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知识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某些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都没有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会计专业课堂上教师注重的往往是讲解和答疑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因为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通常是不在考试范围内的,所以往往得不到重视,即使讲解也只一带而过,对于所设计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内容不予落实。对于学生来说,即使专业知识丰富、技能高,也不能保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会恪守职业道德。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建议,在讲解会计职业知识时要切实加强和落实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可以与会计知识教育相平衡共同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和进步。
一、各学校及专业教师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因为这是该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放松有关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具体的应用技能,导致学生无法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在传授会计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具体的学生情况和学习程度等因材施教,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学。在知识和操守之间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审计学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某些真实审计案例对那些由于会计工作不负责任或是疏忽等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和教育,对那些与被审计单位串通一气故意删除或不执行某些实质性程序而导致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教育,使得学生明白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具有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在学习其他人案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岗位意识和道德。
二、各学校及专业教师要多鼓励和带领学生参加会计实践性工作,加深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
学生在学校中多半学习的是理论性知识和观点,但是,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真实的实践性练习和应用,就不能切实掌握。要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必须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工作的参与和应用,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可以切实或是真实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对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引导可能过于理论化或理想化,学生只是觉得应该如此,但是,到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有多重要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切实的体会。只有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当学生们切实参与其中才会了解到领导让其做假账或被要求出具不真实审计报表的现象,指导他们如何正确操作和应对,是服从还是恪守职业操守?教师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到底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并做出恰当的处理,这些必须有实际活动的参与才会得到切实收获。我们要让会计专业学生多接触实际工作,以实践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落实。
三、各学校及专业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诚信校园风气和课堂氛围。
校园和课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诚信校园风气和课堂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以身作则的表率性。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行为感染和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对于学生的承诺和落实教导学生对于诚信的培养,这是会计职业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业和考试等学习环节中实事求是,以诚信为本坚持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整个学校的诚信校风营造是从宏观上对于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保证,在知识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平衡发展。
四、各学校及专业教师要努力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在学校会计教育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专门的介绍和讲解外,还要积极改革相关教育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案例分析法或是实战性操练等辅助,努力增强学生道德修养教学工作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效性。可以说,这是实现和加强今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必经之路,必须予以重视。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课堂平衡是保证会计专业教学和教育成功的重要理念和途径。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对于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讲求会计诚信等职业道德是构建会计职业的基础性因素。在进行会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实施和落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课堂平衡性,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常辉.中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经济师,2010(5).
[2]陈亚萍.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管理学家,2011(11).
篇2
一、引言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中职会计的教育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尤其是在中职会计的课堂教学当中,怎么样才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尽最大的可能将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用到实践的工作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目前中职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在中职会计的课堂教学当中,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感受的关注以及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这些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一些资质较好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于一些资质一般的学生就很容易让他们难以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在财会知识的教学当中,对于财经法规的知识点由于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因此采用的是传统且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降低。
2.未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可能将知识和自身的思想和思维生硬的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只能够靠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独立性,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从而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主体仍是教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比较少,这样就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的知识。
3.新课改成效未能体现
在近几年,新课改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不少的改变,但在中职专业的课改当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成效甚低。例如在课改中建议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当中,则过于形式,一些不需要探究的问题也要探究,有时候探究的问题也不能很好的切合主题,这样就导致了时间的大量浪费。而且需要进行探究的问题大多是教师提出的,没有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不大,从而降低课堂的效率和实效性。
三、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主题是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大致的判断,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想、说和做。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能单纯的灌输知识给学生,要对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如教材、学生和教辅材料等等,做到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就是课堂准备,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明确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资质不同做出一定的调整,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中职会计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对于教学密度、速度、时间以及难度的掌控,直接会对教学效率的高低进行影响。因此,教学难度、密度以及速度的调整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实际水平来进行,对时间进行把握。在教学当中,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处于主体地位才能够让他们的学习变得真正的有效。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的话,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如果能够使用情景教学,对企业财务部分进行账务处理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一举两得。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中职会计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引导,通过引导让学生的学生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每个学生的资质都会不同,因此学习方法也有一定差异,但是只要教师做好了引导工作,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顺利。如在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进行学习时,可以选择买彩票偶然所得税以及学生服务有关工资收入计算所得税作为例子,让学生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是将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来自行判断、想象和创新,提高中职亏阿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缩小个体差异
在进行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时候,面向的一定要是全体的学生,而不只是面向一部分资质和基础好的学生,否则的话只会让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不同,长期以来必然会有一定的客观差异。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缩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也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考虑,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相应的人物,为小组取得的成绩贡献一把力,让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这样就能够让所有的班级和学生都能够均衡的发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言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也要做好课堂的准备工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让课堂的质量和效率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提升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春来.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评价标准[J].新课程,2012(9).
