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关键词】水稻;施肥;高产
1 水稻生育特点
我市属于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带,生育期为110~160d,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可分四个时期:幼苗期(萌动、发芽、三叶期);分蘖期(始期、盛期、末期);穗分化期(长穗形: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膨鼓时的孕穗期);结实期即成熟期(开花期、乳熟期、腊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2 需肥规律
2.1 吸收量
水稻正常生长必须吸收各种营养元素。氮、磷、钾是施肥的主要元素,每形成100k量吸氮2.1~2.4kg、磷0.9~1.3kg、钾2.1~3.3kg,氮、磷、钾比例为1:0.5:1~1.3;硅虽不是必需元素,但对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水稻对锌反应较敏感。此外,水稻吸肥量还与气候有关,营养生长于高温季节中进行的吸肥量常常大于低温季节生长的,其中以磷素最为明显,这是因为低温对植株吸磷的抑制效应最大,若以30℃时的吸收量为100%,16℃时磷的吸收量降至55.9%,而氮与钾分别降至68.3%与78.9%。
2.2 吸收率
在移栽到穗分化的营养生产中,钾的吸收量较大,占吸钾总量的31.0%~43.5%;氮次之,为26.9%~36.6%;磷较少,为15.8%~22.4%。幼穗分化到抽穗的生殖生长期,养分吸收量显著增加,氮为47.2%~53.6%,磷为44.4%~50.9%,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为56.6%~69%,这是水稻一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抽穗到成熟期,氮吸收显著减少,为16.2%~33.3%;磷的吸收比较平稳,为33.0%左右。生育后期,水稻吸收的氮、磷仍在16%~33%。故氮、钾肥要前中期施用,同时要施好穗粒肥以保证水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
3 肥料施用量的确定
确定目标产量:目标产量一般是在前三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产10%。
土壤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水稻每1kg籽粒需N2.1~2.4kg、P2O50.9~1.3kg、K2O2.1~3.3kg)。
4 肥料施用技术
施肥是夺取水稻丰产栽培的主要环节之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为667㎡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它们均是在不同发育时期形成的,各期施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只有适时、适量分期施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施肥经验是看天、看土、看苗分期施好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
4.1 基肥
多以肥效稳长且含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一定量的化学肥料。
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
用量: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于耕前施用,为使基肥及早发挥作用,逐步改为浅层施用,即在干耕上水后施用,靶田时将氮、钾肥施入。一般667㎡施有机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铵20~25kg、硫酸钾8~10kg、硫酸锌1kg。
4.2 返青肥
插秧后3~7d,追尿素4~5kg。
4.3 分蘖肥
分蘖期是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决定期,也是扩大稻苗营养体为形成壮秆大穗奠定基础的时期,因此,分蘖肥要适时、适量,使之能在基肥释放的配合下尽早地促进分蘖,以达到预期的穗数。同时,分蘖肥还有助于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防止穗分化或拔节之前氮素过剩。从栽插到分蘖停止一般有35~40d,但并不是在这个时期内出生的分蘖都有效。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的有效分期较短,从栽秧算起只有20d左右,在早春气温较低情况下可延长到25d左右,在高温和带土移栽情况下只有15d,且早出生的分蘖成穗率高、穗形大。早生分蘖从分蘖出生到主茎拔节的时期长,有较充裕的时间赶上主茎生长,因此,追肥一般在插秧后10~15d,追尿素10~12.5kg;插秧后25~30d,追尿素8~10kg。
4.4 穗肥
拔节长穗期是决定每穗颖花数与谷壳体积的时期,对结实率与粒重具有深远的影响。此期施肥可形成足够的产量容器,即在已有穗数的基础上,使每穗颖花数与谷壳体积符合预期要求,形成理想的株型与强健的根系,使抽穗时的群体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与良好的株间受光效率,为增加抽穗后的灌浆物质奠定基础。控制无效生长,减少稻株在氮素同化时消耗贮藏糖类的数量,增加抽穗前的灌浆物质贮备。
4.5 促花肥
为增加分化颖花数,有效施肥期一般在穗分化前的6d到分化后的4d,最有效是在分化前1d到分化后1d。
4.6 保花肥
为防止颖花退化,在穗分化10d左右,(有效施肥期在分化后的7~14d)一般是倒二叶抽出1/3、穗长2~3mm时施用,其用量不宜过多,一般可667㎡施尿素5kg左右,以抽穗前叶色能略褪淡为宜。
4.7 粒肥
粒肥可延长抽穗后叶片功能,增加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增加粒重,一般667m2追4~7.5kg硫铵。对于抽穗速率不快、叶色偏浅的地块,可提早于始穗期追肥,一般田块粒肥追施不宜迟于齐穗后10d。
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优点及其注意事项
郑党军 左媛媛
陕西省乾县植保植检站 陕西 乾县 713300
【摘 要】化学防治具有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化学防治药物地使用要科学合理。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为今后本地区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关键词】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优点;注意事项
按照防治原理及技术应用的不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具体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植物检疫五种方法。化学防治因其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就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优点进行了介绍,在优点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化学防治苹果树病虫害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本地区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1 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优点
1.1杀灭速度快
化学防治病虫害可保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扑灭暴发性的病虫害。苹果的红蜘蛛、蚜虫等暴发性害虫,选择恰当的药剂可在几小时到数天内全部歼灭,并有效控制其危害,保证苹果树的正常生长与结实,这一点是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所难以做到的。
1.2 杀灭彻底
化学防治对那些隐蔽性害虫(如卷叶虫、食心虫以及钻心虫等)都有着杀灭彻底的防治效果。用烟剂防治卷叶虫、用敌敌畏等有挥发性的药剂注入天牛的孔中就属于化学防治较为成功的事例。
1.3 防治范围广
任何一种害虫、病菌不管它处于哪一个发育阶段都可用化学农药将其消灭。一般来说,虫卵是比较难杀死的,而现在研制的药剂不少已经具备了杀卵的功效,例如尼索朗专门杀死红蜘蛛的卵,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药物防治的范围。
1.4 可大面积机械化操作
可用各种现代化机械进行喷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防治时间。但农药也具有杀死天敌和益虫、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人畜中毒事故、污染环境、使害虫与病菌产生抗药性和造成药害等缺点。对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些问题,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加以克服或减轻。
2 苹果树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
2.1.1 做好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在任何农业防治工作的开展中,抗药性的产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长时间地使用一种防治药物,或早或晚都可产生抗药性。由此,在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中,综合性的防治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消除抗药性的弊端,同时对于消灭抗体个体也大有裨益。
2.1.2 轮换或者是混合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剂
轮换或者是混合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药剂可有效延长抗菌性的发展速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混合或者是轮换使用三种不同的药剂,当一种药剂无法杀灭害虫的时候,其余两种很有可能就会将其杀死。而且三种药剂同时或者是轮换使用,病虫害对药剂的抗药性能也是顾此失彼,大大延缓了抗菌性的发展速度。
2.1.3 及时、不断地更换药剂使用的类型
在化学防治中,一旦发现本地区的病虫害对于某种药剂产生了抗病性,就要及时更换使用另一种药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抗药性的产生一般来说有着很明显的区域特征。举个例子来说明,一旦一个区域某地方的红蜘蛛对于内吸磷产生抗药性,那么这种抗药性会迅速得到蔓延。但是,另外很少使用这种药剂的区域却可以继续使用的。所以,在使用化学发展病虫害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及时、不断地更换药剂使用的类型也不是最根本的抗药性防治措施,因为在药物更换使用若干年之后,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由此,我们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研制出更新一代药剂进行防治,提高化学防治的时效性。
2.2 化学防治的药物使用要科学合理
2.2.1 严格选择施药时间,控制施药间隔期
施药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化学防治的质量,相关研究证明,在合理的时间内,选择药物防治对于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有着良好的效果。以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为例,一般在果树开花后一周时间内进行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防治的效果会越来越差。
施药间隔期的控制对于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重要,在间隔期的具体选择中,要综合考虑药剂有效期、降水量等因素。以防治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为例,可使用多菌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等药物防治,在第一次防治之后,考虑到其药物防治有效期,可在20~30d的时间间隔之后进行二次防治,之后每月进行一次波尔多液喷洒,这样可取的较好的防治效果。除了药效期,还要考虑到降水的因素。在上述防治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的间隔期选择中,20~30d内降雨量在80mm,二次防治后降雨量在160mm,此时进行药物防治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在这期间降雨量有所增加,则应该适当的缩短二次施药间隔期。
2.2.2 科学合理混药,注意药物喷洒质量
