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区社会调研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因为这是独自完成这样的社会实践调研任务,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故在网上首先查阅了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优秀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与此同时还通过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在正式深入基层调查时候,又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初步的调查实施方案作出调整。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12年7月9日――2010年7月29日
2.调查对象:安家洲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3.调查单位:安家洲居委会
4.调查目的:
通过了解当前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居委会如何担当服务职能角色,从而了解社区发展建设、国家政策落实状况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以便更好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言建策,担负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5.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问询法,座谈访问。由于受调查实际情况制约,考虑到居民区发放而回收率过低,问卷调查只是小规模的进行。主要通过问询一部分居民及向居委会工作人员交谈询问来收集答案。
6.内容概述:
(1)居民生活状况,从两方面阐述一是医保政策:二是城镇低保 、失业再就业情况。
(2)居民收入来源、月收入、月支出、家庭支出比重、未来收入预期。
(3)社区建设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7.调查结果预测:
本次调查,受某些因素限制,能够调查的人群不具备很广泛的代表性,与此同时还受地区范围也过于宽大,但所能调查的范围却过于狭窄,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必然造成结果不够准确。另外被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等也会对调查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但本调查中被调查人群能代表一个小地区处于此社区居民一个基本状况,因此调查具有一定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调查表共制了120份,收回100份。
调查表格式如下
安家洲社区建设以及居民生活状况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在校本科生,正在做一个暑期项目。我想了解我们小区居民收支水平及生活质量。这份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您不必担心调查结果会对您产生影响 。
一、 基本情况
1. 性别 男 女
2. 年龄
30岁以下 30~50 50岁以上
3. 您所在的单位属于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本地个体户 外来打工创业者
二、 收支情况调查
4、收入来源
工资 出租房屋 创业收入 投资收入接受社会救助其他
5、您个人的月收入为
1000元以下 1000元―3000元 3000元―5000元 5000元以上
6、您家庭的月支出为
500元以下 500元―1500元 1500元―2500元 2500元以上
7、除基本生活支出外,您家庭支出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娱乐 教育费 交通费 通讯费 投资 其他
8、您的生活福利状况有以下哪几项 (可多选)
仅工资,没有任何福利 公积金 生育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工伤保险 商业保险 企业年金 其他
三、对未来生活状况的展望
9.相较于去年你认为您的生活质量是?
明显提高 持平 下降但不明显 明显下降
10、所享受到的社区提供便民服务有
失业与就业站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困难家庭救助 社会医疗救助办理老年证 组织治安小分队 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向有关方面反映
11、未来收入的预期
很乐观 一般 不清楚 很悲观
成果展示:
1.性别比例:
2.居民收入来源:
3. 月支出
4. 月收入
5.家庭支出比重
6. 未来收入预期
7. 社会福利
五、深入了解与思考:
桂林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因此桂林的总体经济实力还有待提高,政府应该调整经济结构,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经济效益好新型产业,以此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在调查中发现居民收入靠创业收入占较大比重,尤其是个体经济在该区域十分繁荣。至于月支出方面费用在500到1200范围里,然而在家庭支出里,投入比重较大的是子女的教育。在有关社会福利里居民最关心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也看出居民对看病难问题相当关注。由于近年来国家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保持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政府对民生关注也极大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
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居委会也真正发挥服务职能,但在居委会协助社区主任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2)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环境不如意:由于受空间限制,小区健身活动场所也很有限,再加上附近农民随便摆摊导致社区环境糟糕。因此应该想办法进一步完善群众活动及休闲
(3)社区居委会在社保,城镇低保,以及提供就业岗位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让居民心知肚明,从而更好维护好政府的良好形象。社区工作人员也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好为社区居民服务思想准备。
(4)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建议:(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任务,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
(二)要搞好社区宣传工作,使得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政府自身形象。
篇2
二是广泛筹措资金,携手共建文化中心。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较大投入,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区有些村子资金筹措值得借鉴:金坜邱家塆,由建筑老板邱福成出资百万元,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每层有500平方米的三层楼文化中心。青峰山塆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在社会上筹措资金几十万元,建起了文化室、图书馆,办起了管乐队。朝英村村民个人自筹资金建起了农民健身房。马龙村农家女陈家怡用电脑写作,多部小说出版发行。太和居委会采用集资方式,办起了老年腰鼓队。等等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户,正在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辐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与民间艺术得到挖掘和继承。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各姓氏民众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许多积极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扬。例如,青峰山塆的邓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谱堂匾文化”“名人先贤文化”“族规礼仪文化”;子坛坯承塆的陈氏“义门文化”,其文化内涵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继承,为乡风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我区有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民间文化,也得到了较好的抢救。如陈太、张夏塆在民间流传几百年的工尺谱排子锣,金坜村的玉莲环,眼看就要失传,今年得到了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得到了抢救和传承。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管理责任不明。新农村文化阵地的硬件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的软件建设,经费投入,工作责任,分阶段,分步骤确定的文化工作任务目标,由谁抓,由谁完成?目前这种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村庄,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群众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揽。农民们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内涵丰富,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农民们文化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一些村子打牌、买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级网络建设工作机制没有抓好。区级文化阵地设施没有做大,全区没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级文化中心没有做强,文化站、电影院形同虚设,有的乡镇被挤占成其它场所。村级文化活动室没有做活,参与的群众极少。塆级文化中心户没有做靓,文化中心户没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农村文化活动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清新纯朴的文艺节目缺少编导扶持。农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干队伍缺乏培养。一些民间艺术(如梁湖哦号、民谣、风俗礼仪、婚丧咏文)缺略传承。
五是有许多边远村庄没有通广播,通闭路电视,通互联网,农民接触新文化的途径欠缺。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完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我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严格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建议采用“四个一点”的筹资办法,即政府补一点,相关部门及挂钩单位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组自筹一点,广泛筹集资金。农村文化建设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级文化部门要有长效的工作机制,“送”“扶”“植”好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活动永葆活力。
2、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要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开通村村通广播、闭路电视、网络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环境,对网吧、买lhc、抹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要加大打击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建好体育活动场所,建起一村一篮球场,能方便群众“二打二晒”。
3、要挖掘整理好我区宗族文化,民间艺术。保护好古建筑,古树木及古文化遗址。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由于我区外出打工人员多,建议一些民间艺术,惜日只有男同志学习的技艺改为妇女学习。
4、做靓文化中心户。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选择那些政治思想好,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劳动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经济能人作为中心户建设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实行民办公助,市场运作,文商互补的办法,使文化中心户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篇3
社区“五心”服务宗旨:人员8人,社区两委一厅成员均具有良好的素质,工作责任心强,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充分做到依法办事,与党同心、与民连心、工作尽心、服务热心、共筑爱心。
二.社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工作定位:
社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由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
应积极完成区社会服务中心安排的工作任务,为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开展活动提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支持。
收集、整理本辖区群众的需求,工作中我们应主动动员当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积极协助社会组织完成社会服务项目;引导外地和本地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工人才有序参与社会建设。
