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小学补习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校外补习教育主要指中小学生参与的学校正规教育之外的课程辅导或补习活动,它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虽然到目前为止,补习教育存在的合理性还有待商榷,但其火爆的背后必定有其成功的缘由,本文试图通过透析校外补习教育的兴盛阐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学校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众所周知,校外补习教育的教育形式与正规学校的教育形式不同,多以小班授课或一对一辅导见长,易于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补习教师不仅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培优”,而且还能够在尊重学困生的基础上进行“补差”,将趣味性和课业内容结合起来,教育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补习教育的老师一般不是先武断地让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是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知识和方法来适应每个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纵使补习教育的师生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之上的,但补习教师往往能够将知识与方法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一并授予学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花钱在补习课堂上“买到了民主和自由”,姑且不论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单就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敢于跟教师进行讨论这一点精神氛围而言,就与正规学校有诸多不同。虽然当前学校也鼓励学生提问、发问,但大多教师愿意回答“体面的问题”,亦即说,如果学生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一方面教师可能不予作答,另一方面,基础差的学生本身也可能会因为自己过于简单的发问丢掉了“做人的尊严”,往往就会碍于面子而不敢提问。
另一方面,补习教育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上能够灵活自如,因材施教。补习教育机构的教师在因材施教时,不仅仅囿于对学校课程的教学安排,而是能熟练地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程;不仅能够根据一定的教学进程拓展其他相关的知识内容,而且能够把对知识的学习从专题延伸至综合,能使知识的讲解摆脱教案的束缚,能让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理解化”,让学生一听即懂。诚然,也并非所有补习教育机构的教师都能如此因材施教,但相对而言,大部分补习教师都能尽职、灵活、不失幽默地因材施教。虽然正规学校的很多教师教得也很卖力,却难以突破照本宣科式的桎梏,不善于归纳和总结,不善于对知识进行理解性的自我构建。由此反观当前的学校教育,基本都是标准化的大班授课,无论是针对每个学生所持疑惑问题的解答,还是结合教学进度进行灵活的自我构建,都是很难展开的。在学校较大规模的班级中和班级授课形式下,学生个体的需要很难得到重视和满足。现如今,大多数中小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背诵,对学习本身很少感兴趣,得高分是他们唯一的学习动机。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当前虽然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在教育实践上还不够精进,迫于升学压力,学校教育还没能真正扭转“假启发式”的局面,依旧没有打破“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
二、学生课业评价方式片面
如果说补习教育的兴盛是由应试教育模式直接导致的,那么当前对学生课业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应该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外补习教育形成的规模越大,生成的影响范围越广,昭示着应试教育的“运行轨迹”就越明显。虽然校外补习教育也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换言之,补习教育的存在也是与学校应试教育相适应的,但补习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学生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的领跑者。长期以来,大多数补习教育机构均把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作为补习教育的第一课,他们能帮助学生找到跟进学习的切入点,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不管基础怎么样,学生每解答对一个小题目,每获得一个新的思路,哪怕是不成熟的,都会得到教师的极大鼓励。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尽管补习班也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尽管补习教育没有摆脱为提高升学率服务的窠臼,但客观上它不仅为“吃不饱”的学生准备了他们需要的知识,而且也为“胃口不好”的学生开启了学习的欲望。
应试教育异化了教育的本真,扭曲了对学生的评价。虽然我国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改革已推行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引起了教育思想的更新,但依旧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教育教学依然没能脱离高考的指挥棒,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虽然考试制度是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出发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却在客观上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扭曲了对学生的科学评价。随之也派生出很多负面的评价“视角”,譬如,在家长眼中最好的孩子是能考高分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最好的学生是升学有望的学生,为了成绩,如此种种,无不扭曲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评价,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扭曲了学生正常的心理发展,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德、智、体、美、劳这“五行”并行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如今的教育“唯分数和升学率是图”,人文教育、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因为学校和教师多抽一点时间搞素质教育,就很有可能会使学生输在应试教育的起跑线上,如此一来,学校升学率不高恐怕还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入学率,来读书的人少了,学校会面临诸多“不景气”,因此,可以说,应试教育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学校的生存。从教育的最高使命而言,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大利益所在,也应是学校评价学生发展的正确途径,而如今的学生发展评价方式令人担忧,它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存在价值,更有甚者,很多学生和家长为了高考丧失了亲情和理性。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属于新时期的学生,以如此方式评价学生,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不利。
三、优质教师资源短缺
