使园本培训在操作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开辟了园本培训中根植于教师教学实践的培训模式。研究实施以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教学理论基础和教学水平的老师,形成了一支教学骨干队伍。同时,在螺旋上升的教学行动实践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既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省、回顾,同时也包含其他的教师、研究者的观察与反思。除课例教师外,其他教师对课例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找出其与倡导的理论之间的差距,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感悟,拟订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改进计划与措施。

(二)课例研究有助于教师转变教育角色

教师工作对创造性的要求是我们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对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要求。教师教育角色的转变――从原来的教育者、指导者、要求者转变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三)课例研究有助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教师的知识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认知的效果,课例研究的地开展会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懈摄取,更恰当地面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教师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是处于一种比较教育的过程、反思教育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自觉与理性,往往这就是教师提升自己教育技能,丰富自身知识的关键时刻,亲身经历的研究式学习远比为了教而去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四)促进了教师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建构

课例研究,使园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着一种新型的讲求沟通、主动、共识、合作的人际关系,催生着崭新的合作文化。各教研组在实施课例研究时,虽是一名教师担纲,但全组教师共同参与,反思献策,经验分享,促进了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把园本研修制度建设落到了实处,使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增强了幼儿园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活力。

(五)课例研究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

我们把“观念先行,实践跟进”作为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把学习落到实处。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实践有理论依据。特别是我们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教师在园本教研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交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寻求着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积淀逐渐深厚,研究意识逐渐增强,研究能力逐渐提高。

课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思考与提高的过程,这对幼儿本身的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专业化成长既是课题研究所达到的效果,也应当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幼儿园进行课例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2

MATLAB长于数值计算,能处理大量的数据,而且效率比较高,在科学计算领域已经成为主流工具。MATLAB能够与各种程序语言进行混合编辑,大大加快了实际开发周期。这也是它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Simulink是MATLAB里的重要软件工具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是实现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并可以对系统参数做适当修改,观察调试结果。Simulink实体图形仿真模型库里的模块就是实际工程里实物的图形符号,例如,代表电阻、电容、电源、电机、触发器等等实物的特有图形符号,它不是真实的物体,而是实际物体的图形化模型,具有实际物体的特征和属性。将这些图形符号连接就能成为一个电路、一个系统就可以进行仿真实验。

目前,MATLAB在国内本科教育及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中已有较多成功的应用案例。但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学生们的有限的英语水平对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软件几乎无法使用,利用软件来进行实验仿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利用MATLAB能够与各种程序语言进行混合编程的功能,将VC编程与MATLAB环境整合成“开放式中文实验平台”,同时也可以补充传统硬件实验台元件参数难整定和实验固定的不足。

软件实验平台采用对话框操作形式,在主对话框里选择需要做的仿真实验,调出仿真模型后,用子对话框设置仿真参数,控制仿真运行。实验平台通过列表框可以选择需要进行的实验项目,列表框的内容是从程序初始化时程序所在目录的配置文件里读取的,实验名称及模型的文件名都保存在配置文件里。

软件实验平台的整个操作可以分解为:点击“进入实验”按钮,最小化窗口,打开Matlab引擎,选择列表框里的模型文件,执行相应子对话框,后恢复主窗口。点击“新建模型”按钮,弹出Simulink Library Browser对话框,操作者自行设计实验进行仿真研究。每个实验模型被不同的子对话框控制,根据实验需要自行设置相关参数。

下面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电机及拖动》中的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过程为例来说明应用MATLAB进行仿真的过程。

电动机的启动是指电动机接通电源后,由静止状态加速到稳定运行状态的过程。对直流电动机的启动一般有如下要求:要有足够大的启动转矩;启动电流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启动设备要简单、可靠。为了限制启动电流,他励直流电动机通常采用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或降压启动,无论采用哪种启动方法都应保证电动机的磁通足够大,启动电流比较小。而仿真系统启动电流过大不会对设备有影响,但设定参数时一定要意识到。

直流电动机的启动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直流电源经理想开关加到电枢回路两端,电动机的励磁绕组也直接连接到直流电源,此为直流电机他励形式。电动机运转状态的信号检测端(m)经选路电器Selector选出转速w、电枢电流Ia与电磁转矩Te等送入示波器。电磁转矩Te作为负载加到电机的转矩信号输入端(TL)。仿真模型采用定时信号发生器Timer以控制理想开关的启动时间。

仿真模型中使用的模块分别为:直流电源DC240V、直流电动机DC Machine、理想开关Ideal Switch、定时信号发生器Timer、电压测量Us、选路器Selector、增益模块Gain、示波器Scope,属于电力系统模块集中的信号源模块组(Electrical Sources)、信号与系统模块组(Signal Rounting)、输出池模块组(Sinks)等等。

模型仿真及仿真结果如下:

首先选择主菜单【Simulation】下的【Configuration Parameters】子菜单,设置模型图参数为Ode23tb,设置仿真时间设为2s,其他设置取默认值;再选择主菜单【Simulation】下的【Start】,图中模型开始仿真,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

目前,多媒体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中、高等院校的教学中,该文提出应用Matlab的混合编程以及外部程序的编程接口技术,与VC混合编程,建立“开放式中文软件实验平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应进一步研究通过Matlab引擎技术,同时深入课堂调研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所需要仿真的实验项目,建立仿真模型库和实验平台界面。

参考文献:

[1] 薛定宇,陈阳泉.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对于专业认同,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内容和方向上存在一些小同。在国外,山于专业选择的灵活性较大,因此学者并小是单纯地研究专业认同,而是将专业认同与职业认同相结介,将认同的概念具化到某一职业领域中。例如,对于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的认同。在我国的高校中,专业基本上是一贯制的,大多数学生在上学期间几乎小会改变所学专业。一旦学生小了解甚至小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会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成绩小佳。另外,专业认同感小高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对自己所学专业小认同而被迫在毕业时选择其他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这无形中也是对于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广大青年学生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损失。      

