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高中教育辅导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保定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保定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保定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
【中央峰景校区】——保定市 新市区【山水华庭校区】——保定市 北市区【七一路教学点】——保定市 新市区
2、保定聚智堂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1578
【诚明校区】——保定北市区【少年宫校区】——保定新市区【新市场校区】——保定新市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篇2
【校区分布】国贸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初中、高中学员
【热门课程】小初高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8171-003转分机6954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富阳初中中考英语家教联系电话及价格
数学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听课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及时复习。
1、学生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应做到:
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细读:对书本知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形成过程,对疑点做相应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在听课时就有的放矢了。
2、听课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要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方法的体现,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要看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篇3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20世纪初起源于欧美而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即将具有相同问题的人或相似经历的人组成小组,通过活动的形式给予辅导。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二、聋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透视
1.聋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由于生理缺陷,使聋生表现为认知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听力的丧失和交流方式的局限造成聋生适应行为低下。严重的听力损伤也影响了聋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懂人们的语言,聋生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有时难以理解人们许多复杂行为的实质,容易对别人的行为产生误解或猜疑,从而引发出某些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如自卑、焦虑、自制力差、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猜疑、胆怯、退缩、自我封闭等倾向。
2.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于以上心理特点,造成聋生很多的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表现在聋生身上的异常行为有自我习惯性动作。自私、易受暗示、粗心大意、偏食这四种异常行为是出现在聋生身上既严重又普遍的心理现象。聋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决定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长期以来,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用于对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通过对其内容和方法的考察,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同样适用于对听力障碍儿童即聋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
1.适合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1.1解决浅层次的认知、情感、行为障碍。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聋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滞后,认知存在表面性,认知经验贫乏,认知方式僵化死板,情感发展存在偏差,固执、孤僻、冷漠,行为发展方面也有异常。而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羞怯、感情与社交孤独、社交回避与苦恼等问题上都有明显效果,能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对轻微的心理障碍也有治疗效果。如在“微笑握手”活动(参加者要和班里每一个同学握手,对每一个同学微笑表示友好) 后,和大家分享感受时,一位同学说:“握着一双双充满友爱的手,看着一张张面带微笑的脸,我感觉到一种温馨和力量,刚来时的孤独和无助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脸上挂着的灿烂笑容。”
1.2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形成自信等品质。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在聋生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特别适合于他们在团体中比较分析、自我领悟、自我成长,在团体中重建理性的认知。
1.3改善情感体验,如焦虑、恐惧、孤独、情绪自控力差,不善表达情感等。团体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加的学生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成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很多成员抱着改善的态度加入,加之被他人接受、关心,更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2.聋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
2.1开展心理互助活动。聋生入学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大多数聋生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心理互助活动用模拟的方式将每位聋生推到解决问题的第一线,为他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创造了一个宝贵的契机。同学们之间的坦诚交流打破了许多人的自我封闭,入校时孤独无助的感觉在他人的热情相助中逐渐消解,能有效地缓解聋生的孤独无助感,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解决他们在社交中遇到的问题。
2.2开展团体心理咨询。聋生的不自信,大多是由于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对他人的信任等原因所致。团体心理咨询小组的良好氛围能使聋生产生一种安全、依赖、温暖、接纳的感觉。当他们发觉团体内其他人员也具有相同的心理困扰,他的问题并不独特时,就会改变对自己的评价,改变自己的已有观念。这种观念改变本身就具有心理治疗作用。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更有利于协助聋生实现各种发展性目标,如学会交往、建立自信、形成某种新行为,更有利于解决聋生共同的心理问题和发展问题。
篇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高校在心理咨询中心的人力、物力资源上较为缺乏,不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加上学生对心理咨询与心理疾病的不够了解,很少会主动到心理咨询部门去咨询,同时又缺乏自我心理调适知识,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加剧。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点是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调适与矫正,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塑造完善人格。在这一层面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基础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理念不谋而合。
基础课教学可以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高尚的道德理想、求实的职业理想、向上的生活理想,促使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学生如果具备了这些正确的观念,产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乐观姿态来面对生活,会更好地减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在基础课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辅导员在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要注意安排的内容不能太过于专业,要将基础课的心理健康内容和心理学专业的内容区别开来。在基础课中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目的不是传授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主要在于使学生对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初步认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应该注重把教学理论与学生的一些实际心理问题相结合,以实例支持理论,以理论分析实例,使思想道德修养课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发展。
那么具体如何在基础课中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根据学生思想及心理现状科学安排授课结构
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现状是搞好基础课教学的前题条件,一般新生进校后,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会对新生进行的心理普查工作,基础课教师应该关注了解新生的知识背景、能力基础、思想特点、心理需要及其道德法纪素质状况。如在教学中简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大一新生常见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如生活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心理异常的表现进行描述。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和研究,组织教学,科学安排授课结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的课堂渗透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章节的课堂教学中是基础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基础课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基础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它对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择业等问题给予了关注。
