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教育多样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教育多样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教育多样化

篇1

一、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势在必行

首先,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已经影响到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改变。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应试倾向严重,一切教学活动围绕高考这一单一的目标旋转,在高考指挥棒的诱导下,教育严重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单一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在我国,普通高中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类型单一、培养模式趋同。这种现象已经完全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约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二、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刻不容缓

首先,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需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可见,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是时展的要求。

其次,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是面向未来教育的重要举措。面向未来的教育,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如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再次,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高中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发展特色。高中要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群体和学校群体的多样化发展,将过去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之间有特色差别,教育才有活力。特色是学校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生态环境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教育创新的集中体现。可见,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也是高中教育自身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

最后,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是建设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综观世界各国发展趋势,知识与技能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要途径。

三、教育服务多样化

教育服务的内容很广泛,有直接与教学相关的服务,如家校联系的情况,学校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辅导、实习,学校提供升学指导,学校拥有的社会关系等;有与学生生活起居相关的服务,如住宿条件、饭堂质量、管理方式等。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对高中的生活条件、服务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一些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供给,比如杰出人才的教育,国际化人才的教育,流动人口和其他处境不利人群的子女的教育。

四、教育内容多样化

1.丰富的差异性。

多样性来源于差异性。差异是多种多样的,是立体的。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每个个体都以自己的独特性来获得自身认同;同时,其中的构成要素、结构及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更是存在着差异,而且此种差异会随着结构与相互作用方式的变迁而从低向高发展。没有差异就没有世界,如果有意去扼制差异,也就使存在失去了根基。

2.生命的创造性。

“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系统是有生命的,系统的生命存在来自于组织的能量。在自组织的作用下,差异性的互补、合作、交流、碰撞,带来了创造。多样性的存在成为自由表达、自由交流、自由创造的基础,它保护独特性,尊重多元性,在这种氛围中,个人与集体的创造力因交流和互动得到滋养,成为创造力的源泉。

3.面向全体的充分性。

“普通高中办学必须多样化,但多样化决不是纵向分层而应该是横向分类。纵向划分等级不利于学校办学,高中必须从以分数为标准的等级划分转化为依照学校特色的平等分类”,这是多样化的实质性特征。相比于形式的多样性,实质的充分性不易做到。比如,对于大多数普通学校、普通学生来说,因为成绩不好,就更得拼命加班加点地应对应试,对他们来说,所谓的多样性似乎就是多余的、无用的。所以,这里提到充分性,特别要强调那些对于非主流、非优势群体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

4.功能实现的完备性。

今天学校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不仅要充当学业的指导者,还要承接从前家庭教育的职责,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全面的培养。基于这些原因,“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中,既应明显地(即以教学科目的形式或以有相应主导方向的一类教学科目的形式)、也应隐含地包含那些保证形成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个性经验的全部基本成分,并包含那些影响教育内容结构的其他主要因素的课程。”每一个科目都有自身的独立价值,这种独立的价值本身是不能被一个“其他”科目完整地呈现出来的。即使被取消科目的所有重要内容都得以分配到其他各门科目中去,也不可能得到解决相应教育问题的最理想目标。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警惕“被多样化”,在体制、政策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推动多样化发展容易变成一场时尚运动,一阵风,作秀,赶时髦。所以,我们要辨析真伪,避免出现简单包装,改头换面,用华丽的文章和少数学生参加的小动作,替代使全体学生受益的真正的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大趋势。

参考文献:

篇2

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这一考试的对象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由于我国高考实行分省命题制,高考方案由各省制订,因此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实行“3+文综、理综”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综”为政治、历史、地理综合卷,“理综”为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卷,考试科目基本涵盖普通高中主干课程。

综合分析我国各种高考模式,在对基础教育引导作用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都把引导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二是考试科目以不同方式涵盖普通高中主干课程:三是考试试卷分值力求与普通高中新课标规定的学分相匹配;四是试卷命题注重能力立意,强化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五是对体育、艺术类考生单独进行专业考试,引导中学生特长发展;六是允许和鼓励扩大高校招生自,引导中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发挥特长;七是招生考试政策试图引导高中既开足、开齐、开好规定的课程,又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应当肯定,这些设计、规定、措施的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也毋庸讳言,社会公众对现行高考制度的质疑也是屡见不鲜,其中不乏认为现行高考制度导致了基础教育的“择校热”和“负担重”。

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简称“对口单招”,是指普通高等学校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中间选拔新生的招生考试。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电视中专、技工学校及成人中专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部分。考试内容一般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

这种考试也是高中升学考试的一种形式,招生计划纳入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之中,毕业生待遇与其他高校毕业生没有什么区别。这种考试存在的意义在于:在制度设计上,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辟了一条可以继续深造的通道,使高中升学考试制度更加完善,有利于构建“升学立交桥”和“人才培养立交桥”,也有利于引导初中教育后的分流。在考试形式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文化和专业理论教学、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由于这一考试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人数不多以及文化观念、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因素,因此社会关注程度不高,赞扬和质疑者都寥寥无几。

示范性高职院提前单独招生考试。这种考试实质是统一高考之外的另一种高考,考试招生对象主要为普通高中毕业生,考试内容为文化课,笔试后招生院校再进行面试,并综合评定成绩择优录取。

这种考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种尝试,也是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提升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种举措。由于考试招生在统一高考前结束,因而能够使一部分升入本科院校无望或者选择进入高职院的学生从统一高考中解放出来;也由于考试试卷的难度系数大大降低,因而有利于减轻这部分学生的负担。这种考试对普通高中尤其是非重点普通高中具有很现实的导向作用。这类高中面对选择进入高职院的学生。无需为提高升学率而加班加点,让学生重复做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进行因材施教,认真实施素质教育。

引导难,“难”在哪里?

应当认为,高中升学考试是多样性、多渠道的考试,为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学习开辟了多条通道。如果把高考理解为高校招生考试,那么,高中升学考试的具体形式都应理解为是高考的一部分,其中国家统一高考只是高考的主体而已。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引导作用不令人满意,有高考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有非高考的因素。引导难,究竟难在哪里?

