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压疮治疗与护理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8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均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且所有患者均有广泛的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且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意识障碍,并同时伴有12h以上的昏迷,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有显著变化,表现为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32例,占80%,女性8例,占20%,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47.5±2.5)岁,病程2-20h,平均病程(16±1.3)h,患者伤后昏迷时间3-19d,平均昏迷时间为(15.3±0.5)d,40例患者经CT扫描和临床诊断后,其中12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10例患者为脑挫裂伤,4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4例患者为混合型血肿,3例患者为脑干损伤,5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患者为脑震荡。对照组40例患者,男性20例,占50%,女性20例,占50%,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2.5±3.5)岁,病程1.5-22h,平均病程(14.5±1.2)h,伤后昏迷时间3-17d,平均昏迷时间为(15.2±0.1)d,40例患者经CT扫描和临床诊断后,其中8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10例患者为脑挫裂伤,5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3例患者为混合型血肿,4例患者为脑干损伤,6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为脑震荡。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复苏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急救是复苏的开始,呼吸与循环恢复是脑功能复苏的先决条件,复苏治疗中,须重视处理创伤性休克。闭合性颅脑损伤引起创伤性休克较少,而开放性颅脑损伤或合并严重的其他部位伤,则引起休克者较多。按复苏治疗的一般原则,迅速补充血容量,消除引起休克的原因。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天1次的高压氧治疗,大多数患者需经过3-4个疗程的治疗。
1.3护理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如对病人按时查房,按时给病人滴注药物等;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如下的护理干预①对病人的基本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熟悉病人的整个诊断、救治及检查的全过程,了解病人有无脑脊液漏、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有无上下肢骨折等外伤,特别应排除颅内高压的禁忌症患者。②当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时,往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慌、焦虑、烦躁、迟钝等心理问题,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的解释,帮助他们消除心理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在治疗前应该对患者和家属讲解高压氧治疗的原理和治疗效果等,让患者做好事先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③出舱时需与舱外联系减压出舱,安慰患者勿紧张,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注意保暖,尽量让患者安静。同时做好观察与记录:患者如陷入昏迷,按昏迷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的安全教育,告诫患者严谨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入仓,特别是带有引流管的病人,应固定好引流管,保持引流液畅通,同时注意观察进出仓前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等。对于有痰液的个别患者,入仓前,应对患者的痰液彻底吸净,以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畅通。④对于舱内的环境、通讯设备和使用方法等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告诫患者不得随意搬弄舱内的开关、按钮等,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升压时,应将脑室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各种引流管关闭,同时将静脉留置针关闭,对于清醒的患者,应使耳咽管张开,以调节而内外的压力。陪同人员应协助昏迷的患者抬头,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若在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不适的现象,如出现意识面色的变化、生命体征的变化、心脏骤停等,应立即停止高压氧的治疗。⑤患者出仓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应密切关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指导患者食用高营养的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身体巨大的能量消耗。
1.4疗效判定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恢复、体征消失、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视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消失、肌力基本恢复、体征有所消失、生活未能全部自理视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没有任何变化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百分比之和。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20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患者,8例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具体见表一。
3结论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国内相关报道其死亡率可达到24%-43.3%,其逐年上升的死亡率,已成为世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3]。高压氧是治疗该类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纠正缺氧、酸中毒、受损血管的恢复、水肿及脑细胞变死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它通过提高脑组织的含氧量,进而促进组织和功能的恢复。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合理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通过使患者顺利完成高压氧的治疗,进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使患者尽快恢复好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篇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出现压疮的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6.3±1.5)岁;压疮出现时间1-14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4±0.7)小时;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56.5±1.4)岁;压疮出现时间1-12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6±0.8)小时。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模式采用常规ICU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应用隔式充气气垫床;②定时帮助患者翻身;③保持床铺清洁,定期更换床单;④对受压局部进行按摩;⑤每个月必要营养支持。
1.2.2观察组护理模式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患者状态及压疮情况评估;②将病情评估结果向患者家属告知;③对评估结果和病情进行分析;④适当合理减压;⑤针对性治疗;⑥给予该类患者特殊关注[2]。
1.3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压疮彻底消失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护理满意度、压疮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临床治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局部皮肤外观和功能恢复正常,ICU治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压疮皮肤外观和功能有显著改善,IUC治疗方案略受到影响;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局部皮肤外观和功能没有任何改善,ICU治疗方案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3]。
1.5数据处理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压疮彻底消失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后(5.18±1.36)d压疮症状彻底消失,共计接受ICU治疗(7.42±1.57)d,持续住院接受治疗(11.81±1.44)d;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后(3.11±1.08)d压疮症状彻底消失,共计接受ICU治疗(4.98±1.26)d,持续住院接受治疗(8.54±1.35)d。两组患者压疮彻底消失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三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2压疮病情治疗效果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后压疮病情控制总有效率67.5%;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后压疮病情控制总有效率91.9%。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3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对常规ICU护理服务模式满意,满意度为78.3%;观察组中有36例患者对集束化护理服务模式满意,满意度为97.3%。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3体会
ICU患者的病情程度通常比较严重,其肢体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较大,给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因为诸多的临床综合性因素都会直接导致ICU患者的出现压疮的可能性高于普通病房患者,所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压疮的出现,并对出现压疮的患者实施周到的护理服务显得非常有意义。集束化护理的方法是一种根据循证医学指南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法与压疮的护理联合在一起,逐步实现疾病有效的治疗的护理服务方式,该项护理模式可以充分保证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避免出现各类风险事件[4]。
参考文献
[1]张允,陈建芬,黄晔,等.集束干预策略防治ICU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2):5885-5886.