由补习教育的火爆我们大概可以推知,优质的师资应当是学生接受校外补习教育的首要选择。客观地讲,大多数校外补习教育机构的教师都能通过一种超常规的教学模式,既使知识得到传递,又使方法得到传授。因为这些教师在准备带学生的时候都立下了“带兵军令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补习教师的教学能力还算是过硬的。当前很多教育培训或补习机构多方集纳优质师资,为广大应试学生和家长召集了一大批“决胜的军师”,因此尽管看似普通的请家教补习现象,却反映出学校教育优质师资短缺的教育问题。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得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能进行畅通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学生能够深受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作风以及意志、品质的影响。目前,虽然国家在教师培养和师资培训上进行了很大的政策和财力倾斜,但优秀的师资依旧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教学的需求。这不仅表现在优质教师量的不足上,而且表现在师资布局结构的不合理上,主要体现在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布局分配不合理,城市和农村的优秀教师布局不合理,而且后者在数量上总比前者少。应该说,优质的师资是推动提升教学质量,增长学生知识和完善学生素质的关键与核心,学校没有优秀的教师,即使有再好的基础设施也只是摆设。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核心又是教师资源的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的师资配置方式也开始由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原本是基层或普通学校的优秀教师逐渐流向生活条件更好的发达地区或重点学校。当前这种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而产生的“名师短缺”现象,造成优秀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许多学生在学校没有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学生被迫接受不太适应其教学方式的教师,进而导致对课程产生厌倦,这种现象似乎只有通过校外补习教育才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四、部分教师行为乃至师德存在不足
篇2
[原因分析]“合作学习”的概念未深入人心。“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由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围绕小组或团队的共同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现象2]学生对任务的参与度不高。据笔者观察,在合作学习的任务布置后,有些同学开始交头接耳,有些同学敷衍了事,有些同学即使积极参与了,任务的完成质量却不高。结果导致一堂课内的合作学习不仅空间上施展不开,时间上也往往不够用。
[原因分析]一是教师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任务主要关注意义;(2)任务要存在信息差;(3)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语言资源来完成任务;(4)任务有明确的结果。二是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得到体现,教师布置的任务要基于学生的自身经验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三是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技巧的缺乏。
二、提高合作学习中任务布置效率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适用于合作学习,考量的重要依据是:教学任务或教学内容中是否涉及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判断、评判和表现等因素。笔者针对以上现象及其成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有关合作学习的任务布置策略。
1.立足“基”――挖掘学生原有经验
在传统的复习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是题海战术居多。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复习有明确的话题,且是基于学生自身的经验来设计问题,让他们真正想说、有话说,在寓学于乐中,复习的目的自然也水到渠成。
[案例1]
在针对“比较级”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中,笔者选取了bigger,taller,stronger,longer,heavier五个单词,它们包含了比较级中较为典型的三种构词方式:末尾直接加er,双写末尾字母加er,去y变为i加er。笔者设计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合作学习阶段,笔者布置的任务是:根据以下句子描述,小组讨论并交流答案。句子内容如下:
(1) Say some animals smaller than you!
(2) Say some subjects easier than math!
(3) Say some food healthier than burger!
(4) Find some students stronger than teacher!
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面对面地进行语言互动。各小组集体汇报所得答案,每人每次只说一个答案,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内容。例如经过讨论后,某小组对问题(2)的讨论结果是:I think English is easier than math. /I think science is easier than math.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复习了比较级的用法。
在第二次合作学习过程中,笔者引入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卡通人物: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型各具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具体参照物。笔者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如下:
(1)小和尚和胖和尚要去玩秋千,但是秋千有重量要求:重量小于50kg的人才能玩,他们俩谁能玩秋千呢?Who can play with the swing? Why?
(2)胖和尚和高和尚一起去踢足球,他们俩谁能当守门员呢?Who can be the goal keeper? Why?
(3)高和尚和小和尚站在椰子树下想喝椰子汁,谁能把椰子摘下来呢?Who can pick up the coconuts? Why?
最后由学生中相对高、矮、胖的三人合作组成一组表演场景。在解决问题中,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等特征加入到场景表演中,灵活运用比较级表达,亲身体验比较级的运用,感受将知识与实际结合所带来的乐趣。
2. 归于“整”――强调学生原有认知水平
在对某一主题信息进行分享时,主题或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保证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持。第一次使用该结构时,需要给出规范并作示范,通过合作学习落实个体责任,让每个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案例2]
在教学有关天气主题的内容时,笔者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让学生讨论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天气情况,然后谈论教师设置的问题,最后进行汇报。
(1) Find a way to know the weather.
学生讨论通过何种途径知道天气情况,有的说通过handphone,有的说通过newspaper,有的说通过computer等等,通过交流拓宽了学生的信息量。
(2)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每组学生以一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进行交流。组内学生可以交流所选取城市的气候、温度,是否喜欢那儿的天气情况等。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hat’s the temperature there?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there?
Why/Why not?
(3) Share with your partner.
充分交流后,各个小组以本组选取的城市天气情况进行汇报。
In…,it’s… The high/low temperature is … I like/don’t like… I can…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这个合作学习的任务中,教师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整合信息,既培养了学生对某个主题进行交流的交际能力,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追求“差”――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故事与教学相结合,往往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故事教学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学习单词、短语、句子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实现词在句子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围绕故事写、故事围绕兴趣选。若是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创编短小的故事,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3]
笔者让学生根据选出的字母造单词,再根据单词造句子,最后将句子编成一个小故事:This is a great game to play with your friends, with everyone taking a turn.
(1)Put your hand in the bag and pick a letter.
(2)When you pull the letter out of the bag, say three words with this letter.
