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关于虎的吉祥成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关于虎的吉祥成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关于虎的吉祥成语

篇1

就目前来看,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工程质量以及进度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而在机械设备正式运行的阶段,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影响,导致机械设备的性能不能很好发挥,因此,需要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加强重视,提高机械性能,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机械管理维护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力量不足

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工程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机械设备以及人员之间的调动十分频繁。而很多管理部分由于对实际情况考察不到位,对一些机械设备管理机构进行盲目增减,或者是将这些管理机构的职能和其他部门进行兼容,导致实际操作层与管理层之间产生脱节。这样的情况,集中表现为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管理力量不足。

(二)保养制度落实度不够

很多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机械轻维护种使用,导致机械设备经常出现各种故障,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1]。很多企业虽然在内部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但是对于机械制度的落实却造成了忽视,导致维护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操作人员在使用的时候,只注重使用,对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解决[2]。

二、做好工程机械管理维护工作的途径

(一)选择正确的故障诊断方法

要想能够保证机械管理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能够利用知识细化分解让所有的数值都通过记录来表示,利用所建立的知识单元整体、不同局部的E―R模型来确定创建的表格。

首先,在E―R模型中的所有实体都是通过表来表示,其属性所对应的字段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联系作用属性为联系实体的字段;其次,原型单元实体以及扩充单元实体所具有的属性名称相同,在对表格进行创建时,可以创建为类似的表格,其中包括单元结构属性的实际说明,其表名称为faultree。其创建的表格基本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fdbo].[faulttree】(

[nodename]【nvarchar](50)NOT NULL,

【fathername】【nvarchar](50)NOT NULL,

[stair]【inq NULL,

[childnum][int]NULL,

[nodetype][char](1 0)NULL,

[modelname】[nvarchar】(50)NULL

ON[PRIMARY】

Go

(二)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较大的经营效益,就需要对设备的管理成本进行进一步降低,进而使得经济效益提高[3]。但是,由于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绩效制度,对于维修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对于机械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图1为修理维护工作时的顺序图。

(三)严格落实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

在机械设备运行期间,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保养的好坏也是影响机械设备运行质量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实际运行期间需要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以及维护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4]。根据机械的结构以及液压系统在其中的分布,将机械划分为左右输料系统、左右行走系统、发电机系统、分料系统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分,直至分解到具体部件。图2即为诊断对象的分解示意图。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维护工作属于一种系统工程。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维护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另外,机械设备保养、管理水平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直接的关系,还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5]。因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是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的,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推动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 贺新刚.关于工程机械管理维护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103.

[2] 张保卫.对当前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要点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6,02:214-215.

篇2

一、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桩基不完整

桩基顶部和中部不完整。在桩基施工中造成桩基顶部不完整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造成混凝土的泥浆积累,这样就可能造成桩基顶部混凝土量的不足,会使桩基顶部不完整;其次,在对钢护筒埋拔过程中采取的用力程度也会影响桩基顶部混凝土的质量;最后,在凿出桩头时,风镐的作用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桩基中部不完整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地质勘探不准确,恶劣的地质会使混凝土部分出现塌孔,阻碍翻浆,从而影响桩基的质量。其次,拆拔导管时用力不合适,使混凝土被不停地扰动,影响其质量,导致桩基中部不完整。最后,导管的气密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翻浆,导致混凝土质量受损,甚至会导致桩基断裂。

(二)单桩承载能力没有达到标准

单桩的承载能力没有达到标准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桩基的深度不够;其次,深度足够,但是,贯入量和桩基顶部不能进入持力层;最后,勘测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比如地基承载能力过大,地层剖面不准确等,都会影响单桩承载能力不足。

(三)桩基倾斜度不合理

桩基倾斜度不合理受到很多元素的影响,例如:预制桩质量问题,影响桩顶面倾斜,导致桩基倾斜度不合理;桩机安装问题,会导致桩架不垂直于地面等,都会导致桩基倾斜度不合理。

(四)断桩

引起断桩也有很多原因。例如:桩基倾斜度不合理、支点和吊点位置不准确、桩的质量问题、桩锤击的频率等,都会导致断桩情况的发生。

(五)桩的位置不准确

导致桩的位置不准确主要是因为测量放线技术的失误,桩的倾斜等问题。

二、相关维护项目情况

(一)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钻孔过程中的相关维护项目情况

在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钻孔过程中,斜孔、扩孔、坍孔、卡钻、缩孔、 漏浆和掉钻都是施工桩基的相关维护项目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斜孔是因为地质条件的限制,比如土质过于松软等。扩孔是因为钻杆的摆动程度大等。坍孔是因为机器或是工具对孔壁的作用,泥浆的性能不符等。卡钻是因为干冲击钻冲孔时,出现梅花孔等容易卡孔的形式。缩孔是因为地层中土质的影响或是钻头磨损厉害等;漏浆是因为泥浆的质量或是钢护筒出现透水的现象等;掉钻是因为钻锤的各个部分的磨损等。

(二)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清孔过程中的相关维护项目情况

在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清孔过程中,泥浆含砂量过高、塌孔、沉渣严重是工程施工桩基的相关维护项目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沉渣严重和泥浆含砂量是因为清孔过程中用水过量和冲击速度太快,换浆时捞渣不彻底或是沉渣池不符标准等,塌孔是因为换浆速度太迅速和泥浆相对密度等原因。

(三)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相关维护项目情况

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灌筑坍孔、钢筋笼位置上升、导管进水、导管堵塞和埋管是工程施工桩基的相关维护项目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灌注坍孔是因为受到地下水压大、泥浆的粘稠度低、孔口堆积物多等原因。钢筋笼位置上升是因为混凝土的冲击力产生的推动作用。导管进水是因为导管过多的提升或是关口输出超出功率等。导管堵塞是因为隔水的塞子被卡住或是混凝土中有过大的物体等,埋管是因为埋管的深度过大。

三、应对城建工程施工桩基相关维护项目情况的有效措施

(一)应对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钻孔过程中相关维护项目情况的措施

在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钻孔过程中,针对相关维护项目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来应对。当斜孔情况发生时,可以利用钻头在倾斜的地方进行重复地扫孔,以扶正钻孔,或是可以填充粘度好的土,等孔结实后在进行钻孔。当扩孔情况发生时,可以利用不易失水的、品质好的泥浆对孔壁进行保护,从而避免钻孔时因为工具的摆动而导致孔扩大。当坍孔情况发生时,针对情况不严重时,可以利用粘度好的土填入坍孔处,增加泥浆的成分或是改进泥浆的质量等方式进行细细钻孔;针对严重情况时,可以利用把砂石类型的土填入,待砂石土稳定后进行钻孔;针对坍孔浅位置时,可以利用护筒法填土方式来钻孔。当卡钻情况发生时,可以利用小型的工具进行试探冲撞,不能硬性地冲击,或是利用一边冲击一边吸出钻渣的方式。当缩孔情况发生时,首先要弄清缩孔发生的原因,若是钻头磨损引起的,那就要对钻头进行修理,若是地质原因,那就重复扫孔。也可以利用钢护筒保护方式。当漏浆情况发生时,也要弄清其发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若是护筒的原因,那就对护筒进行维护、填土,降低水头、增强泥浆的粘度等。当掉钻情况发生时,在钻孔时要准备好打捞的工具,方便掉钻时使用,如果打捞比较困难,那就要对周围堆积的泥沙进行清理,之后再打捞。

(二)应对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清孔过程中相关维护项目情况的措施

在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清孔过程中,针对工程施工桩基在清孔中维护项目情况的发生,当然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不同的。当泥浆含砂量过高或是沉渣严重情况发生时,可以利用加强泥浆的相对密度,一边清理一边捞渣。当塌孔情况发生时,可以也利用增强泥浆的相对密度来清孔或是重新填入泥浆钻孔。

(三)应对城建工程施工桩基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相关维护项目情况的措施

在城建工程桩基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针对工程施工桩基在灌注过程中维护项目情况的发生,也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当灌注坍孔情况发生时,可以利用吸泥机器把泥土吸出来,如果还是控制不住,那么就要把导管和钢筋都拿出来,重新填入土或泥浆,待稳定后进行正常的混凝土灌注。当钢筋笼位置上升时,可以将钢筋笼的顶部镶在比较固定的物体上,避免它上升。当导管进水情况发生时,也可以用吸泥机器将泥土吸出来,再检查出现进水的原因,如果情况严重,那么就要进行重新操作。当导管堵塞情况发生时,可以利用长杆工具或是硬物进行疏导,如果没有什么效果,那么就要把导管拔出,进行清理后再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灌注。

结 语:

城建工程中桩基施工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着工程期限,针对城建工程桩基施工中,常出现的维护项目情况,要运用相应的技术形式来解决,运用正确的技术才能保证及时快速地解决发生的问题,才能保证桩基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邵兵键,高翔.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世界家苑,2013(7).