就整体而言,我国学者对于专业认同的研究并小丰富。而对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领域的研究目前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探讨,为提升这一群体专业认同的水平下提供对策研究,同时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乃至就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北京体育大学三个年级小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45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个别调查和集体调查相结介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对样本量较多年级的学生进行个人真实信息采集,以便进行后续追踪研究。

1. 2研究方法    

对于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前人有相关的探讨,本研究在周靖一《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介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特点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问卷  (共20题),第二部分是专业感受问卷(共13题),第三部分是职业规划问卷(共21题),第四部分是人u学变量(共11题)。其中前三部分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式,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选项依次赋值1-5分。    

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问卷共20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922,问卷的四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1. 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专业感受问卷共13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879,问卷的三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5. 1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职业规划问卷共21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927,问卷的三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8. 3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 3统计与分析    

采用EP工DATA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9. 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GO. 05表示显著性差异,PG0. O1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

2研究结果

2. 1问卷回收率及样本量情况    

4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07份,有效回收率90. 44%,其中男生191份,女生216份,研一233份,研二102份研三72份,因各年级招生人数小同及受到高年级学生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等因素影响,研二、研三学生样本量少于研一。

2. 2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整体状况    

如表2所示,专业认知和情感问卷最低得分为33分,最高得分为100分,这一问卷整体样本的标准化平均分为3. 74分,高于中间分值3分,表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整体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程度较好。而在三个问卷中,生涯规划的标准化平均分值相对于其他两个问卷略低,但是也高于中间分值。这说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状况中等偏上。

2. 3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小同因素影响下的差异  

如表3所示,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性别、年级、工作经历、自评所学专业冷热程度等因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选择方式和家庭来源因素上并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1)在性别因素上,三个问卷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且男生在三个问卷上的得分均值均高于女生;<2)在三个问卷上均表现出了三年级分值最低,一年级分值最高的特征;<3)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整体水平高于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4)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为热门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明显高于认为是冷门的学生;<5)小同的专业选择方式和家庭所在地对于专业认同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差异;<6)体育院校专业类型包括学科类(体育理论类专业,如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等)和术科类(运动技术动作类专业,如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两大类,两个专业类型在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生涯规划问卷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对于专业感受问卷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7)在是否跨专业考研因素上,只有生涯规划问卷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且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的分值高于非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这体现出了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对于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识和水平相对较高。

3讨论与分析

3. 1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程度较高,调查问卷中所涉及到的三个问卷在满分为5分的评价体系中,其标准化平均分都高于3. 5分。在三个问卷中生涯规划问卷的得分相对较低,这主要与体育院校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主动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小强有关。

3. 2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中男生的专业认同度要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当前就业形势有自接关系,山于婚育等客观现实问题的存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男生更为青睐,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难度要明显高于男生,这就导致了女生对所学专业的社会竞争力缺乏信心,专业认同度下降。

3. 3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随年级的升高呈负相关,即年级越高其专业认同度越低。这与秦攀博、傅蕾引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级的增长,毕业就业等压力伴随而来,而所学专业与就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小匹配会导致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下降。

3. 4相比一自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有一定工作经历再次回到校园的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要更高。这主要有两方而原因:首先,有过工作经历再回到校园读书的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时会更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第二,这部分学生在回到校园后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更加专注于所学专业。

3. 5在前人对于综介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中,专业选择方式、家庭所在地这两个因素都对专业认同度有明显影响。然而它们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山于体育院校专业特点与普通院校有所区别所致,同时与研究过程中采用的问卷和研究对象小同等因素有关。

3. 6从跨专业(即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小同)考研学生和非跨专业考研学生的对比来看,他们在专业认知与专业情感、专业感受两个问卷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涯规划问卷上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要优于非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这可能是山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思考,因此在报考研究生时选择了自己更感兴趣的专业。

4结论与建议

4. 1结论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程度较高,男生的专业认同度要高于女生;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呈现年级越高其专业认同度越低的特点;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要更高;专业选择方式、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对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并没有明显影响;小同专业类型对于学生的专业感受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以及生涯规划影响小明显;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更强,相关知识储备更丰富;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冷热门的评价自接影响专业认同度的高低。

4. 2建议      

<1)优化体育院校研究生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应当与社会整体发展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相结介,对小符介社会发展需要和无法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专业作出相应调整。打破招生人数和比例一经确定就多年小变的模式,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灵活调整招生比例,增加需求旺盛专业的招生比例,减少需求萎缩专业的招生人数。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减轻后续就业压力。     

篇4

【Key words】 Osteosarcoma; Thymoquinone; Metasta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eyang,Yueyang 41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07

百里醌(Oridonin)是从唇形科(Labtea)香茶菜属(Rabdosia)植物中分离出的一种贝壳杉烯二萜类(ent-kaurene diterpenoid)天然有机化合物,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百里醌能够抑制如前列腺癌、宫颈癌、肝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对细胞转移有一定抑制作用[1-6]。但目前尚未有百里醌对骨肉瘤转移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将观察百里醌对体外人骨肉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胰酶、胎牛血清和RPMI-1640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MMP-2、MMP-9和β-actin抗体购自美国Epitomics公司;Transwell小室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结晶紫染色试剂盒购自南京凯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工重组基底膜(matrigel)和百里醌购自美国Sigma公司,百里醌用含30%DMSO的灭菌三蒸水配成5 mmol/L母液,置-20 ℃保存,应用时加RPMI-1640培养基稀释成目标浓度(DMSO的终浓度

1.2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 人骨肉瘤细胞株SaOS-2购自ATCC,培养在含l0%胎牛血清、质量浓度1×105 U/L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2 mmol/L谷氨酰胺和1.5 g/L碳酸氢钠的RPMI-1640培养液中,置于37 ℃、5%的CO2的培养箱内培养,2~3 d换液1次,细胞单层贴壁生长至70%~80%融合时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1.3 细胞迁移实验 将对数生长期的SaOS-2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不同浓度百里醌(10、20、