篇3
压疮是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对晚期肿瘤患者实行压疮预防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对压疮实行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
1.1 临床资料 我肿瘤科从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对51例晚期肿瘤患者的压疮进行预防,其中男性40例,女性11例,年龄36~76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病种分布为:肺癌14例、舌癌1例,食道癌2例、胃癌7例、大肠癌10例、肝癌5例、胰腺癌2例、乳腺癌7例、前列腺癌1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通过采取综合的预防护理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
1.2 压疮发生的因素:
1.2.1 受力的方式及性质不同,压疮发生的情况也不相同。
1.2.1.1 受垂直压力而发生:压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压疮的发生率就可能越高。
1.2.1.2 受摩擦力而发生:是有两层相互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的。
1.2.1.3 受剪切力而发生:因骨骼肌及深层组织与皮肤及表层组织产生剪切性(左旋和右旋)移位而引起的。
1.2.2 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因患者的汗液、引流液、大小便等,致局部皮肤潮湿,增大摩擦力和剪切力造成破损引起感染。
1.2.3 营养状况:全身出现营养障碍,患者过度肥胖、脱水、水肿或肌肉萎缩,抵抗力差,局部受压,引起缺血、缺氧出现压疮。
1.2.4 压疮的好发部位:压疮一般发生于无肌肉覆盖或肌肉薄而又常常受压的骨骼突起部位,常见在骶尾部、足外踝及足跟等处,骶尾部受压也和患者长期卧床的有关;而侧卧者则会出现髂前上棘、耳廓等部位皮损。
2 压疮的预防措施
2.1 成立专门组织预防患者压疮
2.1.1 肿瘤科成立压疮小组,实行三级监控体系(即责任护士、护士长和护理部的监控体系),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指导。应用Braden压疮评分法,进行评估,对新入院的患者及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皮肤评估,内容包括: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压力6部分,得分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2]。
2.1.2 为患者制定皮肤护理计划,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压疮知识的教育,普及压疮护理的管理,促进病人及家属懂得压疮是可以预防的。让患者及家属在《难免压疮风险告知书》上签字,一式两份,应当让患者和家属熟悉有关预防压疮的内容,并配合护理工作。
2.1.3 根据不同情况的晚期肿瘤患者,对不能变换的可以在骨隆突出处预防性的使用水胶敷料贴贴敷【3】。
2.2 加强护理
2.2.1 做好基础护理 治疗原发病,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重视心理护理,尽早解除患者的痛苦。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清洗、勤整理、勤更换)。避免局部受压,定时翻身是经济而有效的措施,每2h翻身一次,变换,建立床头标示卡,床头交接班。
2.2.2 减压 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可使用气垫床、减压垫,对于身体极度消瘦的患者,正确使用预防压疮的气垫床,气垫床是既经济而有效地减压措施。
2.2.3 避免不良刺激 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床铺柔软、清洁、气垫床要保持舒适。用温水清洗皮肤、更换及做好排便功能训练,患者在排便后应及时清洗外阴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忌用肥皂等刺激性强的清洁剂,被服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2.4 改善营养 摄入蛋白质,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做好健康饮食指导,营养不良是导致晚期肿瘤患者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之一,也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增加营养,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不能进食的晚期肿瘤患者,应由静脉补充肠外营养或留置胃管给予要素膳食。
3.结论
3.1 由于晚期肿瘤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障碍、失去知觉、反应性充血衰竭、严重的营养不良,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的因素;全身营养状况差,免疫力低下,压疮易发生。正确认识压疮的高危因素非常重要。加强营养,增加机体免疫力。根据病情增加翻身次数,防止局部受压,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硝,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
3.2 水胶体敷料贴敷局部受压的部位,可促进上皮细胞移动及胶原蛋白的合成,缓解皮肤表面张力,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同时还有止痛作用。
3.3 压疮的预防胜于治疗。51例患者,初次评估压疮高危人数(容易发生压疮的)达90%以上;中、后期评估压疮高危人数降到20%以下,其中发生压疮的患者为4例,发生率为7.84%,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3例,好转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局部与全身相结合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护理措施,对压疮患者及压疮高危人群实行三级监控护理,效果显著,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篇4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临床研究资料为2011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6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为(69.36±6.51)岁(62-83岁),入组的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压疮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全面护理组(34例)和常规护理组(34例),经过相关统计学分析,全面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面护理组:(1)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促使家属理解患者并且配合正常护理工作,之后与患者积极交流病情,促进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2)饮食相关护理:积极控制患者的饮食,并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身高、体重及年龄等参数制定食物摄取量;(3)血糖控制:积极配合胰岛素使用,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及尿糖,观察胰岛素的作用效果;(4)清疮护理: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创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组织,定时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并且送标本检验:(5)创口护理:选用5%PVP碘溶液涂擦创口,帮助组织修复;(6)健康教育措施:定期组织护理培训班,举办患者经验交流会等。
常规护理组:参照黄娟等[2]的常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全面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后血糖水平、压疮愈合所需天数和压疮愈合有效率。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在治疗后的1周内,压疮局部组织基本修复完毕;有效:糖尿病压疮在治疗后的2天内渗出减少,并且在1周内面积缩小;无效:创面无变化;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13.0,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的是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的是 检验,以p
