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高效学习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自主学习法的应用
自主学习法是直接打破传统被动学习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与课改下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最终,也确保高效英语课堂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Healthy eating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让学生认识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学会用基本的句型进行交流等。并带着目标进行自主阅读,并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在文本中进行学习。比如,“He could not have Yong Hui getting away with telling people lies!”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去理解“get away with”的意思以及应用。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任务学习法的应用
任务学习法是指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自主学习,一来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来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有效的任务,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进而也为高效英语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收款时,我引导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自主阅读文本,问题如下:
(1)Where did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start?(2)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Olympic Games be held?……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三、小组学习法的应用
小组学习法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单位进行的学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英语知识应用能力。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小组学习法的应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目的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体,都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活动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 A the students ca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they got along quite well in the summer camp.
A.while B.unless C.since D.until
该题是2015年福建高考英语真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交流,认真分析该题的考点,进而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该题的分析中,我们要仔细分析本题的考查点,即:对相关连词的辨析。之后,对每个选项以及本题干的中心意思进行分析,如:while尽管;unless除非;since自从;until直到……才……。之后,再结合句意进行选择,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以及解题效率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高考。
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07-02
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学生能主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地展示自己,主动探求新知,小组学习便成为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做法。学生能够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在时刻有管理、有目标、有竞争,事事有控制、有监督、有评价的小组中合作学习,才能真正高效。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充分说明一个人的学习力量是单薄的,应该重视同学、学友之间的力量与智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被动交流转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使学生在学习上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激发学习热情,发挥个体学习的潜能,整体得到提高与发展,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条件。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
有效的小组学习离不开合理的分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综合分组,要遵循“兼顾个体差异,能力互补”的原则。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情况,从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性别、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学习内容等方面考虑确定组建学习小组。
为了方便组内交流,一般分为前后桌6人一组,由教师编排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分好组后每个小组设计好自己小组的名称、口号,选好小组长、发言人、记录人等,每组应有学科特长的学科带头人。
组内还应安排好师徒结对,在小组内或者班级内,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责任心组织能力等,组建师徒结对,形成师傅和学友,师傅负责监督指导学友的学习、作业完成情况、日常纪律卫生、劳动等。小组内,有合理明确的责任分工:小组长,由小组内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负责小组活动的开展,组内人员任务的布置;记录员,负责小组的活动、问题讨论、讨论结果的记录整理等;发言人,负责小组讨论结果的公布,研究成果的演示等;纪律员,负责组内纪律监督管理,当小组讨论过于激烈或声音过大时,负责提醒、控制;联络员,负责本小组与老师或其他小组的联络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观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民主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逐渐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思维品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开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疑难困惑的咨询者、讨论学习的参与者。在开展小组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备课时就要准备好小组讨论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考虑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让小组讨论时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合作,参与争论,学生才有收获,才能真正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体现小组学习的优势。
三、结合学科,设置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合作的基石。问题设计科学,为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指明方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难点。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独立与文本进行对话,然后就疑难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提出自己的理解,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结合课本内容提出有价值,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例如,文学采风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文学采风,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民间吸取文学营养,同时也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针对山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
1.分别收集3到5个(首)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
2.你所收集到的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或现象或精神?
3.选取2个(首)你收集到的民歌民谣或传说或故事或谚语或歇后语,说说你受到什么教育或启迪?
