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专业毕业个人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2)基层就业意愿情况;(3)对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100.00%。数据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2分析与讨论
2.1毕业生对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缺乏了解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虽然我校近年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但调查显示,有41.46%的本科生和40.16%的专科生对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不完全了解,本科生和专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就业指导作为连接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桥梁,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手段,完善其工作体系,开展全程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至关重要。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成果及医疗卫生工作良好前景,让毕业生真正了解就业形势。学校要鼓励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去锻炼,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2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我校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医院就业意愿不高,本科生和专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有45.12%的本科生和44.09%的专科生愿意去基层医院就业,但仍有54.88%的本科生和55.91%的专科生不愿意去基层,可能与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基层医院认识不够、没有基层医院工作环境的体会、个人期望过高、没有认识到基层医院是锻炼自己的重要途径、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认识不清等因素有关。近几年,乌鲁木齐等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由于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厚、专业发展更广阔,吸引了大批护理专业毕业生。但如果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基层就业,会导致大型综合医院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陈晨等研究发现,护理人才集中涌向大型医院,导致中小型医院护理人才缺乏,不利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我校课程设置没有较好反映农村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较少到基层和农村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农村医疗状况了解不够,缺乏服务农村意识;(2)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差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乡镇卫生院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建设,不断改善医疗环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医生待遇;(3)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多安排相关讲座介绍国家政策,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2.3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我校不同学历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的原因,主要是不利于个人发展和家里不同意,本科生和专科生分别占40.00%、37.78%和26.76%、25.35%;其次是福利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等因素,本科生和专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很重视今后的个人发展,说明他们认识到今后社会需要大批高层次护理人才。大部分学生就业时考虑父母意见,说明他们自主性不强,内在社会环境认识、父母及家人的意见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这与梁辉、吴彩霞等的调查结果一致。为此,学校应对毕业生开展基层医院认知教育,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深入宣传《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帮助其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大引导和鼓励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帮助其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使毕业生就业期望趋于理性,避免人才浪费。
篇2
像一个公关礼仪专业的毕业生说的:第一份实习是在商场中做推销员,很多同学嫌累,都偷偷跑到外面休息,她问师傅是怎么每天这样站下来的?师傅笑着说:你把它当成你的工作,你就能站下来!她想:论经验自己比不过师傅,要论站——这种体力活,再比不过师傅就太不像话了。接下她主动把半天的实习加成一天,但从中也学到了其他同学学不到的:盘点、结账、做报表......
学厨师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苦练技能,一根黄瓜能切出几十种花样。同学之间背上放上纱布当案板,在上面切肉,最后切得肉片薄厚均匀,纱布不破。用勺子掂沙子,练习炒菜中的掂勺,直到练得腰酸背痛。
学汽车焊接专业现在一汽工作的毕业生,每天下班后脖子里脸上都有厚厚的一层金属粉尘,工作又脏又累,很多同学毕业后纷纷转行时,他仍旧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每个人都在让自己坚持着,在吃苦中坚持不懈。但同时在吃苦中也有很多机会在等待你!学到了别人学不到的。
学习护理专业现在北京地坛医院工作的毕业生,不断进取与学习,中专毕业后,又报了协和医院大专、之后又在北京医科大学修完了本科,现在在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篇3
护理毕业生自毕业后3年内这个时间段内发展相对不稳定,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和打算的毕业生而言,这一阶段是就业中的不稳定期。转行,跳槽,继续深造等情况比较多见,针对这个时间段,选择了护理这个专业进行调查研究。
1 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发展方向调查开展现状
本次发放问卷共10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调查问卷共计890份,有效率为89.5%。本次调研中A卷针对护理专业完成大学教育后选择考研的学生,B卷针对选择就业以及有其他出路的学生。结果显示,在调研人群中选做A卷的比例为33.5%,选做B卷的比例为66.5%。
调研结果总体分析,护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教育后选择考研的人数较选择就业的人数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我国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国际市场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国家对于护理专业的重视与需求使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减轻,从而使一大部分学生大学教育后选择了就业。①而对于考研的护理专业学生据调研结果分析是为了得到自我提升和较深层发展。
2 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样本的整体分析并结合护理本科毕业生发展现状的实际,剥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总结发现问题的产生出主要集中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与考研两个方面。
2.1 护理本科毕业生考研存在的问题
(1)对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了解尚需提高。在对我国目前护理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的调研中,了解一些的所占比例最高为77.97%,完全不了解的占22.03%。此结果表明大家对研究生教育现状并没有深入了解,选择考研的学生认为,考研是避免就业压力改变现状很好选择。但是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业压力仍然存在,这就使就业压力一再循环。
(2)考研学生压力大的问题亟待解决。调研人群中选择考研的学生考研压力程度中的人数占多数44.07%,只有较少学生考研压力轻为16.95%。而压力主要来源于考试和复习时间安排分别为47.46%和35.59%,出于经济原因的比重最小为6.78%。理本科毕业生考研时面临较大压力,如何调整好心态,高效备研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不同工同酬现象严重。在调研人群中从事省级医院的人数比例为63.25%,从事市级医院的人数为36.75%。在工作类型的选择上三甲和二甲医院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9.83%和31.62%,而私企、国企、学校、政府部门或其他行业的选择人数较少共占8.54%,选择外企和创业的人数在调研人群中为0。有统计结果看出,工作稳定是选择职业时最重要的因素,其占比例为40.17%,其次是工资福利和发展机会分别占29.06%和22.22%。兴趣爱好和工作环境占较少为5.98%和2.56%。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工作稳定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工资福利和发展机会,不同工同酬现象严重。②