篇3
本论文中的“课堂”实质是一个由“大职业教育”引领的“大课堂”观的概念。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既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教室为界定的“课堂”也是针对学历教育的“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使学生的智力和人文素养得到逐步完善,即“理论+技能+人文”的全面的实效性。[1]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而课堂教学则是高职院校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研究的永恒主题。
一 影响高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本杰明S布卢姆(Benjamin.S.Bloom)对教学质量的定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外显地或内隐地)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换言之,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促进程度,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恰当,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如年龄,先前知识,动机等),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和内容的处理,对学习任务和活动的组织地处理。
这个意义上说,要判别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的高低,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质量,二是教学过程的质量。因此,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教学大纲的适用性、教材的针对性、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充分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能力、考核方法都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诸多因素。
二 如何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以教材为教学内容,以课堂为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根据从教8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1 从教师方面来讲
作为任课老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学能力,还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先动(激起学生认识动因即课堂外先动)——联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互动(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动(激起学生发展的潜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计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做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来抓。我院在军训期间让老师精心准备为新生进行专业讲解,同时告诉学生在校期间所要考取的资格证,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上课期间,请社会上会计方面的专家给学生进行专业和就业方面的指导以便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的热情。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举办了会计知识竞赛等活动,请我院已毕业学生为学弟学妹们讲点、验钞技术等。通过以上活动激发同学们对会计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职业会计人的目标。毋庸置疑,我们高职院的学生大多数高考成绩不理想,被本科院校所淘汰下来,在学习成绩和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差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成就感、缺乏幸福感,教学情绪衰竭。但是,作为老师首先我们从心理,不应歧视他们,反而应该帮助他们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同时老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顾问、教练与主持人,真正实现“阳光课堂”。
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源动力和前进的指路明灯。做到了这些,不刻意营造课堂氛围,课堂氛围自然良好;不刻意追求教学成绩,教学成绩自然出众。
2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讲
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须把握好4个问题。为什么要开这门课?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来教?就拿会计课程来说,须明确以下问题:如下图所示。
图1 教学设计图
(1)要解决培养目标问题。这关系到整个教学的定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何为职业能力?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简称ISCED),我国目前积极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于5B类型。“5B类型的高等教育学制一般为2~3年,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一些实用的、技术性的与涉及具体职业的课程,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从而具备进入劳动力市场必需的能力与资格。”[2]对照这一标准,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和培养目标。 对于 会 计专 业 来 说,它 的 培 养 目 标 是 通 过 具 体 的 岗 位 来 实 现 的,如 图 所 示。
图2 教学目标图
(2)需解决岗位能力识别问题。这点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就拿会计岗位来说,任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会办理货币资金收付结算、会识别和审核各项原始凭证并会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会依法办理各种税款业务、会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会进行初步的纳税筹划、会用计算机处理相关的会计业务等。
(3)教材的选用。从教材方面讲,应严格遵循高职高专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向。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没有一本现成的教材,需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情况精心编写一本适合本地区、本院的特色教材。
(4)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相结合过程。对于教师的备课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备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把整个教学放在工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职业能力、行动能力及工作过程知识。如下图所示。
图3教学项目的设计
(5)教学方法的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课程枯燥而又抽象,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便更好的理解会计知识,这是摆在众多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加之得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财务会计》讲解支付结算方式时,复杂的结算程序是同学和老师比较头疼的地方。在讲授该节内容时,我将学生6人一组分成7个小组,让他们课下准备,根据各种票据的结算程序自编、自导情景剧,把票据的流程表演出来。每组几分钟的课堂表演,几句简单的对白和签章的运行,就把复杂的结算程序诠释的清清楚楚,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意识,真正做到了“理论+技能+人文”全面的实效性。
由此可见,每堂会计课如果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一定会有的放矢,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必会学以致用。
3 从学生角度来讲
学生是教学对象, 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学生是信息接收者,是系统构成的第一要素。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兴趣是形成主动思维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当人对某种现象或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能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其实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识内驱力来自于对问题和现象产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其中奥秘的强烈愿望;为实现好的成绩产生了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为使自己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产生了附属内驱力[3]。基于高职学生的思维的特点,作为教师首先要领悟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这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其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从教学环境来讲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优化课堂环境为师生提供充分表演和大有作为的舞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期间完成与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的最短对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真实或仿真的环境就尤为重要。记得在一次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上,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杨责文教授介绍说,他们学校的会计课程全部在实训室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厚而且接受很快,效果非常好。学生还没等毕业已被各大、中小企业和事务所抢购一空。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的主渠道。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原因。最根本的应该是根据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标准,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积极性,才是保证和提高高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篇4
一、构建《基础会计》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堂实践模式的必要性
(一)《基础会计》的教材内容涉及不完备
《基础会计》这门学科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现代科技条件下,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而《基础会计》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的阐述,却缺少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学习的陈旧教材与现代会计的技能需求相脱节,这就导致教材无法适应现代化环境更新的需求。会计信息电算化在诸多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这就要求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必须在知识结构上积极创新,构建可以充分迎合现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际技能的学习。
