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目前临床医学对于学医的学生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各个医疗单位对于医学院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而加强医学院学生专业能力尤其是临床技能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许多医学院都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际训练。教学单一方式,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就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做出以下分析:
考核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是一个医生所必备的基础能力,通过进行考核,可以检验学生对于这一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其实有助于了解学校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学方式,授课能力以及学校的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通过考核,学生会明确自身在哪一方面不足,然后重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不断巩固自身的优势,还可以在学生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对老师而言,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互相提升,实现双赢。
临床医学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于临床医学的考核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临床技能的训练 ,或者是在训练中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考核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没有约束机制,就导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力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都认为只要及格就可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产生了误区,都重视现代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在学习临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
改进措施
提高学生对于临床技能考核重要性的认识。临川医学技能更多的是在实践中获得,通过临床实践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有较大的收获则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论教学中有较好的基础,有牢固的诊断学理论和临床思维程序,在临床教学实践中要重视体格检查以及病史采集,要不断的收集病史资料,在充分研究病史之后,在有选择性的进行体格检查,这样就会在最短的时间收集足够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诊断思维与意识,不断的强化专业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临床医学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改革。在现行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完善临床医学技能考核制度,同时也相应的增加临床医学技能考核在学生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努力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都强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教学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上各种辅助的检查工具越来越多,因而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关注这些新的辅助工具,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以后更高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过多的辅助手段学生不可能全都掌握,掌握的太多就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没有重点,因而则要求学生在重点掌握部分的基础上,对其它的辅助工具有所了解。
改进临床医学技能考核方法,在考核中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针对于学生对临床医学技能考核没有较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则相应的增加临床医学技能考核在学生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以此来引起学生对考核的重视,迫使他们更多的去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成面上。将理论考核与临床医学技能实践考核分离开,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中认真对待,还使得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临床医学技能的实践中去,学生的临床医学综合技能将会有明显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及综合竞争力。
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冲通的教学模式反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体系上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善,比如在教学中增加对媒体课件的使用,在多媒体课件中大量运用检体诊断的声音录像以及录音,学校配备心肺听诊、肺部触诊模拟人、综合模拟人等等用教师以及学生在教学中使用。学生在实践中应该由教师在旁边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不仅仅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强化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
强化教师队伍的水平以及质量。教师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因而教师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临床医学技能,可以定期的开展临床医学技能规划培训班,供广大教师间相互交流,不断学习,这样就能够保证拥有一支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有他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生就不会在教学中迷失,出现较大错误,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建立相应的临床基地,供学生实践,建立学习平台,供学生间相互交流。就目前而言,学生在患者身上亲身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然而想要让学生较好的掌握住临床医学技能则必须要通过一定量的亲身实践,因而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亲身实践的机会,学校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临床实习基地。学校就需要在政策以及资金上给予支持,宠妃电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建立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在平台上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临床医学技能的提升。
通过对临床医学技能考核以及实践的分析,改正现行的临床医学技能考核制度中的不足,不断的强化现有的优势,来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促进我国临床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晓松,王威.临床技能评价的探索与改革,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6):39-41
篇2
从社会发展对幼教师资的新要求出发,考虑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结合教育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我们把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音乐方面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必备的弹、唱、跳三方面的基本能力等。美术方面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必备的绘画,手工制作和教具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方面的技能:主要包括幼教口语(普通话),书法两个方面。 这几个方面专业技能的建构,比较全面地提示了学前教育专业专业 技能的行为结构,在突出幼教特色上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专业性。以上几个层面的教育技能是幼儿园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技能,符合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工作特点,体现了面向幼教的专业性。
2.系统性。 通过几个方面的整合,教育技能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教师的职业技能才能得以充分体现。通过逐级训练和系统的考核,就能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系统的学习,既能基本达标,又能螺旋式发展和提高。
3.可行性。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需要在具体的操作和训练以及考核上下功夫,几个个方面的教育技能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应用,每项技能都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4.时代性。要有效地、切实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师资是关键。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达标体系的构建,正是从时代的要求出发,既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吻合,又适度超前,反应了我国现代及未来学前教育和社会市场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全面构建教育技能训练策略
只有考核不训练,学生技能无从来。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获得,考核只是手段,训练提高才是目的。因此我们更加注重训练的过程。
1.组建一支由有相应特长的教师组成的技能培训队伍。着重研究专业技能的分类,制定各项技能的达标水准和考核方式,编写出技能训练大纲和教材,对每一技能的含义、目的、类型及运用要求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分析,使学生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教师在客观上有训练的标准。
2.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序进行。从单项技能入手,一次集中训练一两种技能,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规范掌握。当每种技能都达到要求以后,再把它们整合起来,统一到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中,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有效地形成整体的教育能力。
