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提到爱迪生的名字,人们马上就会脱口而出:发明家!不错,这位1847年2月11日出生于美国的农民孩子,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他自幼富于幻想和好奇心,爱动脑筋,喜欢做科学实验。他只读过三个月的书。12岁到火车上卖报,同时在火车上进行科学试验。以后又当过铁路电报员,过着流浪的生活。1864年发明了自动电报二重记报机。1877年刚刚30岁的爱迪生一举发明了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因此,法国政府授予他”爵士”头衔,美国总统邀请他到白宫表演。后来,他又改进了电灯,发明了人类应用最广泛的白炽灯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光明使者。继而,他又发明了电话、电影、蓄电池等等。1883年发现了著名的“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现象。为无线电事业的发展铺垫了宽广的基石。此外,在矿业、建筑、化工及军事技术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这位事来辉煌,功绩卓著,贡献无比的划时代科学家,活了84岁8个月零7天,共创造了20xx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人们尊称他为“发明大王”是当之无愧的!爱迪生在寻求他的研究发明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了无限的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在数不清的挫折和失败面前,并不表示惋惜,也不为众多的冷潮热讽,甚至攻击和非议而动摇初衷,而是毅然采用新的研究方式方法,去攻破这个堡垒。
记得有一次,我碰到一道数学难题,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最后我放弃了。但是,自从我看了《爱迪生》的故事,我明白了:所谓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够自学成才,而我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没有耐性,不好好学习。真不该啊!
爱迪生在发明创造时所表现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中我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困难和挫折,就倒下去,而要坚持做到底,做到最好。
今后,我会像伟大的爱迪生那样,好好学习,一心一意做好每一件事情,做一个勤奋、认真、努力的孩子。天才出于勤奋,也许我没有灵感,但是我花百分之百的汗水,一定也能取得成功。
这,是我最爱的一本书。或许它没有别的书那样引人注目,虽然它没有那醒目的标题。但是,它的每一章,每一页都足以让每一位读者深受感动。它就是一本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书——《顶碗的少年》。
读完《顶碗的少年》这本书,我被书中的一段话所震惊:“砰”!少年头顶上的一大叠金边花瓷碗倒在了地上,碎成了千万片。观众席上嘘声四起,少年微笑着鞠躬,再一次顶起了一大叠花瓷碗。终于,花瓷碗稳稳地顶在了少年的头上,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滚过剧场。两次顶碗都没有成功,面对那沉重的压力以及那高难度的动作,小小少年凭着那不屈不挠的意志终于取得了成功,从而赢得了每一位观众的尊重与钦佩。
是啊,从古到今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一直是世界人民所推崇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自小就弹得一手好钢琴,17岁便做了钢琴家教,随后他的音乐水平不断地提高。然而这样的一个音乐天才却没有得到命运的怜惜,耳聋就如一盆冷水扑灭了激情迸发的贝多芬那热情的火焰。绝望的贝多芬冷静下来后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让他重新燃起了那心中的火焰,他坚持进行音乐创作,贝多芬用他那顽强的毅力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创作了《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多首世界名曲。
这也印证了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逆境中,必有通往成功的道路;严寒中,必有一缕春风。成功往往远在天边,而又近在眼前。通向成功的路是条坎坷不平的路,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会走下去。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就像这道阳光,不经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
想到这,那一叠金边花瓷碗坠地时的破裂声便时时地在我耳边回响:在严寒的冬季我不愿起床时,在课堂发言面对众目睽睽觉得胆战心惊时,在看着考的失败的试卷心灰意冷时……我应该想想那顶碗的少年尽快地振作起来!
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确,人生是一场搏斗,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在那山穷水尽的绝境中,请再坚持一下,也许前面就是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请再忍耐一下,迎面而来的,必定是一缕温暖的春风。朋友们,请记住:冬天过后,春天还会远吗?风雨过后,阳光还会远吗?
小学生经典读书笔记三
今天我终于看完《富兰克林自传》,这篇自传在平淡的描述中展示了一个普通人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其中包括众多生活的智慧。让作为读者的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向富兰克林学习,想要成为他那样的人。富兰克林是如何从平凡走向到杰出的呢?
他的博学多才归功于他的勤奋,归功于他的不懈。他从不让自己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他不做除看书外的任何娱乐活动。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西班牙语,他还阅读了大量的经济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方面的书。我也发现很多伟大的人都酷爱看书,正因为爱看书无形中提升了一个人的智慧和理解力。
他巨大的公众影响力,组织力归功于他的品德的修养。早年他是一个才华出众,喜欢辩论的人,像众多的年轻人一样,有点狂妄自大的。但是有一天,他的朋友提醒了他的这个缺点,他便刻意培养了谦逊和诚实的品质。这使得他获得极大的朋友圈,也使他成功组织起一个又一个的社团,这些社团在那个年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在科学上的成就也是归功于他的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世人都知道他是第一个用风筝把闪电引下来,以证明闪电跟普通的电是一样的,我知道他不仅喜欢科学研究的,更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他所有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在这方面,富兰克林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对自己说:“等有一天,我有足够的财富后,我就不从事这样赚钱的行业,而专心搞自己的研究。”他果然做到了!他通过办印刷厂逐渐积累了足够财富,之后逐渐摆脱了生存的工作,投入到他喜欢的公共事务和科学研究上。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我们大致也可以这样,不应该永远把自己埋在生存所必需做的工作上,一辈子为生存而挣扎。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应当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奋斗终生!
小学生经典读书笔记四
富兰克林生于1720xx年1月2日,他出身寒微,十岁便辍学回家做工,十二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他的不懈奋进,使他成为了十八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我的内心对书中的主人公——富兰克林怀着无比的敬佩与崇拜!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会承载一些苦难,富兰克林也是如此。从小到大,他几次被迫辍学在小商店里打杂,十二岁就在哥哥的印刷厂当学徒……期间,他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住得十分简陋、吃得也很简单。但命运的苦难却没有打倒他,除了辛勤工作之外,他始终怀着强烈的求知的渴望与热情,想尽一切办法,挤出一切时间和一切金钱来读书和买书。我感叹富兰克林一生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小时候他家里很穷,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以书为伴,得到很多的欢乐;长大后,即使三更半夜下班,也抓紧时间阅读、写作。除了看书读书,他还经常和一些有才华的人交流学习,获得不同的见解。许多朋友在他成功的道路上也给了他极大的帮助:有的引导他写诗,有的和他一起做发明,有的不断纠正他写作的误点,有的启发他对时事新闻的准确分析。富兰克林认为书是他打开幸福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书是无价之宝,是他最大的快乐。正是因为如此,他时时以书为伴,处处以书为友,他精通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四国语言,最后还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新式火炉避雷针高架取书器、自动烤肉机三轮钟等。现在的我与他相差甚远,虽然,我也喜欢看书,但是,我不像他那么热爱写作。我常常会耍点赖,用小聪明蒙混过关。我真为此而感到汗颜不止!
