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干部素质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干部素质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干部素质培训

篇1

今年年初以来,沈阳市沈北新区以“提升干部素质、转变培训作风”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干部教育培训活动。通过轮训、集中培训和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通过强化学风学纪的管理,全面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

一是培训方式多样化,重点提升培训层次。坚持理论武装和提高能力并重,紧紧围绕系列讲话精神,开展全区领导干部轮训;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每两周邀请一名国内知名教授、学者,围绕党的十、区域经济建设、民生工作等课题,组织开展了10余次名家讲堂;以全区社区体制改革为依托,组织街道、社区处科级领导干部开展民生工作专题业务培训。通过多种培训方式的结合,全面提升了干部培训层次,增强了各级干部抓民生、谋发展、解难题、促和谐的能力。

二是强化培训管理,重点转变学风学纪。突出培训考核、课堂纪律、出勤考勤、效果检验等重点,修订出台了《沈北新区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管理办法》。结合干部轮训和“大讲堂”活动,深入开展了培训纪律整治行动。培训进行会前会后两次签到,重点查处通报了一批代学代考、无故旷课、中途早退、不参加选学、在线学习积分不达标的干部,并将干部培训学时学分与干部年度考核、评优树先、谈话提醒相挂钩,强化了刚性约束,全区干部主体培训班平均参训率提高到了95%以上,处级领导干部学时学分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

三是提升保障水平,重点加强培训机制建设。以区委党校为教学主阵地,不断健全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按照“课题化调研、专题化培训、问题化研究”的思路,不断优化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形成了备课、说课、试讲、评课、讲课、反馈等一整套教学体系,有效提高了教师授课水平和授课效果。健全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树立“大师资”理念,建立了“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党校教师”师资库,为开展专业化、特色化干部培训提供了人才保障。健全干部培训经费增长机制,坚持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落实5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干部培训,为推进干部培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沈阳市沈北新区区委组织部供稿)

篇2

五月6日晚,培训开班。校团委王贵军书记作专题讲座——《大学生心态与礼仪》。王书记特别强调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首先必须有奉献意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大一接近一年的时间里,作为系部门和协会部门的干事,忙的事情挺多的,有时工作和学习都堆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把工作和学习都协调好。既在为同学办实事的同时又不影响学习。王书记还提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有责任心和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我觉得有责任心是必须的。无论是管理一个部门还是一个协会,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得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能担当大任者,才能更好地加强团体建设,形成团体的核心竞争力,让每个干事都有一种团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书记谈到大学生应该是一个具有专业特长、知识文化、脱离低级趣味、懂得为人处世的人。我觉得大学生就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不仅需要拥有一技之长,还需要有很好的人文修养与个性品质。这正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月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在政界的观点中,在知识文化社会中,知识更新迅速,而资讯传播亦快捷方便,发掘人的深层素质更为重要。所以说,我们除了具备知识、理解、交流、沟通的能力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应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知识、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等。

5月7日,下午13:00到17:00在风雨操场中的定向越野活动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团体的力量。更深一步证明作为一名学生干部,需要有团结协作能力和应急能力。

晚上6时整,校团委缪志波老师作专题讲座——《团体活动中的宣传技巧》。让我懂得宣传需要技巧。宣传要几时迅速,要紧紧抓着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以传递信息为主,实用性尤为重要。缪老师说到宣传的目的就是给上级看,给同学看,给自己看。所以,在团学活动中,宣传这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

篇3

(二)是新一届仓库领导班子对我部的全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带着我们学;