4.在采访收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到社会上采访收集,了解这些民间文学,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同时又训练了学生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四、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通过发言、倾听、讨论、争辩、表述、整合和组织、展示等形式来展开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展开这些的合作方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正常、顺利、有效开展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途径。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必须做到专心听,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由一个人先发言,其他同学虚心听,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不插言、不表现出任何不屑的表情;耐心听,听到底,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其次,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最后,要听后能做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做出判断,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专心听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品质。
交流就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争辩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有序交流、完整交流,说具体,那么在交流时,就应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说全面,有头有尾,让每一个人都听得懂;要做到有条理交流,讲清楚,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不要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篇3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
1.导入必须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之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导入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可以是新课内容的知识准备和补充,也可以是新课内容的组成部分。
3.导入必须符合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来体现,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4.导入必须简洁、紧凑。导入是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精炼,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注意力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就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作简单的阐述。
1.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似乎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假如把地球近似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
A.一支铅笔B.一只老鼠C.一只猫D.一头牛
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复习导入法
知识绝不是孤立的,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时,先让学生回顾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公式,am÷an=am-n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然后让学生讨论当m=n和mn时的情况,从而引入新课。
3.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阐明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有最快的方法剪出字母A,然后再出示:“北京古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4.联系生活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爱学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正多边形时,先让学生去收集常见的地砖和墙砖的图案,却不见由正五边形,正七边形等其他形状的,这样的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入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想弄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像这样的导入,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计算、思考,很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5.诗词导入法
诗词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诗词来导入新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视图”时,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然后说,这首诗隐含了一些数学知识,他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物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视图”。
6.类比分析导入法
类比分析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使知识向更深层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引申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指出:方程的解法与不等式的解法有类似之处,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先让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把等号变为不等号,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再让学生解答。这样的导入能把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导入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精心设计。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不拖泥带水,不影响正课进行,通过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最终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的四个要素.
[2]数学课程标准.
篇4
一、优化物理课堂建设
由于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要创建一个高效课堂教学,并要充分它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提高课堂效果有明显的作用,可见一个高效合理的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使用快捷精准的方法理解知识点,并且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板书设计,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添加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点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当课堂气氛冷清时可以适时进行提问,可以更好的认识问题。对听课不认真的学生要进行适时的提问,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如教师在讲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分子热运动等问题时,面对学生的困惑老师一定要耐心讲解。教学实践证明:课堂环境是物理教学的重点,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促进师生间的学习和交流。
另外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可以将学生按成绩均匀划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课前,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问题,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并在组内实现学生互教互学。这样的课堂可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促进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创设物理情景,感受物理世界
除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还要引领学生进入奇妙的物理世界。一般来说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点最鲜明的一个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结构简单但内容复杂。如果学生在不接受老师的辅导,学生自己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总的来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接近教学的主题,并对要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通过实践,物理言语是教师传递教学思想的纽带。它不仅可以促进师生间的问题沟通,还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就体会和生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带领到奇妙的物理世界。让他们亲身感受物理世界,如教师在讲解天体运动时,教师可以提门学生哪位同学知道如何测量地球的质量。将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根本上了解知识的本质,作为物理教师在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改善教学环节。再次基础上建立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
三、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实际教学中给运用多媒体可以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有效为课堂教学服务。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感知,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实践证明,这对于学生引导学生快速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感知和抽象知识建模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时,那么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利用有媒体技术把图像做成三维动画,把非常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直观的物理模型,在通过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这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
四、训练解题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习题讲解是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解习题时,教师要结合教学需求。确保教学和认知紧紧相连,教师在习题讲解时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教学方法,能够掌握物理理论。对教师讲解的问题学生进行整理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遇到一些典型习题时,要让学生了解题目的含义,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解答。在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在整理典型习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习题进行整理,选择适合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这些习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五、以适时的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人在受到启发和激励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适时的进行激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兴趣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渐入佳境,此外还要不断的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激发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以积极的情感策略增加教学韵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情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情感进行了解。使课堂充满激情,有效的抑制学生的不良心理,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实验激情。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用有趣的故事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物理探究过程。
结束语:
综上而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合理建立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努力实现“教”与“学”有效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徐振国.对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1(02).
