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中国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力量不断加强。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萌芽,经历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后,评估对象日益多元化,从单纯服务于国有企业发展,到如今服务于各类所有制企业、政府部门和具有一定财产的个人,涵盖动产、不动产、企业价值、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服务力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外同行业相比还很低,仅仅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且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资产评估建设发展工作的全面推进。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事关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也关系到行业能否做大、做强。为此,文章将运用SWOT模型全面考察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状况,以期帮助资产评估行业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次研究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状况,本着全面、客观、公正及谨慎的原则,对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山西、吉林、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新疆等地76家资产评估机构的3384名评估人员,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样本企业既包括既包括大型资产评估机构,也包括中小型资产评估机构。在朋友、同学和相关企业界人士的帮助下,共发放问卷3384份,回收2891份,回收率为84.43%,剔出不认真作答,不完全作答的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2074份,有效率为71.74%。
(二)测量工具 本文采用的量表是K·J·安德鲁斯(1971)开发的SWOT模型四维度测量表。这一量表有15道题目,其中行业自身优势有4道题目,如:“我认为目前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我认为目前中国资产评估行业颁布并建立了一系列行业技术标准”等;行业劣势有5道题目,如:“我认为目前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市场定位模糊,服务意识匮乏”、“我认为资产评估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严重”、“我认为目前资产评估行业理论研究薄弱,亟待加强”、“我认为资产评估行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等;行业外部机会有3道题目,如:“我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我认为中国资产评估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我认为资产评估市场的蓬勃发展”等;行业外部威胁有3道题目,如:“我认为中国本土资产评估法制尚不健全”、“我认为中国资产评估市场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我认为行政干预资产评估现象时有发生,会严重影响资产评估的独立性”等。该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rt)的五点法测量 (“1”代表“非常同意”、“2”代表“同意”、“3”代表“不一定”、“4”代表“不同意”、“5”代表“非常不同意”)。所有问卷采用匿名作答方式,要求被调查者本着独立认真负责的态度对19个题项涉及内容的行业发展状况进行选择。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SPSS Statistics V17.0软件处理调查所得到的有效样本数据,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DSA)、度量可靠性分析(MRA)、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相关分析(CA)和回归分析(RA)。
三、 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度量可靠性分析 样本描述性统计见表(1),度量可靠性分析详见表(2)。测量信度是指使用相同的研究技术重复检测同一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论的可能性(Earl,R.,Babbie,1999),Cronbach’s Alpha系数是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Split Halve Reli—abilities)的平均值,是理想的信度预测标准(魏峰,2004)。Cronbach’s Alpha系数的取舍标准是: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内在信度很高;在0.8—0.9之间表示非常好;在0.7—0.8之间表示相当好;大于0.65而小于0.7为最小可接受值域;大于0.35而小于0.65表示量表的设计存在很大问题应重新设计;小于0.35表示信度过低(Nunnally,1967)。从表(2)可以看出,各个项目的度量可靠性——即信度均大于0.7,说明该量表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均较好。外部威胁、自身劣势的均值和标准差较外部机会、自身优势的反应高,自身优势的均值和标准差最低。
(二)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Hotelling(1933)主成份分析法(PCA)和Comrey(1978)KMO— Bartlett球形检验,对SWOT模型四维度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SWOT模型四维度表的KMO值为0.843,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3382.603,Df=105,显著性水平为0.000,拒绝了相关矩阵为单位矩阵的假设,因此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因子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因子,经过具有kairser标准化的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份作为因子(剔除因子负荷小于0.4的项目),结果共得到4个因子,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率即累计共解释变量为44.748%表(3);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15道题目大多都呈现在理论维度上,仅有个别呈现交叉负荷和负荷为负的情况。具体来说:因子1解释了13.123%的方差,结合因子载荷R=0.459可以得出,4道“自身优势”题目都较好地呈现在因子1上;因子2解释了11.207%的方差,结合因子载荷R=0.367可以得出,3道“外部机会”题目,1道“自身劣势”题目都较好地呈现在因子2上;因子3解释了10.755%的方差,结合因子载荷R=0.489可以得出,3道“外部威胁”题目都较好地呈现在因子3上;因子4解释了9.662%的方差,结合载荷因子R=0.477可以得出,5道“自身劣势”题目大都较好地呈现在因子4上,其中有2道题目出现交叉负荷在因子1上,另外1道题目呈现负荷为负。
(三)相关性分析 为了证明SWOT模型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状况四维度量表的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确定关系的紧密程度和方向,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如表(4)。由表(4)可以看出,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SWOT模型量表各变量之间呈现中低水平相关。“自身优势”与“自身劣势”呈现0.01水平以下的显著正相关(R=.335**),与“外部机会”呈现0.01水平的显著正相关(R=.258**),与“外部威胁”呈现0.05水平的显著正相关(R=.322**);“自身劣势”与“外部机会”呈现0.05水平以下的显著负相关(R= -.305*),与“外部威胁”呈现0.05水平以下的显著正相关(R=.323*);“外部机会”与“外部威胁”呈现0.05水平以下的显著负相关(R= -.291*)。
(四)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Francis Galton(1889)线性回归分析法,考察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状况维度——即SWOT模型量表的4个维度(自身优势、自身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表(5)显示的是以社会统计学变量(性别、地区、年龄、单位规模、职业岗位、执业年限、教育水平)的7个维度为自变量,以SWOT模型发展状况量表的4个维度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从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自身优势”在性别、教育水平上呈现0.001水平的显著性,在地区、执业年限上呈现0.05水平的显著性;“自身劣势”在地区、执业年限上呈现0.001水平的显著性,在年龄、单位规模上呈现0.001水平的显著性;“外部机会”在性别、年龄、执业岗位、执业年限、教育水平上呈现0.05水平的显著性,在地区变量上没有呈现显著性;“外部威胁”在年龄、单位规模上呈现0.05水平的显著性,在其他社会统计学变量上均没有呈现显著相关的关系。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1)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状况总体并不乐观。消极状况要大于积极状况,其内部劣势要大于其优势、外部威胁要大于其机会,这与现阶段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状况相符合。外部威胁的均值虽高于外部机会的均值,但与外部机会的均值相差不大,比较接近;自身优势的均值要小于自身劣势的均值,且相差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首先,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由于从20世纪90年代初萌芽至今仅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与西方发达国家资产评估行业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多多少少有些差距,其所受到的外部威胁要大于其发展的机会,但是由于当今世界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资产评估行业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这使得我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会积极地利用迅速传播过来的信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资产评估行业经验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缩小与国外同行对手的差距,使之所受的威胁程度与机会程度相差不大;其次,由于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本身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发展的历史演变规律,在起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其内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使得内部的劣势尤为突出,要远远大于其自身的优势。(2)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SOWT模型量表的4维度的度量可靠性都比较高。但从效果完美程度来看,探索性因子分析并不十分完美,主要表现在“自身优势”的题目和“自身劣势”题目的部分重叠在因子1的情况。因此,从其理论和实际数据分析符合程度并不完全相一致的情况来看,影响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状况的因子并不止如自身优势、自身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等4个因子,还有新的因子影响其发展状况,这就为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状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和探索方向。(3)从对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SWOT模型量表各变量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首先,K·J·安德鲁斯(1971)提出的“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的划分,在“自身优势”与“外部机会”、 “自身劣势”与“外部机会”、“自身优势”与“外部威胁”、“自身劣势”与“外部威胁”相关性较高的结论上得到了有效性验证。其次,从“自身劣势”与“外部机会”呈现0.05水平以下的显著负相关(R= -.305*)、“外部机会”与“外部威胁”呈现0.05水平以下的显著负相关(R= -.291*)可以推测出,在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在“外部机会”受阻的情况下,既有可能让“外部威胁”占上风,也有可能让“自身劣势”占上风,这两种情况都会威胁资产评估行业的前途,对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建议来避免相关的风险:第一,资产评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先制定有效可靠的计划,要牢牢抓住发展的大好机会,借鉴国外资产评估行业的先进理念与经验发展壮大自己,不让“外部机会”错过。第二,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在“外部机会”受阻时,若发现其有“外部威胁”或“自身劣势”占上风的苗头时,要积极找出“外部威胁”或“自身劣势”占上风的原因,对症下药,争取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4)从对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SWOT模型量表4维度与社会统计学7变量间的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自身优势”、“外部机会”在自变量“性别”、“执业年限”、“教育水平”上显著;“年龄”和“单位规模”对“自身劣势”、“外部规模”影响显著;“自身优势”和“自身劣势”在自变量“地区”、“执业年限”上显著;“年龄”、“职业岗位”对“外部机会”影响显著;据此,本文认为,中国本土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要从“性别”、“地区”、“执业年限”、“教育水平”四个自变量入手,发挥组织或行业内部的“自身优势”;要从“地区”、“年龄”、“单位规模”、“执业年限”入手,消除组织或行业内部的“自身劣势”;要从“性别”、“年龄”、“职业岗位”、“执业年限”、“教育水平”入手,掌握其“外部机会”;要从“年龄”、“单位规模”入手,规避其“外部威胁”。
参考文献:
[1]崔海英、王淑仙、栗蕊蕊:《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能力提升策略》,《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2]余渭深:《汉英学术语类的标记性主位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3]王璞:《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马鸿雁、贺德亮:《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5]徐磊、李闻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的SWOT分析》,《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3期。
[6]张文、冯百侠:《唐山市旅游产业SWOT分析》,《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7]亓莱滨:《李克特量表的统计学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山东科学》2006年第2期。
[8]魏峰:《组织——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9]Earl,R.,Babbie: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Belmont,CA.:Thomson Wadsworth,1999.
[10]Nunnally,J.Psychometric Theory,New York,NY:McGraw—Hill,1967.
篇2
1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
1.1银行业发展的收入情况
2014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聚变,传统银行业务受到了猛烈冲击:银行业资产和利润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将调整为中高速增长。2014年银行业贷款增速已降至13.5%,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5个百分比;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9.7%比前5年平均下降了一半多,很明显的看出,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较以往有很大下降,其以前的优势地位正在减弱,失去了以往在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性作用,其收入的锐减还会导致各种负面性作用,银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以往的银行“水涨船高”的便利条件已经成为过去式。
面对严峻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之后的发展之路必然遇到层层阻力,面对今后的利率市场化和民营银行的竞争,银行业盈利水平将更加受到打压。今后的银行业发展之路必然如履薄冰。
1.2银行业人员素质情况
我国的许多服务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方面服务能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对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却很低的矛盾局面,而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有比较突出的代表性。究其原因,员工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主要制约因素。国有商业银行由于经营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不良贷款已占全部贷款的26.62%,已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而表现在人力资源和人才素质方面,人员质量结构存在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首先,目前我国银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下,低素质员工难以流出,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体制造成的,人员结构过死,流动性较低。而且,现行的银行进入门槛较高,很多发展型,能力型人才首先就被拒之门外,而有些没有能力的“关系户”或者理论水平较高却不注重实际水平的“学术派”却充斥在银行业阻碍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银行业中经过银行重点培养的人才在面临现在银行业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多都选择去证券业,保险业发展。
总的来说,目前的银行业面临着低素质的人才难以流出,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的问题,在目前银行“新常态”的情况下银行业缺少国际化,专业化人才的情况下,其发展趋势堪忧。
1.3银行业的盈利模式构成情况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主要由五部分构成:首先是客户贷款垫款利息收入,其在总利息收入中占71.16%;其次是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其部分占比18.19%;再次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此部分占比5.79%;最后是同业拆借利息收入,此部分占比仅为3.18%。
总的分析,在我国银行业中传统的借贷业务占银行业总利息收入的很大部分,换句话说我国银行业比较依赖传统业务,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金融创新的程度比较高,而且具有发达混业经营。而我国还着重在借贷业务中的利息差,在当今多种理财产品的出现,互联网理财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必然大受打击,为保持利润而提高的贷款利率也不利于国家其他企业稳步发展。
2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2.1经济新常态
在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银行业来说,“旧常态”的银行业代表着各种守旧,弊端。而“新常态”代表着高效率,高成就,新的经营和运营模式,克服旧模式上的种种弊端,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银行业营运结构简单,盈利渠道单一依靠借贷业务,在放贷业务中贷款多流向粗放型发企业,创新性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很难筹到融资,而且银行本身的业务渠道简单,技术性、创新性能力不足,这都是“旧常态”的体现。以往的银行业在“旧常态”状态下的改革更多的内部的优化,整改。在目前“经济新常态”的大潮流下,银行业的整改必然会在体制上加以整顿,着重加强创新性,技术性,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提升盈利能力,在“新常态”下重新注入新的活力。
2.2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即利率自由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水平的利率决定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反映资金供求关系的价格指标,利率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开放利率管制,最终形成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对货币的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制和机制,使利率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以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2015年10月,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限额,商业银行可以自主的根据市场水平调节利率。在“经济新常态”的大革新趋势下,市场利率化无疑是改革的又一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早在多年前,西方国家很早就开放了利率市场化,而其中很多国家如日本就曾爆发过金融危机,阿根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因为不稳定的市场环境而夭折。我国早在1996年就开放同业拆借,之后又陆续开放国债市场利率都为之后的市场利率化打下基础。作为金融改革的关键一环,市场利率化有其必要性意义,能更好的结合市场,加强与实体企业的联系,并且自主利率有利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当然其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银行的整体压力提高,自主的汇率拟定在当前商业银行技术性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能多大程度地满足市场又不损害银行自身盈利,对市场做出精准的判断,总体而言是很难的。二是面临更大的风险,在浮动的利率中,市场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在如今银行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风险的危害性可能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民经济的风险可见一斑。三是竞争的加剧,在如今民营银行的开放,商业银行与民营银行之间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相互提高利率吸引存款,这对于一些本身经营状况不好的银行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利率市场化是当前银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3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2013年余额宝,P2P等多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揭示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银行业相对于保守,传统的生存环境无疑是一次新的冲击。
首先,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打击,余额宝等网络金融工具的方便性,高收益,无手续等特点吸引了大批70,80,90后新兴社会消费人群将手中闲散资金放入互联网金融中,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借贷业务因为存款的减少受到打击。其次,是银行业中的金融理财项目受到打击,众所周知,银行业的金融理财项目准入门槛就在5万以上,收益率在5%―7%左右,而且还存在风险因素,而网上金融理财平台很多是没有经济限额的,收益率有时还要高于7%,虽然部分小平台存在安全患,但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整体还是呈现着繁荣态势,这无疑在商业银行的基金理财方面是一次冲击。最后,银行的传统的中间业务受到打击,当今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联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支付平台已经开展水电费、话费充值,彩票,火车票购买,汇率换算、基金代销为主的中间业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也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大时代,当前很多大银行都开发了自己的银行APP,也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对顺应了时展,促进了技术的变革。
3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前景分析
3.1新常态下银行业转型
显而易见,银行业目前发展面临重重挑战,在当前新常态经济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未来只有转变经营模式才能更好的应对挑战。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银行的中间业务,以往银行收入模式单一,多数依靠存贷差作为银行主要的利润收入,而贷款流向大多为粗放型制造业、产能型行业。在对创新型行业和小微企业的放贷中收入也相对较小,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粗放型行业的扩张放缓,目前我国的创新性行业发展势头不明显,而且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业的存贷业务必然受到影响,所以靠单一存贷差维持生存的银行业必须加强中间业务的投入,在中间业务市场上做专做精,打造银行盈利新模式。其次,是加强银行客户服务新模式,开设更多服务型新业务,最大程度化的满足客户需求,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利用目前银行业中分支行点密集分布的特点,努力在业务范围内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最后,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业务,在我国对国际化业务中银行业还有很多发展空间,而且国际化是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要求,所以未来的银行业发展趋势必然围绕着国际化展开,在国际机构网点的建设革新,对国际企业的经营业务的创新,还有在企业国际结算、贸易融资上都是重要的转型革新方面。
3.2创新银行金融理财业务
在面对当前利率市场化以及民营银行的开发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前途是不明晰的,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真正面对挑战,打破壁垒。创新银行金融理财业务将会是银行未来改革的大趋势。
首先,我们说新型银行理财业务必然是面向客户,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在往常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着手续繁琐,门槛较高等缺乏人性化的情况,这在今后的银行理财业务中必须要加以改正,做到真真切切以客户为主,以达到互利共赢。其次,在理财阶段银行更多的是体现的是通过存款利率,基金,债券等金融手段来达到财产增值保值,而随着现代社会理财理念的变化,有部分人群追求的是传承,避险。参考西方的遗产管理和私人保险箱财产代管业务,在中国如今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在遗产管理方面可以有很大的发展和盈利空间。最后,我们说银行传统的理财业务中以有明显收益率的期次型理财产品为主,其产品往往时间周期长,回报率一般。而在利率市场化的今天,以开放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为特点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由于没有固定的投资期限和预期收入,虽然存在着风险的因素,但是在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下,未来净值型理财产品必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篇3
一、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教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品、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即基于2015年相关调查数据表示,教育培训纠纷案件已经上升至2500件左右,以30%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同时质量投诉案件所占比例最大,为45%。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以此达到教育目的;第二,在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中得知,有30%以上的人群认为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机构众多、集中度低”的规模发展问题。例如,规模超过100人的教育培训机构仅占据2%左右,为此,应强调对其的有效处理,提升整体教育行业服务水平。
