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如何高效课堂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如何高效课堂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如何高效课堂教学

篇1

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二、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一定能学好。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经过一番实践,这样设计的课前导入语即可深入生心。

三、以读为本领悟想象

学习语文的基本大法就是朗读,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课。只有对课文的深刻解读,准确地读,才能点石成金、游刃有余。文通字顺地读、比较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入情入境地读、齐读等等,让有效地朗读贯穿全文,让琅琅书声溢满课堂。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想象、读出理解。学生掌握文本情况如何,完全体现在理解文本后的朗读中。

除了多种形式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感悟、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和你一样享受春天》一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你心中的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的样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将自己地想象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读出了那种美好的意境。

四、民主平等探讨交流

语文课堂应是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平等对话,亲切交谈。在一种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里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也才有学生无拘无束的创意表达。有位教师教《猫头鹰》一文,与学生一起戴上头饰,共同完成分角色朗读。无意间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消除了顾虑,学生十分轻松、投入地和老师一起完成了任务。有一次上课,我将一丝不苟的苟写成了苛,人个学生高举着手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您写错了一个字。我十分感谢了这个孩子,并适时鼓励学生以后要向他学习,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在这样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学生敢说肯说,尤其是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

课堂上,教师无须过多地讲解,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如《画风》一文,教师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生很自然地深入课文中探讨,并不是教师要学生学,而是学生主动想学。没有师生间这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无法达到以上效果的。

五、课堂提问巧妙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篇2

一、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营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1.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最佳法宝。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感情方面的投资。如有些教师把视觉都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恨不得让学生二十四个小时都用来学习。而很少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事情,这就会使学生不仅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而且对教师也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就算他趴在桌子上学习一天,也不见得能真的学习进去,学习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学生更喜欢和朋友之间进行交流,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摘下严肃的面具,作为一位朋友,走进学生中间,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学生,帮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心理上改变对老师的看法,从而真正地敬爱老师。只有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感受到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性才会高涨,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另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和他所教授的学科有着一定的连带关系。学生喜欢上了哪一位老师,就会对哪位老师的科目格外的上心,

上课期间也会更加配合,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这远比我们苦口婆心一百次都要有用。

2.要培养良好的生生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处远比老师和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要长,良好的生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工作能起到催化的作用,对于营造一个鲜活和谐的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这一环节上,一方面可以尽量开好班务会,搞好班级活动,努力提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认知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得整个数学教学课堂展现出蓬勃向上的集体之美和文明整齐的和谐之美。另一方面,教师尽量多地组织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解惑,相互释疑,相互鼓励,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策略的讲究是营造高效课堂的核心

课堂是教授知识的神圣的殿堂。如何才能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在课堂上大放异彩,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所期盼的。

首先,课堂预设是很必要。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要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而又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备课能集中反映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方面的要素。所以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首先要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如讲授《负数》一课时,首先要明确这一课时的目标:①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够读写负数,初步学会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相反意义;②借助学生熟悉的情景,来让学生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③感受数学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明确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其次,课堂预设也很讲究。一方面,教学预设要注意留白。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尤其学生是鲜活的人群,根本无法预知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和问题,预设的再好,也会有始料不及的情况发生。这时就要求教师要在整个备课中留有足够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留给学生更多自己表现和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同时突发状况也能考验教师的博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来改变原有的教学预设,来适应学生,才能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教学预设要注意适当。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即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是循序渐进的。就和教授《负数》时是一样的,前与后之间总是慢慢递进,递深的。

三、合作学习是营造高效课堂的良方

合作学习,即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力量大”,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一起,各抒己见,互相分析、比较、判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而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责任更是重大。

1.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小组的合作学习,是要把一个大课堂转化成几个小课堂,教师在其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要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当遇到一些难点,重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竭力地讲解和演示来帮助学生,可以创设情景,可以设置疑问,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找出原因,发现规律。而小组合作学习又符合学生乐于交流的心理需要,在这个知识获取的全过程中,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自然都会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

