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呼吸内科常见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前言
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一般多为慢性病,病情复杂多变,很容易出现意外状况,要是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出现麻痹大意的话,就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说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尤其是目前国内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一般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因此,如果可以早期发现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的隐患的话 一,就可以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本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O例的日常护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2 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O11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3岁—86岁,平均年龄69.1岁,以上患者均有慢性病史,伴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
2.2方法:主要是对此60例患者提供连续整体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平时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3护理对策
提高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及环境需求等方面来提供护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作,需要相关护理人员注意每一个护理细节,努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维持及增强老年患者健康为目的,从而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的整体护理。
(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过程中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关注生理疾病的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帮助其建立自信,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2)用药安全的护理。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对服药或输液进行监督,避免用药时出现错服或者漏服的现象。对于吞咽困难或不能进行吞咽的老年患者,应将药物溶于水中服用或者经胃管注入药物,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以及是否产生不良反应。若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通知值班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3)皮肤护理。除了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以及预防压疮措施外,进行皮肤清洁时所用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保持患者床铺的整洁和干燥,并对患者和家属解释翻身和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要放置气圈、棉垫等,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
(4)饮食护理。针对不同疾病的老年患者,需制订合理的食谱,合理调配饮食,少吃多餐,增强食欲,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如对慢性咳嗽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足够热量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进行口腔清洁,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2000 ml,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有利于病变黏膜的修复和痰液排出。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38例住院老年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8-83岁,平均68.2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大叶性肺炎1例,患者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咳痰、咳嗽和咳血等。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例记录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相关的护理专家和医生进行审阅、修改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8份调查问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录入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份,在规定时间内有效收回调查问卷3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依据回顾性分析和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护理中常见问题如下五类,分别是心理护理问题(86.84%)、日常护理问题(71.05%)、皮肤护理问题(55.26%)、饮食护理问题(42.11%)和用药安全问题(42.11%),见表1。
调查项目
例数
比例(%)
心理问题
33
86.84
日常问题
27
71.05
皮肤问题
21
55.26
饮食问题
16
42.11
用药安全问题
16
42.11
3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3.1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长,老年患者长伴有其他的慢性病,住院治疗周期长,起效慢。常导致老年患者常伴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消极心态,这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心态和环境有关,心理护理问题是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护理的最常见问题。对策:心理护理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要有效的解决患者心理问题,首要是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应提供相关疾病及心理学信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家属应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关心和心理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和转移注意力。还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2日常护理
老年患者年龄较大,一般都会存在睡眠质量的问题,另外,身体各项机能也下降严重,行动不便,容易导致意外损伤。对策:对于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患者单独居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鼓励患者在体能允许下多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改善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3.3皮肤护理
老年患者多长期卧床,室外活动较少,且因为身体和生理问题,老年患者常常很难翻身,严重者将不能翻身。这些情况将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很多的皮肤问题,如压疮等。对策:保持病房的清洁和通风,保证患者病床的干燥和清洁,鼓励患者经常做翻身等运动。除了常规的皮肤护理之外,在清洁患者皮肤的时候要注意水温,并减少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
3.4饮食护理
合理的膳食安排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合理搭配患者的饮食,以便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同时,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3.5用药安个问题
用药安个问题同样是住院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导致每种药物对患者的效果出现明显的差异,用药时对该问题要慎重考虑。同时,老年患者错服和漏服的现象严重。对策:老年患者常忘记吃药、或忘了己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时送服,并且要监督患者,不能将药放置在患者身边。按时叮嘱,避免错服或者漏服的情况。服药后要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并通知值班医生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篇3
1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现状
在一个调查小组中有40例老年患者,年龄平均在60~85岁,大多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病时间平均在5~15年,同时很大一部分患者还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
2 在护理时遇到的问题及方法
2.1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年龄较大,各系统、组织以及器官功能的衰退,很容易会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再加上长期的治疗,不能有效的快速根除这些疾病,这样就造成老年人心理上对医院和治疗不信任,出现焦虑、恐惧、沮丧、不配合治疗等一些不良情绪。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医护人员要做到对老年患者心理的护理,关心老年人,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消除或缓解他们的不良心理压力。
