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做到.体把握虽说难度大,但对学生来讲,教师能不能做到.体把握对他们影响深远。因为在.体把握中体现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素养能力,只有能做到.体把握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做到有条有.,思路清晰,学生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会努力进入状态,做到.体把握!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思维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
篇2
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对教育部所规定的每五年培训不少于360学时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在职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不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每年参加培训一般不低于24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
二、现实背景
90学时集中培训是每个教师五年培训周期内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问题是90学时按每天6学时计算,需要15天培训。问题也随之产生,学校每年有20%老师要参加15天的90学时集中培训;因为2011年未组织90学时的集中培训,因此培训任务提高到每年25%。那么这些教师正常教学的课务怎么协调?教师外出培训的效率如何保障?老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和鼓励?培训费用如何支付和保障等等,各种矛盾和问题接踵产生,其中工学矛盾和学习实效成为影响学科90学时集中培训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解决学科90学时集中培训的现实困难,本人也多次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地90学时集中培训的讨论会。围绕工学矛盾和培训实效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但也难一下子统一思想。
三、学校教师实际情况
1.我校教师情况及分析
本人把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表1)、学校教师近三年各个年龄段情况(表2)进行了统计:
从表格的数据可知,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大于一线教师,大于20人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小于6人的学科有生物、美术等7个学科,有个别学科只有1-2人,年龄在54岁以内教师占绝大部分(超过55岁且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3人),要经历2016年教师资格证的重新认注册和换证。因此绝大部分教师要参加90学时的集中培训。
2.培训人员的界定
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人需要参加学科90学时集中培训,这里的“教师”概念是如何界定的?超过55周岁的教师怎么办?等等。
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我们认为这里的“教师”指的是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且正式在编的教职员工,因此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都要参加学科90学时的集中培训,对于超过55岁的老师,我们只能建议他们参加。
四、90学时集中培训方案的提出
根据我校教师情况的实际,我们也思考过以下几种培训方案:
1.自主式培训方案:根据省培训管理平台公布的学科90学时培训方案进行自主选择,学校在教师选课阶段不进行干预,在审核阶段学校按每年25%安排培训,教师凭培训通知单自行到教务处、政教处协调工作,按标准报销培训费用,超出部分由自己支付。
2.外包式培训方案:学校委托相关的培训机构或师范院校,把我们所有学科的90学时集中培训任务以“打包”方式交给他们,由他们进行90学时集中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学校只需派人参加,任务完成后由学校统一支付费用,这样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保障,但培训的费用较高。
3.联合式培训方案:一个学校所有学科培训费用和二所、三所学校完成所有学科培训费用是差不多,但如果一个学科的培训费用由二所或三所学校共同承担,那就是意味着费用可以降低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关键是针对性强,有效地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能较好减小工学矛盾。
4.三种培训方案的优缺点(表4)
5.从上述的比较来看,联合式培训方案不仅针对性强,还可以解决工学矛盾、培训实效等问题,且极大地降低学校和教师的培训成本。本人和学校领导更倾向这种培训方案。
五、培训方案的实施
1.经多次多个层面的沟通和协调,学校最后确定与本地区规模相当的二所普通高中组成培训联合体,共同来实施。
2.三校共同参与90学时集中培训的方案制定,定位于基于新课程、新高考,目标是提高各科教师综合素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育技术,提高教师基本素养、解题能力和学科竞赛的辅导能力,培养较高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方案突出学科性、操作性、实践性,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模式。理论部分以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学科本体性知识拓展、学科实践性技能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及行为研讨为主;实践部分以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堂教学实践及诊断活动、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为主。考虑到三校的实际因素,我们把15天的课程融缩为12天,采用“6+6模式”(六天理论学习、六天课堂实践)。
3.培训方案形成后由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负责人帮我们把关,根据他们的意见再作修改和调整,方案确定后委托他们在省培训管理平台进行申报,然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4.省培训管理平台公布后,我们几个继续教育负责人会组织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报名,并完成教师的报名审核工作,确保每个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都能报名并通过审核。
5.在理论和实践培训过程中,我们尽可能的按培训方案进行操作,在每次培训之前,做好专家、三校等之间的沟通,落实好细节,妥善安排好培训。做好与教务处的工作协调,及时给相关教师的课务进行调整,并利用短信平台等通讯手段及时通知到每一个培训的教师。
6.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作为继续教育负责人全程参与,一边做好专家和老师们的服务工作,一边做好培训的管理工作,如培训人员登记等。
7.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师训中心也派培训干部全程进行监督和过程控制。
8.要求每位参训教师记录好培训情况或写下培训反思等作业,督促他们及时上交。
六、培训方案的反馈