建立完善服务站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有人开展、有资源开展,完成好上级社会服务中心交办的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本辖区的资源及承接的社会资源,定期开展群众需要、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各类活动,并积极鼓励、发动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三、社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入户走访、与村民聊天、查阅相关资料、联系并对接相关部门等方式,了解掌握所在服务区域内人口数,男女性别比例,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各年龄段实际人口的比例,留守儿童(学生)、残障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基本情况,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为群团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通过社区探访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了解和掌握社区的人口数,人口动态,年龄结构,居住分布等人口资料和有关的环境资料,通过对社区的走访了解社区的现状,更好的为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也意识到没有充分的社区探访,基层工作就缺乏预见性、主动性。在探访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缺少经验,对探访者的沟通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并做规划。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社区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刚到社区的时候,社区主任就大致介绍了一下社区的基本情况,也了解了社区的同事,在工作的时候有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本人已尽力但仍无法完成任务的工作的时候,社区的同事都会主动地一起分担任务,也说社区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也是一个大家庭,彼此就要互助。在我到社区还在熟悉环境的时候,同事们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带领我去熟悉社区,了解社区的范围,大家都非常热情友好,对此我很感动。所以我感到不管做什么工作团队协作、相互支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非常重要。
四、遇到的困难: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
1、遇到自己的想法与领导的想法不同,有时候会发生冲突的情况,这时候往往对开展活动是非常大的阻力。比如有一次机会有公益组织愿意入驻我们只需我们场地场地上的支持,但是领导并未同意,事后我深究原因:主要是我缺少与领导沟通,未能让他了解我们工作带来的的意义。现在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支持我们的工作。
2、与社会组织的沟通中,因为我们缺乏专业的知识,与他们交流就会出现一些困难。所以要加强自己这方面的学习。
3、总觉得人力不足,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能帮忙的人总是少,体会到人多才会力量大的一个道理。
4、社区资源缺乏,场所狭窄,在开展室内活动时经常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更安全更适合的地方开展活动,这是一个局限。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社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负责合理配置项目资源,确保公益项目有效实施;收集群众在生计发展、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需求;广泛发动基层群众成立社区互助互益性各类组织,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探访社区能够充分掌握社区基本情况。从而了解和掌握社区真正的需要是什么,需求什么,使社会工作与服务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也便于更有效地挖掘并整合资源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使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的提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的需要。在社区探访中充分的让我们了解到社区的基本情况,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居民对社区的印象以及期望做到的改变,为今后开展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社区探访对社会工作与服务提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的为社区服务做好准备,在社区的探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为此也吸取了经验教训,也总结了一下社区探访的技巧:
(1)要有充分的准备(比如准备好访查笔记、目标社区的基本概况、所属区域、具体的地址地点、社区的特色等);
(2)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包括探访地点,比如社区机构或服务单位等。最好包括最基层的正府部门,如村/居委会等)。
篇4
*年是街道不平凡的一年,因河西“奥体”中心和新城建设,沙洲街道面临整体拆迁、规划,拆迁任务繁重,规模空前,矛盾突出。非典疫情的防范控制,“三小车”集中整治兑换,双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争创国家环保示范城市)等突发事件及重点工作给街道安定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保证街道拆迁及其它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狠抓基础,强化防范,制订预案,及时钝化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安定。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坚持“安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没有安定的社会秩序,一切工作无从谈起。安定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明确街道工委书记为街道安定工作第一责任人,村党总支(支部)书记为村安定工作第一责任人,街道工委成员按联系点实行分片包干负责,成立街道安定工作班子,建立安定工作办公室,各村和各有关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层层落实安定工作责任制。街道主要领导与各行政村签订了社会安定工作责任书。将安定工作纳入街道综合考核,安定工作情况与责任单位的经济、精神文明、党建“三位一体”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街道严格按规定查究领导责任,行使“一票否决建议权”。
二、突出重点,加大不安定因素调处力度。在认真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方针的基础上,街道工委制定了安定工作制度,街道每月坚持一次“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将排查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汇集,建立不安定纠纷档案,对排查发现的不安定因素按性质和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分类,详细记入档案,做到一目了然,有底有数。综合200*年度街道排查及群众上访情况分析,街道安定工作重点是拆迁工作。
集中体现在有的农户强调家庭困难、房子少,拆迁要价不切实际;而一些企业认为有订单合同,停产拆迁造成的损失太大,拆迁要价过高;330户“双拆户”(拆违、拆迁同时进行)要求补偿拆迁款;村民征地要求二次分配矛盾(要求分配村、组集体公益设施赔偿款);迁入不满10年的800多个外迁户口要求安置保养费等拆迁矛盾。另外,绕城公路绿化带农村土地流转补偿款,“三小车”整治兑换矛盾,非典疫情防范控制过程中个别老百姓的不理解等等,这些矛盾的及时化解,是街道做好其它工作的前提。一年来,我们加大各类不安定因素的调处化解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安定工作预案。二是畅通安定工作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员制度,安定工作信息一日一报,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三是加大调处化解力度。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加大拆迁政策,法规宣传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制意识,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年度,街道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起,调解率达100%,调成率达95%以上,控制群众上访事件5起。
四是控制重点人头。对各类矛盾的重点人头认真排查,建立档案,实行跟踪工作,重点教育,重点防控。三、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街道共聘用专职联防人员43名,护村、护厂员54名,佩戴袖章日益巡逻,参加街道辖区安全防范工作。群防群治工作的不断完善,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起了积极的防范作用。盗窃机电动车,居民区入室盗窃、单位内部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创安”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200*年度获“市安全街道”称号。安置帮教措施到位,全街道22个帮教对象,帮教率100%,无脱管、漏管现象,无一重新犯罪。禁毒工作成效显着,200*年,辖区内原吸毒人员没有1人重新复吸,吸毒,贩毒案件为零。深入做好“四个纳入”工作,切实做到“三个确保”指标。“xx”问题处理得力。至目前为止,辖区内没有发现“xx”人员,也没有“xx”宣传材料的流入。综治工作的强化,有力地维护了街道的安定。
篇5
一、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根据笔者2012年对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的调查,截至 2012年 12 月底, 全市通过民政部门登记和备案的各种社区社会组织共有3484家,其中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的有1020家,在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有2464家,当然,调查中也可能存在着部分社区社会组织未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情况。从组织的性质和类别来看,泰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主要涉及文化、体育、教育、安保、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领域;从组织的产生和运作过程来看,泰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草根性和自发性;同时调查还发现,泰州市大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规模有限,人数基本上都在30人以下,组织形式松散,活动方式单一。
客观地说,目前泰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在满足居民需求、丰富居民生活等方面已经发挥出一定的作用,社区居民也对社区社会组织有了一定的认同,但相对于社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的需求与期望,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通过笔者的调查,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组织资金少,缺乏支持
一般来说,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筹集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政府给予的政策或项目资助。
二是社会募捐所得。
三是会费以及组织的经营性收入。
在调研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反映的最普遍问题就是资金的缺乏,由于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很多组织没坚持几年就解散了。即使是那些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很好的社区社会组织,也只有在大型活动中才能得到来自政府的部分赞助,平时一些常规小型活动以及成员的车旅费等杂项开销只能由组织成员自行负担,这对一些收入较高的退休干部来说不是问题,但对收入不高的退休工人、低保户等组织成员来说,这些开销就是负担。社区社会组织运转资金极端缺乏的状况,直接影响了组织的发展壮大和社区活动的开展。
(二)组织规模小,发展受限制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比较严格,很多社区社会组织难以达到登记注册的标准,只能游离在合法社团法人的管理体制之外。实际的调查也表明,在泰州市已有的社区社会组织中,经过正式注册登记的还是比较少,大部分都是规模比较小的、达不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他们的身份是备案,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备案。可想而知,没有官方认可的正式身份,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会受到许多限制,发展的规模也不好扩大。虽然今年3月份国务院宣布将放开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的登记,但这一政策具体落实到省市县区,仍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三)组织类型单一,服务不均衡
不仅组织规模小,组织类型单一也是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特点之一。在泰州,社区社会组织主要集中在社区的文化娱乐方面,如腰鼓队、合唱团、象棋社等。这些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主要是组织文体活动,其他的服务项目只有数量相当少的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专业性更强的社区社会组织更加缺乏。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内容过于单一化,使得社区居民普遍认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可有可无,有半数以上的受访社区居民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在当地社区建设中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由此可知,社区社会组织在泰州市的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发挥,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空间。
(四)组织能力不强,运营水平低
目前,泰州市大多数社区社会组织规模都偏小,且普遍忽视自身的能力建设;在发展上存在依赖心理,过多依赖政府或个别“能人”、“热心人”的支持来维持组织的运转;大多缺乏长远规划,运作不规范,社会公信度不高,更谈不上服务品牌的建设;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能力较弱,难以动员更多社会资源支持其发展。同时,由于成员的薪酬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一般,社区社会组织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加盟,工作人员多是离退休人员、企事业单位下岗人员,总体素质较低,且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直接影响了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服务领域的拓展。