我也感叹富兰克林的公正和威望。富兰克林的家虽然很穷,但是,他的爸爸是一位是非分明的人,邻居们经常找他爸爸解决问题。克林从小受到这样熏陶,长大后,处事公正,热爱帮助别人解决纠纷,成了一位有声望、公正的人。
富兰克林走向成功道路是崎岖而坎坷的,可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理想放弃人生的目标。“一分耕耘一分才。”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才品尝到了成功的甜美,他为全美国人民创造了幸福,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后,我要激励自己,改变自己,长大成为有声望的人!
小学生经典读书笔记五
暑假里我读了《富兰克林传》这本书。书中描述了富兰克林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变为一个杰出的人才的,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本书不但让我了解了富兰克林这个人,更被他的才学和品质深深地打动着。
富兰克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十分勤奋,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利用大量的时间阅读,没有一点自己娱乐的时间。他自学了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等多国语言。想到我们有的同学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下还不爱学习,总是贪玩,我感到无比羞愧。我以后一定要多阅读,做一个好学之人。
篇2
活动口号:行走书香世界,塑造智慧人生
三、活动内容与具体要求:
(一)教师读书活动
1.精心研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籍,切实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认真选读有关的优秀书籍,自觉开展“各读各的书”活动。既要读教育教学专著,也要读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业务类书籍,也要读理论类书籍。
2.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并积极组织交流,将读书摘抄及读书心得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3.语文组进一步确立大语文教育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要在备课上有所体现。
(二)学生读书活动
1.开展创意读书卡评比活动。
2.结合上级部门,开展“读书”系列征文活动。发动全校学生撰写美文,并进行评奖。
3.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和中华古诗词默写活动。
4.举办国学小名士选拔活动。
5.开展五分钟高效诵写活动。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学生背诵一首古诗,在黑板上积累两个成语。
6.作好“读书笔记”。各年级学生均需配备由学生个性化命名的“读书笔记”一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统一格式将读书过程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每学期不少于20篇。
7.认真组织“主题阅读”读书活动。读书主题由学校、年段、班级共同确定,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有机结合。
8.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创评工作。各年级要及时推荐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具体由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负责落实推荐书目,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不少于5本。 “书香班级”将进行评比表彰。
五、本学年活动安排:
一月份:
1. 策划寒假经典导读读书活动。
二月份:
2.策划寒假经典导读读书活动。
3.进行以“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为读书活动
三月份:
4.开展以“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5.推荐“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演讲选手参加区级比赛
6.开展初一级部假期“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7. 组织学生参加全省第七届地科杯“珍惜资源 爱我国土”有奖征文活动。
四月份:
8.开展2018“泰山国学小名士”选拔赛
9.开展第七届“小哥白尼杯” 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五月份:
10.开展集体经典诵读比赛。
11.开展高效诵写活动。
六月份:
12.检查验收高效诵写活动情况。
13.布置假期读书活动
七八月份:
14. 开展教师“同读一本书”活动
15.开展学生假期经典导读读书活动。
九月份:
16.教师读书笔记检查验收。
17.开展区第十届系列读书活动。
十月份:
18.组织红色征文。
十一月份:
19.读书交流会
十二月份:
20.评选书香班级
六、具体实施:
1.要提高认识,要把它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2.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老师们要用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3.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篇3
在我看来,这样的几类书籍是必然要去读一些的。首先是要读经典。幼师通过读经典积淀人文底蕴,为心灵增添养分,提高教师为人处世、修身齐家的素养,保持一种敬畏万物、顺应自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其次是读期刊。幼教期刊和《读者》《演讲与口才》等通俗期刊能让教师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领悟一些人生的道理,提升做人的品位。
幼师还应读一些大教育书籍。阅读诸如《学会生存》《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教师人文读本》等大教育的书,能够开阔眼界。如果能将其中的内容与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很好地链接起来,自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一些哲学类和科普类的书籍幼师也可选择阅读。哲学能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使幼师更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与儿童实现平等的对话。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现象和事物具有求知的渴望,丰富的科普知识无疑会使幼师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篇4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内在推动力,而阅读兴趣则是需要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有意识地予以培养的。例如,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读书体会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也可以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给本班孩子谈谈课外阅读的经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此外,平时要善于诱发孩子的阅读要求,用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书籍去吸引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教师可采用讲半个故事的方法诱发孩子去读完整的故事;也可用先看电影、电视节目的方法引导他们去读原著;或用先提孩子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从书里去找答案等等。对能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这样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才能启动思维、激感,才能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这样,学生内心才会产生一种想倾诉的愿望,进而自觉地会将它们倾诉于笔端。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笔记远远胜于老师看管下的机械抄写。除此外,也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举办朗诵会、故事会、讨论会,或组织表演活动等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阅读的热情。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即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也就是“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认真阅读,否则就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这样的读书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批注法;讨论法;摘抄法等等。
三、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选择性错误,只看漫画、凶杀、侦破等方面内容,对健康有益的读物视而不见。久而久之,阅读就不会带来好的引导。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正确指导对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认为,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读经典儿童读物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会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草房子》,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2.读有时代特色的儿童畅销书。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杨红樱的“马小跳”和“笨笨猪”等系列故事,以成为众多小学生梦中的主人公。3.读经典中外名著小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经典名著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四、“读”以致用,乐在其中
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以致用,摘抄书中优美的语句用于写作,运用读书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日常学习生活。如学生读了有关防震、防火知识类的书,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演练;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就可以让他们分专题作介绍;读了《三打白骨精》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给他们表演的舞台,让他们感到读书的作用大。因此更喜欢读书、读好书。