二、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前景
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稳固我国教育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要求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应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即从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前景市场预测调查中得知,我国教育行业在语言、会计、就业技能、IT等领域发展过程中,将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同时,我国政府部门亦将鼓励各地区家庭增加5000元的教育培训支出费用。此外,就2015年教育培训行业总规模调查数据表明,其在线教育比重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上升至8%左右,即约800亿元,同时市场规模增量亦将凸显出3500-4500亿元的发展趋势。另外,在教育培训市场分析报告中显示,到2016年为止,我国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呈现出约23%左右的发展趋势,即超出1700亿元。为此,新时期教育培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利用,即落实实地考察等教育方法,继而由此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且推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上升至约736万人,且结业人次为92.28万人次。同时,教育部调查数据显示,非学历中等教育学生的人数及毕业数量分别为4613万人次、5084万人次。同时,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已经达到约10万所,即其未来市场发展规模呈现出较大的发展趋势,为此,中国教育行业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教育培训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
(一)建构公共服务平台
在相关数据调查中得知,希望政府部门公示合法机构、办学标准、教师资格查询的人群分别占据了62%、50%、45%,因而在此基础上,新时期教育培训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强自身整体竞争实力,即应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构,且在平台建构过程中注重对网络平台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为教育者、教育机构等提供公共政策法规制度、公共信息公示等信息交流平台,就此提升教育培训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并引导其不断完善自身教育手段。此外,基于公共服务平台建构的基础上,要求技术人员应注重完善平台信息采集、、查询等功能,并强调对教育行业发展状况、规模、社会评价等层面的真实反映,由此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且就此缓解就业危机问题。
(二)完善管理体制
在教育培训发展状况调查中发现,有38%的人群鼓励信用保证金制度的建立,以此来满足教育行业发展需求。为此,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空间,当前教育机构应强调信用保证金制度的落实,即以20%-30%为标准,要求学员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缴纳一定金额的教育资金,以此来保障学员利益。同时,在信用保证金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求保险公司应作为第三方机构对教育部门的资金运作状况进行监督,以此在教育机构倒闭的情况下保障学员利益不遭到侵害。此外,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亦应注重强调检查、评估、认证等制度的建立,以此来实现对教育机构发展状况的评估,达到高效率教育目标。
(三)加强社会监督
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强调社会监督环节的落实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了提升教育机构教育质量,要求教育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应建构自我评价系统,继而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此增强群众整体信服度,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第二,为了推进新时期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应注重倡导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完善,由此引导学习者、社会主动参与到教育机构服务质量评估过程中。例如,某教育机构在培训课程效果评估过程中即鼓励学生家长及社会成员代表参与到评估环节中,并以举报箱、投诉点等途径来展开评估行为,由此引导教育行业不断优化自身课程形式,且就此实现对自身发展规模的系统化扩大。
综上可知,我国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影响到了自身整体发展步伐,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高水平教育环境的营造,要求新时期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应从加强社会监督、完善管理体制、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角度出发来扩大自身发展规模,并基于“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贯穿下营造良好的教育空间,迎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篇4
收录日期:2015年5月19日
引言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浙江作为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各种数据表明已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经济结构体制增效升级势在必行。经济调整期正是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窗口期,新能源、生物医药技术、3D打印等各类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经济模式正形成潜移默化的颠覆,推进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国务院在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重点领域。浙江省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还包括海洋新兴产业和核电关联产业,共九大重点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结合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201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2,520.8亿元,同比增长9.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7%;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2,744亿元,同比增长8.2%,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核电关联增速超过10%;2014年1~5月,增加值达到1,119亿元,同比增长7.8%,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浙江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拉动浙江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
2011年以来,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浙江省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和意见文件。针对不同的行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体制机制的完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并且规划引导发展;二是发展平台提升,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三是增强要素保障,即加大财政扶持。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2011年开始,省财政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专项资金;然后是保障发展用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可以以工业用地最低标准确定出让底价;还要落实税收优惠,支持金融创新,浙江省金融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开展未上市公司股权转让试点,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可转债等方式进行融资;最后是引进高端人才,出台《浙江省博士后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支持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研究。在积极的政策指引下,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上市公司不断增加,本文选取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名录中浙江省的64家上市公司进行考察,这些企业的规模及行业地位在我国具有代表性。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企业官网和巨潮咨询等官方网站,手动下载样本公司各个年份的年度报告。
(一)经营状况总体向好。从2013年64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经营状况整体向好。具体来说,有35家企业净利润达到1亿元,有20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海康威视甚至净利润达到30亿元以上,大华股份、正泰电器等净资产收益率都将近30个百分点。一半以上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在40%以下。(表1)
(二)布局相对集中。根据本文所随机采集的64个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情况表来看,主要分布在环杭州湾地区。64家上市公司中,杭州有19家,绍兴有15家,宁波有8家,台州有6家,嘉兴有5家,其他地区都在4家上市公司之内。这种分布状况与战略新兴产业占浙江省、及各市区的比重具有一致性,据浙江省规划发展规划研究院公布数据统计,2011年,杭州、嘉兴、绍兴和宁波四个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了浙江省的65%。四个市的总量位居前四。其中杭州占23.2%。其他7个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整个浙江省的比重都未超过10%。2012年,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为3,030.94亿元,杭州为2,955.37亿元,绍兴为2,074.73亿元,嘉兴为1,232.62亿元,四个市的产值合计占了整个浙江省的67.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布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区域集聚性。同时,各市区也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如海洋新兴产业被舟山独占鳌头,新能源产业则是嘉兴位居第一,宁波、杭州等地则聚集了大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物联网产业。
(三)产业内部结构相对集中。如表1所示,在调查的64家上市公司中,生物产业占6家,节能环保产业占9家,新材料产业占14家,新能源15家,物联网产业占15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占4家,核电关联产业1家。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三大产业上,分别是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
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一)企业规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由规模经济理论可知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影响,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规模。根据表1看出,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企业的净利润与总资产有一定的追随关系,总资产大的企业其净利润也相对较大,总资产小的企业其净利润也相对较小。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规模与其利润有着正向关系。总体来说,一个企业规模越大,其单位成本会减少,产值会增加,利润也会相应增加。(二)政府补助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府刺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是政府补助,所以政府补助可以映射出政府对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由此,认为政府补助资金可以作为衡量政府财政政策的指标。由以上表1可以看出各个企业当年享受的政府补助资金都相差不大,居于几百万、几千万的水平,与企业净利润比较起来是一个非常微小的数据。各个企业的净利润确实相差甚大,各个企业净利润额起伏波动非常大,净利润最大的企业海康威视达到30多亿元,而最小的只有500万元;但他们得到的政府补助为人民币3,903万元和456万元,差异并没有如净利润的差异明显,由此可以认为政府的直接财政扶持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关系,但是影响并不是非常明显。
