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1

针对我们学生的特点,在有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同学讲解某些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当老师的感受;老师走下讲台,扮演学生的角色,在下面听学生上课的时候,也可以体会学生听讲时的感受。这种角色的反串有助于不同角色之间的互相理解,是不同角色之间沟通的很好的方式。

一、教学的组织实施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的做法如下:首先是对象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如果对象选择不好会直接影响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我一般选择的对象是大一第一学期的学生,主要是考虑到新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而且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又比较欠缺,所以选择他们来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其次是内容的选择,我的经验是要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而且要选择书本中相对比较靠后一点的内容,因为只有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才能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所理解,这样在他们上讲台的时候才能讲出一些内容,而且要选择相对比较次要的一些知识点,即使学生在讲台上没有把这个知识点讲透也不影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其次是组织实施,这个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直接影响到这种教学方式的成败,我的做法是一般先让学生主动报名参加这种课堂实践,因为这个课堂实践的表现会直接与平时成绩挂钩,所以学生一般都比较积极报名,我记得有个班班上总人数45人,主动报名参与的达到25个人,占了一半多。然后根据报名情况与学生沟通,给每位学生分配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分配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顺序,前面几位上台的同学一定要选择学习认真,表达能力强,知识点掌握好的同学,只要开始讲的同学讲的好,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好的标杆,那么后面的同学就会有压力,他们就会积极努力的去准备,这样整个课堂实践的效果一定会很不错;如果前面的同学没讲好,后面的同学也不会认真对待,这样效果就比较差。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不能忽略,每个学生在讲台上面讲完他所负责的内容之后,老师一定要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是不是到位,学生在讲解过程当中整体表现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教师这个角色中关键的地方等,原则就是既要鼓励学生,指出其做的好的方面,同时也要给学生一些压力,指出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让后面讲的学生有改进的方向。

二、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这种课堂教学实践,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主要的锻炼机会就在大学阶段。让学生上台讲课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同学,可以通过若干次的上台机会带来大幅度的提高,这种锻炼对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也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

2.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接到任务之后,一般都会很积极的去准备;在上台之前他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把所要讲的内容弄熟悉;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对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3.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台上讲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完全扮演老师的角色,他可以让其他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也可以让同学到黑板上去做题目,甚至可以扣表现不好的同学的平时分;这种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学生在台上讲的时候其实也是表现自己的时候,通过在台上的这种表现,可以让其他同学更加了解你,这种了解对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很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有些时候,我们实施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对象选择不恰当,二是对学生的激励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办法:首先教学对象的选择要谨慎,如何选择在上面已经谈过;其次是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可以采取精神激励和实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精神激励是指让学生通过参与这种教学实践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实质激励可以采取加平时成绩的办法,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这两种激励办法的结合,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2.学生在台上讲不好。学生上去讲了,但是讲不好,这是我们大家经常碰到的另一个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生备课不充分,二是教学内容选择不当,三是老师点评不到位,学生不知道什么地方没做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办法: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上面已经提到;选择相对简单而且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实践,减少学生备课时的难度;针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老师要进行恰当的点评,点评过程中要多肯定学生的表现,多表扬他们做的好的地方,不足之处也要注意表达的技巧。

3.学生在台上讲时,课堂纪律不好。学生在上面讲时,课堂的纪律经常不好,这是我们大家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讲台上时威信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办法:授权给台上讲课的学生,他们可以完全扮演老师的角色,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他们可以提问或扣平时分;老师要辅助管理课堂纪律,学生在上面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坐在第一排或者最后一排听课,如果看到经常讲话的学生,老师也可以坐到他们边上,这样对学生会有一些威慑。

参考文献:

[1]徐丽娜.浅谈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1.

[2]王冬梅.“1+1”高效课堂教学感悟[J].新课程学习,2009.