[2] 汪滔.浅谈对桩基工程施工中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

篇3

1、建筑趋向高层化,基坑工程向大跨度、大深度方向发展,给支撑系统带来难度。

2、基坑工程施工周期长,从开挖到全部隐蔽,常经历数月,坑边挠动、降雨等反复侵扰,影响基坑稳定性。

3、基坑工程经常相邻其他建筑设施,常有永久性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对基坑稳定和位移控制的要求很严,增加工作的难度。

4、基坑支护形式多样性,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5、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多,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防止基坑坍塌和毗邻建筑物地基稳定支护措施分析

1、基坑支护的主要类型。基坑支护两大主要功能: 挡土和止水,深基坑支护结构按计算体系不同有两种形式: 重力式和非重力式。

2、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

一是非重力式支护结构特性。钢板桩: 软土地基打设方便,有一定挡水能力,施工迅速,打设后即可开挖,但柔性较大,对相邻土体扰动力较大; 钢筋混凝土板桩: 施工方便,截面企口有一定挡水作用,但打设时对地基的振动和噪声较大; 钻孔灌注桩: 刚度较大,抗弯能力强,但桩间隙间挡水效果较差; H 型钢支柱或钢筋混凝土桩: 重复使用,较为经济,但一次投资较大; 最常用的是桩锚支护体系,即用灌注桩作为挡土桩,桩间距一般按经验选取后进行配筋及验算,用土层锚杆提供水平拉力,其计算体系采用等值梁法。

二是重力式支护结构特性。重力式支护结构主要是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和旋喷桩帷幕墙,深层搅拌水泥桩挡墙挡水效果好,刚度,抗弯能力较小,适用于不是很深的基坑; 而旋喷桩帷幕墙作用与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类似,但工艺有所不同,可按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支护组合结构形式: 深度小于 12 m、场地开阔、有条件采用预应力钢筋或花篮螺丝拉紧时,可采用地面拉结与支护桩结构。深度小于 20 m 时,变形有严格要求,采用基坑工程逆作法。若邻近基坑边有重要建筑物或地下管线不具备放坡条件,可采用组合式支护结构。若场地狭小、邻近基坑边有建筑物或地下管线需要保护,且土体变形控制严格,可采用墙式挡土结构,但在软土地质条件下,优先考虑内支撑,采用支撑( 锚) 式排桩支护结构。

三、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技术分析

1、坑槽的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好地面的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施工用水和生活废水流入或浸入施工现场,冲刷边坡。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将不断浸入基槽,影响正常施工,安全也无法保障,因此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 0.5 m 以下。

2、基坑开挖应连续作业,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基坑开挖时,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 10m。在工作范围内,不允许进行其他作业。自上而下水平分层进行,在挖边检查槽宽,至设计标高后,统一进行修坡清底,相邻基坑开挖时,要按照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开挖的原则施工。

3、为减少坑槽边土壁的静载压力,挖出的泥土和使用的材料应尽量远离坑槽边,当施工需要且土质良好时,弃土和材料堆放处至少离坑边2 m,高度不超过 1.5 m,土质较差时,坑边不得堆土。当重型机械在坑边作业时,自卸汽车不小于3 m,起重机不小于4 m,应设置专门的平台,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作用。

4、吊运土方时,应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斗下面不得站人。

5、为了保证边坡和支撑的稳定及施工人员上下坑的安全,上下基坑应用梯子或斜道( 并附有防滑条和栏杆) ,严禁攀登支撑和在坑壁上挖踏蹬上下。

6、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预留150 mm ~300 mm 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挖土工人之间的操作距离应在安全范围以内,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 2. 5 m,工人不得在靠近边坡处休息。

7、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搭设防护楼梯,或开斜坡便道,并采取防滑措施,基坑四周设安全栏杆。

8、对地下的管道,电缆、沟道和地质情况要了解清楚,并绘制在平面图上,和各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并征得他们的处理意见。

9、在施工总平面图中要包括运输道路,土的堆放及排水沟等内容。基坑开挖遇有不明异物和地下建筑物时应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四、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分析

1、基坑周围场地内有足够的照明度,尤其是基坑内的照明覆盖应不存在暗角。

2、基坑四周的地面,不应堆放杂物散件,确保施工人员行走安全,严防杂物滚落坑内伤害坑内作业人员。

3、井点平面布置要综合考虑,精确定位,避免以后与支撑立柱等位置发生冲突,井点施工和降水过程要有专人负责并做全过程的记录工作,及时将记录报告有关人员。

4、开挖时,应在地面的适当位置设置沉降点和位移观察点进行必要而完备的监测,发现异况,应立即报告和进行处理。

5、开挖时应事先计算出纵向的坡度和高度,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在放坡纵端不得堆土和放置重物,防止纵向滑坡。

6、采用预应力钢支撑时,钢支撑的构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方式及其布局必须严格按施组要求,支架必须与地下墙中的钢筋预埋铁牢固连接,施加的预应力必须按施组要求,并做好记录。

7、支撑工作应做到及时性和连续性,即按施组要求,应及时安装钢支撑,切忌基坑大面积开挖后再进行支撑。

8、起吊钢支撑件时应严格遵守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定,吊臂活动范围内严禁有人,对较深的基坑,布设支撑时应设上、下两名指挥。

9、当支撑妨碍基坑开挖时,挖掘司机操作要慎重,严格按照指挥人员的指挥进行操作,严禁对支撑进行撞击。

10、严禁人员在安装好的支撑上面走动,或悬挂重物及其他作业的受力支点。

五、深基坑支护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1、设计方面。设计单位编制科学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向现场作业人员提供系统的、专业的、精准的施工指导。基坑工程设计前期需做好准备工作,如: 地质勘测,安排技术人员到开挖现场勘测地质。了解地下土层结构的分布情况,并且收集地面周围的环境资料,记录重要的勘测参数。设计师根据勘测人员提供的资料规划深基坑工程方案,如: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禁止超挖”等原则。

篇4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30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4.16±6.72)岁;对照组患者30例,年龄56-86岁,平均年龄(64.12±6.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症情况等基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签署相关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的禁忌症。排除标准:呼吸道感染患者;不配合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1]。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维持酸碱平衡并予以营养支持[2]。研究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全程护理干预,强调和监督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的依从性;对新进、实习、进修的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进行专项的考核;常规抬高床头30-45°,保持患者卧半卧位;尽早的采用肠内营养,用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剂的输注,输注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有无胃内容物潴留、返流、误吸的发生;口腔护理每天4-6次;使用一次性的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管路有污染及时更换;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使用声门下吸引导管,进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加强气囊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医嘱准确用药;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对患者进行妥当的约束,给清醒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教导患者气管插管的作用与重要性,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1.4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记录机械通气、入住ICU、住院时间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3]。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标准差(x±s)表示数据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情况、护理中非计划性拔管情况与死亡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对比[n(%)]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入住ICU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机械通气、入住ICU与住院时间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各项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入住ICU与住院时间对比(x±s,d)

3讨论

篇5

城市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城市化是中国重振内需和结构转变的枢纽,也是未来驱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本文研究的城乡经济互动模式则是促进农村经济向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形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便渴望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消费者渴望满足更多的精神需求。体验经济则为消费者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了平台。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 。体验消费使得消费者的主动性增强,在消费过程中能获得深层次的难忘体验。根据体验经济的特性,体验消费使消费者更深层次的体验商品中的体验元素,从而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体验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为第三产业。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则成为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侧重转变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高就业、农民消费增长的有效形式。本文针对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功能进行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性参考。