(三)税收优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由表1中所呈现的各个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即税收返还额与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比较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税收优惠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从表中数值看出税收优惠与战略性新兴企业存在着一定关系,而且呈现出正相关,税收优惠大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也大,两者有一定相关性,可见政府税率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效果,政府的扶持政策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税收的优惠对新兴企业的成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四)R&D经费投入强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R&D经费作为技术创新活动实现的“血液”,是技术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竞争力的物质基础。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一块的经费投入,大多数企业都维持在3个百分点以上,但是也不乏部分企业存在偶然性,报告期的营业收入不乐观,导致比重较大,此类企业可忽略不计。从表中可以看出R&D经费投入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并不如税收优惠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大。R&D经费投入具有一定滞后性、高风险性、时间长、不确定性的投资回报率等特点。但却是企业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投入。
三、结论及建议
从调查64家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结果看,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势头良好,企业主要集中布局于杭州、绍兴等地,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是9大培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作用明显,政府补贴和企业规模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在产业政策完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和刺激作用,适当使用政府补贴对产业的扶持,转而运用政府采购或其他方式加强对产业的支持;同时,要注重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完善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以非营利性为主要特点的公益文化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为主要任务。公益性文化事业既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评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全面发展文化事业是首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则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五项文化事业重点工程之首。
2.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
2.1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资现状
2.1.1 投资总量
总体而言,北京市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资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008年的投资最高值达到18.2亿,随后两年有所下降,但与2008年之前相比较,总体仍处上升态势。2010年投资达16.1亿,约是2002年投资的5倍。
2.1.2 人均文化事业费
首先,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并在2007、2008及2010年位列全国第一。2010年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82.4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见图1)
其次,从北京市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1年的25元提高到2010年的82.44元,增幅达229.77%。(见图2)仅“十一五”期间北京年人均文化事业费就达73.44元,年均增幅达到19.17%,高于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增速0.34个百分点。
图1 2010年各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相关数据整理
图2 2001-2010年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及排行
数据来源:2001-2010年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数据整理
2.2 公益性文化事业场馆的发展现状――以博物馆为例
据统计,北京地区现有注册博物馆156家,包括国家级、市属、区属以及民办、行业博物馆等在内,仅次于伦敦,居世界第二,并且有46座已经免费对社会开放。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门类较为齐全,在质量和规模上都名列前茅。人均享有博物馆的指数已达到100000: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700000:1的比值。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前,北京只有各型各类博物馆14座,市属的仅5座,而且多为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老馆,呈现出数量稀少、类型单一、发展迟缓的基本态势。进入90年代后,博物馆以平均每年注册3-4座的速度不断发展。自申奥成功以来,北京迎来了博物馆建设的高峰期。大馆、新馆建设势头强劲,部分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一批批行业馆、企业馆纷纷通过注册,对社会开放。2007年博物馆年注册量已达到8座,2008年注册博物馆7座。这样的发展速度,国内其他省市远远不及。
为与博物馆的发展数量相匹配,博物馆的门类也迅速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地区博物馆仅有历史、自然科技、军事三大类,到2008年博物馆的门类已涵盖了历史、自然、军事、科技、天文、航天、文化、艺术、宗教、民俗、建筑、通讯、机车、铁路、名人纪念馆等数十个门类。另外,随着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广泛关注,依托首都的地缘优势,借助奥运的契机,北京的博物馆在国家投资建设大型骨干博物馆的同时,充分利用北京古建筑多、流散文物多以及各行业、企业总部在京的优势,以北京地区特色为专题、专业博物馆不断涌现,公民兴办博物馆的热情及其独到的收藏视角,使得北京市民办博物馆成为公立博物馆的重要补充。
2.3 公益性文化事业从业人员现状
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编制,由政府通过隶属关系直接管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员工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中进行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人员总和。人才在公益性文化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然而,统计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北京市文化行业还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从业人员数量都明显减少。
2003年,北京市文化行业共有产业机构3436个,从业人员34399人。截至2010年底,机构数量下降至2453个,从业人员缩减为28834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京市文化行业产业机构的数量减少了983个,从业人数下降了5565人,降幅分别达到28.6%和16.8%。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机制,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文化事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为制约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北京公益文化事业中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已不适应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3.问题
3.1 公益性文化事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从北京市的投资现状可以看出,虽然北京市对文化事业的投资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投资增幅难以提高和社会资金融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是目前公益性文化事业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3.2 公益性文化事业专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从业人员方面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从业人员的流失,二是缺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造成这两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由于行业管理的需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范围的不断调整以及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使得以非营利性为目的的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挑战。
第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扶持。目前的局面是,政府财政投入成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社会力量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渠道并不通畅。这种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的单一化,必然导致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第三,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完善的人事管理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博物馆有国立和私立之分,但都坚持公益性社会事业的属性。在人事管理方面,美国博物馆十分重视合理使用人才,注意员工素质的提高,强调敬业精神,并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对策
4.1 从投资方面来讲
4.1.1 调整投入结构,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
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的丰富,促使了公众消费文化和参与文化创造的诉求急剧上升,这要求政府要尽快调整投入结构、改革投入方式,重点扶持具有广大诉求的项目,解决投入不平衡的问题。
对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需要特殊保护的文化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国家继续要保证经费的充足;对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家应区别情况通过相应的财政补助予以扶持。
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政策和财政供给范围的基本要求,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保持政府在总体上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固定投入比例,增加动态投入比例,财政补助逐步从对文化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一般投入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投入为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北京市还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政府每年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预算比例法定化,并严格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切实解决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
4.1.2 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
在对公益性文化投资方面,一方面应该强调政府增加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同时还应该放宽准入限制,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确立一个多方筹资、全民共建的原则,形成社会资金多形式、多渠道共同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1)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拓展资金来源
国际上通常将从事提供社会公益性产品和服务,又不属于政府、企业的组织称作非营利组织。相对于政府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功能而言,非营利组织的介入有利于壮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资金来源。
(2)增加公益性文化的自营性收入以获取更多发展资金
公益性文化机构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非不能营利,所得的营利收入只要是用于发展事业,而不是为私人所有即保持了其公益性的本质。事实上,在发达国家,通过提高非营利性机构的自营收入来增加发展资本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而对于北京市的公益性文化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做法。
4.2 从公益性事业专有人才方面来讲。
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构筑人才的平台。为解决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掌握人才流动规律,实行开放的人才政策,利用人才储备中心大力引进国内乃至国外的优秀文化人才。政府应当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全市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数据库,从总量、规模、宏观布局、层次结构等方面对人才进行总体规划。
第二,要加快北京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岗择人,因人施用,绩效挂钩,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严格控制行政人员比例,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考核制度。
第三,学习国外人事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制。从工资、奖金、表彰等入手,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员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朝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研究报告.2010.