40 μmol/L)作用2 h后,在培养皿上用200 μL枪头小心刮出2 mm×2 cm 刮痕,经PBS冲洗2次,在显微镜下见刮痕内无细胞残留后放置培养箱继续培养24 h,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划痕并计算各组细胞的划痕修复率,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划痕修复率(%)=[(0 h划痕宽度-24 h划痕宽度)/0 h划痕宽度]×100%。

1.4 细胞侵袭实验 不同浓度百里醌(10、20、40 μmol/L)作用骨肉瘤细胞2 h后,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将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取1×104个细胞置于Transwell小室的上室,下层加500 μL含2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放置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取出滤膜,用棉签小心擦去小室内膜上未穿过膜的细胞,细胞固定后用结晶紫染色,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并计数,随机计数20个视野,计算平均值。

1.5 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MMP-2和MMP-9的表达 裂解细胞并分离细胞蛋白质,用Bradford法测量蛋白浓度后取等量蛋白质样品(20 μg/孔),常规8% SDS-PAGE电泳,半干转膜仪转膜,5%脱脂奶粉封闭,加入特异性一抗(1∶1000)于4 ℃下孵育过夜,HRP标记的羊抗兔IgG为第二抗体(1∶2500)室温孵育1 h,ECL显色,条带曝光强度用Quantity One 4.6.2(BIO,RAD)软件分析,以β-actin为内参,通过与内参的灰度比得出目的条带的相对表达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正态分布变量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百里醌对体外骨肉瘤细胞迁移的作用 百里醌可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SaOS-2细胞迁移(图1)。百里醌(10、20、40 μmol/L)作用SaOS-2细胞2 h后,细胞划痕修复率分别为(65.42±7.82)%、(52.66±6.37)%和(40.95±5.37)%,与对照组的(86.05±8.34)%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百里醌对体外骨肉瘤细胞侵袭的作用 百里醌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体外骨肉瘤SaOS-2细胞侵袭(图2)。百里醌(10、20、40 μmol/L)处理SaOS-2细胞2 h后每高倍镜(×200)下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1.5±3.8)、(22.9±2.8)和(17.5±3.1),与对照组的(45.4±5.7)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百里醌对SaOS-2细胞中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如图3所示,不同浓度百里醌(10、20、40 μmol/L)作用SaOS-2细胞48 h后,Western印迹表明,相对较低浓度(10 μmol/L)的百里醌对SaOS-2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高浓度(20~40 μmol/L)的百里醌作用SaOS-2细胞后,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开始下调,以40 μmol/L百里醌作用后对MMP-2和MMP-9蛋白表达下调效应最显著。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为检验百里醌对体外骨肉瘤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笔者采用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试验模拟骨肉瘤细胞体外转移过程,结果表明在本次实验浓度和实验时间下的百里醌未表现出对骨肉瘤SaOS-2细胞明显的增值抑制作用,与文献[7]报道相符,同时在该浓度和作用时间内百里醌可明显抑制SaOS-2细胞的体外迁移运动和侵袭行为,从而首次在体外实验中验证了百里醌抗骨肉瘤细胞转移的效应,表明百里醌作为一种低毒高效的肿瘤转移抑制剂应用于骨肉瘤治疗的巨大前景。

肿瘤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连续的过程,三步骤学说是当前肿瘤转移的权威学说 [8-11],三步骤包括如下,(1)分离:肿瘤细胞之间黏附能力下降,肿瘤细胞开始脱离原发灶;(2)降解:肿瘤细胞开始分泌水解酶,从而降解细胞外基质(ECM)成分以及基底膜中的蛋白成分;(3)移动:癌细胞通过水解基底膜后形成的组织间隙从而向周围组织浸润甚至进入淋巴管和/或血管,最终实现远处转移。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细胞穿过细胞外基质从而实现肿瘤细胞侵袭是肿瘤转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在细胞侵袭和远处转移等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MMP-2和MMP-9作为MMPs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在正常生理条件下,MMP-2和MMP-9蛋白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调节细胞间黏附,同时MMP-2和MMP-9蛋白还可作用于细胞外成分或其他蛋白成分而启动其潜在生物学功能,并直接或间接参与胚胎发育、组织模型再塑及创伤修复等正常生理功能。在病理情况下,MMP-2和MMP-9蛋白可破坏基底膜成分和降解细胞外基质中胶原成分,使得肿瘤细胞突破原发部位正常基底膜而发生侵袭和转移[12-15]。MMP-2和MMP-9在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并分解细胞外基质,使肿瘤细胞向深层组织浸润并突破血管和淋巴管而进入相应管腔中,造成恶性肿瘤的血行和淋巴转移,同时MMP-2和MMP-9蛋白还可以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从而在促进血管生成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能有效抑制恶性肿瘤转移。在本研究中,百里醌可抑制MMP-2和MMP-9蛋白在体外SaOS-2细胞中表达,同时百里醌对体外SaOS-2细胞迁移和侵袭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提示百里醌可能部分通过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SaOS-2细胞转移。

总之,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百里醌可显著抑制体外SaOS-2细胞转移,同时百里醌还可以抑制MMP-2和MMP-9蛋白在SaOS-2细胞中的表达。因此,笔者推断百里醌可能通过抑制MMP-2和MMP-9从而抑制体外SaOS-2细胞转移,但还需大量工作研究百里醌抑制SaOS-2细胞转移的更多机制。

参考文献

[1] Ikezoe T,Chen S S,Heber D,et al.Baicalin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PC-SPES which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cancer cells via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J].Prostate,2001,49(4):285-292.

[2]崔侨,田代真一,小野寺敏,等.百里醌通过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自噬下调凋亡[J].药学学报,2007,42(1):35-39.