本文所探讨的城乡是指城市与农村。城乡经济的互动基础是消费者和体验产品的互动。通过开发体验产品,逐渐实现消费者与体验旅游的互动,从而发展农村体验经济,促进城市体验经济与农村体验经济的互动,逐渐带动城乡经济的整体互动。城乡经济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城乡经济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本文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侧重研究城市消费者与农村体验产品、体验旅游的互动,城市的体验经济为农村体验经济起到带动作用。农村体验经济以城市体验经济为模板,最终从人力、市场、信息、体验产业、文化等各种要素的互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必须尝试才能对其进行评价的商品,这就是有人所说的‘体验产品’ 。体验产品的开发是城乡经济互动的多种形式之一。体验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最大区别是以顾客为中心,使每位消费者得到的体验都是个性化的,消费者完全参与其中 。这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性是城乡经济互动的基础。本文研究的体验产品以农村商品为有形商品,将农村文化提炼成体验因素之一,引起消费者对农村文化来源地的兴趣,从而促进农村体验旅游的发展。而农村体验经济的发展需要吸取城市体验产品、体验经济发展的经验,从而形成农村特色的体验经济圈,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的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城乡经济互动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使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腹地、资源和市场,城市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整体发展的格局 。由于目前我国城乡经济互动性不强,双向辐射动力不足,城市对农村的带动效应并不显著。而要发展农村经济,城乡经济互动是必要手段。体验产品的开发是促进城乡经济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我国体验经济尚未成熟,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通过对制约因素的分析,了解目前城乡经济互动不足的问题,从而找出体验产品开发的关键所在,最终加快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的制约因素

城乡经济互动中的体验产品与一般体验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体现了城乡经济互动的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体验产品的效果不仅使消费者获得难忘的美好回忆,而且在消费者与生产者深度互动、积极参与到体验产品的设计中时,获得一种城市文化意识。这种意识有助于农村体验产品的优质开发,从而促进农村体验经济的形成。而目前的农村的市场环境和体验产品的设计存在着制约城乡经济互动的因素,这些因素便是城乡互动中的体验产品的开发存在阻碍的原因。

(1) 市场环境

农村与城市市场环境的双向经济辐射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城市市场环境对农村的带动性和示范性效应有限,城市与农村在产业结构、消费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城市,休闲产业已经成为体验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体验经济对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农村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关于第一产业的体验产业处在萌芽阶段,关于第三产业的体验产业尚不成熟。城市消费者对消费环境要求较高,消费能力强,对无形产品和有形产品中的无形因素十分看重。农村消费环境缺乏标准化、统一化,市场建设不够成熟,农村消费者对有形商品的消费仍占消费商品的绝大部分。城市消费者平均文化水平较高,城市文化氛围较浓,对文化的开发规范化、系统化。农村消费者平均文化水平较低,农村文化氛围不浓,对特色农村文化开发深度不足。在上述差异下,城市优质的消费服务环境、统一化、标准化的商品质量、城市消费者对体验产品较强的消费意愿等尚没有被农村所吸收,城乡经济互动只停留在商品流通层面,并没有深入到以上层面,体验产品的开发效果将受到直接影响。

(2) 产品设计

目前城乡经济互动中的体验产品的设计在普遍的体验产品设计层面和体现城乡经济互动功能的设计层面均存在问题。在普遍的体验产品设计层面,体验产品存在缺乏明确的主题设计、产品形式单一,深度开发不足、体验产品内容与主题相脱离等问题。例如大多数农家乐,没有加入带有地区特色的主题设计。有些无法突显出体验产品的个性与特色,使消费者无法获得深刻的体验和难忘的回忆,有趋同倾向,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有的内容单一、落伍,缺乏创新与管理,直接影响体验产品的质量。在体现城乡经济互动功能的设计层面,体验产品没有渗透城市文化意识,即标准化、统一化的商品和服务、优质的体验环境等。农村体验产品设计没有借鉴城市体验经济的经验,影响了城乡经济互动的功能和产品被城市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2.影响体验产品开发的主要因素

城乡经济互动中的体验产品的开发受多个因素制约。在问卷调查中,对城市消费者对于体验产品的接受程度、休闲方式中体验产品所占的比重、对农村体验产品的喜爱程度、体验消费过程中所看重体验环境因素的比重和郊区对体验产品市场购买力的影响等内容做了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得出了影响城乡经济互动中的体验产品的主要因素。

(1) 体验经济的消费者基础。通过调查问卷的调查,有64.6%的城市消费者对体验的本质有明确的认识,有67.3%的城市消费者认识到体验消费的大众化,这表明体验经济时代下大部分消费者认识到了体验消费的存在,并了解体验消费价格定位的原因。城市消费者开始注重体验消费,并能接受体验产品的商品性。在这个趋势下,体验营销会在不久的时间里为城市消费者所喜爱并进行消费。

(2) 消费者休闲方式的体验化趋势。城市消费者最喜欢的休闲方式(A)和最经常的休闲方式(B)的比例不同,B比A比例大的有:看电视、听相声、体育健身、读书和上网。A比B比例大的有:听二人转、听音乐会、去电影院看电影、看话剧、逛街购物、看艺术展和其他。影响城市消费者选择最喜欢的休闲方式的首要因素为时间。可以看到,文化休闲方式受城市消费者的喜爱,由于时间因素的阻碍,经常的休闲方式则以方便、快捷作为首选条件。因此,城乡经济互动中的体验产品的开发要结合消费者方便快捷的消费模式和追求文化体验的消费潮流,为城市消费者提供文化休闲体验的场所建设应首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时间因素,建在离主流消费者近或交通方便的地方并能快速地使消费者体验到其中的文化。

(3) 消费者对农村或城市体验产品的消费意愿。城市消费者对市区的消费场所有40.2%的人选择富有现代活力的消费场所,32.4%的人选择富有传统民俗气息的消费场所。这表明,城市消费者对城市体验产品十分热衷,并且愿意体验带有传统民俗文化的体验产品。城市与农村文化的融合或成为城市消费者潜在的体验消费模式。城市消费者对农村的消费场所有91.3%的人选择农家乐或采摘。这表明农村体验产品正成为城市消费者的新的休闲体验方式。同时可以看出,农村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导致城市消费者可供选择的农村体验产品较少,满足不了城市消费者对农村体验产品的需求。

(4) 消费者对体验环境的重视程度。在对城市消费者对体验餐厅的看法的调查中,有79.8%的消费者去过体验餐厅,饮食特色为消费者最看重的因素,而体验环境则超越了价格和交通等其他因素,成为第二大因素。这表明体验环境成为消费者十分注重的因素之一,并成为消费者愿意前往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可以看出,城市消费者对体现文化氛围的体验环境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期望,体验餐厅通过饮食特色和体验环境的双重经营,可以获得城市消费者的青睐。进而对所有促进城乡经济互动的体验产品来说,在有形商品优质的前提下,无形商品是使消费者感受目标文化和深入体验至文化来源地的最佳渠道。

(5) 地理位置及市场购买力。在对城市消费者对郊区地带的体验消费调查中,有80.6%的消费者去过,但只有11.7%的消费者常去。而消费者对于未来开发完善的郊区体验消费场所的消费意愿十分强烈的占50.0%,不想去的仅占4.9%。而其中影响消费者消费意愿的最大因素为交通住宿不方便。结合上述影响消费者对体验产品的消费意愿的首要因素为时间的分析,交通方便、地理位置近的地点则成为促进城乡经济互动的体验产品的最佳开发地。而郊区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在地理位置上方便消费者深入体验至文化来源地,能有效达到核心城市与周边农村互动体验的目的,具有发展促进城乡互动的体验经济的潜在市场购买力。

通过上述分析,综合影响城乡经济互动中的体验产品的主要因素,针对对城市消费者的体验产品应经营在方便城市消费群体前往和方便深入文化来源地的地点,体验产品以特色的优质有形商品为基础,融合的目标文化和各种体验方式为无形商品,将城市文化意识融入其中,既满足城市消费群体的体验消费需求,又成为城市消费群体体验不同文化的最佳渠道。

3.城乡经济互动趋势分析

城乡经济互动是城市化的必要手段,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乡经济互动中城市对农村的带动性和示范性效应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从体验产品的角度来说,生产者可把城市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城市标准化的服务水平带到农村体验产品的开发中来,为农村体验产品添加进经深入挖掘后的农村文化体验元素,考虑到城市消费者的体验产品的城市与农村文化融合的消费趋势,从而开发出适合推动城乡经济互动的体验产品,体现城乡经济互动的功能。

