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堂主要问题和建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主要问题和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主要问题和建议

篇1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是新课程的设计思路之一。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城市交通运输》时,我课前要求学生对当地的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考察,了解本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道路网的组成、交通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写成一个小报告在课堂上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香港城区电子地图,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特点。接着我提问了几个学生,由他们根据自己的调查报告阐述我市交通运输特点,思考我市和香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异同点。在学习“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一部分后,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我市交通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由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我与学生一起对每个同学的建议进行了评价,并表扬了他们,最后我提议由学习班长负责就这个问题,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写一份可行性报告贴到学校班级网站上。

三、合作交流,提升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让学生“生疑”、“质疑”、“辨疑”的情境,营造探究问题的气氛,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珍视合作交流中产生的新知识的价值,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学习《文化景观的构成》一节时,我先

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教材中三个学生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云南傣家竹楼,国粹京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最后由学生提出问题,评价教材中学生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师生交流,真正理解什么是文化。我又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区分什么样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属于文化景观,这些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

四、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需要师生共同去挖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在讨论中创新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这种尝试讨论的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教学步骤。

2、在求异中创新

地理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又要在教学之时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创新。

篇2

二、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

生态学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社会各个学科的研究中,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便是其中之一,认为外语教学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一个要素的细微变化都会对整个课堂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英语听力学习即学生与听力学习环境互动的过程、听力课堂各因子之间的互动。其中环境具体指学校与课堂构建的大环境,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对学生听力学习影响最大;因子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关系等,这些因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能和谐共生,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职英语听力课堂的生态失衡

本文尝试从生态外语教学观来评析英语听力教学中所存问题,寻求生态课堂构建的对策,给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些英语听力教学的改进建议。

1.课堂生态主体师生互动缺乏

但当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依旧沿袭以往被动型的“课本讲授+答案讲解教学模式,即便是所谓的“数字化教学”也只不过是大都是将书本知识完全搬到数字化的“黑板”和“粉笔” PPT或投影机上, 本质上还是未脱离“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老师在语音室借助录音设备完成教材内容是最终目标,扮演“磁带播放者”和“答案者”的角色,而学生成了“被动接收者”。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无法缺乏真正的教学互动。这种教学乏味枯燥,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活动的参与性, 严重的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堂生态中生生互动缺乏

听力课主要在语音室完成,其教学环境不同于其它课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坐在操作台后,学生座位独立隔开,师生之间主要交流工具是耳机,学生和学生更是几乎没有互动。语音室特殊的课堂布局导致一些学生低着头做别的事情,沟通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相互的交流,课堂上及时使用语言机会的减少不利于语言的学习。

3.课堂生态中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缺乏

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时间不断积累逐渐提高的过程,但目前高职听力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而任务量大的问题, 教学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 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教材,加之教材的听力材料某种程度上多脱离现实生活,真实性不够,练习形式缺乏多样性,周而复始,学生厌倦这些听力模式,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机的生态联系,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英语听力生态课堂的构建

大数据时代为高职听力教学带来观念到实践的全面变化,为了改变高职英语听力课堂生态失衡的现状,需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高职英语听力生态课堂。

1.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听力教学中课堂大部分教学素材仅局限于教科书,难以保证材料的时效性,为了增加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补充一些与社会接轨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大数据能突破教材局限,为听力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通过慕课网学习平台系统学习国外顶尖的精品课程,也可以通过专业性英语视频网站进行系统性的听力学习。难易适中,时效多样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和谐生态课堂的构建。

2.设计课堂活动。每天一成不变的课堂活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能促进课堂生态中的师生和生生互动。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促进互动的课堂活动,增加师生之间、全体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使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协调者,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灌输,传授听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教学平台,学生既是各种数据的使用者也是生产者,教师可利用这些数据痕迹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可通过对比与其他学生的学习进行反思。三是除了大数据学习平台及专业网站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下载各种听力学习软件,这样英语听力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不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更加灵活。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必然增多,有利于听力生态课堂的平衡。

篇3

1.德育优先意识非常淡薄

实践中可以看到,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社会舆论以及教育政策的导向,使得很多小学的办学宗旨出现了偏离,尤其是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屡见不鲜。同时,抓升学率的成果非常直观,而德育工作的成绩却没有衡量标杆。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堪忧

实践中可以看到,部分小学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甚至没有专职德育教师,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在德育教育师资力量建设过程中,德育干部通常忙于学校管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上级培训,很多培训活动只是形式而已。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德育意识建设,强化育人责任感