2. 结果
2.1 全面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血糖控制及压疮愈合天数比较
本组研究显示,全面护理组护理后血糖水平以及压疮愈合所需天数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
3.讨论
篇5
1 压疮的概况
患者因为住院而出现压疮的概率在3%~12%,其中老年人患者出现该病症的概率在10%~25%,赵光红等[1]通过调查研究,分析2913例病患,得出压疮发生概率1.54%,患病概率为1.78%。当前,就全球统计数据显示,压疮的发生概率呈现波动不大的情况,与15年前相比较无好转的现状。
2 压疮形成的促成因素
2.1活动度和移动度 活动受限指患者自主改变的能力受损,活动或移动受限使患者局部受压时间延长,压疮发生机会增加。研究表明卧床时间与压疮发生时间有明显的正相关系,即卧床时间越长越容易得压疮。临床上脊髓损伤、年老体弱、外科手术后制动患者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2.2营养 报道显示,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容易出现压疮的患者占75%,而在白蛋白水平正常者出现压疮的患者占16.6%。因此,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增加。
2.3温度 当温度每升高1℃的时候,患者的组织代谢需氧量则会相应的增加10%,当患者的组织处于持续受压缺血缺氧的时候,则会导致患者会出现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的情况,另外还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代谢需求增加,因此,也相应的增加了压疮的易感性。
2.4心理因素 机体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的,长期不良应激状态,可造成机体对各种感染性疾病呈易患状态,导致皮肤再生能力下降,易诱发压疮发生。
2.5感觉 感觉丧失的患者感受不到过度压迫疼痛刺激,从而不会自动变换,容易引起身体某些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压疮。
2.6潮湿 局部皮肤外环境的改变是引起压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引流液污染及烧伤创面渗出等因素引起局部潮湿导致皮肤浸渍、松软,皮肤弹性和抵抗力减退。在潮湿环境下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
3 压疮的治疗
3.1保持创面清洁 目前,治疗压疮的药物很多,其中大部分的药物是采取局部治疗,Ⅰ、Ⅱ期压疮,对患者采取局部治疗,能使得患者的疗程有效的缩短,然而对于Ⅲ、Ⅳ期压疮,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主要的原则是保持创面清洁,有坏死组织时去除坏死组织,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肉芽生长,另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创面情况对其实施机械清创术、化学清创术、自洗清创术等方法进行清创。
3.2避免按摩受压部位 其中按摩一直以来都被护理人员广泛的使用,是预防和治疗压疮的一项有效的措施。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压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3/4有血液供应,让患者连续仰卧1h的时候则患者的受压部位变红的情况,然后对患者采取更换的措施后,在30~40min内红色可以褪色,因此,不会导致软组织出现受损的情况。
3.3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压疮的主要原理是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去腐生肌,对患者可以采取红花水敷,云南自药喷敷,葛根粉治疗等治疗措施。
3.4西药治疗 目前,局部治疗压疮的药物的种类非常多,其中对压疮进行治疗的主要的原则是抗菌消炎,另外,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首先要做分泌物的培养,另外还要对患者做药物敏感实验。莫匹罗星软膏,生物流体敷料均有效果。另外,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素能起到很好的促进毛细血管增生的效果,有效的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
3.5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含,微波疗法、鸡蛋内膜覆盖、白糖覆盖和光疗。
3.6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大面积深达骨质,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后,治疗效果不佳的压疮患者,则可以对其采取外科处理来加速患者的愈合,如手术修刮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等。
3.7压疮贴 近年来,压疮贴的创新有很多种,首先压疮面最小4cm×5cm,最大15cm×20cm。深度在4~5cm伴有窦道。尤其在骶尾部,其部位易摩擦不易暴露,压疮贴可随改变,优于喷雾剂。隔日或3d更换1次。对于痂皮脱落,局部组织完全修复为治愈;溃疡面积缩小或潜行的深洞、坑道变浅为显效;伤口细菌培养有皮肤正常菌生长为有效。伤口清洁、整齐、肉芽组织新鲜可使用2w后观察压疮情况有明显改善[1,2]。
4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4.1减压 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间歇性的解除压力。每1~2h要进行翻身1次,在翻身的时候,要避免对患者进行拖、拉、扯、拽、推,另外还要使用踝及其足跟保护垫。另外,预防压疮的首要的措施是翻身时要选择合适的。要将患者的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进行评估,严格床头交接班。
4.2营养支持 导致压疮的一个重要的内因是营养不良,另外营养不良还对压疮的愈合造成一定的影响;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的一种必须的物质。另外,维生素则对伤口的愈合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给患者适当补充硫酸锌等矿物质可促进压疮的愈合。对Ⅳ度压疮长期不愈的,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3]。低蛋白血症患者可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
4.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多跟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要耐心的安慰患者,并及时的跟患者进行沟通,促进身体早日康复[4]。
4.4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压疮的发生、发展、预防及其治疗的相关内容。另外,要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护理的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5]。
综上所述,压疮的预防非常关键,因此要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另外还需要及时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制度相应的预防措施,抑制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而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则要积极的采取治疗措施,要分析患者压疮产生的原因,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得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光红,刘义兰,董英莉,等.实施压疮患病率调查持续改进压疮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13):59-62.
[2]郝清凡,张瑞瑞.压疮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7(7):1153-1154.
