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快速适应、创造和过渡式的经营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科技、产品和市场变化非常快,企业在变化无常的条件下生存,这要求企业快速适应。虽然发达的信息系统和互联网,使企业的快速适应具有技术基础,但是这对企业家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信息量很大,而且许多信息还可能充满矛盾,会使企业无所适从。这就要求企业家对信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有透彻的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但是,在高度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企业要保持与众不同的经营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经营方式,都会通过信息网络迅速地传递出去,迅速被模仿和被利用。这就要求企业家把适应与创造统一起来,而且要使这种统一成为持续不断的过程。同时要求企业家敢于冒险投资和积极创业,又善于适当地控制和化解风险。德国贝本豪森科学和政治基金会国际政治和安全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托夫·贝尔特拉姆说,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过渡时代,一个不能维系长久的时代。我们今天拥有的不是、也不会成为一个具有清晰的坐标和等级的“体系”,没有清楚的迹象表明之后将出现什么。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也一样,很少会有一个清晰的坐标和等级的体系,也不清楚以后会出现什么,会演变成为什么。这就需要实行过渡式的管理。所谓过渡式的管理,就是不把现成的作为确定的来管理,不维持现状,主动改变现实存在,不断开拓和创造未来。但是,企业管理必须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组织和秩序,而秩序又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和确定的。这就给企业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把变动与秩序统一起来,使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建立和维持秩序,在建立和维持秩序中进行变革和创造。
2.战略伙伴关系、舍伙经营和集体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关系,一方面是大大地拉近了,似乎是面对面的直接关系,可以直接对话和沟通;另一方面又大大地复杂化了,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混合关系。这种既直接又复杂的关系,要求企业既不以自己为创世主,也不以消费者或用户为上帝,而是平等相待;既充分尊重、理解和服务用户.又充分掌握主动权,发现和创造需求,以发展全新的事业。企业家以能够增进社会福利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企业发展为根本使命。这其实就是要求企业家在用户、供应商各方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伙伴关系。发达的互联网联系,不仅给供应商和用户提供了选择的巨大空间和余地,而且企业自己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和余地。但是,伙伴关系需要维系,要有稳定性。而稳定与选择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企业家必须解决这个矛盾。
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伙关系,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往往是由买卖的合作关系转变和发展成经营的合伙关系,实行合伙经营。与用户之间的合伙关系也往往包括合伙经营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企业的先销售后生产就是参与生产经营。不仅资本所有者之间是合伙经营关系,而且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问也是合伙经营关系,甚至连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也可以说是一种合伙经营关系,员工也参与经营。这对企业家来说是一种新的要求和挑战,即既要实行基于权力不对称的控制和监督,又要实行权力平等的合伙经营。
企业的这种复杂、不确定但又必须相对稳定的合伙经营关系,需要实行与之相适应的“集体管理”:这里所说的集体管理不同于我国现实存在的那种名义上是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而实际上往往是个人决策和大家不负责的所谓集体管理。新经济时代所要求的集体管理,其实质是战略伙伴的集体管理,它的主要特点是超越于一般的分工协作关系,实行基于和超越专业的全局管理和协同管理。美国学者马西娅·维克斯说,21世纪的首席财务官应该是战略家、交际家、商人和金融家,还应该是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的专家:该杂志同期发表安迪·莱因哈特题为“从机房主管到显赫角色”的文章。文章说首席网络官不仅负责管理信息系统,制定长期的信息战略,而且还要创建并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电子商业关系网。只有这样的首席财务官和首席网络官,才真正是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才能真正有效地实行集体管理。
3.水平式、移动性和模糊化的经营管理
在旧经济时代里,企业生活在垂直的世界里;而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生活在平行的世界里。这对企业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既要按照平行的组织和方式运作,又要有效地控制庞大的公司。虽然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此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但是企业家自己还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并要求企业家塑造相应的企业文化。同时,与水平式的企业组织相适应,企业家必须实行移动式的管理。努斯鲍姆说,未来公司的总部可能设在飞机上。即使现在,首席执行官在飞机上办公的时阃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会议越来越多在机场举行,头等舱和公务舱被当做办公室。从无形的角度看,则是交流式管理。实行交流式的管理,对企业家来说是一种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家在与员工进行广泛的交流中实现管理。这要有更高的境界、技巧和艺术。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杰西卡·马修斯发表文章指出,信息革命的实质是改变各种关系,并模糊、重新设定或消除时间和空间的内部界限。例如,“此处”与“彼处”的界限,“国内”与“国外”的界限.“我们”与“他们”的界限,强大力量与软弱力量之间的界限,都已经或将开始消除,或不再明显。这需要企业进行模糊化经营管理。它对企业家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要有区分和界限,没有“我们”与“他们”、“此处”与“彼此”、“国内”与“国外”的界限,就无法进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又要超越这种种界限。
4.包容性大市场经营和生态化环境经营
在新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的商品,不限于有形商品,也不限于技术、专利、商标和品牌等无形资产,进入市场交易的还有信息、知识、创意、理念等要素,因而是前所未有的大市场,是我们以往难以理解的大市场。不仅如此,这样的大市场还包含着看似矛盾和冲突的内容。这就需要企业家有广阔的视野,要善于从看似矛盾和冲突的东西背后发现其统一的基础,善于发现统一的方式,要有实现这种统一的操作能力。总之,要有驾御包容性大市场经营的能力。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要求企业把经营与环境联系起来。目前,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环境工作已经与财务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活动能力并列,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尽管经济、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环境经营创造和奠定了基础,但是企业的环境经营仍然面临很多问题,这对企业家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企业家具有远见卓识,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环境风险,对企业的环境影响提出预测;其次,要求企业家根据新的经济标准,建立和实行环境会计;再次,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解决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如此,在新经济时代,还要求企业内部组织环境的生态化,以及与供应商和用户关系的生态化,要求企业家实行生态化的组织和经营管理。
5.知识经济的经营管理
新经济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高科技知识为主导,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时代。21世纪的企业将通过创造知识赚钱。这就要求企业实行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不同于物质,物质是有形的和确定的,看得见和摸j导着,而知识是无形的和不确定的,没有明确的边界,看不见和摸不着;知识具有传播性、共享性和公益性,其使用的边际效益是递增的,排斥私人占有。如果说物质经济是看得见的、明确的和私人性的经济,那么知识经济就可以说是看不见的、模糊的和公共性的经济。尼尔·格罗斯指出,知识运动正在彻底打乱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组织机构。知识经营管理根本不同于物质经营管理,既有比物质经营管理广阔和深远得多的存在空间和发展余地,又要比物质经营管理困难得多,要把各种不同的知识统一起来配置和经营,要使知识得到充分的经济利用;要管理活的、千姿百态和变化万千的知识,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求企业家具备更高的知识和能力。
6.人本化、个性化和人格化经营管理
如果说旧经济时代是以物为本的经济时代,那么新经济时代就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是人本经济。在新的经济时代,企业通过创造知识赚钱,创造性的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必须实行人本化经营管理。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根本不同于以物为本的经营管理,人有欲望和本能,人有意愿和意志,人有思想和意识,人有情感和情绪,人要求独立和自由,人也要求相互帮助和支持,等等。以物为本的经营管理,可以不考虑或很少考虑人的这些内涵、特性和要求,但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就必须充分考虑、合理解决和有效满足这些要求。
人是有个性的,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密切相关,社会化越发展个性化就越充分。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客观基础和条件,因而在使人的社会化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就使个性化充分发展。新经济时代可以说是个性化的时代,除了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及其个性化的定制生产供给外,主要是员工的个性化。尼尔·格罗斯说,伟大的思想都来自独特的个人,这些人不倾向于协同工作。最有雄心壮志的人员——不妨把他们比作鹰——往往不愿意共同分享知识专长。但企业是一个团队,必须进行合作,要让鹰按队形飞行。这就需要企业学会个性化经营管理,这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实行人本化和个性化的经营管理,其实质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以物为本的管理,是把劳动者作为单纯的生产手段,或者说是把人作为物来经营和管理。人力资本管理虽然使劳动者拥有自己劳动能力资本的所有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但是仍然受以物为本的束缚和限制。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实行人格化经营管理。人格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同时,人格化经营管理还会使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既具体化,又简单化。超级秘书网
“人”的概念是既高度抽象,又非常复杂。而人格是具体的,欲求、动机、思想、情感、灵魂、知识、能力、道德和品行等都包含在人格中,但又有明确和统一的结构,因此是简单的。所以,人格化经营管理可以使复杂的人本化和个性化经营管理简单化,这符合经营管理的便利和有效原则。这方面,虽然中西方实业界已经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做得比较成功,但是大多数人还不适应和不合格,经常“颠三倒四”和“忘情负义”,更缺乏系统和完整的理论,还是处于白发性和经验性的阶段。
篇2
前言
获得经济效益是电力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保证财务经营状况的良好才能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来看,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现状并不是十分良好,其中还存在着大量问题需要被解决,其中风险预警水平不高便属于极为严重的一项问题,对此,建立相应的监管预警机制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得到改善,进而使其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现状及构建监管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1.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现状
(1)电力消费量明显增加
随着三大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电力资源量的要求开始越来越高,调查发现,近些年内,三大产业每一年的用电量都有所增加,这样的趋势表明我国电力消费增长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上述情况的存在是导致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现状的主要体现[1]。
(2)监管预警机制缺乏
资产经营考核是目前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的主要依据,上述管理体制能够使电力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的核算,但却无法完整的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对于电力企业财务问题的解决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构建监管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去制定下一步的发展决策,如果财务状况反映不全面,决策制定的合理性必定会受到影响[2]。监管预警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电力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无法被详细的反映,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构建监管预警机制,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更好的处理好不断增加的消费量所带来的财务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才能使电力企业本身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构建策略
为了使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能够得到构建与完善,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实现:
1.明确了解企业风险
对企业风险的不了解会导致监管预警机制的功能与效果无法有效的发挥,因此,为提高监督预警水平,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对财务报表进行制定,以进一步的判断出风险的大小,这样才能使监管预警机制的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3]。
