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的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说到设计,E30巧妙的线缆收纳很值得一提。在音箱底部你可以看到这款音箱除了蓝牙还支持AUX与光纤接口连接,再加上电源、LINK OUT超低音信号输出等接口,是不是不敢想像所有线缆连接起来的样子?别怕,这么漂亮的一款音箱怎么能让杂乱的线缆来捣乱?你可以看到音箱下面的支架不仅让音箱站得更牢固,还可以将所有的线缆整齐地卡在里面,简单、美观、实用,设计不就该如此吗?
智能音箱来袭
智能手机、智能家电都渐渐地主导了各自的市场,那么我相信智能音箱的趋势也一定会如此。
遥控器无疑是E30音箱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圆圆的小家伙非常招人喜爱,拿起来沉甸甸的,质感和手感都非常不错。遥控器采用了433MHz的射频技术,经过测试在无遮挡物的情况下20m内操控音响非常灵敏,这对普通房间来说已完全够用了。遥控器的顶部是一个按键,短按、长按可以分别控制静音与睡眠,左右旋动遥控器则可以控制音量。在用蓝牙与E30连接的时候,遥控器还可以通过组合按键来做其他操作,颇有创意。
升级,这是我们在电脑与手机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那么我告诉你音箱也是可以的。在E30音箱的底部你可以看到一个4针插孔,通过这个接口,今后漫步者很有可能在网络上放出软件升级程序,比如增加遥控器的操作功能、调教音箱等。
声音淡雅细腻
E30的声音并不像外形设计那样具有冲击力,清新、自然是给笔者的第一感觉。当看到3个扬声单元排列的时候,以为这款音响的低音会被染得很重,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三频声音分布的非常均匀,高音不尖、低音不沉,没有过分的音染去刻意地讨好听众的耳朵,这种调教与一些发烧级的Hi-Fi音响很像。在中频人声方面E30处理的最为优秀,细腻的声音层次分明,2.2系统给人的空间感的提升也可圈可点。综合来听E30的声音很值得去细细品味,声音的还原度较好,听久了也不会累。这一点E30一定会赢得不少发烧友的好感与肯定,看来高端定位的这一步漫步者做的值得肯定。
漫步者E30音响内部正面照片,图中显示的是丝膜高音单元与中频单元。
篇2
首当其中的当然是电动车带来的变革,这就像当年引擎革命时期发生的一样。现在几乎每家主流汽车公司都会至少有一款纯电动车产品。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再安装一台需要高效燃烧的引擎。这意味着,原本引擎以及配套部件所占据的空间,成为汽车设计师在外形设计方面的巨大创新空间。
除了新能源技术将会对汽车外观设计带来巨大改变之外,汽车互联网化程度的加深,也会为内饰设计带来全新的理念。随着用户在车内操控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例如越来越多的使用触控、语音操作,甚至利用手势控制。车内原本繁多的按钮、开关将会越来越多的被集成为虚拟的电子操作界面,不再占据巨大的物理面积,内饰设计的趋势可能更接近极简主义。但另一方面,内饰设计师可能会更多参与到车载信息系统中的UI界面、交互体验的设计之中。而这需要另一套非常不一样的设计理念。
再进一步,无人驾驶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成熟。谷歌这样的公司希望能够在5年内将无人驾驶技术推向市场。奥迪这样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已经获得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试验行驶牌照。无人驾驶技术一旦成熟,意味着原有的方向盘可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或者在形式上被弱化。而仪表盘将承担起更重要的信息视觉化作用,甚至前挡风玻璃,也会被用作一块视觉信息显示区域。某种程度上,这一系列新技术革命,可以让设计师们几乎随心所欲地设计汽车的外观和内饰了。
篇3
我们在设计科技主题活动时,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活动特点、内容和水平,让学生乐在其中。比如我们2001年春季学期“车”主题的科技活动,整个活动设计了车的发展史、车的科学、车与环境、交通安全、车的创意绘画、车的过去、车模制作和车模竞技等系列活动:
1.收集“车”发展的有关信息。通过广泛阅读书刊,上网浏览等活动,收集关于车的发展史的文字、图片、视频,开展“车”的信息、交流等活动,每人都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2.运动之光――车的发展图片展。各班对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包括报纸杂志上的图片、学生的摄影作品)进行遴选,制成2开的版面若干份,配上简短的说明文字,进行展示。
3.车与人类――车的故事大赛。各班开展车的名人轶事、车的科学等方面的故事赛。
4.车与我――知识竞赛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开展认识交通标志,学习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交通事故的应急措施等活动,加强遵守交通法规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注意骑车安全和行路安全的意识。
5.车的未来――有关车的作品竞赛活动。举行我收集的车模型、我画的车、我摄的车和我设计的车(绘画)展。
6.我最棒――车模竞技活动。举行车模竞技比赛。
系列活动为我校学生营造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活动环境,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车”有新的认识,充分开发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技活动的多元性
小学生都有求新、探奇、喜变、好动的特点,科技活动的多元性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活动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们在设计科技主题活动方案时注意尽量将活动设计成多元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轻松、愉快地受到教育。如2001年秋季学期,我们利用学校栽培的优势,设计了“”科技主题活动,通过观赏、阅读、议论、写作、栽培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的种类、特点、生长过程,同时,受到美、诗文美、写作美的熏陶。具体活动为:
1.搜集有关的诗、词、歌、画等,利用晨会课、班队活动进行交流;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背有关的诗句、名言名句。
2.搜集摘录描写的佳句、佳作,熟读成诵,在班中交流;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说有关的词句。
3.在语文、美术、自然等老师的带领、指导下观赏本校栽培的。
4.围绕“”说话或写好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按年级进行比赛。
5.进行“”有关的栽培试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生活处处有科技,学习科技的目的是回归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相关内容设计成多元性的科技主题活动,既可弥补学科教学的不足,又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注重研究实际问题的习惯。
科技活动的全员性
科技活动的普及与开展,能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个人荣誉感。孩子们在相互交流、切磋中增长才干,获得发展。因此在2005年春季学期开展的“飞架彩虹 超越梦想”――以“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设计,我们就充分考虑活动的全员参与,以促进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全面普及。具体分七大类:
活动一:了解“彩虹”――学习读书活动。各班广泛开展以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搜集关于桥梁的发展、种类、原理等知识,以世界名桥、桥的世界之最、家乡的桥、桥的力学原理等内容展示,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解桥的相关知识。
活动二:畅想“彩虹”――工艺绘画竞赛。把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桥、最美的桥、最想做的桥或最富创造性的桥用工艺绘画展示出来,可以是电脑绘画、布贴画、沙画、水彩画等工艺绘画。
活动三:赞美“彩虹”――诗歌朗诵竞赛。将有关桥的诗歌、散文、故事等通过朗诵、演讲等形式表达出来。
活动四:飞架“彩虹”――桥梁模型制作竞赛。竞赛项目一:让他们自主地去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废品材料、可代用材料来创意设计桥模。竞赛项目二:根据规定的有限材料设计制作桥模,看谁的桥模美观、大方、承重大。
活动五:抒写“彩虹”――作文竞赛。把自己在此次以“桥”为主题的科技节中的收获、趣事、感想写成作文与大家交流、分享并参加学校的科技作文比赛。
活动六:“彩虹”之光――专题网页评比。将此次科技节活动中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精心设计成以桥为主题的专题网页,加入到班级网页当中。
活动七:绚丽的“彩虹”――项目作业的评比活动。将在此次系列活动过程中搜集的文本、图片资料以及在此次科技节活动中的体验、感受等归类整理设计成项目作业。可贴、可画、可写,要求装帧设计美观大方。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科技节有3000多人次参加了相关活动,有学生甚至参加了3~5项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生成活动,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解决问题,从而感受身边的科技及科技对自身的影响。
