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音乐教学叙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实施中,教师与学生教学定位的错位,直接影响初中音乐教学实施效率的提升,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极其不利的。而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因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再也不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式的开展音乐学习活动,学生通过集体间的多元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被充分激活,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初中音乐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为核心。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实施的主要内容,教师是初中音乐教学实施的真正权威,初中音乐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实施中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角,而学生只是初中音乐教学实施的配角。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述,学习的自主性被严重压抑。不仅如此,在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学生的合作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学生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有了新的发现只能自己解决,缺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基本合作,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初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更好发展。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促进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发挥是非常必要的。
受到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以及思想的影响,当前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效果。第一,师生开动的方式较为单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将自己视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享受着控制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过程。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往往是主动互动者,教师先与学生互动,学生才没有选择地配合教师,很少主动与教师互动。单一的师生互动形式,影响了教学反馈,也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的最终成效。第二,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之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是为了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师生互动行为辅助音乐教学。同时,师生互动也应当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但当前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都过于传统,课堂中的简单问答被教师视为师生互动。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一场秀,影响了师生互动真正意义的发挥。第三,师生互动无没目标。缺少科学合理的目标,师生互动行为就是盲目的,是没有意义的。许多教师因为教学改革提倡师生互动,就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实施师生互动,并没有考虑到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情感交流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基础进行交流,实施课堂互动,使互动成为教师情感传递与学生接收情感的途径,有利于初中音乐课堂氛围的优化。教师对于音乐学科的情感以及对学生的情感,都可以在师生互动中表现出来。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学生。在讲授音乐知识时,教师要将自己的个人情感与所教内容结合在一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比如在讲解《青春舞曲》时,教师可以一边演奏乐曲,一边跟着乐曲进行律动。当学生自己沉浸在乐曲中时,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音乐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律动,通过身体语言进行互动,会让音乐课堂的审美性得以提升,促进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解《我心永恒》时,教师可以利用《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片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后的故事。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有更多想法,更多要表达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争活动来促进学生主动互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中用背景知识进行提问竞争。学生成为互动的主体,教师给学生做评委,有利于师生互动欲望的增强,促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活跃化。趣味,指的是兴趣和爱好,所以音乐的审美趣味即指学生喜欢和爱好的音乐。可以说初中音乐教师就是审美的施行者,他们的趣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要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要把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初中音乐教材所涉及到的作品,大都是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这就要求音乐的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知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欣赏者,这样才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施教者。比如,在执教《希望的田野》这一单元时,我首先以顺水推舟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在给学生播放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MTV之后,提问这首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描绘丰收情景的,如歌曲《好收成》,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唱一遍《好收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农民伯伯丰收之后的喜悦之情。我的歌声打动了学生们的心灵,给他们的思维乘上了歌声的翅膀,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对劳动、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音乐艺术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因此音乐很难表现出复杂、抽象的东西,不能像小说、散文那样用形象性的文字描写出精彩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了。