2.严格预警指标
对预警指标的建立是构建监管预警机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证机制功能发挥的核心内容。提高预警指标的合理性非常重要。通过对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历史财务数据的总结以及对当前市场情况的分析,能够得出可靠性较高的风险指标,将其作为主要指标对于预警机制有效性的提高能够起到较大的价值。
3.提高风险预警人员的素质
风险预警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监管预警机制功能的发挥程度。具备较高素质的风险预警人员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对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实现对风险的最终判断,实践证明,上述判断准确度一般较高[4]。电力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通过招聘以及培训等过程对风险预警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使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有关人员必须对其构成情况有所了解。预警分析机制、财务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以及财务风险的分析与处理机制等均属于监管预警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机制的职能存在区别,以财务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为例,其主要功能在于对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并对信息进行整理与传递,以使其能够为有关人员所利用。除此之外,财务风险的分析与处理机制指的则是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发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以此为参考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策略,以使企业的风险能够被有效解除的一种机制。在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中,每一部分都十分重要,电力企业在建立监管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对上述内容加以重视,这是有效解决风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
随着电力用户用电量的增加,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开始变得尤为重要。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需要在明确了解企业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除此之外,预警指标的合理性以及预警人员的素质也会对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完善性造成影响,对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重视,要在了解监管预警机制构成的前提下,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达到提高企业本身财务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小晶.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篇3
我国饲料工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平均以每年25%的高速度发展。2005年,我国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饲料总产量达1.07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饲料业产值达2742亿元,在我国统计的工业门类中排名20位左右。“十五”期间我国饲料业年均递增率达7.6%,目前有饲料企业14000多家。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受挫,饲料工业的发展更是出现了消费低迷、产量下降、效益滑坡的现象,全年产量1.11亿吨,较2005年仅增长2.5%,而不是年初普遍预测的5%。2007、2008年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饲料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饲料行业的竞争情况,本文试运用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进行分析。根据波特的理论,每一行业均存在五种竞争力量――买方、卖方、替代品、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这五种力量的均衡将影响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从而决定了行业赢利能力和行业吸引力。
1、买方:掌握市场主动,价格决定能力强
作为养殖终端产品,饲料的买方是广大养殖用户,包括畜牧业中的养殖场和散养农户。在养殖业中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总成本的70%左右,因而养殖户对饲料价格的关注和在意是显而易见的,买方中规模化养殖场的价格决定能力较强,但中小养殖场和散养农户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近两年养殖业疫病横行,养殖风险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这对养殖条件和技术的要求提升,给一些中小养殖场和散养农户毁灭性打击,导致生产方式快速转变,规模养殖场数量迅速增加,行业内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将不可避免,买方将进一步掌握市场主动,讨价还价能力会进一步加强。作为农产品的下游环节,饲料行业本身进入门槛低,主要表现在技术要求不高,资金量要求不大,因而很多养殖场(或曾经)自行配料(工具只要一个粉碎机和一个混合机),况且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比例很高,当自配料的成本比外购成本有较大差异时,养殖场选择自配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也导致饲料行业的利润基本上透明,买方的话语权增强。
2、供方:原料缺口较大,渠道决定作用强
饲料原料供应总体来说供需平衡脆弱,蛋白质、维生素饲料资源缺口大,存在饲料添加剂品种不全、质量差、总量不足等特点。饲料的主要原料是农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不均衡、上市供应集中等固有特性,从而增加了饲料企业的仓储难度和资金占有。2007年以来饲料行业景气度不高,但原料价格飞涨,由此可以推断饲料行业对上游大宗粮食几乎不存在议价能力,亦可知行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有限。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饲料市场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原料市场的竞争,谁占据了稳定供应渠道,谁就处于不败之地。许多饲料企业由于财力、信息渠道、期货行情、以及期货消化能力,使自己无法稳定供应渠道。朝三暮四,缺少和供应商谈判的筹码,而同行是冤家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导致许多饲料企业宁愿大家一起死,也不通过协作和联合的方式来共建采购渠道,这也就无法避免在采购中缺乏话语权。
3、替代品威胁较少
作为养殖终端产品,饲料还没出现真正的替代品。但由于我国传统的养殖方式是自养自给,诸多散养农户,包括一些中小型养殖场均自配农家饲料,不使用配合加工饲料,这种养殖方式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饲料使用的替代,但从长远看,我国传统的养殖方式正在转变,它对饲料的替代作用将逐步退化。城市周边一些养殖户收购宾馆、酒店的潲水作为饲料替代,但总量有限,饲料来自替代品方面的威胁很小。
4、行业内竞争激烈
(1)行业企业数量众多,整体生产能力过剩。我国饲料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众多条件不足的新生饲料企业不断涌现,目前全国共有饲料厂14500多家,以2006年的11100万吨产量计,平均一家企业的年产量还是不足10000吨,导致目前我国饲料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考虑我国饲料总量的近期增长,饲料厂的最低产出以及由该生产能力支配的市场分配,中国饲料市场最多只能支持2000家饲料厂。面对数量众多的饲料企业,行业内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近两年国外大型饲料企业纷纷加快了在我国的布局,他们带来充足资金、雄厚技术力量与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行业内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2)行业增长放缓,价格竞争激烈。近年生猪存栏量减少造成肉价持续攀高、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饲料销量有一定滑坡,行业整体增长趋缓,大部分饲料企业销量下滑严重,企业间的竞争必然加剧。绝大多数中小饲料企业,整体素质偏低、实力不足,在经营开发上“克隆现象”严重,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完全依赖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内无序竞争严重。在未来,规模会成为饲料企业发展的一个要素,但远远不是全部,1000万吨、100万吨、10万吨,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都会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现在还可以称得上是各有优势,且由于目前我国饲料生产的规模经济并不明显,它们将不可避免的在未来一段时期共存,行业内的价格竞争亦难以避免。
5、行业壁垒不高,潜在竞争威胁压力大
我国饲料行业的规模经济并不显著,目前受养殖波动和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行业的规模经济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未来应会逐步增强。饲料是一个轻资产行业,对固定资产投入的要求较低,生产所需资本投入不大,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产品整体同质化严重,因而饲料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很低。更换饲料可能会产生畜禽适口性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养殖户需要承担畜禽掉膘、患病等风险,但由于饲料产品的同质化和养殖周期较长使这种风险降低,表现并不明显,因而产品转换成本不高。
目前市场前景虽有潜力但高速发展期已过,且行业利润已经降低至平均利润率水平之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但一旦利润上升、发展环境稍宽松,潜在竞争者还是会大量涌现。近几年来,国际上一些知名饲料生产企业也陆续进入我国。还有一些在伺机而动,这些也构成我国饲料行业内一股强大的潜在竞争威胁力量。
三、我国饲料企业的发展建议
面对严峻的行业竞争态势,饲料企业要弄清楚行业竞争力量对自身的影响,并据此采取对策才能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1、更新理念,强化饲料企业部管理
(1)准确定位。饲料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企业在竞争中所拥有的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和所服务的市场,客观地
评价自己的优劣条件,准确地确定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来考虑企业的战略起点。在行业中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内专业化分工合作的特点,进行战略集中和战略放弃。对于有优势的大中型饲料企业,要牢牢抓住产业链上的高附价值、核心环节,通过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整合资源集中,利用自有品牌和实力优势进行资本运作,抓住行业整合的时机获得自身规模和数量的绝对增长,通过实力的竞争将行业中其他不具备条件的同类企业挤出该环节。对于行业中广大的中小型饲料企业,要有决心战略性地放弃,将自身不擅长或缺乏资源的部分业务转包或分包给其它企业,从而集中精力做专做精,由此获得自身成长质量的提升。
(2)突出特色理念。整个饲料行业技术更新速度较慢,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竞争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国内饲料企业在传统饲料产品领域中的获利能力已大大减弱,为获得更高的效益,必须在产品细分市场做精做细,做出特色,同时要把节约和环保理念提上日程,营造绿色产品的比较优势,以此抗争行业内激烈的价格竞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以及生活情趣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为饲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如观赏鱼、宠物饲料市场及特种水产饲料市场等均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加强饲料企业的科研工作,推动行业技术标准提升。要改变饲料行业无先进技术。饲料产品无科技含量,人人可做的陈旧观念,加快饲料企业科技创新步伐,提升饲料科技含量,增强饲料产品市场竞争力。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开展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关系的基础研究,争取在饲料科研方面有新的突破,以此推动行业技术标准提升,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如果国家加强科技投入支持、提升饲料产晶的科技含量,提高饲料工业标准化水平并推行国际标准,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管。潜在竞争者的数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2、加快产业一体化的步伐,寻求联合发展
(1)加快产业一体化的步伐。饲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突围,必须与养殖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联手开拓市场,推动产业链一体化。这种模式注重于产业链一条龙的垂直管理,无缝地把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整个产业链结合在一起,消灭了中间商,建立直属的一条龙体系。在产业链条中,只有饲料生产企业才能够承担起龙头企业的作用,并树立统一的市场形象。才能将饲料企业做强、做大,实现规模效益,通过不断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来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
(2)共建供应渠道,寻求多赢。饲料企业之间可以在利用自身财力、信息渠道、期货行情、以及期货消化能力的基础上,互通有无,通过协作和联合的方式来共建采购渠道,以此建立稳定供应渠道,甚至可以建立采购联盟,通过联盟的合作采购增强对供应商谈判的筹码,以资源共享来降低成本,以市场同盟来抗御风险,寻求饲料企业之间的多赢。饲料企业还可以通过共建物流中心实现有效衔接,保证渠道畅通,加快物流速度,节约流通时间和成本,并有利于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提高经济效益。
篇4
改革开放以来,集约化农业使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进步,其中化肥和农药的投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施用化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据估计,1978-2006年间化肥投入对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56.81%[1]。农药能够减少因病虫害和草害所引起的农作物的产量损失,施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负外部性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随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而不断加剧。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GDP的0.5%-1%[2],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1 农业化学品投入数量及区域分布特征
1.1 投入总量与分布
