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课堂数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课堂数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课堂数学

篇1

笔者认为,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数学活动,高效的数学活动是高效数学课堂的保证。但是,有些操作、探索活动对于部分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进行起来很费时间。于是有些教师在自觉不自觉中压缩了活动的时间,甚至直接舍去,把结论告诉学生,或者进行大量的练习,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试想,这样和以前的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那么,怎样做才能既保证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又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保证课堂教学高效顺畅地进行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整个活动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方向是否正确,点拨是否恰当,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准确理解教材,明确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活动,并在关键地方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

在全等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沿着网格线把一个4×4的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这个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全等图形,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图形的分析能力,锻炼其动手能力,提高其思维灵活性。

在活动时,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网格纸,进行操作。首先想到将正方形上下或左右对折,即可分割成两个全等的矩形。然后有学生尝试沿着对角线分割,这种想法立刻被其他同学纠正:“不是沿着网格线进行的。”大家继续进行尝试,但不得要领。师环顾四周,感受到学生的迷茫和沉默,启发到:是思维定势在作怪(沿直线分割)。鼓励大家超越常规思维进行思考。恰好此时有一位刘姓同学沿曲线将正方形分割成两部分,他把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但并不完全重合,自语到:“错了,不全等。”师将他的图形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安慰道:“虽然他错了,却可以给大家以启示。”这时,全班同学思维豁然开朗,顺利找出了其他的分割方法。

二、注意课前引导,不打无准备之仗

搞好操作活动,课前准备工作尤其重要,准备工作是保证操作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课堂最后一两分钟是笔者班中的活动准备时间。每当有操作活动,笔者总是在前一天说明需要准备的操作材料、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准备好材料后肯定会按照课本自己先进行尝试,有疑难的话还会相互讨论。新课未上,操作活动已先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学生测量物高、影长,并通过计算得出:“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其影长成比例。”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全部完成,并把整理好的数据在黑板上记录下来,让笔者很是惊喜。

可见,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操作活动的效率,不仅节省时间,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以巩固教学效果,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三、设计问题串,引导活动顺利进行

对于有的操作活动,我们可以设计问题串,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索,以保证操作活动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

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时,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把等腰三角形沿顶角平分线对折并展开,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可以说出许多发现。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交流,然后出示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2.从边的方面观察,有什么发现?

3.从角的方面观察,有什么发现?

4.观察折痕,有什么发现?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整理,从而快速准确地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四、坚持反思,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每次操作活动后,笔者都要反思,记录成功的经验,对不如意的地方进行分析,并加以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图形的旋转,增强感性认识,师在黑板上演示三角形绕形上及形外一点旋转的情景,并画出示意图,但效果并不理想,也较费时间。于是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去掉了这一部分内容,直接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画好的图形,进行观察和探索,这样,不但节省时间,学生利用课本也更容易测量、记录与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笔者在数学活动上的尝试与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兴致勃勃地观察、实验、猜想、交流,不光获得了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被誉为“教育总统”的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有句名言:“当我展望未来时,我认为只有教育才是答案。说到我们与全世界进行竞争的问题,教育还是答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都说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效果在一个人身上的显示与呈现也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过去的应试教育,重速效而轻积累,重短期而轻长期,重结论而轻过程,重考试成绩而轻学生成才。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希望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沃土。用高效的数学活动,打造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2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时间,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一种教育理念。[1]教育理念涉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步骤的安排、教育评价的侧重点等一系列教育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高效数学课堂。

1.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其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既是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不但学会知识,而且学会方法。

2.教师要增强效益观念,力争使学生花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能为追求表面热烈的教学气氛,而忽视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教学效益。教师的整个教学行为的最终目的都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展开,否则即使是再精彩的表演也算不上是高效的教学。

3.数学的高效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学能力,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同学展开合作、讨论、交流,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创新火花。

二、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合理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预演,同时备课过程也是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梳理、提炼和总结。在备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具有调节、激励作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位一体的,不能割裂开来。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提供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也各不相同。[2]新课程理念指出,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蓝本,一个教学依据,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做出适度的调整、补充。同时教师要透过教材文本所提供的范例做深入挖掘。最后,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在选用教学方时要灵活多样地进行教学方法组合,从多角度透视教材内容。

2.精心组织每一节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具体要求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就可以积极地进行交流学习。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比如,创设故事情境、创设生活情境、谈话导入、复习导入,等等。