3.感知、模拟、反馈训练相融合。首先,提供音像示范或现场示范让学生观摩,帮助学生获取新的教育思想、创造新的教育方法。其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针对某项专业技能的应用,进行活动片断设计,亲身体验教师角色,运用和掌握教育技能。再次,利用音像反馈,使学生通过音像记录直接、清晰地观察体验自己的教育行为,然后进行讨论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4.专项技能训练与相关课程相互配合。学校设置的各类必修课程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协同配合,其中,专业技能课程是技能训练的基础。我们一方面强调各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学年、每学期和每单元技能训练的重点及要求,加强课内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又注重与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以保证训练的高效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技能考核
没有考核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练习与提高的动力。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设置技能考核内容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达标考核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在考核和评估工作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学生的天生素质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的某些技能即使经过训练也未必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所以技能考核项目不应该强求一致,适当给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余地,技能过关时间也不必统一限定,既允许部分学生提前过关,也允许部分学生适当延迟达标时间。我们根据学生的天赋差异和个性特点,把技能分为必考技能和选考技能两类。必考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要全部考核;选考技能学生可以任意从中选择三项。另外,学生从入学起就要明确自己每期每门专业的达标标准,每学期进行两次考核,可以有补考的机会,但学生毕业前夕必须累计达到规定数量的技能考核合格,方能毕业。其中,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成绩不合格者,限期达标,否则不予参加实习,不能毕业。
2.系统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为保证考核要求的分类落实,我专业通盘规划了考核工作程序,在每期的专业技能考核时间的确定、考核项目的分解与分配、考核形式与方法的选择和组织等方面都作了统一部署,基本上遵循了按年级、分阶段、分类别层层考核,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系统性原则。我们的考核办法也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1)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即学生根据达标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分析,找出差距,调整努力方向。(2)学校集中考核与评价,即通过本专业达标评估小组策划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分类考核。
实践证明,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考核为突破口,实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地实现了“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幼教师资培养目标,推进了我校教育质量上层次;缩短了毕业生上岗的适应期,增强她们的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了她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还需要我们以求实的态度去实践、探索和完善。
篇3
一、把课堂搬到车间,实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按照教、学、做一体的模式进行教学场景布局。在实训车间专门建了一个多媒体仿真教学室和教学研讨室。学生在进行教学前,先由教学团队在教学研讨室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介绍阶段性教学任务,将学习任务和要求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研讨,了解学习目的与要求。
2.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划分学习团队。把一个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大的学习团体,每个团队15人左右,集中在一起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仿真训练和设备操作生产实践,每个大的学习团体中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5名同学组成,便于相互交流,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把教学与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验证知识,掌握技能
1.利用校办企业的经营优势和实训车间设备优势,积极与周边企业联系,为企业进行配套生产,把产品生产引入教学实践活动,既降低了教学消耗,又有一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产品、工艺、质量概念。
2.利用学生技能训练兴趣小组活动和休息时间,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大部分设施维修和实训室改造工作。主要实践活动包括: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电气和机械加工、钳焊加工车间的设备布局与安装、配电线路改造、学生公寓楼配电改造等工作,通过生产劳动,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锻炼,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学校节约了资金。
三、把日常教学活动与业余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开发学生个性潜质
本着自愿和择优的原则,常年举办业余兴趣小组活动,相关实训室和实训车间免费向他们开放。在学生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的基础上,经过筛选,确定有兴趣、有恒心的学生组成技能训练兴趣小组,每个兴趣活动小组10~15人,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参与生产维修活动,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给予勤工俭学补助,并推荐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几年来,通过学生技能兴趣活动,培养出了许多职业素质高、技能水平高的优秀学生,他们或很快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或成长为创业的典型。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师生提供展示成果与才能的平台
参加技能竞赛不但是对选手的能力检验,更是对一个学校办学成就的综合检验。通过参加全区或全国技能竞赛,一方面,可对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效果进行一次综合检验,及时找到差距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层层选拔,作为选手参加竞赛,感到很光荣和自豪,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激励和鞭策,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确实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进军.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篇4
1.1我国建筑学教育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教育受到 “学院派”教育模式的深刻影响,将美学经典的构图法则、方案构思、平面“完美”构图、各种建筑类型课程设计、建筑表现技法等方面奉为金科玉律。再则,中国文化中的非理性成分助长了对建筑学概念的片面理解,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最后变成了艺术第一,这本身也即是一个缺乏技术支撑的文明的必然价值取向。而建筑设计中最为本质的东西,空间组织的逻辑、建造知识与技术常常被忽略。
1.2症结何在
早在1930年代末,当密斯初到麻省理工学院时就尖锐指出,学校的培养方向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因为最优秀的教师也会因为培养方向的偏差而迷失方向。他认为在建筑设计中追求所谓的“个性”完全是一种误会。我们必须掌握材料的正确使用及其明确的构造。他相信工作的方式方法应是建筑学教育的核心。
在我国,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偏差也是建筑学教育症结所在,同样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育也面临此类问题。
2.现状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规格、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有些特殊性,不同于国内一些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也有别于国外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而其建筑设计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等建筑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目前国内存在形式较多的是关于建筑学本科的系统培养方式,各高校有着自己的特色,也存在着众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而高职院校所面对的授业对象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讲有很大不同,面临着新的挑战,即便是建筑学学科本身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我们所处的时生了变革,建筑学科的内涵发生了扩充。技术以及各相关学科等都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扩展了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更丰富想象,使人们能够触及和模拟更复杂、更混沌的空间与建筑形态。而生态建筑技术的发展使建筑更加智能化、节能与环保,产生了可“呼吸”,可“调节”的建筑表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正悄然间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群体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教育观受到了儒家“重道轻器”的影响,表现为“重艺轻技”的倾向,将建筑学完全等同于艺术,将建筑师完全等同于艺术家,而忽视了建筑技术方面的培养。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社会以及各院校都对传统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
三、另外,建筑设计技术教育很重要的一点不足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长期与设计院岗位能力偏差严重,导致毕业生难以很快进入自己岗位角色,只能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设计院“学徒”。
四、还有,从学校层面上来讲表现在对建筑技术及建造知识教学不足。
因此,需要适应变革的时代背景,在高职院校培养特殊的,能使建筑学科不断改革与充实的建筑设计专业职业人才。
3.改革需研究的内容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分析
建筑设计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适度对接二级注册建筑师执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涵盖了三个主要职业岗位角色。1)建筑师设计助手:具有建筑图与型的设计、表现及制作专门技能,主要作为项目建筑师的助手,强调项目中合作与深化能力。2)住宅建筑师:具有中小型居住建筑的场地规划、环境景观及单体建筑的设计、策划、咨询的技术应用和管理协调能力,强调能完成不同类型建筑项目设计任务。3)方案设计师或施工图设计师:具有建筑方案或建筑施工图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表达专门技能,强调建筑项目设计过程的不同方向的特长。