(三)是医学知识的更新一日千里,逼着我们学。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干部来说,以前在学习上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形成学习的氛围。往往不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常常是需要什么,急用什么,才想起来学什么,遇到问题才翻理论、寻政策,临时抱佛脚。学习缺乏“挤”劲和“钻”劲,一般通读多,精读少,主题不突出。学习不注重全面系统,浅尝辄止;更不注重做学习笔记,过眼云烟。通过这次培训,不但使我们学习到了许多非常实用的知识和道理,而且也在仓库范围内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为我们能够从老同志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搭建了平台。帮助我们明确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诸葛亮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本钱,我们应该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学,努力学。首先就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把住大方向,抓住关节点,才能保证“打得赢”、“不变质”;第二就是要学习怎样做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要行得正,走得直。第三要学习怎样做事,要借鉴一切最新的科学成果,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使新的知识能够为我所用。“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才代表未来。”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

篇4

为期两天半的审计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课程结束了,对于我这个外出学习“新人”来说,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篇5

省委书记杜青林同志代表省委八届委员会向省第九次党代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深刻指出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强调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来谋划和推进。

把加强领导干部理论武装摆在首位。要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必须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始终用发展着的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既要坚持和发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通过合理设置班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的教学及时体现和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把学习和传播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教学的始终,又要分层次分类别办好有关专题班、研究班,及时组织各级干部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战略思想进行深入学习研讨,使广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和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四个能力”。省委工作报告强调,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加强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组织推进自主创新、管理社会、依法办事的能力”。这“四个能力”,反映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对领导干部能力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心所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进一步整合优化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综合运用党校(行政院校、干部院校)调训、专题研讨、社会化选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掌握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内在规律;引导广大干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对社会建设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教育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诚信守法,知荣明耻,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省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牢牢把握的着力方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全省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来谋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力求有更大作为;要落实中央战略决策和省委重大部署进党校制度,及时安排将省委的战略部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的教学内容,引导各级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省委战略部署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从大局中思考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切入点与着力点,紧紧围绕“四项任务”、“四个跨越”来策划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开展针对性培训,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既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规定,建立和落实教育培训管理、评估、考核等激励约束制度,引导和促进干部发扬良好学风;又要指导和督促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把学风建设的要求贯穿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设计课程、安排内容、组织教学、实施管理;更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理论联系实际地学,真正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创新工作的本领、领导工作的能力,切实做好“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各项工作。

篇6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这一群体在榜样示范和模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工作者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在对学生干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纯理论的培训,组织和集中学生干部以讲座或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培训;另一种是在日常管理中的点滴累积和言传身教。如何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尤其在对于培养和提高的途径上也要不断地加以丰富。素质拓展则是这样的一种新方式,对于学生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

1 何为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也称为拓展训练。在本质上讲,素质拓展活动就是一次个体在群体活动中“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磨练队员的意志、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同时在自省中找到不断完善自我的方式、方法。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它的基本流程是“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通过参与者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找到一些经验并与队员分享交流,通过自己的整合运用到下一阶段的活动中,让参与者又有了新的体验,得到新的经验,这样的循环可以使参与者不断进步,在团队的合作中培养协作、创新的能力。

因此,素质拓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去解决,同样也不是很乏味地去“说教”。它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学生干部培训的死板与生硬,换学生为主体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自我总结、自我汲取经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2 当代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干部特点分析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是老师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在学生中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然而在高职高专类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不同。很多学生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独立、自强、有集体责任感,反而是把教师一再的说教当成耳边风,抱着任何事情都与我无关的态度,集体荣誉感和团队观念较差,做事的出发点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即使是学生干部,自律性及责任心也不是特别的高,毅力和耐力不足。但是他们年轻、有热情,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而毫无疑问,素质拓展活动用“游戏”的娱乐性来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把要培训的内容“寓”在游戏中,通过亲身经历来实现,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用他们的影响力去影响周围的同学。

3 实现寓教于乐,将素质拓展与学生干部培训有机结合的关键点

素质拓展活动能否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需要在学生干部素质拓展活动的具体实施中,需要找到二者契合的关键点。

3.1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集体活动中,严格的规章有助于团体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加强学生干部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素质拓展活动前期需要制定非常严格的规则制度。比如对于参加活动迟到的同学以及在游戏中“犯规”的同学,可以采取扣除本班相应游戏分值来惩罚。可以说,以团队的形式对他们的严格要求能够让他们更加明白团队的概念。