在实践中,应当以“德育为首”作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只要从在思想上加强重视,在行动上有效落实和执行,才能将德育工作有效地落实到实处,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成效。同时,还要求德育老师转变思想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2.加强小学德育师资力量建设

实践中,应当切实加强小学德育队伍建设,这主要是因为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老师的个人素质。基于此,学校应当选择最优秀的干部组建政教处,将最好的教师放在班主任岗位上。与此同时,还应当将德育队伍建设与教师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对中老年教师应重点更新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3.明确小学德育教育目标

篇4

专业法语基础阶段的口语如何教,如何教好,是摆在我们口语老师面前的一大重要问题。《高等学校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口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各种日常语境中交流思想的能力’。”

针对此目的,我们如何有的放矢,关键在三点:

如何做到日常语境?怎样有思想?这个能力如何培养?

《高等学校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又对口语说进行了指标性确定: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基本过关;培养学生会话能力时应克服典型错误①;培养学生连贯叙述的能力。

为迎合此目的和指标,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形势及形势下存在的问题,以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及指标。

1 专业法语基础阶段口语的课堂元素包括学生、老师、语言及环境四大要素

1.1课堂主体:大学一、二年级法语专业学生

1.1.1国情

2001年,教育部要求从2001年秋季起, 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小学英语课程。随着这个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各地小学开始陆续开设英语课。在此之前,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为止,约有700万小学生在校学习英语,每周平均3课时(梅德明,200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2007年中国青少年人口详数”调查研究显示,小学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为10564万人。

1.1.2学生特点

现阶段的法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出生在93年以后,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英语学习,有的甚至更早,到目前大学一二年级,已经有10余年学习英语的历史。可谓除了母语汉语外,英语就是他们最为熟知的第一大外语。而法语,作为专业语言,实质上是他们的第二外语。

因此,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是带有双语背景的群体。

1.2专业媒介:老师

法语语言的传授在于老师。但我们国内外语专业的老师大都是国人,外教辅助口语。因此,当老师是国人的时候,如何能国人对国人来上好外语口语课,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3 专业主体语言:法语

处于初级阶段的法语是学生的专业语言,理论上讲,属于第一外语,而学生熟知的英语作为非专业语言,就成了第二外语。这与学生实际语言状态截然相反。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们开始着不为熟知的第一外语——法语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法语专业的学生抱怨,怎么我的专业还没二外学得好。

作为语言,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拉丁语族);英语是印欧语系下的日耳曼语族;汉语则是汉藏语系下的语种。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可以说,不言而喻,汉语和英语的区别是多么之巨大。因此,从汉语到英语的学习是不容易的。带着汉语和英语的背景进入法语专业的起点,可谓更加之不易,虽然英语法语同属印欧语系,但分属不同的语族,其间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三语环境下,汉语、英语与法语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影响一:汉语式法语。

经常发现有人用“attention”来提醒别人注意,这不符合法语习惯,典型的汉语式法语。因为我们中国人在提醒别人注意的时候经常会说,“注意了”,单从词面来看,“注意”对应的法语词是attention。但是事实上,在法语里面“attention”只有在提示别人“危险、小心”的时候才用。如果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则是用短语“s’il vous pla■t”。

影响二:英语式法语。

在法语当中,有一些同形同义异音词:桌子 table /’teibl/(E②) —/tabl/(F③),父母parents /‘pe?藜r?藜nt/(E)—/par■/(F)。在口语当中,一不留神,就可能发生语言穿越。另外,法语和英语有些词词形相同但意思不同,容易让人张冠李戴。比如:

影响三:汉英式法语。

三种语言,三种不同的习惯与表达,难免会出现三语穿插现象。

解决方案:建议以母语汉语为中轴线,对比中法、中英区别。

1.4语言环境:中国文化氛围

国内外语教学,大环境自然是中国的。中国老师、中国同学、中式场所、中式教育模式等等。如何在这样的一个中国环境下搞好法语口语教学,是比较头疼的问题。

那么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学生具有双语背景,中国老师,法语与中英迥异和中国大环境,如何上好口语课,达到大纲要求呢?俗语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师和学生双方都有义务和责任:

首先,对于中国老师而言,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把外国语言的应用规则:语言构成、运用条件、应用习惯、以及与中英文表达的异同点等等清楚明白地传达给学生,不存在文化及语言障碍。问题在于老师备课要充分到位才行。

其次,学生是作为课堂的主体,有义务领会外语表达的特点,掌握区分中英法的表达异同的方法。在中国大环境下,有意识地想象相应的语言环境,注意异同。

2 培养学生的法语交际能力

篇5

1.1 校领导百忙中参与听课评课,深入教学第一线;关注公开课进程,重视细节落实,联系名校专家教师,承担接送招待琐碎事务;