(3)Then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se three words.
e.g.letter h
You say: he, hen, hat
You make a sentence: He gave the hen a hat.
(4)People in your group stay together and make a short story with all the given sentences.
合作学习强调个体之间的信息差和个体思维的差异性,以字母单词句子故事为模式的故事创编,有效地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之间紧密合作的关系,并且给英语学习增添了无穷乐趣。
4.“做”中学――开展英语综合交际活动
合作学习之所以比竞争学习和单独学习更为复杂多样,是因为它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交往任务。现代交际观认为,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以交际为目的的。在同伴交际交往过程中,平等且民主地用英语表达、讨论、决策,不仅体现了良好的英语素养,更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做中学”的理念。
[案例4]
例如,学校要建立一个“小小动物园”,笔者向学生展示已经设计好的“小小动物园”的示意图。学生从市动物园里挑选一部分动物,全班学生分组一起为学校的“小小动物园”挑选动物。
(1)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套动物图片,上面是可供挑选的动物,给每组学生发一张表格。
(2)学生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把挑选的动物贴在表格上端的几个方格里,并在方格下面的句子中挑选出为什么选择这些动物的原因。用like等动词的陈述句表示喜爱或不喜爱:I like the cat. I don’t like the snake. 用疑问句征求意见:Do you like the snake? Can we choose the elephant?
(3)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推举一人向全班报告本组所选的动物以及挑选这些动物的理由。用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的特征:It’s lovely. It’s dangerous. 用动词和情态动词来表示能力:It runs fast. It can fly. It can sing. 报告人用下列句型进行表达:We choose the…because it’s…若报告人有困难,其他成员可给予帮助。
(4)各小组代表到教室前展示完成的任务并做口头报告:挑选了哪些动物以及为什么挑选这些动物。教师将报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便最后汇总。
(5)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报告结果,挑出选择频率最高的五种动物。让学生代表把选择的动物图片贴在“小小动物园”设计图上。
(6)学生口头描述“小小动物园”,教师评价描述情况。
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习得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所需要的社会性技能,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及时反馈和讨论学生的学习行为。
5.提升“度”――拓展课外合作学习
如何让合作学习的思维模式真正贯穿到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中去,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体现出合作性与创意性,这是非常必要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各方面能力的优势互补,以及综合能力的有效整合,让小组合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完善。
[案例5]
在教学Signs we follow(生活中的标识)这一话题时,要求学生能在语境中理解公共场所的标识名称,如telephone,toilet,restaurant,exit,entrance等,并能在正确运用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标识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在布置有关家庭作业时,教师可设计课后合作学习的任务:
(1)Read the passage on the sheet and try to repeat next class.
(2)Write: Find signs we follow in groups (places signs meanings reasons)
教师让学生找找其他常见标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成员记录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标识的,有的成员描述标识的意义是什么,有的成员思考标示这些标识的理由又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较完整地描述公共场所的不同标识,体会只有人人遵守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生活才会更美好,社会才能更和谐。
创意性的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主动去发挥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出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好点子、好思路。学生得到实践与创新的同时,也让教师布置作业的创意性呼之欲出。
篇3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这五年中,笔者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经验教训的确不少。在这里,就将笔者这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收获谈几点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深刻地意识到,尽管语文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形式多样,但总结起来只有两点: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与“不变”。其实,小学语文教学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相对稳定、很少改变的因素,这就是即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正确理解和熟练用运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识字、阅读、写作、听说几方面达到合格的程度;同时,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和提高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文化素养。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尽管不同的教师对这个基本任务的表述和解释各有不同,但我认为实质并没有多大差异。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小学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实践,而这些都是在实践中反复磨炼的结果,并没有捷径可言。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编入了大量精选的好文章,同时在“语文天地”中还指定了课外阅读的书目,设计了许多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内、外写作活动,这就保证了基本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在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指导下,让小学生认真地去识字,认真地从事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这是无可代替的。同时对丰富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十分有必要,而且还大大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看到,许多好文章本身含有丰富的人文因素,这些并不需要教师外加太多的东西。例如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景阳冈》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引导学生理解“武松”这个人物的某些精彩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体现,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中所蕴含的“变”与“不变”。扩展开来,还可以欣赏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较学习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还有《将相和》中各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小学生在写作中模仿的好作品,还有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丁丁和牵牛花》,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学生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后,丁丁和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活灵活现,这都是孩子们学的楷模。
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学还含有另一个因素,一个相当活跃、时有变化乃至重大改革的因素,这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和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等。
(1)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语文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小学语文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这是教师在小学语文中把握“变”的一个关键。
篇4
一、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综述
1.关于对德育的认识与管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地位、任务总体上是趋于认同的,但存在着社会、家庭与学校认识不同步、不一致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得比较牢固。但是,有的学校还错误地认为教学工作上去了,分数成绩上去了,学校的德育就无可指责。
从学校内部的管理看,大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抓得较紧,强调德育的计划,保证德育的活动时间,明确方方面面的责任等等。但是,学校形成的德育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以校长挂帅、班主任为骨干、课任教师全员参与、党团组织积极配合的德育工作系统还流于形式。
2.关于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从德育的范畴看,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都成为学校德育涉及的领域;从具体内容看,传统美德教育、国情教育、“五爱”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纪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30多项内容都进入了学校德育。丰富的德育内容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如何整合极为广泛的内容,推进学校德育课程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过分强调思想改造,片面强调“晓之以理”的灌输,忽视通过“循循善诱”去激发学生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机制,经常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学生道德发展的自我需要和内在机制对立起来。因而大多数校长和教师仍然长于“管”和“灌”,而短于“放”与“导”。