篇2

2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

2.1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思想,选取学生选课系统作为课程的综合项目,并按照数据库系统开发流程将其划分为7个一级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可进一步划分成15个二级子项目,分别对应各自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点。针对各个子项目,制作学习任务单、微课程视频、操作演示动画及相对应的进阶练习,形成微课程资源,并且在进阶练习设计为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及综合练习三个层次。

2.2 教学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主张课前学习知识,课内内化知识,课外巩固知识。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在课前阶段,一方面将微课程教学资料在课前上传到世界大学城空间、百度云空间、QQ空间、微课网等平台,供学习积极性好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对应的基础练习;另一方面,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知识的自主学习过程放在课堂中,在教师的监督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同时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学全程在机房完成,上课期间断开与外网的连接,而将教学微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源在课前上传到FTP服务器中,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基础练习;与此同时,提前完成知识学习的同学可进一步完成拓展练习、综合练习或进入下一任务的学习。与此同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项目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并确保每个分组有1-2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向同组的其他同学请教或讨论,解决不了的可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通过教室巡查收集问题,对于普遍问题,集中进行讲解。对于个别问题,可以指定完成的好的同学为小老师,负责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对于综合练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在完成后,向全班展示,分享交流学习心得。课下,学生除了在PC机上在线巩固知识,也可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下载视频资源开展移动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将线上、线下充分结合起来,让学习无处不在。整个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2.3 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

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它为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的课程能力提供重要依据,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会影响翻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为每位同学建立学习成长电子档案,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并且以图形化形式显示,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从而累计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原来我可以学好的,增强自信心。在自主学习环节,线上根据大学城的登录次数、在大学城中发表的作业情况、留言的情况进行记录,在QQ、微信中参与讨论的次数、提出话题的次数进行统计;线下,则根据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基础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在讨论环节,统计发言的次数、帮助指导其他同学的情况及综合项目展示、分享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最后将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同学间互评、综合项目评价、期末卷面评价来综合形成对该学生的课程综合评价,避免了一考定性的武断做法,实现专业能力、自学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图1 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

3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3.1 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环节,要求教师制作生动、活泼,极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这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对行业、企业背景了解,对教学项目、练习的安排设计合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将教学项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地结合。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组内容来制作视频,特别要注意难易适中,内容太陌生,学生容易怕难而停滞不前,太容易则易轻视而不学习,建立好已学过的知识与即将要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实现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要求具有较高的视频、动画的制作能力,其中包括录制的视频必须画面清晰、富有吸引力、生动、形象,时间短,控制在10分钟以内,避免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不认真完成自学。

在课堂讨论环节,课堂活动的设计,整个课堂的驾驭、节奏的控制、如何启发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团队合作、组内讨论及知识的拓展深化。并且要提前预计好各种可能提出的问题、发生的状况,尤其对于沉默学生,如何启发,让他们认真参与到翻转课堂中来,或通过多种评价、考核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潜能,乐于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门专业课程通常由一个老师来教,而年青教师一学期要担任2-3门课程的讲授任务,课程资源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校在制度上、经费上缺乏相应的支持,教师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3.2 所有的内容是否都适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值得深思

翻转课堂教学要求知识内容的讲解都采用视频、动画的形式体现,对于数据库、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等内容操作性强、知识点相对独立的内容,适合于使用翻转课堂教学,而对于数据库设计规范、关系范式等抽象、需要推理的内容则不太适用,效果并不好。因此,要进一步推广翻转课堂教学在课程上、课型上要仔细斟酌。

3.3 翻转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开展需要功能更强大的在线教学平台支持

篇3

“化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比如小到日常生活中用的打火机、洗衣粉,大到破坏力极大的火药、原子弹,这些都涉及到化学知识。就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参与性不高,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等,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接受、学好这门学科。

一、关于高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就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受传统教学、教学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参与性不高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是“你(学生)听我(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与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互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没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较弱,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理论教学中,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些化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厌倦,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落后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落后,还是一个黑板、一支粉笔式的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关于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针对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转变教师角色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探索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在具体教学中,向来讲究“亲其师,信其道”,即只有学生与教师亲近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接受、相信教师的教育。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积极思考问题,与学生现成良好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氯气化学特点”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个故事。比如在世界大战中,为了打败敌军,使用了“有毒氯气”,以一种黄绿色气体方式散发,人们吸入体内后,会导致死亡。以这样的故事开头,引入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就会好奇“氯气”造成死亡的原理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践教学