二、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问题诊断
笔者认为,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性
就目前情况看,关于社区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还没有专门的关于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只能套用现有的民间组组织管理法规,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这种状况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护社区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另外,我国有关社区社会组织的人事管理、劳资管理、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还存在较多缺失,很多方面规定得不够细致、明确,也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社区社会组织功能定位不合理
社区社会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活跃,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也很大,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在泰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因社区社会组织成长历程短暂、规模和能力弱小,其潜在作用和应有地位还没有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认可。有的认为其可有可无,“有之不多、无之不少”,倾向于对其不管不问;有的将其视为社会管理创新的“装饰物”和“点缀品”;有的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对其严格管理;等等。社会各方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必要性等方面认识不足,使得大部分中小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三)缺乏政策和行政支持
同很多中小城市一样,泰州市对社区社会组织扶持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目前,泰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主要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作为管理主体实施备案制,但从法理上讲,备案主体的资格及其权责、义务等尚有诸多存疑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并以更加合适的方式予以明确(如地方立法等)。同时,在日常的联系与管理上,街道和居委会由于自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只能粗放性地做一些一般性工作。缺乏政策和行政支持,造成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呈现出运动性、自发性的特点,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强。
(四)居民参与意识淡薄
社区社会组织是扎根社区、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但是很多社区成员的公民观念、公益意识淡薄,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自我服务性认识不足。很多居民认识不到自己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对社区建设缺乏责任心,不愿意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开展的活动。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建设还是主要由政府的行政权力来推动,居民多被动参与,这种状况更加剧了居民对政府的依赖,淡化了参与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
三、培育和发展中小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一是要完善对社区社会组织扶持和管理的法律体系,改革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办法。法律应该明确国家层面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服务购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扶持和资助制度化、法律化,地方政府也可以尝试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大胆突破,先行先试。
二是要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行政管理体系,将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管理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设立相应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现政府指导下的有序管理。
三是要明确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优化组织布局。对于社区居民有迫切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予以重点扶持,以形成结构合理的社区社会组织架构。
(二)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
由于中小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独立成长和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政府需要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扶持和孵化。具体包括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源、向其购买特定项目的社区服务和专项服务、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平台等内容。关键是要探索适合地方特点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
一是可以“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组织孵化”的具体模式与运行机制。
二是要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对孵化培育的路径以及具体措施进行深入思考。
三是要积极探索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人员参与社区发展急需的、能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困难、可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各类社区社会组织。
(三)加强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着重加强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与制度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推动组织运作透明化。同时,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诚信与自律建设,建立相关惩罚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的社区社会组织自律机制。
二是针对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政府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同时,还必须健全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尤其对接受社会捐赠的项目,必须通过严格的程序向社会公示,以加强对组织的社会监督。
三是要重视人才建设,对社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素质,增强其服务居民的能力与水平。
(四)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新模式
具体而言,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还必须立足地方实际,根据不同的社区需要,因地制宜设计具体方案,推动创立各具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品牌。
一是利用好地方文化特色,将特色文化因子诸如“村组互助生产作坊”、“赛龙舟活动”、“淮剧团表演团”等形式植入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中。
二是以草根性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构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更方便、更快捷地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
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与老参加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将志愿者精神和实现就业结合起来,通过社区社会组织这个平台,使年轻人在志愿服务中实现就业,使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工作的成就感。
总之,中小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繁荣还需要一个
长期的过程,在今后的社区建设实践中,我们要真正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不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社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必将对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区民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黎红, 蒋延灿:关于如何化解社区社会组织非法人化问题的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 (3):109-116.
篇6
区图书馆结合自身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基层业务辅导工作。包括图书业务和共享工程业务两个方面。区图书馆将基层辅导工作常规化、制度化,社区辅导平均每周1次(2010年基层辅导40余次,辅导社区业务人员120余人次;2011年一季度已开展基层辅导15次辅导25人次)。除了常规性的、深入各个社区开展辅导工作之后,还定期举办集体培训班,2010年区图书馆在全区举办了6次集体培训班。
二是充分利用区图书馆现有资源带动社区全民阅读。区图书馆采取在社区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点的做法,结合社区的具体阅读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图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学习条件。目前区图书馆在街道、社区、部队、学校等设立了69个流动图书服务点,其中社区服务点42个,年更新图书10000册次以上。
三是通过全区总分馆系统建设工作丰富全区文化服务资源。我区总分馆建设工作于2010年10月份启动,今年争取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建立1-2个分馆,实现同一系统平台、同一服务标准、统一通借通还,让社区分馆图书室的图书加入到总分馆系统中来,所有社区分馆的图书都能共享利用。目前长江路、辛安、红石崖、***和***等办事处的分馆建设工作均已启动,其中长江路荒里社区已基本完成前期技术及图书专业加工等工作。
四是通过全区图书馆联盟工作提升我区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区图书馆充分利用驻区高校多的优势,联合石油大(华东校区)、山科大、***理工大(***校区)等六所高校图书馆,于2010年6月份成立了全区图书馆联盟。联盟各馆面向社区居民开放,提供报刊阅览、图书借阅等服务,而且联盟馆的资源与区图书馆的资源形成互补,既能满足社区居民的休闲阅读需要,也能满足较高层次的技术学习需求。
二、社区文化服务现状
1、社区各类文化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2010年区图书馆在全区开展的“基层图书室建设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全区205个社区,已建有图书室的社区有134个。设立了专门的电子阅览室的社区仅有丁家河、张宝湾、荒里3个。
2、社区文化服务情况
通过长年的社区基层辅导工作掌握的情况,由于大部分社区图书室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开展日常图书借阅等服务工作。
三、目前全区社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社区文化服务工作中,为社区居民提供读书学习环境是比较重要的部分,这依托于社区图书室和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来展开。但我区的社区图书室建设和电子阅览室建设存在一些瓶颈。
一是场地、设施没有保障。全区205个社区,建有图书室的有134个,建成率为50.4%;配备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社区仅有丁家河、张宝湾、官厅、荒里、大殷、***办等10余个;绝大多数社区未建设电子阅览室(目前仅有3个社区建有电子阅览室)。
二是藏书质量差、更新不及时。现有社区图书室的藏书,多为2000年以前出版的图书,大部分社区图书室近3年未更新图书。
三是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绝大多数社区图书室均没有配置专职图书管理员;部分社区配有兼职管理员,但因兼顾其他工作,无法保证图书室的正常开放。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导致社区图书室不能发挥其最基本的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等作用;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财政保障投入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考核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区图书馆将在以下几方面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基层业务辅导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社区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文化服务;二是持续开展流动图书服务工作,分享区图书馆现有文化资源;三是加快全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四是继续完善全区图书馆联盟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同时,为做好社区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措并举,解决资金的问题
