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期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交易主体单一
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仅限于私营企业和自然人。国有企业只能限于作套期保值交易,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不得参与期货交易,并严禁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进行期货交易。在新的《期货管理条例》推行之前,期货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只能不能自营[1]。
(二)交易品种少,成本高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上市品种只有棉花、小麦、燃料油等13个,一些金融业品尚在基础性研究之中,股指期货推出时间一再延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期货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期货市场上上市品种过少,制约了市场功能的发挥,造成了期货市场的低效率。我国期货交易所收费项目单一,交易费用较高,平均占80%。200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年报显示,手续费收入占92.65%,会员年会费占0.56%,其他收入占6.79%。收费项目还是比较单一,交易成本并未明显下降[2]。因此,交易所收费结构单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监管服务,期货市场收费结构不合理,成为我国期货市场上的一个大问题。
(三)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证监会在代表政府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一方面缺少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另一方面又对行业内部管理又过于宽泛,过于微观;监管法规以限制性规定为主,严重阻碍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管住市场,而没有考虑如何鼓励交易、发展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使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结合不密切
在现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现货市场、远期市场共同构成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从1990年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的17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一些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影响大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从327国债到708天然胶,从105绿豆到209大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风险事件。我国现货市场存在的种种缺陷已影响到期货市场的正常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交易主体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与国外期货市场相比,发展层次单薄,期货市场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期货市场不是由现货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发组织起来的,现货市场的不发达导致期货市场在合约质量标准和交割环节存在一定的成本,生产者直接进入期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不够广泛。
(二)上市品种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品种推出机制。我国期货品种推出审批权在证监会之手,这是一种行政。同时,证监会并未建立品种推出长效机制。品种推出审批过程过于繁琐,推出时滞相当长,有些品种甚至在这种冗长的审批程序中被“高高挂起”[3]。金融期货交易在我国期货市场上未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在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决定的价格,基本上不具备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条件,汇率虽然已经实现并轨,但是国家对外汇实施严格管制;国家对存贷款利率和国债发行利率存在着正式或潜在的管制,真正的市场化利率也尚未形成。
(三)交易成本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上交易成本过高,主要由于期货交易所交易成本过高。交易所交易成本与交易所体制有关。各交易所热衷于交易所的豪华,其房产投资成为期货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期货交易所追求利润和税收,交易所会员的意见对交易所并无约束力[4]。
(四)监管体系方面
法制不健全,在期货交易的各个环节,法律手段运用表现为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期货法规体系;在建立期货市场初期,各地为了各自区域的发展,把本地区办成一个金融贸易中心,争办交易所,一哄而上。中央政府开始行政管理时,已有几十家交易所。中国证监会对交易所的高层干部实行直接管理。对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认识不足,难以重视它的正面作用[5]。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取代了法律,行政干预的过多、过乱,使得期货市场监管机制错位,无法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期货交易所的自律也因政府的干预使效果大打折扣。
(五)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方面
中国的现货市场极不发达,流通渠道很不畅通,中间环节繁杂,合约履约率低,广大生产、经营企业在现货市场中除要承担价格风险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面临合同单方违约、资金拖欠、质量纠纷及货物运输不到位等非价格因素的风险。
三、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建议
期货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期货市场监管水平;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借鉴国际期货市场的三级监管体制,形成市场自律为主的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种上市机制,不断增加新的交易品种以满足市场经济主体套期保值的需求,加快品种上市的制度改革,为有效控制期货市场的风险;完善处罚制度;明确期货公司定位,加强公司结构治理,完善内控制度,不断增强公司的实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季琼,金融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市场发展初探[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36:16-21
[2]上海期货交易所.2006Annual[EB/OL].
篇2
1.要素条件比较优势分析。要素条件指的是期货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形成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资源禀赋可以是创造的,也可以是继承的,一般分为四类。
(1)物质资源。物质资源的可获性、数量、质量和土地、水、矿产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成本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资源。物质资源通常是不可再造的资源,对于以实物商品如农产品、能源等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商品期货市场来说,显然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2)资本资源。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具备充分的流动性才能够实现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等基本经济功能。资本的可获性、数量、成本和可获资本的类型方面,各国的情况各有不同。如果某国期货市场遇到来自低资本成本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对手,低资本成本的期货市场可以保持低价,如较低的融资成本、充裕的资本供给等,就会迫使负担高资本成本的市场要么接受投资的低回报,要么撤出该类期货市场。
(3)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系统、结算系统、运输系统、通信系统、法律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可获性与使用成本。成熟的期货市场,通常都具有非常先进的基础设施,这也是成熟期货市场重要的比较优势所在。
(4)知识与人力资源。如果某一国家拥有数量可观的、具有科学技术和市场相关知识的研发人员,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具有知识资源。期货市场是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工程的基础,同时也是信息、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货理论研究水平、各类相关研发人才及技术人才的数量,都影响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2.需求状况比较优势分析。期货市场是用于满足规避价格风险和投资需求的金融工具,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存在管理价格风险的商业需求,这种商业需求是否强烈与广泛,决定着这一国家或地区对期货市场的需求,并将推动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决定期货市场能否形成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
3.竞争对手比较优势分析。竞争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产生重大影响。
创新是期货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竞争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间的竞争有助于使本国或本地区期货市场保持生机与活力,并构成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动力。没有足够的区域内竞争会使本地区期货市场产生自满,并最终丧失国际竞争力。因此,尽管从价格发现、最优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一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数量不宜过多,但保持适度竞争将有助于期货市场在创新方面形成比较优势。
4.产业政策比较优势分析。产业政策是能够对期货市场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鼓励性的产业政策将使一个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得到增强,而限制性的产业政策则会使其比较优势受到削弱,国内避险需求外流,市场发展将受到抑制。
以上各项因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都将影响到期货市场比较优势的形成。在这些因素中,
(1)物质资源是不可再造的资源,是开展以相关产品为基础的商品期货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物质资源最终能否真正形成比较优势,还需要看在相关产业中是否具有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的强烈程度。
(2)资本、基础设施等其他条件都是可以创造的。其中,资本、基础设施、需求状况主要地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构成了期货市场形成比较优势的基础环境,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比较难以改变,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得以改善。从长期或宏观层面看,期货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期货市场的规模与层次。
因此,资本、基础设施、需求状况决定了期货市场的总体发展水平,无论物质资源条件有多好,产业政策多么积极,期货市场的发展都不可能超越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3)知识与人力资源、国内竞争以及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调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改善,即国家通过实施鼓励性的产业政策,向期货市场集中人力和财力,适度调整期货市场结构,为期货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期货市场比较优势的形成,增强期货市场的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物质资源及产业政策等将在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
在期货市场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期货市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中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在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这些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构成了这些国家在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层次原因。