[3] Zhang J F,Liu J J,Liu P Q,et al.Oridonin inhibits cell growth by induction of apoptosis on human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BEL-7402 cells[J].Hepatol Res,2006,35(2):104-110.

[4] Leung C H,Grill S P,Lam W,et al.Novel mechanism of inhibi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DNA-binding activity by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Isodon rubescens[J].Mol Pharmacol,2005,68(2):286-297.

[5] Ahmad I,Muneer K M,Tamimi I A,et al.Thymoquinone suppresses metastasis of melanoma cells by inhibition of NLRP3 inflammasome[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13,270(1):70-76.

[6] Torres M P,Ponnusamy M P,Chakraborty S,et al.Effects of thymoquinone in the expression of mucin 4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ancer therapies[J].Mol Cancer Ther,2010,9(5):1419-1431.

[7] Li X T,Lin C,Li P Y.Characteristics of the cytostatic effects of oridonin in vitro[J].Acta Pharmacol Sin,1986,7(4):361-363.

[8] Cavallaro U,Christofori G.Multitasking in tumor progression:signaling functions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J].Ann N Y Acad Sci,2004,1(1014):58-66.

[9]安爱军,郑永刚,曹晶杰,等.三种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57-58.

[10]常娜,吴韦炜,徐成胜,等.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化疗治疗颈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3-4.

[11]陈宝玉,张鸣竹,房振羽.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止痛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18-119.

[12] Yamamoto A,Yano S,Shiraga M,et al.A third-generatio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 inhibitor (ONO-4817) combined with docetaxel suppresses progression of lung micrometastasis of MMP-expressing tumor cells in nude mice[J].Int J Cancer,2003,103(6):822-828.

[13]仲肖静,颜丽丽.子宫内膜腺癌中MMP-2、MMP-9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48-50.

篇5

1高等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比较复杂,兼有诸多教育的属性,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其中一种教育来定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设计也是如此,其中既包含了高等教育的元素,又包含了职业教育的元素。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要遵守,职业的特殊要求同样也要得到体现。总的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校企合作为原则。职业首先来自于企业,将企业的要求提升为教学要求,再将企业的不足也提升为教学要求,能够很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学校应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总结和归纳,确定教学的培养方向;其次,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分析,找到企业对于人“能力”的需求,总结出需要学生所掌握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与操作能力;再次,根据这些信息开设相应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最后,要与合作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确保学生就业。第二,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专业建设是一个很宽泛的命题,包括诸多方面,比如课程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等等。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课程建设。

2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要求及模式

从金融的职业特点来看,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并且几乎经济的每一个领域都要和金融打交道。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金融专业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应该也以金融的职业特点为切入点,围绕金融的应用领域,灵活设计针对性项目任务[2]。围绕金融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的现状设计的项目化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兼顾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

3强化实习过程的作用

实习过程是理实一体化改革与传统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区别之一,所起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实习体系的设计也是理实一体化改革的特色之一,以理财专业为例,其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实习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下,实习主体毫无悬念的只有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只是其中之一,授课老师同样要接受实习。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在实习过程中的直接接触将树立他们对此业务的立体感受,缩短他们的适应期。对于教师来讲,在实习过程中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将切实改变今后的课程教学效果。因为现有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者型人才,真正有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并不多。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收入在整个社会都属于中高等水平,因此很少有人会考虑转行到学校担任教师,这就导致了金融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教学脱离了实际。教师与学生同步实习,能够然教师近距离接触行业的最新动态,做到教学与时俱进。第二、实习地点。理财专业的就业面比较广,银行、保险和证券等行业都可以作为实习单位。从理论上讲,去合作企业实习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实际上这么做要考虑诸多因素。金融机构的安全等级较高,而实习人员的素质与正式员工毕竟存在差距,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人员实习。实习地点应该由学校出面进行统筹安排协调,方便实习单位对实习人员进行调度和管理。第三、实习时间。按照传统的实习方式,学生一般在掌握了所有理论知识之后才会去安排实习,通常是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理实一体化改革在这个方面要进行创新,结合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组织实习,但是还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成本。对于教师来讲,实习的内容要比学生略少,教师的实习以顶岗实习为主。第四、实习内容。传统的实习往往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对于实习的效果没有实际能力上的评价,只是以一个实习报告进行打分。在理实一体化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实习效果已经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了。学生的实习是着眼于分阶段和分层次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

4改革课程教学效果考核环节

金融专业的学生就业绝大多数会是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企业,在人才培训之前,学校与企业都签订了培养协议。为了降低学校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必须对课程教学设计是否达到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环节的设计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改革,不能用过去的考核方式来看待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那样最终的结果是教学轨道又逐步被拉回到了旧套路上,例如高考制度不变,那么高中教育的教学结果就不会变,围绕这个结果的所产生的运行规则都不会变,一直在呼吁的学生减负都是空谈,各种禁止的行为只是由公开变为了隐蔽而已。在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背景下,考核教学效果不能只靠一张检测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试卷,而是改为多种考核手段按不同的搭配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在纯理论教学的课程中,采用试卷考核是无可厚非的;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考核中,可选择卷面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降低卷面考试在最终考核结果中的影响比例,提升学生对课程实践的投入程度;在实习课程中,取消以实习报告论英雄的模式,将学生的实习表现合理评定为表现分数,并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促进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5结论

理实一体化改革是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改造,其中思想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利益为根本。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人翁意识,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程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其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

所谓一体化实践教学,就是以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将实践教学环节与具体岗位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达到工学融通,并且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会贯通,使二者紧密配合,共同实现对学生整体培养的目标。

金融专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即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看待,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课程中都积极推行实践教学,并保持相互的衔接关联性,统筹安排,将各课程、各环节的实践作为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综合考虑。

二、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是金融专业性质的必然要求

金融学专业本身是理论性和应用型都很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金融专业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因而金融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以满足金融实际工作的需求。金融一体化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的运用,通过模拟具体的实际业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真正掌握金融专业各学科的知识。