为更好地达到城乡经济互动的效果,将城市消费者引入农村文化来源地体验农村体验产品是关键一步。通过对体验产品开发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农村体验产品起到宣传功能的体验产品的开发成为吸引城市消费者到农村体验的引子。这种体验产品经营在离城市消费者方便前往的地方或连接城市与周边农村文化来源地的郊区。可以采用体验餐厅等的形式使消费者快速体验农村体验产品,并针对目标顾客加入城市文化的体验元素,使体验餐厅成为城市消费者体验农村的“大门”,而“大门”里的内容是引起消费者兴趣的引子,将消费者引入文化来源地。文化来源地将设计出更为深入的文化体验,体验餐厅将和消费者进行深入的互动,使得消费者拥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难忘的美好回忆。而在文化来源地的体验经济逐渐成熟之后,体验产品则可以打破体验产品类型的“模板”,形成真正的体验文化氛围,从而使城乡互动从体验产品层面深入到城乡经济层面。

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趋势是以城市带动周边农村、农村形成体验经济圈、城市与农村体验经济联动直至中国整体上城乡经济互动,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成熟。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商业化开发已带动了城市的体验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本身的文化资源融合和改进,为农村体验经济发展提供经验,从而带动周边农村体验经济发展,并与城市形成良好的产业合作,周边农村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核心城市的文化因素发展成为城市消费者的主要休闲旅游地,从而促进城市周边农村体验经济的发展。农村体验产品的开发逐步形成农村的体验经济氛围。农村与农村之间互相影响、良性竞争,形成各自的主题文化,逐步形成不同主题的带有农村特色的体验经济圈。中国整体上城市与农村的体验旅游都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形成各具特色,又不能分离的体验经济圈,从而促进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的对策建议

本文整体论述了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功能的研究,有别于其他关于体验产品的研究,本文没有停留在研究城乡互动中的体验产品的改进和种类的创新上,而是分析体验产品开发背后的意义。体验经济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经济形式。通过体验产品的开发促进城乡经济互动,从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便是城乡经济互动功能的体现。本文针对制约因素、开发影响因素、和城乡经济互动趋势的分析,为促进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起到了关键作用。从长期来看,开发农村体验产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短期的收效可能因成本、地区经济活动不发达等因素而不太明显。因此建议政府出台对开发促进城乡经济互动的体验产品的经营者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的相关产业,加大对农村第三产业的投入,鼓励投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互动的体验经济区,从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体验产品开发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体验产品的物价水平,避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产生。此外,政府可鼓励经营者对农民进行业务培训,以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率。这类举措可为推进城乡经济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措施和平台。

其次,旅游地的居民素质直接影响消费者前往消费的意愿。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平均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低,对实用性商品的消费仍占绝大部分。并且经过问卷调查,农村消费者为体验付费没有强烈意愿。农村市场供给不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足,阻碍了农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农村体验产品开发的同时,农村整体的体验氛围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可鼓励对农村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议每村均有精神文化传播站,使精神文化设施与农民自发创意相结合,培养农民的文化修养,并积极鼓励农民挖掘当地文化、对文化活动提出创意,从而深入、有效地整合各地的农村文化。同时,可给予农民对体验消费的“优惠”政策,促进体验“下乡”。这类举措可为丰富农村体验元素、提高农民整体文化氛围提供了基础。

最后,具有城乡经济互动功能的体验产业应提升行业标准。设立体验产品的分级标准,对体验产品中有形部分、体验环境、体验元素、消费者参与程度、个性化及满意度等进行评价与监督,以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建议经营者引入标准化管理方式,保证环境卫生、服务水平等条件的质量,并可与农村的精神文化传播站达成良好的产业合作,双方互惠互利。这类举措可为促进农村体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于体验产品的城乡经济互动功能是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由于农村整体消费水平与城市尚有较大差距,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针对农村消费者的城市体验产品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平:面向城市化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机制[A].张平,刘霞辉.宏观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9-2010)[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美)贝恩特•施密特:顾客体验管理:实施体验经济的工具[M].冯玲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J]. Harper Collins, 1991,No.7

[4] 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0.25±2.46)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2.51±2.4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9.63±2.45)岁;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3.47±2.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标准,均有哮喘病就诊史。排除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应用药物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输液、抗炎、平喘、解痉等常规急救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急救流程化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分院前急救护理、运送途中急救护理与院内急救护理,(1)院前急救护理:当救护车到达至现场时,应立即为患者采取半坐或端坐卧位,给予正确的吸氧,吸氧时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气道痉挛。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S型口咽管,可以防止舌下坠,增加通气,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纳洛酮等呼吸兴奋剂静点,呼吸衰竭者可行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注意预防呼吸性酸中毒,并发心力衰竭者可使用西地兰、速尿等进行强心、利尿治疗,休克患者按抗休克处理。同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及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运送途中急救护理:对患者要正确的搬运,搬运时一般病人采取坐位,可用轮椅搬运,休克病人取休克用担架搬运,运送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病情不再恶化,尽量缩短途中时间,既要迅速又要注意安全,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注意保暖。应用车载电话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人力、物力准备。(3)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救护士要进行职责分工,使急救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治疗,心理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宣传疾病的治疗情况,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患者若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可适当地给予药物治疗,但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监管护士准备抢救仪器(吸痰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接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吸痰、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准备抢救车、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平喘解痉,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查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输液时严格控制40滴min以内的速度。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资料。计数资料行X2检验, P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各种环境和心理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2],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3],重症哮喘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由于重症哮喘发病急,病情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支气管,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就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抢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能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和一般的护理,一定要把抢救的时间与高效的急救护理工作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抢救目标。应用急救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分工明确,强化了医护协。护士由被动变为主动,院前急救正确评估,果断处处理突发事件,运送途中针对患者病情提前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以及人力、物力准备,为病人住院治疗争取了时间,避免了患者入院以后再准备造成的忙乱、低效、差错。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分工各自准备,为挽救患者生命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流程化护理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急救流程化护理通过对患者采取舒适的、氧疗、监测、改善通气功能、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及时缓解患者哮喘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缩短了抢救时间,及时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7

由于监理制度在我国的起步并不早,目前还处于不停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制度的不断革新,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运行体系,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仍然l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首先,监理工作的范围不够全面,其工作主要针对的是施工阶段的检查管理。这种严重的片面性导致对于很多建设单位的需求无法满足。其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监理对于人才的需要,所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最后,监理市场的的运行机制不太规范,而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了解也不够全面和具体。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工程的监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收费相对较低,再加上对于新兴的材料以及实际工作的技术运用不太合理,导致监理管理并没有实现市场化。因此,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还是需要其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来做出适当的改正和调整,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监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最为重要的主观因素,所以,在技术管理层面上的纰漏应有一大部分原因归咎给工程监理的力度不足。很多时候,由于工程监理未能全面考虑到建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未能考虑到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等给现场施工带来的影响,导致建筑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轻者致使工期延误,重者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而我们现有的施工技术与对外引进的施工技术两者间并不统一,在技术方面难以平衡,导致在自己的使用方面出现不合理的问题。而有时在当前技术足以满足施工需要的情况下,仍要盲目的引进所谓的先进施工技术,缺乏具体性与针对性,严重影响资金的合理利用,导致对于工程自己预算的严重浪费,不能很好地维护建筑业主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监理单位若是未能在实际施工中及时分析与纠正当前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不进行必要的勘查与调查,不能从实际的建筑施工项目实际的情况出发,对施工时的各道工序都不能做到及时的监控与检查,则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2.施工技术的提高

技术使各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也是一样,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所以必须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这就要求:(1)监理人员认真负责。监理人员不仅仅要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培训考试,更要在这一基础上,提高个人的工作素质也就是说要明确好自身的职责,并在自己的职责上认真负责。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要综合考虑到环境等多种因素,切实安排建立计划,促进施工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监理人员要亲自观察施工现场,了解总体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这样结合是实际情况,对细小的监督部分和重要的施工工作进行计划安排;(2)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许多公司不仅监理人员的水平能力不够,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也不够。如果施工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在施工工程就会出现很过问题,也不会有好的建筑作品。那些精美的建筑一定是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很高,所以只有监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都处于高水平时,才能建造出完美的作品;(3)遵守相关纪律。无论是监理人员还是施工技术人员在工作当中都要认真负责,遵守工作条例,构建一个优秀的建筑团队,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相关监理单位也要认真负责的控制建设要求,配合并管理相关人员完成建筑任务。还要切实处理好施工问题,及时地进行交流沟通,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与处理,不断地进行完善。