二、设计院设计岗位能力分析与分解
现代建筑设计院中建筑设计人员大致拥有有如下几种能力。1)思维与空间表达能力;2)建筑技术与建造知识;3)相关专业的知识;4)协调与沟通能力;5)自主学习的能力;6)宽泛知识与宽广视野。综合来讲前三者是专业技术知识,后三者是综合知识。
三、培养模式中思维、空间模型表达等方面的植入
培养模式中将有意识加强对学生思维、空间模型表达方面的学习,借鉴国外较为注重学生立体空间训练的成功经验,比如改革现有的《建筑设计初步》较为传统、滞后的教学内容,大量增加空间模型的训练,形成较系统的《建筑设计基础》。改革《建筑设计》课,传统教学方法是将一个学期分为两三个方案课程设计来安排,本课程设想每学期设一个课程设计,但提高设计的深度,按照项目的操作流程从项目前期――方案设计(包含图纸及模型制作)――施工图设计(包含平、立、剖及节点详图设计)等全过程设计,模拟真实的操作过程,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设计课的指导思想由“设计‘好’的建筑”转变为“设计好建筑”上来。
四、培养模式中建筑技术、建造知识等方面的植入
培养模式加强对建筑技术与建造知识等方面的植入,改革技术课,改革在“重艺术轻技术”的传统做法。使得学生能够进行简单项目的深化设计,为将来设计院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培养模式中设计院岗位能力的分解、分层植入
本模式强调将设计院岗位能力分解、分步、分层植入,逐步训练学生对目标岗位的适应性。此方面可结合课程有意识训练,使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培养模式中自主学习思想植入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科技日新月异,建筑设计专业也是如此。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完善自身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信息时代的今天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与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新知识。另外,学科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也迫使我们自身不断进取。
七、宽泛知识与宽广视野
建筑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宽泛的,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学生具有宽泛知识与宽广视野。也只有自己具有较强的综合素养才能够高屋建瓴的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结语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如果能够通过研究来改变现状,那将有助于指导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对传统培养模式的误区进行及时的修正,不再仅仅是培养设计院的“学徒”。丰富建筑学科在培养模式上的内容,特别是充实提高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专业教育体系。建筑教育要跟上时展的脚步,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更要体现人才培养特殊性与满足社会上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同济建筑学教育的改革动向常青时代建筑2004年第6期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医生执业许可制度的正式建立。这一法律的实施对于我国评价医师质量、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对医学教育更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就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获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就成为其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工作的必要条件。《环境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重要的专业课,在教学和考核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就需要从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技能考核出发,改革传统的理论考核模式,促进学生适应执业医师考试及执业技能的考核。
一、预防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林惠青等认为,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现代科技发展、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会对高等医学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强化教学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迎接这些挑战的重要举措。然而,在预防医学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预防医学重视不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虽然被广泛接受,但是实践过程中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管理层、教师层预防战略意识不强。教师在教学中仍局限于生物医学范畴,忽视了社会、心理、环境、行为等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缺乏一级预防的意识。
2.技能考核目标缺乏,考核指标不健全、实践技能培养效果不佳。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学习预防医学专业课期间,随课安排的实验。这一阶段的考核多以理论考核为主,实习考核为辅,部分学校尚未开展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第二阶段是学生毕业前在实习基地开展的生产实习。学生能够利用一定时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督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局等单位轮转实习,但是实习期间的考核指标不健全,部分单位仅以出科考试为考核要求,缺乏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另外,在预防医学教学中虽然有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考核文件,但是预防医学课程的考核很少有对实践技能考核的指标。这些因素均导致实习技能考核指标缺乏而降低了学生对技能学习和培养的要求。目前,医学院校在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和医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但从总体上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仍然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设施落后,有很多院校的预防医学课程实验学时数少或不能开设相应实验;预防医学教学基地不易建立或不稳定,教学基地的设施落后、师资薄弱。这些问题造成预防医学实践技能培养质量低的现象。
3.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我国针对预防医学教育开展了一些改革,但是预防医学教育模式依然摆脱不了前苏联教学模式的影响。比如,在教学内容上社会科学、人类行为、人口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安排比例少;在教学方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考试偏于知识点的记忆;在实验课安排上,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关注不够,仍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现有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2l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方向的要求。
二、《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改革思路
执业许可已经成为预防医学人才质量评价的必经之路,而实践技能又成为预防医学人才考核的必要环节。《环境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重要的专业课就必须以强化技能考核为突破口,以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考核为指导,实施技能考核改革。本次技能考核改革制定了《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的三级指标体系,将相应的考核指标划入到《环境卫生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生产实习中,开展实验课技能考核与生产实习单位考核。
三、《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方案的主要内容
1.增加技能考核指标。根据《201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大纲》、《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程》、《石河子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我院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制定《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三级指标体系,建立考核指标库,然后采用Delphi法请从事《环境卫生学》教学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的带教教师7人对三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和筛选。对于50%(4人)以上选用的指标直接选为考核指标,4人以下选取的指标进行集体讨论,确定考核指标的选用情况。目前已经形成了2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见参考文献5。
2.建立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依据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技能考核部分的要求,建立每一套操作或口试的评分标准,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对学生能力进行量化和评价。以大气采样器考核标准和评分标准为例,该仪器考核共30分,第一部分为采样前准备10分,有4个考核点,第二部分为采样步骤及仪器使用20分,分13个考核点。此部分的考核是结合操作与口试相结合的形式,便于学生能力评价与计分,见表1。
3.注重预防医学思维能力的考核与培养。在《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建立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思想,树立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有效整合流行病学、统计学理论知识,注重环境监测、人群健康效应监测、风险评估思想,结合案例分析和开展调查。在本次技能考核改革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室内空气污染等典型案例。每个案例的分析包括现场采样布点设计、采样方法、监测结果评价、污染原因分析、处理措施与建议等5个方面进行考核。五个方面的考核在题目中形成连环资料分析方式,比如由学生根据第一部分资料提出自己认为恰当的采样布点方案,在第二部分案例资料中将提供正确的布点方案信息由学生继续提出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在第三部分材料中给出正确的采样方法并提供采样后的数据,再由学生评价监测结果;在第四部分资料中提供监测结果的评价,由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污染的原因;在第五部分中提出污染原因的信息,由学生作答应采取何种处理措施,最后公布应当采取的必要措施。通过连环式案例考核,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实践技能的应用要点。