(二)一体化实践教学是解决现代金融行业就业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

现代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日益呈现全球化、自由化与信息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对现代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金融发展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大趋势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从江浙沪的就业形势来看,每年对金融专业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然而,从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来看,金融专业的学生却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预期。究其原因就是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脱节,而实践教学则是解决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通过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真正做到理论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所学金融知识和岗位需求尽可能衔接一致。

(三)一体化实践教学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备元素

在十报告中,大篇幅讲到了教育现状,并专门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拥有精湛技能的人才,而且是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因为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就业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备元素。

三、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要求将岗位需求贯穿教学的始终,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学生课堂、课外时间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

(一)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模拟岗位教学与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

利用金融与证券模拟实训室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学生仿真的凭证与相关设备。在相关理论教学进行的同时以真实的业务为基础模拟具体的业务情节,要求学生完成整个流程并对学生业务表现给予考核。

2.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同步

实践离不开技能,就金融专业学生而言,点钞、文字与数字录入是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设技能课,并将技能证书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技能大赛的东风下,我院将技能训练常规化,取得了可喜效果。

3.案例引导

课堂教学采用典型案例引起学生共鸣。案例选取应遵循时效性、真实性原则。所选案例不仅随金融行业具体讲述领域的变化而不同,而且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可适时结合时事焦点、热点。案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针对具体案例思考、分析、讨论。

4.项目实训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围绕真实项目开展,结合具体岗位需求进行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根据课程各个项目的特点及岗位要求,教师可以以任务驱动实施项目模块化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项目小组,并指定一名学生作为项目组负责人,管理项目小组并组织实施分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各个阶段的学习项目,由各项目小组在实训室将各个项目完成,如外汇交易、银行柜员综合业务等。实训过程中教师同时组织学生交流研讨,使学生既动脑、动手,又提高了综合技能。

(二)课外实践教学成果的巩固

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成长仅仅依靠课堂的45分钟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各类培训、考证、自主实践及学科竞赛等活动加以巩固。

1.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在课外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及会计从业资格的培训,将课堂专业教学内容与资格证书培训紧密衔接。

2.技能证书与外语、计算机证书并重

学校将技能证书如文字录入五笔证书、小键盘证书、珠算证书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评奖、评优过程中对技能证书给予外语、计算机证书同等权重考虑,促使学生对技能证书重视。

3.各类竞赛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

技能大赛、金融礼仪大赛及相关专业知识竞赛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将课上学习的成果最大化应用,形成学生相互激励、促进,力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三)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

1.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专题报告。实践活动可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拓展,自主完成。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除每人写出实践报告外,以组为单位。在整理、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写出每组的实践报告。以每组实训报告为题,组成员可轮流推荐发言人在课堂进行交流。社会实践是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分析、交际、合作及理解现实问题能力的提高。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

学校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邀请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制定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共同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满足为金融机构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与金融相关企业如银行、证券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建一批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提供良好的资源平台;为高年级同学提供银行等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协助单位工作人员或独立进行工作,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在校实训掌握的技能进行实际演练,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胜任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聘请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与金融专业优秀毕业生来院做讲座,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加深对工作岗位需求的理解。

3.毕业设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毕业设计的方向,如商业银行方向、证券投资方向等。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选题、搜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及动手操作工程中,也提高了对相关知识的检索和自学能力。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是学院对学生在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四、结语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在校学习,不仅包括学生课堂学习、实训,而且涵盖课外考证、竞赛,直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及实习。同时一体化实践教学也需要学院、教师、教学设施的集中全力配合。相信金融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可以大幅提高高职同学在校学习的效率,更好地为金融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金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江南大学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经济,2011(5).

[2]于晶波.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

[3]付丽红.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篇7

一 开展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汽车维修教学多采用理论和实操分开授课的形式,即先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到实训中心进行实操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易出现理论和实操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间断,使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显得较为困难,学生的操作技能很难达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学也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确立“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科研促教学与市场结合”的研究方针,建立以教务处、专业系并有企业合作参与的学校科研工作体系,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它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围绕工作(实践)任务的完成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任务。

一体化的教学表现形式有: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师与企业内训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等有效衔接。

三 如何建立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

第一,建立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应以维修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时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建立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重新编排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同步进行,边教、边学、边做。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第四,建立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需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成功关键。这就要求教师除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四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

一体化教学方法有多种形式,一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以及汽车维修技术的特点而灵活运用,也可以采用以下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结合完成教学任务。

1.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个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将汽车类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汽车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综合与重组后分模块在同一课程中讲授,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避免脱节,减少重复。

3.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

第一,按照划分的教学模块,分别建立各个模块的校内实操室。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每个模块的实操项目进行细化,再针对每个项目配置足够的设备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所需的设备资源进行整合、配套,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投资。

第二,单靠学校的投资很难满足模块化教学对设备的要求。一定要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如一些4S店、大型汽车维修厂、汽车美容店等。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进行。校企合作的较好方式是对口培养,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然后到实习基地就业。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过程中,学校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高工高管现场操作,指导学生对实际故障进行剖析、排除。这样可较快提高学生的实际维修能力。

第三,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汽车维修技师的操作水平,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培训,我校的汽车专业课教师,已把理论和实操两者融为一体,基本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地促进了教改的实施。