通过聘请省市专家作专题讲座,引领教师经历“理论传授――理念内化――理念转化为实践”等阶段,先后邀请了一批知名专家给我们的老师开设讲座。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示范――诊断――提升”的实践培训模式,通过教学示范、问题诊断与分析、对策研讨等形式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管理能力。
培训完成后,每个参训教师不仅要完成省培训管理平台上的课程评价活动,三校也会联合起来请教师对90学时集中培训的组织进行评价,以便我们更好地为教师服务。
七、培训方案实践阶段成效和反思
1.培训实效
目前学校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等5门学科完成了90学时集中培训,因为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要有学校参与、师训中心的监督,同时较好地做好校内协调,确保他们的培训时间,因此培训的出勤率、实效性等也得到保证,效果是明显的。
2.工学矛盾
联合式培训模式,能根据三校教学工作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同时我们也可以跟相关处室进行协调,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工作和学习之间矛盾。
虽然90学时集中培训取得一些经验,但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值得我们思考,并且需要我们共同来解决,例如:如何发挥各级教研室的资源优势、新教师问题、小学科问题等。
学科90学时集中培训虽然实施地时间不长,还有问题的存在,但是学校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目标没有改变,在以后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科90学时集中培训的模式,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体验式培训,是指参与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并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过程。
二、应用体验式培训模式的意义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和文献查阅,体验式培训自引入我国后,多用于企事业单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应用于高校的大多是体育类课程,形式也多为户外拓展训练。具体来说,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体验式培训模式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足
心理健康知识理论性较强,而高校心理健康公共课基本上都是针对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设置的,课堂讲授会比较枯燥,且容易学过即忘,达不到教育目的。体验式培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有效培养学生积极的团队精神
体验式培训模式的学习项目一般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的。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达到“触发潜能,熔炼团队”的目的。所以,体验式培训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改善人际关系等都大有裨益。
3.锻炼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在心理学领域,承受挫折的能力――“挫商”已经变成一个热门词汇。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家人呵护备至的关怀,或许拥有高智商、高情商,但常常会缺乏较高的“挫商”。体验式培训可以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模拟挫折情景,锻炼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式培训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过程。体验式培训中的活动和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尽可能发挥潜力,与伙伴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和分享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以全面提高。
三、体验式培训模式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为探讨体验式培训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笔者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教学实践活动。
1.方法
笔者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教学1班为实验班,教学2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体验式培训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在学期末对两个班进行常规的期末考试,并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关于心理学课程认识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对比两种教学效果的差异。
2.教学实施阶段
根据学期教学内容确定主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人格特征”“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恋爱心理及性心理”“心理危机应对”五个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在实验班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按照拓展培训中的分组方法,将80名学生随机分为8组,各组成员座位安排在一起。由组员自行选出组长,作为之后各项课堂小组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常用的体验式培训模式:
(1)头脑风暴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讲解“人格”概念时,先请各组同学组内讨论一分钟,讨论内容为“形容一个人格的词语”。每组学生贡献三个以上形容人格的词语,教师按照学生描述将其写到黑板上,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同学们描述的词语归类,并引入“人格”中“气质”和“性格”概念。这样就由老师的枯燥讲解变成了学生的发现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2)案例分析法――将真实带进课堂。在讲授“心理危机应对”课程时,教师从日常心理咨询记录中整理出8个典型案例,隐去基本人口学资料,分派给8组同学。各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个案,找出问题症结,并寻找出最理想、最恰当的解决策略。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发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个案和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组成员做出评判,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真实案例分析法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正向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3)角色扮演――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在开展“情绪管理”课堂教学时,教师采用了角色扮演法。首先提出一个情绪失控的咨询和治疗案例,案例中涉及的教师和学生角色都由各组学生扮演,教师视时间安排挑选3~4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做出点评。最后教师及时总结,并引入“情绪管理”方法和原理。通过对角色的切身体验,学生对情绪管理概念和理论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刻。