在化学防治中,常常有把药物混合使用的情况。在混用期间,要做到科学合理,尽量保证药物混合之后不会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不会降低混合后药物的毒性,不会对苹果树产生药害。在药物喷洒中,要注意药物喷洒的质量,尤其是遇到多雨的时节就更要严格要求了。要保证药物喷洒均匀、周到,同时还要控制好用量。
3 结论
总之,化学防治具有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化学防治药物地使用要科学合理。如此,即可将这种病虫害防治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传统茶叶生产以家庭作坊为主,单位茶叶生产面积小,茶园分布零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发展,茶叶消费加大,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茶农成片性开垦茶园,造成生态的巨大破坏,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虫害向小型化趋势发展,但多数茶农依旧停留在传统防治虫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而且使用的施药工具多数是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该喷雾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简单、不需任何动力等特点,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茶叶病虫害防治,要求统一测报、统一用药、统一防治病虫害,以达到控制农残、生产绿色产品的目的。为此,人们对传统背负式喷雾器防治病虫害提出革新技术的要求,由此产生机动式喷雾器代替手动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突破和革新。现以FT-769机动式喷雾器为例进行简介,以利于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推广。
1机动喷雾器的特点
FT-769机动式喷雾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机动作业,提袋原是手动作业的一种先进施药机械,采用了气流施粉和气压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和扑灭病虫害的目的[1]。传统工农-16型喷雾器,1hm2茶园需要75桶药液,用工22.5h,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对水次数多,给施药带来许多不便;而FT-769喷雾器水平距离达6m,1hm2的茶园只需45桶药液,用时7.5h;可降低用药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药成本1 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 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 375元/hm2左右,节省成本25%以上。机动喷雾器施农药过程中,前进速度与器械摆动速度达到基本配合喷雾时,雾液借助风力将茶叶叶片吹翻,叶子正反两面都能着药,药液可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雾粒细,防治效果明显,全年防治比手动式喷雾器降低了农药用量,为控制农残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提供了保证[2]。
2规范操作和保养
新机启动之前,应先拧开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几次,以便排净气缸内封存的机油,正式喷雾前应用清水进行试喷,以检查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喷雾质量是否良好。若试喷正常,则再加足燃料,配好药,药液应充分摇匀,使水和农药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树只喷到清水,有些茶树喷到过量农药,达到均匀喷雾的目的。启动发动机后,待转速稳定在5 000r/min时,打开开关进行喷雾[3]。
喷雾结束后,应用清水连续喷雾几分钟后停机,同时清洗喷雾器内外,并将清洗液捜集处理,用布条擦干。长期存放前,机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尘土,并先用肥皂和碱水清洗药箱、管道和开关组件,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擦干;易锈零件应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风的地方,同时应注意防晒,每隔一段时间应进行检查。再次使用时也应按步骤、按程序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故障,待稳定再使用,否则会造成较大损失,甚至造成伤害。机动喷雾器运转时转速高,某些零部件较易损坏,故应备足备用件,以保证正常作业[4]。
3注意事项
在田间施药液时,药液距离应为6m。作业人员应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药现场。应顺风作业、均匀作业,才能使药液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调节好节奏,2台以上器械作业时,注意保持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同时作业人员应协调好节奏,防止交叉喷雾,产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达到均匀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以3~4h为宜,应适当轮换背机,防止中毒,防止过度疲劳,以保证人身安全。
机动喷雾器应该远离火种点加油,加完油后应盖紧油箱,擦净外漏油,启动机器时,远离加油点和着火点,防止机器爆炸伤害他人和作业人员本身。禁止在汽油机工作状态下,添加或倒出燃油,双手不要触及消音器、气压缸体,以避免烫伤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风机进风口,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4参考文献
[1] 张贱根,曹挥华,聂樟清,等.FT-769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在茶园的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8(5):39.
篇3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指导,根据本地区农业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制定农药轮换使用规划,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农药,减缓病、虫、草、鼠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区农业局对本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程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意见。各镇(街道)必须严格按照区农业局的农药配方实施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不得擅自篡改和变换农药配方,农药经营单位更不得擅自提出农药配方。
二、加强安全用药技术指导,提高全区科学用药到位率。
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体系和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农药危害,加大对农民合理使用农药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病虫防治期间深入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向全区广大农户传授科学、规范和安全用药知识,遵守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做好废弃物处理和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要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高效、安全施药技术,防止滥用、乱用、误用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农民和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提高全区防治时间统一率。
病虫害防治时间是经过精确测报、科学分析得出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病虫害发生、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生育期等多种因素,防治时间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关键点,必须严格统一。错过病虫害防治最佳适期,防治效果必然明显下降,甚至会造成较大损失。各地必须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区农业局制定的统一防治时间进行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明白纸、横幅、标语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做到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家喻户晓,切实提高病虫害防治时间统一率,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
篇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社会稳定。目前,由于耕地被工业及城市开发所占用,耕地面积日趋减少,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提高粮食质量,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已经是摆在全国人民及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1]。笔者认为粮食产量及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其中包括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其贯穿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安全使用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各级政府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
1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必要性
1.1 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自从加入世界经贸组织以后,美国等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检验十分严格,特别是对农药在农产品上的残留量要求比较严。许多出口农产品因为农药残留量超标而被退回,损失相当严重。
1.2 安全生产的需要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来愈关心和关注农产品安全及个人的身体健康,全国每年因为没有按照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导致中毒或者食用农产品中毒死亡的人数比例也很大。要求掌握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知识刻不容缓[2]。
1.3 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不仅涉及到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保,而且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灭蚊灭蝇,大到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还包括人民群众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不科学使用农药,都有可能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一定伤害。
1.4 生物病虫害防治的需要
生物一旦出现病虫危害,应首先诊断病虫种类,然后对症下药,而不能盲目用药,人为地加大用药量、改变用药时间和用药种类等,这样不科学用药就极有可能造成生物受到药害,但生物病虫害却得不到有效控治。正确的做法是在诊断的基础上适时用药,同时农药用量及农药种类也要正确。
2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措施
