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

篇1

二、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以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健康发展为核心,以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安全管理为重点,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转岗培训、公开招聘等途径,解决幼儿教师紧缺问题。创新管理方式,对各乡镇内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采取县级审批、乡级管理的方式,严格民办幼儿园申报、审核、批准程序,强化日常监管。认真清理整顿民办幼儿园,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严禁任何形式“虐童事件”的发生。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注重开发智力、培养兴趣,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工作,科学规范村级学校或教学点,完善集中办学学校的食堂、宿舍等后勤保障设施。抓好农村中学撤并前的常规管理,保证工作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入学、转学关,坚决控制学生进城择校现象。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扩大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关注留守儿童、特困家庭子女、学困生等特殊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协同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监督等部门,做好校外住宿生管理工作。

3.稳步发展高中教育。树立“品牌”意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提升教科研工作的整体质量。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积极争创省级示范普通高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提高全县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严格执行《黑龙江省中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规范学籍变更程序,严格执行休学、复学、转入、转出、退学等学籍变更标准。做好学生信息采集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工作。精心组织高考工作,做好报名、资格审核、监考程序和监考纪律培训等工作,确保高考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4.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抓住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这一机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争创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加大职教中心学校招生工作力度,落实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引导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向职教分流。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多渠道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实用人才。

5.优先发展民族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突出民族学校特色办学,注重文化艺术传承和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民族教育经验交流活动。深化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蒙古族学生蒙语会话能力为宗旨,全面开展教研、科研、竞赛等系列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蒙古语诗歌朗诵会、蒙文书法比赛、学唱蒙古语歌曲、蒙语讲故事比赛、学生才艺展示等活动。

6.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依法规范民办教育机构,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监管和指导,清理整顿违规办学,取缔非法民办教育。规范校外租住业主的行为及非在职教师举办补课班的情况。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增强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标准意识,维护大局,服务基层。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点抓好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演讲、竞赛、评优选先等手段,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治理和规范教师乱补课、乱订资料和招收住宿生行为。

3.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健全教师奖励机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个人成长创造良好机遇和环境。

四、改善办学条件

新建幼儿园3所,续建村级幼儿园2所,维修蒙古族中心幼儿园等11所;完成第一中学综合楼、第二中学教学楼、蒙古族中学食堂等续建工程;加快建设第三中学食堂宿舍;启动红旗小学移址新建和聋校综合楼建设工程;改善北完小学、红旗小学、江湾小学等学校及幼儿园的内部条件;改造薄弱学校校舍和设施。

五、规范学校常规管理

1.规范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落实好饮食、交通、消防、治安等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严防发生重大责任性安全事故。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接送学生车辆向标准校车过渡。开学初,各校要集中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按轻重缓急建立台帐和整改计划,确保新学期初平安顺畅。

2.规范财务管理。认真做好贫困生补助、爱心工程等资金发放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操作,堵塞各种漏洞,要好事办好。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严格执行公开、公示制度,严禁乱收费,规范服务性收费。

篇2

今年,我县申报国家、省、市农社科技项目共9项。其中国家级1项:xx县有机胖姜种植加工产业化(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省级5项:高效多功能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中试和有机农产品胖姜种植加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示范项目和星火科技富民示范企业“双百”认定项目)、斑嘴鸭人工繁育和生姜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化(省农业科技支撑和星火计划)、义门陈历史文化研究(省社会发展项目);市级3项:酱菜种植加工产业化(市科技示范村项目)、12万羽斑嘴鸭养殖及深加工和多功能秸杆燃气炉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市星火计划)。

2、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取得新成效。

在组织实施农业项目方面,一是结合我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着力搞好生态农业,组织实施了“有机农产品胖姜种植加工产业化”、“年产100吨鹅肥肝20万羽朗德鹅及鹅产品深加工”等国家星火项目;二是瞄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组织实施了“葛饮料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酱菜种植加工产业化”等一般星火项目;三是积极推进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和科学育种工作,组织实施了“万亩强优势超级稻y两优2号基地建设”、“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等农业科技项目;四是根据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了“xx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农村科技服务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项目跟踪管理及鉴定验收方面,一是对国家星火项目和被省市列入科技计划的农业项目进行了跟踪管理。为了客观如实地反映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发现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对实施期间的农业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并按时填报了项目实施情况调查表。从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项目都能按照合同的规定如期实施,能完成合同的考核指标,科技三项费使用合理。二是协助省厅专家组对《xx站培训体系》、《小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安全饮用水》、《葡萄产业化》、《早熟梨产业化》、《高效生态鸡粪肥研制》、《矿区复垦及水土保持》等八个生态农业项目进行了鉴定验收。

在科技示范村建设方面,我局投入x万元在xx乡xx村xx畲族村民小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共涉及xx户xxx人。科技示范村的建设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除了改善该村的村容村貌外,还结合该村实际,重点发展xxx、xxx、xxx、xxx 、xxx等蔬菜种植及畲味酱、泡菜加工。目前,xxx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xxx食品有限公司业已竣工投产。

3、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们根据内容需要,通过集中办班授课、技术讲座、技术咨询、“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发放书籍资料、赠送音像光盘等科普活动,利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惠民服务工程,大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工作。