参考文献:
[1]叶中胜,王军.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1).
[2]李秀敏.执业医师考试与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8).
篇6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结构特点,数学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可以主要划分为基础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三大类。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职业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评定,但总体来看,目前数学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考核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不明确,教育实践环节的考核评定缺乏实效性等问题。现将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一)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不明确
目前,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基础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三大类。1.基础技能基础技能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①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②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③计算机应用技能。其中计算机应用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使用教学软件技能、应用网络搜集信息的技能等。这些技能是师范生从事数学教师职业必备的也是最基本的技能。2.数学专业技能数学专业技能是指数学教学科领域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①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演算技能;②数学符号书写技能;③数学作图技能。3.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技能、教育技能、教研技能三个方面。①教学技能。教学技能包括教材分析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指导课外活动技能等。②教育技能。教育技能主要包括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技能、班级管理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与交流技能等。③教研技能。教研技能主要包括实践反思技能、教育调研技能和毕业论文撰写技能等。数学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明确有效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定,从而监督和鉴定学生的训练效果,但目前的培养模式和考核标准尚不能全面有效地评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例如:板书板画技能作为师范生日后从教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之一,但在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中,只作为课堂教学技能中的一个考核细节处理,在师范生职业技能评定中所占比例甚微,导致多数师范生忽视板书板画的规范性和艺术设计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职业从教工作。又如:教育实践环节的考核评定缺乏实效性。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它是师范生对所学教育理论的初步检验和实践。教育实践有助于师范生加强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教学工作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情感,为教师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数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往往只重视活动形式和结果,忽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表现、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解决效率。而这些却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教育实践环节的训练效果和从业热情。因此,教育实践环节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考核标准中对于师范生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感方面的激励作用不够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决定教师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进行的重要因素,数学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数学教师的预备力量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感。现有的师范生教育中,往往过于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对教师职业本质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过分强调理论说教,而没有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支撑,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收益不大,应改变现有的考核标准要求,着重培养和促进师范生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培养师范生诚实、公正和善良的专业道德,树立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志向,塑造良好的人格特质和专业自我。
二、实施办法
(一)细化并调整数学专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中各项指
标的内容和权重在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实施严格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不仅可以使师生明确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重点,还可以使师范生在训练中有的放矢,强化培训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使职业技能考核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练的目的。职业技能考核可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在考核方式上,如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教学设计等方面内容可采用卷面作答,而其他实用技能可综合采用录像、录音、演示等方式进行相关考核评定,并进行逐项评分,将职业技能训练考核落到实处,争取在职业技能训练上取得实效。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制定中,可根据数学教学设计技能、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学生数学学习指导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数学教学研究技能、教学资源开发使用技能六项一级指标为考核合成因素,以具体二级指标为考核细化内容,设计相应权重,在学生微格训练中,进行具体考核评定。本文以课堂教学技能中的板书板画技能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为例进行说明。1.板书板画技能板书板画技能的考核内容为:①板书内容和板画作图科学准确;②板书条理分明,能体现知识内在联系;③板书简明清晰,突出重点,如彩笔、加强符号;④板书规范整洁,无错别字,美观整洁;⑤板书大小适当,便于观看。以百分制评定,各项以20分计(详见表1)。板书板画技能在二级指标中所占权重为0.3;课堂教学技能在一级指标中所占权重为0.4。若师范生在板书板画考核评定中得分为80分,则合成总分中的成绩为80×0.3×0.4=9.6分,逐项累加合成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成绩。2.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考核内容主要可以从课件制作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进行考核评定,为将以往考核中常用的以反映感性评价的等级评定进行量化,在表1中示例的考核内容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化(详见表2)。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的考核成绩以百分计,其中科学性24分,占总分的24%;教育性32分,占总分的32%;技术性24分,占总分24%;艺术性20分,占总分20%;其中的细化等级对应分值为A-100%、B-75%、C-50%、D-25%。
(二)建立考核—竞赛—证书的三维促进机制
为促进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动性,高师院校可以在进行各项教师职业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与数学教学技能相关的单项技能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得职业技能培训变被动为主动。单项技能竞赛项目可以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相关规定进行。利用丰富有效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激发师范生的从业热情。例如:在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方面开设诗辩论、朗诵、演讲等竞赛项目;在书写和书面表达方面开设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等竞赛项目;在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技能方面开设说课、评课、课件制作与使用、中小学各类主题班会等竞赛项目。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是高师院校师范生在进行系统职业技能训练后进行验收的重要评定依据,考核标准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可直接影响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因此,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应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内容和相应权重,并严格依据考核标准进行训练考核,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数学教学技能相关的单项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师范生主动锻炼提高各项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巩固训练效果,全面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葛利友.加强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及考核提高从业素质[J].克山师专学报,1999(04).
[2]苗凤华.数学教学论简明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余桥.我国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03).
[4]金海华.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0(04)
[5]毕先钧.通过教师职业技能测试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J].才智,2012(04).
篇7
一、考核内容及要求
(一)舞蹈
1.考核内容