2.1 喷药前后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作业时应穿安全工作服,避免在高温下作业,在用农药喷洒农作物时,应戴手套、口罩,穿长裤长褂,以防农药沾到皮肤或吸到体内引发农药中毒;高温下作业,人的汗毛孔张开,容易出汗,农药从汗毛孔进入到体内,也容易发生农药中毒,作业结束后立即用清水清洗身体和手。
2.2 使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针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应大力推广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2.3 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农药生产日新月异,已经由生产高毒农药向生产低毒农药发展;由生产低效农药向生产高效农药发展。生产上禁止使用甲胺磷、1605、久效磷等剧毒的内吸型有机磷农药。对于一些在土壤和生物体内残留时间长并且对人有致癌作用的农药更不可能使用,比如DDT、六六六、杀虫脒等[3],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2.4 用药前认真阅读农药使用说明
每种农药都有相应的标签,用药前应做到“四看”:一看标签上“三证”是否齐全,从而判定农药是真是假;二看生产日期是否到期;三看防治对象及用量;四看使用该农药注意事项,以避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者人身损伤。如在1984年5月上旬,徐州市丰县大沙河果园,苹果树上山楂红蜘蛛暴发,如果不及时有效防治,叶片将全部脱落,后果不堪设想。其中有一个分场场长为了防治山楂红蜘蛛,选用水胺硫磷农药,该农药对螨类有特效。用药后,虽然对山楂红蜘蛛的防效达到100%,但苹果幼果掉落严重,究其原因:该分场场长只看到该农药对山楂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却没有看到注意事项,在苹果幼果期禁止使用该农药,否则造成落果,因此给果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还有一例,也是因为没有留意注意事项,苹果树上喷洒1605(这种药安全间隔期为28 d)防虫,但未到安全间隔期即采摘果实进行出售,造成食用者中毒。
2.5 积极参加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培训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要求农民积极参加培训,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经培训使农民充分了解和掌握农药的基础知识,熟悉农药的分类及主要农药的使用技术。比如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线虫剂;农药有酸性、碱性之分;其中杀菌剂有真菌性杀菌剂和细菌性杀菌剂之分;真菌性杀菌剂按作用又分保护剂和治疗剂。有些杀虫剂对其他昆虫有特效,但对于红蜘蛛类却没有效果。只有熟练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实行科学安全使用农药[4]。
3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应注意的事项
3.1 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使用量不是越多越好,农药使用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昆虫的发生规律,于昆虫幼虫在农作物上大量繁殖并且大面积开始危害时使用农药,此时防治效果最好,即适时用药。比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水稻穗颈瘟都是在农作物抽穗扬花期前喷药,此时防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应该注意到周围的环境,看是否有汪塘、河流、湿地以及其他农作物。例如有些人用杀虫双防治自家稻田里的螟虫,结果农药飘落到邻近的桑园里,用桑园的桑叶喂蚕后,致使蚕吐水,身体弯曲死亡,给蚕农造成经济损失。又如有人防治杨舟蛾、美国白蛾等害虫,结果将其他人在汪塘里养的虾毒死。这些案例表明,用药不要掉以轻心,而应认真排查病虫害发生周围的外部环境,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例如2013年徐州市新沂利用飞机防治森林病虫害时,没有经过详细排查防治地块的周围环境,结果造成渔农、蚕农损失严重,群众集体上访,影响很坏。
3.3 考虑多种因素对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影响
天气状况、土壤含水量、气温、喷药时间等,对农作物施药防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土壤湿度愈大,选择性芽前除草剂除草效果愈好。喷药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应在10:00之前,或16:00之后。只有统筹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指导科学安全使用农药[4]。
3.4 避免一种农药在同一种作物重复使用2次以上
同一种农药在同一种农作物上不能重复使用2次,否则,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前几年,水稻稻飞虱发生严重,吡虫啉对其防治效果十分明显,但现在几乎没有防效,这就要求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要交替用药。
4 参考文献
[1] 王政权.农药使用注意事项[J].致富天地,2013(6):51.
篇5
1 生物农药特点
就生物农药来看,主要可以将其分为3种: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其中动物源农药是指动物和代谢产物,最为典型的是赤眼蜂、食虫瓢虫、草蛉以及虫类的代谢产物和毒素等;植物源农药是指植物本身和代谢产物,包括苦参碱、烟碱、大蒜素和基因激活素等等;微生物源农药,微生物活体和代谢产物,包括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线虫等[1]。
生物农药较之传统农药而言,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相较于人畜而言更加安全,多数的生物农药毒副作用较小,所以很少会对使用者产生毒副作用,环境安全;传统的杀虫剂多数是神经毒素,而生物农药作用机理则是多种多样的,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对病虫害有控制作用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都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的研究对象;生物农药容易分解,在消灭病虫害问题的同时,可以降低对农产品的污染,提升农药质量安全,避免人们食用带有大量农药残留的食物,更加放心、安全;病毒类或者引诱剂农药防治对象较为单一,病虫害问题防治选择性较强,只对防治的病虫害问题起到作用,对于其他的花、鸟、鱼并不会产生影响,很容易被分解和稀释,回归到大自然;生物农药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在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治标又治本,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更为突出;生物农药开发利用途径较多,可以通过人工繁育或者引种的方式,将天敌昆虫引入到病虫害防治区域,也可以通过生物工程和基因转化来开发更加高效的生物农药;相较于传统的高毒副农药而言,生物农药研发费用更低,对于环境的污染更小,一个化学农药进入市场前需要耗资8 000万美元,而生物农药则是将近200万美元,在科研成果登记费用方面同样要低于化学农药,低成本,高效益[2]。
2 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
2.1 根据防治对象选择生物农药品种
就当前农业发展现状来看,所使用的生物农药种类较为繁多,其中主要包括杀菌剂、杀虫剂和微生物代谢产物、抗生素杀虫剂等等,这些生物农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生物农药并非是简单地利用药剂来杀虫,更不是所有的病虫害均可以有效防治,需要有针对性进行选择,结合病虫害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农药,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如果生物农药选择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病虫害防治效果,甚至可能造成错过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时机。由此不难看出,应科学合理选购生物农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种类病虫害选择农药,确保治理成效满足实际要求[3]。
2.2 根据防治对象选择用药时间
在病虫害防治中,生物农药是否能够发挥原本功效,一个关键性因素在于生物农药用药时间的选择。用药期间需要根据病虫害发育期和生长进度来选择生物农药品种,病虫害不同发病期对于生物药剂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诸如在病虫防治工作中,由于幼虫自身的抗药能力较弱,最好是在害虫幼虫期间施药,充分发挥生物农药的作用,尽可能提升病虫害防治成效,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4]。
2.3 根据防治对象适量用药
在病虫害防治中,生物农药的用量选择尤为关键,需要根据商品上的介绍来使用,控制好药品的使用量,不能随意地减少或者增加,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对病虫害防治效果产生影响,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2.4 根据防治对象选择正确的施用方法
随着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广泛应用,生物农药品种和生物农药剂型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生物农药的特性,根据防治对象的特性、气候条件和农作物长势等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生物剂型,更为灵活地施用药物,确保生物农药施用效果[5]。
2.5 均匀施药
生物农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自身属于触杀,传导作用不突出,所以在施药中需要充分结合防治对象特性均匀给药,采用常量喷雾方式,尽可能让农作物的叶片两面均能接触到农药。在粉剂施用中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在田间早晚时期,农作物上露水较大,可以帮助农作物吸收药粉,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成效。更为重要的是,在大风天停止喷药,主要是由于风力作用下很容易影响到农作物叶片上的药物附着和吸收,防治药物浪费,提升防治成效。
2.6 与化学农药混合使用
生物农药在施用中,应该选择针对性更强的生物农药,为了提升防治成效,可以将其同化学农药混合使用,进一步扩大防治成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将生物农药和阿维菌素低毒副作用的化学农药混合使用,防治效果更为突出,药物见效更快,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7 安全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施用中,由于自身特性并不会对人畜身体产生毒副影响,但是如果生物农药用量和用法不当,同样会对人畜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中毒现象。故此,在生物农药使用中,应该提高药物施用安全性重视程度,严格遵循生物农药施用标准和要求,在保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效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生物农药带来的毒副作用。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生物农药的保管工作同样尤为重要,生物农药的药效发挥最佳温度在25 ℃~30 ℃之间,所以,做好农药的保管工作,有助于生物农药药效发挥,提升防治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农药,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防治对象选择正确的生物农药用量和用法,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农药而言,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获得更为突出的防治成效,值得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峰梅,郭长波,高学清,等.园林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技术浅谈[J].江西植保,2012,30(1):44-48.