由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施用量逐年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下同)从1980年的1 269.4万t上升到2007年的5 107.8万t,年均增长率5.1%。从区 域分布来看,华东和华中地区是施肥密集区,2007年施肥总量为2 595.8万t,占全国施肥总量的50.8%。其中,华东地区化肥施用总量为1 373.9万t,占全国26.9%;华中地区化肥施用总量为1 221.9万t,占全国23.9%。现代农业离不开农药的使用。据估计,在中国每使用1元钱的农药,农业生产可获益8-16元[3]。农药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也可以增加农业收入,这种狭隘的认知导致了中国农业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近10多年来,我国农药使用量(折纯量)增长迅速,从1995年的108.7万t上升到2004年的138.6万t。与化肥类似,华东 和华中地区农药使用量也一直远远高于其它地区。以2004年为例,华东和华中地区农药施用总量分别为45.4万t和39万t,占全国使用量的32.8%和28.1%;东北地区的农药施用量近年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西南、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2004年达11.8万t,紧随 华南地区。
1.2 主要省份分布
从各省、自治区的具体情况来看,施肥量最多的6个省分别是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其中河南省2007年的化肥使用量达569.7万t。2001年,6省施肥总量为1 918万t,占全国总施肥量的45.1%。截止2007年底,6省总施肥量上升到2 237万t,占全国总施肥量的43.8%,6省施肥总量占全国总施肥量的比重基本稳定,维持在44%左右。从各省和自治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农药施用最多的6个省分别是山东、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和安徽省。2001年,6省农药施用之和为60.4万t,占全国农业总施药量的47.4%;2004年,6省农药施用之和为65.4万t,占全国农业总施药量的47.2%,6省农药施用量所占全国农业施药量的比重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47%的水平。
2 农业化学品投入存在的问题
2.1 过量投入
1997年我国农田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306.1 kg,2007年上升至419.6 kg,增加了37.1%。从不同区域来看,2007年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均已超过600 kg,分别为646.8 kg、636.2 kg和618.9 kg。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约为120 kg。因此,我国化肥单位面积用量已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当前我国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为60%-70%[2]。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药施用国。我国农药施用量从1995年的8.36 kg/hm2上升至2004年的10.66 kg/hm2,10年间增加了27.5%。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分别达到21.11 kg/hm2、19.47 kg/hm2和17.93 kg/hm2。2004年单位面积施药水平最高的是福建省,达37.3 kg/hm2,紧随其后的是浙江、湖南和广东,单位面积施药水平分别为29.8 kg/hm2、27.3 kg/hm2和26 kg/hm2,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农药的过量使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50%[2]。
2.2 结构失衡
肥料投入结构不平衡,N、P、K养分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料在施肥中的份额逐年下降。从表4可以看出,尽管N肥和P肥的使用比例在逐年缓慢减少,K肥和复混肥的使用比例在逐年缓慢增加,但施用结构仍存在很大的问题。据统计,1991年我国化肥施用N∶P2O5∶K2O比例为1∶0.45∶0.13,2001年为1∶0.52∶0.20[4],2004年为1∶0.47∶0.10[5]。很显然,N肥和P肥的投入过量,K肥的投入相应的过少。另外,有机肥的投入与无机化肥相比也显得不足,其作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我国肥料使用总量中,有机肥占总施用量的比例由1949年的99.9%下降到1990年的37.4%,近年来仍呈下降趋势。绿肥面积显著减少,大量作物秸秆被废弃或焚烧,畜禽粪便未被很好利用,各种营养元素配比不科学。
农药使用结构也很不合理,目前主要以杀虫剂为主,其中高毒农药品种仍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据统计,世界农药市场的品种结构为杀虫剂占28%,杀菌剂占48%,除草剂占18%,植物生长调节剂5%。中国使用的农药品种结构为:杀虫剂占54.6%,杀菌剂占25.3%,除草剂占19.3%,植物生长调节剂0.7%[4]。2000年中国有机磷杀虫剂占农药总用量的39.4%,占杀虫剂总用量的70.5%。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的高 种用量占整个农药用量的37.4%,占杀虫剂总量的67.0%。这些毒性较大、对农产品与人畜危害风险较高的品 种长期以来一直是农药销售中最常见、最易购得的品种,成为农药使用的当家品种[5]。
2.3 技术落后
农民缺乏肥料使用的技术培训,往往根据自身经验确定施肥数量、施肥时间及施肥结构,不能根据作物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投入,而是尽可能地多投入化肥。农户为了节省时间,“重基肥轻追肥”的现象十分普遍,且过度依赖无机化肥,忽视传统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在施肥方式上,铵态氮肥表施、施肥后大量灌水、磷肥撒施等不合理的方式广泛存在,不仅造成养分的大量流失,也造成负面的环境影响。农药科学知识普及率低,农民科学用药的意识淡薄,片面追求防治效果和经济效果,认为农药施用的浓度越高,效果越好,特别是在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上使用过量的农药,甚至是明文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不少农民不能按照农作物品种、农药种类来选择不同的施药时间,只凭主观认知盲目选择。而且,施药装备比较落后,跑、冒、滴、漏问题突出,农药施用中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有时引发人畜中毒事件。
3 化学品过量使用加剧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正不断加剧。有关研究表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对污染总量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从上世纪80年代的40%已经增加到现在的66%[6],并且这一趋势仍将持续,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化肥施用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据估算,除N2外,每年我国大约有19.1%的被施用于农田的化肥氮以各种形态的氮素流失到环境中,并对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农田氮、磷流失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据估计,农田使用的氮肥约有5%会直接随地表径流,约有2%会渗透到地下水层[4]。2007年我国农田氮肥(纯氮)径流损失达114.9万t,渗透到地下水层的氮肥达45.9万t。这些氮加剧了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导致了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增加。中国2000年环境公报显示,太湖、巢湖氮、磷等营养物超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滇池总氮、总磷严重超标,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7]。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巢湖和滇池“三湖”全氮的贡献率分别为59%、33%和63%,对全磷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0%、41%和73%,已经超过了点源污染比例,上升为威胁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源[8]。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含量将升高,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地下水和饮用水硝酸盐污染。根据中国农科院在北方5省20个县集约化蔬菜种植区的调查,在800多个调查点中,45%的地下水NO3-N含量超过11.3mg/L,20%超过2 011.3mg/L,个别地点超过7 011.3mg/L[4]。化肥的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也会影响土壤理 化性质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板结。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因化肥的过量施用,耕地质量退化现象十分严重。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耕地氮素盈余量将达到2 240万t[4]。
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许多农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而农药直接施入土壤的地区造成的土壤污染最为严重。土壤不仅是农药 在环境中的“储存库”,也是农药在环境中的“集散地”。一般而言,农药在施用于农田之后,其中20%残留在作物上,50%-60%残留在土壤中,只有少量的农药作用于目标[4]。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直接向水体施药、地表残留的农药随雨水迁 移、空气中的农药雾滴或微粒沉降、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途径。日常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水体中含有数目可观的农药残留,主要包括杀虫剂和除草剂。在江苏、江西以及河北等地的地下水中就发现有六六六、阿特拉津、乙草胺、杀虫双等农药的残留;甚至在北京重要水源官厅水库,近年来污染也十分严重,检测结果显示水体中含有机氯农药等污染物10多种。
4 政策建议
对于农田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应采取源头控制策略:
(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提升肥料产业水平和改进施肥管理水平的价格税收政策,对有机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用肥实行补贴和税收政策,征收环境税抑制肥料过度施用;在技术上实行养分资源的综合监管,加强肥料投入品管理,实行无害化化肥准入制度;强化耕地养分质量监管,建立耕地质量预警预报系统;加快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调整肥料品种结构,向平衡、高浓度、专业化方向发展[4]。
(2) 推广成熟的化肥农药施用技术。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是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因地制宜地推广成熟的化肥、农药施用技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改良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等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科学使用农药,提倡综合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要鼓励有机肥、绿色农药替代无机化肥和高毒农药的使用。我国有机肥资源十分丰富,纯养分达7 000万t,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及作物所需 的微量元素,利用潜力十分巨大[5]。大力推广低毒、有效含量低、亩用量少、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好、防效长的新农药。
(3) 加强农业环保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化肥有效利用率不高和不合理施肥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之一。农业面源污染使河流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硝酸盐污染超标导致饮用水质量下降,已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科普和大众媒体,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和自觉参与防治污染的意识,引导和规范农业生产方式,鼓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技术以实现减少农药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祖力,肖海峰.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8,(8):65-68.[Wang Zuli, Xiao Haifeng. Analysi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of Grain Output[J].Issues of Agriculture Economy, 2008,(8): 65-68.]
[2]课题组.我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及应对建议[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10):17-21. [Ke Tizu. China’s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J].Internation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2006,(10): 17-21.]
[3]王律先.我国农药工业概况及发展趋势[J].农药,1999,(10):1-8. [Wang Luxian. Overview of China’s Pesticide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Trend [J].Pesticide, 1999,(10): 1-8.]
[4]朱兆良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Zhu Zhaoliang et al. Policy for Reducing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 [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 Science Press, 2006.]
[5]Zhou and Jin.Chinese Vegetable Safety Administration Problems, Causes and Counter Measures[J]. China-USA Business Review, 2004,(3):25-31.
[6]OECD and China. Environment,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Lessons from China and OECD Countries[R]. 2006.
[7]王金南等.中国水污染污染防治体制与政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Wang Jinnan et al. Chinas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and Policies [M].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 Science Press, 2003.]
[8]李贵宝等.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研究的概况与展望[J].农业环境保护,2001,(3):190-191. [Li Guibao et 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Overview and Prospect Research [J].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1,(3):190-191.]