科技活动的提升性
科技活动以人为本,不仅要认识和体现科技活动的价值,还要确定科技活动的目标,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感受到科技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增强科技的应用意识,培养了他们“活学活用”的科技技能,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科技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设计科技主题活动时,应考虑到将科技活动的开展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并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在设计科技主题活动时,我们一般都会设计一项对学生探索、提高有帮助的科技项目,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
篇4
首先是外观宜简不宜繁,神似重于形似。卡通绘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作品,由于制作程序十分复杂,工作量大,作者没有精力做到每一幅图都精雕细琢、惟妙惟肖。因此,卡通绘画的画风是简洁明快的,更多时候追求的是神采、气韵和意境。卡通角色形象的设计涉及角色的容貌、体型、发型和服装,也包括适当的道具设计。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写实类、写意类、符号类,在技术片中后两者较常用。其中,写意类在动画形象创作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形象就是此类。符号类卡通形象应用也较多,其特点是造型极为抽象化,随意性强,看上去很像一个符号。卡通角色的形象设计需要作者大胆想象、创意与艺术加工,其外观宜简约、灵动、夸张、幽默,以保持卡通的审美趣味。
其次是造型上要与众不同,忌千人一面。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葫芦兄弟》堪称动画经典,值得称道的除了它的创新外,一些人物设计也非常精美。其中,蛇精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大眼睛尖下巴,加上妖娆的身段,其“扮相”的成功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与之相反,七个葫芦娃的形象设计则存在很大不足,虽然七兄弟分别穿着七种颜色的服装,但长相却一模一样,以致识别比较困难。卡通角色的形象设计要力求避免千人一面,须重点突出卡通角色的个性化特征。在这一点上,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七个小矮人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和造型设计使他们形态相近又各不相同。
最后是色彩上要杂而不乱,合理对比与搭配。如白底和黑底上的红色方块,在黑底上红色放射出明亮的暖色,在白底上红色却会显得暗而沉重。再如白底和黑底上的蓝色方块,在黑底上蓝色显得明亮鲜艳,在白底上蓝色则是暗和深度的效果。面对效果如此丰富的色彩世界,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在制片中逐渐学习和掌握。在色彩搭配上,首要的是把握画面整体的基调,其次才是色彩相互关系的配置,它们的方向、亮度、透明或浑浊,它们的比例、质感和韵律关系。卡通角色形象主体颜色应以三种为宜,不宜太多,多了则会花哨,喧宾夺主。举一个例子,笔者曾做过一部关于林蛙养殖技术的片子,因为养殖场在黑龙江畔,所以片中的动画主角设定为小龙人,采用flash进行形象设计,造型走简洁可爱路线。考虑到片中场景多为青山绿水,小龙人便以黄红白为基本颜色,对比较强烈的色彩搭配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动作的设计
卡通角色动作设计是塑造角色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掌握卡通角色的不同性格,展现其特有的动作表现方式,就可以通过充满个性化符号的行为动作,为动画角色注入灵魂,让角色性格魅力由内向外散发出来,而不是仅仅依靠外貌、穿着等外在元素来体现。
首先是要全方位的拟人化。动画世界就是对现实生活理想化的模拟,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所以动画角色的塑造离不开拟人化。事实上,卡通角色的拟人化是从始至终、从里到外无处不在的,首先在外观设计上就有体现了,如动物有人一样的表情神态,穿衣戴帽,能够直立行走等;这也可涵盖植物及非生命角色,比如我们身边的电话、杯子、花盆等物品,这些原本无生命的东西一旦进入卡通角色的世界中,都能以有生命、有思想、会行动、能说话的角色形象出现,设计者还可以为它们添加任何我们喜欢的个性、习惯、动作,这也正是角色创作的魅力所在。
其次是要突出个性化特征。《猫和老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动画片之一,它是唯一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动画片,Tom和Jerry的动画形象已经为人津津乐道。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多集的《猫和老鼠》系列动画几乎都是哑剧,有音效却没有对白,它的成功靠的是情节的曲折与想象的丰富,其中Tom和Jerry的个性化动作设计功不可没。它们的身体如同橡皮糖,可以因剧情的需要产生压扁、拉长等变形状态,通过肢体语言的具象表现很好地塑造了大灰猫的愚笨和小老鼠的可爱,从而增强了动画片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最后是要与真人实景配合互动。技术片是向特定观众传授某项技术的科教片,动画元素的“植入”完全是为了帮助受众理解片中技术难点、活跃沉闷气氛之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实现动画与真人实景的完美结合尤为重要。在拍摄之初,就需要对剧情进行前期策划,以确定卡通角色在哪些环节介入。以前文提到的小龙人为例,开片时,小龙人从江水中一跃而出,悬停在空中,在自我介绍和说明来意后,转身飞奔山林,与之相称的实景拍摄就需要一段江面的特定镜头,然后镜头拉出摇向天空,固定一定时间后再摇向山林。在与真人的配合中,更需要在拍摄时为卡通角色预先留出空位,必要时还需要科技人员与眼前的卡通角色模拟表演。
声音的设计
卡通角色有了较好的形象和动作设计后,一般还需要注入声音的演绎才能真正鲜活起来。笔者认为,在卡通角色声音的设计中,要注意如下两点。
篇5
随着2014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盛大开幕,各大品牌的服装设计师纷纷推出新一季的时尚设计作品,在这一季的服装设计系列作品中,有的以优雅、复古、趣味、未来感的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有的则以实穿技巧为设计重心,有的在新型面料上大下功夫,更有设计师将二维码这种高科技的元素融入到概念设计中,令人清晰的感受到,时尚与科技的跨界时代已经来临。
一、服装材料设计与科技的跨界
世界著名女装设计师迪奥曾说:“面料不仅能表现设计师梦想,同时也能激发设计师思想,而这正是灵感的源泉,我们的许多思想就来源于面料本身。”服装材料设计与科技的联系可谓是最显著的,新型的纤维面料在每一季各大品牌的时装中总是层出不穷。从2005年竹纤维制作的新型商务西服到牛奶纤维的出现到环保再生面料……,科技的发展总能为时尚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
而在中国国际时装周2014春夏会中,日本最大的尖端材料生产商东丽织染首发了一款名为“冰淇纺TM”的环保再生面料,主打超轻薄、高透气、易洗涤、速干抗皱等特性,在著名设计师刘薇的创意下,这种高科技被巧妙地运用在了时尚当中,面料的性能与设计师自然轻盈、如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的“冰”美人的设计概念结合的天衣无缝,获得第17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全新触感的功能面料秉持着绿色、科技生态的革新精神(图一)。
二、服装印花设计与科技的跨界
现代的数码印花为时装工业提供了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与过往的印花面料相比,数码印花面料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其图案本身是数字化的格式,来源更加自由开阔,高科技赋予印花无限的可能性,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数码印花不断出现在各大时装周上,而科技印花不仅是技术上的体现,印花图案的设计也与科技融合在一起。比如中国时装周上二维码印花图案与运动装的结合设计就是科技与印花设计的典型案例。二维码最早起源于日本,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被广泛营运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如产品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信息传递、名片交流、WIFI共同享等。矩阵式二维码又称棋盘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中的乔丹2015/SS流行趋势会上,设计师受到3G、WIFI普及应用的启发,以“蜕变.矩阵代码”作为设计主题,将二维码的有形图标作为设计灵感(图2),矩阵的排列,以及二维码的运用都被充分发挥,在会中结合科技的还有会发光的led材质、可移动的数码提包和巨型二维码连体衣,科技创意给人无限的欣赏空间。
三、总结
科技从表面上看反应的只是一种高新的技术或者手段,从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一些秀场来看,科技内在却蕴含着时代的精髓,孕育着创新与突破的巨大能量,是时代的象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相信在这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下,服装时尚与科技的跨界设计会使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缤纷多彩。