比如,在欣赏古琴《高山流水》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高山流水非常之美,作为古典名曲的《高山流水》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也为他们的音乐欣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在琴声中听出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听出了无尽的流水,也感受到了一种知音难遇的慨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潜在感情与音乐所表达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学生联想到很多,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任何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否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多种音乐器具的使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避免传统以往的教师一个人讲解,学生被迫听讲的局面,其次还可以在讲解课本知识之前,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流行歌曲或古典音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再次除去课内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实现音乐的有效教学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有关青藏高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还要收集一些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之前,充分了解青藏高原的雄伟气势,在学习过程中,才能用心地感受青藏高原这首歌。利用这种方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还使学生对该歌曲印象更深刻,对学习更感兴趣。
篇2
虽然我国的基础音乐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仍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三点问题:
1、部分师生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音乐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素养对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开发人的智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显然人们还没有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这个层面上,没有在思想层次上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致学生、教师都无动力,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考试也可有可无。
2、音乐考试内容单一、方法简单。长久以来,初中音乐考试基本处于简单唱唱歌或者发一张音乐理论试卷,进行开卷考试的状况。有的学校还甚至没有音乐考试这样的要求。这种音乐学习评价状况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不到切实提高。
3、音乐考试要求不严、不规范,评价效果不尽人意。初中音乐教学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以及教育法规的要求开设的,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很多学校从不将音乐考试列入到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范围中去,有关部门也很少有人去视察、调研音乐教学的情况。这种状况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漠不关心,音乐能力根本没有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二、巧妙运用导课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日渐成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知识,对音乐理论问题也有所关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学生接触的音乐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看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新颖,因此,音乐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艺术世界的殿堂。
1、利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广大音乐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法。的确,多媒体画面内容丰富有趣,形象逼真,加之多媒体音响效果,能是音乐的感染性充分释放,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
2、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中学生对叙事性内容的艺术作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点,在课前准备一段与课题相关的视频或故事作为开场,使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在鉴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因艺术内容取材与我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情感变化跌宕起伏,叙事性很强,所以教师在正式引领学生欣赏前可以先讲述故事,了解艺术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品的内在深意。
3、以配乐朗诵导入。音乐本身具有模糊性、非语言性的特点,在音乐鉴赏中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诗歌的艺术形式来导课,即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又能突破传统导课模式的瓶颈,创新导课形式,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推波助澜。
4、用演唱的形式导入。演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或学生的引唱,更是同学们所关注的,通过范唱的形式,能使学生对音乐获得整体的认识与感知,并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有助于下一步的教学开展。用演唱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歌曲导课,不仅显得贴切自然,而且还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增了知识量,是一种很好的导课方式。
三、重视合作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与理论,已经成为新课
以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合作教学是一种综合活动,它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将传统意义上教学活动中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3
建水小调是彝族尼苏支系人在与汉族的文化交往中,互相融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小调子虽在唱词结构和曲式结构上与汉族地区流行的小调子有渊源的联系,但内容和音调却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小调子唱词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尼苏人的风俗、爱情、痛苦、辛酸和愿望在唱词中深刻反映,内容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十二月”“十朵”“十合”“五更”等节令和景物联结唱词,使内容按一定的规律发展下去,音乐机构严谨。音调质朴流畅,含蓄细腻,旋律线起伏较小,以两个乐句构成上下句,在两个乐句的基础上,随感情变化来完成一层内容,终止式亦较有特点,在上下句的乐句中,第一乐句结束在调式主音和五级音上,形成半终止,第二乐句结束在调式主音上,乐句的中间和结尾,不断加入富有地方色彩的衬词,衬句和衬腔乐句,使音调不断延伸扩充,小调子在建水地区有重大影响,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调子被彝族花灯的唱腔直接吸收和间接运用,成为建水花灯剧中的重要唱腔。