五 结束语

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适应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技工院校的教学活力。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认知实习、岗位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紧密衔接的系统工程,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让学生在学校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使他们不仅成为一名技术人才,更要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实现我们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一、理实一体化模式的主要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理实一体化在电子电工专业中具有一些特殊性,与其他学科不同,电子电工专业课不仅要求合理地知识运用以及务实的实践活动,此外,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在传统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只是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视频、图片进行观察和描述,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影响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技能的提升,而现在,教师运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带领学生进入车间,进行实验,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与实际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之,将技能融入理论教学之中,同时将抽象而枯燥的理论有效地转化到有趣的实践活动中。目前的电子电工专业中专业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中,有一些具体的内容和技术在课堂上很难完成。例如,在学习模拟电路操作中,学生需要到配备实训桌、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等多种部件七彩的实验室操作,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导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理论与实际相共存,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从一个传授者转换角色,变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理论与实践课都由一名老师担任,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电子电工专业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更高的关联性,电子电工专业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的实践经验,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时,无法为学生答疑解惑,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所以,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模式实施策略

(一)结合实践,营造氛围

教学理实一体化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将课堂与工作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学生在单片机的原理与使用中,需要到实验基地进行查找,认真分析,进行总结。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容易产生概念误解。利用理实一体化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实验,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课程之后,学生会感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分工,培养团结精神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中,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任命小组长,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带领组员完成任务,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全体组员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之中自由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知识的真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中职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例如学生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时,教师采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身不足,认真对待。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安全意识的形成作为重点,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电子电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将二者结合起来,是现代教学发展重要教学方法,教师要妥善利用,提升职校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18日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给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当前,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用工不仅仅需要经验型、技术型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专业学习中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真正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根本的新型“教与学”。

二、“一体化”教学模块课程的开发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专业课程建立和实施企业全程参与课程建设的合作机制和操作流程进行基于汽车营销、技术服务、检测维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专业课程开发。

1、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要进行深刻有效的变革,人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必须先行。综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用当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和实验,不断领会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内涵。

2、聘请汽车行业协会和各类汽车企业专家担任汽车专业工作任务分析的行业专家。他们都是来自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汽车企业,并具有多年实践经验,保证了工作任务分析完整性,覆盖专业岗位群。

3、引导工作分析专家进行汽车任务的分析。由于企业专家来自不同的企业,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尽相同,采取一定的方法,尽可能地把不同意见展现出来,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典型工作任务表。

4、聘请行业汽车专家和校内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骨干教师作为课程开展专家,进一步对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分析。分析出来的工作项目用于指导搭建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工作行为用于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在工作分析时,确定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以确立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和学时安排。

5、通过系统的工作任务分析,在职业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形成一系列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本教材等教学文件。

6、根据汽车专业教学内容的要求完善汽车实训场地,满足实训教学的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等。大力引进电化教学手段,使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使教学化管理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为实施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7、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各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质量评估。实行教考分离,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应答进行考核。同时,专门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跟踪教学效果。定期举行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总之,破除陈旧的职业教育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建立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学习与技能实训才会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愉快,高职院校才能担负起培养掌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篇10

第二步——集体备课,初定方案。同组教师共同阅读设计方案、提出改进意见,任课教师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初步确定上课方案。

第三步——一次实讲,互相听课。任课教师依据备课方案,在其中一个教学班进行实际授课。目的是由理论层面转化为实际操作,进一步发现问题。

第四步——录像回放,微格评课。借助录像,听课者、执教者共同面对屏幕,边听看、边评析。目的是重新审视、研讨分析、解决问题。

第五步——修改完善。任课教师根据评课的意见、建议在原稿上进行第三次修改完善。目的是积累研究过程,进一步提升认识。

第六步——二次实讲,互相听课。任课教师依据备课方案在另一个教学班进行实际授课,同时录像。目的是实践操作,验证认识。

第七步——再次回放,微格评课。根据录像,听课者、执教者再次面对屏幕,边听看,边评析。目的是将两次课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某一内容进行提升。

第八步——修改完善,实现经典。教师根据两次评课的意见和实践过程中的感受,进一步完善经典课例。目的是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将课标要求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认识,并指导教学。

通过反复研磨课例,教师将课标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加深了对新标的深层理解,教师由单一的关注教学内容转向以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习惯、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微格评课,对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分别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训练,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帮助。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的教学发生了以下变化。

篇11

根据我市现有办学条件和招生现状对药学专业15级、16级进行了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初步接受企业教育班级人数65人,未接受企业教育班级人数148人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获知,经历过药店初步教育的学生与未经历药店初步教育的学生在调查结果方面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学生对一体化教室陈列的药品和中药标本感兴趣,感觉企业人员来讲课对学习药学帮助很大。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要求非常强烈,所以职业教育要改变目前陈旧的培养模式。通过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我们认为在校生在校期间接受相关行业的管理和技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2行业调查

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毕业后能够精准就业,我们走访了本地区的医药行业,包括药厂、药店(社会药房)和医院药房,并进行了调研,普遍反映上岗后的毕业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对所在岗位也不十分满意,不能适应岗位的管理,甚至有的时间不长就要求变更工作。这样使相关单位不能及时应聘到理想的药学人员,时而久之,因为缺乏新生力量,也就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药学人员因长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会影响自己的发展。

2探索与措施

药学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促使药学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区域产业与经济,提升中职教育的产业对接水平。目前恰逢秦皇岛打造承接京津冀健康、医疗、养老产业之际,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速度更加突出,促使社会药房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本地区已有零售药店1600家,批发药店21家,人们对药学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用药安全,需要大量有知识、高技能、懂管理的药学人才充实到一线,所以为医药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中职药学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为满足社会需求,寻求适合中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我校药学团队积极探索药学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从教学的现状出发,根据药学专业发展方向及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对中职药学专业实施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首先要统一认识

我们应该构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人”角色,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职业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中职药学专业的人才职前教育一般是指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一般为在校期间进行的教育,主要是学习将来就业岗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职后教育通常是指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包括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岗前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内容因企业性质而定,如药店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药店组织构架、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药事法规、门店微机应用等;岗后培训内容一般根据岗位发展的需求而定,可以持续进行。职后教育直接影响到事业的发展。中职药学专业的人才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把职后教育中的岗前教育融合到职前教育过程中,延长岗前教育的实践,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人”角色,充分消化、吸收岗前培训的内容,解决好中职药学人员就业前和就业后教育衔接的问题。