1.充分利用课堂实验演示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而且还要重视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检验乙醇(C2H6O)与钠(Na)反应时,在实验中需要点燃,但经点燃后,产生的火苗比较小,现象不突出。因此,为了突出燃烧现象,在课堂演示中,可以在火焰上方放一张易于燃烧的纸片,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乙醇(C2H6O)与钠(Na)反应时产生的燃烧,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在在讲解酸碱反应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素,即一瓶柠檬酸以及一包苏打发酵粉;再比如讲解CO2时,可以列举人们所饮用的汽水等。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帮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

(三)改进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其丰富的图文信息、多样化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比较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比如在讲解“氯气化学特点”引用故事环节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战争中运用的“有毒氯气”这个部分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有毒氯气”的危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鉴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视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正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学生参与性不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教学手段落后,然后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解尖兵.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3(12):19.

篇4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时期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决定了它与普通高中是不同类别的教育。因此,中职数学教育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为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服务。

一、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时下,由于高校和普通高中的逐年扩招,使得中职学校对于生源的要求和门坎更低。通常能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基础很差,高中考不上,只能选择学习一技之长,求得谋生手段。所以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他们大多数在初中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数学科目显得尤为突出,进入职中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自信心不足,对数学课程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

目前中职数学的教育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定位不准确,甚至用教授普通高中的方法进行教学,把重点放在关注题型和技巧的训练上,而关于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则很少关注。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审题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相对比较欠缺,接触数学实际应用机会太少。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狭隘,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不断地学习数学概念、不断地解题,与专业、工作没多大联系,学生缺乏数学应用的动机和自觉性,对数学应用缺乏起码的感性认识。

二、数学课堂的激励教育

职中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数学教师个人的感染力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克服学生恐惧心理,树立学生学习数学信心,适时激励学生给学生赞许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曾参加培训,深切体会到教师的鼓励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上课时难免走神分心,教师此时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励志小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自己身边的事,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听老师娓娓道来,既真实又有感染力,学生听了之后都倍受鼓舞,既调节了课堂氛围,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针对不同专业的实施的应用教学

作为教师,其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的知识,而应加强对所任教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掌握该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因此,笔者认为职中数学教学应该体现学以致用,以数学无穷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需要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可以从以下入手:

1.教师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与物。多收集反映数学知识的自然现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生产事例,特别是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关的应用数学的实例。

2.作好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工作。职中数学教师要至少了解或熟悉本校开设的各门专业的相关知识。经常保持与专业课老师的联系,了解同步教学内容对数学的要求,会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解决哪些专业问题,为平时教学积累素材。

3.职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对应用问题进行教学法加工。一方面能将一些复杂的应用问题尽量改编为职高生能接受能解决的应用问题;另一方面能将教材上一些纯数学题改编为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

4.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应用问题的地位。结合本课教授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将应用问题穿插于引入新课、创设教学情景、演练基础知识等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的应用,逐步渗透,让学生体会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

5.改变空洞说教,采用参观、实习等形式走出课堂,到工厂、商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结合专业介绍一些具有震撼力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各行各业都需要数学。

四、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实施的分层教学

篇5

一、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课程的进行是以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最终的培养目的,通过老师的指导与推进,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

1.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素养

美术课程在现在的教学中,已不再是简单的第二课程了,而是一种文化学习,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帮助学生拥有健全的美术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美术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性

通过美术课程,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充满想象,让他们不断地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创新,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好奇。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的童心,张扬他们的好奇心,并通过一定的户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接近大自然,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

3.提高学生对其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得到暂时的放松,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的欣赏中,通过一定的休息,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时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促进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

面对小学美术教学,我们不能再像原来一样简单对待,老师应该开始重视这门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培养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本人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全面提高美术老师的素质,为学生提供更高的教学质量

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个老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我们一定要全面提高美术老师的素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老师身上学到有用的知识和对“美”的认识。面对这样的要求,老师要做到自我充实,增强自己对美术课程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