(4)课堂游戏――小游戏大道理。每次课堂活动中,教师会视时机穿插体验式培训中常用的小游戏,如训练发散思维的“填充圆”游戏,训练反应能力的“握手游戏”,认识潜力的“鼓掌30秒”游戏等。通过游戏后的体验分享和教师点评,每个简单的游戏都可以引申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大道理,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掌握课堂节奏,随时掌控学生的注意力。
3.成绩评定
每次课程结束前,教师会根据各组活动成果质量、参与积极性等给予小组平时成绩。在对照班上,教师也会按照学生课堂发言情况、课堂参与度等给予平时成绩。
篇4
黑龙江省穆棱市辖六镇二乡127个行政村,总面积6.187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全市现有中小学66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普通初中7所,小学53所,学生总数为21.228人,教师2.602人,其中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82人,占教师总数的3.2%。
2010年12月,在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精心组织和授课教师及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穆棱市2010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培训班共培训学员800人,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为了积累培训经验,更好地推进我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长远发展,对今年的培训作如下的总结。
一、领导重视
我市教体局领导及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都非常重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充分认识到此项培训的重要性和培训内容的前沿性,认真安排好培训学校和教师,保证了培训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培训工作,作为培训地点的学校领导们,都积极配合本次培训活动的完成,并指定计算机房管理员全程参加培训,为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网络环境,保证了本次培训的顺利开展。
二、师资过硬
2010年11月初,由穆棱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了全市40名教师,参加了黑龙江省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本次培训,由黑龙江省电教馆的高铁洪和张效宇两位老师担任授课教师,为我市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教学作风严谨,能很好地贯彻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员互动,气氛和谐热烈。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的绩效,主讲教师和各参训学校校长沟通,安排本校信息技术教师全程参加培训,全程配合主讲教师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一步保证了培训质量
三、学员刻苦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参加培训的学员,每天提前进教室,延后离机房,培训教师们克服疲劳,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不耻下问,虚心求教,自主学习,大胆探索,乐于合作,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展示出了我市骨干教师的风采,展现了骨干教师队伍的优秀之处和闪光之处,从中发扬了骨干教师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硕果累累
通过培训,多数学员认识到培训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对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多数学员认为教学应用的实际意义很大,并且认为收获很多,改变了过去对多媒体课件评价时单纯考虑为了应用而应用的问题,解决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多、实效小的问题,以及应用软件的掌握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支持作用。
篇5
基于组织结构调整后,各培训学校原则上保留2至3个标化业务部门,分别是:青少部、国际游学&营地教育部、高中部。这也意味着新东方已经放弃小初阶段的学科培训业务。
篇6
[3]孙祖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尝试——谈北莱茵ˉ威斯特法伦州综合高中模式实验[J].外国教育资料,1990(2):16-24.
[4]鞠玉华.日本的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以职业高中为例[J].教育与经济,2003(1):58-62.
[5]邓宏宝.国外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策略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21-25.
[6]章鹏远.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6):36-39.
[7]莫莉莉.英国兴起新职业主义——职业教育进入普通高中[J].上海教育,2004(23):55.
[8]王洋,刘炳升.浅论理科教学中的STS教育思想[J].学科教育,1999(3):30-31.
[9]魏冰.STS与理科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9(2):33-35.
[10]蔡铁权.中学科学教育要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对我国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启迪[J].教育科学研究,2006(6):59-61.
[11]董仁忠.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综述——兼对我国综合高中课程的再思考[J].职教论坛,2005(27):58-61.
[12]湖北省教育厅.加强职业教育统筹,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J].政策,2008(11):55-57.
[13]沈佳乐.均衡与融合:高中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芬兰高中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89-93.
[14]穆玲.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职业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5):107.