2.合作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的不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和归纳,在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达成共识。教师在其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想法进行点评和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满足,同时鼓励他们大胆设想,给予他们努力向前的动力和自信。还应该对知识的难点、重点和疑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在师生双方的合作学习和共同努力下,学生就会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在不断的讨论和分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认为,科学是一种活动,科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科学是研究出来的。而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一起研究,一起讨论的机会。在这种氛围和机会下,学生不甘落为人后的特点,就会促使其更加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大胆地发言。

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的自由探索和热烈的讨论中,不仅使得学习知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的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己实践的能力。这些时不时就会出现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路,便是创新。

总而言之,要营造高效课堂,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要将课堂演绎的“剧本”写的精彩,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应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从而深刻理解“剧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发挥,将课堂演绎的更加鲜活。这才是教师的精彩,课堂的

精彩。

参考文献:

篇3

1.备三维目标,把握方向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因此,教师课前准备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完整、明确、难易适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即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

2.备学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课前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学习特点、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存在的学习问题、学习需要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与练习,这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

3.备方法,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备方法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有效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

地位。

(1)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2)多媒体教学法。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使用幻灯片、投影仪等来呈现的文字资料、图片和动画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更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重点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例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比较,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既形象生动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3)讨论探究法。以探究法为主,结合讲述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发现,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然后结合问题,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再进行知识总结;最后对学生提更深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解决生活中的事,再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想”这一重难点,可以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顺利实现了教学

目标。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科书和参考书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培养读书能力的方法。例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图表,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辩图和析图能力。

二、教师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1.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指导学生看书、及时纠正学生注意力等,都需要教师组织引导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随时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教师在出现“意外”后,要凭借教师敏捷的教学机智,立即调整预设的教案,灵活地调整方案,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3.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

教师如果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也会影响课堂教学。

三、学生主动参与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1.激励学生多说、多写,增强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诱导学生多说、多写,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思维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听学生叙讲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学生在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出解决,而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映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树立自信心。同时,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生物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给学生留出时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要精心设计授课内容,适当地留一些“空白”,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讨论、阅读、对课本知识进行重组、类化,并勇于质疑,积极探索回答。这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学习才能主动参与,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才会有一种新奇的喜悦和产生不易忘怀的情感,学生越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效果就越好。

篇4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需要有良好的、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这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感兴趣,学习得很轻松,能够发挥自主的学习能力,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就可以成为是一堂有实效的小学语文课。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语言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和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是高涨的,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点燃他们对知识的热爱火种。其次,在课堂教学设计优质的教学方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置好疑问,让学生有问可虑、有问可答。提问的时候要注重时机和方式方法,争取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通过以上的注意要求我们教师要仔细揣摩和精细研究如何能问到关键之处、问到有用之处,能够问出教师的水平来,能够让学生回答出创新思维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1.利用情景教学方法拉近师生距离

兴趣教学有各种实现的方法,如“故事教学”“表演教学”“游戏教学”“幽默教学”“情景教学”等。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也乐于模仿和学习。但是这些好奇心、模仿与学习都是要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针对相关的课本知识点,寻找一些相关的趣闻故事,由此故事内容引申到课本内容上,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浓厚兴趣。而且,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内容前,可以给自己的学生们讲述一个有趣新颖的故事,这样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们更加信任教师。

2.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今社会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不希望学生从课堂上走出来都是统一制式化的思想和话语,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再将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课外读物拿到课堂上来,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再将学生们有针对性的引导进入学习状态,从阅读和讨论当中拓展思路,发散思维。

3.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

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读物、故事情景实现等方法去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眼睛、耳朵、嘴巴去充分体会教师想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不论是教师自己讲述有引导性的故事,还是跟学生们一起探讨。教师们都不要忘记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美,促进学生们对美的追求,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小学生纯洁的心灵非常容易感动,因此通过一些故事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从而通过情感的抒发,教师们可以给学生们导向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学生们看到好人、善良的人会有向往之情,看到坏人会有愤慨之情……这些都是缘于情感的抒发。