1.2 教研室组织实施过程中得到教务处、校办室、总务处等科室的鼎力相助;

1.3 本次公开课主阵地在高一年级,但高二、高三年级全力配合,评委以高二年级教师为主,大家按时到位,工作任务是高强度,工作态度是高负责;

1.4 本次公开课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四个学科,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全程跟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听课评课指导,任劳任怨;所有这些都生动地展现了我校教师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风范,也充分体现了我校领导集团在培养教师成长,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决心与信心。

2、教师走向课堂主导,学生走向课堂主体,呈现出新课程改革深入课堂形神兼备的良好态势

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本次公开课的重点,参赛的10位教师基本上能够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实现这个要求。

2.1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组织学生的自我探究、交流讨论活动,能够较全面地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思路。

莫如波老师的语文课堂,走进文本到走出文本的构思很有创意,使教学探究不停留于文字表象,而上升到意境美的层面。杜小芹老师的数学课堂,问题设置层层推进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构思,使一节原本枯燥数学课也有声有色。

郭金萍老师的语文课堂,通过人物遭遇对比人物情感,在鲜明的落差中探究人物内心世界,使诗词鉴赏对意境的理解更为透彻。

2.2 课件与文本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鼓励性的评语吸引注意力,围绕着学生展开教与学活动;赵巧娟老师的历史课堂,分组讨论探究,课件辅助文本,有效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刘思雨老师的语文课堂,课件展示问题,文本探究问题,两相适度结合,引导学生进入鉴赏心境。

2.3 图片、数据、视频进入课件,注意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生活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翟宏斌老师的历史课堂,生活情境,漫画形式,寓庄于谐,使严肃的政治课题也变得富有亲和力。

莫如波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情境相生的动态画面,引人入胜,营造了极富学科特色的教学氛围。

2.4 教学情绪饱满,语言风格个性飞扬,或生动形象,或激情饱满、或风趣幽默、或严谨准确,富有感染力,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郭金萍、李倩倩、余方、庄水田等年轻教师,热情,青春,有朝气,有活力,让课堂流淌着灵动的思想,让课堂洋溢着求知的力量;杜小芹、翟宏斌、赵巧娟、鲁平等中年教师成熟、稳健、循循善诱、课堂组织从容,举重若轻,学生学习过程快乐轻松。

正因为本次公开课呈现出如此丰富的特点,每位教师都在个性化地教学过程中对“读疑研导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所以本次公开课设立了三类奖项:风采奖――侧重于肯定教师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风貌,创新奖――侧重于肯定教师构思设计匠心独运的个性,英才奖――侧重于肯定教师课堂组织的实效性。

3、学科专家全程跟进,零距离交流指导,体现了我校务真求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导向

公开课既是教学实践的提炼与最新教育理念的结合,也是平时课堂教学的缩影,是对以往教学的反思与再提高,它需要反复实践与再反思。

听课究竟听什么?评课究竟怎么评?怎样看待公开课?是研究课还是展示课?听课人是抱着研究的心态还是观望的心态?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专家与教师的评价标准各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每一期公开研讨课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期公开研讨课特邀专家根据本次研讨的中心确定了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参数:教师对文本的把握是否准确,强调深度;教师对课堂“读疑研导悟”环节的设计能否明白有效地传递知识,强调清晰;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是否符合培养思维的教育规律,强调适度;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和活动能否及时应对和引导,强调质疑。

在专家教师、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座谈会上,大家充分肯定本期公开研讨课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主要问题:

3.1 对教材的研读还不够全面透彻。深研文本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根本,也是确定教学方法的依据。

3.2 对课件的使用还不够科学灵活。公开课,教师与学生不应被课件预设的内容牵着鼻子走,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讲究“辅助”二字,凸现教师本身即是最好的“媒体”。

3.3 对分组讨论的引导还不够深刻细致。热闹不等于思考,课堂不能只有交流形式而忽视思考本身。

3.4 对教学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完整严谨。最后“悟”的环节可以使课堂显得完整、有始有终,也能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提炼重点,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有的老师匆忙下课,使得课堂质量与延伸受到严重影响。

客观地说,我们对于评价公开课从来不会简单地定义为成功或失败,而是关注教学的全过程,从实效性角度全面衡量课堂的高效或低效特质。

篇6

小学管理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此应当全面考虑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现实情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尤其对农村小学而言,由于经济条件、教学基础较之于城市小学,相对比较差一些,所以加强对农村小学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缩小城市与农村小学之间的差距,对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农村小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存在教学思想上的偏差――重智轻德现象非常的普遍