破除传统观念难度大。中国传统观念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鄙视技术”等。在这些传统观念影响下。普通百姓在人才观念上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科学家比工程师强,干部比工人强,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强等观念,因此,上大学的最初出发点是未来做科学家、当干部,至少也要做一个脑力劳动者。老百姓的普遍期望与社会分工的客观需求形成巨大矛盾,即使不可能进入“象牙塔”的人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对进入“象牙塔”的努力,而高考事实上是进入“象牙塔”的“敲门砖”。于是,普通高中就成为高考竞争的前沿阵地。普通百姓在教育观念上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学校教育比社会教育强,职前教育比职后教育强,文化知识教育比德育体育强等观念。因此,上中小学的目标是参加高考,最终上个好大学。在这种传统观念指导下,仅仅依靠高考改革很难改变基础教育的竞争状态,而要改变这种观念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破除错误的政绩观念难度大。中国人很重视政绩,特别是地方领导的政绩往往与老百姓的“口碑”以及干部的升迁紧密相连。所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般地方领导的座右铭。这种政绩观落实到教育领域,很重要的指标就是高考升学率。为了这种政绩。一些地方每年把高考升学指标压到中学,学校又压到班级。形成一级压一级的状况,最终使学生的压力增大。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把升入北大、清华,升入“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升入本科高校作为指标压到中学,定到学生人头。在这种政绩观的引导下,即使到普及高等教育阶段,也很难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或者说仅仅依靠高考改革很难改变这种局面。因为,无论如何进行高考改革,都不能改变高考的选拔功能,而选拔到高端高校的毕竟是少数人。假如地方领导把高考进入高端学校的人数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并且明目张胆下指标、大张旗鼓做宣传,那么,最终受害者必将是学生。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错误的政绩观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相当普遍。要破除这种错误的政绩观非一日之功能见效,也非教育部门一家努力能奏效,这需要大家都共同努力。

破除应试教育模式难度大。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完善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心理,传授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体魄和审美情趣等。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采用科学的方法完成上述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合格。这也是国家一直提倡的实施素质教育。而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中学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狭隘为提高高考升学率而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狭隘为高考内容而非规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狭隘为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而非开启学生智慧。一些教师也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教学,一些家长误认为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社会公众关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不太关注“不能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所有这些都说明,破除应试教育模式涉及面广,涉及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下大功夫或许才能见效。

需引导,“导”向何方?

基础教育“择校热”、“负担重”、应试教育等问题的解决,需要高中升学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正确引导,关键是如何引导?导向何方?《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指出了方向,关键是如何组织实施。

以“分类考试”进行分类引导。“分类考试”是指不同类型的高校可以采用不同的高中升学考试方式,面向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高中升学考试方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再用同一张试卷进行考试、同一把尺子进行衡量已经不合时宜。目前的统一高考、对口单独招生考试、示范性高职院提前单独招生考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类考试,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类引导的作用。但是,由于统一高考“指挥棒”作用强大、其他考试招生比例过小等原因。“分类考试”所起到的分类引导作用十分有限。今后应当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变集中单一的招生考试模式为若干个供考生和高校双向选择的招考模式,实行“高端自主、中端稳定、低端放开、分类引导”。“高端自主”就是进一步扩大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和权限,允许其把高考成绩和学校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加权后进行录取,或者直接依据学校考核成绩或联合考试成绩进行录取。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单一依靠高考引导基础教育的弊端,但必须保证考试的科学性、公平性。“中端稳定”就是一般本科院校可以继续沿用现行的高考模式,同时对一些特殊专业可以适当增加面试等环节。这种方式可以保持统一高考总体稳定,合理地发挥统一高考对基础教育主要是基础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低端放开”就是高职院校招生考试不再依据统一高考,而是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考试,或实行“注册入学”。这种方式可以使一部分考生从统一高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和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形成对基础教育的另一种导向。

篇3

在这样的状态下,体育教师处于教学的绝对主体地位,体育教师是命令的者,学生只是一味的对体育教师的命令进行响应即可,学生在教学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根本无法和体育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这就更不用说激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了。因此,为了促使高中体育教学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促使体育教师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为了促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体育教师有必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当然,在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条件下,体育教师必须保证每种方法都具有有效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的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保证教学多样化的现实意义

1.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保证教学多样化,可以促使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教学的组织性进行了着重的强调,这甚至是体育教师用来评价学生体育成绩是否达到相应的课程要求标准的一个杠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主要着重于学生的行动与体能方面的规范性,也就是对学生的运动动作标准和体能情况进行量化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属于一种静态的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在整个教学标准中处于何种位置,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阶段性进步。

学生在体育课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或者一些跑跳运动,体育教师对这些动作的标准性进行评价。这样一来体育教师就将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了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之内,使得学生只能进行机械学习,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不可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的,就更不用说是良好的活动交流了。同时,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还会使得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与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之上,使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改变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方式,不光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进行一次性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学习的整个过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这样更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体育能力水平。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保证教学多样化,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师要遵循这一原则。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对课堂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在课堂上更为积极的表现自己,进而突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完全契合体育教学得目标和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的同学生进行有效的贤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要在课堂上做学生的教师,在课堂外做学生的朋友,同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的对学生进行了解,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真实需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向着最佳的方向发展。

二、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现教学的多样化

篇4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课程改革与重建正处于探索完善阶段,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建设无疑是对传统固定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最大挑战、突破和超越。“较之以前出台的有关选修课的规定,它具有无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完全可以说,它颠覆了几十年来甚至上百年来我们对于语文教材、语文教法以及语文学法的观念,它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选修课程可以称得上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史上的亮点。”它既可以是现有高考课程的必要补充,又可以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大语文”观念的平台。因此,如何处理选修教材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如何让学生在“选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真正实现“选修”的初衷,更是一个重大难题。

