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供应商管理的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概念;联系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5-0146-02

当前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现在开始由时尚化日渐向生活化方位转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但是電子商务之所以成功且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后台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电子交易方式在全世界方位内进行且完成的各类商务活动和交易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简而言之,电子商务便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集产品买卖和付款以及服务等于一体的经济活动。

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总体目标一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创设销售网络结构体系;二是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类型商务活动全面数据信息内容,处理企业生产以及销售环节中的信息收集困难等问题;三是减少企业进入市场的若干环节,助力企业拓宽本体市场,从根本上提升商品销售效率;四是降低企业销售成本,科学有效地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五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以网上谈判形式为彼此促成合作;六是为企业一方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七是方便顾客网络检索所需商品种类与详情。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主要是指由供应商和制造商以及仓库和配送中心等所组成的物流网,其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是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二是基于销售的供应链,三是基于产品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则是指调整和完善供应链活动,供应链管理对象便是供应链组织以及期间产生的“流”,集成和协同是核心应用手段,最为主要的目标便是满足客户需求,之后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供应链管理的实质便是深入供应链体系之中,囊括不同增值选项,将客户所需产品在正确时间点,根据正确的数量和优质的质量、合理的状态,最终送达指定目的地,最大限度上去降低经济成本。

1.供应链管理将所有节点视为统一整体,然后达成全过程战略性管理。老旧式管理手段,一般都是将企业职能部门作为基础,但是由于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的目标迥异,所以就会相继产生诸多矛盾和冲突,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此时便不能有效发挥功效、履行职能,所以难以达成整体目标。供应链管理,会将物流和信息流以及业务流等方面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始终,整个物流囊括在内,从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直至产品运输以及储存等,这些都涵盖其中。其间,处在各个节点上的企业一定要实现信息共享和风险承担、利益共存,要站在战略层面去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之后方可达成整体高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特点甚是突出。需知,供应链关键的核心便在于集成思想和集成方法,从供应商端开始,会经由制造商和分销商以及零售商、客户这些全要素和全过程,然后形成集成化管理样态,这是一种新型管理手段,会将不同企业统统集成在一个供应链里,然后提升供应链水平和质量,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最为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全局最优化发展局面。

3.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库存”愈加明显。传统库存思想理念表明了,库存是保障企业生产和企业销售的必要手段,是一种必要成本。所以说,供应链管理让企业和其他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达成了库存转移,企业库存成本得到科学合理的降低。此时,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成员间要通力合作,形成战略互助关系,要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更好更优地节约投入成本额度。

4.供应链管理遵循“客户至上”的原则,此为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方位。无论是供应链节点中企业数量多少与否,也无论企业类型如何、参与程度深浅,之所以形成供应链,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始终都是核心导向。正因为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的存在,供应链才会应运而生。唯有让广大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得到有力满足,供应链的发展空间才会变大,未来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在联系

当前,全球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交易活动产生,每笔交易均为供应链体系中紧密相连的业务活动,最为常见的就是虚拟市场和跨过客户需求分析、资源供给、科学安排、新产品研发、策略型资源获得、产品加工生产,诸如此类,均会被纳入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范畴中。由上可知,由此所产生的信息量之庞大、之繁杂,管理难度必然比一般流程下的供应链管理更高。

1.电子商务是供应链管理的集成驱动器。电子商务让供应链上的成员方可以紧密合作、积极交流,将供应链概念合理地进行延伸,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客户都会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全球化的协作样态,所涉内容繁多,包含了需求预测内容和产品设计内容以及商品外购、服务客户等内容,为进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发展平台,使得供应链管理朝向变得愈加动态化和柔性化以及虚拟化,供应链管理持续竞争力倍增。

2.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依据。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建立是第一位的,要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作为核心依据,之后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技术模式进行崭新的管理方案制定,将供应链管理视为和电子商务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运行环境,并且要将供应链管理看作是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实现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

3.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之间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立足于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这给基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优异的管理平台,让供应链管理不仅仅被限制在企业内部和区域里,形成慢慢延伸至全球化的一种供应链体系,最终形成一种跨企业合作模式和跨区域合作模式。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法宝,需要在不断探索发现中去找寻渗透渠道、整合办法,最后渐入佳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电子商务系统建立是大势所趋,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根基,面对全球化供应链的信息沟通、处理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平台出现,信息交流矛盾和资源共享问题才能够被一一化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也会变得愈加融洽,存货效率会得以提升、资金流动也愈加流畅。不仅如此,业务处理速度和客户需求响应速度也会双向提升。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法宝”,实践阶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主要关系。

电子商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企业物资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物资采购和管理,采购信息准确、全面,方便决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效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物资管理

电子商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基于信息化市场的扩张,凭借其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与延伸,逐渐成长并成熟,成为当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营销模式。很多传统企业从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快的成长速度的立足点出发,将原有管理模式和销售业务与电子商务进行互补结合。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特点

目前,信息化是物资采购管理业务的基石。传统物资采购方式不仅采购效率低,而且供应商也难以满足采购部门的要求。而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得以推行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从而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随着行业规模逐渐壮大,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物资管理与监管成本。在业务流程中,除了要完成信息化和确保对物资信息进行保密处理之外,还需要实现电子商务价值最大化,简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从而真正提高采购电力物资的效率。

二、采购环节

2.1采购申请和审批流程

采购环节最初需要进行编制需求(采购)计划和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主要参照采购计划进行物资采购,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若编制的采购计划偏离实际需求造成物资短缺或过量,甚至无法跟上生产进度,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为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可从三方面着手加强管控: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参照实际需求编制采购计划。第二,基于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现有库存量,通过物资管理平台合理布设采购计划,避免过量采购或物资短缺。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具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所以怎样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物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盲目的使用不仅不能方便物资的管理工作,还有可能因为管理混乱引起物资供应和管理问题,造成工程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发生问题,酿成大错。所以,加强网络物资信息收集、网络询价议价、采购运输、到场配发等环节,是企业和物资采购人员应当加强的。若企业缺少一套相对完善的物资请购制度和审批流程,就无法合理控制采购量,可能会破坏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采购申请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部门基于物质需求和采购计划提出采购申请。主要管控措施为:首先,确立物资请购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授予相应归属部门请购权,厘清各关系部门的权责范围,明确请购流程;其次,请购人员和部门必须根据成本预算和市场行情提出采购申请,依照规定办理请购手續;再次,负责审批请购单的管理部门必须按成本预算严格审查请购单,检查采购申请是否与采购计划和生产经营需求相符,采购内容是否健全,物资量是否超预算等,如采购申请超预算或与上述要求不符,可不予审批。

2.2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采购方的生存和发展与供应商的实力、行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为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且与其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要坚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和相应的评估制度,在政策方面适当给予优秀供应商一定的优惠,确保供货源稳定可靠,促进企业经营生产活动可持续发展。