(2)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环境亟待改善。在数据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对工作持一般的所占比例最多为57.26%,非常满意的为37.61%,而非常不满意的只占5.13%。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在选择就业时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集中在一般,达到57.26%。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护理专业的就业环境亟待改善。③
3 提出建议
(1)深入了解研究生教育现状,摆正心态,高效备研。2012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这一政策对日后的考研人数势必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是解决该问题最便捷的途径。
(2)完善“同工同酬”制度。虽然我国目前涉及同工同酬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是普遍比较空泛,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实现同工同酬,立法上必须做到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同工不同酬”的内涵,规定具体实施办法,提高立法针对性,采用案例形式推动同工同酬的贯彻,增加对违法单位的处罚制度。④
(3)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各级政府和中央级媒体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实行同工同酬,加强执法和监管,加大惩戒力度,提高政府执法部门行政执行力,为劳动合同法保驾护航,为建设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营造氛围。
4 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一方面清晰的看到了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就业与考研的不同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不同发展方向中存在的问题。⑤希望能通过本次调研帮助护理本科毕业生明确未来的目标,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就业环境,同时对在校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成,获得学校2013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13-13
注释
① 万美玲,王惠珍,刘宏华,高钰琳.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1).
篇4
一、中职生就业时面临的难题
(一)中职生的素质普遍不高
中职生大多因为没有通过中考而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学业成绩不好而选择到职业学校就读的。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一般都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很多学生即使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也很难改善以往的不良习惯。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师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二)中职生的就业观念模糊
中职学生普遍年轻化,他们对就业的意识还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上,也怕苦怕累,不能坚持下来。许多学生也没有明确的目标,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想去大医院工作,而没有切合实际情况制定目标。
(三)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
虽然目前社会上对一些技术性的岗位要求不高,但是对于中职学校的护理这个专业来说,很多岗位还是有一定的学历要求。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学生在毕业时还未成年,许多单位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学生。即使一些单位会接受,会害怕刚毕业的学生不够稳定,工作不了多久就会跳槽。
二、就业指导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择业标准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经成为许多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决定。对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择业标准,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学生会选择去学校安排的工作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然后当毕业后再选择合适的单位。其实这样的选择也没错,但是要考虑一些硬件因素。例如,首先,学生要确定自己喜不喜欢护理这个行业,要让学生明确,虽然学的是这个专业,如果自己学得不够好,或者自己不喜欢,可以选择其他行业。其次,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行业,也打算毕业后从事这个行业,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到护理这个专业的门槛要求,以及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等要求。要让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准备好应有的技能或者资格证书。
(二)职业道德指导
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对从业人员的行为基本要求,也是各个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才可以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同时,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并且能让学生学会依据职业的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为以后的从业道路打好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那么,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注重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护理专业可以说是一项需要耐心的专业,它不仅考验着从业者的耐心,还应该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既然学生选择了这个专业,就应当具备这样的精神,这样才能在这个职业中走得更远。(2)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因为工作中是一个集体,很多时候得服从指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3)帮助学生树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比其在学校时的人际关系更为重要。因此,在德育课程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来尽快地融入新的工作集体。
(三)成才道路指导
帮助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不仅仅是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为学生指引成才的道路。在就业指导中,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认清就业现状,制订合理的目标。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让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或者边学习边工作。例如,对于刚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择业建议时,要让他们制订长远目标,不要觉得大医院起点高,都想进大医院工作。要让学生认清现实岗位需求条件,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等到积累到一定经验,再让他们选择学历进修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然后再选择更好的岗位。
三、总结
在中职学校中,很多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未来具体做什么工作。对此,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就业面临的难题,并且以护理专业为例,阐述了就业指导中德育教育的策略。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德育教育就是关乎职业道德的教育,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才会找到更好的工作。
作者:周轮 单位:重庆市医药学校