2.2 专业的医护护理 老年呼吸疾病常伴随有反复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和咳血的颜色以及量的多少,如有病情变化,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老年人的病情容易突变,所以要重视老年患者的细微变化和出现的症状,及时向医生反馈信息。在做到对病情观察的同时还要对老年患者做到正确的氧疗护理。正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的需要给患者采取相应流量吸氧,在氧疗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注意巡视,多观察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自信检查氧气管是否漏气,吸氧管是否通畅,定期做到对吸氧管的更换等。对有排痰护理的患者,也要重视。这是因为老年人肺功能低下等,容易使痰液阻塞呼吸道,影响肺通气功能。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改善肺功能,这样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患者明白排痰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有效的排痰方法,指导并协助患者排痰。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击患者的背部,以使粘附在肺部的痰液松动脱落,使痰液咳出。对病情比较严重或昏迷的患者,要及时有规律的对其进行吸痰,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吸出痰液等分泌物,以免窒息状况的发生。
2.3 老年人的生活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受到感染造成反复发作,要求医院保持安静的室内环境,保持新鲜的空气和适量的温度和湿度。针对病情较轻者可以让患者适当的做一些运动,对病情较重者,要加强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和患者家属讲清翻身的重要性,并做好翻身记录。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同时还要对患有呼吸系统的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这类的老年患者由于感染、呼吸困难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处于负氮平衡,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容易受到外来的感染。因此就必须要给老年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饮食的注意,应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多引用流质、半流质食物,忌辛辣冷的食物,多食高蛋白和蔬菜、水果。
2.4 健康指导 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让患者学习并采用缩唇呼吸法、体力训练等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技能。通过缩唇呼吸法,可以延缓吸气时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排除肺内的残气,吸收新鲜的空气,增强肺泡换气,有效的改善了缺氧症状。体力训练也多主要是以呼吸体操和医疗体育等有氧运动为主。
2.5 用药安全护理 因为老年患者大多伴有其他的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果疏忽,就会造成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在服用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常常忘记吃药,或忘记已经服过又过量服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就要做到口服药由护士按次送服,并且监督患者把药服下。针对患有吞咽困难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最好把药物研碎溶解在水中服用。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6 老年人的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患者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还要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多听音乐、阅读等,让患者保持舒适的,根据天气的变化添减衣物,常开窗换气。
因为康复期是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这样就应该采取措施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对易患感冒患者鼓励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活动,增加有效通气量。注意有氧呼吸,对有烟、酒嗜好者要鼓励戒烟戒酒,以利改善呼吸功能。
在入睡时,老年患者多患有睡眠障碍,这样就要求医院必须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护理人员也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和关门轻。在入睡前让患者用温水泡脚,避免进行刺激性的谈话或节目,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用药物辅助患者入睡。
3 小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慢性过程,病情不稳定,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心理和日常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通过护理来改善对呼吸系统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重视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环境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老年患者的体制,老年患者健康的目的才能实现,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全方面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3月~2012年6月60例住院COPD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改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0~77岁,平均(55.3±4.1)岁,病程4~25年,平均(10.1±3.5)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2~78岁,平均(56.1±5.1)岁,病程3~26年,平均(9.9±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①针对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护理:老年COPD患者均为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久治不愈,身体基础条件差,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的的心态,容易激动,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应当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鼓励患者,给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的信息,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患者正确表自己的内心感受,疏导患者心理压力;②针对老年人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护理: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在住院过程中易发生跌倒摔伤、走失等,老年COPD患者在运动后常会出现胸闷气促,运动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加注意容易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伤,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病房以及科室楼道的卫生打扫,保持病房、厕所灯容易发生摔伤的地点的干燥,在护理过程给患者佩戴手带,上面标注患者姓名、疾病、联系电话;③日常生活问题:老年COPD患者常会有睡眠障碍,针对这种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应当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入睡条件,尽量白天不要睡觉,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同时患者长期卧床、气促、翻较易发生压疮,沐浴时水温不应过高,不适用刺激性的沐浴液,并嘱咐家属按时翻身,并记录翻身时间,给臀部、腰部等易发生压疮位置垫气圈,保持床单的整洁、干燥;④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氧疗方法,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指导患者翻身、做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方法为用鼻子吸气,屏气后嘴唇呈"吹口哨"样慢慢呼出气体,呼气时尽量缓慢,尽量多呼出气体,手部可置于胸部辅助呼吸,练习20min/次作用。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St George'呼吸问卷(SGRQ):用于评价慢性气促受限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的问卷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测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测定患者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吸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的比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GRQ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GRQ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肺功能影响比较 护理治疗前两组VC、FEV1、FEV1/FV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C、FEV1、FEV1/FVC三个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COPD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老年人身体基础功能差,并发症较多,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C、FEV1、FEV1/FVC三个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篇5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老年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2~85岁,平均(68.8±8.8)岁,均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病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14年,阻塞性肺气肿平均8年,平均入院次数4次,本组病人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25例。