2.3控制采购价格

第一,完善采购定价机制,通过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途径,对所采物资进行合理定价。第二,采购部门必须深入剖析大宗物资的成本构成,通过市场调研,时时关注其价格波动情况,并根据其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分析其供求关系和市场行情,构建采购价格数据库。

2.4建立采购合同内部审查制度

一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内容。检查合同内容是否严密、完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当事人的姓名、住所;合同价款或报酬;双方约定的地点、期限、履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二是审查采购合同产生的过程。合同产生过程的审查实际是对合同产生的必要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如审查采购方式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审查采购计划、物资定价和资金分配过程;审查供应商选用及开标过程。三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重点审查验收环节和结算环节的工作流程,也就是审查采购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否与采购合同中的具体要求相符,是否根据规定预留了质量保证金等。

三、验收环节

健全采购验收制度,规范验收流程,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首先,采购、验收两大部门必须相互分离。其次,规范验收流程。指派专人或指定验收部门对照请购单和合同条款逐一核查物资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审核通过后编制计量报告、验收报告及验收证明,并办理接收手续。再次,及时上报存在问题的物资,深入调查问题根源并妥善处置。最后,健全退货管理制度,明确告知退货的条件和手续,规定货物出库、退货款回收等相关内容。

四、付款环节

篇2

1.2动态供应商管理与传统企业采购关系的区别

下表显示了动态供应商管理与传统企业采购关系的区别:企业如果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以加强并整合社会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其所处供应链的优势。因此通过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确切的评估,发掘具备良好发展潜力供应商,将其培养为企业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是相当重要的。

2动态供应商管理在西二线管道工程物资采购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这种理念,公司编制了《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办法详细规范了动态供应商管理体系运行的意义、流程、管理方式和考核办法,全面系统诠释了动态供应商管理理念及长期构想,是由阶段性连续考核体系和动态控制构成。这些思路体现在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上。

2.1阶段性连续考核体系

众所周知,好的供应商评价体系会对供应商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物装公司采取阶段性连续考核的方式,将供应商考核体系分为供应商准入审核、运行考核、供应商关系考核几个方面。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入围资格的选择,而且是一个连续的可累计的选择过程。

2.2供应商准入审核

对供货商的企业资质、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情况、产品质量、信誉情况及销售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审和综合分析,合格的供应商则进入AA级供应商管理体系。这种考核手段流程透明、操作公开,所有流程的建立、修订和都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并且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从而减少了主观干扰因素。

篇3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3.在线讨论。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进行。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网络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顺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2]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篇4

一是通过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需求。通过市场引导改变人们的习惯是较能获得成功的。因为一般来说,当你在改变人们习惯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市场,而这个市场最初往往是你所独立拥有的。别人暂时还没有意识到,也就难进入你所创造的市场与你竞争。美国人对中国自行车的接受,中国人、日本人对咖啡的接受,都是企业进行创造需求的结果。

二是通过主动参与新生活的设计,进而开拓出新产品。日本人突发奇想、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卡拉OK娱乐形式,征服了所有年龄层次、所有国家的消费者,旋风般流行当今娱乐世界,就是主动参与新生活方式的结果。

三是通过把握全新的机会来创新产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未被满足的现实需求和尚未实现的潜在需求,更要通过营销努力开发出新的产品去创造全新的需求。例如,电视机、电话机、手机等科技产品在尚未进入市场前,消费者并没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只有当这些产品开发出来之后,才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潜在需求与日俱增,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一良机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策略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以往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拥有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使得厂方与消费者占有对等的信息,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服务费用、创新成本及盈利水平等价格构成要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购销双方均明白价格构成中哪些是刚性的(如材料费用、设备费用),哪些是弹性的(如创新思维、设计费用等),因此,企业在定价时必须加大透明度,尽可能采用低价策略,且以消费者接受为底线。,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定价因素创新,将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纳入价格之中。在知识为核心的产品营销中,定价就必然体现注重产品所含的知识价值,因而价格构成中不能缺乏创新成本这个范畴。也许在我们以往的产品价格中,原材料、人力费用、服务费用是重要的成本开支,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费用可能仅是产品价格构成的一小部分,而且也是相对固定的、刚性的,只有创新成本所占价格比例极大,且在价格构成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哪家企业的产品所含技术含量高、知识创新价值大,哪家企业就拥有制订较高价格的可能。

定价方式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说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网络也使得运用价格的策略产生了变化。如:竞价拍卖就不一定非到某一固定场所进行,通过互联网络就可进行商品、货物、古玩、艺术珍品等的拍卖,竞价者只需找到相应的网址按动一下鼠标就可快捷地提出报价,而且拍卖师也无需像以前那样一次只能接受一位顾客的报价,电脑这个“超能”拍卖师1秒钟就能接受并处理1.2万多人的报价。

渠道策略创新

渠道结构创新,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渠道扁平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渠道方式创新,实施E化分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将使全球贸易和营销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没有EDI(电子数据交换)就没有定单”的网络营销时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提供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网络优势,实现分销方式的根本改变,全面实施分销资源计划(DRP),使参加交易的各渠道成员以及相关部门密切结合,共同从事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分销活动。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

促销策略创新

篇5

1ECR产生的背景

ECR是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开展供应链体系结构的一种实践,可以说ECR吹响了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全面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号角。ECR之所以能在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得到认可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1.1零售业态间竞争激化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食品杂货产业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零售业态,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食品零售市场中的主要竞争者,这种新型的食品零售业态主要是批发俱乐部(WholesaleClub)和仓储式商店(MassMerchants),他们强调的是每日低价、绝对净价进货以及快速的商品周转,这样无疑就大大削弱了超市的竞争优势。针对这种情况,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开始了ECR的实践和探索,并最终形成了供应链构筑的。

1.2日益膨胀的促销费用和大量进货造成成本高昂、消费增加

在传统的经营体制中,各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销售额和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调整降低商品销售的价格或经销价,其结果就是生产商的负担加重,各种促销活动日益损坏了生产企业的利益。由于ECR实践的推行能够有效地避免无效商品的生产、经营,提高产销双方的效率,所以,美国ECR的推行吸引了大量生产企业的加入。

1.3产销合作或供应链构筑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产销合作或供应链构筑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QR和战略联盟的日益发展,生产企业与零售商直接交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批发业则日益萎缩,产销之间都开始在交易中间排除批发商环节。但在ECR的推行过程中,并不是盲目地排斥批发商,而是通过批发商经营体系的改造和现代经营制度的建立,将其有机地纳入到供应链管理的构筑中。

2ECR的发展战略

ECR的最终目标是分销商与供应商组成联盟,建立一个敏捷的、消费者驱动的系统,实现精确的信息系统和高效的实务流,在整个供应链内部有序流动。

ECR的三个重要战略是顾客导向的零售模式(消费者价值模型)、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2.1顾客导向的零售模式

它是通过购买者调查、竞争对手调查、市场消费趋势研究,确定目标顾客群,了解自己的强项、弱项和机会,确定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构建核心竞争力。围绕顾客群选择商品组合、经营的品类,确定品类的定义和品类在商店经营承担的不同角色。