对于农村小学校而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等,都比较的弱,在考核评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和制约因素,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多数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主要注重小学生的知识传授,比较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比较关心课堂教学,严重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培养,德育教育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软肋。

1.2教育科研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据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老师只顾着课堂教学,加之条件比较差,教育科研工作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所谓教育科研,只不过是每个星期开设几堂公开课而言,或者只是写上几篇简单的论文。此外,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都是为了搞科研,而去搞科研,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这种走过场、走形式的教育科研,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1.3农村小学管理中缺乏人文性关怀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教师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制度上的管理,关注制度实际约束效果,而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比较匮乏,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严重忽视了对教师价值以及人文层面的关怀。同时,农村小学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思想上的不重视,对平时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重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才去亡羊补牢,这种管理模式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

2、加强农村小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农村小学管理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农村小学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原则

农村小学管理中的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此过程中还要提高学校的服务管理意识。在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和尊重师生的意愿,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和热情,关注师生的生存与发展。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师生的管理主体地位、核心以及动力地位,而且还要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参与精神和积极性、突出师生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在小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受教育者自我成长、教育管理之目标,而且还要充分重视全校师生的情感诉求,以促进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2.2注重学生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特别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在该种体制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严重的忽略了,因此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以及互尊互爱的教学管理氛围。

由于当前国内很多农村小学建设能力、资金实力等,都非常的弱,因此其管理更倾向于将校园文化作为无用产品,正是在该种片面的思想观念,成为小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重大桎梏。校园文化代表一个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应当明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更多的还需要德育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以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当前的形势,农村小学管理领导、校长,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可以采取开讲座、成立小学生社团、举办诗歌朗诵活动以及学习雷锋小组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增强农村小学校的人文文化实力,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目标。

2.3较强合作交流,形成办学合力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主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落实各项政策和规范,很少独立与外界进行交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本该是一个开放系统,应当从外界吸收和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成果。因此,笔者建议农村小学校应当与外界加强联系,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应当通过交流和学习,将外界尤其是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引进来,再结合在身情况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化管理。学校还把每学期的工作绩效向家长公布,以提高学校在家长中的透明度;争取家长在合作中为学校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支持。

结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标要求的不断落实,对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加强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一、了解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无效行为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无效行为主要是教师对于高中课堂英语写作练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教学规划。教师对于写作内容、写作方式、训练目标等随意性强,忽视了相互间的衔接性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渐进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情和学情的变化来制定教学目标的话就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这样的教学行为也就是无效教学行为。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指导不够,方法不正确也是课堂写作教学活动行为低效的重要原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词汇、语法使用的准确性,对写作内容和真题篇章的架构以及上下连贯等写作技能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课堂写作教学模式中方法应用也不恰当,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没有完全为写作和运用服务,短文组织凌乱,对于写作后的评价也没有采取积极的鼓励。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评和学生间互评结合文章的总体内容给出评价,然后再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

二、分析写作教学无效现象,促进写作训练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也是整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它指导着课堂活动的方向,也是检验课堂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课堂活动的目标直接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有很多问题。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往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导入是为课堂主体内容做铺垫的辅教学活动,而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利用课堂导入,使主次颠倒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过于形式主义而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的无效行为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课堂讲解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提出某一个话题并要求学生进行讨论,但是学生在刚刚接触某一个话题时,思维较为局限,需要搜集和寻找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使学生讨论环节成为了无用之功,学生要么没有思路无话可说,要么偏离主题,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必须要有大量词汇与素材的积累。而学生在进行写作课堂训练时,只有在课下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准备,搜集素材和相关资料才能在课堂讨论缓解游刃有余,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在同学间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形成优秀的英语作文,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高中英语教学在写作的后期也存在一些无效的行为。目前教师普遍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对高中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评判。然而,受到自身英语写作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难以发现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候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有可能会误导同学,使学生在学习不扎实的基础上接受到错误的建议,从而产生更大的问题。而部分学生之间互评过于形式化,学生之间碍于情面即使发现问题也不好意思指正,只是进行正面评价对于问题避而不谈,从而使学生无法找到自己的问题,写作水平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针对写作教学无效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篇8

G641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针对未来社会建设重要主力的大学生所进行的集中而系统的价值观教育,某种程度上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文简称“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风向标之一。本文在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一至大四文理科各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得出结论。本次调查发放了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共计180份,有效问卷173份,占96%。