2.多开展课外写生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开展课外写生活动,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大自然,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图片的美。通过写生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增进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运用一系列的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视听说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美术是什么,什么是美,怎样来评价美,从而摆脱了传统教学中老师拿着书本的呆板的美术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更加立体地、全面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美术学习环境。

4.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自行思考,学会对美术进行自我总结,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对每一种想法都要表现出一定的支持态度,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老师要首先转变自己对美术课程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美术课程对于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美术”。

总之,美术已经不再局限于画画、看画了,还是一门培养学生基础人格的文化性课程,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多方面发展人才而开展的课程。只有切实改善美术的教学现状,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活动,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加之农村地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欠缺。所以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刻不容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很清楚地把握知识要点,真正抓住课堂45分钟。为此在课堂教学方面,笔者做了几方面的思考,希望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备课要认真充分

在备课时始终要想着,怎么设计课堂才能够让学生听的明白、听的清楚,并且理解的透彻,既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有利于提高他们积极性的的教学环节。下面就具体的备课实施做了一个案例:

例如我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并没有完全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结构进行讲述,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分析鞍钢和宝钢的区位有什么不同,接着留2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讲指向型工业时,让学生自己站在企业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假设他们就是某个公司的领导,如罐头厂的厂长、包带厂的厂长、软件开发公司的经理、冰激淋厂的厂长。让他们相互讨论,如果让他们来选择,在成立各自的企业时应该考虑那些区位因素、把自己的企业建在什么地方最合理、最理想。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又能够深刻地理解区位因素对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最后自然引导出了五类指向性工业。

二、活教

教师要有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不能让教材束缚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多变的运用教学方法,增删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多种形式地运用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法活。教学上有一句老话讲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千千万,教师们要变无法为有法,变定法为新法,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过程所应该具备的特点。由于农村地区中学的学生地理知识欠缺,在地理学习上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平时听课时只是一味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平时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自学──讨论──指导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老师指导下得出正确结论。老师的“指导”体现在首先给学生提出“自学思考题”,题目的设计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太难,要简洁明了,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例如对“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工业区的发展的异同”的教学,先让学生自学10分钟,然后沿着以下的问题展开自学讨论:(10分钟)

1.读图并思考温州乡镇企业具备那些区位特点?

2.比较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的相同之处。

3.指出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的不同之处。

4.要促进温州乡镇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合理化的建议。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结论及推断理由,并推选出自己小组的代表。

小组代表发言(10分钟),并对其他同学的质疑进行答辩,最后评出最佳小组,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事实证明这种教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积极性非常高,效果特别好。其它的诸如让学生自己组织、设计教学问题讨论,学生轮流当见习“教师”进行片断教学等,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活。许多研究者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联系实际安排内容,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或增或减,或扩展或延伸,其目的就是要使教材适合学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堂教学中为了把教材内容讲深讲透或证明自己讲授观点的正确,也为了增加趣味性,往往需要老师补充一些内容。比如讲“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补讲“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讲“西气东输”补讲“西电东送”等,起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启迪思维的功效。

三、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的图象化

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应该强调以图带文,并重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从而可以突破学习难点。

(一)借助区域地图熟悉空间分布。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强化地理空间位置,熟悉并掌握它们的地理原理,通过记忆增加空间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与定位。

(二)借助区域地图找出空间分布规律

例如,关于洋流分布规律的教学:

1.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出中低纬、中高纬大洋东西岸的洋流分布:中低纬太平洋西岸为日本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西岸为墨西哥湾暖流和巴西暖流,印度洋西岸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中低纬太平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大西洋东岸为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中高纬大洋西岸洋流分布:太平洋西岸为千岛寒流,大西洋西岸为拉布拉多寒流,东岸为太平洋东岸为阿拉斯加暖流,大西洋东岸为北大西洋暖流。根据以上分布,推断出洋流分布的第一条规律:

(1)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2)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

2.结合世界洋流模式图,找出洋流分布的第二条规律:

(1)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流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2)中高纬洋流呈气旋型流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篇7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最佳的方式。例如:(1)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教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先简单地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创造(creative),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我尝试了这些新的导入课文手段,以简单的问题、熟悉的主题切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我把他们的联想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无重复的,且几乎人人参与。虽然展示的只是学生说出的一部分的联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讲、听录音放、听同学说。(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这样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所以,在形式上,我们要力求方式多样化,多方位感受,使信息反馈畅通。让学生不再为学而学,让课堂生动活泼。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要营造课堂轻松的气氛感,引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时安安静静未必就是好事,因为它很可能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压抑的标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点儿轻松感,其手段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基本应做到以下几种:1.目标导向:根据每个教材的要求,点拨关键语。2.表情导向: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引发兴趣。3.走动指点:考虑个别学生差异,面向全体进行正确指导、答疑解惑。4.幽默话语:学生在交谈时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在课堂中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快乐学习,沟通思想。5.游戏和表演。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们的成功可能只不过是写对了一个句子,学生也会感到高兴,继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体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如讲完一课后,可设计几组综合训练题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知难而上,按照题目的“坡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在几番周折和反复讨论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对中等、后进生要特别留意,耐心启发,对他们学习中每一点成绩都要及时真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且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自己成功的愉快中,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亲身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会把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官进行学习,通过各种感官牢记信息。传统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所以,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

参考文献:

[1]柴辉.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J].甘肃科技纵横,2004,(06).

[2]崔旭光.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情感[J].殷都学刊,1994,(04).

[3]董秋燕.英语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开口的积极性[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8,(02).

篇8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上单靠讲授知识本身,根本无法“打动”学生,只会带给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漠然,渐渐使他们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唯有想方设法的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才能推动思想政治课堂的真正高效。

因此,我认为落实高效课堂,教师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重要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里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里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由于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别的学科,理论性较强,有些内容如果教师单靠空洞说教一种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的需要,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在每堂课,在不同的章节之间也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如,我在讲授《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时,借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式。之所以用复习导入,一是为了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即说明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都是讲文化发展,文化传播是从空间(横向)谈文化发展,文化继承是从时间(纵向)上谈文化发展,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二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确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指出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由此,就很自然的进入到文化创新这一课学习。接下来在讲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时,并没有选取课本所给材料,因为我觉得课本所给的材料虽然典型,但是过于陈旧枯燥,学生不会感兴趣,引发不了他们思考的欲望。于是我把课本材料替换成杨丽萍和她的《云南映像》,而且不是直接把材料以文字方式展示出来,而是先让他们欣赏了一段杨丽萍的成名之作独舞《雀之灵》,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说出了舞蹈的名字,并知道《雀之灵》是她的成名之作。接下来我又进一步提问:倾注杨丽萍全部心血的大型歌舞集锦叫什么?很快学生回答叫《云南映像》。然后,继续引领学生的思维问:《云南映像》的创作过程我们了解吗?这时学生开始摇头了,于是趁机把《云南映像》的材料展示出来,学生都迫不及待的盯着屏幕看。看完后,展示探究问题:1. 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2. 采风活动对于文化创新起到哪些作用? 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讨论后,开始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表自己见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见,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效益明显提高。

第二,通过有效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学会”不如“会学”,学会“会学”才能事半功倍。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首先,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学习效率,也必须学会预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阅读的方式进行预习的。预习时尽量要求学生做到:1、在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基本的知识要点;2、适当做预习笔记即用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重点和自己难于理解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

其次,通过指导学生课后复习,锻炼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复习,就是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它是巩固知识、防止遗忘的主要手段。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没有八次重复,要想记住是不可能的。践行高效课堂,就必须指导学生重视课后复习这一环节。课后复了指导学生回忆、整理笔记、做相关习题外,更为重要的做法是:指导学生围绕课上老师讲课的思路,钻研听课时感到困惑的问题,从教材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主要结论、主要应用等方面,深入思考。比如思考听课中没有全部弄清楚的问题;思考在听课过程中联想到的、而在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问题等。总之,通过深入思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明确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增强进一步学习的意识。