篇6
1压疮的定义
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2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
2.1局部因素传统观念认为压疮发生的局部原因主要有患者长期卧床、经久不变换;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刺激造成。新的观念认为: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2]。
2.2全身因素引起压疮的全身因素包括昏迷、瘫痪、全身营养不良、年老、体弱、长期发热、恶病质、水肿等。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不仅证实了上述全身因素在发生压疮中的作用,而且总结一些的量化指标供临床参考。
3压疮的防治及护理
3.1.1正确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Brade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有关研究[5]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
3.1.2间歇性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3]。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至30min内;皮肤因摩擦力造成的损伤可通过使用保护薄膜(透明敷料如3M Tegaderm)、保护敷料来减少。
3.1.3做好皮肤护理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且厚薄适度,对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时不可硬拉硬塞。对干燥皮肤发生压疮要进行滋润,用赛肤润一天2喷局部皮肤。
3.1.4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3.1.5用于预防压疮的工具减压设施包括动态减压设施和静态减压设施两种。动态减压设施如气垫床是预防压疮的理想方法,利用电子充气泵定时充气或排气,从而改变身体与床垫的接触部位,减轻局部受压。
3.1.6治疗压疮的治疗以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措施。目前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保持压疮创面湿润,有利于肉芽生长和上皮移行而加速愈合。有研究证明,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效果满意,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根据压疮伤口的不同分期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康惠尔(comyeel)伤口护理系列中的透明贴,透明骶尾贴,增强型减压贴其成分水胶体,通过皮肤氧分压的改变,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其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减少受压部位剪切力,同时能吸收皮肤分泌物,保持皮肤正常PH值及适宜温度。能预防和护理Ⅰ期压疮。对于深达骨质、保守治疗不佳的压疮可用外科手术处理加速愈合。
3.1.7心理护理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或脊髓损伤、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焦虑、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3.1.8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压疮的发生通过对家属讲解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使他们也学会和掌握预防压疮的技能,积极参与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同时,加强管理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压疮的充分认识和重视,着重提高护士的判断力、观察力、理解力及工作技能,熟悉压疮的好发部位,评估高危人群,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压疮形成的因素诸多,在压疮护理中预见性是第一位的,压疮预防经验,用四句话归纳为:认识病因,自觉防治;减少压迫,身不离垫;定时翻身,变换;天天检查,早期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找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化方案,及时发现潜在性压疮的部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压疮消化在萌芽状态。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痛苦,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的效果,以改善压疮治疗的效益成本比,使压疮护理走向制度化、程序化、人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篇7
资料与方法
压疮预报评估,见表1。
入院评估:病人入院后,值班护士运用评估表对病人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分。评分>12分者,在病人诊断预览卡上放置黄牌警示,并于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且每3天评分1次,直至<12分;评分>15分者,放置红牌危险警示,可向护理部申报易发生压疮,且每3天记录1次压疮转归情况;对入院前发生的压疮,如实填写部位、范围、压疮程度,并向护理部汇报。
预防措施:①加强基础护理。对评分>12分者给予防压疮气垫床。②加强特殊病人的管理:对使用石膏、夹板、绷带及牵引的病人,每次翻身时检查末梢循环,必要时给予减压;强制半卧位病人,重点注意骶尾部,可用软枕抬高两侧髋部以悬空骶尾部,减轻局部受压,用软枕垫于窝下屈膝30°,以减少躯体下滑,并定时1~2小时在局部涂以0.5%稀碘酒(75%酒精:2%碘酊6.5:3.5)以加强局部清洁消毒,促进局部循环和皮肤收干角质化,形成一种干燥痂皮,使表面皮肤粗糙,皮肤抗压力、抗摩擦力加强,形成一层保护膜[3]。③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如:糖尿病、贫血等基础疾病,注重改善全身情况,纠正低蛋白血症、休克等,以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和皮肤抵抗力。
监控措施:①护士自查:对于评分>15分的病人,第2小时检查1次受压皮肤,评分>12分的病人每3小时检查1次。护士在进行床头交按班时,不仅要交接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还要检查病人的皮肤、床单位清洁与否、翻身等落实情况,并评估病人的皮肤及原有压疮转归等,以上所有自查及措施落实情况均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②护士长监控:护士长每日晨晚间检查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对病人的皮肤及压疮转归情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及时提出对策。定时检查值班护士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必要时进行夜间抽查。对一些特殊情况,如:新发现的压疮要及时向护理部汇报,护理部到临床检查核实病人的全身情况与评分表是否相符,对压疮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护理措施的修正意见,并进行督查。
结 果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科危重病人压疮风险因素评分12~15分者158例,未发生压疮,评分>15分者48例,发生Ⅱ°压疮3例,病情改善后压疮痊愈。院前压疮6例,Ⅳ°压疮病人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Ⅲ°压疮病人监护1周后转至普通病房1例,Ⅱ°压疮病人均痊愈出院4例。
讨 论
压疮预报评估表在压疮预防监控中的应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长期以来,一直引用的观点认为压疮是可以预防的,一旦病人发生压疮均属差错,对护士造成无形的压力,使得已经竭尽所能的护士的积极性受到打击[4]。目前,国内外护理界认为压疮大多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很困难;神经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及循环不良,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因此,实事求是地对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进行评分上报,采取有效监控手段,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压疮发生的客观因素,可使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缩小到最小范围。即使发生了压疮,只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事求是地将措施落实到位,能保进压疮的早日愈合。
压疮预报评估表在压疮预防监控中的应用有利于规范、预防压疮的管理:压疮预报评估表用于压疮的预防监控是科学防治压疮的管理方法。它调动了护士防治压疮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入院评估,使护理人员掌握了病人存在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提醒各级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达到了预防和控制压疮发生的目的;通过对病人入院时、入院后定期、随时针对病人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对其进行重点预防,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对院前压疮,实事求是地进行正确评估,运用循证护理,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控制其发展,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效果,以改善压疮治疗的效益/成本比[5]。王虹等也提出实施难免压疮申报制度,加强三级监控[6]。
压疮预报评估表应用于压疮的预防监控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规范压疮的干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宏鸯,马金娥,叶志弘.皮肤管理和压疮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75.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9.
3 李伟,王宗芹.卧床患者压力性溃疡的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42.
4 葛兆霞.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2):80.