Agrichemicals Inputs and Its Impact on Environment CAI Rong
篇5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区的白皮松(Pinus.bungeana Zucc.Endl)不同年龄针叶中Cr,zn,Pb,Mn,Fe
>> 北京大气污染溯源 煤炭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大气污染中的催化研究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SO2的健康损失评价 大气污染的“元凶” 大气污染的防治 大气污染中二氧化硫及颗粒物的污染状况研究 苏州市大气污染状况与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大气污染治理在环境评价中的作用分析 浅议对大气污染源的探测方法 关于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思考 浅析大气污染对商品储存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果树和蔬菜的危害 对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思考 对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的探究 对大气污染植物监测的探讨 城市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与影响 关于大气污染及防治的探讨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预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白皮松针叶中几种元素的测定及对北京大气污染状况的评价 白皮松针叶中几种元素的测定及对北京大气污染状况的评价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区的白皮松(Pinus.bungeana Zucc.Endl)不同年龄针叶中Cr,zn,Pb,Mn,Fe,Cu等重金属元素及元素S质量分数的分析,探讨了它们与北京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存在着地区和年际的差异:这些元素在重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的含量明显高于清洁对照区;近年来空气中SO2浓度有所下降,但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仍不容乐观。研究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北京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近几年的变化。关键词:白皮松;针叶;重金属元素;S元素;大气污染;监测中图分类号:X511,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4)02―00006―04
篇6
一、ERP在企业中实际应用的意义
随着ERP在社会中的日益普及,愈来愈多的企业会意识到ERP对于改善企业管理现状的巨大作用。它有利于各个行业的企业突破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然而,ERP并不是个简单易行的系统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其在运行中的风险,目前ERP在东台市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不尽人意。本文通过对东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ERP应用案例的分析,试图为一般中小企业进行ERP管理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借鉴。
二、东台市ERP软件实际应用状况分析
(一)东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ERP应用案例
1.背景介绍:东台市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位于我国经济大省江苏省东台市,该公司成立于二十一世纪初,由6家单位共同投资组建。该公司拥有6台机组装机,总容量1470MW。
2.ERP的实施:该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按照“以全面预算为核心,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以流程管理为主导,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制定了使用ERP管理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管理模块:使用ERP系统对于整个企业的管理进行完善,具体地说,就是设置了成本利润、资产负债、原料采购等项目,对企业的预算进行编制,再下发到具体人员去执行,从而全面管理与协作生产经营活动。
业务模块:由于该公司进行的是环保发电方面的工作,其主要的业务就是如何在环保的前提下给市民们提供电量。因此,该公司通过业务模块为企业本身建立了整体业务模型,经历各个流程运转,最终落实到工作结果上。在这个模块中,ERP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回避内部的经营风险。
财务模块:企业财务模块包含账务处理、数据管理、报表管理等。在历经了上述的业务模块后,财务部门可以直接运行财务核算,完成从业务到财务的整体管理。由于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联系,ERP可以通过凭证模板的初始设置,极大地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自动生成财务凭证,满足企业多种管理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是包含招聘、人事、薪资等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ERP在功绩管理方面,提供了多方面评估功绩的功能,完成企业对部门、对个人,从定性定值两方面多层次综合考核,确保功绩评估的公平与合理。
(二)东台市环保发电有限公司ERP实施效果
1.ERP实施带来的好处:东台环保发电公司通过ERP项目的实施,可以说是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规范了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同时,把公司各部门管理业务和数据融合在一起,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ERP实施带来的弊端。模块化应用较多:该企业在基础数据的积累、整理和反馈等方面,并未形成与ERP相对应的完整的数据库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正应用起来的就只有财务模块。系统化应用不多:通过引进ERP系统,可以起到辅助人工甚至部分地替代人工管理的作用,可以解决人工管理所无法实现的系统化功能。精益化应用程度低:一方面,该企业已有的内部管理基础相对其他企业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另一方面,在整合内外部资源方面该企业仍然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
三、东台市环保发电有限公司ERP实施的改进策略
1.从模块化走向功能化:首先,保证模块化下公司各部门运营的效率,其次,逐渐在企业中推广ERP系统的高级功能,如订单处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这不仅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专业人士的管理,使得ERP功能化成为现实。
2.逐渐加深ERP系统化:客户的需求占主导地位,东台市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可以将自己公司的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与客户的需求相联系,将市场在该领域的变动做出及时的反应,反应到公司的生产销售部门,让他们根据客户和市场来做出最终的决策。实现公司对市场的变化可以灵活地做出反应,使公司的供应、生产、销售,成为一个整体,实现系统内良性循环。
3.开源节支增强精益化程度:公司可以运用网络将信息及时地传递到各个生产环节,使每个环节都紧密、准确地关联在一起,既可以节约时间及时地将信息传达无误,又可以减少传统传达过程中的物资消耗,使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从而节约公司的运营成本,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公司的外部,将公司业务流程运作的前向、后向进行整合,将公司内部管理与公司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以需求拉动生产,以生产优化供给,实现供应链精益管理。
三、东台市ERP软件市场前景分析
(一)总体前景分析
1.企业用户趋于定制解决方案的应用与服务:东台市的企业将从“产品购买”向“解决方案”的管理软件需求上过渡。具体的需求有以下几点:①大型企业对投资的时效十分重视,也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信息化的整合相当重视。②对于高端数据的分析、整合,应用于网络的管理系统等软件需求有所增长。
2.应用软件企业将逐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在未来发展的几年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及全球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都将对整个ERP应用软件产生巨大的需求。比如工业企业从原材料的订购、生产产品、产品的库存、产品的运输、产品的销售,都可以使用ERP软件来规划,使得产品从一开始的原料到销售都可以一体化,大大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第一、第二产业的改造都将增加对ERP应用软件的需求,从而为ERP软件的发展发造良好的市场条件。但与此同时,ERP软件厂商也要增加自己产品的品牌力和市场优势,因为具有一定品牌力和市场优势的软件才会发展得更好,也会为各类应用软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用软件厂商要拓展自己产品的应用领域,在发展行业应用软件的同时,全方位打造数条纵向产业链,使自己的产品更好的发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
(二)ERP软件将满足两极应用
现代信息化的建设,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ERP这种综合管理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大。从专业角度分析,金融、通信、物流这种有快速发展前景的领域将逐步放开,这将迅速冲击国内市场使其领域的竞争迅速加剧,而拥有ERP软件则是行业竞争中的主导,它将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虽然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应用的速度慢,但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会促使企业更好地重视自身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对ERP软件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三)ERP产品趋势
1.网络化趋势:我国在20世纪末就开始实施网上销售、网上拍卖等业务,这标志着电子商务时代已来临。而东台市作为沿海经济的发展重点之一,未来网络化必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Internet是个可以缩短时间空间的平台,它不仅仅可以方便我们生活也可以完善我们所在企业内部各个区域的沟通。像以前传统一点的系统一般只能提供电脑终端给我们这些使用者,也就是说我们除了使用电脑外没有别的选择,而现在的电子商务时代的终端除了电脑之外,还有更多,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如电话、电视、手机、平板等等。因此,东台市企业ERP系统软件的发展首先必须要先考虑中小型企业的经营需求,其次还要兼顾整个大的经济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后考虑对ERP在技术发展的上的新要求。
2.盈利化趋势:ERP是先亏损后盈利的发展模式。任何一个新的产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盈利,何况ERP系统的开发成本是相当的高的,而且ERP系统的实施费用也是非常高昂的。重点是开发初期的ERP软件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恶性竞争,比如采取低价手段,并且开发商的投资也不到位,使得国内的ERP系统的发展很缓慢,ERP厂商一直处在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艰难维系着的局面。但21世纪初,我们可以发现ERP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局面。在经过了巨额资金的研发投资以及各企业多年的应用实践后,ERP软件已不断完善。ERP的厂商们不断提高了软件的技术,以便于降低ERP用户的实际工作量。不仅如此,东台市ERP厂商在降低成本并且盈利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发展的空间。事实上,ERP软件的研发还是需要很大的投入资金。东台市处于沿海地区,若处于该市的ERP厂商将ERP产品的一部分研发任务以外包或分包的形式包出去,那不光可以提高研发的速度,还可以大大降低研发的成本,还可以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东台市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具体实施ERP的情况,得出了ERP系统软件在东台市企业中具体的实施结果。系统软件给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将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合理的规范,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还是有部分问题需要改善。首先企业的模块化应用较多,可其系统化应用并不多、精益化应用程度也比较低。所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模块化走向功能化、逐渐加深ERP系统化和节源开支增强精益化程度这三个解决的办法。与此同时,本文还对ERP在东台市的总体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用户将更趋向于对企业定制的解决方案应用,相关的应用软件企业也会逐步开展该产品的应用领域,ERP产品也将满足两极应用。在未来ERP在东台市企业中的应用将会有网络化和盈利化的趋势。
(指导老师:王印)
参考文献:
篇7