语文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语言学习应该是无处不在的。过去有学者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实在很有道理。中外语文教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将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课、精读课,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人文素质的培养。当语文改革出现选修教材后,我们也不能把语文的外延阅读止步于规定的几本选修教材,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多样化选择,以此来避免固态化与一元化。

针对当前中学教育的“校情”,结合现阶段高中生实际状况,实行完全自主选择、自由学习的“走班制选修”的方式不是完全现实的。在当前“统一选修”的背景下,在已经形成的选修课教材体系提供选修可能的前提下,教师则应努力探索学生选择权的实现途径,并在这个选择、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使学生的收获最大化。如果要达到“多种选修教材选本,多种交流方式,多个受益方向”这一目标,就必须从教材中跳出来,开拓一个更大的空间,给学生一个更大的平台,这就需要教师将语文教学中也处于探索阶段的阅读课与选修课结合起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资料,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尽可能多的选修方向,从而实现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教学实践中资料的选择,除去学生自主广泛阅读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参与引导、控制、检查的推荐引导阅读可以用两种模式进行:①联系法。教材的资源是有限的,薄薄一本,它只有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补充,被丰富,被创造,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因而,我们教学选修课时,不能束缚于一个单元,三篇课文,这样就又回到一元化的老路上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兴趣和基础,选择与教材相关的篇目,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以补充和优化教学。例如,必修三的第一单元小说单元中包含三篇课文,分别是《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和《老人与海》。这是三篇审美风格完全不同的文章,所以学生的喜爱程度也是不同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推荐阅读也相应地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推荐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章回或读全本。第二部分: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部分篇目或全本。第三部分:推荐阅读《老人与海》全本及海明威其他作品及作家评传。推荐工作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实际情况,自由选题,自由结组,出成果后通过组内交流以及组间交流的方式,沟通,评价,整理,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这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阅读,都是课堂内容的必要的补充,它们不仅加深了对课堂知识课本内容的理解,也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与愿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把选修的理念扩大了,真正体现了“选”,真正能够让学生根据兴趣和自身条件“选”,并且“选”之后,有自主修习的过程,使选修理念得以实践,使语文教学得以丰富。②补充法。把名著的阅读补充进日常的学习,拓展选修的空间。老师要做到阅读书目选择的自主与统一。如果在阅读课进行时,对于阅读书目教师不进行任何干预,那么学生的阅读必然不能达到在交流中行进的目的,而对于教师来说,阅读的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必然降低。而过于统一,又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可能会降低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不能体现“选修”之“选”。所以在书目的选择上,应该是自主与统一相结合,即在固定时间段内,教师给学生2~3本书的阅读任务,书目与导读材料同时下发。学生可以通过导读材料或快速阅读的方式确定自己的本阶段书目,来完成相应任务。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36-02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

1.树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他们的体能。因此,高中生的体育教学要以实用性、易进行、开放性、健康性为原则。然而,由于高中体育教学者一直受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长期以来都采用反复讲解、练习、纠正为主的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不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对学习体育课程缺失兴趣,所以,教师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能力培养,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开设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导向,在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后还要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坚持课外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

2.吸收传统教学长处,积极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虽然改革是为了把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改正过来,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以前教学中存在的优点,不能全盘否定以前教育者在教学研究方面的结晶。各个高中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并积极开发本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有组织、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体育知识在课堂上教授,注重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的有效结合。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体育特长,并给予其一定的技术指导,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和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活动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这样的自主活动方式也有利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必要性

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呈现教学模式单一化的情况,体育教师往往主导着体育课堂教学,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不多,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已是当今时代下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满足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组织性是教师关心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的标准。高中体育教学以训练学生的行动能力和规范学生的体能为主。教师往往喜欢在体育课之前进行一些慢跑、体操等准备活动,从而系统地组织学生进入到体育学习中来,这样的课前活动规定了学生的活动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和他们的兴趣特长。这种不断灌输学生教学知识、从不考虑学生想法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体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学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要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学到规定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就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学生是体育教学的核心。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其目的主要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自主性,教师的工作则是协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指导,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因此,我国开始注重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在当今素质教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情况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自身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学会充分考虑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并积极地和学生交流,在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设计更加适合学生体育学习的科学教学方法。

三、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措施

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和发展,及学生教学需求不断提升的时代,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方式多样化有着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措施如下:

1.实施团队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体育是一种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增强他们体能的活动,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教学活动。当前的体育教学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具体实施体育团队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点好处:第一,团队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第二,团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实施竞技体育教学,使学生树立体育竞技意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比赛,因为开展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树立体育竞技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参加体育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而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最终达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目标。

3.启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够在完成教学规定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进而完成提高自身体育素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4.教学与锻炼意志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进行意志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精神,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意志体育教学的开展。这样的体育活动既能够完成体育教学中规定的任务,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举两得的措施。

5.采取自由体育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现如今,自由体育教学法已经在多数中学进行了推广,并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所接受。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应该重视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依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同时也不能强制,让学生自由参与,逐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给每个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方法的选择,每一种方法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而如果只采用单调的教学方法,就无法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以便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以某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线,其他教学方法为辅进行教学。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和需要,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礼承.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中旬),2014,(10).