2 护理问题及对策
2.1心理问题
⑴焦虑: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久治不愈,体质逐渐虚弱,加上担心病情加重产生的经济负担等,易导致恐惧、焦虑心理的产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出现焦虑较普遍[1]。⑵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常为小事发火,顽固,不合作,逃避甚至有攻击行为。⑶所有的慢性病几乎都会使病人心理上造成或多或少的失落感[2]。⑷罪恶感、自尊低落:因患病给家庭带来很大影响,甚至觉得活着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负担,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2皮肤问题及对策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易感因素及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其压疮发生率很高。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消瘦、病情重或因活动时气促而拒绝翻身,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除了常规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措施外,应注意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或者使用刺激性的皂夜或沐浴液,并跟患者和家属解释好翻身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设翻身登记卡,详细记录翻身时间、皮肤颜色等,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气圈、棉垫等,必要予上气垫床防褥疮护理,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注意营养支持。
2.3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跌伤跌倒致伤 是危及老年患者健康的严重问题,其中跌倒所致股骨颈骨折是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由于患病引起身体不适,常有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受限且反应慢,自我估计不足,在日常活动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所以病房内、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留陪人,上、下床及变换时动作宜缓慢,床边设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2.4用药安全及对策
老年期生理功能改变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和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改变,故老年人用药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4]。有统计资料表明,老年患者多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残疾,往往长期使用多样药物,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患者常忘记吃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顿送服,并且要监督患者将药全部服下,不能将药放置在患者身边。以免患者遗忘或错服。吞咽困难的或病情危重的患者,不宜吞服药片,最好将药片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不能吞咽或昏迷的患者,应经胃管注入药物。服药后注意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2.5饮食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食物消化、营养的吸收功能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减少,而且慢性疾病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因此,针对我科老年患者,更应该合理调配饮食,以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注意病人的饮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增强食欲。病情容许的情况下,一般每天饮水1500ml以上,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2.6睡眠障碍及对策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住院病人的睡眠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执行护理措施时应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尽量安排在白天,在执行护理措施时,护理人员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病情反复发作,对病人学习、工作、心理或日常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通过护理干预来改善呼吸科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维持和增强老年患者健康的目的,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4 参考文献
[1]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篇6
1常见危险因素
1.1医院因素
1.1.1环境因素
病房周围和医疗设备上都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比如病房里通风不畅会导致空气流通不顺造成空气混浊,另外病房隔音效果弱而导致的噪声大以及光线阴暗等都是可能导致患者心理舒适度降低的原因。另外,类似床腿刹车没有得到很好的固定、厕所没有扶手、吸引管道并没有处于有效状态、有水未及时设置防滑提示牌等问题都会很有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伤,从而出现意外事件。
1.1.2责任意识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法律常识并且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没有认真严格的履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不仔细,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规范,,造成病情延误,并发症未能及时发现,或者错误判断病情,导致不能正确的用药或者是制定抢救方案失误,另外护理记录不详细、不规范、不全面也是不小的问题,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1.3业务素质
一些新参加工作或者刚调入科室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缺乏熟练的操作技术。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性不够,所以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这很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事态的恶化。如药物配伍、给药途径、常见不良反应等。另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引进新的医疗设备与药物是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而这即使是对相当老练的护理人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所有的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都依然很有学必要的不断去学习和提高。
1.1.4管理水平
在目前这个现状下,整个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还处于一个普遍缺乏的状态。这就要求必须得有一个严谨、详细的值班表。相反的是,如果不能有效合理安排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分工责任不明确,出现部分人员的任务量偏大,不仅会导致其工作效率的下降,并且还会使护理人员感到疲惫与疏忽,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从导致意外的发生。比如说当脑水肿患者多用20%的甘露醇,当出现高渗液体脱水降颅压的情况时,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坏死。另外,日常护理中的监测环节以及交接班问题出现遗漏或者缺失的时候都可能会造成意外。
1.2患者因素
1.2.1体质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会有许多老年人,他们身体本身就非常虚弱,又加上病情的影响,经常会突发抽搐及晕厥。另外,当他们鼻饲速度控制不当的时候会导致牙齿松动落入气道,于是就不能有效的进行呼吸,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窒息。
1.2.2神经因素
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来说,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当神经敏感程度下降时会采取局部热敷和热水袋保暖,这个时候烫伤的意外就很有可能发生。并且,患者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很有可能发生压疮。并且,颞叶、额叶这些部位损害严重者容易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缺失和精神异常、躁动等症状。这时候若监护措施稍有疏忽患者就很有可能发生走失。神经内科患者行PICC置管、鼻饲插管营养治疗时,很可能会因为感觉不适而出现自行拔管的情况。如果床栏设置不当的话,又加上患者意识模糊并且心情躁动、偏瘫患者容易发生坠床,严重时危及生命。