那么,如何在山区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建水小调呢?
一、根据建水小调的分类,在山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不同单元中引入
(一)生产小调是尼苏支系人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随口编唱的调子,这种小调具有娱乐性,同时唱的调子与劳动节奏联系,但通过劳动休息时见景生情的吟唱,即达到解除身上疲劳的目的,又提高了劳动效率,较有代表性的有《放水歌》等,生产小调的演唱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反映在音调上,就形成节拍匀称、节奏鲜明、速度较快、情绪轻松、活泼等特点。
(二)诉苦小调是尼苏妇女用来诉说生活中不幸遭遇和发泄悲愤心里的一种演唱方式,也是他们苦难阅历的忠实记录,较有代表性的有《寡妇放羊》《寡妇哭五更》等,这些民歌通过不同场面,反映出彝族尼苏人悲苦的生活和忧伤的情绪,诉苦小调多为羽调式,音域较窄,速度缓慢,音调委婉凄惨,旋律起伏与口语的走向比较一致,句尾常有意识的下滑音,以示抽泣声,使音调产生催人泪下的效果。
(三)故事小调是尼苏人用来传授知识、讲述故事的演唱方式。一般由中老年人在聚会或劳作休息之余,用说唱的方式,讲述给小辈人听的一种形式。故事小调篇幅较长,包括的内容较大,如:《讲二荨罚就是通过借喻和寓言的方式,记述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以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热情歌颂了尼苏人的机智和叛逆精神。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为了适应叙事的需要,旋律多限于八度音内,演唱时,为了使人听起来不至于单调,音调以二度、五度音程和级进为主,使音调的叙述性更加浓烈。
(四)生活小调是尼苏支系人生活情趣的概括,他们常在不同的场合中,用适当的比喻,把心里想说的话编成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调子,尽情的抒发对生活的热爱,生活小调,内容繁多,生活中的琐事都有反映。较为典型的有:体现姐妹间和谐感情的《十大姐菜花》,喝酒时增助酒性的《螃蟹歌》《鲜花拳》,积累旧社会不良现象和恶心的《赌钱调》。唱词短则一段,多则几十段,一般以五字句和七字句最为常见,生活小调在不同的内容中有不同的音乐构思,演唱欢乐情趣的小调子,常用宫、羽调式,演唱一段内容时(如助兴、讽刺性)常用徵调式,音调多以级进加小跳组成,除可单独演唱外,亦可边唱边跳。
在我们所使用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中,每个单元所体现的内容都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建水小调的分类,在课本内容教学中引入不同内容的建水小调进行教学,如:人音版七年级上册课本的第五单元是劳动的歌,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就可以引入建水小调中的生产小调。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视野,更能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作用。
篇4
一、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使学生享受音乐之美
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事,教师应该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景欣赏或故事感觉染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音乐之美,才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美的要义。
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本课导入部分我采用为同学们配乐诗朗诵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 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等过程,根据故事的起伏随着音乐的变化,有感情的讲述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由好奇到好学,这样,学生每次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学唱歌曲、分析歌曲,进行创作等。实践证明,类似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品味音乐的美,从而达到对其审美观的影响和教育。
二、营造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如在《行进中的歌》一节中,学生进教室的时候就听到我放的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学生感到很新鲜,这节是音乐课还是体育课,但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踏上几步,再由我的组织下让学生整齐地跟着音乐踏步,用自己的行为来体验音乐,从中体会音乐的力量与美的熏陶。
三、运用“体态律动”,让音乐之美化为学生自身之美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带领学生去感受、表现音乐美的最直接的手段。以往的歌唱教学的一般过程是纠正演唱姿势,正确运用气息,恰当的咬文吐字及用语言去启发学生有表情地歌唱。快乐教学要求歌唱中适当地加入身体语言,以一种歌表演的形式来演唱。例如: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配上具有行进感的动作;较抒情、缓慢的歌曲则可用舒展、优美且简单的舞蹈语汇;而歌唱轻松、活泼的歌曲时身体则可随音乐自由、欢快地摆动等。
如《大海啊,故乡》学得差不多时,我引领学生做体态律动,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很明显,我在学生周围做三拍子指挥图式,学生会很自然地跟着教师划拍子,边划边歌唱来感受歌曲。另外,《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以“托物言志”的方法来抒怀,“大海”是很形象生动的,因此,我又引导学生做海水荡漾的体态律动。学生在音乐节奏中用体态感受音乐之美,并自然而然地化之为自身之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精心布置教学环境,借助环境之美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置、音响设备、周边环境等。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和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歌碟、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价值。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设备主要体现的是音响美,所以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地一声中断播放,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迭出的口琴等。
因此,通过对教学环境的精心布置,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自然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深刻感受生活无处不美。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使之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从而真正体会生活之美和心灵之美,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定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及《解读》
篇5
