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衔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衔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衔接

篇1

第二种:为了不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正常进度,在高一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加班加点,每周多上三课时英语。但这样做,也有不利因素:①不利于差生的学习。

需要补缺的差生,原来初中知识就未消化掉,现在如果新课、旧课一齐上,则负担更重,一旦“撑坏了胃口”,他们就“什么也不想吃”了。②造成学科之间的矛盾。由于多占课时,其他学科老师有意见,给全年级组的协调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结果收效甚微。

第三种: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以“分散穿插”的方法,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课文几方面补缺。一方面,按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既能使优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咬劲”,有充实感;又能使差生对新课文中体现的语言基础知识有个认知过程,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课后努把力,尽快达到班级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结合高一新课教学,用“分散穿插”法系统复习初中六本书中的相关知识。

我们认为,第三种办法既可以克服第一、二两种办法的不利因素,又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提高每分钟的效率,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采用了第三种办法。

二、我们在研究和实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的设想和具体做法:

在单词读音和拼写方面,根据音标和读音规则认读和拼写单词,提高复习旧词带动学习新词的自学能力。

篇2

线上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教学进度,指导

本学科教师做好线下线上教学的衔接工作,包括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衔接等。

2.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原,并对其进行精选,形成线上教

学精品资料库,并提供给本学科教师使用,以便学生结合

实际选择性回看,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温故

知新。

3.提炼线上教学、线上教研的工作经验,并将这些经验

与本县区教师分享。在线下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导本县区

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工作经验,以便教师、学生能从统

上教学顺利地过渡到线下教学。

学校管理方面

4.对本校的线上教学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以准确

把握线上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线.上教学存在的

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师生解决问题,

巩固和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5.结合各学科税上教学的进度和各单元的教学效果,调

整线下教学计划,做好线下教学计划与线上教学计划的有

效衔接,线下教学内容、方法与线上教学的衔接。

6.做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对中考复习的

焦虑。加强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不过度增加

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升教学效果。

7.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准确了解未

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情况,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

准确了解线上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补助

措施。

8.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开展线下线上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总结线上教研的经验并将其融入线下教研活动,建构形式

灵活、内容丰富的学科教研活动。

教师教学方面

9.对本学科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悉心小结,对线上教学中

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完善,为不适应线上学习的学生设计针

对性的补助措施。

10.结合学情和时间分配,调整好线下教学计划,线下

计划与线上计划进行有效对接的同时,要确保线下计划的

科学性与有效性。九年级的教师,更要结合线上教学实际

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好复习计划。

11.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

出时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12.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

常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

快适应线下学习。

13.做好各类资源的有效统整,使之成为资源库,并将

其提供给班级学生,助力学生的线下学习。

家长方面

14.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尽

快与线下学习对接。

15.引导孩子减少对电脑、手机以及电视等电子产品的

依赖。

16.在线下学习的起始几周,要充分关注孩子在校的学

篇3

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来入手,通过钠与氯气、铜与氢气等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明白,原来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中,进而将两个概念进行有效结合,引入对新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其次再用电子转移的知识点和化合价的升降等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概念的学习。这样的化学概念教学手段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现了初髙中化学概念的有效衔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髙。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辅之以髙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进行转变,切实发挥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师需要对初高中化学概念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以便于及时进行有效衔接。同样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也需要建立较为系统的初髙中化学概念库,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化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初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较为基础、直观,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记忆能力,只要记忆较为深刻就能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而高中化学概念理论性较强且较为复杂,单凭记忆难以理解重难点知识点,如果还用同样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学习髙中化学概念知识,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进行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有机联想、归纳和总结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合理高效的化学概念知识库,对初中化学概念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类,以便于后续高中化学概念的有效学习。同时将高中化学新学习的概念知识不断增加到化学概念知识库里相对应的位置,丰富化学概念库,有助干后面化学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的巩固。比如很多学生对还原被氧化、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被还原等概念混淆不清,构建了合理有效的化学概念库之后,就可以对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较为透彻地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本质结论,加深理解,其次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査阅课外资料、交流等积累和概念知识联系较为密切的实例,增加对概念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较为直观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实现理性认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承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新课程背景下初髙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衔接不仅是初髙中化学概念知识的衔接,还是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衔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全面把控,合理渗透,有效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有效促进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

篇4

Keywords: phonetic teaching; Vocabular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06-01

1.新课程下中学英语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的现状

《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其中掌握语音、词汇、语法是基础,是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音标的学习比较枯燥,感觉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并且在中考中取消了音标辨音的题型,使得老师们和学生们越来越忽略语音的教学和学习。很多学生在老师教的时候是会的,下去自己也不会主动再去学习,自己读起来就都不会了。还有的学生直接用汉字标注单词的发音,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有学生把"Thank you very much"标注成"三块肉喂你妈吃"。还有些学生可以孤立地会读一些音标,但是并不会真正地运用到单词的拼读上。词汇的学习同样也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学习,很多学生把背单词看成是一种负担,并且并不能根据音标去记忆单词。那么怎样用音标的学习促进词汇的学习呢?