2.2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是以数据为决策依据,不断满足消费者的过程。品类管理是零售业精细化管理之本。主要战术是高效的商品组合、高效的货架管理、高效的新品引进、高效定价和促销、高效的补货。

2.3供应链管理

建立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制订供应链管理指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缩短供应链,减少人工失误,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数据准确率和及时性;建立零售商与供应商数据交换机制,共同管理供应链,最大程度地减低库存和缺货率,降低物流成本。

3ECR的模式结构分析

3.1ECR的模式结构介绍

ECR模式结构示意图(见图1)。

ECR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向消费者以最合理的价格,最合理的时间,最合理的形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保持一个合理必要的商品库存,保证畅销商品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断货;如何通过宣传和价格刺激向消费者有效地传递商品的价值和利益;如何基于顾客需求有效地开发商品。

3.2ECR模式的四个要素

ECR以信任和合作为理念,通过引进最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造消费者价值观念,推广供应链管理新技术、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和零售业的精细化管理技术,协调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优化供应链两个方面同时取得突破。

ECR模式的四个要素(如图2)。

(1)高效的新产品导入(EfficientProductIntroduction)。正确分析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是ECR的核心。ECR能够帮助供应商和零售商最有效地开发新产品。

(2)高效的店铺配置(EfficientStoreAssortment)。运用ECR系统,提高货物的分销效率,使库存和商店空间的使用率最优化。在有限的店铺空间内,选择最佳的陈列方式,增加畅销商品,减少滞销商品。

(3)高效的促销(EfficientPromotion)。ECR系统可以提高仓库、运输、管理和生产效率,使贸易和促销的整个系统效益最高。

(4)高效的补货系统(EfficientReplenishment)。运用ECR系统,包括电子交换数据(EDI)、以需求为导向的自动连续补货和计算机辅助订货系统,可以使补货系统的时间和成本最优化。

3.3实现ECR模式的“四R”革命

ECR流通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管理,要从传统的流通模式向ECR流通模式转化,就必须对整个商品供应链进行彻底的“4R”革命,即Restructure(组织构架再造)、Reposition(策略再定位)、Revitalization(企业文化再造)、Reengineering(流程再造)。

(1)组织构架再造。ECR流通模式以消费者需求为系统动力,而零售商是第一位置和第一时间与消费者接触,因此零售商自身的组织化程度至关重要。通常采用连锁经营方式提高商业组织化的程度和增强规模经济的效应。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和社会物流之间,可以通过广泛的合并、合作,形成新的企业集团或战略联盟,以促进供应链的整体优化(2)策略再定位。在ECR流通模式中,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应彼此分享资讯,共同改进各个流程和经济活动。因此,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非常重要。这需要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和竞争策略进行再认识和再定位。作为一项长期的流通模式改造,需要进行综合性、根本性的谋划。事先应明确实施ECR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并对其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进行仔细的投资效益评估。

(3)企业文化再造。导入ECR流通模式之后,会对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管理激励、绩效评估、商品采购等带来冲击。为此,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作用和关系也需要作重新的调整。要更多地倡导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4)流程再造。首先,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各方,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健全和完善自身内部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再与合作伙伴共同讨论彼此之间的交易流程。其次,研究和推进商品资讯的标准化。

4ECR的实施原则和阶段

4.1ECR实施的五大原则

(1)以较低的成本,不断致力于向供应链客户提品性能更优、质量更高、品种更多、现货服务更好以及更加便利的服务。

(2)必须有相关的商业巨头带动。通过双赢的经营联盟来代替传统的输赢关系。

(3)必须利用准确、适时的信息支持有效的市场、生产及物流决策。这些信息将以EDI的方式在贸易伙伴间自由流动,在企业内部将通过计算机系统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4)产品必须以最大的增值过程进行流通,以保证在适当的时候得到适当的产品。

(5)必须采用一致的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机制。它着眼于系统整体的效益,即通过减少开支、降低库存以及更好的资产利用来创造更高的价值。明确可能的收益,并且公平地分配这些收益。

4.2ECR实施的四大阶段

(1)供应链构筑。主要是供应链的优化,是在物流和信息上的交互、存货管理。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是电子数据交换。从补货体系来看,零售商的订单通过一个平台发给供应商,供应商通过EC平台看到自己的存货从而判断需不需要补货。电子数据交换在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呈现上升的趋势;顾客导向订货现在还做不到,这是相对比较高级的阶段;持续补货目前一般零售商都具备了;高效的卸货,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它主要强调的是配送环节;直通在国内是比较少的,目前还不是太容易。

(2)品类管理。通过品类管理,将集中点从成本缩减转移至增长,从顾客需求、市场份额、盈利能力、顾客忠诚度来看是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的合作。品类管理涉及到补货、促销、有效的门店品类组合、有效的新品引进等。如果品类管理的思想能够得以贯彻,大家所关心的所谓渠道变革、通路费、胜者为王的概念不再存在,因为在这里没有谁是胜者,只有双赢。

(3)激发顾客热情。品类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数据化的,它是从现有的需求来考虑,在这个阶段里就是需要激发顾客消费热情,有一个长期的满意度。消费者最大的期望是企业了解顾客并给予满意的服务,然后建立企业与消费者持久的供需关系,加强消费者对企业商品的信任。

(4)强调顾客价值、强调品牌的阶段。对生产商和零售商来说要考虑资源的整合,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同时管理水平也要有所增长,管理水平和知识的增长,必须要超越销售额份额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才是比较有效的。消费者价值有两个方面:价值输出和价值导入。你传导的价值和顾客接受的价值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是平等的,你传导多少顾客就接受多少。比如说衬衣在广东加工厂做可能是80元钱,但是包装之后在商店就是卖800元钱了,所以传导的价值和顾客接受的价值,有很大的溢价。

第一个阶段结果是供应链成本降低,第二个阶段结果是销售额和毛利率增长,第三个阶段的结果是以更少的需求整合达到更大的购买力,第四个阶段的结果是购物观念改变,需求增长。总的来说实施这四个阶段的效果是价值的有效传导。

5结束语

尽管ECR于1995年开始进入发展的,但ECR发展到1996年,在美国食品行业却突然出现了停滞,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当前,随着供应链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期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ECR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整合整个产业链,将各个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能力集成,发挥1+1>2的效应,真正实现有效的店铺空间安排、有效的促销、有效的补货和有效的新产品导入。

参考文献

1刘刚,辜勇,胡晓燕.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宋华.物流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约翰·盖特纳.宋华译.战略供应链联盟[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篇6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承担风险的胆识培养不够。目前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水平略好的,有举例式和简单的案例式教学,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则不够;学生一般采取常规方法解决问题,没有胆识敢于承担风险。这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只注重培养听话的学生,有个性的则认为是不优秀的。

2.学生的创业精神不足。创业精神是指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创业需要承担风险,有激情和韧性,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敢于创业的很少,主要是在学校这方面的培养不足,自己探索风险太大,都倾向于到现有的大公司去任职,以求生活稳定。