篇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39-02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性语言,实践性、情境性、互动性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在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围绕英语表达交流,突出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活跃课堂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潜能动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实践证明,越是形式丰富的合作,越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越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创造动力。小组合作能o予学生更多表达话语权和探究自由权,帮助他们在深入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强化识记运用,在彼此争辩质疑中总结学习方法。

一、自主结对,模拟对话

自主结对是小组合作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增进组内的凝聚力。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应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小组内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自由选学,拥有主动发展空间,使小组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自由互动。优化学优生和学困生比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力主动自由搭配,让他们在彼此结对帮扶的过程中相互对话,深化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 Unit 4 Body language的“Reading communication:No problem?”阅读引导中,不妨利用导读案,就“哑语的重要特征及意义”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运用自主结对的形式,就“What did you fin from body language?”予以对话,帮助他们在深入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丰富认知。结合学生自主对白内容,可引导他们通过结对的形式,围绕“Can you communicate with the others if you can not speak?”尝试运用一定的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有的学生从语言的交际性出发,围绕“The different value of body langue”展示了不同类型的肢体语言,并就人际交往过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有的学生围绕“肢体的密码”提出“肢体语言是日常口语表达交流的重要补充,是人际交往的必然发展需要”的价值意义。有的学生围绕“Can you guess the main ideal of my body language?”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对话,从而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等等。通过自主结对的形式,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话,在主动搜集相应的阅读发现中获得丰富感知,从而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敏锐思维灵感,获得丰富知识。

通过自主结对,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探究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在主动沟通的过程中获得深厚体验,便于他们在积极对话中找到更多交流切入点。教师借助对白话题,引导学生多提出自己的意见,引导他们在宽松交流中灵活运用课程知识。模拟对话,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发散思维想象力的机会,能使学生在深入实践运用中增强感知综合运用力和灵活性。

二、集思广益,助力写作

基于学生讨论沟通和质疑争辩基础上的合作,更利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表达灵感和素材,便于他们各抒己见,积累书面表达素材内容。引导学生搜集小组合作中智慧,帮助他们在分门别类的归类整理中积累写作方法,开阔表达视野。

利用讨论和争辩,更能使得课堂富有生机活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的“Reading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中,结合“Jane Goodall’s achievement”,可引导学生从语篇表达主题和相关细节描述中予以讨论交流,鼓励他们以“Success comes from hard work”为表达中心,搜集与此相关的素材。有的小组结合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的相关内容,从 Jane Goodall 的所作所为所感中列出相应写作提纲,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达感知。有的小组以“How to get achievement?”为论述中心,从勤奋努力、实践认知、示范引领等不同的角度深入互动交流,围绕“What should we do for our dream?”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语言表达信息,让他们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形成丰富语感。借助讨论话题主动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便于他们在形成一定主题思想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表达素材,引导他们就其中的写作思维与素材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在搜集罗列相应素材中相互学习借鉴,选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书面表达模式,提高写作技能。

三、值日报告,展示自我

Duty report(值日报告)是小组合作中值得推崇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群策群力中主动综合运用英语,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整体综合运用能力。值日报告,让学生在代表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智慧和结晶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围绕小组合作过程主动阐述更多富有独到见解的主张。

值日报告过程,让小组合作成果予以展现外化。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 Unit 2 Working the land的“Reading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阅读指导中,围绕“Yuan Longping’s great achievement”表达主题,可建议学生就“What do I know about Yuan Longping?”和“If you have a chance to interview with Longping,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提出自己的设想,给他们更多自由表达机会。围绕小组合作探究,可建议学生在搜集更多讨论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向全班同学报告。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组织学生对值日报告进行点评,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认知。结合学生的值日报告,可引导他们就“袁隆平的相关事迹”登台进行主题演讲,运用报告的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主动拓展,让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语言素材。学生针对自己的发现,能主动围绕相关的话题深入补充相应的语句和素材。结合学生在值日报告中表达,可要求学生深入展现自己的语言才艺,让他们在深入交流中形成更多的思维灵感。

运用值日报告,能使学生在主动交流中明确相应的角色,从参与者主动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层次审视小组合作。围绕小组值日报告,可建议学生就自己的表现予以总结,让他们在认真反思的过程中深化感知,提升综合语用能力水平。

四、任务驱动,组织竞赛

小组合作过程也是学生认知不断深化过程,体现了语言交际性与开放性的教学原则。可以设多样化和层次性任务,让学生在彼此竞赛的过程中发现优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在组内竞争和组间竞赛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知识,形成深刻体验。借助竞赛活化教学内容和过程,帮助学生在深入互动中开阔视野和丰富思维,强化语言组织运用。

创设任务能使学生有更多合作探学的内容。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的“Reading First impression”教学引导中,围绕“What did Li Qiang find in the future?”和“From time traveling,what do you have get?”内容进行相互表达,看哪个小组成员能够灵活准确运用阅读素材中的相关词汇、短语,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语篇意识。结合相关任务话题,可组织学生运用竞赛的方式,围绕“How to introduce your future life?”进行相互介绍,并让他们自选评委,通过竞争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进行对抗赛,让他们在组间竞争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合力和凝聚力,让彼此合作更有深度和广度,激活学生探学的激情和兴趣。除此之外,可结合合作探究过程,建议学生围绕“The character about life in the future”进行主题演讲竞赛,让学生在主动摘录相应信息中予以转化运用,产生学习内在潜力。引导学生结合竞赛中的收获,围绕“What did you get from discuss?”主动提出相应的观点,让他们在不断协作交流的过程中丰富感知体验,给他们更为明确的学习指导。

结合课程内容创设相应导思话题任务,引导学生在主动跟进中融入自己的感思,利于他们在彼此表达实践中产生深刻感知印象。围绕学生差异,创设多样化和层次式问题,使得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表达运用中获得不一样认知,帮助他们在亮才艺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语用技能。

总之,内容大于形式,但不可没有形式。越是形式丰富的英语课堂,越能够体现教师教学智慧,越能彰显开放、多元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围绕丰富小组合作形式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深入协作互动中掌握英语表达运用技能,激活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放手让学生走出依赖教师的讲解模式,使课堂在动感十足的交流中精彩纷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7

高中可谓是学习中的战场,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将近十多个小时,不是在听课就是埋身于题海之中,很少有时间活动,这样长久的不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尽管体育课是学生唯一可以放松的机会,但在一些学校中可能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程,学生甚至教师根本都没有对这门课程给予重视。为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虽然在高考中体育分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因为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加重要的是获得成熟的内心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师生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这门学科。①体育,即是在身心上进行的教育,通过体育活动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身心愉悦的目的。高中生每天都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而无处释放,体育课恰恰可以达到排解压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介绍多种运动方法,先自己做示范,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免疫力,促进个人体质的发育;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因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感和疲惫感,放松大脑神经,从而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协调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