篇6
一、服务业含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实际工作中,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本文参考国内外学者的服务业分类标准,与兵团实际相结合将服务业分为两类,即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则全部划分为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之中。
二、兵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服务业时间发展状况分析
1、兵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服务业总体增长状况。文章将服务业增加值界定为连续两年服务业产值的差,本文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描述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如图1所示。图1服务业总体增长状况从图1可以看出,1990-2002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增长缓慢,均处于10.00%以下,2003年之后增长迅速,高达30%以上,原因是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年,兵团各级按照兵团党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兵团经济工作表彰大会的部署,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2、兵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服务业就业状况。服务业发展水平还可以用就业人数来衡量,为了清晰得看出兵团就业人员的增长状况,将第一、二产业、服务业1990-2014年就业人员比重绘制在一张图中,如图2所示。图2服务业就业状况从图2可以看出,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随时间不断增长,说明兵团就业人口逐步从以务农转变为从事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从1990年18.29%提高至2014年41.03%,25年间增加了2倍多,伴随着城镇化发展,服务业就业状况稳中有升。
三、兵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服务业空间发展状况分析
1、兵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各师服务业竞争性分析。本文采用区位商来反映兵团十四个师服务业发展竞争程度。区位商也称为地方专业化指数,实际上,它和区位基尼系数的性质是一样的,但区位商更强调从地区的调度着眼。区位商主要用于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公式为LQ=(YaiYa)/(YiY),其中Yai为兵团各师服务业就业人数,Ya为兵团三个产业就业人数,Yi为新疆服务业就业人数,Y为新疆三产业就业人数。LQ>1表明该师是在兵团服务业发展较好集聚区,在新疆服务业处于优势,竞争力较强;反之,越小于1,集聚特征越不明显,在新疆服务业处于劣势,竞争力较弱。兵团十四个师在1990-2014年原始数据连续完整,采集《新疆统计年鉴》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代入公式可计算出兵团服务业区位熵值(其中波动不大的年份略去),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兵团服务业集聚变化特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2年,各师服务业聚集程度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2003-2014年,各师服务业呈上升趋势,尤其以第八师为代表上升趋势大,其他各师也出现区位商明显增大变化,说明空间集聚程度明显加大。,本文研究的兵团十四个师区位商均小于1,说明十四个师在新疆的服务业发展均处于劣势,竞争力较弱,主要原因是因为兵团以农业为基础产业,工业为辅,服务业缓慢发展。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始年,按照兵团党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兵团经济工作表彰大会的部署,逐渐将发展中心转移到服务业,兵团服务业开始呈现经济总量增加、企业规模扩大、领域拓宽、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2、兵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各师服务业综合发展聚类分析。本文选取1990-2014年兵团十四个师服务业年末就业人数做聚类分析,如图3所示。通过DPS9.50数据处理完成图3,距离70000的前提下,将兵团十四个师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第一、二、三、四、六、七师,均值为23333。第二类是第五、九、十、十二、十三、十四师和建工师,均值为7827。第三类是第八师,均值为83721。第一类聚类水平中等,第二类聚类水平最低,第三类聚类水平最高。根据各师地理位置,南疆区域第一、二、三师就业人数居于中等水平。南疆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坚持就业第一,产业带动,大力发展吸纳就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等,使得南疆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推动南疆服务业快速发展;第十四师地理位置偏远,枣农业处于领先地位,服务业就业人数少。北疆区域第四、六、七师就业人数居于中等水平,地理位置处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充分发挥良好的地理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高,靠近中心城市,绿洲面积较大,新型城镇化基础建设较好;第五、九、十师居于较低水平建师均晚,且主要以农业为主,服务从业人数少;建工师和第十二师虽建师早,但主要以工业为主,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东疆第十三师处于较低水平,以少数民族为主,其农业发展仍占绝对优势,农业人口比重大,新型城镇化发展缓慢,导致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整体协同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第三类第八师地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师最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较好,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业发展水平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兵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服务业整体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兵团经济发展缓慢,服务业起步晚,政府在兵团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中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化为以服务业为主,第一、第二产业为辅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服务业,转变人口生产方式,增加优惠政策,增加服务业就业人数,促进兵团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兵团经济可持续增长。
作者:底阳阳 张鹏程 单位:1.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篇7
(一)支付结算网络渠道多样化
随着技术进步及客户对结算业务效率要求的提高,企业网上银行、银企互联、在线ERP等支付结算渠道发展迅速,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网点柜台结算,对营业网点的结算量分流比例逐年增加。另外,企业自助服务进程加快,很多银行都推出对公自助设备,满足企业账户信息查询、转账等结算需求。
(二)现金管理服务逐渐普及
现金管理是银行帮助客户更高效地使用和管理银行账户资金的一项综合金融服务,银行将收付款管理、账户管理、信息和咨询服务、投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按客户需求打包,从而使客户的资金流动更合理、财务监控更易实现,提高资金的流动率和使用效率。现金管理业务顺应了对公客户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要求,成为银行稳定和争取优质企业客户的战略产品。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随着外资跨国公司不断在我国落户、“走出去”的中资企业逐渐增多以及国内大型企业对现金管理理念的接受和认同,都使得现金管理业务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视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竞争
随着电子商务和行业网络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类新型支付服务产品和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催生了第三方支付行业。快捷便利的支付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帮助行业客户构建全面的线上、线下电子支付渠道和完善的资金清算平台,提高整个行业的资金流转效率。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已进入非现金支付清算服务领域,促进和深化了支付结算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基础金融资产服务起步
企业的发展壮大伴随着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及对银行服务的精细化要求:一方面,银行服务需要渗透到企业资金预算、配置和使用环节,实现银行服务与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投资管理、风险控制、机制建设以及资源整合相融合,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对于涉及控制资金成本、提高闲置资金收益率、降低资金风险性等财务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有流动性和安全性较好的投资渠道,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银行的结算业务逐步向高效率、个性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商业银行需以结算业务为基础,整合银行内部及外部的相关服务与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组合服务,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五)全球结算服务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内企业集团公司数量激增,规模不断扩大,跨国业务比重大幅提高,企业集团集约化的资产服务诉求日益显现。与此同时,“走出去”企业境内外运营与金融服务的相互融合日益紧密,对资金结算的要求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正为此积极发展境外业务能力,紧跟企业国际化步伐,丰富全球化金融服务。
二、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一)以活期存款看结算业务的市场格局
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建设基本完善,客户资金在银行间转账十分便捷。在投资理财手段日益丰富的当下,活期存款余额是反映银行结算服务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对公开数据的分析展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近年结算服务吸收的公司活期存款市场份额格局比较稳定,四大行占据主导地位,增幅逐年下降,股份制银行波动较大。
(二)银行结算业务的客户规模稳定增长
客户规模包括了结算账户数、客户数、现金管理客户数。银行结算账户是客户除现金外开展货币收支业务的唯一载体,结算账户的数量是反映银行结算服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客户数既反映了银行各类业务的发展水平、潜力,也是银行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现金管理是商业银行稳定和争取大客户的有效手段,现金管理客户是高价值客户中与银行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的部分,其规模是结算服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公开数量比较显示,单位客户的结算服务主要由大型商业银行提供,大银行是保障经济稳定、支持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客户发展,客户规模均保持稳定增长,紧密型高价值的现金管理客户规模的增长率更为显著。
(三)银行国内、国际结算业务均衡发展
客户在银行办理结算业务的比重,反映出客户对银行包括结算服务水平、能力和价格等质量指标的认可程度。由于各家银行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统计口径存在差异,本文采用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业务量进行比较。
公开数据显示,工行、中行依然分别在境内、跨境结算业务领域保持优势,但这些优势都在相对缩小,各银行都采取了境内外结算业务发展并重的方针,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迅速,商业银行的境内及跨境结算服务能力正趋于平衡。
(四)电子化、自助化是银行结算渠道建设重点
渠道是结算业务发展的载体。公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网点渠道数量相对稳定,银行自助机具、网上银行渠道的迅猛发展,电子和自助服务是各银行当前乃至未来拓展的主要方向。
三、商业银行结算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当今中国,政策开放、鼓励创新、信息化发达、全球化程度高、客户资产管理能力与意识不断提升,不论是市场化改革政策,还是互联网结算的发展都为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挑战
1. 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客户对银行的结算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电子化、综合化等特点,资金归集、跨行收付、跨境结算、优惠套餐、通存通兑、自助服务、账户管理、投资理财、风险控制等需求层出不穷,企业的需求更多的是全方位的金融资产管控需求。银行同企业之间从简单交易对手向长期合作伙伴转变,单纯的贷款、结算等服务满足不了客户的综合性需求,标准化的产品、简单的产品组合不能契合客户的商务模式,银行结算服务面临个性化、专业化、灵活性的更高要求和挑战。