篇6
序厅是指展览场馆从入口到正式展示厅之间的空间。序厅一般设计得比较宽阔、高大,着重氛围渲染,高度概括展览内容和交代展览历史背景等。其本质属性是展览的前导部分,为参观者准确快速地明确展览主题服务。①
无疑,序厅是让参观者对展馆产生“第一印象”的地方,依据人际交往规则:“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②这足以说明序厅的重要性,它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参观者对后续展品参观的认同感。
目前国内大部分科技馆在展览设计时都设置了序厅,例如湖南科技馆的“共享大厅”、广东科学中心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若干缺陷,诸如部分科技馆对序厅的设置意图表达不明确,或者展品内容过于琐碎,算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序厅。
二、序厅的内容设计理念
从功能上来说,序厅既是展教区域也是公众集散场所,其展品内容设计总体原则以简洁和精炼为主,既可以突出展教的目的,又不影响人群流动。
笔者对多次序厅展品内容设计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将其设计理念主要概括成以下几点:
1、遵循建筑布局
序厅不同于其它展厅,其建筑空间差异较大,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空间,以求展品的展示形式最大程度上融于建筑风格。
笔者在接手设计湖南科技馆“共享大厅”的展品时,仔细分析了共享大厅的建筑布局,其由巨型立柱(中心部分)和围绕立柱的弧形墙体组成,中间有宽达13米的人行通道。考虑到序厅的参观者疏散功能,因此可用于设置展品的位置为立柱、弧形墙体和穹顶。几次修改最终做出了如下设计:立柱部分展示为湖南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名人,传达科技名人是湖南发展的支柱之意,取名“科技之柱”;穹顶部分悬挂在若干个魔摆,谓之“几何动艺”;弧形墙体在视觉上更方便参观者的互动,设置了一个可以参与互动的标志性展项“混沌之风”。(见图1、图2)
可见,序厅展品在设计前应充分解析建筑施工图,依据层高、空间布置、承重柱等不可改变的建筑结构来合理和巧妙地设计展品及展示内容。
2、坚持科学之本
科学内涵,是科技馆展品的根本。虽然展示形式可以灵活多变,但是其最终目的是让公众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普通展区的展品如此,序厅展品设计更应坚持科学之本,甚至还要求把科学知识展示得更为精炼,可以与其本身的外在形式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湖南科技馆“共享大厅”就是严格遵循科学之本这一理念:“科技之柱”采用浮雕和镜面影像系统展示为湖南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名人;“混沌之风”则结合参观者的互动形象地展示“混沌”这一科学现象;“几何动艺”蕴含了力矩平衡、重心位置等科学知识。(见图3)
3、汇集人文精神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科技和人文如同飞机的两翼,推动人类飞向更高的文明形态。科技提供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主要有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念等。③
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一部分, 不能单纯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播,还应促进科技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这就要求每项展品的内容策划和交互设计,既要强调科学知识,更要注重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过程的演示,让参观者能够掌握必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启迪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湖南科技馆共享大厅的“科技名人”部分就采用了外观类黄铜材质的浅浮雕来展示为湖南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名人,用于激励一代代的才俊以其为楷模,勇攀科学高峰,兼具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浓郁的人文色彩。(见图4)
笔者在策划石河子科技馆的科技纵览展厅(序厅)时,面对馆方给出“展现科技发展历程”的要求,结合笔者对人类科技发展史的感受,设计了一组科技历程的展品,取名为“科技史诗”,寓意人类科技发展宛如史诗般波澜壮阔。整体造型最初设计为一幅打开的大型画卷,取意人类科技成就如一幅大型的艺术画作令人为之陶醉,但后来改用书页造型,强调每一项科技的发明都是历史的一页,使展品尽可能把科技与人文完美地融于一体。(见图5)
可以看出,序厅展品的设计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充分考虑其蕴含的人文精神,集科学人文与一体的展品才能让参观者为之驻足和留恋。
4、提炼整馆特色
序,绪也。作为整馆的前奏,序厅的展品应依据整馆的特色进行提炼和设置,以求成为整馆的点睛之笔。在这一点上,博物馆序厅的设计就很值得科技馆借鉴。
笔者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序厅展项的设置印象较为深刻,其在序厅中对称性设置五个展板,均借用电影胶片的造型。虽然整体设计较为简单,但是完美地表现了电影这一元素,很好地呈现出整馆的展示主题。(见图6)
图6、中国电影的“第一”
另外,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序厅设置了一个油灯,采用八角楼的油灯为设计原型,寓意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油灯下开辟。红灯长明,红色的“火”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烧毁一个旧世界,开辟一个不走前人之路的中国革命道路,与灯下铸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大字相呼应。④(见图7)
提炼整馆特色主要是针对于专题型展馆,比如:院士名人馆,煤炭展览馆,电影馆等等。但是对于涵盖众多科学门类的综合型展馆来说适用性值得推敲。
三、序厅展品设置的一般原则
序厅的展品设置因展馆的不同而内容迥异,但是就序厅功能的一般性来说,展品的设置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前言
前言作为引子,一般用于概述性介绍展馆的展示内容,让参观者对后续的展示内容形成一个简单的认识,因此前言在序厅中是不可或缺的。其表现形式较为简单,多以文字说明为主。
2、场馆导览
场馆导览主要介绍展厅的楼层分布、展品的位置等,让参观者了解展馆布局,方便参观感兴趣的展品。少数展馆把导览部分设置在入口处,但是大部分均设置在序厅中,作为序厅展品的组成部分。其展示形式也较为简单,多以图文展板和触摸查询一体机进行展示。
3、标志性展品
标志性展品,顾名思义就是整馆展品的标志或代表。一般说来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在视觉上应具备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也就是要有很大的体量,否则设置在序厅这一大型的建筑空间中将很难引起参观者的注意。
(2)以视觉工程类展品为主,多为视觉加机电一体化类展品,在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展现科技的神奇与巧妙。
(3)安装位置以墙体嵌入、空间悬挂为主,以地面为支撑应不影响公众的流动和集散。
(4)地方类展馆应富有地方科技、工业和文化特色内涵。
中国科技馆新馆的“生命螺旋”,(见图8)造型是17对手拉手的男女组成的巨大DNA双螺旋结构,由地下一层直冲顶层的天窗,全高约47米,直径6.4米,参观者能从地下和地上一、二、三、四层的不同角度观赏雕塑。其体量之大,造型之美,视觉冲击力之强,科学内涵之丰富,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新馆的标志性展项。
4、总揽性展品
总揽性展品多以某个独特的视角来抽象和概括整馆的展示内容,形式多以大型浮雕为主,由于其展现形式具有普适性,一般不被归类为标志性展品。湖南科技馆的“科技名人”大型浮雕就属于该种类型展品,其设计初衷是促进人类发展的科技成果都是由众多科技工作者发明和创造的,对它们的展示无疑是对整馆展览内容创造源地的总结。最终设计时因融入地方特色等因素,仅展示为湖南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名人。
影响序厅展览内容设计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若想在设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就需要展览内容策划师和展览设计师在众多影响因素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均衡点,设计一个美观但不失科技内涵的序厅,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整馆之眼。
参考文献
①董松,《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7
②师曙光,《“第一印象效应”浅析》,《太原大学学报》,2005(9)
③刘根,《科学普及呼吁人文精神回归》,《科技视界》,2011(29)
篇7
2、寻找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3、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以前人们收割麦子的情景呢?