长久以来,教师可能一直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印象。学生总会抵制教师、惧怕教师,这就是传统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弊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要求,广大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积极开展班级座谈或班级活动,协调师生关系。因此,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谈论一些自己的相关体育经历,分享亲身的经验教训,还可以设立问答环节,让学生对体育方面的问题自由提问,然后逐一解答,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增加体育学习的兴趣。另外,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对于不同性别、身高、体重、性格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施加不同的体育锻炼。比如,对于女生来说,由于她们的生理及心理方面与男生的差异,教师可以辅导她们进行一些较为优美柔和的运动,塑造苗条的身材;对于那些体型微胖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指导他们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育活动,如慢跑,这样既可以减肥,也可以改变他们以往对于体育的恐惧。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练习时的错误,耐心讲解加以示范,尤其对于那些不擅长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增强信心,以一种健康轻松的心态来看待体育活动,或者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帮助,在团结一致的集体氛围中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或者课后设立评价环节,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及建议,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进一步迈进,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为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根据。

三、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体育比赛,并设立一些奖项来吸引学生参加。在准备阶段,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赛前指导,通过手把手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增进师生友谊。②体育比赛的意义在于比赛时所体现出来的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创新活力,学生在竞技场上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在竞争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提高参与积极性,从而享受到内心所需要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久而久之,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使大家心向一处使,又能够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从而让学生在喜悦的氛围中增强自身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四、更新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设备较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学校中大多配有多媒体、投影仪、语音室等电子设备,为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③多媒体课件除了有助于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立体理解外,还可以通过大脑的形象记忆来处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与体育相关的影片,比如运动会、奥运会、世界杯等国家级、世界级的赛事,让学生看到平时接触不到的运动项目,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体育方面的了解,提升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室外安装一些多样的体育机械设备及健身设备,使高中生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娱乐身心,减轻疲惫感。这种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是新教育体制所提倡的,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早日适应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高中体育教学。因为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使他们能够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这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本质。④它的价值不仅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体现了我国的民主观念,为我国早日建设成为一个科学、民主的和谐社会跨出了重要一步。

注释:

①于悦,马一枫,杨国庆.从体质与健康的关系辨析其对学校体育的影响[J]. 中国学校体育,2009(10).

篇8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听到高校毕业生们在抱怨就业难、难就业。归根结底不是就业难,而是他们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难。就我们学校毕业生的这几年的就业情况总结出大学生就业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因素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同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失衡,就业户籍制度的限制,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同,个人发展空间的差异,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第二,学校因素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高校教育产业落后,结构失衡,专业设置功利,办学定位不明,就业指导机制不健全,指导成效不理想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第三,企业因素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企业招聘条款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第四,高校毕业生本身因素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对自身因素估计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太高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缺乏对自我的客观、系统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就业地域多定位在大城市或者沿海地区,不愿承担艰苦工作,不愿到西部边疆地区和基层工作。同时,择业工资要求也太高,延误择业的机会,延长择业时间。还有都想到事业单位和国企,捧一个铁饭碗,不愿到民营私营企业就业。②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下降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部分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就业指导制度的不健全使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的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用人单位也不能很好的了解高校毕业生的信息,致使就业问题出现。④高校毕业生的依赖心理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独立意识,没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和进取精神,在毕业后的择业过程中,把择业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和有能力的亲戚身上,靠关系或者托人情找工作。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的等待心理,不能主动、积极的寻找就业信息,失去择业的机会。

为了缓解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结合这几年的国家政策,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及院校单位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学校领导及各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使得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大幅上升,收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渠道措施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首先,学校应积极改革教学,完善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教师本身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一现实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和学生,对高校大学生就业也带来深刻的影响。广大专业教师及相关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当深刻理解这一重大转变,在就业工作中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在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上尽快进行转变,树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危机意识,主动适应社会要求,走出校门,宣传介绍学校、专业和毕业生的情况,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帮助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切实做好学生的学习及就业工作。

2.建立和完善高校职业指导系统思想,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

学校应该把学生的教育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出发,把职业指导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大一开始抓起,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职业规划,早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真正把就业指导贯穿在大学生涯的全过程。同时,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力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技巧培训,提高毕业生整体就业素质。

其次,积极发挥学校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开拓学生就业渠道

1.拓宽思路,开拓就业工作新的增长点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推动学生努力提升知识层次,我们拓宽思路,鼓励学生专接本考试,切实提高了就业率。我们通过全面动员宣传,重点鼓励学习成绩中上水平的学生专接本,提升学历层次。学校组织专业的教师以学校的形式成立专接本培训班,负责学生考前的系统学习,提高升学率。还组织各系部门建立专接本服务处指导学生报考志愿,使学校形成报考专接本的新热潮。三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专接本。其中,我校现代服务系2012年专接本考试取得了100%的升学率,学校对该系及学生进行了嘉奖。

2.积极推销,扩大社会认知

多年以来,各系部门每年都利用新年联欢晚会主动邀请与学校毕业就业工作有关的单位,让相关的单位领导与学生共渡春节晚会,一起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向用人单位邮寄带有毕业生信息的贺年卡,主动用电话联系近年来吸收我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使其充分了解本校师资力量、人才质量以及人才供给量,所以,尽管形势严峻,仍然有很多单位主动上门提供招聘信息。

通过几年的努力,至今为止,本校与保定长城汽车有限公司、黄骅模具城、天成药业、沛然枣业等上百家单位建立起了牢固的用人关系,就业市场相对稳定。

3.充分利用学生资料,挖掘潜在信息

每一年,学校都将毕业生就业去向资料存档保管。在就业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往届毕业生去向登记表,以及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学员登记表,变“废”为宝,激活蕴藏在其中的就业资源,利用合适时间,组织一批口才好、应变能力强的学生会骨干,主动通过电话联系,一方面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近况,加强沟通,另一方面向这些单位推荐当年应届毕业生,得到一批单位的热情支持。据统计,几年来,使用这种方法挖掘了大量就业信息,争取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