3.建筑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

建筑监理和施工技术是建筑过程的两大重要元素,建筑过程的监理与施工技术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对建筑的建设尤为重要,就需要一定的方法进行结合:(1)监理人员认真监督。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中,监理人员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监理人员能够监督好整项工程至关重要,在建筑过程中,安全问题十分重要。所以无论监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只要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同时监理人员还要定时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测。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多多进行安全演练十分重要,只有在日常中落实好安全工作,才能在真正的建筑中减少危险的发生;(2)提高监理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除了施工人员,监理人员也是经常进入施工场地的,所以监理人员也要有一定的施工技术,通过一些日常的培训,监理人员了解和掌握施工技术能够解决一些现场的突发状况,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现在的许多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达标,监理人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监测和培训,从而保证水平;(3)提高工程进度。在一切的工作当中,效率和质量都是基于首要位置的,只有在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工程才能做好。因此,我们在建筑工程中,必须提前做好建筑安排,然后将安排落实到每一方面,落实到每一个人,这样每一个人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既保证质量也提高效率,每一方面也就做好了,整个建筑工程也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4)工程监理制度。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是衡量一个建筑最最重要的标准。所以监理工作十分重要。许多单位为了减少费用,通常会有偷工减料等违纪行为,这就需要监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与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平,积累丰富的经验,也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影响力,所以说,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5)减少工程成本。建筑工程是一个高开支的工作,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会有成本。尽量减少成本对一项工程十分重要。做好合理的建筑安排与规划,做到分工明确,不买重复浪费的产品,做好经费的预算。但是减少成本,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成本。这也就需要监管人物和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从而更好的减少开支。

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建筑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建筑施工项目的进行中更加注重质量。而质量的提高在依赖施工技术的同时,也越来越离不开工程的监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借鉴的方式,为建筑工程的改造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方向,实现资源与技术间的相互发展与通融,从而帮助国内的各个工程单位监理其一个标准完善的监管体制。例如在商业建筑集群的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引进西方的建筑管理模型来辅助与配合监理和施工的管理,以免出现技术、安全、质量等等问题,致使工程项目的投资付诸流水。总而言之。任何建筑的施工都离不开强大的施工技术与严密的监理管理。只有处理好监理管理与施工技术之间的关系,促使两者共同发展,才可以完成预期的质量目标,创造出理想的收益。

参考文献

篇8

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该理论源自于大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对于项目管理的需求,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可以用于对项目管理水平的评估。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包括房屋建设、公共交通、公共设施在内的大型项目日益增多,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加项目成功率,也需要引入项目成熟度管理方法。该文即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进行研究,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某部安居房工程项目的成熟度管理模型,通过引入灰色-模糊理论改进了成熟度管理模型的评估方法,并且把该成熟度管理模型用到某部安居房工程项目的成熟度评估中进行检验[1]。

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是项目管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提供了项目管理绩效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该模型可以用于项目管理成熟度判断、项目管理成熟度提高方法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企业实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一种能够测定当前项目所处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为企业是否对现有管理方法进行改进提供参考,根据PM Solution的调查结果,采用了项目成熟度评估模型,并且根据模型的结果对项目进行改进的企业在成本、工期、回报、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效果。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中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模型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在1987年提出的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CMM,该模型从软件开发过程能力的角度对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进行剖析,为第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该模型在提出之后,很多学者对根据软件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CMM模型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并且使该模型从初始面向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模型逐渐转化为面向组织开发成熟度模型。在CMM模型之后,各国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在借鉴CMM模型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应用的角度出发,根据项目的具体标准,提取出了包括PMMM,OPM3K,K-PMMM模型在内的30多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目前,各种新的项目管理模型仍然被不断的提出和开发[2]。

2 灰色模糊层次分析方法

5 小结

针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建立了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并且采用该模型对一个房地产项目的管理成熟度水平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实际操作性强,效果较好,从而为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9

一、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即教与学的关系,众所周知,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在进行这一过程的教学时,教师的学识、技能、运动经验、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钻研, 都要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学生无法替代的,可见,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反之,学生的“学”也代替不了教师的“教”。为此,广大体育工作者应该力求两者的和谐结合,而且应该强调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因素的发挥,即便是由学生自由进行的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启发诱导和科学组织。所以,学生主动因素的发挥,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伴随着与学生之间进行情绪、情感的交流。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习,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信、可敬的,从而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虚心接受教师的教导,形成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好学风。

(二)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内容,是教学赖以产生的推动力,它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同为认识的客体;只不过体育教师总是先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解决自己与教材的关系,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明确各教材的目的、任务、内容、分布和要求,深入了解各项教材在不同年级出现时的不同任务。如:跑,在各年级的教材中都有,但在内容和距离上却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相应的教学节奏。

(三)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技能,主要是依靠这一认识过程来达到的。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主张“精讲”,把时间多留给学生一些,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深入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规律,并创造出全新的东西。事实上,作为体育教学现象,学生同教材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是有意识的主体,教材是知识物化了的客体。在学生有获取知识的动机,还没有付诸于行动之前,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着矛盾;一旦学生获取知识的动机变为动机时学生变成了矛盾对立的双方。从总体上看,学生与知识间的矛盾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知识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知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二、教学活动中三对基本矛盾的转化与换位

在教与学矛盾运动中,学生同教材,教师同教材,学生同教师三对基本矛盾之间也会出现矛盾转化与换位现象。例如: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技能的时候,出席那“位差”靠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难于突破,此时,学生同教材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出现转化与换位,知识技能成为了主要矛盾方面。只有解决了这一矛盾,消除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同所学教材知识技能的“位差”,学习才会前进。为了消除这种“位差”,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与教材知识的“位差”,通过对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以及知识内在规律的启发、点拨,使学生突破障碍,获得新知。教与学三对矛盾对立双方出现转化与换位,只是矛盾发展变化中的“一定阶段”和一定“发展过程”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能改变矛盾发展总体过程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位置,不能使内因和外因从根本上颠倒。

三、教与学矛盾发展过程中,真正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事实上,这也可以变相的理解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或者立足点究竟是什么?到底是教还是学?到底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实,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是诸矛盾中的主要方面,那么主导因素就只能存在于学习着的每个个体学生身上。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学习教材和人是教师的主题。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题,主体在认识和实践中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要素,因此,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程度的深浅,参与体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常常决定着体育教学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系统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更为确切地说,真正起着核心作用的应该是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是由于其基本要素的各自地位与作用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它们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材的科学性,使各因素协调运作,互相促进,教学过程良性发展, 增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Study on the Customer Loyalty’s Influenc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f Customer Knowledge Network

LI Zhiyuan,CHEN Xiaoxiao

(School of Management,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

Abstrac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creasing recognition difficulties of consumption demands’ dynamic changes,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customer loyalty requires firms to embed into the knowledge network context to acquire customers’ intellectual asset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ustomer knowledge network’s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knowledge sharing, and customer loyalty. By way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203 firm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ustomer loyalty under the customer knowledge orientation is explored, in other words, the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f customer knowledge network exerts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improvements of customer loyalty, and functions partially through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of knowledge sharing.