一是开展了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高产棉花、xxx超级稻、丰产油菜、早熟梨、大黄李、巨峰葡萄、绿色蔬菜等。我局牵头组织县经济作物技术站和xxx早熟梨专业合作社、xxx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举办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班3期、技术讲座2次,向农民发放专业书籍200多册、技术资料xx余份、赠送音像光盘40多碟,培训农民200多人,受益农民达xx多人,受益户亩增收300—400元。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作物种植业的发展。

二 是开展了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生态养猪(鸡)、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推广、畜禽疾病防治与防疫、鱼类产品养殖技术等。我局牵头组织县畜牧水产技术站和xxx养猪专业合作社、xxx蛋鸡专业合作社等单位通过短训班、现场会等形式,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技术,共举办畜禽养殖技术与畜禽防疫培训班2期、技术咨询现场会1次,向农民发放专业书籍100多册、技术资料1000余份、赠送音像光盘20多碟,培训农民100多人,受益农民达1000多人,受益农民户均增收xx—3000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养殖业的发展。

三是开展了返乡农民务工技术培训。我局依托xxx电脑培训中心,联合县社保局职业培训中心和xxx持续农业技术推广站(xxx星火培训学校)等单位围绕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流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共举办返乡农民工培训班2期,培训返乡农民200多人。有的返乡农民掌握了xxx技术在本地从事xxx业务,其经营收入为打工工资的2-3倍。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工作取得新成就。

一是加速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我县共有科技特派员3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7人,大专学历以上25人,并分别派驻到农村经济实体、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工作,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开展创业致富行动,实现了面对面的直接服务,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科技特派员共引进农业新技术11项,农业新品种13个,实施农业科技开发项目5个,组建利益共同体19家,形成龙头企业3家,年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实现年利润780万元;适用技术现场指导、咨询200余场次,直接培训农民总人数为2200余人,辐射带动农民3000余人,发放科普资料6000份,农民人均纯收入5563元,比上年人均收入增长10.5%。促进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特派员积极帮助农民确定产业优势,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有效地组织起了农民发展专业化生产。我县科技特派员xxx原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凭着自学的养鸡技术,成为当地有名的蛋鸡养殖大户和致富能人。他无偿向周边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村周边农民共同走上科技致富路。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已有100余户农民加入蛋鸡养殖行列,户均年增收xx元以上。有效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促进农业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上了新台阶。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宣传,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素质,是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特派员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按需培训、学以致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立足当地生产和经济、科普现状及特点,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他们采取集中讲授、现场指导、入户咨询等各种途径,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培育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和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xxx、xxx两人经常深入水稻主产区的田间地头指导农户使用农技设配,完成农业机械化生产,实现了水稻育秧、耕整、插秧、植保、排灌、收获全过程“一条龙”式机械作业。为了强化示范基地建设,他们两人狠抓农机服务培训。目前,在各示范基地共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2场次,培训农民、村组干部50多人次,举办现场演示会10次。科技特派员的培训不拘一格,既有正规的课堂式教学又有田间的实地技术指导;既有专题技术讲座又有田间地头的技术答疑;既有定期的技术指导又有不定期的跟踪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四是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放在突出位置,依托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建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科技特派员xxx的生猪养殖协会、科技特派员xxx的早熟梨种植技术协会、科技特派员xxx成立的xxx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不但在技术上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服务,在产品的销售和深加工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xx年主要工作思路

1、认真抓好农业科技项目的调研和论证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星火计划项目和社会与发展攻关项目,力争获得国家、省级农业科技支撑和星火计划的支持。

2、继续抓好科技示范村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以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不断引领产业发展,夯实基地建设,打造优质品牌,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探索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切实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繁荣发展。

篇3

二、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里,政教处围绕“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阵地,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序列德育活动开展为载体,以人文素养引领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三个服务”(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服务教学中心地位,服务学生成长进步)的基本宗旨,依据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培养高素质、高品位的小学生,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遵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坚持“早抓、细抓、实抓、长期抓、反复抓”,切实做好德育工作和常规管理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建设和谐文明的新型校园环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

将我校的学生教育成“思想正确、行为规范、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学习认真”的好学生。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业务精湛、勇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

具体工作思路是:

围绕一个中心——“以服务教学为中心”,捉住两个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校园常规治理”,凸显三个亮点——“主题班会特色化、学生主题活动多样化、安全治理规范化”:

1、认真落实政教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全体人员的德育创新意识;

2、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3、完善各项制度,创新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

4、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团结、奋进、活泼、具有浓厚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的优秀班集体;

5、重视和加强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加快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6、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利用好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7、加强安全教育,着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实现安全事故零纪录;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做好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9、加强法制教育,使学生从小知法、守法,教育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0、加强家校交流与互动,努力发挥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合教育功能。

四、工作措施

(一)基础建设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

(1)重视德育的主体作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使大家能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奉献敬业精神落到细微处,有效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班主任队伍建设。搭建班主任展示平台,通过培训、经验介绍或反思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能力,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教师们创建特色班级。

(3)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者,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的辅导员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力支撑。做好每月主题队会的思想教育活动。