4.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积极扩大“推销”队伍

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争取专业教师的支持。因为,专业教师往往跟那些与其专业有关的单位联系紧密,通过专业教师可以获得大量就业信息。因此,就业部门及各系部门积极主动争取这些专业教师的支持,可以增加帮助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每年都能保持近百人的兼职“推销员”队伍,无论职称高、年龄大的老教师还是一般的年轻教师,他们都能热情配合,提供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推荐毕业生就业,几年来,已推荐上千名毕业生,约占毕业生人数的10%。

5.建立校友联系平台,争取信息反馈

校友是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朋友,也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资源。经过几年的办学,有一大批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并在各个单位起着骨干或者领导的作用。平时的校友工作中,学校主动创建平台,加强和校友的联系和交流,给校友带来较强的母校归属感。与此同时,校友们也热情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纷纷帮助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闫卫国,电力04级毕业生,现供职于河北百力包装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已任职公司技术部经理。这几年,为学校毕业生提供了几十个就业岗位;张海博,电气05级毕业生,现供职保定维尔铸造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也为学校毕业生提供了几百个岗位。“吃水不忘挖井人”,校友在就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拓宽学生就业机会

1.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当今大学生大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缺乏独立性和坚强的意志,去城乡基层一线工作,无疑既能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使其得到锻炼,磨练其意志,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更重要的可以改变当今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心态,为其以后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作准备。

多年来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围绕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的职位。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

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后顾之忧,国家相关政策提出了学费后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同时,对有基层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进一步扩大对其招考录用的比例。

2007级学生高彩宏选聘到张家口市宣化县担任村支书助理的大学生“村官”。她说 “农村这个大舞台让我得到锻炼——在我任职所在的村里,经常与村里的人们在一起谈心,了解村里的大事小事,协调帮助村民解决一些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群众的好评。2009级学生赵立龙响应国家政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去西部志愿开发,他说,我一直希望为西部贫困地区做点什么,国家给了我这个机会,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同时,国家代偿了这几年的学费,感谢国家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大多高校毕业生都想进国企或者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可是往往这些企业门槛高、录用人数有限。所以国家鼓励毕业生们去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同时国家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和限制,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弓全峰,2009级我校电气专业毕业生,陕西人,通过就业市场,自己努力在山东一家私企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五险一金,并解决户口问题,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都是国家的政策引导的结果。

3.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是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因此国家出台了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和享受“一条龙”指导服务来帮助大学生创业。

我校今年毕业的几名外语与艺术设计系的学生,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申请小额贷款,学校提供场地,成立了形象设计工作室,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业,目前已经签订了几个协议合同。

以上都是我校为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在缓解我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想找到工作、找好工作,学生在学校里面也要懂得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所以高校也需在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上下功夫。

在当今浩浩荡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中,我们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历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行为只会让我们与这个社会脱轨,我们应该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做到关注时事,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与人交流,洞悉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最好是能把社会的需要与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在择业、就业的时候多一份胜算,少一份迷茫。

参考文献:

[1] 王彦英. 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论[J]. 文化建设[2010] (2) : 91 - 93.

[2] 杨华云. 人社部: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新京报.2011-01-26.

[3] 胡斌. 大学生就业问题透析[N] . 人民日报,1999 - 02- 27 (8)

[4] 黄志武 刘嘉.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到基层 进私企 自创业. 日报,2009-11-5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P ]. [ 2009 ] 3号, 2009.

作者简介:

[1]窦伟山(1978.12~),男,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2010年获得河北省级优秀辅导员。

篇9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大量进入教育领域并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合理地运用现代化设备开展英语电化教学可以使语言、人物和环境更紧地结合,使语言学习、语言使用更趋一致,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高中英语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会话、视听等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协调发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大量进入教育领域并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合理地运用现代化设备开展英语电化教学可以使语言、人物和环境更紧地结合,使语言学习、语言使用更趋一致,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运用现代电化教学可以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抑制干扰,及时地收集、归纳信息反馈,从而对症下药加大教学的信息量,确保可靠性,最终使英语教学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更加高效。

1 存在的问题

(1)重视课堂示范,忽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一些教师不精通电脑操作,将课件设为自动演示,按顺序播放课件,教学变成了“演课”,缺少互动与沟通,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于重视多媒体,忽略其他教学手段。个别教师认为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很轻松,整个课堂没有了板书和其它传统教学手段全盘都是多媒体。虽然多媒体教学在某些方面比传统教学有优越性,但是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过分依赖会适得其反。

2 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纲中新列入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模式的现代教育,它与别的教学方法一样只能在合适的环境下使用。因此,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不能作为全盘通用的教学手段,而忽视其他传统教学研究和应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的优势来突破难点,使学生在立体的教学环境下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快速度来获取知识。高中英语教材语言真实地道,内容生动有趣,板式设计新颖,时代感强,阅读素材涉及学生生活实际等热门话题,这给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如Unit 17 Lesson 3 My Favourite Comedy,文章由于篇幅较长,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欣赏到喜剧演员Mr Bean的表演艺术和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使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热情又消除对大词汇量文章的恐惧感,于是阅读完文章就可以回答出课本上的问题。

3 具体方法

(1)利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学生深层理解能力。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题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对于某些深层理解题,考生极不容易把握,甚至对照正确答案,还是感觉有些模棱两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除了平时多读、多练之外,应该在每个单元阅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后,用组织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给学生定量的文字或视频文件让学生阅读,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发展广阔的想像的空间。

