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区建设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改革实施,人民群众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尤其是对社区体育活动迫切需求,但是人们对社区体育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对社区体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的探讨已刻不容缓。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及要素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
社区体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认识。社区体育是以基本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情感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1]。
(二)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社区成员、体育组织、场地设施、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和活动经费。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区体育系统。
二、社区体育的特点及功能
(一)社区体育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区域性
活动范围的区域性是社区体育的主要特征之一。社区体育是在社区的区域范围之内开展的,有较强的区域性要求。社区体育的区域性,在一定层面上也体现了社区体育的自主性和民主性。
2.活动组织的民间性
社区体育组织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团体,具有民间性的特点[2]。活动组织的形式主要有街道社区体育协会、社区文体委员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居民体育活动小组和俱乐部等,它们各自都有独立的组织管理机构和活动章程要求。组织管理重心从街道下降到社区,体现了组织性质的民间性和基层性。
3.活动设施的公共性
活动设施的公共性,即社区成员每个人都有权益使用。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在社区内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公园、街头空地等利用区域内资源组织进行的,但目前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建筑用地占地面积最大,社区成员可以利用的空闲健身场地在不断减少,这也是我们社区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
4.活动方法的服务性
根据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提供服务是社区体育的主要特征。社区体育活动多是自愿参加和主动性的活动,根据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场地设施服务、体育组织和管理服务、运动处方和保健康复服务、体育锻炼健康知识宣传服务和相关信息情报服务等,这些都是社区体育无偿服务给社区居民的方面。
5.活动时间的集中性
社区成员的活动时间一般相对集中,大多是晨练和晚练两种。晨练时间是早上6时~8时,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晨练时间随之略有调整,晨练的人群大多数是老年人。晚练时间是18时~20时,夏季室外活动较多,冬季室内较多,晚练的人群大多数是青年和中年人群,但也有很多老年人喜欢早晚都练。
6.管理模式的多重性
社区体育管理实施自主型与行政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3]。社区体育多重性管理,如有体育协会管理、体育行政部门管理、街道办事处管理和活动者自发管理等。主要以活动者自发管理为主要方式,其他部门管理为辅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活动的积极性,但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来规范。
(二)社区体育的功能
1.健身服务功能
体育的本质作用是以运动为手段“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社区体育是立足体育的本质作用,通过倡导参与锻炼,组织活动等手段,使社区成员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各种运动项目,从而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与社区成员,这样就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2.娱乐功能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有强烈的需求,更热衷在闲暇时间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了社区成员的参与度,从而享受乐趣、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
3.政治管理功能
经济和物质的飞速发展增强了地区人员的交互性,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以发挥社会各种社会群体的作用,形成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社区体育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建设,增强了社区内成员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加强社区管理。
4.文化功能
社区体育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发展。社区成员通过参与社区体育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提高了居民的体育科学素养,加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经济功能
由于公共场地设施的局限性,场地有限,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这一物质基础条件,社区会开设一些私人的健身休闲俱乐部。通过发展商业健身,提供健身服务,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篇2
具有咨询及接待功能的前台,通常是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设计时结合CI系统,利用专体色、LOGO宣传等展现企业特色的元素打造前台表现,除此还应考虑造型、材质、灯光。造型是视觉效果的要素之一,前台的造型需要与企业性质、定位、文化特色相匹配。材质的质感则是视觉效果的细腻表现,需视造型及企业品位、精神体现的具体要求,选择匹配的材料,如:IT业可采用钢、玻璃等硬朗化材质来体现科技感:传媒业可运用多色镜面板、玻璃及镜面等多变材质体现其时尚感等等。而灯光是视觉效果的聚焦点,作为营造气氛的高手,灯光的合理配置能加强前台的设计表现。
导入区域作为进入办公室的起点,既担负组织交通枢纽作用,也是企业形象展示的良好开端。作为空间起始阶段,其空间形态除按本身功能要求设计外,还应纳入整个办公空间序列设计进行考虑。
通行区域
通行区域包括了走廊、过道及楼梯,是办公空间各个功能区域重要的联系纽带,人行过往的交通要道。走廊一般分两种设计形式:静态走廊与动态走廊。静态走廊的特点是稳重、大气,色彩偏灰色系,如灰黄、灰绿等,灯光以柔和、悦目为宜,墙面不设尺度过大的挂画和壁饰。动态走廊的特点是造型独特、色彩明快,多以曲线墙面制造强烈的方向感和透视感。日益偏向“自由”形式的办公模式,也为走廊、过道带来新的功能延伸,即非正式交流功能。即有别于会议室的严肃,在这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谈,自由地表达,而这里也成为信息互换的重要场所。
走廊是水平通行区域,楼梯则属于垂直通行区域。楼梯的功能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使其在办公室空间中有着特殊的造型装饰作用。楼梯一般可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敞式楼梯可在空间中创造多层次的韵律感,带给空间丰富的节奏感。现在很多公司,尤其是创意型公司,会采取扩大开敞式楼梯的方式,打造多功能的楼梯平台。增设诸如图书阅读区、休息区、交流区、培训区等等功能区。封闭式的楼梯除了发挥联系通道的功能外,还会作为隐蔽的储存空间存在。可塑性极强的楼梯以多变的尺度、体量,丰富多样的结构形式联系着不同区域,现在也发挥了汇集人群、交流思想的功效。
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是办公空间的核心部分。这里是个人能力发挥、团队协调合作的重要生产空间。空间形式以开敞式为主,依据工作种类、模式分为四种形态:蜂巢型、密室型、小组团队型、俱乐部型。
蜂巢型办公空间采用在大开放空间里,设置一字排开,呈规律的田字型的简单屏风工作站,同事间互动较少且自主性较低,属传统的办公室规划,如银行、客服中心等。密室型办公区形式为一间间独立办公室或大空间中以到顶的隔断划分个人化的独立工作间,其自律度高、互动度低,属个人、专注及较少互动性的工作形态,例如会计、律师等行业。小组团队型通常为全开放空间或是独立的群组空间,自律度低互动性高,适合如设计团队、研发团队等。空间设计灵活,以交流功能为主,员工有固定的工作位置,彼此之间的工作区域互相穿插,会设置较低隔断或不设置隔断,其间会规划共享的洽谈桌或会议桌等讨论交流空间,增强团队合作的便利性。
俱乐部型办公空间适合必须独立工作,但也需要和同事频繁互动的工种及企业。空间采用“分享”的规划观念,个人座位或不固定,但仍具有私密性,使个人工作时不受干扰,并会设置多个会谈区可容纳少数或多数人进行交流讨论或休闲聚会。此类会谈区不限定会议室等固定式的区域,甚至可以在休闲区工作,适用高自律性也高互动性的知识工作者。这种办公形态的显著特点是办公与公共休闲区域交叉或相融,自由度极高。网络公司、广告公司、媒体等多采用这种办公方式。
篇3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for Testing the Property Curve of Thermistor
XIANG Yi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6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a hardware circuit is designed to test the property curve of thermistor.Taking DS18B20 as temperature sensors,its communication program is written between single chip computer and PC and the temperature value is sent to PC by the serial port.By sound card,the voltage value is picked PC and tested via virtual lockinamplifier by LabVIEW.By the way,it may realize the change curve of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for the thermal resistor.its innovation lies in that it collects voltage variation values caused by resistance value changes by bridge and reads them into PC,thus realizing the computerbased data collet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thermal resistor;temperature sensor;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erial port;lockinamplifier
热敏电阻是开发早、种类多、发展较成熟的敏感元器件。热敏电阻由半导体陶瓷材料组成,利用的原理是温度引起电阻变化。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PTC)和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以及临界温度热敏电阻(CTR)。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1Cient)是指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现象和材料,它在电子线路、自动控制以及传感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系统是要检测热敏电阻的特性曲线,所以除了要有阻值的变化外,也要有温度的同步变化数值。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可检测到-55~100 ℃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变化,精度可达到0.01 ℃。利用DS18B20对热敏电阻温度的监控,通过单片机对继电器的控制,完成对热敏电阻的温度控制。测量值采集到了计算机中,可以实现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1 温度特性测量原理
当温度变化不是很大时,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一般的测量方法(如伏安法)测量不精确。本测量方法采用电桥提取阻值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信号,这一电压信号一般在几μV,环境噪声对它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大,而采用锁相放大器来测量则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
信号发生器作为交流信号源,产生1 000 Hz标准的正弦波信号和同步触发的参考信号,一路作为参考信号直接送锁相放大器;另一路接入电桥测量电路的AB两端。R1和R3均为1 kΩ左右的电阻,R2为10 Ω左右的电阻,RT为待测的热敏电阻,阻值为几~十几欧姆。
由于电桥A,B两端的信号电压VAB值为固定,当热敏电阻RT所测的温度改变时,将引起电桥C,D两点的电压的变化,而C,D两点的电压VCD就是锁相放大器被测信号的输入电压。根据锁相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在参考信号不变的情况下,锁相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O与VCD有线性关系。根据测量回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以求出电压VCD与电阻RT的关系如下:VCD=VAB[RT/(RT+ R3)・R2・(R1+ R2)]由于R3远大于RT,所以上式可以近似写为:VCD=aRT+b因此,VO正比于aRT+b(a,b为常数)。