3.2 制定有较强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活动项目

在日常工作中会发现每一名学生干部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对学生干部培训的理念应该是发扬优点、修正不足。此外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繁多,想要在素质拓展活动中达到培训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活动项目。比如第一项活动是以团队建设为目的的“融冰模块”,这个模块一是让团队更加充满激情,二是可以发现出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比如在队歌、队徽、队旗以及口号的设计上,我们主要让学生知道“合理的分工及各取其才”在团队建设的作用,通过成果展示激发起每名队员的热情。要把“信任、沟通、合作、挑战、激发士气”等要素分别贯穿在每一项活动。如在“眉目传情”的项目中,主要让学生们明白:交流信息需要反馈;在“跃跃纸上”这个项目上,主要就是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变通思维。把每一个项目所训练的内容具体化,富有针对性,会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训练的意义所在。

3.3 总结反思、在活动中不断实现自我素质能力的提高

每次活动项目结束后,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的队伍,都会有一些经验,即使是胜利的队伍也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找到自己的方法取得胜利的。在活动前,要求每一名教练在队伍总结时要尽量让队员发言,总结出与其他队员不一样的经验。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在总结的过程中通过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对于素质拓展活动来说,总结虽然不能改变团队间比赛的成绩,但却是队员自身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名同学都在小结的交流中获取一些经验,而这些经验正是在日常学生干部工作中能够运用到的,比如信息的传递,作为一名领导所需的决策力与执行力,如何才能更好的沟通,如何发挥不同队员之间的强项……这些都是需要在小结中不断强化。

4 结语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学生干部培训较传统的培训模式有很好的效果。以学生干部培训为目的的素质拓展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游戏、娱乐、体能训练,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享、累积经验,培养个人的自信,在挑战中实现自我的突破,在胜利中感受团队的精神、在失败中不断总结反思,在一点一滴中实现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雷西合,杜永峰.基于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理性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篇7

篇8

一、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1.拼图组队

按照参与人数,提前准备6张完整的图片,把每张图片剪成8张小纸片,然后把所有的纸片混在一起,随机发给参与学生每人一张。要求学生在2分钟的限定时间内找到手中持有的纸片能与其组成一张完整图片的其他同学,组成一个临时小组。活动一开始比较混乱,随着一些比较积极的学生跳出来组织,大部分学生能在限定时间内找到自己的组,但是由于现场比较吵杂,仍然有一些学生没有能在限定时间内找到自己的组。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组织的能力,所用时间为5―8分钟。

2.组内交流

限定时间进行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每个人都做简短的自我介绍。每人都介绍完毕后组内成员选出一名小组长,商定小组队名、小组口号。最后由各个小组组长代表本小组向全体同学介绍本小组的人员构成、队名、口号等。

3.全体热身活动:人浪

每小组排成横队,组长排头,上下左右对齐,全体成体操队型散开。选出一名跑得快的同学当旗手,全体同学蹲下把重心放低,看旗子的动向。旗手高举旗子在队伍前从一边快速跑向另一边,再跑回来,旗子飘到哪个纵队面前该纵队必须向上跃起又迅速蹲下去,以此形成人浪。

要求一定要听从旗手指挥,整齐、步调统一,做出人浪的效果。活动做第一次不够整齐,没有达到人浪效果,不过随着团队之间形成默契,成员能放开,听从指挥,做好动作,会越来越整齐。这个活动是整体配合,团队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训,同时作为后面活动的热身,所用时间5―7分钟。

4.组间竞赛:长蛇潜行

小组保持纵队队型,队伍前后靠拢,相邻的两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大组左右保持一定距离,调整方向。所有成员蹲下,后一名同学必须抓住前一名同学的脚踝,所有队列在同一起跑线上排好,保持蹲着并前后相互连接的队型比赛行进速度,比赛距离50米。完成后请获胜的组发表感言,谈取得胜利的经验。