(二)促进《基础会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要求
传统的基础会计的课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老师一味的将理论知识生硬的塞给学生,学生被动的吸收教学内容,无法充分理解理论内容的应用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必然会存在诸多矛盾个体。如:实践过程与教材内容的知识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很多实践操作练习没有理论指导;存在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不得当的现象。因此,积极构建《基础会计》在职业学校的课堂实践模式,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实践操作与《基础会计》知识内容相结合,能有效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弥补理论知识内容没有涉及到的知识。
二、《基础会计》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堂实践模式的应用
(一)构建《基础会计》信息实验室的模拟练习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操作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实验使得每一位学生完整参与整个流程,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学校要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模式应用上,积极构建实验室的模拟情景教学的环境。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模拟部分会计的工作环境,针对企业会计管理的任务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共同为实现老师既定的会计工作目标集体努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到未来会计工作环境中去,积极探索会计工作流程中该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对会计信息失真而造成整个团队工作信息失去精准性的严重意识,鞭策学生在步入会计工作中工作态度更加严谨。情景再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教育,从而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针对《基础会计》学科的教学形式而言,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多,这就要求老师要下功夫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创新,积极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环节中来。职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有助于其在未来的会计专业领域工作中不断学习研究,熟练掌握最新的会计信息和处理方法。基础会计教学中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由于职校学生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老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在会计工作中,对团体合作精神的认知、对集体的力量和互相协作意识的加强,避免步入社会以后出现自我意识过强的不良现象发生。课堂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与模拟实验室的模式有一定程度上的培养共性,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更加为学生所接受。
(三)结合会计工作案例分析,巧设问题进行实践应用学习
举例教学是传统教材和教改教材都提倡的教学引导手段之一,通过设定案例问题展开课堂知识内容在实践运用中的探讨,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会计工作的经验之谈渗透入教学内容中。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内容学习意识差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弥补学生在会计理论知识认知上的不足。学生在分析案例和解决老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会计知识进行搜索定位,有助于学生复习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锻炼学生在会计信息工作中,对会计信息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培养。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要求在会计处理上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老师要在案例选取过程中谨慎迎合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要求案例要有实践操作性,学生能够可以对案例进行分析之后,亲自对分析结果进行实践判定。通过案例分析与解决提出问题相结合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模式的教学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辅教具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基础会计》学科的教材内容设定的针对性不强,系统知识设计不全面。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创新教学方法之外,要注重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会计行业的技术实践要求越来越高。学校要加大对教学工具的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弥补一些无法进行的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对教材内容涉及的实践活动进行视频详细观看,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知识内容的应用范围。在对《基础会计》学科进行实践模式引导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计算机的使用。尽量争取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中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要按时对陈旧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个更新换代,避免由于辅教具的不完备影响教学效果。老师也要在辅助教具的帮助下,革新对《基础会计》学科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模式的应用环节不断进行丰富和创新。
总结: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这门学科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结合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的针对性,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调整,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在对职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注重其应用环节上的不足之处,及时找到迎合新教改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进行会计专业教育,这也是职业学校良性发展要素之一。使即将走入社会的职校学生能更好的胜任会计工作,进而为社会会计工作行业的供求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奉化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熊薇,谢爱平.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7,(2)58-59.
篇5
何为智慧课堂,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倡导的是开发学生智慧,着力实现传统知识传授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的教学理念,是对知识灌输型教学理念的创新。以教学信息化角度而言,智慧课堂体现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教学环境智能创建,是对传统课堂机械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总体而言,智慧课堂是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和工具开发学生的智力,两个层面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2会计专业实施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2.1提升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效率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为会计类专业课程安排了尽可能多的学时,可是对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核心课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理论知识传授过程有效有趣,实训和练习环节充分合理是目前的教学难点。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课后指导和复习缺乏系统性,专业核心知识掌握度不高。而智慧课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等限制,充分利用当前各种信息技术资源,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师生互动有效精彩,展现出生动、具体、形象的教学场面,实现了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2.2助力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
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分层分类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打破班级界限、重划行政班级,并为此制订新课标和授课计划,实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却阻碍重重。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超过本科线的高中考生,也有参加技能高考的中职生源。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出现“一刀切”等现象。如何制定合理的划分标准,确保水平能力相当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实现教学同步还存在一定难度,而且相同水平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考证、就业的需求又不尽相同。有些学生追求学以致用,毕业后获得毕业证顺利就业;有的学生想要进入本科会计专业继续学习;有的学生想要学习相关会计考证的知识,取得有含金量的会计类证书,目前的分层分类教学尚无法满足如此个性多样的需求。智慧课堂是教学信息和学生知识实时匹配和更新的过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求,进行知识有机衔接和组织,从而更好地掌握会计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使课题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多样化、思维个体化、交叉化和综合化。
2.3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课堂趣味
如果说90后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那么00后学生就是移动时代的宠儿,面临着网络的各种诱惑与冲击。会计专业类课程大部分为理论性讲解、会计分录记忆,趣味性低,学生集中注意力较难。传统的大单元、大粒度的课堂实录式视频教学资源,录制简单,冗长乏味,在碎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无法满足学生的“注意力模式”,特别是在泛在式学习环境下,学生对个人定制教学的需求更为迫切。智慧课堂学习场景生动、教学设备先进和课程资源丰富,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化、移动化、感知化的学习活动中灵巧、高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一个合作、创新的理想环境。