这样,通过测得锁相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O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就可以求出热敏电阻的阻值RT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3 温度特性测量硬件电路
3.1 系统结构的整体设计
硬件电路的系统结构整体设计如图2所示。
实验硬件系统由真实信号发生器提供信号源。信号发生器上方输出端为同步TTL方波,串接分压电阻衰减后,输出为1 V方波。其输出直接连接至音频输入电缆的右声道,通过声卡模/数转换后输入到计算机中。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设置为正弦波,频率为500 Hz,幅度调节为1 V。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作为桥式电路的输入信号,C,D两端之间的电压差输出连接至一差分放大器,放大器输出的C,D间的电压差由音频输入电缆的左声道采集,通过声卡模数转换后输入到计算机中。
热敏电阻RT紧靠着一个水泥电阻,由一个继电器控制水泥电阻电路的通、断状态,计算机通过串口向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继电器的状态,共同构成了加热控制电路。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紧靠在水泥电阻旁,在水泥电阻给热敏电阻加热的同时测得热敏电阻的温度,该温度值读入到单片机中,经串口发送到计算机中。
3.2 电压采集电路
电压采集电路由桥式电路和放大器AD620组成,电路如图3所示。
在电压采集电路中,因为C,D两点电压差在毫伏级变化,所以采集到的信号必须经过放大才能输入到PC机。在本系统中放大器选用AD620,放大倍数G=130,RG=130 Ω。AD620是一个高放大倍数的放大器,通过对可调电阻R4的调节可以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从1~1 000倍之间变化。 AD620运放增益计算公式:
G=(49.4 kΩ/RG)+1;RG=49.4 kΩ/(G-1)
采集到的输出电压经声卡的左声道送入到计算机中,由LabVIEW软件编写的虚拟锁相放大器测量。
3.3 温度测量电路
温度测量电路由温度控制电路和温度读取电路组成,如图4所示。电路中采用负温度系数(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1Cient)的热敏电阻。所谓负温度系数是指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现象和材料。
要检测热敏电阻的特性曲线,除了要有阻值的变化外,也要有温度的同步变化数值。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美国DALLAS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可组网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它体积小,电压适用范围宽(3~5 V),用户还可以通过编程实现9~12位的温度读数,即具有可调的温度分辨率,因此它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比同类产品更高。它可检测到-55~100 ℃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变化,精度可达到0.01 ℃。
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极其简单,只需将DS18B20的信号线与单片机的一位双向端口相连即可。在实验电路中温度传送设置为10进制BCD码,一共传送5个字节,第一个字节发送十进制数09,为开启标志。接下来送温度的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从测得的热敏电阻当前的温度开始,连续采样读取温度值。
继电器K1控制着水泥电阻R3电路的接通与否。当继电器闭合,电路导通,水泥电阻开始加热;反之,停止加热。继电器的状态通过单片机控制,单片机发送ASCII码“30H”,控制继电器闭合;发送“31H” ,则控制继电器断开。串口通信采用常见的通信转换芯片MAX232。从MAX232的9,10脚输入单片机信号,经转换后再从7,8脚输出到PC机。
3.4 电源部分
本系统设计了电源部分,其中+5 V电源给单片机供电,±12 V电源给水泥电阻供电,±5 V给放大器AD620供电。
3.5 C语言编写的单片机程序
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通信协议为:波特率4 800 b/s,校验位无,数据位为8,停止位为1。单片机给PC机传每帧数据为5个字节的BCD码,第一个节字为开始标志,第二、三、四、五个字节为温度数据。
4 结 语
本文研制了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测量实验的硬件电路。实验电路输出的待测电压由音频信号线采集,经声卡模数转换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由LabVIEW软件编写的虚拟锁相放大器测量。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完成了计算机通过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的状态,以及由串口将热敏电阻的温度值读入到计算机中,量值由计算机软件编程显示。实现了测量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参 考 文 献
[1]黄贤武,郑摅筱.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戴逸松.微弱信号检测方法与仪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赖发春,翟燕.用锁相放大器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18(2):4547.
[4]杨乐平,李海涛,杨磊.LabVIEW程序设计与应用\.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孙余凯,吴鸣山.数字电路基础与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9]江力.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采光;发展趋势;特点
引言:
自然采光是建筑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品质,而且能够减少建筑物照明造成的能源损耗,节约资源,节约成本。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的节能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绿色空间有着旺盛的需求。自然光作为一种绿色无害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现代建筑物设计施工中,已经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将自然采光作为环保节能的重要内容应用于建筑物设计中。
正文:
一、建筑与自然光
自然光是建筑空间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品质,而且能够减少建筑物照明造成的能源损耗。因此,随着现代建筑行业中新型材料和结构的发展,自然光成为了现代建筑物空间中的重要构建基石之一。
1、 自然光与能源
维基百科把“可见光”定义为人类眼睛能够看到的电磁波波长。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光包括全部的电磁波波谱。从物理上来说,光由叫做“光子”的基本微粒构成,既具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亦称“波粒二象性”。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70nm,仅占电磁光谱的很小一部分。此外,电磁波中的紫外和红外区也会对建筑物的性能产生影响。由于气候的分区差异,自然光热效应主要集中表现在冬季用其降低空调制暖造成的能源损耗的采暖地区和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减少电能消耗的非取暖区两方面。在非取暖地段,过滤掉自然光中的红外线,以此减少其热效应,以及通过自然采光避免因白天开启照明设备而造成的能源损耗。
2、自然光与健康
自然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是,紫外线也会对建筑物的物理性能和家具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自然光线可以满足人类在视觉舒适度以及心理上对光的需求。一个人假若长期生活在人工营造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人工环境中,其生物钟、生物功能会发生紊乱,其感受外界刺激并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也会减弱,甚至会发生季节性情绪失调(SAD),即在冬天里因光照水平降低而导致的季节性抑郁症。将此类病人置于合适的光照下一段时间后(一般为几天或者几个星期)即可恢复。
二、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光在建筑物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令人欣慰,但是于此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自然光采光的先进技术,常常因为其成本太高,而不能得以广泛的应用。例如,采用了新技术、材料的天顶全息导光玻璃系统,虽然采光性能良好,在采光方面相对于其他系统而言,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其高昂的造价往往使得业主望而却步,因此得不到广泛应用。
第二,部分技术方案常常对建筑物及其结构有着特殊的要求,因而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只局限于某些方面,范围较窄,导致不能被广泛应用。比如,Anidolic屋顶采光系统装置需要有足够的高度才能进行安装,因此对建筑物的层高有很大影响。如果该建筑物还要安装中央空调的话,其通风管道和其他设备又会占用去拥有一定高度的空间。这样一来,不可避免会导致建筑物层高加大,从而导致其造价上升。再比如,以散射光天顶光线为主的天顶全息导光玻璃系统,如果安装在建筑物的侧立面,那么该建筑物的立面就不能有太多的出挑部分,否则会遮挡系统的受光面积,减少对自然光的接收。因此,立面造型非常丰富或者体量造型的变化较多的建筑物,不适合采用天顶全息导光玻璃。
第三,建筑师作为建筑物设计中的核心人物,应当对自然采光新旧技术有透彻的了解,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业主作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应当提高自身的节能环保认识,为环保贡献一己之力。我国相当一部分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对建筑物环保节能设计知之甚少,知识匮乏,不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做设计时鲜少将其纳入考虑范围。相关知识的贫瘠,带来的后果就是不能充分采用先进的自然采光技术进行环保节能的建筑物设计。所以,应当提高专业建筑设计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和业务素质,通过多种方式向其介绍最新的或当下最好的自然光采光方法。另外,要好建筑物使用者业主的工作,提高其环保节能意识,以便于建筑师能够和其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促进生态环保工作的实施和落实以及促进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自然采光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建筑物主要通过窗户进行自然采光,现在自然采光的方法丰富多样,建筑物的各个部位都可以通过安装自然采光系统来解决屋内自然光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室内的光照量和改善室内空间的生态质量。最常见的用以辅助进行天然采光的方法是应用异型百叶以及屋顶散射光的天顶全息导光玻璃系统。
异型百叶的原理是以遮阳、采光需求为基础,对百叶的断面进行不规则设计,使其具备定向反光的作用。冬天,由于太阳高度角小,该系统可以将日光反射到天花板上来增强室内光照;夏天,太阳高度角大,该系统百叶的不同表面可以将入射光线直接反射到期入射方向,从而起到良好的遮阳效果。
天顶全息导光玻璃系统,是把两块玻璃按照一定的角度来放置(一般为45度),然后在两块玻璃板直接夹入能产生全息衍射的聚合物薄膜板,以此来形成一个简单的自然采光辅助系统。该自然采光辅助系统的优点是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尔后亦可根据需要射入其他预定的地点。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对空中扩散光进行利用,主要适用于多云地区或者阴天天气较多的地区、拥有较高建筑物密度的城市、周边有高大遮挡物的建筑物或者基本得不到太阳直射光的部位。
2、 自然采光技术的综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自然采光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材料,多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形成一套完备的自然采光案。其中,自然采光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材料、光、热、机械和自动控制等诸多学科。天地全息导光玻璃系统是通过将先进的材料和精密的计算结合起来形成的,进而按照我们的需要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
地下建筑常常通过天然导光系统来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空间。天然导光系统是由集光、光线分配和导光三部分装置组成的,其中,集光装置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智能光线跟踪装置,应用精准的自动化机械以及电子计算机,让其集光面向着太阳直射的方向。然后,通过光学透镜聚焦日光光线后将其输入导光管。导光装置能够减少导光管中的光线损耗,并能够将光线高效精准快速传到出光口,再由配光装置将其输送到室内的既定地点。在此过程中,应用到了光学透镜、光感技术、导光材料以及智能操控系统等诸多新方法、技术。
所以说自然采光系统是数个学科相互结合形成的结晶。
3、 应用自然采光方法的兼容性