篇7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20XX]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nn40.com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XX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XX年教师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为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创新和校长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我县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年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
二、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其中小学四个学科,中学三个学科;安排20XX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和高中校长、教务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质教育专题培训。
三、配合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展示我县多年来推广普通话和素质教育的成果,组织“中小学生普通话大赛”。按照工作安排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话测试和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换证工作。
四、由单位申报县初审选出部分中小学校参加全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普通话师范学校’和“校本示范学校”评选。
五、加强中小学名师和骨干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培训。
六、继续做好新任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规范和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七、继续组织参加“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
篇8
二、主要工作
(一)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
1、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培训内容主要是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培训形式以校本培训为主,县内集中培训和县外培训为辅。围绕各学段、各学科和不同年龄段教师、不同层次学校的不同要求,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练兵”等活动为载体,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校本培训主要安排在教学期间和暑假期间,由学校组织;县内集中培训主要安排继续教育培训,放在暑假期间,由进修学校负责组织;县外培训(含继续教育)由教育局人事股和教研室按上级要求组织。全员培训每年要达到2200人次以上。
2、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
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根据要求,搭建县、乡、校三级管理平台,每个平台均设管理员和不同层次的辅导教师,做到层层有管理,件件能落实。计划XX-2015年,三年累计培训超过6000人次,力争使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一个长足进步。此项培训工作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
(二)精心组织骨干教师成长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分三个层次。一是培训校级骨干教师。学校以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通过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研讨、专业发展研修、同伴互助、网络平台等培训形式,定向培养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计划每年培训校级骨干教师200人。各学校力争每个学科都要有骨干教师。此项培训工作由各乡镇中心校负责组织。二是培训县级骨干教师。由县进修学校和教研室负责统一组织,通过专家指导、校际合作、集中培训、课堂跟踪等培训形式对学校培养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和指导,培养县级骨干教师,并建立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库。每年培训县级骨干教师120人。三是组织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在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中,认真遴选师德高尚、专业功底扎实、科研能力突出、教学风格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教师,围绕政治素质、专业水平、科研引领等方面,通过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到省市内外名校集中学习、知名中小学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力争将一部分县级骨干教师培养成省、市级骨干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打造名师。三年内,培养县级名师60人。此项工作由人事股和教研室协调配合,统一安排。
(三)切实加强校(园)长培训工作
认真组织好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省、市组织的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加快骨干校长培训培养,认真遴选责任心强、办学理念先进、工作成绩显着、社会影响好的中小学校长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外出培训,校长外出理论培训安排在国家重点院校,教育见习和考察安排在教育发达地区学校。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校长外出培训,促使校长创新管理,特色办学,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校长。在此基础上,打造、培养名校长,三年内计划培养名校长10人。切实加强乡镇幼儿园园长培训,通过选送参加省、市组织的园长培训班和到省、市、县幼儿园挂职见习等形式,提高幼儿园园长管理水平,促进乡镇公办幼儿园健康发展。此项培训工作由人事股负责组织。
(四)大力加强班主任培训
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新时期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进行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教育局每年组织两期班主任培训班,每期计划培训50人。所有班主任教师每年须接受不少于20学时的专题培训。此项培训工作由思政体卫股负责组织。
(五)切实加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加强薄弱学科教师在岗自修,提高专业水平。在校本研修中强化薄弱学科教师培训,使薄弱学科教师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根据实际需要,既要开展好薄弱学科的县级培训(其中教师进修学校重点负责专业知识培训,教研室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培训),又要完成好上级安排的薄弱学科教师外出培训。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加强基本技能以及教学方法的培训,组织好由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安排的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以及小学英语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每年计划培训50人。此项工作由进修学校和教研室负责。
(六)不断加强学历提高和学历补偿教育
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到2015年小学专任教师达到专科以上学历的要达到90%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要占到90%以上;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要达到93%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层次的人员要达到15%以上。此项工作由成职教办公室负责组织。