【关键词】音乐剧;审美能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一、我国初中阶段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音乐教育究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品德和创造精神。而目前,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偏重文化课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音乐美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阶段教育必须重视音乐美育,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使初中生对艺术门类有广泛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正是我们所要思考和探讨的。
二、何为音乐剧
音乐剧( Musical)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 “音乐剧”又被称为“音乐喜剧”,它是将简单的剧情作为基本、以音乐为全剧灵魂,并伴以富有表现性的舞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一门戏剧表演艺术。比较著名的音乐剧有被称为“世界四大名剧”的《猫》《歌剧魅影》《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皆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优美经典的歌曲“Memory”就出自劳埃德·韦伯创作的《猫》。
音乐剧按表演形式可分为以剧情为主的叙事音乐剧、音乐喜剧;按表现手段可分为戏剧导向音乐剧、舞蹈导向音乐剧、音乐导向音乐剧;按音乐剧流派可分为古典音乐剧流派、小歌剧流派、浪漫主义流派、后现代流派等。音乐剧也以其雅俗共赏、感官视听一应俱全的特点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当我们将音乐剧视为一个整体的时候,其构成元素囊括了几乎绝大多数的艺术种类,它涉及到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幽默艺术、杂技、魔术等。所以说音乐剧是对艺术的再综合。
三、欣赏精彩剧情,培养学生体验美的能力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快速发育期,也是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初中生观察力、注意力都有了一定进步,思维能力也能够逐步以逻辑抽象思维发展为主,认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通过音乐剧学习音乐及相关知识提供了重要前提。如改编自法国作家雨果同名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剧本为学生们展现了以冉阿让、方汀和囚犯、众乞丐、工农、为代表的社会最底层的残酷生活,并揭示了社会偏见、人性善恶等深刻的思想内涵。学生可通过欣赏音乐剧,充分体验感知剧中珂赛特、艾潘妮和马吕斯三位青年所表现的青春之美、爱情之美、自由之美;以安卓拉为代表的青年学生为实现革命而献身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理想;以及主角冉阿让救人于危难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些内容皆在音乐剧中得到了最生动、最感人、最彻底的艺术表现。
四,表演经典片段,提升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音乐剧融戏剧、音乐、歌舞于一身,极富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并经常运用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和乐器编制,可使用通俗唱法演唱,歌词也多简洁通俗,难度并不大,初中生可以选择经典片段练习并演唱。我们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时,学生们都被剧中女主角玛利亚和孩子们演唱的《Do-Re-Mi》那真挚热烈的情感和优美流畅的旋律深深打动了,他们不仅跟着剧中人物一起轻轻哼唱,还在课后从网上下载《Do-Re-Mi》的英文歌词、歌谱学习演唱。
大多数音乐剧都是歌舞相伴的,因此在音乐剧中,仅次于音乐的第二大构成元素就是舞蹈。作为形象生动、灵活传神的舞台表演艺术,舞蹈能够营造舞台气氛、推动剧情发展、升华主题思想。《猫》中群猫月下起舞就是很好的学习片段,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听觉享受,更能将音乐情绪起伏变化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达到音乐“联觉”提高的目的,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改编音乐剧本,拓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师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创造编排简单的音乐剧,将艺术体验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从而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升,音乐的审美视野得到拓展,并且在音乐剧创造和表演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合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音乐是横跨世界的语言,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当代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通过音乐剧的欣赏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正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趋势,其在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鉴赏力的合格人才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2]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13号令)[S].
篇6
音乐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着独特的、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因为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既能鼓舞人们的斗志,振奋民族精神,又可开拓人们的思想境界,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利用音乐的特殊教育功能,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紧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促进情感升华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我国著名音乐家贺渌汀指出:音乐是表达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的一生。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帮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心灵美的花朵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2、紧抓教育时机,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在这浩翰的乐海中掬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并根据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呢?须注意两点: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二是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