篇5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当代,人们对“敬业精神”的定义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目前,高职高专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培养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只重技能的培养忽视道德的培养;2.课时偏少,更多的时间用于专业教育;3.敬业精神培养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和科学性;4.敬业精神培养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影响了敬业精神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类学校意识到敬业精神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也进行着加强敬业精神培养的改革探索,提出了一些加强敬业精神培养的对策。但这些对策大都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提出,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未来的就业岗位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专业特点、岗位特点的敬业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亟待加强。
党的“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进行概括。个人层面中的“敬业”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要,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肩负着维护人的生命及其健康的重任,具备敬业精神是做好医务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除了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部分医务工作者缺乏敬业精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很多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的时候将技术与人文相分离;知识与信仰相分离;敬业精神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分离,重才不重德。真正成功的医学教育应该把敬业精神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融合,学生、教师包括学校要认识到这样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担负着医学专业教育重任的高职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重,很多高职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并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这门课程,敬业精神的教育就零散的分散在各门学科,既没有系统性也没有连续性。那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进行敬业精神的培养,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研究问题。在高职高专的思政必修课中有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敬业精神的教育内容,但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针对性不强。因此,要加强高职医学生敬业精神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教学。以高职高专思政必修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但课中涉及到职业道德中的敬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和零散。因此,首先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任课教师通过到医院进行临床调研,收集第一手的案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汇编。除此之外到用人单位进行走访,收集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敬业精神方面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护士敬业精神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这些调研资料,再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敬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编写出《敬业精神培养读本》作为课程教材的补充内容。在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变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只是老师进行理论讲授的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敬业精神内容中的要点,并思考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该如何践行。
篇6
(一)调查对象:大二大三护理专业大专学生500名,年龄19~23岁,有3名男性,其余均为女性。
(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内容主要涉及对专业及从业的认识,共9个问题(均为单选题),运用半封闭式无记名问卷法,先向护生讲清填表注意事项,当场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刻收回,共发放500份问卷,逐一审查,筛除未完成的问卷4份,有效问卷496份。
二、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比例并按照题目类别不同分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对于大专护生对所学专业信念及未来职业追求方面(涉及1―6题),见表1。
(二)对于大专护生对自我素质认识及要求方面(涉及7―9题),见表2。
三、分析与讨论
(一)针对护生专业及未来职业信念方面
从1―6题的相关比例数据看出,护生中有将近一半出于就业来考虑选择自己的高等教育专业方向,实际为追求理想的并不多;在校期间护生可以在不断接触护理专业知识中达到逐步提高兴趣的目的,但仍能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左右;被调查护生多数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清楚目标的不到1/3,出于模糊地带的学生仍然较多,缺少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眼光仍比较狭隘,从中体现出护生专业思想的不稳定性,择业观念有待改进。
(二)针对护理学生素质方面
从7―9题的数据看出,在被调查的护生心目中位列第一位的仍然是自身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一定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方面学生普遍认为不能成为他们所考虑的护理最需要的素质,也有的认为是自身外在及个性品质;问及自己在校期间最希望提高及自身最欠缺的与前题基本对应,体现出了学生对于自我认识定位还是十分清晰,在实际与毕业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专业知识、沟通交流能力及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影响,因此要合理利用学生在校的短暂两年时光,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四、目前对策及改进方法
(一)针对加强护生相关职业信念方面
1.目前我系已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1)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不间断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安全防护、校园主人翁意识培养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天使风采系列大赛”(护理礼仪、护理操作、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平时管理加强培养护士素养,使学生能以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为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护士作好准备。
(2)大二时期护生开展贯穿参与“天使风采”大赛,有意识在学生实习前开展相关职业指导讲座,邀请相关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开设实习前相关讲座;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护理专业及其发展趋势;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提前接触临床护理工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加强实习前指导工作及技能训练,引导护生学会自立,帮助树立信心,为后一年的就业铺垫。[2]
(3)大三实习生的管理引导应保持时时远程监控,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的专业信念,尽量减少医院及社会给护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恰当安排有条件回校的优秀实习生面向低年级护生开设经验交流会,及时解答在校护生的困惑,达到双向沟通目的。[3]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生举行“护士帽授帽”仪式,增强她们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
2.除以上,建议在提高高职护生的素质方面还可以加强如下
(1)面向全体新入学护生集体颂读“南丁格尔誓言”,提升专业意识;实施“零距离”入学教育,第一堂入学教育课将护生带到临床教学医院;通过“身边人”使护生更明白护理专业学习的真正意义;请一位护理临床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现身说法对护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并提出对新生的希望和要求;播放自制专题片,该专题片可以包括以下内容:①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生平事迹介绍;②中外护理事业的发展简史;③国内护理行业的现状及其与困外之间的差距;④专业课程介绍,毕业后就业前景展望。[4]