(1)自选环节――舞蹈表演(4分钟内)。在教师所教授舞蹈中选择任意一个综合表演组合,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自选舞种、题材,自备音乐、道具、服装。如手臂动作《对不起,没关系》、《我和老师学舞蹈》、《小花猫上学校》、《小青蛙找家》等;(2)必选项目――即兴舞蹈创编。抽签选题,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即兴创编主题:小娃娃跌倒了、小鱼、学做、快乐的小鸟、小松树、小孔雀、小猫、蝴蝶花、印度幼儿舞、藏族舞蹈等。
2.考核要求
舞蹈动作到位,动作与动作衔接自然、舒展;符合该舞蹈组合的基本韵律和特点;动作合拍,节奏感强;表情符合舞蹈表达的思想,有一定的舞蹈感染力。
(二)视唱
1.考核内容
(1)自选环节――选择任意一首儿歌进行视唱(5分钟内);(2)必选项目――即兴视唱。抽签选题,在规定时间内识谱视唱。即兴视唱项目:《小红帽》、《火车开啦》、《两只老虎》、《小雨沙沙》、《粉刷匠》、《打电话》、《欢乐颂》、《玛丽有只小羊羔》、《上学歌》、《新年好》等。
2.考核要求
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音准、节奏正确;音色圆润流畅,吐字清晰;演唱作品完整且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琴法
1.考核内容
(1)自选环节――选择任意一首曲子进行弹唱(5分钟内);(2)必选环节――即兴伴奏。规定时间内抽签选一首儿歌即兴伴奏。即兴伴奏项目:《粉刷匠》、《新年好》、《要做好学生》、《小星星》、《交通警察》、《国旗国旗真美丽》、《铃儿响叮当》、《雪绒花》、《老麦克唐纳》、《湖上天鹅》、《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
2.考核要求
弹奏连贯流畅,姿势正确;弹唱配合协调统一,技术熟练;富有艺术表现力且能完整演奏一首幼儿歌曲。
(四)绘画
1.考核内容
作品题目自拟,表现主题不限,但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如可以选择动物、植物、人和其他一切事物表现爱、人性、希望、幸福、悲伤等主题。主要考核绘画的构图、色彩、技法等绘画元素。作品说明部分主要从作品创作的思路或者来源,以及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刻描述。
2.考核要求
熟练运用简笔画技法塑造物体形象;造型准确,线条流畅;构图均衡、饱满,富有童趣;能够深刻描述作品的构图、思想、色彩、寓意和创新点。
(五)幼儿故事讲述
1.考核内容
(1)自选环节――任意讲述一个完整的幼儿故事(5分钟内);(2)必选环节――即兴创编。在规定时间内抽签选三个词项,以此为主题进行故事创编(不少于3分钟)。即兴创编词项:苹果、香蕉、猕猴桃、芒果、碰碰车、火车、飞机、轮船、小花猫、小松树、小兔子、大黑熊、长颈鹿、大森林、天空、草原、小河、农场、村庄、田野、电话、电视机、冰箱、幼儿园、老师、好朋友、拖鞋、睡衣、洗澡、洗衣服、书包、图画书、铅笔。
2.考核要求
能使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脱稿讲述;能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能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技巧表现人物的对话、性格和思想感情;体态语要自然得体。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对故事进行续编、改编、扩编或者缩编,但任何改变必须得当,主题不得改变。
二、成绩评定方式
每项考核项目至少由两位以上评委负责给出等级分。每项技能考核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分~69分为合格,70分~79分为中等,80分~89分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考核项目的平均值为学生技能考核综合成绩。下面以“舞蹈”环节的评分标准为例,其他各项技能考核都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三)考核方案实施细则
篇8
医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是临床医学的关键步骤。但在目前医疗环境、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临床技能培训越来越困难,而且现如今对临床医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生不注重临床实习,故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临床实习阶段约22.6%的学生潜心考研,71.6%的学生忙于找工作。为此,卫计委联合教育部于2010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旨在通过竞赛,促进临床技能的培养,及时发现各个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水平起到推动作用。我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五年制医学教育学校,自2011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以下称技能竞赛)以来,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两次,华北赛区一、二、三等奖各两次,学生成绩、参赛经验、选手培训经验均有提高,但学生受益范围仍有限。如何使我校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训中最大范围获益是目前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受临床技能竞赛启发,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务部征集以“竞赛大纲为基础、竞赛思想为引导”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题目,建立了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将此考核系统引用至本科生、研究生各阶段的技能考核中,学生成绩提高明显,受益范围明显扩大,题库的建设、使用等探索初见效果。
一、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编纂的《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的出版,进一步强调了实践技能考核是对技能培训的有效检验标准,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技能考核题库,能检验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水平。教育部考试中心也对题库建设褒奖有加:“题库建设有利于强化教育考试的安全性;题库建设有利于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保证试题的稳定性;题库建设有利于推进教育考试的改革。”
我校自2011年开始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参赛初期,在学生培训考核过程中,均由培训老师临时出题,临时考核。所出题目受专业、经验、思维限制,不能充分融合赛事大纲,也不能启发选手的考试思维,导致了单项操作过关、综合题目得分不高。占用培训老师的时间临时出题,题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在赛前培训及考核的整体安排中,存在脱节现象。针对参赛选手及广大医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建立一个考核覆盖面广、模拟临床真实情况、题目难易程度平衡、集临床技能操作与专业知识、实践综合能力与临床思维、团队合作与批判性思维于一体、人文法规、专业外语的临床技能考核系统迫在眉睫。
二、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建设的过程
技能竞赛举办以来,我院培训老师、教研室、教务部相关人员对区赛、国赛进行了多次观摩。经试题记录、影像资料录制、回顾性分析、与其他院校经验交流,在学生培训、模拟出题等方面得到了启发。集众人思维智慧建设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科学的考核系统服务于医学生培养的想法逐渐形成。2014年初,由教务部组织教研室教师进行了题库建设动员,以技能竞赛大纲为基础,进行出题前培训,下发命题格式,规定参考书籍,注重基本技能及专科技能的同时鼓励出题人员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多技能联合出题,采用科室主任负责制,监督各专业、各级别医师按规定数量、质量上交纸质版及电子版题目。
试题收集工作结束后,成立了审题核心小组,由反复参加技能竞赛培训、观摩的人员组成,包含内、外、妇、儿、护理、五官皮肤、麻醉、检验科室等技能竞赛考核大纲涉及的各个科室人员。第一步留用大纲要求内题目;第二步筛出符合临床逻辑题目;第三步进行题目评分标准修改;第四步将留用题目共计400余例按单向操作、综合操作、难易程度、操作时间等分类录入技能考核题库。所有入库题目按不同学历及不同考试用途组合为客观结构化考试模式,便于学生出科考试、毕业考试、研究生复试等各个阶段医学生的客观结构化考试使用。同时,每道题目均附一份物品准备单,便于临床技能中心工作人员在考核前准备物品,保证每项操作、每个题目顺利考核。
题目收集、分类、录入及使用物品准备就绪后,小范围组织本科生、研究生、历年参加技能竞赛的选手按试题难度、操作要求及时间要求进行模拟试验,及时商讨、修改,补充,尽量使考核系统内的题目严谨、合理,使可操作性、可考核性过关。
三、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建设后的使用效果
技能考核题库建立后,分批组织带教老师进行考核项目的熟悉,让每一位带教老师明确带教工作中所要授予学生的专业知识点、专业技能点及考核方式。鼓励带教老师在授课中采用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必须保证每一个题库内包含的技能操作项目均达到“老师讲过、学生做过、考核通过”的标准。同时规定学生成绩不合格率与带教老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教研室、科室考核绩效直接挂钩,这一举措能够督促带教老师、教研室重视对学生的培养,扩大学生受益范围。
将技能考核系统运用到本科生、研究生入科前培训考核及毕业客观结构化考试中,让每一位医学生在生产实习及毕业前均受到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人文法规等方面综合的、必要的培训,提高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将这种教学考核思维带进基层医院,扩大基层医生的受益范围。
使用技能考核题库的每一轮考试结束后,均由工作人员对学生考核分数进行统计,对低分题目着重分析,发现学生丢分所在,反馈给教研室,督导教研室加强授课环节,有利于学生消除操作弱点,掌握操作难点。
2016年我校承办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分区赛,也是在技能考核题库的基础上获得启发,从题目选择、修改、重组及初复决赛的分配上起到了省时、省力、效率高、差错少的作用,使竞赛有序、圆满完成,得到了国家肯定。
四、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使用中发现的问题
目前考核题库中启用的题目多数为单项或双人操作模式,基本临床技能和专业临床技能题目居多,综合性团队配合题目较少,受实际临床工作需要影响,此类题目占有比例有待增加。
将标准化病人引用至技能考核中,是任何笔试都无法代替的环节。但我校目前标准化病人数目及我区志愿者较少,不能从各个临床专业找到合格的模拟考核案例,需进一步补充标准化病人数量及质量,能够让学生在最接近临床的环境中学习及考核。
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的利用及掌握仍是有待提高的环节。从多次考核分数分析,涉及英语的题目是学生丢分的重灾区。无论从各届、各赛区临床技能竞赛中英文题目得分率的情况出发,还是医学生毕业后进行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跨国交流的需要出发,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是每一位医学生需要掌握提高的环节,所以对在校医学生英语的培养需从传授、考核等各个环节重视。
五、总结
临床技能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以赛促改,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旨在改革及完善临床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在临床技能竞赛引导下建设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是我院临床技能培养及考核的一大进步。题库的建设及启用有效推动了我院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及优化,促进了我院临床培训基地的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意识、扩大了学生的受益范围、提高了医学生岗位胜任的能力,是一个值得继续优化、长期推广的举措。
参考文献:
[1]丰帆,肖书傲,徐光辉.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2016,(30).
[2]厉岩,郑力,彭义香.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6).