2、班级管理

(1)健全班级制度,建设好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形成富有特色的精神文化,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使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有利于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2)加强班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班队干部助手作用。健全班队干部组织机构,明确班队干部的主要职责与任务,班主任要对班内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中队以“规范+特色”的要求着力打造自身特色。各班要精心布置教室,美化教室,体现文化育人的特色,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定期更换室内专栏的内容。

(4)围绕德育目标,要求学生在习惯上做到“八好”,既走好路、说好话、健好体、扫好地、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并将“八好”扎根于学生心中,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5)开好班队活动课。班队活动课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进行,每班进行一次成功的队会汇报课,班会课重点对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常规培训,严格按照每周安排开展班队课,政教处将加大班队课的监督与考评。

3、做好宣传阵地建设

(1)做好日常宣传阵地工作,加大宣传优秀学生的力度,向全校师生宣传优秀学生的优秀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系列评比展示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常规工作

1、加强养成教育,强化学生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

(1)加强行为规范学习,使“小学生一日常规”和“小学生守则”深深的扎根学生心中,规范言行。

(2)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少先队大队部的监督协管能力。继续强化教师值日、红领巾检查岗制度,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路队等情况进行量化评比,通过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做到有检查,有记录。同时纳入“先进班级”、“文明班级”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2、继续强化和改进升旗仪式

(1)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规范仪式的形式,体现出整齐性和严肃性,增加特殊纪念日的升旗仪式,主要是通过升旗仪式加强队员对纪念日认识。

(2)让“国旗下讲话”内容与文明礼仪同步,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自行编写,灵活安排讲话内容。

(三)文明礼仪代代传

1、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少先队工作,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宣传工作,要求在读书中学习礼仪,认真上好礼仪教育主题班队会

2、做到四个强化:

(1)“文明在我口中”:讲文明用语,正确使用称呼,不讲脏话、粗话、见到老师和长辈要主动问好;

(2)“文明在我手中”: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洁(如不在教室、楼道、校园等公共场所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等)、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粮食等;

(3)“文明在我脚下”:要文明行走,不践踏草坪;文明乘车,不打闹守规矩;文明游园;文明用厕,爱护公共设施;

(4)“文明在我心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感恩老师,善待每一个人。

(5)继续开展诚信、廉洁教育活动。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和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得到启迪,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让诚信意识和廉洁意识常驻师生心间。

(四)实施德育主题活动专题化,建立立体德育教育网络

为使德育教育立体发展,在校内建立起三条德育育人线。第一条是教书育人线,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组成,做到授业中必须先传道,教书先教做人,做计划要有德育方案,写教案要有德育目标,课堂教学要有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到各班教学中去。第二条线是管理育人线,由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分别负责学校、年级、班级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落实和考核、总结。第三条线是服务育人线,由总务主任——后勤管理人员——职工组成,一切服务都有育人任务,形成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五)加强家校建设,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合力

1、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规范、协调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家校沟通、联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开好家长会。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织开展家长满意度测评活动。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测评内容涵盖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表现、安全保障、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推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紧密联系,搭建家长与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平台。

4、充分利用“校信通”等平台,加强家校沟通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家校联系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1、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区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把安全教育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校园广播、班校会、宣传栏,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安全讲座举办安全演练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

2、定期搞好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继续做好安全月报告工作。

(2)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和各种应急预案。

(3)加强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用水、用电、防盗等方面安全教育,防止火灾、触电、雷击、溺水、中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4)发挥校警、门卫的职能作用,把一切的不安定,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5)定期开展校园安全疏散演练活动。

3、切实实行安全管理承包制和责任追究制。值日领导、值日教师要加强对校园、课间休息时间和课外活动的巡查,及时制止校园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若当天发生重大违规违纪行为或安全事故,违究当天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4

1、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全村11名教师年龄偏大,教师业务素质以及基本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特色教育的水平有待提高。

4、校本教研还需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教师的教科研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5、学生的德育工作、养成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学校管理工作:

1、宗旨:加强师德建设、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情理并重、激励发展。

2、思路: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3、以国家实施的绩效工资为龙头,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优劳优得。

4、改革学校的考核考评方案,在教师民主参与谈论的基础上来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要让优秀教师香起来,不求上进者慌起来,激发全体教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

5、学校领导班子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管理达标工作,深入贯彻浦贝乡中心小学的指导思想,以精细化、制度化为切入点,不断加强日常管理,使各种管理行为规范。

(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各块工作队伍建设

各块工作是学校的核心,是火车头。班子成员要增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良好的威信,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二要发挥表率作用,时时处处起带头作用,树立起良好的风气。三要增强团结,发挥出团队作用,互相补台,每个班子成员时刻牢记管理即服务,为教师办实事、送温暖。四要讲奉献,以学校利益为重。五要加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等不靠,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六要增强管理的科学性、时效性。七要增强法律意识,学法、用法、执法,依法管理学校。

2、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管理、师德建设,开展师德系列活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继续通过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师德学习,使教师团队有一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拼搏的协作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不断进步的进取精神、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

二是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增强读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校本研训的重要内容,还请大家记住:用力只能称职,用心才能优秀。学校在现在条件下,要想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光用力已经不行,要研究科学的方法,寻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用知识武装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是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因为没有教育理论作基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走不远的;如果不学习就缺乏应有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师就没有审视教育现象所需要的分析工具,教师就不能从教育现象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只能从教育现象到教育现象,而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分析、审视教育现象。要求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写好学习笔记,学校将定期检查。