3.应变能力培养不足。我们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

4.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原理应用于工作当中,并对自己的工作实践活动进行思考。目前,在工商管理教育中,仅仅开设一个模拟实验,所需知识不可能只通过一个模拟就能掌握,需大力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二、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上的误区。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停留在理念上、宣传上,缺乏全员性,缺乏落实。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始终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问题。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没有从能力上进行培养,都是应试型人才。

2.课程设置大部分以理论课为主干,而把实践课当成理论课的附属,实践的重心不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只是加深有关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教材较为滞后,实践内容与当代科学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在执行实践教学时,只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且不能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

3.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教学的经历。许多教师自身所受到的教育都是理论教育,也就很难对学生实施实践性教育了。

4.学生本身对实践环节不重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监控流于形式,一些学生会到有关用人单位盖个实习章应付了事

5.教材不具有启发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有什么老师教什么,这种陈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1.增加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倡体验式教学方法。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组织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综合创新。

2.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总体优化设计,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传授经典内容的同时,必须渗透现代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为现代管理适当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3.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所需要的全面丰富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包括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全面的优质的学习资源,其内容应当是经过教学检验的、科学的。有了这种教学资源包,教师不再因为教学辅助资源的缺乏而头痛,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包来解决自己学习遇到的困难并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加快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它需要专门的懂技术的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考察,需要有超前意识的人员去专门研究,所以高校对这部分实践教学人员给予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深入社会去调研,只有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建设成最先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基地。

(1)在实践基地建设上,要积极营造真实的实践环境。最好能够结合行业或企业的实例,实施案例教学。充分展现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设施良好、环境真实的基地中接受实践教育,并通过真实情景的摸似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

(2)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校内实践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依托高校资源,加大专项经费的申报,用于校内实践基地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企业和生产科研单位支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力争将实践基地建成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基地,为企业输送企业所需的技术应用人才。努力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5.改革实践教学的教育模:(1)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力的提高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在实践中悟出来的。因此,要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大幅度减少教师课堂理论课的教授时数,大幅度增加接近实战的各种模拟训练,增加专业实习和课程实习。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实练环境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感悟。(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根据行业的需求设定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等;把企业请进来,让企业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内容的确定、能力考核和坚定方式中。(3)探讨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试题型更适合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价,实践能力是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综合性能力,对其考核一定是注重研究其考试的方式,才能正确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实践考核走过场的现象。实践课的要求应与理论课的要求一样严格。

参考文献:

篇7

1数据获取方法

本文的统计数据来源于《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更新及时,学科全面,论文质量高[2]。

由于国内最早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成果是1997年[3],因此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上1997-2012年所刊载的文章为样本,运用CNKI的高级检索,采取“篇名”中包含“供应链管理”的检索策略,在“期刊”界面,通过精确检索,过滤筛选出5 080篇期刊论文。本文之所以选用“篇名”进行检索,是因为如以“供应链管理”为主题进行检索,获取的数据中将会掺杂一些报告、消息、会议通知和无作者的文献,数据不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2统计分析

21文献量分析

文献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发展速度和研究水平规模[4]。从图1看,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7-2002年,在1997-2002年期间,论文较少,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国外供应链管理研究成果吸收和引进,其中供应链概念和理论方面的内容探讨较多。这一时期的成果为国内供应链管理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2003-2007年。这个阶段是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个快速增长期,文献数量出现了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在2007年达到的一个高峰。这种研究状态的变化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相适应的。这也表明,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企业及学者的重视。

第三阶段是2008-2012年。该阶段国内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每年的发文量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出微弱递减的趋势。这其实反映出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相关研究将更加深入。

本文只对第一作者信息进行筛选并分析,以期确定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所谓核心作者就是那些发表的论文量多且影响较大的作者[5]。

23作者机构及地区分析

表2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及地区分布,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只对发文在7篇以上的论文进行统计(见表2)。从发文单位看可大致细分为4类:一是来自高等院校的作者,如南京大学的朱庆华,从事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来自企业的作者,如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投资部副总经理王佐,长期专注于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在学术理论与实践上的发展。三是来自研究机构的作者。如合成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的周林洋。他们为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提供多种角度,使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更加多元化。这些研究者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背景,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从表3还可以发现,来自高等院校的作者较多,高校师生是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重要力量。

从机构所在的地区看,一线地区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成果相对要比其他地区多,尤以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和北京市居多,其他省份较少,分布不均衡。

24核心期刊分析

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从文献统计入手,对文献分布数据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后,提出布拉德福定律[8]。即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可以看出直接为学科服务的期刊,形成了一个核心区以及另外几个区。

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只列举刊载量20篇及以上的期刊,刊载论文数为1 796篇,占论文总篇数的3540%。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刊载论文综述约占33%的期刊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所列的33种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超过论文总数1/3[9],即33种期刊处于核心区(第一区),是从事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要信息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论文大部分集中在物流管理类期刊上,载文量占期刊论文总数的1123%,另外经济类期刊也较多,核心期刊有8种,载文量占期刊论文总数的1071%。其他的还有工业工程类期刊、科技资讯类等。说明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涉及面广,学科综合性较强。

25论文被引频次分析

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该论文正式发表后某时期被其他发表文献引用的累积次数,是衡量期刊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由表4可见,被引频次最多的是《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有689次,一方面因为其发文较早,2000年发表,我国供应链管理领域刚刚兴起,其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文章深刻剖析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过程,分析了为辅助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其他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中,绝大多数论述供应链的绿色管理、协调优化、风险应急、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的选择。也有研究者探索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如农业领域和建筑领域的应用。说明目前学界研究理论与应用并用,推动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26论文关键词分析

261供应链伙伴的选择

“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在1997-2002年和2003-2007年这两个阶段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关注的高频词,选择供应链成员是组建供应链的首要任务,因此供应链伙伴的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而在2008-2012年更侧重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说明供应链管理研究更为细化。

262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问题

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物流”、“物流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在3个阶段均是高频关键词,说明从物流管理角度进一步研究供应链是一个核心议题。从收集的文献看,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敏捷供应链”、“集成供应链管理”和“虚拟供应链”。

263供应链电子化

“电子商务”在1997-2002年出现频次仅次于“供应商”,在2008-2012年有所下降,说明“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入成熟阶段。信息技术是实现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1997-2002年主要针对“信息技术”、“信息流”、“信息系统”方面研究,到2003-2007年我国信息技术得到更大发展后,学者的研究侧重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共享”方面。2008-2012年“信息共享”出现频次超过“信息技术”,说明供应链信息共享将是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264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1996年提出的,绿色供应链旨在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少,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11]。表5显示,“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刚刚提出,2003-2007年分别出现76和51次,而2008-2012年“绿色供应链管理”出现频次位居第二,说明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3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特点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量分布、核心作者、核心机构、核心期刊、高被引期刊论文及关键词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笔者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研究成果数量上,自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1997年兴起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论文量由快速上升变为微微递减,2012年发文总量达到5 080篇,说明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篇8

