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养殖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养殖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养殖业论文

篇1

1.3养殖场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长治市一些养殖场户、企业虽然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不同形式的经营模式,但其组织化程度依然很低,还都只是单个规模场的个体行为,在行业内没有形成联盟、没有形成共同体。这样,不仅会使养殖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还会给他们造成融资难、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2对策措施

推进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以什么样的模式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才能充分发挥生产力的潜能,实现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促进畜牧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长治开展减排治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在我国北方省市2011年前很少有成熟的范例可以借鉴。2年多来,长治市进行了艰苦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

2.1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启动畜牧环保工程作为全省的畜牧大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粪污的大量排放和农村养殖环境恶化的现状,让长治深刻认识到了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2011年市畜牧局和环保局联合上报了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的报告,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确定了市畜牧局牵头负责、环保局协调的减排工作机制。先在全市选择了10个养殖园区开展试点,正式启动畜牧环保工程。此后,笔者等专门拿出半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现场指导、培训。在2013年12月底,全市36个园区全部完成了粪污治理工程正式运行,达到了雨污分离分流,污水合理收集、存储、发酵,干粪合理堆粪、沤制、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建设经验,为全市园区建设工程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因地制宜,确立多种减排模式2年来,长治市坚持“分类推进,重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原则,遵循当地实际,科学规划,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干清粪分离工程和粪污综合利用三大工程,探索推广了奶牛场、猪场、蛋鸡场的五种减排建设模式。其中,奶牛场“雨污分流+粪污集中贮存发酵+田间末级渠系污水池+粪污还田”的减排模式,主要是通过建设牛舍顶棚前檐空中接水和后檐地面接水系统、运动场围墙、运动场污水收集池、奶站污水贮存池,实现雨水清水和污水分离;通过建设污水发酵池,贮存和厌氧处理各类污水,建设防水、防溢、防渗堆粪场,采用干清粪腐熟收集起来的鲜牛粪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实现粪污贮存发酵;通过建设田间污水稀释池和相应的末端渠系,将发酵池处理后的污水定期送往田间,实现粪污肥田。

2.3支持有力,齐抓共管,成效显著进行养殖污染物减排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和服务技术,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力扶持。从2011年开始,市级财政就加大了对减排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狠下决心推动工程的实施。市县畜牧和环保部门坚持规划建设与规范管理同步,科学制定工程规划,选取典型区域,指导养殖场采取雨污分流、粪液分离、堆肥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和工艺,集成示范了低建设成本、低运行费用、易于管理维护的实用技术模式,成功地实施了各项减排工程,实现了畜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2.3.1减少了养殖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工程的实施,粪便和污水有了固定的输送途径,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变了过去养殖场(区)苍蝇满天飞,污水遍地流,臭气熏天,令人窒息的状况。2013年底,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了5.6%。

2.3.2降低了疫病发生率,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过去奶牛运动场“夏天走泥湾,冬天卧冰川”的状况,奶牛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炎和肢蹄病的比例明显减少,生产的鲜奶质量明显提高。园区卖到乳品厂的奶价达4.2元/kg左右,比其他园区高20%,仅此一项一头产奶牛一年就增收3200多元;而且仔猪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了。

篇2

全镇青虾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规模效益逐年攀升,青虾养殖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现有池塘淡水青虾养殖面积2.3万亩,青虾产业产值1.9亿元,占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5%,千亩以上青虾养殖园区5个;养殖面积50亩以上的农户有167户,全镇农民人均收入中直接来自青虾的收入达到2923元,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23.8%;全镇现有青虾经纪人13个,从事青虾运输的车辆有27辆,从事青虾产业生产、经营人员1260人。

(二)、养殖企业稳步发展,青虾品牌效益初显

全镇现有青虾养殖企业家,拥有养殖面积亩,其中专业合作社家,养殖面积亩,青虾企业家,养殖面积亩;千亩以上的青虾养殖企业家,养殖面积亩。全镇现有青虾品牌1个,品牌产值4500万元,绿色产品青虾生产基地5000亩,产值2500万元。

二、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地小,规模效益不明显。虽然社渚现有青虾养殖面积2.3万亩,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不能很好地发挥规模效益。此外,土地流转困难成为影响基地扩大的瓶颈。

(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青虾企业较少,规模企业更少,青虾专业合作社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层次低,利益联结松,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三)、品牌档次低,竞争力不强。

青虾品牌没有形成,缺乏市场竞争力,且品牌生产面积小,也就不可能产生品牌效益,品质认证少、层次低,种植面积小,品质效益匮乏,以上因素导致青虾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四)、产业链短,市场配套滞后。青虾产业单一,只有少量的虾草种植和虾种繁殖,没有青虾产业的延伸产业、配套产业。青虾市场只有外地市场和本地田头分散市场。

三、针对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一)、制定青虾产业发展规划,引领青虾产业发展。

紧紧围绕“青虾名镇”总体目标,制订出台社渚镇青虾产业“158”发展规划。建设一个溧梅河沿线青虾产业基地;抓好五个青虾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丰富园区内涵,提升档次;培植五个千亩以上青虾生态养殖园区;不断培育壮大现有的八个规模企业,使他们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企业,并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使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农民群众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培育八个青虾养殖经销企业。