在讲述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吸取心理健康教育中与此相关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例如,在绪论第一节讲适应人生新阶段时,可以加入对大学新生心理调适方法的介绍,在第一章第四节讲到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时,可以把大学生学习及考证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策略的内容加入其中,在第三章第三节讲到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时,可以展开讲述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困扰较多的人际交往问题及人际交往的技巧;在第七章第二节中谈到职业生活中大学生择业创业内容时,可以加入求职心理辅导;而第三节中关于恋爱、婚姻家庭问题时,适时结合情感心理调节等内容。此外,结合教材选用一批历史故事、社会新闻、心理情景模拟剧等辅助资料,使教学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法融入到基础课中
篇5
1.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影响因素
1.1教材方面的变化
初高中英语教材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最主要体现在高中英语教材对学生能力和英语实际运用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明显感到不适应的便是其中大量的词汇和较多的阅读文章,另外,这些阅读文章涉及面较广,不仅包括教育类、科技类、天文类、金融类,同时也包括文学类以及网络类等,而且文章内容多与实际生活相关,贴近现实,这都会给刚步入高中英语学习的学生一定的压力,感到不适应。
1.2校园环境的变化
高中校园对于习惯了初中校园环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对于这样的新环境,学生往往有一个熟悉和了解的过程,最终适应这一环境,与此同时,学生刚刚从紧张的中考环境中解脱出来,会产生松懈之感,缺乏紧张感,另外也有一些学生的初中英语基础薄弱,自身对高中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畏难心理,这也是影响初高中英语衔接的重要因素。
1.3试题形式和试题范围的变化
相比较初中英语试题来讲,高中英语试题内容量更大,题型也更多样化,不如初中英语试题简单,题型单一,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举一反三,从而清晰地分析出句子的时态、结构和考点内容,并摆脱初中英语学习的定向思维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才能更好地熟练课程内容。
1.4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的改变
初中英语课程内容量小,知识点也相对单一,学生接受能力弱,因此,教师往往采用细且慢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全班同学对每个知识稳固掌握,另外,也会反复训练知识点,使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学习效果,但对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内容量大,知识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再侧重大量习题的训练,而是强调精讲和精练,另外,教师的任务量也相对较重,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接受情况,这就需要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跟上教学的节奏和步伐。
2.如何有效促进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2.1缩小学生的成绩差异
刚刚进入高中校园的学生往往来自各个不同程度的初中学校,学生的成绩和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也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往往有些学生的英语程度好,而有些学生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或者英语学习条件的落后等原因导致自身的英语基础薄弱,这就需要迅速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成绩,提供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但是高中英语教师的任务重,英语课程内容量也大,无法对落后学生进行单独的课后辅导,这就需要教师另辟蹊径,成立“学生互助组”等,采用“小组讨论法”,从而使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和学习,这就可以使一些英语程度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组织学生进行自学,把英语单词和英语习题在课余时间反复训练,这就有助于提高后进生的英语成绩,缩小学生的英语成绩差。
2.2调整教学方法
对于高一新生来讲,往往还沉浸在初中教师缓慢而细致的教学方法中,对于高中的教学方法和英语课程内容还不适应,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在讲授新知识和新内容的同时联系初中的相关英语内容,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另外,高中英语较初中英语内容量大,难度也随之增强,往往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或者畏难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讲解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快地融入到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来。
2.3灵活运用教材
初高中教材的变化是导致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学生不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发现初高中英语知识的关联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推进高中英语教材的讲解,例如高中英语教材中的Speaking、Listening和Warming up等部分相比较初中教材来说难度偏大,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高中英语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重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使学生联系初中英语课程的内容,达到词汇量和阅读量的提升。
3.结束语
初中和高中作为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做出有益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高一新生对新学校、新教材、新同学和新教师的不适感,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明华.生源素质薄弱校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现状与对策[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8).
[2]陈安萍.让学生的需求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谈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3).
篇6
2.提高初高中生主题班会有效性的策略
2.1在主题班会中提高老师的模范榜样作用。
老师,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老师的传道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严谨的教学态度与大公无私的精神及文明的言行举止。在高中教学尤其是初高中衔接期阶段,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师德建设力度,通过一系列的形象活动,激发老师的责任心与优质教学的态度;同时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老师的光辉师德形象感化引导学生,实现主题班会的德育教育目标。
2.2通过一些情景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心互动。
只有通过与学生内心之间的真实互动才是真正的德育过程,它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高中老师要掌握学生内心世界感情的变化,经过有效的道德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验;同时老师还要仔细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班会内容通俗易懂,这样才更能实现其德育教育目标。
2.3提高主题班会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是深化引起共鸣的班会主题。
在主题班会过程中,班会主题的升华是班会的最后一个实施环节,在这一结尾环节中,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对此次班会德育教育的领悟,从而深化提高班会的主题。但是在实际高中学生班会活动中,老师在班会开始阶段就赋予学生班会的主动权,自己退到台下;直至班会结束,老师只是在台上象征性地宣布班会很成功,到此结束而已,对此次主题班会没有任何总结与建议,因此班会活动就很难凸显主题,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班会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在班会结束时,深化班会主题对班会活动成功与否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要高度重视班会主题升华的重要性。
2.4积极构建初高中阶段的系列主题班会。
在初高中衔接期阶段,举办系列主题的班会活动,为班级班会活动德育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有的班级开展班会活动就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班会活动内容没有合理有效地规划,在班会活动过程中表现得很随意,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一次班会活动的结束不代表学生德育教育的完成,而且每次班会活动都是紧密相连的,这一次班会的开始将是上一次班会活动的巩固与延续,又或是深入拓展;同时这次活动的顺利结束为下次班会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一系列主题班会才能保障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目标实现。如果在班会活动中没有鲜明的主题又或随波逐流,严重削弱班会活动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同时每次主题班会活动如果不能有效统一结合,那么主题班会的渐进连续性与层次性就无从谈起。
2.5将学生作为班会活动的主体,以实际问题为班会核心内容。
在初高中衔接期课堂班会主题活动中,老师要将学生作为班会的主体,以现实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为班会的核心内容。班会活动中,老师就是通过生活素材为学生模拟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纠正行为偏差,提高判断分析道德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道德智慧。同时,通过班会活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扬善抑恶,建立良好的道德与人格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自我生存超越能力。
3.举行主题班会活动遵循的原则
3.1学生之间的自主互动性原则
高中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已经相对成熟,因此在此阶段班会课上,应该以活动形式开展,特别是学生积极进行互动的活动。在学习阶段,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价值观与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班会课上的积极参与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针对主题班会进行知性的灵动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互动,生命世界才会有活力,增强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3.2班会的形式灵活多变性原则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班会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在学校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加强资源意识,对现有材料进行创新的同时,积极开发与现有材料相关的文本与非文本资源课程,构建多样化的教育平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7
可一段时间过去后,不经意间,就会忽然发现那些曾经闪亮的明眸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暗淡,课堂上慢慢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现象,而课后围绕在身边问问题的却总是那几位固定的学生。两个月的时间,单元考、月考、期中考系列考试过后,教师眉头越皱越紧了:中考都考些什么,这届学生怎么这么差!