2.新课标下加强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加强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掌握语音、词汇、语法是基础,是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2.2 语音教学可以促进词汇记忆,词汇教学也可以巩固语音教学,同时也有助于听力和阅读的学习。语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读音,有助于单词的记忆。词汇教学在不断的记忆中也在巩固语音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更游刃有余。学生学不会语音,就会不会读,不会读,就会在单词记忆上要么遭遇挫折,要么事倍功半,陷入痛苦的学习中,从而全面地影响听说读写的学习。

2.3 加强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国古代就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是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会学习才是学生一辈子的财富。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语音知识后,就可以自主地可以根据字典去学习新的词汇知识,有了更扎实的词汇知识,就可以阅读更多有趣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增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真正自主地去学习英语。

3.对于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衔接的尝试

3.1 利用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的一些相似性简化音标的教学。有些学生会借助汉字去标注单词的发音,这样事实上不但发音不准,并且每个单词都要标注,单词的发音也没有办法记忆。其实教师可以通过汉语拼音这个已掌握的母语的一些发音规则去让学生去体会英语语音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一个音节就像拼音里一个汉字的拼音,每个音节里一定会有元音,大部分时候是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的,并且英语当中辅音的作用大体和拼音当中声母的作用一致,元音又大体和韵母一致,学生明白了这些有如梦初醒的感觉,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拼音体验去尝试拼读单词。并且在48个音标中的28个辅音音标和20个元音音标也有很多与汉语拼音中的一些声母和韵母很有相似之处。音标中的[b] [d] [g] [h] [k] [p] [s] [t]与声母b, d, g, h, k, p, s, t 的发音相似,双元音中的[ai] [ei] [au]与拼音中的ai, ei, ao也有相似之处,要利用这些相似处起到正迁移的作用,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就可以掌握这些发音。

3.2 改变词汇教学的传统方式,把语音教学与词汇教学衔接起来。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教师在教授单词的时候,基本上从老教师那里学来的方法,都是在开始新单元的教学以前,在周五的时候教授下一个单元的全部单词,通常都是带读单词到读会为止,并且在讲授单词的时候,就会把相关单词的知识点全部讲解掉。后来实验发现这样的话,学生就需要枯燥地记忆整个单元的单词和知识点,很枯燥,都是一些独立的符号,没有相关的学习内容。现在教师在讲解单词的时候会把一个单元的单词分解到每个课时里去讲解,这样每节课的内容都不会多。并且不再带读单词,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读单词,因为没有教过,鼓励他们去尝试,大家都跃跃欲试,也不会害怕读错,这样让学生体验音标拼读的过程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并且在讲授单词的同时,不仅教授的是音标的发音,而是讲授字母组合常见的发音规则。比如在讲授人教新课标2013版八下教科书第一单元单词第一个单词matter时,会讲授字母a发音为[?]这个规则,就会让学生头脑风暴一些同样规则的单词,让学生自己领会发音规则,还会例举一些八上的重点单词,如activity, paragliding, program, magazine, than . 一般就是5个单词,同时会给出5个下一册的单词比如pattern, lantern, stamp, act, absent,这样让学生体验拼读新单词的乐趣,也可以拓展下一册的单词。就这样每个单元一些规则,不断的重复一些常见规则。然后新单词在练习本上抄一遍,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训练。发音和记单词都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3.3 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加强英语语音和词汇学习的衔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融语音的"开口"于书面的词汇检测中,即在进行每一项活动中,并不告诉学生要进行词汇的记忆,但是在活动中会去强调要记忆的目标单词。然后在活动进行过后,进行比如单词记忆的后测,比如可以在听学歌曲之后,完成歌词的填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每个单元选取与单元话题相关、难度相当、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短文或者对话,用多媒体的形式,并配以纯正的美式发音的朗读,让学生听并且认真地去模仿。在学生的模仿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示范讲解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连读、弱读、重读、爆破、吞音、升降调等做出必要的讲解,反复示范,多次强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指导学生学习,巩固所学的音标,在无形中记忆词汇。读出有节奏的、美妙的发音时,学生也会满心地欢喜。还可以选择一些诗歌,让学生参加一些朗诵比赛,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因为形式有趣,富有内容,词汇也是无形当中得到了记忆,不需要枯燥地去记忆单词。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谣,还可以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比较经典的英文歌曲,如《我心永恒》、《音乐之声》的主题曲等等,还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流行的、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歌曲作为内容,让学生反复地跟唱,直到学生可以跟着节奏唱出歌曲。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经典电影片段,让学生模仿片段的发音,比如《狮子王》当中就有很多经典片段,然后可以举办配音比赛等形式的学习内容。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都可以有效地达到语音和词汇学习的有效衔接。