1.2.3心理因素
有些患者由于太自尊或者自信使得他们不愿在常规护理中或心理辅导上过多依赖麻烦护理人员,不经过护理人员同意而自行做自己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发生意外。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使得其恢复周期长、社会功能丧失、经济负担大,容易产生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都会使得患者消极配合日常护理,从而使得其情绪更加严重,极端不稳定者甚至可能会有自残行为。
2相关措施
2.1 强化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健康教育。首先应将医院环境、病房环境以及护理内容、方法、目标等基础条件向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患者的配合意识。另外,当患者提出自身的疑虑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耐心且准确的解答。还要根据患者体质上的差异而实施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指导,其中饮食调理注重按时按量,而功能锻炼注重因人而异,两者都讲究循序渐进。对于病人的饮食上只有将个人口味与营养科学相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免疫力。并且要特别关注那些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并及时给予其适当的心理疏导。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利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动作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从而帮助患者增强信心。
2.2 完善病房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持定时通风,使病房内的空气清新。二是保证病房里光线是明亮且柔和的。三是严格控制噪声,保证其在55分贝以下。所有的这些都是保证患者能有一个良好的调养环境。另外,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走廊、厕所里必须要设扶,还要配备防滑平底鞋、设置防滑标志以及配置夜间照明灯。对于病床、平车和轮椅要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要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解决,使这些基础设施保持良好的性能。对于急救物品要定点放置,并派专人管理。做到班班清点,确保突况发生时保证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
2.3 准确评估病情
对于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对危险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见性的措施来进行处理。特别是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护。比如说患者发生癫痫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舌咬伤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让患者带上牙套。还有当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时候,会在行走、如厕时发生摔倒从而产生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病人要保持较慢的活动速度,像坐立、下床、如厕都需要有人搀扶。对防止有定向力和认知力障碍的患者走失就需要留人24h守护。另外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容易发生烫伤,所以对其使用热水袋时要特别要注意先用毛巾对其进行包裹。
3结束语
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积极处理风险事件,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完善病房环境和基础设施,给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还有要准确的评估对每一位入住的患者病情。就护理人员而言,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增强法律意识,只有不断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另外,需要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实施切合实际的管理程序,并实施严格的监督,护理过程中的遗漏环节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总的来说,,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护理安全。
篇7
1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教学设计难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几乎囊括了整个医学基础学科。包括人体结构的解剖学,研究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学,药物的作用机理、毒副作用及剂量的药理学,和代谢失常的病理学以及一些常用的中医药知识。另外,从事内科护理工作的人员还要掌握一些有关生化方面的知识。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对病人进行护理,为临床大夫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所以说,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医学知识极其丰富的学科。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疾病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这样的教学目标使编排教案和准备教学设计两项工作的难度增加。
1.2知识讲授难。
患者出现病变的部位常常出现许多方面的变化,不仅涉及到功能,而且涉及到代谢,因此单纯使用解剖、生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够充分了解疾病,必须将所有知识系统连接起来。内科疾病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疾病的症状和患者的表现并不能全部通过依靠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多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把握重点,运用各种讲课技巧和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系统学习各学科的知识。
1.3学生理解难
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很抽象,因为多是从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另外,不少学生已经遗忘学过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已经淡忘,,忽视临床医学所产生的影响。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学生新旧知识链接不上,对疾病的基本表现缺乏全面透彻的认识的局面。比如在学习如何护理心力衰竭患者时,关于血液动力学改变这一问题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有解剖学、生理学等,不仅内容繁杂,而且抽象,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
2 相关的对策研究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真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以下几点研究:
2.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第一,教师要从教学大纲出发。课堂教学内容虽然主要来自课本,但是教师绝对不能忽视大纲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大纲是课程中的纲领性文件,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把大纲读懂、读透,才能分辨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第二,精心准备教案和课件。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要立足于大纲,抓住重点和难点,认真编排教学环节。此外,还要了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比如学习“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想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知识,接着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解剖图片以及简易的机制图。最后,再分解教学目标,从各个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对患者实施护理。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要想搞好教学,首先必须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只有客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的医学知识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增强实际护理能力。
2.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2.2.1病例引导式教学:顾名思义,当教师为学生讲授疾病的基本表现时,首先由患者引入。在正式讲解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先对病例做简单描述,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创造面对病人的情境,使学生讲述如何诊断病情,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并且针对病人的病情提出合理化的护理计划以及如何对病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例如,在学习“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先简单描述患者:男,45岁,以前患过慢性、反复发作性、节律性腹部疼痛的疾病,每次发作都是由食物或者季节变化引起的。比如该患者某一次在饮用啤酒之后,腹部开始剧烈疼痛,腹部肌肉加紧收缩。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其分析患者属于什么疾病,这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患者身上,教师再逐渐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这样做,学生的身份增加了,不仅仅是观众、听众,还是护理工作者。