篇5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文化底蕴并不厚实,孩子受父母、家庭的影响,学习、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相对城镇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差距。抓住学生的黄金时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素材,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用阅读和探索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所以我校以国学经典为基础,科技读本为拓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1 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让每一棵树都育人”,让大树底下成为孩子交流阅读的好地方。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了“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英国的培根说过“图书馆是集古今一切圣贤遗产之大成”。老师树立一个读书好榜样,引导学生读好的书。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开放学校的图书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建设书香校园就是要服务于师生大量的阅读需求,把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知识长廊的阵地作用。分低中高年级开放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 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阅读。
1.2在班级中开设图书角
精深且优秀的文化,在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校以国学经典为基础,科技读本为拓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2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建设书香校园,应广泛开展趣味读书活动,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读书学习,积极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2.1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国学经典对于治学修身、陶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以及培养语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不断丰富学生古诗文涵养;其次,为保证读书质量,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诵读比赛,形式多种多样:低年级有儿歌比赛、古诗诵读比赛等,中年级有讲故事比赛、编写童谣比赛等,高年级有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对成绩优秀的班级及学生,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
2.2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
立足泗阳历史悠久的文化,通过教师讲述本地历史文化传统故事,要求学生回家向老人家了解本土文化,回到学校进行讲故事比赛。
2.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低年级学生阅读虽然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但是,教师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或段摘抄下来。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每位语文老师都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去做读书笔记并且检查、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在每节语文课前用五分钟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告诉其他同学,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每学期末,学校都要选出优秀的学生读书笔记评奖,并将证书和读书笔记本一同放在学校展览室内。
2.4开展其它相关活动
办好手抄报,制作读书卡、书签,进行古诗文配画、读报剪报活动。
3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家里有没有书柜、书柜有多大,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位。同样道理,每个学生的家里案几床头,书本是否随手可取,也可以看出孩子能够在家庭中受到多少书香的浸染。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很好的,学校通过家长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给家长讲明多读书的好处,使家长自己也爱读书、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下功夫督促孩子读书;通过开展“我的压岁钱怎么派上用场”等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自己的零用钱,明白“买零食不如买本书”的道理。如何购书,购适合于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及其接受理解能力,结合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背、必读和选读书目。其中文学类书籍占40%左右,科普类书籍占40%左右,其他占20%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青少年时代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学生对课本中的范文要能熟读成诵,要能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多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
总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和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人生道路上,有书香作伴,生活就多了一份乐趣,情感就多了一份高尚,成长就多了一份睿智。为学生的一生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远大志向,我们衷心地希望的每个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努力读书。
篇6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篇7
然而,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只有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凡是自然的事物就无须强迫……我们用不着劝说一只鸟去飞行,樊笼打开后它立刻会飞的。”这说明兴趣和自主性对语文学习的重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
新课标强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的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就是做到“四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而“手到”主要的就是指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以及平时自己有所启发、有所感悟,便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读书笔记的作用功不可没。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可以强化你的记忆,又可以进行知识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载体。
那么,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观察和经验总结中,就做好读书笔记的几点看法:
1 做好简单的摘录
语文知识充斥在各个方面:既有课本的知识,也有课外的名著、报刊杂志、媒体报道、影视经典对白以及生活中不经意的幽默话语。这些优美的语句语段,或者一些饶有趣味的知识点,往往能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甚至能学以致用。因此,对于这些有用的东西,就要适时地把它们摘录下来,以供日后的熟读、背诵和运用。在此,笔者把多年来学生摘录到的一些读书笔记内容分类列举,以供参考。
1.1 名人名言
①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②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③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2 优美语句
①千里路途三五步,百万军兵六七人。
②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③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④其实万物皆有激情,并因激情而更加美丽,更显风采。鲜花是植物的激情,雷电是云朵的激情,波涛是河流的激情,风儿是空气的激情,霞光是早晨的激情,奔马是草原的激情。
⑤让我们面对峭壁,有攀登的激情;面对大海,有冲浪的激情;面对星空,有仰望的激情;面对土地,有耕耘的激情;面对跑道,有冲刺的激情;面对书籍,有刻苦钻研的激情。
1.3 幽默笑话
①“带刀了吗?”
一个卖菜的小贩在为一个老汉称菜时,用小指头悄悄地在秤杆上压了一下。老汉问:“小伙子,带刀了吗?”小贩说:“没带。大爷您要刀干什么?”老汉说:“你的小指头不是卖给我了嘛,我得割下来呀!”
②“谢谢妈!”
有一个阔太太牵着一条狗在街上走,有个孩子向她乞讨。她对孩予说:“你叫狗一声爸爸,我就给你一块糕吃。’’那孩子照办了。吃完糕后,连忙答谢:“谢谢妈!”
1.4 趣味故事
①“一’’字的情趣
清朝乾隆帝下江南时,见江上有条渔船,即令身边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这位学子博学多才,脱口吟道:“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钨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②妙语成诗
却说某日长安城天降大雪,寒冷之极,诗人、官员、财主和农民不期而遇。诗人见雪花飘飘,诗兴大发,脱口道:“大雪纷纷落地……”刚念完,官员听到了,感念皇恩浩荡,一拱手接口道:“正是皇家瑞气。”卖防寒用品发了大财的财主心花怒放,也凑了一句:“再下三年何妨?”一语激怒了冻饿欲死的农民,哆哆嗦嗦的大骂:“放你娘的狗屁!”
这四个社会各阶层人士一人一句正凑合成了一首诗:“大雪纷纷落地,正是皇家瑞气。再下三年何妨?放你娘的狗屁!”