一、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与影响力

数据显示,大学生了解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途径是思政课堂、网络媒体和电视广播,分别占35%、25%和24%的比例,体现出思政课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渠道重要地位。然而,在根据备选项所提示的当前思政课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进行评判时,半数大学生认为“内容枯燥繁杂”是最主要的问题,35%大学生把“灌输为主,缺乏课堂互动”作为首要问题,15%的大学生则将主要问题归结为“教学媒介单一、呆板”。说明除了普遍认识到思政课程的理论特性外,尚有半数大学生把思政课的问题归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其中的大多数愿意接受更多的课堂互动,充分显示出参与课程的主观意愿。在遇到价值观方面有困惑时,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消化”和“向朋友或同学”寻求帮助,各占38%和35%,而选择向更加专业和权威的思政课老师及家长求助的比例却仅各占15%和12%,加起来比例都不到三成,令人担忧。

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65%的大学生持积极赞成的态度,3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另有5%的学生表现出明确的不赞成。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给了文体明星,占比高达65%,而其他行业诸如商界、学术界、科技界和政界的大V们却一起共享了大学生剩余的三成多注意力,彼此间吸引力的差别并不大。文体明星天然的高显示度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而对这些大V们的言论,大学生们却表现出较为独立和客观的态度,有46%的人认为不总是相信偶尔也会小心求证,而37%的人却表现出对大V们讲了什么并不关心,只要自己有观点即可。对于有悖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言论,七成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关注这些言论的具体内容,剩余三成中确信这些言论有道理的和推断是水军而不予置信的各占一半。可见这些负面的言论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干扰,但也没有证据表明该干扰会扰乱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

二、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

在让大学生将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词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后,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从得票率位列前三的角度看,为便于分析,以十票左右的差额为标准,可将12个核心价值观名词约略分为四个梯队,“富强”以67票显示出最高的认可度,是位列第一梯队的唯一领先者;依次排在第二梯队的“平等”、“法治”、“爱国”、“诚信”、“民主”和“自由”票数差距不大;第三梯队与第二梯队有近20票的差距,而每个词彼此间也有一定的差距,依序分别是“文明”、“和谐”、“公正”和“友善”;第四梯队的“敬业”则仅有2票。

(注:表中各项说明,“名词”为“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词”,“前三得票”为“位列前三得票数”,“前三位次”为“位列前三得票位次”,“榜首得票”为“位列首位得票数”,“榜首位次”为“位列首位得票位次”)

从居于大学生心目中首位的价值观名词看,位列前三的为“富强“、”爱国“和”民主“,前两位和第三位拉开十余票的可观差距,体现出”富强“和”爱国“成为大学生心中首要的价值观;”法治“、”文明“、”平等“、”自由“和”诚信“得票数均在10-15票之间,相差不大;”和谐“、”公正“、”友善“三者的得票数在十票以内;排在末位的“敬业“则一票也没有。

三、分析与对策

篇9

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也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路,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国内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阶段的教学压力非常大,而且课堂教学氛围比较紧张和严肃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将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多老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课堂主体地位,导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式依然非常的普遍。比如,某道较为复杂的高考数学题目,教师通常会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非常乏味、枯燥。

2.课堂教学实践中,过分地相信和依赖教材内容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还依然非常依赖教材,严重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调查发现,当前国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始终将教材内容视作权威,

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教材内容从未有过怀疑,更谈不上批判意识的养成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一切行为,完全由老师掌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3.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基于教学本位和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长期以来,高中教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形式是一堂课45分钟时间,其中老师讲解的时间大约为40分钟左右,而学生的练习时间只有5分钟,甚至更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回归教学本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锻炼和交流。比如,课前可抽出大约20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再用大约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最后的十分钟,才是老师点评、指导和纠错的时间。通过实施改造教学模式,高中教学将会重新回归本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首先,让学生看到积极的期望。积极期望就是指基于对高中阶段学生心理情况的考虑,积极引导学生要对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充满自信,要提高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

其次,从可达到的目标开始。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而言,应当明确一个非常小,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通过不断的进步来提高学生的信心、热情。同时,决不可急于求成地期望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因为学习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从小目标的实现开始,最终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的大目标。

2.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当前的新课标背景下,创新高中阶段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践中,建议利用几何画板,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深挖学生的学习潜力。

首先,利用几何画板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于几何画板而言,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动态功能,可使原本较为抽象的相关概念更加的具体化,增强其直观性。比如,实践中可利用几何画板让抛物线图像发生一定的变化,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如下图所示。直线Z和焦点F的距离d通过鼠标拖动点可以有效改变,而且抛物线自身的形状也会随之而变。通过动态画面的展示,学生可联想到抛物线本身的性质,然后再用定直线f、焦点F之间的距离d来反映,由此可以由定性到定量。通过动态展示,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选取和教材关联性较大的资源作为素材,并且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高中数学概念、结论予以构建,从而为高中学生呈现最为直观的数学知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引导他们自觉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整体性和全局性,有效简化课件内容,关注学生的听、看以及色调、声音和图片。比如,三角函数教学过程中,可将函数图像变化演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操作,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三角函数的认知。