生:有或没有。
师:老师这里就有,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收割麦子的。播放视频。
生:回答
师:农民伯伯脸上虽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但掩盖不住劳动的艰辛。农民伯伯要割麦、轧麦、起场、扬场、晾晒、装袋。前前后后共持续二十几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那你知道现在农民伯伯用什么割麦吗?
生:收割机。
师:自从有了收割机,割麦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而且再不用那么辛苦了,哎,是什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呢?
生:科技。
师:板书《寻找身边的科技》
二:问题探讨,形成认识
师:科技是怎样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寻找其中的科技产品,并说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板书:衣、食、住、行)
生:寻找讨论。最后汇报。
师:总结提升。(课件展示)
师: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科技产品,并且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方便,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三:体验内化
师:那些进行着发明创造、使科技产品不断服务于我们生活的人真伟大。你想做这样伟大的人吗?这些伟人不是天生就会发明 的,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发明的小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
生:一生读,其余生边听边思考。生再回答。
师:原来发明是源于生活的,不仅科学家能发明,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某些物品的不足,开动脑筋加以改进,也会成为小小发明家的。出示课件:小小发明家。板书:小小发明家。
生:展示介绍发明
四:课后延伸
课后继续进行我的发明,把你最得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寻找身边的科技》教学设计
执教人:迟晓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列举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
(1)分析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变化的原因。 (2)探究科技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重视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态度。 (2)感受科技魅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同学们,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洗衣机让妈妈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摆脱出来,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这就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科技,这一节我们就来一起寻找身边的科技。(板书:寻找身边的科技)
活动一: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提要求:当其他同学在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不要讨论,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该同学发言结束后举手示意,然后起来发言。这几点同学们能做到吗?
师:我相信咱们的同学一定会做的非常好的。现在我说一下我们这个活动,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每个人首先把自己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如果
发现有同学的说法有错误,小组中的同学一定要一起把它改正过来,然后把你们交流的结果进行整理,也可以选择其中一项一会分组展示结果,让大家共同学习。
2、小组交流,并填好下面的调查表(给孩子们充分的分析、整理的时间,老师进行适当指导。)
衣 科技产品 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食 住 行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师过渡: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很认真的交流,仔细的整理,这说明我们的同学都很注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整理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竞赛,对小组的调查整理情况进行评价。) 4、教师拓展搜集的新发明
这几个同学展示的都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科技,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师展示搜集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大家看。) 5、谈感受
我们完成了“寻找身边的科技”这个活动,那谁起来说一下在这个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让孩子们充分发言,引导他们感受科技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着我们 生活质量。)
活动二:我的发明
三、拓展延伸
1、读故事,激发发明欲望
师:同学们谈得都非常好,既然科技这么重要,那么那些进行着发明创造的人们伟大吗?
(生:伟大)但这些伟人们并不是天生就会发明的,给大家看几个小故事,看完后你要谈谈你的看法。给学生发几个小故事看。(出示课件)
鲁班发明锯子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鲁班的木匠。一次,他上山用斧子砍树的时候,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手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得?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鲁班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子。
小女孩发明易拉罐
传统的玻璃罐头,打开盖子要用剪刀、螺丝起子,很不方便,后来一个小女孩从这个不方便产生创意,发明了侧拉环开启式罐头(易拉罐)
方便面的发明
面条是日本人的传统食品。为了能吃到一碗热面条,他们宁愿在饭馆前排成一条长龙。这个现象被安藤百福注意到了。他想:\做面条太费时间,为什么不可以让它更简便呢?那样人们就不用排队了。\安藤百福马上开始试制方便面。 他在开发之际设定了五个条件:
1.必须简便; 2.必须可口、有营养; 3.必须能在常温下长期存放; 4.必须卫生; 5.必须廉价。
经过反复试验第一批方便面条于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销售。 师:你对这几个故事有什么看法呢?谁起来谈一下?(生:谈看法)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生活用品中的某些不足,开动脑筋,加以改进,也会成为小小发明家的,大家想试试吗?现在就可以。咱们下面进行“我的发明”活动。
2、我的发明:
(1)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常用物品的某些不足。 (2)寻找解决办法。
(3)进行创造设计,可以写、画,或用其他办法。
(4)共同点评设计出来的作品,并且共同想一些办法。 同学们可以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的物品,它们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我们的黑板擦,在擦黑板时粉笔沫乱飞,既影响健康又破坏卫生,那大家想一下如何改进呢?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的发明最适合,现在开始。 师:好,现在有谁起来说一下你的想法,并不一定这一节课发明出来,只把想法说出来也可以。 生:汇报(师评价) 四、活动小结,结束本课
同学们都动了脑,想的方法也很多,请同学们把我们的小发明活动继续下去,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小发明家。
《寻找身边的科技》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科技改变生活》中《寻找身边的科技》。
首先向大家解读我校创建的教学模式名称是:三五五课堂教学模式,我要从模式创建理念、模式的基本内涵,及我们推行模式的现状一一向大家汇报。
一、模式解读
1、创建理念
创建理念是: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探索,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基,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们创建了该模式。
2、模式基本内涵
“三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涵是指: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三项教育”,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五个教学环节。“三项教育”:即教师在课堂教学别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自我发展教育、情感体验教育。五种能力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动质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个教学环节包括: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2、互动交流,自主体验; 3、归纳梳理,合作探究; 4、展示思路,设计方案; 5、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3、推行现状:
为大力推进三五五教学模式,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从2013年3月提出模式总要求及实施方案,由学科组实验教师担任实验任务,是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和“生力军”。当年10月份,在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举行立标示范课,在示范课的引领下,各学科老师积极开展了”学标练课“活动,模式创建两年多以来,我们每学期定期举行人人模式过关达标课、优质展评课,通过这种达标练课活动的开展,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多位教师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优质课评选获奖。2013年,市里举办课堂教学模式展评中,我校的模式展评以及执教老师的模式课分别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市教研室举行业务干部模式论坛活动,我又以全市第四名的好成绩获得了一等奖。
二、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接下来,我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的三五五教学模式在我执教的这节课中的具体体现。