3会计专业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在智慧课堂中得到了有效实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主要分为以下4个方面:
3.1课前学习分析与评估
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课堂派等移动端智慧学习工具上,教师通过平台向学生推送微课视频、学习课件、预习测试题等预习内容,并在平台上完成学生考勤记录、成绩查询统计和作业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行为数据,是教师进行课前教学诊断、个体学习决策、形成性评价、精准资料推送和和自适应学习服务的有效依据。一方面,教师可以精准掌握学生学情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完成教师推送到平台上的预习任务,参加测试并提交,还可以通过平台记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学习。
3.2课后适需学习服务
对于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而言,智慧课堂提供的个性化适需服务深度契合了学生的需求。通过挖掘与分析智慧课堂平台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行为数据,全面客观地完成每个学生的学习偏好、学习进度、优势与不足的个体画像,在此基础上向学生精准推送符合其需求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同时,在现有便捷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智慧课堂能够让学生舒适地沉浸智慧环境中,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发展需求有选择地开展自主学习。
3.3构建无缝学习环境
O2O全称为OnlinetoOffline,意思是从线上到线下。在智慧教育中,行为能力和创造潜能培养最终要回归到智慧课堂中充分实现,包括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也都必须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考验。因此,智慧课堂功能要得到完整体现还必须借助O2O理念,构建无缝学习环境。如此一来,学生通过线上的信息平台中享受多样化、自主化的学习服务,接受知识的传授并内化,在线下的实体课堂里,通过教学面授,完成知识外显与迁移,引入财务共享VS实时会计、会计工厂VS云会计、会计内核变革、三维会计逐步实现、网络会计监管新模式等最新会计领域知识理论,共同促使学生智慧能力发展。
4会计专业智慧课堂教学实施
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互联网的使用,各类以移动端为载体的学习工具在课堂中普遍应用,丰富了智慧教学形态。移动端智慧学习平台大量出现,有效补充与完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课堂考勤、作业批改、过程考核、成绩统计分析等多个教学环节。
4.1移动端学习工具的智慧功能
“以智慧职教云课堂应用于财务管理课”为例,教师可以创建财务管理课程并生成邀请码,学生通过扫码安装云课堂手机客户端,自动进班成功。教师在手机端直接浏览学生姓名、学号、班级、联系方式等多种基本信息,还可以按需将学生进行分组。班级创建完成后教师可以在云课堂平台上学习资料、公告、布置作业、设置考试等信息,以便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学准备和任务要求。同时,云课堂对接教育部一百多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引用各种高质量课程资源为教学所用,也可以自行上传课程课件、视频、习题等,学生通过手机端浏览学习。云课堂在作业、时间设定、作业、即时批注、多形式打分、成绩统计等也体现出智慧特征。
4.2移动端学习工具的智慧互动
移动端学习工具互动功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探索学习理念,突破传统课堂互动的形式和空间限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云课堂上进入头脑风暴版块,提前发起课程相关知识点讨论,学生在课前即可了解课程的重难点。线上话题讨论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与平台,帮助学生自然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能在课前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和讨论重点,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传统课堂中的学生通常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各因素都使课堂互动难以充分实现。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理实一体课程,利用云课堂移动端中的互动功能不仅可以在课上开展抢答、举手、投票等多种互动形式,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与课堂活跃度,还可以即时进行评分,改变被动式学习方式,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4.3移动端学习工具的智慧监督
移动端学习工具的监督功能主要体现在日常考勤、课堂测试与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智慧特点。课堂考勤对学生课堂纪律具有约束作用,利用云课堂考勤可充分实现智慧平台的监督功能。近年来,会计专业招生势头良好,各年级班级较多,财务管理课程等核心课程通常都是大班上课,如果使用传统点名方式必定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云课堂通过一键签到、手势签到等基于信息技术的签到方式完全适应00后学生的学习习惯。云课堂可以有效实时发起问卷、投票、考试等监督互动的智慧功能,整个课程的考核内容及结果有据可查、完整记录,并能以数据的方式导出。云课堂的智慧监督有效节约了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时间,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使用移动端学习工具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篇6
关键词 :出纳教学;课堂教学;出纳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09-02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王杏云(1969-),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出纳实务》是高职会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出纳工作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出纳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流程;掌握出纳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便实现学校学习和实际的出纳岗位进行零距离对接。《出纳实务》这一课程的主要属性就是实践性,即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以实际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任务,要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反映出纳实际工作中的各个关键点、各项工作任务的流程、涉及到的各种票据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教学做合一。通过场景的创设和角色的进入架起学校学习和实际岗位之间的桥梁。
一、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教学情况分析
(一)、学生所具备的预备知识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开设《出纳实务》课程时,学生都快进入实习阶段,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先修课程有《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而《出纳实务》课程中包含了以前学过的这些专业课程的内容,如果按教材从头至尾平铺直叙地过一遍,难免有炒冷饭的嫌疑,显然学生无法接受毫无新意的重复学习,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出纳实务》在整个会计专业的重要性 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首要岗位,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工作,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会计工作第一岗位”之誉。《出纳实务》在整个会计专业的课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能以为它包含了《会计基础》内容,就认为不必开设本课程,因为1、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会计基础》侧重于会计学原理,如借贷记账法原理等,《出纳实务》侧重实际的操作,完成具体的出纳工作任务,如货币资金的收付、原始凭证的填制等。2、描述的方法不同 《会计基础》介绍经济业务习惯于用文字语言描述,重点是通过写会计分录的方法来达到理解掌握会计原理的目的。而《出纳实务》直接通过读原始凭证来理解经济业务,然后要求学生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学生要实现这两种跨越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通过《出纳实务》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实现的。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课程的以上特点,教师应该重在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整合,课程教学设计上,以实际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任务,要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同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问法,情景教学法等。
(一)、内容的整合和加工
整个教学内容被分成三个主要项目:一、认识出纳岗位。二、库存现金管理与核算。三、银行存款管理与核算。每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通过细分的工作任务来学习,每个教学任务的教学资料,力求采用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仿真教学。
整个教学内容加工方面的特点是1、内容涵盖出纳岗位的全部工作任务,以便学生全面掌握出纳岗位的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出纳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设计的内容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上,已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3、各子项目设计出的具体工作任务重在可操作性、实用性、可分解性和真实性。4、设计的内容有利于训练方法的多样化和可轮换性。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提问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教学法,以赛促教法等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微课的运用、利用课程网站进行辅助教学等,力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 (通常为书面形式),并对它进行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出纳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子项目的内容多逻辑性差,如果单纯地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介绍,难免枯燥无味,我们采用如下案例,让学生来讨论:某公司出纳张某,平时勤恳敬业,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但受到同事的影响,张某开始涉足股市。然而事非所愿,进入股市很快被套牢,想急于翻本又苦于没有资金。他开始对自己每天经手的现金动了邪念,凭着财务主管对他的信任,拿了财务主管的财务专用章在自己保管的空白现金支票上任意盖章取款。月底,银行对账单也是其到银行提取且自行核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发现。至案发,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学生在看这个案例时,同时思考以下问题:公司内部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张某错在那里?违反哪些法律法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给出要求掌握的内容: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要求,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批准的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2)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3)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非货币资金账户的记账工作;(4)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审批人员相分离,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5)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个人兼管;(6)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7)负责货币资金收付的人员应与负责现金的清查盘点人员和负责与银行对账的人员相分离。