(一)美国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美国作为现代期货市场的发源地在世界期货市场中始终占居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进入1990年代,欧洲和亚太地区期货市场迅速崛起,美国在全球期货市场中的绝对性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但是,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仍是世界上期货品种最齐全、期货制度最完善、最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国际性期货交易中心。
1.要素条件与美国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要素条件比较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不同国家或地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基础性产品如农产品、矿产资源、能源的生产国、贸易国和消费国,其实物资本占世界实物资本总量的33.6%,美国研发科学家占世界总量的50.7%,熟练劳动力占世界总量的27.7%.在如此优越的资源禀赋条件下,美国在世界实物商品与金融期货及期权市场中保持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着主导优势。美国在除金属外各类品种中均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商品的期货价格成为国际贸易的定价基准。在金融期货市场方面,美国也始终引领着世界金融期货品种创新的潮流,三大金融产品的首张期货合约即外汇、利率和股指期货均产生于美国,其S&P500、NAS-DAQ100、美国中长期政府债券以及主要的外汇期货和期权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金融期货品种。
2.需求状况、产业政策、国内竞争与美国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在避险需求方面,美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高,期货交易保值避险的商业需求旺盛,期货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完全开放的国际性市场,不仅满足了国内避险与投资需求,而且将全球避险与投资需求以及投资资本引入国内,从而形成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比较优势。在产业政策与国内竞争方面,美国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条件,采取了金融期货与实物商品期货并重和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产业政策,全面增强了美国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二)欧洲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欧洲期货市场在欧元启动的大背景下,借助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当今世界期货市场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物质资源禀赋与欧洲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从总体来看,与美国相比,欧洲各国基本上属于各类大宗商品的纯消费国,资源相对缺乏,1990年以后,英国的实物商品期货(除LME的有色金属外)如石油、农产品等品种的交易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而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金融期货市场,凭借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规模庞大的金融资本、众多的金融机构及优秀的管理人才,汇率、利率及股指期货都在世界期货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2.技术、制度创新与欧洲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1990年以来,欧洲期货市场借助交易方式创新,通过电子化交易形成了成本比较优势,实现了金融期货市场的快速成长。2002年,欧洲交易所(EUREX)借助电子化交易,突破欧洲的地域性界限,加紧建立自己的美国相关衍生品的市场。此外,欧洲期货交易所通过治理结构的创新,为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目前欧洲期货及证券交易所绝大部分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化交易所。而美国期货市场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电子化交易和公司化方面明显落后于欧洲,使美国期货市场的竞争优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亚太地区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崛起,源自于本地区巨大的避险需求。美国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199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新兴市场的成功主要是满足了区域性风险管理的需要。如发达的工业为日本工业品期货交易提供充足的避险需求,目前日本的铂、钯和橡胶期货市场位居世界第一,黄金、汽油等期货市场位居世界第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韩国金融期货交易提供强烈的避险需求,韩国证券交易所(KSE)的KOSPI200期权合约在1998——2002年五年间年交易量增长了40多倍,2001——2002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球期货交易所成交量排名之首,充分显示了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和加入WTO,为中国大宗基础产品期货交易提供巨大的潜在避险需求。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在物质资源总量上仅次于美国,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后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大宗基础性商品保值避险的需求以及未来巨大的增长空间都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中国非常有条件、也有竞争优势发展成为东半球最大的世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和国际贸易定价中心。
三、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
在某一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同样是不均衡的。从美国、欧洲、日本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可以发现,期货市场作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必然要寻找到一个最具有商业需求、资本最集中、流动性最强、技术最先进、人力资本最充足、交易成本最低、最有助于其功能发挥的地理位置。这正是“区域增长极”理论中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中心,在这里将产生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的聚集效应,使期货市场在本国或本地区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
1.美国期货市场:形成芝加哥与纽约两个中心并存的竞争格局。美国最多时曾有近20家期货交易所,经过竞争部分交易所被淘汰,部分交易所进行了合并与重组,目前美国国内共有7家期货交易所。从区域布局上看,不论是商品期货还是金融期货都呈现出向芝加哥和纽约集中的趋势。
研究美国期货市场竞争格局的变迁,我们能够发现,对世界期货市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系列创新并不是全部产生于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例如,1891年明尼阿波利斯交易所创造了世界第一套现代期货清算系统,1982年堪萨斯城交易所推出了世界第一张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然而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等城市的经济背景及其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等都使这些交易所很难在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竞争中获胜。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以及在美国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重要地位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能够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芝加哥由农产品期货市场起步,为其1970年代成功推出金融期货在知识与人才、资本方面形成重要的比较优势,芝加哥最终发展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目前芝加哥主要有芝加哥商品易所(CM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等,这三家期货交易所多年位居全球期货及期权成交量前十位期货交易所之列,2001年分别为第3、5、6位。纽约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其期货交易在全球期货市场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2001年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期货及期权成交量位居世界第9位,期货成交量排名第6位,其中NYMEX的原油等能源类商品期货,及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期贷以及纽约期货交易所(MYBT)的棉花等农产品期货都位居美国和全球期货交易量的前列。
2.欧洲期货市场:伦敦面临的挑战与法兰克福的兴起。英国伦敦作为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齐名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凭借其先进的工业和发达的金融业,成为世界金属期货交易中心和欧洲金融期货交易中心。欧元启动是欧洲金融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促使欧洲整个金融市场以及期货市场的内部格局随之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欧元货币区的中央银行所在地德国的法兰克福逐步成为欧元区内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金融中心。欧元启动后,欧洲的11个国家采用欧元作为通用货币,从根本上消除了这11个国家货币和利率间的差异,欧元区其他国家以本国利率为基础的利率期货因此失去了市场需求,欧元区金融期货市场快速向EUREX集中。其次,EUREX通过采用电子化交易方式等积极有效措施,占据了伦敦国际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的BUND期货合约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期货交易所之一。而英国没有在1999年第一批加入欧元,丧失了部分欧元区内的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的交易。就期货市场而言,伦敦在欧洲金融期货市场的霸主地位已经被总部位于法兰克福的EUREX所取代,法兰克福已经迅速崛起。
3.日本期货市场:东京成为衍生品期货交易中心。从日本期货市场的总体格局看,其主要特点是交易所数量较多,同一品种同时在多个不同地域的期货市场上市交易。以商品期货为例,1984年以前,日本有16家以上的商品期货交易所,经过合并重组,现在有7家商品交易所,仅大豆一个品种就至少有3家交易所在上市交易。在日本期货市场,东京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日本乃至世界的经济、金融地位,都决定了东京地区的期货交易所具有强大的比较优势。2002年,东京地区商品期货总成交量(TOCOM和TGE合计)占其全国的市场份额达到67.9%.随着日本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期货交易所间的进一步合并重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四、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发展及其启示。
通过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竞争格局变迁的规律,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发展期货市场,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行与之相适应的期货市场发展模式和产业政策,以形成本国或本地区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从而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
(一)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发展
1.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期货品种,通过合作促进比较优势的形成。由于物质资源的不可创造性,以及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开放程度、法律、人文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货市场通常只能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来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期货品种。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与美国的自然资源条件比较相似,是大宗基础性产品农产品、能源、矿产资源等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如中国的小麦产量排在世界第1位,玉米产量为世界第2位,大豆产量为世界第4位、进口量为世界第二,具有开展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期货的雄厚现货基础和巨大的保值避险需求。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上述各类大宗商品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现货企业需要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需要利用期货价格来指导生产和经营。