3.关于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总体上讲,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是我国中小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基本特点。但是,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作用更为明显:他们政治上关心国家大事,但对了解和参加政治活动缺乏热情;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有强烈的独立自主需要,却对学校的马列主义世界观教育有逆反心理;苛求社会和他人为其提供更多的条件,却缺乏社会责任感,更缺乏感恩意识;他们生理的成熟、能力的发展先于心理的发展和社会的成熟,却盲目自信,认识事物只会横向比较,不会纵向分析,处理事情自律少、规范差。这些缺陷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国外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1.时代主题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2.综合化趋势
公民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共同课题。目前国外在德育理论中都注意到多学科基础的综合,力图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新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和补充。美国已形成了传统方法(即理论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方法(通过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3.适应性趋势
国外德育非常强调适应性,有人称之为“适应道德教育”。新加坡在编制道德教科书的过程中,不仅对在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而且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还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反馈性调查,制定出一套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学生成才需要的道德教育计划和内容。
4.实用性趋势
美国学校德育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轻理论,重行为;轻说理,重管理”。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德育方案都力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有的把道德教育教材编制成易于操作的程序。
5.素质教育趋势
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是国外德育的普遍发展趋势,在各国的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德育方法的应用中,都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整体素质。例如: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10点建议中,要求学校注重向学生传授正义、勤奋和尊重他人等美德,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
6.重视传统趋势
当代世界范围内激荡着一股“传统热”、“寻根热”、“儒学热”,成为国外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立足点
1.立足于德育的主体性建设
德育的主体性主要是德育工作主体和德育对象主体。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德育对象主体是学校的学生。要使德育工作者的职能由单向灌输现成的思想道德理论转变为关心、指导、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使自己也受到教育,获得发展。由此,德育工作主体的角色也相应地要由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受教育者主体德性发展的“良师益友”、“人之师表”。
2.立足于双向交流的德育过程和方法
德育不是居高临下单向灌输,是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的互动过程。把德育作为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相互作用并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实现的活动,真正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亲密友爱的关系,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和成长实际出发,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唤起受教育者内在道德需要和思想自觉;优化环境,交流情感,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动人心弦的共鸣中主动实现思想道德的“内化”;教育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让他们在开放的情境中锻炼自辨是非善恶、自主正确选择价值和行为的能力,在生活里学会自我修养,在思想道德上不断适应新的客观要求,则是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重要举措。
3.立足于生活化的德育内容
德育要贴近、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和现实生活,把体现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构成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受教育者并使之成为他们由衷的需要、喜闻乐见因而卓有实效的具体教育内容系列。
4.立足于开放式的施行方向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和多元多彩多变的现代世界,德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为了造就开放社会中能够自学自强自律的思想道德主体,而让受教育者置身于开放的教育环境和过程中,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开放中,不断实现着自己的发展和更新。德育思维的变革也要开拓新的视野,不断吸收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德育内容要有一个基础性相对稳定的系统向时代和生活开放,不断从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中吸纳新鲜的思想道德养料,关注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思想道德上的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和新热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张扬,思想道德批判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实现德育内容的不断创新。
篇5
羽毛球这项体育运动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并随着它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我国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羽毛球也逐渐的走入了更多的高校课堂。在羽毛球训练中的肢体训练和步法训练不能够协调与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羽毛球教学的质量,限制了学生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了解羽毛球步法训练的重要意义,加强羽毛球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
一、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从世界性的羽毛球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世界冠军得主不仅具备良好的手法和身体素质,而且步法水平是非常的高超的。更快速、技术水平更全面并有突出的技术特长是整个的羽毛球运动技术正在发展的方向,这个整体的发展方向对于羽毛球的练习者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技术水平是不行的。步法训练是羽毛球教学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并且会影响到羽毛球练习者的整体技术水平,只有对最基础并会影响整体的技术熟练的高水平的掌握才能够在比赛的场地上占据优势,掌握住更多的主动权,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进行有效的防守以及进攻,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
(二)是锻炼身体素质,保障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安全的必要所在
羽毛球这项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对抗激烈的体育项目,对人的整体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的是全身的素质,包括身体的力量以及速度还有应变能力、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等等,熟练的步法训练和有效的掌握对于练习者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在比赛的过程度适应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适应高强度的比赛过程,防止由于特殊情况导致的运动造成的肌肉拉伤等各种伤害。
二、如何加强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
(一)关于步法训练教学的加强与完善
第一,羽毛球的步法包括很多,主要有垫步、登跨步以及并步、交叉步等等各种步法,这些基本的步法在比赛的过程中需要灵活的综合运用各种步法才能够掌握住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步法的训练应该从最基础的步法开始,熟练的掌握各个基础的步法之后,通过教师的教学训练使得各个基本步法得到综合的训练学习。有次序的按有慢至快的速度进行训练,利用好各种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运用多媒体辅助高校羽毛球训练的教学。在当前的搞笑羽毛球训练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单一的讲解方法去教授步法训练,这种单一的讲解方式不能够用很直观的图像、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当教师讲解到起跳的相关知识时,从起跳到腾跃的这一个阶段在讲解时不能够很主观的进行表述,而如果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则可以对整个的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定位,从而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直观形象的过程,偏于学生观察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部分,在自己的日常训练之中注意到其中的各个细节,掌握住每一个基本的羽毛球运动的步法。
第三,关于步法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高校的羽毛球训练之中,学生对于其中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通过老师对理论知识更系统更深入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每一个基本步法的力学原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其步法。