篇5
2. 民主化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教学中体现民主,是学生知道教学和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态度,要以温和的态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在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影响学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等进行规范。
3. 培训学生语言能力。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修辞手法、文字、语音、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重点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也要遵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写作、演讲、朗读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1.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备课是教师完成一堂课的关键,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语文教师先在课前进行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师在课前进行的备课,包括教学材料、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集体备课,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智慧,使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造学习气氛,引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气氛,将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等激发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需要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得到最大的收获,感受语文的魅力,然后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现。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表现,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学需要引导并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潜移默化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轻松、自主地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篇6
如学习Flash的各种“绘图工具”的功能的使用这一节课中,合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在没有讲解各种“绘图工具”如何具体使用的前提之下,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由各小组上报综合意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能正确掌握课本中所介绍的一般使用方法,还能总结出很多“工具”奇妙的用法。比如“箭头工具”的使用,课本中没有太多的介绍,一般同学认为它只具有指向、选取的功能,但通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几组同学都能发现“箭头工具”还有使图形变形的功能,这样就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二、兴趣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武器
青少年时期正是最易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阶段,大多数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的加深,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发生较大的转变。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应注意习题的设计及选材,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每节课中,我们都应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近、有一定趣味性的习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鼠标的五种使用方法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练习“纸牌”游戏,这样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能快速熟练地掌握鼠标的使用(“纸牌”游戏中充分涉及鼠标的五种使用方法:指向、左单击、右单击、左双击、拖拽);如在Word文档综合练习中,让学生用Word文档设计“校刊”;在Excel教学中,让学生设计“本月家庭收支情况分析表”等。这样既能完成课堂任务,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其次,要让学生多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每一节课中,在设计习题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确保在本节课完成时有“作品”出现,做到定时、定量、定难度,并及时给大家展播、鼓励,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每节课的习题设计要有所不同,知识要步步加深,节节课都要有新意,但每节课的习题又都要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样每节课都能出新“作品”,并及时在微机室进行展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掌握着新知识,并没有较难的感觉。但如果只是在学习完前面章节知识之后,再让学生设计一个相对完整的幻灯片作品,学生这时就会感到,学习前面知识枯燥无味,学习后面知识无从下手,造成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篇7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信息技术课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小学阶段,每周学生仅一课时的学习时间,那么这一课时的安排,侧重面应主要在于使用,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能得到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二、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计算机操作同学们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记得学习“画图”软件的一节教学中,我首先跟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画创意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
授课中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学习“画笔”一节中,当同学们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我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探索、发现、尝试操作,并请最早做出的同学向全班同学传授经验(当小老师)。通过这种方法,我发现计算机组织教学非常重要,让同学们愉快,学东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小学生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我们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唤醒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主动说,积极说,使学生变成我要说,从而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以前我采取的是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但效果不太好,在教室里讲过的东西,到了机房,同学们什么都忘了。找同学了解情况发现,有的东西同学们由于从未接触过,所以并没有听懂,有的即使听懂了,也因为没有及时上机实践,等到一周后上机时也很陌生了。
篇8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做好研究准备工作。
3.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4.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5.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
我们根据学生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M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9
高等数学课程(以下简称高数)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工类、经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后续专业知识、专门技术的重要基础和工具。所以高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第一,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这样就给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第二,教学任务重,教学学时偏少,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更难以掌握知识点。第三,高数与中学的数学知识比较来讲,更加注重问题的分析过程,这对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增加。第四,高职教育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才慢慢兴起来的,对于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的手段方法仍处于摸索阶段。所有这些因素就使我们大力开展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研究成为必需。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创新性地采用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1],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二是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三是人才类型的技术性等特点。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这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