(二)、健全市场体系化,统筹青虾产业发展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多方式、多渠道宣传、推介我镇青虾产品特色,全面提升青虾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构建市场平台、完善市场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本地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专业市场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参与市场的开发建设。培育农民经纪人、中介组织扩大市场,通过引导培育,逐步形成“经纪人(企业)+基地+农户”和“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经营模式。青虾品牌化助推青虾产业发展,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产品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增强品牌意识,强化质量建设,创建优质品牌,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三)、建立青虾生产配套体系,促进青虾产业发展

1、要建立科技体系。在育苗、养殖、捕捞等技术环节上不断创新,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操作规程,逐步实行青虾养殖标准化。

2、引导、培植配套产业。虾草种植业和虾种繁殖业要分别达到5000亩和10000吨的规模,两个行业创产值要超1亿元。扶持发展延伸产业。发展一批餐饮、保鲜、贮运、饲料营销等产业。

3、要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多渠道、全方位、快速地反馈市场的运行情况,及时地调整生产结构。

4、建立病防体系。加强养殖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推广生态养虾、健康养虾和病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控制虾病害。

(四)、搞好青虾苗种繁育,加速青虾产业发展。

1、建立健全苗种供应体系,建立镇种虾场,保证充足的种苗供应。

2、对本地亲虾进行提纯选育,防止种质退化,实行青虾苗种良种化;引进外地体形好、规格大、生长快、无病害的亲虾。

3、实行虾苗生产、销售“许可证”制度,规范青虾苗种市场。

4、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培育优良虾苗。

篇3

1.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2.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全

我国畜禽养殖业缺乏相关的引导和规划,大部分养殖场都是自由发展,普遍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如固定的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和污水、尿液储存池。固体粪便堆放在露天场地,且无防渗措施;污水、尿液储存在无防渗措施的储液池中。在降雨过程中,畜禽粪便及尿液中的氮、磷、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及地下渗漏的方式发生转移,导致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周边及地下水体。

1.2.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够

由于传统养殖习惯,大部分老养殖场内部的环境管理比较粗放,加之畜禽养殖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效益波动较大。因此,畜禽养殖单位主动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而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推进工作存在较大的阻力,进展缓慢。

1.2.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体系不完善

随着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不断加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等。目前,最新的法律法规是国务院于2013年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这是我国首部国家层面上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此条例将激励我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引导畜禽养殖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之路。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目前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以增加其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才能有效应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1.2.4畜禽养殖单位污染防治观念淡薄

受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养殖单位缺乏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的意识。建场时只考虑养殖,没有考虑养殖废弃物的储存、处理及利用的问题,粪便随意堆放、污水、尿液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政府的要求能拖即拖。因此,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推动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

2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途径

2.1能源化

2.1.1沼气工程

畜禽养殖沼气工程是以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其中的高分子碳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9]。沼气工程是集污水处理、沼气生产和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通过沼气工程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产生了新型能源-沼气。沼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可以用作照明、炊事或生产用能,以减少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的消耗[10]。目前,沼气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养殖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养殖规模建设相应大小、相应种类的沼气池,并配备相应面积的沼渣、沼液消纳土地,使养殖场的污染物达到零排放。

2.1.2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绿色产能技术[11~12]。该技术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清洁无污染等优势。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尚处于起步阶段,燃料电池功率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研究非贵金属催化剂、阴阳极材料的优化、质子交换膜的改善、微生物的筛选和培育、生物膜固化技术等,可以突破燃料电池发展的瓶颈,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南开大学的金涛通过对阴阳极材料修饰改性,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该技术处理畜禽废水迄今为止最高的功率密度[13]。随着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及推广,畜禽养殖废水不仅得到了处理,而且产生了新的能源-电能,同时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实现了双赢。

2.2肥料化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农业生产中需要的宝贵资源。我国传统农业的施肥方式是简单的堆肥后还田,或者是直接还田。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和虫卵,还田后对农作物及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最具有市场前景的是生物有机肥法。生物有机肥是畜禽粪便经生物肥菌种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能够调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生物有机肥法是一种集处理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于一体的生物方法。这种方法处理粪便的优点在于最终产物无毒无味,且干燥,易包装、使用,而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14]。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重金属,而目前缺乏有效的去除重金属的方法,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大量使用易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因此,生物有机肥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家对有机肥生产、使用等税收、补贴政策的推广,有机肥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生物有机肥产业将会进一步得到推广。

2.3饲料化

研究证明,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经过加工处理可成为较好的饲料资源[15]。但由于畜禽粪便作饲料存在能量低,矿物质含量较高等营养不平衡,此外,畜禽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大部分残留在粪便中,粪便再作为饲料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超标甚至中毒的问题[16],所以目前发达国家已不主张使用畜禽粪便作饲料[17]。