是什么把充满激情的学生打回原形?是什么让充满信心的教师疾首蹙额?是学生素质真的一届不如一届,还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出了问题?教育者该如何反思?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之一在于求真。什么是教育之真?个人以为教育之真,就是要勇于面对现实,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有的放矢,采用适合学生的、能让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之法。根据新高一学生的年龄、心理和学习的实际状况,教师要积极做好衔接工作,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具体说来,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理解与尊重是前提
世界是一个等待你慢慢成熟的果园。
许多教师认为,能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性和综合素质都会比同龄人强,应能快速适应高中学习,所以较少考虑到学生还会有学习、心理等衔接的问题,也并不把它看作是个大问题。高一的学生,正处于16岁的花季,男生大部分已长成小伙子,女生也早已亭亭玉立。但其实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在家里还是个爱撒娇、发小脾气,需要长辈的呵护、鼓励、鞭策和督促的孩子。中考成绩略高几分,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接受能力或理解能力比其他学生高出多少,而那略胜一筹的成绩,却使得他们像一支起航的小船,只顾勇往直前,忽视大海波诡云谲。对新环境的适应、新同学的竞争、新课程的学习只有信心没有担忧。
赫・斯宾塞这样理解教育:“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耐心和同情心。”教育是无法速成的,作为高一的教师,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学生还是孩子,既然是孩子,而且在同龄人中有值得骄傲的成绩,就一定具有一种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一定能胜任高中的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抱着这种信念在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各方面想方设法来耐心地去帮助、鼓励他们,让他们顺利度过成长的另一个“断乳期”,进入独立行走的阶段。
理解学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教育的实践行为,要求我们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研究学生的身心现状,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不断形成并建构真正的教育智慧和技艺。高中开学伊始,在初期的磨合中,师生之间了解有限,教师切忌操之过急,对学生急于定调,而要多给学生一点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的高中生活沐浴着阳光。在理解和尊重的阳光中,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成人。
理解和尊重是教育的绝对前提。教育理解从根本上是一种人的理解,人性的理解,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理解。没有对这个阶段学生的深入理解,所谓的教育教学规律、原则、技巧、技术毋庸置疑都呈“悬空”状态,所谓的教育智慧也只能是一种小聪明、小技巧。
二、保护兴趣与热情是根本
初高中衔接的最大成就,是小心翼翼地保护新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当一艘小舟乘风而来时,如果引导它顺风而上,它将对自己充满信心,鼓胀风帆去征服更长远的路程,如果刚出海就遇到满天的乌云,懵懵懂懂间被一个巨浪打得晕头转向,它将会怀疑满天的云彩和自己的能力。大部分高一教师刚从高三下来,常有意无意地把他们当高三学生来要求,高标准、严要求,甚至高起点,出手快,下手狠,相应的课堂容量、作业与考卷的量与难度不同一般。
如何去保护这些优秀的高一新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呢?