[2]韩新才,黄志农.生物农药科学使用技术[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27(4):36-37.
篇6
前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占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我国也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保证农作物的生产,防治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象日益加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为了确保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而长期过量的使用磷肥,导致土壤出现大面积的板结、盐碱现象;农药使用的方法的不规范,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不断增强,从而破坏了土壤内部结构的平衡;连年的重茬种植使得土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也是造成病虫害危害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认识
大多数农民对全面、综合防治的认识是比较狭义的,仅仅是认为采用多种的防治技术与手段就行了。但是现在对全面、综合防治的定义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农作的生长规律、农作物的耕作制度、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等等,从而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进行全面而有效地防治工作,以达到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
所以,在进行全面、综合的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从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局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措施与手段之间的协调,确保各自的有效性。
三、 新时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几个重要措施
1、制定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4、推广非化学防治
4.1 推广有效的农业防治法
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轮作种植,是预防土壤病态的有效方法。例如土传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小麦纹枯病、炭疽病等,同一农作物的多年栽种是对土壤的过度使用,导致农作物病害的频频发生,对于这种病虫害用药施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轮作种植的方式,能够达到在短时有效的控制的目的。种植大豆的土地改种植花生、玉米;种植小麦的土地改为种植油菜豌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实行水旱轮作,土地深翻、休耕来抑制病虫害。比如对水稻螟虫的防治,可以在下一季耕作的时候深耕灭茬灌水,p少越冬虫源的存活率,也可以在冬季休耕淹冬水田几个月,将水稻茬内的越冬源淹死大部分,减少来年虫口密度。对于间作套种进行科学合理种植,农作物种植区域化,减少种植区域的种类,合理搭配间作作物的品种,对病虫害集中防治管理,精细化管理农田。
4.2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
(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
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5、增强应急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农民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另外也应该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系统作物虫害防治的依据。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根据作物生长的区域条件,不断扩大专业队伍建设,充实物质储备,将防治病虫害工作逐步提升到专业化的水平,尽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与频率,增强对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作物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6、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近几年,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及技术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综合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确保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保证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四、 结语
综上,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种、科学研制高效生物制剂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篇7
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果树病虫害可持续治理和果农稳定增收为目标,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志丹县山地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加大果树病虫害防控工作力度,积极引进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病虫防控技术,完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机制,努力提高果农绿色防控意识和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全县果业生产安全和果品质量安全。
2 总体目标
根据志丹县病虫发生特点,重点抓好以苹果腐烂病、枝干轮纹病、早期落叶病及介壳虫、苹果绵蚜、卷叶蛾等为主的病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病虫害,单个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10%以内。
3 防治要求
3.1 芽萌动至开花前(3月下旬至4月中旬):
3.1.1主要防治对象:病害主要是腐烂病、轮纹病、干腐病、白粉病、锈病等;害虫主要是潜叶蛾、叶螨类、苹果绵蚜、瘤蚜、介壳虫类等。
3.1.2防治方法:
①彻底刮治腐烂病斑,并涂药保护伤口。如灭腐新、果康宝、轮腐特、92 8 1.等。
②花芽膨大期,全园喷施1次2~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4 0~6 0倍液+助杀1 0 00倍液或助杀王2 0 0 0倍液,杀灭越冬害虫。
③枝干轮纹病严重果园,刮除枝干轮纹病瘤后,涂抹甲托油膏(甲基托布津:植物油=1:10~15)。
④萌芽后开花前,喷施1次12%烯唑醇乳油2000倍液或40%信生可湿粉6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粉2000~3000倍液或5%定击乳油3000~4000倍液等,防治白粉病、锈病及苹果瘤蚜等。
⑤有苹果绵蚜果园,花芽露红时喷施1次20%博打乳油1000~1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200~1500倍液等。
⑥金纹细蛾严重果园,4月中旬开始放置性诱剂,每亩2~3粒。
3.1.3 注意事项:
①发芽前防治是全年的关键,此期喷药以淋洗式最好。
②防治瘤蚜以花芽膨大露红时喷药最好。
③在落叶中越冬的金纹细蛾,3月下旬至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应注意防治。放置性诱剂诱杀最经济有效。
3.2开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3.2.1主要防治对象:病害主要有腐烂病、霉心病、白粉病等;
虫害主要有金龟子。
3.2.2 防治方法:
①继续刮治腐烂病斑。
②终花期喷施1次80%必得利或大生M一45可湿粉600倍液,对霉心病有显著防治效果。
③白粉病严重果园,落花80%时喷施1次12%烯唑醇乳油2000倍液或40%黑星必克可湿粉1500~2000倍液或40%信生可湿粉6000倍液。
④防治金龟子,在初花期喷施1次20%博打乳油1000~1500倍液或30%禾安乳油800~1200倍液+助杀1000倍液。
⑤树下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千克,防治金龟子。
⑥树干下部捆绑“塑料裙”,防止金龟子上树效果好。
注意事项:初花期喷施1次300倍硼砂或1000倍硼酸,可提高坐果率。
3.3 落花后至套袋前(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
3.3.1 主要防治对象:病害以轮纹烂果病和套袋果黑点病为主,兼防斑点落叶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等;虫害以叶螨类和金纹细蛾为主,兼治苹果绵蚜、苹果黄蚜、康氏粉蚧、卷叶蛾、
桃小食心虫、毛虫类等;缺钙症。
3.3.2防治方法:
①从落花后7~10天开始,喷施80%必得利或大生M一45可湿粉800~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0天左右1次,连喷3~4次,保叶又保果。
②落花后和套袋前,各喷施1次20%除虫脲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3%速杀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金纹细蛾。
③落花前后是防治山楂叶螨的关键用药时期,6月初是防治二斑叶螨及红蜘蛛的关键用药期,常用有效药剂有1.8%虫螨克星乳油4000~5000倍液、5%抄螨乳油2000―2500倍液、20%威康乳油2000~2500倍液等。
④10%吡虫啉可湿粉2000~3000倍液、6%吡虫啉水剂1500~2000倍液、5%定击或啶虫脒乳油3000~4000倍液及20%虫必克乳油1500~2000倍液等防治苹果黄蚜效果好。
⑤20%除虫脲胶悬剂4000~5000倍液、3%速杀乳油1500~2000倍液、20%博打乳油1000~1500倍液、40%捕掉乳油1500~2000倍液、30%禾安乳油800~1200倍液及20%破虫乳油1000~1500倍液等防治卷叶蛾及毛虫类效果好。
⑥5月下旬~6月上旬,浇园后或雨后二、三天地面喷施2 0%博打乳油300~500倍液,喷湿地面,然后耙松土壤;或每亩撒施0.5千克15%乐斯本颗粒剂,然后耙松土壤,使药剂与土壤混合,防治越冬代桃小食心虫。