很显然,在这里,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提问法 提出疑问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善于设计一个好问题,善于提出一个好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比如在“从银行提取现金”这个教学任务中,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1、你们个人去银行取现要办什么手续?学生的回答是填取款单。2、那么企业银行账户要提现也要填取款单吗?学生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有学生会回答是填制现金支票。学生同时了解了个人和企业取款的手续上是不一样。接下来的问题是3、现金支票怎么填?怎样避免仿冒?引入填制的日期要大写,盖预留印鉴等填制现金支票要点就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了,使得学生意识到在填制现金支票中每一个要求都是必须的,不多余的。
3、情景教学法 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根据出纳实务来设置实验设施: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印章等都尽量与出纳工作的实际相同,尽可能实现业务仿真和操作情景仿真,让学生进入出纳“工作场所”,充当一个“出纳角色”。比如在实施“办理费用报销业务”这个教学任务时,按照经济业务的需要准备仿真的现金收付款凭证、费用报销单、现金支票(复印件)、现金收付讫印章、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印鉴,大头针等。同时进行分角色扮演出纳员、会计、经办人和领导。达到“上学如上班,学习如工作”高仿真效果。
4、微课的应用 微课具有视频化、时间短、内容精、情景化等特点迎合了网络时代碎片化、快节奏的需求。例如在“点钞技术”这一教学任务中,教师面对全班这么多同学手工演示点钞技巧,未免不能让全部学生都能看清并领会,但采用预先录制的微视频,在上课的时候放映演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各个点钞要点和难点都可以明晰地显示,并可以重复播放,也可以放在网站供学生下载,适合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使用。教师的在课堂中只需巡视检查,纠正个别错误指法就行,既节省了教师的劳动,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比如“装订会计凭证”这一教学任务,也可以用预先录制的微视频来演示整个装订步骤,展示装订的成果,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达到教师手工演示无可比拟的效果。
出纳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起始环节,是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内部职工关系的纽带,出纳工作对会计核算,经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出纳实务》课程有它自己的教学特点要求和教学逻辑规律。作为教师,在进行每个项目的教学前应充分深入研究,准备好本项目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讲究艺术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姝.出纳实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2013,(421).
[2] 李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主导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3] 郁春兰.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出纳实务>整体设计[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
[4] 唐锋.基于"模块化技能化"的<出纳实务>教学设计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2,6(6).
[5] 吴茜.基于情景模拟教学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0,(08).
篇7
一、提高高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各方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共同必修课,是进行会计职业基本核算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更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基础会计》为系列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会计岗位群职业通用能力。其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初学者掌握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其学习会计学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会计职业,并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报表等各步骤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因此,有必要就提高高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探讨。
二、如何提高高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形成该课程的特色
《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较强,趣味性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形成该课程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诚信、身心发展)为目标,以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综合运用校内校外实习实训资源提升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会计理念,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
会计专业知识具有条理性、也有不确定性,要求学生掌握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果单纯靠记忆来学习并推广运用,恐怕会造成学习的事倍功半以及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的非灵活性,因此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培养会计理念非常重要。这需要教师灵活掌握会计理念并运用自如的情况下,注重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和引导。企业会计工作是一个从凭证填制为始到报表编制为终的一个较为规范、有序、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应该源于会计工作实践,应该按照会计工作过程来组织,根据会计工作要求来设置,让学生知道所有学习内容均是会计工作所必须的,不是因为教材或学科有这些内容才要去学习。
(三)注重引导、启发,结合生活经验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讲授会计理论知识时要采取启发式为主,并且将实际生活例子相结合,企业和人生相通,人是最经济的动物,具有经济的理性,和企业追求利润的道理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要注意搜集每章的案例导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理解的难度。以实际案例办理为例讲解有关业务办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业务办理流程,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指导性,起到“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的作用。
(四)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突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为解决好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脱节,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特别关键。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并采用实物的凭证、账簿、报表具体进行操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帮助学生对会计循环的理解,整体掌握《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填写实物凭证及账簿资料,一方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特设一定学时的模拟实训课,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由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在《基础会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该部分实务性特别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掌握这部分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模拟实训课。模拟实训课采用模拟实际的证、账、表,由学生亲自动手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这种“真刀真枪”式的模拟实验,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同学们心目中枯燥无味的“黑板会计”变成了大有用武之地的真方法。
(五)注重引导学生团队精神、职业道德修养建设
在传统的观念下,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是沉默、内向、不合群的定位,为改变这种不理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工作潜能,培养更为积极的职业特色,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指出存在的偏见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更多的注意团队训练,增强合作精神及职业道德修养建设。以企业实际工作背景为依据来组织同学分组,34人为一组,每人组织做一套账,同时在他人的账务中担任相应角色(设制单、出纳、记账、主管等岗位)。从尝试的效果看,学生比较欢迎,学习效果好于以前教学方式,实践能力提高较快。
(六)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传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更新、整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工作中感悟到: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必须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将具体的职业技术知识融入到各教学单元的课堂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这一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繁多,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仿真、情景录像、网络教学、学生主体教学法以及到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勇敢地承担起来,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为教育的明天,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邵瑞庆.会计学原理教学的若干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8).