篇8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因跌倒损伤导致髋部骨折比例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行动不便、长期卧床,极易滋生皮肤问题和压疮,影响手术进程,增加治愈髋部骨折的难度。我院如今选取5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进行预防性的皮肤护理和针对性的压疮护理,比较分析效果和作用。
1 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髋部骨折患者,男25例.女27例,年龄段在68-96岁,平均年龄76.2岁;均为围手术期患者,术前37例患者坚持行骨牵引术,26例患者行皮套牵引。入院前压疮患者8例,入院后患者出现压疮1例,术前其余患者的皮肤都完整无缺。
2 护理
2.1 预防性皮肤管理
2.1.1开展护理工作前进行护理人员全员培训,根据压疮类型及其风险评估的检查事项,结合个案培训全科护士,把握风险评估测量准确度,以保证风险评估表具有参考价值,以便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1.2老年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使用Braden量表,将压疮严重的患者归为预防性皮肤护理中。
2.1.3建立严谨的皮肤护理工作交接班秩序,要求护理人员积极记录书面交班情况外,必须在病房内交接护理工作和任务,保证患者和家属及时了解交接班情况。
2.1.4检查短时间瘫痪患者骶尾部皮肤,可以使用“镜子反射法”。运用健肢撑床让患者离床抬臀,偏瘫、体力不支患者无法抬臀、抬臀,请两位护理人员协助抬臀,护理人员面对患者将镜子移到其臀部下方,使用照明光线将其臀部皮肤状况反射到眼前进行检查。为了防止患者皮肤出现问题,每天每2h更换一次其骶尾处的凉液垫,使用宽度同凉液垫的柔软棉毛巾隔离骶尾和凉液垫,避免汗液浸渍皮肤组织。
2.1.5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认真讲述压疮预防措施。在髋部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和家属注重病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忽视预防性的皮肤护理措施。有的患者和家属存在错误的认识和偏激心理,以为治好骨折才是最大的事,不管治疗前后压疮情况的变化,或者以为短期卧床不会影响皮肤产生皮肤疾病。在52例子患者中有4例压疮由于家属不配合护理造成皮肤病情恶化,由此可见,在护理前必须做好病患家属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宣教工作中列举具体事例说明压疮的危害,转变家属的思想观念,使其配合患者的皮肤护理工作,降低压疮引发率。
2.1.6每天检查行皮套牵引术患者的受压皮肤,小腿下部的皮套不宜扎得过紧,并给患者使用棉垫保护背部受压皮肤。疑有轻度压疮的患者,运用泡沫敷料保护受压皮肤,缓解局部压力影响皮肤健康。
2.1.7能够半坐卧位的患者,注意患者半坐时间,逐渐减少其半坐时间,增加半坐次数,避免长期受压皮肤过度承受剪切力损害,也有利于改善全身上下的血液循环。
2.1.8加强皮肤护理工作管理,每日严格检查护理措施的进行程度和效果。也要时刻注意患者入院前后的情绪变化,跟踪了解其术前术后的心理变化,针对其性格特点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缓解躁动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和消极配合护理工作、逃避药物治疗等不良心理,减少髋部骨折术后病痛带来的精神痛苦,缓解长期卧床引起的心理压力,及时向主治医生和专家组反映情绪激动、心理消极的个别患者得护理情况,必要时共同商讨应对措施[1]。患者情绪失控时,要配合主治医生给予镇静药调整和治疗,针对个别病例调整护理措施。
2.2 压疮护理
2.2.1护理人员每天必须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书面记录、压疮评估工作,抱着严谨的心态积极完善护理记录和压疮评估表的测量内容,制订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
2.2.2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和日常护理指导,根据压疮的发展情况选择有效的外用药和敷料,由主管护士教育指导,并及时做好伤口评估表测试工作,交由护士长仔细检查。
2.2.3以辨证方法搭配患者的日常饮食,根据其消化系统变化和疮面变化,合理调配三餐饮食,以健康的饮食调整其身体素质,消除病体毒素、增强肌肤再生能力,加强营养补给,加快压疮愈合速度。
2.2.5不进行牵引术的患者,令其采取、保持侧卧60度,减少自身重力转化的压力,给予10cm软垫隔开两腿,稍微保持健肢弯曲度,伸直损伤的肢体,在给予柔软的腰枕隔垫其背部。
2.2.6护理愈合不久的压疮皮肤,外贴泡沫或者水胶体材质的敷料来保护。
2.2.7给予皮肤干燥患者润肤露并外涂,冬季使用这个方法可以避免伤口瘙痒抓破皮肤。
3结果
52例患者中带入压疮8例,经过治疗控制管理、合理搭配施食、针对性施教等护理,均在19d前后不久时间内全部治愈。骨折部位按照治疗进度进行了手术治疗;1例入院压疮患者,针对个别情况施以合理性的处理和护理,均在4d前后不久时间内治愈;其余经过预防性皮肤护理的43例患者如期行髋部骨折手术,在围手术期均能保持皮肤完整性和健康状况。52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都康复出院。
4讨论
5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带入压疮和院内压疮都对髋部骨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使手术延期进行,延长了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加重了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大幅度降低在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显示,预防性皮肤护理能有效抑制压疮产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愈率。研究证明,压疮护理应以预防为主、从整体治疗入手,注重局部护理[2]。预防性皮肤护理可以阻断压疮引发的条件,大大减少皮肤所受的压力,保证病患皮肤健康,加快髋部骨折术后康复速度。
本次研究也表明,压疮患者和皮肤健康患者以及家属对压疮的危害并不了解,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极力抗拒预防性皮肤护理措施。经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有所改观,积极配合和参与日常的皮肤护理工作,可见,对病患和家属的健康宣教具有十分关键的重要作用[3]。
参考文献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800例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其中女性患者374例,男性患者426例;患者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3.1±5.8)岁。
1.2方法 采用“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Survey”量表以及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所有患者的住院号、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发生压疮患者的人数,并对压疮的数量、部位、分期等情况进行记录。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住院患者的压疮现患率为8.25%(66/800),就压疮分期情况而言,Ⅰ度压疮患者有24例(占比36.4%),Ⅱ度压疮患者有20例(占比30.3%),Ⅲ度压疮患者有16例(占比24.2%),Ⅳ度压疮患者有6例(占比9.3%)。
3 讨论
3.1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调查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对8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压疮现患率为8.25%(66/800),其中包括24例Ⅰ度压疮患者(占比36.4%),20例Ⅱ度压疮患者(占比30.3%),16例Ⅲ度压疮患者(占比24.2%),6例Ⅳ度压疮患者,(占比9.3%)。由此说明,本院住院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压疮发生率,因此临床上应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压疮的发生。