⑦有苹果绵蚜果园,5月上中旬喷施1次2 0%博打乳油1000~1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兼防苹果黄蚜。
⑧落花后3、4、5周各喷施1次速效钙300~500倍液、或高效钙300~500倍液,防治缺钙症。
⑨康氏粉蚧较重果园,套袋前或5月中下旬喷施1次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效果很好。
3.3.3注意事项:
①套袋前,必须喷施1次80%必得利或大生M一45可湿粉800倍液,以防套袋果黑点病,兼防轮纹烂果病等。
②该期是防治轮纹烂果病的最关键时期,用药必须及时;且不要选用有效成份不明的复配杀菌剂。
③降雨较多时,杀菌剂喷用间隔期不要超过10天。
④果园杂草较多时,可喷用17%高渗百草枯水剂进行铲除。
3.4 果实迅速膨大期(6月中下旬一9月中下旬):
3.4.1主要防治对象:病害以轮纹烂果病为主,兼防炭疽病与叶部病害;虫害以金纹细蛾、红蜘蛛、叶螨及蚧壳虫为主,兼治绵蚜、黄蚜、桃小食心虫、毛虫及卷叶蛾等;缺钙症。
3.4.2 防治方法:
①病害防治可先喷用1:2~3:200~240倍波尔多液2~3次,间隔期15天左右;然后再选用必得利、大生M一45、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②不套袋的中熟品种,从8月上中旬开始喷用87%疫霜灵可溶粉600~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600~800倍液、或40%信生可湿粉6000倍液,防治轮纹烂果病的发生。
③7月上甸及8月上旬各喷1次3%速杀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20%博打乳油1000~1500倍液等,防治金纹细蛾,兼治卷叶蛾、毛虫等。
④叶螨类、苹果绵蚜、苹果黄蚜等害虫,根据虫情灵活掌握用药时期,有效药剂同前述。
⑤蚧壳虫为害较重果园,从6月中下旬开始喷药防治,有效药剂如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52.2 5%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等。
⑥7月中下旬,喷用破虫、营利、捕掉、博打及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治桃小食心虫,并兼治卷叶蛾、毛虫等。
⑦不套袋果,喷用速效钙或高效钙300~500倍液等,防治缺钙症。本期从落花后2个月左右开始,1 0~1 5天1次。
3.4.3 注意事项:
①雨季喷用有机合成药剂时,加入助杀或助杀王等,可提高药剂的耐雨水冲刷能力。
②果园杂草较多时,可喷用17%高渗百草枯水剂进行铲除。
3.5 果实近成熟至采收期(9月下旬一10月上旬):
3.5.1 主要防治对象:病害以轮纹烂果病为主,兼防炭疽病与叶部病害;虫害以金纹细蛾、叶螨类为主,兼治桃小食心虫、卷叶蛾、毛虫等;缺钙症。
3.5.2 防治方法:
①病害防治以必得利、大生M一45、信生、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为主,既可保叶、保果,又可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品质量。
②若有烂果开始发生,可喷用87%疫霜灵可溶粉600~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600~700倍液+助杀1000倍液、或40%信生可湿粉6000倍液+助杀1000倍液、或35%轮纹病铲除剂300~400倍液+助杀1000倍液进行急救。
③金纹细蛾、叶螨类、卷叶蛾、毛虫及食心虫等,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用药,有效药剂同前述。
④不套袋苹果,继续喷用速效钙或高效钙300~500倍液等,防治缺钙症,本期需补钙2次左右。
⑤套袋苹果,摘袋后.应喷用1次8 0%必得利或大生M一45可湿粉1000倍液,防治果实黑点病发生。
3.5.3注意事项:
①此期一般仍需喷用杀菌剂2次左右,但不宜使用波尔多液,以免污染果面。
②“急救”措施只能控制病害发生,不能彻底根除,需每7~1 0天喷药1次,直到采收。
3.6 休眠期(12月一3月中旬)
3.6.1 主要防治对象:病害主要有腐烂病、轮纹病、干腐病、炭疽病、早期落叶病等;虫害主要有潜叶蛾、卷叶蛾、叶螨类、蚜虫类、介壳虫类等。
3.6.2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落叶、落果、僵果、病枝、枯死枝等。
②彻底刮除枝干粗皮、翘皮。
篇8
1. 技术先进,使用方便
烟雾―水雾两用机使用了现代新型火箭技术――脉冲式发动机,机器设计科学、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且携带方便,而且使用故障少、维修易、油耗低、寿命长。
2. 射程远,防治效率高
该器械威力大,平喷覆盖面积宽,远喷弥雾射程达50多米,喷雾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施药速度与防治效率,不仅适于在农作物苗期喷施,更适于在农作物中后期植株较高、群体密度较大时喷施。
3. 弥雾性能佳,防治效果好
该器械喷雾时产生的药物粒径很小,在空中悬浮停留时间较长,如果与专用扩散剂配合使用,药物的扩散性能更好,可直接穿过植物冠层,杀虫、杀菌不留死角,而且粘附力强,抗雨水冲刷,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不仅可减少用药量,提高防病治虫效果,还可大大减少用水量,尤其适合在干旱、缺水的山区和丘陵地带使用。
4. 可在低温、高湿环境下施药
使用该器械用水量极少,不必担心低温寡照情况下施药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因此特别适合低温阴雨情况下在大棚、温室内使用。
5. 可用于保温防冻
烟雾―水雾两用机,既可喷水雾,还可喷烟雾。在春季作物发芽、开花等对低温比较敏感时期,如果遇到寒潮侵袭,可使用该器械喷洒烟雾,在田间形成保温层,减少地表辐射,提高地面温度,减轻作物冻害。
二、使用范围
烟雾―水雾两用机除用于大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外,还可广泛用于宾馆、公园、物业小区、城市下水道、垃圾场、厕所、货柜和仓库等场所除“四害”,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客轮、火车、汽车和飞机等运载物具的消毒灭菌、杀虫等。
篇9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在风沙和干旱侵蚀下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这就导致土地含水量不断减少,土地沙化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断降低,而且农民的收成也在不断锐减,越来越威胁到国家粮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快对土地和环境的改善,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1 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 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提高农作物的光照时间,从而确保光合作用延长。利用间种、套种及立体种植等来提高复种的指数,确保农作物收获面积的增加。可以对农作物的生育期进行延长,对其进行补充人工光照。利用合理密植及改变株型等来增加农作物的光合面积,利用通风透光及增施各种肥料等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效率。
1.2 改良遗传因素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其是否高产与种子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确保农作物种子的优越性,选用具有较好抗逆性、稳产及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种子品种,通过育种来对株型进行改良,确保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其具有较为适宜的成熟期,这对于农作物增加复种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多种育种方式进行有效配合,综合运用各种育种方法,确保育种水平的提升。
1.3 提高栽培技术
通过土壤耕作、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利用土壤耕作技术可以有效的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结构,确保土壤具有较为适宜的孔隙比例,能够对土壤中的水分分布进行有效的调节,协调土壤中的肥力问题,并做好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杂草清除及表土的疏松工作,确保土壤的高产性。在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农作物进行施肥时,需要根据气候、土壤、生产条件及产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肥料,做好肥料用量配合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肥效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
1.4 其他措施
目前在农作物生长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可以适当的延长农作物的成熟期,使其完成养分的累积和转移。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作物的灌浆期,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目标的实现。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通过松土、垄作、地膜覆盖、灌溉等会直接对土温和气温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的生长。利用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水分,不仅能够对土壤物理性能进行改善,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对降低土壤盐渍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的温度,而且还会对温度的变化起到较好的缓和作用。
2 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