(七)立足课堂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研室以深入指导“课堂教学”和“主题校本教研”为抓手,以“网络教研”“学科中心组”和“与名校结对子”为三个培训平台。通过严格落实《教研员学习制度》打造高水平的教研队伍;通过“学科qq群”和“学科博客”发挥网络教研的方便、快捷的服务作用;通过中心组的“主题研究、成果共享”辐射全县中小学教师共同成长;通过教研室“拉郎配”的作法,促成县域内薄弱校和县域内名校、外县市名校结对子,取他山之石,使教师尽快完成专业提高,进而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整体进步发展。
到2015年,教研qq群和学科博客将完成中小学所有学科高质量全覆盖;学科中心教研组立项的研究专题将拿出阶段性成果,以送课下乡、汇报讲座、成果编辑推广等形式和广大一线教师共享;预计未来三年,在教研室的努力下,我县首批8所中小学将和徐水小学、安新小学、涿州西丁小学、北市区县学街小学、高开区小学、三中分校等名校“联姻”,取长补短。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人事股、教研室、计财股、进修学校、成职教办、电教站等相关部门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股,具体牵头负责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篇9
一、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根据2012年《乌鲁木齐市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乌鲁木齐市共有公立普通高中38所,民办高中11所。公立学校共有通用技术教师37名,占全市公立高中教师总数的1.21%,其中3所学校有3名;7所学校有2名,14所学校有1名通用技术教师,14所学校不具有通用技术教师。民办高中仅1所学校有2名通用技术教师,5所学校有1名,5所学校没有通用技术教师。为了保障课程的开设,部分学校使用临时聘用教师担任通用技术学科教师。本研究针对随机选取的19所公立高中和2所民办高中的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通用技术教师性别上男教师多于女教师,年龄上没有明显差异。
受调查的40名教师中,男性教师27名,女性教师13名,男性教师明显多于女性教师。在年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30岁及以下的8人;31~35岁的教师3人;36~40岁的教师8人;41~45岁的教师8人,46~50岁的教师6人,51~55岁的教师4人,56~60岁的教师3人。在年龄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
第二,通用技术教师学历上基本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多数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
受调查的40名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36人,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2人,大专以下学历0人。通用技术教师基本具备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在教师的职称分布上看,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20人,具有中教一级职称的教师11人,具有中教二级职称的教师7人,不具备职称的教师2人,具有特级教师称号的教师0人。
第三,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分布较为分散,多是从物理和信息技术学科转过来的。
调查得知,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有6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19人,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10人,工科毕业的教师有4人,化学生物地理等专业毕业的教师2人,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2人,工科毕业的教师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地质。可以看出现有通用技术教师主要具有物理、教育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的学习经历。教师原担任劳动技术学科教师的4人,原担任物理学科教师的14人,原担任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15人,原担任其他学科教师或新入职教师的7人。可以看出,现任通用技术教师主要是由劳动技术、物理、信息技术三个学科的教师转行而来。有部分新入职教师直接进入通用技术教师岗位。
第四,通用技术教师专职教师多于兼职教师,多数不担任行政职务。
调查显示,专职通用技术教师21人,兼职通用技术教师15人,临时聘用教师4人,外聘教师0人。说明通用技术教师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没有学校从外单位聘任通用技术教师。在通用技术中,承担行政职务的教师有9人,未承担行政职务的教师31人。
二、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用技术教师作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而言,乌鲁木齐市暂未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通用教师队伍不稳定
学校对通用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没有长期的、整体的规划,将其他学科的教师调整到通用技术岗位上。学校没有明确其定位,教师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一部分教师是兼任通用技术教师,没有从事通用技术教师的长期准备,而兼任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重视原学科而轻视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本身由于担心自己职称、待遇等问题,对待通用技术课程继续执教愿望不高。部分教师是特岗教师或代课教师,他们从事通用技术教学但迫于编制的原因,还在不断找寻其他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工作造成了影响。
2.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
通用技术专业在我国没有成为一级或二级学科,我国高等院校尚未设置通用技术专业,一些学校在其物理专业或教育技术专业中以“方向”的名义开设通用技术班,这些学校培养的人才远远没有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由于教师招聘制度等方面的制约,这些较为专业的通用技术后备教师多数没有走上通用技术教师岗位。昌吉学院2012年30名接受过较为专业的通用技术教育的毕业生1人进入通用技术教师的岗位工作。而现在中小学通用技术岗位上的教师很多都是从其他教学岗位上转过来的。一些教师往往把通用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普通学科的老办法去教学。至于实践,对他们来说难度就更大,有时候根本无法应对而不开实践课。
3.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均衡
四年来,教师进入内地参加国家级培训机会非常少,省级规模的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仅开展了一次,由于名额的限制,不是每所学校的所有通用技术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培训,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调整,部分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因调整而离开通用技术教师岗位,而新担任通用技术教师的人员却没有参加过培训,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出现了教研活动代替培训活动的现象。
三、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培养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成为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提高通用技术课程质量和保证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我们不能等待培养好了通用技术教师之后再开通用技术课程,要在开课的同时培养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