2.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冲击。经过短短十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无论在业务运营模式、业务整体规模,还是业务发展范围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方支付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广泛地参与各类支付服务,以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了银行现有资源难以覆盖的客户群体的支付需求,并且成为现代支付体系中活跃的、颇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银行的基础支付功能、传统中间业务领域、潜在客户和存贷款、系统安全运行和未来创新发展构成威胁和挑战。
(二)机遇
1. “大数据”为银行带来的机遇。首先,“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了解相比过去有本质不同。“大数据”不但让我们能把握客户现在的状况,也可以完整地了解其过去,并与同行业中的企业比较,得出准确结果。其次,可多渠道与客户开展互动,全面评估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为改进服务提供了最大便利。第三,“大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竞争结果。
2.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一是拓展了银行业务范围。2009年开始,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实现直接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品种,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及新服务种类和新项目研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二是促进国际结算量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化方便了国内企业在境外的经营,方便了境内外客户的交易结算,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境内外分支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联动业务和大幅增加国际结算量,为其生存和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3.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导致利差收窄,使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遭受冲击,但长期来看,通过市场化的利率配置资金,能够突破金融抑制,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改善投资质量。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业竞争程度,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与收入结构得以改变,进而盈利能力也将得以完善。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将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从高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向低经济资本占用的中间业务转型,这无疑会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结算业务带来难得的机遇。
四、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一)信息化银行时代长尾理论的实践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的网银用户急剧增加,网银交易量井喷式增长,网上银行以及新兴起的手机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上网变得越来越廉价和普及,中小客户的比重在快速提高。银行能够以更低廉成本向潜在客户推广产品或者向现有客户进行交叉销售,便捷地实现中小客户的规模效应。
新的环境下,银行可以按网络客户的结算交易特点进行细分,根据同类客户的行为特征打造最适合的金融产品,使客户的消费者剩余和银行收益都达到最大化。在长尾理论越来越流行的网络时代,网上银行业务领域可以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类别的客户,及时、动态地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二)大数据将引领新的营销模式
大数据正催生新的营销手段。随着客户需求的差异性逐渐增加,如何在以规模取胜的传统营销理念基础上,精准定位不同客户的消费行为,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商业银行营销活动的重心。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据挖掘技术进一步成熟,定量管理成为提高营销水平的必要手段。数据挖掘在精准营销的应用主要涉及客户行为细分、交叉销售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构建精准营销体系。
大数据还可以支持更有效的客户流失预警及挽留。据有关数据分析,企业争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大约是保留一个老客户的7倍。商业银行如何保有自己的客户,如何展开客户挽留行动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结算数据的挖掘分析,建立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分析客户流失倾向,以便于在客户流失之前进行预警,并给出量化指标以衡量该客户流失的可能性。通过模型,银行业务人员可根据每个客户流失可能性大小进行客户排序,找出流失倾向较高的客户群体,结合这些客户对应的分群特征,采取相应的客户挽留策略,以进行更加精细的客户保有措施,提高客户挽留的成功率。
(三)打造银行互联网金融结算业务核心竞争力
面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丰富电子支付产品,加快手机支付、电话支付、在线分期付款等产品的创新实践,提升客户体验。二是将现有标准化的支付产品向两端进行功能延伸,为垂直行业提供个性化的电子支付解决方案。三是拓展与电子商务市场的合作,直接介入电子交易支付链,为其提供账户管理、支付、资金结算、资金监管、信用担保等服务,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和业务优势互补,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四是发挥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传统优势,创新 “结算+融资”新产品,为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应链金融服务。五是可以充分利用央行最新推出的“第二代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俗称“超级网银”),通过“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为客户提供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归集的一站式网上支付管理新平台。
篇8
1.教育经费投入较低,与学生规模不适应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仅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发展水平。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其投入力度与学生规模日益扩大的速度是不相适应的。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在逐渐扩大,然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这不仅满足不了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给学校增加了负担,也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2.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直接导致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如今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技能型人才却严重紧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虽然中央政府以及各个省级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3.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综合素质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教学质量水平。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学环境、自身管理,还是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都存在欠缺,整体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其办学体制改革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有效改变现状,提高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水平。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必须从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转换办学格局,改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散乱的现状;其次,要将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加强教育各部门的组织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途径;再次,是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行校企合作,走产教结合之路;最后,是加大专业设置的调整力度并培养特色专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提高认识,加大重视程度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创新办学思路,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身认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其发展。
3.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
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因此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如果仅仅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进行多方投资,拓宽教育投资渠道。为此,可以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以加大投资力度,使学校有能力配备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教学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有力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建立一些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进而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率。
4.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整体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一个优秀的师资团队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良将手下无弱兵,描述的正是这种情况。因此必须重视师资力量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扩大师资队伍,根据专业特点为学生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逐渐优化师资队伍,从而确保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则不能疏忽对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多安排一些学习交流活动,加强教师教学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提高整体师资力量的教学水平。
5.强化舆论宣传力度
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舆论宣传对社会大众的行为有着导向作用,可以通过转变人们的观念进而使人们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及教育事业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大力营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并对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对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以及创业人才的典型事迹等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
6.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有效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促进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结构课程体系为主,教学内容则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与实际的结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抓住关键,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应用与实际角度出发,由课程专家根据专业工作描述编制具体教学设计方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此外,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步伐,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认清发展现状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成功转型的一个基本条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一直有所进步,但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创新办学思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投资力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其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冒莹春.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之发展与改革[J].华章,2014,(15):102-117.