3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3.1合理布局,种养结合

针对地方环境特点,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根据养殖业规模、养殖废弃物的特点决定地方种植业结构。通过农牧结合,以农养牧的方式来解决养殖业污染,使养殖业废弃物充分得到资源化利用。

3.2引导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转变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专业户程度不高,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12》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年出栏≥500头)养殖场(小区)户数为23.7806万户,非规模化养殖户数为5763.6539万户,占总养殖户数的99.6%。畜禽养殖散养化程度较高,给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带来了不便。因此,积极鼓励、引导家庭养殖户向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转变,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走清洁、生态养殖之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建设废弃物综合治理设施

对于没有足够的土地来消纳养殖废弃物,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规模化养殖单位建立废弃物综合治理设施,如:沼气池、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有机肥厂等处理设施。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污染防治设施齐全、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规范的示范企业,以带动周围区域畜禽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养殖废弃物转换成能源及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缓解了能源危机。

3.4积极宣传和推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栏、培训班等方式,大力宣传和推广畜禽养殖污染的科普知识和防治技术。让人们了解并熟悉养殖业可能造成的各种环境污染及危害,掌握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以加强养殖单位污染防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激发养殖户的治污紧迫感和责任心,变要我治污为我要治污[18]。

3.5加强技术开发与研究

虽然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畜禽粪便中部分重金属超标,要加强重金属钝化技术研究,确保安全后,粪便才能制作肥料或饲料[19]。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畜禽废水的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推广与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根据自身环境和养殖特点,深入开展研究适合本地区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及利用核心技术。这也是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关键之路。

篇4

(一)产品生产时间较长

无论是哪一种养殖业,其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长时间的周期。也只有足够的周期才能保证养殖物种的正常生长,避免化学催生剂的使用。例如,从自然实际要求上来讲,商品肉猪的生长周期在6个月左右,商品肉牛的生长周期在八个月左右,而出栏则需要一年的时间,另外奶牛出奶的周期则在7~9年或者以上。而养殖产品的生产周期过长,必然要求企业不间断的投入,从而导致所需资金占用率较高,在资金的循环回收上较慢,加大成本核算的困难。

(二)成本管理不稳定

养殖业在产品生产时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而产品投放市场后则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因此产品的质量并不能与工业产品一样做好严格的控制,而价格的上下波动性又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企业的收成。另外,畜牧养殖业的必然劳动时间较为模糊,并不像工业产品一样与生产时间保持一致性,再加上畜牧管理的不确定性,在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明显的商品性和自给性相结合等特点。因此,大部分畜牧养殖业企业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并不存在严格意识上的稳定性。

(三)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在养殖业方面并没有天然的优势,与美国、阿根廷、巴西甚至是南非来讲,无论是食物、天气,还是种苗都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因此其所受到的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都有可能导致动物疫病等影响因素的出现,进而使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中小规模与管理有所欠缺的养殖场来讲,其是最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一旦自然环境与市场环境有所恶劣,其受到的往往是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存栏与出栏数量急剧降低。例如,在去年由于H1N1(错误的认为是猪流感)的影响,我国就多家商品猪肉企业就严重的受到影响,其中还不乏广东天地集团的“壹号土猪”这种商品猪“名牌”。

(四)缺乏统一与规范的核算模式

目前,对于我国畜牧养殖业来说,虽然经过多年的布局与发展,已经从分散方式向集约方式转变,然后到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地区来讲,在大规模生产上,依然属于不平衡性状态。到了实际的管理工作上,一般都会呈现出集约程度高、现代感强的大、中等规模管理较为规范,在成本的核算上,这部分企业相对可以做好各项收支情况的明细分工。而对于小规模的养殖场来说,则主要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核算方法,因此也不能对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核算法则与规定进行执行。

三、提高畜牧养殖业成本核算的相关建议

(一)对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确认

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来说,其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对象,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对核算方式进行有选择性的运用,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分群核算与混群核算两种方式。从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来看,畜牧养殖业企业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运用分群饲养与管理的模式而实现分群核算成本的方式是首选。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从畜禽种类与年龄出发,按照企业的标准划定为不同群类,然后再对生产成本进行归集与计算。而对于大部分小规模的养殖厂,分群养殖与管理的模式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混群饲养与管理的方法,因此紧接着就要选择混群核算成本的方式,也就是以畜禽种类进行划分,再结合种类归集的生产费用实现对成本的计算。对于畜牧养殖业企业来说,科学与适用的归集方式是实现成本核算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最重要依据。

(二)做好核算环节的控制工作

从一般情况来讲,畜牧养殖业企业对成本构成与范围进行圈定时,主要体现在养殖成本的相关项目上,所以说在项目的划分上,是否科学、合理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成本核算的成效。因此,养殖业企业在实际成本的核算上,一定要在严格根据计算对象的前提下,对相关项目进行明细化区分与设置,然后再根据相关项目的要求,对相应专栏进行设置,最后把相关产品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记录中。例如,人工费、材料费以及制造费等。