自然采光的先进设计,往往是将采光与通风、隔热等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做出彼此关联的处理。一般来说,自然采光的构件不仅会参与到通风方面的运转,而且能够同时照顾到太阳能的利用,以便更彻底、更全面解决房间舒适方面的问题。在房间舒适得到满足后,要对自然采光结构、隔热系统、太阳辐射和散热等进行控制维护,对诸如太阳能、风能等天热资源予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空调能耗和照明损耗。
4、 自然采光系统的职能化
当下,应当把科学技术的产物(比如追踪、光感和控制技术)充分应用到自然采光体系中,使得采光系统可以随着太阳位置以及天气变化而变化,实现自动调整,以维持其最高效益。当外界环境变化时,采光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以维持充足、稳定的光源,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相适应的变化,真正体现了自然采光系统的“智能化”。
四、我国自然采光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自然采光技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如认识少、深度浅、进展慢等问题。自然采光技术滞后于国外,鲜少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筑业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是建筑物室内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研技术人员投入到对自然采光课题的研究,并且颇有成效。我国应当根据具体国情,对自然采光技术和相关节能生态方面的技术,采取分层次、多渠道、分步骤的方法进行。一是因为我国目前对建筑物需求量相当大,而现有能源又紧张,因此对环保节能、低价高效的自然采光有着迫切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然采光技术,缩短与国外相关行业的差距。跨学科、多领域的合作,是建筑设计为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环保而采取自然采光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必经之路。
结语:
节省建筑材料,降低能耗,营造绿色人居空间是人类对建筑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技术的应用,顺应了新形势下人来对节能环保的需求,降低了建筑物照明产生的能耗,满足了人类对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屈寒飞. 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特点[J]. 热带建筑,2004(03)
[2] 林秀菊. 浅析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3] 于家驹. 对建筑设计中运用自然采光方法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0)
[4] 闫玮. 建筑自然采光优化设计策略探讨[D].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
[5] 邵国新,张源. 建筑自然采光方式探讨 [J].节能,2010(06)
[6] 李蓬. 浅谈高层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与节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篇5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游戏就是食物和水一样重要,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但是,我国的儿童游戏空间的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远远没有国外成熟。即便是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今天,儿童游戏空间在居住区设计中的位置在多数时候也是很有限的,开发商和设计者都忽略了儿童游戏的需求,为了节省用地挤占了儿童游戏的空间,导致了大多数儿童只能在居住区的道路上玩耍和嬉戏,剥夺了儿童游戏的空间。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无法体会的,由于缺少游戏时间更缺少了儿童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交流和相处的时间,使我们的儿童变得越来越自我和沉闷,不懂得与人分享。现实是即便是有的居住区有儿童游戏的空间,然而设计有十分不尽如人意,设计师没有严格按照设计的步骤设计;缺乏对场地的分析和细部的考虑和安全性的考虑;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尊重儿童的心里和行为方式特点,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作为设计师应该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设计和考虑儿童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儿童游戏空间功能单一、设施陈旧、布局混乱的问题,只有一些单调的滑梯、秋千、沙坑等设施。与国外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空间很少。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还有相关政策的完善,居住区设计和环境的日趋成熟,居住区中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善。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将儿童游戏空间的规划设计纳入了居住区的统建内容内,政策上规定了居住区儿童人均占游戏空间面积,相信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设计会越来越好。
二、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特点
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区别于其他的儿童游戏空间,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首先,需要根据整个居住区内的规划来进行设计,需要利用一些原有的空间和地形。而且,儿童和成人不同,儿童喜欢从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还有好奇心的引领下来探索未知环境;还喜欢和其他的儿童嬉戏、玩耍,因为儿童们希望被关注,喜欢人多的地方,因此他们喜欢在居住区内人员活动较多的场所进行游戏,但是由于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很长的时间,所以需要一个能不断发现新奇事物和挑战还有冒险的空间,显然,我们现在居住区内的儿童游戏空间达不到儿童的实际需求。所以,我们的儿童总是在居住区的草地边,小区道路旁逗留,作为设计师应该尊重儿童的这一天性,在设计中加以考虑,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游戏空间。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都不成熟,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时更多的考虑和关怀。他们对冷暖、季节、图案、色彩、形状、尺度等和成人的感受不同。因此,设计师应该去进行广泛的调研,去体会他们的视角和感受设计出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活动空间。
1、符合儿童的尺度。儿童由于身高和体能的限制,不能像成人一样具有完全和自主能力和对危险的预判,所以尺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首先,我们应了解儿童的人体工程学,新生儿出生时,身高平均是50cm左右,一周岁约为75cm,以后每年大约增长5―7cm,不同身体情况的儿童可能会有一些差别。设计师在设计儿童游戏空间师还要考虑儿童在运动中的尺度,例如:走动、奔跑、爬行时的目光视线。还有儿童的视线高度。
2、符合儿童审美的特点。据研究,儿童对色彩的感知相当敏锐,比较喜欢鲜艳和奇特的颜色。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为儿童提供一个色彩丰富的游戏环境。由于居住区内环境的限制,今天的儿童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所以可以通过居住区内儿童游戏空间的绿化配置,让儿童在游戏的同时增加接触大自然机会。
3、符合儿童游戏的心理特点。儿童虽然外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需要相当高的安全感,所以儿童游戏的空间需要让儿童感到安全和放松,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需要让儿童感到安全。
三、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特点
一切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游戏也需要在一定空间当中开展和进行,要想创造出儿童喜欢的游戏空间,需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是他们喜欢的,需要的。而且目标要明确,在设计时除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还有游戏行为方式外,重要的就是要确定自己要为儿童创造什么样的空间氛围。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实地考察我们会发现:由于儿童希望被关注,所以单一的、固定的游戏空间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一些小区道路和宅间绿地是儿童经常玩耍和逗留的地方。因为,每天有很多人会聚集在哪遛弯、休闲,儿童可以和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利于儿童的交往。而且心里上会有一种安全感和领域感,宅间绿地也在家长的视野之内,便于看护和照顾。但是由于宅间绿地的面积较小,不能固定和大型的游戏设施,容易有噪音打扰周围业主,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设施,例如:经济实用安全的沙坑,面积不要过大,7平方米左右以内即可。沙坑的边框尽量采用一些软质材料,也可以在沙坑旁边设置一些小座椅,供大人和儿童休息。居住区的道路旁也是儿童喜欢嬉戏的空间,因为那也十分热闹,儿童也会感觉受到关注,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但居住区道路附近也是人员出入量较大的地方,安全隐患比较多,安全性是设计这部分空间需要考虑的因素。居住区中心广场的绿地也是儿童喜欢游戏的空间,但是中心广场是居住区的活动中心,是人员活动较为多的地方也具有较多的功能区域,一般有儿童游戏、成人社交、闲谈、老年活动锻炼等。在设计是应注意将各功能空间进行划分避免干扰,不能硬性的划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加强活动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使各功能空间既有区分有想联系。还要增加安全性因素的考虑。
大部分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使用率不高,儿童们喜欢在游戏场以外的地方玩耍,但毕竟统一设置游戏空间能把儿童聚集在一起,开始其他的游戏活动。所以在居住区规划游戏空间时可以结合中心广场去设置或在周围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设置。这样可以提高使用的效率,在这样空间内儿童既可以游戏有可以受到关注和看到有趣的事情。
安全性是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最重要的问题,一切设计都应以绝对的安全为标准,儿童身心发育并不成熟,对危险的感知力较差,所以需要设计师去特别的注意,例如:采用一些质地柔软的材料,减少硬质铺装等方式,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
四、结语
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寄托了我们的希望,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儿童时期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影响了以后的性格和人生。游戏是童年时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十分重要,设计师应该为儿童设计适合的游戏环境。儿童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空间,具有安全性和冒险性还有创造性游戏空间。
一切都应在尊重儿童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以提高儿童与游戏空间与游戏设施的互动性,提高可参与性,创造出受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爱好的儿童喜爱的游戏空间,例如:群体游戏空间、独处空间等。设计师应为儿童营造一个既有趣味性又有安全性的游戏空间,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陈妍.基于游戏发生原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2]白晶.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
篇6
1.1 喀斯特地貌的具体含义
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可溶侵蚀能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后所形成的地表以及地下形态的总称。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降水比较充沛,气候湿润而且流水作用显著的西南地区。
1.2 喀斯特生态环境的特点
喀斯特生态环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功能系统,它的特点是稳定性比较差、抗干扰能力弱、环境容量低、生态敏感度高以及生产力低等。如果该地区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就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旱灾和涝灾的发生也会十分频繁。
2 喀斯特地区营业林建设的重要性