这个活动因为要整体蹲着前进,比较耗体力;还需要速度和团队的动作协调,才能顺利完成,两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是增加了活动的难度。所需时间5―10分钟,活动为团队配合、友谊竞争,坚持精神的训练。

5.组内放松活动:不倒翁

以原来的小组为单位,选出一名组员站在中间,再选出其他5名组员紧密围成一个小圈。用布条把中间成员的眼睛蒙上,让其全身放松,身体不能用力,放心往任何一个方向直直倒下,围成圈的其他成员要托住中间倒来的同学再把他往其他方向推起来,让中间的同学像不倒翁一样往不同方向摇摆却不让他倒下。可以换人当中间的不倒翁。请几个当过不倒翁的同学谈体验。

放松身体的活动。当不倒翁的学生因为看不到,心情应该会比较紧张,但是适应以后会逐渐投入角色,围在旁边的学生要提醒他们负起责任,保护中间同学不颠倒。所需时间8―10分钟培养信任他人,信任团队的信念。

6.组间竞赛:你帮我忙

小组内每两人配合,一人手拿三块薄木板负责铺路,另一人负责踩着木板前进,50米距离来回,再由另两人接力,直到8人全完成,比速度。前进者有踩不到木板脚触碰到地面的罚后退3米。

由于之前没有做过练习,一开始各组做的都比较慢,而且失误较多,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会吸取经验,行进越来越顺利。所需时间7―10分钟,活动为团队配合、友谊竞争精神的训练。

7.最后的整体活动:围圆圈、坐凳子

所有人紧密围成一个圆圈,朝同一方向侧着身体对圆心,要求后一个同学的脚尖碰到前一个同学的脚跟,调整缩紧圆圈,让它尽量紧密并成一个比较规则的正圆。每一个同学,尽自己最大努力伸展身体,双手穿过前一个同学的腋窝,扶在再前一个同学的肩膀上并紧紧抓稳。每个人都必须做到并扶稳,听主持人号令,全体保持队型和姿势一起坐下,前一个人正好坐在后一个人弯曲的腿上。主持人激励同学们一定要坚持,保持稳定队型3分钟,队型足够稳定还可以让同学们左右小幅度摇摆。

8.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请参与的学生做经验的分享,点评整体的表现。分享经验的学生干部代表表示活动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活动任务的完成过程大家一起去解决问题,使得整个学生团队更为团结。

二、活动的效果、总结

1.本次活动制定了整套完整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规则,使得整个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学生参与积极,全心投入。

2.活动时间的预计上出现一些偏差,学生由于需要适应性的练习,完成活动比预定的时间长,导致最后总结的环节时间不足,各个小组能上来分享活动体会的人不够多。这点可以通过活动后每个参加的学生按照要求写好活动总结和体会来补充。

篇9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它体现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是发展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随着社会实践而发生变化。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称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应该从全社会的高度发起。社会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每一瞬间组成,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在体现你的素质。“桥上的人看风景,桥下的人在看你。”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市场经济体制重新协调了社会利益关系,又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管理有待加强。当的排头兵,应把服务意识贯穿在工作始终。作为一个学生干部首先要认清自己的学生身份,本职工作是学习,其次才是干部。作为学生的干部,应该履行干部的使命,紧紧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牢牢抓住自我发展、努力成才这条主线,协助老师,服务同学,带领同学,配合学校各方面力量引导学生,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也就是要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做干部。

在开展学生工作中,一个学生干部的处事作风和办事原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集体的认知度和对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而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和领导风格往往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为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厚重的砝码。学生干部个体的素质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集体素质不。

拓展训练能激发学生干部的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因此,这种培训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

拓展运动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第二,团队项目。拓展运动团队项目以改善队员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

第三,回顾总结。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拓展运动总结,使学员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