[3]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组.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篇9
从2002年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之一。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体现了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的目标,所以各个中职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办法。建立一套新的切实可行的考评体系,使考评更具有科学性,能充分发挥考评在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以评促学的新型模式,促进学生个体潜力和智慧的发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建立突出职教特色的技能考核模式
中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以理论考试代替技能考核的考核方式,以体现技能考核在教学活动中的显示、反馈导向功能。
二、建设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精神的指引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根据我校实际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考评体系框架。
体系框架分要素和载体两部分,体系要素包含考评制度、标准、网络、方式和流程,体系载体主要是技能考核手册。
(一)制定技能考评制度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柯桥区职教中心技能考核实施办法》。这是我校技能考评的一个“法律式”的条文。整个办法共五章,二十二条,详细规定了我校构建技能考评体系的作用、技能考评的组织管理形式、技能考评要求与程序、成绩评定和证书发放等内容。
(二)编写技能考评标准
考评标准既是学生学习训练的标准,也是考评过程中的基本依据。为此,从2006年开始成立了由校企双方组成的考评标准构建委员会,主要由各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相关行业专家组成,定期、不定期研究讨论标准制定。委员会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前沿需求,及时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变化;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逐步着手在各专业中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习训练标准和相应的考评标准。
(三)建立技能考评网络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技能考核考评网络。通过该网络体系,全方位、多角度的把学生各时期的考评纳入体系中,把难点量化,过程检测和反馈的技能考评简单化、常规化。
(四)确定考评方式
对任何一次技能训练,训练质量的好坏都是不可或缺而且必须强调的要素。假如每个技能训练过程的考评都由数量有限的专家、老师来执行,他们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但若大幅度增加考评人员,学校又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前一种方法“劳命”,后一种方法“伤财”,那么如何提高考评效率呢?经过我校多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三种类别的考评方式:
1.按评委分类,也就是“三评制”
所谓“三评制”,即以专家老师考评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为辅的系统性考评方式。
2.按内容分类
(1)项目考评。此方法尤其对于项目式课程教学更加适合。当一个项目结束时,学生必需了解对该项目课程学习情况,为此教师必须对该项目课程进行系统考评,让学生有调整的机会。
(2)课程考评。有些专业技能课程并不是一学期就能完成,也不仅仅只有一个或几个项目,有时可能有十几、二十个项目,为此学校又根据实际情况,由教研组确定该门课程模块化技能训练大纲,从中确定了相关模块的比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按课程进行的技能考评体系。
(3)综合考评。学生的综合技能质量标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为了保证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我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相应工种的初级工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3.按时间分类
(1)当堂考评。一个专业,往往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动手技能,而这些技能往往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教师根据学生技能课情况,当堂考评或学生互评。
(2)学期考评。学校每学期末都要根据《技能考核纲要》中的要求对学生一学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评。技能项目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需要补考,统一安排在下次本技能项目考核中进行,不实行单独补考,同时技能考评成绩也与任课教师岗位考核挂钩,使师生共同重视该项工作。
(五)实施考评流程
我校实施的学生操作技能考评流程共分两个模块,即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用一个流程串联起来。教师或师傅模块的流程从制定标准和流程开始,到考评成绩汇总、存档结束;学生模块的流程从制作加工开始,到学生鉴定结束。在学生这条流程中,设置回流环节,当学生制作加工的作品自我鉴定或学生相互鉴定后不符合标准要求,要重新回到制作加工环节,以确保学生作品质量。整个流程环环相扣,紧密连接,操作实施可行性高。
三、主要成效
学校不断实践与研究学生技能考评体系,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提升了教学质量,办学经验享雀四方,办学成绩声名远扬。考评体系明确了目标、内容和标准,为专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依据;通过学生操作技能考评体系的实践,学生的职业认知明显改善,学习与实践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和技操作能大为提高,学生在技能大赛取得更加优异成绩,使我校技能比赛成绩在全省各职校中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固。近几年来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生就业岗位起薪点较技能考评体系建立前平均提高20%以上,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学校办学步入了“进口旺、出口畅、特色亮”的良性循环。
四、体会与思考
操作技能考评是一柄“双刃剑”,也就是说,操作技能考评如果实施得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但是如果实施得不好,其负面作用也相当大。为此在构建考评体系时一定要有先进的理念作基础,构建操作技能考评体系必须遵循科学实用的原则。学校在设计操作技能考评体系时首先必须考虑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协调一致,尽量避免短期行为的弊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考评能够发挥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篇10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也随之掀起了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的改革浪潮,逐步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此次浪潮的鲜明特色。在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学职业技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师范生的与教育相关的教学素养,形成相对较高水平的教学技能,以适应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考核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在广泛进行理论研究和问卷、访谈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学实践需求,将长春师范大学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整理为“将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分为六个一级指标和若干具体二级指标”。 其中六个一级指标包括数学教学设计技能、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学生数学学习指导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数学教学研究技能、教学资源开发使用技能。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分别包括三至九个不等的二级指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数学教学设计技能
数学教学设计技能是能够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数学教学涉及的各个相关因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数学教学方案的教学计划。它是在分析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案,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方案实施的效果,并修订完善方案,以优化教学的一种规划过程操作。数学教学设计技能应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以下七个方面内容: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技能、分析学情技能、分析教学目标技能、x择教学方法技能、选择教学媒体技能、设计教学过程技能、设计板书技能。
例如板书设计技能的考核要明确师范生在设计时对于主板书、副板书和其他板书的运用情况,综合考察师范生板书设计的计划性、启发性、直观性、规范性和可实践操作性等。
二、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数学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教学经验,执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与教师特定的意图有关系的意图性行动。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以下七个方面内容:课堂导入技能、讲解说明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运用教学语言技能、运用板书板画技能、调整教态技能、课堂反馈以及调控技能、教学演示技能、教学组织技能和课堂结束技能等。
例如在讲解说明技能考核方面需要关注师范生在数学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的灵活性,并能够适当地对教学中涉及的文字型数学语言和符号型数学语言进行解释,同时熟练应用多种讲解说明方式(引导性说明、分析性说明、逻辑性说明、解释性说明、描述形象性说明、总结性说明、提示性说明等),在考核中进行适当量化评定,而不仅仅作为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评定中众多评定项目中的感性评价部分,从而细化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全面考察师范生的各项职业技能,提高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
三、学生数学学习指导技能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够积极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会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有极大帮助,因此培养师范生能够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积极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灵活运用知识,使学生对数学形成爱学、会学而乐学的态度。但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悉心引领和指导,更需要通过教师不断关注和促进而形成。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内容:观察指导技能、倾听指导技能、阅读指导技能、思维指导技能、讨论指导技能和练习指导技能等。
四、教学评价技能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数学专业师范生需要掌握的教学评价技能可以有效地加深自身对数学教学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促进教学实践技能的提高,从而综合提升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各项职业技能水平。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内容:课堂教学评价技能、教学反思技能、试卷命题技能、试卷评价技能和批改作业技能等。
在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在校职业技能培训阶段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而对学生的试卷命题技能、试卷评价技能以及批改作业技能的训练较为薄弱。因此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内容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技能的考核,积极促进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同时强调试题命题评价技能批改作业技能的重要性,促进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五、数学教学研究技能
教学研究是针对教学活动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活动,主要讨论有关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教学研究可以使教育者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改革创新精神,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利用前沿心理学学习理论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数学教师长期从事一线实践教学工作,往往忽略对教学研究领域的关注,对于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感到困惑。因此,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中需要着重培养师范生掌握开展教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全面培养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研究能力。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内容:说课技能、听课技能、评课技能、开发校本课程技能、教育论文写作技能。
例如在以往的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中评课技能往往只作为教法理论课的一部分进行理论教学,但在技能训练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需要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中注重评课技能的考查力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评和互评,并及时将平时的评课成绩记录到考核总成绩中,强化学生评课的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六、教学资源开发使用技能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教师有效合理地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可以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数学专业师范生应在师范教育阶段就具备自主开发利用和使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为更好地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技能、整合教学资源技能。
七、具体考核内容举例
在笛ёㄒ凳Ψ渡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制定中,可以上述六项一级指标为考核合成因素,以具体二级指标为考核细化内容,设计相应权重,在学生微格训练中,进行具体考核评定。本文以课堂教学技能中的板书板画技能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为例,进行说明。
(一)板书板画技能
板书板画技能的考核内容为:(1)板书内容和板画作图科学准确;(2)板书条理分明,能体现知识内在联系;(3)板书简明清晰,突出重点,如彩笔、加强符号;(4)板书规范整洁,无错别字,美观整洁;(5)板书大小适当,便于观看。以百分制评定,各项以20分计(详见表1)。
板书板画技能在二级指标中所占权重为0.3;课堂教学技能在一级指标中所占权重为0.4。若师范生在板书板画考核评定中得分为80分,则合成总分中的成绩为80×0.3×0.4=9.6分,逐项累加合成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成绩。
(二)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
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考核内容主要可以从课件制作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进行考核评定,在表1中示例的考核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详见表2)
【参考文献】
[1]杨雪香.高师数学专业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05).