再次,通过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系统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不仅能使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还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每位老师都会遇到下面情况:老师讲授n 多次,学生辛苦学习n 多遍,可每每考试,成绩总是让自己有点不好意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通过与学生交流,仔细分析,我发现尽管学生都能用心地学习知识,但在运用时,却会显现出许多盲点,甚至出现知识的断层,主要原因是:不会整理、系统化知识。无法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为此,每学一课或一个单元,我都会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如在复习《思想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时,就通过构建该单元知识系统图,把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具体分三个步骤:1、归纳出该单元的知识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2、将以上五个关键词及内容分别建立知识系统框,形成五个相互独立的知识系统框;3、将五个相互独立的知识系统框形象、直观地联系起来,展现出来,成为一个综合的知识系统图。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系统图,把分散在章节中的知识“聚点成线、集线以面、结面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立体化。这样学生在运用起来才能做到切入一个“点”,清理一条“线”,拉开整个“面”,反馈一张“网”。可见,及时的归纳整理,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知识运用能力,更能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22-02

课堂教学的问题,说到底,并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仅与教师的水平有关,更与教师的人格有关。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首要问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所有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根据教学实践,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一门工具课,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面很广。然而时代在前进,语文要发展,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究竟占什么样的地位呢?经常听到有些教师这样抱怨:"现在的中学生啊,越来越不想学了!"也经常见到某些中学生在游戏机前流连忘返,为什么会这样呢?没别的兴趣所致罢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吸引学生自觉地学习语文。试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有游戏机那样的吸引力,何愁学生不愿学语文,不爱学语文呢?因此,语文教师要吸引学生热爱语文,自觉地学习语文,必须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魅力,富有情趣。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呢?

1.1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只有在他们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新课标强调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而不要让语文课变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课",要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学好语文的,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1.2构建自主活泼的课堂。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一切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深入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地纳入学生已有知识、直接经验和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让学生从中去自我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不再是等待、观望,而是主动的参与。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体验者、参与者、实践者。

1.3打造探索创造的课堂。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开拓创新。

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的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2.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2.3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如何学好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三、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们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篇10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同样,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有效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要有效果,课堂学习要有效率,课堂教学要有效益。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学得会,并且在短时间和低精力情况下掌握的最多。个人认为有效果就是指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活动,主要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率则是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益是指学生学习后能不能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学习的根本,三者中最重要的内容。历经几年的尝试和探索,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营造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八年级(上)“食用真菌”一节,在教学临近期末的阶段。此时正值深冬时节,在野外根本找不到新鲜的蘑菇。另外,学校周围也没有蘑菇的种植户,校内相关的资料很少。仅凭课本上的一点图片资料来上好一节课相当困难。

在此情况下,我做了如下的尝试:像往常一样,踏着铃声走进教室,不过多了一部录音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一些同学小声的交谈:“这是要干什么?”

我郑重地向他们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歌,下面请欣赏这首歌。将放音键按下,从录音机中飘出《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优美旋律。开始时,孩子们在倾听。一会儿,有一些同学开始合着音乐哼起来。后来,所有的孩子跟着节凑打起了拍子。听了两遍后,我对他们说:“好听吗?”“好听”“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好。这首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场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歌的词吧!”

我将抄有歌词的小黑板挂到了前面,同时提出以下问题。

请根据歌词回答:

1.蘑菇的形状、结构?

2.蘑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提示:温度、湿度、阳光等。)

3.蘑菇的数量和分布是怎样的?

4.……

在完成上面几个问题的同时,又展示了有关蘑菇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的幻灯片,并穿插了讲解。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连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同学,此时也伸长了脖子和同学们争论着。活动结束了,学习任务完成了,孩子哼着歌儿走出了教室。