1、企业的采购部门业务的优劣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做好采购信息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去引进一套ERP系统成本过高。只能对重要的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

2.总体设计

2.1系统空间硬件结构的设计

(1)软件配置:在数据库设计方面运用了Access2010。操作系统可以选择Windows 7或Windows 2003。

(2)硬件配置:根据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系统的容量、系统的吞吐量以及用户的维护水平选择服务器为中型计算机设备。

(3)网络配置方面:备选网络方案为百兆模式。

公司内部网

图2.1系统网络拓扑图

2. 功能模块设计

如下图所示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图2.1系统功能模块图

3.详细设计

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可以在总体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它以采购单为主线,实现了对采购流程的跟踪管理,包括采购申请、制订采购计划;维护和修改采购单;查询各种采购单的执行状态;收货、退货管理等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对系统中经常重复使用的公用数据、基础静态数据进行定义和维护,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提高效率。包括:订单方式维护、交货方式维护、采购员维护、退货维护、采购系统维护。

(2)采购计划管理

采购计划管理与MRP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结合,用于完成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可随时进行计划编制和生成。包括:请购计划维护、请购计划合并、采购计划生成。

请购计划维护

请购计划维护中的请购单可以利用MRP和BOM表产生,也可以由人工产生。本系统没有集成MRP、BOM表,ERP系统的请购单由人工产生。各部门的负责人员根据需求、用料预算和库存情况,开出请购单,注明物料的名称、数量、需求日期、规格、及注意事项,请购单在审批之前可以修改。

请购计划合并

经审核后的请购单,根据所需物料的分类情况分配到相应的采购员处。采购人员结合请购单的需求日期和所需物料,将多张请购单合并成一张采购订单或者一张采购订单的多个分类订单。采购员通过对供应商信息的查询选择价格优惠、信誉、供应服务能力、供应质量最佳的供应商。根据采购提前期,确定采购订单的收货日期。为了避免过于依赖一家供应商,导致供应商左右价格。可以选择两个供应商,将一张采购订单按一定比例分成两张订单给两个供应商订货。这样可以使供应商形成竞争,起到控制采购成本和质量的效果。

(3)采购订单管理

采购订单管理的完成是基于合同控制的所有采购业务的管理。包括:采购订单维护、采购合同维护、订单终止或取消、订单结案。

采购订单维护

采购订单包括数量、单价、时间等基本信息。在此子模块,调出要处理的订单,继续就付款方式、收货地点、交货时间及罚金比例等重要信息进行确定。还反映订单中的价格、最后总金额等重要信息。在采购订单由采购主管审核后,不可随意更改。

采购合同维护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对物料的采购细节(例如:收货时间、地点、数量、质量等指标)签订采购合同,保障采购交易活动有据可依。此时,前期制定的采购订单转化为相应的采购合同,合同编号还要与采购订单的编号对应起来,以便在查询采购订单时,反映出合同情况。

订单终止取消订单结案

订单结案方式有两种,分别为自动生成结案和手动生成结案。

(4)采购收货管理

采购收货管理把收货过程纳入企业生产计划控制范围,确保及时收货和过程控制,从而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包括:采购收货维护、采购过账处理、更正处理。

采购收货维护

采购订单进行收货处理,由质检部门对物料进行检验,以单据形式反馈给采购部门。检验后确定接收物料,可以将到货数量、实收数量反馈到相应的采购订单中。对于检验不合格物品,根据质检部门和采购部门意见进行退货处理,开出退货单,在明细表中表明退货原因。

采购过账处理

可以在过账单中清楚查看采购部门所有的采购应付款项及其付款的情况。所有的应付帐管理的数据提交系统处理。

(5)采购权限管理

在采购管理系统中,对于权限的管理应贯穿于整个采购管理系统,它是区分个人职责的重要体现。其中包括:用户信息维护、用户权限维护。

(6)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申佳公司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一利,新型采购模式。采取后向一体化原则,和主要的供应商共赢互利,极大提高了供货质量和速度,整合企业问的优势,真正使企业能够全面协调企业后向资源,并使企业的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视角从“内视型”向“外视型”的转换。

供应商管理实现供应商基本信息管理,供应商考核信息管理(送货和售后服务管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和采购信息预算和决算。具体包括供应商分类管理,增加招投标的范围和公平性,定期根据物资使用的反馈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记录供应商的考核信息,用于招投标管理,从审批信息数据库实现物资需求量的预算和决算。

供应商管理是主要是对现有供应商的日常表现进行监控和考核。其主要日的是:

(1)确保供应商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在供应商之间竞争比较,以便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合作,淘汰绩效考坪较差的供应商,从而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3)了解供应存在的不足之处,将其反馈给供应商,促进和提高供应商的效率。

4.课题总结

本论文研究的是中小公司采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多数企业规模不大、信息化程度不高,资金不雄厚、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流程相对简单,决策相对灵活,生产管理与其他制造类企业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实际调研中小企业的采购管理的特点和业务流程,尝试的开发适合该企业的采购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邝孔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甘仞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整体构架。X公司的集团母公司是一家有着80年历史的跨国元器件制造型企业。X公司产品相对国内制造商有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但相对价格较高。X公司在部分产品线的市场份额上占有领先地位,但不可否认在部分产品线上也正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夹击而市场表现不佳。因此,X公司在提品差异化的同时,也始终强调严格控制成本结构,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目标自然要和公司战略保持一致。

(二)现有信息流管理模式。X公司内部通过ERP系统的销售模块和财务模块分别管理内部销售相关信息,销售和客服模块的信息实时地自动流向财务管理模块。工厂另有MRP系统管理生产相关信息,X公司和各工厂间每晚进行数据交换来进行订单相关信息共享。因为商流是介于工厂和总部,总部和X公司之间的三方贸易,而这三方的财务管理是相互独立的,各自的财务系统均不与X公司进行数据交换。

(三)现有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式。在X公司多年经营发展历程之中,通过严密的择选过程和深入的考察,使得X公司与一级商之间的关系表现稳定,过去十年之中只有少数几个商退出合作。目前从X公司的业务流程看,已经构成了一个以X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完整供应链,其中上游企业是A集团公司作为X公司(上海)的产品供应商、而其下游企业是以商和各行业需求元器件的厂家企业为中心的销售终端。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整体构架问题。在未来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经X公司认证通过的客户数量至少达到一千五百家以上。在将来新增客户价值未知的情况下,建议先要考虑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避免因为客户数量的增加而带来成本的飙升和浪费的产生,要始终围绕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标一一用最低的总成本来实现最优化的供应链绩效来开展工作。