同时中国远离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利用国际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避险,犹如“隔山买牛”,不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因此,中国具备在东半球发展商品期货市场最有力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在品种创新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促进商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产业政策。
2.寻求与优势互补型期货市场的合作,促进本国或本地区期货市场比较优势的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需要发展期货市场,首先应认真分析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间期货市场的关系,通过与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互补型国家或地区进行合作,来增强本国期货市场的竞争优势。例如,合并联网成为近20年来各国期货市场应对竞争的新策略,仅自1990年以来,就先后有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与CME、CBOT与EUREX、CME与NYMEX等数十家国际性期货交易所进行跨洲、跨国、跨城市联网,以此来改善双方的资源禀赋条件,互通有无,共享资源与市场。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与美国是物质资源禀赋相近的国家,在商品期货交易方面属于竞争型关系,但是两国分处东西半球,在交易时间上形成互补关系,因此如果两国在农产品等期货交易方面能够进行联网交易、交叉结算等合作,即可实现24小时全天交易,从而使双方能够共享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资源与市场,使双方的竞争优势均得到增强。
(二)同一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的竞争与创新发展
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期货市场间的竞争中获取比较优势的关键,在于期货市场是否能够成功地整合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的各类要素条件,从而促进该期货市场在品种、技术、制度等方面创新能力的形成,提升期货市场内部核心竞争力。因此,尽管本文从外部环境分析了期货市场竞争格局形成的深层原因,但是,在期货市场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与期货市场自身创新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有助于提高期货市场的创新能力,期货市场强大的创新能力则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各种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条件,从而形成期货市场的比较优势。
篇3
许多西方金融机构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货币远期违约浪潮,也仍对与俄罗斯伙伴做交易抱有戒心。但俄罗斯的两个主要衍生品交易所——莫斯科银行间货币交易所(Micex)和俄罗斯交易系统期权部(Forts)正在迅速成长,走向现代化,一些西方银行已经成为这两个交易所的会员。
虽然这两个交易所仍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较高风险,但俄罗斯正在进行许多重要的全国性改革,以改善法律环境、降低俄衍生品市场的操作风险。特别是,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为上市衍生品的投资者提供法院保护和法律追索权。本质上,这些改革旨在避免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品受到新的反赌博法的影响,以及修改相应的国内民法。同时,俄正在草拟防止内部交易和市场操纵的相关立法。俄罗斯准备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的承诺框架下,国外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权利会得以改善。
尽管人们对进步感到乐观,但忧虑仍然存在。在俄罗斯做生意,无人会忽视种种腐败、洗钱和暴力活动。外国公司会遇到税法问题。
一、危机的“遗赠”
俄罗斯交易所的现代史实际上开始于1998年8月的货币危机。危机期间,俄罗斯政府未能履行其短期债务义务。外国投资者和俄居民对俄罗斯银行失去了信任,其后六个月,俄罗斯经济被迫以现金(硬通货)支付。幸运的是,危机持续时间不长,恢复比较迅速。1999年初,金融市场和俄罗斯经济开始持续复苏。冻结的资金被释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了贷款,以提供援助和支持经济恢复。
危机期间,俄罗斯交易所交易量急剧下降;形势稳定后,又逐渐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至1999年夏,俄罗斯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现在,俄罗斯衍生品交易所正成为重要的货币与股票衍生品交易市场。
然而,快速恢复也有灰色的一面。在危机高峰时期,俄罗斯银行拒绝履行其早先达成的NDF合约。NDF是货币买卖合约,通常用来规避风险。这些合约从不进行实际交割,只支付当前价格与预先确定的汇率的差额。俄罗斯法院作出的裁决一向对国外对手方不利,俄判定NDF合约是一种赌博,因此是不可强制执行的。法院的法律地位助长了俄银行的不履约决定。同时,这些判决也动摇了衍生品交易的法律基础。外国投资者至今仍存有戒心。这也是俄政府修改民法以进一步保护金融市场和真正投资者的原因。
二、Micex:俄旗舰金融期交所
Micex(莫斯科银行间货币交易所)是俄罗斯旗舰交易所。Micex以其高效可靠、技术先进获得了国外金融机构的认可。例如,2006年12月,Micex获得了摩根大通的年度品质认可奖。该奖认可了Micex高品质的结算支付服务,以及高效率的操作风险管理。
历史上,Micex与俄央行保持了密切的工作关系。Micex于1992年初组建注册,是央行日常货币定价的渠道。俄央行一直是Micex十六家股东之一。自成立以来,Micex已建立了即期货币、政府债券、蓝筹股、公司债和期货交易市场。Micex衍生品市场于2000年获得营业执照,法律上与其他市场相分离。目前,其产品范围仅限于以卢布计价的货币和利率期货。2006年前10个月,Micex外汇期货交易量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八倍,未平仓合约是前一年的两倍多,美元/卢布期货交易量的名义价值达到250亿美元。外国机构不能直接进入衍生品市场,他们必须通过俄罗斯中介机构或者建立分支机构入市交易。目前,在俄设立分支机构的Micex会员包括花旗集团、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奥地利来富埃森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瑞银集团。
一个主要关注的领域是清算和结算风险。历史上,Micex的清算与交易功能混合在一起。俄国内公司对于较大的清算风险暴露和较低的准备金是比较宽容的,但是交易所意识到,为吸引更多的国外参与者,俄有关清算的法律需要修改,以符合国际标准。
Micex期货市场上的违约仅由初始保证金和2亿卢布(770万美元)的准备金来抵补。2006年8月,Micex建立了一个新的清算组织——国家清算中心(NCC),以满足对中央对手方的需求。中央对手方的缺乏一直是国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俄市场的担忧。国家清算中心的初始资本为2.55亿卢布(折合981万美元)。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股本将增加到7亿卢布(折合2692万美元),最终达到17亿卢布(6539万美元)。Micex计划在今后三到五年时间内将其在国家清算中心的股份降到50%以下。Micex最终希望通过国家清算中心来清算衍生品交易。目前俄法律禁止同一机构办理证券、现货和衍生品交易的清算。在保证金方面,2005年Micex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签订了使用SPAN保证金系统的许可协议,该协议计划于2007年开始实行。
另一吸引西方商品交易者的举措是计划建立附属的商品交易所——国家商业交易所(Namex)。其新产品开发主管称,Namex将使用Micex的交易平台和其他基础设施,计划于2007年中期引入小麦和大麦等谷物期货交易。已有信息初步表明,上市合约将可实际交割,条款取决于谷物用途为国内使用或是出口。若国内使用,上市合约将从指定的有谷物装卸设施的地区谷物中心交割。对于出口产品,实际交割很可能在指定的黑海和亚述海港口,或是顿河和伏尔加河指定港口进行。具体细节正在与俄谷物生产商、交易商和监管者共同商议之中。
三、Forts:俄主要股票衍生品交易所
俄罗斯交易系统(RTS)是俄罗斯交易系统期权部(Forts)衍生品交易所的母公司,成立于1995年,现已成为著名的股票交易所。RTS是用纳斯达克技术建立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涵盖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部分西方银行作为清算会员加入了Forts,包括瑞士信贷银行、德意志银行、来富埃森银行和瑞银集团。
Forts作为RTS的期货和期权附属机构,于2001年开始运作,提供黄金、石油、债券、单个股票和RTS指数(在RTS上市交易的50只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股票期货期权也有交易。市场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俄罗斯最大的公司之一、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股票期货有相当大的兴趣。仅2006年12月15日结束的一周内,该股票期货合约交易量为934578份,价值超过283亿卢布(约合11亿美元)。在交易活跃度上紧随其后的是“统一能源系统”股票期货,同期交易量为911954份合约共244亿卢布(约合9.39亿美元)。Lukoil股票期货合约和RTS指数期货合约也深受市场欢迎。
Forts通过建立独立法人的清算所来提供集中清算与结算。清算所充当所有在Forts交易的期货合约的中央对手方。清算所独立开发了其保证金系统。Forts拥有三层保护体系。第一层是初始保证金。第二层是应急基金,该基金是会员根据对各自的评估情况交纳的资金总和。第三层是清算所准备金。截至10月31日,三层防护资金余额分别为3.15亿美元、0.146亿美元和780万美元。
Forts提供22种不同的衍生品合约,其中7种于2006年推出。Forts计划于2007年引入谷物期货合约。尽管Micex上市交易的合约金额远大于Forts,但Forts交易合约的份数相对较多。例如,2006年12月,Forts交易的合约数超过了650万份,价值2.23亿卢布(约合0.085亿美元),同期Micex交易的合约数不到300万份,但价值达到785亿卢布(折合30亿美元)。2006年底,Forts和Micex未平仓合约分别为110万份和140万份。
四、下一阶段:能源衍生品
在过去的几年中,俄罗斯当局对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兴趣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俄国家控制的天然气垄断公司,2006年宣布将通过其附属机构建立其交易天然气衍生品的交易所。该机构经营着地区间石油和天然气的现货交易所,现已得到俄产业与能源部授权主持该项目,11月开始进行天然气期货试点交易。此项试点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发展交易所交易的天然气市场提供建议。
普京总统在2006年5月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要建立自己的、以卢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最近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与圣彼得堡合作,通过CMEGLOBEX平台交易俄罗斯石油期货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步骤。10月,俄罗斯出口混合原油(REBCO)已在NYMEX挂牌交易,以美元计价,每张合约为1000桶,实际交割在波罗的海港口城市普里莫斯克进行。俄罗斯最终想要在自己土地上交易以卢布计价的石油期货。2007年圣彼得堡将建立相关的交易设施。交易预计将在纽约和圣彼得堡两地平行进行。出口混合原油交易将有望促使俄罗斯的石油定价更加透明化。
五、法律与监管改革
为更好地对俄金融市场进行改革和监管,联邦证券市场监管局(FSFM)于2004年3月正式成立。作为主要的市场监管者,证监局制订了监管和法律改革的正式战略计划,旨在促使俄金融市场与国际标准接轨,并提供必要的法律基础设施支持。2006年6月,该计划被俄政府正式采纳。其目标是到2008年(俄总统普京第二任期的最后一年)逐步制订必要的法律。证监局的一位副局长指出,2007年法律和监管改革的目的是加快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包括衍生品交易所市场。
2006年制定的新赌博法最初曾引起了对衍生品市场的一些法律担忧。该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赌场和游戏厅的监管与控制。尽管该法未将期货和远期合约纳入其中,但民法第1062条仍须修改,以确保法院保护,并且不会对衍生品市场参与者产生潜在的严重威胁或新的风险。新赌博法无疑使那些经验丰富并熟悉俄金融市场的人们回想起1998年。1062条款明确拒绝对赌博债权提供法律保护。法律条款需要修改,以免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品被归入赌博一类。
这种担忧引起了当局的高度重视。由于证监局的干预和支持,俄杜马在12月初考虑修订民法,希望通过关注交易中的市场参与者而不是条款或合约类别来解决这种问题。修正款规定,交易参与方必须是交易所或信贷机构的持照会员。修订的法律一旦实施,将为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品和NDF提供法律保护和法律追索权,但该修订款不一定适用OTC衍生品交易。
2007年,在修订破产法之外,俄罗斯还计划进行商业改革。一个主要的基础设施改革法案将关注内部交易和市场操纵。该法案很可能在夏天通过并生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界定模糊、监管不足的内部交易和市场操纵,该法有望起到更为有效的威慑作用。
另一提议中的立法将确定受监管的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并授权交易所成为自律性的组织。交易所已经在履行这一职责,但该法将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使之正式化、法律化。其目标是提高透明度,保护投资者。此外,在法律上,交易所将有权监督会员交易操作,努力降低价格操纵的可能性。