2.2.2角色扮演式教学: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加上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是面临一些问题,这就使得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可能没有机会进行实际的临床护理实践。采用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尽力为学生创设临床护理的情境,学生提前准备好角色扮演时所用到的相关内容,比如患者的基本资料、操作要领以及原因、健康指导等,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这种教学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帮助学生复习了基本的理论知识。
2.2.3总结归纳式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记忆,比如可以加强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启发学生寻找记忆窍门,不要惧怕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例如,学生在记忆如何护理肝硬化腹水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口诀,“半卧位限水钠、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利尿注意电解质,穿刺放液输蛋白,速度和量要控制”。很短的几句话,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要领全部包括在内,学生容易记忆。
2.2.4简易绘图式教学:教师如果在在书写板书的同时点缀上一些简易图,抽象的理论知识会变得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引流护理”时,教师可以把患者示意图展示给学生,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引流的目的与方法。
2.2.5情感激励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只有学生乐于参加到教学中,课堂才不会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适时的表扬学生,肯定会使学生有更出色的表现。当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时,表现得有些紧张,教师这时候要及时肯定学生,可以夸奖学生不仅护理工作做得好,讲解也很到位,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没有削弱参与的热情,反而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来参与。
3 小结
综上所述,《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是否能够胜任临床护理的工作。教师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多为学生创造与临床护理实践相似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吴惠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措施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3)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40例。其中比较组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42.36±3.2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3.26±0.45)年。研究组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1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2.68±3.42)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43±0.3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安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比较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日常的饮食、生活和作息指导,疾病和并发症的护理等。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增强对护理风险的认识,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风险的防范能力,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根据消化内科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总结,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宣教。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护理人员要熟知临床药物的禁忌症、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督,加强病房的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并予以阻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出院前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比较组为2.5%,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
2.2满意度 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2.5%,比较组为7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特点,P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采用了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于比较组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且满意度较高,可见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很大的优荨O化内科工作比较繁杂,加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因此很难做到及时、高质量地巡视,会发生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延误治疗时机的情况,加上护理人员大多比较年轻,有些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因此常常会出现工作上的遗漏,这就增加了护患纠纷的风险[2-3]。而消化内科又有很多疾病存在传染性,如果不注意防范,很有可能发生感染,引起护理风险。对此,消化内科需要做好临床护理风险的总结和应对。
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引起护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工作经验也不够,而且随着新型医疗仪器的增加,这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高要求又给护理人员增加了更多的压力,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知识。②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比较年轻的护士,在工作中容易疏忽大意,性子也比较冲动,这就会使护患关系更为紧张,也容易出现护理风险。③药物使用不当,消化内科有各种复杂的疾病,药物种类也很多,如果药物使用不当会引起护理风险,甚至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重视度,端正护理人员的态度。④患者自身的因素,消化内科中很多都是慢性病和中老年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等健康知识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很难完全地配合,尤其是在用药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自行停药、擅自加减药物的情况,导致病情反复[4-5]。
为了避免以上几种因素引起的护理风险,消化内科应该制定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针对消化内科的安全知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进行合理排班,加强夜间的监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护理配合的认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护理人员要定期对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保存情况进行检查,加强药物的分类和发放,并加强用药的监督,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按照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漏服或者多服。对于危重患者,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性,加强病情的监护。对于消毒药品,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所以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及时清理和消毒各种一次性物品,或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医院可以采取奖惩制度来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投入更高的热情到护理工作中。总之,要降低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需要切实加强临床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新莲.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3):185-187.