为了扎实渗透三项教育、切实培养学生五种能力,针对本课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在改变人们的生活。2、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一些常用物品所包含的科学道理。能力目标: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依据模式创建理念,我归纳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从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中感受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找出生活中物品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改造、完善。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与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2.探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主导;3.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4.调查—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贯穿始终
下面我重点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这一小节的设计,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互动质疑能力,我们都知道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课第一环节如此设计,主要希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互动交流,自主体验:走进科技展览馆
教学第二环节互动交流、自主体验。在这一环节中,我带着学生走进科技展览馆,通过六个小环节渗透第一、第二、第四个教学目标,这六个教学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在第一的环节中,教学模式中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最为突出的体现。
为体现三项教育中的情感体验教育,我精心设计了第五个板块:通过视频,对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现在的小麦不同收割方式,让学生体验八十年代农民的辛苦和现在自动化生产农民的轻松。体验科技使生产更加高效省力,让农民的生活更有质量。其余四个板块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3、归纳梳理,合作探究:深入了解科技的发展
4、展示思路,设计方案:走进科技创新馆
这一环节,带学生走进科技创新馆,在第二个小板块中,我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好的科技产品,既体现了模式中的自我发展教育,又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的能力。
篇8
1.1 信息的概念
(1)什么是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和运用许多的信息,信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可是我们很少去明确地定义信息的概念――信息究竟是什么。信息论的创造者申农最早提出了有关信息的概念,他认为,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在笔者看来,信息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各样的消息。拿人来说,我们存在的五官就是为了接收来自世界的不同消息。我们五官所能接收到的所有感受都可以称之为信息,并且信息具有一定的持久性。例如,人类听到的一些声音,看到的一些事情,这些信息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人的脑海里保存下来。《神奇的未知世界》儿童网站的设计就是通过前期的信息收集、分类、归纳、设计,从而实现信息传播的一个过程。
(2)信息的表达方式。信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有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等一系列的方式来表达。它通过一定的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来传达。其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当今社会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神奇的未知世界》的制作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和声音信息的同步传播。
1.2 科技信息的概念
(1)什么是科技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接触到信息多种多样,在传播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为载体的信息被称之为科技信息。科技信息也有许多种类,在我们的设计中,网页作为信息的一个载体,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传播。
(2)科技信息的文化属性。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交流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就拿电脑和互联网来说,它的发明最初目的是应用于军事。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互联网的出现会给人们的交流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只要连上网络,我们就可以搜集到海量的信息,这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难以替代的便捷性。科技信息的属性种类多、信息量大、传播广、动态性强。
(3)科技信息的传播特征。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全球的信息得以共享,利用科技传递信息非常快捷和方便。科技的兴起使信息的传播真正实现了实时传递,避免了可能因传统媒介而造成的滞缓现象。
2 信息的分类
2.1 信息分类的意义和问题
(1)分类整理信息的意义。分类整理信息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人类面临的信息资源非常复杂,如何分类和管理海量的信息,已经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第二,信息分类可以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更加快捷、高效的地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第三,信息的分类也是我们有效地去管理所需信息和更好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前提。
(2)分类整理的问题。信息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如何以最有条理化,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信息的内容;第二,如何避免因信息分类不当引起的信息查找困难;第三,如何避免让人难以理解,产生歧义的信息分类方法,提供方便阅读和查找的方法。
2.2 信息分类方法
(1)主题法。在对信息的分类方法中,主题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应该把收集来的信息按照一定的主题排列出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的设计,让我们更清晰明了地找到所需信息。例如,在我们的网页设计过程中,在设计首页上,我们把他们按照不同的类别划分成几个大的种类,以这样的方式确定了网站的几个大的主题方向。
(2)归纳法。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它们之间的一些关联性进行有效的归纳和逻辑化的处理。对信息分类而言,应该把纷繁杂乱的信息变成条理清晰而又方便易查的形式。这样更容易让人记忆和查找,这是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需要设计师提前准备的工作。
(3)排除法。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泛滥,但并不是越多的信息对设计越有益处。在把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排除法,排除掉那些与设计主题无关的信息,留下更多的有效信息。
3 信息的可视化
信息与视觉的转化特征:
第一,直观与识别视觉原理。我们接收外部信息的能力,总是与识别能力相互连接起来。识别可以让我们充分地理解信息,然后将接收到的信息与其他信息区别开来。我们的五官在不停地感受周围事物,同时创建信息数据传入我们的大脑。我们直观感受到的事物是否易于识别,这是我们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像在设计网页的过程中,对网站主题logo的设计,怎样的字体、颜色、图形排版会更引人注目,什么样的搭配可以保证logo的识别性。是笔者在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问题。第二,认知与理解的属性。所有设计师的设计目的都是用最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向观看者传达一定的信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能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去研究主题、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最终以最准确简练的效果呈现设计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或者特定的认知来理解事物,他们用自己特定的方式去感知、体验和记住新的信息。
4 信息分类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应用
4.1 信息分类对设计的有效性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以一种爆炸式的现状迅猛增长。如何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成了设计师最关注的问题。如此看来,在设计的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和分类整理对提高设计有效性显得分外重要。通过排除法等信息分类的主要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地在设计伊始就排除那些与自己设计主题并无太多关联的信息,留下更多有效的信息。通过主题法和归纳法,我们可以对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整理,使这些信息在设计的过程中变得清晰易查,让我们可以更快地识别出需要的信息。
4.2 信息分类对设计的逻辑性
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一种综合性设计,它的设计过程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信息可视化设计应该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它非常难以把握。所以要求设计师要有清晰的逻辑性。然而信息的分类对提高设计师的逻辑性具有很大的益处。信息的分类使设计变得条理清晰,易于查找,让设计的逻辑性变得更加严谨明了。
5 结论
本文不仅探索了信息分类在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探究了信息可视化设计在网页制作中的应用。探究出的结果有以下几点:第一,信息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主题法、归纳法和排除法;第二,信息分类是对网站信息的整体规划,它提高了设计的有效性和逻辑性。信息分类清晰会对之后的设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网页信息的可视化原理主要体现在风格图形、颜色应用和传达方式等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单志广.信息资源分类[M].科学出版社,2013.