4.结语

语音和词汇的学习是初中英语学习中最关键和最基础的内容,但同时也是学习内容中最枯燥的环节,如果能有效地把两部分内容衔接在一起,既可以同时解决两个难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英语语言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并且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随着教育部颁布的“我国从2001年开始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设小学英语”的政策的贯彻和实施,我国各大、中城市,包括农村都开设了英语课,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也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但由于众多原因,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小学各自为政,采用不同英语版本教学,在中学阶段开始统一,这就为中学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中学与小学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同;生源来自不同学校,英语基础有差异;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里,阻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1.衔接问题的发现

1.1 教材衔接问题。经过比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结果发现:

(1)小学英语与中学英语编写思路相同(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两者都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突出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七年级的英语教材作为初一学生入门衔接教材,预备教材从ABC开始教学英语。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照顾从没学过英语的初一新生,同时也兼顾那些小学英语学得很不理想的小学毕业生。

(2)六年级与七年级英语教材没有遵循教材编写循序渐进的原则,它们之间失去了教材编写应采用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相结合的方式,这直接导致小学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脱节。结果,在初一段普遍出现这一现象:英语学得慢的跟不上,英语学得好的快不了。

1.2 教法衔接问题。

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相似。

(1)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但是,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没受到重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很盛行。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活动对书面考试内容没什么帮助。

(2)老师们普遍反映:凡是教材中出现的老师都得教,凡是教材中出现的都得让学生考,因为老师不知道中考出题的时候考什么,也不知道期中、期末的时候将要怎么考。

1.3 学法衔接问题。

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等途径了解到:

(1)中小学生的学法可归纳为四个“多”:多读、多背、多做、多记。课堂上,老师带读单词、语句或课文,学生跟读模仿;老师分析或讲解课文,多数学生忙于记笔记。下课后,学生的口头作业主要是背诵教材对话或短文,笔头作业主要是做练习,少数学生还喜欢整理纠错本或错题集,努力去记词汇和语法。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侧重对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容易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

(2)课前预习英语的情况不理想。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效学习策略还相差甚远。

(3)学习策略方面,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初中生在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很不理想,应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另外,当问及使用词典与拼读音标时,初中生有词典但几乎不使用,初一学生不会拼读音标。

1.4 评价衔接问题。

考试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可归因为: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查替代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

《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评价包括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是,目前教育部还没有出台详细、具体、可供操作的任务大纲,全国上下只好采用单一的书面测试,“重知识、轻能力”这一现象难以避免,这严重削弱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观察与研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

2.1 注意教材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可经常去小学听课,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教学内容的异同处,找准衔接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强或跳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巩固基础,加强薄弱,突出新授”。

2.2 注意教法的衔接。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组织多种教学活动,重视情感激励。适当沿用小学教学方法,采用游戏等直观活动,增加读写训练,逐渐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读、讲、译、记、背的封闭型转向听、说、讲、练、用的实践型和互动型。增加刺激,鼓励参与。降低语言难度,由简到难,一次不可贪多,循序渐进。教会学生记忆单词,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负担,树立自信心。

在了解初一新生英语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真实地道、活泼有趣、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可继续把对话、歌曲、歌谣、游戏和故事等活动引入课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消除学生害羞、胆小、紧张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新生的入门教学。这样既可以维持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习得和学得,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

2.3 注意情感的衔接。

激励学生情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对待学生。老师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不断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2.4 给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初一学生好动,好表现,好胜,所以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心里和生理的需要。在课堂上用少量的时间进行表演或比赛,形式多样,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5 慢节奏启动,循序渐进。

以往的教学中,衔接的初中英语预备课程进行的较快,这在表面上提高了教学进度,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部分学生由于衔接基础不牢固,不能适应初中英语的学习,纷纷掉队,造成班级英语成绩两级分化。开始时应该放慢脚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充分把握好新课标的编排意图,重新规范英语学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6 重视学法的衔接。

重视学习方法,预习,复习并进。小学英语已听说为主,中学后读写要跟上。教学中要重示范,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重情景,重趣味,用猜谜,儿歌,简笔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读写打下基础。

2.7 重视能力培养,再迈新台阶。初中新生有很大的可塑性,结合英语本身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搞好教学衔接的重要环节。

3.通过对中小学英语的研究与观察,今后在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3.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给学生引导、启发,逐步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究、设计。

3.2 继续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及时收集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教学成果。