2.2建立校企合作

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秦皇岛健康养老产业蒸蒸日上,社会药房已逐渐承担起了药学服务的责任,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执业药师和药剂员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要。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我校与秦皇岛德信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将班级命名为德信班,强化学生的企业意识,并增强了学生与相关企业的亲和力。

2.3成立药学团队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以药剂专业为建设平台,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药剂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依据专业学生人数本团队现有成员八名,均具有讲师或高级讲师职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六人为执业药师,具备双师资格。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团队成员涵盖药剂、药理和计算机三个专业,制定了药学团队岗位职责以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4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

理实一体化教室划分两个区,即教学区和实训区。实训区包括模拟药店和中药标本室。模拟药店的建立对于药理学、药品调剂技术、药品零售与服务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训奠定了基础。中药标本室方便了《天然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设置中药斗柜、张贴三证一照、展示药店管理制度等,让学生认识管理的重要性,了解药店管理的模式及各岗位的要求,同时也启发学生如何做好人生规划。药剂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立是校企合作的体现,拉近了学生和药店的距离,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就业岗位必须的操作技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中专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2.5将企业请进课堂

药剂班开设了企业实践课,每周一次,主要是聘请合作企业关键岗位的负责人给学生讲授药店管理方面的内容,当他们走进一体化教室,看到本单位风格的模拟药店,感到非常亲切,和学生犹如一家,可以结合现场讲解药店管理方法和制度,促进了学校和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情况,便于以后的管理与沟通。

2.6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每周一次企业教育,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对所有任课教师具有很大的鞭策作用,促动教师去了解药店,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7充分利用职业活动周活动,进行校企合作成果展示

为了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人角色,在职业活动周举行了校企合作成果展示。药剂专业团队给学生编排了的情景剧《中药调配四物汤》,指导学生认真彩排,对每一句台词认真斟酌,密切联系药学服务术语,对调配的每一步调配操作严格按岗位操作标准进行要求,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感受职业氛围、体验职业角色。学生成立了5.12练习小分队,利用业余时间一丝不苟的排练,对排练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尤其是操作技能强的动作严格要求,刻苦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构筑成了“5.12精神”,明显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

2.8开展技能大赛

2017年12月份,组织了药剂班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整个活动是先进行三周的技能培训,第四周进行大赛。项目包括中药辨认与调配及中药炮制。通过训练和大赛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学过的药学知识、提高的药学技能,同时也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更可喜的是有几个学生中途要求报名参加,我们也吸收入队让他们跟着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实现了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

2.9走进企业,感受职场

篇12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74-03

随着不断革新的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渐成为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德、法、英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目标,以不断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巩固国际竞争中可持续的优势地位[2]。

对土建类专业的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的,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扎实的基本专业技术理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理实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指导下,国内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一套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对生源质量整体不断下降的问题[2]。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教学中实行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1 土建类高职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在各国教育体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和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发展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现实问题。由于区域差异,各地经济水平不一,教育发展不均匀,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陷入困境。一定程度的高职教育机构被动发展,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我国教育体系的高校扩张规模已确定,生源数量逐年下降,很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生源问题。同时也注定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整体不断下降的趋势[2]。通过对高职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的调研和土建行业企业调研,发现当前土建类专业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生源质量现状 生源质量对教学的形式与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图1为统计到的近年来全国高考参加与录取人数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已经达到高峰,在2008年的1050万达到峰值后,有陆续递减趋势,近三年内稳定在930万左右。高考录取比例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平均每年以十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截至2014年,录取比例达到75%(图2),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规模更是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就陕西省2014年高考录取而言,高职专科分数线:文科高职专科为273分,理科高职专科为256分。相应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在200~400分,可见生源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整体不高。

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对高职教育来说,全国各地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办学资金不足、教学环境落后、师资质量不高且短缺、教学设备差以及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等。在适应生源变化过程中,从本科专业传承下来的高职土建专业课程体系早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的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设置上,许多院校还是受传统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定位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定位不准。理论课内容及难度定位过难,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单一,师资能力培养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就业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状况 党的十以来,伴随城镇化建设,各地区域经济得到稳步发展,给建筑业带来利好前景。就西安西咸新区,已将46个项目列入开工计划,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片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就全国范围来说,从进一步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方面来看,建筑行业前景巨大。无论是大量公路、铁路、市政基础设施,还是学校、医院的修建,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都离不开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随着行业发展趋于稳定,对高素质、动手能力强、会思维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2 课程体系分析

在职业教育中突出对学生进行以下能力培养:收集和选择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规划和决策中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等[3-4]。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深入企业仔细调研和往届毕业生反馈意见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分析。

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准确定位 学科式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之间脱节,不适合现代高职教育。传统教育中,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印证理论,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或者是职业技能训练等。一般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实施,导致学生面对如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等任务时,感到手足无措,觉得理论课学的知识不能有效转换为实际动手能力,效果不好。耗时耗力却教学效果一般,特别是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这是传统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程改革与建设面临的问题 对于课程改革与建设面临的问题,一方面传统理论转入行动导向课程后,理论知识的标准及深浅程度不好掌握;另一方面,理论教学与训练职业技能的比重有争议,导致在专业能力培养上考虑得多,但实际实施的方法和过程有欠缺,效果不佳。再次,依现有条件,要每次课都理论和实践结合,模拟工作场景比较难,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再就是,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实训条件、教学条件需要改善,针对性开展大班与小班的教学活动。在此,许多院校对课程改革建设比较迷茫,也没有确切的方式与方法。

3 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可以明确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及岗位拓展能力”的能力体系。要脚踏实地,改变思路,扬长避短地建立“新的学科式+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中,怎么划分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怎么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怎么去减轻学生理论课学习任务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以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体系。由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行业(企业)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形成“‘学做工’循环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调研岗位群分析岗位能力分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取”的工作步骤构建课程体系[5]。