(二)现有信息流管理模式问题。虽然X公司自身拥有ERP和CRM系统,X公司的客户也多半拥有自己企业的管理系统,但是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X公司的系统也没有开放全部或部分权限给客户访问相关内容。特别是对于商来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被定位在竞争关系上而忽略了实质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强烈的竞争意识无形中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降低了彼此问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三)现有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问题。公司现有的销售网络通过15个城市的分支机构和30多家商来覆盖全国,但是受到销售力量的地理分布和规模的限制,无法覆盖所有区域,特别是西部等新兴经济区域,也无法覆盖到为数众多的中小微型生产厂家。预计新的销售渠道将给目前的商业务带来较大的冲击,因为未来B2B电子商务平台将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为任何一位客户提供随时在线的各种服务。

X公司目前与内部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程度高,处于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与外部OEM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程度低,处于契约关系。这一水平的合作关系在未来B2B供应链中将要受到挑战。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构

(一)B2B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整体构建建议。(1)B2B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核心目标:用最低的总成本来实现最优化的供应链绩效。(2)B2B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策略:以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为主要手段。采用VMI模式,将未来B2B供应链上的生产、销售、库存和配送等业务在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调整。(3)采购和库存:采用订货型生产和备货型生产,推拉结合的混合策略。

在X公司B2B供应链中,网上订单的引入,使得客户可随时在线下单。基于上述订单生产和备货型生产相结合的策略,允许客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现货交易或是订单交易。如图1所示。

图1 X公司B2B供应链管理推/拉式流程

(二)信息流管理模式的重构建议。(1)借助X公司未来B2B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使得集团内外部制造商、商和客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根据不同的访问权限设置可以随时掌握整条供应链的相关部分信息,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保证链上各企业整体高效的协调运作,大大提高X公司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实力。(2)将X公司的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通过B2B供应链管理实现物流管理过程的电子商务化,有效集成并处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资源和海量数据,提高了物流的实时性和可跟踪性。(3)将X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纳入B2B供应链管理模式之中,使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化成为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三)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构建议。相较于X公司的内部供应商,目前X公司对国内的4家外部OEM供应商实行了差异化管理。考虑到和这些外部供应商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绩效,也为了 VMI协同模式的顺利开展,建议X公司将这4家外部OEM供应商定位于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互信合作水平,达成X公司B2B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四、结束语

论文重构了X公司B2B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建议,包括运用VMI模式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协同策略,整合出面向未来B2B电子商务环境的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对X公司来说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例,希望能给有志于开拓电子商务的同类企业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10

企业生产产品需要原材料、零部件、外购件、辅助材料和工具设备的供应,营销需要存储一定量的商品来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日常经营也需要备有适量的办公用品。因此,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库存以保障企业的经营运作。但长期以来,流通中的库存是各自为政的。流通环节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零售商、批发商、供应商都有各自的库存,各个供应链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问题,比如需求的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牛鞭效应。虽然供应链中每一个组织都独立地寻求保护其各自在供应链的利益不受意外干扰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取。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影响了供应链的优化运行,无法达到使供应链整体成本最低的目标,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也就不能生存。因此,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必须合理化的控制库存,以提高供应链上各成员的竞争力,下面以家乐福为案例具体的分析。免费论文,库存控制策略。

案例:

VMI是QR系统的一种重要物流运作模式,也是QR走向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VMI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弃商品库存控制权,而由供应商掌握供应链上的商品库存动向,即由供应商依据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商品销售资料和库存情况来集中管理库存,替零售商下订单或连续补货,从而实现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VMI不仅可以大幅改进QR系统的运作效率,即加快整个供应链面对市场的回应时间,较早地得知市场准确的销售信息;而且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运作成本,即降低供应商与零售商因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必要库存,达到挖潜增效,开源节流的目的。

正是看到了VMI的上述特殊功效,家乐福在引进QR系统后,一直努力寻找合适的战略伙伴以实施VMI计划。经过慎重挑选,家乐福最后选择了其供应商雀巢公司。就家乐福与雀巢公司的既有关系而言,双方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惟一特殊的是,家乐福对雀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零售商客户。在双方的业务往来中,家乐福具有十足的决定权,决定购买哪些产品与数量。免费论文,库存控制策略。两家公司经协商,决定由雀巢建立整个VMI计划的机制,总目标是增加商品的供应效率,降低家乐福的库存天数,缩短订货前置时间,以及降低双方物流作业的成本率等。由于双方各自有独立的摘要什么就给他什么,甚至是尽可能地推销产品,彼此都忽略了真正的市场需求,导致好卖的商品经常缺货,而不畅销的商品却有很多存货。这次合作使双方愿意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改进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并使雀巢容易掌握家乐福的销售资料和库存动态,以更好地进行市场需求预测和采取有效的库存补货计划。

案例分析:

从家乐福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家乐福在没有引入QR之前无法使用VMI计划,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存在着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不恰当和不及时的交货状态。

对用户的服务的理解与定义各不相同,导致用户服务水平的差异,许多企业采用订货满足率来衡量用户服务水平,但用户满足率不等于用户满意率。

2、缺乏准确的交货状态信息

当顾客下订单时,他们总想确定什么时候能交货,在等待交货过程中,还可能对订单交货状态进行修改,特别当交货被延迟后,许多企业由于信息传递系统的问题,没有及时把推迟的订单交货的修改据提供给用户,其结果当然是造成用户不满。

3、缺乏合作与协调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对于企业间的信任要求较高。VMI 是跨企业边界的集成与协调, 要求供需双方建立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果企业缺乏信任, 双方都视对方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要实现信息共享和企业间的集成与协调是不可能的。供需双方互信与合作是 VMI 成功的必备条件。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为了应付不确定性,都有一定的安全库存,这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企业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从而付出了较高的代价。由于市场需求变动、价格因素、库存风险等原因,供应链上各级企业为了保险起见,纷纷设立缓冲库存,这样导致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上被逐级放大,产生了“牛鞭效应”,最终导致供应链上无效库存的增加。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好地集成起来,当供应商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信息和不准确的信息。由于延迟引起误差和影响库存量的精确度,短期生产计划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免费论文,库存控制策略。例如企业为了制定一个生产计划,需要获得关于需求预测、当前库存状态、订货的运输能力、生产能力等信息,这些信息需要从供应链的不同节点企业数据库存获得,数据调用的工作量很大。数据整理完后制定主生产计划,然后运用相关管理软件制定物料需求计划(MRP),这样一个过程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时间越长,预测误差越大,制造商对最新订货信息的有效反应能力也就越小,从而造成生产出过时的产品和过高的库存。

5、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任何企业库存控制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供应链运行的连续性和应付不确定需求。了解和跟踪不确定性状态的因素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用跟踪到的信息去制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不确定性是不断变化的,很多公司对所有的物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类没有反映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中,多数是面向单一企业的,采用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企业内部,其库存控制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家乐福在引进QR系统后,一直努力寻找合适的战略伙伴以实施VMI计划。免费论文,库存控制策略。供应商管理库存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免费论文,库存控制策略。

1、VMI的基本思想

传统地讲,库存是由库存拥有着管理的,库存设置与管理是由同一组织完成的。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并不总是最优化的。供应链的各个不同组织根据各自的需要独立运作,会导致重复建设库存,因而无法达到最低成本。VMI能够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库存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地运作。