(二)加强身体素质的相关练习
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也必须是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对下肢耐力的训练,下肢力量的训练,身体灵活性以及柔韧性的相关训练等等。其中对下肢耐力的训练关系到步法的训练,会影响到学生在整场比赛中的状态,羽毛球是一项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可以通过一些负重性的练习加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如蛙跳或者是杠铃负重训练等等,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而言,也同样需要各种训练对此加强,因为这是羽毛球训练之中所必不可少的身体素质之一。
三、结束语
在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步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技能在学生整体的羽毛球水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高校的教师在进行羽毛球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等特征因材施教,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并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让羽毛球的教学方式更完善更有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京,王颖.探讨跳深在羽毛球步法练习中的应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1).
[2] 王隆华.普通高校羽毛球步法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技版).2011(5).
[3] 汤志强.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步法训练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
篇6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完善管理方法
要做好这份工作,尤其是要做好一份自己不太熟悉的工作,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本学期,我几乎每天都到学生寝室、餐厅、操场,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与老师、学生交流沟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可以证实自己的管理是否正确,因为服务对象和服务者,是管理者一切指令的受益者和实行者,只有他们的反映和实施的结果,才能准确地检验自己的指令是否正确,是否完善,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管理工作。另外,还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愿望和要求,可以从他们那里吸取智慧和营养,还能够使我尽快了解、熟悉生活区工作性质和特点,以最佳状态进入工作角色。
三、加强生活教师队伍建设,发扬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生活区的工作要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生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关键。必须有一支与学校办学理念保持一致的管理队伍和具有高尚品德,脚踏实地,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具有服务意识和管理学生能力的生活教师队伍。本学期,XXX校长非常重视生活区管理工作,通过竟聘,让能力较强的教师从事管理工作兼生活教师,加强了管理队伍的力量。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我们加强了统一理念培训,业务(常规工作)培训,劳动纪律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学生方式方法培训,教职工日常行为及仪表礼仪规范培训,如何接待家长及参观者的培训等。通过培训,基本上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统一了观念,能够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思路,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提高了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提高了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生活教师的组织纪律性,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对毕业班的学生,我们从本学期以开始,就要求生活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和严格管理,要做好学生情绪稳定工作,保证学生考试时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取得好的成绩。
另外,工作氛围对一个部门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工作互相补位,提高工作效率,大家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本学期有五位老师请假,在生活教师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老师们不计较个人得失,齐心协力主动补位,没有因为老师短缺而影响工作。在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帮助,蔚然成风,特别是对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新聘教师,为了使他们尽快了解万里的办学理念,掌握生活区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程序,尽快的进入工作角色,以师带徒的方式,向他们传授方法和经验。因为生活区的工作,不是靠几个或十几个人就能干好的,而是要靠在坐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每一块木板一样高,才能保证生活区的工作水平整体提高。现在生活区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正在形成,整体意识和集体意识已经成为生活区的主流,通过我们生活区组织的那台晚会和本学期的整体工作,充分体现生活区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力求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部门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个部门就会出现无序的混乱局面,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任何凝聚力和战斗力。本学期,根据生活区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教师的工作特点,制定了生活教师奖金分配制度。目的是通过奖金的调整,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行、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优质优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对生活教师的考核,采用三级量化考核办法,即组长、干事、生活区不定期的联合检查。把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生活教师,便于及时纠错和改进,并与工资直接挂钩。通过检查评比,表扬奖励工作优秀者,批评处罚工作较差者,维护了大多数努力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树立了正气,改变了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都一样的不良风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生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还制定了生活教师工作制度,安全隐患检查制度,学生贵重物品和现金管理制度,生活区物品领用管理制度,生活教师工作程序及职责等。这些制度,非常明确的提出哪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应该如何做,对我们任何人都是一种约束和规范,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最好的保护。这些制度,只有在大家的自觉遵守下,才能保证了我们生活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7
二、营造氛围,在师生评价中不断探索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终合评价,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朱熹不是说过“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无异人也”。在我的教学中,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评价。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答分”,“舍得送分”,对于一些特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师生的鼓励声中,激励声中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课中,课尾的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三、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中不断探索学习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口语,显得尤为紧迫。
近年来,为了优化英语口语教学,使学生能够摆脱“哑巴英语”的误区,真正把课堂所学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全国各地许多英语教师尝试、总结了许多好的方式方法,其中也包括多媒体教学。本文以定西市某农村中学的英语口语教学为个案,就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并试图通过研究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去探索其应对策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一、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的多媒体化,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处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水平较低,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将以前书写于黑板上的内容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显示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相应的提高。另外,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由于缺少资金投入而较为缺乏,比如电脑陈旧,更新换代跟不上形势,许多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学习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语音室,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口语的环境,学生学口语缺乏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积极性的方法