四、学校德育工作:

强化校风、校训建设: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在共同的目标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是衡量学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校风建设,要以少先队为龙头,以班主任为骨干,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新的突破。

在校风建设中,德育工作是重头戏,要潜心研究德育工作的性质和规律,狠抓基础,讲究实效,突出针对性,不贪大求多,一点一滴,不急不躁的从学生的基础品德的培养训练抓起。把学校“学生一日生活常规”的内容渗透到德育工作中,摒弃高、大、空的德育说教,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做合格公民。少先队要科学、系统的安排德育活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要清晰,要有连续性,可持续性。

五、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不开无轨电车,提前候课,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核心,”这是我们思考安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可阻断偏颇,不能顾此失彼,全校教师都要根据这一主导思想,追根溯源,考虑设计各自的工作,拿出几条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用科学的思维计划来保证这一主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和它的坚定不移性。各学科在原来基础上,要有所提高,强化学生各科优秀率。上学期期末考试退步的学科的有关教师要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拿出实际行动,确保本期有好的效果。对于我们现在这个地位来说,教师质量还是非常决定着学校的声誉,决定着家长的信任度和社会的满意度。我校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还是比较强的,希望大家不要各自为战,要团结作战,用集体智慧战胜困难,苦干加巧干,创造优异成绩。各科教师要加强教学和辅导,把功夫下在平时,把自己负责学科的成绩提上去。全体教师都要搞好团结,相互支持和理解,记住:“校荣我荣,校耻我耻”。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坚持“全面、全体、优质”,注意优秀学生的拔尖和差生的辅导,尽可能减少两极分化和偏科现象的发生。

2、教导主任抓好教学常规的检查及教案、作业批改的检查,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对不能有效组织教学,或玩忽职守,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有关人员,要进行个别谈话。

六、校本研修工作

科研兴校,能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我校的实际问题,使形式化的教研转变为有效的为教学服务的活动。

1、要求教导主任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整个学期的计划要有紧密的联系性。

2、每一次教研要确保教师都有所收获,突出实效性。

3、教师必须准时参加教研活动。

七、特色工作:

1、领导重视是实施的根基。

2、继续做好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

3、继续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

4、继续组织好学生的兴趣小组活动。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寿县农机推广也暴露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二是推广工作领域不宽;三是推广的方法单一;四是推广人员素质偏低;五是推广机构的运行机制不活;六是管理体制不适应。

2.农机监理技术装备不足

县农机监理机构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落后,没有方便可行的检测设备,仍维持在手工检验,检验人员还没有摆脱传统的靠眼看、凭经验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监管规范化建设。对农机交通事故的勘察设备更是寥寥无几,都在制约农机监管工作向规范化发展。

3.农机监理监管难度增大

县级以上农机监理部门对道路外、田间场院行驶作业的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和处理道路外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等职能,但在行使这些职责时缺乏必要的手段。

4.农机培训范围不宽,办学方式不灵活

农机培训机构主要培训的业务大多是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拖拉机培训要实行社会化,也就标志着农机培训垄断的现状将被打破,由于拖拉机培训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时变动,其培训单一性和不稳定性,将会对农机培训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办学方式不灵活,农机培训工作陷入僵局。

5.农机培训硬件设施缺乏,师资力量不足

农机校投入较少,校舍陈旧,设备不全,设施老化,占地减少;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教学设施,电教设备陈旧;特别是缺乏新型的电教设备、大型的农业机械和配套农具 ,部分学校没有解剖车,在电脑配备、多媒体视频教学、现代化的农机模型教学、交通工具等方面差距较大,很难在培训类型和培训规模上实现突破。

6.农机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落后

培训方式和手段陈旧,多以集中地点培训为主,没有考虑农民在时间和交通上的不便,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占领市场能力、宣传力度不强,培训机构仍然处于“等”、“靠”、“望”的状况,失去市场竞争力。农机化管理不健全,对有计划的组织操作手参加学习培训难度很大。

7.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小

作业项目比较单一,服务范围相对狭窄,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机收、机耕服务居多,其他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这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及农机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还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基础设施薄弱。一方面机耕道路建设不力,导致农机下田作业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在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时,根据土地调整分配的需要,大面积的良田都进行了分割,现有田块普遍狭小、不规则,不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办公场地缺乏,硬件设施不完善,多数还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规范的机具库房,合作社内的农机具大多分散、露天停放,机械存放不集中,不利于维护保养,机库建设用地还存在政策。管理制度不够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

二、加强农机化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推广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以县农机局为中心,农机推广站为骨干,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基础,以农机户、专业性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协会和作业公司等为重要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机推广网络是非常必要的。要健全农机推广服务网络。积极稳步推进农机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和发展。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要求,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或区域性农机推广站。

2.转变作风,规范管理,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素质和为民服务水平

认真组织好农机监理人员的各类业务技能培训,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把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效果。额预算,也只是保障工资,缺乏办公经费。要明确岗位职责与目标。

3.加大农机执法力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我们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行使好法律赋予的权利。全面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机制的转变与创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农村道路拖拉机交通安全。要尽快建立农机监理、公安交警联合执法和信息互通机制,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好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进一步完善农机监理网络,抓好源头管理。