(2)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大纲中新列入的教学目的。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语言真实地道,内容生动有趣,板式设计新颖,时代感强,阅读素材涉及学生生活实际,等热门话题,这给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如Unit 17 Lesson 3 My Favourite Comedy,文章由于篇幅较长,学生难于理解,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欣赏到喜剧演员Mr Bean的表演艺术和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使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热情又消除对大词汇量文章的恐惧感,于是阅读完文章的同时就课本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分析、推断中学会了语言知识,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法教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可以扩展和缩小对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显示事物缓慢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借助视频更加形象直观。例如:学生现在理解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的差异是困难的,这是在高考考试中的焦点,学生在掌握这个知识的时候不能有盲点,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语法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同时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放下传统思想中语法知识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语法时更加活跃。

(4)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许多不被计算机所取代的功能。英语是一个很实用的语言学科,它必须通^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大量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有亲和力的,最灵活的语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例如:英语课堂上的“自由交谈”和值日生的“日常报告”用英语为学生或师生提供一个用英语口语交流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不能被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如果所有的教学都利用多媒体,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变成多媒体演示,就会变成照本宣科,就会失去有针对性的讲解,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只会让教学更加生硬。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学生容易接受教师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解释,而不是屏幕宣科。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即使是最先进的现代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合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英语教师在运用CAI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要找准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既不能“喧宾夺主”,但也不要“因噎废食”。如今,随着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改革已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才能更上一层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作课件,适时插入,根据自己教学风格融人个性特色,使我们的教学不断地推陈出新,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现代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徐玉臣,李民权.心理词库理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听说结合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08(1):43-47.

篇10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已经不再是教学的首要目的。通过对高年级语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领会自主学习和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首要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教师对其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课堂教学的情形来安排和设计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完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学习作用,以下通过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多样化教学理念和作用,提出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

1.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意义

中国在教育中有句古话叫做: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说明在学习和教导中,对于学生传授知识是次要的,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领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来制定教学方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新课标的要求指出,现阶段对于学生的教育成果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成长,努力让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高年级语文课文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多样化教学方式例举

2.1 情景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就是情景式的教学。教师通过领会本堂课程的课文内容,从引导学习的导语开始,让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学习课文内容,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能更上一层楼。

2.2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除了情景式教学模式以外,还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首先对课文让学生们提出相应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并寻找答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自问自答,自我钻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彻底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从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转化为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对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改变和冲击。对于学生学习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2.3 小组合作式教学方式。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改革之外,还有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善的方法。通过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将几个性格不同却又互补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有的学生阅读量偏少但却能很敏锐的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对于探究问题的能力比较缺乏但自身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还有的学生擅长口语表达能力等,通过将这些能力不同但又互相补足的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分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活动中,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验式学习。对于学生学习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程知识能够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效果。在现阶段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开出了另一片天。

3.小结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素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实际的进行开设。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几点分别是,首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主体,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其次在设计多种教学方案中时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下完成多样化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最后要注意的是教师本身需要一定的教学素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才能适应现在新兴的教育教学要求,并且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艳玲. 小学高年级语文多样化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06:32-35

[2] 陈雪.PBL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11:134-136

篇11

三是抓结构优化。要优化布局结构,有效利用高中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在县域内就学。优化普职结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切实落实普职大体相当的要求。优化办学结构,积极扶持民办教育,促进公办民办共同发展。

四是抓质量提升。要重点改革普通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帮扶机制。要重点增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积极实行普职融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五是抓条件保障。要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抓紧建立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完善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实现普及目标、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六是抓加强管理。要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和办学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和良好的教育生态。

陈宝生要求,要切实抓好攻坚计划的组织实施,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加强督导,加大宣传,特别是确保攻坚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进规划、进预算、进编制方案、进责任清单,全力打赢这场普及攻坚战。

会后,教育部与四川、江西、河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新疆等省、区人民政府签署《关于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备忘录》,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

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国家学历学位互认

《中国青年报》消息 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我国已先后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一带一路”国家24个。

据悉,这些国家包括中东欧8国、东南亚5国、中亚5国、独联体3国、南亚1国、东亚1国、北非1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办学与监管处处长闫炳辰说:“按照今年的工作重点,教育部还要推动我国与摩尔多瓦、塞浦路斯、南非等国家的学历学位互认工作。”

在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方面,教育部国际司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支持该校通过引进国外师资、公派留学、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等多种方式,使该校开设的外国语言专业在2018年达到94种,实现外语专业设置全覆盖。

篇12

高中多样化办学最关键和最核心的就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才质量的内涵问题。下一阶段,在强调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在高中教育的制度设计、类型等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大批适合高等教育需要、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

从百年名校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办学实践看,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至少涉及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两个领域。换言之,只有办学体制、培养模式真正多样化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才能实现。而办学体制多样化的核心内涵是把办学的自还给学校。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核心内涵是把个人发展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二、正确认识高中教育的功能和性质,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

什么是高中办学多样化?多样化起源于多元化(diversification)。多元化简单地说就是“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多元文化共同致力于人类进步和人的自由和幸福的。所谓“教育多元化”,顾名思义,是指我们的教育需要各种不同的方法、策略和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办学体制多元化外,高中教育多样化更多地应该寄希望于高中本身,需要高中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优势,创新人才发展的模式和思路,通过丰富的课程,在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南菁中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南菁的教育要适应每一个学生、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尊重学生个性,探索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三、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追求个性化的课程建设是高中办学多样化的实践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南菁中学积极探索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比如,美国高中课程实验项目的引进,直接面向出国需求,引进原汁原味的美国高中课程,外教授课。一方面满足了部分学生考取国外大学的需要,另一方面,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随着这一项目的引进得以在学校推广,丰富了传统的办学思路。拓宽了传统课程体系,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需求。2010年新东方南菁委培班的近20名同学全部被美国排名前70名的大学录取。

近年来,南菁高中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课程开发方面,南菁中学将探寻的目光转移到学校课程文化因子中的优秀遗传基因(重视学术研究、强调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关心时局)上,提出了必修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精品化、拓展课程特色化、心理教育课程化的要求。充分挖掘学校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设学校课程。