1.5 优美作文题目
①《花开的声音》②《孝顺是一种储蓄》③《落叶是秋天的名片》④《心田的百合花开》⑤《一头白发,满山青葱》⑥《又是春残花落时》⑦《手掌上的阳光》⑧《经典是主食,流行是味精》⑨《门,其实开着》
1.6 并称
, ①“五声”:宫、商、角、徽、羽;
②‘‘四库’’:经、史、子、集;
.③“”:《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④“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 叙写心得与感想
学生看书不少,往往看过后或者在看的过程中有许多感想或心得,这些感想或心得可能会稍纵即逝。因此,适时地把它们写进读书笔记,就意味着学生有所收获,甚至是有创造性的收获。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往往是眼到、心到、手也到;而七读《红楼梦》,也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拿笔批注。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能如此,并及时把这些批注、心得体会以文章的方式收入笔记,不管这些批注或心得成熟与否,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因此,当学生再次翻阅笔记时,就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在求学的路上也就有更大的动力。以下是一位学生读《水浒传》后写下的心得体会: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多么纯真、多么贴切的一段评述呀!我们读书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书中写了些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读过之后能够评书,能够根据书中的人物或情节发表看法或感概,能够进行二次创造。
3 灵活寓教地剪贴
较短的语句或文段,用摘录的方式收入读书笔记固然甚好,但要是长篇巨幅,想要通过书写的方式把它搬到笔记上去,那就费力费神,存在很大的难度了。因此,碰到这个难题时就要采用一些巧妙的方式进行灵活处理。而剪贴法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这些有价值的报刊资料归属于你,你尽可把你需要的内容剪下,粘贴到读书笔记上;如果不属于你,你可以通过复印,再进行剪贴。剪贴是一种高效的记录方式,但得灵活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千万不要把不属于你的材料随意切割。
4 不失风格地装点
俗话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一本读书笔记如果仅仅只是白纸黑字,那么一定不会太过于养眼,很多学生都不会有再次阅读的欲望。因此,给笔记做一些美化,不失风格地对笔记本进行装点,这对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和阅读笔记的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进行装点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装点方法:
4.1 图片装点法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追求时尚、追求偶像,因此,适当地粘贴一些自己心中的偶像的图片,很能刺激学生阅读的欲望。另外也可粘贴一些精美风景图,以陶冶情操。
4.2 图画装点法
在笔记本上画些美术图画,或者书写一些艺术字,既养眼,又能增加学生的艺术情操,真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4.3 标本装点法
有不少同学平时有收集标本的爱好,因而在笔记本中夹入一些标本,也很能刺激学生翻阅。
4.4 版面设计装点法
学生记笔记,其实也像是在进行房子的装修,适当的版面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以上方式,许多同学都能做出自己满意的读书笔记。然而,事情还没有终结,对于学生们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还得进行评价,以显示其价值。在评价方面,可以分两种方式:
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现在老师面前,期待的是老师的肯定与指正,因而教师的评价具有导向意义。所以,教师决不能以大话套话来糊弄学生,更不能仅给学生打个“阅”字或“优、良、及格、差”之类的批阅符号,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记笔记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尽量用肯定的、积极的话语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即使是需要指正的地方,也尽量用比较委婉的语气加以指正。如果教师的评语能够带有文学性则更好,学生在接受老师评价的同时也受到老师的文学熏陶。学生感到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对自己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指正,必然会更加认真地把读书笔记做得更好。
篇8
(一)教学方法上,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并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1.为使当代文学课教学回归文学本体,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审美素养,遵循“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阅读”的原则,突破当前流行的面面俱到的“大文学史”教学模式,以某类文体、某类作家作品、某种文学现象等为线索,打破教材章节割断和时间限制,将分散的知识予以纵深归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后予以教学。2.与新时代语境、师范生特定培养目标协调,在现有教材内容陈旧的情况下,自创性适当增加新的专题板块。3.为增加教学的生动感和及时有效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形成教、学良性互动,在自主编写出较成熟的个性化、特色化、专题化教材之前,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学科网站、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紧密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多样化作业形式和灵活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做法如下:1.除设置开放性的思考题启发学生相关思索、布置专题性学术小论文以外,为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团体合作精神,增强其师范专业素养,帮助学生组建课程学习团队。各队每学期各有分工又团结协作地完成某一专题研究和展示,教师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予以综合打分,作为该组每位成员的统一成绩,按平时成绩的40%计算。2.为提高学生作品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素养,借鉴本校人文学院王晓初教授2011年提出的现代文学课程改革思路——要求全学期学生写作读书笔记共15篇。其中2篇以电子文稿形式随时发送给教师,教师给出精要点评和修改意见。其余13篇读书笔记期末一并检查,并给与成绩,两次成绩各占50%,计算为平时成绩的40%。3.学生课程成绩按期末50%,平时成绩50%计算。
具体实施方案
遵循上述整体改革思路,具体应从教学目标重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师范生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
(一)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和师范专业素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师范专业素养对其就业产生一定的良好引导和示范作用。推行以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专题化、课程学习团队化为标志的专题化教学,可以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主要工作如下:
1.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1)将授课内容整体分为四大板块——首先是框架性、贯通性的宏观概括;其次是重要文体发展演变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三是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关联;最后是与师范生专业实际存在密切关联的“儿童书写”等。各板块内部再细分为若干专题性内容。比如可以将《中国当代文学2》课程即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教学内容具体划分成十六个专题——专题一:“新时期以来的重要文学思潮”、专题二:“新时期以来小说、诗歌发展概述”、专题三:“新时期以来散文、戏剧发展概述”、专题四:“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写作代表作家选讲”、专题五:“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小说、诗歌为例”、专题六:“80后写作的创作诉求与艺术魅力”、专题七:“网络文学名家名作”、专题八:“当代文学作品与影视传媒之间的互动”、专题九:“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与新时期小说”、专题十:“中国古代文学雅韵在新时期文学中的承传”、专题十一:“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共鸣交响——以张爱玲、沈从文小说为例”、专题十二:“当代小说中的儿童书写”、专题十三:“当代散文、诗歌中的儿童书写”、专题十四:“新世纪小说选讲”、专题十五:“新世纪诗歌、散文选讲”,专题十六:“当代著名文学刊物巡礼”。(2)针对师范生特定培养方案,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光盘、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课程平台——主要提供相关作品完整的电子文本、作家传记性影像、作品影视剧精彩片段、名家讲座视频、最新研究进展报道以及复习题库、学生有关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论文、师生分别制作的相关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及时有效性,形成教、学良性互动。