通过完成素质拓展训练的一些项目,诸如:信任背摔、穿越电网、孤岛求援、鳄鱼潭、登天梯、求生墙等,旨在锻炼受训学生干部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受训同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快速制定活动方案,有效运用团队资源,充分发扬进取精神,努力配合完成各个项目。在活动间隙,基地教练还安排同学们做轻松活泼的游戏,召集参训同学发表感言,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使学生干部在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激发了个人潜能、树立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通过教练的悉心引导,使学生干部加速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和消化,真正把学习寓于活动中。

四、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受教育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组织的具体实施者,是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学校教育管理、学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起着一般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通过拓展训练,学员会在以下方面有显著提高:

第一,释放学习和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平衡。

第二,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达到高峰体验。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第三,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拓展教练只是向学员讲清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练也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员自己来讲,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四,强化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进取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最终充分认识到办法总比困难多。[3]

第五,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协调,更加融洽地与群体合作,优化人际环境,帮助团队确认组织目标,增强组织凝聚力,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4]学会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第六,完善人格,培养勇气、毅力、责任心、荣誉感以及积极的价值观。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第七,集体中的个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学生干部增强了自信心和参与意识,通过分享训练中的收获和体会,彼此间增进了友谊、信任和理解,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培训结束后,就会把培训中增长的知识、树立的理念和拼搏的精神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通讯.人才学新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106

2 何卓恩. 素质学[M].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28

篇10

“吴专家,果树什么时候修剪?什么时候打药?”“吴专家,我刚新栽了果树苗,要怎么管理?”近日,在环县曲子镇孟家寨村宏贤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庆阳市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吴健君一行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围绕果农的提问一一作答。

为了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全面加快果农专业合作社科技兴农步伐。今年环县林业局在果农培训中,针对当地气候昼夜温差大、沙化土质严重、果农科技素质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及以往短期培训对象不固定、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邀请庆阳市苹果产业体系吴建军、席忠成、王锦锋、范宗珍等6位专家围绕苹果周年生产、苹果幼树自由纺锤形修剪技术、低产果园提质增效、树形改造技术等果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解示范。

参加此次培训的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苹果栽植大户、普通果农共113人。培训中,果农们俨然一个个“记者”,手里举着手机,放置在相机模式,一会儿拍,一会儿录,有时站在专家正面给他来个特写,拍摄下专家的详细讲解,专家在果树上手把手示范的时候,有人赶快把镜头对准果树,全程记录下专家的示范动作和技术要领。一位果农说:“原来参加培训的时候,要拿上纸和笔,忙着看了就顾不上记,低头记的时候又错过看专家手底下的动作,现在有了手机,连拍带录,回到家里反复观看研究,专家讲的全都掌握了。”有的果农当时就把好东西分享了出去,将视频上传到微信朋友圈,使没有参加上培训的亲戚朋友也上上课。一个名叫“开心果”的果农在朋友圈评论:“看到专家们的现场讲解和操作,一下子就懂了,这种培训模式太好了,我们打心眼里喜欢!”

李越(甘肃省庆城县蔡家庙乡人民政府甘肃庆城745100)

篇11

一、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干部选拔机制

目前部分单位在进行干部选拔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只是依靠日常的经验来进行干部选拔,在这样的情说下,其本身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便没有得到保障,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一些企业单位来说,其中的党务政工干部往往缺少相应的思想政治觉悟,专业性较低,在政治教育和政治基础理论上的能力较弱,在进行干部选拔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标准来作为选择的主要依据;另外是在对企业岗位进行安排的过程中,由于对思政工作的不重视,没有将其考虑进其中,这样就会对思想政治工作起到消极的影响。

(二)缺少完善的考核奖励机制

完善的考核机制对于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来说起着激励的作用,并且帮助整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说来说,这样的考核奖励机制并没有根据实际情说来进行制定,在这样的情说下就会对整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制约的作用。