3.2住院患者压疮的预防措施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近几年在住院患者中,压疮发生率在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力等压力因素、患者的营养状况、皮肤抵抗力降低等原因所导致的。加强住院患者压疮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预防压疮的措施主要由以下几点:①建立预防护理压疮体系:压疮管理组织主要由护理部、科室以及个人三级组成,由护理部的3~4名护士长组成压疮管理小组,对压疮护理相关诊断及预防标准、护理质量标准等进行制定,同时进行压疮患者的病情监测、评估以及护理指导工作,对压疮的鉴定以及会诊等进行组织。护士长作为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在科内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建立由责任护士组成的压疮防护质控小组,主要的工作是对本科室高危压疮的审核以及检查考核压疮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知识的相关培训[2]。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相关科室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护理人员能够对压疮的定义和分期等相关知识、病原学、危险因素等进行全面的掌握,通过使用评估工具、变换方法、减压装置等来不断培养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压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③建立压疮管理监控体系:首先要定期对本科室内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人数进行统计,并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改善护理措施,并通过调研、追踪、训练等多方法的措施来建立完善的住院患者压疮管理体系。将压疮发生率归纳到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中,并以此作为评定科室工作以及护理人员工作的相关指标[3]。医院要每月根据相关标准来对压疮患者的护理情况以及质量等进行检查,对压疮护理管理措施不断进行细化,并通过精神和物质等方面来对表现良好的科室,或者未发生压疮的科室进行奖励。
综上所述,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较高,通过建立预防护理压疮体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压疮管理监控体系等多种措施来预防住院患者压疮的出现,从根本上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
参考文献:
篇10
1. 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仅常规换药治疗的压疮患者6例;VSD组:应用VSD治疗的患者13例(男6例, 女7例)。年龄51~78 岁, 病程2~ 3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7 d后两组溃疡面积及深度变化情况。数据以x-±s表示,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1. 2 VSD系统组成 VSD 系统主要组成包括:①VSD 敷料:是一种泡沫型合成材料, 成分为聚乙烯醇。②引流管:为多孔引流管。③粘贴薄膜:为一种生物型半透膜。④三通管:用于多根引流管间的连接。⑤负压引流装置:本组采用病房中心负压引流装置。
1. 3 VSD操作方法 ①消毒后对创面彻底清创, 去除创面坏死组织。②根据创面形状裁剪或拼接VSD敷料, 覆盖或填充创面, 敷料边缘超过创周0.5cm。③用粘贴薄膜采取用“叠瓦法”或“包饺子”法封闭整个创面, 包括创缘周围3cm以上的正常组织。④利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串联成一根入口管及一根出口管并连接至中心负压引流装置, 调整负压范围在-125 ~-450 mmHg之间, 具体以敷料收缩、与创面紧贴为度, 并保持恒定的负压, 注意排除漏气现象发生。负压引流7 d 为一个治疗周期。
2 结果
经过7 d治疗后, 对照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0.83±0.753), 深度平均减少(0.133±0.1506);VSD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3.08±1.656), 深度平均减少(0.323±0.1922)。根据t检验结果分析结果如下。
3 护理
3. 1 一般护理
3. 1. 1 一般状况观察 观测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情况。
3. 1. 2 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 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应用VSD治疗压疮创面的原理、方法以及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消除其焦虑、紧张心理。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 消除思想压力。
3. 1. 3 患肢护理 抬高患肢, 稍高于心脏水平, 以促进淋巴及静脉回流。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状态, 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肢体感觉和运动情况, 及时协助其翻身。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以减轻患者不适症状、缓解其心理压力。应根据患肢创面部位及愈合程度进行不同阶段循序渐进的患肢锻炼, 以主动运动为主, 被动运动为辅。应注意活动的量和度, 避免压迫创面及牵拉引流管, 防止创面出血。
3. 1. 4 饮食护理 难愈性压疮渗出物中含大量蛋白, 容易产生负氮平衡。因此, 病人应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纠正病人低蛋白等营养不良的状况, 加速伤口愈合。
3. 2 VSD系统的观察与护理 VSD创面的观察与护理观察创面及创周皮肤状况。正常的负压引流效果可见VSD材料塌陷紧贴创面, 其内引流管形态凸现, 薄膜下无积液。注意观察创面有无持续性出血现象。观察敷料表面是否附着污秽、黏稠物而影响引流效果。观察创周围皮肤有否受压及颜色异常。如创面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对透明贴膜过敏现象, 应立即停用。
4 讨论
压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常见。造成压疮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压力、剪力、摩擦力以及潮湿等。有研究表明[1], 如压迫导致小动脉灌注压低于40~45 mmHg, 一定时间后即可造成组织损伤。外部施加的压力超过4 kPa 时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外来压力主要集中在骨性隆起部位, 摩擦力和剪力可促进和加重溃疡的发生。非压力因素即皮肤皱褶、认知功能损害、吸烟、疼痛、情绪紧张、失去知觉、活动障碍、严重营养不良也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一般年龄较大, 且年龄越大, 原发病持续时间越长, 发生率就越高, 越难治愈。压疮往往伴随较为严重的原发病,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较差。压疮给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不利影响。坏死组织可造成脓性炎症、吸收毒素, 造成长时间发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严重者还会引起脓毒血症, 导致多系统、多脏器衰竭而危及生命[2]。因此, 压疮一旦形成, 要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应对。VSD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压疮创面肉芽组织形成, 缩短了愈合时间, 减少了换药次数, 减轻了病人换药时的痛苦, 降低了交叉感染几率, 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3,4]。有效的护理措施是VSD技术成功的保证。同时, 应注意全面的出院指导, 教会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让其学会自我评估并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的过程中来, 是避免压疮复发和发生新的压疮的关键[5]。
参考文献
[1]陈薇珍. 褥疮护理的进展.广西医科大学报, 2004, 6(16) : 467.
[2]阮笑斌.压疮的护理治疗..中外医疗,2009,18(24):152.