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开放性思考题、专题讲演和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首先,设置开放性的思考题启发学生相关思索、增加其人生感悟,提高其文学素养。比如,在讲解张爱玲五十年代小说之前,针对贾平凹所坦承的对张爱玲作品的迷恋以及莫言对她小说的批评这两种代表性不同意见,可以预先布置思考题:“你觉得张爱玲上述作品最打动读者的是哪些特质?这些特质在其1949年后的创作中仍存在吗?有新变化否?”从而让学生对张爱玲一贯的创作特质有所思考。再如,针对容易令学生产生疏离乃至反感情绪的“十七年”文学,可以设置这样两个思考题。问题一,“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为了保持文学的审美特性,十七年文学中作家们分别进行了哪些创作上的努力?请结合具体作品予以分析。这种努力给予你什么样的启示?”问题二,“请问,你觉得自己更像20世纪中国的哪位作家?结合创作特色、个人气质予以阐释。假设你生活在十七年文学环境中,请问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实践证明,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质的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他们加深对作家创作心态、艺术化人生的认识。更进一步而言,20世纪以来中国作家在艰难曲折的语境中坚持不懈地捍卫文学尊严的言行,会让年轻的大学生们经过尽可能设身处地的感知后产生尊敬、遗憾、悲悯等复杂体验,对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非常有益。其次,全班各学习团队每学期完成专题讲座一次,要求必须与教师之前拟定的该学期任一专题性教学内容相呼应,作为对该教学内容的延伸阐释。这样划定主要范围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专题内容的理解,使其课内、课外活动获得有效衔接。具体做法是:各组成员集体协商确定专题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后,每人各有分工——或寻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或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或进行文字润色,最后由一位或几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成讲解,组内其他同学同时进行作品朗诵、作家生平介绍、根据作品改编的课堂剧表演等辅工作,教师和其他组成员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多媒体课件整体质量、讲解效果等进行现场点评,并通过考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其审美素养
为将知识传达与能力培养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作品阅读、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审美素养,围绕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展开对话式教学。主要进行如下工作:
1.提供50部审美价值、时代特质兼具的作品阅读书目(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大体裁,含必读、选读两部分)。必读作品主要包括兼具艺术价值、社会影响力和争议聚焦性或者三者中有一或两点特别突出的作品。在布置这一书目的同时,向学生推荐反映这方面研究最新进展的论著、论文,如《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杨匡汉、杨早著,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以指导他们树立“以点带面”的视野和“以问题意识为核心”的意识,兼顾不同历史时段、风格流派和作家类别,从作家、作家和文学史三个角度,对当代文学的整体创作风貌予以系统化观照。
2.利用课堂教学,示范性地解读各范式经典作品,在解读中适当融入文学理论视野(主要结合社会历史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审美批评以及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等常用批评方法的基本理路),尤其注重对经典作品的细读,教师推荐国内外相关经典论著(欧阳子细读白先勇小说的著作《王谢堂前的燕子》等),以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深入文本的有效途径,提高解读能力。
3.借助各种形式展开师生、生生之间有关作品细读的对话,促进学生文对经典作品的个性化、多元化理解。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电子读书笔记进行深入点评,对有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定期针对学生电子读后感情况予以全班范围内的及时辅导;各学习团队内部进行读书笔记互相批改工作;全班每学期举行两次有关必读作品的读书笔记现场交流、讨论活动。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独立见解、不同意见,鼓励他们通过细读和参阅资料等对文本不断加深理解,建议他们将想法提炼成文,向各类刊物积极投稿,争取获得发表机会,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4.以考促学,通过考评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入阅读积极性。学生整个学期的总评成绩大致由四部分构成——课堂提问占10%,专题成绩占20%,读书笔记占20%,期末考试占50%,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考前拼命死记硬背诵题库内容、平时敷衍倦怠局面的发生。
篇9
二、与孩子们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坚持每天阅读
首先是让孩子们制定阅读计划,特别是寒暑假阅读计划,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老师推荐适合学生读的文学作品,或者学生和家长一起选择喜欢的文学作品,列出阅读计划表,制定出短期计划和长远目标,做到有目的地阅读。也许有人会质疑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书目会出现“乱读”、“随便读”的状况。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在老师的总体方针指导下,再经过孩子们的互相交流、推荐,他们的审美水平和阅读兴趣都会呈现大同小异的状况。因为生活环境和年龄相近,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木偶奇遇记》《昆虫记》等儿童文学作品,也有些孩子喜欢上了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和唐诗宋词。因为长期坚持阅读,他们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泛。相应地,他们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这些都可以从平时的语文阅读课和习作课上感受到。
其次是老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阅读作业,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有人很反感边读书边摘抄,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果要求孩子一定要每天摘抄,可能会降低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但是我觉得,现在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快速阅读”、“微阅读”之类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既是点滴的积累,也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阅读,从小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至于读后感、读书笔记,则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抒感,学会深层次交流。这样一来,完全是自然而然地付诸笔端,学生又怎么会不情愿呢?
篇10
语文是教育大厦的基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育应该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突出人文的生命光彩。语文教育落实在人文教育上最基本的两项任务是:“给学生的生命一种亮色,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底子”,“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的规律,从而创造地学习和思考,较快地提高语文水平。为此,必须走大语文学习之路。
大语文学习的课堂有三个:
一是课堂上的课本的语文学习;
二是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中的语文学习;
三是社会生活和社会语言实践中的语文学习。
“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现象随处可见,语文随处可学,语文能力随处可练。我们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新闻媒体、杂书、文学作品是时代生活的集体体现,语文教师必须冲破学校课堂学习语文的狭隘封闭的小圈子,不断吸收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思想、新事物、新词汇。如果这样,何愁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提高?开放式的学习比封闭的学习好得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非常有必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进课外和社会上的语言材料,与学生一起学习。如安排课前三分钟讲话训练:可以说新闻,可以介绍名胜古迹,可以谈所见所感等;还可以安排内容丰富多彩的辩论演讲,针对生活周遭的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学生通过上台讲话,训练了表达,锻炼了思维,更增强了自信心;也可以适当安排学生采访科任教师,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了解,让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学习课文也就觉得轻松了。
语文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而古典诗文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尽管古典诗与现今生活有一定距离,但作为中学生,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经典古诗文储备。初中毕业时至少得有两三百首古诗词的数十篇经典古文烂熟于心。这样,学生的说话、作文就不至于语言无味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经典古诗文蕴涵着先人们的智慧、情感,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文化素质,有助于培养高雅的人文素质。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古典诗文,特别是古文,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呢?
教师定期举办一系列古诗文竞赛活动,营造一种通读古诗文的文化氛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将中学、小学所学的古诗文篇目和适当补充的古诗文篇目总计达到两百篇(首)的诵读内容固定下来,让学生利用早读课滚动诵读,一段时间后,举行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四组,互相抽考对方,或考背诵,或考文学常识,或考字词句等,优胜组获一定奖励。这类活动要定期经常举办,不到两年,绝大部分学生能将中小学所学的古诗文烂熟于心了。学生读得多,记得多了,不知不觉中,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较为深厚了兴趣,真是“熟记古文两百篇,等闲可过文言关”啊!