Key words: customer knowledge network;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customer loyalty; knowledge sharing

21世纪更趋动态复杂的商业环境,使得企业在感知和捕获客户需求,继而提升客户忠诚方面疲于奔命。SAS、苹果等企业的实践和学者的研究,都预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命题,即知识是创新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客户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1],被称为第四种生产要素[2]。而客户知识源的识别和知识获取不仅是一种战略需要,更是客户忠诚提升的创新策略。Stinchcombe基于资源观的社会网络视角认为,缺乏稳定和广泛的外部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缺失可靠性和合法性,是很多企业客户管理失败的归因[3]。所以,对客户知识网络更加深度和广度的嵌入,是知识经济深入演化背景下,客户忠诚提升的重要路径。

1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1.1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与客户忠诚

Latour提出,知识网络是一个大量复杂的专业技术、经验和诀窍汇聚的知识库,是获取、共享嵌入在企业社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资源,而创造知识为目的的网络结构[4]。

因此,研究所指的客户知识网络是一种囊括了消费者知识、供应链知识以及合作企业专有知识的社会网络。其内涵表现为:是基于信任与合作的开放性知识管理形态;可以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和通道,并实现网络成员的知识转移、共享与创造;是个体间、个体与组织间、组织之间知识资产的载体;对客户知识网络的高效嵌入,能保障企业获取重要的知识和竞争情报;将以比科层制和市场交易方式更低的交易费用实现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

Dyer和Singh的研究表明,企业资源跨越组织边界,并与其他企业嵌入,将为企业带来特定的关系资产、知识共享惯例、资源互补和有效治理等关系租金[5]。Gulati则指出,对知识网络的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机制都可以使企业获取信息收益[6]。特别是强关系嵌入有利于企业的信息传递和知识转移,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移[7] [8]。Uzzi指出,由于企业间的关系嵌入而生成的信任有助于企业对客户知识的转化和利用,并且网络成员间互惠频繁,沟通渠道顺畅,将使得企业在处理业务难题时能及时地沟通交流,有利于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忠诚。

有鉴于此,利用社会网络嵌入这一新经济社会学的成熟构念研究客户管理和知识共享成为重要的理论视角和实证路径。在社会网络嵌入中,关系嵌入构念由Granovetter提出,指相互作用的成员间基于互惠的预期而发生的双向关系,并从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性4个维度加以诠释。基于研究的共识,客户忠诚则往往从客户保持率、重复购买率、客户满意度、新客户开发等角度加以度量。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客户知识网络的关系嵌入正向影响着客户忠诚度的提升;

H1a:关系嵌入中的感情强度越高,客户忠诚度越高;

H1b:关系嵌入中的信任程度越高,客户忠诚度越高;

H1c:关系嵌入中的互惠程度越高,客户忠诚度越高;

H1d:关系嵌入中的共同解决问题程度越高,客户忠诚度越高。

1.2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与知识共享

Andersson等的研究表明,关系嵌入是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网络关系,必然会影响到知识分享与获取能力的程度[9]。在集群网络中,企业通过与其他网络成员频繁交流,能够促进双方复杂的技术和隐性知识的转移,网络组织间的嵌入性越高,信息知识的共享将越充分。Hansen认为,强关系代表着合作、信任以及稳定,可以传递并分享高质量、复杂或是隐性的知识[10]。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客户知识网络的关系嵌入正向影响着知识共享;

H2a:关系嵌入中的感情强度越高,知识共享程度越高;

H2b:关系嵌入中的信任程度越高,知识共享程度越高;

H2c:关系嵌入中的互惠程度越高,知识共享程度越高;

H1d:关系嵌入中的共同解决问题程度越高,知识共享程度越高。

1.3知识共享与客户忠诚

借鉴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知识共享是指企业的广义客户依据自身的需求,把自己对产品或服务的理解、建言甚至是抱怨等信息与企业分享,企业经过权衡通过有选择性地学习从而在客户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商业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特别需要和那些“引领使用者”保持更好的知识共享[11]。引领使用者指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可信度高、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单个客户,他们对于企业的产品有相当长的使用经历。这些引领使用者代表着超前的市场需求、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故障缺陷”的灵敏感知者和解决高手、往往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行“极端测试”、可能成为新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开发者。有效实现企业和“引领使用者”构成的知识网络的关系嵌入,以获取、共享、利用客户知识,将对提升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和客户忠诚裨益良多。

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在协同产品创新过程中,客户不再只是产品消费者,而是参与到产品设计中的人。他们向企业分享着自己对当前需要的产品的使用、测试、需求等信息,分享对产品创新设计等方面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甚至交流建言自己对产品未来的技术、服务和创新方面的解决方案 [12]。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3:知识共享正向影响客户忠诚度提升;

H4:知识共享在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与客户忠诚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图1的理论模型。

2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2.1构念测量与量表

本研究对关系嵌入构念的测量,借鉴Rindfleisch [13]、吴晓波 [14]、Capaldo [15]等人的量表。知识共享测量使用了Les和Badri [16]的量表。客户忠诚量表借鉴了李雅菊等人开发的量表。通过广州、兰州、上海等地企业随机发放的58份有效问卷,先后利用SPSS190和AMOS170进行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最终得到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4维度13题项量表、4题项知识共享量表和客户忠诚4题项量表。

2.2样本描述和信效度检验

2012年7~12月,对广州、深圳、上海、兰州等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兰州大学MBA)发放问卷246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203份,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识共享变量后得到的,可以看出,添加了知识共享的影响后,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与客户忠诚之间依然在0001水平上相关(回归系数由0531降低为0319,且解释的R2由159%提高到298%),回归系数为0361,在0001水平上显著,假设H4可以部分加以验证。

3研究结论与策略建议

管理理论的发展得益于理论的深化、繁衍、竞争和整合。本研究对理论发展采取了理论深化的方法,即对客户忠诚影响机制的探究采用新经济社会学的网络嵌入和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在逻辑推演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正向积极地影响着企业客户忠诚度的提升,并且这种正向的影响关系部分是由于企业与客户知识网络成员之间更好的知识共享而得以实现和桥接的。

有鉴于此,那么在客户管理的实践中,企业借助于主动而进取的客户知识网络治理策略,必然会极大地提高以客户忠诚为基础的市场绩效。这些治理策略包括:第一,促进企业与客户知识网络成员间更加紧密的联结,例如网络成员间更高的互动频率、更强的感情联结,以构建企业与客户更强的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第二,以互惠安排和共同解决问题为机制激励网络成员间的信任纽带形成,避免知识资源共享的“公地悲剧”。这就需要为知识共享设立补偿机制,塑造共同成长的愿景和路径激励机制,建立权益联盟、协作创新的合作机制,以及对网络成员背弃协议或利用其他网络成员弱点博取利益的惩戒机制等。第三,以知识网络成员的知识共享平台打造为核心有效促进网络成员的共同学习。即,努力在企业客户知识网络中建立网络知识共享平台,以促成网络成员的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Uzzi B.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 :35 -67

[2]Park C, Kim Y A Framework of Dynamic CRM:Linking Marketing with Information Strategy[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9(5):652-671.

[3]Stinchcombe A. Soc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s. In J.R. March.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M]. Chicago:Rand McNally, 1965.142-193.

[4]Latour B. On Interobjectivity[J]. Mind, Culture, and Activity, 1996, 3(4):228-245.

[5]Dyer J H, Singh H. The Relational View: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4):660-679.

[6]Gulati R, Gargiulo M. Where do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Come from?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9, 104(5):1439-1493.

[7]Van der Aa W. Elfring. Realizing Innovation in Service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2, 18(2):155-171.

[8]李志远,张路通,赵雁海.创业导向、关系嵌入与客户知识获取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3,27(2):19-23.

[9]Andersson U,Forsgren M,Holm U.The Strategic Impact of External Networks:Subsidiary 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 (11) :979-996.

[10]Hansen M T. The Search-transfer Problem:The Role of Weak Ties in Sharing Knowledge Across Organizational Subunit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9, 44:82-111.

[11]Hoopes D G, Postrel S. Shared Knowledge, “Glitches”,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20(9):837-865.

[12]王莉,方澜,王方华.网络环境下客户参与对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4):95-102.

[13]Rindfleisch A, Moorman C. The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A Strength-of-ties Pserspective [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1, 65(2):1-18.