2、实施VMI的好处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成功通常源于以更低的存货成本实现更好的服务水平。(1)成本缩减。需求的易变性是大部分供应链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供应商被VMI吸引是因为它缓和了需求的不确定性。少有的大订单迫使生产商维持剩余的能力或超额的成品存货量,这是为确保能响应顾客的要求,是一种成本很高的方法。免费论文,库存控制策略。VMI可以削弱产量的峰值和谷值的差距,允许小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存货水平。(2)改善服务。零售商认为,服务好坏常常由产品的可得性来衡量。这来自于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即当顾客走进商店时,想买的产品却没有了,这桩买卖就失去了。其结果相当严重,因为失去闰桩生意的“成本”可能失去“信誉”。所以。在计划时,零售商希望供应商是可信任、可靠的。在VMI中,在多用户补货、递送间的协调大大改善了服务水平。另外,VMI可以使产品更新更加方便,新产品的上架速度将更快。

参考文献:

(1)王耀球、施先亮、《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P181-P188

(2)李严锋、张丽娟、《现代物流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P41

(3)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7版、P276

(4)霍红、《物流师》认证教材、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P58-P59

(5)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年2月、第12版、P175

(6)胡军、王姗姗、《供应链管理案例精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P145-P147

(7)易华、《物流成本管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3版、P199-P201

篇11

 

1 绪论 

c类物资概述:abc管理又称巴雷特分析法,把企业的物资按其金额大小分为a、b、c三类,然后根据重要性分别对待:c类物资为品种多,实物量多而价值低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10%,而实物量不低于50%。 

c类物资品种广泛,包含大部分备品配件、机电产品,日用电器、电料、仪表、杂品等近十万种品种。 

2 加强企业c类物资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油田进入采油后期阶段,成本控制成为管理的重中之重,采购已从战术地位提高到战略地位。c类物资的采购管理、成本控制也提到重要议程;因此必须研究总成本最优的采购管理方法。 

3 c类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问题 

3.1 采购批量小,供应商不愿提供物料 

从油田物资管理角度,希望达到零库存,通常做法是建立供应商寄售储备。而因c类物资品种多,单件数量较小,供应商资金占用加大,这样很多供应商不愿意提供物料。因为一般供应商也重视批量订单,以降低制造、物流成本。 

3.2 供应商的数量多,实力参差不齐,采购成本过高 

由于供应商的数量多,综合实力良莠不齐, 使得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导致物资来源分散, 企业平均购买力下降 ;物流路线交叉过多,物流成本过大,从而造成企业资本流失。 

3.3 采购制度、流程不合理,采购人员的个人问题 

采购规范化较低,缺少采购策略方面的研究。业务人员往往陷于处理反复、繁琐事务泥潭,对市场产品质量、价格信息(反馈)的掌握与实际变化滞后或脱节。采购计划缺少预见性,导致多次重复采购。产生效率低的现象。 

4 成本控制思路 

4.1 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有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等。要全面改善和提高这些关键要素,尤其是及时供应,必须借助于外部资源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相互依存的供应链关系,供应商能够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供应部门可以快速得到所需。通过有效协作,达到总成本最优的目标。 

4.2 供应商的管理与信息共享 

对于c类物资,在网络供应商的引入和采购上不能一味要求厂家直购,应注重对供应商,企业内部,整个流通渠道的有效整合。物资部门与供应商要实现信息共享。我们应抛弃那种认为企业信息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其能够获得竟争优势的关键的固有想法。企业信息共享应该是双方对于采购物资的需求及供给的信息。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的信息处理系统密切联系,积极交换数据,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共享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决策可能造成的成本损失。信息共享,采购方减少存货,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提高订单响应速度,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统一配送,甚至共同配送,提高配送的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使合作双方都受益。 

4.3 着重提高计划整合能力 

首先是提高资源市场分析水准。根据油田所需求的物资品种,分析资源市场情况,包括对资源分布情况、供应商情况、品种质量、价格情况等。资源市场分析的重点在于了解市场状况,把握价格的变化趋势,为采购提供一个合适的时机和有利的采购环境,增强采购计划对采购的指导性。 

基层对局部信息的掌握程度优于上级供应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供应站、点的能动性,通过集思广益提高计划准确性和预见性;在此基础上编制常用物资消耗目录。把提高常用物资的计划准确率作为工作重点,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5 预想实施解决方案所能带来的成本效益 

5.1 采购成本将会明显降低 

当“集中采购和统一采购”系统实施后,其采购成本将会大大降低。首先集中大批量采购,议价能力大大提升,同时又避免重复采购,又可以优化采购的物流路线,降低了整个采购链的成本。 

5.2 采购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在优化供应商的基础上,基于电子采购的实施,物资部门将会降低采购的复杂程度,采购订单的处理时间也会降低,内部的员工满意度也将会提高。 

5.3 供应商的满意度将会提高 

篇12

一、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采购将重点放在与供应商的交易活动上,看重交易价格,而对于货物质量、交货期都是通过事后控制把关的。供应商与采购部门之间需要针对价格进行频繁谈判,供应双方沟通不畅。供应商的选择机制不合理,对供应商的选择多是通过招标和商务谈判来完成[1]。因此,需方为了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会保留一部分信息。同样,供应商赢得得更大市场份额,获取竞争优势,也会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由于供需双方均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很少披露乃至不披露有效信息,导致供需双方交易成本较大[2]。采购一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相互工作不透明,对供应商所品未给予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和技术支持,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通过签订合同、按标准条款验收、到货复检、事后质量验证等方法进行事后把关,致使制造企业生产不合格品的概率增大。

二、供应链采购的概念

供应链采购是指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采购。供应链内部的需求企业向供应商企业采购订货,供应商企业将货物供应给需求企业[1]。

供应链购是根据客户需求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的,所以非常注重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要求供应商按照需求方的规定的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交出适当数量与质量的物料。制造企业采购部门应充分考虑供应链模式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和能力评估,优化采购合同,及时进行收货检验,确定验收标准,并建立供应商激励机制,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采购过程质量控制提升策略

(一)强化供应商资格审查和能力评估

对供应商进行充分有效的资格审查是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两点:一是要建立起与供应商的良好联系,及时掌握供应商资质信息变化情况,原材料购之前,通过与供应商谈判方式获取所需供货商的资质条件,并通知候选供货商对是否能够提供该制造企业所需设备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加强内审。对供应商资质的变动,购部门应当通过内部评审进行核查。核心企业的采购部门应当制定更为详实的供货商评定指标体系,对供货商自我评价中提供的资质信息进行反复核查。

制造企业在强化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后,还应注意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能力评估。对供应商的能力评估包括财务、生产能力和设备、人力资源、质量、生产表现、营销、环境保护和信息技术几个方面。具体测评指标有A 来料批次合格率=合格来料批次/来料总批次*100%;B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抽检缺陷总数/抽检样品总数*100%;C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总报废数量(含生产时报废)/来料总数*100%;D 来料免检率=来料免检的种类数/供应商供应的商品总种类数*100%;E成本指标:如价格水平、报价的及时性和客观性等;F供应指标:交货及时率。交货及时率=某供应商及时交付货物总金额/该供应商提供货物总金额。