篇9
一、勘察设计单位激励机制存在的缺陷
(一)薪酬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近年来,勘察设计企业已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过渡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的问题,应使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落实。如,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等企业按照ISO10015标准的要求,建立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培训管理体系、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畅通了人才及每个员工成长通道,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得到了提升。
但还有很多交通勘察设计企业随着运营模式的转变,在内部管理、分配制度、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了核心技术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时,国内勘察设计企业薪酬激励作用发挥有限,在国外工程公司、建筑师事务所以及研发单位、房地产公司的高薪、优厚福利等条件吸引下,高端优秀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有些企业工资标准并没有实现同步转化,工资的发放还是以事业单位时的工资标准来衡量,基本工资是由工龄、职务、基础和级别工资这四部分组成的。自从国务院在1995年颁布《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暂行办法》开始,交通勘察设计单位也开始在单位内部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为原则的承包责任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薪酬体系的改革,很多单位还停留在以在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工资水平的阶段,这种做法对于有抱负的高科技水平人才来说,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还造成了人才流失的隐患。许多集团为考虑整体利益,对设计单位定的工资总额偏低,有的甚至参照一线工人的标准。在很多单位, 工资总额偏低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许多院长表示,目前设计人员工作负荷很大,经常加班,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缺少了动力。
(二)单位内部实行平均主义,没有创建多劳多得的鼓励机制
勘察设计单位在员工的绩效计算时,往往存在平均主义严重的现象,没有依据每个人的具体贡献来进行多劳多得的奖励措施,大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很多科技人员由于不满这种不公平的工资待遇而辞职。员工的绩效问题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等等。
(三)绩效管理的激励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勘察设计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考核往往只注重表面的一些绩效,而没有与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了解。对他们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没有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无法实现绩效与工资的真正挂钩,甚至有的单位还实行扣工资的方法来进行考核,从而损害了科技员工的自尊心,造成员工的流失。绩效管理应该从监督以及约束两方面发挥作用,因为绩效工资的实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单位作出更多的贡献。绩效管理应该更突出促进的正面激励作用,而不是仅仅依赖扣工资等负面作用约束员工的行为。还要为科技员工建立起晋升的机制,以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
(四)激励方法和制度不完善
交通勘察设计单位对于科技员工的激励手段较单一,为了满足员工的自尊需要以及激励他们奋力进取,必须从更多手段上考虑激励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的应用,为员工提供学习培养计划;可以通过提供晋升的途径,帮助员工更好地制定自身发展计划来激励员工;通过参观考察其他高等级设计院完成的项目,拓宽员工的眼界和思路等等。
二、勘察设计科技人员的职业特点与需求
勘察设计单位是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为特点的科技应用型单位, 在生产组织上具有项目类型多、专业多、区域广、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及后期服务收入低等特点。因此,对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 对于充分运用好组织的生产要素, 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勘察设计企业科技人员在正式工作之前投入了大量的学习资金,工作的内容具有高难度特征,需要不断补充专业知识,以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基于这些职业特点,他们也拥有自己的需求。具体表现为:第一,对自我实现和受他人尊重的需求很强烈,他们渴望获得认可;第二,对社会的需求具有独特性。他们对社会的需要不是停留在我们普通人对社交的需要上,而是对社会表现出知识交流的渴望,也就是说,这种需求实际上也是对知识的需求;第三,他们对职业的安全以及稳定性的需求不强烈。由于科技人才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广泛的职业选择范围,因此,他们不大看重工作的稳定性;第四,技术人员对福利待遇等基础性需求比较强烈;第五,他们对权力并不看重,因为技术性工作的员工对管理等领域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认真做好技术活。
篇10
JSP(Java Server Pages)技术是由Sun公司的用于开发动态Web应用的一项技术。它以其简单易学、跨平台的特性,在众多动态Web应用程序设计语言中异军突起,在短短几年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并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中。
JSP规范是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交易系统以及开发工具供应商间广泛合作的结果。Sun开发出这个规范来整合和平衡已经存在的对Java编程环境(例如,Java Servlet和JavaBeans)进行支持的技术和工具。其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开发基于Web应用程序的方法,给予使用基于组件应用逻辑的页面设计者以强大的功能
二、 Struts2技术
Struts2并不是一个陌生的web框架,它是以Webwork的设计思想为核心,吸收struts1的优点,可以说Struts2是struts1和Webwork结合的产物。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个请求在Struts2框架中的处理可分为如下7个步骤:
(1)客户端发出一个指向servlet容器的请求(tomcat);
(2)这个请求会经过图中的几个过滤器,最后会到达FilterDispatcher过滤器。
(3)过滤器FilterDispatcher是struts2框架的心脏,在处理用户请求时,它和请求一起相
三、Hibernate技术: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使用,最具革命意义的是,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
Hibernate的核心接口一共有5个,分别为:Session、SessionFactory、Transaction、Query和Configuration。这5个核心接口在任何开发中都会用到。通过这些接口,不仅可以对持久化对象进行存取,还能够进行事务控制。下面对这五个核心接口分别加以介绍。
Session接口:Session接口负责执行被持久化对象的CRUD操作(CRUD的任务是完成与数据库的交流,包含了很多常见的SQL语句。)。但需要注意的是Session对象是非线程安全的。同时,Hibernate的session不同于JSP应用中的Http Session。这里当使用session这个术语时,其实指的是Hibernate中的session,而以后会将Http Sesion对象称为用户session。
Session Factory接口:Session Factory接口负责初始化Hibernate。它充当数据存储源的,并负责创建Session对象。这里用到了工厂模式。需要注意的是Session Factory并不是轻量级的,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通常只需要一个Session Factory就够,当需要操作多个数据库时,可以为每个数据库指定一个Session Factory。
Configuration接口:Configuration接口负责配置并启动Hibernate,创建Session Factory对象。在Hibernate的启动的过程中,Configuration类的实例首先定位映射文档位置、读取配置,然后创建Session Factory对象。
Transaction接口:Transaction接口负责事务相关的操作。它是可选的,开发人员也可以设计编写自己的底层事务处理代码。
Query和Criteria接口:Query和Criteria接口负责执行各种数据库查询。它可以使用HQL语言或SQL语句两种表达方式。
四、 Spring技术
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它由Rod Johnson创建。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Spring使用基本的JavaBean来完成以前只可能由EJB完成的事情。然而,Spring的用途不仅限于服务器端的开发。从简单性、可测试性和松耦合的角度而言,任何Java应用都可以从Spring中受益。它能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使用基本的JavaBean代替EJB,并提供了更多的企业应用功能。Spring有如下特点:
a.轻量――从大小与开销两方面而言Spring都是轻量的。完整的Spring框架可以在一个大小只有1MB多的JAR文件里。并且Spring所需的处理开销也是微不足道的。此外,Spring是非侵入式的:典型地,Spring应用中的对象不依赖于Spring的特定类。
b.控制反转――Spring通过一种称作控制反转(IoC)的技术促进了松耦合。当应用了IoC,一个对象依赖的其它对象会通过被动的方式传递进来,而不是这个对象自己创建或者查找依赖对象。你可以认为IoC与JNDI相反――不是对象从容器中查找依赖,而是容器在对象初始化时不等对象请求就主动将依赖传递给它。
c.面向切面――Spring提供了面向切面编程的丰富支持,允许通过分离应用的业务逻辑与系统级服务(例如审计(auditing)和事务(transaction)管理)进行内聚性的开发。应用对象只实现它们应该做的――完成业务逻辑――仅此而已。它们并不负责(甚至是意识)其它的系统级关注点,例如日志或事务支持。
d.容器――Spring包含并管理应用对象的配置和生命周期,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容器,你可以配置你的每个bean如何被创建――基于一个可配置原型(prototype),你的bean可以创建一个单独的实例或者每次需要时都生成一个新的实例――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然而,Spring不应该被混同于传统的重量级的EJB容器,它们经常是庞大与笨重的,难以使用。
e.框架――Spring可以将简单的组件配置、组合成为复杂的应用。在Spring中,应用对象被声明式地组合,典型地是在一个XML文件里。Spring也提供了很多基础功能(事务管理、持久化框架集成等等),将应用逻辑的开发留给了你。所有Spring的这些特征使你能够编写更干净、更可管理、并且更易于测试的代码它们也为Spring中的各种模块提供了基础支持。
五、MVC技术
MVC是一个设计模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
1.视图
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对老式的Web应用程序来说,视图就是由JSP元素组成的界面,在新式的Web应用程序中,JSP依旧在视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一些新的技术已层出不穷,它们包括Macromedia Flash和象XJSP,XML/XSL,WML等一些标识语言和Web services.