初中音乐教材第一课《苏武牧羊》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歌曲的旋律由五声间阶构成,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古朴苍劲,通俗感人。具有深沉,悲壮的音乐气质。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的交替运用使音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苏武的爱国主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象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3、搭建个性化表演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7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女声独唱的歌曲,其歌词是出自德国浪漫派诗人海涅的同名诗歌,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谱曲,美妙的诗句和动听的旋律完美结合,加入女声甜美的音色,再配以精致的钢琴伴奏,犹如天籁。欧洲艺术歌曲是作曲家往往是根据流行于那个时代的著名诗人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而谱曲;注重心灵的深刻体验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优美的旋律与诗歌紧密而细致的完美吻合;伴奏音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和声衬托,而是编配了精致的钢琴伴奏织体及音色,在情境的渲染和表情的刻画中都达到了唯美的高度,使其成为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值得指出的是,旋律和伴奏是绝对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对演唱者的声音技巧和艺术素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采用美声唱法演唱,此间歌唱家对各民族母语的表情性价值的准确把握不容忽视。
说到艺术歌曲,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他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中最著名就是本首《小夜曲》。在教学上用这段美妙的歌声引领学生从艺术歌曲听觉的美感体验入手,对它的审美特性逐一赏析。
一、歌词与伴奏
舒伯特小夜曲的歌词,采用了德国诗人莱尔丝塔勃的诗篇。黄昏和夜晚,这是情人出没的世界,如果说黄昏中的美妙是朦胧的美妙,那么小夜曲美妙的色彩就在黄昏之中。这从心里说出的旋律,其场景仿佛是男子拿着曼陀铃在心爱的姑娘的阳台下,仰望着她的吟唱。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音型与和声织体模仿曼陀铃的弹奏,小调温暖的和声色彩在意境渲染和表情刻画中都具有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对欧洲艺术歌曲的学习和演唱通常有忽略音乐伴奏的现象,其伴奏与旋律不可分割的艺术价值必须得到尊重。
钢琴伴奏的呼应作用就犹如绘画一样,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整体情境的铺设或启到戏剧性转换的渲染。而乐句间出现的钢琴伴奏,则像是心爱的女孩在内心的应答。其更高的艺术价值恰似生活当中人们的对话,透应出心爱之人他们彼此用心灵呼唤对方的艺术效果。
二、演唱
对艺术歌曲的演唱若能实现独特的艺术价值,不仅对普通的演唱者甚至是歌唱家也会提出较高的艺术要求,各国的艺术歌曲其艺术风格都是在本民族的母语独特的语言价值基础之上成就的,所以必须要用其母语来演唱。比如,舒伯特另一首洋溢着母亲对孩子充满无限爱意的《摇篮曲》,就阐示了民族语言与旋律音调丝丝相扣的音乐表情。意在培养学生对艺术歌曲的审美能力,使之建立对艺术歌曲的鉴赏标准。如果用汉语来演唱,无论从口腔的发音还是从语音语调上,都不能与本民族语言产生的艺术效果相媲美。
三、旋律
《小夜曲》中的三连音不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在演唱中,时常会唱的很不均匀,前十六和后十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说节奏”的办法往往奏效,如我们母语中:“爸爸的、妈妈的、爷爷的、奶奶的”等都是三连音的节奏划分,无论击掌或其他方式的演奏,学生学起来自然容易。使学生更能准确地体验旋律朴素自然,犹如说话般的流淌,令学生们体验到大师们在乐思的使用中如此自然而高超的智慧。
任何一部作品中音乐要素的运用都是多样性的,转调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讲解旋律转调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同名大小调不同和声色彩。旋律A段为d小调,和声色彩柔和暗淡,表达了一种朦胧的、温暖的情感;B段转到同名大调上,色彩变得明亮,语义的表情性上变得激动而真诚,由于语言的节奏变化,产生出与歌唱性的风格迥然对比,好似作者笔下的男子从心田流露出的真情独白直至推向全曲的。
舒伯特的另一首艺术歌曲《魔王》是18岁的舒伯特根据歌德同名诗创作的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我向学生呈现引子中既赋予动力的钢琴伴奏,意在形成教学环节的静与动的过渡,在此体验该作品的戏剧性。引子的作用是,即将要发生的戏剧性的预示对欣赏者的心理产生了暗示作用。
通过欣赏,《魔王》音乐的叙事性和戏剧性是鲜而易见的,尽管我们会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歌唱家用细腻的转换角色的嗓音,为我们展现了角色间强烈的戏剧性冲突,钢琴伴奏模仿持续不断的急弛马蹄声和仿佛夹杂着风声的三连音的运用,诗歌里儿子、父亲、魔王、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环境中的内心独白,使我们感受到他独有的艺术魅力。在对《魔王》的赏析教学中,我更侧重于引导学生对人物角色而产生的音乐的戏剧性展现,进行体验和感受。然而,作为叙事歌曲其故事的完整性与音乐一切成因果关系是不容割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整体赏析这部作品。我将引领学生和我一道采用在音乐的伴奏下分角色来朗诵歌词,父亲――焦急不安但又充满安慰的口吻;儿子――无比紧张和恐惧;孩子幻觉中的魔王――诱惑、怪诞,时而甜美如歌,时而狡黠凶狠,而叙事者的语调则是客观、介绍性的。通过分角色朗诵、聆听,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叙事性声乐作品其角色间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篇8
2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欣赏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和聆听几首作品,教法死板,将无法激活课堂的学习氛围,不能产生好的效果。于是,我让学生们观看了中央三台的戏曲票友大赛实况录像,舞台上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白燕升通俗的讲解,专家们独到的点评,让学生结合视觉和听觉,感受中国戏曲不同剧种的特性和风格。精彩的讲解与演唱交替进行,使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了艺术家们的风采,体会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的,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等一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3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
课前,先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了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教师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哪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马上说出了这些词。紧接着又问:“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放了一首“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最后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以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课是非常受中学生欢迎的。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能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了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在整个初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节了课堂气氛。
篇9
4.踏雪谢凌志
5.我爱我"家"俞虹莺
6.挂吊针记杨世宏
7.让青春的翅膀随梦飞翔——学生工作侧记徐忠奎
8.才女好色魏晓婷
9.经典的生命力散文选刊(理论版) 崔海亮
10.元代文人生命之歌——散曲龚永标
11.余秋雨"从历史怀疑主义到历史参与主义"之评析沈韬
12.试论魏晋诗歌中彰显的侠义精神之嬗变蔺梅芳