1、加大政府投入,实行有效的经费支持模式
要发挥街道和社区图书室作用,硬件设施建设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好图书室,包括借阅场所、书架、桌椅及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所虚必要设备等;二是配备一定数量的图书(含报刊);三是按要求建设电子阅览室。这三个方面的经费开支是重要的投入,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形成区、街道、社区共同投资的有效模式。
2、利用社会资金,积极拖宽投资渠道
考虑到基层图书室建设具有公益性事业的特点,可通过有效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如:鼓励企业以捐赠形式,通过冠名资助建设某个街道或社区图书室;或者根据地理位置情况和企业需求实际,协调企业与街道或社区以共建共用方式帮助建设图书室;或者由政府通过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将资金投入街道和社区图书室建设上来。
(二) 统一选配,解决人的问题
在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后,要使图书室有效发挥作用,必须解决好图书室管理和服务问题。考虑到现有街道和社区图书室管理员大部分为兼职而且年龄普遍偏大,图书室纳入总分馆体系管理后需管理员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等,建议借鉴社保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管理人员的形式,为街道和社区统一选配图书室管理员,采取合同制管理,对年龄、专业、工资待遇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后面向社会选聘,其人员经费开支参照图书室硬件建设经费承担模式解决。
(三) 加大考核,解决工作落实的问题
要解决街道和社区图书室的问题,关键还要调动街道和社区的积极性,如果说上述两个方面的解决建议是激励措施外,还必须有相应的约束办法。要将图书室建设列为区对街道、街道对社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加考核分值,强化考核引导,真正发挥考核的约束作用,同时要完善资金的审批和监督,确保正确有效使用,真正用在图书室建设上。要完善相关使用、管理和服务制度,使街道和社区图书室真正能“开门”服务,使广大居民真正能“进门”学习。
通过加大投入、人员保障、考核落实等几个方面,激发社区文化建设积极性、提高社区文化服务档次、规范社区文化服务体系,使我区的社区文化服务工作走向正规化、标准化,不断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逐步形成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打造“书香***开发区”。
篇7
政府工作部门和镇街均能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与就业管理对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特殊意义,并能将此认识切实体现在业务实践中。具体反映出工作思路有前瞻性、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工作流程有可靠性。
(二)体系健全,机构完善
目前,区政府设有专事社会保障与就业管理的工作机构、18个镇街设有相应的专项服务机构,为我区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组织保证。
(三)信息公开,业务透明
各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都能根据服务型政府建立的宗旨和具体工作目标的要求,公开制度规范和业务流程,努力践行“阳光行政”。
(四)政策有“面向”,活动有“对象”
区政府始终把创业扶持、弱势群体扶助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作为政策制定的优先目标,政府工作部门和基层组织始终把“4050”人员、农民工和征地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效果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突出,管理绩效较差
比如就业管理方面,存在人事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分设就业市场(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情况;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等实施多头管理。既浪费社会资源,增大行政成本,又不能使服务对象最大化受益。
(二)服务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
虽然建立了从区政府到社区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机构,但是,作为直接提供“面对面”服务的基层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人员结构与职能配置严重不相协调。存在领导变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人员配备不完整、服务项目多、服务对象广等问题。
(三)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吸引投资之间关系的观念混乱
仅从我区参保人数只占应参保人数的40%左右这一事例可知,我区用人单位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违法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执法机构囿于严格执法可能引起投资者流失的顾虑,不能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四)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比率低,选择性参保现象突出
据统计,全区参保人数只占应参保人数的40%左右。我区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不参保或者参保不缴费的问题非常严重。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员工在补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问题较多,特别是卫生系统所属医疗单位,改制前街、镇畜牧兽医站等情况最为突出。环卫工人、协警人员、等约有3000人未落实社会基本保险。此外,用人单位选择性参保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效益好的用人单位愿参加养老保险,而不愿参加失业保险,或少申报失业保险的工资基数;风险高的用人单位愿参加工伤保险,而不愿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部分私营企业把参加社会保险作为挽留重要岗位职工的一种福利制度,对重要岗位的人员参保,一般人员则不予参保。在生育保险方面,参保企业多次反映生育保险费率偏高,增大了企业用工成本。生育保险费征收难度大。因工伤保险参保率低,致使工伤保险基金亏损无法扭转。
(五)农民工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推行难度大,效果不佳
据不完全统计,常年在我区务工的农民工近10万人,但截止20__年底,全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只有220__人,占22%,生育保险23000人,占23%,失业保险8000人,占8%,养老保险4687人,约占4.7%,医疗保险4000人,占4%。究其原因,既有用人单位基于经营成本考虑不投保的问题,也有农民工出于现实收入的考虑不愿参保的问题,还有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结转技术障碍的问题。
(六)征地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政策难以落实
调研得知,自1982年征地开始,全区因征地转非的人员约6.4万人。因人数众多且时间跨度长,情况十分复杂。一是征地转非的身份难以确定;二是安置时间难以确定;三是少数已通过其他形式参保的被征地转非超龄缴费人员要求退出城保,进入被征地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从而与现行政策发生冲突。
(七)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能完全担负化解纠纷的职能
三、具体建议
(一)区里尽快研究组建居间中立的统一劳动仲裁院,落实争议仲裁的实体机构建设。
(二)尽量充实劳动监察行政执法队伍力量,强化劳动执法效果。
(三)探索劳动执法下放街道(社保所)的有效途径,就近就地处理一些一般性的举报投诉,同时能够增强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效果,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共建。
(四)配齐镇街社保所人员,并逐步落实社保所人员的“参公”问题,有利于保持社保所人员稳定和个体素质的提高。
(五)研究和探索一条既让劳资双方诚信守法,又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途径,找到一个“平衡点”。
1、农民工养老保险,只要农民工愿意参保,用人单位就必须无条件给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且缴纳相关费用。
篇8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现“两个确保”,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弥补了保险基金的缺口,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2项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济为基础,医疗、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社会效果明显。
养老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86个,实参保单位247个,占86.4%,应参保职工17653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1661人,占66.1%;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28个,占77.8%,应参保18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286人,占71.1%。失业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281个,占95.3%,应参保职工180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9100人,占50.6%;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16个,占44.4%,应参保114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639人,占56.1%。医疗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191个,占64.7%,应参保职工22000人,正常缴费职工12000人,占54.5%;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9个,占25%,应参保1100人,正常缴费职工516人,占46.9%。淇县共有城镇居民低保对象7108人,农村低保对象3069人;全县农民“参合”19万人,“参合”率92.67%,为全省“参合”率最高县份。淇滨区城镇居民低保对象5254人,农村低保对象3213人,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淇县和淇滨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1、加强领导,建立完善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淇滨区推行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有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先资格。推行目标责任制以后,淇滨区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进展顺利,2003—2005年连续3年在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中排名第一。两县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社保工作的开展。
2、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社保意识。县区充分利用电视、墙体标语、公示栏和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工作程序及流程,增强社会和群众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认识。淇县在新农合工作中,印发合作医疗“明白卡”12万份,编制“合作医疗就是好,农民看病能报销”等“顺口溜”万余册,发放到农民群众手中。淇滨区每年都举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月活动,广为宣传社保知识;邀请市有关领导、市劳动保障部门业务骨干到区大中型企业举办政策业务知识讲座,并采取致企业负责人一封信的形式,向法人代表讲解有关企业职工参保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大大激发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扎实开展低保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保”、“不错保”。淇县在县城区的朝歌镇和铁西区成立了三个居委会低保工作站,设立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分块管理城区的低保工作,形成了居委会低保工作站、乡镇、民政局三级审批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城镇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两县区建立了低保申请、审批、三榜公示、“一评三审两榜、三公开一监督”、“三对照”、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制度,规范了低保工作,严格了操作程序。坚持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对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取消低保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申批加入,努力实现应保尽保。2005年以来,淇县共取消低保对象800多人,新增低保对象100多人。