我国动漫发展随着国家的环境和政策的变迁而变化。自21世纪以来,我国动漫发展形成大力上升阶段。原创作品从无到有,并逐步形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目标受众各异的全新格局。我国动漫产业自得到一系列政策扶持后便发展活跃:1、动漫产业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了动漫产业加工、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逐步从加工国外动漫产品转向自主原创研发。2、动漫产业人才充足,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相关的专业,动漫人才储备充足,动漫教学科研势力雄厚。3、我国动漫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的需求态势强烈。一直以来,我国的动画创作主要是针对低龄的少年儿童,但是不仅仅只有儿童才喜欢动画,对于青年和成人等各阶段人们都对动漫有着不同程度的喜爱。动漫产业作为数字娱乐和文化创意产业,对此的娱乐性和创新性进行提高,那么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4、从一个大视角上看,我国动漫产业与国外差距明显。美国和日本动画发展很突出,备受世界的关注。我国动漫在技术上已经日趋成熟,但由于我们青年一代对文化积淀的不足和社会经验的缺乏,动画的脚本故事情节不胜于国外。再者,我国在动画后期的经营管理人才储备的不足,诸多原因导致了我们动漫产业以上这点状况。
二、浙中地区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状况及相关经济产量
(一)浙中地区动漫生产能力及环境
浙中地区动漫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浙江影视动画生产量在全国竞争中排名前列。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浙江依然保持着每批都有精品入选的势头,这给我们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努力打造浙江品牌加注了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这些生产能力是离不开浙中地区的环境:一是强劲的经济发展优势。改革开发以来。浙中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浙中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领先的技术支持优势。浙中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速和稳健,有很多相关的行业和企业的驻扎。再者,浙中的文化教育园区密集,众多高校拥有与动漫产业相关的专业,是发展动画产业的人才培育基地和自主创作的无穷资源。四是良好的政务环境优势。浙中的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健全和完善,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具有体制上的先发优势。浙中的动漫企业基本属于非国有资本投资,市场意识强,机制灵活,具有很强的活力和生命力。再者政府的政策扶持为浙中动漫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不仅提升了动漫产业的生产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产业规模。
(二)浙中地区动漫市场消费潜力分析
一直以来动漫产业是针对低龄少年儿童,但是据调查广大中大学生以及中年老人有喜欢动漫,因此浙中动漫市场消费的定位战略可以作一个调整,转向成人市场。在电视动画的已占领局势继续,加强网络动画发展,邪么市场消费潜力无限。
(三)浙中地区动漫产业的投入状况
改革开发以来,浙中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强势。浙江民间资本充裕,投资理念超前,拥有动漫产业所需要的“烧钱”的能力,万向、横店、广厦等著名企业均已看到该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纷纷进军。各大高校为浙中地区动漫产业提供了人才需求另外,浙中政府每年对动漫产业还投入了相应的资金扶持。
(四)浙中地区动漫产业衍生产品市场的经济价值研究
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所谓动漫衍生品产业,是指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杭州自2005年6月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经过五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中国国际动漫节”品牌日渐打响,节展效应逐步显现。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期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最齐全的动漫盛会。这是浙中地区动漫产业衍生产品市场的一个表现,是一种文化营销。对文化的宣传和销售,对品牌资产的增值。在各大商场,对动漫里人物和其他形象的独立销售,它可以涉及服装、学习用品、玩具、零食、饰品礼品等等产业。浙中有义乌国际商贸城,为浙中地区动漫产业衍生产品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把这些衍生产品推向世界,这其中的市场经济价值巨大。
篇8
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机制,企业的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运行和产业政策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即企业的生存状况依赖于经济运行状况。本文讨论企业的生存状况在外生冲击的影响下将怎样变化以及哪些冲击对企业生存状况影响较大。企业生存状况基本无法直接计量,但企业数量的变化间接说明企业生存状况的变化,所以本文使用产品市场是垄断竞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企业数量的变化,讨论企业生存状况。
本文的模型把企业数量设置为内生的变量,Lewis[1]认为把企业数量设定为内生变量有三个原因:第一,根据Dixit和Stiglitz[2]、Krugman[3]设定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在新企业进入的同时,也就有新产品种类被生产,由于产品差异化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这样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福利。现在统计的通货膨胀率中没有对产品多样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导致统计的通货膨胀率高估了居民生活成本。所以引入内生的企业数量可以反映真实的生活成本。第二,Bilbiie等[4]、Bergin和Corsetti[5]认为内生的企业数量变化增加了宏观经济波动的传递机制。第三,新企业的进入导致了产业内竞争加剧,使产品的差异化变小,从而产品间的替代性加强,使企业的垄断力量和价格制定能力减弱。
在国外文献中技术冲击、偏好冲击对企业数量的影响有一致的看法,Chatterjee 和 Cooper [6]把企业数量设定为内生变量且受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的影响。由于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生产的产品是不完全替代,所以企业数量对涨价率(markup)有显著的影响,使企业具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从而企业可以长期盈利。对于有利可图的产业可以吸引新企业的进入,加剧产业内的竞争。各个在位企业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只能增强自己的盈利能力,不断积累资本以增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是潜在的进入者看到该产业有利可图,更加想进入该产业,形成一个产业外部积极进入,内部不断增强自己生存能力的过程。Devereux等[7]认为企业数量的变动增加了宏观经济波动的传递途径,从而扩大了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力。索洛余项波动导致企业数量的变化,而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促进企业专业化或者规模化以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这又导致索洛余项的变动,形成一个循环传递过程,即企业数量变动是冲击的传递途径。Bilbiie等[4]建立了有进入成本的DS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内生的企业数量,分析它怎样影响经济周期的相关变量,由于企业有进入成本导致生产者要权衡是否进入产业,所以形成了与Devereux等[7]建立模型相对应的新的经济波动传播机制。Lewis[1]在其模型中引入了供给、需求、货币和进入成本的波动,考察这些波动对企业数量的影响,而供给的波动又分在位企业供给的波动和新进入企业供给的波动,认为企业数量对这些波动都有明显的反应。在国内的文献中,刘晴辉[8]使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各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关系,得到货币政策的变动能解释产业内企业数量变动的95%的结论。从国内文献可以看出对企业生产状况与外生冲击的研究还停留在实证分析上,数量模型的研究还欠缺,而国外成熟的模型又不符合中国的特点。
本文建立一个把企业数量设定为内生变量的封闭经济DSGE模型,主要考察消费偏好、生产技术和货币等外生冲击是怎样影响企业生存(数量)和应该怎样应对这些外生冲击。没有考虑开放经济问题是因为Gali[9]、徐高[10]认为政府支出、净出口等需求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大。对家庭建模时,在模型中引入了符合中国家庭实际情况的货币余额偏好,针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趋势变化的特点,在模型中也加入了一个对货币余额偏好的持久性冲击。在这个模型中把企业数量变化分析深入到产业内部,这有别于其他的讨论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数量关系的DSGE模型。本文研究企业部门时借鉴了Jaimovich和Floetotto[11]研究涨价率与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动态关系的建模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加总各个产业产出时加入了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的偏好,可以修正居民的生活成本。由于产业内部的企业间是垄断竞争的假设,企业通过垄断定价来谋取利润,形成一个前文提及的资本积累的循环过程。由于刘晴辉[8]的经验分析,所以在本文的模型中考虑政府部门时只引入货币政策,而没有考虑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影响。刘斌[12]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盯住货币供应量,所以本文中政府实施的货币政策也只是考虑了控制货币总量增长率而没有考虑利率等其他因素。最后本文求解模型的对称均衡,并使用校准方法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本文第二部分是理论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第三部分是模型校准和脉冲响应分析;第四部分给出模型结论和启示。
一、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本文建立了封闭经济DSGE模型,包括家庭、企业、政府三个部门。以下分别讨论各个部门。
(一)家庭部门
经济中存在连续(总测度为1)同质且无限生存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最大化其一生中的期望效用之和。
Ε0∑∞t=0βtUt
(1)
其中,β是主观折现因子;Ut是家庭在t期的即期效用函数,它是消费的增函数;Ct表示消费;劳动供给的减函数,Lt表示劳动供给;货币持有量的增函数,用Mt表示货币持有量,其具体形式为
Ut = εct1-σC1-σt -1 + L1 + t + edt ln(Mt Pt )
其中,σ是跨期消费替代弹性的倒数,φ是劳动供给弹性的倒数。εct是消费偏好波动,服从对数化一阶自回归过程(AR(1))。表示劳动供给的效用相对消费和货币持有量带来效用的比例,没有引入劳动力供给波动是因为劳动供给波动对经济的影响较小[13]。Pt是价格指数,其具体形式将在对企业建模时给出。edt为每期对真实货币余额偏好的冲击,dt遵循一个带漂移的随机游走过程,行为方程为
dt=(1-ρd)gm+ρddt-1+ηd
gm是为了体现中国货币流动速度的趋势性变化,在偏好中施加的一个持久性冲击。gm等于中国真实货币余额的增长率与真实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差额。ηd是随机扰动项。
每期家庭向企业提供劳动力并获取相应的报酬。同时,家庭决定在t期的名义投资量、名义货币持有量和消费。由于只考虑货币政策,没有考虑财政政策,所以在约束等式里面没有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家庭的跨期预算约束可以表示为
Ct+It+vtNEt+Mt=Rt-1Kt-1+WtLt+
πtNt+Mt-1
(2)
其中等式左端表示支出,分别是t期的消费、t期的投资、t期投资的新企业、t期家庭货币持有量。用It表示每期投资额,vt表示企业的价值,NEt 表示t期新进入的企业数量。等式右端是收入,分别是资本利得、劳动收入、企业分红、t-1期持有的货币量。用Kt表示资本,Wt表示名义工资率,Rt-1表示t-1期持有的名义资本收益率,πt表示企业利润,Nt表示企业数量。Kt、Nt是状态变量,每期有NEt数量的企业进入,δN比例的在位企业退出生产,而资本也有一定的折旧,用δ表示资本折旧率。所以Kt、Nt的行为方程为
Nt=(1-δN)Nt-1+NEt
Kt=(1-δ)Kt-1+It-1
所以(2)表示的家庭预算约束可以改写为
MtPt+KtPt+Ct+vtNt=Mt-1Pt+(1-δ+Rt-1)
Kt-1Pt+WtPtLt+πtNt+vt(1-δN)Nt-1
(3)
代表性家庭在式(3)的约束下求Ct、Lt、Mt、Kt、Nt使家庭期望效用式(1)最大化,得到最优决策一阶条件为
εctC-σtWtPt=Lt
(4)
βEt(1-δ+Rt)εct+1C-σt+1εctC-σtPtPt+1=1
(5)
edt(MtPt)-1=εctC-σt(1-11-δ+Rt)
(6)
vt=πt+β(1-δN)Etvt+1εct+1C-σt+1εctC-σt
(7)
式(4)表示均衡时劳动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真实工资率,式(5)表示均衡时资本收益率等于消费的跨期替代率,式(6)表示均衡时真实货币持有量与消费的替代率等于货币持有成本,式(7)表示均衡时企业价值等于企业利润加企业未来的期望价值的现值。
(二)企业部门