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轻松、愉快。

在从前的生物教学中,只有在实验的时候学生才表现出一点兴趣。只要涉及到抽象的理论、专业术语、概念就是昏昏欲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课上的一个实验很难以掩盖知识的“乏味”。生物课堂往往是“实验课乱嘈嘈,理论学习静悄悄”,即使有人参与也只不过是“独绣一支”。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为何一反常态,表现的如此活跃呢?会较长时间的保持兴奋呢?其实,仔细一想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其一:在课堂上,学生是置身于音乐之中,直接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这是在以往的生物学习中不曾遇到的情景。另外,这首歌节奏欢快,给人一种轻松的感受,适合学生的口味。恰好和以往的“枯燥、乏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设出了一种宽松的、愉悦的学习情景。学生先“跟着歌儿哼着”,后“跟着节奏打拍子”。这已经说明学生开始就已经陷入教师设置的这口“美丽的井”。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孩子都会沉浸在兴奋中。

其二:这一节课中,我把多种教学形式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调节学生的情绪。在开课伊始运用了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在课中分别运用了语文的“分析”,生物的“图片观察”“讲授”等多种方法。在一节课中,将几种方法穿插运用,使学生的感官不断地接受新的刺激,从而不断形成新的兴奋点。

由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运用传统的“实验”“资料分析”“讲授”等形式外,充分运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形式穿插在其中来调控课堂环节,使生物课堂变得“新、奇、特”,给孩子们以全新的刺激。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继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主体确证策略

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吸收和同化有效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预期目的。生物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学得轻松愉快、记得住、掌握得牢。例如,在讲初中七年级下“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分别测得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时的脉搏数据,然后比较。进而让学生做较为剧烈的运动,再次测脉搏,前后两者进行比较。

在这节课中,学生相当兴奋,很快就总结出,脉搏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强度与脉搏者间的关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在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只在教室内学习这些抽象的知识,既乏味又枯燥,如同嚼蜡。课堂又何谈有效呢?

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时,学生自己运动、自己测量、自己记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体会和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把课堂由教室转移到操场上,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种新的形式,极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操场空间很大,没有了在教室内的由空间带来的那种无形的约束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解放,是一种自由,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从精神到肉体的愉悦。学生在学习时,是轻松的、快乐的、自由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运动中进行,都是在做他们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所以这节课学习效果明显,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使学生从精神层面也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三、生物教学要注重实践和体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生物知识全部来自于大自然,教学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从自然界中学习和感受会有事半功倍之效。自然界是最好的生物课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蔬菜作物”“粮食作物”以及“校园植物调查”等章节时,开始的几年中我总是自己准备一些植物在教室内和学生学习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乔木、灌木等概念。学生可以在考试的时候准确地回答出教师曾经举出的例子,但只要变化了植物的种类,就不知所云。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做了一些尝试:在学习前两节内容时,把学生带到一个事先观察好的农田。这片农田中既有玉米又有大豆等农作物。学生们在这片农田中按着教师事先下发的学习提纲仔细地观察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学生还在农田附近的地方找了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根据根、叶等特征进行判断是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在日后测试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单、双子叶植物的类型和相关知识。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两节课的内容,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其结果:生物学的所有知识源于对生物体的研究,而生物又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走进自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魅力,体验生物的神奇,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同时学生亲身体验、实际观察远比教师干巴巴的理论、文字、说教深刻。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也远远超过了教材和教师所举出的例证。自然界是我们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自然界是最好的生物课堂。

以上几点是本人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仅供参考。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教师批评和指正。

篇11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效”度,我将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将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将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原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而且在课堂上,我亲身感受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快乐。同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看到了学困生阳光的笑脸,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同时,我们从学生的学习资料上也看到了教师的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东西,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不是解放了教师,相反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钻教材、提炼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依然是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这样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精髓,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高效”的主阵地。我认为,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得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这种所谓的高效我不敢苟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实施教学的有效时间,应是在课堂40分钟。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篇12

二、口传身授法

口传身授是指教师在训练时不仅以优美、规范的动作作直观形象供学生模仿,而且还要用生动、准确、精炼的语言把本节课所学的动作名称、规则、标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达到的教学目标表达出来,可避免学生走很多弯路,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点对舞蹈课的教学来说是重点。舞蹈课的教学主要来自直观教学,也就是示范法。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跳的时候比说的时候多,尤其是新生。她们才开始正处于模仿阶段,通过对教师的镜面示范和背面示范来学习动作。同时,我们还有加以生动、准确、精炼的语言来解说动作要领及重难点。高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讲解引导比示范要多得多。更多的是激发她们的潜力,发挥她们的想象,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口传身授法更适用于一二年级的学生。