淇滨区大河涧乡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想办法,与郑州大学医学院和新乡医专进行合作,每年在全乡举行2次义诊,为群众、特别是特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今年,大河涧乡缴请30多名专家来乡里进行为期6天的义诊,并准备与郑州大学共建实验、教学基地,为群众提供长期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4、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资金运作是社保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两县区把社保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建立专账,由财政监督执行;严格资金发放手续,低保资金全部实现了银行发放,为低保对象建立专户,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到低保对象身上;严格审计监督,每年均要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有关社保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淇县按照“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原则,初步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证新农合的有序运转,强化经办机构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了办事机构,固定人员专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制定了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合医办工作制度、公示制度、审计监察制度等26项规章制度,并对县、乡合医办人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确保新农合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确定了定点医疗机构,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所乡镇卫生院和3所大型民营医疗机构已被确定为淇县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正在按甲级卫生室标准进行评定。新农合已全面启动运行,截止5月份,淇县农民享受补助7056人次,补助资金98.96万元,其中门诊小额补助13.41万元,住院大额补助85.5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应保未保和不能正常缴费现象比较突出。根据淇县和淇滨区提供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数字显示,应保未保和中断保险费缴纳现象普遍存在,各项社保费欠费比较严重。养老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66.1%、淇滨区为71.1%,失业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0.6%、淇滨区为56.1%,医疗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4.5%,淇滨区为46.9%,两县区在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中还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企业有缴纳能力,也恶意欠费,拒不缴纳;有的是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改制、破产等原因,无力或中断缴纳。原淇县电厂由于破产,正在对原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进行清算,就无法正常缴费,厂方表示将在清算完成后,尽快把所欠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一些新建企业,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也没有参保。
2、社会保险覆盖面小,民营企业参保率低。两县区参保单位多数是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大部分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许多民营企业主没有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追求“利益最大化”,把为职工投保视为负担,认为参保是从我口袋里往外掏钱,会增加管理成本,却没有意识到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一种法律义务,所以对保险费能欠就欠,能拖就拖。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意为他们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参保,也只是为企业较为固定的职工参保。河南大用公司作为我市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现有员工3000多人,只为13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养老和失业保险。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有职工72个,只为36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46人办理了医疗保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缺乏强制性执法手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拖欠保险费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3、宣传不到位,影响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虽然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仍然缺乏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宣传,部分企业和职工对社会保险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并不十分了解。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企业普遍不景气,如果中断交费致使累计交费不满15年,那么以前的交费就等于白白丢掉了,因此不愿交;淇县民营企业用的农民工较多,许多人认为参加社会等保险没有用,不如现在多拿些工资,因此不愿参保;原来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过的职工,对社会保险有所了解,有比较强的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但由于当前就业困难,大部分人认为能保住现在的“饭碗”就已经不容易了,虽然有这方面的要求,也不愿或不敢争取;有的企业虽然参加了社会保险,但对具体政策不了解,使自己本应享受到的保障无法实现。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参加了社会保险,一个职工因看病花费732元,但企业和职工本人不知道只有去定点医院看病才给报销的规定,结果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花费的425元不能报销,对社保政策产生误解,认为参加社会保险也得不到补偿,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一些参合农民不知道报销程序和补助办法。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个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民,可以使用新农合医疗证免费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但他却不知道这个规定,看病时依然付的是现金。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偏低,难以解决农民看病需要。目前的新农合医疗制度基本目标定位还是以“大病为主”。淇县的新农合每人每年50元,纳入新农合医疗基金专帐,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大病统筹医疗基金和风险基金三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即农民个人帐户中的金额太少,每人每年只有10元,如果不住院,在门诊看病,只能使用个人账户的钱,一年10元,根本解决不了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由于大病统筹基金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补偿比例及补偿能力也就较低,造成慢性病补偿的病种较少,仅限于门诊治疗肿瘤的放疗、化疗、肾病的透析等慢性病,对其他需长期门诊治疗且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均未纳入,农民患大病后的医疗负担仍然较重。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农民因患类风湿病,由于经济等原因不能住院治疗,只好长期门诊服药,每年治疗花费3000多元,但这个病又不需要住院,除了花个人帐户的10元钱外,其余的无法报销,只能自己负担,对于一个长期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几年下来已是家贫如洗。这类人大多因病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劳动能力,收入很少,因病返贫、因病致病现象非常严重。大病补偿比例、报销封顶线偏低,农民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100元,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500元,大额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以上部分的可享受大额分段补助,补助封顶线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淇县北阳镇南口村一农民因病住院,花医疗费1.5万元,报销了4038元,报销比例只有27.22%,自己负担10962元,农民认为难以承受。
5、低保救助资金紧张,补助标准低。县区财政困难,上级资金有时也难以及时到位,导致救助能力不足。淇滨区反映,由于城市失业人员、农村因病因灾返贫人员增多,救助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区财力有限,省市匹配资金都没有及时到位,低保资金缺口较大,仅有能力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人员、残疾居民及无劳动能力且未纳入五保范围的居民。低保金补助标准过低,只能解决低保对象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而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淇县一个城市低保户,大人没有工作,2个孩子上大学,1个孩子上高中,每月312元低保金只能解决基本生活,孩子上学等其它花费只能另想办法。淇滨区一个农村低保对象因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学,每月低保救助金20元,只能保证基本生活。
6、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困难。在对贫困人员进行核查界定时,个别家庭不如实申报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难以了解,干扰了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核查和确定,给救助对象的确认带来很大困难。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保障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利益矛盾,是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办法,组织学习条例和细则,使企业和职工掌握政策法规,认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强制性和共济性,增强社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将宣传工作重心下沉,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特别是到民营企业中去,耐心细致地宣讲法规,解惑释疑,推动企业和职工参保;制作通俗易懂的电教片,在企业播放,使广大员工了解社会保险的性质、意义和政策法规,提高参保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以及各种商会、协会的作用,开展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应加强社保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大张旗鼓宣扬先进典型单位。
2、加大清欠社会保险费和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在社会保险法未出台前,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对拖欠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分清原因,属恶意欠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一是通过法院强制征收,二是通过媒体曝光,实行舆论监督。对效益差、经济困难的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先到位,单位缴纳的部分暂时挂帐,待企业走出困境后再予以补缴。对企业缴费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企业与政府签定缴费目标责任书,年终完不成缴费的,追究企业经济责任等等。协调税务、工商、卫生、工会等部门,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共同建立社会保险征缴联动机制,对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出具有关证明和证件,如对安全监察重点企业,没有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参保证明,安监部门不予办理许可证。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建企业可以区别分类,先易后难,逐步纳入。对那些有一定规模、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要按照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政策,尽快纳入,一步到位。
3、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偿模式。建议按照“大病统筹,兼顾门诊”的原则,在不影响基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慢性病补偿种类,提高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标准。
4、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管理,但其资金的来源渠道、用途、目的和宗旨具有一致性,建议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合在一起,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特别是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低保)户,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难以承受,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民政部门应根据医疗诊断书、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原始收据、已领取的医疗保险补助凭证等有关情况证明,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农民给予救助。
篇9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__