营造林建设在喀斯特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中,具有一定的生态调节作用。森林系统可以解决水源涵养问题,能够防止土地进一步的退化。因为森林植被相对于其它植被,其结构更加复杂,生物层次也更为的丰富,涵蓄和对于水分的保持、抵挡能力都要优于很多其它的植被。国内的很多实践都证明,营造林是防止喀斯特地区生态退化和进行重建工作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也充分说明了营造林建设对于喀斯特地区的重要性。
3 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建设的可行性
下面将分析几组表格数据来充分说明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建设的可行性。以下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生物种类分布:
如此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重建和恢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又例如,贵州省普定县,之前喀斯特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5%,进行营造林建设之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了75% 以上,森林覆盖率不足10%。从1983年起,进行了营造林计划,开始对该地区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到近2年为止,森林覆盖率恢复到将近35%,水土流失面积也缩减到近60%,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改善。
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区的营造林建设还是十分具有可行性的。
4 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建设的主要措施
4.1 规范相关的法律政策,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
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要严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对破坏天然林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并且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防止这样的行为发生。
4.2 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喀斯特这样经济一般比较落后的地区,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质量,发挥生态效益。进行封山育林,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阻止人类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行为。
4.3 加快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防护林是为了减少污染、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所经营的人工林和天然林。它是以维护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防御自然灾害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在喀斯特地区的防护林体系的工程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满足森林植被的多功能需求,使得经济开发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4.4 做好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及退耕还林的工作
森林面积和耕地面积一定要按照严格的比例,根据当地的时间情况进行分配,坡度比较大的耕地一般都需要退耕还林。因为坡度大的耕地比较容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而且不易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对于退耕的土地,也要发挥其最好的生态效益。
4.5 要建立一种生态补偿制度
经济补偿制度对于如此庞大的营造林工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喀斯特的生态环境关系重大,国家和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同时,也要按照林业分类管理和经营的理念,向喀斯特地区生产行业受益者收取一定比例的生态补偿费用,来缓解国家和政府资金方面的压力,也可维持整个管理经营费用。
另外,可以用生物科学技术来攻克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建设中所遇到的疑难点,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喀斯特地区森林植被质量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游涛.浅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苗族传统植树技能[J].贵州民族研究,2003
篇7
1.1 产业集聚区的内涵
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第一,企业(项目)集中布局。空间集聚是产业集聚区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同类和相关联的企业、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区内企业关联、产业集群发展,这是产业集聚区与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根本区别。集聚区通过产业链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集群协调效应,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
第三,资源集约利用。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产业集聚区的本质要求。按照“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示范。
第四,功能集合构建。推动产城一体、实现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化是产业集聚区的功能特征。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依托城市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创造条件,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支撑和人口聚集能力,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1.2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品牌建设的特点
产业集聚区品牌即区域品牌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区域性产业的品牌,即区域性的产业内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一种介于产品之上的一种消费感受,被消费者所认可,是区域中的各类同行企业的综合行为的体现,作为一群同类企业的公共产品,消费者可以由该区域联想到区域中企业的产品,比单独的企业品牌更模糊、更有号召力。它包含两个要素:首先是品牌效应,区域品牌归根结底是一种品牌,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的产品魅力,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该地区内同类产业产品的美誉度、吸引度和忠诚度;其次是区域性,一般限定在某一特定的地区或区域的范围内,带有很浓厚的地域特色。其特点有:
1.2.1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从2009年开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省开始谋划产业集聚区建设,全省规划建设了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据河南省统计局2013年7月28日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45.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9.8%。同时,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的投资规模已达5460.88亿元,占全省投资规模的50.3%。
1.2.2 主导产业规模扩大
据河南省统计局2013年11月18日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势头强劲,今年1至10月份,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0131.05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高于全省投资增速5.1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50.4%。其中,工业投资7323.79亿元,同比增长27.2%,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8.5个百分点,占产业集聚区投资的比重为72.3%;基础设施投资1592.51亿元,同比增长32.1%,高于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速9.3个百分点,占产业集聚区投资的比重为15.7%,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
前10个月,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7651个,占全省在建项目个数的36.3%。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5232个,占全省亿元及以上项目个数的55.2%,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2621个,占全省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个数的56.4%。全省产业集聚区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660.18亿元,同比增长38.0%,占产业集聚区投资的比重为85.5%。
1.2.3 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各地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推动同类和关联项目集中布局,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2012年底,河南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已达到10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达到10家,郑州航空港区超过1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达到55个,比上年增加21个。
1.2.4 产业配套能力增强
河南各地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标准化厂,房、道路、水电气暖等,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抓配套服务,包括企业急需的金融、物流、信息、人才引进培训、生活服务等方面,为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提供便利,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并围绕龙头企业集中引进更多的配套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实现配套生产本地化。截止2012年底,全省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35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589平方公里,道路总长1.5万公里、标准厂房1.3亿平方米。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50个,博士后研发基地44个。建成研发设计、职工培训、检验检测、仓储物流、产品展示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340个。
1.2.5 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围绕产业集聚区内的龙头企业建设,各地政府一是盘活存量,二是扩大增量。2010年以来,河南省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通过实施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系列措施,结合各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的步伐,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电子信息、印刷包装等多个行业,一批龙头企业加速成长起来。同时,富士康、嘉里集团、华晨汽车、福建恒安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纷纷入驻产业集聚区。
2.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各地产业集聚区建设不平衡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成效显著,但是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一些产业集聚区依托原有的产业园区,基础较好,发展较快,而一些新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则由于起步晚,缺乏产业基础、配套不完善,开工项目和完成投资偏少,个别园区甚至尚未入驻项目。18个省辖市中,一些地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市,其中,洛阳、安阳、鹤壁、新乡、三门峡、商丘、信阳和周口8个省辖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快于全省。在同一地市,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不尽平衡。以南阳市为例,2012年内乡县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2亿元,而南召县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只有35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最多的西峡县完成80亿元,而南召县只有30亿元。