(2)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学科,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探索习惯与课堂效益密切相关。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讨论,展开思想交锋,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合理评价别人的观点。

(3)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多渠道获取数学知识提供支持。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过程中所能利用到的一切人力、物力、环境的总和,具体包括老师、同学、家长等人力资源;教材、教具、辅导读物、网络等物力资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环境资源。

(4)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有效的教学反馈要达到三点要求。第一,要及时。这里面包括收集信息的及时和利用信息的及时。老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并做出合理判断;第二,要精确。信息需要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既要知道学生对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更要知道为什么没有掌握;第三,要全面。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如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考试考查等。

3.用心反思每一节课。教学永远都是一份有缺憾的艺术。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完成授课之后,对这一节课的经验和不足的思考。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对教学逐步完善的过程。数学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时我们要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其次要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反思时要看教师的教法是否与这节课的课型相匹配;能否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看学生的学法是否高效实用,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最后要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的发言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教师只有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够使自己的数学教学更加高效、实用。

总之,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把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到备课、上课和反思的各个环节。

篇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和引领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①

高效课堂,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还给了学生,每位学生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成了主人,学生就伴有一定的时间自由度和责任感使命感。在这45分钟内,每位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都能对学习内容有所新见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库有新增,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渐渐提高。时间的自由度和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外人,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高效课堂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

高效课堂中,实行分组学习。一般以“4-6”人为宜。这样的分法便于师生在课堂上操作。分组学习,有利于主人翁的责任感增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同学们在学习上的相互帮助以及学习竞争的实施和学习情感的沟通。根据教学的需要,“组”也是灵活的。比如,课前的温故互查,同桌两人一组较好。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知识学习,个人思考后,可以四人一组,也可以两个四人组合二为一,深入进行讨论、辨析、学习、掌握。对当堂检测中的批改环节,就可以在班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结合二四象限结合”对批,且对纠错负责到底。新鲜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三、高效课堂学生学习形式灵活

尽管建构主义有诸多流派,但对学生学习形成了共识。其中认为学习中知识建构不是任意的,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知识建构的过程应有交流,磋商,并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正。②

高效课堂的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开始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起老师。生教生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极大的关注度。这样的“小老师”不只是一个,不是固定的,而且真的是履行老师职责。“小老师”提问学生,也接受大家的疑难提问等。每位学生都有可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连续的惊奇不断冲击着学生。整节课学生们基本处于大脑积极活动兴奋的状态,有利于课堂高效进行。另外,在每位“小老师”背后,都跟有“弟子”。采用“你讲我听”、“讨论辨析”、“相互讲解”、“复述”、“竞赛”、“你出题我解答”等多种形式来达到学会本节内容的目的。

不久前,在讲解一道有关函数题目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己思考。接下来,由小组长带领进行相互讲解和释疑。经过了这一过程,原来不太清楚的同学现在也弄清了思路,而且不同种解法的学生间也进行了交流学习,掌握了多种解法,还有同学在解题过程中见识了别人解题之妙,开拓了思维。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展示,竟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解法。解题思路是越来越奇妙,方法越来越简单。同学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频频点头。这种情景的出现让我明白,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高效课堂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促进了课堂中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深化和良化。

四、高效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由于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思维活跃,不甘于落于人后的特点。所以,高效课堂中的“小老师”、组与组间的”pk”、讲台上的“指挥者”等都极大程度的勾起了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我要做的又快又准,我也要上台展示,你能想起来我也能做出来……’整节课堂民主的气氛中,处处闪现着学生们智慧的火花、独到的见解、幽默的语言。真可谓“氛围浓厚,其乐融融。”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似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效课堂环节紧凑,学习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课堂里每位学生都能有或大或小的收获和进步。

对于“高效课堂”,我从最初的排斥,不接纳到现在的赞同。因为他着实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解放了老师,成就了学生。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都在共同成长。

篇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具有较好的课堂质量、较高的课堂效率、融洽的课堂氛围,这是师生所共同的追求目标。因此,我们要打造高效的课堂。通过近一年的工作,我认为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要让学生学会“学”

(一)开设阅读课,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就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导,进行独立的学习。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确立阅读的目标,指导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分析、训练、完成习题。课后教师要对所做习题进行点评,通过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数学知识生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的逻辑思维贯穿到整个数学的每个过程之中,例如,概念、公式、定理都蕴涵着这种思维。在数学知识生成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传统教学中,很多老师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学生做题的运用能力,而忽略了怎样合理地去引入和生成知识,因为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引用和生成将要学习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认知,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把概念形成的过程、方法探索的过程、结论推理的过程、公式和定理归纳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这样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教学“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是否成立?(学生的回答:成立、不成立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c-d)(c-d)=

④(x+y)(x+y)=

3. 推理引导

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b2±2ab

4.发散思维:

能直接写出结果吗(m+1)2= ?