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安排本人联系指导__镇__村委会,为能实实在在的体验民情、体会民生、体察民苦,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取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双重实效,2014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__村委会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开展民情访谈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动,并对__村委会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就如何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现作如下探讨。
一、__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__村委会地处__镇西北角,东与__海良、大会村委会相接,南、西与__县相邻,北与丽江永胜县相接,距__镇政府25公里,距宾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325户,总人口1189人,主要有汉、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积1530亩,其中水田400亩、山地123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贫特困村委会。
近几年来,__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一是群众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6元,群众收入呈增长态势。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实施了投资近246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面通达工程,实施了2个村小组的村间道路硬化,投资28万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余人、受益面积700余亩、深150米的深进。三是产业调整迈出步伐。除主要种植玉米、白肋烟、香叶等农作物外,种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业。今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协调帮助下,与宾川县国巨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发动村组干部试种香葱30余亩并进行全额收购,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是农民素质有所提高。
二、__贫困山区发展中存在的因难和问题
(一)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森林覆盖率低,干旱缺水严重,除有3个村民小组有龙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农田灌溉外,其余村民小组无水源,只能靠天吃饭,如团山村民小组中有14户62人因无任何水源,多年来一直靠政府送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土地贫瘠,全村约75.5%的耕地面积是山地,干旱贫瘠,土地产出率极低。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通达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还有9公里土路,同时只有2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坡陡崎岖,通行不畅;农田沟渠不完善,不配套,渗漏於阻严重,农田灌溉极不方便;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全村6个村民小组没有一间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村民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和贫乏。
(三)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群众脱贫依赖心理严重。村民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有一定难度。贫困人口“等、靠、要”心理严重,加之还有大约17.5%的农户处于极度贫困和温饱线下,村民脱贫致富工作任务艰巨。
(四)产业结构调整难和缺乏主动应变能力。以传统农业为主,习惯于粗放型的农业经济,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难于推广和应用,产业结构调整难,加之农民种植意向盲目“跟风”,缺乏主动应变能力,对收益造成一定风险。
三、对提高贫困山区发展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一)夯实社会事业,提高贫困山区的人口素质。要免费为山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加大对山区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基础,提高山区群众人口素质,增强其抵御贫困、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贫困山区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的指导和引导力度,带动山区人民增收致富;镇人民政府要以村委会为活动平台,多开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活动,并要以点带面,对条件较好的小组率先争取启动实施建设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强教育引导,树立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要破除山区群众“等、靠、要”思想,积极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教育其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帮扶和挂钩联系部门要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与贫困山区一道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业务部门,扎实抓好政策落实,做到想事情、做决策,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切实帮助贫困村组解决问题。
篇10
2、县政府给予开发乡镇一定的奖励:以新落户功能区块的企业所交税金(指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基数,第一至第三年每年奖励10%,第四至第六年每年奖励15%。
3、把工业项目用地指标重点向县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倾斜。
4、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块落户的企业享受松委文件规定的政策。
第1、2两条对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来说是有含金量的政策,从执行情况看是基本到位的。但对第一条,认为“地方所得部分”应是“县所得部分”,因此提出工业用地报批出让费用中22%的县得部分应予返还,但目前是不返还的,与县工业园区、孵化基地相比存在不平等的门槛。22%的县得部分分别是:土地业务费2%由县土管局收,土地收益基金5%由县财政收,廉租房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社会养老全员保险基金5%由县财政收。
第3条工业用地指标在实际分配当中是先县级开发区块后乡镇开发区块的,所以各有关乡镇都反映开发区块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发积极性。
第4条针对的是落户企业,只要达到有关门槛(如: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或实缴税金达到30万元及以上)均能享受有关政策。但许多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反映在税费、土地等方面对他们鼓励支持不够。
二、乡镇工业区块在开发、管理上存在的政策保障制约
我县乡镇工业区块启动比较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为“一心多块”的布局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开发进度看,大多慢于当初计划安排,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保障层面的制约有:
1、资金保障制约。我县乡镇的财力都捉襟见肘,保吃饭都有困难,工业区块的开发资金只能靠自求平衡,但从实际开况看,负债都比较严重。如:高速公路接线区块征地250亩,目前开发成本(征地费、审批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支出2979万元,土地收入1363万元,亏损1616万元;十五里区块征地100亩左右,目前开发成本支出1726万元,土地收入1062万元,亏损664万元;赤寿区块征地249亩,目前开发成本支出约3000万元,土地收入约2000万元,亏损约1000万元。由于乡镇政府缺乏融资平台,也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有含金量的两条财政政策也难以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因此,再负债经营必定难以为继。
2、土地保障制约。每年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很有限,因此乡镇工业区块在土地指标方面难以得到满足,进而难免出现违规用地现象,即“未批先征、未征先供、未供先建”,现导致遗留问题很难解决,既影响企业融资,又影响政府公信力。
3、人才保障制约。工业管理人才匮乏(指招商引资人才、前期工作人才、开发建设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是困扰我县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乡镇政府来说,人才更是奇缺。分管工业乡镇长及助理乡镇长基本是半路出家,且轮换得快,乡镇工办干部也大都是兼职,缺乏开发管理经验的积累,缺乏对历史沿革政策、情况的了解,为此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业区块的规范开发和管理。
4、环保政策制约。主要表现为减排政策制约,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制约,审批政策制约等,县环保局审批内容明显减少,我县着力发展的不锈钢、铜、合成革等行业都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另外,区块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环保设施不规范、“三同时”监管不到位等都带来了许多问题,处理不好会上升到社会问题。
三、对策建议
我省《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调整和优化乡镇工业区块的整体布局,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工业区块,做大做强;二是发展一批省级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作为园区的扩容区申报发展,或作为配套区开发建设;三是联合开发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打破行政区划,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配套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四是坚决撤并一批不具备发展条件或违规建设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可见,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是发展必然,武义和龙泉也在走这条路。基于我县平原的立地优势,并从我县的产业大平台规划出发,我们要集中人力、财力做大做强几个工业园区的组合区块,避免零星开花,为此提出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工业区块纳入县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促进发展;工业区块适时整合到工业园区;其他乡镇工业区块注重现有规模效益的发挥,不再扩大或不再开花。
特此在政策保障方面建议:
1、搞好布局规划,明晰产业布局。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又受制于农保,为了尽快扩大工业规模,提出了“一心多块”的布局构架,现回过头看,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显得散而小,产业定位不明确,一些区块虽有产业定位,但从布局上看显得不科学,这些都对区块的管理、区块的招商、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环保治理等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终制约了区块的发展。建议全县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围绕这轮土地规划、县域规划编制无缝对接的契机,搞好松古平原工业大平台规划,排好开发计划,有序推进;以生态发展为导向,认真研究乡镇工业区块的产业定位问题,以产业定位来整合区块、以产业定位来制定扶持政策,以产业定位来招商引资,避免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建设。
2、针对不同的乡镇工业区块实施不同的扶持政策。根据各个乡镇工业区块的特性予以不同的扶持政策,这更具有针对性、促进性。如:工业区块,除了享受与工业园区一样的税费政策外,在土地指标上还要适当支持,基础设施上尽量与县级开发区联建共享,此外,要紧紧抓住省市加快中心镇培育的良好机遇,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扶持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出台县里扶持政策,尤其要赋予工业区块更多体制、机制上的活力,帮助构筑好融资平台、产业平台,增强“造血”功能,真正按“两区”战略目标去加快发展。工业区块因为开发早,又紧连工业园区,基本进入良性循环,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专业管理力量薄弱,若并入工业园区,有利于扩大工业园区规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因此扶持政策应侧重于构筑乡镇与园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新兴茶叶工业区块,税收贡献不大,但对我县茶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常大,扶持政策应侧重于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质量提升等方面。
3、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土地、资金问题。一是抓紧土地报批工作和土地遗留问题解决,抓住这次土地调规,把违规用地合法化,抓紧报批;对遗留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抓紧解决好。二是多条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建议县财政增大补助力度,用于区块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给予乡镇以商补工机制,通过集镇的商贸开发,来弥补区块开发资金不足;乡镇自身要主动争取银行支持,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作用,增强融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对外招商引资整体开发区块的机制,由开发商去开发土地、引进企业、培育产业。