篇8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25-02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由于它在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业成绩、培养合作意识和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合作学习已在各学校得到广泛推广。
一、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要求会计岗位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因而模拟一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至少需要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四个角色,四个角色的权限、职责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取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在四个角色间不断地进行转换,在完成不同的操作任务时需不断变化登录的用户名,例如新建账套需要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而修改账套却需要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对于初学《会计电算化》的学生而言,很容易混淆不同会计人员的权限,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惑。而实际工作中,每位会计人员都有自己特定的权限,工作职责清晰,工作流程明确。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并赋予组员不同的职责,可以还原实际工作状态,并有效地降低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的角色转换问题。
此外,中职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存在学习进度难以整体推进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中职招生竞赛激烈,中职招生已进入“无门槛”时代,中职学校基本处于“开门办学”的状态,中职新生的中考成绩从500多分到几十分不等。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有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依然感到迷茫、困惑。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掌握技能。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某种形式的重组,实现了认知精致,教者与被教者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进而实现共同提高。
二、合作学习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的实施
1.合理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是指把学习成绩、能力、个性特征、社会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这使得小组成员可以互补,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提供了可能。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接触。因而任课老师可以结合班主任的评语、各科课程成绩、平时沟通所了解的信息为依据,参考学生的个人意愿,合理分组。组内异质会连带产生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避免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搭便车”现象,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2人、3人或4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较为适应,也是普遍采用的模式。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内容及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学习“系统管理、基础设置、日常核算”时,可采用2人分组的模式。一方面,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在学习“期末处理”时,可采用3人分组的模式。“期末处理”涉及的操作员有出纳、会计、账套主管,3人分组可以使每位组员都有明确的角色,避免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面临的角色转换问题。
2.选择恰当的方法。合作学习有切块拼接法、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共同学习法、思考配对法等十几种常用方法,每种方法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各不相同。任课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前期,由于学生对财务软件还很陌生,且缺乏合作意识与社交技能,可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以“系统管理”模块为例,先由教师为全班同学演示、讲解,然后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竞赛,学生同其他小组的成员开展竞争,以为各自的小组赢得分数。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中期,学生已经对财务软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且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能,可采用切块拼接法。以“期末处理”为例,学习小组中的每位成员扮演一定的角色(出纳、会计、主管),然后,各小组中扮演相同角色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在一起共同讨论学习相应的学习内容,直至掌握。最后,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教会其他组员。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后期,学生已经具有了参与合作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共同学习法。以“财务报表”模块为例,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财务报表的新建与生成,最后,小组共交一份财务报表,按照小组的成绩接受表扬和奖励。
3.规范合作规则。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责任的“责任扩散”现象,小组就会嬗变成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角色。如在2人组时,角色分为操作者和检查者,操作者进行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检查者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掌握程度。在3人组时,设置领导者、检查员、联络员,领导者引导小组活动以确保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检查员监督小组成员活动以保证所有成员参与活动,联络员负责与教师等小组外部人员联络、沟通。其次,制定活动组织机制,规范小组学习行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在合作学习小组模式下,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合作小组之间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需要融洽合作,每个学生既要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与技能,也要学会倾听意见、接受帮助。为此,每位学生首先要进行自我管理,独立思考、认真练习、不玩游戏、不扰他人;其次要互帮互助,虚心请教、尊重诚恳、关心同学、热情细致。
4.加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以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角色出现,但这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降低了,相反,教师要承担起更大的指导和调控职责。首先,要加强合作技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缺乏社交技能会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发展。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按照从易到难、有计划地教授学生小组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即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其次,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使用电算化软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设置权限时没有选择账套而使小组其他成员无法以该操作员身份进行操作,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
5.完善评价机制。首先,评价内容要丰富化,合作学习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如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评价合作过程,如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此外,还要加强对学习表现较差学生的呵护与关注,注重过程跟踪评价,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只要学生比过去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是一种自我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反思自己的合作情况、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创新,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与进步。组员互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主要从合作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等方面进行。教师评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测试、成果共享、合作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进而评价个人和小组。
三、小结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合作学习理论源于西方,其与我国的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差异。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及方法的接受还需要经历一个认同、接纳、创新的渐进过程,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控。
[本文为广东教育学会2014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GDXKT31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1997(2):33-36
[2] 蒋波,谭顶良.论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在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11(6):33-36
[3] 朱丹.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视域及其教学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34-136
[4] 凌锋.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9):74-75
篇9
一、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1.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环节在会计教学中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想要在众多的毕业生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应该突出其实践环节的优势。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职学校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有很多人认为,教育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环节只要稍做了解就可以了,具体的实践操作应该等到工作以后慢慢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采用文字的方式表达经济业务、T型账户等,以此讲解会计账务处理,普遍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环节缺乏重视。这样就会导致原本实操性很强的会计知识变的很机械,对于原本基础就很差的中职学生接受起来更加晦涩难懂,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现在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是加以辅助,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都是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中心,有很多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会计专业教学中如果单纯是教师讲授,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时间长了就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由于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因为很多教师都没有真正的从事过会计工作,所以对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了解的很少,这样就很难让学生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到一起。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让中职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而且可能时间久了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来看,首先,中职学校的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比例搭配不够合理。很多中职学校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在教学条件上也受到一定层度的限制,没有把实践环节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如此,必然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其次,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大多不能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另外,会计专业的教材根据政策的变化可能每年都会有所不同,然而,很多学校教师为了方便备课,使用的教材都是几年不变,这样学生就不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财会政策,可能学到的都是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1.转变中职传统的教学观念