如何处理应用程序的界面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MVC一个大的好处是它能为你的应用程序处理很多不同的视图。在视图中其实没有真正的处理发生,不管这些数据是联机存储的还是一个雇员列表,作为视图来讲,它只是作为一种输出数据并允许用户操纵的方式。
2.模型
模型表示企业数据和业务规则。在MVC的三个部件中,模型拥有最多的处理任务。例如它可能用象EJBs和ColdFusion Components这样的构件对象来处理数据库。被模型返回的数据是中立的,就是说模型与数据格式无关,这样一个模型能为多个视图提供数据。由于应用于模型的代码只需写一次就可以被多个视图重用,所以减少了代码的重复性。
3.控制器
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所以当单击Web页面中的超链接和发送JSP表单时,控制器本身不输出任何东西和做任何处理。它只是接收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模型处理返回的数据。
现在我们总结MVC的处理过程,首先控制器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决定应该调用哪个模型来进行处理,然后模型用业务逻辑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数据,最后控制器用相应的视图格式化模型返回的数据,并通过表示层呈现给用户。
篇11
一、科技期刊封面的设计定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封面色彩灰暗、版式陈旧,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有的学术期刊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封面设计单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学术严肃性”的意境。封面没有美感,即使学术水平再高,也会影响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1]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多年的工作中交流接触的科技期刊也有几十种,但能让我真正记得的不是太多,但还是有些让人印象较深的期刊封面设计极具个性,使人过目不忘,如《中国国家地理》、《读者文摘》等常常在众多期刊中引起我的关注。他们的共性特征是识别性很强,而其突出的特色就是个性化表达,个性化的期刊封面总能显示该期刊明显区别于其他期刊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其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独特,艺术风格明显,具有标志性意义,它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其构成形式及风格基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期刊主办及编辑出版单位的办刊理念以及刊载内容的学科范围、属性、特点和特定的作者、读者群定位。
期刊封面像人的面孔,要生动,有个性特点,也像走在大街上的妙龄少女,要提高回头率总要有适度的修饰,但要真实可认,那就一定不要浓妆艳抹,真正耐看的面孔一定是有性格特点的、有内涵的。
因此,能吸引我们关注的、让我们记住的面孔总是有其独有的特征,期刊封面的这张面孔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期刊封面设计总体风格的把握与个性化表达是科技期刊封面品牌定位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个好的期刊优秀设计能力不仅是期刊美术编辑的基本能力,也是期刊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是因为他是艺术修养、美术技巧、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说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栏目策划是期刊得以生存发展的重头大戏,谁又能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期刊脸面的封面的设计不重要呢?任何事务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期刊封面的装帧设计也有自己的特定规律。一般来说,要有统一的标准颜色和有别与他人的独特标识,当然要在符合国家关于期刊封面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在封面设计上体现自己的特色,在设计上多花心思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通常是人们常说的抓“眼球”其道理也就在于此,当读者一拿到杂志,便能意识到自己所拿到的是什么期刊以及它属于哪类性质的期刊,从而加深读者对刊物的整体认识,从而有所取舍,谁又能说一个好的封面不是打开杂志的一扇窗呢?
二、个性化封面设计及其美学特征
科技期刊封面装帧设计从效果和作用来看,可以划归“视觉装饰艺术”;从设计主体的角度看,它则属于“平面设计”,即通过对作品的构思和创作表达设计者个人的意志、感受和情感。因此,期刊的封面设计过程实际上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有设计主体的形象思维,而且有灵感的平面构成,其核心是创作一个美的有鲜明个性风格的平面构成,即通过设计和创作把一系列平面视觉元素按照美的艺术规律加以组织和布局,使之成为有序、有意味、有精神功能的个性画面。
封面是期刊的重要部位,科技期刊的封页设计,既要考虑艺术性,更要讲究科学性。封面应力求庄重、雅致、朴素、大方,构思立意深邃,雅而不俗。[2] 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色块、符号、图形以及其他装饰等,其符号包括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图形则有写实图形、写意图形、抽象图形和意象图形等。
设计者除对必须标注的信息要素(如刊名,刊号,出版年月、卷次和期号等)在规范许可范围内进行艺术加工外,还需根据自身科技期刊的学科特点、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确立期刊的设计思想、主题和风格,通过对视觉艺术整体宏观的把握,寻找最具有表现国和个性化的设计元素,构图方式和色彩基调,去表达,构思风格独特的封面图形,力求用简洁、抽象但寓意深刻丰富的构图和画面凸显主题,并形成独特的封面视觉艺术风格。
所谓“个性化表达”是指期刊编辑在适合媒体传播的基础上,同时又能充分展示企业科技、营销理念和市场推广的独特方式。是在保持期刊整体风格的基础上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个性化体现了设计主体的设计风格和时代特征,是期刊审美取向的艺术化定位。
三、增强个性表达,凸显品牌特色
转贴于
《建筑节能》是科技类的学术期刊,因此,我们通常在封面设计上过于强调严谨性、习惯性,常此以往,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失去了艺术创作设计的灵动与创新,因而严肃有余,更谈不上生动、活泼了,因此,在封面设计上就显得拘谨和呆板,缺乏个性化表达。而与国际知名建材企业的一次广告设计合作才使我们有了不一样的触动和感悟。2010年4月奥地利堡密特(Baumie)公司在我刊封面刊登广告,希望通过的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的《建筑节能》专业期刊对具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建材企业的产品——有30年保温防火经验的保温防火材料在中国进行宣传,从而打入我国的建筑工程保温材料市场中,但在贵公司传来的广告素材和相关要求时却有些困惑,如果按这家公司的要求我们的美术编辑一时难以完成,我们也是一致认为对我刊原有的设计原则和方针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当时还有意要说服这家企业重新提供素材,调整广告方案,但我们认为这样不妥而最终作罢,这时我们反复与美术编辑协商这期的广告方案,最终还是决定采用了传来的广告素材,并在图面的设计中根据堡密特Pro处墙外保温系统的特点在封面设计中大胆采用了艺术化的绿色树叶这个元素,突出了由美女头像为基本构图的主体部分,并将人的眼睛作为“绿叶”布图的基本构思,历经几次创作,终于完成了当期的封面设计,不仅突出了产品绿色环保特点,也传达出了我国建筑节能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理念。在由双人组成的图面增添了家的元素,图面整体温馨生动,这也是最为独到的设计亮点,从而有了人、家、绿三个主要元素的融合与协调,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也就使得这期的封面设计与《建筑节能》期刊的整体设计不但不冲突,并且显得相得益彰。由于这次成功大胆的封面设计的尝试,也使得奥地利堡密特(Baumie)公司增加了封面广告的投入计划,不仅增加了我刊的收入,也得到了广告用户的认可和读者的好评。
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节能》期刊封面的艺术性,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表达需求。使我们对期刊封面的设计多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增强了我们不断探索的勇气和信心。也为进一步提升了期刊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 语
科技期刊工作是科学技术工作和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美术编辑承担着大量的编辑排版、设计等日常繁重工作,工作重复性强,因而也容易在平面设计中失去创作激情而流于平淡,因此,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要与时俱进,适应科技期刊的发展要求,在保持科技期刊稳定的特色风格的基础上,找到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风格定位。封面广告是期刊广告的主打版面,因此,美术编辑要对广告的内容及产品特点及市场需求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设计中根据企业产品特点,突出广告企业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及文化定位。