(二)改善采购合同管理

首先,确保合同文本中对质量标准的规定具有明确性。这要求技术组应当对所要购设备的技术指标有一个详细的数量、数值规定,并在招投标文件中明确地描述出来,同时要求采购部门在制定采购合同的时候,将最后的合同文本与技术组进行商定,确保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供应商与制造企业技术组在理解质量标准上是一致的。

其次,加强对验收条款的具体化,保证可实施性。由于验收是由现场部负责的,但是设备的验收应当配合有设备技术性能的分析和检测,因此,应当配合技术组,由技术组与现场部共同完成验收,确保单体设备的质量情况以及各设备之间的衔接情况。

最后,必须预见到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合同中应约定的事项必须要齐全,不能因担心影响与供应商关系而回避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防止事故发生时无法有效地沟通解决,受制于供应商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完善进货检验

制造商进行进货检验时对于不同的供应商应区别对待,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例如,对于战略供应商和优秀供应商应当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要定期或不定期到供应商的工厂进行监督检查,并要求供应商及时报告生产条件或生产方式的重大变更情况。对制造商生产经营影响不大的供应商,制造商对其的进货检验相对放松,有时可以凭供货质量证明文件验收。

本研究认为制造商应当制定标准化的进料认证规范,提升供应商对制造商要求的理解程度。可以针对各项进料制定一份独立的检验标准,实现针对每一个原材料有一个编号和一份标准,形成一个进货认证检查单。货品验收可依据的标准有:A采购合同或订购单所规定的条件;B采购谈判时合格样品。C采购合同中的规格或图解。D各种产品的国家质量标准。

(四)建立供应商激励机制

具体激励措施实施情况如下:

订单激励:订单激励措施是指高级别的供应商可以多得到比它低一级供应商订单额的30%,例如,A公司有两个供应商,且二者的供应商能力处于同一级别,即都为合格供应商,那么它们获得A公司订单比例各50%。若其中一个供应商为战略供应商,一个为优秀供应商,那么前者获得A公司70%的订单,后者只有30%。

免检激励:如果某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在质量上一贯保持较高的水平,为了维持持续稳定良好的供应关系,也为了彰显对供应方的信任,可以对这些供应商实行免检激励。简便做法可以将战略供应商和评分超过80分的优秀供应商直接列入免检供应商清单中。

新产品的参与激励:供应链核心企业可以邀请战略供应商和优秀供应商加入到新产品的开发项目中去,使其更了解产品信息,使得供应商能够提供更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商誉激励:为提供优质原材料的供应商颁发“最佳质量奖”,对供货质量显著提升的供应商颁发“最佳进步奖”,并将获奖供应商名单公布于众,使得这些优秀供应商获得更高的商誉和市场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双方良好的供应关系。(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斌. 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采购模式探析[J]. 商业时代,2010,24:19-20.

[2] 张异. 基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供应商激励机制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2:60-61.

[3] 刘宗发. 长沙百事可乐基于供应链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篇13

1.本钢集团采购与库存管理现状

1.1 采购管理现状

本钢集团采购中心作为实施专业化采购管理的机构,负责大宗原燃料、辅料、消耗性资材、工程设备、备件、合金件和服务性物资的采购。本钢集团采购物料按采购种类可分为战略性采购和服务性采购。战略性采购是指大宗原燃料、资材、工程设备和备件等的采购;服务性采购主要指办公器材、劳保品等的采购。其中,战略性采购占股份公司总采购资金的82%左右,服务性采购占18%。

1.2 库存管理现状

本钢集团的原料主要包括铁矿石、焦炭、煤、废钢、各种合金、辅助材料和备件,分布在物流中心、焦化、原料、二铁、特钢等单位。其中大宗原燃料由采购中心下设的煤焦采购室、废钢采购室、合金料采购室、工矿一室负责采购,并与物流中心联合负责日常管理,其他单位的原材料为从物流中心领用后未完全使用剩余及各单位零星采购形成。上述原材料、燃料和废钢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

辅助材料主要是油脂、五金电器等,其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价值低,周转快。其库存主要由物流中心和一二级库负责管理。

备品备件主要包括设备备件、机修备件和大型工具等,其库存主要由物流中心、一二级库和生产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本钢集团主要产品为棒材、线材、生铁、热轧板卷、冷轧板卷、球磨铸管和特殊钢产品,库存分为原材料、材料采购、委托加工物资、产成品。全集团每年要耗费20%—40%的利润来维持其所有的库存,其中原料库存占据了总库存量的绝大部分。

2.本钢集团采购与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本钢集团的供应商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比较规范,但与供应商管理的先进实践来比还是有差距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钢集团供应商的评估只是集中在一定期限内与本钢集团有业务往来的少数供应商身上,而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能得到评估。(2)本钢集团尽管有供应商评估标准,却没有统一的,只是手工打分操作,没有建立标准的自动化进程。(3)对供应商分类较粗糙,没有针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协作计划,这些都应该得到改进。(4)信息的不透明、不共享。企业内部的采购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不透明。企业与上游供应商没有信息共享,与下游的客户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换缓慢,不能及时收集客户需求信息,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2.2 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库房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和法人,使用单位很难及时了解整个库存状况,库存采购计划和实际消耗存在一定差距;(2)库存信息无法共享,一级库无法确切知道二级库的库存现有量,库存台帐和财务帐存在一定的差异,制约了采购决策能力和监控只能的有效发挥;(3)大宗原燃料的出入库计量标准不一致,造成库存账面数据和实际数据的人为差异,难以对库存数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3.基于供应链的本钢集团采购与库存管理对策研究

我们认为本钢集团应认识到其作为钢铁供应链上的一环,必须从整个钢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与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树立共同的战略目标确立长期合作策略,将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上游铁矿、煤矿供应商,下游造船、汽车、房地产等企业的经营情况综合考虑,构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型;以联合库存管理来解决本钢集团原材料采购不均衡、库存与生产不同步的问题;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与上游的供应商建立供需协调机制,协调双方利益,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论是在本钢集团的内部还是外部,都要强调信息的共享,在集团内部可以通过公司的SAP系统以及OA(Office Automation)网,实现各种信息在各部门间的无障碍流转。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本钢集团则可借助Internet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渠道,以建立公共的网站等方式搭建起信息集成的平台,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甚至还可将双方的协议条件、享受的权利、承担的风险和义务、业务操作流程、资金结算、纠纷仲裁和责任追究等问题以标准化的信息资源固化于网络中。这样既可以安全快速的获得信息,又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和加强客户联系,并提高本钢集团供应链运行能力。

通过上述本钢集团供应链的构建,以及相应管理策略的实施,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消除本钢集团采购、库存管理信息不同步、滞后现象,达到产、供、销的同步稳定运行,提高本钢集团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