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不单单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当中,还一定要明确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是有既定性的,也就是课本上已经给出某节课程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生字以及词句,但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目标是有随机生成性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把学生的实践过程放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自己为了达到目标主动去学习探索钻研。

三、高效课堂要求对课堂节奏进行合理的管控

我们发现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诞生一堂课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我们不需要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这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路径和学习氛围,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的节奏掌控上,教师要下大力气去探究合理可靠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方法指导,有效的控制教学进度和教学过程中的方向,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要给学生滞留一定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创新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控制节奏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思维活动,同时教师回馈到学生中,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最大的知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从而更好地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主动思考性。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教师的教委主导,配合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完美统一才是最好的教学效果,二者的相互促进能够让教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知道老师教的是什么。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了解了学科的特性后,我们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精彩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让高效课堂在我们的实践和探索中开出娇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在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发挥好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陆颖.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06):128-129

[2] 王素沂.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2):114-115

篇5

一、采取师生互动的方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在实际的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的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配合教学内容,我组织学生写The changes to our hometown的作文,将学生分成几组,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进行小组研究和讨论,要描写家乡的哪些变化,然后分工整理描写家乡某一方面变化所需要的一些英语词汇和短语,最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将其作品写在黑板上,进行集中整合和归纳,教师和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各抒己见和积极地参与,并在讨论中获得了喜悦和收获,调动和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打好高效课堂的基础

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地发展,所以一定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讲到底”的传统。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我们用热情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就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在这个氛围中,学生能充分和及时地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课堂上,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应该在上课前策划好如何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课堂情况去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英语语境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场景中学习英语具有将知识化繁为简的优点,能更加全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设置语言场景时,教师要力求其真实性,使学生在实际应用英语口语的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进而树立学好英语口语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探究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样性的有效评价

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从教师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 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保障,教师对活动效果的评价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评价形式应多样化

只有在多元化的评价中,教师才可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除了教师评价,还要有学生自评和互评。此外,评价的设计与操作应简单且易于操作。

2.评价应以激励为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时老师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亲切的手势,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抓住时机将自己的热情、关心、信赖和期望传递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使用各种激励语,如:“Excellent”,“Well done”,“Never give up”,“Try your best”,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不断进取。

四、加强英语课后的巩固与反思

1.学生的巩固习惯

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课后及时巩固的习惯,就肯定能让学习成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俗话说:“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课后巩固首先是复习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整理笔记,这是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其次是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萌生出更深层次思考的欲望;最后是适当的课后练习,这是检查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必要环节。完成了这样的三个基本环节,学生就能对当堂课形成一个初步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2.教师的反思习惯

英语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瞬间灵感需要课后及时通过反思去捕捉,供以后教学时使用。这些就是反思的良好习惯,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然反思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此。另外比如在每节课后记录下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比如精彩的导入、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学难点的突破等;还要记录下本节课失误之处,比如课堂练习选择的难易不当、教学时间的安排误差等,这些都是英语教学反思的范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推敲。

总之,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形势下,正视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高中英语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目标、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篇6

文言教学内容包括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它是庞杂而丰富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把语文学习中的读分为“宣读”和“吟诵”两类。宣读,只是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而“吟诵”是对探究所得的内容,不仅是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感悟进而成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境界。文言文学习,要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然,现在的高中文言文课堂中的诵读教学,距离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吟诵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能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策略。

在文化环境、课程结构己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的今天,要提高课堂效率,我尝试读在文言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读的效率直截取决于针对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读法。所以在教学中最大可能考虑读的方向目的、方法策略和形式手段,力求读出效果。读到位了,语感有了,不待多讲,文言知识自然能生成;读到位了,如出己口,心领神会,文章艺术自能谙熟于心;读到位了,心灵与文字碰撞,透过文字的外壳,便可触及文学的奥妙;读到位了,深入语言的腹地,触摸情感的肌理,自然也就得到文化的濡染,当然读的得法才能更高效。