(2)以政治辅导员为对象,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对护生未来从事的护理职业进行详细的职业描述,充分借用职业测试软件或问卷对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质进行简单摸底,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劣势,避免客观原因导致专业选择不当的遗憾。
(3)贯穿整个三年学习过程,尝试让学生寻访已在护理行业工作较长时间的护理工作者,用自我的方式与其交流心得汇总成文字及幻灯材料开设主题交流班会及系部学生大会,获得护理职业心灵的释放。
(4)最大程度发挥护理教师及所属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对护生的影响力,在平时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过程中,接受先进的护理哲理,使护生能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热爱护理专业。
(5)以系部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专题讨论会,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牢牢把握好“护理荣誉感”这个主线,帮助学生对护理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其兴趣。
(二)针对在校护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
1.目前我系已采取的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1)护理专业技能素质:把加强护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中心,培养护生实践动手能力。安排学生在课时和课余时间到市区医院、社区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和到生产实习医院顶岗生产实习等,保证护生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临床见习及生产实习。
(2)我系在开展的辩论赛、护理礼仪操作大赛中,融入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增加“护理治疗性沟通示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护理人际沟通”等内容,让护理生自编自演“护患沟通”情景小品、角色扮演等,培养护生在面对不同的患者时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护生职业适应能力。[5]
(3)关注在校护生的心理动态跟踪,发挥好“心理健康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培养正确的处事态度,为提高未来职业环境所需的抗压能力打下基础。[6]
(4)教学中让护生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关心体贴语言及安慰性语言,借助镜子、留影和他人评价等方法进行自我调整,课外我系设立“护理礼仪督导队”,通过护生自我督促;开展“护理学生礼仪风采大赛”,树立护生心目中的礼仪形象典范。[7]
(5)在三年护理专业学习过程中,贯穿对护生“五心”教育;培养护生学习自觉性,提升其逻辑思维、判断、创新和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2.除以上方面,建议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加强
(1)加大对护生的职业教育力度,使职业指导与职业态度教育贯穿于护理教育全过程,以满足护士职业形象的要求。
(2)进一步扩大针对护理专业特点的实用性强的选修课程数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3)将沟通能力纳入专业考核中,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考评中占一定比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恰当的护患沟通。
(4)可组织观看电视录像“护士的职业行为规范”,为应聘做好充分准备。以护士的行为规范为主题,定期举办护生职业礼仪素质培训班。
(5)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在护生三年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多激励性语言、肯定性评价,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
(6)面对医疗这一高风险职业,护生必须涉略相关护理临床的法律知识,适时提高自我的维权意识、极强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校期间因注意加强护生的体质锻炼,实习期间让护生书写“护患交流记录”,锻炼其交流及书写能力。[8]
护士的角色是“白衣天使”,高职护生的培养要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在校期间注重护生职业信念的积极引导,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校园护理职业文化的影响力,全面提高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软硬实力,帮助其成为日趋激烈职业竞争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于梅等.实习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12(8):7-9.
[2]刘登蕉.校园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5-26.
[3]章雅青等.加强医院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高职护生职业素质[J].护理学报,2009(2):18-20.
[4]张生皆.高职护理“零距离”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6):1687-1688.
[5]马静洁等.角色扮演法在培养护生沟通能力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07(27):60-61.
[6]戴肖松,等.护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6,4(41):347-349.
[7]李艳霞.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提高高职护理生就业竞争力[J].时代教育,2008(6):99-100.
篇7
1.2教学管理质量有待避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拍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部分学生缺乏蛙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专业系—学院—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论文选题与设计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I床实践之中。
2.1.2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成果评估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组意见占6o%。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戡据库
篇8
一、美国CNL实践情况
(一)CNL设立背景。早在1910年北美护理专家就提出要培养在某专科、专病上具备较高水平的护理人才。2O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护理教育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展,并逐步向专业化发展阶段迈进。尤其是在美国,其护理教育及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在全世界医疗护理领域有目共睹,然而,面对公众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医疗费用持续上升、护理专业人员的进行性相对短缺等诸多突出矛盾,改革原有公共卫生保健体制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此,CNL专业应运而生。
(二)CNL角色定位。早在2000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就尽快改变临床护理环境与护理教育模式[1],提出了一个新的专业角色――临床护理领导者或称临床护士长(clinical nurse leader,CNL),目的是将有能力、有经验的护士留在患者床边,全面提升护理的实际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3]。临床护士长不再是单纯护理工作的管理者,而演变为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工作的同时,针对个体或群体提出最佳护理设计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客观评价,同时,还肩负统筹、协调护理小组的高效运转工作。由此带来了护理院校护理管理授课内容和教授方式的全新改变。
(三)CNL培养模式。美国CNL教育内容丰富,培养方式多样,具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机制,除了掌握专科知识以外,还需要有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在培养方式方法上多种多样,同时,对临床护理管理思维、实践能力和领导艺术培养的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4年,AACN提出,将护理领导力作为注册护士专业实践及绩效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之后,美国各大护理院校开始逐步设置护理领导力的培训课程,并逐步深入开展了护理领导力的相关研究工作。2008年,美国Cummings教授等人系统研究并全面阐述了促成护理领导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个人的行为和实践、个性特点、医院环境、实践环境等,并提出教育活动是提高护理领导力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同时,护理领导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四个主要方面:护理领导力发展的结果、特殊领导角色的准备、特殊技能的发展以及特殊的课程或项目。与此同时,有关护理领导力及其类型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其描述方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及方向阐述了护理领导者应具备如何特质和相关的领导能力[2]。