2.2 产业集聚区缺乏品牌竞争力
在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内,尚未有吸引国内外投资的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集聚区内也缺乏足以吸引投资的品牌产品。如我省马寨产业集聚区占70%的食品企业中,大都是传统性食品,很少有河南特色的品牌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缺乏竞争力,除了康师傅等少数品牌产品外,从总体上还缺乏品牌竞争力。我省是农业大省,长期发展的是传统产业,在企业资本、技术、品牌等高端生产要素积累方面比较薄弱,大多属于传统中低端食品加工,缺乏知名度和特色品牌,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选择的变换要及时反映在集聚区定位的方向上,这样才能使产业集聚区持续稳步发展。
2.3 创新驱动力不足
由于河南省大多数产业集聚区处于筹建阶段,产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大多没有与科技服务产业相关联,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缺乏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缺乏各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用于科技创新的费用比重低,产业治理结构落后、缺乏交流和互动,没有形成地区创新机制,产业集群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企业实力不足和外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有能力斥巨资进行高科技项目开发和投产的企业寥寥无几。因此,总体上看,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3.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品牌建设的对策
3.1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企业品牌带动园区品牌
园区品牌的强弱体现在产业规模竞争力的强弱上,而产业规模竞争力的强弱则表现为龙头企业群的大小和强弱上。在园区企业集群内部,需要有一些强势企业重新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同时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整个园区内的企业群才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出和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吸引和培育国内外著名企业,借助其品牌、网络、技术等优势拓展市场,寻求新的突破。此外,还应采取“扶大扶强”战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打造支柱产业、培育名牌产品,形成工业园区的强势品牌。
3.2 加强品牌报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要打造品牌,必须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形象宣传:通过媒体、网站、工业旅游、宣传区内企业发展典型等各种途径传播良好形象。由于企业集聚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集聚效益,因此有必要减少园区数量,扩大园区的集聚规模,以规模影响与提高知名度,并着力强化园区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各工业园区重点产业的选择,应着眼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发展某类主导产业甚至是某一类产业的某几个环节,形成差异优势。
3.3 创新品牌推介方式,丰富品牌推介体系
随着各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关系招商、人情招商等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应积极创新园区品牌的推介方式。实践证明,活动推介、关系推介、人员推介、中介机构推介、网站推介、传统媒体推介、以商引商、政府推介等方式都是有效的手段,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品牌推介方式的组合与创新,让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了解园区。
3.4 促进集聚区品牌的区域延伸扩张
地区品牌的区域延伸是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所必需的。地区品牌的区域延伸策略是指在同一品牌下导入不同地区的相同产品或新产品。利用已树立起来的品牌,将品牌资产扩展到新的区域,可节省大量的品牌建立费用,提升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超额利润。由于地区产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大多局限于一定的地理区域或文化风俗群体,只有通过区域延伸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形成中国名牌乃至国际名牌。对于一些具有国际比较优势或国际影响力的地区品牌可实行跨国延伸,使产业区域优势转化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宋歌.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企业活力,2011,6.
[2]吕玉辉.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政府决策、定位与管理创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1.
[3]兰荣娟.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及政府作用定位研究[J].经济论坛,2012,11.
[4]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2011,4.
[5]冯伟.基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1,3.
篇8
珠三角在城市化迅速推进,人口和产业急剧上升和集中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2009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文简称“住建厅”)与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广泛调研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提出在珠三角率先构建融合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珠三角绿道网。
而随着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景观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显然,色彩单一、表面质感别无二致的黑色沥青路面和灰白水泥混凝土路面绝不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宝安区城市和社区绿道的建设同样面临着游径路面选材问题。在种类繁多的铺装材料和各种各样的施工工艺中,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特有的景观效果成为我们的首选。
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概述
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定义
所谓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混合拌和,配制成各种色彩的沥青混合料,再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路用性能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2、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性能特点
(1)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和外部环境作用下,其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坏性及耐久性均非常好,且不出现变形、沥青膜剥落等现象,与基层粘结性良好。
(2)具有色泽鲜艳持久、不褪色、耐77℃的高温和-23℃的低温,维护方便。
(3)具有较强的吸音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产生强大的噪音,同时还能吸收来自外界的其他噪音。
(4)具有良好弹性和柔性,“脚感”好,最适合老年人散步,且冬天还能防滑,再加上色彩主要来自石料自身颜色,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三、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1、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
城市道路的可辨识性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通过色彩变化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这对交通安全是非常有利的。
2、警示作用
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作用的实质是希望能让驾驶人员或行人很快发现,正确地辨认之后进入准确行驶,从而达到交通安全地目的。因此,交通标志的设计必须鲜明突出,具有足够的注目性和良好的视认性。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快速行驶的特点,弥补现有交通标志在快速行驶状态中的功能缺陷,根据驾驶人员的视觉特性,尤其是行驶过程中对路面的注视性和对色彩的敏感性,日、美、欧洲等一些国家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路面标示的研究中。在道路急弯陡坡处、分流合流处、隧道入口、行人过街斑马线、桥面、收费站、加油站等特殊路段或场所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或铺装,用来形成与普通沥青路面或铺装的对比,引起驾驶人员的注意,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高速交通的机能,保证车辆和行人交通安全,适应城市高速道路发展的要求。
3、缓解疲劳
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长的直线公路,不但容易使驾驶人员造成思想麻痹和错觉,而且会产生视景与操作的单调乏味,使驾驶疲劳提前到来,这就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尽管我们可以从线性上改善驾驶条件,但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注视最多的还是路面本身,单调的黑色和灰白色路面对人的神经系统有镇静,会减弱驾驶人员的注意力。这是,如果我们在路面上做文章,适当改变路面色彩可以有效吸引驾驶人员的注意力,使其保持清醒头脑。这样,即使直线段长一些也不会影响安全效果,从而减少工程造价,减少运行时间。
4、提高亮度
由于人的视力与亮度有关,亮度加大可以增强视力,反之则视力明显下降,因此夜间交通事故发生率要远高于白天。而使用反光率较高的亮色骨料与无色沥青结合料形成亮色沥青铺装可以有效增加路面亮度,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5、美化街路及城市环境
长久以来,街道路面的发展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车辆和行人在通行,毫无美学色彩可言,黑色地沥青铺装和灰白色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占据着几乎所有的城市道路,这黑与白的条块使得做为城市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平面单调乏味,毫无生气。
在公园、风景区等突出自然色调的道路铺装与环境协调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有效美化街路空间环境,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让人们产生独特的激情感受,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满足人们对美感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她可以营造温馨宜人的气氛,使街路空间更具人情味与情趣,吸引人们驻足,进行各种公共活动,使街路空间成为人们喜爱的城市高质量生活空间。
在城市和社区绿道上的广泛使用,可以美化城市、改善道路环境,展示城市风格效果,更加体现城市的人性化和宜居效果。
四、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国外已有较多的应用与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欧、美等国家便开始研究,并逐渐扩大应用范围,20世纪8O年代初,中国某些市政部门也进行过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探讨,但收效甚微,且在道路上应用尚少。近几年,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才作为一种新型的铺面技术,营造着21世纪交通的时代气息,在公路、道路或广场上等场所使用的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被全球工程界视为“新型绿色建材”。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之所以在国外发达国家获得广泛的推广,不仅在于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基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对于我们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省、市为了美化环境,展现城市的风貌,提高市民生活品味,体现城市现代化的步伐,都设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让城市环境“绿起来”、城市道路“亮起来”、城市交通“快起来”。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又是城市现代化步伐中的一个标志,他对美化公共社区,点缀城市建筑、园林建筑,警示道路交通安全等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成功地在厦门、广州、宁波、桂林、烟台、北京等20多个城市进行了铺设,效果颇佳,深受世人的好评。在国内应用最典型的有:厦门市府大道约4km两侧非机动车道和环岛路旅游观景道;北京市长安街延线、路新大成彩色篮球场和石景山游乐场;沈阳植物园彩色游览路、植物园彩色游览路(二期)、华星中学彩色操场和沈阳市北京街、北陵大街彩色景观路:上海市肇嘉浜路和太原路的慢车道、成都市数百米长的提督街、武汉的江滩将建起8m宽的机动车道、烟台市滨海中路彩色观景路、广州黄埔大道与车陂路口到广园东快速干线宝蓝色的立交人行道、辽宁大厦彩色广场和南京升州路人行道等等。