这些措施对清算公司特别重要,因为一些俄经纪公司资本相对薄弱。也有人担心,某些俄罗斯零售经纪公司冲抵客户头寸后只向各交易所报告净头寸。这些问题可能诱发一种风险——即如果出现严重违约事件,资本雄厚的大公司可能不得不出手救市。对于这些问题,俄两大交易所正在跟踪解决。
篇4
(一)谁是期货市场开办者或“制度的供给者”
事实已经说明,期货市场的开办者或“制度的供给者”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在期货市场发展最为典型的美国,最早的期货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由82位商人也就是82位独资业主制企业联合兴办的,政府只是到半个世纪之后才开始涉足期货市场,也就是说,期货市场是由企业创设的;在新近期货市场比较发达的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期货市场是企业与政府通力协作的结果,也就是说期货市场是企业和政府两大主体共同兴办的,虽然各自承担各自的职能;在
具体的表现是:其一, 企业 经济 地位的行政化。这反映在企业实际上是作为政府行政机关的基层单位存在,在组织上对企业规定了严格的隶属关系,作为经济单位的企业被赋予了省部级、地司级、县处级等的各种行政级别和行政待遇,从经营管理权力到经济 政治 待遇等方面,行政身份成为企业的第一身份和 社会 地位标志;企业的领导作为国家的人,由主管部门任命,对主管部门承担行政责任。由此受与企业内外相适应的组织机制的作用,实现了企业经济地位的行政化。其二,企业决策机制的行政化。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不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决策者,而是政府指令性计划的执行者。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产品销售、收入分配等均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实际上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行使的。这样,企业完全退化为一个只具备单纯生产功能的基层行政单位,其实际的决策权利只是围绕如何完成上级计划而机械性展开。其三,企业运行渠道的行政化。在传统经济体制中,企业的生产计划由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制定下达,企业所需物资由政府物资管理部门统一计划调拨,企业的资金由政府财政管理部门统一计划供应,企业所需的人员由政府的人事劳动管理部门统一计划分配,企业的产品由政府的商业或物资管理部门统购包销。这样,企业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联系始终处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渠道内,被动地参与社会经济运行。其四,企业动力机制的行政化。也就是说企业活动不是依据企业自己的内在动力,而是依靠外部行政机关的推动力。任何企业或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都受两种力的作用:一方面是自身的内在动力,即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外部的动力,即市场竞争力、产品需求引力、政策法规制约力和行政权力等。但是,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内部是统收、统支和统一工资政策,形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的物质利益要求。而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听从政府的计划安排,没有人、财、物自,外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政府部门的行政指令,市场供求及价格波动对其产生的压力或动力被政府承担、掩盖而不存在了。
总之,由于政企不分行政化了的企业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家的“附属”或“准机构”,造成经济活动中的微观经济单位的“缺位”,进而政府部门的全面“替代”。
2.企业创设者或西方国家产权明晰意义上的企业创设者更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主体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运用计划而是运用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并形成社会再生产过程循环的。一般来讲,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个体,它通常包括企业、居民、政府等。但是随着 现代 经济的 发展 ,越来越明显地使企业和政府在市场中的边界和作用明晰,政府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节者及其在市场失灵时如在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等存在时发挥作用;而企业日益成为市场的经营活动的主体,因为企业是市场上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提供者,又是消费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离开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经济活动当事者之间的购买、生产、销售活动,市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企业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
企业作为市场的经营主体,最主要的特征是:其一,有明晰的产权。市场上交易的双方是产权界限明确的不同所有者,否则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即使勉强进行,便会产生许多麻烦和 问题 ,最终 影响 交易的质量即产权实质的转让。其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也就是说,在 法律 上和经济上它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目标。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它可以自主筹集资金,自行策划经济活动,开展投资、生产经营等活动。其三,企业之间、企业与其它交易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也就是说,企业进入市场,无论“所有制”如何,也不论规模大小,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不承认一方对另一方拥有特权和强制。因为存在某种形式的特权和强制,市场的公平竞争性如效率原则将会受到损害,并且当这种特权和强制发展成“命令——服从”关系时,市场体制就不存在了。地位的平等性,保证了市场交易的完全意愿决策和“一致同意”让渡原则。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要求市场主体的企业是独立、自主,具有平等权利的经济实体,而不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政府附属物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在西方社会是与其经济制度的基础相“吻合”、相“一致”的,其充当市场主体,其创设期货市场是符合要求的:出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于供求稳定,出于价格机制完善等等客观需要。
3.我国政府创设期货市场的无奈及其原因。面对由计划 经济 体制向市场组织体制转轨过渡、由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的 发展 转变的双重压力和任务,采用常规性的方式、 方法 都不能使人、特别使政府满意的,特别是把转制 问题 与发展问题纠合在一起更是如此。而让通过体制改革,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改革传统的国有国营企业体制,进而再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二步走”过程因其“过长性”而是不可取的。故此,政府无奈在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的交叉中,在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就“越位”代之“企业”积极地创办期货市场,以期望为期货市场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既解决价格双轨制等带来的市场交易行为混乱、价格形成混乱、合同履约率差等问题,又解决由政府长期完全承担的而越来越不堪重负的“无限责任”或“价格补贴和价格风险”的压力。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中,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事实是国家所有制且实行国有国营形式,政府与企业的产权不清,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和独立的经营自,也没有独立的收益权。从所有权主体的权、责、利关系来看,国家独占所有权必须承担全部的经济责任,事实也是如此:企业的投入计划调拨——企业的产出统购统销。当企业因为不合理的固定的价格比例关系因素而 影响 其盈利而出现亏损时,企业认为是“政策性亏损”,应由政府给以专门的政策性亏损的价格补贴。对此,政府按照统收统支的原则,将盈利企业上交的“利润”作为“补贴”去填补“亏损”,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平均主义造成一方面是挫伤一部分企业积极性,又造成一部分企业的完全依赖性,导致全 社会 的经济运行效率下降,而政府的包袱是越背越重。在80年代中期实行“双轨制”改革过程中,由于市场的不健全、不完善以及“短缺”的经济环境条件,结果是宏观上因为计划内外价格差别较大,大量的商品转入市场高价渠道,导致整个经济运行秩序较乱,而得不到有效保证;微观上是企业间毁约严重,价格上升,卖方不执行计划价;价格下降,买方不执行计划价。市场风险已经显露出来,而与之没有相应的转移价格风险的机制,最终导致政府要继续背此损失的“包袱”,这是政府始料不及且不愿看到的事实。为了减轻政府已经很沉重的负担,为了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为了提供于市场一种转移价格风险的机制,政府“义无反顾”地供给了“期货市场”。
二、政府、企业的不同努力与期货市场的设立结果
(一)政府与企业的努力不对称
出于不同的经济考虑以及自己的实际所能,我国的政府和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期货市场的开办工作,但在创设的过程中的努力是不对称的。
1.政府与企业的数量不对称。表现为众多的各级政府机构(或中央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或各地方政府机关或它们之间的联合)积极开办期货市场。而较少的企业甚至是趋于零的企业及其联合而自主地设立期货市场。各类政府机关充当了期货市场的供给者,使正常的众多企业的自主开办与较少的政府行为“侵入”的期货市场创设主体的数量结果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如下图-1、图-2、图-3所示:
2.政府与企业的程度不对称。表现为政府与企业在期货市场设立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的极不对称:一方面是政府努力过度,超经济力量地开设期货市场,不是供给期货市场的 法律 制度、运行规划和宏观管理,而是形式主义地开设了期货市场外壳——众多的有场“无市”的期货交易所。另一方面是企业努力不足,还没有直接内生真正套期保值的必要,不是从自己的利益需要出发发起和参与期货市场的兴办,对于期货市场的上市品种、交易规则及其内部管理制度等的供给不予重视和 科学 地设计,而是被动地应付或“认可”政府的供给,使期货市场设立的数量与内在质量存在严重反差和缺陷,必然是仅有的期货市场“外壳”扭曲或变形,不可能形成“有场”又“有市”的期货交易所。如图-3所示。
3.“遍地开花”的50余家期货交易所与“人为重新审批登记”的15家期货交易所的数量结果。人们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努力后的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努力取决于对预期利益大小,以及相关的预期利益实现的概率大小即“风险”大小把握。很显然,对于富有 经济 理性的“经济人”来讲,他在进行努力之前,要对相应的努力的“付出代价”与努力的“收益实现”进行“投入——产出”或“成本——收益” 分析 ,以决定自己的努力程度、努力大小等等。可是,由于传统的政府与 企业 的政企不分,政府建立期货市场的“模糊”理性,以及企业的非直接需要的“没必要”理性。使得政府主动努力、多方努力、过度努力,而企业的努力不足。最终是形成期货市场开办过程,“一时”数量达50余家的态势,而随后治理整顿时数量保留15家的结果。
(二)政府与企业的努力不对称的典型说明
1.1990年6月14日,总理赴河南视察,正式提出建立 中国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即现在的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前身)。7月27日,国务院国发(1990)46号文件正式批准了商业部、国务院 发展 中心、国家体改委等八部委《关于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报告》。10月12日郑州市场正式开业。郑州市场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商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开办、共同管理、面向全国、组织省际间粮油交易的批发市场,它引进了部分期货交易机制,并大力发展远期合同,逐步创造条件,向期货市场过渡。郑州市场由国家组建的领导机构进行管理,商业部会同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中心、财政部、铁道部、农业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国家九部委组成的郑州市场国家协调领导小组为郑州市场最高领导,办公室设在商业部。商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吸收有关厅、局、司联合组建的郑州市场管理委员会对郑州市场直接实施领导,办公室设在河南省粮食厅。郑州市场为副厅级机构,实行主任负责下的事务部制等等。
2.1991年4月物资部在上海举办了“国际期货交易研讨会”,邀集国内外专家探讨在上海建立金属交易所的可行性。1992年2月由物资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提出了有关建立上海金属交易所的报告,1992年5月28日,上海金属交易所在经过了一年的精心准备后正式开业。