沈鹏艺术馆、明远书屋、邢秀华书法艺术陈列馆,是文化南菁最重要的标志,更是南菁文化精神的一座丰碑。他们由沈鹏、顾明远、邢秀华三位在当今世界艺术和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影响的校友捐赠设立。艺术馆、书屋总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展出书法作品、绘画精品、学术著作、文物近万件,是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精品和中外教育理论著作的殿堂。学校利用独特文化艺术资源,开设了美育系列课程。在形成了包括文化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素养、潜能开发、西方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程体系之后,学校依托独特的艺术馆资源和科学的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了《国兰与文化》《沈鹏书法艺术赏析》《失传古欹之探究与复制》等美育课程,促进学生向“求真”“求善”“求美”的多元方向发展。2011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美育课程基地。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制约着高中办学多样化的深入推进。

首先,如没有高中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是不可能有高中办学的多样化的。高考仍然基本上是评价高中教育质量的唯一方式,地方行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理解,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待,这使得学校在办学多样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仍然放不开手脚,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篇13

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由于受追求升学率等因素影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的兴趣和乐趣被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课程建设的多样性与评价模式的多样性。高中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科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打下基础。

(二) 多样化发展的宗旨是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

教育必须尊重人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育的最大追求在于让大多数学生在适合自己潜力的方向上获得最好的发展。对于具有不同发展潜力和兴趣的学生,学校应该提供广泛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从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转变,让学生做到有选择、有个性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真正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也为社会需求多样化的人才提供保证。

(三) 多样化发展的目的是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质量

一方面,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以多样化发展为契机,厘清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从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入手,最后使学校发展为特色学校。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创设更加宽松的体制环境,给予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模式、课程模式等方面更多的指导和自,鼓励、指导学校大胆探索,开展特色办学实践;同时在管理方式上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管理和评估办法,丰富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学校加强特色建设。

(四) 多样化发展的关键是把握点和面两个要素

校长主要考虑“点”的问题,即考虑本校高中多样化的问题,在正确定位学校层次的前提下,重点考虑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要在学校硬件环境上充分保证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还要在课程、教材、管理、评价等软件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重点考虑高中布局和结构等“面”的问题,主要是办学模式、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从办学性质上讲有公办高中、民办高中等;从类别上讲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等;从特色的角度讲有科技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外语高中、创新实验高中等。

二、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给普通高中学校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它会使一部分高中学校顺应多样化改革的需求而异军突起。因此,这对普通高中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更是一次挑战,对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 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培养终身发展的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一是要建立高中的投入保障机制,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完善选修课程设施,加大创新实验室建设力度,使高中学校适应多样化办学需求。二是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使他们适应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师范院校要加快培养新型教师,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使他们成为多样化发展的主力军。三是高等学校要积极深化招生改革,积极采取多渠道录取办法,大胆探索高校招生与普通高中选修课程改革配套的方法,为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多样化发展提供保证。

(二) 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考,积极探索多样化办学实施路径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必然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改革、学校培养人才模式的创新、教师育人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这对学校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只有校长有了自己独到的办学思考,学校才能真正实现多样化发展。首先,校长要清楚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为了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个目标。由于学生对未来的理想、愿望选择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因此学校要有多元化培养目标,提供可选择的、适合学生的教育,真正实现校内多样化。其次,校长要从关注升学率转变到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应对未来和国际的竞争,要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再次,校长要明晰多样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课程的多样化,所以校长要提升课程领导力:正确定位课程目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明确课程设置愿景,提升人的多样化发展;充分关注课程规划,树立课程建设价值观;有效组织课程实施,准确把握师生实际;重构课程评价,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 教师要以学校多样化发展为契机,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高中多样化发展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改革教育方法,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发展的机遇,但更多是对教师的挑战。一是挑战教师的教育观念,高中多样化发展对教师来说主要是转变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满足每一个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促进人人成才。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有兴趣特长的,要挖掘学生优点,包容学生不足,把差异当做一种教育资源,转变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挑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多样化发展的关键是看学校能给学生提供什么课程,能开设多少选修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尝试开发校本课程。三是挑战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中教师长期以来执教一门学科,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对学科前沿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了解较少,高中多样化发展要求教师除开发课程外,还要具备执教其他选修课的能力。只有教师切实转变了教育观念,增强了选修课的开发和执教能力,学校多样化发展才有可能。

(四) 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引导学校多样化发展方向

高中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需要多样化的评价作支撑,从学校外部环境看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高考制度改革是否有利于学校多样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是否有利于学校形成特色;三是评价是否有利于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否符合高中多样化发展需求。从学校内部环境看主要有:学校评价中是否把教师选修课开发和执教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是否转变了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学生学习是否有选择性,兴趣特长是否得到发挥;等等。只有做好了外部和内部评价体系改革,才能引导学校真正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实践

嘉兴一中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样也有优良的办学理念、课程资源和培养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校继承优良传统,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努力推进学校多样化发展。以下是我校在“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中的实践。

(一) 营造多样化发展氛围,倡导多元成才观

首先,我校以多样化发展为契机,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学校营造宽松的氛围,组建学生社团联合会,搭建多种展示平台,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特长,提高能力,实现差异化发展创造条件。其次,我校倡导多元成才观,教育引导学生: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专门人才,考取一流重点大学不一定成功,读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才算真正成功。学校除宣传优秀学生外,还积极宣传考取音乐学院、电影学院和普通大学中有特长的毕业生,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成才观,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三是引导学生不要只关注分数,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校以复旦“千分考”面试内容为契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朝气活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对学术的兴趣;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学生社会交往和团队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加强课程建设,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高中教育多样化的关键是课程的多样化,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在普通高中必修、选修课程之外,努力加强校本选修课程建设,积极尝试学科拓展类、人类科技拓展类、综合实践类、社团活动类和国际教育类等五大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其中,学科拓展类课程是在必修和选修ⅠA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培养的课程;人文科技拓展类课程是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内容;社团活动类课程是以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为特征的学生主体性活动课程;国际教育类课程是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使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课程。

(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学生需求