篇9
彭阳县建县30年来,县城住宅规划科学规范,住宅小区建设整齐,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在地理位置较佳的规划区段内创建了一批品位较高、功能较好、环境优雅、功能齐全、富有人文气息的住宅小区。虽然这类小区整体占比还比较底,但它的出现,给山城彭阳城发展带来了一抹亮色,极大的提升了县城建设水平,有效的改善了人居环境,是彭阳县人居规划建设跃上新的发展阶段,有力的助推了彭阳县的“大县城”建设。近年来,彭阳县人旧有的“倚怡园广场而居”的人居概念,规划建设了一部分规划科学、设计新颖、质量可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高层住宅小区。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所的要求已不仅限于满足于基本的居住功能,而更看重的则是相应的环境空间的拓展与配套资源的建设,“身在闹市、居在花园、依山而居、绕水而住”已成为人们对于理想居所的奢求,创造优美、宜居的住宅环境氛围,打造富有人文气息的住宅文化生态,体现对人的价值、自由和人的不断发展的全面关注,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建设的新理念。“人本居住”是居住产业始终如一的追求和理想。“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创造“人本生活乐土”更逐渐成为现代住宅小区开发的共同理念。
一、彭阳县居住二号小区的整体规划建设设计
彭阳县二号小区的规划建设,提高小区品位和符合消费心理是项目的优势条件之一。彭阳县二号小区规划建设前,通过深入广泛的市场调查,进行有针对性的供需对接调研,以求定位准确功能齐全,然后进行挂牌招标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优中择优,择其精华,集于一身,再反复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规划的建设方案,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反复提高的一个过程。大量实例表明,深入的市场调查,准确的市场定位,精明的策划,正确的决策,规划建设设计,是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规划建设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才营造出最佳二号小区的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二号小区可以说在彭阳县城的规划建设中达到最佳环境功能的要求,规划建造出最适合彭阳县城人居住、生态环境优美的住宅二号小区;山水景观优美的二号小区;彭阳县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上要首先做到了小区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科学化。
以人为本,计划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做到三十年不落后,如果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居住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建县30多年了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居住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治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居住和廉租居住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舒适型居住应是面积较大,房室较多,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使居住及住区能满足人的生活需求、休闲要求。当然,这一切都应在经济上可负担的条件下取得。
二号小区的功能应布置的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而设计,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居住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4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4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环境好的小区已达到6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余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大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小区的干扰。
居住群体,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周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该注意提高居民群落功能,布置好居住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二、彭阳县城二号小区的建筑设计主要特点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小区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三、彭阳县城二号小区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三十年不落后,住宅由于居住者年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四、彭阳县城二号小区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五、彭阳县城二号小区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函、推广应用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住宅设计也适应这趋势。
六、彭阳县城二号小区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七、彭阳县城二号小区的环境设计
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有特色的小区就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有特色的小区也更能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们崇尚家的感觉得到尊重和发展。
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同时贯穿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在设计中尽可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原有的环境系统,最终提供尊崇自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小区环境,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住宅建筑设计,既设计建筑本身,从广泛意义上说,更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对人大的行为生活构成的关注应作为设计出发点之一。
篇10
如今各大城市妇幼保健护理站点在社区扩散,发展迅速。发展过于迅猛总会由于软硬件设施跟不上,伴随着产生许多矛盾与问题。即使这样,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仍在多方面使社区妇幼保健的状况得到改善。
1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小区的社区妇幼保健护理站,是为该小区内的妇女儿童还有其他家庭成员服务的。因此具有一些其他医疗单位不具备的特征,比如社会性、薄利性、区域性以及工作内容复杂等特点。
1.1社区妇幼保健按区域开展,每个独立社区将建立独立的站点。
1.2社区妇幼保健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防止疾病,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保障生殖健康,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1.3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具有家庭性,主要是为小区内的妇女儿童服务,同时也以其他家庭成员为次要的工作对象
1.4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配备的仪器,医疗用具比较简易便携,是社区医生方便上门为住户进行简单的医疗保健。也使医生单独工作方便,独立性强。
1.5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对小区居民进行医疗护理,更多的是对住户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为用户解答一些保健方面问题,督促用户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根据不同居民各自的文化水平与生活习惯来规范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促使社区形成一个健康宜居的环境。
1.6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人员要学会协调社区居民家庭成员、街道、居委会、妇联、公安等部门的关系以便于进行各种调查统计工作。
2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妇女儿童人口众多,她们是弱势群体,身体薄弱,患病几率较高,恢复能力差,这些都说明了妇幼保健工作的相当重要,需求也很大。而当前的妇幼保健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资源严重不足,分布不平衡,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低下,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据相关部门统计,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及资源相当匮乏,仅较发达的城市社区配备较完善的妇幼保健机构。说明当前国家用在妇幼保健相关事业上的经费不多,重视度不够,相关机关单位用于妇幼保健工作的经费比较少,社区个人能用于妇幼保健的消费更是及其有限。
另外妇幼保健工作的各个项目之间也发展的不平衡,许多与妇幼保健相关的服务项目发展的水平还很低,像儿童视力方面的保健,口腔健康,孕妇产后的复查工作还处于初期刚开始开展的状态。
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者与护理人员本身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社区妇幼保健站点的护士普遍学历较低,素质不够,人数少,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造成了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低下,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3如何提高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质量
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变更,妇女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所处社会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也有了新的需求。因此,妇幼保健护理工作在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如何提高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是我们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
3.1对保健护理人员素质提出高要求。护理工作人员直面社区居民,为他们服务,妇幼保健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护理人员的高业务素质要求,包括护理点医生护士的专业知识应当全面,而且护理技术要求熟练。从事人员应当具备妇幼保健护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诊断相关知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护理知识,临床护理相关经验丰厚,面临突发事件方应迅速。
3.2及时总结工作与学习成功经验。当前全国各个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社区妇幼保健的水平也不一样。在发达城市的一些社区护理工作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优秀的经验与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后发展地区借鉴与学习。因此,不同水平地区进行就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举行一些交流讨论会,总结不足与学习成功经验,对社区妇幼护理保健工作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社区妇幼保健制度,以少走弯路。