4.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技术装备建设

建立农机监理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建议国家应就农机监理体系建设予以专项扶持和补贴,各级财政应将农机监理工作所需安全宣传教育经费、执法检查经费、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培训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常年预算,予以保障。

5.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继续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走村入户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规和知识,通过“安全生产月”和“农机安全日”活动,扩大宣传效果。

6.创新农机技术推广模式

要改变原来的行政命令,依靠会议和下发文件为主的做法,逐渐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机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转变。逐步形成政策推动、项目带动、市场引导、基地示范、社企联合、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等为主的推广方式和方法。

7.建立农机人才培养机制,实行持证上岗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涌现,要求农机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科技领军人物,特别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敬业、崇德、实干的中青年高级专家。提倡扎实严谨治学、潜心钻研的作风,建立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的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推广人员的活力。全面加强农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好农机推广人才岗位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实用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未来知识的储备。

8.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化技术中的农机与农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提倡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生物技术的复合型专家,使大多数农机推广人员真正成为能把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进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9.加大对农机化技术培训的投入

把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增加财政经费预算投入,逐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解决农机技术培训硬件设施的添置,新增大中型农机教练车,更新教学用训练场地,积极争取把教育培训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10.拓宽农机培训业务,建设多元化的农机培训体系

农机化培训要正规化,要拓宽农机培训业务,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农机培训机构培训业务不能仅仅是拖拉机培训,应针对所有农业机械使用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农机教育培训系统应立足现阶段已经开展的培训类型和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开发再就业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把培训的理念扩展到农机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搞好教育培训与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与示范基地相结合。

11.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领导

篇6

一是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座谈了解,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一个孩子嫌少、两个孩子正好、生个男孩养老”的旧传统生育观念仍未彻底改变。据反映,农村中多数群众仍希望生育2个及以上的孩子,而且有男孩。二是一男孩户、双女户生育欲望强烈。

2.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

一部分育龄妇女外出嫌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手续麻烦、不好回函,便采取不与村打招呼、不办证、不签合同等方式私自外出。加之个别村干部经常性工作不到位,对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不能及时掌握,极易造成这部分人漏管。

3.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

一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即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也无经济执行能力。二是对“流动型”违法生育的处罚不好执行。这部分人常年在外逃避,找不到人,无法强制执行。由于社会抚养费的征缴渠道狭窄,征缴措施不够严厉,给应缴纳社会抚养费的群众留下了抗拒缴纳的空间。

4.个别村干部责任心不强

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村干部和育龄群众对村民自治认识模糊,村级查访服务、业务工作梳理、人口学校开课学习等经常性工作开展不正常。由于有的村计生专职人员责任心不强、保管不善,导致往年计生档案流失。

二、原因分析

1.传统旧生育观念的影响

多数一男孩户想要2个孩子,双女户想生男孩,如果管理措施稍一弱化,这部分人便想方设法超生,达到自己的生育目的。农村出现了达到法定婚龄不登记先生育、不登记先举行婚礼、不够法定婚龄违法生育的三种苗头性问题,且呈蔓延趋势。有的以外出打工为由,在流动中违法生育;有的通过冒名顶替进站,逃避管理违法生育;个别村干部包庇亲属违法生育。

2.少数村干部计划生育工作主动性不强

通过调研了解,目前个别村干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愿抓、不敢抓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不想抓,是由于受村委会三年换届的影响,个别村干部怕落选、丢位子。不愿抓,是由于世代均在一个村子里居住,撕不开情面,放不开手脚,怕得罪人,得罪一个超生户,便得罪一个家族,怕形成世仇,对自己和后代不好。

3.节育措施落实不到位

一是观望型,对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不积极,不主动,存在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去再落实也不迟的思想。二是对抗型,有违法生育动机,拒不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三是流动型,有的已婚育龄妇女外出前查体有环,但外出后私自取环;有的常年在外打工的已婚育龄妇女,由于受现居住地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不严格的影响,落实难度较大。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力度

立足于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人口学校开课学习、印发宣传材料、粉刷固定标语、广播喇叭定时宣传和组装宣传车等形式,全面宣传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营造浓厚的舆论声势。要大力加强乡镇、村婚育文化一条街建设,利用大、中型公益广告牌和宣传橱窗,抓好舆论环境宣传。同时,要与育龄群众算好经济对比账,算好多生育一个孩子,抚育子女的成本,引导群众自觉选择少生优生。

2.强化管理措施

一是按照“一孩首选放环、二孩首选结扎”的原则,切实抓好已婚育龄妇女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及时落实,筑牢控制违法生育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加大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对经济困难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违法生育户,可“一次征收,分次缴纳”。对有钱不怕罚的违法生育户,由计生部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依法查封其房屋,用以抵顶其社会抚养费。

3.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一是打击“两非”,加强对B超和流引产药物的监管,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从严处理处罚。在全县卫生医疗保健机构、个体诊所开展一次B超配备的调查摸底活动,托清底子,并查验B超购买、使用审批手续,对无批准手续的,予以没收。二是要加强孕期随访服务,及时掌握持证、册育龄妇女的孕情,杜绝正常怀孕情况下私自终止妊娠的行为。对持证私自终止妊娠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是二胎的坚决不再批准其生育。