二、我国护理领导能力的培育现状
(一)理论与现实脱节。我国受旧的护理观念的影响,对于护理领导力理论的相关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少数专家学者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理论,相对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提出的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的“五力模型”;二是领导力专家杨思卓教授提出的“360度领导力模型”,包括学习力、决策力、组织力、教导力、执行力和感召力等6个能力;三是李超平教授等提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变革型领导4个维度的学习提高,包括德行垂范、愿景激励、领导魅力和个性化关怀[1]。由于理论上的众说纷芸、莫衷一是,再加上各大医院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性质不甚相同,临床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护理领导力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运用不够到位。
(二)缺乏正规的培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进步,各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同时具备管理知识和才能的护理专业人员需求呈井喷式的快速上升,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工作性质还是工作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然而,目前这些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的管理者或是即将成为管理者的护理人员,由于相关科学完备的培养机制并未建立,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正式就职之前并没有经过严格正规的领导力课程的相关教育培训,即使有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工作,也往往局限于单位内部简单的短期培训,或是聘请一些年资较长的护理管理者以讲课的形式进行一些经验介绍,形式及内容上空洞,理论及实践的操作性差,不仅耽误时间,也没有达到提高相关护理人员领导力的目的,最终导致一线护理领导者的相关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水平始终不能得到有效提高[4]。不仅如此,现任管理层的护理领导者往往拥有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要在短期时间内改变原有管理模式较为困难,而被管理者缺少相应的学习与管理机会,一直处于被管理状态,做得更多的是服从而不是去创新。
(三)领导力教育滞后。我国护理院校本科护理学教学模式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学习方式,授课教师普遍是护理学专业毕业,然后直接担任教员,有些教员也经历过短期的临床实习及相关培训,然而,这些护理教员实际的临床管理经验和能力水平与其担负的职责使命严重不符。在这种“世袭制”传统护理教学模式下,授课内容陈旧乏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固定呆板,严重滞后于当前时展的客观要求,所教授的护理本科生毕业后进入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后,所掌握的护理管理理论水平与实际实践工作能力严重脱钩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国各大院校护理专业所用教材一般是采用《护理管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其实质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管理学体系和相关的护理管理流程,其中概念性内容过多,而且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临床实习阶段普遍反映课堂上所学的管理知识基本得不到应用。
三、对我国护理管理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护理事业正处速发展的大好时期,社会对临床护理管理水平需求日益增长,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进行护理管理教育的体制及内容的改革。美国在培养CNL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我们的相关教育改革工作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应当紧密联系我国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美国等欧洲国家相关CNL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符合我国医疗卫生基本国情的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机制。
(一)积极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各大医学护理院校的护理授课方式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比如日常授课中可以将临床护理管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角色,设定目标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习掌握的管理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授课教师可在一旁进行观察指导,深入了解掌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课后进行总结评价,客观真实的对学生在处理实际案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采用这种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的沉闷气氛,同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较好的消化吸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发挥潜移默化作用。同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现代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将PBL与情景式教学的临床案例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总之,提升学生护理领导力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积极实践,将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提升护理领导力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二)注重培养护理管理能力。领导力是护理专业实践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素质,对各个学历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都应该积极进行这方面能力素质的教育培养。学历层次低的护理专业学生应当接受基准的领导力培训课程,而高学历护理专业学生则应当接受全面而系统的领导力教育培训,从而才能体现我国护理专业人员管理能力及领导力水平培养的层次性、递进性,促进相关人员领导力水平的长足发展。因此,建议我国在护理学教育中增加领导力管理模块的实践,安排有经验的临床护理领导者授课,定期组织实际案例讨论,增加护士长岗位体验与护理部实习经历,让学生将课堂上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进行分层次教育,可在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班长或宿舍长中进行培养试点,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提升自我素质,争当护理领导者。
(三)强化师资力量的带教能力。临床护理领导力是一种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能力素质,单纯掌握相关理论并不能反映实际护理工作中的领导力水平。一是各级医学护理院校应当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理论授课教师到各大医院进行护理实践锻炼和岗位轮训,从源头上加强师资的护理领导力;二是要定期组织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与临床护理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与座谈,使得临床带教教员能第一时间了解临床护理领导力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三是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要跟踪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和形式,着力消除课程呆板、信息滞后的弊端和不足。最后,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积极聘请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领导者作为客座教师,实行一对一地挂钩帮带,传授、分享实际临床经验,完善后续教学工作,让前辈的经验能有快速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有效的全面提升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领导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侯睿,杨培常,翟军亚.美国设立CN L对我国护理管理教学的启示.全科护理.2012年6月第1O卷第6期下旬版(总第255期).