如何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拿捏好诵读与点拨的尺度。传统的文言诵读教学法表现为“无法”,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模糊、含蓄而感性、重整体和个人体悟的思维方式。但是节奏慢、时间长的传统诵读法在面对课业繁重、考试压力很大的中学生时确实不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而偏重字词和语法分析的文言教学法尽管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对古诗文的某种理解,却容易把古诗文教学引向琐碎、机械的境地,并严重损害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当前教学中,不宜过分强调“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而应当在留出足够时间供学生诵读的同时,恰当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适度的帮助、提示、启发,以使其在有限的诵读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作品、品味作品。

第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趣味。相对于支离乏味的字词解释和简单化的背诵默写,真正的诵读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的。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吟诵”应能够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而这种效果的取得,有赖于我们创设适宜诵读的情境。仍然能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诵读。诵读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引导学生入境;也可以通过音乐、绘画和各种教学活动来造境;还可以结合季节、学校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等来应景。在适当的情境当中,诵读就容易展开,也容易取得较佳的效果。在这当中,尤其应该注重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说,教师的入境是诵读情境营造的最重要因素。

第三,适度总结诵读品悟的规律。 诵读总体来说更加强调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来学习语言、理解篇章,它带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与写意感。但是,在现实的中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还是需要对过于个人化的观点与做法作某些调整点拨。从教学方法上讲,就是教师需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适度总结诵读品悟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是技术层面的,比如诵读的语速、重音、感情等;也可以是艺术层面的,比如体裁常识、不同题材诗文欣赏的一般原则等。有论者曾指出语文教学自有‘法’以来,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赤壁赋》这课时,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自读、听读、译读后,如果像以往直接进行范读、美读,学生的体会就只能停在表面上,因为这一课包含了儒释道复杂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记得孙绍振先生说过:“没有理性的分析作为基础,学生的体悟只能停在原始水平。”由此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就直接安排美读就不太适宜。第二时进行的是诵读。通过涵泳,让学生寻风月,解风月,读风月。苏轼曾说过文章是“三分诗,七分读”通过对风月的解读,选你最喜欢的段落来尝试诵读,要求读出自己感受与体验。有的学生读第二节乐极生悲处,情感也随箫声变得低沉、悲伤。有的学生读到第四节,表现苏轼的听任自然的旷这胸怀。就能读得舒缓率性,洒脱自然。确能感悟到苏轼:“凭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流连风月,喜造物之无私。”之悠然旷达。所以通过诵读来带动全文的领悟与认识。

我们呼唤高效课堂,而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只有真正读书的课堂才是最能成为高效的课堂。让文言文教学真正变得简单、丰富而高效。

篇7

1 知识融入生活,强化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让死知识化为活知识,在课堂中缀入一点儿生活乐趣。例如: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请同学们思考,盐拌黄瓜、糖腌西红柿,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来?如果青菜有点蔫了,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还补充说市场上卖菜的商贩不时给菜洒点清水,就是为了保持青菜的水分。这两个例子说明植物细胞既能吸水,也能失水。接着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加以证明。讨论中,有一组创意非常好:从中间将萝卜横切为二,各掏一个大小相近的洞,放等量清水和盐水。并预测:放清水的萝卜液面会下降;放盐水的液面会上升。当学生通过体验同样的水中加入不同勺食盐其咸淡程度,理解了浓度的概念后,教师再给出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概念,学生很快推断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在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接着,我们以生活中的拔河为例形象地加以说明,力量大的一方将对方拉过来,也就是水也总往浓度大的一方去。在生活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乐趣。

2 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作为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还要有丰富的与现代人文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进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尊敬与信任自己。师生感情融洽,配合默契,自然会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同时在课堂实施的进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可以体现在教师的每一句肯定和激励的话语,一个关心学生的举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篇8