如农作物实行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 农作物高产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近年来我国化学肥料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也导致当前许多农户对于土杂肥及绿肥缺乏重视,为了片面的追求高产,往往加大化学肥料的用量,从而导致土壤不断恶化。不仅土壤板结较为严重,而且土壤酸化、毒化较为严重,对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状况,则需要对土杂肥的施加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还要利用深翻改土来实现对土壤团粒结构的改善,确保土壤肥力的增强。另外,还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实现对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控制,利用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及利用化学控制病害等多种防治措施来对病虫害起到有效地预防作用。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措施结合一起应用,这样才能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在当前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快栽培观念的转变,通过科学栽培来加强管理,确保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以增施有机物作为基础,对施肥过程中采取科学的配方进行施加,确保土壤肥力的提高,实现高交、稳产的目的。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通过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通之深耕、细耙及精细整地、除草等来强化对农作物栽培期间的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
3.3 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在以往的农作物栽培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对栽培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了许多可以实现农作物增产、防病的重要措施。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对马铃薯进行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增产的目标。
3.4 其他注意事项
注重种植基地适宜的选择;合理轮作,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采取合理的土壤耕作方法;选用高抗品种,认真做好选种、浸种和消毒工作;确定作物的播种期,适时播种;根据作物的种类、品种、株型、最适叶面积系数、种植季节、水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及田间湿度总处于最佳状况,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及早进行间苗、补苗和定苗,合理施肥、灌溉,适时中耕、松土、除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事项。
4 结束语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则在加强农作物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进一步对栽培环境进行改善,努力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加快农作物栽培理念的转变,利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实现农作物科学栽培,严格管理,从而确保农作物能够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绿色农药不是生物农药,但是生物农药都是绿色农药。生物农药有很多优点,即残留小、对环境无污染、无公害等。生物农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对作物的病虫害进行预防、综合治理,从病虫的源头进行防治处理,对土壤的改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会伤害到天敌,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农药的农药含量低,病虫不易出现抗药性。与传统的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低毒性,使用时可以减少传统农药对作物产生的危害,选择性极强,不影响人畜的身体安全。
目前研制出的生物农药产品,只对需要防治的病虫有效果,对人体、牲畜等无任何影响,安全性极强,具有残留小、效果强、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生物农药在发挥杀虫功能时,是通过对微生物或者是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而达到防治病虫的效果。防治虫害的有效成分几乎源自生态系统,接触到阳光、土壤以及植物时容易分解,不会造成太多的残留,是以自然的物质进行循环的。
总而言之,生物农药的毒害物质少,分解能力强,对环境以及人的身体危害都非常小曰诱发害虫患病,多数生物农药在害虫中都具有一定的直接传播能力,在适合的环境下,生物农药还具有扩散、流行以及定殖的能力。不仅可以对当时的害虫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还可以对其后代以及第2年的害虫起到防治作用,此农药的后效非常强,从而提高了作物的经济效益曰生物农药可以直接利用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在我国的多数生物农药生产厂家中,对生物农药进行加工生产时,通常利用的是鱼粉、玉米以及豆饼等物质,原材料的来源渠道广泛、成本低廉、效益高,对环境污染小,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应用范围
生物农药不仅用在农业领域,还用在林业领域,通过对生物农药的使用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对林业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求非常高,既要考虑到对环境的污染,又要考虑到对生态的破坏,因此国家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要求是强制性的,主要采用生物农药。林业市场按照食品的安全程度将农业分为4类,分别为普通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这4类农业的产品需要经过国家的相关部门检查与认定,对农副产品上的农药残留有严格的标准。
四、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对温度的要求
对生物农药进行喷洒时,要保持在20~30度。生物农药中的组成部分由蛋白质晶体以及芽孢组成,此芽孢是具有生命的,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进行生物农药喷洒时,必须将温度控制在20益以上,只有在此温度上芽孢以及蛋白质晶体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大量的试验证明,在20~30益进行生物农药的喷洒要比在10~15益喷洒的效果强1~2倍。
2.对湿度的要求
生物农药在施肥中对湿度敏感且要求高,农田的湿度越大农药的药效越明显,尤其是粉状形式的农药。在对生物农药进行喷洒时,要抓住早晚有露水的时刻,让生物农药能够完全附着在作物的叶茎上,使得芽孢能够快速生长,害虫只要一碰到叶片,便会产生效果,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对太阳光的要求
生物农药中的有效成分芽孢受紫外线的影响非常严重。根据试验表明,芽孢受到30min的紫外线照射时便会死去1/2,紫外线照射达到1h时芽孢的80%就会死去,还会对芽孢产生变形以及降低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因此,在对生物农药进行喷洒时,要选择在阴天或者是16院00以后,这样可以提高芽孢的成活率,将生物农药的效果充分发挥。
篇11
瓦窑镇位于江苏新沂市西郊,下辖12个行政村,总面积63 km2,自然村庄65个,3.5万人,耕地面积3 533.33 hm2,有林地1 866.67 hm2,森林覆盖率30.27%,全镇林木种植以杨树为主,多是单一成片纯林,或是单一纯林带,占比超过95%,林分结构较为简单,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有美国白蛾、草履蚧、杨小舟蛾等,尤其是2010 年美国白蛾传入新沂市,2011年在新沂地区暴发,目前该虫扩散蔓延的势头仍在加剧,3种害虫危害叠加,严重威胁瓦窑镇的林果业和城镇绿化,杨树害虫的发生特点如下:一是集中连片,面积大;二是害虫世代短,繁殖能力强,极易在短时间内暴发;三是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危害时间长,没有间歇期。由于各种因素的牵制影响,瓦窑镇杨树虫害防治仍然是林业生产的薄弱环节,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必须严格防控,减少损失。
杨树虫害防治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和“治早、治小、治了”的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分析瓦窑镇杨树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杨树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切实夯实镇、村、组、户的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在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严格遵循预防与除治并重的原则,大力加强疫情监测、检疫把关,及时发现病虫害,积极开展美国白蛾、草履蚧、杨小舟蛾的科学防治工作,守住新沂西大门,保证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3]。现总结瓦窑镇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强化领导
杨树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领导重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形成联防联治机制。近年来,杨树已逐渐成为瓦窑镇的一项富民产业,围绕杨树的深加工,镇内已先后兴办了沪千木业、大自然中密度板厂、绅宝门业等一大批木材加工企业,为保证杨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杨树病虫害防治方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重点企业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栽植大户、经纪人等为成员。
2 强化措施
2.1 分清责任,包干到人,确保防治责任上无盲区
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美国白蛾防治工作责任状,对重点村、组要求交纳防治责任保证金,做到重点村、重点组、重点地段,明确责任到人,防治任务包干到人。各村各有关部门成立预防除治指挥机构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除治方案,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对因、防控不力造成疫情扩散的单位及个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2.2 多措并举,多途径积极寻求经费