三、高数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培养目标是: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和基本方法。第二,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交流协作的能力,全面提升职业能力。第三,情感培养目标是: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踏实细致、严谨求实的优良品德;培养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四、更新教育观念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绝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进而使他们在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近几年来《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逐渐地将教育观念转变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基础,而思想和观念的树立为核心,方法掌握及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上来。
五、学生状况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我校理工类各专业大一学生,对他们来讲,数学知识高考过,但基础不够扎实。刚从中学跨入我校的新生,受中学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习惯课上教师讲解很细,不用深入思考,即可掌握基本内容,再经多次练习,可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从而造成记忆的负担重,思维的负担轻,产生一种浅层次的学与教的循环。《高等数学》数学学习内容增加,更加注重问题的分析过程,对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增加。
六、教学手段
篇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包括在高考科目中,并且在一些偏远的山区中也没有将其作为基本考试科目,课堂教学根本实现不了信息素质培养的要求。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未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器材配备不足,更有部分地方的高中学校中没有电脑。即使是各项条件都比较好的学校也始终以高考至上为教学理念,这从地方教学评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中学高考过线人数、考上重点院校人数等,这些才是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成果评估的核心。虽然国家已经明确了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但是社会中仍存在较强的功利思想,要想真正转变这种思想还需要一段时间。
1.2教学效率不高
在高中所有课程中,信息技术课往往处于边缘位置。由于不涵盖在高考范围内,多数学生上这门课的目的主要是借机上网,或者是玩网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翘课。这种现象在学校中经常发生,校领导与教师也没有加强管理。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远远达不到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加快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由于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实际要求,所以必须培养信息素养高的人才队伍才能达标,而培养的关键阶段就是高中时期,对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性思维十分有利。
2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及方法
2.1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是指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自觉地筛选、设计以及探索学习目标,自己确立学习方法及途径,是学生学习中能够自我管理的一种能力。教师应结合教材实际要求,将所有软件的部分核心功能介绍给学生,剩下的交由学生自己实践。
比如:在教电脑绘画知识过程中,分析教材后能明显看到画圆角矩形、矩形及圆的方法几乎是一样的。所以,教师只需要向学生介绍画圆角矩形的方法,关于矩形与圆的方法初略讲解即可。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这样学生就会根据画圆角矩形的方法学会其他两种图形的具体画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获悉所有软件中具有的功能。该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和掌握新软件的能力。
2.2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
个性化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能力与个性不同的学生而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通常是由年轻教师负责,所教授的对象也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当前,电脑已经普及到了家庭中,多数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并不是一概不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力争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推动学生个性发展。比如:教师可针对学生能力与兴趣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对于部分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巧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全面发挥自己在编程方面的优势,也可到其他小组中对同伴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若遇到了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解决。这样,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2.3培养学生综合信息技术素养
篇11
一、立足教学实际,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
教学前对该节课的教学进行教案设计是讲好这节课所必备的,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该节的实际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要突出
在教案设计中该节课的重难点要突出,在实际教学中要有侧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
2.要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工作
高中数学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与所学的旧知识建立一定联系,在充分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构建,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建立。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由“以教材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要增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学生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促进学生l散思维的发展。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学习作为新课改的标准之一,其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着更高要求。数学本身作为一门可以极大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学生智力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更高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学习立体几何与函数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越强则越容易学习立体几何等抽象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来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在保证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学习起来比较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不仅会感觉学习困难,甚至会觉得特别没有意思,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多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认识。
五、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大多数数学教学比较死板,缺少生机与活力,教师讲起来觉得没意思,学生听起来更是云里雾里,针对此类问题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以下几点来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更具形象化、生动化,更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这会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为数学学习提供帮助。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并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分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但在分组中一定要注意平衡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内最好包括学习好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好学生对学困生学习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并给定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结束后,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对于较好的看法,教师应当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不正确的看法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其思想的转变。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3.在教学中实施抢答攒积分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就给予相应的积分,如:主动回答问题加1分,如果回答正确再加1分,如果回答错误不扣分,在攒积分中应当给出攒够多少积分换取什么样的奖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高中知识重要的一部分,促进其高效课堂的建立可以极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方法与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12
高效,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用比较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效率效益。何谓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那么,在期末短短的两三节课里,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对历史知识的梳理与应用?