3.3 定期开展讨论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

3.4 加强学习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篇6

高中所有学科中直观性和趣味性最强的学科之一。化学教学中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依据是与一般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依据相通的,可以借助选择一般教学策略的思路加以实施,从可操作的层面上来说,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对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由于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加上化学学科特色,也随之带来了化学教学策略的复杂多样性。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他们也必须面对一个与初中完全不同的环境,对学校、教材和教师都要有一个适应期,如何在适应期中做好初、高中衔接,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高一学年对整个高中阶段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初中生适应高中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初、高中教与学衔接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分化主要就在这个时期。 在复杂和多样的背后,其一般规律是什么,结合具体应用到初、高中化学教与学衔接问题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本文力图说明的问题。为此,根据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这一方面作了如下研究: 为了探讨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本文从初、高中两个阶段对教学现状 作了调查,发现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一,无论是初中 还是高中,都有一些教师,他们的衔接意识淡薄,教学观念落后。尤其是高中老师,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中往往起点高、步子大,致 使一大批学生一开始就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二,很多高一新生然升入了高中,但是并没有为高中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在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化学学习的适应性影响着他们过渡阶段的学习,甚至是以后的学习,然而很多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是容易将这个问题忽略。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醒初、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的概念,并运用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分析后提出了解决初、高化学过渡时期学生适应性问题的几个学习策略如下: 一、深入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教学中以旧忆新、新旧联系进 行知识衔接。二、在高一这样一个特殊的学年中,面对高一新生这样一个在生理和心理上迅速发育的特殊群体,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策略,才有可能有效避免学生的分化。三、根据 化学学科特点,进行学科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

为了提醒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的概念,并运用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分析后提出了解决初、高化学过渡时期学生适应性问题的几个学习策略,即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就做好入学初期的准备工作,教师应认真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注重学生各个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且从高一起就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合作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五、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教学,要学会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走到学生的心理,笔者根据以上的措施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对其中一所中学高一学生进行了实验。发现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比较融洽。

篇7

1.立足大纲,注重课本

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很强,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应严格按照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行初中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实质上就起到了衔接的作用。有些教师感觉这是小学学过的知识,可有可无,因而忽略了这一章的教学。其实,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章的教学,使学生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巩固新内容,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地缩短小学、初中数学知识跨度的鸿沟。

2.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衔接

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思维品质要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刻性,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顺势而上。因此,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必须注重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如:小学课程中讲的自然数、整数的概念与初中的整数、有理数、实数等概念的区别,四则运算和一些运算律,简易方程和代数式以及几何中的直线、角、三角形、正方形、轴对称等,这些内容中有的是初中的新内容,也有的是小学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尽量使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使新知识成为旧有知识合乎逻辑的发展。例如,在讲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可先复习小学中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然后过渡到初中的两个正数的大小的比较,最后加上一个“负”号,从而得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的结论。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应循序渐进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及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如果仍旧沿用过去在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充分地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在中小学衔接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开始的时候应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立足于学生能听懂、会做练习题,并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能顺利地同化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同时,教师在选择练习内容、布置作业时,要有适当的计划,坚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对于复杂的、不易掌握的技能,可先把它分化为简单的、局部的问题,在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后,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完整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到高一步步攀登,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刚进入初一的新生,自制力差,随意性、盲目性大,没有稳定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一切知识都要等着老师去“喂”。因此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制订好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会听课、在课后能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学会小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制订好计划

要求学生能制订好计划,这样才能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不能盲目夸大,既要有长远打算(例如学期、学年),又要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要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对一些弄不懂的地方做一些记号,在上课的时候能有所侧重,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课堂。

3.上课是关键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讲。他们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该略,哪些地方该仔细推敲,哪些地方可以一笔带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一字不漏地全抄下来。

4.课后复习很重要

课后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新知识由“懂”到“会”。

5.要独立完成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对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或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向老师、同学请教所获得的东西消化为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6.要认真做好课后小节

课后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达到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根据,参照课堂笔记及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和处理知识的信息,但它却推动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因而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1.重视情感教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光靠教师的努力或光靠学生的勤奋是不够的,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成绩,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对立敌视还是融洽合作,都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重视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用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情地关注和耐心地帮助他们,在生活上体贴关心,课堂上能循循善诱,课后能认真辅导,对学生的进步能及时地肯定、鼓励,对学生来说,老师的爱,就意味着老师的了解、关怀、鼓励和期待,因此,激起学生的爱师意向和情感,学生会因爱数学老师而更乐意地听数学教师的教学和上数学课。若把一些学生当作班级中的负担、考试的累赘,冷淡甚至于歧视他们,这不仅有违师德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这将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他们将会责怨老师,厌恶老师所教的数学课,只能造成他们愈加不喜欢数学的后果。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能否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自觉地去钻研,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学生,常常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多方联想,甚至于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反之,则学生学习精力分散,懒于思考,死记硬背,甚至于一事无成。实践证明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的迅速而又牢固。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篇8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小学英语教育和初中英语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升入初一后,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产生不适应,从而引起对学习英语兴趣的下降,学习成绩滑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困惑。这就给我们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方面的衔接?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难题,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衔接问题存在的背景