人才培养模式在土建专业已经很成熟的“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基础上,建立新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包括第1~2学期,在学校内进行入门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实践中的理论教学和岗位体验实习为主;

第二阶段包括第3~4学期,主要进行专业基本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训练)培养;

第三阶段包括第5~6学期,主要在企业实践中在专业技能(工学结合的方式训练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即顶岗实习训练关键能力)方面进行培养。

校内的专业教学阶段课程需要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形式,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工学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并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模拟实训等教学模式;校外的综合实践采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经过校外的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在初步具有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学生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中,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全面形成职业行动能力[6]。

教学组织 一体化教学组织,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和统筹安排,使教学内容编排更合理,从而减少重复内容,并缩短教学时间,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结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实训室观看相关模型和资料,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总结出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并细化基础理论知识。接下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或完成课程相关内容,确定表达方案、绘制图纸,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着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重点找出有共性的缺陷进行系统演示,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排除学生理解的误区。最后是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对第一次实践的结果进行纠正,达到全面掌握的目的。

整个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时刻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更多地帮助、引导参与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建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4 结论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M].北京:2014.

[3]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篇13

(1)“一体化”教学理念。“一体化”教学理念为我们中职数学课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能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职数学能力作为综合职业能力的一部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专业学习和形成就业、创业和转岗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让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使数学知识与专业理论、技能融合在一起。

(2)新课程理念。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作为职业学校,更应该考虑学生学习的专业性,突出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文化课为专业学习服务的思想。既要体现出数学的应用性,又要使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认识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数学与专业课“一体化”教学的原则

(1)专业性原则。“一体化”教学强调能力本位思想,不仅将数学能力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而且要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为专业学习服务的思想。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过程中全方位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2)模块化原则。职业学校各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要求千差万别,为了使数学课与专业课在教学上保持一致性,要参照专业学习的需要适当整合、重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数学模块化的教学结构。

(3)可接受性原则。数学课历来被职校生视为畏途,最怕学而又不得不学。由于缺乏内在动力,多数学生只是硬着头皮苦求过关。而“一体化”教学就是要努力打破这个怪圈。一方面,通过大量应用实例使学生真切地看到数学有用和怎样用的问题,逐步实现学习心理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着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借助于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和专业课教师的数学修养的提高,使学生逐步达到对数学工具敢用、会用、乐于用,进入正效应良性循环之中。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心理基础,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才能真正奏效。

二、数学课与专业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协调教学计划和教研活动,树立“一体化”教学目标

我们为了保证数学与专业学习无障碍衔接,每学期在制定数学课授课计划时,均请各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参与,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充分了解各专业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要求,统领全局、全面把关。同时,创设条件组织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使数学教师及时了解专业课学习所需的数学内容与程度,在数学教学中适当选讲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教师也要吸收并采纳数学教材中好的思想与方法,将专业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或思想方法讲得简洁明了。在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彼此相互了解后,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树立“一体化”教学目标。

2.组织模块化教学,形成“一体化”教学资源

中职数学在保证文化基础课性质的同时,既要考虑学生有可拓展空间的平台,又要实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就必须打破传统的“重数学体系”的观念。我校根据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1+3”模块。即“核心模块+专业模块+文化模块+拓展模块”的模块化结构,其中,①核心模块是每个学生必修内容,利用该模块构筑中职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平台,通过对这一平台知识的学习,构建学生数学知识核心部分。②专业模块是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对数学课程的需求而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可按照大类专业设计为若干子模块,体现课程的应用。③文化模块是学生选修的内容,主要包含数学史料、趣闻轶事和著名的数学问题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④拓展模块是为满足学生继续学习、转岗、创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而设置的选学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层次设计若干个等级的子模块,体现课程的发展,如右表。

3.设计情境化教学,丰富“一体化”教学课堂

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重视专业学习,往往忽视文化课的学习,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变换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开展情境化教学,我们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形成了以下几种情境教学形式:

(1)设置专业情境,导入新课。以往的新课导入一般从数学到数学,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结合新授课知识,创设相关情境,巧妙地导入新课。如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观察位移、加速度、力合成等知识,引入向量的概念。

(2)结合专业案例,练习新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练习,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是密切关联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如对电子专业的学生,在讲授完y=Asin(ωx+φ)的图像和性质后,可以结合电工基础的内容,设计交流电的有效值练习,如已知某交流电压u=14.1sin(314t+π/3)V,求:①该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初相位。②t=0.1s时,该交流电压的瞬时值;练习2.已知两交流电压分别为u1=220姨2sin(100πt+π/4)V,u2=380姨2sin(314t+π/3)V,求各交流电压的最大值、有效值、频率、周期、初相和它们之间的相位差,指出它们之间的“超前”或“滞后”关系。

(3)布置专业作业,加强巩固。如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完等差数列的知识后,让学生利用QB语言编写求等差数列第n项的程序,教师通过调试程度来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巩固数学的新授内容。(本文来自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开展专业研究性学习,融汇拓展。中职教育以应用能力为本位,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自然、社会,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可以结合专业,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研究课题。如对经贸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统计商场内某一商品的价格、销售量及利润情况,利用研究性学习得出影响该产品利润的各种因素及如何定价可以利润最大化的小论文。

4.全面体现能力本位,实现“一体化”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坚持能力本位,坚持评价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我校对学生的考核功能形成了“基本知识考核+创造能力的测评”的“一体化”评价方法。基本知识考核主要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为考试内容,可由任课教师单独组题,成绩占总评的40%;创造能力测评则主要考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由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一同组题,一同评阅试卷,成绩占据总评的60%。组卷时,可采取多题选做方式,阅评时,一题允许多种求解,专业教师评定其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运用是否正确,数学教师则评定其方法、算法是否正确以及方案的优劣。这种“轻计算、重创造”的考评制度,使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