篇11
我街依法行政工作以和“”思想为,科学发展观,《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区去年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充实了街依法行政工作,了年度依法行政工作的工作和措施。依法行政责任情况汇报会,工作进展情况,和部署下步工作,细化责任,将依法行政工作到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员,了健全的依法行政工作组织网络。
(二)强化培训宣传,依法行政能力
街将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带头学法。党支部会、学习例会等,学习新颁布的《共和国保守秘密法》、《市城市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全街干部学法用法,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
普法宣传工作。法律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法律实施纪念日、法治宣传月组织了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还实施《市城市管理规定》的契机,编印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社区,系列活动了居民法制观念,了居民防范意识。
(三)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在区直接与帮助下,街筹划建设了区首个“市民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该中心将与切身利益的社会救助、城镇低保、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志愿者管理等的都纳入服务范围,“一门式”服务,“一口式”办理。服务的转变了办事,了百姓,还了行政的透明度。
(四)争议调处机制,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为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我街矛盾纠纷化解的五项制度,每月例会制度,向社区下达交办的任务,上报排查化解工作情况,强化排解工作制度的建设。重大节假日及敏感日前期,有性地布置排查内容,制定《稳定工作防控方案》,值班制度及零报告制度,按时按要求上报情况,社会稳定。,,解决举报反映的问题。“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要求,对矛盾和纠纷包抓制度,并依据“谁主管、谁”,把调处工作责任到和责任人。今年,解决矛盾纠纷??件,案件??件,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密切了干群关系,了社会稳定。
(五)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权力的“阳光运行”。
为转变职能,工作,改进工作作风,街尝试“科学的政民信息机制”,以政务门户网站为载体,上传机关政策、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新,关注国情、区情,街情;网上信箱、公布举报电话等,倾听百姓建议,社情民意。举措了的社会反响,的欢迎。
(六)行政监督制度,对行政的监督。
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将依法行政情况考核机关工作人员业绩的依据,奖惩制度。强化社会监督,行政执法的来信来访,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组织对行政实施监督的权利,鼓励公民、法人和组织对和不当的申诉、检举,受理机制。区依法行政工作的检查工作,并按要求上报情况。
篇12
一、淇县、淇滨区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现“两个确保”,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弥补了保险基金的缺口,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2项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济为基础,医疗、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社会效果明显。
养老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86个,实参保单位247个,占86.4%,应参保职工17653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1661人,占66.1%;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28个,占77.8%,应参保18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286人,占71.1%。失业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281个,占95.3%,应参保职工180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9100人,占50.6%;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16个,占44.4%,应参保114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639人,占56.1%。医疗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191个,占64.7%,应参保职工22000人,正常缴费职工12000人,占54.5%;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9个,占25%,应参保1100人,正常缴费职工516人,占46.9%。淇县共有城镇居民低保对象7108人,农村低保对象3069人;全县农民“参合”19万人,“参合”率92.67%,为全省“参合”率最高县份。淇滨区城镇居民低保对象5254人,农村低保对象3213人,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淇县和淇滨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1、加强领导,建立完善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淇滨区推行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有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先资格。推行目标责任制以后,淇滨区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进展顺利,2003—2005年连续3年在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中排名第一。两县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社保工作的开展。
2、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社保意识。县区充分利用电视、墙体标语、公示栏和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工作程序及流程,增强社会和群众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认识。淇县在新农合工作中,印发合作医疗“明白卡”12万份,编制“合作医疗就是好,农民看病能报销”等“顺口溜”万余册,发放到农民群众手中。淇滨区每年都举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月活动,广为宣传社保知识;邀请市有关领导、市劳动保障部门业务骨干到区大中型企业举办政策业务知识讲座,并采取致企业负责人一封信的形式,向法人代表讲解有关企业职工参保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大大激发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扎实开展低保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保”、“不错保”。淇县在县城区的朝歌镇和铁西区成立了三个居委会低保工作站,设立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分块管理城区的低保工作,形成了居委会低保工作站、乡镇、民政局三级审批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城镇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两县区建立了低保申请、审批、三榜公示、“一评三审两榜、三公开一监督”、“三对照”、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制度,规范了低保工作,严格了操作程序。坚持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对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取消低保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申批加入,努力实现应保尽保。2005年以来,淇县共取消低保对象800多人,新增低保对象100多人。淇滨区大河涧乡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想办法,与郑州大学医学院和新乡医专进行合作,每年在全乡举行2次义诊,为群众、特别是特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今年,大河涧乡缴请30多名专家来乡里进行为期6天的义诊,并准备与郑州大学共建实验、教学基地,为群众提供长期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4、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资金运作是社保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两县区把社保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建立专账,由财政监督执行;严格资金发放手续,低保资金全部实现了银行发放,为低保对象建立专户,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到低保对象身上;严格审计监督,每年均要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有关社保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淇县按照“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原则,初步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证新农合的有序运转,强化经办机构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了办事机构,固定人员专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制定了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合医办工作制度、公示制度、审计监察制度等26项规章制度,并对县、乡合医办人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确保新农合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确定了定点医疗机构,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所乡镇卫生院和3所大型民营医疗机构已被确定为淇县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正在按甲级卫生室标准进行评定。新农合已全面启动运行,截止5月份,淇县农民享受补助7056人次,补助资金98.96万元,其中门诊小额补助13.41万元,住院大额补助85.5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应保未保和不能正常缴费现象比较突出。根据淇县和淇滨区提供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数字显示,应保未保和中断保险费缴纳现象普遍存在,各项社保费欠费比较严重。养老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66.1%、淇滨区为71.1%,失业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0.6%、淇滨区为56.1%,医疗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4.5%,淇滨区为46.9%,两县区在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中还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企业有缴纳能力,也恶意欠费,拒不缴纳;有的是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改制、破产等原因,无力或中断缴纳。原淇县电厂由于破产,正在对原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进行清算,就无法正常缴费,厂方表示将在清算完成后,尽快把所欠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一些新建企业,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也没有参保。