学生敢说,会说;能记,会记,语感好了,就不怕写作文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教师还是要加以引导的,并注意循序渐进。
起初,开设“错误门诊”,让学生将阅读中发现的错别字病句及电视中听到的错误读音都列在黑板上加以纠正,并将范围扩大到发现广告、标牌上的错字,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接着开展“灵感随记”的写作活动,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再逐步引导学生注意立意选材和语言文字的锤炼。待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有所提高之后,再为学生多方面提供写作机会,如办黑板报或手抄报,规定学生习作要占一半,学生会认真选材和修改,学生之间品评欣赏,作文水平相应得到了提高。
经过大语文教学实践,学生不再“怕”学语文了,不再怕现代文阅读,不再怕文言文背诵,不再怕作文训练了。
篇11
二、以梦想剧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的高中阶段,由于繁重的课程任务及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学生没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展示自己。而进入大学之后,相对宽裕的时间和专业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掘学生潜在的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考量高校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而且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群众性团体。”[1]作为一种自发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艺术、体育、实践和学术等几种大的类型。这些“专业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的特长与技能乃至素质的提高、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特长发展、职业选择、人生走向。专业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沟通交流、协作配合、组织领导等能力,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不仅如此,诚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学生社团的重要功能还在于它具有辅助学习的功能。“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很多学生以社团活动作为基地,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基于对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特长爱好以及辅助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2002年4月,我们成立了梦想剧社。梦想剧社理事会是剧社的最高领导机构,统筹剧社的总体工作,制定剧社的方针政策。
篇12
进而导致知识的发明、获取、整理、支配、利用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现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世界正飞速进入交互时代,这一时代改变着我们交流、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的每个方面。”[5](P501)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教师的地位无形间发生了变化,“对传递确定的知识而言,教师并不比存储网络更有能力;对想象新的招数或新的游戏而言,教师也并不比跨学科集体更有能力”。[4](P111)假如教师对电脑网络相关知识及信息关注不够,和学生的交流必定有障碍,可能导致课堂及教学吸引力的减弱。今天是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新世纪,是一个“知识化,学习化”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今天对教师来说比任何时候都更应成为至理名言,否则你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后现代语境下的革命性变化对传统的教师、教育和学习等都提出了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学习什么(学习的内容),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大学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给学生提供“黄金”,而着重是教给学生获取黄金的“点金术”;不只是给学生预备好充饥的“面包”,而是提供一种能够继续获取猎物的“猎枪”;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教人以“渔”。
二、民族院校学生基本情况和外国文学教学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双向自主择业的普遍实行,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社会价值取向的驱动,无论是民族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重实用技能、轻人文素养的功利主义倾向。导致大学生存在着重视学习应用性、技术性专业,轻视人文学科和基础理论,于是出现学历高而文化修养差这样令人堪忧的现象。因此之故,当今无论是民族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世俗化、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有的忙于考研,有的忙于勤工助学,有的忙于家教,有的忙于参加商业活动挣钱,有的忙于找工作,还有的忙于谈恋爱……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但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和学习的却不多,甚至还有少数大学生以逃课为时髦,他们奉行“必修选逃,选修必逃”,并以“新新人类”自诩。再加之,目前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了。而80后、90后多是伴随影视成长起来的,在他们身上大有现代传媒取代传统书籍的趋势,对书籍的漠视几乎成为这一代人的通病,故而书籍“缺席”所造成的弊病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就比较明显。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无形中增大了难度。而我们民族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少、边、山、穷、老”地区,这就自然造成:第一,他们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较大,无法避免地呈现出复杂的民族多元性和文化多样性,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到大学后适应期相对会比较长。第二,他们的汉语言水平存在差异,无论是汉语口头表达,还是汉语书面表达,都是参差不齐的,一方面使其接受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障碍。第三,高等教育已经转型为“大众化”教育,民族院校在扩招的背景下,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有所下降。既有低分者,又有高分者;既有少、边、山、穷、老地区的学生,又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生源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的态势。第四,相比较于一般院校,民族院校学生中的贫难生、特困生较多,他们需要较大精力勤工助学以帮助其完成学业。第五,来自不同地区的多民族学生一进大学、来到大城市就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以致急功近利思想更为浓重。大多数同学想的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少数同学想的是怎么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还有极少数同学则关注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民族院校的学生过去少于接触和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他们多是在本民族的一些传说故事和中国四大经典名著的熏陶下走近文学的。而外国文学具有异源异质文化性质,在文化背景、精神心理、价值建构、审美追求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中国文学不同的特点,我们的学生在理解上有明显的距离感、陌生感。加之作品中的人名难记,人物关系复杂,议论和心理描写较多,他们认为可读性不强,因而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即使进了大学校园也少于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这都给外国文学教学造成诸多的困难。
民族院校外国文学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第一,由于学科调整,外国文学由原来独立的二级学科变为现在的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的课时被大量压缩,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外国文学纵横数千年,囊括了除中国以外的各国的文学,内容之多,难度之大,是中文专业中少有的。第二,民族院校学生在语言和文化知识上存在差异,尤其是汉语言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之少于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这使得老师在教学时不得不花时间在课堂上介绍外国文学名著的情节内容。第三,外国文学教学和其他一些人文学科一样,教师“满堂灌”,教法单一,“老师讲笔记、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甩笔记”,忽略对学生读、看、说、写等素质和学生思考与分析能力的培养。[6]第四,外国文学课的考核也有待改革。虽然开始注重平时成绩,但更多的还是靠一张卷子来考核学生的知识,忽略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已不能适应当今个性化教育的需要。第五,教材建设滞后现象在民族院校中比较严重。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选“权威”教材,真正适合民族高校和民族学生的高质量外国文学教材却并不多见。所以,在全球化浪潮和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的时代,面对民族院校学生的这些特殊性,客观存在的较大的学生个性差异,而现实语境是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与时代、社会不协调的地方,因此因材施教在民族院校的重要性就比一般院校和重点大学显得更为突出,外国文学教学更是亟需改革。
三、民族院校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研究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身处的时代氛围和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民族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必须适应变化与发展,加大教学改革和研究力度,在教师素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考试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建构“教师讲与学生听、读、看、说、写有机结合”全方位开放性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多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更新外国文学教学理念
1、突出人文精神。当代教育最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这已成为衡量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完善和文化学识等方面成长的基本标准。外国文学积淀着西方人文精神的深厚内涵,自立自强自尊和崇尚个性自由的人文关怀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通。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注意培养个体意识的健康发展,可借鉴外国文学人文精神的合理内涵来培育青年学生的健全人格。2、强化文化信息。外国文学的教学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阅读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外国文学学习,从更高层面上感知异域文化,发展、完善、提高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文化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众所周知,“文学”决不是一个自在自为的封闭系统,无论是文学的内容还是文学的形式,甚至文学创作的全部过程,都是文化的产物,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外国文学教学在讲述各个时期的文学史和作家作品时,就应适当地介绍有关的历史、地理、社会、民族、宗教、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注意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自然科学等的联系,丰富外国文学课的文化含量。”[6]强化文化信息,一方面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去探寻文学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以文化反观文学,可以对文学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异质多元文化和文学,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系统,便于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襟怀、宽容的立场、对话的意识,克服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盲目崇外、数典忘祖等狭隘意识。