只有从思想层面发生转变,才能切实做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想要转变中职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人才观方面,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因此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作为中职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其次,在质量观方面,传统的教育认为学历对于学生很重要,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相对于本科学校的毕业生自然就不可能有足够的优势。中职学校必须摒弃这一传统的观念,由传统的学历本位思想转变为能力本位,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最后,在教学观方面,传统的教学观念普遍强调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不管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不是有用、是不是能用、是不是会用。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中职课堂更像中学课堂,一般都是教师引导式学习,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课堂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可能会与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互动,而有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学生一直都在听教师讲。想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或者可以进行课堂翻转,变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课。让学生自己讲课不但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主要的是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可以把教学任务分成小的模块,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模块,由学生自己讲授自己负责的模块,每个小组可以进行互评,发现不足,取长补短。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消化所学习的知识点。
3.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进行设置。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轻重选择上,中职学校应该更加侧重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处理实际工作中的会计问题,因此要保证一定的课时量。另外,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提高会计上岗证的通过率。会计专业上岗证是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敲门砖,中职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把会计上岗证考试课程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中,但是也要避免课程设置重复的问题。中职学校的课程不应该重复的讲授基础知识,应该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若要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提高教学的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很多弊端,因此,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现代社会新兴会计专业人才的关键,我们应该秉着现代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中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10
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组织和设计上,做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小课堂教学上,实施起来却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现在各高职学校大部分教学机房是50-60个机位的机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一个老师在整个班级一起上课,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师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操作,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大部分情况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学,造成学生只顾记操作步骤,没时间思考下一步怎么做,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等,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情况决定了应该使用何种方法。尽管教学方法比较多样,但因本课程是一门既会操作又懂维护的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以上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固然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仍显不足,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会计电算化的跨学科复合型决定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一方面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要有融会贯通的计算机知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精通掌握这两门学科的老师少之又少。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多由从事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承担,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知识,所以无法把会计软件在企业财务预算和决策中的作用讲深、讲透,尤其是涉及软件开发的知识点也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他们可以很清楚讲解怎么运用,但是会计方面的知识欠缺,致使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仅具有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方面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和国内大部分其他高职院校一样,复合型的该课程教师稀缺,所以也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
大课堂教学,是指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的一种教学形式。从纵向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具体为:课前尝试探索学习、课中交流互动学习和课后实践应用学习。从横向看,将具体一节课中的课前、课后两环节延伸到课外,使课堂更加丰富和饱满,更具探索实践的时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篇11
教学模式;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会计实务
经济越飞速发展,会计就越重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行业会计实务课程的开设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突出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行业会计实务》主要涉及施工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饮食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运输企业等行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兼顾实用性和专业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门多元化企业财会人员必修的业务课程。然而就现阶段教学现状来看,笔者发现高职行业会计课程存在一定的失调状况,不仅教学内容陈旧,课堂管理难度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也严重影响了会计实务的教学质量和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课时内,通过改善教学模式以及师生的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与之能力相匹配的岗证能力,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一、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有效性的因素进行阐述。
(一)教师因素
首先,行业会计实务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师没有及时的对知识更新换代,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在备课时在网上下载课件,经过略微修改或调整后直接用来讲课,十几年的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与时展严重脱节。其次,很多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出勤率,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了很多“硬性”控制和约束,导致个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唱反调”,使师生关系逐渐僵化。
(二)学生因素
首先,较之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质量起点较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使生源标准逐年下降,使得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集聚一堂,为会计实务课堂教学带来较大难度。其次,行业会计实务教学通常采用大班授课制,由于学生性格、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使课堂管理和秩序的维持变得不再得心应手,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进程慢,较差的学生觉得跟不上,甚至会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此外,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值得关注,很多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学习时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这个科目,学了有什么用,从而导致学习热情和效率大打折扣。
二、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更新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
提高行业会计实务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双重配合,共同努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重新认知自身的角色。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还要扮演财务经理的角色,使教学内容与经营过程挂钩,将企业中可能涉及到的业务以及交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也要有双重身份,既要听从老师的指挥,也要扮演员工的身份,在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电算化操作任务。其次,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根据具体的业务案例,如采购、销售、存储、核算等流程,在教学中将这些流程穿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加强对经济实体的认知。而角色扮演法指的是设计特定的场景,由学生扮演存货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员等角色,使其对会计这个岗位有更深层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二)创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校方的积极配合与资金支持,建立高标准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在虚拟财务室、POS实训、ERP虚拟经营实训等环节,循序渐进的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也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的环节中来,达到教学与实际会计工作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长期的合作,让学生去顶岗实习,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课程成为学校与市场的柔性接口,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入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星宇.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CS系统的有效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2]黄昕.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6.