首先,精心设计我们的课堂,高中教学伊始,应多注意与初中的衔接、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由实践到理论。让学生听得懂,每天都有收获,由此感受到用心读书的快乐与愉悦,努力学习,学有所得,每天有新的收获,哪怕是点点滴滴,也会对他们一生的精神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多用微笑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热情。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多一些互动交流,平等沟通,多一点掌声与鼓励,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勇气站起来,让站起来的人都有尊严地坐下。
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教学实践的整体性研究和局部性研究。总体上各科初高中教材跨度大,教师要尽快摸清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基础,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落实教学要求。在课堂上不以大容量、高难度吓人,慎讲“透”和“全”。刚从高三下到高一的教师,常不经意间要讲透、讲全题目,有一种总复习的架势,恨不得把知识点的重点、难点一股脑地全告诉学生,把多种出题法、多种解法都让学生一一明白,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一口吃不成胖子。这样的课堂充其量只是教师才华的展示,而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在高一学习伊始这个特定的阶段,“透”与“全”有可能导致“杂”与“乱”,不仅有可能成为干扰学习和记忆的因素,甚至还会抑制学习的热情,在不经意中,扼杀学习意愿和兴趣,让学生丧失学好的信心,造成学习的不可持续。
因此,对大部分步入高一的学生来说,老师讲“透”、讲“全”有时是一种灾难,因为它违背了教学规律。讲“透”更多时候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行为和主观判断,不代表学生理解得透彻,有时候讲得越透,学生越听越乱越糊涂,大而无当,无从下手。归根到底,学生能否理解、掌握和运用,不在于讲透,而在于学透,离开大部分学生主体自觉的学习行为,讲“透”、讲“全”没有很大的意义。
最后,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是有区别的,分层教学以及和它所匹配的分层作业,也日益为广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接受。承认学生存在区别,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练习、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循序渐进。在新知识的导入上,要注重由已知引入未知,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缓解教学坡度,分解知识难度。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虽然会加重教师个别辅导的工作量,但新高一的教师正处于与学生了解、熟悉、磨合、适应的阶段,更要注重加强个别辅导,多一些时间与学生共处、交流。在课堂外,教师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信心来询问,要让来询问的学生都能有收获而归。唯有如此,才能鼓励学生有问题常来问,疑问得到及时解答,学习障碍得以逐一扫清,更重要的是,这样还能尽快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
由于中考是各地市自己命题的,有些知识点本应在初中完成,但由于中考不考就被忽视了。而高中教师又认为这些内容学生已懂就不再讲授,因而造成知识的断层。四年前,我校组织初高中教师自编一套初高中衔接教材,每年都根据需要重新修订,让录取到我校的学生录取后便能拿到,利用暑假时间自学,多少弥补了学生在初高中衔接上存在的知识上的不足。
马克斯・范梅南曾说:“教育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有‘获得’的惊喜和‘成功’的惊喜,心灵和精神的‘精神’,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所在。”(《儿童的秘密》)好的教学要能在知识、审美、道德三个方面给学生以“惊喜”。高中教学要能提供或指导学生“发现”新的知识、新的解释、新的思维和新的境界,使学生能够超越他的具体存在和现有局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关注初高中衔接尤其重要,而小心翼翼地保护新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又是关键之关键。教育者多思考有准备,能让学生继续保持孩子式的兴趣与热情,那他们每一天的学习都将是有趣的、有收获的,他们的精神生活将会是饱满而愉悦的。
三、重建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是长远之计
教书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彭钢老师在讲授《教学现象与教学事件》说:“教学目标不是着眼于学科知识的形成,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指向学生、指向整体、指向长远。要着眼于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高中教学的内容不同于初中教学,教学的容量和外延较大,知识具有多元化和广泛性,要求学生具备学科素养与学科品质。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受用终身。初高中衔接的重点之一,便是重建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
由于高一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初中校,各校要求、各自习惯不同,已有的习惯是否是好的习惯,能否适应高中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仍需要实践检验。如果在高中一开学,各个学科能明确提出学科要求,并讲清培养这种习惯的好处,花时间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定能助学生学习一臂之力。从我任教的语文科来看,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一个人的语言自发行为变成自觉行为,也便是养成学好语文的好习惯。
2011年6月22日,《厦门商报》专题报道了当年福建省唯一一个满分作文获得者――我的学生白杏珏(2008年厦门一中的中考状元)。报道这样写着:“3年前的中考结束,在介绍自己学习方法时,接受记者采访的白杏珏已表达出对语文课的偏爱。‘学习语文,阅读很重要,平时应多看书多积累。’当时她是这样给学弟学妹们介绍经验的。3年后,杏珏仍觉得自己并无什么绝招,‘阅读很重要。此外,读后的思考也很重要。’”自觉阅读,自觉对喜欢的文字做笔记,并在每条摘抄后留下自己的看法,这从语文角度上来看,是一种学科思考,更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外大量阅读材料的语言感知和领悟,包括诵读、感受、体味、揣摩、摹习,通过对大量典范、精粹而又鲜活的语言文字的丰富积累和吸收内化,必将使一个人的语文文化素质和语文应用技能得到历练。让阅读变成一个“悦读”的过程,一个学生能受益终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对于学习习惯,很多专家提到“专注、积累、运用”,这些应该是各学科学习习惯的共性。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福州一中题词:“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这里的“本然”是否可以理解为各学科的特点与本质。那加强探究各学科个性的学科特点与学习习惯,并有意去强调、落实,由此培养起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习惯,将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和学科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科之门,缩短初高中衔接的时间。
四、培养受用终生的良好心态
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也是成功之母。能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各校优秀生,从小被老师赞扬,被同学羡慕,被家长引以为豪,他们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成功是成功之母”。可一入校门,却发现高手云集,各有绝招,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再领先了,不再倍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了。很多学生无法接受这个现状,情绪失落,怀疑自己,有的甚至一蹶不振。过去我们常忽略这方面的辅导,总是等问题出现了才来应对。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我们要能尽早意识到这一点,在新生训练、开学班会上给学生打预防针,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任何一场竞争,胜出者都是少数。我们既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去攀登高峰,又要告诉他们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所需要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对高一新生,特别要强调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失败也是必需的,它将激起新的斗志。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见可怕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不会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学生过去的成功也是一连串的奋斗换来的,而如今在众多强大的对手面前暂时落后了,要让他们明白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失败是在提醒我们强中更有强中手,也将激起我们的斗志,时刻鞭策我们不能懈怠,要有屡败屡战的决心与意志,摒弃消极思想,全力以赴,不消磨等待,在吸取教训中改善求进,用毅力克服阻碍,做自己的对手,战胜自己。
第二,摆正心态,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其实,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特别是刚迈进同一所中学的学生,但这种很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别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积极的心态包括诚恳、正直、乐观、勇敢、奋发、友善、自信、自勉等。有的学生是高分轻松入校的,有的是发挥好刚踩线进来的,有的是定向生侥幸进来的,有的是择校缴费进来的。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新的起跑线上,学生摆正心态了没有,重新规划了自己的目标并长久地付出努力了没有。
学生的成功不是指拥有权力、财富等,而是指每一天都做了什么。如果能每天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去逐渐接近目标,那成功便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学生每一天都走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
每天进步一点点,难吗?不难!那坚持,就是胜利!理想的大学殿堂就在不远处等待着。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俯下身躯,贴近学生,了解他们每个阶段的需要,并精心做好各种准备迎接他们,在他们学习生涯的初高中衔接的这个关键阶段多思考,在成长的紧要处扶他们一把,推他们一下,让他们较快较顺利地渡过难关。
教师要用心去理解教育的内涵,用爱来创造教育的美丽!