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教育界同仁参考和斧正。

篇10

一、多媒体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方法

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突出创新,加之书写能力有限,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忽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基本上没有一个字,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板书,能够将课程内容及框架完全展示在黑板上,学生可以边听边记。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在实际讲授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漏洞,这就需要利用黑板来做一补充。如此一来,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另外,书写能力较好、文字书写漂亮的教师,还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性将会得到大幅提升[1]。

(二)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

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或者过于紧张,两眼不理多媒体课件,两手不离电脑键盘、鼠标,多媒体课件演示中,仅仅扮演着阅读和放映的角色,基本上对学生无暇顾及。如此一来,多媒体教学成为影响师生双向交流和沟通的障碍。与此同时,一些多媒体课件播放过程中,需要适当遮挡教室光线,师生基本上处于黑暗的环境中,更难以确保课堂教学成效[2]。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有效沟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缺乏关联性

表面看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非常简单,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一些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当中,利用较多的文字去填充,甚至将书本内容完全照搬上去,在演讲过程中,充当放映员、演讲员,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同时,一些教师所设计和制作出来的课件背景与文字颜色趋于一致,造成学生无法更为清楚的看清内容,特别是坐在后排的学生和视力不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非常吃力,而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感受,一味的强调课程进度,从而忽视了最终教学成效。另外,一些教师所设计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单一或过于花哨,过于单一的课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过于花哨的课件,对学生有限的注意力进行了分散,同样难以起到高效教学的实质性作用。

二、多媒体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尽管传统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但是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忽视,这就需要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积极作用。由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和特色十分突出,所以古代文学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要从思想上接受新事物,并不断学习和运用新事物。当然,多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唯有二者相互关联、共同促进,方可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二)强化师生课堂交流和互动关联

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被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且可以被视为教师和学生课堂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一种平台。多媒体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和实践。与此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与学生建立密切交流和互动关系。比如:可以创建讨论小组,就课堂教学问题展开讨论,进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切实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质量普遍偏低。究其原因,主要与教师专业化程度、基础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关。因此,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和古代文学教学质量过程中,必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综合性水平。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面向教师提供教育和培训活动,并组织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竞赛活动。同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设计中,要多方面、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课件资料,并积极接受和采纳学生的意见、建议,从而达到丰富课件内容、提高课件有效性、实用性的目的[3]。

参考文献:

篇11

一、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束缚,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学生为听众”的现象,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物理实验教学形式大于内容

物理是一门需要时常动手做实验的课程。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并思考相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然而,大部分教师却没有给予物理实验教学足够的重视。

(三)教师未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二、新课程改革后,物理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恢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在讲到熔化与凝固时,为了更方便直^地使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熔化与凝固曲线图。学生在绘制完曲线图后,会总结出:熔化时,晶体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凝固时,晶体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而非晶体则不存在熔点和凝固点。学生在绘制曲线图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能有机会思考熔化曲线图与凝固曲线图的区别,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从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到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我们不难发现,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燃起兴奋并激发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物理课堂的互动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物理教学要求,恰当地提出能够激起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探究的理解性问题。将课本中生涩难懂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从而使其主动寻求物理的奥秘。

例如,在讲到热传导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讲解: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这样一来,老师不仅能清楚地讲解课本知识,还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改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确保一定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新课程改革后的物理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物理教学的创新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致力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主要通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首先针对此项课程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主要针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思路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所应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应对关心的重点展开深入探究,并进而提出恢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进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形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等设计与实施策略。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新课改下相关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一些设计与实施,提供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篇12

上学年度是我们学校的成长年,本学年度是我们学校的质量年,我们学校地处温江北部边陲,老师们经常晨兴而出,带月才归。上学期,在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校顺利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从上片期末考试各数据来看,我们学校6个年级,21个班,语数英三个学科,16项综合指标,没有1项垫底,有13项在上片排名前3,有曙光就有希望。这这学期我们准备从以下方面寻找突破口。

一、存在的问题。

(一)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具体工作包括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制定等,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学校存在以下问题:

1、“仍存在拿来主义现象”,不加修改,直接运用;

2、教师用书“保存完好”,没有阅后勾画的痕迹,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

3、教案上体现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没有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4、检查主体单一。

(二)上课:课堂是老师教学的主阵地。学校目前存以下问题:

1、部分中老年老师还是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存在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少。课前不预习,课堂不设疑,整节满堂灌,课后检测题没有针对性地印点卷子完成任务;

2、部分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3、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没有自己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

(三)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缺乏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

2、作业不分层次,为应付学校及上级检查,只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深度和广度,更谈不上作业训练的梯度;

3、作业批改不及时、作业量不够;

4、同年级同学科各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四)听评课:每学期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本意是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部分老师明显是假课;

2、听课之前没有准备,只当完成任务,流于形式,缺乏主动性;

3、检查的滞后性和形式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五)质量管理:

1、部分老师没有强烈的质量意识。

2、部分老师既不抓教学成绩,也忽视对学生习惯能力的培养,一味地埋怨学生素质是如何的之低,家长怎样不配合。教知识时不推敲教法,考完之后不注意复习巩固。

(六)校本教研:

1、教师缺乏内在需求和研究能力(内因) 。

一是形式上重视,实质上轻视。教研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简单重复、低水平徘徊、缺少深层次思考等同题。在听课、评课活动中,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就是漫无边际空谈,要么没有话谈,或者只有一个或几个教学骨干在发表自己的教学感言,好话多,建议少,没有问题的聚焦点和对碰点,教研活动的目的没有达成。这样的教研活动没有对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真正起到作用,活动也就慢慢地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是嘴上重视,心里轻视。近年来,虽然有许多年轻教师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教学研究方面缺乏经验;中老年教师面对新课改、新教材、新教法,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惑,总觉得只要抓好教学质量就行,事业进取心不强。因此,给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校本研修上,嘴上重视,心里轻视,不管什么教研教改,咬紧质量不放松。

三是评先晋级时重视,平时工作中轻视。特别是在职称评聘上,教研成果似乎成为评聘的首要条件,成为教师相互竞争的主要依据。在平时的工作中,校本研究也流于形式。

2、学校与教师所受干扰太多(外因)

一是大部分教师负担过重,没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务实与创新研究。如各级各类各个部门的检查、验收、评比以及各种竞赛牵涉学校大量的精力。教师经济收入低、个人生活有许多不便。学校生源让教育教学事倍功半。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压力下,大部分教师青春早逝。

二是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我们学校每个教研组每个学期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转转课”校本教研活动,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知道怎样去搞教研,特别是对一些教改实验、专题研究更感到无从下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热情,降低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因此,专业引领是教研活动能够得到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研活动一定要有问题要有研究,要形成对问题的解决策略,哪怕一个学期解决一个问题,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好处。

二、应对的策略。

对学校在教学常规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为此,针对目前学校教学常规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对策:

(一)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修订原来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案,让教学常规和绩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从外驱层面提高教师工作的方向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主阵地的教学质量。

(二)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向主动参与过渡,变为领导带头参与坚持原来开学普查,中间抽查,期末晾晒。同时将优秀的备课、

听课和作业常规展示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学习。树立榜样,从内驱层面提高教师工作的方向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主阵地的教学质量。

(三)反复讲要求。大会讲,小会讲,让老师们常要求自己,常中有新,让常规“常”起来。

1、备课:备课呈现学期课程纲要,含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三学一练学习过程设计,即我们学校去年提出的设疑自学、解疑互学、精讲导学、巩固精练,3+1课堂模式,和温江区学为中心“三学课堂”吻合。备课要还要呈现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电子备课装订成册,格式固化为学历案形式。

2、上课:一是提前侯课,及时下课;二是围绕学为中心、三学一练形成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课堂自学、互学、群学和练习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三是课后写反思,一课一得。四是以研促教,多种形式促进老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五是为新教师搭建多元课堂平台,聚焦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发展,师徒结对,组内教研课、新教师见面课、汇报课、推门课、蹲点行政预约课。

3、作业:一是再次规范作业常规要求;二是教导处定期抽查;三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本期举行一次学生作业展示活动;四是本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5次学生活动。

4、听评课:一是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每学期不少于20节。参加工作未满5年的老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分管行政每学期不少于25节。听课记录有师生课堂行为记录、有2+1评价,即2个优点值得自己学习,1个建议需要大家一起探讨。二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大力支持并参与教研组长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教改活动,让老师们真听课。开学,教务处根据区上各学科教研时间排课,确保大家都能够参加每月区上教研活动。通过观课、研讨,开阔老师们的眼界,借此提升大家的教学水平。