篇11
doi:10.14033/ki.cfmr.2016.29.048
腹腔镜是临床上一种最为常见的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具有无创、疼痛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1]。截石位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术,该虽然可获得较佳的视野,但是在术后较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如血压变化,下肢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等。而压疮是临床妇科女性患者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造成较大影响[2]。本文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循证学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文献资料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发现其护理效果优于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患者,现将有关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干预组患者年龄范15~78岁,平均(55.7±11.3)岁,手术部位包括输卵管12例、卵巢21例、子宫15例、宫外孕7例、其他1例,常规组患者年龄17~80岁,平均(56.2±11.8)岁,手术部位包括输卵管8例、卵巢17例、子宫13例、宫外孕5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引起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 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腹腔镜截石位手术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皮肤潮湿:手术实施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毒,然而消毒时多余的消毒液会顺着大腿根部向着骶骨尾部流去,并聚集在骶骨尾部,进而引起皮肤潮湿,从而发生压疮;(2)手术床压迫骶骨:手术操作期间手术床需要下摇90°,床垫下方的圆孔将压迫患者皮肤,从而引起压疮;(3)手术摆放: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前期,实施全身麻醉,护理人员此时应将患者双腿放置在腿架上方,并用约束带固定,手术结束后,患者从麻醉状态逐渐恢复,若患者依旧处于截石,而患者常常对截石耐受性较差,进而引起患者骶部和臀部不断在手术床上摆动,表现为臀部、躁动,使得手术台和局部皮肤之间摩擦增加;(4)漏尿:手术治疗后患者常发生漏尿,尿液则流至骶部,导致对皮肤的刺激进一步增加,引起皮肤局部抵抗力降低;(5)举宫器应用不当:手术治疗期间医务人员为获得较佳的手术视野,再应用举宫器期间,举宫器过度下压容易导致骶部压力升高。
1.2.2 护理措施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则针对相关因素予以循症学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循证学支持:检索和查阅妇科腹腔镜截石手术后发生压疮的相关研究资料,应用循证学思维找出护理过程中可能的或潜在的引起压疮的护理问题,并结合科室现有技术以及设备制定相关护理措施。(2)维持皮肤清洁干燥:巡回护士在手术期间可在患者臀部和手术台的下折方放置吸湿性良好的治疗巾,以便吸收多余的消毒液,降低消毒液在皮肤处的蓄积,进而减轻消毒液对骶部皮肤造成的刺激。(3)选取适当的手术治疗床单:护理人员应尽量选取柔软、无硬度边缘的手术穿刺点,同时在手术床垫上置入含有棉质的床单,保持床单无折和整洁。(4)增加患者对截石的耐受度:患者在采取全身麻醉前,首先放置截石的脚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手术,并询问患者是否舒适,是否存在不适感,在脚架上放置硅胶ㄠ垫,硅胶ㄠ垫能减轻对皮肤的受压程度,硅胶ㄠ垫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压性,手术过程能有效地减轻患者受压部位的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减少对皮肤的伤害作用;同时模块化的结构易于的摆放与固定,减少了摆放时间与术中调节次数,并固定约束带,约束带可增加患者麻醉清醒后对截石的耐受度,预防和减少手术过程中患者发生扭动。(5)防止漏尿:护理人员在手术操作期间,需根据其年龄、体形以及适当型号的导尿管予以导尿,在患者膀胱置入导尿管,并在气囊中输注入10 ml生理盐水,同时向外侧方将导尿管进行牵拉直至出现阻力,使得气囊对膀胱三角区造成有效压迫,进而预防由导尿管太细或者置入不当引起漏尿[3]。(6)强化术后巡视:巡回护士手术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举宫器对阴道造成的压迫,同时及时提醒助手,预防由长时间下压引起和骶部压力升高。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发生压疮5例,比例为8.9%,常规组患者发生压疮12例,比例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080,P=0.0179)。
2.2 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98.2%,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由于其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疼痛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治疗[4]。临床上为获得更为直观的手术视野,患者在术中需要采取截石,然而研究发现截石容易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如下肢血栓、压疮、心率血压改变及神经损伤等。其中压疮是一种压力性的溃疡,目前临床学者认为导致压疮的主要因素为摩擦力、剪切力、压力和潮湿[5-6]。手术截石患者的骶尾部为常见的受压位置,也是发生压疮最为常见的部位,因骶尾部皮肤未有脂肪组织和肌肉的保护,多种刺激较易引起摩擦,造成皮肤松软、溃烂,此外为了获得标准的截石,患者多数时间内采用头低足高,手术床位置和自身重力将导致骶部压迫增加;临床过多的消毒液沿着大腿部根部以及会阴处流至骶部,同时在该处聚集,而手术床单未能吸收消毒液,使得骶部皮肤始终处于潮湿状态,上述原因互相交叉影响将引起压疮发生率的增高[7]。皮肤护理是临床妇科手术治疗患者基础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着整体护理服务质量[8]。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引起压疮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循证学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文献资料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与常规护理服务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学思,赵婷婷,陈晓阳,等.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57-58.
[2]鲁海蜃,黄敏.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22):44-45.
[3]莫惠萍.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84-86.
[4]冯建萍,桂波,张萍,等.不同截石位改变速度及不同气腹压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396-399.
[5]杨芝兰,滕树艳.宫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0):68-71.
[6]陈颖.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6):82-84.
篇1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56例,男154例,女102例,年龄为54~72岁,平均年龄为(58.35±3.67)岁,住院天数为42~108天,平均住院天数为(67.57±4.67)天,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病情等)间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易患人群(昏迷、老年人、骨折、水肿、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同意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不具备易患压疮因素的患者;不同意参与该研究者。
1.2方法:
1.2.1 ADL评分2:
Barthel指数主要包括上下楼梯、平地行走、进食、大便控制、洗澡、小便控制、穿衣、轮椅平移、用、修饰等10项内容。每项0、5、10三个等级,满分100,评分结果可划分为Ⅰ级(75~100分,轻度依赖)、Ⅱ级(45~75分,部分依赖)、Ⅲ级(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给予常规压疮护理措施,普通床垫,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对患者进行每2小时翻身一次,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建立个性化压疮预防护理方案,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后拟定,护士长每日督察责任护士实施护理干预并定期抽查,评价护理效果,随时改进护理措施。ADL评分Ⅰ级患者:加强患者压疮预防健康教育,讲解压疮的基本知识、危害性、转归、治疗方法等,告知预防压疮发生的必要性,教授预防压疮的方法。
ADL评分Ⅱ级患者:除以上护理措施外,患者改卧气垫床,并于骨隆突处贴康惠尔透明贴,进行预防性防护;ADL评分Ⅲ级患者:除以上护理措施外需对患者受压部位处的皮肤状况进行详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床头检查交接。
1.2.3分析方法: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质量调查、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回顾256例患者临床资料,从其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病情、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综合,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依据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56例患者经压疮预防性护理措施护理后,共出现11例压疮,压疮发生率为4.30%,其中对照组发生9例,观察组2例,两组患者临床压疮护理疗效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采取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严格实施。在压疮护理中对患者罹患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并划分等级,并给予相应护理是非常必要的3。由表1可以看出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共发生9例压疮,压疮发生率为7.03%,而经ADL量表评估后采取相应等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共发生2例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56%,两组间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经ADL量表评估后,根据量表评估结果及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压疮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临床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压疮知识的掌握度,使基础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这对于缓解护患关系、促进其病情恢复、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4。通过ADL量表评估,可将压疮危险因素量化,增强对压疮发生的预测性,从而采取护理措施加以预防,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预防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岩芳,刁振明.应用ADL量表实施分级护理对基础护理及分级服务满意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1,23(1):60-62.