一、对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通过高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要了解学生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

三、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讲一讲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学生觉得很有趣,又好奇。此时,教师指出要明白为什么?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2)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如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我利用做生意“赚钱”和“赔钱”来创设情境:先定“赚钱”为正,“赔钱”记着负,①某天上午赚钱10元,下午赚钱20元,问一天收入如何?②某天上午赔钱10元,下午赔钱20元,问一天收入如何?③某天上午赚钱10元,下午赔钱20元,问一天收入如何?④某天上午赔钱10元,下午赚钱20元,问一天收入如何?⑤某天上午赚钱10元,下午不赚不赔,问一天收入如何?⑥某天上午赔钱20元,下午不赚不赔,问一天收入如何?你会怎样解决?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3)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游戏之中,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丰富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通过影响非认知因素对数学学习起推动作用。

(二)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伴随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时,教师应该以知识、例题为载体,向学生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类比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渗透类比思想。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进行迁移,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直观、明了。数学思想我们不可能凭借一两节课或几个例子的讲解就能使学生完全接受和掌握,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

(三)教要得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课堂上用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如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边板演,一边给学生总结了口诀“先脱括号,后排队,分别相加,再相减”。又如,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方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篇9

一、在备课上下功夫,为提高教学效率作精心准备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

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

1.先学后讲。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6.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时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凸显出来。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篇10

一、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如在“让我的飞机飞上蓝天”一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飞机的造型及制作图,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找出每架飞机的制作方法,用什么材料制作?学生相互探究,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漂亮的飞机?发掘创造的灵感。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绝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三、典范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年儿童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我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们说,一只小鸡,一对小虾,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我便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爷爷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已是恍然大悟了。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四、适当的点拨与示范是美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会有偏颇,这时教师适当、规范的点拨尤为重要。为学生植入正确的知识体,规范他的理解,避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问题的提出,师生的互动,是预设目标能达到的关键。美术课的示范也很重要,要逐步展开,往往教师认为很简单的地方也恰是学生最难操作的地方,所以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模仿,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思考、领悟、动手操作的过程。他们把书本知识迁移为内化的东西。

五、教师对学生作品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孩子潜在的艺术天分

篇11

一、高效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阵地。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们在体现主体性的“自主参与”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取向,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条件,合理的“导”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关键,教师要经常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乐园。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目的是不相同的,有的是为了掌握技能,有的是为了发展体能,有的则是为了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我们作为体育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为每个学生创造、提供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二、体育教师应做好课堂中的几个改变

在高效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再只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和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教师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员,而是一个具备了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设计以及如何应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为此,高效体育课堂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要做很大的转变。

1.转变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我讲你听” “我教你练”的关系,学生完全老师摆布,由教师灌输知识和技能。而在实施高效体育课堂教学中, 要改变这种“严肃有余,活力不足”的体育教学模式,要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乐学”,让新型的师生关系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在教育学生,教师既可以是学生的导师,又可以是学生的伙伴,还可以是学生的听众和合作者。其实,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结合统一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就不断构成了新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合作”关系。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让教学民主化,使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欲望才得以诱发和补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幅提高。

2. 教师与教材关系的转变

长期以来,依纲靠本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的“法宝”,体育教师把教科书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教师只能按照教科书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这不仅禁锢了教师个人的创造性,也抑制了学生个人的主动性。还抑制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然而大多数体育教师由于常规的教学手段根深蒂固,课中的活动内容枯燥单调,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致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被动性的学习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下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体育兴趣,因而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学习的效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兴趣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

篇12

一、充分预设,把好备课关

每堂课上课之前都必须认真备课,备课的过程是课堂预设的过程。我们课堂预设不够充分就容易在教学中“卡壳”,有些卡壳是因为生成性问题太突然、太意外,而有些则是因为我们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对于问题的思考未能全面化、细致化。那么要上好一堂初中历史课,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