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固定教师相结合的稳定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通用技术课程合格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行技术课程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以促进技术课程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发展。建立稳定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是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采取措施将具有通用技术学科背景的毕业生纳入教师队伍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三至五年内教师招聘过程中加大对通用技术教师的招聘力度,解决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问题。避免由于招聘制度的限制使他们流入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的岗位上或未进入教师队伍,造成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给予特殊政策,解决疆内昌吉学院培养的通用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进入通用技术教师岗位工作,吸引国内高等院校的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生来新疆工作。力争每所高中拥有一位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以专业毕业生为骨干,引领和带动学校通用技术教学活动,使之成为通用技术学科的中流砥柱。
2.利用高等院校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现有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目前在疆内,主要是昌吉学院承担了全疆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由于目前通用技术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仅一所高等院校承担培训职能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将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也能够参与到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中来。选择有资质的高等院校开设技术教育专业或者在其他相关专业中设置通用技术的选修课。并使之成为培养具有通用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的常规渠道,在专业硕士(教育硕士)的培养中设置通用技术专业(或方向),以此全面实施现有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常规培养和专业技术培养。
3.统筹各相关部门,全面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制订全区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在培训内容、形式、监督、检查和培训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全面的指导和严格的管理,并督促落实。形成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三级的培训活动,开展课程培训、教材培训、技能培训、专题培训等各类培训;要注意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培训资源;要通过抓培训基地、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监控等有效措施,建立起以疆内专家为主的培训队伍,逐步实现培训队伍的本土化;参考其他省份在通用技术教师培训方面的优秀经验;整合全疆高等院校、教科研院所、普通高中示范校的力量;教研部门、师范院校等要分工负责,积极配合,落实具体工作。
4.注重发挥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的功能
篇10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4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4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4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4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4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4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篇11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15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15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5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5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5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篇12
2.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45286人,其中:高中9279人,初中12976人,小学23031人。
3.教师。全市共有在职教师5257人,其中:高中534人,完全中学313人,初中1472人,小学2725人,幼儿园86人,职教中心127人。
4.编制。我市教师队伍总编制数为5638人,其中:市直学校1551人,乡镇学校4087人。现在编人数为5257人,市直1473人,乡镇3784人;空编381人,市直78人,乡镇303人。编外人员共有466人,其中:外聘270人,特岗教师132人,服务性岗位64人(2005年改革落聘)。
二、存在问题
由于严格编制管理(除按省里要求2009年为乡镇学校招聘132名“特岗教师”外,几年来初中及初中以下学校未进行人员补充和流动)、骨干教师外流(考公务员、调入机关事业单位、到域内任教等外流教师159人)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市目前教师队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从师生比例上看,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近年来因农村进城陪读、进城务工和优秀教师进城任教等原因,农村中小学校生源锐减,城区学校生源增加,农村教师编制相对过剩,城区教师编制相对吃紧。如初中学校磐石三中在校学生为2823人,编制为167人,师生比例为1:17;而安乐中学在校学生为170人,编制为41人,师生比例为1:4。小学学校实验小学在校学生为2359人,编制为119人,师生比例为1:20;福安中心校在校人数为187人,编制85人,师生比例1:2.2。
(二)从学科配套方面看,专业结构失衡。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现象严重,大多数农村学校的英语、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无科班专业教师,均由其他科任教师改科担任,其他基本学科教师在部分学校改行任教现象也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三)从年龄结构上看,教师队伍趋于老龄化。近年来,由于新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少,缺乏必要的新生力量,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老、中、青梯次结构不尽合理,存在较为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市50周岁以上在岗教师818人,五年内将有563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这些老龄教师知识陈旧、信息不灵、教学方法不新,难以适应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教改的要求。
(四)从教师学历上看,第一学历偏低。从全市教师现学历看,本科学历占33%,专科学历占44%,中专学历占11%,其它占12%。中学真正从正规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足30%,其余大部分教师主要是中师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后通过自修、函授等形式获得的专科或本科文凭;村级学校教师近60%的是民转公教师。这些教师虽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培训学习,业务能力逐渐提高,但由于起点低、基础差,将长期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工作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全市教育师资新的补充机制。以教师队伍持续优化为原则,建立科学长效的进人用人机制。一是出台新的师资补充管理办法。在编制规划范围内,根据各学校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人员补充计划,上报市委、市郑府组织人事部门,按“凡进必考”原则,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招录对象必须为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全日制师类大中专毕业生和非师类但具备教师资格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新录用的必须先到乡镇任教,在乡镇任教3-5年以上方可通过考试和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再进入市直学校任教。二是尽快解决外聘教师待遇问题。全市共外聘教师270名,且大都为学校骨干力量,有的聘用长达8-10年。各学校应结合教学需求和编制情况,采取择优录用办法招聘一批,充实正式教师队伍。三是理顺“借调”人员关系。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因工作需要相互借调124人,建议在理顺编制时,采取相应办法,一次性给予解决。四是适当提高新到农村任教教师工作补贴、津贴标准,满足其在职称评定、评优、深造等方面的正当要求,激励、吸引优秀教师投身于农村基础教育。五是立足长远,研究制定本乡、本土人才“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办法,为乐于回家乡从教的大中专毕业生创造空间。