篇1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由于各省考生的录取分数线、考试科目及人数有较大差异,为便于比较,我们选择四川籍考生作为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缺考、重考或补考者的成绩除外,共计75名04级四川籍学生的成绩列入分析。以每位学生14门主干必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学研究、社区护理学)的平均成绩反映其学习状况。学生的高考成绩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及总成绩。

统计学分析采用Sigmstat1.0软件,计量资料的差异性检验参照文献[2]的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单因素秩方差分析(三组以上)或t检验(两组),并用Spearman秩相关及Person积差分析法分析高考成绩与主干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性。r为相关系数。

2 结果

2.1 学生各类成绩的统计学描述(见表1)表1 学生高考成绩及主干课程成绩的统计学描述 注:文、理科及文理合计主干课程成绩之间的差异性比较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秩方差分析,H=0.261,P=0.8778。文、理科学生主干课程成绩之间比较用t检验,t=0.248,P=0.8049。2.2 学习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表2 主干课程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在许多人的意识中,护理学属于医学的范畴,按文理分科考虑,应属于理工类。我校自2001年招收护理专业学生以来,一直以招收理科类考生为主,也招收少量文科类学生。对于文科类考生是否能学好护理学,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文、理科考生在校专业课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说明招收文科考生不会影响护理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达丽等[3]曾对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年级民族和汉族班学生(共489人)的研究发现,高考总成绩与医学22门课程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r=0.2358-0.7345,P0.05)。以上结果提示:临床医学专业与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程度的差异性可能说明护理专业对数理化知识水平的要求较低。但考虑到样本数较小,有待进一步证明。另外还说明,虽然高考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高中文化基础和今后的发展潜力,但不能完全预测考生今后的发展,更不能反映考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一个人的发展与其知识基础有关,更与其非智力心理因素以及外界的影响有关。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于传授业务知识和培养智能,更在于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其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和谐发展[5]。

参考文献

1 杨佩琴.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5):630—631.

2 杨正伟,唐中,田小兵.一组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3):357-359.

篇12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3-002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2107)、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研究项目(GXZSKY06005zd)的阶段性成果。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关方面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大学派:乡镇企业发展先导论[1][2][3]、小城镇建设先导论[4]、互为先导论[5][6][7]。现有的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对现实经济现象或者说对实际发展过程的描述、解释和总结层面上,并没有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挖掘,不能很好地揭示其内在机理。我们认为,乡镇企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和集中,就不可能推动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载体,没有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集聚[8],上述的互动关系是通过产业集群来实现的,良性互动又反过来促进产业集群,最终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由于产业集聚于狭窄的地理空间上,乡镇企业的创业行为发生了变化,他们可以在专业分工基础上,通过集体创新系统来实现网络化创新行为,包括产品或者工艺的合作创新过程。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在小城镇的集中发展,导致“企业边界的弹性拓展”[9],即乡镇企业扩展并不是通过垂直或者水平并购方式,而是以企业边界的相互渗透来实现。

一、基于产业集群的互动模型

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最终要走向规模化经营,这种规模化经营,不仅要求乡镇企业集中在一定地域,还要求形成能为生产过程提供一切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以尽可能地降低经济活动成本。小城镇为使这种社会化服务在一定地区的集中提供了载体,而且其经济门槛较低,往往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最好选择。这样,在“规模效益”的驱使下,促进了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发展,共同进步。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发展是一种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个发展阶段,其具体关系为:乡镇企业在小城镇的集中使企业增加、人口增多,从而带动城镇规模扩大;城镇规模的扩大又使城镇吸收资源的能力加强,从而扩大税源,增加税收,使城镇经济实力增强,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吸引更多的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在这一循环中,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互为因果,具有累积效应,并且常呈加速度发展,从而使小城镇和乡镇企业互动发展(如图1)。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依赖关系。乡镇企业发展要求小城镇建设顺利进行,以利于为其提供较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而小城镇建设又需要乡镇企业的发展,这样才会有足够的财源和动力源,从这一点来说,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利益互动关系,它们都是在各取所需,为我所用。[2]但是,它们的这种利益互动是通过产业集群为中介而进行的,是产业集群媒介了两者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财力支持,但单个企业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它必须要求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企业群,才能提供城镇建设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乡镇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交易地位,也需要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小城镇的建设也要围绕能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并进行功能性资源的开发,以吸引大量企业来城镇聚集,形成企业集群,从而保障城镇建设的顺利进行。只有通过小城镇建设促进企业集群的形成,小城镇建设的财力和动力才会更加充足,从而小城镇就有基础和实力去进行功能开发,更好地满足企业集群的需要,于是又会带动更多的乡镇企业来小城镇聚集,如此反复,形成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当然,这种互动关系的维持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如果一方没有遵从互动原则,或者说彼此之间没有寻求到最佳的互动平衡点,那么它们的这种互动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呈正向,那么它们就会协调发展,表现为小城镇发展为大城市、乡镇企业规模化发展等;如果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呈负向,那么它们的发展就会停滞,表现为小城镇建设不规范、乡镇企业发展滞后等。当然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外部环境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但这种影响可通过两者之间的协调而得到平衡。

二、理论模型的进一步阐释

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以产业集群为媒介的互动关系,是通过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来发挥作用。

1.集聚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在党的政策引导下,走着一条“离土不离乡”的发展道路,使得乡镇企业的空间布局十分分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高度分散布局方式已渐渐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分散布局、分散经营,使得企业的交易费用增大,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不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乡镇企业就会理所当然地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为了能够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就要求乡镇企业必须要去寻求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各种条件,如信息、技术、交通等,这种内在动力促使乡镇企业向相关产业较发达的地方集聚。[4]而其它的乡镇企业也会出于同样的考虑,与相关企业集聚在一起。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自己交易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促使乡镇企业向一定地域集中,形成产业集群。

2.扩散效应

当产业集群形成后,相应就形成了强大的利税源。企业的数量的增加,还会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城镇居住。同时,集群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它们就会投资于基础项目的建设,以改善自己的生产经营条件。此外,集群企业的发展,还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产业化等等。这些种种的扩散效应,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城镇功能的形成,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提高了城镇建设效率。[10]产业集群的规模越大,这些扩散效应就会越强,将更有利于小城镇的建设。因此,可以说,集群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决定了小城镇的发展规模,集群企业的经营效益直接关系到小城镇建设的成败。因为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越大,企业的规模也会相应较大,数量也就相对较多,从而会引发更多的生产性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集群的规模也就随之扩大。集群规模的扩大相应就会带动城镇规模的扩大,集群规模的发展将从总体上决定了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当然,这都需要集群企业良性发展为前提,尤其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导产业的发展势头好,就会促进产业集群的迅速形成,那么城镇资源就会得到充分利用,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相反则会使资源出现闲置浪费。而且,主导产业的发展能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基本的财力保障,从而城镇就有能力加大对资源的治理与开发,如治理环境、整顿秩序等,做到可持续发展。

3.示范效应

集群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功能建设,使其规划功能、服务功能、市场交易功能、信息载体功能等更加完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形成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空间,为企业的良性经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6]那些处于城镇外的分散企业,它们为了更好地发展,必然会寻求这样的发展空间,于是也纷纷来到城镇集聚,这又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发展越好,那么小城镇就越有基础来进行功能建设,使其更有利于集群企业发展。小城镇能提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条件越多,能给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说明其功能越完善,那么它吸引企业来城镇聚集的能力就越大。但是,小城镇作为企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它所拥有的资源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小城镇所拥有的资源总量决定了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这里所指的资源除了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以外,还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政治资源等。自然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总和,它对集群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地方公共基础设施是集群生存的有形空间,这些设施有效供给,就能保证集群能够拥有较好的发展空间,而不至于因交通拥挤、能源紧张等而出现“拥挤效应”;法律制度、政府政策、政府工作效率和廉洁程度等政治因素是集群生存的外部环境,这些因素是否有利于集群的运作直接影响着集群能够达到的最大规模;劳动力和技术是集群生产所需的关键要素,企业能否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到这些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是否顺利。

4.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形成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空间,为企业的良性经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无疑能够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因为集群内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实现集中连片,企业的大部分交易都在群内进行,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关系密切,可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表面上看来,企业的集中经营会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但是群内企业通过共享一些公共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分工的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大量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一起,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生产,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避免了恶性竞争;同时使每个企业都成为产业链中的一个实体,通过垂直、平行联系,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实现“柔性”与规模的统一。此外,集群内高度专业化技能和知识、机构、竞争者及客户关系等,能够产生较强的知识与信息累积效应,形成强大的共享资源,为企业进行创新经营创造出更好的环境。

三、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良性互动的对策

1.制定有利于产业集群的政策措施

为了使企业自愿到小城镇来聚集以形成产业集群,除了要具备应有基础条件外,还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总的来说,产业集群的政策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对较低的准入政策。对于选择来城镇聚集的企业,特别是与城镇主导产业相关的企业,要尽量减少各种行政壁垒,简化各种手续,引导其快速向城镇聚集。二是制定集群思路下的外资吸引政策。要有目的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产业集群,把引进的外来资源与集群的优势条件相融合,创造出集群发展优势。三是关键行业的引入政策。这里的关键性行业是针对城镇产业来说的,是指对城镇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些行业,如一些关键技术行业等,这些行业引入后,更有利于集群发展。四是积极引导农民带资进入小城镇发展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等服务行业,为集群发展提供关联服务。