经济系统中有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使用连续且总测度为1的各个产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生产。在每个产业中都有有限数量的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它们生产不同的产品——即同一个产业中生产的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并假设企业面临的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这样会导致各个产业生产的中间产品最后加总产出时各产品之间也是不完全替代的。
最终产品使用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生产,它使用各个产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生产。其生产技术为
Yt=∫10Qt(j)ωdj 1ω,ω∈(0,1)
(8)
Yt为最终产出,Qt(j)是产业j的产出,任何两个不同的产业间生产产品的替代弹性是固定的,等于1(1-ω)。最终产品的生产者之间是完全竞争的,消费者使用最终产品进行消费、投资和新企业的构建。
在产业j中有数量有限且Nt>1的企业数量,它们生产不同的产品,使用CES函数形式把它们加总为产业j的产出。Nt不同于Jaimovich 和 Floetotto[11]的设定形式,本文引入了消费者对产品差异化的喜好程度。产业j的产出是
Qt(j)=At∑Nti=1qt(j,i)τ1τ,τ∈(0,1)
(9)
At=Nγ-1τt
其中借鉴Dixit 和 Stiglitz[2]的设定,γ表示消费者对产品差异化的喜好程度。qt(j,i)表示产业j中企业i的产出。产业中的企业面对垄断竞争市场,企业i生产的产品特征不同于其他同产业的企业产品特征,它们使用垄断定价能力使其利润最大化。产业内任意两个企业间生产产品的替代弹性为1(1-τ),且假设1(1-τ)>1(1-ω)。
每个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使用资本k和劳动力l进行生产,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qt(j,i)=ztk(j,i)αlt(j,i)1-α-ο,
α∈[0,1]
(10)
其中zt表示外生的技术冲击,各个厂商之间都是相同的,其服从对数化AR(1)过程。一般认为技术冲击是独立于货币政策的,所以过去技术冲击不会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及货币需求冲击的影响。ο是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为生产支付的固定费用,中间产品生产企业把投入的ο数量的费用立即使用起来,而且把它一次消耗完。
最终产品生产者购买各个产业的产品进行生产,面对的最终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所以最终产品生产者选择投入来使其利润最大化,最后得到各个产业的需求函数为
Qt(j)=pt(j)Pt1ω-1Yt
(11)
pt(j)是产业j在t期的价格指数,Pt表示最终产品在t期的价格指数,把式(11)代人(8)可以得到最终产品价格指数为
Pt=∫10pt(j)ωω-1dj ω-1ω
(12)
把产业j的企业i的价格表示为pt(j,i),使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qt(j,i)的需求函数和产业j的价格指数。
qt(j,i)=Aτ1-τtpt(j,i)pt(j)1τ-1Qt(j)
(13)
pt(j)=1At∑Nti=1pt(j,i)ττ-1τ-1τ
(14)
产业内各中间产品企业的定价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使用资本和劳动,在生产技术的约束下使其成本最小化;第二步是带入第一步求出单位成本,中间产品生产者在需求函数的约束下,制定价格使其利润最大化。在第二步制定价格时,如果使用Dixit和Stiglitz[2]的假设,单个企业的价格不会影响经济整体的价格指数,则没有把企业定价影响考虑到最终产品价格指数和产业的价格指数中。但是Yang和Heijdra[14]认为Dixit和Stiglitz[2]的设定是当企业数量是无限时的加总方法,需要纳入企业垄断定价能力对价格指数的影响,但是仍然假设单个企业的定价只会影响到产业的价格指数,而不会影响最终产品的价格指数。由于本文中假设产业内有有限数量的企业,所以本文使用第二种设定,可得到
pt(j,i)MCt(j,i)=μ(Nt)=
(1-ω)Nt-(τ-ω)τ(1-ω)Nt-(τ-ω)
(15)
其中MCt(j,i)表示产业j内企业i的边际成本,μ表示其涨价率,它是企业数量N的函数。同时根据定价过程,可以得到中间产品企业对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函数
Rtpt(j,i)=ztμ(Nt)αkt(j,i)αlt(j,i)1-αkt(j,i)
(16)
Wtpt(j,i)=ztμ(Nt)(1-α)kt(j,i)αlt(j,i)1-αlt(j,i)
(17)
根据式(10)、(16)、(17)可以得到中间产品企业的利润,πt(j,i)为
πt(j,i)=pt(j,i)qt(j,i)μ(Nt)-1μ(Nt)-ομ(Nt)
(18)
潜在的进入者支付ψ的进入成本建立一家新企业。接下来企业拥有者把产品出售给家庭。它的价值确定方法是未来利润折现v,它的值等于式(7)确定的数值。所以潜在进入者支付的最优进入成本满足的条件为
ψt=vt
式(7)可以改写为
ψt=πt+β(1-δN)Etψt+1εct+1C-σt+1εctC-σt
(19)
(三)政府部门
政府是通过控制名义货币总量来实施货币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上期名义产出、通货膨胀率等,为了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其行为方程是参照李春吉和孟晓宏[15]的设定,具体形式为
ln(Δmt/Δm)=ρmyln(Yt-1/Y)+
ρm∏ln(∏t-1/∏)+ηmt
(20)
其中Δmt=MtMt-1表示t期名义货币增长率,∏t=PtPt-1表示通货膨胀率,ρmy、ρm∏均为绝对值小于1的参数,Y 、∏ 分别表示稳定状态时候的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率,ηmt表示名义货币增长率受到的随机扰动项。
(四)对称均衡
在前文提到的企业定价过程中,可以发现所有企业拥有相同的边际成本,这是由于它们面对相同的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又由家庭是同质的,可以得出模型的对称均衡解。即(j,i)∈0,1×1,Nt:qt(j,i)=qt、kt(j,i)=kt、lt(j,i)=lt、Nt(j)=Nt。由于各个企业拥有相同的技术和单位成本,所以它们制定的价格都是相同的,可以把价格定义为pt(j,i)=pt=1。在加总劳动和资本时可以得到Kt=ktNt、Lt=ltNt。通过加总可以得到最终产品生产者的产出、中间产品生产企业的利润、价格指数、资本需求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为
Yt = Nγ-1t(zt KαtL1-αt -Nt ο)
(21)
πt=YtNγt1-1μ(Nt)-ομ(Nt)
(22)
Pt=N1-γt
(23)
Rt=ztμ(Nt)αKαtL1-αtKt
(24)
Wt=ztμ(Nt)(1-α)KαtL1-αtLt
(25)
由于最终产品用于消费、投资和新企业的构建,所以可以得到总资源约束方程为
Yt=Ct+It+ψtNEt
(26)
二、模型校准和脉冲响应分析
(一)参数校准
(4)-(6)、(15)、(19)-(26)式描述了均衡时的动态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前需要确定模型中各个结构参数的值,结构参数的校准主要考虑模拟数据序列的稳定性和参照相关文献来确定其数值,它们在参照文献中的经济含义与本文中相应参数的经济含义相同。家庭行为参数集合为{σ,φ ,δ,β,δN }。基于季度数据的考虑,σ、φ、δN参数设定时参照刘斌[12]使用Bayes估计得到的值,它们分别为2.1、6.16、0.05,它们的取值意味着跨期消费和劳动供给都缺乏弹性;δ、β参照李春吉和孟晓宏[15]的设定分别为0.05、0.97。企业行为的参数集合为{α,ο,ω,τ,γ}。由于企业部分模型设定参照了Jaimovich和Floetotto[11]的设定,所以α、ο、ω、τ这部分参数也参照其给出的值,它们分别为0.3、0.127、0.001、0.949;γ参照Lewis[1]的设定,其值为0.3。外生冲击的参数集合为{gm,ρc,ρd,ρz,ρmy,ρm∏,ηc,ηd,ηz,ηm}。货币偏好的持久性冲击gm参照刘海超[16]在其博士论文中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到,其值为0.038。消费冲击系数(ρc)、货币偏好冲击系数(ρd)、技术冲击系数(ρz)参照刘斌[12]的估计结果得到,它们分别为0.17、0.26、0.95。货币政策行为方程的系数ρmy、ρm∏参照李春吉和孟晓宏[15]的设定分别为-0.303 190、0.963 093。各个外生冲击的扰动项ηc、ηd、ηz、ηm的概率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具体形式分别为ηc~N(0,0.99)、ηd~N(0,1.13)、ηz~N(0,0.12)、ηm~N(0,0.12)。具体各个参数的值见表1。
为了得到模型中各个变量的稳态值,首先应该求出各个外生冲击的稳态值。根据消费偏好冲击、货币供给冲击、技术冲击的定义,它们的稳态值都为1。由于货币偏好冲击是带有漂移的随机游走过程,根据其行为方程可知其稳态值等于gm的值。由于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各个动态变量是固定的值,根据式(5)计算出R的稳态值为0.080 928。本文中参照Jaimovich和Floetotto[11]对涨价率的设定,μ(涨价率)的稳态值为1.3,根据涨价率的等式(15)计算出企业数量的稳态值N为1.218 163。得到N的稳态值后,根据式(23)计算出P的稳态值为1.148 137。本文设定L的值为1,它代表一个工作日有8个小时,根据式(24)得到K的稳态值为4.468 011。由式(25)计算得到W的稳态值为0.843 702。由前面计算的这几个变量的稳态值,根据式(21)得到Y的稳态值为1.229 965。得到Y的稳态值后,从式(22)得到π的稳态值为0.169 829。从式(19)计算出ψ的稳态值为2.163 431。由N、K的行为方程计算得到NE、I的稳态值分别为0.060 908、0.223 401。然后根据式(26)计算出C的稳态值为0.874 793。从式(6)得到M的稳态值为30.017 693。是一个静态变量,在给定其他参数的值和其他变量的稳态值后,由式(4)计算其值为0.973 181,可以看到劳动占消费和货币持有量的效用比例非常大。根据∏的定义,在稳定状态时有Pt=Pt-1,所以其值为1。各个变量的稳态值计算结果见表2。
(二)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清楚了解各个冲击对企业数量的动态影响,本文考查了企业数量对技术、货币偏好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技术冲击对企业数量的影响最大,技术冲击对企业数量只有正面的影响。在技术冲击的影响下,企业数量会偏离原来的稳定状态,在经过140期后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最大偏离发生在70期的时候,其值为1%。从脉冲响应图中还可以看到,企业数量对技术冲击滞后70期是影响最大,属于滞后型波动。在现实中,技术的传播过程也总是部分企业先进行技术创新,然后是其他企
注:横轴表示时间(每个刻度20期),纵轴表示单位标准差的冲击给企业数量带来百分比变化。业纷纷模仿这些企业的技术,进入该行业,使该行业的企业数量增加。该行业的企业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竞争加剧,部分企业消亡,其他企业为了生存,只有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货币偏好的冲击对企业数量只有负面作用,从图1中可以看到,货币偏好冲击几乎立即使企业数量的波动达到最大。可以说,家庭的货币偏好,对企业数量有立竿见影的作用,这属于一致性波动。最后大约在60期的时候恢复到稳定状态,偏离程度最大的时候是0.15%。在经济中,企业的建立需要资本的投入,而家庭的货币偏好冲击是持有货币,而不是把这些货币用于投资或者消费。在本模型中,家庭把货币投资于企业,获得分红,当货币偏好冲击发生时,家庭就偏好持有更多货币,企业不能获得资本投入,所以对企业数量具有负面的影响。
三、结论与启示参考文献:
[1] LEWIS V.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and firm entry:Theory and evidence[R].National Bank of Belgium Working paper research, 2006.
[2] DIXIT A K, STIGLITZ J E.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 6(3):297-308.
[3] KRUGMAN P R.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9,9:469-479.
[4] BILBIIE F O, GHIRONI F,MELITZ M J.Business cycles and firm dynamics[R].Manuscript,2005.
[5] BERGIN P, CORSETTI G.Towards a theory of firm entr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R].NBER Working Paper,2005.
[6] CHATTERJEE S, COOPER R W.Entry and exit, product variety and the business cycle[R].NBER Working Paper,1993.
[7] DEVEREUX M B, HEAD A C,LAPHAM B J.Aggregate fluctuations and increasing returns to specialization and scale[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96,20:627-656.
[8] 刘晴辉.货币政策、企业行为与商业周期: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模拟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0.
[9] GALI J.Monetary policy,inflation,and the business cycle[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
[10]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2008.
[11] JAIMOVICH N,FLOETOTTO M.Firm dynamics, markup variations, and the business cycl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8,55:1238-1252.
[12] 刘斌.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8,10:1-22.
[13] WALSH C E.Monetary theory and policy[M].second edition.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2003.