面对多媒体硬件落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力较低的现实情况,西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师,充分利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机会,并结合网上学习、自己购买相关图书自学等方式,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能力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1.制作精美课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农村学校的学生缺乏英语口语练习的环境,因此,英语口语教学较阅读教学更为困难,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以提高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单词教学中,如何辨析he和she两个单词,教师可以用Flash来处理教材。随着优美的声音的响起,一个小男生跑上来,然后小男生的图象慢慢模糊,并逐渐变成单词“he”,继而音乐再度响起,一个小女生出现了,当她遇到单词“he”时,画面演变成单词“she”。这样生动有趣、直观明了的画面,不但避免了枯燥的说理,而且又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两个单词的区别。学生说口语的积极性也大为增强。
2.创设情境,为学生锻炼口语提供环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练习。练习是把重点知识反复朗读,虽然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新的知识,但是,机械的重复练习会使课堂变的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电脑的特征之一——“互动性”,为学生练习口语带来了活力,学生与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对话教学,可以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好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多媒体教学就成为教师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随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介入,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比如电视、电脑、VCD、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在现代化电教设备运行的情境下,让学生多看、多听,获取大量的信息,并通过大量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加深对句型、词汇的理解。从英文原声电影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和对话,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例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机、录音磁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音感;利用VCD、电视机来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
3.利用多媒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互动平台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室、改变了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易于把丰富的教学资源简洁、直观、有效地传输给学生理解,从而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加强了学生自学、复习、自测的积极性。
总之,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条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浓郁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第二语言的快乐,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说英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邓百钧.浅析中学英语口语的提高[J].学科教学,2009,(11).
篇9
Key words: language;training;teaching;problems;reasons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43-02
0 引言
语文一词,最早是由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来的。“语”主要指话、说或语言,“文”指文字、文章、文学等,简单地说,语文就是指“语言和文字”或“语言和文学”[1],是文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教学科目,也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实,指实际;训,“训练,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2]。实训,主要指职业学校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创设或利用实际生活工作场景,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工作中,或者直接通过实际训练,以获得新知识,使学生掌握从事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是一种以实际练习或者实践为主要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在高职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尤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而广泛的应用。
可这种较为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高职学校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实际教学中,常不受待见。语文教学中基本不用实训教学,多还是沿用近似普通中学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传授类似高中或大学的文化知识为主,授课中习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本位,课程内容主要是不同的知识点,强调训练学生思维及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教学内容的把握主要是堂下堂上练习,相当多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和学生生活、职业技能学习、专业实践及社会实践联系不大,自然也不注重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结合,教学上并不注重安排实训,不注重实训教学。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以下几点:
1 语文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被普遍认同
篇10
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1]。补习教育之所以被称作学校教育的影子,是因为它模仿学校教育,当学校课程发生变化时,补习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是同步变化。学校教育发展壮大,补习教育也日益扩张。在有些国家,补习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城市到农村,都可以看到补习教育现象。因为补习教育的辅导内容以学校课程为基础,这也让补习教育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家长的跟风从众心理,部分学校教学效率不高等原因,使得补习教育日益发展壮大,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补习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冲击
(一)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补习班的大量存在,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很多学生把希望寄托于课外的补习,在课堂上三心二意地学习,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浪费了教育资源,并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日趋下降。部分家长给孩子请了家教,有些家长并没有请家教;部分学生是补缺补差,有些学生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或提前学习新内容,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参差不齐,从而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间接影响了学校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分散教师教育教学精力
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收入而选择课后给学生补课或在补习机构做兼职教师,这都分散了他们大量的教育教学精力,并且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教育教学是项很繁重的工作,教师除了上课,还要花大把的时间用来备课和改作业。也就是说,除去教学和家务的时间,教师已经没有多少空余的时间了。然而现在,部分教师还要拿出时间去做家教,这必然压缩了他们用于学校的教学时间,转移了他们的精力,无疑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影响。因为学生课后有家教补课,部分教师可能会产生一种放松心理。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本职工作,导致教师队伍的分散、精神的涣散。
(三)补习教育与素质教育、“减负”背道而驰
大部分补习班只顾着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国家因此下达了“减负”的文件。然而,学校“减负”了,家教又加上了。家教在占用学生大量时间的同时还留下了不少的作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补习教育与素质教育、“减负”背道而驰,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四)给学校管理造成不便
补习班的盛行使学校的各种教学要求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有些教师直接利用学校的物质资源开起了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学风日趋下降,也给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教师本身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校外使用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接受来自不同家教教师的思想和学习方法,这会对学校的统一管理造成诸多不便。
(五)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发展
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家教占用了,学习计划也被打乱了,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影响学习。另外,很多学生对课外补习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在课堂上不认真学,依赖课后教师的辅导,连作业都依赖家教教师,自学能力下降。学生在学校、在家都要上课,休息和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容易产生抵触和厌学的情绪。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对在补习班所学的知识有一种保密心理,不愿意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也造成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封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发展。