学生马上会掌握完全平方公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对理解该公式的应用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是什么题型,学生就会解答这类题型。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大胆实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一)课堂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

当代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新型师生关系”就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课堂表现就会变得活跃,思维变得敏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课堂中引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以便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建立起数学思维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扩展学生思维,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而不是基于把定义、原理告诉学生。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 2(1+X)

解:去括号,得2+2X

移项,得2X-X

合并同类项,得X

在本题的讲解中,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①不等式的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②原题的形式与解集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会主动学习,同时也会动脑思考,扩展思维。在传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如上题,学生知道去括号、移项、求解集的方法后,学生能主动探索不等式的解法,扩展了学生的思维。

篇5

二、情智的课堂

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情趣,学生被动、厌学,很多教师束手无策,怨天尤人。可今天在这里展示的是情智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富有生机和生命力的课堂。

注重一个“情”字。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激发,情趣的培养,在这10节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点拨、启发、引导、调控、驾驭、评价,放得开、收得回,轻松、娴熟、游刃有余,师生交融,情感共鸣,情趣盎然,迭起,诠释了“现代与经典”这一研讨主题。罗鸣亮老师利用自制的装有三角形的信封,让学生猜想是哪种三角形,使教学推向;王昌胜老师引领学生自己制作量角器,使学生在激情洋溢中投入研究;徐长青老师在教学中采用魔术、表演、模拟声音等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课尽情亦浓,孩子们依依不舍,有期待,有邀请,还想留住老师们继续为他们上课。

注重一个“智”字。用智慧启迪智慧。郑毓信教授讲:基础知识学习求联,基本技能学习求变,实践能力学习求用。徐长青老师真正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退,进,进,进,找规律”;华应龙老师《指尖上的数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知道规律是有一定范围的,不是任何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教学目的不是找出规律,而是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通过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体验规律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所有事物都有规律。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相得益彰,一节课好似一个感人的故事,耐人寻味。

三、魅力的课堂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毓信老师带来的《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的报告,虽然是一个理论型的专家进行报告,但是一些生动的例子如数家珍,让整个会场不会因为一些理论、专业术语的阐述而沉闷。郑教授以课改十年的总结与反思为背景,聚焦教学观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窍门。”数学教师要有属于自己的基本功,是什么(这个问题他给出了答案是举例、提问和优化)。数学老师的基本定位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创造独立的特色。课堂教学不仅是教育专家的事,更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不随流,不崇信,找学生最优学习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返璞归真,回归生态;教学课堂教学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应追求务实高效。郑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和例证敲醒了老师们现有的教育观念,以反思的视角看待当今的课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从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优化和比较三方面教授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多留一点时间给他们思考,多让他们说一会儿,慢慢地,说的完整点、再完整点、更完整点,这就是我今后要践行的!

篇6

一、做好学情分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保障

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其中教师教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状况,所以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关注学情,结合学生实际来安排和设计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除了备课、备教材,更要分析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情况、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状况等,对学情进行分析。要在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水平、学习能力及思维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超乎意料的课堂生成,这才是课堂教学最真实的呈现。对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生成的具体问题来灵活处理,切不可回避问题,死板地按照备课内容来处理,结合学生课堂表现,适时调整教学问题、调控教学进程。

二、优化教学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当前学生身心特点、学习能力对于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已达到较好的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符合学生实际。首先,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设计要结合教材和学情,尽量是学生能达到的,而且要关注所有学生。其次,教学内容设计是课堂教学高效与否的关键。教学内容要求“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优化教学流程,并把重难点系统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一节课宝贵的时间里力争效果优化。当然,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课堂进程,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按照教学的规律性和原则要求来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风,创设一个学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课堂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师生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种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这种情意场一经形成,就会触及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思考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在小学数W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才能走出数学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技术支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信息丰富等特点优化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乐学”,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课堂的优质高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技术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建立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石。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