3、重视经典文本细读。当下的大学生多数人追求的是快餐式阅读、浏览式阅读、飞行式阅读,其弊端不言而喻。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经典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研读经典名著。通过名著文本的细读、质疑、思考、对话、接受,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为“创造性就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它是人的最高力量,同时也标示了我们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天然分界线。”[7](P279)抓好经典文本细读,使学生从文学、人生、社会、生命等方面多少有些严肃的、深邃的思考,这既可获得阅读方法层面的训练,又能得到审美愉悦、艺术熏陶,还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二)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外国文学顾名思义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学,其内容十分广阔丰富,包括大家常说的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处理不精,教学效果就难有保证。所以我们认为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教材融会贯通,对教学内容精选优化,真正突出重点和难点。“就整个外国文学的发展史而言,古代是起点,近代是重点,现当代是难点。”[6]在外国文学教学内容优化和重难点的把握上,我们认为还要做到“线、面、点”有机结合。首先,“线”指外国文学史的发展线索。比如就西方文学来说,就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学———欧洲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末的世纪末文学———到了20世纪则是流派迭出、异彩纷呈,当然主要是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现代主义文学。老师要对外国文学发展的纵向线索和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文学发展的渊源和流派发展史有系统了解,老师为学生理清了外国文学史的线索,就为他们建构起了外国文学的整体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态势。老师再从宏观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把握外国文学发展的系统性、继承性和整体性,言简意赅地讲清楚每一个时期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思想理论基础、文学渊源关系等。其次,“面”指外国文学史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老师主要是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主要作家作品作概述性的介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老师要画龙点睛地分析该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简明扼要地介绍各国各民族的代表性作家及代表作品。再者,“点”指外国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代表作品。比如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重点是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狄更斯《双城记》、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死魂灵》、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易卜生《玩偶之家》、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老师要对这些精选的经典作品做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和文学解读,让学生从中学习阅读、分析、鉴赏、研究和评价文学名著的方法。我们通过对外国文学“线、面、点”的梳理、分析和把握,从而把外国文学课各章节内容区分出详讲的和略讲的,突出重点和难点,以便老师把重点讲清楚、难点讲透彻,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充分领会,且能举一反三。对那些区分出的略讲章节,可精心设计作业与思考,安排学生阅读作品和教材或查阅资料来完成。
(三)改革教学方法,建构全方位开放性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大学生学习、思考、感受、实践的综合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有意识地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构“教师讲与学生听、读、看、说、写有机结合”全方位开放性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讲。主要指老师的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要做到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讲到热点,并适量介绍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及最新学术成果,使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基础知识、学到分析作家作品的方法,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术意识,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5](P284)所以讲是为了少讲或不讲,即通过老师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实现的态度、才能和本领的形成实际上比知识本身更重要”。[8](P145)为此我们在外国文学讲授过程中,注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跃心智、释疑解惑、开拓视野、培养能力的场所。
(1)主线梳理法。外国文学是各国文学发展史与作家作品的统一。外国文学课程要关注其中的发展线索,追溯文学渊源和影响,并从中总结出可以把握的经纬脉络。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从宏观的角度讲解分析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文学体裁的规律特征,作家作品的继承创新,等等,为学生构建起外国文学的总体轮廓和框架。
(2)重点分析法。对区分出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从多方面作细致分析。如对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要讲清其产生原因、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而对精选出的经典作品,则用多种方法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多侧面的构成,分别是语辞所具有的语音和语义层面;句子和句子所组成的意群层面;形象或者意象及其隐喻层面;客体世界层面;形而上质层面。”[9](P4)譬如我们在分析讲解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时,先要求同学们细读文本,再欣赏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再观看影视片段,然后老师再结合文本和影视作品对哈姆莱特性格发展尤其是他的忧郁、延宕从社会历史、心理分析、哲学思考、象征意蕴等角度予以分析研究,让学生真正明白哈姆莱特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及深刻的人文内涵。
(3)比较研究法。今天“比较文学的基本思想与原则(新人文主义,开放、对话,跨语言、文化、学科)已深人人心。”[10]它为当今的文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多视角、多维度的开放研究思路和阐释空间。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比较文学的思路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的,且受到学生欢迎。为此我们在讲授过程中,注意时代与时代、思潮与思潮、国家与国家、作家与作家的联系与区别,尤其是注意以学生较熟悉的中国文学作为参照系,把东西方文化和中外文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碰撞的发展历史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学的同时,也能洞见本民族文化/文学的价值和魅力。如讲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时,在讲他极力称赞中国文化时,就将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他据此改编成的《中国孤儿》进行比较。又如讲到意象派诗人庞德时,一定要讲明他非常喜爱中国古典诗歌,他的《汉译诗卷》包括李白、陶潜的诗作十七首,颇受英美文学史家的重视。他还撰文将中国诗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同古希腊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相比,他认为“中国诗……是一个宝库,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寻找伟大的推动力一样,今后一个世纪将在其中寻找同样伟大的推动力,……本世纪将在中国找到新的希腊。”[11](P432)
(4)学术研究引领法。其一是适量地适时地向学生介绍重点作家作品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以弥补教材单一研究模式的不足,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他们的思维。其二是我们将自己相关的研究课题、科研成果和科研心得介绍给学生,与学生一块儿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术兴趣。比如我在讲到托尔斯泰、卡夫卡、弗洛伊德、茨威格等作家时就将自己这些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结合所讲作家作品予以介绍。
(5)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法。“人脑”加“电脑”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像兼具的理想效果。外国文学的文化背景资料丰富,外国文学的许多经典名著已被改编制作成影视作品,有关作家的图片资料也比较多,这为我们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了条件和资源。为此我们自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作在课件中,把我们自己搜集到的与教学有关的照片、影像、绘画、音乐等资料制作到课件中去,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直观深刻,既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又能提高教学时效,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2、听。主要指学生听老师讲授。其一是听老师课堂讲解,主要是听老师讲授外国文学有关知识,从中学习分析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的方法,必要时记下重难点。其二是听相关学术报告,我们的外国文学老师会结合科研举办学术报告会,学院还经常邀请其他大学知名教授来校作学术讲座,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听这些学术报告,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从中既学习知识、又体会研究方法。其三是听同学发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了讨论,在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听,然后进行质疑或辩驳,在听其他同学分析论述和质疑辩驳中拓展思维。