2、社会保险覆盖面小,民营企业参保率低。两县区参保单位多数是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大部分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许多民营企业主没有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追求“利益最大化”,把为职工投保视为负担,认为参保是从我口袋里往外掏钱,会增加管理成本,却没有意识到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一种法律义务,所以对保险费能欠就欠,能拖就拖。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意为他们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参保,也只是为企业较为固定的职工参保。河南大用公司作为我市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现有员工3000多人,只为13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养老和失业保险。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有职工72个,只为36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46人办理了医疗保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缺乏强制性执法手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拖欠保险费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3、宣传不到位,影响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虽然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仍然缺乏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宣传,部分企业和职工对社会保险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并不十分了解。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企业普遍不景气,如果中断交费致使累计交费不满15年,那么以前的交费就等于白白丢掉了,因此不愿交;淇县民营企业用的农民工较多,许多人认为参加社会等保险没有用,不如现在多拿些工资,因此不愿参保;原来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过的职工,对社会保险有所了解,有比较强的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但由于当前就业困难,大部分人认为能保住现在的“饭碗”就已经不容易了,虽然有这方面的要求,也不愿或不敢争取;有的企业虽然参加了社会保险,但对具体政策不了解,使自己本应享受到的保障无法实现。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参加了社会保险,一个职工因看病花费732元,但企业和职工本人不知道只有去定点医院看病才给报销的规定,结果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花费的425元不能报销,对社保政策产生误解,认为参加社会保险也得不到补偿,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一些参合农民不知道报销程序和补助办法。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个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民,可以使用新农合医疗证免费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但他却不知道这个规定,看病时依然付的是现金。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偏低,难以解决农民看病需要。目前的新农合医疗制度基本目标定位还是以“大病为主”。淇县的新农合每人每年50元,纳入新农合医疗基金专帐,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大病统筹医疗基金和风险基金三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即农民个人帐户中的金额太少,每人每年只有10元,如果不住院,在门诊看病,只能使用个人账户的钱,一年10元,根本解决不了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由于大病统筹基金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补偿比例及补偿能力也就较低,造成慢性病补偿的病种较少,仅限于门诊治疗肿瘤的放疗、化疗、肾病的透析等慢性病,对其他需长期门诊治疗且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均未纳入,农民患大病后的医疗负担仍然较重。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农民因患类风湿病,由于经济等原因不能住院治疗,只好长期门诊服药,每年治疗花费3000多元,但这个病又不需要住院,除了花个人帐户的10元钱外,其余的无法报销,只能自己负担,对于一个长期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几年下来已是家贫如洗。这类人大多因病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劳动能力,收入很少,因病返贫、因病致病现象非常严重。大病补偿比例、报销封顶线偏低,农民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100元,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500元,大额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以上部分的可享受大额分段补助,补助封顶线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淇县北阳镇南口村一农民因病住院,花医疗费1.5万元,报销了4038元,报销比例只有27.22%,自己负担10962元,农民认为难以承受。
5、低保救助资金紧张,补助标准低。县区财政困难,上级资金有时也难以及时到位,导致救助能力不足。淇滨区反映,由于城市失业人员、农村因病因灾返贫人员增多,救助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区财力有限,省市匹配资金都没有及时到位,低保资金缺口较大,仅有能力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人员、残疾居民及无劳动能力且未纳入五保范围的居民。低保金补助标准过低,只能解决低保对象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而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淇县一个城市低保户,大人没有工作,2个孩子上大学,1个孩子上高中,每月312元低保金只能解决基本生活,孩子上学等其它花费只能另想办法。淇滨区一个农村低保对象因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学,每月低保救助金20元,只能保证基本生活。
6、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困难。在对贫困人员进行核查界定时,个别家庭不如实申报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难以了解,干扰了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核查和确定,给救助对象的确认带来很大困难。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保障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利益矛盾,是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办法,组织学习条例和细则,使企业和职工掌握政策法规,认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强制性和共济性,增强社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将宣传工作重心下沉,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特别是到民营企业中去,耐心细致地宣讲法规,解惑释疑,推动企业和职工参保;制作通俗易懂的电教片,在企业播放,使广大员工了解社会保险的性质、意义和政策法规,提高参保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以及各种商会、协会的作用,开展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应加强社保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大张旗鼓宣扬先进典型单位。
2、加大清欠社会保险费和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在社会保险法未出台前,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对拖欠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分清原因,属恶意欠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一是通过法院强制征收,二是通过媒体曝光,实行舆论监督。对效益差、经济困难的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先到位,单位缴纳的部分暂时挂帐,待企业走出困境后再予以补缴。对企业缴费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企业与政府签定缴费目标责任书,年终完不成缴费的,追究企业经济责任等等。协调税务、工商、卫生、工会等部门,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共同建立社会保险征缴联动机制,对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出具有关证明和证件,如对安全监察重点企业,没有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参保证明,安监部门不予办理许可证。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建企业可以区别分类,先易后难,逐步纳入。对那些有一定规模、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要按照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政策,尽快纳入,一步到位。
3、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偿模式。建议按照“大病统筹,兼顾门诊”的原则,在不影响基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慢性病补偿种类,提高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标准。
4、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管理,但其资金的来源渠道、用途、目的和宗旨具有一致性,建议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合在一起,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特别是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低保)户,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难以承受,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民政部门应根据医疗诊断书、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原始收据、已领取的医疗保险补助凭证等有关情况证明,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农民给予救助。
篇13
200年以来,我区确定南湖街道沿河社区、滨湖街道明园社区、南苑街道健园社区、兴隆街道积善社区为综合型改造试点社区。通过这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综合型社区改造对社区建设的推动作用已初步显现。
1、增强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
我区历来重视社区基础建设,人均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约为每百户16平方米,在南京六城区中最高。结合综合型社区改造,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社区调整,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也解决了部分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老大难问题。目前社区基础设施资源已非常丰富,我区的各个社区基本都建立了社区学校、居民议事室、图书室、书画室、健身房和排练厅等,许多社区实现了若干个“不出社区”。实行了综合型改造的沿河社区、健园社区、积善社区,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环境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小区出新的相关事宜召开的听证会等得到了居民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凝聚力不断加强。
2、推动了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
以综合型社区改造为契机,以点带面,我区开展了新一轮社区规范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范社区形象设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校两站三栏四室六有六统一”。对“一站式服务”、政务咨询台、社区服务指南、公示栏、功能室、形象标识等内容都进行了统一规范。二是规范社区经费使用。社区建设经费已实现实行预算制,我们与组织、劳动等部门一道,共同配合财政局制定年度社区建设经费预算。结合对综合型社区改造项目做一些经费倾斜。三是规范社工队伍管理。制定了《建邺区社工管理办法》,从社工的选聘标准、培训考核、日常管理等方面做了统一规定。目前正按《办法》组织全区社工业务培训。四是规范社区基础工作。去年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机关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意见》,编印了《社区工作手册》,指导社区居委会按照社区工作手册的规范要求,开展社区工作。
3、丰富了社区管理工作手段。
以沿河社区为试点,综合型社区改造推动了小区物业管理,以往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的环境、治安等工作由物业公司负责,也减轻了社区居委会负担,实现了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分工。同时,我们在沿河社区进行了社区信息化工作试点,目前已在全区推广,取得了极好的效果。目前,所有社区居委会均已通过虚拟局域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平均每个社区居委会配置有3台电脑,有3-5名会熟练操作的工作人员。我们对建邺社区网进行了深度开发和推介应用,将社区工作中一切非保密工作内容在该网上,以社区信息化促居务公开,促社区工作“透明化”。通过工作条件的改变,全面推动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
二、下一步的打算与建议
今后我们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与探索,正确把握几个重点问题,切实为基层社区组织、居民群众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全力推动我区社区建设工作重点从城区管理体制改革向建立新型社区建设运行机制转移。
1、把握好社区规范化与社区行政化的关系,推动依法行政。
去年我区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部门“进社区”的意见》,按《意见》要求,我区已对8个社区进行了规范化改造。一是继续加快进度。到今年年底,我们计划再改造15-20个,使我区各社区75%-85%的社区居委会达到规范化标准。二是及时总结经验。按《建邺区现代化社区培育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对我区社区规范化过程中形成独特经验,组织有关设计公司收集资料,完善社区规范化改造的图形指标体系。三是加强日常管理。已进行社区规范化改造的社区,联合作风办、监察局、审计局组成的督查组进行检查,避免各部门要求不统一造成的回潮。四是组织社区个性化发展。在《意见》得到充分落实的基础上,以综合型改造社区为试点,有组织地进行社区功能、设置、形象的个性化发展探索,以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理念,满足社区需求。
2、把握好基础建设与运作管理的关系,实现社区资源共享。
为使社区基础设施不仅为社区居委会所用,更能充分为社区居民所用,切实提高使用效率,我们将实施社区资源共享计划。一是实现数据化管理。下半年,在第二轮社区居委会规划化改造全面完成后,我们将对全区现有10232平方米社区资源进行再次普查、分类登记、建立数据库、建立网络平台。二是建立运行规则。制定《建邺区社区公共资源使用办法(暂定名)》,在社区居委会、社区中心、基本社区中心的公共资源的共享定规矩。三是探索运行机制。要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方式,面向全社会进行资源信息,吸引社区单位、居民个人申请低偿或无偿使用,实现社区资源使用的最大化,探索建立社会公共资源的建设、管理、运行、收益循环体系。
3、把握好社区服务与社区服务业的关系,拓展社区福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