篇8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05-02
职业是个体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职业在满足从业者物质上需要的同时,还为从业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职业时间贯穿于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选择了某种职业实际上就意味着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所选职业又直接影响从从业者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幸福指数。由此可见,职业的选择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意义重大。青少年学生作为成长中的新一代,无论接受何种形式的教育,最终都会走向社会,选择一门职业来生活,并借助职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社会各界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和实践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于初高中阶段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基本处于空白,虽然有的地方做过相关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在应试教育、市场经济背景、独生子女过度溺爱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下,效果不佳。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而言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早期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发展回顾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建立了完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20世纪的20年代引入我国,但是受当时国情限制,发展缓慢,近些年受市场经济、教育体制改革、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才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上海复旦大学MBA班学员开设和主讲该门课程,从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正式进入高校。并开始在企业员工招聘、人才测评和员工培养等方面应用。2008年教育部下文明确要求各高校在大学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把其纳入必选课程范围。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截至2012年11月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职业生涯规划”词组检索到相关收录论文资料6194篇,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收录论文7776篇。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仅仅停留在对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技术的介绍,缺乏系统实效性的研究,国内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实践中也逐渐发现国外舶来的理论和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老师和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实际价值和作用产生了怀疑。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暂时还没有落地开花,由此可见我国这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初高中阶段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和实践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存在对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不够重视,专业人才匮乏,内容不具有针对性,职业生涯辅导人员素质不高、不够专业,甚至把职业生涯规划片面地做成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对于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上还处于空白,此现状严重制约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开展。现阶段我国初高中阶段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者和学生缺乏在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和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在初高中阶段青少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巨大作用,缺乏在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
许多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家长和学校“大包大揽”、“高分万岁”的影响下严重缺乏对职业应有的认知和实践,从而导致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对自我认识片面,在对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全面;对职业认识更是非常模糊,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对于社会上有什么职业、每个行业又有什么具体的分支、各种职业的性质、从事某种职业需要的能力、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认识知之甚少;在文理分科时也盲从家长和老师意愿,忽略了自身的实际兴趣和爱好,造成大学后不喜欢所学专业,影响了一生的发展轨迹;最终导致对职业的认识模糊、片面、不完整,对于职业规划意识尤其淡薄,学习生活和就业完全剥离。而这些都是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实践活动缺位造成的。
2.缺乏相应配套专业课程、专业师资、具体实践配套。现阶段我国社会整体对青少年初、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与之配套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咨询、师资、测评及培训工作更是少之又少。初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位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系统、连续、专业的发展。虽然有学校意识到在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但是苦于没有配套课程、专业师资和具体职业实践。缺少适合初高中阶段青少年特点的系统的权威教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滞后、师资力量普遍薄弱,现有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的专业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在初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
3.家长、长辈的溺爱和越位剥夺了青少年接触职业的机会。现阶段“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加剧了长辈对子女的溺爱,过度溺爱和望子成龙使得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出现了过分、过度的越位现象。具体表现在物质上全力满足、姑息迁就,而另一方面又过度的越位式剥夺独立,对学业成绩与未来工作上的“过高期望”漠视孩子自身的兴趣,严重压抑了学生兴趣,剥夺了其接触职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受此影响,广大初高中阶段青少年出现了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适应能力和应变的能力等。
4.缺乏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法规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初高中阶段的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除了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原因之外,缺乏针对初高中阶段青少年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性法规政策和考评机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政策法规的缺失造成了初高中教育机构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苦于无法可依,针对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相应的指导性法规政策有效的监控、指导、激励和考评机制,无法充(下转第210页)(上接第205页)分地调动积极性。
5.缺乏对初高中阶段辍学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注。虽然我国已经普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仍有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而辍学的初高中段青少年辍学流向社会。仅在2010年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初中毕业生2000万,当年我国高中毛入学率为80%,这也就是说仅2010年就有至少400万初中毕业生没有进入高中学习。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等战略目标。这样就提出一个新课题:怎么针对这些适龄青少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求学无动力,考大学无能力,就业无准备,生涯无规划”,最终“毕业即失业,上岗即下岗”,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三、国外在初高中学龄段青少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
职业生涯规教育起源于美国,美国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1989年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此项文件中明确和提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年龄从六岁开始,并且还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进行了分类,并分步骤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习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首先通过在适龄青少年中开展职业教育,通过一系列的职业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有了对职业较为具体客观的了解,为后期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美国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对职业了解和接触的基础上便萌生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再通过下一阶段的教育逐步地教会适龄青少年学生如何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并进一步帮助和教会学生们了解目前的外部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再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时间活动使学生们掌握就业技能。美国这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也正是凭借这样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教育,才使得美国接受过正规教育的青少年大多数都具备较强的职业愿望、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