3.1992年下半年,北京市政府向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发展 研究 中心从事期货研究的工作小组(后改为“中国期货市场咨询中心”)提出了帮助研究建立期货市场的要求。北京市政府对于建立和发展期货市场、推动和完善市场体系工作十分重视,市政府于1993年3月5日正式发了文件,6月2日北京商品交易所取得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1993年12月15日转入正式交易。
4.1993年在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筹建时,没有一家会员单位。如其管理人士所说:“一个月,没发展到一家会员”。北京商品交易所在筹建时股东单位因种种原因不可能投入更大精力替交易所征集会员,这样会员征集成了交易所的首要任务,其管理人员向交易所董事会承诺:三个月开发会员单位150家。3以上资料突出地反映了开办期货市场的主体:政府与企业的行为努力不对称,形成的政府努力过度地兴办期货市场。特别是出现了“领导市场、市场厅局级别”等非市场经济的提法和做法,可见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的不理解及其对市场的 影响 。
篇5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障碍,随着商品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当前期货市场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站在继往开来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的期货市场,分析我国期货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交易主体单一
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仅限于私营企业和自然人。国有企业只能限于作套期保值交易,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不得参与期货交易,并严禁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进行期货交易。在新的《期货管理条例》推行之前,期货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只能不能自营[1]。
(二)交易品种少,成本高
(三)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证监会在代表政府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一方面缺少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另一方面又对行业内部管理又过于宽泛,过于微观;监管法规以限制性规定为主,严重阻碍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管住市场,而没有考虑如何鼓励交易、发展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使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结合不密切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交易主体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与国外期货市场相比,发展层次单薄,期货市场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期货市场不是由现货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发组织起来的,现货市场的不发达导致期货市场在合约质量标准和交割环节存在一定的成本,生产者直接进入期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不够广泛。
(二)上市品种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品种推出机制。我国期货品种推出审批权在证监会之手,这是一种行政性行为。同时,证监会并未建立品种推出长效机制。品种推出审批过程过于繁琐,推出时滞相当长,有些品种甚至在这种冗长的审批程序中被“高高挂起”[3]。金融期货交易在我国期货市场上未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在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决定的价格,基本上不具备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条件,汇率虽然已经实现并轨,但是国家对外汇实施严格管制;国家对存贷款利率和国债发行利率存在着正式或潜在的管制,真正的市场化利率也尚未形成。
(三)交易成本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上交易成本过高,主要由于期货交易所交易成本过高。交易所交易成本与交易所体制有关。各交易所热衷于交易所的豪华,其房产投资成为期货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期货交易所追求利润和税收,交易所会员的意见对交易所并无约束力[4]。
(四)监管体系方面
法制不健全,在期货交易的各个环节,法律手段运用表现为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期货法规体系;在建立期货市场初期,各地为了各自区域的发展,把本地区办成一个金融贸易中心,争办交易所,一哄而上。中央政府开始行政管理时,已有几十家交易所。中国证监会对交易所的高层干部实行直接管理。对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认识不足,难以重视它的正面作用[5]。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取代了法律,行政干预的过多、过乱,使得期货市场监管机制错位,无法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期货交易所的自律也因政府的干预使效果大打折扣。
(五)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方面
中国的现货市场极不发达,流通渠道很不畅通,中间环节繁杂,合约履约率低,广大生产、经营企业在现货市场中除要承担价格风险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面临合同单方违约、资金拖欠、质量纠纷及货物运输不到位等非价格因素的风险。
三、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建议
期货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期货市场监管水平;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借鉴国际期货市场的三级监管体制,形成市场自律为主的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种上市机制,不断增加新的交易品种以满足市场经济主体套期保值的需求,加快品种上市的制度改革,为有效控制期货市场的风险;完善处罚制度;明确期货公司定位,加强公司结构治理,完善内控制度,不断增强公司的实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2]上海期货交易所.2006 Annual[EB/OL].shef.com.cn,2007-04-27
[3]吴建平,当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EB/OL],cqvip.com
篇6
我国期货市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美国一样也是从农产品期货开始起步发展的。目前主要有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以铜、铝、天然橡胶等为主,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郑州商品交易所都以农产品期货交易为主。大连商品交易所经批准交易的品种有大豆、豆粕、豆油、棕榈油、玉米;郑州商品交易所经批准交易的品种有小麦、稻米、棉花、菜籽油、白糖。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系列品种,郑商所的棉花、白糖等品种是现阶段国内最活跃的几个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如今,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价格中心。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稳健运行有力地保障了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在价格发现、引导农作物生产与流通、为市场主体提供避险工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粮食市场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产品期货的功能与作用
期货市场最突出的两大功能是:价格发现以及套期保值,农产品期货也不例外。对生产者而言,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生产计划安排具有指导和参考作用,对稳定和调节市场价格波动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于期货交易者,则更加看重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实现的风险转移功能,即通过期货市场以转移或回避现货市场的风险。
篇7
1 引言
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国际期货市场自1848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风险管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监管下、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由四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180多家期货公司组成的、由市场各主体参与的、能顺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期货市场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质变式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期货市场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启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 期货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是1570年伦敦开设的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勒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没有期货市场的市场经济,不是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场所和工具。因此,一个健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离不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这种买卖是由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承受价格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 金融危机中期货市场角色分析
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对冲或转移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质。这次金融危机原因之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他通过“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共振,其影响还在扩散和深化中。这场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金融风险,引起了全球性的危机。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被发现得很晚,这是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机构风险评估的极限。一些评估机构对于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没有经验,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不亚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进行反思,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但创新背后所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因此,在金融创新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有效地监管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严峻的课题。
4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反思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4.1 加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市场制度的稳定性。二是市场交易的公正性。三是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四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上述四个条件的形成和确立,首先取决于对风险处理的能力。如果市场本身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显然谈不上市场的稳定性,市场不稳定,就难以正常有序的运作,市场公正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保障不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场就会风险不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4.2 期货市场应实行法制化管理,用发展的思维统领监管工作
2003年以来,仅仅北京地区先后出台《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指导意见》、《公司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指导意见》等,充分兼顾了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深受北京地区期货业欢迎。
4.3 走稳健发展之路