对重点的地段,病虫发生严重的地段,镇、村、户共同出资,积极防治,做到严防死守。在美国白蛾、草履蚧、杨小舟蛾防治工作中,镇政府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10万多元资金,村里也挤出部分资金,以保证重点地段的防治经费得到有效落实。
2.3 深入宣传活动
镇里成立宣传工作队,轮回到12个村做宣传,在虫害防治的不同时间节点,各村全天开通广播宣传。对重点的村、组,如大新村毛墩组、瓦窑村街东组、马庄村程庄组、房庄村一组等,安排专人到承包户家中宣传杨树虫害防治政策、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克服侥幸心里,让其在思想上能够重视,努力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2.4 认真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镇里根据市森防站的森林病虫害情报,安排各村抽调7~10名工作人员联合林技人员结合本镇实际,进行认真踏查,彻底摸清虫情,摸准虫龄,密切注视虫情动态,及时长中短期预测预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为科学防治提供信息,务必达到彻查彻防。
2.5 加强检疫
从严把握种苗调运、包装运输等环节,未经检疫或消杀处理严控远距离输运传播。禁止到美国白蛾疫区调入大树,从疫区调入的苗木不带土壤和稻草等白蛾蛹易栖息的物体,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要求书》制度,加强复检和补检,加强对货物集散地、贸易市场的检疫检查,及时进行除害处理。严禁运输染虫苗木和使用带虫苗木育苗、造林,草履蚧若虫期禁止林下放牧,禁止采伐运输带虫木材,禁止在有虫林地取土[4-5]。
2.6 成立专业防治队伍,不断提高杨树病虫害防治水平
瓦窑镇大新村、瓦窑村、双庙村、柳集村、房庄村、马庄村都成立了防治专业突击队,对重点地段,集中防治,确保了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防治任务。2.7 营林措施
建立多树种合理配置混交林,更新和改善不合理的林带结构。采用非寄主树种、诱铒树种和目的树种进行带状行间混交,或点状混交等配置形式,多栽植美国白蛾厌食树种,也可间隔栽植美国白蛾嗜食树种,作为引诱树重点防治,提高人工林抗御虫灾的能力,从根本上形成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杨树林生态系统。
3 强化奖惩
杨树病虫防治工作虽是阶段性工作,但瓦窑镇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村的农业综合考核,专门安排资金作为奖补资金,对防治措施得力、防治效果明显的村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防治不力、效果差的村,给予批评和罚款,对造成灾害的,严肃追究责任并进行组织处理,有效杜绝了因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林木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千家万户的林木给防治工作带来的困难,改变了林农病虫害防治观念淡薄、存在麻痹侥幸心理的状况。
4 结语
瓦窑镇的杨树虫害防治工作在镇政府统筹协调的基础上,落实预防机制,健全防治体系,协调运用物理、化学、营林等多种防治措施,实施综合治理,做到对症下药、科学用药,有效地扼制了虫害高发态势,扭转了防治工作的被动局面,几年来全镇的林木病虫害成灾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防治工作达到了虫害发生危害不成灾、不蔓延的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确保瓦窑镇林果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周晓光,魏红亮.如何加强林木病虫防治保护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29.
[2] 夏鲁青,郭同斌,赵博光.杨树虫害防治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1(5):8-10.
篇12
樟子松属于常绿乔木类型,并且其具有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较强、材质佳、耐干旱、抗性强以及干形直等多方面的优点,所以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广以及发展的一种造林树木种类。另外,樟子松也是我国针对防沙项目进行改造的一种优良树木种类。但是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环境之下,其幼苗的存活率以及保存率,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干旱地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还需要针对营养土的配置、害虫的防治、消毒处理等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且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归纳,得出最佳的樟子松育苗技术和育苗的模式。
1 樟子松育苗分析
首先需要针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全面掌控,结合土壤的特点、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并且深入的探讨当地气候温度等的变化规律。其次则是针对土壤进行配置,将准备好的质地紧密的土壤,进行配置,需要保证土壤的透水性较强,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的功能,土壤当中不能够含有病虫害以及草籽等,使用的土壤应该是森林的腐殖土壤以及苗圃地土等等,按照均匀的比例将土壤进行混合。下一阶段则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及害虫的杀灭,使用百分之一的硫酸亚铁溶液均匀的将其喷洒在已经拌制完毕的营养土壤之上,保证喷洒的均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则需要使用浓度为百分之五十的辛硫磷杀灭害虫,待处理完毕之后,使用适量的清水针对土壤的湿度进行调节,进而达到最佳的土壤消毒灭虫。待上述工作完毕之后,使用生根粉进行处理,并且使用营养土使得育苗容器的底部更加密实,将幼苗放置进入容器当中,待土装入幼苗约三分之一部位之时,需要轻轻的提取。使得幼苗的根系可以充分的舒展,然后进行按压。一边将土壤压实,一边缓缓的提取幼苗,使得幼苗的根系可以全部进入到土壤当中。而在整个幼苗的装苗环节之中,需要把控好幼苗的湿度,这一点非常的关键,需要尽可能的缩短幼苗根部在外的时间。在进行装苗的过程之中,还需要注意将樟子松的幼苗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排列成行,将四周的土壤压实,在浇水之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填土工作,直至土壤填满、充实为止。
2 容器苗田间管理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樟子松育苗的相关技术手段以及装苗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对樟子松的相关育苗技术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幼苗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探究,重点的分析病虫害防治的方案,旨在减少种植过程当中的不利影响因素,全面的促进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的发展与改进。
首先是浇水工作。幼苗在生长阶段,要防止干旱时幼苗受到损害,浇水至关重要。由于幼苗虽然水分消耗少,但抗旱能力弱,因此在浇水时要掌握少量多次,每隔3天小水浇一次,每天10点之前用喷洒的方式喷一次,中午温度高时不能洒水。苗木高生长期对水肥要求逐渐加大,气温也逐渐升高,这时可以灌溉,每隔5天灌溉一次。到秋季苗木生长后期,要适当控制水肥,以增强苗木木质化程度,为越冬做好准备。
其次则是施肥的工作。幼苗期本着多次少施的原则,每平方米施尿素4-5g为宜,每次施肥后要及时灌水,并防止化肥沾落在苗子上,造成烧苗。也可施磷酸二氢钾,每平方米以2-3g为宜,临近秋季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除草工作也是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当中的一项关键性的环节。使用除草醚结合喷药覆沙进行,喷洒25%的可湿性除草醚,每平方米2g,每亩用溶液200斤。
病虫害的防治是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当中的一项重要步骤。由于樟子松的床面需要长期的保持湿润状态,所以在这样一个湿润的环境当中细菌容易滋生出来,并且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预防,则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枯病。在实践的育苗过程当中,需要适时的对樟子松育苗区域进行观察,将预防作为主要的措施和手段。在幼苗种植之后的10天左右,需要喷洒多菌灵、波尔多液以及敌克松等等溶液,起到杀虫灭菌的效果。另外,针对地上的害虫,也可以直接的喷洒杀虫剂进行及时的防治。最后,针对幼苗越冬的管理,由于在严寒的气候当中可能会对樟子松的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要采用覆土防寒的技术手段,在防寒之前需要进行浇水,在土壤冻结之前轻轻的覆盖上一层土壤,而在第二年的年初也需要及时撤土浇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的技术手段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细致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的探索了樟子松育苗过程当中病虫害的防治以及越冬的管理技术,并且针对装苗的过程进行了深层次的改善,对育苗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诸多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施肥、浇水以及除草等重要的工作环节均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对药物喷洒对于病虫害防治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施行措施进行了探讨,力求以此为基础,更进一步的增强樟子松种植和育苗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相关植树造林工作不断进步和稳定的前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瑞云,郑红波.干旱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的相关特征[J].中国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3~37.