加拿大在开设完备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同时,更多地根据初高中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参与型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并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环境和氛围。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和与之对应的实践环节,使广大初高中青少年在职业意识、职业探索和职业生涯规划环节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学生与外部职业环境进行互动,强调学生们在体验中将职业规划从抽象向具体。加拿大这种在初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强调体验性、灵活性和发展性,从而有效地帮助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成为独立的职业规划者。
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初高中阶段青少年中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和方式也很独特,尤其是在职业环境体验和经费投入方面对我国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实是一种体验教育的,生活体验中认识、寻找自身的职业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衷是“人职匹配”在工作中获得乐趣的境界,而不应该是简单的功利目标,应该上升为一种对职业的理想的追求。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可塑性非常强,同时此时期也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黄金时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规划则国之规划。”为了青少年更好地发展,应该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应用型本科院校“3+1”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BD1212064。】
参考文献:
1.宋争辉.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2.童伟中.关于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3.罗竞红.当代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8(4)
篇9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上产生“台阶”的原因
(1) 知识量增大。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知识系统更为庞大,仅以力学这一知识板块为例: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至90个,这无疑使学习难度有了很大提高。
(2)理论性增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很多知识点教材只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初步了解,作定性研究;而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深层次理解,进行定量研究,这无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初中物理“什么是力”这一部分内容中,它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在高中物理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使物理发生形变”。这既拓展了力的概念,又提高了理解的难度。
(3)知识结构性增强。初中物理各知识点之间相对孤立,没有形成严密的结构体系;而高中物理常以特定基础理论为指导,按照一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应用数学知识的要求增强。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图像处理、极值求解等知识技能。甚至,高一物理上半学期要应用的数学三角函数知识要到高一下学期才能学到。
(5)能力要求提高过大,学习方法没有适时转变。 一是高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上要提高。而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得需要有一个艰苦的培养过程。二是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的习惯。缺乏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举一反三的独创精神。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物理的神秘世界充满了幻想,他们满怀希望、饱满热情地投入到高中物理的学习之中,但是,当他们一次次经历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无奈后,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于是,一批批的学生在诸多的学习障碍面前退缩了,在一个又一个台阶面前举步维艰……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我们认为到,能否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学生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能否开创高中物理新局面的关键因素。
我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指导策略:
(1)规划足够的教学时间,编写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适当进行一些知识点的补充。一是在高一教学计划别规划出一定的教学时间,专门进行初高中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组织教研组专家借鉴有关学校的资料和成功做法编写一本《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以其作为衔接工作的重要载体;三是在讲到相关章节时,先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找到知识结构的联系。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偏失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欠缺,刚入高中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学习困难。所以,除了知识与能力,我们要更加地注重过程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排除非智力因素的负面干扰。例如,在对一节课文处理时,老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常规思维等习惯,最终达到“授之以渔”,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3)灵活应用教学环节,设计螺旋式上升知识系统,让学生逐步“摘到越来越大的桃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灵活设置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的梯度,增加知识的广度。比如,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力的概念、加速度和“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将其作为预备知识,扫除新课知识障碍,最后才开展“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实验和理论的讨论,循序渐进,有效过渡。
(4)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在实际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合理进行演示实验,适时安排分组实验,甚至是联系生活的小实验,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力的分解过程中关于被分解的力(合力)有哪几个作用效果是一个十分抽象的问题,学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而对此问题感到很困难。
教学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设计一些实验,如:(图1)台秤读数的减小显示了斜向上拉力F具有竖直向上的作用效果;用软板可演示铁块由于重力对斜面的作用效果(图2)以及让学生通过(图3)体验重力对支架的作用效果等,强化感性认识,继而顺利地向理性思维过渡。
(5)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高中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患得患失,不能客观和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自信心容易受挫折,一旦学习赶不上,便自暴自弃。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助其消除疑虑,克服心理障碍,重拾学习信心,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学生。
当然,初中和高中物理的衔接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找原因,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在实际教学中又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以学生为本,灵活应用教育教学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教学工作,打开高中物理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10
Convergence Countermeasures of Junior and Senior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Goals
WANG Jun
(Inner Mongolia Wuhai No.4 Middle School, Wuhai, Inner Mongolia 016000)
Abstract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egments and age difference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hemistry has big difference. This makes a lo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tering high school cannot learn chemistry. To do a good job of teaching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in the early convergence, course goal convergence is one of of the many convergence contents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urse.