[2]覃文娴.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7):1260-1261.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的82例外科重症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 女19例, 年龄49~73岁, 平均年龄(56.3±5.8)岁;观察组男21例, 女20例, 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57.4±5.5)岁。所有患者中34例脑梗死, 11例重度复合骨折, 23例脑出血, 14例脑炎。经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 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外科重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 主要是延迟肠内营养, 在3 d以内采取完全肠外营养, 之后慢慢过渡为肠内营养。
1. 2. 2 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肠内营养, 在24 h后对患者使用输液泵输入营养, 由低量低速开始增加速度和剂量, 直至达到最大剂量, 对患者灌注营养液, 第1天剂量为20 ml/h, 每天增加20 ml, 注意鼻饲液的温度, 尽量控制在35~37℃, 在每日的鼻饲前后均用温开水对胃管进行冲洗, 连续灌注如果超过4 h则应该冲洗胃管。在护理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 若出现不良反应, 应及时处理, 防止在肠内营养治疗的同时产生并发症。观察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 并且对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2]。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身体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较护理治疗前患者的症状有明显好转, 身体基本恢复正常;无效:较护理前后, 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的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在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现今大多数的研究均认为对于条件符合的危重症患者, 应该及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3]。实行早期肠内营养, 能够对胃液黏膜进行保护, 使胃肠激素加速分泌, 还可以对胃肠道功能提供保障, 促进患者的康复, 但是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容易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并发症, 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篇10
1 护理流程
1.1 病情监测护理。临床护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护理。重症患者通常都拥有较长的慢性病史,一旦病情恶化,速度很快。因而,首先,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的脉搏的跳动、心率的变化以及痰液量的变化等;其次,察看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如患者的应激反应、情绪变化等;再次,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的可能性,对于哮喘重症患者,尤其要加强巡夜,以防止半夜病情突然恶化所带来的生命危险;最后,要随时观察重症患者的呼吸情况,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呼吸很容易偶发衰竭,因而,一方面要为患者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氧疗,而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节氧气的供应量。
1.2 药物治疗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用药量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用药量过大或者过少都对患者的病情有害。有些重症患者需要更多地兴奋剂类药物,以加快呼吸道的细菌的清除,因此,采用定量吸入气雾剂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而且应当同时注重对重症患者心率变化的观察。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及时的将药物送入体内,高效地发挥作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采用输液注射药物时,要建立并保持重症患者两条静脉是通路的。以让不同效果的药物从两条不同的静脉通路注入体内。在对重症患者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既往药物过敏史,确保用药的安全,而且让用药的速度尽量平缓,并随时观察患者,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则应当马上停止用药,并通知主治医师前来处理。
1.3 患者通气护理。对于护理内科重症患者而言,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呼吸。因此,如何让重症患者保持呼吸畅通,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确保重症患者的呼吸畅通,采用的护理措施有:一是及时清理重症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杂异物;二是保证重症患者供养的充足;三是采用特殊护理方法引导患者将痰液排出;四是有的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机24小时的陪护,那么,此时应当确保呼吸机与重症患者的呼吸能力相一致,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排除,并应当有备用的呼吸机;五是要确保重症患者吸入空气的温湿度与患者的体温相符,这可以更好地缓解病情,也有助于患者气道的顺畅。
1.4 环境护理。确保病房环境的良好,可以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有助于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助于提高患者主动治疗的积极性。①定期清扫病房,及时扫清灰尘;②定期消毒;③病房应当保持通风,让空气对流;④阳光照射应当充足,过于昏暗的环境对于患者而言十分不利;⑤患者使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清洗、消毒,以防止二次感染或者交叉感染。
1.5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更强调医护人员临床护理健康阳光的心态。①临床护理人员应当实时保持微笑,重症患者有时候情绪难免反复,要本着体谅、换位思考的心理解患者;②要及时关心、慰问患者,消除医患之间的隔阂;③要及时沟通,化解不必要的误会;④要多鼓励病患,让病患树立康复的信心。
2 呼吸内科常见重症患者临床护理难题及解决方法
2.1 老年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老年人很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而且这种疾病通常都属于慢性疾病,有较长时间的病史。比如,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在冷天发作,而且迁延不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折磨。另外,老年人较容易摔倒,而且摔倒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原因之一。如果老年人患有呼吸内科疾病,一旦摔倒,则可能引发呼吸衰竭,从而导致死亡。在对老年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①注意保持室内温湿度的事宜,不宜过冷或过热,也不应过干或者过湿;②保持老年人活动区域地面的干燥,或者在活动区域专门设置老年人扶手栏杆等。