第二,合理调整全市城乡教师编制配置标准。目前,磐石一中、五中在校生为6041人,占全市高中在校生的65%,而编制占全市高中的48%;磐石三中、四中在校生为5609人,占全市初中在校生的43%,而编制占全市初中20%;磐石实验小学、一小、二小在校生为6208人,占全市小学在校生的27%,而编制占全市小学的13%。应坚持“实事求是、因需制宜”的原则,适当调整城乡教师编制配置标准,合理优化教师资源,满足城乡教学实际所需。:
篇13
长期以来,探索农科教一体化之路是一项重大课题。福建r业职业技术学院高举“农”字大旗,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己任,经过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农科教一体化高职教育办学之路,为培养高素质“三农”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了贡献[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实施该工程的高校之一,充分利用学院农科教一体化模式的优势,自2013年起,承担了专科学历教育的部分任务,分别开设了园艺(茶叶、果树、蔬菜)、畜牧兽医、生物技术(食用菌)等专业的学历教育课程。从2013年4月至今,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 494人,并率先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福建模式”。
1 农科教一体化的内涵
农科教相结合是科教兴农的实践形式,实质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和劳动者的素质。“农”是指大农业,包括多项农村社会事业(工商建运、农林牧副渔、服、财教文卫体等);“科”是指大科技,包括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普及应用;“教”是指大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2]。有学者详细阐述了农科教结合的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分别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3]。这3个阶段反映的农科教结合层次和要求是不同的,每一阶段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农科教一体化的内容包括3层含义,一是农科合作科研,主要解决农业科研、农技推广问题;二是农教合作培训,主要解决农民培训问题;三是科教合作教育,主要解决农业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在农科教一体化模式中,科技、教育是手段,根本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技与教育的合作为“三农”发展服务。
2 农科教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 符合农业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规律
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既需要依靠教育,又需要科研,且在一定程度上科研是教育的本源。走农科教一体化道路就是将农业、科研、教育相合一,这符合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是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是经济社会特别是“三农”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需要农业、科研、教育等部门紧密结合,发挥农科教统筹的合力,农科教一体化则是必然选择。
2.3 现有农科教结合的不足必然催生一体化的发展
当前国内农科教结合主要还是以政府为统筹的农业部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三者协同推进农科教结合的模式。具体有3种类型:一是农业部门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 二是科研部门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三是教育部门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第一种模式主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第二种模式主要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工作,第三种模式主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民培训工作[4]。这3种模式最大的不足就是农、科、教三者之间缺乏合力,资源整合不够。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农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还未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协作机制,农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协作机制不健全,没有实现学科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二是农科教结合背景下的平台基地建设不足,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技推广进度缓慢[5];三是农、科、教三者统筹不够,紧密程度不够。农科教结合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广,旧的管理体制造成的部门条块分割弊端依然存在,各行其职的局面仍然存在,削弱了政府统筹协调力度。
3 农科教一体化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践
3.1 培养目标
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新生招生、入学考试、录取工作;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按期组织实施面授,每年2次,每次10 d;对完成学业并通过毕业审核的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学员颁发毕业证书。深入省内各县、市,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班[1-2],使学员的市场营销水平、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建立“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利用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学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线咨询、相互沟通交流提供开放性的空间,变“短期集中培训”为“不间断培训”。
3.2 实施过程
3.2.1 招生报名。福建省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农村高中毕业生、已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和其他人员等是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的招收对象。在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招生过程中,按照农民自愿原则,采取基层农业部门推荐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组织生源;按照成人专科学历教育招生的要求和条件,严格把关,做好报考资格审核;根据报名时间要求,认真做好考生信息数据的录入、校验、归档工作。
3.2.2 入学考试及录取工作。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的安排,组织入学考试,从农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从业报告3个方面对学员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在考试、改卷和录取过程中,规范秩序,加强对考试招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监察。录取后及时完成学籍注册等工作,确保学员顺利入学。