篇9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7-01
排球职业化改革以来,我国女子排球联赛与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相对比较成熟的女子职业排球联赛相比差距甚远。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是俱乐部经济状况。本文试图调查出我国女子职业排球俱乐部的经济状况,并根据俱乐部性质和联赛特点提出改善俱乐部经济状况的具体策略,为改善俱乐部经济状况提供参考。
一、俱乐部经济状况概述
联赛组委会规定,各俱乐部主场拥有认定产品、场地广告、祝贺标语、服装广告、观众与门票、赛区冠名、俱乐部推广活动等方面的经营自。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排球俱乐部的经费还是主要来源于广告赞助和主管部门拨款,只有少数俱乐部在门票和球员转会上获得收入,几乎没有电视转播权经营收入、会员费和排球相关产品的开发收入。天津普利司通俱乐部的赞助总金额高达240万元,位居各俱乐部之首,门票价格定位20、40、60不等,场均观众3000人,有50%购票看球,整个赛季门票收入不菲;八一队赞助总金额也高达200万元,门票10元,场均有1000-1500人购票看球,也有非常可观的收入。这些都为天津队取得五连冠,八一队获得亚军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其它几支俱乐部的赞助金额相对较少,50-100万元不等,门票收入也比较少,造成俱乐部经济状况较为紧张,从而直接影响到俱乐部的成绩与运作。
赞助的不稳定和经济的拮据直接会影响到俱乐部的比赛成绩,同时也给俱乐部的发展带来很大不利。第一,无力培养后备人才,造成俱乐部排球人才短缺。由于资金不足,俱乐部无法进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只能从外俱乐部引进高水平队员或捡别人选漏的苗子进行培养,这些做法显然不符合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二,无力引进高水平队员帮助提高俱乐部实力,影响俱乐部成绩。经调查,经济因素是影响俱乐部引进人才的最主要因素。第三,降低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影响竞赛表演质量。第四,无力加强俱乐部推广活动。大部分俱乐部只在局间安排排球宝贝表演,没有更丰富的、更能吸引观众参与的娱乐活动。
二、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一)门票销售策略
1、分类策略。门票的分类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需求的观众,可将门票设置为贵宾票、包厢票、普通票和学生票等不同等级,也可以按比赛场次设置为单场票和套票等,也可根据购买人数分为单人票、情侣票、家庭票(三张)和团体票(五张以上)等。
2、销售时间策略。门票销售时间要综合考虑门票的销售成本、购买者的心理变化等因素,因为人们对赛事的关注以及观看比赛的欲望是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而逐渐增强的,太早销售可能面临需求过低的问题,太晚销售又会面临剩票的较大风险。
3、销售网点策略。门票销售网点最常见的是设置在赛事举办的场馆附近,但也可设置在人群较为密集便于人们购买的场所,如小区、街道、学校等,也可设置在能有效接触到潜在购买者的地方,如音像店、酒吧、大型商场和超市等,但销售网点的设置也要考虑销售成本的大小,销售门票的同时也要伴同赛事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购买欲望。
4、定价策略。门票价格应根据门票类别和门票销售时间来制定,目前我国女排联赛合理的门票价格一般应设置在10-20元之间,决赛场次可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联赛市场略微抬高价格,不宜过高,一般设置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同时开展套票、团体票、预订票打折优惠活动。另外,也可以将销售时间和销售价格结合起来,将销售时间按距离比赛开始日期的远近程度分为若干段,每个时间段内购票的价格不等,越早购票价格越优惠。但是价格的分级也不能过于复杂,否则门票销售管理过于复杂,增加管理成本,得不偿失。
(二)寻求企业赞助策略
1、要清楚全国女排联赛的特点。就是要做到“知彼知己”,才可能正确选择和接触到可能提供赞助的企业。企业提供赞助是要求回报的,这是市场上的天理,考察是否有足够多的且符合企业要求的目标受众是关键,那么弄清楚全国女排联赛现场观众的特征是必需的。从性别上看,男性几乎比女性多一半,分别占61%和39%;从年龄上看,25岁以下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53%,26-35和36-45岁之间的人次之,分别占20%和17%,46-55及56岁以上的人最少,分别只占到8%和2%;从职业上看,学生最多,占40%,其次是教师和企业干部,本别占12%和13%,政府干部、工人和自由职业者较少,分别只占7%、7%和8%,几乎没有军人、农民。可见,现场观众呈现出以下特点:男性多于女性、其中青壮年和中年人居多、老年人较少、学生最多、教师和企业干部也比较多。
2、可能性分析。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能够提供赞助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这是缩小寻找目标范围的第一步。根据上述对全国女排联赛现场观众特征的描述,应该将目标受众属于上述特征人群的企业作为寻求赞助的重点,如:休闲运动服装类和鞋类企业、日常消费品类企业等等,但考虑到现场观众大多数为学生,学生的消费能力较低,所以应该以生产中低档次产品的企业为主。
三、小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职业俱乐部更是如此。目前,我国女子排球俱乐部的改革和发展尚处于“政府主义”的初级阶段,尚属政府统管一切的模式,这些做法对职业俱乐部和职业联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为了尽快摆脱“政府主义”的束缚,俱乐部应该紧密与市场结合,与外界联系,根据联赛的形势和俱乐部的特点,主要采取企业赞助和门票销售两种经营策略,加大市场经营和开发力度。
篇10
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商用车总体呈良好表现。2009年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工业是一致认为的最为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那么,我国产销规模迅速扩大成的同时,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如何呢?
一、文献综述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19世纪60年代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在他们所著的《汽车工业》一书中,结合当时英国企业状况,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最优经济规模)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带来成本缓慢上升,即规模不经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即MES),排气量为1-2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MES为年产30万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生产技术,要素配置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测算的MES已经不符合现有的情况了,现在的MES应该大于这一标准。
杨志明(200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 f(x)段;邹田(2007)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09)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
(一)2008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
如表1所示,2008年中国产量最大的十大汽车企业产量,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汽172.2万量,一汽150.4万量,东风132.1万量,而后七名的都不足100万量,吉利和哈飞只有二十多万量。200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少家,后120名则分享了其它的156.8万量,平均每家不足1.5万量。
从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的产量相差比较大,上汽产量几乎是吉利的8倍,超过了后120名企业产量之和。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二)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大部分行业仍未达到规模经济,但比2008年有很大的改观
和2008年相比,产量排在前七名的企业仍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七大企业,第十名仍是吉利,第八、九名分别由2008年的金杯、哈飞变成2009年的比亚迪、华晨。同时,前十名的产量相比2008年均提高,上汽提高近100万量达到270.55万量,一汽提高近50万量达到194.46成量,而比亚迪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只有10万量左右。十名之后的企业则分享了190.03万量。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数量上看,有五大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达到最小经济规模板;一个企业超过200万量,达到270万量,达到最优经济规模,三个企业产量接近200万量。其它企业产量都比100万量低,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经济。同时,不同企业产量上的差距拉得更大。
总体上看,相对于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三)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整体特点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三、影响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
(一)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
2008年的集中度 =0.58,2009年的集中度 =0.61,根据贝恩的分类应属于寡占Ⅲ型,集中度相对较高。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呈现出极端现象,即产量最大的少数企业产量占市场份额比较大,市场比较集中,而产量较小的大多数企业产量则极为分散,这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经济的重要原因。
(二)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
据统计,我国的25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因为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很强,产业链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很大,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车产业做完其支柱产业。同时,实行地方保护,鼓励本地汽车企业的销售,限制外地汽车品牌进入本地市场。
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对汽车产业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二是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地方企业进入汽车工业,致使汽车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生产能力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数量增加;三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地区积聚,汽车工业在空间上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积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四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横向调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难度。
(三)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
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投资仍显不足,投资比重占不到整个汽车工业的30%。地方、部门零部件工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很多零部件企业面对的是本地的汽车生产商,没有将自己定位在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所以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数量很少,很容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生产,带来的结果是生产批量小,技术及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汽车企业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的生产链。
(四)市场需求不足
市场需求实现规模经济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最优生产规模对应的产量大于现有的市场需求,此时为规模经济而扩大生产显然是不理智的。各个企业应该致力于扩大市场需求,使自身面对的需求与最优产量尽量匹配。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增加汽车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同时也要开发国内市场,及时升级换代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负担购置车辆的费用。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调整汽车购置税等来刺激市场对车的需求。
四、改善我国汽车规模经济状况的建议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要一个总体上的空间规划,形成积聚效应
国家政策多向有条件、有优势的地方倾斜,构筑进入壁垒控制没有优势的地方盲目上项目,促成地区积聚,形成中国的汽车产业区,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充分发挥积聚效应。
(二)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合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呈现出总产量大、企业个数多、单个企业产量小、经济效益低等特点,不利于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发挥。因此,需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和生产的集中度。通过企业的并购与战略联合实现市场的集中和生产的集中是很好的途径。并购能够优胜劣汰,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组。通过破产兼并淘汰一批劣势企业,以加快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
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对于并购的行政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构筑的退出避垒以及政府行政主导的并购行为。另一方面,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条件,促进合理并购,抑制不正当并购,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提高其规模,但也为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留下生存空间。
(三)有效地利用合资、合作机会,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在与外国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时候,要从产品生产、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销理念、维修服务全方位发展完善自己,充分抓住有利机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整合。
(四)规范地方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地区性市场分割
要规范地方政府的作用,让地方政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市场的划分。
(五)充分发掘农村市场的潜力,扩大产销规模
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对汽车需求提高;另一方面,家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对汽车的需求;再则,国家积极鼓励汽车下乡。因此,农村市场非常有潜力,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中国国产汽车相对于外国汽车来说在农村市场更有优势:首先是价格优势,价格和质量仍然是影响农民购车选择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更熟悉农村市场;再次是渠道优势,许多中国汽车厂商一定程度上拥有农村市渠道。汽车产业要充分把握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市场占有率,从而为提高产销量、形成规模经济找到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邹田.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结构分析及启示.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8).
[2]杨志明,钱世超.国内外汽车企业规模经济的比较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2).
篇11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虚构经济情况,造成信息失真。会计的核算没有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经济情况,会计的账簿、报表出现失真的现象。一些经济信息没有及时地形成会计信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在具体的企业运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主要的手段是:
1操纵利润。
对于企业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盈利。但是在有些企业经营中会出现多计利润少计成本的现象,这样虽然可以在表面上形成利润增加,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将成本充分考虑进去虚增利润可以在某些方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但是真实的经济状况不能满足整个企业的内部发展,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加大制止力度,长此以往会造成企业的亏损。
2、调节资产
一些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是由于企业过度地调节资产造成的。企业为了在资产评估中占据优势地位,想方设法虚拟资产,隐瞒债权,调低折扣。所以在具体的会计信息中就会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包括虚拟经济状况,用不法的手段获得政府的补偿等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在表面上仅是会计的账簿出现问题,但对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企业的发展又都一定的不良影响。
1、严重影响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
国家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就是会计信息,但是会计信息失真就会使得国家的经济调控出现问题,导致经济的运行混乱,出现一些通货膨胀或是供求的失衡现象。严重者就会造成国家的经济发展失衡,扰乱正常的国家经济秩序。
2、严重影响经济预测和决策
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会计信息如果信息失真就会误导决策者的判断,无法正确预测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运营效果。进而影响经济市场的有序进行。
3、严重恶化社会环境
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就会钻空子,对经济状况进行非法的利用,助长了社会上的气焰,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消极的影响。严重的就会造成企业的衰败和社会秩序的紊乱。
4、严重弱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失真就会造成企业管理的不健全。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企业管理不科学或是使得企业员工失去对企业的信信任度等现象。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企业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要采取一切有效地措施来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进行制止。
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制度的不完善
所谓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说,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规范和指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同时,依据诺斯的制度定义,会计制度还应该包括约定俗成的惯例、道德准则等等。作为一种制度,会计制度也毫无例外地是一个多重的、多次的社会博弈的结果。理想的会计制度要能充分兼顾各方的利益,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人如果想违反制度来获得好处的话,那么必将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的处罚,结果应该是得不偿失。
2、有意造假
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的安排,故意以欺诈、隐瞒、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或制造虚假的会计事项,即会计实务中通常所说的“假账真算”“假账假算”。
3、产权主体的利益冲突
一般说来,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其它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等。政府最关心的是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心的是能否按时收回其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其投入的资产能否增值保值;经营者关心的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的是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经济目标,存在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利益冲突。由于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经营者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只披露满足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所需要的信息量。许多信息从满足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是应该披露的,而经营者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只会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应该披露的信息,从而损害其它利益主体的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还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
4、委托关系
根据科斯奠基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契约当事人一方为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的对企业资产进行运作,人成了企业内部人,而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则已没有任何权利与其已投入企业的资产发生实际联系,成了外部人。委托人与人之间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于他们的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四、总结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在具体的工作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地处理。通过文章的论述,可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同时也会有诸多不良的危害,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得到遏制,才能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 新准则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