[2]金海华.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0.
[3]龚慧娟.指导・启发・帮助・激励――提升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苗凤华.数学教学论简明教程[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5]胡华.关于高师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3(01).
[6]余大鹏.中学数学教师技能一体化训练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07).
篇11
1现状分析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是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2];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途径[3]。能否熟练、规范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是评价医学生基本技能的标准,也是衡量医学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1)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进入实习之前,缺乏足够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学生很难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从而使临床实习效果大打折扣。(2)传统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也就是床旁教学,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条件下[4]受到了极大限制,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越发紧张,患者依从性差,学生多,实践与操作机会少,必然导致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水平下降[5]。(3)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证,才能获得执业资格。这时,首先要通过的就是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在历年的实践技能考核中,执业助理医师的通过率明显低于执业医师,这不仅与学生学历层次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实习前加强临床岗位实践技能训练,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既适应岗位需求,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改革实践
针对现状,我校探索性研究与实践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前临床实践技能强化,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实习前最后3周进行的强化训练。
(1)制定教学大纲。与临床一线专家一起将适应岗位需求并符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要求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出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与临床接诊患者流程相符,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断(心电图分析、X线片阅片)、外科基本技能操作4部分。
(2)编写配套教材。由于本课程没有现成的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故由学校资深教师及临床一线专家一起根据教学内容,编写了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配套教材———《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教材围绕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编写病史采集部分的训练内容,在体格检查中将技巧性强的如心脏叩诊、听诊,肝、胆、脾触诊等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把基本的典型的心电图(如房室肥大、早搏、心肌梗死等)与X线片(如靴型心、梨形心、肺结核、肠梗阻、肱骨骨折等)的判读纳入辅助检查部分教学内容中,选取临床常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如心肺复苏术、穿脱手术衣、换药术等),将规范的操作步骤、明确的诊断标准等写入教材,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不仅指导教学实践,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3)优化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教学等方式实施,利用临床实训中心,以临床仿真、模拟技术手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在培训初期通过教师规范操作、学生互为“医患”分组模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成为任务引领下的行动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在教中学、学中做,教师则为指导者、协调者;强化训练阶段采用反复训练、以考促练方式,通过口试、操作、笔试等增加随机考核次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等的综合培养。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改革考核模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模拟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①根据培训及考核项目,组织相关教师研讨,制定出相应的评分标准,使教师评分有据可依,客观公正。同时,学生对照评分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小组考核(占10%)、教师评价(占10%)、考勤(占1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0%,包括病史采集(占7%),体格检查(占35%),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占14%),心电图分析(占7%),X线片阅片(占7%)。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避免一次性考核成绩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水平。③模拟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方式,进行多次客观考核,以考代练,以考促练。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6]。实践技能考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模拟其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使学生熟悉接诊患者的顺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提前了解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步骤。各站技能考核项目均由学生随机抽取,教师严格按评分标准和实施细则评分。各部分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按比例组成终结性评价成绩,并与过程性评价成绩一起计算出总成绩。
3取得成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毕业生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在校期间满意度最高的课程就是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他们认为这门课对其帮助最大,当然,这也与前期其他课程学习打下的基础有关。实习医院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评价以及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我们对2007级之后参加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往届未参加该课程训练的学生,毕业一年后报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人数与通过率进行了比较,2005级学生毕业一年后参加考试312人,通过考核203人,通过率为65%;2006级参加考试304人,通过考核203人,通过率为67%;2007级参加考试368人,通过考核276人,通过率为75%;2008级参加考试382人,通过302人,通过率为79%;2009级参加考试359人,通过295人,通过率为82%。通过比较发现,参加培训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明显提高。
4改进优化
实践表明,在学生实习前开设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十分必要。为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规范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岗位,完成向实习医师角色转变,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尚需对该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1)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将各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扩充培训内容,如将妇产科、儿科等的相关内容补充进来,在辅助检查结果判断部分增加CT、MRI阅片等。
(2)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在课余时间和周末对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进行技能训练,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7]。
(3)利用校园网,将培训相关内容的教案、课件、录像等上传到网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业余时间自学和训练。网络教学是校内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是医学生甚至临床医师终身学习的园地与良师益友[8]。
参考文献:
[1]茹金泉,唐继志,谢军军,等.临床技能教学改革的初步效果评价[J].健康研究,2011,31(4):317-319.
[2]蒲永莉.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1,40(21):2114-2116.
[3]黄传兵.医学教育应重视临床实习[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65-166.
[4]张剑,葛颂,杨德琴,等.新形势下口腔内科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J].口腔医学教育,2010,20(10):604-606.
[5]蔡雪黎.实行诊断学全程教学,加强医学生实践技能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9):17.
[6]孟红旗,朱凡特.诊断学教学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能力的培养[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807-1808.