1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吴琳瑛
14.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语境及其移植赵敏
15.浅谈孔子之"仁"禹慧平
16.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左光华
17.爱国宣言曹希柱
18.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网吧市场现状与管理张宝珍
19.谈音乐表演艺术的情感体验张昌通
20.美术教学改革初探潘秀妹
21.浅谈中学班级管理艺术姬书明
22.浅析中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化廖德珍
23.浅议张叔良与近代苏州报业庞红舟
24.救救孩子——对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认识曹木
25.畅想大学生思想素质工作体系的提高刘孟荣,王亚
26.春风拂面杨柳青细雨润心桃李开——浅谈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艺术姚长猛
2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聂红
28.我国服装品牌发展与运作模式初探张朝阳
29.刍议交际用语牵手高考试题陈秀红
30.解读写作背景感悟文章主题陆斌
31.对等腰三角形分割问题的教学研究与反思高兴平
32.行动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初探窦俊霞
33.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丁红
34.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李小萍
35.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新课改赵爱红
36.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丁红
37.巧用留白艺术,昭显语文个性林建国
38.探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张冬梅
39.数学教学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刘献龙
40.巧析古诗词刘华
41.赏析创新示范课《乡愁》谭正坤
42.寻异路探古文胜景——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王瑞红
43.散文选刊(理论版) 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王秀琴
44.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白静
45.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马庆明
46.浅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张荧
47.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秦浩
48.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能力赵会霞
49.试论体育的智育功能陈长义
50.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崔文华
51.中考作文复习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探朱咏菊
52.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赵鑫源
53.整一块菜地,播下数学的种子于士春
54.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韩静
55.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索黄学勤
56.新课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两种类型郑民生
57.浅谈语文课堂的素质训练尹娜娜
58.浅谈如何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汉式英语郭凤娟
59.如何培养职专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刘玉红
60.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刘爱霞
61.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丽丽
62.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任广丰
63.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王会超
64.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设计孙造
6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育张志强
66.浅谈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刘复建
1.怎一个"情"字了得——说刘云散文仵从巨
2.走进三毛的真情博爱世界刘丽丽hHTTp://
3.自我沉沦的代价——论毕飞宇近作中女性的悲剧命运郭廷梅
4.爱的味道——比较阅读《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李雪
5.生命的赞歌——谈金波童话陈曦
6.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读后任敬伟
7.论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陈曦
8.再读《风波》:叙事运动节奏中叙事意味的彰显王凤玲
9.悠长的忧,悠长的美——论《故乡》的美学风格张开翔,李亚欣
10.挪威的森林谢凌志,曾海
11.落后的世情韩松
12.我家宝贝初长成张荧
13.浅谈利用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李荣莉
14.评估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钟惠荣,韦武
1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张帅,钟会菊,刘凌云
16.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张燕
17.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评价方法初探周恩莲
18.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改善途径曹宇,贾绍宁,史建伟
19.论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张慧
20.浅谈古文阅读教学王爱梅
21.作文教学中的"激情"散文选刊(理论版) 朱捧霞
22.引路,开门——语文教师要努力上好作文教学课赵桂芬
23.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刘小湖
24.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曹木
25.初中科学多媒体教学与思考贾爱云
26.谈作文教学中赏识方法的运用寇小敏
27.教会学生查字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李桂娥
28.朗读——阅读中的佼佼者罗瑾花
29.新时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王海朋
30.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尹功良
31.用数字资源辅助语文教学司园园
32.作文教学,我有话要说刘丽
33.如何提高政治教师自身信息素质李玲
34.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备考指南王建青
35.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潘俊彦
36.浅议中学英语"情境体验教学"刘向荣
37.怎样上好一堂英语阅读课刘骁
38.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郑金涛
39.浅谈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刘振文
40.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何伟杰
41.化学学习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裴红云
42.初中历史新课程活动应重视突破学生思维定势黄美君