篇13
追踪方法学最主要的两种追踪方式为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3]。本文中虽为1例但同时运用了这两种追踪模式,主要运用追踪方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压疮的原因进行个案追踪,系统的回顾其压疮的发生的原因,从而完善预防压疮发生的措施,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1临床资料
5月7日,患者,女性,60岁,因"腹泻2月余,发热7d,脾肿大,腹水"收入外科治疗。PETCT提示右侧附件肿瘤。5月20日,转入我科。转入时患者全身片状皮疹,双下肢水肿。入院后予对症治疗。5月30日,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因血氧饱和度低转入ICU治疗。5月31日,由ICU转入我科继续治疗,术后置腹腔引流管,尿管各一根,腹腔引流液每日约300ml,呈淡红色,全身呈片状瘀斑、瘀点,下肢水肿明显,予半卧位,定时翻身,抬高双下肢等护理措施。6月3日患者下床活动。6月10日,病理科病理报告为外周T细胞恶性淋巴瘤。6月11日,交接时发现患者骶尾旁有一1×0.5cm破损。后于安普贴外贴,指导患者定时翻身。7月20日患者压疮愈合。
2方法
2.1使用追踪方法学查找压疮的原因
2.1.1追踪管床护士 ①是否对患者进行过Braden评分同时给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②患者是否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③管床护士是否向患者及家属做好预防压疮的健康宣教;④每班之间是否做到认真交接班;⑤患者各导管的护理情况;⑥患者床单元的情况,是否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2.1.2追踪患者家属 ①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的过程有无拖拉拽移动患者并保持保持外阴清洁;②有无在患者的床上放置多余的物品。
2.1.3追踪患者 ①患者感知能力;②患者潮湿程度;③患者活动能力:④患者移动能力;⑤患者所承受的摩擦力和剪切力;⑥患者的营养摄取情况;⑦患者的配合治疗的程度
2.1.4追踪护理组长 ①是否询问患者和家属有关预防压疮的措施并做出评价。
2.1.5追踪护士长:①科室有没有对每位患者都进行Braden评分的制度;②科室是否有放压疮的制度和应急预案和上报流程;③是否定期组织护士培训、考核
2.2追踪结果
2.2.1管床护士 在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后1w均有做Braden评分并给予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告知了患者和家属预防压疮的措施,但是于患者下床活动后对患者皮肤的关注程度下降;同样的,在患者手术后自行下床活动前均做到了每班认真交接班并认真填写翻身卡,但患者正常下床活动后未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交接;护士有认真做好患者的晨、午间护理;
2.2.2患者家属 由于患者体型偏重患者在移动过程中存在拖拉拽等行为,安全观念较差;未在患者的床上放置多余的物品;
2.2.3患者 转入我科时;术后第1d Braden评分15分;拔除留置尿管时Braden评分18分;术后5d的Braden评分20分;患者配合治疗程度较好。
2.2.4护理组 前期对护士的健康宣教做出了评价,但患者正常活动后对患者的关注程度降低。
2.2.5护士长 有Braden评分表和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分的制度有预防压疮的流程和应急预案,也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考核。
2.3改进措施
2.3.1进行Braden评分在患者入院、转院、转科、手术或病情变化等情况下,责任护士进行评估[4]。而肿瘤患者因体质消耗、恶液质、疼痛等原因,易发生压疮[5],所以在恶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即使Braden评分大于18分,由于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仍应进行2次/w的评估,预防压疮的发生。
2.3.2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和值班交接班制度按照患者护理等级的要求,按时巡视病房,及时提醒患者翻身或保持床单元的干净整洁,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每班之间按时、详细的进行交接班。
2.3.3进行健康宣教对于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教会患者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有疑问可随时询问。并对患者的陪护家属进行评估,由于患者体重较重所以需要有一定体力的家属进行陪护。
2.3.4床头摆放安全标识在患者床头摆放安全标识,如防压疮等,告知患者标识的意义,提醒患者要预防压疮。
2.3.5护士长每周进行护理质控检查,检查患者Braden评分的情况及预防压疮的措施执行的情况。护理组长带领管床护士每月进行护理差错分析一次,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2.4进行评价 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关注质量持续改进率。在患者入院、 转院、 转科、 手术或病情变化时Braden评分100%,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的动态评估100%,护士执行预防压疮的措施率为90%,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率为100%,患者和家属对预防压疮的措施知晓率85%。
3结果
运用追踪方法学对这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的病例进行追踪,改进了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压疮的措施,在2013年7月至今未发生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的不良事件。
4讨论
追踪方法学能能有效的发现护士在工作中的不足也能给予工作的肯定,对于护理管理者而言有利于发现管理环节中的漏洞,能让管理者切实的抓好管理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苹.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68-69.
[2]姚常房.医院等级评审引进新标尺[N].健康报,2011-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