2.促使城镇资源导向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从中国现实乡镇企业发展来看,大部分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走的是资源主导型的路子,借助当地的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为基础,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如苏州的一些小城镇,依靠旅游资源优势而建立起旅游产业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条发展道路能使地方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减少了必要的开发成本,强化了企业和城镇的互动优势,在实践中值得提倡。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资源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开拓。如温州的一些小城镇根本就没有生产鞋的技术优势,但通过技术引进,最后成为城镇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并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城镇工业化进程要以主导产业带动周围分散的企业、人口向城镇聚集。与此同时,积极吸纳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创办区域对接的生产加工车间、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前向、后向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或产品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延长主导产业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区域性具有协作关联度的主导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和城镇资源的优化配置。

3.积极完善城镇功能建设

对于一个功能完备的小城镇来说,它是一定区域内农村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通讯信息、科技教育和政治文化的“中心”。积极进行小城镇的功能建设,是集群企业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小城镇功能建设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做好规划功能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体系,有序推进。要积极做好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使产业间能协调有序地发展。其次是城镇要根据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地引进一些关键性的资源,以减少乡镇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城镇的资源功能。再次是要以优惠的政策引导对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四是完善的城镇服务功能,包括协调发展金融业以提供资金服务,加强教育投入以提供科研技术服务。五是建立专业化的产品交易市场,通过举办产品博览会、贸易洽谈会等以增强城镇的市场功能。

4.以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促进集群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集群企业要立足于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以便向小城镇提供强大的利税基础。集群企业只有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它们才会有能力去进行基础项目投资,推动城镇功能建设,才会促进城镇产业结构升级和文化发展。同时,集群企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11]集群成员企业可以建立行业协会等企业联合组织,通过这些组织来承担集群与外部以及集群内部的信息沟通,从而可密切与内外部的合作,获取可靠的信息,促进技术革新,增加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产业集群的视角可以为我们如何着力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互动关系提供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因此,单独地去抓乡镇企业发展或者孤立地去发展小城镇建设都是不太合理的。基于上述产业集群的研究视角至少给予我们以下两点启示:

第一,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乡镇企业家的成长都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当我们把企业家精神看作是通过发现和利用商业机会进行组织创新,以实现价值创造的活动过程时,产业集群化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不但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家个人网络难以寻觅有利的商业机会的弱势,而且,还可以利用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迅速获得关键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的认可。与此同时,在乡镇企业集群发展的社会化活动过程中,乡镇企业家也更加容易在获取创业资源方面建立起高度的进取精神。由此看来,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互动过程更加有利于形成创业网络,有利于实现传统农民向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角色转化。

第二,在产业集群过程中培育核心能力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小城镇同质化现象。各级政府部门要特别注意避免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同构化”、“低度化”和“雷同化”现象,虽然政府扮]的是一种守夜人的角色,但它完全可以发挥其服务功能、规划功能和信息功能,来指导在小城镇内落户的众多中小企业共同打造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企业模仿能力、集成能力、引进消化吸收能力不断提高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长期满足于对资源的占有上,而应当是建立在最新技术基础之上,并通过核心竞争力来开发出核心产品。乡镇企业着力要去抢占的是核心产品市场,目标是获得核心产品的虚拟市场份额,而不只是去占领最终产品市场,营销的目标也不能只停留在最终产品的真实市场份额上。换言之,要形成各地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核心能力的培育不能完全依赖于能力超群的某位创业者身上所具有的个体企业家精神,也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单打独斗式的公司企业家精神,而是需要发挥产业集群内所有企业一起形成的“集体企业家精神” [12]。

[参考文献]

[1].文集(第十卷) [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310-346.

[2]古宏玲.推进小城镇发展的时空顺序[J].中国农村经济,2000,(10):46-51.

[3]韩 俊.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04 ,(11):16-19.

[4]李纪恒.发展小城镇:21世纪的大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00,(6):19-22.

[5]夏 英,牛若峰.中国乡镇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和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0,(6): 14-19.

[6]揭筱纹.论小城镇建设与中小企业发展[J].经济学家,2001,(4):101-106.

[7]孔祥智.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 济问题,2001,(3):47-52.

[8]Porter, 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Nov-Dec,pp.77-90.

[9]葛朝阳,魏 江.试论产业集群中的几个技术创新特征[J].科研 管理,2003,(3):1-4,12.

[10]卢永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乡镇企业产业集聚[J].中国乡镇企业, 2007,(2):19-21.

[11]吴淑娴.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与解决“三农”问题[J].社会主义研究,2004,(1):100-103.

[12]Reich, R. B., Entrepreneurship Reconsidered: The Team as Hero[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7, May-June,pp.77-83.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luster

Chen Zhongwei,Wang ping

篇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冠状动脉痉挛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1]。目前进行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有DSA、CTA、冠状动脉造影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与其他成像技术相比,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辨率更高,使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显示的更加清楚,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2]。本文就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配合与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08年――2012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的患者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为56±2.8岁。

1.2 患者入选标准 患者的心功能应比较好,且病变部位在左冠的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的中段,但应排除冠状动脉开口处的病变,且狭窄程度不能太大,应小于90%[3]。

1.3 检查方法 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进行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选择桡动脉途径,将治疗导丝送入病变冠状动脉的远端,取出成像导丝,与主机相连,使成像导丝能充分观测病变的冠状动脉,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球囊导管直至获得清晰地图像[4]。

1.4 护理方法 在进行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时,护理人员要进行密切的配合与护理,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由于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近年才发展起来,也就造成了患者的不熟悉甚至误解,心理可能会比较恐惧,医务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向,并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运用科学的语言对患者的病情及手术的方法进行及时的讲解,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先,让患者感受到温暖[5]。②在进行成像检查之前,护理人员要进行严密的手术前准备,询问患者的对药物的过敏情况,检查肝肾功能、心功能以及血常规等,测定患者的血型,备血[6]。准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术前备皮以及手术姿势的准备。③在术中,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检查医生的工作,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必要的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防止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的产生。当患者产生不适的症状或体征时,要及时提醒医生动作轻柔,或停止检查,对症处理,获得满意的图像后,要及时撤出导丝,停止冲洗

1.5 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28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见表1,由表可见,患者左前降支最易受累,约占53.57%,P

2.2 28例患者中有27例顺利完成检查,获得了清晰的令人满意的图像。1例未能获得清晰图像的原因为右冠状动脉比较粗大,不能使生理盐水充分代替血液。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性的高血压或心绞痛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顺利完成检查。

3 讨 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冠状动脉痉挛的总称,在中老年男性中比较多见。临床上常利用DSA、CTA、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检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而且与其他成像技术相比,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辨率更高,使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显示的更加清楚,对临床的鉴别诊断更加有利。本文就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配合与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进行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时,不仅要有医生的参与,护理人员也要进行密切的配合与护理,才能顺利完场检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护理的具体措施具体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等。由于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可能还不能够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所以患者心理可能会比较恐惧或者是疑惑,这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安慰患者,运用科学的语言对患者的病情及手术的方法进行及时的讲解,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在进行成像检查之前,护理人员要进行严密的术前准备,询问过敏史,检查肝肾功能、心功能以及血常规等,确保患者这些器官的功能良好,避免术中出现意外情况。及时测定患者的血型,进行备血,以利于术中出血能够及时输血。还要进行必要的抢救准备。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检查医生的工作,进行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血压、心率、呼吸等必要的生命体征的监测,防止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的产生。获得满意的图像后,要及时撤出导丝,停止冲洗。

从结果来看,本组28例患者中有27例顺利完成检查,1例未能获得清晰图像的原因为右冠状动脉比较粗大未能获得清晰的图像。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性的高血压或心绞痛的并发症,给予降压或硝酸甘油处理后,恢复正常顺利完成检查。

综上所述,对于进行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护理,配合医生的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必要的术前准备,术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密切监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蕊,张海红,隋雪芝.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报,2004,14(1):54-55.

[2] 王天杰,赵杰,杨跃进.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1):72-73.

[3] 朱雪清.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的配合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72-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