篇9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某高校244名实习护生为抽样目标,其中本科162名,专科82名;女生238名,男生6名。采用判断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抽样时与班主任和临床带教老师沟通,让他们推荐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能力、不同表现的护生。为控制偏倚,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条件:近3个月内有应聘经历;精神和记忆力正常;有完整的汉语表达能力;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最终选定18人,其中本科12人(女生11人,男生1人),专科6人(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21.20±1.32);应聘次数1—5次不等;至调查之日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13人,尚未签约的5人。研究样本量决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资料饱和)为标准。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根据Edmund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并记录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的主观体验,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凝炼主题,探讨各主题之间及主题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
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访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人员承担,在单独的房间内进行。访谈前首先向护生说明访谈的目的、方法并告知本访谈与其今后就业及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注意态度亲切、自然,边倾听边观察受访者细微的表情变化,根据受访者的情绪适当调整访谈内容及方式。访谈过程中运用Minichiello等提出的刺探和引导的方法,访谈者对具体的交谈内容不做任何构架,而是以“请聊聊你就业应聘的情况”这样完全开放的问题作为访谈的开始,使受访者自由表达其真实感受和体验。访谈中可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以获取更确切和详细的资料,但不主导会谈的内容和方向,不将自己的观点施加于对方。在深入访谈时,研究者尽量做到避免对相关情景的诱导,避免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影响现象的理解和推理解释。
研究者对每位受访者分别访谈1-2次,每次60min左右,每天仅访问1人。访谈时做现场笔录和同步录音,隐去受访者的姓名,以编号代替。访谈结束后即反复聆听录音和阅读现场记录,逐字逐句斟酌、分析、推理,总结受访者真实体验中的共性部分,并以研究者的语言归纳形成本研究的主题。
二、结果
1 一般的心理体验
(1)自信与肯定:有近1/4的护生面对就业应聘表现出充分的自信与肯定。“我大学期间获得奖学金和三好生等多项荣誉,实习期间表现突出,我想选择省级医院。”“我身高、外貌、成绩都不错,而且医院老师都说我特别适合做护士。”“我一直很努力,就是为了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这些护生大多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懂得扬长避短,充分把握应聘机会。
(2)焦虑与恐惧:大部分受访者提到面对应聘会有焦虑。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轻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且可以给人以压力感,促使人积极投入;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去医院交自荐表,看到应聘材料堆积如山,心一下子就凉了,从那一天到接到让我去考试的通知前我都睡不好觉。”“参加完考试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度日如年,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先前我设想过应聘时的种种情景,但结果还是很紧张,没发挥好,应聘回来我心里没底。”“在应聘这段时间,我常常做噩梦,有时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情不自禁地想起应聘时的情景。”
(3)自卑与依赖:各方面条件一般的护生屡次应聘失败之后对自己信心不足,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大学期间我没获过什么奖,又不善于表达,毕业对我而言可能就意味着失业。”“我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现在用人单位这么注重外表,我真的很自卑。”“我觉得别人都比我好,我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现在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依赖心理较强。“我自己没去找过医院,都是父母让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应聘。”“这个专业当初是家人帮我选的,他们也会帮我找工作。”
(4)委屈与愤怒:研究中近半数的护生诉说委屈与愤怒。“面试的第一关是脱鞋量身高,我只有1.58米,离医院规定的1.60米差了2厘米,连考试机会都没了,个子矮也是我的错吗?”“我多次获得奖学金,又是优秀毕业生,实习表现又好,但实习医院就是不要我。”
(5)无奈与不确定感:尚未有就业意向的护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签约了,心里既着急但更多的充满了无奈和不确定感。“省级医院第一批招聘已经结束了,有不去签约或体检不合格的才会招第二批,不知道是否有这种机会?”“我在等我们当地卫生局统一组织的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有机会面试,我不知道能否通过考试?”“医院招聘不公开化,我们考试结束都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打电话问总说成绩还没出来,也不明说一共招多少人,是不是都内定好了。”“我很想去县医院,但我爸妈非得让我去市级医院,竞争那么激烈,哪那么容易啊?唉,我不知道怎么办。”
2 对专业的心理体验
(1)专业地位低下:研究中一些受访护生将应聘和专业地位联系起来,认为医院内存在专业歧视。“招聘医生都是看成绩和能力,而招聘护士却那么看重身高和长相。“在医院实习的几个月,总是听到护士们在抱怨自己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在医院都处于劣势地位,令我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看到我一个大男生去应聘护士,主考官都投来异样的目光。”
(2)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半数以上的受访护生表示应聘使他们专业思想稳定性下降,并表示会寻求合适的机会改行。“我们很多同学签的是聘用制合同工,说不定哪天医院就不跟我们续签了。与其等它炒我鱿鱼还不如找机会趁早辞职。”“我虽然已经和省级三甲医院签约,是编制内的,应该说很知足了,但想到以后都要干这么脏这么累的活,真不甘心啊!”“我去应聘只是想尽快到医院上班以偿还大学期间所借贷款,减轻父母负担。我没想过要终身从事护理工作。”
三、讨论
就业应聘是护生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机制的不健全,加上他们涉世尚浅,应聘会导致护生复杂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一般的心理体验和对专业的心理体验。本研究通过访谈形式对18名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进行了质性研究,发现仅少数优秀的护生在应聘中有自信与肯定的良好体验,而大多数护生会有焦虑与恐惧、自卑与依赖、委屈与愤怒、无奈与不确定感等不良体验,同时他们还有专业地位低下、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护生应聘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必须得到护理教育者、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关注。
1 就业指导和应聘培训亟不可待
护生应聘时应对能力较差已是一个普遍现象。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生由于缺乏规范的指导和培训,在应聘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给他们带来了不愉快的感受。建议学校在临床实习前就应向护生传达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在对全省近几年护生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本年度本、专科护生的需求情况,供护生参考,帮助护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准确定位。其次,学校可以聘请医院曾参加护生招聘的主考官给护生开展专题讲座,分析以往护生应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应聘技巧。再次,学校可以开展模拟应聘训练,使护生提前感知应聘程序和氛围,提高应聘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 医院要进一步完善护生招聘制度
篇10
在各科室轮转的实习工作中,我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对各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并做出应对,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半年多的护理工作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能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做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
2017护理毕业自我鉴定范文二