中小学生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心理差异: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强,形象思维好,胆大不怕出错,加上刚接触的英语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习英语兴趣很高。但进入中学后,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他们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难度增加,功课的增多,并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慢慢消退,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的效率。

中小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习过程,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英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外界影响小,较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英语不再感到好奇新鲜了,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不如小学生那么强烈。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好,重感情,对英语活动能积极主动参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消极情感也同时出现,害怕、羞涩、沮丧,又由于面临中考的压力,家长和老师的重托,心理负担和压力比小学生大得多,他们的担心太多,怕顾此失彼,这样的心理反而阻碍了他们参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衔接问题的难点分析

长期以来,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相互脱节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的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脱节

小学英语教材比较简单,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活动,讲课速度慢,课堂容量少,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能听懂简单的小故事,侧重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学生可通过感知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中学英语教材容量大,每册书12个单元,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远比小学的量大、难度大。老师上课的节奏快,要求高,除了听,说还要求读、写四种能力综合发展。

2.教学内容脱节

教学内容的脱节一方面体现为教学内容的重复。例如,大多数初一教材中出现的单词,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学过。另一方面体现在跨度上。小学英语教学比较重视句型操练及机械模仿;而中学英语教学的句型多而复杂,语法知识繁多,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和理解,所以会令许多初一新生在学习英语时感觉负担重、压力大。

3. 教学方法脱节

由于小学内容相对来讲要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玩边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乐于模仿,敢于开口,有较强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步入了初中后,这种趣味性正逐步逐步地消失,从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趣味性朝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

4. 学习方法脱节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采用直观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即可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语言材料外,还必须理解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学就会互相脱离。

5. 学习技能脱节

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依赖教师。他们的学习技能基本上只是机械模仿,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进入初中后,学习技能开始从机械模仿转换为有意义的操练和在真实情景中的交流,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三、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因此,如何使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过渡是防止两极分化、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它也是我们当下必须解决的难题。

1、中小学教师都必须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是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英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也不能将完成小学阶段教学任务作为英语教学工作的终点,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英语学习阶段和过程。而初中老师不要只把教学目标放在中考上,为中考而中考教学。应该了解和分析好衔接教材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搞好衔接教材的过渡。在初一的预备篇,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字母、语音、语法的深入训练。同时,更应该注重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欣然接受知识,并为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减负。

篇9

1.教材的差异。首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方法多联系实际,更能学生引起学生兴趣,且题型简单,较好掌握;高中数学抽象难懂,不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技巧要求高,而且,还注重理论的灵活运用,较初中相比增加了不少难度。另外,高中的数学内容较初中跨度很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再在加上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都大大降低了,而高中在高考的压力下,对学生的要求不降反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反而加大了。

2.教法的差异。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不能够对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作用引起重视,一方面,片面地将学生当成了数学知识的“灌输对象”,从而忽略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师生之间的默契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教师难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而高中的学业繁重,老师也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使学生从一个只用围着老师团团转,死记硬背些公式、技巧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快速成长成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着极强自学能力的好学生,不可不谓之强人所难。

3.心理的差异。正如前文所讲,初中时学生只需不多的聪明和努力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高中的实际却是,学生很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这种心理差异轻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话就大大不妙了。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心理发育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叛逆性较强,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或善意的批评建议都会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再加上中学生对外界新兴事物的探知欲望强的特点,使他们容易将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之外的事物上。

二、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主要措施

1.实行人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首先明确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的差异,明确高中数学的要求,增加紧迫感,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在这基础上,还要建立好学生的信心,培养数学的学习的兴趣,因为高中数学学习抽象、枯燥特点,更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因为没有兴趣就不重视数学,要知难而上,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数学。其次,明确班级的数学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有针对的教学。最后, 还结合初高中的数学实际情况,认真比较初高中的教学要求,立足于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做好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尽快融入到高中的学习中来。