二、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政工干部素质培训体制

1.做好政工干部学习培训工作。目前在全国已经实现了由党校、团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学校组成的较为完备的干部学校组织体系。对于企业政工干部来说,应当将党校作为干部素质培训工作的中心,利用党校的先进理论思想知识武装企业政工干部的头脑,提升干部素质。在实际的党校学习实践中,结合培训对象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为期三个月到两年时间不等的脱产班。在培训学习的内容上应该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及其在生活工作中的结合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2.进行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培训。企业政工干部需要充分利用工作业余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干部专题教育培训,该种专题教育培训一般时间较短,主要是对政工干部素质进行针对性的快速教育培训,更加有利于政工干部将所学所悟的知识应用的日常工作中。专题教育培训是对正规教育培训的有力补充,是进行理论结合实际工作,快速产生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继续完善专题教育培训的体系建设,建立包括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在内的多种教育形式。由于在时间方面的限制和对学习效果的考虑,在专题教育培训的内容上一般以一两个社会现实问题作为学习培训的主体,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进行解疑答惑,并适时组织干部进行自由演讲和主题辩论。另外贴合工作实际的教育培训内容为政工干部日后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改革创新能力,容易形成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加强企业政工干部的管理工作

1.建立政工干部综合素质评定办法。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评定办法是以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管理学和人才考评进行综合考量。政工干部的评价标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客观评价测试,主要包括答卷测试、心理测试及工作考核,二是进行主观评价测试,主要包括个人自评和同事评价等。工作考核主要是对政工干部日常工作水平及能力的考察,一切学习培训工作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因此需要将政工干部的工作考核作为政工干部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一部分。该评价方法易于执行,且测评结果具有较大的说服力,但容易存在个人主观感情对测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测评时可以采取匿名法进行测评,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2.建立政工干部素质水平激励政策。为政工干部确立短期、中期加长期的工作目标,激发政工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紧张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向着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共同成长,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确立工作目标时需要将目标的制定与政工干部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保证目标难度的合理性,目标达成的时间具有科学性,从而保证目标具有可实现性。建立一定奖罚政策规定,进行政策激励。在政策制定上明确优秀政工干部获得一定的精神激励。

(三)加强政工干部的社会实践工作,增强国企政工干部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发挥,并获得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实践内容可以通过深入基层实践,由于基层的工作条件较差,更能够磨炼政工干部的工作意志,充分检验干部的思想意识水平。另外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问题相对较为明显,易发觉,对政工干部的工作能力的检验作用十分明显。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工作的水平。在基层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锻炼政工干部独自处理问题,提高临场决策的能力,同时与基层员工打交道,能够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辛苦和不易,与广大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建立起互信互利的工作氛围。

三、结语

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素质需要从建立健全政工干部素质培训体制、加强政工干部的管理工作、加强政工干部的社会实践工作三个方面着手,将理论结合实际切实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的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2

1.1胜任力的提出

“胜任力”(Competency)的提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麦克利兰博士最早对它展开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在《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一文中提出:一个人在学校取得成绩是否优异并不能决定他在事业上是否获得成功,传统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并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或生活中的其它重要成就。他提出要抛弃对人才条件的预设前提,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他把这种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

根据《美国大辞典》的描述,“胜任力”的定义就是“具备或完全具备某种自制的状态或者品质。”[2]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可以说是一个人在某个职位上能够胜任的状态。

1.2胜任力结构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需要)这五方面的元素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胜任力结构。人们常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来描述胜任力结构(见图1)。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可以看得见的,是相对较为表层的、外显的个人特征,漂浮在冰面之上,一般认为它们属于基准性特征,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准确区别开来;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需要)则是个性中较为隐蔽、深层和中心的部分,隐藏在冰面之下,统称为鉴别性特征,一般认为这些特征是决定人们行为表现的关键因素,是区分绩效优异者和平平者的关键因素。