43.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训练宁银海
44.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吴伟静
45.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吴永雁
46.健美操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罗洪涛
47.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体验齐娜
48.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张安霞
49.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及其策略张素斌
50.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张晓英
51.高中阅读教学之我见王荣慧
52.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姬爱芝
5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石兰兰
54.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杨春华
55.职校班主任探索德育新思路董剑波
56.科学管理班级的几项建议陈建仁,孙淑怀
57.散文选刊(理论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漫谈刘浩永
58.初中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学应君飞
59.挑剔的"O"——拼音教学的一点启示刘新
60.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从兴趣开始任建荣,才智
篇10
一、节奏
在给学生讲音乐要素的时候,提到节奏,我是这样给学生介绍的:在拍号、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我分别打了两小节节奏型,第一种,四拍子,用切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组合;第二种,简单的四分音符四拍。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就说第一种欢快一些,第二种舒缓一些。的确,不同的节奏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一般来说,密集型的、快的节奏令人兴奋或紧张,舒展的、慢的节奏给人安详从容的感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与节奏相配合的其他要素,如音区、力度以及音色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节奏就是不同时值音符的组合。而旋律就是把节奏中的“”换成了不同的乐音。在音乐鉴赏中,我们也可以抛开旋律单独来欣赏节奏。如非洲鼓乐,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及表达音乐语言的一种最重要乐器,给学生介绍重音位移、节奏错位、复合节奏等不同的节奏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非洲音乐中节奏的重要性,知道复合节奏、即兴、反复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此外,还有西安鼓乐、爱尔兰的踢踏舞、流行音乐中的B-box、汉族民歌中的劳动号子等,都是体现节奏在音乐中的应用。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恐怕是STOMP乐队演奏的《破铜烂铁》了,“Stomp”意为“实物敲击”,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没有一件传统意义上的乐器,他们把身边的日常物品都纳入到“乐器”这一概念中来:扫帚、水桶、棍棒、篮球、报纸杂志、锅碗瓢勺……一切能敲击发声的物品,都在他们幽默而即兴的形体带动下发出款款踏的节奏。没有昂贵的乐器,没有雅致的服饰,没有辉煌的舞台环境,但扑面而来的是生命的旺盛活力和生活的质朴气息。
二、旋律
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任何人在听了一首作品之后,首先记住的就是旋律,它是可以由我们哼唱出来的。但旋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是好听与不好听之分,知道不同的旋律能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我们在教学中也很少去关注为什么好听,为什么能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如果说小学、初中阶段已经能感知不同的旋律带来的不同感受了,那么高中阶段就应该引导学生探究旋律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么多不同的感受。提炼一下我们会发现,在很多的歌曲中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弛,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进行曲在旋律上则采用弱起上行四度,在革命性的大调式歌曲中通常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号召性,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使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弱起上行的四度进行在慢速抒情性的乐曲中则具有一种冉冉升起的,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与憧憬的感受。如《索尔维格之歌》《三套车》等。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高亢宽广、起伏跌宕、委婉动听的旋律,最具特点的旋法是以两组纯四度为基础,即双四度框架,表现陕北黄土高原音乐粗犷、炽烈的情感,如《脚夫调》。在欣赏的过程中划一划旋律线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提问:“旋律有什么特征?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情绪感受?”这些问题就不用担心学生回答不出来,也不用担心冷场了。
三、和声
西方音乐中《音乐从古典到浪漫》这一节的内容总是让我很纠结,总感觉自己的能量理不清、讲不清。介绍古典主义音乐应从时代背景开始、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特征方面着手。浪漫主义也是如此,然后进行对比。学生在欣赏的时候能初步感受到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古典主义形式上追求结构的完美,旋律上追求优美流畅、简洁易记,带有德奥民间音乐的歌唱性;而浪漫主义感情奔放,充满幻想,主张音乐与诗歌、戏剧等艺术相结合,提倡标题性,强调个人主观情绪的表达,重视从民族民间文化中提取素材。但是凭借这些主观的印象很难判断纷繁复杂的音乐作品到底属于哪一个乐派。一直在思考该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更理性地去分析,而不是完全依靠主观感性的判断。前不久的一节观摩课让我茅塞顿开,利用音乐的要素“和声”去给学生分析。如贝多芬早期的作品《悲怆》与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对比,不难发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区别:古典主义规则重复、追求完美的和谐,伴奏处于从属地位;浪漫主义扩张而富有旋律性,整体协和融入变化音,不再屈居从属位置。这样再让学生听辨这两个时期的作品,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更多一点、更理性一些。而这之前我一直认为音乐和声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显得太难、太专业,因此在教学中几乎很少涉及。
四、曲式
时间上的形式称为“曲式”。一部作品无论怎样的形式,必须是在时间中展现、在听完全曲之后,我们才能知道它的全部结构是怎样的。对于曲式,高中的学生并不感兴趣,介绍回旋曲式时我是这样跟学生介绍的:回旋曲式是一个超级无敌巨无霸的汉堡包,主部旋律就是面包,不同的插部代表不同的材料,制作:面包+生菜+面包+肉+面包+鸡蛋+……+面包。这就像回旋曲式的结构A+B+A+C+A+D+……+A。这样介绍后再欣赏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第四乐章就事半功倍了,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再让学生听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学生就会自己探究出它的回旋曲式结构,这样的学习也为学生了解贝多芬是一个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人物提供了一些线索。