1、 报表数据更加可靠,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吻合程度提高
新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可靠计量的基础,使报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状况更接近现实经济状况。新准则强调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非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等方面均要求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使报表反映的经济数据更是市场所公允的,更符合现实经济数据,即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可靠了。
2、报表数据的相关性更强,提高了报表数据的质量
新准则细化了相关内容。如利润表中合并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为营业外收支一个项目,并要求按大项列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等,更能够揭示营业外收支构成的具体内容。
新准则扩大了信息披露的范围。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增加了应单列的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生物资产等;负债类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项目等,这些新增项目的列示,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和分析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了报表数据的质量。
二、新准则对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的影响
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的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之上,分析报表列示数据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质量状况的好坏。
1、 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影响
(1) 对资产层面质量分析影响。
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对固定资产的计量标准、对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的新规定使企业资产状况在经济状况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前提下,其报表数据反映的财务状况有明显改善,严重影响对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的结果,就资产层面的分析来看,借款费用资本化导致流动资产增大,流动比率也增大,按报表数据计算的相关指标反映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有所提高。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以及所得税计量的变化,导致企业获利性较强的长期资产增加,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增加。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获利能力与发展能力均有所增强,尤其是研发支出较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增加会使报表使用者对该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但这些增长不一定是建立在公司实际的经济状况变化的基础之上,因此报表使用者在分析财务报表的质量时一定要谨慎,应区分数额的变化是否由于新准则的使用造成的,对今后期间的影响如何,在与企业以往各期的资产状况进行纵向比较时,应先剔除新准则的影响数据,在进行财务预测时也应注意报表数据的可比性。
(2)对负债层面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扩大应付职工薪酬的内涵引入并明确了辞退福利等新内容,使报表中预计负债项目数额增加。企业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新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企业负债随着企业股份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从报表质量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来讲,报表所反映的数据与企业实际的经济状况更加吻合了,但从报表质量分析的第二个层面来讲,报表数据的稳定性减弱在对分析企业经济状况的好坏带来很大的困难。
另外,由于对固定资产考虑弃置费用按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成本,同时计入一笔预计负债的规定使其报表显示资产数额增加的同时,负债数额也增加。
总之,新准则实施后,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数额为下降趋势,而前述资产总额增加,使得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下降,指标结果显示长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使财务报表的质量有所提高。
(3)对所有者权益层面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对权益项目中的资本公积项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准则对留存收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新准则要求对尚未摊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全额进行冲销,调整留存收益;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增加企业权益;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成本的增大,同时预计负债和预计净残值均强调现值,各会计期间计提折旧额增加,各期费用增加,企业当年未分配利润减少;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增加企业当年未分配利润;另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使企业当期损益变动弹性较大。
总之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与企业现实的经济状况更加吻合,企业的资产有所增加,负债趋向于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尤其是地产、商业、银行以及物流类企业的权益项目增加更显著。导致2007年中期1408家A股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净增加超过141亿元,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的质量时应更加谨慎更加仔细,在进行趋势分析时应剔除上述政策原因带来的数据变化,从多方挖掘企业的真正价值。
2、对经营成果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对利润表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不仅合并了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而且将营业收入操作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后的余额,与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资产减值损失一并归入营业利润来列示,这一变化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不断加巨,新业务不断拥现,要求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无法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投资也成为各个企业的经常性业务,所以将属于利得的投资收益也归属到企业营业利润进行核算。
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使经营成果呈现有增有减的情况,如: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导致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利润表 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债务重组利得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将使企业利润增加。投资性房地产满足一定条件按公允价值计价时,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将使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再如:股份支付在授予后将其公允价值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使利润减少。母公司对具有控制权的投资改为成本法核算,减少母公司的利润总额,尤其是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的母公司。
3、对现金流量状况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的规范变化较小,报表使用者可通过现金流量表更加清楚地分析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现金流入流出的详细状况,但由于其他相关准则的变化,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的争议,比如对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填列在实务操作中均有所争议。
综上所述,新准则对企业报表数据影响较大,一方面企业报表显示的数据更加接近企业目前的实际经济状况,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可靠,另一方面报表数据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质量有所改善。在分析报表质量时除全面了解由于新准则带来的数据变化外,还应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甄别其中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并且还应综合企业的基本概况、行业概况、发展前景等内容,采用更为科学和先进的方法,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篇13
前款中接受本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对其家庭经济状况开展调查核实的居民个人或者家庭,以下统称为核对对象。
第三条核对工作应当坚持依法和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护核对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市政府成立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的有效衔接。
第五条市民政部门负责全市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以下简称核对机构。主要负责全市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报送的社会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出具有关核对报告并及时反馈给申请核对单位;负责全市核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运行;及时办理上级民政部门交办的有关核对工作等。
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负责审核、受理有关申请救助人的材料,并按时将核对申请报市民政部门,根据市民政部门出具的核对报告情况及时告知申请人。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根据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的委托,可以承担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日常服务工作。
第六条市发改、公安、财政、人社、房管、统计、税务、住房公积金、工商、金融、教育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市政府为核对工作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根据救助工作的需要,核对机构可以临时抽调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中办公。
第三章核对内容和标准
第八条市直有关部门受理居民个人或者家庭提出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保障等项目申请后,按照规定需要以其经济状况作为参考的,可以委托核对机构进行调查核实。
第九条核对的内容包括核对对象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
第十条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在一定期限内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家庭财产是指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存款、房产、车辆、有价证券等货币财产和实物财产。
第十一条家庭成员按照国家规定获得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教育奖(助)学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以及见义勇为等奖励性补助,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二条核对对象家庭中,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的家庭成员,在本地居住,无身体疾病、赡养等特殊原因,不能出示收入证明的,参照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收入。外出务工人员,不能提供收入证明的,按照务工所在地从事行业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收入。核对对象子女成家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子女的赡养能力,合理计算赡养费,作为家庭收入。
第十三条农村核对对象家庭成员按照规定获得的养老保险、土地征用补偿和安置费、粮食直接补贴等,计入家庭收入。
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村核对对象,根据土地类别(山地、丘陵、平原)和养殖种类,分类确定收入范围,结合实际情况计算其家庭收入;从事劳务输出的农村核对对象,根据外出劳务从事行业和具有技术、特长情况,按照市场平均工资标准,分类确定工资收入范围,结合实际务工时间计算家庭收入。
第四章核对程序和办法
第十四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结合社会救助工作进行,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则,先将最低生活保障和廉租住房申请纳入核对范围,其他社会救助工作根据开展情况逐步纳入。
与社会救助无直接关系的核对申请,核对机构可以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核对机构可以运用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以及调取市直相关部门信息等方式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居民家庭申请社会救助时,应当提供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家庭人口等状况的证明材料,并以书面形式向户籍所在地的镇级政府提出核对其家庭收入状况的申请。经申请救助的家庭授权,核对机构以及户籍所在地的镇级政府,可以对家庭成员的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
申请城乡低保的,经由户口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进行入户调查、收入评估、表决,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部门或者镇级政府审核,经审核公示无异议,报送市民政部门,由市民政部门根据需要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对,按照核对结果决定是否予以审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由民政部门委托基层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廉租住房救助的,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应当就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家庭住房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进行初审并报送市房管部门;市房管部门应当就申请人的家庭住房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审核意见,并将符合条件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转市民政部门,市民政部门对申请人进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并将核对结果反馈市房管部门;经审核,家庭收入、家庭住房状况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市房管部门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作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予以登记,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向社会公开登记结果。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市房管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其他社会救助需要核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城乡低保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民政部门申诉,由市民政部门根据相关单位的核对情况出具书面核对报告,答复申请人。
廉租住房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房管部门申诉,涉及经济状况核对的,由市房管部门通知核对机构做出书面说明,并根据核对机构的书面说明统一答复申请人。
其他社会救助方面的异议或申诉,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核对机构按照下列途径开展核对工作:
(一)工资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就业和劳动报酬、各种福利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等得出;
(二)经营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以及所得税的缴纳情况等得出;
(三)财产性收入可以根据核对对象授权,通过调查利息、股息与红利、保险收益、出租房屋收入以及知识产权的收益情况等得出;
(四)转移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金、住房公积金、以及获得赠与、补偿、赔偿的情况等得出;
(五)实物财产可以通过调查房产、车辆,以及古董、艺术品等有较大价值实物的拥有情况等得出;
(六)货币财产可以根据核对对象授权,通过调查存款、有价证券持有情况、债权债务情况等得出。
第十九条申请人实际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的,由户籍所在地核对机构负责经济状况核对,户籍所在地核对机构可以委托申请人实际居住地核对机构进行收入核查,被委托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条经申请救助的家庭授权,市民政部门和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可以对家庭成员的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工商、税务、房管、金融、教育、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应当积极配合调查,并及时向核对机构如实提供下列与核对对象有关的信息:
(一)就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保险金的情况;
(二)住房公积金缴纳和使用的情况;
(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情况;
(四)个人、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业的纳税情况;
(五)房产拥有、房产交易和房屋出租的情况;
(六)车辆拥有的情况;
(七)享受有关社会救助、优待抚恤的情况;
(八)个人信用情况;
(九)家庭成员全部存款、有价证券、债权、投资、期货等情况;
(十)学生入学情况;
(十一)市政府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情况。
各相关部门、机构和个人应当为申请家庭的家庭收入和财产信息保密,不得将查询结果用于社会救助经济核对以外的目的。
第二十一条核对机构建立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核对机构与相关部门之间核对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资源共享。
市直有关社会救助审批部门受理居民个人或者家庭提出的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等社会救助申请后,按照规定需要以其经济状况作为参考的,向核对机构提出核对申请,由核对机构通过核对信息系统,向核对相关部门发送查询指令,相关部门应当在10日内反馈查询结果。核对机构根据反馈结果应当在20日内出具书面报告,并反馈社会救助审批部门,作为救助审批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二条核对对象的支出与其提供的收入状况明显不符的,核对机构可以对相应支出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十三条核对对象应当如实提供个人或者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信息,不得隐瞒和虚报。
核对对象应当积极配合核对机构依法开展调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对需要了解核对对象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等情况的,核对对象应当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书面授权并协助核对机构的调查工作。
相关的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应当根据核对对象的书面授权,依法向核对机构提供与核对对象相关的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等信息。
第二十五条核对对象所在工作单位及其户籍地或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应当协助核对机构的工作。
第二十六条核对机构对通过规定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后,应当出具书面报告,直接反馈政府相关部门,不交给社会救助申请人本人。
第二十七条政府相关部门在核对对象对审批决定提出异议时,认为有必要复核其经济状况的,可以要求核对机构进行复核。
核对机构应当在20日内,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政府相关部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社会救助实行动态管理,对居民家庭人口、收入以及财产变动的,核对机构要根据社会救助实施部门的申请,重新核对并出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
第二十九条核对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统一的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核对工作的及时、准确、公正。
核对机构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调取等核对工作时,应当派出至少2名工作人员,并出示相关证件。
核对机构应当设立举报箱或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条申请社会救助的家庭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由社会救助审批部门取消其救助待遇。
第三十一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申请救助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有关情况,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市有关社会救助审批部门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核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在核对过程中获取的核对对象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向与核对工作无关的组织或者个人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