(三)做好收支的相互配比工作

畜牧养殖业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在规定的时期内,对会计工作所产生的费用、成本以及受益部分进行的有机相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见到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产生的相互配比关系。举例来说,水电费用和药品费用等都不能直接成为品种归集的费用,因而可以依据相关的比例分配方法或者准则,将其分配到相应的养殖品种。这种配比方法能够对养殖业每一阶段每个品种的成本进行准确计算。

(四)划分好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在畜牧养殖业企业中一般指的是对产品进行养殖的过程中,与生产有着直接关系的成本支出。而资本性支出的性质则大不相同,主要指的是通过一次购置,可以长时间的使用的资产消耗。例如,机械设备与建筑物等。在成本核算中,对于收益性和资本性支出进行准确划分,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确定费用是否应该归入到当期成本中,从而有利于真实的计算出各种品种的养殖成本。

篇5

l.l监管成果2002年我市共立案查处兽药案件47起(其中有涉及配合饲料和预混料中不规范添加兽药的饲料案件8起),在查处的纯兽药案件中,取缔无证经营、无证生产兽药的22起(其中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5起,无证生产销售兽药案2起),占案件总数的56.41%;违法经营违禁药品案6起(违禁的药品有呋喃唑酮、丙酸睾酮、己烯雌酚、氯霉素、土霉素残渣等),占案件总数的l5.38%;违法经营未标注主要成份兽药案l6起,占案件总数的41.0%;违法经营未经批准人药转兽用药的II起,占总数的28.21%;违法经营含量不足兽药案l起,占总数的2.56%;饲料加工点违法直接向饲料中添加兽药的1起,占总数的2.56%。

l.2存在问题我市兽药市场违法经营状况呈现七多三少一低的特征。七多为:一是饲料经营点无证偷卖兽药的多;二是养殖大户利用规模优势带卖兽药的多;三是在职乡兽医,尤其是村畜技员无证经营兽药的多;四是持证经营人员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多;五是合法经营者经营未标注主要成分等标签不合格兽药的多;六是人药未经批准擅自转为兽药销售的多;七是经营和使用违禁药品的多。

三少为:严把进货验收销售质量关的少;建立完整兽药进、销、存台帐的少;经营的场所、仓库符合兽药经营陈列与储存要求的少。一低是:合法经营者整体专业水平低。实际从事购销活动的直接经营人员一半以上不具有专业资格或未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对兽医、兽药知识和法规知之甚少。

2措施与对策

2003年兽药管理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兽药监督力量,完善兽药审核,加大兽药质量抽检力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大力开展养殖业产品兽药残留检测,认真清理、规范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继续推行安全使用各项制度,协助相关单位指导养殖场所科学合理用药;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超范围使用药物添加剂的一切行为。

2.1积极宣传,为规范兽药市场营造良好氛围继续推行行政执法宣传回执制度。将兽药管理、禁用药清单、两院关于违禁药品的司法解释印制成宣传资料,一边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成广泛宣传,同时将宣传资料直接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请当事人签字,将回执存档待查。这样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并广泛参与,提高法规的社会知晓率,把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2加强培训,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结合,每年《兽药经营许可证》年审工作,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者进行兽药知识培训。聘请专家教授讲授兽药、兽医法律法规以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广绿色兽药和饲料。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职业道德观,规范市场秩序,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

2.3全程监管,依法整治,不留死角,为规范兽药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法律法规,重点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加大监管力度。(1)取缔无证经营者,即未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和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者。(2)取缔四无产品,即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产品说明及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兽药饲料产品;(3)没收违禁药物,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人员给予行政处罚,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和不按规定超量超范围使用兽药的违法行为。(4)按照减少执法成本的要求,对抽检的兽药产品先行初检,初检有问题后再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3意见和建议

篇6

针对这项执法难度大、业务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的工作,渔政执法人员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建设,努力学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渔政执法的实体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经常和排污单位打交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守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的六条禁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实行针对性有效管理。为了适应当前预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准渔政机构检测水质的法定资质,充实水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执法人员要经常到养殖水域监测、监视和评估水质状态,对上游来水及水源要加强监控,到了汛期要让渔民对养殖水体加强防护措施,为及时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广无害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稳定,减轻渔业污染危害奠定基础。

3履行法定职能,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和海事、渔政管理机构进行检查时,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根据上述规定,为了确保渔业水环境的安全,渔政机构要促使排污单位认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要了解他们的生产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时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防患于未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由事发地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上述法律条款明确了渔政机构的调查处理职能。为了依法维护弱势渔民的权益,有效地预防水质污染,渔政机构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制约违法排污活动,加大对排污单位的行政处罚力度,让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训,促使其积极治理污染。