一、“试卷结构”的分析
以“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初中历史考试说明”为例。题型和题量:
从题型和题量来看,初中历史的期末检测主要考查主干知识,基础性题目的比例较大,因而在复习中应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指导。
二、历史复习方法的指导
(一)让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对学业水平达标的要求之一是“知道与了解”。新课程摒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博闻强记,在脑海里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比如我在讲授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关键人物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开始殿试,首创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虽然这句话有点“恶搞”,但也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新,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了首创武举的人是武则天。另外我还从中点拨,武则天——武举,都有个“武”字,可以快速地记忆,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二)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彼此孤立。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横”的线索,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二是掌握“纵”的历史线索,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下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纵”的专题线索。如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我就用“横“的线索来进行梳理。
另外,面对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联系,我就用“纵”的线索来梳理。
这样,通过用两个表格的列表,就把9课书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用“捉住主干”的方式进行梳理,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上减轻负担,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纵”“横”交错。如果学生能像教师那样把教材分析透彻,既做到宏观把握,又做到微观细研,那么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资料
学生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教科书等文字资料。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把握文字资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对于课文,则要求学生做到“三步走”:首先,全面浏览课文,搞清有几目内容,有哪些专栏,有哪些图片、史料和表格;其次,细读每段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找出基本的历史知识要点,并向全班介绍;再次,精读重要段落,结合小字、图片、史料、表格、注释,加深理解,解答疑问。那么,在做题时要学会找出关键字词。
比如选择题:“魏主欲变北俗,……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家降黜。”它是指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必须接受什么( )
A.汉姓 B.汉服
C.汉语 D.汉字
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找出关键字,这道题目的关键字词有两个,“北语”“语音”,由此可得出答案选C。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能比较迅速地统揽题目,把握到知识要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质量,轻松学习,高效掌握知识。
(四)结合单元测验卷,让学生学会解题思路的方法
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
1.解选择题。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介绍到,要懂得查找关键
字词。
2.做配伍填空题,道理也是一样的。比如七年级上册有道题目,如下:
配伍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 )法家A.兼爱、非攻
( )道家B.民贵君轻
( )墨家C.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 )儒家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兵家E.事物都有对立面,能相互转化
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是通读全部题目内容,查找关键字,如“法家”对“法治”;“兵家”对“战”;“道家”,对“对立面”,一下子5分的题目已经保证能拿3分,剩下2分,也很容易解决。
3.做材料解释题,要提升学生答题的审题能力,锻炼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其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例如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下面是古代著名的中西路上交通图。
材料二: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绸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妇人都惊叹不已,认为凯撒大帝的长袍美妙绝伦,于是穿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请回答:
(1)请说出材料一这条著名的交通要道的名称。它的开辟与西汉哪两位历史人物直接相关?(4分)
(2)这条路线会经过西亚、河西走廊、新疆、欧洲、长安等地,请按从东向西的方向排列这些地名。(3分)
(东)长安( )( )( )欧洲(西)
(3)你认为材料二的情景真实吗?请说出理由。(3分)
(4)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价值?(5分)
解答读图材料题,可以根据问题看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甚至有些答案能从材料中找出答案。学生通过读题、审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确该用什么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答题的内容找到了,那么就要看分答题。有几分,就要答几点,这样也不容易因为没找到答题要点而失分。
总之,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教师就应具备高水平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能力,并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把这些能力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篇13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者,老师的备课情况和教学策略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一定要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看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增强课堂的灵活度,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有效的学习要以良好的纪律作基础,教师要创建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在信息课堂实验室中,要保证电脑设备的有序安排,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先进技术,保证教学效率
现如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现代化水平也逐步提高,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已经司空见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是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利用网络资源。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自主解决问题,借助互联网和先进设备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实现互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进行Excel信息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互动,对于数据的求和、运算,可以让他们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找出办法,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关键点进行总结,给他们以自主的学习空间。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要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一定要不断完善改进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1.直观演示法
这种方法简单深入,通过实际的演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把具体的知识形象化,便于深刻理解。例如,在学习计算机零部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拿真实的鼠标、键盘等向学生进行展示,激发他们的热情。
2.小组合作法
这种方法大多应用于所讲解的知识有一定的深度,通过小组的结合,能够发挥集体的作用,也便于沟通和交流。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规定制作一个信息技术课堂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