3.3优化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出效益的保障,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基于好的制度。要根据妇幼保健护理本身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监督,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做到少出问题不出医疗事故,令住户满意,整体提高妇幼保健的护理质量。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的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比较空白。但其所能达到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当重视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使其合理的运作发展,在未来的健康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胡敏予.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设想[J].山西护理杂志,1997 ,11 (2):57
篇11
1 石油管道的建设特点分析
1.1 原油管道的建设特点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起步,原油长输管道的建设不断增多,其建设技术不断进步,并逐步缩小了同国外先进原油管道建设技术的差距。库尔勒-鄯善原油管道、东部原油管网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将我国的长输管道技术推向了世界水平,尤其是主要输油干线的密闭运输的实现更是意义非凡。在易凝固高黏度原油原油的添加降凝剂改性输送技术、加剂综合处理输送工艺和低输量运行加热工艺上,我国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我国生产的降凝剂和减阻剂已经能够同国外相关产品展开竞争。从整体上看,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比较先进的管道输送技术,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阴极保护和防腐保温。
1.2 成品油管道的建设特点
格-拉管道采用的是“旁接油灌”技术,而我国的其他成品油管道都采用密闭输送技术。从目前来看,国内的成品油顺序输送工艺较为落后,不但自动化程度不高,而且无法建立起有全面优势的输送体系。尤其是在成品油顺序输送力计算、跟踪技术、管理软件的开发上,都落后于西方国家。这种状况的出现也同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科研院所以及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
1.3 石油管道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中,主要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即地质问题、管件质量问题和管道施工质量问题。在石油管道建设中,地质问题是对建设安全影响最大的,这也是我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应该合理规划,在考虑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绕避作业或者提升建设技术水平。随着我国工业的全面发展,制造业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石油管件的种类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管件的质量并不容我们乐观。石油管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管壁厚度问题和硬度问题。劣质管件的应用极容易造成重大管道安全事故,对于管道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管道施工队伍不按照相关质量标准施工,在焊接和防腐等方面技术不到位,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都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
2.1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要想实现国内石油产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提升技术水平为依托。我们应当客观的研究当前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基础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全面突破跨国石油巨头对石油管道建设的技术垄断。从实际国情出发,制定明确的步骤,在石油输送技术上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并寻求在管道配套技术与施工技术上突破。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管道的输送能耗和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提升。首要目标是保障石油管网的安全有效运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新建干线的技术水平。不断加大石油管道建设上的基础研究,形成体系化的技术网络,达到管道建设的整体化、配套化与规模化,推动各项指标的提升。
2.2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中的重点关注内容
在油气输送工艺方面,应重点关注这些工艺技术:高腊高黏易凝原油常温输送技术、原油冷热交替输送技术、多油品与多品种成品油管道输送技术、天然气管道高压富气输送技术、冷量利用技术、LNG接收站建设技术、多相混输技术和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研究等;在油气储存技术上,应重点关注的技术工艺:天然气储气调峰技术、大型石油战略储备库的管理与运行技术等。为了保障石油管道建设的体系化和配套化,应加大在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油气管道运行管理技术、管道施工技术和管道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研究。
3 总结
必须加强对石油管道的安全保障工作,在加大管道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严把石油管道施工质量。对于石油管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HSE体系,加强管理工作。加强管道输送建设,不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践行,有利于实现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应对当前的能源危机,应当在提升石油管道建设整体技术含量上下大功夫,提升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功礼,王莉.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规划设计,2004,15(4): 1-7
[2] 李福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 [J][J].湘潮 (下半月),2010,1: 030
[3] 宋艾玲,梁光川,王文耀.世界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趋势[J].油气储运,2006,25(10):1-6
篇12
罚点球时,由于难以及时预测守门员的出击方向[1-3],射手采用“不依赖守门员”策略,即事先决定点球的射门区域[4]被认为较为合理的认知策略[5]。要想选择适当的射门区域,必须对守门员扑点球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有正确的认知。尽管通过观看或参与比赛,对此有所认识;但是,由于球速快,守门员的移动速度也快,通过肉眼很难辨别出球和守门员在这一过程中的时间和位置关系,甚至产生错觉。为此,Morris等[6] 使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守门员防守点球时的动作,并对守门员扑点球动作的时间特征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守门员完成扑球动作需要(660±80)ms,而点球的飞行时间为(500±60)ms,为了及时扑到点球,守门员必须在射手脚触球前(100±40)ms出击。而在守门员扑点球动作的空间特征方面,至今为止,相关研究文献还没有发现。为了进一步弄清守门员扑点球动作的时空特征,使射手建立正确的射门区域选择策略,研究从近年搜集到的422个点球录像中,挑选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解析条件的点球录像18个(守门员向自己左侧和右侧出击的点球录像各9个),使用ULEAD video studio 9录像编辑软件和Microsoft PowerPoint模板对此进行解析,并对以下3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1)守门员扑点球的出击时机及完成扑球动作的时间;2)射手助跑开始瞬间、守门员出击开始瞬间、射手脚触球瞬间和守门员接近来球瞬间守门员身体在球门内的位置;3)守门员的防守范围及防守失败的原因。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422个点球录像中,挑选了从球门正面拍摄的高清晰画质的点球录像18个。其中,守门员向自己左侧出击的9个点球录像中,7个来自2007―2008年英格兰超级联赛 [7] ,2个来自2007―2008年日本国家队热身赛[8] 。其中,守门员的年龄为(27.44±4.42)岁,身高为(190.44±3.05)cm[9] 。守门员向自己右侧出击的9个点球录像中,5个来自2007―2008年英格兰超级联赛[7] ,2个来自2007―2008年日本国家队热身赛[8] ,1个来自日本J1联赛[10] ,1个来自2007年丰田杯足球赛[11] 。其中,守门员的年龄为(28.11±3.76)岁,身高为(187.67±6.34)cm[9] 。
1.2 仪器和软件
东芝RD-X6 HDD&DVD高清晰录放像机(30帧/s),索尼KD-28HD600高清晰电视机,索尼 DCR-TRV900 数码摄像机,尼康D70数码相机,东芝G5/X14PME和TX/66G 笔记本电脑,ULEAD video studio 9录像编辑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
1.3 测量内容
选择头顶、肩关节外侧(左、右)、中指指尖(左手和右手)、膝关节外侧(左、右)、脚尖(左、右)作为代表守门员防守范围的关节点(如图1所示)。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模板读取它们在以下4个瞬间的坐标值(Xi,Yi ):1)射手助跑开始;2)守门员出击开始;3)射手脚触球;4)守门员接近来球。
2 结果
2.1 守门员扑点球时的出击时机、球飞行时间及守门员完成扑球动作时间
守门员向左侧出击的时机是射手脚触球前(222±71)ms,向右侧出击的时机是射手脚触球前(211±47)ms。球的飞行时间分别是(385±47)ms(左侧出击)和(381±41)ms(右侧出击)。守门员完成扑球动作的时间分别是(607±94)ms(左侧出击)和(593±57)ms(右侧出击)。
2.2 在射手助跑开始、守门员出击开始、射手脚触球和守门员接近来球瞬间,守门员身体所处的位置
在射手助跑开始时,守门员站立于球门线中点附近,面向射手,膝关节微屈。守门员出击开始时,守门员身体前倾,膝关节弯曲加大。射手脚触球时,守门员身体已经明显移向左(右)侧。守门员接近来球时,守门员侧扑腾空,身于球门左(右)下半部,见表1、表2,如图2、图3所示。
3 讨论与分析
利用录像解析法,对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扑点球动作的时空特点进行分析,弄清守门员扑点球时的出击时机及完成扑球动作的时间,射手在助跑开始瞬间、守门员在出击开始瞬间、射手在脚触球瞬间和守门员在接近来球瞬间,守门员身体所处的位置,以及守门员的防守范围和防守失败的原因。关于守门员防守范围的结果与周培勇等研究[12-13]的扑出点球的区域基本一致。与Morris等[6]的研究结果相比,在出击时机上,本文大约早100 ms,在球的飞行时间和完成扑球动作的时间上,本文略短。这种差别可能与点球实施的条件有关,Morris等人[6]的点球是在一般训练条件下拍摄的,而本文是在比赛条件下拍摄的。在训练条件下,守门员可能更注重通过视觉预测决定出击方向,因而出击时机较晚。而在比赛条件下,守门员可能更注重及时封堵想要防守的区域,因而出击时机较早。为此,教练员应设法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射手在比赛条件下罚点球。另外,这种差异的产生也可能与国际足联1997年将点球规则[14]中“踢点球者脚触球前,守门员两脚不允许移动”条款,改为“踢点球者脚触球前,守门员两脚不允许离开球门线”有关。
综上所述,射手应该在熟练掌握点球知识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通过反复训练来提高踢点球的成功率。在采用“不依赖守门员”策略时,除了解守门员扑点球动作的时空特征外,还应结合自己的射门技术特点,制定相应的踢点球战术。有研究[5]表明,使用右脚射门时,斜线助跑、脚背内侧射向球门左侧的左上半部及脚背内侧射向球门的中上部是职业足球运动员踢点球的最佳组合。另外,斜线助跑、脚内侧射向球门左(右)下角及直线助跑、脚内侧射向球门右侧的右下部也是较好的射门组合。最不宜选择的射门区域是球门左侧的左下中部。射手可以参考这些射门组合进行练习。另外,学会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使用不同的射门组合也很重要。例如,当射手有足够的信心保证射门准确时,可选择技术难度高的球门上半部为射门区域。当感觉没有十分把握时,可选择球门左(右)下角。如果心理状态不好时,应选择最有把握的射门组合,尽量避免把球射出球门外;因为,从理论上讲,只要踢进球门,就有78%的进球机会[5]。
4 结论
守门员在射手脚触球前大约200 ms开始出击,完成扑点球动作需要大约600 ms,接近来球瞬间,身体处于球门的左(右)下半部,防守宽度从左球门柱内侧的135 cm到右球门柱内侧113 cm(从射手的位置看)。守门员扑点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出击不及时和防守区域选择错误。建议射手在了解上述踢点球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踢点球技战术。在选择球门上半部为射门区域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射门准确性上,选择球门左(右)下角为射门区域时,除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射门准确性上外,还应尽可能提高出球的速度。
参考文献:
[1]Morya e,Ranvaud R,Pinheiro W M.Dynamics of visual feedback in a laboratory simulation of a penalty kick[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3,21:87-95.