[2] 徐晓鸥,陈亚文,吴中虹.干旱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绿色科技,2010(10).
篇13
毛竹病虫害种类繁多,弄清其发生的特点成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针对性防治。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毛竹病虫害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并组织竹农联合行动,选择有效防治措施,抓住有利时机,主治兼治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毛竹病虫害不会给毛竹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1 毛竹病虫害预警预报
毛竹病虫害发生有一定规律,发病初期也很容易被发现,因此,要建立毛竹病虫害预警预报机制,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发出预警,让竹农能够联合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消除病虫害威胁。林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做好技术指导,组织竹农联防联治,统一管理,统一施药,这样就可以有效切断一些病菌传播途径,做到标本兼治。
2 毛竹病虫害综合防治
毛竹病虫害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原则,抓住最佳防治时机,采取一系列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可以允许的范围之内。
防治方法要灵活多样,主治兼治要搭配合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多种防治措施也注意协同使用。特别是要加强物理和农业防治的力度。要通过抚育管理,提升竹子长势,增加其抗性,这是最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另外,还要注意保护虫害天敌,用生物防治的方式,这也是最安全最实惠的防治措施。
3 毛竹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毛竹病害防治要特别注意病原传播,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带病植株进入林地,从源头切断传染途径,这是毛竹病害防治的关键环节。
3.1毛竹丛枝病
毛竹丛枝病(Balansiatake(Miyake)Hara)又叫扫帚病,病枝侧枝丛生,枝节数增多,枝节间缩短,叶子退化严重,呈鳞片状。5月~7月为发病盛期,病株会持续蔓延,几年内,整株枯死。病原为囊菌病菌引起,可通过孢子由大风雨水等途径传播,或者是带菌母竹造成。其防治包括造林前认真检查,不让带菌病株进入场。加强抚育管理,砍伐老竹,松土施肥促进竹林生长。发现病株要及时剪除,集中焚烧。
3.2 竹杆锈病
竹秆锈病(PucciniaCortocopodes Berk. et Br)也叫竹褥病。病原为真菌,真菌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锈菌目中的竹毡锈菌。病菌在竹秆黄斑中以冬孢子越冬,传播途径主要靠风让病害蔓延。新老竹林都可发生此病,大多发生在生长过密湿度较大的地方。以2年~3年生竹秆最明显,一般危害竹子基部、中下部。4月~5月产生褐色或者至暗褐色粉质状突起,逐渐脱落,病斑呈现黑褐色,5月~6月为传染盛期,到8月病斑外出现黄斑,9月~10月形成椭圆形至条形,这就是冬孢子堆。
防治:发现病株要及时剪除砍伐,烧除病部,注意合理密植,对过密枝要进行疏剪,注意排水,清除杂草。加强检疫,防止病株进入。每年3月中旬,用涂抹煤焦油或者煤油的方式,对病株进行连续涂抹。严重时,可以用25%可湿性粉500~1000倍液,喷射2~3次。
3.3 竹黑痣病
竹黑痣病(Phyllachora sinensis Sace)又称叶疹病,植株发病时,毛竹生长衰退迅速,竹叶枯萎脱落,出笋减少。病原为黑痣菌,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4月~5月释放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
防治:及时发现及时清除病枝叶,并集中销毁,加强抚育管理,施肥松土,提升竹子长势,增强抗性。发病时,可以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4 毛竹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毛竹虫害主要包括竹笋禾夜蛾、黄脊竹蝗、刚竹毒蛾、竹广肩小蜂、黄脊竹蝗、竹篦舟蛾和竹织叶野螟等,防治时要注意多种防治手段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农药防治要一药多治,这样才能提高防治效果。
4.1 竹笋禾夜蛾
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又名笋蛀虫,主要危害竹笋,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林地杂草上越冬,翌年2月孵化成幼虫,开始蛀食杂草,到4月竹笋出土时,幼虫即蛀入笋尖小叶,蚕食柔软部分。到5月上旬,幼虫老熟钻出竹笋入土结茧化蛹。6月羽化成虫,产卵。遭受虫害的竹笋,很难成竹,即使长大也是断头折梢,成为残竹。
防治包括:每年8月份结合除草,全面清除消灭越冬虫卵,及早挖出退笋,可以在每年2月中旬,喷洒除草剂,对竹笋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倍液,连续喷施2~3次,中间间隔5~7天。
4.2 竹广肩小蜂
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危害时,可以造成竹叶多而密,竹节膨大,形成虫瘿。受害植株营养大量消耗,枝叶枯萎脱落,植株长势锐减,发笋减少,林分衰败,甚至导致植株死亡。竹广肩小蜂以蛹在虫瘿内越冬。每年2月~3月成虫羽化盛期,3月~4月成虫出瘿,5月幼虫孵出,9月老熟幼虫开始化蛹,以蛹越冬。
防治:竹广肩小蜂均集中小年竹上产卵,每年2月要及时巡视,发现后及时伐除带卵植株。羽化期时,可以用林丹烟剂或741烟剂熏杀。也可以在幼虫危害期,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或者用注射法杀死幼虫,方法是在竹子基部打洞,注入40%氧化乐果与80%敌敌畏乳剂等混合药剂10倍液,每株2毫升。
4.3 刚竹毒蛾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每年可发生3代,主要危害竹叶,发生时,可食尽竹叶,使竹节内积水,导致植株死亡。刚竹毒蛾以卵和幼虫是竹叶背面越冬。每年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幼虫开始侵蚀竹叶。老熟幼虫在竹子上部竹叶上结茧。
防治:春季施用白僵菌粉炮,每亩3个,在幼虫期用664烟剂或敌马烟剂熏杀,每亩2包。加强抚育管理,改善林间通风透光状况。也可以采用灯光诱杀成虫。
4.4 黄脊竹蝗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又叫黄脊竹蝗,主要危害竹叶,特别是新竹被害很容易枯死,老竹竹叶被吃光,像火烧一样,被害竹秆内往往积水。以卵在土壤中越冬,每年5月为孵化期,起初幼虫在杂草上取食。10天之后就开始危害竹子,常常聚集在竹梢上取食。7月开始羽化,成虫聚集取食叶片,9月~10月产卵于杂草之中,卵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竹蝗产卵比较集中,11月份可进行挖掘消除。用新鲜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10公斤,以此药作为诱杀剂放在剖开槽竹内,诱杀效果不错。药剂防治要选择幼虫出生10天内,喷施1.5%甲基1605粉,每亩2公斤。
4.5 竹篦舟蛾
竹篦舟蛾(Besaia goddrica(Schaus),危害竹叶取食竹叶,被害竹子下年新竹减少。竹篦舟蛾取食竹叶,使竹林荒芜。
防治:强化抚育措施,合理砍伐,科学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性。利用黑光灯诱杀,效果也不错。药物防治可用敌敌畏插管烟剂,每亩1公斤。
4.6 竹织叶野螟
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又叫竹螟,主要危害竹叶,可以导致冬季大量新竹死亡。均已老熟幼虫越冬,每年4月化蛹,5月成虫,6月羽化。
防治: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密植,冬季削山松土,杀死越冬幼虫。也可以用黑光灯诱杀成虫。6月发现幼虫苞叶时,可以用90%敌百虫500倍液喷杀,也可以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就是在5月底释放松毛虫赤眼蜂,也可以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芳.毛竹几种主要病虫害防治[J].科教导刊,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