2.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实现效率最大化。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较初中的多,又因为高考的原因,需要更多地复习时间,这样为数不多的课堂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节的四十五分钟。(1)重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兴趣。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水平,吸引学生兴趣的能力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老师应鼓励学生,学生学不好数学时,不要责怪学生,应多从自身找毛病。深入学生内部,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多帮助鼓励后进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步。(2)多多收集学生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先进带后进,这样也有利于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问题等。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以结合实际明确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3.加强初中数学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的有效沟通。(1)相互深入课堂,探讨教学方法。可开展初、高中数学课堂交叉观摩调研活动,使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师能够亲身体会不同阶段的数学课堂,发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契机。同时,通过广泛的观摩学习和互探讨,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建立起直观的了解,从而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学生现状的衔接教育方法。(2)认真钻研教材,在一些知识理解、传授上做好衔接,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够不至于无所适从。教材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能够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大量而科学的引证材料和练习用题。并且,教师通过教材中章节设置进行教学,能够实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剖析数学知识,便于安排教学进度,继而更好地衔接教育。

篇10

1.教学目标和教材不同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体现着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以初中阶段知识为基础,但是思维要求远非初中阶段可比。在教材方面,初中化学教材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内容通俗易懂,课程难度小,主要介绍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简单的化学性质、反应和现象;而高中化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难度较大。近年,初、高中化学教材均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相比之下,初中化学难度降低的幅度较大,而高中化学难度一直难以下降,甚至还增加了许多原大学无机化学及物理化学教材中的内容,无形之中加大了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之间的差距。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简单了解了化学的整体面貌,但是真正系统全面地学习化学,是在高中阶段。初高中教材存在不少知识点重复、交叉、衔接不自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1 有些内容初中教材中已经出现过,但高中教材进行了加深和完善,或者以另外的理论和思维进行了描述。如初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是狭义地建立在得氧失氧基础上,而高中则从本质上进行了阐述,即电子得失或偏转,并可以利用电子得失衍生出一些新的解题方法。又比如在计算方面,初中较多的采用质量,而高中较多采用物质的量。

1.2 原高中教材没有,但在现今选修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比如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个部分内容大多为原大学教材内容。

1.3 现初中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高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差距就越来越大,这也给高中教学增加了难度。

2.教师教学方式差异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的学习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而且学生刚接触化学,上课内容相对较少,也较多地采用直接的讲解,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师生均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练习,从而做到耳熟能详。而高中教材内涵丰富,难度也较大,教学进度快,又加上各老师教学风格的差异,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对化学这门课程较难接受。另外,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学不同时有初中和高中,这也导致有相当部分的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目前的教学,而忽视学生在知识上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有的学校只有高中部,高中老师又不了解初中的教学情况,不了解学生已经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3.学生情况

3.1 学生心理:初中学生思维形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己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思维的辨证性、批判性和独立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心理的变化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相隔短短的两个月,他们就由初三升入高一进行学习,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成为一名高中学生,但是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他们更接近于初中生的水平。另外,当今社会存在的"新读书无用论"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学生,高一开始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如果不是学生自愿上学的话,学生的学习状态势必会受到很大影响。

3.2 学习方法:大部分初中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所讲过一些固定的学习模式,习惯于被动获取知识,较多地以记忆和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而较少主动分析理解,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而高中学习无论是知识难易程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着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归纳、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高一新生多数习惯于采用过去的学习方式,当发现过去的学习方式效果不佳的时候,便很容易动摇学习的信心。

3.3 学习状态:初中学生在中考后整个身心都松弛了下来,在假期中学生一般不会去重温化学,导致知识遗忘较多,并且在刚进入高一时,不少学生仍沉浸在暑假的玩乐之中,没有紧迫感,等到发现学习落下的时候,再补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及时地互相适应,提高教学质量。

3.3.1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衔接意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前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许多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往往把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没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如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许多教师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背上,使得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兴趣可言的事,变成了单纯的为考试而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首先,化学课程要从"面向尖子生的化学"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另外,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地将高中的简单的知识进行渗透;在高一尤其是高一初期,课堂中应适时地对初中知识进行回顾。如当讲到甲烷时,我会给学生提到以后高中会学到更多有机化学的知识,乙烷丙烷丁烷等。

3.3.2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的放矢。首先,高中教师要对高一新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其次,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必要时还可请高年级学生谈化学学习的体会。在高一前半段,应该有意识地控制教学节奏和难度,由慢至快,由易到难,给予学生充分的适应期。自然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是依赖物质的,它遵循着自然界的普适规律,如质量守恒、以强制弱,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普遍性去观察、认识、解决化学问题,把化学解题思维融入以普适规律为基础的化学学习之中。利用这些思维不仅可以减轻学习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不可忽视实验教学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我国化学家傅鹰有一句话"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实验是化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也较易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在学习氯化氢气体制备的时候,可以联系初中氧气的制备相关知识。

3.3.3 研究学生,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注意力更集中,自觉性更强,逻辑思维能力也更强。因此,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课前就已在头脑中形成刺激,做到带着问题听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高中生比初中生有更强的自尊心及成功欲望,所以在教学中,不宜轻易否决学生的意见,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4.在学习习惯培养上,要加强指导和帮助

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好的习惯确是很难养成。高一化学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从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逐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主动预习,积极讨论提问,认真思考,自主归纳总结。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最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学会迁移、演绎的方法,才能在新情境下分析并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常见物质溶解性的时候,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找出规律以适应自身的记忆方法。

5.结语

衔接教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衔接教学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突破口,开展全方位探索。另外,课堂教学还应该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教学链。衔接教学中各方面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实践中重视内在联系,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 秦成翠.安徽省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调查与思考.化学教育[J].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 杨玉麟.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实验报告.化学教育[J].1999,(7,8):52-53,92.