篇12
1现状分析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是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2];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途径[3]。能否熟练、规范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是评价医学生基本技能的标准,也是衡量医学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1)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进入实习之前,缺乏足够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学生很难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从而使临床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传统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也就是床旁教学,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条件下[4]受到了极大限制,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越发紧张,患者依从性差,学生多,实践与操作机会少,必然导致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水平下降[5]。
(3)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证,才能获得执业资格。这时,首先要通过的就是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在历年的实践技能考核中,执业助理医师的通过率明显低于执业医师,这不仅与学生学历层次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实习前加强临床岗位实践技能训练,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既适应岗位需求,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改革实践
针对现状,我校探索性研究与实践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前临床实践技能强化,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实习前最后3周进行的强化训练。
(1)制定教学大纲。与临床一线专家一起将适应岗位需求并符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要求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出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与临床接诊患者流程相符,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断(心电图分析、X线片阅片)、外科基本技能操作4部分。
(2)编写配套教材。由于本课程没有现成的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故由学校资深教师及临床一线专家一起根据教学内容,编写了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配套教材———《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教材围绕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编写病史采集部分的训练内容,在体格检查中将技巧性强的如心脏叩诊、听诊,肝、胆、脾触诊等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把基本的典型的心电图(如房室肥大、早搏、心肌梗死等)与X线片(如靴型心、梨形心、肺结核、肠梗阻、肱骨骨折等)的判读纳入辅助检查部分教学内容中,选取临床常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如心肺复苏术、穿脱手术衣、换药术等),将规范的操作步骤、明确的诊断标准等写入教材,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不仅指导教学实践,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3)优化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教学等方式实施,利用临床实训中心,以临床仿真、模拟技术手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在培训初期通过教师规范操作、学生互为“医患”分组模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成为任务引领下的行动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在教中学、学中做,教师则为指导者、协调者;强化训练阶段采用反复训练、以考促练方式,通过口试、操作、笔试等增加随机考核次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等的综合培养。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改革考核模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模拟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①根据培训及考核项目,组织相关教师研讨,制定出相应的评分标准,使教师评分有据可依,客观公正。同时,学生对照评分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小组考核(占10%)、教师评价(占10%)、考勤(占1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0%,包括病史采集(占7%),体格检查(占35%),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占14%),心电图分析(占7%),X线片阅片(占7%)。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避免一次性考核成绩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水平。③模拟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方式,进行多次客观考核,以考代练,以考促练。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6]。实践技能考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模拟其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使学生熟悉接诊患者的顺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提前了解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步骤。各站技能考核项目均由学生随机抽取,教师严格按评分标准和实施细则评分。各部分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按比例组成终结性评价成绩,并与过程性评价成绩一起计算出总成绩。
3取得成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毕业生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在校期间满意度最高的课程就是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他们认为这门课对其帮助最大,当然,这也与前期其他课程学习打下的基础有关。实习医院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评价以及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我们对2007级之后参加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往届未参加该课程训练的学生,毕业一年后报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人数与通过率进行了比较,2005级学生毕业一年后参加考试312人,通过考核203人,通过率为65%;2006级参加考试304人,通过考核203人,通过率为67%;2007级参加考试368人,通过考核276人,通过率为75%;2008级参加考试382人,通过302人,通过率为79%;2009级参加考试359人,通过295人,通过率为82%。通过比较发现,参加培训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明显提高。
4改进优化
实践表明,在学生实习前开设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十分必要。为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规范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岗位,完成向实习医师角色转变,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尚需对该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1)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将各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扩充培训内容,如将妇产科、儿科等的相关内容补充进来,在辅助检查结果判断部分增加CT、MRI阅片等。
(2)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在课余时间和周末对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进行技能训练,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7]。
(3)利用校园网,将培训相关内容的教案、课件、录像等上传到网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业余时间自学和训练。网络教学是校内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是医学生甚至临床医师终身学习的园地与良师益友[8]。
参考文献:
[1]茹金泉,唐继志,谢军军,等.临床技能教学改革的初步效果评价[J].健康研究,2011,31(4):317-319.
[2]蒲永莉.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1,40(21):2114-2116.
[3]黄传兵.医学教育应重视临床实习[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65-166.
[4]张剑,葛颂,杨德琴,等.新形势下口腔内科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J].口腔医学教育,2010,20(10):604-606.
[5]蔡雪黎.实行诊断学全程教学,加强医学生实践技能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9):17.
[6]孟红旗,朱凡特.诊断学教学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能力的培养[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807-1808.
篇1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教学软件逐渐应用在教育领域当中,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手段。在分析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利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结合理论教学课件和实训教学设施,改革技能考核模式,有效提升了分析专业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工业分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对于单一的理论教学兴趣薄弱,授课效果较差,导致在教学中很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能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而如果直接在技能实训室中授课,对于分析专业来说,经常会用到一些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化学物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实验耗材用量相对较大,且一般不可回收。另外,一些大型设备的购置、维护需投入大量资金,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某些关键技能操作点观察困难等问题。信息化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着实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破解了一直以来困扰专业教学的难题。
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在工业分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辅助理论教学。借助信息化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可以系统、全面地讲述某个分析方法,描述某个实验结果,分析某个实验过程,甚至可以大胆地将理论课堂迁移至虚拟仿真实训室授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1)辅助讲解知识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将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以各种形式插入到理论教学多媒体课件中。在需要用语言描述某个问题、涉及讲解某个技能点、学生不易理解时,教师操作演示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相关动画过程,让学生理解理论中所讲的相关知识点。比如,讲解滴定曲线“突跃”范围时,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加入标准溶液不足0.1%和过量0.1%的动画操作,相应显示滴定曲线的变化,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刻。2)辅助讲解分析方法。在介绍“仪器分析”这门专业课时,经常会讲解某个大型仪器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学生不易理解。这主要是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没有系统地掌握方法的应用。那么,如果以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为例来讲解,恰当地将理论分析方法与虚拟实训实例相结合,就解决了理论教学中缺少实践操作部分、分析数据学生不明来源等问题,大大提升了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创新性。比如,讲解紫外光谱分析中的工作曲线法时,以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中的实例为分析对象,借助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演示标准溶液配制、仪器测定各标准溶液吸光度等实验环节。3)辅助讲解实验现象、结果。讲授基础专业课程时,微观现象、元素特性、物质反应现象往往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记忆的。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理论授课,利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演示动画,完成教学中抽象现象、物质性质、试验反应现象的讲授。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操作仿真教学动画,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辅助实训教学。在进行实训课程之前,学生都可以先进行虚拟仿真实训的预习训练。通过虚拟仿真的操作,模拟实验情景,学生按照步骤提示完成实训项目,提前了解真实实训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然后,学生根据实训任务,进入到实训室完成真实的实训项目。虚拟仿真实训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反复操作练习,而且根据系统评价,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使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学生经过虚拟实训训练之后,再进行真实实训,减少了实验实训时由于误操作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危险,避免了资源浪费,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显著。
(3)提升技能考核质量。利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改革实训技能考核模式,实现实验项目的过程考核。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评价系统,会对每一个实验操作细节进行计分,会对实验顺序有误的情况予以提示并相应扣分,违规操作会导致实验无法进行。学生通过这样严谨的虚拟仿真操作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技能考核,并且虚拟仿真实训考核成绩,也纳入技能考核总成绩。有了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的辅助,学生的技能考核不再局限于结果的评定,形成了虚实结合的技能考核模式,使考核过程更加完善,提高了实验技能考核的总体水平。
三、结束语
信息化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理论课堂丰富多彩,使实训教学更系统化、清晰化、简洁化,使技能考核更加全面化。总之,信息化技术给分析专业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探索空间,促进分析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分析专业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职校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