篇12
企业会计是中职课程中比较难的学科,很多学生谈企业会计色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存在以下不足:(1)有的学生基础薄弱,上课听不懂则发呆或睡觉;(2)教学设计层次性不够,学有余力的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其才能;(3)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4)考核形式单一,不注重过程,学生积极性不高。
微课短小精悍,可使学生在注意力的黄金时期学习到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操控视频,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翻转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完善知识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为考核形式的多元化提供有力依据。
(二)企业会计知识呈单元化结构且实践性强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可行性
企业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本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知识点呈碎片化结构。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遵循课本章节讲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与课程特点不相符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利用微课对企业会计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打破原有碎片化结构,把相关内容系统化呈现是企业会计教学必须探讨的内容。学生利用课下学习,节省出大部分时间用于亲身演练,是增强各项业务处理能力的必经之路。
(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PC、手机等客户端的使用为学生大量在线观看视频提供可能。各种录屏软件的开发如Camtasia Studio为教师制作微课提供了方便。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鉴学校以及各大开放性网站的云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开发、以及监督学生学习。
二、企业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以“应交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为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活动:编写教学设计并制作微视频,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2.学生活动:观看微课及相关教学视频;完成相应课前练习;记录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
(二)课堂教学
1.快速回顾、确定问题。让学生快速回顾微视频的重点内容;挑选学生在观看视频和课前练习当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板书。
2.习题讲解、各个击破。用PPT讲解课前练习题,讲解过程中,与板书上列出的疑问一一对应划线解决。
3.小组协作、完成任务。
任务一:重点凝练
【要求】根据课堂练习讲解进一步提炼本节课的重难点。(5分)
任务二:沙场练兵
【案例1】大海公司为家电生产企业,共有职工300人,其中生产工人200人,行政管理人员40人,销售人员60人, 2015年4月份以其自己生产的某种电暖气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每台电暖气的成本为800元,市场售价为每台1000元。大海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要求】为该企业编制相关会计分录。(10分)
【案例2】假设上述发放给职工的电暖气为2014年公司以1000元/台从金太阳公司购入的,购进时已做进项税抵扣,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该如何做会计处理?(10分)
【要求】(1)小组讨论后,呈现结果在大白纸上。(2)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成果。 (3)按照展示情况及教师点评完成组间和组内评分,小组间评分表如表2所示、小组内评分表如表3所示。
任务三:课堂拓展
【附加题】自编一个案例,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15分)
(三)效果评价
针对教学班(48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调查。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微课对知识点的讲解简单易懂,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模式下,能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掌握知识;合作学习法,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效果较好;唯一的不足之处是评价过程把握得不是很理想。
三、“微课+翻转课堂”在中职企业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把视同销售业务的涉增值税处理这个较为难掌握的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整合之后讲解的更为透彻,学生的理解也更到位;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开发出较高水平的微课,这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充裕的时间做后盾。其次,专业课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有待提高,有好的想法但受限于微课制作水平,耗费大量的时间尚且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效果。最后,合作学习的评价过程比较难以把握:一方面学生的合作及表达能力欠缺;另一面教师自身处于探索阶段,整体评价不够到位。
(二)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挑战
翻转课堂建立在微课的基础上,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中职学生大多自律性不够好、单纯的课前布置任务效果不好甚至起不到任何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是完成知识内化的重要过程,此阶段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初次尝试发现有的学生浑水摸鱼,协作过程中学生的分工以及表述等能力都亟待提高,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势在必行。
篇13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多年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作者进行了长达四年,涉及十二个班级,720人次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的存在问题,通过在课堂中植入生本教学理念,职业素养课程精粹,启动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意识,以主动快乐学习为基调,以建立学习信心为助力,并通过以下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有效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一般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进行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时,常见的情况是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课堂上玩手机,发呆走神,睡倒一大片等,老师成了唱独角戏的。而到了指导实训,自主实训的阶段时,由于学生前面没认真听,导致在实训中遇到很多麻烦,老师这时又成了繁忙的“救火队员”,在实验室来回奔忙,一个简单的问题要回答上百遍,一些的操作步骤总有学生怎么都弄不懂,同时经常出现非法操作、系统错误、死机等问题。得到的教学结果是,老师教的心力交瘁,学生学的不明就理。很多学生在毕业时虽然都通过了学校的电算化实训考核及财政局的资格考试,但实际上也只停留在对某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充其量只能将老师提供的几套实训题机械地输入电脑而已。据毕业的学生反馈,在工作岗位上,很难运用学过的知识,也没有独立承担工作的自信。而有的用人企业也曾反映,一些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这些情况在很多中职学校都普遍存在。由此看来,中职学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较低,学生并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掌握实训技能,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究其原因,中职老师普遍认为中职学生从初中升上来,对于职业实训教育接受程度不高,学生经常出现厌学情绪,动手能力差等原因导致实训课堂教学实效性较低。
二、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由此可见掌握会计电算化实训技能,是社会企业对于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目前的教学效果,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企业更欢迎那些能和职业需求相对接的准职业人,而不是这些要在企业像学徒一样重新学习会计及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的懵懂学生。要增强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吸引力和回头率,会计电算化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则非常有必要检视目前的教学瓶颈,想方设法培养中职学生,使其到企业“手能动起来,活能干起来“。针对这一问题,作者认为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这里就如何有效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实效性谈几点看法和实践经验。
三、提升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