总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来向每一节课要效率、要质量,这是当前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目标和教师的追求。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优化教学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够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7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一定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课堂上真正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时机和条件,充分地利用、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1.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采用各种方法努力使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

2.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 在课堂教学中,我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3.巧设问题的情境,科学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先学后讲。每节课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提供恰当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他们自己能学会的知识,对于学生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我再进行精讲点拨。

(二)强化小组建设,构建和谐团队。小组的划分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实现科学分组,加强小组间合作训练,及时对小组活动的情况作出评价。

(三)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四个三”

1.要在课堂上做到“三个共”

(1)情感共鸣;(2)思维共振;(3)个性共扬。

2.要在课堂上做到“三个容”

(1)宽容学生的错误;(2)包容学生的不同;(3)纵容学生的独特。

3.要在课堂上做到“三不教”

(1)学生已经会的不教;(2)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3)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

4.要在课堂上做到“三个等待”

(1)提出后要有足够的时间等待。

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在徐老师的课堂上,屡次说的一句话就是――举手的人还不够多,你不是不会,而是你的思维还在路上。

(2)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评价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给孩子消化吸收的时间。

(3)课堂出现乱象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时间等待。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一味地制止,而要用心观察,看孩子们都在干什么,说什么,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最容易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四、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

只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只是学会表达,更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有实效,学习习惯养成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及时反馈矫正

篇8

2.让学生操作,在操作中探究。如在教学九年纪(下)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放手让学生组内合作:画出不同表达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象,根据所画图象观察图象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再根据图象特点获得二次函数的性质。总结图象特点从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在对称轴两侧的升降情况来阐述;函数性质从在对称轴两侧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最大或者最小值来理解。老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对学习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进程,了解各组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点拨矫正。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和函数性质得到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还获得了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培养了探究能力。

二、提倡学生讨论互助,生教生重塑数学课堂。

要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课,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我主要采用了两种形式:课堂中不时插入或者整堂课直接由学生主讲。单独问题的解决采用第一种形式: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其他学生感受、品评其思维过程,尔后我再总结其优缺点,分析其得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讲课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吸取经验教训,学习品评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4m2+8m-4,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讲解:看能否用提取公因式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先看能否用公式法,再看能否用十字相乘法,最后考虑能否用求根公式法分解。通过适当的点拨、总结、反思,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解决问题、产生巧思妙解。

对某些操作性强的知识点的新授课用第二种形式:选择适当的课题,整堂课由学生主讲。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为学生补充了“球的认识”一节课,推选了一个学生来教学。他利用我提供的教学资料,自己精心准备,在我校七年级一班和二班进行教学,给旁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个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教材、教学资料,扩大了知识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通过教学过程,同时加深了对教师的理解,增加了与同学的交流,培养了自信心,锻炼了能力。

三、重视数学反思小结,得以升华提升。

课堂小结是在数学课堂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数学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实用的课堂小结,既可以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又可以拓展思维,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例如在教学“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进行小结:

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应该注意什么?

2.任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公式法求解吗?请举例说明。

3.小明在解一元二次方程4x2+2x+3=0时发现b2-4ac

这样的小结,除去回顾和总结公式法解的知识点外,还引导学生探究具体方程中b2-4ac值的大小与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的关系,从而为下一节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b2-4ac值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激发了学生预习的欲望。

篇9

一、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范畴和意义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范畴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能力和知识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相应的学科情感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结合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实现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机械地获取知识,最终使学生思维产生定势,无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悖。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更是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原则

学习兴趣原则。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学科的基本动力,中学生每天处于考试的压力之中,对学习本身失去了兴趣,尤其中学数学知识复杂、繁琐,很容易让学生对其产生厌倦和疲乏的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再好的教学方案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原则。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开放性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2]开放性的课堂对活跃课堂氛围有着重要意义,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学生有一定的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借用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数学源于生活,许多数学概念都是来自生活实际,反过来,数学又服务于生活,人们可以利用数学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数学问题灵活地抽象成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和厌倦情绪,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时,我们利用最常见的“钱”来创设这样的情境:有多张面值为100元的、50元的、10元的、5元的、1元的混在一起,要数一数这些钱,你会怎样数?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就会想到先分类再数,进而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2.借用游戏或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游戏或故事中,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影响非认知因素对数学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故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偶然间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啊!”通过一个鲜活的故事引入新课,说明如何用网格来表示位置,既形象又生动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