4领导重视,加强配合,综合治理

篇7

2渔业规制目标

渔业政策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经济上的和环境上的。一方面,政府应该保证渔民获得应有的利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过度捕捞。在现实社会中,渔业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具有非排他性和可耗竭性的特点,随着捕捞者的增加,拥挤成本也会越来越大。渔业的这种开放获取的性质主要带来了以下问题:①经济上和生物经济上的无效率。与私有产权相比,开发获取导致付出较多的捕捞努力但是获得较少的收益。并且,高水平的捕捞努力使得生物经济学的均衡鱼存量低于最大持续产量。②过度捕捞。由于渔业几乎没有进入的技术障碍,因此人人都可以进入该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渔民总是试图捕捞更多,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这就产生了“捕捞竞赛,导致渔业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耗竭。

尽管有学者认为水产养殖是一个避免过度捕捞并且满足不断增加的对海产品需求的好方法,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首先,发展水产养殖可能会毁坏海岸的地貌,破坏某些生物的栖息地。例如,在我国,许多红树因为水产养殖而遭到砍伐,而由此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难以修复的破坏,这些损失难以弥补。另外,过多的水产养殖会降低水质,而修复水质,清洁沉积物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渔业资源开放性获取所带来的无效率和过度捕捞,在经济与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仅仅靠用水产养殖业来代替渔业。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来纠正开发获取带来的问题,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渔业规制目标。

3主要渔业规制手段

根据渔业规制的经济学理论,渔业规制可以分为:产出控制(限额捕捞、个体配额)、投入控制(许可证制度、个体投入控制)和技术措施(休渔制)。

3.1渔业许可证制度和限额制度政府主要通过对控制渔船和捕鱼工具,发放许可证和捕捞限额来管理海洋渔业。从1989起,政府就开始对渔船的数量和它们的总功率进行控制,以此来限制捕捞力。限额由农业部分配到沿海各省。当地的渔业管理部门

负责根据配额控制渔船数量和功率。在我国,在已经实行限额制度的海域捕鱼或是捕捞已经对其捕捞数量进行限制的鱼种,捕捞者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

为了更好的实施“双控”制,渔业许可证制度也开始实施了。

2002年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下简称《规定》)中将渔船分为三类:海洋大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大于或等于441千瓦;海洋小型渔船,主机功率小于44.1千瓦且船长不到12米;海洋中型渔船。各类渔船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许可证的审批以及发放。大型拖网、围网,到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协定的共同渔区、南沙、黄岩岛海域作业以及到特定渔业资源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业的这三类渔船的许可证需由农业部进行审批,委托农业部各海区渔政监督管理局发放。远洋渔船的许可证由农业部审批发放,其它渔船的由地方部门进行审批发放。《规定》还指出使用期一年一上的捕捞许可证实行年审,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期为两年。同时规定,我国的渔业捕捞许可禁止进行交易和转让。

1999年,政府宣布每年的总捕捞量应该实行“零增长”。在此之后的第二年,新修订的《渔业法》出台,宣布实行对捕捞量的配额管制。这种对产出的控制将某海域内的目标鱼种的最大捕捞量限定在与前一年大致相当的数量上。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实施了“零增长”之后的2000年起,到2005年,总捕捞量基本保持在145万吨,增长率在0%处波动。

3.2休渔制休渔制既包括休渔期,也包括休渔海域。休渔制是在一段时期内在某个特定的海域禁止捕捞特定鱼种或是禁止使用特定的方式作业。休渔期一般是在夏季,因为夏季是海洋主要经济鱼类繁殖和幼鱼生长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进行休渔,可以保护主要经济鱼种的亲体和幼鱼资源,使渔业资源得到修养生息。在8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实行休渔制度对特定的鱼种进行保护。①1981年,从4月1日到7月31日,北纬32°到34°,海岸线以东至东经122°30’海域禁止使用拖网作业。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大黄鱼和黄花鱼。②自1988年起,渤海海域全面禁止拖网作业。③自1989年起,为了保护带鱼,从5月1日到6月30日禁止在带鱼产卵区(北纬28°30’到30°30’,海岸线到东经124°30’)作业。

全面的休渔期制度始于1995年,首先是对东海和黄海两大海域,1999年开始在我国其它海域实行。由于每年的环境、气候等情况不同,各年具体的休渔日期不尽相同,2003年农业部对休渔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强调所有海域定置作业休渔每年不得少于两个月,具体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并报农业部和所在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备案。所有休渔渔船必须在休渔时间开始前进港集中,休渔期间不得擅自离港或转移停泊地点,不得从事加水、加冰、加油等活动。

4对我国主要渔业规制的评价

我国的渔业规制主要包括许可证制度、限额制度和休渔制度。但是,这三种制度都仅仅是在限制或是禁止,没有实施激励性的规制手段。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的捕捞限额制度还没有真正实施的情况下,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休渔制度会导致“捕捞竞赛”,一方面“激励渔民在渔汛期为获得尽可能多的份额而激励竞争”,另一方面,“激励渔民通过各种手段增强或扩大其捕捞生产能力”。休渔结束以后,强大的捕捞压力和“捕捞竞赛”使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陈卫忠的研究中,也提到休渔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海洋鱼类的数量恢复几乎无所作为。尽管如此,作者仍旧对我国的渔业规制持乐观的态度。王海峰等(2006)用带有虚拟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考查了“零增长”、休渔制度、“双控”制和加入WTO对海洋捕捞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零增长”、“双控”制和休渔制度影响显著,但是仍需要改进。其中,“双控”制度在投入控制方面的成果还不稳定。一方面因为它“没有控制机动渔船的吨位”;另一方面,“机动渔船的千瓦数也在临界值,随时可能超过合适的渔船千瓦数”。