把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和影片《泰坦尼克号》中轮船即将下沉时四位乐手演奏的场景联系起来,他们演奏的形式就是弦乐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这样就赋予了弦乐四重奏鲜明的形象,学生自然就记住了。
通过维瓦尔第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春》,学生了解了协奏曲就是一件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重在突出这件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特征的一种演奏形式。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当你告诉他们《梁祝》也是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再给他们听一段大小提琴一问一答的片段时,协奏曲就不用过多的解释了。但《梁祝》采用的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由长笛引出鸟语花香的引子、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共读”“长亭惜别”,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再现部“化蝶”,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1812年序曲》采用的也是奏鸣曲式。
篇11
一、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一开场我就为同学们讲述了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欣赏完整个乐曲后,有的同学为梁祝美好纯真的情感不禁黯然泪下,有的为两位当时年轻的曲作家能创作如此动人的民族音乐而骄傲。课前精选的这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
二、利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已成为当今音乐教师的标志。的确,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例如,我在上《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一课时,课前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到辽阔的草原上游览观光,看看草原人民是怎样生活的?”这时教室里静了下来,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等待着,我立即播放课件,映入同学们眼帘的是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同学们看得入神,听得仔细,不时为精湛的乐器演奏、优美的舞蹈表演而赞叹。一开始已遨游在草原音乐世界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营造了氛围。有时,因制作课件受时间、内容的限制,且课程内容题材单一,相对具有独立性时,也可直接播放光盘、录像、磁带,只要能起到引情入意,烘托气氛的效果即可。
篇12
1、引言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由于教学条件和方法的限制,多是以教师讲解和粉笔加黑板的形式进行学习,但是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引进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使教学活动更加的直观、生动和有趣,同时也使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更加具备信心和兴趣,下面就具体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2、教学导入设计
教学导入设计不仅是帮助学生适应新内容和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关键的环节,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歌曲导入法和图形导入法两种。其中音乐作为无国界的一种交流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陶冶情操,播放优美的英文歌曲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讲解《Can You Play TheGuitar?》一课时就可以制作歌星幻灯片和挑选娱乐明星图片来进行特长和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用Can进行能力的询问和表达,并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3、单词学习设计
单词的学习与记忆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基础,但是由于记忆内容的增加和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可以将游戏运用到单词学习中以增加这一过程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以娱乐的心态进行学习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的参与性。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背单词游戏:
第一是“单词接龙”类似于汉语的“成语接龙”,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上一位同学说出的单词尾字母作为自己所说单词的首字母,所说的单词不可重复。通过这一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单词量的交流,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复习了所学知识和增加了新词汇的摄入。
第二是选择分组的形式进行动作或物体的描述,这一游戏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成两组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单词含义的表演和猜测,这一游戏中多选择易于表达和带有趣味性的单词,如Jump、Swim、Smile、Sleep、Drink和Close,让学生在进行动作模仿的同时加深对于单词的印象,保证记忆的深刻性和持久性,当然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是通过对热门的英文歌曲进行翻译和演唱来增加单词量的扩展和丰富,寓教于乐中,具体包括奥运经典歌曲《You AndMe》的歌词: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
Travel one dream,thousand miles,Meeting in Beijing,
Come together,Put your hand in mine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
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记忆深刻,同时还能保证记忆的长久性和趣味性。
4、口语教学设计
口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实际与趣味的结合以及演练与情景的结合等。如在学习完《No Smoking》一课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论题的讨论,我选择的是“Is smoking a bad habit?If so,Please give youreasons and offer some advice”针对这一论题学生很快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总结一下包括:
1)Srooking costs you a lot of money
2)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
3)You will have yellow fingers and teeth
4)It makes your clothes gmelly,此外还有很多有趣和各种各样的回答,伴随着同学们积极性的降低我适时的改变了论题和内容为“Which teacher do you know smokes?”与“How toencourage Mr.to stop smoking?”,学生们立即恢复了兴奋性和参与性。
5、课外作业设计
篇13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