(二)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了解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方程和函数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伴随数学思维的发展,会被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4]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以例题为载体,有机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自然潜移默化地进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4]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易混易错知识,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讨论来区分、掌握。例如:学习了“二次函数顶点式解析式”后,学生容易把y=a(x+h)2+k中k的值理解成二次函数图像与y 轴交点的横坐标。教学时笔者对学生进行对比引导,加强 y=a(x+h)2+k中的k与y=ax2+bx+c中的c之间的意义不同这一易错点,紧接着给出跟踪习题对其进行记忆强化。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区分两种解析式的不同点,而且能大大降低出错率。

篇10

这些就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也不管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一个这样的精神。所以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因而是高品质的自主学习。

二、现在的学习方式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应通过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来更好地明确解决问题所依持的原理。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原有的试图说服学生、命令学生、简单重复已有的正确结论的学习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习方式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个体独立学习,也不管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要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它必须具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三种构成要素。

三、教学方式革新势在必行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方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3.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4.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5.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融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篇11

二、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新理念的课改教材注意研究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规律,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在内容的呈现上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探究性,讲究启发性,便于学生由感知到理性上的自学。为了反映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要切实改进教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多思、多动手解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关注周围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建模,用数学的思维观念认识周围世界的各类现象。有人形象地比喻:“过去是教师搭台教师唱戏,现在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而高效课堂则是学生自己搭台自己唱戏。”但这种先学后导的新理念是最困惑老师和学生的问题。

2.营造良好氛围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3.优化课堂结构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篇12

一、学习兴趣是前提

当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真正融入教学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及积极性,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好奇心,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那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给学生以更直观的认识。多媒体手段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从而增强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而积极努力,这样,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才能更好地实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等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学习方式,明确学习的方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讨。

篇13

新课标;情景设置;高效;长效三维目标

1优化课堂结构

高效课堂的建立的关键点在于教学内容与课标吻合程度、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两个方面。其中,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吻合的情况之下,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可让上促进学生以教学目标为准,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为了完成以上两个方面,首先要做的是优化课堂结构,建立起符合先进教学理念的新结构。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数学基础与技能,并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类情况的出现。所以,为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数学的教学内容必须跳出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其次,在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上,一定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尽量以因材施教的手段,对学生进行隐形的分层教育,使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最后,为了全面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结构,作为数学教师,也有新的挑战要应对,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编排意图,设计相应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基础,实践教学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手段。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合理规划预习、复习、巩固、拓展等方面所占比重。课堂结构的优化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既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制定出教学目标和计划,有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使课堂紧凑,时间充裕,课堂高效。

2从实际出发,实现趣味性教学

数学是一个与生活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针对数学的这一独特性,通过将现实情况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形成情景教学。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一个案例引入知识,如世界著名的绕圈子的问题,是发生在威尼斯,一个一段有一座宽82米的教堂的马尔克广场,在这里的游客会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在一段距离175米的路程成,在蒙着双眼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从起点走到终点。向同学们展示这个想象后,让同学们进行大胆的猜测,这究竟是为什么?进而引出函数的定义。并提出解答办法,由于两腿迈出的步子有步差,最终导致他们走过的路线都是弧线而没有直线。进而提出,设步差为X.圆圈半径为Y,从而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还有在学习,球面距离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知识点的应用。上海航空的一家飞机在上海飞往美国的途中遇到颠簸导致乘客受伤,而迫降在阿拉加斯,邀请同学根据这一描述,画出飞机的飞行路线,并观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具体探索飞机的飞行路线为弧线而不是直线的问题。进而带领学生观察在圆球中哪条弧才是最短的航行路线呢?通过这种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课堂有效性。

3师生新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构建新型是师生关系,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推力,和教师教育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新的相处模式,从而对高中数学高校课堂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为关系确立的前提,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从师生两方面进行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其独特个性,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里的业务能力不仅是教学上还有综合素质方面。只有将自己发展成为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应对新型教育模式下对于教师的挑战。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发展,积极投入到师生互动中去,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只有将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完成,才能更好的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进而促进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要求之下,数学的教学活动要以优化教学结构为主要方式,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全面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同时,以新型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成果的提高,以情景设置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其中,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以学生和教师之间新型的关系建立,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善原本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能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化被动为主动。进而使高中数学课堂产生高效且长效的效果。

作者:狄春燕 单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