[2]Kamp J V D.A field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enalty kicks strategies in soccer[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6,24:467-477.
[3]Bowtell M,King M,Pain M.Analysis of the keeper-dependent strategy in the soccer penalty kick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3(2):93-102.
[4]Kuhn W.Penalty-kick strategies for shooters and goalkeepers [C].Science and football: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World Congress of Science and Football,Liverpool,12~17th April 1987[M].New York:E F N Spon,1988:489-492.
[5]周培勇,猪俣公宏.职业足球运动员最佳踢点球策略[J].国际运动及锻炼心理学期刊,2009(7):527-551.
[6]Morris A M,Burwitz L.Anticipation and movement strategies in elite soccer goalkeepers at penalty kick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989(1):79-80.
[7]League P.Tokyo: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Z].2007-08.
[8]CBC.Austria VS Japan,Switzerland VS Japan.[Television broadcast] [Z].CBC Terrestrial digital TV broadcast,Nagoya: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2007.
[9]CBC,et al.Height and age of goalkeeper [Z].Tokyo and London:Retrieved from Club website or Television broadcast,2008.
[10]J SPORTS TV.J.LEAGUE Division 1.[Television broadcast] [Z].J SPORTS TV,CS,Tokyo: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2007-08
[11]FIFA.FIFA Club World Championship TOYOYA Cup Japan 2007[Television broadcast] [Z].Nippon Television,BS,Tokyo: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2007.
篇13
记 者(以下简称“记”):张理事长您好。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也是安全生产工作来自最基层的力量。至今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张宝明(以下简称“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全面转轨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风险加剧、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的特殊时期,加之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实践表明,安全社区建设是实现社区安全、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安全社区”理念于2002年引入我国,2004年在北京、上海和山东等地试点创建,通过结合实际,科学创建,已由一些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和发展。截至2011年底,已启动和建设国家安全社区1394个,覆盖1亿多人口,目前已建成266个国家安全社区。
为检验安全社区的效果,2011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抽取已命名的178个全国安全社区,对近两年的各类事故与伤害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与2008年相比,这些社区内的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分别下降39%、40%、44.4%,共减少死亡人数222人,减少受伤3194人。安全促进项目效果十分明显,可见,安全社区建设为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体现了4个特点。首先,安全社区坚持发挥党委在安全社区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次,安全社区强调从传统的政府行政方式向政府主导、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的新模式转变。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社会管理的工作合力,强调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现传统的条条管理向人性化、服务性管理转变。第三,安全社区重视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拥有包括地方政府、民政部门、消防部门、综合治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工商企业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并建立社区内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组织间的有效协商机制和合作伙伴关系,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第四,以人为本,立足预防,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使“你要安全”变成“我要安全”,不断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各类事故和减少人员伤害,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记:2011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协会为推动安全社区发展进程,主要做了哪些重点工作?通过抓安全社区建设,是如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
张:2011年是安全生产“十二五”起步之年,也是安全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的一年。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调动社区积极性,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回顾2011年的安全社区建设,我们主要做了8项重点工作。
第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安委会办公室的通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以此为工作目标,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和推广安全社区建设。广州、上海、沈阳等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安全社区建设规划,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和措施。
第二,广泛发动,扩大覆盖面。安全社区建设较早的经济发达的省区和地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上海市2011年共有69个街道、乡镇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是前6年总和的1.2倍。区域性的全面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有了新进展,2011年山西、四川、宁夏、广州先后召开了全省、区、市的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安全社区建设。陕西、甘肃等省区也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实现了向中西部地区的延伸。
第三,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安全社区建设加强了社会管理,强调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共同管理;立足安全服务和安全项目促进,打造安全文化社会大安全格局;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
第四,围绕中心、夯实基础,加强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2011年,山西晋煤集团、中煤能源公司平朔煤矿、燕山石化、长庆油田、华北油田等企业,都突出优势和特色,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加强安全文化、安全促进项目和安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第五,实施安全社区建设工程,建设中国特色安全社区。2011年,协会推出了一批优秀安全促进项目,如:青岛市崂山区开展的全员伤害监测、全民安全素质工程等项目,华北油田华苑社区的富园祥市场消防安全促进项目,大连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的大棚职业病防治推进项目,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的驾驶员俱乐部项目等,都为社区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预防和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实现了生产生活双赢。
第六,加大安全社区的宣教和培训工作力度,建设骨干队伍。为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社区创建发展的需要,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群众的知晓率,2011年协会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五进”等活动,共举办10余期培训班,培训近2000人,推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七,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地方支持中心作用,规范建设安全社区。为加强组织协调,为社区做好咨询和服务,协会在2010年已建立4个地方支持中心的基础上,2011年又新建了沈阳和潞安两个支持中心,为辽宁和山西地区及煤矿行业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第八,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2011年,协会向国际安全社区合作促进中心推荐了19个安全社区,有13个成功获得国际安全社区命名。我们还协助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中心在上海举办了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会议第三次会员大会,参加了在瑞典法伦召开的第20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加强了彼此了解、合作和信息交流,为国内安全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记: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以及创建单位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内容?
张:国务院安委办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倡导“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安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目标是继续由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扩大覆盖面,继续向企业主导型社区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社区建设重点倾斜。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我国80%的省级区域开展了安全社区建设,50%以上的省级区域有被命名的安全社区,乡镇安全社区建设比例由现在的1.5%提高到3%左右。企业主导型社区由煤炭、石油、石化扩展到钢铁、电力、铁路等重点行业。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创建单位的职责,要求各地区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理顺关系、明确责任,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委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日程;建立安全社区建设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对于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效果好,群众满意度、参与度不断提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要把安全社区建设计划纳入地方财政支持范围,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等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