篇7

(一)引导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技术培训,积极为她们争取资金、技术、项目。不断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激励农村妇女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

2、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妇女主力军作用,深化“巾帼致富工程”。强化以农村妇女学校为重点的科技培训网络, 以妇女经济合作组织为重点的科技服务网络,实施致富项目。进一步抓好“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加大农村妇女职业新技术培训和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技术培训,计划再培训妇女100人。

3、在全镇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工程——“保护环境,从农药空包装做起”公益活动,促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8

1.原始凭证的填制不规范及所附依据不齐全。如,部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基本要素不齐全,摘要、大小写、日期、单位名称等相关事项不按规定填写,甚至大小写不一致;购买大宗物质,没有附行政会集体研究记录、没有购物清单、没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有时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对发生劳务产生的费用没按规定提供发票,往往以发放津补贴的方式造表发放,没有劳动起止时间、内容、领款人身份证号码等栏目,不能全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全过程,也违背了税务的相关政策。

2.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没有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如一些原始发票,实际支出的是餐费,被填写会议用餐且在会议费科目中列支;一些实际是购买有价证券(卡)的发票填写为办公用品(或计算机耗材),被会计人员列入办公用品支出;报销会议费仅提供一张发票,没有附详细记录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用餐标准等会议结算清单;报销的差旅费中住宿费发票没有详细记录时间、床位数、单价;报销的培训费更是五花八门等,时有开假发票报账的情况,造成会计人员无法或很难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

(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小,人力有限,常常一人身兼数职,不相容职务很难有效分离;有的学校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学校法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由一人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发票、收据管理不严格,造成管理上的漏洞等。各种制度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未认真执行过。

(三)会计记账凭证填制、复核不规范、随意性大

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数不准确;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大凭证”的现象较为普遍;实现电算化后,少数会计为图方便,订正、调整记账凭证未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填制,经常出现通过反过账、反审核的方式修改已结账月份的会计凭证;部份学校的复核会计形同虚设,复核密码由记账会计知晓并使用,并未真正履行复核会计的职能职责。

(四)会计报表、账簿装订不及时

由于实行了电算化,所有的财务数据都在电脑中,很多财务人员认为这很安全,用不着打印装订存档,有些单位很多年的报表、账簿都没打印。当有上级相关部门来检查、审计时才从电脑中调出。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电算化的有关要求,每月完后要及时打印报表、每年结账后也要及时打印账簿,并和其他财务资料一起装订成册,并由会计主管、记账人员等相关人员签字存档保存。

(五)仍有无证上岗的现象

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仍有无证上岗现象。这些学校往往规模小,教师少,会计或出纳工作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教学,财务工作只是他们工作内容之一,财务工作要持证上岗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

二、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造成农村中小学校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于教育系统规模大,基层学校多,往往财政、教育主管等部门对学校会计基础工作检查、监督、培训和指导工作力度不够,对学校会计工作的管理仅限于会计工作结果和会计报表的管理,学校的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二)学校领导及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意识淡薄。有些领导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统计、计算处理事务,对学校管理没有多大影响,不重视学校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的学校所有财务工作都由一个人完成,没有相互监督环节,不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任用,认为记账、算账谁都能干,使得很多会计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从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建议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求会计人员持从业资格证上岗,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即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最后,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财政及主管部门等应当多举办培训班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学校也应当支持会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会计业务培训,使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时,学校之间要多开展会计业务交流,可以采取互检、互学的方式,借鉴好的做法和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工作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管理手段科学系统化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目标。各学校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重庆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和学校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严格做好凭证的审核和管理,规范会计账簿的打印和保存。对于凭证审核和管理,应做好以下两点:

1.严格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会计核算首先应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着手,规范自制原始凭证格式,严格审核外来原始凭证,是实行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切实做到只有具备金额准确、要素齐全、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付款、入账的依据。

2.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报表、账册的管理。目前我区教育系统已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且使用的是会计电算化,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的基础后,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填制时应序时编号、摘要简明、数字准确、签章齐全、映证资料齐全。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及时处理未达账项,报表、账簿要定期打印装订成册。

3.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农村中小学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具体措施有:一是彻底清除无证上岗人员,对人员紧张的学校财务人员要督促其参加培训,领取从业资格证;二是定期对各学校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进行培训、检查、考核、评比和奖惩,并与岗位资格聘任、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三是在会计工作管理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上要制度化、公开化,实行依法行政。

篇9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不难发现,农村人民的生活方式却较为落后,这就给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必要的要求。如果农村没有较高的群众文化水平,势必会影响到农民的素质,进而影响到整个农村的发展与建设。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

(一)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不深,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农民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参与热情不够。农民更多的是将关注点放在自己家庭的经济建设上,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不理解,不关心,不实践。其次,负责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官员能力不够,素质不强,不能很好的组织农民参与到该项工作中,并且缺乏专业的群众文化教育的工作人员,导致整个教育班子十分松散,水平不高。

(二)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帮扶力度不够,资金来源不足

许多地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政府对该项工作的帮扶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不够充足。 有时即使做好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在实际中也未能按照计划进行。另外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需要上级政府层层拨款,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时效上都大打折扣,也给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投入的基础设施不够充分