本人自参加本科函授学习以来,认真学习医护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学院和实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学员职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恳上进,踏实工作,努力使自己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学习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为全心全意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保障,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树立了良好的护理形象。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和年终考评优秀。
实习期间,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对各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并做出应对,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篇11
[
关键词 ]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护考对接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5(c)-0046-0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Docking Test
LI Baoli
Dali Health School,Yun nan 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vocational teaching pediatric nursing and nursing test how docking. Methods From 2011 onwards, the professor of nursing classes using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nursing pediatric nursing exam closely integrated. Nursing exam result 2012 pass rate of 64.0%, in 2013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69.0%, in 2014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77.0%. Conclusion applications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test docking methods, nursing exam pass rate has increased annually,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Vocational ped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docking test
[作者简介]李宝丽(1972.10-),女,本科,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人,讲师,研究方向:《儿科学》、《儿科护理学》专任教师;有执业医师证,内科主治医师。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护考)是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准入考试。根据我国2008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即可以参加当年的全国护考。至2011年,我国对护考进行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对病情的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力[1]。对于仅仅在临床实习不到一年的中职护理学生来说,考试难度大,护考通过率较低,而护考是否通过不但与学生的就业,而且与学校的声誉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护考通过率,就成了学生和广大中职教师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讲,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护理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也与护考通过率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如何对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护考通过率,为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 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该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 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2]。
1.2.3 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 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3],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 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 d,伴咳嗽气喘3 d,加重1 d。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min,呼吸34次/min,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 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 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 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 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 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见表1。
3 讨论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 14 周岁的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科学[4]。它与成人临床各科护理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与成人护理又存在着很大差别,并且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儿科护理学的具体数据多,概念多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杂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5]。护考是中专护理学生顺利就业和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考制度不断在改革,护考考题越来越接近临床和注重实践能力,考题难度加大。因此,对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师来讲,如何创新教学的模式,适应新的护考制度以及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就变成了目前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探索研究发现,只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护考的认识,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重视病案教学,以及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考前集中辅导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与护考的有效对接,使学生的护考通过率明显提高,较常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推广。
[
参考文献]
[1]罗丽芳,杨丽萍,聂小莉. 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探索[J].当代护士,2014,3(1):139-140.
[2]谢玲莉,秦云.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335-336.
[3]边琼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浅谈《儿科护理学》教学体会[J]. 医学信息,2012,25(4):14.
篇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本功能训练,逐步熟练和掌握实习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胜任护士工作,在实习中锻炼独立思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护士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白衣天使”。
二、教学要求:
1.让带教老师和学生都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和要求。
2.安排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
3.要求带教老师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因材施教更好的使学生学到知识。
4.严格管理,要求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放手不放眼,出科前严格考核并记录。
5.在临床带教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多方面给予关心照顾,如:学生往往没有午休地方,带教老师可以开放科室的示教室给学生休息看书,病人对学和的态度,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计划:
1.第一周,强化基础护理的培训,并能独立完成内容,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试,吸氧及卧床病人的常规护理,在这些基础的操作中养成学生慎独及严谨的作风,并在此阶段使学生了解骨科的护理常规。
2.第二周,组织学生学习骨科常规护理的理论知识,这周的时间里,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石膏固定病人护理,骨牵引术后护理,伤口换药、拆线,配合医生完成外科缝合,正确处理换药后的器械和物品,能对常规病进行手术前后的护理,出科前进行一次理论或操作考试,严格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分并记录。
3.在两周生产实习中了解责任制护理,掌握分级护理制度,熟悉换药室的设备,消毒灭菌方法及管理制度。
篇13
首先,要反复学习,熟练掌握该专业解剖学的部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以此为客观依据,指导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认真钻研教材,同时对相关基础学科和专业内容,如《生理学》等作一些必要的了解。围绕培养目标,强化目标观点,为目标服务。贯彻“少而精”原则,精选教材内容,删去或削减与培养目标不密切的内容。就中专护理专业而言,解剖学讲授的重点就是“系统解剖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相互的位置关系,为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奠定良好基础。由于系统解剖学的内容即已满足该专业要求,因此“局部解剖学”被全部省略。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适当削减系统解剖学中如肝、胰、肺、肾等内脏器官的“微细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及“活动方式”等。因为这些是《生理学》等有关章节阐述的重点内容。如此删繁就简之后,教师再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认真编写教案,明确授课目的,在保持知识结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达到削枝强干,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 课堂教学
人体解剖学即所谓的“死人学科”,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把它讲活,做到既突出重点而又形象生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首先,应当把理论教学课与实验教学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标本、模型、电视和幻灯等教具的直观教学作用,充分演示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方位,并把具体内容通过“尸体—活体—病体”三串联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应用,进行形象直观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以至形成概念,加深理解和记忆。
如,“颅的组成”这一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各部形态不规则,凹凸不平,结构复杂,单纯依靠“教师讲、学生听”那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难以形成印象。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颅底内面观”,作者采用深入浅出,由繁化简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鹅卵形的图形,再在其中做二条平行的横线将图形三等分,并嘱学生在纸上如法炮制,随后与学生一起按前、中、后颅窝的顺序在相应部位填上解剖结构和解剖名称。这种由学生手脑并用,共同参与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又如,在讲腓总神经损伤时,作者先模仿足下垂、内翻及异常行走姿势的病态形象,随后向学生提问。像这种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让学生先观察现象的教学形式,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和兴趣,并开动脑筋回答问题。最后再由教师作归纳总结。这种形象化和启发式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普遍反映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再如,肘窝部是护理人员经常进行临床操作的部位,如测量血压、静脉采血等,在前臂大出血时还可在臂中段压迫肱动脉进行止血。每当讲到此时,都会向学生穿插这样一个发生在当地医院的真实故事:一位护士在患者肘窝部的浅静脉采血后,忘记了解除扎在患者臂部的止血带,经过20+h后,这位患者的前臂发生缺血性坏死,最后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这种由护理人员疏忽大意酿成的重大事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这位护士当然也难辞其咎。学生听后产生很大的震撼,增强了责任感和风险意识,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多年来作者一直坚持根据前一节课的重点概念和内容,设计好题目,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抽查提问学生,或让学生面对标本、模型指认肌、骨性标志,确定内脏器官的体表投影等,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促进学生加强复习、巩固记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果把通常的教学活动称为基础性教学,那么,护理专业毕业班学生参加高职考试前解剖学的复习辅导课,就具有再次性教学的特点,也即是对原学科知识的深化、补缺和拓宽,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这种针对性的教学,仍然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展开,如突出讲授各章节的重点、要点;认真解答学生存在的疑点、难点;透彻地阐释某些机制;清晰、具体地解释名词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题型对同一重点内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反复演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强化训练,不但巩固了学生的学科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高考中,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而备受学生的欢迎。3 课后调研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后的随访和调研,及时、准确地从中捕获反馈的信息,再指导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经常召开座谈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借此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并请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实事求是地评议教师的教学工作,坦诚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应该做到诚恳接受,及时改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批改作业、实验报告,或者通过考查、考试的结果等途径,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是否透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找出问题所在,研究改进的方法,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只有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直观教学、课后的随访和调研三个环节,并且环环相扣,才能做到突出重点而又形象生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瑞典:筹建统一权力机构督查
约10年前,记者曾就学术腐败问题采访过瑞典的学术界,接受采访的人士普遍认为,瑞典在这方面还算得上是一方净土。然而,时至今日,这里也不再那么纯净,抄袭剽窃等学术造假事件日渐增多,学术界的公信力也日趋下滑。为扭转这一势头,瑞典政府在学术界的敦促下,于去年年底决定健全机制,加大处置学术造假的力度。
根据瑞典高教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瑞典全国高校查处的学术造假案件2001年也就100余起,然而三年后则翻番,增加到了200多起,2006年时再度翻番,达到480多起。在查处的学术造假案件中,抄袭剽窃案件呈急剧上升之势。
面对日益严重的学术造假现象,瑞典的处置机制却仍未能进行相应的调整,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据瑞典政府下设的瑞典研究委员会介绍,瑞典全国一直没有一个处置学术造假的权威机构,全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处置标准。瑞典研究委员会2002年设立了一个专家小组,负责处置学术造假问题。但这个小组仅根据各高校的要求,进行相关的调查,不作任何处罚决定,而且也不接受个人的调查要求或投诉。在成立后的6年多里,这个专家小组仅缝理过8起学术造假案件,可见其作用之有限。为此,瑞典研究委员会去年年中决定撤销这个专家小组。目前,瑞典处置学术造假的权力完全掌握在各高校手中,各校处置的尺度也因校而异,有松有紧,惩罚的力度也相差较大。
近两年来,瑞典学术界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呼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处置的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瑞典研究委员会和瑞典全国高校联合会2007年6月联合向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要求政府在全国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统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