三、补习教育:学校如何面对
学校该如何面对补习教育带来的种种冲击呢?对待补习教育,一刀切的用行政命令禁止、“消除”,恐怕也难落实[2]。
(一)提高教师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教师提高待遇的正当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教学热情大打折扣,从而部分教师选择从事有偿家教来赚取外快,这一行为不仅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降格为一种金钱的关系,而且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及其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提高教师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审批监管,引导补习教育市场健康发展
对补习教育市场要加强审批和监管,引导补习教育的发展。如加强对补习班的审批,制定可行的补习班审查制度。对于家庭教师市场的管理也应规范化,例如可以建立家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保证家庭教师的质量[3]。同时,对补习教育的理论进行研究,理性认识补习教育,培植健康的补习教育市场,使补习教育这一“影子”走到阳光下。
(三)开展补习教育效果调查,引导家长理性消费
对补习教育效果如何,学校可以开展专项调查,帮助家长认识到补习教育存在的局限性,引导家长理性消费。家长为了孩子选择不同的补习机构,这是一种家庭消费行为,有关部门用禁令的方式对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制止,是否合适呢?可能会因为实施成本比较大,而导致禁令无法实施。用禁令来禁止所有的补习行为,其结果却是家长花费越来越多。因此,禁止对于课外补习来说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补习教育的相关数据和情况介绍,帮助家长认识补习教育的不足,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学校与家长间交流。
(四)改变考试选拔制度,转化家长的补习行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标,然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我们知道,彻底改变家长的行为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改变考试选拔制度,除了要素质,还要求学生有社会责任。在各种升学考试中,把学生的社会服务经历增加到考核内容里,作为一项考核要求,引导家长将补习热情转化成为社会服务的动机。
(五)推进基改的成果,提供优质价廉的网络补习教育平台
如果家长能切实看到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的好处,就不需要另外花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了。因此,学校可以进行一些指导,让他们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家长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从家长入手,引导补习教育的健康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一般家庭的孩子提供优质价廉的网络补习平台,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优质的补习,减少补习教育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
篇11
二、校外补习对学生校外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题组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访谈时,很多学生抱怨学习压力大,作业多,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节假日、寒暑假都被校外补习挤占,甚至有学生说“没完没了的校外补习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了”。可见,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生活会使学生心理、生理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压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孩子不愿意参加补习辅导,而家长强制要求,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也有可能导致两代关系紧张甚至恶化。
不可否认,让孩子参加校外补习,往往可以解决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的困难,使孩子得到有效监管,避免了孩子放学后在校外逗留、染上不良习惯的隐患,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参加合适的校外补习对学生健康的校外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有益的。但总体来说,校外补习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和同学朋友的交往越来越少,与家长的交流更是日益减少,弱化了家庭教育,这是不能被忽视的。
三、校外补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笔者认为,校外补习对学校教育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它对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对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校外教育具有弥补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不足的功能。当然,这种影响因学生、学校、补习情况而异。根据调查,校外补习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由任课教师私自开办的辅导班、由社会上培训机构开办的补习学校以及大学生家教。
第一种是由任课教师私自开办的辅导班。这一类补习如果过于兴盛,可能导致任课教师因提供校外补习而无心学校教学,也可能会对参加其补习的学生区别对待,给他们更多的“照顾”,造成学校教育的不公平。所以这一类补习国家是明令禁止的,可受教师待遇不高,教育主管部门督查不到位,丰厚利润的驱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类补习屡禁不止。本课题组在实施问卷调查中,部分学生及家长出于对自己教师的保护,有意隐瞒此类补习的情况。
第二种是由社会上培训机构开办的补习学校。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校外补习形式,是学校教育的影子。一方面,校外补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助推器。另一方面,这种“影子”教育体系与学校教育体系相伴而生,互为补充,在结构和功能上弥补了正规教育的不足。首先,校外补习小班制甚至一对一的方式在教育形式上满足了“因材施教”的特点。其次,补习教育中有一部分是特长教育。特长教育弥补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足,满足了学生们日益多样的兴趣要求。最后,义务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和基准化为根本特征,它可能忽视学习困难和超常儿童的存在。这无疑也为上述第三种补习形式――大学生家教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四、校外补习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统计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与职业等级越高,子女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就越大。城区与农村比较,农村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城区中小学生正在参加校外补习的占47.00%,还有31.77%本学期没参加的,但寒暑假是参加,而农村正在参加的只占13.52%,50.24%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校外补习。农村32.2%的家长表示没参加补习的原因是补习费用太高,城区也有20.32%的家长因此而未参加补习。据调查了解,
参加补习的学生中,部分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已经感到了补习支出的压力。
因此,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决定了补习教育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享受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子女,因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较低,使得其获得更高一级优质教育资源时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校外补习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的程度,补习教育可能会扩大社会阶层间已经存在的差异
篇12
一、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经过近几年教改的发展,河西地区的广大中小学虽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但是其中河西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有东部城市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沉淀
河西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王文芳先生多次在艺术创作中,描绘大西北的广袤大地和莽莽群山。河西地区又是传统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之一,有回、藏、东乡、裕固、哈萨克、满等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是一种普遍和有影响的信仰,宇宙建筑宏大壮丽,位置显要,是善良而虔诚的信徒们心灵的依归,在严峻的大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生存重压的背景下,这是可以理解的。河西五市中有敦煌的莫高窟,瓜洲的榆林窟,嘉峪关的黑山岩画,张掖的马蹄寺等一大批宗教文化遗产,为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土地域性的摄影作品与计算机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
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就地取材的内容多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新课程鼓励各地开发地方教材,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甘肃西部地区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为我们所选择。如:各种树皮、奇石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雕刻、剪纸、编扎、蜡染等;民风民俗: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据了解,甘肃民乐县一批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借鉴古人传统技法,创意于现代生活,形成了刺绣、木塑画、麦秆画、根雕奇石等一系列艺术珍品,还创造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当地新兴的文化产业。这些题材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掌握。