总的说来,我国的渔业规制尚存在激励不足,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改变资源耗竭的状况。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渔业的规制起步较晚,仍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改进,相信通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我国的渔业规制可以得到改进,渔业可以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

【论文关键词】规制渔业中国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随之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政府为了达到经济发展和坏境保护这两个主要的政策目标,实行了一系列的关于海洋渔业的规制。本文回顾了海洋渔业规制的相关文献,对我国主要的规制手段进行分析,最后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5参考文献

[1]宁方勇.规制经济学的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2007,(1):8-9

[2]张红凤.规制经济学的变迁[J].经济学动态,2005,(8):72-77

[3]周慧,许长新.新规制经济学理论的发展[J].经济评论,2006,(2):152-158

篇8

要搞好心理调节

篇9

经常会听见有些高职生在讨论:大学毕业了,感觉三年就是浪费时间,什么都没有掌握。其实不然,你会发现自己更加成熟了,对于突况的处理更加沉着冷静,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也有了新的看法,这些都是隐性课程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内的隐性课程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动机。隐性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规划、建筑群的设计、教室的布置,传达一种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企业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传达安全生产、节约意识,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内化为一种价值规范,根植于潜意识里面;隐性课程对于职业道德具有导向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书本上的先进事例、行业内的模范人物、学校的好人好事,甚至对违纪者的处罚,都会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那些先进事例慢慢内化为自觉行为,规避不好的行为;隐性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职业动机,校园活动中的胜利,比赛的荣誉及老师、同学的认同,可以增强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激励学生认真学好专业知行为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隐性课程可以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校园内的名言警句,校训校规,行业内先进人物的经验交流,都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与引导作用。

三、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隐性课程设计

据笔者了解,结合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很多实践性很强的高职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都有其明显的学科倾向,各校一般都采取大而全、宽而泛的课程设计,力求培养的学生样样能,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中就存在一个问题:许多会展公司宁愿招聘国贸、财务、英语、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而不愿意招收对口专业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原因是会展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实战经验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越来越国际化,各种展览、展销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对会展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提高会展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显得刻不容缓,但是这单靠目前高校会展专业中开设的显性课程是难以达到的。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如图二所示的隐性课程体系,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开发培养学生专业职业素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创建有专业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外界载体,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结构布局、楼群建筑、人文景观、绿化等,通过对校园物质层面隐性课程的优化开发,能够将丰富的生命力赋予在这些校园物质载体中,从而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启发,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探究、感受和实践的园地,创造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绿树成荫,教室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建筑井然有序,会让学生产生自尊、自豪和崇高的感觉,学生也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来保护优美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肖像、名言警句、书法绘画等,学生会产生拼搏进取和严谨求学的态度;校园内的建筑群本来是没有生命与情感的,也不蕴含任何意义,但在经过精心设计之后,这些建筑群也能够“活”起来,富有生命力,成为高职特有理念的直观的外在反映。以会展专业为例,学校在布局建设方面,可以把某栋楼以某个著名会展案例命名,可以把某条小径以著名会展事迹命名,塑某知名会展专家的雕塑,看到这些,同学们都会肃然起敬,增强对该职业的向往;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会展策划大赛”,得到富含专业意蕴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置于校园一角,美化校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对本职业的认可度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开展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发展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校园系列讲座、主题演讲与辩论赛、文化艺术节、素质拓展、体育等活动,比如成立专业性较强的社团,围绕本专业近期的动态,开展专题讨论会,定期邀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座谈,分享成功经验;开展真实情境的专业模拟,这样不仅拓宽了高职生的专业视野,还为他们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平台。比如会展专业,就可以进行以下一些专业性的校园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每年设置“会展文化月”、“会展文化周”,此类活动的举办交由学校会展专业的学生社团负责,从活动的选题、策划、立项、成本的估计核算及最后的组织实施,让他们的专业知识真正落实到现实当中,同时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会展领域前沿理论的宣讲等会展宣传工作,这类小型的展会,不仅陶冶了学生的职业情感,也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行业协会等教育资源,为会展专业学生提供机会,可以进行校企联谊,与企业员工进行密切交流,加深学生对会展行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职工的岗位要求及所需的职业素养;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企业实习,积极与博览公司、公关公司等联络,多渠道为学生实习锻炼寻找机会,可以是短期的实习,或者一个项目的跟进见习。这些活动,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高职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策划执行能力等从事会展业必备的能力,培养了奉献、创新、责任、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