Key words junior ang senior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goal; convergence
1 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差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初中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和高中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这一主线不变;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面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知识获取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要求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为高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这里还强调了方法;在科学探究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高中化学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两个阶段对科学探究的要求有本质的差别;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高中化学课程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讲,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定位在“学习他人”的层次上。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定位在“创新、寻找方法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层次上。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存在质的差异。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衔接意义重大。
2 初高中课程目标衔接的对策
2.1 正确的教育目标是初高中课程目标衔接的保证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初高中化学教育应该协同其他自然学科,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使命。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目标必然轻视课程的某些目标,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该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正确的教育目标才能使课程的三维目标顺利实施、有效实施。片面的教育目标必然制约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协同实施。初高中教学都要围绕正确的教育目标来实施初高中课程目标。
2.2 正确的教学观是初高中课程目标衔接的基础
初高中课程问题就是围绕着培养人这种本体功能展开的,都是以如何有利于培养人为准则的。我们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般学生,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书本、忽视实践,重视灌输、忽视启发,重视死记、忽视思考,重视传授、忽视自学,重视接受、忽视创造,重视课堂、忽视课外,等等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学观。课程目标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驾驭课堂教学的是教师的教学观。正确的教学观一定会有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平台,一定会全面实施初中和高中的课程目标。也会做好初高中课程目标的衔接。
2.3 正确的角色观是初高中课程目标衔接的手段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应该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并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并且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以及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应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影响能否接受,接受多少,总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认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来做出选择的,并通过自身的内部矛盾斗争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教师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或者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都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活动,都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一些老师认为高中教学时教师有这样角色即可,事实上只有初中教学时教师有这样的角色,才会使高中教师有更适应课程目标中要求的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初高中课程目标衔接的有效手段。
2.4 正确的师生关系观是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衔接的突破口
互动教学和合作教学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处处体现出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代教学。教师也都认识到这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还是以教导为主。当然,教师要转变观念,确认师生间的合作互动,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应该真正信任学生,解放学生,创造一种合作信任的教学氛围,并且在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互动合作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促进学生能动发展。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
不要认为初中生年龄小,知识少,教师需要手把手地教,高中学生年龄大,知识多,教学中可以放得开。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放得开的课程目标,初中化学教学就要敢于放得开。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衔接应以此入手。
篇11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深刻的诠释了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如何借助各种手段完善呵护初高中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里,是时代为我们每个教育者提出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浅谈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为研究课题,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做到客观公正的分析。
一、 心理学概括
(一)、心理学概括
心理学,顾名恩义,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科学。由于它的研究领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非常多,和教育工作联系密切的就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二)、初高中学生心理状况
初、高中学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承载着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的重任,也是我们延续五千年文明辉煌史的希望。因此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优雅的情操,都是至关重要地。目前,中学生年龄段普遍在12岁——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嘘声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度过时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型交织在一起。而高中生年龄段一般在14岁——18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是相对比较敏感,处于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相互冲突的阶段,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心里引导,会易形成孤独、自卑等心里障碍。
二、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帮助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的课堂活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通过心理学可以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程度开展或者改善课堂活动。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一样,对事物的兴趣与理解有着大相径庭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根据年龄,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随着意志力的发展,中学生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显著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得到了迅速提高。“研究表明,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约20分钟;10—12岁是25分钟,而12岁以后则是30分钟左右。”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将重点内容放在这些时间段里面进行传授,而其余时间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等,既避开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帮助教师重组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同一年级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寻求适宜于任教班学生真实水平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综合能力。其实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学生学习水平都参差不齐。导致材学不但给老师有效教学提出了难题,还给学生造成了学习甚至是心理上的障碍,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删减,使之达到更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过程从而更有效的吸收知识,是除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外,毫无疑问需要教育心理学的辅助的。
例如在教授12 个表示月份的单词时。这些单词不仅发音长而且难于拼写,要求学生在一个教学单元完全记住或背出这些月份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从上学期布置家庭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用英语写下日期、星期和天气,并在每次布置作业时都会有意识地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由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记忆并掌握有关日期、星期和天气的词汇。教师还可结合人的学习记忆曲线走势,科学合理的制定合理的学习时间表和复习时间计划表,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帮助教师科学对待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障碍
兵法有云:知己知己,百战不殆。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细致辅导,降低学生在知识吸纳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与担忧情绪。教师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改进课堂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曾经就读于本校的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喜欢与同学交流。遇到问题也不愿与同学进行交流,甚至不愿意求助老师。通过我私下了解与耐心沟通,发现这个学生性格孤僻的原因很大部分原因是对自己不够自信。而我又了解到这个学生喜欢足球,而且足球踢得很好,因此我推荐他做了班级的足球队长。通过组织球赛,让这个本来性格孤僻的孩子找到了信心,也通过比赛慢慢和曾经生疏的同学建立了友谊。
总之,科学的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我们需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与初、高中学生的教育密不可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加速学生心理成熟,使其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人民教师应充分的理解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让心理学伴随着我们教师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快乐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12