5、质量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不看重学生成绩,又不能只看重学生成绩,在今天的学校招生体制之下,没有成绩,学生就过不了今天的关,就不可能被高一级的优质学校所录取,学生就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只有成绩,学生就过不了明天的关,如果教师只把眼睛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用应试教育的一切手段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这就要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类学生中的一部分只有今天而没有明天,他们只是考试的机器,不适应激烈竞争的未来,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未来。为了让学生顺利考入高一级学校,今天学生一定要有一个优异的升学成绩;为了学生的未来,还要大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够把学得的知识内化为能力,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教师明白了这个道理,有了这种质量意识之后,也就有了工作的着力点。因此本学期我们延续上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生活动,

另外将联手德育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

三是强调阅读能力的提升。随着中考、高考的改革,阅读对学生越来越重要,不久学生将面临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的局面。我们学校学生优生少,其实和阅读也有很大关系。关于阅读量的问题,开学第一天下午教导处将制定好的6个年级12个学期每学期的学生读书单发给了学校每个语文老师。每学期都有必读书目,是区研培中心规定的书目,然后是选读书目,第三项是国学经典,每个学期学生要积累一定量的国学经典,第四项是古典诗词。国学经典和古典诗词是我们根据成都市中小学生国学经典推荐篇目制定的。第二周周前会上,教导处便安排所有语文老师必须重视,根据班上情况,引导学生读好每学期的必读和推荐书目,读完后填写学校制定的读书卡。关于阅读能力的问题,学校有设立静心阅读课,从这学期开始,任教静心阅读的老师负责安排并指导学生阅读推荐书单上的书,包括国学经典和古典诗词。考虑到学校有写字课和书法课,因此,本学期学校将之前的“晨读午练”活动的中午自习练字也改为读书活动,即“晨午阅读”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6、校本教研:

一是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落后,不思进取的状况,应结合目前教育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两竞聘一双选,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寻找个人不足,促使教师积极教研加紧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是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要重在实际,继续分管行政深入教研组参与他们的研讨。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次汇报课或探讨课并交一份该课的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稿和教学反思。每位教师的汇报课或探讨课,由教研组长主持,上课者要说课,听课教师参加评议并记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即2+1评价。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料,一起存入教师发展档案。语文教研时间为星期三,上午观课,下午第一节评课;数学教研是星期四、英语是星期五。每次研讨,实行签到制,并记录研讨过程。课后,执教老师上交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稿和自己的反思。老师们在这个时间还会讨论近期遇到的一些教学问题或者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无形中也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定期聚在一起研讨教学的平台。

篇13

1.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界定不当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所推崇的是探究式实验性教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主体应该是围绕学生为中心,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然而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却没有将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体现出来,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教科书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机械性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而学生通常是面对枯燥无味的讲解慢慢地产生厌烦情绪,激发不出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不明显。

2.实验教学形式化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理学科的奥秘之处是在不断地实验中而被发现的。作为高中学生来讲,他们是接触物理学科的初级阶段,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此学科更深层次的探索。然而,目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却没有将实验课重视起来,让学生们在实验中去探索物理知识的真谛,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先把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后,再进行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是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新课程要求,而没有将物理实验的过程重视起来,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物理实验的实际动手操作环节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

3.教学模式单一化

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是将探究性和情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设置的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索中,即以一名物理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物理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索物理的奥秘,进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然而,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仍旧是将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占据大部分课时,而忽视了让学生在课堂设置的情景中对知识进行消化。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完全是按照“照本宣科”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探究能力,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化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是学生步入物理知识殿堂的进一步延伸,教师不仅要将课本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更应将除课本知识外的和物理有联系的知识一并授予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将讲授课本基础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以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为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其它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升的因素,致使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化,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探索、总结顺应新课改发展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而改观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原则,定位好教学角色

首先,作为教师来讲应将新课改的理念充分地领悟到,即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置,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性的学习中探索物理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对教学进度完全掌控的形态,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对课堂进度进行把握,即学生想学什么、喜欢学什么教师就跟随学生的意愿去讲什么,而不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强迫性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使学生从课堂上的“配角”转化为课堂上的“主角”,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新课改下的创新型课堂教学的开展。

2.创建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上,基于多媒体平台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在学习中认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通过多媒体给直观地演示出来,形象生动的知识传授方式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加能激发出对物理知识近一步探究的欲望。

3.教学模式多样化

基于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特点,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中,教师要对课本内容深刻了解,抓住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而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投入所设置问题的探究中。此外,对于教师的辅助地位也不能忽视,只有将学生和教师的位置给摆放端正,才能确保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才能使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下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4.教学目标多元化

高中物理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及对物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进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改理念内涵,不能只将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是要借助一切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去进行教学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来讲,要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真正内涵,在教学中界定好角色位置,积极地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式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