3、读。是指学生对外国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大家都知道,外国文学名家浩如星辰,名著汗牛充栋,作品阅读多寡及优劣,既直接影响能否学好外国文学又影响外国文学教学效果。“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是学好外国文学课的前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6](P121)所以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精选必读书目并从方法上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第一步是引导学生阅读可读性相对较强的作品,譬如《茶花女》、《简爱》、《红与黑》等;第二步在学生对外国文学经典名著有了感性印象和阅读兴趣后,指导他们阅读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比如“荷马史诗”、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等;第三步在学生有了阅读量的积累基础上要求他们精读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诸如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巴尔扎克《高老头》、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第四步不停留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加宽加深阅读哲学美学文论著作,如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美学》、丹纳《艺术哲学》等。这样,第一让学生学会阅读经典名著,第二通过阅读培养其鉴赏力与审美力,第三以此为教师教学、学生听讲、欣赏影视佳作、参与讨论、撰写读书笔记以及学科小论文等做好准备。其间我们尤其重视对经典文本细读的指导。但丁早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12](P152-155)中就指出,作品的意义并不简单,而往往是具有多种意义,他进而指出可从字面义、比喻义、道德义、寓言义来阅读。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引导、指导学生反复研读经典文本,期望确立经典文本研读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充分意识到对经典文本的研读可以训练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文科学生的基本素质,“研读经典文本对于文科生来说,是相当于理工科实验课一样的基本功训练”,[13]它是概论学习永远无法替代的。实践证明,经典文本细读,一方面加强了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避免了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从而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感受力,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有的放矢的课外阅读也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出一些时间,有利于优化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看。主要指学生观看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学生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欣赏根据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的佳片,强化感性印象。尤其对要求细读精读的经典名著,在安排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前,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边看边思考,减少观看盲目性,增强欣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调动学生参与,为日后学生讨论、老师分析总结奠定良好基础。比如观看根据荷马史诗改编的《特洛伊》时,要求学生注意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的异同;看塞万提斯《唐吉诃德》时,除了注意堂吉诃德形象外,重点思考堂吉诃德精神及其意义;欣赏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时要求大家思考哈姆莱特形象丰富性和复杂性,为何有“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通过利用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欣赏名著名片,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感受性,实现教学生动性、形象性。
5、说。主要指在外国文学课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动口。通过“说”这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一,老师对各章节内容进行详略区分时,特地留出适量略讲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请学生早作准备,在老师指导下登台讲说,其余同学可进行评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师生课堂对话,检查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作品等情况,从而了解教学效果。第三学生在阅读作品、观看影视后,积极撰写讨论稿参加专题讨论,对阅读、观看和听讲中有争议或关键性问题在争鸣中得以明白。最后老师在每一教学单元即将结束时留一些时间,请同学就现今正在阅读的作品,言简意赅地介绍作品梗概或精彩部分和同学分享。通过上述这些途径,促使同学们大胆地开口言说,一方面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各抒己见、和而不同的意识。
6、写。是指同学们撰写读书笔记、讨论发言提纲或发言稿、课程小论文等。第一读书笔记的写作,每学期开课初就让同学们知道必读书目并要求他们边读边思考,并撰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同学们阅读作品过程中或读后就该作品某些方面有感而发的写作,它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就作品的某一点或某些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或思考,即使是对该作品中某处心理刻画、某段环境描写,甚或一句精辟话语的理解与感悟都可以。换言之读书笔记没有必要写出该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情节梗概、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14](P147)基于此,对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是有感而发,不能抄袭。老师定期收阅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第二撰写讨论发言稿或提纲。我们提前把有关讨论题目告知同学们,让他们在阅读作品、观看影视或搜集资料后,撰写书面发言稿或提纲。第三在外国文学课结业前,同学们在任课老师指导下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的选题可是教师指定的,也可让同学们自选题目。同学们在任课教师指导下,阅读作品查阅资料写出提纲,完成初稿后交教师批阅,老师指导同学们修改、完善再定稿。通过上述方式的写,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篇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两句话都向我们揭示了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读”是其核心和灵魂,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阅”而不“读”,学生的语感和读写能力的训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和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如下图所示,兴趣教学法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各种方法中占有较大比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将枯燥的阅读变得有趣起来,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图1)
1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阅读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课堂阅读前,通过引导学生对与有关读书的名言名句进行收集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生搜集关于热爱读书的名言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对读书的热爱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名言收集后,组织学生对各自搜集的名言进行交流,并将有代表性的名言张贴在班级墙壁上,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充实到班级的图书柜中,使教室里产生一种浓厚的“树林”环境和“书香”氛围,并设立借阅机制,对读书多的同学进行排名奖励,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与同学交流分享所读书的感想,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家长会时向家长汇报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并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取长补短。使他们能更好的为孩子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如:让孩子在安静的独立的房间里读书,并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架,同时,父母要多读书看报,为孩子做好榜样,并对孩子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使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阅读。
2 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阅读不仅仅是由学生单独参与,而是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互动,协调沟通进行交流,来完成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这样就能对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锻炼,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定向的思维模式进行阅读教学,将标准答案直接的告诉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使其发散思维能力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思维能力就不会被激发,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就只会被动的接受,做臣服于知识的“奴隶”,而不是知识的“主人”。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民主教学。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参与,和教师进行互动,必须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进行思考,在阅读前由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就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让学生知道“读什么”,“为什么读”。问题难度的设置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助于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妙处。回答问题时,对学生的答案应进行适当的点评,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我们都要认真倾听,然后让其余学生进行讨论补充,产生共鸣,营造一个平等、宽容、尊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己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 读写结合,提高效率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而读书笔记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前,每个学生应该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作为积累本,每次阅读时坚持将文章中经典的词语、句子、段落摘录下来,并将自己在阅读时的感受记录下来作为读书笔记。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和写作素材就会变得丰富,写作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阅读教学应与写作结合起来,重视写作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应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真实感受和亲身经历,借鉴文章的写作风格,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例如:在阅读完每篇文章或学习完每篇课文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和表达方法,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和主题思想,并要求学生相互之间推荐一些与所读或所学文章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仿照写作,从而加深和巩固对文章的理解,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教师应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章或名著,让学生不断的汲取文章中的知识和智慧。在阅读这些经典名著的同时,学生们不仅能够对悠久灿烂的世界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为以后的人生确立正确的方向。
4 检查阅读效果,合理安排
小学生的天性是“爱玩,好表现”,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会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产生主动阅读的动力。为此,我们应该定期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比赛,在班级黑板报上做一个阅读专栏,每周公布每个学生阅读文章的数量、读书笔记的篇数,并按小组轮流将读书笔记进行展览,相互之间进行心得体会交流和经验介绍。对阅读效果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学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在班级里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5 结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师形成互动。让他们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锻炼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