我们看到,近年来,证监会积极推进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稳步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期货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强化了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为期货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次金融风暴下,我国期货市场之所以运行正常,是有许多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的经验值得全球借鉴,比如我国期货公司防火墙的设计更为坚固、我国对衍生品的推出更为谨慎、我国期货市场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采取的逐步渐进策略。相信在中国证监会的热心服务和正确监管下,期货市场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2]周俊全.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8年第5期
篇8
20世纪70年代,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全球范围内利率、汇率波动风险增加,具有套期保值功能的期货应运而生。此时,一些西方学者利用随机过程展开始对市场价格进行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金融期货理论的研究成果。至20世纪90年代,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对金融期货基本问题的研究。金融期货研究组(1993)孙超英(1995)等基本上都介绍了金融期货的基本情况及功能,并对于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意见。杨玉川(1998)以国际金融期权期货发展为实证,对我国发展期货期货市场进行探讨。钱小安(1995)还曾从市场关系角度对金融期货进行研究,认为国债期货存在崩溃可能,但由于之后国债期货被暂停,这方面研究并未继续深入。21世纪以来,国内对期货研究逐渐增多,武春晓、姚文平(2001)讨论了股指期货交易规模问题,吕晓峰(2003)基于效率层面对金融期权、期货与基础市场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我国对金融期货市场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二、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少、创新性不足
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金融期货作为期货交易中的一种,具有期货交易的一般特点,同样具有发现价格、回避风险、套期保值的功能。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传统的金融商品,如证券、货币、汇率,利率等。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经历了二十多年历程,时间稍短,因此在交易品种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相较于国外发达的金融期货市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稍显匮乏。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推出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和股票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但由于当时市场的问题,大多期货类型都未形成规模,只有国债期货得以幸免,但国债期货后又由于327国债事件被停止。如今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上外汇期货市场难以运行,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数量少。而交易品种数量过少直接限制了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使巨额资金有机会对金融期货价格进行干预,为大资金操纵金融期货提供了可乘之机。早在2007年就有过关于沪深300指数是否被人为操纵的讨论,今年股指期货正式受监管层同意批复之后,中信证券就曾出炉一份报告,暗示股指期货存在纵的可能。倘若金融期货市场不进行品种创新,使金融期货的品种更加丰富,金融期货交易规模因此扩大,就难以消除被大资金操纵的风险。此外,品种缺乏还抑制了金融期货的交易需求。金融期货品种是金融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是金融期货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期货市场所具有的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也是依托于期货交易品种展开的。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品种过少,不仅导致大多数行业规避风险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且容易造成市场系统性风险积聚,即可能产生大笔资金相对集中于少数几个品种的现象,造成市场集聚效应,个别品种不堪重负,市场泡沫化;甚至引发金融震荡,成为社会不安定的诱因。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单一,主要是由于缺乏适宜的运行环境,市场参与者对金融期货了解不够深入,市场不够成熟。加之新品种上市机制存在缺陷,一个新的金融期货品种上市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面临环节多、成本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品种单一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品种匮乏问题,可以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并依据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现状进行一定改造,优化品种结构,改善金融期货市场中的问题。
三、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我国期货市场的往往法规是当某方面问题发生后针对相关问题制定的,金融期货市场利益诱人,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非法事件,而发生的问题越多相关的法规也随之增加,过多的法规给期货市场上的执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中国证监会针对期货主要市场的问题就制定了十几个规范市场运行、控制市场风险、严厉打击操纵市场行为的文件。不过是主要问题便已经制定十余个文件,那么要想解决市场上其他林林总总的问题所需要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数量之多便可想而知了。若是以这种方法用来全面规范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问题,那么将是繁复低效的。规范性文件过多只是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之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法律监管方面同样存在着问题。在我国,虽然有许多关于金融期货市场的行政命令与法规,但到现在仍没有一部期货交易的法律,只是依靠效力层次和权威性并不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撑,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十分不利于期货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哪怕是美国,从创建期货市场到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何况由于历史局限性,中国在金融期货市场走的是“先发展,后立法”的路子,因此法律体系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情有可原,但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必须着手解决。要想改善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法律缺陷首先必须建立全国性的立法支持,使得监管能够有法可依,监管进行起来能够“底气十足”;其次还要转变“一事一立法”的法规制定方式,建立一套完备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更好的对金融期货交易进行监督,减少市场中违规行为的发生,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平稳运行。四、期货交易所的自律监管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与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继续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相较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金融期货市场还很年轻,金融期货交易所自律监管也难免存在缺陷。首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定位模糊,导致交易所自律性受损。《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期货交易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法人,而《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又明确规定金融期货交易为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二者内容相互矛盾,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定位不明确。不同法律主体的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实行公司制,那么交易所将以营利为目标,而实行会员制则相反。如今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若是以公司制为出发点,那么交易所很有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减少自律监管的支出,放松对会员交易行为的监管,交易所的自律性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其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自律监管自身的积极性不足。中国金融证券交易所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交易所,属于期货交易所,与证券交易所的性质相同,共同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监督管理。并且,在金融期货市场问题的处理中交易所的规定和一些行为也是由政府主导的,这种力度的监管大大降低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易滋生其对政府的依赖,自律监管的积极性必然也受到影响。有问题并不可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成长才最重要。对于交易所自律监管所存在的问题,寻求期货交易所营利性与自律性的平衡是关键,只有定位明确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才能更明白自身的职责所在。当然,我国政府对期货交易所也应进行适度引导,给予交易所一定的独立性,使其能够积极进行自律监管。
参考文献
篇9
分析人士表示,这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形势与以往多不同。此前,年内的两次股市下挫皆导致了商品期货市场受到波及。
在2月27日“黑色星期二”,沪深股市受日元加息影响,进而全球套息交易成本增加。并致使全球的货币流动性收缩,因此商品期货市场出现了同步下滑。而5月30日商品期货市场也出现一定的下挫,这是因为投资者担心更严厉的调控政策。
与完全市场化的期货市场相比,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金融期货。中国期市只有商品期货。研究资料显示,与股市不同,商品期货价格受到商品供求关系影响最大。金融期货则与股市走势有―定关系。也由此,中国期货市场至今还好。
所谓期货,如其英文“Futures”(未来)所显示的意思。是指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某一时候交收实货。诸如在大豆收获前签订购买合约的共同约定。即属于商品期货的内容。
与股市不同的是,期货买卖的是合约。合约的内容则是关于承诺将来某天买进或卖出―定量的合约货物。在合约中,对交易商品的品种、数量、等级、交货时间皆有明确规定。
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产生于对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放开农产品价格,1988年2月,中国高层即指示研究国外期货市场。并解决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中国期货交易建设序幕由此拉开。
真正迈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第一步的则是1990年10月12日河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成立。在现货交易基础上,第一次引入了期货交易机制。随后,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和上海金属商品交易所1991年先后开业。加之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1992年成立,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自此恢复。
与股市不同,期货可以进行双向交易,即期货所谓的买空和卖空。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上涨,则可低买高卖,预期价格下跌,则高卖低补,两者皆可以赚钱。也因此,即便在熊市中股市萧条,期货市场仍可以风光依旧。
篇10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由于期货具有到期日,因此期货价格具有不连续性。本文选取的是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的1205号合约,用临近交割月份的每日收盘价作为代表,国内外的样本区间为2011年11月21日到2012年4月27日,剔除掉工作日以及两市场非配对数据,一共得到100对有效样本数据。由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报价单位不一致,理论上应该根据汇率因素,把两市场的单位统一起来进行比较,1美分/蒲式耳=0.367美元/吨,1美元=6.2804人民币,因此:1美分/蒲式耳=(0.3676.2804)元/吨=2.3049元/吨(2.1)通过使用Eviews6.0分析,得出两市场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163,说明两市场大豆期货价格的正相关程度较高。