篇10

(一)对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向上的思考

理论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占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我们对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那么,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工作实践反思的是,我们真正认识到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了吗?如果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我们真正彻底贯彻了与之相关的教育了吗?从现实情况看,答案可能不容乐观。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存在着一些片面重视属于显性职业素养的职业技能,忽视更重要的隐性职业素养的“一白遮百丑”现象。其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在执行中没能全面、深刻的把握它的整体内涵,出现了将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的错位现象,错误地导致了对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异化、简化,自觉或不自觉中忽视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高素质”这一前提,导致了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不到位。结果,偏重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等“软实力”。学生发展没有后劲,缺乏持续推力。学生即使今天就业,明天可能就会下岗。当然,我们强调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反对“为技能而技能”的片面思想,并不是强调“为素养而素养”,忽视技能培养,而是“为素养而技能”,否则,会走上忽视技能的另一个极端。因此,目前,要得到用人单位对职校毕业生的充分认可,职业学校应该着眼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全局,并真正回归到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轨道上来。

(二)对把握职校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内容上的追探

1.独立思维意识一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人们的一切职业素养难以真正形成。特别是当今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性等消极现象,使人们往往产生浮躁的心理和难以辨别下的盲从。让学生建立独立的职业人格,学会思考、辨别,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指导他们职业成长愈发必要;二是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职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能够简单的生存下去,而是让学生生成性存在,个性得到发展,且是可持续发展,具有创造性。可以想象,不培养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是很难真正贯彻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充其量,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是无内涵的、一时的“高级工具”,只能是被动式生存,不可能去主动适应甚至是创造的人;三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动态递升的过程,精神需求是人类更高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在赋予学生生存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他们的精神建构,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

2.法治观念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两者关系密切。职业道德是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培养职校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开始。试想,如果一个人基本的法律职业素养不够,不能遵守法律这个最起码的社会规则,还谈得上遵守什么职业道德呢?又谈得上什么职业素养呢?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再者,社会的进步需要法治,进步的社会则需要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增强职校生的法治意识,就是增强他们的权利与义务观念,相应的就会提高他们作为职业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这无疑会推动他们良好隐性职业素养的尽快形成。

3.自我反思意识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反思能激活思维潜能,凝聚智慧力量,推动个人前进的自觉性。特别是在浮躁的、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下,学会静心反思,才能不断自我进步,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创新,避免盲目自大,眼高手低。教会学生不断反思,使他们具有一个高度自觉性的、高素质的灵魂,是促使他们长期保持良好职业素养的精神保证。

(三)对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的沉思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形成、逐渐完善的过程,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性工作,而且,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仅就职业学校而言,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是学校哪个部门举办几个活动就能建成的。因此,职业学校忽冷忽热的各类间断性、运动式职业素养教育活动是不可取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春风化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不能暴风骤雨。功利性下,若追求以一时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长期性,必然是短视和短命的行为。为此,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重在长期建设,贵在坚持,不能省力气。职业学校应改变工作上不系统,缺少统一规划、部门协助的做法,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和协作互动的良好机制,职业素养培养遵循从职校生到准职业人,从准职业人再到职业人的递进式建设路线,创建环境美、校风纯、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生态氛围,使学生把职业素养稳定在行,固化在心。

篇11

(二)时间进程节奏的控制

新闻主播在进行突发事件的直播过程中,需要根据事态的发展以及节目编排的流程对播报的集成与节奏进行控制。主播需要快速高效的选择与设计语言,将记者的报道、嘉宾主持的分析等串联在一起。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变营造出节目播报的节奏感,依据自身的播报经验巧妙的起承转合,让新闻直播变得更加生动。

(三)对意外情况进行疏导

在播报突发事件的过程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况,对新闻主播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考验。直播过程中,新闻主播与前方记者的连线是获得事件现场动态的重要途径,但是不乏出现线路故障的情况,此时主播需要及时救场。在进行一到两次的呼叫未果之后,向观众进行解释,然后继续对实践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介绍,或者是与嘉宾进行沟通,为技术人员维修故障赢得宝贵的时间。

二、提升新闻主播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新闻主播的三高构建策略

1.高尚的职业道德追求

通常而言,职业道德就是和人们的职业活动具有密切联系的,与自身职业特点要求一致的道德准则、品质以及情操的总和。职业道德既是职业人员的活动进行要求,也是自身职业对社会产生的道德责任。新闻主播的职业道德在责任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规定主播在何时何地都应当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决抵制主观臆测或者失去公允,在播报的过程中体现正直善良、谦虚守信等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新闻主播在播报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会更加具有感染力。媒体人的一言一行对媒体产生影响,主播的职业道德精神既是对媒体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2.高超的即兴评讲功力

在报道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故障导致的语言表达失误的现象在电视直播过程中非常常见,在没办法与现场记者取得有效沟通的情况下,主播也不应当随意进行臆测,任何带有个人经验式的或者片面的口语表达都不应该出现在直播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播应该沉着冷静,调动自己的思维,流畅、完善的表达,等到故障维修完毕之后再与记者联系。