引言
由于高中物理的难度系数本身来说就比较高,因而高中物理难学这一现象也就毋庸置疑。作为物理老师,最主要的责任应该是先从自身出发,加强自己物理知识的相关储备,然后再根据学生们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将高中物理知识逐步深入地授予他们。而当前最关键的则是要分析好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合理衔接,让老师们教得轻松、学生们学得更轻松。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物理教学内容上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内容上有一处很好的衔接点,因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基本都相同,都是一些关于力、热、光、电、磁的内容学习。那么在经过初中物理学习之后,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基础。然而虽然内容上相一致,但是在学习要求上却不可相提并论,初中物理的学习重点在于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引入教学内容,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生活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就有进一步的提高了,而且高中物理的内容一般都很抽象,特别要注重理论逻辑上的分析和推导,因而学习起来也比较复杂困难。与此同时,由于高中的物理与数学的运算能力联系地也比较密切,而在高中的教学进程中,高中数学的教学进度是远远不及物理教学的进度的,因而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时候难度系数就更大了,像高一物理教学中要运用的三角函数以及向量等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这些知识一般会比物理教学晚一个学期才教,因而学生在物理学习及应用上就比较困难。
(二)老师的教学方法上
由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上要求不是太高,老师在教学中一般更加侧重于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相对来说考试的题目类型局限于公式的运用和模仿上,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能够熟记基本公式,那么差不多在考试中就能取得好成绩,因而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一般都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到了高中之后,不论是物理学习的内容上,还是学习要求上,都会有所提高,面对知识点的高难度、习题类型的复杂度等等,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都该有进一步的要求,那么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就该有所改进了。
(三)教学的主体上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上的简单易懂以及老师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物理形成了直观形象、运算简单的惯性思维,考试中对基本公式的简单要求,让学生们认为只要记好公式便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到高中之后,教学内容的抽象,运算过程的复杂,初中学习物理知识的那套方法根本就不受用了,因而对学生们来讲,高中的物理知识学习起来就较为吃劲了。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具体途径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消除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抵触情绪
首先,许多学生进入高中时,可能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因而在生活上可能会有众多不适应的地方,自然心理上会有一些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情况,因而老师就该在这时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解除他们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及障碍,作为高一老师的话,对学生心理上的变化更应该加以关注,加以适时适量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脱离一些负面的想法。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连贯、抽象,因而对于学生来说更加要全神贯注,所以对于学生情绪的关注就尤为重要了。其次,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时,就会听到一些关于高中物理难学的言论,因而在他们潜意识里就会形成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心态,那么日后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一直带着这种情绪的话,学习效果自然好不了,所以在开学之际,老师就该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上的学习压力,有意识地在教学初期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这样让学生们有一个简单的开头,日后学习物理就不会那么恐惧了。
(二)老师备课时多加用心、注重初高中物理教材编写上的不同
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思路、一种方法,而且高中的物理相比初中物理更加有难度,所以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沿用初中物理学习的方法,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加以用心,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对初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学初期要循序渐进,将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一点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点点地接受。老师备课时也要适当地放慢教学的进度、降低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情况下,慢慢地掌握好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除了靠老师在课堂上授予外,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通过课外书籍的学习后,能够独立地感知及理解物理教材,然后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去处理实际的问题。老师在授课前,可以事先给学生们列出一个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找出学习的重点及难点,然后进行自学,这样一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列出的重点难点加以着重讲解,对学生基本掌握的内容就可以一带而过。
三、结束语
关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的,而具体的内容就该由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一一找出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点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帮助学生们降低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台阶,使得学生们在升入高中后,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篇13
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初高中数学的差异:1.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窄。高中数学多、深、难、广,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延伸和完善;2.学习方法的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进度慢,争取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然后通过课堂内外大量的练习、训练和指导,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高中集中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只有自觉、主动、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和课外练习;3.自学能力的差异。初中考试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基本上都是平时老师讲解和训练过的,不需学生自学。高中只能通过较少量、较典型的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高考题,如不自学、不靠大量阅读理解,将会失去较多题型的解法;4.思维习惯的差异。初中生思维受所学知识范围小、层次低和面窄的局限,高中生则需全面、细致、深刻、严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5.定量与变量的差异。初中生多数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只能片面、局限地解决问题,高中生则需大量、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去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做好准备。
其次,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工作:由于初中学生的函数知识较薄弱,尤其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相当于是空白,而函数则是贯穿高中数学学习的主线。进入高中首先接触的是利用“三个二次”关系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其后又是抽象的函数概念和性质,接着又是特殊函数――数列及三角函数,这其中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应用较为广泛。为此高中数学入门课便是搞好初高中函数知识的衔接。
最后,通过开展趣味性数学活动和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即使直播教学课前师生都做了热身活动,面对快节奏、高起点、大容量的直播课堂教学,学生仍有不适之感,难于接受。课后又苦于作业压力,没有时间很好地消化、巩固,几节课后,部分学生会产生焦虑疲劳心理,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必须对这些学生作好心理辅导工作,不断地给他们鼓劲、加油,要求他们调整心理心态,先尽快适应直播课堂和高中数学学习,先过基础关,在我们优秀网校老师的教学课堂中,处处、课课、章章皆有机会发展和提升能力。从而解除其后顾之忧,潜心投入到当前的学习之中。
知识与心理辅导的兼顾是远端教师三年教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长期而又艰巨。
二、习惯与意识早培养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取得优异数学成绩的基石。课前预习,多质疑、勤思考,适当进行批注,善于将前后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多角度、多维度分析解决问题。听课要积极配合老师讲课,重点解决预习中的疑问,及时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培养思维与教师的同步性,勤于动手作好补充内容及典型题型的经典解法的笔记。课后养成先读教材,整理笔记,然后快速准确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对待每次练习和考试,达到考试即练习,练习即考试,纠错、改错不息,归纳、总结、反思要及时。
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即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以上能力,学好高中数学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学习习惯与意识的养成,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必备条件。
三、教材与资料同步
由于网校直播班的作业量大,资料的针对性强,所以学生无意识地进入题海中,把教材与资料割裂开,此时教师在作业及资料的辅导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将资料回归于教材,将教材延伸拓展为资料,即寓资料于教材,寓教材于资料。如:差比数列的求和――错位相减法,大多数学生在操作时难以给出完整过程,甚至部分学生不会求解,特别是公比为参数时,多数学生忽略分类讨论,究其原因对教材中等比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想方法不熟悉,落实不到位。
有机地将教材与网校优质资料相结合使用,是决胜高考的法宝。
四、基础与能力并重
通过直播教学,直播班的学生思维敏捷、善于发散、敢于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数学品质和素养。但基础知识薄弱,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推理不够严密。为此,远端老师在辅导时需要在此下足功夫,既要善于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又要有针对性地补缺,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五、常规与特殊技巧齐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