篇9
1.市场细分不够,没有形成较为鲜明的市场定位。一些商业银行市场定位还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对潜在的客户也缺少研究.致使目前许多业务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
2.业务创新带盲目性, 金融 产品存在趋同现象。由于对市场缺乏 科学 的预测、详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业务创新具有盲目市场跟进色彩,新产品有的不能很好满足客户需求,有的由于无规模不能带来效益,造成业务创新产品缺乏生命力。
3.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特色服务不突出。虽然目前各家市场商业银行广泛强调提高服务质量。但是服务的概念比较陕隘,有的只限于改进窗口服务、厅堂服务等,经营理念还比较落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不能贯彻到产品、管理、服务、人员等各个方面。
4.信息技术落后,制约了产品开发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商业银行有效实施经营管理策略的保障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对科技投入不够,信息技术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讲显得落后。
5.银行之间合作不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每年举行的一次 论坛 ,主要目的还是沟通和交流,对彼此间的业务合作探索不够,主要业务合作还只限于异地结算等方面,其他一些业务领域基本上还没有涉及。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 发展 策略
篇10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应链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如果供应链比较稳定,处于供应链中的企业就会只与供应链中的企业发生交易行为,而不会与供应链以外的企业发生交易行为。供应链越稳定,说明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能够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之间的现金流相对比较确定。在供应链金融中,通过企业之间的交易能够产生现金流,这些现金流就是还款的来源,所以供应链越稳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就越低。而供应链的稳定性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分别包括中小型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间、交易的履行情况、交易的频次。比如,有两条供应链,一条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间为5年,每年能够发生12次的交易行为,且每次交易双方都能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另一条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时间为3年,交易频次为6次/年,双方在履约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前一条供应链的稳定性就高于后一条供应链。
(二)行业发展情况
影响行业发展状况的因素有四个:第一,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第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第三,产业相关政策;最后,行业的经济周期。各大商业银行在判断行业的发展状况时,会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对供应链的发展情况做出预测。通过掌握供应链的发展情况,有利于银行正确的评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的发展与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行业发展得好,企业就会发展得比较好。因此,行业发展状况会影响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如果一个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偏低,行业内企业间也会缺乏竞争力,国家也不会对此行业进行扶持。对商业银行而言,这样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不是很乐观,所以其供应链在发展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中断的情况,供应链的信用风险会偏高。
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一)申请人资质
申请人资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企业素质。对企业素质进行评估时,需要将企业的技术、管理、职工三方面的素质作为评估指标,企业要拥有较强的技术素质,才能够为其发展奠定基础。而管理素质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职工素质则能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第二,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从通过三个指标来判断,一是销售利润率;二是资产收益率;三是权益收益率。第三,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可通过三个指标来判断,一是负债比率;二是负债权益比;三是权益乘数。第四,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同样是通过三个指标来评估的,一是销售收入增长率;二是利润增长率;三是股利增长率。
(二)交易对手资质
在对交易对手的资质进行分析时,主要是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级别、行业状况、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信用级别的判断可通过三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即授信审批通过率、历史违约率、信用额度等。交易对手的信用级别越高,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就越小。通过对交易对手所在行业进行评估,能够判断出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和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对企业的还款违约概率作出判断。对交易对手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判断的指标与上述申请人资质对应项的指标相同。
(三)融资项的资产
状况一般情况下,融资项的资产状况在审核时,可通过质押物和应收账款的特征来判断。首先,质押物的特征。对质押物的特征判断,可通过四个指标来完成,分别是质押物的流动性、完好程度、货权风险和价格波动情况。后两项指标会影响质押物的安全性,前两者则会影响其市场价格。其次,应收账款的特征。这是影响企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其周期率决定着企业回收款项的速度,能够用于对企业的收款工作进行检验,也能够作为商业银行评估中小企业风险的重要指标。所以,只有全面掌握融资项的资产状况,才能对其信用度有更可靠的掌控。
(四)供应链的运营状况
对供应链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交易时间和频度。交易时间是供应链中的企业在金融方面发生交易行为的年限;交易频度则是供应链中企业在每年中的交易次数。通过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估。第二,行业状况。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可从两项指标入手,一是行业的增长率,主要是指行业的盈利情况;二是行业所处的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第三,履约情况。供应链中的企业会与其他企业产生交易行为,而在交易过程中就会涉及企业的履约情况。银行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可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是否要对企业放贷,尽可能的规避放贷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时,需要对四个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商业银行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判断。只有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构建合理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银行才能判断是否应该对中小企业放贷。
参考文献:
篇11
0引言
本文对人才培养的研究,采取实地调研及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研地点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义乌和上海两地,访谈对象选取该行业不同类型和职能的机构与单位,访谈内容根据各机构的类型有所侧重,但都围绕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同时也对人才需求状况做一定了解。对访谈结果的分析,侧重人才培养模式、各模式的特点、培养内容及优劣比较等,为以后学者们探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访谈设计
为对跨境电商行业有大致了解,作者首先对该行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希望了解该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的供需情况,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培养情况,特别是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等。
2015年11月,作者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前沿地区义乌和上海两地的跨境电商企业、政府机构、跨境电商培训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访谈。作者选取不同类型的调研对象,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被调研单位的性质及概况、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等情况。访谈提纲的设计,从不同的单位机构、不同的被访谈者的视角,了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跨境电商人才供求与培养状况。针对不同的单位及机构访谈内容侧重有所不同,问题也更有针对性。如针对跨境电商企业HR和主管的访谈主要侧重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等方面;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机构,主要侧重学员情况、培训课程、学员发展等方面。
2访谈实施
作者对义乌、上海两地的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组织机构进行了调研与访谈,访谈对象涵盖了高校(义乌工商职业学院,访谈4人)、跨境电商企业(“义乌购”跨境电商平台,访谈4人;上海深蓝亿康科技有限公司,访谈3人)、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学校(吉茂科技有限公司,访谈2人)、政府机构(义乌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访谈1人)、政府资助的孵化中心(“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访谈1人)。每个机构与单位选择经理、主管、HR或主任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对该行业或单位情况十分了解,较有代表性。
3访谈结果及分析
经过对代表机构的调研,了解了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各代表机构培养特色,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
培训内容:产品、开发、建店、运营、营销和平台操作技能及规则等由表1可看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支持与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培养机构类型多样,且培养特色各有侧重,满足了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多元需求。
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主要有5种:高校、创业孵化中心、跨境电商企业内部培训、政府政策扶持及补贴培养、社会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各方式途径各有利弊且培训侧重点不同,详见表2。
只针对平台卖家和跨境电商销售团队整体来看,各培养模式间对人才的培养互相协作,互为补充,都存在着培养内容都与工作实际密切相关,注重实操,注重平台的特点。
篇12
一、智能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智能物流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其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美国物流公司Catepillar就具体的物流运送进行了仿真软件设计,其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对不同的仓库、运输以及客户相关服务进行评判,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良好运输,减少成本。 Fisher作为自动控制阀门的专业生产厂商,其在公司内运用了相关的软件,使得其销售额提升了65%,运货量提升了44%,周转率甚至达到了25%。日本一直关注集成物流的仿真设计,因此其相关的研发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国内智能物流的具体发展情r