3.高端的审美品位

主播是连接媒体信息与观众的桥梁,不但代表着媒体的形象,更是观众的榜样,而榜样带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主播的影响力在播报的过程会渗透到各个层面当中。而高端的审美品位能够让播报过程更具有吸引力,提升节目的观赏价值,而低劣的审美则会降低观众收看节目的兴趣。主播要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最重要的就是在自身专业修养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艺术方面的特长,通过掌握舞蹈、绘画以及表演等学科的知识,增加个人对于美的感悟。

(二)主播的思想全能构建策略

1.掌握记者的素养一名优秀的主播首先应当是一位优秀的记者,在发达国家,传媒较为发达的地方都会将是否具有丰富的记者素养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比如在美国,从记者中挑选主播的比例超过99%。相较而言,我国的主播多出身于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实际的采访经验,其中大都是一些固定模式的语言,很少出现切中要害或者引人思考的语句。所以主播在坐上主播台之前在社会中体验真实的新闻采访与实践,设置硬性标准。在自己的意识中形成记者型主播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播报过程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展示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2.掌握编导的素养主播需要具有一定的编导意识,掌握编导的相关技能,从而根据节目的整体布局,了解编导是怎样根据新闻的实际情况以及节奏需要进行编排的。只有更好的掌握大局意识才能够让直播播报过程发挥更加稳定。

3.掌握摄像以及后期的素养主播很有可能需要对现场进行采访与播报,当摄像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不能正常工作时主播需要及时救场。不要求掌握更加深入的知识,但是基本的光圈、调焦等操作应当掌握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播最好自己扛着摄像机体验一下他们的工作,增加自身的经验储备。

4.掌握主编式的能力与素养在熟练的掌握上述三种技能之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主播阅历的丰富,能够很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主播还可以行使主编的职能,掌握全局,与新闻播报团队协作,打造突发事件的新闻直播精品,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提升。

篇12

1.2臭氧氧化技术

臭氧如果具有强氧化性,就能在水中迅速自行分解,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除臭、杀菌、脱色以及去除有机物的作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绿色氧化药剂,这种技术主要运用于海水工厂养殖排水水质的处理中,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能够有效分解、溶解以及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1.3紫外辐射技术

紫外辐射技术利用紫外辐射对水体进行消毒,不仅能够破坏水中残留的臭氧,还能将大量的病菌杀死,具有无毒、高效以及低成本的特征,紫外辐射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养殖排水水质改善技术,主要应用于水产生殖排水的循环过程中。

1.4其他处理技术

在对水产养殖排水水质进行改善处理的过程中,离子交换技术以及电化学技术也是一种水质处理技术,但是离子交换技术主要在水族馆或者科研项目中运用,应用范围较小,而电化学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不完全适用于生态农业园的需求。

2生物处理技术

2.1人工浮床净化技术

人工浮床净化技术通过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规律,利用高分子材料和混凝土等载体,对水生植物进行种植,使其发挥清除水体污染物的作用,这种技术能够净化水质、美化水体景观,为生物创造生存空间的功能,促进周围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加强其生态系统的完善,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生态农业园区的水产养殖排水中。

2.2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能够按照水体的具置和实际情况,模拟湿地的结构与功能,综合净化与处理污水,构成水体、基层、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等人工湿地的主要元素,对铵、氮、硝酸盐以及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进行有效清除。

2.3水生动物净化技术

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就是将水生动物放养于水产养殖所用水体中,不仅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还能提高生态农业园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兼具实用性与经济性的水质净化技术。

2.4水生植物净化技术

水生植物主要有沉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漂浮植物,通过水生植物在生态农业园水产养殖区域的种植,能够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并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同时能够有效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篇13

在评价员工能力方面,过去所采用的方法都比较的片面,如资历评价、绩效评价等,无法将员工工作的能力给充分体现出来。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我们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了岗位素质能力、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岗位素质能力体现了员工的某些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则是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些工作效果;工作态度则是他人对员工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员工行为、思想和人际关系,通过结合这三个方面,可以将员工的综合素质给客观的反映出来。员工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来考评员工的岗位素质能力,人力资源部门审核考核结果,其占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又包括三个小指标,分别是基本素质、专业技术能力、拓展能力,每一个指标包括五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差、较差,科学评价。公司业绩考评委员会来考评工作业绩,通常只需要将绩效管理体系中月度绩效考评得分和年度绩效考评得分给直接提取出来,占到了百分之四十的比重。员工所在部门的负责人结合员工表现,考评工作态度,可以将绩效管理系统中工作态度的评价方法给借鉴过来;最后员工的综合能力评价结果由公司人才工作委员会负责汇总和计算,结合各自的权重,相加员工的岗位素质得分、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较差四个等级。在能力评价结果应用方面,不管是职位晋升、先进评选,还是后备干部推荐等方面,都可以参考员工素质能力的评价结果。借助于这些评价结果,领导也可以对员工的发展现状进行有效掌握,对人才发展战略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对于弱势专业,及时的强化。另外,通过应用评价结果,员工也可以将自身存在的不足给找出来,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自身素质;可以对培训效果比较客观的检验,这样就可以对培训方式持续改进,构建的培训体系,更加符合员工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