据调研发现,目前在农村中,关于群众文化工作所投入的基础设施寥寥无几,一方面场地不够,另一方面设施的提供也不够完备。有的地方即使规划好了文化建设所用的场所,也未能真正投入使用来发挥作用。另外,农村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都普遍偏低,导致其文化活动单一乏味,不能很好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二、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原则

(一)针对性

文化工作应针对当地特色、人文气息展开,在工作前深入调查,了解当地是否存在具有特色的文化传承,让健康文化发扬光大。另外,也可以根据当地特色,认识到当地群众在爱好、性格、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特异性,让群众文化工作具有特色性,在提升群众参与性的基础上促进文化工作的进程。

(二)基层性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其文化工作不应仅针对部分村民或是某一地区,应具有大众性、基层性。在工作过程中,应认识到文化工作的基本目标,将工作点设置为深入基层的位置,例如学校操场、繁华街道、乡村政府等。选取这类型偏向前沿的机构更易拉近与群众之间距离,促进文化的吸收。

(三) 细微性

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严谨,细微不至,注意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之处。同时还应该注意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所以要注意发挥好其社会效益。

三、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农民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就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它不仅能够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能够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强化农民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深度,可以考虑新建一些乡镇文化站或者文化室等等,来帮助农民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同时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也应该有规划、有目标的进行文化建设,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考核纳入全年的工作考核之中,努力的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建设氛围。

(二)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帮扶力度

要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充足的活动经费。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对农村群众文化的支持经费进行重新的考量,适当增加费用。同时还要开展各项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来出资帮扶,只有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才能流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三)完善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投入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那么也是寸步难行。虽然在有些村庄已经建设起了文化大院、健身广场等等设施,但是纵观全国,供给远远小于需求,在有些较为偏远的村庄,甚至根本就没有基础设施。所以,应该将文化大院的建设提上日程,不仅要完善一些硬件设施,例如加大纸质书籍的投入,或者提供文艺活动必须的器材(如服装、音响等等)。同时还应该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提高其利用率。另外,健身广场的建设也应该逐步的推广,给农民提供一些基本的健身器材,丰富农民闲暇时光娱乐的场所。

(四)健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

一方面,要健全人才选拔制度。实行聘用制度,在人才的选拔中要重公平,重实力。同时在工作的考核中,要按岗定酬,根据自身的业绩与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还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要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还要提升其文化修养。适时的给员工安排一些进修、培训、调研的机会,让工作人员去学习和充电,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队伍,进而更好的为建设对农村群众文化而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提升硬实力,也要进一步的提升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文化建设的工作、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仁德.关于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04:12.

篇10

3、积极与相关的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出版社(如金盾出版社、农业科技出版社)联系,寻求相关技术和书籍支持,为村民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供帮助。

篇11

唐震认为,文化教育的本质也许可以概括为: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种意识改变另一种意识,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是一种意识覆盖以至消除另一种意识的、令个体可能产生痛苦的过程。由于任何两个个体所面临的对象均有不同,从不同对象中得来的意识之间就具有差异性或冲突性,文化教育活动的受体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减弱受体的排斥心理,一是让教育活动主要在长幼之间进行。年长者(或者先得知识者)一般居于教育者地位,年幼者知识匮乏,象个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过功利等方式加以诱导。比如古代有“学而优则仕”,今天有“知识就是财富”等教育目标的召唤,使得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

显而易见,文化教育在增强个体的选择特性方面具有工具的意义。教育者把前人与对象界进行斗争的经验概念化、知识化,并把它们传授给个体。个体在还没有介入所指对象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关于对象的意识。个体是准备进入这些对象,还是另选对象?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已经给他们作出了回答。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者附着在个体的意识当中,塑造了新的个体,为个体关于未来的指向提供了透视器和显微镜。(唐震《接受与选择》)

此外,当代诗人、文化学者张修林在《谈教育》一文中曾说过,教育的目的,说是教化育人,其实就是让人接受各种有用的知识,以期将这些知识吸收、溶化,能够将其直接作用于社会,或者把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升华出新的知识,即发现和发明。前者像物理变化,接受的人如同一个盛东西的容器,接受的几种东西还是那样的几种东西,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有了些混杂,这大概就是常说的实用型人才――技术或技艺的人才;后者则类似于化学反应,已经生成了不同的、另外的东西,这类人才能够很好地掌握第一层次的文化,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治学思想、理念和方法。这就是创造型人才。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主要就是第一层次的文化、创造型人才的影响。 人类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是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它提供了感受、记忆、联想、想象、推理等完整的思维功能,使人的意识能够相互影响并得以传播。

由此可见,教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而文化教育,作为狭义的教育,更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普及文化教育,是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如何提高?最基础的仍然是普及文化教育。

2 普及文化教育与农村社会工作

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参与制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社会救济、建立社会保障、兴办公共福利和普及文化教育。这些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可或缺的。

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条件是对村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的农业大国,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解决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依靠科学文化挖掘土地潜力,推广优良品种,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各业的劳动生产率,搞好多种经营,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只有对村民们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才能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文化的能力和运用先进设备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农村经济的最终目的。