物流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但是我国的物流行业因为受自身的经济体制影响,其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相关的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受现今技术水平因素的限制以及企业对物流行业的错误认识影响,我国的智能物流行业发展还相对落后,因此物流行业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整体规模还受到限制。在现今时代,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降低相关的投入成本,增加相关产出,相关企业逐步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作用,并提升了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从整体来进行观测,RFID 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今的物流公司已经逐步加大对物流的重视度。此外,尽管我国的信息平台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而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相关平台建设,山东省、浙江省更为普遍。
三、兰州市未来物流智能化发展探析
兰州市未来智能物流从发展方面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配置,完善物流过程,降低整个过程所带来的资本的耗费;同时不断强化物流过程管理,促进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在智能物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链接也是愈发密切和复杂,对之管理的难度也愈发加大。
由于现今兰州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还相对低下,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推动物流的现代化建设,实现稳步前进。此外,物流行业也应当针对有效信息加以合理调用与适配,从而降低物流的相关成本。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整个行业会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兰州市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其相关的管理及调度也会复杂,其优化配置水平会不断提高,对资源的管理以及整体调度也会更难。因此要实现行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提升产业的智能信息化水平。
四、兰州市智能物流发展的初步策略
当前的兰州市智能物流的发展应用手段较为单一,诸如传感技术、蓝牙技术以及更多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彻底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如果能够将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中,那么企业不管是在采购、生产抑或销售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这对智能物流发展来说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物联网是智能物流在发展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智能物流实现跨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推动,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商品物流信息。更进一步来说,这不仅仅是智能物流系统的发展,更是新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体来说,兰州市的物流行业还处于发展状态,要实现工业4.0背景下的物流智能发展,就需要不断整合资源,不断进行合理配置。现今我国各部门企业只是单纯追求高科技,而没有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它对兰州市的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效果较差。因此,在工业4.0条件下,要实现兰州市物流行业的智能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实现相关管理。
篇13
2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统计年鉴,时间区间为2003-2012年,地区区间为31个省市。实证研究中数据变量主要有:金融发展指标,以历年各地区存贷款余额除以人口数表示,间记FIR;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如下三个,消费指标,以最终消费支出表示,简记CON;投资指标,以资本形成总额表示,简记INV;进出口发展指标,以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表示,简记EXP。另外为使数据反映真实的财富变动关系,对数据进行了价格指数调整。在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均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在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方面,为了体现各省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保证海南省存在相邻单位,空间权重矩阵以各省之间中心距离为基准进行构建。
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1空间相关性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整体空间相关状况进行分析,利用GeoDa软件对我国银行业发展指标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出2003至2012年银行业发展状况的Moran’I指数,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省域银行发展状况指数均为正,这表明我国银行的发展并不完全呈随机状态,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现象,展现出强烈的空间集聚性。从Moran’I指数的变动趋势上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空间集聚性在整体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存在轻微的趋势变动,从2003年到2009年银行业空间集聚性略微增强,2009年之后略微减小,此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我国银行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并且银行业较发达的地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对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微弱的阻碍作用,进而导致我国银行业空间发展趋势存在轻微变动。
2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二元空间相关性研究。选定银行业发展指标和经济增长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出二元Moran’I指数,结果见表1。由表中看出,近十年来我国银行业与经济发展的二元空间相关指数均为正,结果显示出我国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正相关的趋势,银行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二元空间集聚性,即银行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其邻近的省市经济通常比较发达,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对本地区的银行业有促进作用。
4经济增长对银行业的影响
前文阐述了我国银行业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关系,结论证实我国银行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与经济增长具有二元空间相关关系,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未能考虑空间交互效应,从而导致模型的设定与估计存在误差,因此从理论上讲可以考虑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来反映经济增长结构对银行业影响进行研究。
根据Elhorst的空间计量经济理论框架,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和检验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应包含哪种固定效应及选择怎样的空间面板结构。为选择最适合的模型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四重检验,根据检验结论,最终选择时间和空间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并且具有随机效应,模型形式如下,
模型是基于Elhorst在2010编写Matlab程序(可参考其网站)进行估计的,估计结果见表2。从表中看出银行业发展的空间滞后项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为0.2830,且在1%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这说明我国银行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银行业的发展不仅受到本地区经济的影响,还受到邻近地区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从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这三个变量系数检验概率水平上看出,我国经济增长对银行业的发展的引致效应非常显著。消费对本地区银行业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而相邻省域单元消费的增长对本地银行业的发展具有负的溢出影响;投资对本地区银行业发展具有负向影响,相邻省域单元投资的增长对本地银行业的发展的溢出影响为正。这表明我国各省之间银行业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竞争性仍然较强,存在某种程度的此消彼长关系,另外从消费对银行业促进作用上看,我国的消费需求未达到现今经济发展水平的饱和点,仍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净出口对本地区经济具有正向影响,但相邻地区进出口的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溢出影响并不显著。
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解能够得到各影响变量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通过对其分析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我国经济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空间影响及其贡献度,见表3。从表中看出,消费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存在显著为正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但要小于直接效应,也就是说我国消费的增长对银行业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强于通过空间交互作用带来的阻碍影响,其结果是消费对银行业发展总影响效应显著为正。投资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两者相抵后使总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示投资并未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的发展带来影响。进出口水平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直接效应为正,空间溢出效应也为正却不显著,其对银行业发展的总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从总效应的大小上看,在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最大,进出口水平影响次之,投资的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
对比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系数与直接效应可看出,两者系数估计值方向及显著性水平均相似,但两者之间仍存在不同,其原因是存在反馈效应,反馈效应是某一解释变量通过影响邻近区域的解释变量再反过来影响本地区的解释变量形成的,是空间滞后变量和空间被解释变量的交互作用形成的综合效应。我国经济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反馈效应是指本地的经济增长对邻近地区的银行发展影响后,邻近地区银行业又反过来对本地的银行法发展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比表6和表7,消费的直接效应0.9125比空间杜宾模型中的消费的系数0.9560估计小0.0435,具体而言就是,本地区消费的增长作用于邻近地区的银行业后,邻近地区银行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对本地区的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为-0.0435,为负反馈效应,其占直接效应的比例为-4.77%。另外可得出,投资对银行业发展的反馈效应为0.0095,占其对银行业发展的直接效应的比例为-4.15%,进出口水平对银行业发展的反馈效应为0.0105,占直接效应的4.37%。可以看出这些反馈效应都很小,这与经济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传导影响效应逐渐衰减是密切相关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模型构建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