篇11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却骤然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则是小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在许多方面的不适应形成了学习“断层”。因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寻找一条跨越教学断层的途径,实现中小学教学的无缝衔接,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级迈进,使小学生能尽快地适应中学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做好心理状态的衔接

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涉及的是处于两个年龄阶段的同一批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儿童期和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适时地对其进行心理调节,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新环境,进而逐渐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

由于小学毕业考试的突击复习和一个假期的休息,再加上心理上对学习的松懈,必然造成学生对小学所学语文知识的遗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较小学毕业前有了一定的变化,如,表现自我的欲望不如小学阶段强烈,学语文的兴趣逐步下降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因此,教师要试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做好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喜欢上初中的学习环境,继续保持和发展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衔接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坏,是靠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当好“桥梁”,多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不仅让他们“学会”,更要让他们“会学”。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使我们的教学有成功的希望,就必须以学生为本,积极摸索激趣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愿学、乐学、勤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如,在讲授蒲松龄的《狼》时,笔者让学生八人一组研究文本,之后让学生当小老师,串译、讲解课文。讲课的学生在准备阶段全身心投入,将课文及课下注释完全背诵了下来。上课的时候,小老师们各显神通,有的用图画展示故事情节,有的讲故事,有的表演课本剧,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真正地把学生摆到了“学习的主人”的位置上,教学自然收到了极大的成效。

三、加强语文知识的衔接

众所周知,蓝图构想得再好,没有砖瓦不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在严格训练、讲究实效的基础上,教师应着力于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只有切实打好了学生阅读的基础,教师才能在写作训练上加大训练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篇12

Cohesion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HEN Peijuan

(Ruga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Rugao, Jiangsu 226500)

Abstract Use i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education helps to promote employment and accelera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one of the basic English course curriculum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effective convergence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career capa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staff, including the lack of teachers and hardware devices can not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English vague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English teaching convergence, and elabor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vocational English cohesion strategies teaching, inclu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philosophy, adjust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s; English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create locales, update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cohesion

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育的主要目的。英语是中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性课程,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模式及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中职、高职英语教育衔接中的中职英语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1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就一般情况而言,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从“教”方面来看,主要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与硬件设备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例如,部分中职学校明显偏重专业课方面的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投入,而忽视文化基础课程方面的投入,有的学校甚至任意削减英语课时或将英语课程取消,这就会严重影响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进程。

2 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的重要作用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发展的基本要求,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在课程体系设置、响应国家政策制度、学制衔接与教学对象的素质提升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现英语教学衔接是培养职业人才的要求。

3 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对策分析

3.1 转变英语教学理念,调整英语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的要求,则应在考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并同时适当调整英语教学目标。首先,应积极转变将英语作为可有可无的文化课及走过场基础课的观念,充分重视英语教学,在中职学生考试科目中纳入英语课程,以便让学生、教师均能够关注英语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与职业相关的词汇,如“job interview”、“restaurant”、“certificate”、“cookery certificate”、“teacher certificate”及“tourist certificate”等,使学生认识到英语与自身职业发展的相关性,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并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在中职教育阶段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为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优化英语教学内容,改善英语教学方法

优化中职英语的教学内容,并使教学内容能够与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对接是衔接中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积极改善中职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了优化教学内容,首先应合理选择中职英语教材。例如,可以将高教版中职《英语》作为基础授课教材,以该教材中的基础模块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适当调整教学大纲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则可以根据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新《大纲》要求组织编写更合适及保证中高职英语课堂能够有效衔接的教材。为了使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之后可以适应大篇幅语段阅读、大量生词及高难度听力的教学要求,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可适当增加阅读及听力教学的难度,并增加每周的学时。例如,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增加“Have you done a part-time job?”及“Tell me when the pain started”等内容,或者是在课后让学生练习“Homework”:ask one student some questions and try to report,“Her name is…in class.she likes…So she try to get the…certificate ,and want to be a…”在完善教学方法时,应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让中职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或使用讨论、合作、项目及任务等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营造语言环境,更新教学考评方式