3.2.3 教学管理。由承担教学任务的各系负责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针对学员从业现状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提升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将学历教育与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和技能鉴定紧密结合[1,3]。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面授计划及专业教学计划,每年2次,每次10 d,按期组织实施面授。在面授过程中,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大胆创新教学机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实践。严格考勤,规范考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成人学历教育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学员日常教学与考勤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规范有序。
3.2.4 班级管理。在新生报到后及时建立各班学员的学籍管理档案,掌握每名学员的个人信息和学籍情况,做好学员的信息核对工作。由于学员每年只有20 d面授时间在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可能随时和学员见面,所以保持通畅的联络方式特别重要。针对这一特殊性,做好并及时更新班级通讯录、创建QQ群和微信群、各班设立班干部和各地区小组长,确保在第一时间了解学员近况和及时传达紧急通知,同时也能促进学员和学员之间以及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6]。每学期面授报到时,及时统计并上报学员的报到情况,及时和未报到学员联系并摸清未报到的原因。课余时间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员需求。
3.2.5 毕业生管理。学员毕业前收取相关资料并进行核对,认真进行毕业审核,及时完成毕业生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3.3 办学条件保障
3.3.1 资金保障。由省财政专项拨款,每个学生每学年补助 4 000元,用于免除学员的书本费、学杂费、职业技能鉴定等考试费用及集中面授期间的食宿费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7]。
3.3.2 生源保障。优先推荐和招收积极性高、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专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骨干、村主干,兼顾其他农业从业者和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和高中毕业生等。由市、县(区)农业部门按照省农业厅根据产业规模经营发展水平拟定的分产业培养人数、推荐条件和推荐程序组织生源。基层推荐名额不足时,由学院再组织生源,按相同条件招生补足。同时做好报名资格审核工作,确保招生对象符合报考资格。
3.3.3 教学条件。依托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丰富的教学和实训资源,同时引进外部师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面授教学。为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面授安排专用多媒体教室;除了聘请本院教师进行授课,还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厅等省内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与优质企业开展合作,在面授期间安排学员深入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教学。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建立“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开展网络教学,为学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线咨询、相互沟通交流提供开放性平台。
3.3.4 后勤保障。面授期间,做好学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从新型职业农民经费中拨出款项对学员进行食宿补贴,学员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餐厅就餐,保证饭菜卫生、可口,住宿安排在培训楼标准间,外出参观实训安排专车接送。班主任和辅导员在课余时间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员的需求,对于学员食宿生活方面的问题尽力沟通解决。
3.4 实际成果与成效
2013―2016年,共招收5批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学员,顺利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各年度的面授计划,提升了学员的综合素质,使W员全面掌握了农业实用新技术。如2013级新型职业农民茶叶大专班优秀毕业生简红亮,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育的南靖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为主体成立“漳农公社”,作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校外培训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和技术咨询推广工作,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把钱赚”的道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共同创业,共同发展新农村,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赞许。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班共6期(福州市罗源县3期、漳州市南靖县3期),培训3 494人。完成“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网站网络支持平台搭建、后台功能建设、前台页面设计、学员信息导入、班级建设等内容。学员可登录网站进行沟通交流,但优质教学资源库还在建设中,还未能执行网络教学任务。
4 体会与思考
第一,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生源情况较为复杂。从年龄结构看,学员中最小的为25岁左右,最大的将近50 岁;从学员成分看,学员中有的刚毕业不久,从事农业生产才几年时间,有的已经在农业产业相关领域奋斗了许多年;从学历层次看,有高中、中专毕业多年,对于学校集中学习的方式已很陌生的学员,也有已拿到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为了提升自己的农业技术水平依然来参加培训的学员。这种多元化的生源和年龄构成的班级使管理难度和教学难度大幅增加。第二,面授时间不够灵活。每年2次集中面授,每次10 d。大部分学员很难有这么长的闲暇时间,学员的工作业务都很繁忙,即使来参加集中面授也存在部分学员因农忙而中途请假的现象。不能参加面授的学员错过了集中面授的时间也没有办法进行补课,影响面授教学秩序和学习成效。第三,在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非面授期间,对各地学员生产实践的跟踪服务做得还不到位。第四,“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网站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内容较少,未能丰富完善。改进方向与措施:今后将重点建设“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网站的优质教学资源库,通过自建和引进2种方式,逐步将其扩充完善,为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学员乃至全省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站资源库完善后,考虑改变现有培养模式,采用网络教学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丰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徐和昆.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农科教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2):73-76.
[2] 龚健敏.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3] 饶细丽,曾剑,陈小影.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探寻农科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16):81-82.
[4] 徐军,周敏,杜广平.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农科教结合中的优势: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探索农科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