1.3胜任力与素质能力模型的关系

通过对胜任力结构的分析,我们认为,“胜任力”指能够区分某项工作高绩效者与平庸绩效者的个体特征,它包括素质(自我概念、特质、动机、需求)、能力(或技能)、知识三部分。为了更好地诠释对“Competency”一词的理解,我们更倾向于将其译为“素质能力”。而素质能力模型,就是对既定职位上实现高绩效工作所需要的素质能力的规范化的文字性描述和说明。一般而言,一个素质能力模型应该包括6-12项具体的素质能力。也就是说多个素质能力特征的集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能力模型。

2.国内引用时易出现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人的素质能力构成,建立了多种理论和模型。但由于一些研究者对这一理论体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在具体模型构建过程中容易进入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2.1重“素质”、轻“能力”、忽略“知识”要素

麦克利兰的素质能力理论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提出了工作绩效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藏在人体大脑中的人格特质、动机及价值观,但传统的性向测试和知识测试无法监测到这一点,也无法预见一个人未来能否取得成功。为了解决这一缺陷,麦克利兰开发出了素质能力模型,使其能够从素质、能力、知识三方面全方位地测评个体出色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关键素质能力指标。但一些研究者对其理论不做深入理解,对该模型盲目引进,错误地认为素质能力模型仅仅用于测评个体潜在素质,只要对这一要素加以设计,就能改进工作绩效。因此,在模型的构建上只有“素质”这一个维度,而忽略了对“知识”、“能力”两个纬度的设计。

2.2重“能力”、“知识”,忽略“素质”要素

素质能力模型在构建过程中,不仅需要结合组织发展战略、岗位职责等提取胜任某项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要素,最为关键的是要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深入挖掘个体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获得大量展现能力、素质及知识的信息。但这一方法耗时耗力,也往往受制于研究者的主观思维和访谈对象的行为方式。同时,它还需要综合应用小组研讨、专家研讨、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反复论证,以消减研究者在从事素质能力要素分析和行为特征描述等具体工作时导致的主观偏颇。有的研究出于省事省成本的想法,大幅减少访谈样本和访谈时间,甚至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研讨法作为代替。由于无法充分获取展现个体个性、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要素,一些现有的素质能力模型仅仅设计了“知识”、“能力”两个纬度,其中“能力”这一纬度的设计也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充足的事实依据。

2.3混淆“素质”、“能力”、“知识”要素概念

“素质”、“能力”、“知识”三要素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容易混淆。知识范畴既包括能够编码的知识,如事实知识、原理知识,也包括那些可以意会但不可以编码的隐性知识,如技能知识、人力知识等。这种界定将技能也纳入知识范畴,对知识和技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混淆。另外,能力的发挥与显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与反映人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需要)等的素质要素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易于混淆。加之知识凝结,内化为素质,素质积淀,外化为能力。素质通过实践实现向能力的转化,能力通过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最终会积淀为素质,能力的提升也反映了掌握知识的终极价值。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更易使人产生概念上的混淆。因此,在素质能力模型构建之前,若不正确处理好素质、能力、知识三者关系,对他们的概念重新做一界定,三者混为一谈,将直接影响模型效果,甚至可能给实际工作带来方向上的误导。

3.干部素质能力模型三维框架的提出及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素质能力”作为胜任工作所需要具备的个人特征,应包括“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这种界定消除了一般研究的误区,更合理地明确了素质能力模型的构成,更清楚地区分了素质、能力和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来说,干部队伍是人才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关乎党的兴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通过对干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测评,能够较为全面的考察出干部素质能力的高低,也能够较为科学地将某一职务的杰出者与平庸者区分开来。有基于此,我们提出对干部素质能力模型设立“素质”、“能力”、“知识”三维框架,只有完整合理的模型框架,才能有效分析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