为中职学生营造英文语言环境,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英语交际能力,同时能够提前为高职教学中的全英语授课模式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用中文为学生解释难懂的字句,尽量保证课堂用语中英文所占比例可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可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观看英美电影,如《 Gone With The Wind 》、《Waterloo Bridge》等,利用电影教学法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此外,可要求学生利用英文写日记,培养英语写作思维,并习惯于在课堂上用英文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说英语,待学生说完英语后才可纠正语法问题或发音错误问题,以便让学生乐于表达。在教学考评方式方面,应采用与高职院校更为相近的考核方式。结合形成考核评价与终结考核评价两种方式,并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在一起,同时可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与教师评价方式。例如,在对“The Old Town of Li jiang”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朗读比赛,分小组朗读,由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对朗读过程进行打分,并将朗读比赛中的得分计入平时成绩,以便调动中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要求。为了能够使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实现衔接,则应先明确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并根据高职英语的教学特点优化及改革中职英语教学方式,在改革中职英语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13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是复杂多样。但其主要成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

尽管中学化学教学全程贯穿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体现了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但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尤为注重化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定性分析和形象思维,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高中化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既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又为学生今后的分流和高考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在科学化的基础上,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知其所以然”,即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能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高中阶段虽仍为基础化学,但其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远远高于初中阶段。

2、教学内容存在明显的断层和错层

作为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虽然初三时已将化学的整体面貌呈现给学生,但学生到高中才真正系统、全面地接触化学。因此,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知识点重复、交错、衔接不到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1)有些内容初中已有,但高中须进一步加深、完善。这些内容由于在初高中时所涉理论不一致,或者解决思路不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困惑。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氧基础上的,是狭义的概念,而高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阐述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的概念形象易学但不全面科学,适合初中生接受特点,而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接受新的理论观点,需要将不同的观点进行优缺点比较,以理服人。

(2)新课标删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内容,在高中教学却又要用到。如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物质的溶解过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离子的概念、电离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性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等等。

(3)初中老教材中没有、新教材中新出现的内容,如:物质的量、焰色反应、营养素、气体的制备装置的选择等。这也对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还存在新老教材的衔接问题。新教材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高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差距越来越大,也给高中阶段教学增加了难度。

3、教学方法不同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的学习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容量大、难度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且高中教学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又加上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这就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如在化学计算方面,学生对初中学习的质量计算根深蒂固,很难接受物质的量的计算和思维方法。

4、学生学习习惯不同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依赖性较大,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记忆、模仿较多,主动分析、理解较少,往往把课后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

与初中相比,高中学习无论是知识难易程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着质的跨跃。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高一新生多数满足于过去的学习方式,在潜意识里普遍乐观估计高中阶段的学习,对挫折承受力差,情感脆弱,一旦遭遇困难便动摇了学习的信心。所以,一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影响了学习成效,并往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处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建议

针对上述造成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出有些有效的处理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其核心是一定要充分发挥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研上,备课,提高衔接意识

在化学科目上,应适时组织初高中教师相互听课,了解对方课堂教学现状;开展初高中教师座谈,交流教学对策,帮助找出初高中知识点、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衔接点。通过跨学段教师的合作交流,深刻体会到交流在教学衔接工作中的价值。

2、在学科知识层次上,要认真钻研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新老教材的体系和内容。高中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应在初中解决而实际并未完全解决,哪些知识点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教学安排中做相应调整。如初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为:要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而到了高中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条件改为:要有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生成。但反应Na2CO3 + HCl NaCl + NaHCO3无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为什么能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终可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反应朝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又如氧化还原概念、酸碱盐定义等等,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学科知识的完善,在初中、高中、大学并没有一步到位,而是越来越全面和趋向化学科学的本质。

3、在教学方法上,要有的放矢

首先,高中教师要对高一新生化学中考情况认真分析,了解学生中可能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其次,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必要时还可请高年级学生谈化学学习的体会。再次,针对化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培养学生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兴趣,帮他们积极主动地适应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的变化。此外,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在讲授新知识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和区别旧知识,加强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的分析、比较和区别。如在学习“同位素”时复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讲到氯气、氯化氢制备时可让学生回想初中学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的制备,并进行比较、归纳。在高一前半段,还可有意地控制教学节奏和难度,由慢至快,由易到难,给予学生充分的适应期。

4、在学习习惯培养上,要加强指导和帮助

高一化学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习惯,从细节想起,从小事做起,改变其较为机械、死板的学习方法,逐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自觉预习、自主探究、主动提问、做读书笔记、学习小结及问题反思等。课堂上,要通过提问、演示、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最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让学生学会对比、归纳、迁延、演绎的方法,学会在新情境、新条件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可让学生将元素之间的相似性、递变性、差异性、特殊性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碱金属和卤族单质的熔沸点递变性是相反的、钾的密度反常得低可用于钠置换出钾等等。还可以采取一题多变的形式,让学生习惯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