协整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大连商品交易所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在此引入市场整合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使用协整检验的方法,来分析两市场的价格是否存在市场整合。1.价格序列平稳性检验使用Eviews6.0,在假设DLJG(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和ZJG(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存在单位根的前提下。2.组合残差的平稳性检验选取DLJG为因变量,ZJG为自变量,可得Eviews6.0结果为:残差的检验结果-3.795939小于1%、5%、10%置信水平的t统计量,且残差存在单位根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有0.0041,因此可以得出:lnln~(0)tDLJGZJGeI(2.4)因此我们得出,序列DLJG和ZJG存在着协整关系。表明大连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
误差修正模型设协整方程(2.4)的残差项te为误差修正项(ECM),由于误差修正模型要求变量具有平稳性,因此将d(lndljg)和d(lnzjg)分别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再将误差修正项ECM的一期滞后项作为新的自变量放在等号右侧。根据模型参数的估计值分析,短期内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对国内大连商品市场的影响达到了9.5%,而滞后一期的芝加哥价格对本国大豆期货的影响也较为明显,达到了16.5%,ECM(-1)的系数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当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的波动受到前一日非均衡误差的反响影响,如果前一天的期货价格增长率超过或者低于均衡的价格增长率,则当天的价格会以-0.225的调整力度下降或上升,最后趋近均衡水平,这也就表明大连的大豆期货价格在短期内虽然会受到国际新信息的干扰,但长期会由ECM项以反方向的速度调整回归到均衡状态。
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是由Granger(1969)提出的如何检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Granger的解决方法是看当期的Y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前期的Y值所解释,加入X的滞后变量的值是否能加强这种解释能力,如果加入X的滞后项有助于预测Y,则说明X对Y具有Granger因果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具有因果性并不是意味着Y是X的结果。从格兰杰检验中我们可以得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影响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的作用,而大连大豆期货却不足以影响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足见中国在大豆期货市场上的没有掌握足够的定价权。
基于VAR模型下的脉冲响应函数1.建立VAR模型2.VAR稳定性检验由上述协整分析可知,d(lnDLJG)和d(lnZJG)是平稳序列,因此将d(lndljg)和d(lnzjg)作为内生变量进行VAR的估计。全部根的倒数指均小于1即在单位圆之内,因此VAR模型是稳定的。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误差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在VAR模型中,当某一变量t期的扰动项变动时,会通过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对t期以后各变量产生一连串的连锁作用。从整体上看,内生变量在序列冲击时随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小,最终都趋于零,因此对应的VAR模型是一个稳定的系统。从左上角的图可以看出,中国DCE大豆期货价格对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信息在当期就有较强的反应,价格变动0.58%;右上角的图表明,在当期美国CBOT的价格对DCE造成不了冲击,而在第二期DCE的价格就开始受CBOT信息的影响,价格变化靠近0.39%;左下角的图表明CBOT基本上不受DCE市场信息的冲击;从右下角的图可以看出美国CBOT对自身一个标准差的新信息在当期就有明显的反应,价格变动达到1.2%。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来看,美国CBOT期货市场仍然是价格形成的主导者,中国DCE期货市场价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篇11
一、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交易主体单一
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仅限于私营企业和自然人。国有企业只能限于作套期保值交易,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不得参与期货交易,并严禁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进行期货交易。在新的《期货管理条例》推行之前,期货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只能不能自营[1]。
(二)交易品种少,成本高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上市品种只有棉花、小麦、燃料油等13个,一些金融业品尚在基础性研究之中,股指期货推出时间一再延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期货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期货市场上上市品种过少,制约了市场功能的发挥,造成了期货市场的低效率。我国期货交易所收费项目单一,交易费用较高,平均占80%。200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年报显示,手续费收入占92.65%,会员年会费占0.56%,其他收入占6.79%。收费项目还是比较单一,交易成本并未明显下降[2]。因此,交易所收费结构单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监管服务,期货市场收费结构不合理,成为我国期货市场上的一个大问题。
(三)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证监会在代表政府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一方面缺少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另一方面又对行业内部管理又过于宽泛,过于微观;监管法规以限制性规定为主,严重阻碍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管住市场,而没有考虑如何鼓励交易、发展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使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结合不密切
在现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现货市场、远期市场共同构成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从1990年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的17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一些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影响大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从327国债到708天然胶,从105绿豆到209大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风险事件。我国现货市场存在的种种缺陷已影响到期货市场的正常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交易主体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与国外期货市场相比,发展层次单薄,期货市场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期货市场不是由现货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发组织起来的,现货市场的不发达导致期货市场在合约质量标准和交割环节存在一定的成本,生产者直接进入期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不够广泛。
(二)上市品种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品种推出机制。我国期货品种推出审批权在证监会之手,这是一种行政。同时,证监会并未建立品种推出长效机制。品种推出审批过程过于繁琐,推出时滞相当长,有些品种甚至在这种冗长的审批程序中被“高高挂起”[3]。金融期货交易在我国期货市场上未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在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决定的价格,基本上不具备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条件,汇率虽然已经实现并轨,但是国家对外汇实施严格管制;国家对存贷款利率和国债发行利率存在着正式或潜在的管制,真正的市场化利率也尚未形成。
(三)交易成本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上交易成本过高,主要由于期货交易所交易成本过高。交易所交易成本与交易所体制有关。各交易所热衷于交易所的豪华,其房产投资成为期货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期货交易所追求利润和税收,交易所会员的意见对交易所并无约束力[4]。
(四)监管体系方面
法制不健全,在期货交易的各个环节,法律手段运用表现为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期货法规体系;在建立期货市场初期,各地为了各自区域的发展,把本地区办成一个金融贸易中心,争办交易所,一哄而上。中央政府开始行政管理时,已有几十家交易所。中国证监会对交易所的高层干部实行直接管理。对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认识不足,难以重视它的正面作用[5]。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取代了法律,行政干预的过多、过乱,使得期货市场监管机制错位,无法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期货交易所的自律也因政府的干预使效果大打折扣。
(五)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方面
中国的现货市场极不发达,流通渠道很不畅通,中间环节繁杂,合约履约率低,广大生产、经营企业在现货市场中除要承担价格风险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面临合同单方违约、资金拖欠、质量纠纷及货物运输不到位等非价格因素的风险。
三、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建议
期货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期货市场监管水平;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借鉴国际期货市场的三级监管体制,形成市场自律为主的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种上市机制,不断增加新的交易品种以满足市场经济主体套期保值的需求,加快品种上市的制度改革,为有效控制期货市场的风险;完善处罚制度;明确期货公司定位,加强公司结构治理,完善内控制度,不断增强公司的实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季琼,金融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市场发展初探[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36:16-21
[2]上海期货交易所.2006Annual[EB/OL].
篇12
一、国内外期货结算担保金制度的比较
结算担保金由基础结算担保金和变动结算担保金构成,基础结算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参与交易所结算交割业务必须缴纳的最低结算担保金数额。变动结算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结算担保金中超出基础结算担保金的部分,随结算会员业务量的变化而调整。
(一)基础担保金的比较。各国期货交易所或结算机构一般根据结算会员的类型、结算业务范围来制定基础担保金的收取标准。如,CME的安全存款是取50万美元和最近一个月须缴交易所保证金的85%加上最近三个月交易量的15%中的较大者,且无最高数额限制;我国台湾期货交易所的交割结算基金根据结算会员的类型而定:个别结算会员根据实收资本额或专用营运资金的20%缴存,上限为4000万元;一般结算会员则需缴纳4000万元,且每增加一名委托期货商来办理结算业务,需再缴存300万元的交割结算基金。
(二)变动担保金的比较。一旦结算会员开始办理结算业务,结算机构需定期(日/月/季度)根据风险状况调整结算担保金的总额及各结算会员的分担比例。变动担保金的关键是担保金总额的计算,目前香港交易所和台湾期货交易所分别使用压力测试法和风险价值法,中金所则是以简易法为基础,这三种算法代表了目前国际上担保金算法的主流:
1简易法。简易法是取过去一段时间日均保证金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结算担保金总额。采用此法计算结算担保金总额的有美国选择权结算公司(OCC)、CME等。中金所担保金总额计算的方法最初公布的是简易法,并且每个季度计算一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八章第三十八条做了如下规定:“交易所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后,根据市场总体情况测算出全市场的结算担保金总额,结算担保金总额为上一季度日均交易保证金的8%。”而每个结算会员应分担的结算担保金=结算担保金总额×(20%×该会员上一季度日均交易量/交易所上一季度日均交易量+80%×该会员上一季度日均持仓量/交易所上一季度日均持仓量)。假设结算担保金额度为c,一段时间内日均保证金额度为M,结算担保金比例为R,则简易法计算而得的结算担保金:
C=M×R(1)
2风险价值法。风险价值法利用风险价值模型,以合约的极端价格波动为基础,计算担保金总额。我国台湾期货交易所在《结算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后缴存交割结算基金作业办法》第三条中对结算担保金的计算方式做了如下规定:“全体结算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后,应续缴之交割结算基金为交割结算基金总额大于交割结算基金定额之金额。”“前项所称交割结算基金总额,由本公司每年视市场规模至少计算检讨一次,并于订定后报请主管机关核备。其计算方式为取不同期间内本公司期货交易契约之估计风险价值,并在百分之九十九信赖水平下,估算百分之二十五之未冲销部位于一定期间内可能违约之损失金额。”假设一段时间之内基于某种算法的风险价值为VaR,结算担保金需要覆盖N天的风险,违约率为D,保证金假设为M,则风险价值方法计算而得的结算担保金为:
3压力测试法。压力测试法是参考每日市场波动状况和结算会员暴露风险的情况,估计能承受某一特定比例违约风险所需的金额。香港期货结算机构利用压力测试法计算恒生指数产品波动20%,且出现25%的持仓量违约所需的资金,来衡量储备基金的额度。香港结算所结算担保金总额的计算规则如下:“每一经纪参与者所须的供款将按月检讨。每个月初,每一经纪参与者将获通知该月应缴的供款额。”“有关保证基金的规定,结算机构可不时全权酌情决定,检讨保证基金总额及每一经纪参与者的供款额。这种由结算机构进行的检讨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就算有关供款额的每月检讨在其近期已做出或即将完成。结算机构最低限度会每年就当时市况,包括交易额水平,检讨保证基金总额一次,并可根据检讨结果,要求经纪参与者缴付额外供款。”假设一段时间内持仓金额为s,违约率为D,压力情景的收益假设为R,保证金仍假设为M,则压力测试法下结算担保金额度为:
C=(S×R—M)×D(3)
二、我国期货市场结算担保金制度的实证研究
成立于2006年9月的中金所是我国第一家引入结算担保金制度的期货交易所。由于在本文的写作阶段,股指期货合约仍处于仿真交易阶段,因此利用简易法、压力测试法和风险价值法对沪深300期货结算担保金的分析是基于2007年第四季度(10月8日至12月28日)的仿真交易数据。
(一)结算担保金的简易法。假定中金所需要在2007年12月28日收盘后基于简易法预测2008年第1季度的结算担保金总额,中金所2007年第四季度沪深300日均交易保证金为4141818万元,根据中金所现行规则,结算担保金总额是交易保证金总额的8%,即为33.1亿元。
(二)结算担保金的风险价值法。风险价值的结算担保金算法主要涉及未来持仓金额和期货合约风险价值估算两部分:第一,未来持仓金额的估计。台湾期货交易所于2004年建立了期货市场持仓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期货合约总持仓量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时间趋势变量、非交易时段与交易时段的期货价格波动率和股价指数波动率、定价误差幅度及持仓量与总成交量自然对数的滞后期为自变量。由于中金所的仿真交易时间有限,数据量有限,无法通过模型来预估指数期货合约的每日持仓金额,本文基于谨慎性原则选取2007年第四季度最大持仓数据作为未来持仓金额的估计。第二,期货合约风险价值方法的选择。风险价值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很多,笔者在2007年基于方差——协方差和蒙特卡罗模拟的风险价值方法实证研究了上海期货交易所金属铜和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的动态保证金,经检验,波动率模型假设为EGARCH,收益分布假设为T分布的风险计量模型可以准确的定量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状况。为此,本文采用EGARCH-T模型计算期货合约的风险价值,结算担保金需涵盖未来5天价格波动,25%持仓违约的情况,置信度为99%。假定中金所需要在2007年12月28日收盘后基于风险价值法预测2008年第1季度的结算担保金总额,预估的持仓金额是20604214万元,根据EGARCH—T模型计算而得一个交易日的风险价值是1032147万元,五个交易日的净风险价值为2095666万元,则结算担保金总额是五个交易日的净风险价值的25%,即52.4亿元。
篇13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特定行业中企业的数量、规模、份额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赵旭等,2001),市场结构是产业经济研究的起点,而市场绩效则是研究的落脚点。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SCP框架,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是传统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的经典范式(Bain,1951),这一框架认为集中度高的市场将导致不完全竞争,降低大企业间的共谋成本,使其能运用市场力量来获取超额利润。该理论强调一个行业的绩效取决于企业的行为,而企业的行为则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结构。
对于以上假说在金融行业的检验,目前主要集中于银行业(赵旭等,2001;秦宛顺和欧阳俊,2001)、保险业(彭雪梅,2001;庹国柱,2002)以及证券业(杜煊君,2001)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而对于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门的期货业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况。本文拟首先分析期货业行业竞争的独特性,再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期货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而结合我国期货业市场结构的现状提出优化的方向和途径。
期货业行业竞争的独特性
期货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其行业竞争除具有一般行业的特点以外,还具有以下独特性:
(一)经营产品特殊
期货公司经营产品的特殊性在于期货公司作为金融中介机构,仅仅是构成期货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交易产品是由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决定的。只有这个品种在交易所上市,期货公司才有可能经营。虽然期货公司在这方面可能有一些话语权,但本质上没有决定权。与一般工商业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和把握不断创新、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同,期货公司在经营产品方面更多的只有有限的选择权,而没有自主开发权,因此在这方面期货公司比一般工商业公司要被动很多。
(二)竞争关系特殊
从一般意义上讲,期货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具有一般工商业公司同行业竞争的基本特点,基本可以采用现有衡量行业竞争程度的指标方法衡量期货公司的竞争程度。但是从产品差异化的角度看,因为其提供不同交易品种的服务,不同的期货公司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同质竞争。具体而言,经营同一期货品种的不同期货公司之间在理论上应该是一种完全竞争关系,但是在经营不同期货品种的期货公司之间,实际上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
(三)行为与绩效的不确定性
一般而言,期货公司业绩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交易量,交易量又受到投资者数量、保证金规模、价格波动和投资者交易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投资者交易意愿又受到交易盈亏和市场时机的影响,而这两方面都是期货公司不能最终决定的。这说明期货行业与其他工商业行业不同,期货公司的主动行为对绩效的影响可能相对弱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上述分析,传统产业组织分析的SCP框架是否适合于期货业尚存疑问,因此,较为集中的市场结构能否提高期货公司经营业绩需要相关的实证分析进行确定。
我国期货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02年至2006年度我国期货全行业公司687份样本数据。数据来自于中国期货业协会以及监管部门的数据。这也是目前能够收集到的最新和最完整的行业数据。
(二)模型设定及变量定义
目前对于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经典的计量模型是由Berger(1995)发展而来的,该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π=β0+β1MS+β2CR+β3X+ε
其中,π为企业绩效变量,MS为企业的市场份额变量,CR表示市场集中度变量,X则表示其它一系列控制变量。在本模型中,如果市场集中度变量CR表现出对企业绩效变量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那么传统的SCP假说就得到证实,即市场集中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在变量选择上,以传统的利润指标ROA和ROE来衡量期货公司总的绩效;市场份额MS则以该期货公司在总资产、客户保证金、手续费收入以及交易额四个方面占市场份额的中值表示;市场集中度CR同样分别取以上四个方面指标的CR8和H指数的中值来表示;控制变量从期货公司以及市场两个角度共选取四个变量:期货公司变量分别选取资产规模(总资产的自然对数,SIZE)以及客户保证金/总资产(RISK),市场变量则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以及期货市场总体交易额的增长率(GAT)来分别表示总体经济增长以及期货市场发展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将所得样本数据带入模型,用相关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之前考察了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下,且在1%的水平下基本都不显著;此外每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都在5以下,因而可以认为模型中基本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考虑到样本的特点在于各主要解释变量如集中度以及GDP增长率等在截面间的变化不大,而主要是在时间之间的变化,模型可能出现时期之间的异方差,因此在回归方法上采用时期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方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参见表1。
从回归结果来看,对于我国期货业来说,无论是以CR8还是以H指数为市场集中度的度量变量,二者都会显著地提高企业的ROA以及ROE水平,这表明期货业的集中度越高,企业的绩效水平表现越好,证实了SCP假说在我国期货业的适用性。
其它变量中,企业的市场份额变量MS分别表现出对ROA和ROE的不同影响,市场份额的增加会显著降低企业的ROA但却不会引起ROE的显著变化,尽管从系数来看后者的影响要大于前者;企业规模变量与ROA以及ROE都成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期货业是规模经济的行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水平;期货公司客户保证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能够提高企业的ROA但却会降低ROE水平,这可能与度量方法有关;但是,外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变量GDP表现出了与绩效水平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从系数来看这种影响较大,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期货公司的业绩主要与股市行情相一致,而2002-2006间虽然GDP有较大增加,但股市却是相对低迷的状态,因此才出现了期货公司业绩与总体GDP负相关关系的出现;总体期货交易额变量GAT表现出与绩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符合一般假设。转我国期货业市场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持续优化股东背景
应鼓励有志于参与期货市场的实力企业继续参股、控股期货公司,以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公司质地。虽然券商控股期货公司使得行业公司注册资本与抗风险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期货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作为市场主体的期货公司规模及抗风险能力必须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各期货公司自身盈利水平仍然较低,依靠自我积累尚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引导和鼓励大型券商或者具有现货背景的大型企业持续增资期货公司,使其成为期货市场新生力量。
(二)推动现有公司积极并购
业内已经有部分期货公司具备一定的规模实力,但整体而言仍显弱小。应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优势期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力争形成一批业内影响大、市场份额高、信誉品牌好的龙头期货公司。在途径上,既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以强并弱”的方式;在具体操作上,既可以进行吸收合并,又可以进行股权控制。通过兼并重组,组建一批大型实力公司,淘汰一批没有竞争力的弱小公司,进而减少公司数量,提高行业集中度。
(三)拓展经营业务范围
在业务范围上,监管部门应逐步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公司适度开展“经纪”以外的期货业务,如境外期货、有偿信息咨询等;逐步允许质地优良的公司有限度地开展代客理财、自营的试点,以此拓展期货公司业务领域,让期货公司实行差异化定位,改变其延续多年的单一盈利模式。同时,不同期货公司应结合自身特色和专业优势,引导客户专攻某一或某些交易品种,以此优化不同交易产品的市场竞争结构。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