3.1“素质”、“能力”、“知识”三个纬度在模型中的界定

“素质”这个词最初见于生理学和心理学,指人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它的含义往往被拓宽到人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在干部能力模型中,我们将素质的概念专门界定为人们先天具有或后天长期学习锻炼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具体构成上指冰山模型中水面以下部分的要素。

“能力”指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按活动方式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活动)。操作技能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呈现,其动作的对象为物质性的客体,即物体;心智技能通常借助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实现,其动作对象为事物的信息,即观念。在干部能力模型中,我们将能力的概念界定为后者,在具体构成上指冰山模型中水面以上部分的技能要素。

“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它包括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个层面,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等三类。我们将其界定为经验知识和科学理论知识,在具体构成上指冰山模型中水面以上部分的知识要素。

3.2“素质”、“能力”、“知识”三个纬度在模型中的作用

“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紧密相关,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主体,构成人的“素质能力”。素质是人的深层次特征,决定了人的知识、能力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能力是素质、知识的外显,素质和知识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知识是基础,一个人素质、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所占有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掌握知识、提高素质也有赖于能力的发展,一个能力强的人较容易获得知识和提高素质。

正是基于“素质”、“能力”、“知识”三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干部素质能力模型中设立的“素质”、“能力”、“知识”三个纬度就像一棵大树的三大主干,支持起整个模型的基本框架:“素质”纬度的设立,主要考察领导干部胜任某项职务所需具备的个性特征及品质,在此之下还可具体细分为“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工作动机”等几个层面。“能力”纬度,主要考察领导干部在具体事件中对经验、知识等的综合运用水平和熟练程度,一般而言,这一纬度综合考虑了组织发展需求和具体岗位职责需求,可在其之下具体细分出“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层面,使模型兼具通用性和专业性。“知识”维度,主要考察领导干部在某一领域胜任某项具体职务对必须具备的知识、信息的掌握情况。就不同岗位的干部来说,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博与专的统一。因此,为了使“知识”纬度更完整合理,在建模过程中可以视具体情况,在这一纬度之下进一步细分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层面。具体框架如图2所示:

在确立“素质”、“能力”、“知识”三维框架之后,便可构建干部素质能力模型的三级指标框架。三级指标确定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个行为层级,目的是按照表现优劣程度对行为划分不同等级,明确岗位胜任的行为标准,用于区分干部的岗位胜任程度。优秀是工作绩效卓越者的行为特征,体现岗位胜任的高级标准。良好是工作绩效表现中等者的行为特征,体现岗位胜任的次级标准。合格是工作绩效及格者的行为特征,体现岗位胜任的最低标准。不合格是工作绩效不理想者的行为特征,代表岗位胜任的相反层面,体现了干部需要避免的行为。通常而言,不同应用领域的模型等级划分不一。从培训角度而言,四个行为层级体现了最高标准、良好标准、最低标准和不合格标准,能够反映和满足培训的多层面要求。

以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场长素质能力模型为例,该模型在“素质”、“能力”、“知识”三维框架下,细分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二级指标,在此之下,又具体明确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等若干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不同级别的行为进行了阐述,它一方面向组织成员展示什么样的行为是组织所期望的,另一方面便于组织成员将当前自身所具备的素质能力与岗位要求进行对比,更清晰地认识到差距所在,为自我改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具体示例如下表所示:

篇13

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企业管理干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复杂系统。对上述单个指标的测评采用笔试、面试、调查、专家评价、人才评价中心等多种方法。但需要对单项指标进行综合,得出干部素质的综合评价结果。素质是一种抽象模糊的概念,很难进行精确评价,因此,管理干部素质测评适合模糊综合评判。

l、单元系统模糊评价模型。设第i个单元系统的集合为表示影响因素。评语集为表示第j个评判结果。

对每个单元系统中的诸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分别求得每个因素的评语集合上的隶属度,则ui与v组成模糊关系矩阵为r,对于u因素分配的权重设为于是得单元系统综合评判结果为,其中“0’’为模糊算子,采用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