二、河西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山区的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传统美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有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他们并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也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一些学校的领导甚至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初三、高三基本不开设美术课,课程随时会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
(二)美术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部分学校安排课务时,将美术课作为搭配课,美术课的安排主要采取“填”的办法,哪位老师的周课时量不足,就搭给他。由于对于美术学科的偏见,或者学校管理者抱着“实用主义”的立场,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教其他“英语”、“数学”等重要科目,而美术课则随便拉个人充数。
三、河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策略初探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如何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呢?首先,提高认识。为了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可建议家长与学生多看典型案例,极大地激发家长正确教子的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美展活动。以开放性原则为主,让家长看到学生的作品,这主要是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教学的综合规律性,让家长明白现行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合作、互动的学科,从而提高对美术课的认识。再次,约见教育方法不良的家长。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学生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虽然处于信息时代,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为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任科老师登门家访,面对面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商对孩子的教育大计,具有极强的人情味,深受家长欢迎。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骨干教师
齐心合力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借此缓解重竞赛轻课堂的现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体会,主要是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着分析出现的原因,尝试着想了一些相应的解决之道。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美术教学。
篇13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我国的中小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一般都在50人左右,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七八十人。人数过多,而教室空间又相对较小,这会给分组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分组太多教师难免会顾此失彼,从而影响整体的效率。另外,大多数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的,因为很多课的内容是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所以不可能把教室的桌椅按小组的形式摆放,而利用课间的几分钟把桌椅重新摆放也是不现实的,这就给小组合作带来很多不便。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缺乏分享与合作
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优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的机会比较多,是小组的核心人物;而学困生因为基础比较差,所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达的机会,而在小组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均衡的,这会造成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极端。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员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学生积极互动但缺少互助,盲目讨论而缺少交流合作,自私独享成果而缺少与人分享,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3.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质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性,盲目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节课中就采用4-5次合作学习的方式。有些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一时兴起而进行的。这样由于时间紧急不得不在合作学习刚开始进行3-4分钟就强行中断学生的合作活动,导致学生不得不匆匆开始合作活动又急急忙忙结束合作活动。这种重形式轻实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将会挫败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足
一般说,人们最容易掌握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丧失。[1]因此,教师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并且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与组内成员交流讨论互通有无,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评价与奖赏重整体而轻个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的标准,然而这可能会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另外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小组团队的评价与奖赏,而忽略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与评价。合作学习的开展 ,它要求不仅要评价学生个体的成绩与表现,而且还应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不仅对学生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更注重对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共同进退的这一过程进行评价。
以上多种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是教师缺乏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与技巧;其次是教师的课堂主导性不足。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学生的综合能力存在差异;其次,学生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态度、技能和方法。对于学校来说,第一,我国的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第二,有些学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给教师提供相关的在职教育培训;第三,许多学校把升学率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师方面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组建有效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每个小组的人数在4-6人之间,分组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教师在确定了小组的成员后,要指导组内成员进行责任分工,不同的职务主要负责不同的内容。组员在一段时间内各任不同的职务,并且实行“轮换制”,让每个组员都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
教师还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2)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前要精心设计、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当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出现困难、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学生对问题的意见不统一、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大,或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的优势解决问题。
(3)科学组织调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教师想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取得实效,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合理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引导、组织等”。
(4)建立积极有效地评价机制。教师要把两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对学生的个体表现和学习成绩进行总结性评价,也要对合作小组集体成员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个人竞争意识,也鼓励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学生方面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真诚的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倾听,团结合作获取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解决很多自己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导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怎样的资料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常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在关键的地方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所,它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取得的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另外,学校要鼓励支持教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学校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枷锁,逐步实施素质教育,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课本中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条件下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之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