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普及文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是人们警醒正确的道路选择,培养高尚道德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对村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培养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普及文化教育。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我果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作用。这就要求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经济观念。而市场意识和经济观念的具备,取决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如此。近年来,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由于农民的文化、技术原因,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由于文化素质低,难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人才匮乏,等等。落后的文化教育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偏低的农民素质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落后与文化教育落后的恶性循环。因此,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重视普及村民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商品生产的认识,树立发展市场经济、安价值规律办事的观念,积极竞争奔小康,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做贡献。

篇12

一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方向

(一)发挥文化观自身的职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公共文化体系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我们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主流方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弘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的和文化体系,充分合理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方式,让人们能够在活动当中提升自我,寓教于乐。积极主动的开展文化阵地建设活动,让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能够变得丰富多彩。

(二)农村群众文化的信息化发展。

当今世界是信息与知识的时代,人们不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越来越离不开知识与信息的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不但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各种活动,这就为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中,建立信息网络化平台,有效地促进群众间的文化交流。通过上传优秀的的文化作品,分享给广大群众;举办群众性文化演出,并将演出的视频发送到网络上向更多的群众来宣传;建立农村群众文化的联络网点,及时与群众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及时记录群众的反馈意见,并以此为根据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完善和改进,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地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三)农村群众文化的特色化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我们在研究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时,应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为特色进行着重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使农村群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例如,积极组织群众进行自主创作;以文化讨论的形式直接抒感等,使群众认识到祖国文化的精髓,促进农村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原则。农村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它要从根本上改变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让人们体会到文化的强烈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就要联系实际,加强以农村为主的群众性基础文化建设,积极关注农民和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的文化建设目标。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宗旨,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快思想观念的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同时作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也需要具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快新的艺术形式的引进,以时尚和丰富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 活。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发展和改革意识,以创新性的思维来加快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走群众发展的道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光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坚守农村群众文化公益性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引进经营理念,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运用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农村群众文化当做是一个产业来经营,打造农村群众文化品牌,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便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举行特色的文化节,像石雕节、玩具节等既培育了当地的文化市场,建立了文化活动品牌又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吸收更多投资资金来服务于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事业与经济产业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的创新

文化内容上应该在保持当地特色的同时进行创新。农村传统的特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极高艺术价值,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但是在保证传统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内容上的创新。将新的高科技融入到了文化建设当中,新的表演道具,新的设备在促进着文化表演的改变的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形式。

(四)总 结:

农村群众文化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创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不断地探索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造更多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帮助人们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调整心态,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芹生.《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大众文艺》2011,(2).

篇13

 一是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和引进项目,以项目为支撑,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认真筛选、规划、编制、论证和储备一批重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力争建设阴山岩刻主题公园和戈壁红驼文化产业园区,完善乌兰牧骑、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实现旗、苏木镇(社区)、嘎查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步伐,努力提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组织实施草原书屋送书下乡、争取配备流动服务车等惠民设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加大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服务功能。

   二是加大艺术精品创作,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制定中长期和年度创作计划。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建立重点文艺项目库,组织艺术创作生产。完善演出设施设备,提高乌兰牧骑自我发展、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扶持社会民间文艺团体发展,推进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每年举办一届新农村新牧区文艺汇演和文化“三下乡”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民间艺人专业培训。提高品位,扩大影响,力争打造1-2个影响较大、特色浓郁、效益显著的品牌活动。深入发掘民族草原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产业化开发,围绕草原自然风光、特产和民族非物质文化等,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影响深远的民族文化品牌。

三是加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争取人社组织部门每年能给文化部门调配文艺人才,以缓解乌后旗专业文艺人才匮乏的现状。充分发挥乡土文艺人才作用,建立乡土文艺人才库,聘用一批有一技之长、热心于基层文化工作的乡土文艺人才,担任乡镇(社区)和嘎查村专兼职文化辅导员,着力解决基层文化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积极培养文化经营队伍,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培养、造就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家。

二、农民牧区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活动经费投入不足与群众文化活动需求不相适应。由于苏木镇财力薄弱,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文化站和嘎查村文化室活动经费少,不能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活动。

二是图书室未充分发挥作用。原因是书籍更新缓慢,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渴求。

三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文化专干配备差;文化专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苏木文化专干职称普遍偏低。

四是个别地方对文化事业发展认识不足。文化发展的水平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苏木镇对文化发展普遍重视不够,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要切实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完善考评体系,要将苏木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列入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中,使各级领导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责任感、紧迫感,从而自觉地加强领导,使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实施

1.加大政府投入。管好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不挪用、不挤占,搞好硬件建设。

2.加大向上争取投入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3.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通过村企共建、城乡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改善文化活动环境,为农村牧区文化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经费保障。

4.依托自身优势创建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健全队伍。按照上级要求,配齐配强苏木文化专干,要确保每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至少有2-3个专兼职人员。

2.加强培训。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和基层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经常开展业务学习、培训、辅导、调演、交流等活动,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水平。

3.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规范文化站管理和业务活动,加强督查指导。

4.建立激励机制。研究建立体现基层工作特点的文化人才评价标准,培养更适合文化发展繁荣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

(四)完善设施设备,满足群众需求

1.加大农村牧区综合文化站配套设备的多样化,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

2.制订完善苏木镇和嘎查村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管理,提高运用效率,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五)创新文化载体,延伸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