2.2 哮喘病重症患者。哮喘病重症患者也较为常见。该种疾病通常表现为呼吸不畅,呼吸存在顿挫感,此种疾病若突然发作可能引发生命危险。护理人员遇到此类患者,要做到:①保持病房内温湿度的适宜,要保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切莫因为室内环境的刺激而使得病情恶化;②要让患者保持宁静的情绪;③采用机械通气护理方法缓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的状态。
2.3 呼吸系统重症感染患者。呼吸系统重症感染患者较为常见。引起呼吸系统重症感染的原因很多,比如滥用抗生素、交叉感染等。此种病情,要定期对病房消毒,十分严重的感染者有必要采用隔离监护,以防止感染传播。如果细菌培养发现了真菌感染的,还要采用抗真菌的治疗措施。
3 结果
篇11
护理工作的重点除了要促进患者疾病的迅速恢复外,也要保障患者在护理期间不会出现心理、生理功能与结构方面的损害、缺陷,尤其是要避免患者的死亡。呼吸内科患者多为高龄,病情相对较重,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病情多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务必要在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以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 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1.1 法律观念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呼吸内科的很多护理人员未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对各项安全隐患没有明确的认识,操作往往按照经验而非规章制度进行,这点尤其表现在输液操作当中,随意性较强,规范性较弱,容易因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错误操作,最终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
1.2 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不足
一部分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掌握必须的工作技能,若同时存在经验缺乏的问题,就会使他们无法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有效判断,无法进行预见性的护理操作,这点尤其表现在刚入院的青年护士群体中。护理水平的低下和经验的不足还容易导致操作失误问题,例如在呼吸内科常见的吸痰操作中,部分护士在开机时佩戴着无菌手套,口腔吸痰后立即进行气管吸痰,未对吸痰管进行更换,进而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
1.3 对突况的应对能力不足
呼吸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大,病情重且多变,部分护理人员因知识和经验的不足难以对突况进行正确应对,容易因操作失误而导致医疗事故。例如在某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随按照医嘱完成相应的护理操作,但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其左上肢末端发绀仍保持原状,检查后发现左上肢的止血带没有去除,原因是护理人员静脉抽血后忘记将其取下。
1.4 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
虽然目前医疗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较快,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的学习状态不佳,未能及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容易因误操作而引起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例如在某无创通气治疗中,患者头、颈、肩应保持水平,其中头部应稍向后仰,该对于治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护理人员对此一无所知。
1.5 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痰液、唾沫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则长期处于被疾病传染的危险当中,但是很多护士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即便是在帮患者叩背排痰时也未采取防护措施,非常容易导致自身的感染。
篇12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此类呼吸疾病多数起病很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之外并无特殊,故不易被患者所注意。部分患者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季节发病,以后症状即持续,反复发作。本文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安全及隐患、呼吸内科重症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心理护理、日常护理四个方面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5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25例,常见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对照组25例,无明显突发症状和体征。
1.2 方法
对50例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措施,其中干预组强化和加强了24 h不间断进行观察,并对出现突发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进行呼吸机、吸氧等应急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病情体征恢复等情况[1]。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血气分析与凝血指标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
2 结果
对照组进行强化24 h护理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患者体征和病情恢复和精神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常伴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差,反应慢等特点,日常活动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厕所地面要保持干燥、无积水,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应有医护人员或家人陪伴和扶持。发作时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必要协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改善环境卫生,防止大气污染、戒烟。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可试用凉水洗面,每天用0.9%NaCl溶液含漱3次,常用清水洗鼻腔,保持清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注意饮水量。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如不愿早起、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重视。
3.2缓解期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应采取一定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易患感冒患者应经常鼓励其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鼓励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运动,增加有效通气量。注意有氧呼吸,鼓励患者戒烟、戒酒,改善患者呼吸功能[2]。
3.3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护理