三、相互观审法

舞蹈课堂中由于学生舞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领会和掌握舞蹈知识就会有快有慢。如果光凭教师来指导较慢的学生,效果不是很明显,且时间会花费很多。相互观审法指在学生分组轮流练习、集体观审的教学过程中、让领会掌握较快的同学在练习时,对领会掌握较慢的同学在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以引起大家的注意,避免错误动作的重复出现。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好沟通,也避免其他同学做相同的错误动作。

四、启发创作法

启发创作是指在即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节奏特点,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舞蹈语汇和技艺,创作出能表现自己水平的舞蹈句子。舞蹈的启发创作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到了三年级时,我们就要求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创编幼儿舞蹈。先根据音乐旋律、节奏特点创编简单的幼儿律动,再是幼儿歌表演,最后才是集体舞蹈和表演舞蹈。

五、轮流总结法

轮流总结是指每节课的结束之前,要由轮到的同学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教师觉得不够完善的,练习时作适当的补充,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我们培养的是幼儿教师,因此教学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有些学生舞蹈素质很高,表演能力也很强,但叫她进行教学讲解,就结结巴巴,讲不到要点,甚至不会讲。这类学生,就要对她进行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鼓励她多说,把自己怎么掌握的方法讲出来,对自己及他人进行学结。

六、鼓励成功法

篇13

2.幼儿园课堂教学现状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一般都是3-6岁的学龄前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自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影响着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方面它制约并影响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幼儿的发展方向和幼儿教育所要追求的结果。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国幼儿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有失合理,普遍存在两级趋向现象。一部分幼儿园表现在设置目标过高,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同时也抑制了其活泼的天性;还有一部分幼儿园目标设置过低,幼儿园里在纯粹就是在生活上照顾,学习上的引导十分欠缺,尤其是小班。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决定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方向。虽然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同属基础教育,但幼儿园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国家统编教材。因此,市面上各种版本的幼儿园教材或教学参用书纷繁芜杂,层出不穷。其中,还包括引进的瑞吉欧方案教学、蒙台梭利教学等等。幼儿园教材选择的无序性、不科学性直接影响了幼儿发展的前途。很多幼儿园在选择教材上存在崇洋或者标新立异的极端思想,没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处处赶潮流、争“先进”;甚者,出现了幼儿教师因为教材的选择而驾驭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怪现象。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得以落实、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在幼儿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死板等现象。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沉闷,教师对课堂的临场发挥能力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较低。

另外,幼儿教师教学实施对象是一个家庭的“小祖宗”、“小皇帝”、“掌上明珠”,心理负荷和社会压力相对比较大,同时,幼儿园教师地位的尴尬,难受重视,这一层面也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工作的态度和热情。

3.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思考

影响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三个因素,即前文提及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彻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从以下三个因素着手:

3.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合理,且应该与幼儿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只有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目标的知识授予逻辑与幼儿心理发展现状要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激发、培养、提高,再到丰富,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如果目标的设定与幼儿的发展相冲突,即使课程内容再丰富,也是枉然徒劳的。比如:在小班初期,幼儿可能连1到10数字都认不全。如果在这个阶段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学会1到10的算术运算,这明显是不合理的,不符合认知逻辑。一般来说,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把握适度规律,遵守“跳一跳,摘得着”原则,在引导传授的同时也给孩子自主思考、拓展的空间。

3.2选择适合的教材。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材的选择。教材体现着幼儿园的教学选择与思考。要高效的实施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园长和教师就必须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和教材版本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新教材、理论层面高的教材。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通过增删、混编等方式,使课程更加适合自身幼儿园的现状。教材是课程实施的根基。选择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理论依据、结构安排以及课程理念;其次要认清自己幼儿园的环境背景、教育资源以及办学理念是否与所选择教材吻合;最后,还要估量自身幼儿园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否能游刃有余的驾驭教材内容。

3.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