1.重组教材

教材只是个例子,备教材是备课的一道主要关卡,我们历史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并以此为基础,整合其他资源,立足于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对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删减,确保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内化。

2.优选教法

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理解和内化历史知识的催化剂,在吃透教材、重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如何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如何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地探究知识离不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取,当前新课程背景下,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

3.充分预设

教学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性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思考与分析,充分预设、完善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备课过程中的充分预设,就是对教材、学生、教法不断地推敲,对教学设计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二、层层递进,把好探究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精心备的课必须通过课堂这个平台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层次性、启发性,要重点突出,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长足的发展。问题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的载体,问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科学设置教学问题应注意如下几点:

(1)从教学目标出发,问题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

(2)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问题的设置要明确,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问题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必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错综复杂的历史史实。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学习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后,为了进一步挖掘教学的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设置了一串问题:唐朝前期表现为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所以这一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什么?同样是唐朝,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危机?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分析造成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一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该危机导致了怎样的直接后果?为什么说该危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的统治之所以瓦解是什么时间导致的?分析唐朝灭亡之根源在哪里?回顾唐朝的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学生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对唐朝“强盛——衰弱——瓦解——灭亡”这段历史有了深入的理解,知识条理性增强的同时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总之,高效的历史课堂应该是从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性要求出发的,要克服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要把握学生历史学习的节奏,激发其历史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其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学生,结合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特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初中历史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效教学之路漫漫,还需上下而求索,笔者撰写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初中历史老师认真思考并探索具体的高效教学之途径,教学质量一定会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并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英语; 高效; 课堂; 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并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那么,如何创建初中英语的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高效英语课堂的特征

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不能简单依据教师教的如何,学生的考试得分多寡来评判。评判标准应该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培养受益程度,受益大则课堂教学的效率愈高。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效的英语课堂有其以下四个明显的特征:

1.1高效的英语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

1.2高效的英语课堂应集密度、广度、深度为一体。教师应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密集的快速的活动。如果一堂课能达到充分而适当的密度,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注意力就会集中。其次,学生的活动面要广,教学所涉及的面也要广,但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再者,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难度。

1.3高效的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变,并且能很好地适应该堂课的教学。教学的手段是多样的,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应该不同,但共同点是适应该班级的该课程的。讲、问、做、看图片、讨论和课堂竞赛等各种手段加以综合,合理地选择使用。

1.4高效的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应非常明确,并且能够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才是高效课堂的落脚点,也是评判课堂是否高效的准则之一。

2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的策略

面对目前的现实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高效课堂也成为了摆在每一个英语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2.1要充分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即学生是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了哪些知识;

这节课上应该引导学生做什么,说什么,分别由谁来做,谁来说;该课之后不同的学生分别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应该获得哪些知识,这是制定精确目标的基础。如上文所述,学生存在差异性,作为教师,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基本可以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性格、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所具备的英语水平。

2.2从学生实际出发,精确定位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一标准是我们英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但这只是整体目标,我们应该细分到每月、每周,以至每堂课。我们每堂课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班级的80%的同学可以达到的,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过低,起不到培养的作用,也就是说,目标设计要有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位同学达到相同的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2.3研究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资源。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内容构建和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角色,而教材只是教师自主构建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和核心。新课标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读教材并进行灵活运用,包括补充、删减、扩展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方法。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树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以言语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语言运用规则和技巧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4设计合理而又流畅的教学流程。

这是课前准备的最重要内容。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在以上三点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教学流程。除了常规教师设计外,笔者认为其中两个内容特别重要:

A、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好教学环节,特别要设计好各个环节的衔接;预想各个教学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也就是说,设计好新旧内容之间的衔接语言或动作、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或活动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活动大致的时间、教师对教学内容或活动的结束提示、预留学生提出疑问的时间、总结所学内容或活动并能够进一步升华。在设计时,可以考虑把生活中的要素引入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使英语课堂具有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以便培养学生得体运用英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