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护理应鼓励患者多咳嗽,多变动,定期翻身、拍背,呼吸困难者取半坐位。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为宜。加强观察脉膊、血压、呼吸变化,尤其脉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意识等。准备好急救药、除颤器与起搏器以有效配合抢救;注意合并症如肺栓塞有末稍疼痛发生;观察药物副作用,奎尼丁中毒可引起血压显著下降,如有室性异位心律应立即停药。注意有无奎尼丁类药过敏史。当呼吸道受吸烟、大气污染、过敏、寒冷、感染等因素影响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分泌物聚积时,易继发感染发展成为肺炎[3]。积极开展积极有效的日常护理,可降低肺炎、肺气肿、肿心病的发病率。
3.4心理问题
呼吸科患者因呼吸疾病常伴随的症状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故患者容易产生以下一些心理症状: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对上述患者的心理特征,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要搞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4-5]:
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在护理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患者要耐心,不任意打断其话题,不要罔顾患者的神情,耐心恰当地结束谈话。在呼唤患者时要用尊称,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平时进病房时多注意主动和患者打招呼,嘘寒问暖,以消除其孤独和恐惧感,以解除其心情抑郁。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
日常治疗护理期要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患者住院期间心理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从而影响睡眠。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要在护理中观察、掌握,并特别对待,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
4 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加强个人卫生,包括体育、呼吸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以降低发病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维持和增强老年患者健康的目的,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张慧珠.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6(11):129-132.
[2]吴畅游.慢性支气管炎综合治疗10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4):55-56.
[3]王玉洁,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4]黄惠琨,范子英.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1):101-102.
篇13
在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4-8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2岁。在患者所患基础疾病中,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肺炎7例,肺脓肿2例。其中,少数患者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基础疾病。2 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2.1 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缺陷,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正确护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记录患者实时的病情变化情况,是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细节问题,而部分风险意识较差的护理人员却忽视了这一要点,导致护理记录漏填,错填,这既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未医疗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其次,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专业性不强,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使得护理记录不能充分反映出疾病的临床观察要点。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引起二次感染,而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上缺乏对患者口腔内真菌针对性观察记录,再如支气管扩张患者有咯血现象时,护理记录缺乏针对性的血压记录等,导致不能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影响患者的治疗。
2.2 护理人员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有失重视 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常常忽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导致工作中出现差错甚至严重医疗事故。如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再应用呼吸兴奋剂后,常容易出现躁动,从而导致药液泄漏,此时若不严格加以看护,及时拔除导管,立即处理药液外渗情况,就会导致患者发生局部肿胀甚至坏死。另外,对于卧床患者,在协助其进行翻身时,手法粗暴,不能耐心做好皮肤护理及床单换洗工作,导致患者皮肤破损甚至发生褥疮等。
2.3 急救措施及急救经验的缺乏 呼吸内科患者由于发生急性喉梗塞等急性并发症较常见,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应由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出现问题及时抢救。而在实际抢救工作中,常出现呼吸机故障,或心电图打印纸不足等原因,造成抢救的延误,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部分护理人员对抢救工作经验不足,且不能熟练使用相关急救设备,这就很容易导致错失最佳抢救时间,给患者带来危险。3 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对应措施
3.1 作为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护理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吸取经验,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护理风险的防范与规避。具体来说,应重点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对护理措施及患者临床表现、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详尽专业、有针对性的记录,提高护理记录的可信性及保证书写的质量。
3.2 建立健全呼吸内科各项护理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重点强化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从口头,书面,及床边交班分别进行,重点观察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记对患者用药的药物配伍禁忌等,认真执行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科室护理人员应定期举行技术讨论会议,将个人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及体会共同分享,避免工作中的差错与疏漏,保证呼吸内科的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