要善于学习,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素质。敢干打破旧的设计思路,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审美情趣,适应科技期刊发展需要;要深入调查社会需要,树立新的设计观念。期刊的封面设计是一种观赏性艺术,当期刊作为商品推向社会时首先给读者的是一种视觉冲击,如果没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就难以引起读者共鸣,也将失去这块市场,也同样失去广告业主的信赖;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增强封面设计的艺术性、观赏性,版面设计好坏的标准不应只一味地追求“好看”,而是要更有效、准确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从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公信力,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期刊在周期性出版过程中不断地接受读者及市场的检验,逐渐地培养读者的阅读需求,使阅读期刊从一种可有可无的即兴化为内在需要且必不可少的迫切性。期刊的品牌打造全过程离不开编辑的积极努力。[3]在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期刊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的认同和市场的检验,在期刊品牌建设中我们不仅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要求,还要从每一个环节细微之处着手,而期刊美术编辑的设计理念的提高与艺术修养的培养是做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篇12
近年来,社会各界愈发重视科技馆建设,以期进一步提高科技馆质量,使其展览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要想保证科技馆具有良好的功能,必须做好展览设计工作,该项工作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能否“使广大参观者通过亲身参与深受启发教育,获得有益收获,并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建议”这一建馆目的。鉴于此,本文探讨了科技馆展览设计实践,并对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这一个课题展开探讨,以期与业界人士相互学习。
一、科技馆展览设计的相关要素
具体来说,其要素主要包括一些几方面内容:核心内容、空间结构与标准。其中,对于前者来说,它主要是明确了科技馆的内涵,对于空间标准来说,其主要指出其中必须具备哪些东西,而对于空间结构来说,其主要明确了科技馆利用哪些方面来对科技进行诠释。接下来本文将对各个要素进行一一阐述。
(一)核心要素――科学技术知识
科技馆展览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强调以下几个价值点:一方面包括科技知识,另一方面,还包括提升观众参与性的活力价值与创造良好氛围的审美价值等诸多方面,尤其需要注意的应该问题是,科技知识也属于其核心内容的范畴。
(二)空间标准应当实现多方平衡
对于科技馆来说,其重要功能是对规定人民群众进行展览教育,而其科技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互动体验这一个方法来实现的,所以,展览设计过程中,应当在真实产品和模型,虚拟和实体展示,差异化展示和低成本展示中找到它们的平衡点。
(三)空间结构的安排必须具有策略性
这一个要素是明确展览设计中的总体定位与主题展览的结构定位。其中,对于前者来说,应当首先弄清楚到底是建设哪一种类型的科技馆,或者是专业型,亦或是综合型等等。设计空间结构过程中,其中涉及到2个基本类与5个子类型。
二、以国内一科技馆展览设计的实证研究
2010年初,该科技馆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其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0平,内部展览设计投资总额达到1.5亿元人民币。下文中我们将分别阐述其展区分布、设计路径、差异化定位以及创新内容、管理与外界反响几方面内容。
(一)展区分布概况
具体来说,该馆总共建设了十个常设展区,其中包含的展项超过一百个,单件展品超过三百个,主要分为四层。第一层的主线是“人与自然”,它的主题是海洋、地球、宇宙。第二层的主线是“人与科技”,它的切入口是各种科技,主要包括机器人、生物、信息、能源以及材料技术等诸多方面。第三层的主线是“科学乐园”,主要设有少儿科技园与基础科学展区。第四层主要设置了院士展区。
(二)设计路径
科技馆在选择内容方面,主要以知识链、故事线为线,以科技热、点重点项目以及地方特色为点,按照该思路来对展示内容进行设计与规划。关于展示形式方面,主要根据过程、体验以及情景教育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布展。而关于技术路线,主要遵循由上而下的做法,选择用中外结合的设计方式,借鉴国外企业的创意,通过国内企业进行制作。
(三)差异化定位
在设计过程中,明确了科技馆和其它场馆的区别,其需要“四性”合一,四性即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展项设计过程中,有目的把地方的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当做核心内容来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还尝试着设计了一些特色项目,包括失重、台风、微软、化学以及中医学等诸多类型的展区。
(四)创新内容
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思路来对展项进行规划设计,把新创意引入到那些已有项目中,尤其重要的是做到人无我新。例如,跳远、足球、投篮等是一些平常的展项,但将它们分布于一个运动场之中,然后配置了记分牌、现场转播屏等,深受参观者的欢迎。
(五)加强管理
从体现展示效果、科技内涵,到每一个展项的外观,以及每个按钮开关的选用,各个环节均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对那些亮点与重点展项,主要是做好细节方面的工作来保障其效果。例如,对其中的重点项目(全息音响、能源剧场、4D影院等),从节目脚本制作节目起进行多次的论证。
(六)外界反响
该领域的专家人士反映,该科技馆在理念与创意上均有了非常巨大的提高,馆内超过4/5的展品展项,均为我国其它地方的场馆不具备的,创新度高。从2010年开馆至今,接待参观者超过2000000人次。连续2年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观众满意度非常高,在98%以上。
三、科技馆展览设计的思考
(一)充分掌握观众需求
科技馆得以发展,离不开观众,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应当在展览设计过程中请专家与他们展开沟通互动,经由沟通,使设计师知道他们通过哪种方式来掌握科学,掌握他们在科学方面的需求与偏好,在此基A上,了解能够通过什么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参观能力。
(二)细分观众
通过国内科技馆具体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其成人观众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他们均为陪同孩子来进行参观。如何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观众,而并非仅仅作为陪同者,是今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展览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多种科普元素植入其中。
(三)应当具有创新展项
通过分析其具体运行状况发现,其创新展项均引起参观者的喜爱,而运动场只是将思路进行了调整,把平常的体育项目进行综合,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伴随我国各地科技馆建设的推进,将建成许多科技馆,要是缺少创新展项,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参观者的流量。
(四)展品设计必须灵活
对于那些大型科技馆来说,虽然每年会更新一些展品,然而,要是在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就留下一定余地,那么就更有利于科技馆的发展。例如,该场馆中的科学实验台,应当多与受众需求相结合,推行多元化互动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其效用。
(五)确保设计和制作的有效衔接
现阶段,我国科技馆展品制作公司仍然停留在起步时期,从一个好的设计到好的成品,这中间制作者和设计者必须加强交流。同时,设计者需要加强对制作工作的管理,及时更改设计思路中制作者没有实现的工艺流程。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与高端企业合作,不仅对展示地方特色有帮助,而且还能够节省资金。
参考文献:
篇13
2.1首先期刊的名称要规范和醒目
首先文字的形势要足够规范,刊名必须要占到封面的主导地位。关于刊标在封面设计的运用大多是诠释了刊物的品牌和内涵,这会影响到刊物本身在某类型和某区域的文化特征,使得期刊本身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宣传。
2.2刊物字体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能够体现刊物的不同精神
不同的字体会营造出不同的气氛,比如正楷体现了庄重,而行书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流畅,电脑宋体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规律和严谨等等。在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刊物字体的编排和加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不同期刊的特色。
2.3图案的选择要能够体现出期刊本身的一些特色
图案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视觉符号语言,因为其所作者简介:陈旭(女),本科,中级,从事美术编辑工作。通讯作者:张少先,E-mail:835188940@qq.com展示的各种不同的个性化的效果而体现着不同期刊的办刊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用比较巧妙的构思来丰富期刊的展示效果,良好的设计不仅仅可以通过丰富的图案深刻的揭示出期刊的主题,同时可以提升期刊本身的审美价值。《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就特别设计出了一种能够表征期刊本身特点的图案凹凸雕刻般的地球,并将这个设计固定在期刊的封面构图之中。这不仅十分清楚的表达了科技期刊所应该具备的个性美,同时还能够将内容和形式、简单和深刻很好的融入到一体,这使得科技期刊的封面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的深刻,也更容易被理解。
2.4不同的色彩能够在期刊封面设计中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不同颜色的应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封面设计效果。比如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中主要体现的是严肃和庄重,而黄色相对红色来讲要更加的跳跃和柔和,会给人一种希望和光明的感觉。目前很多科技期刊的封面案例采用和改造简单别致的色彩形象来揭示出较为丰富的内涵,这些都打破了创作者自身的思维定式,进而创造出更加生动和独特的艺术形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